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常规

2024-07-23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常规(精选8篇)

1.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常规 篇一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侵犯皮肤和多脏器的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病。某些不明病因诱导机体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等),导致:①自身抗体与相应自身抗原结合为循环免疫复合物,通过III型超敏反应而损伤自身组织和器官;②抗血细胞自身抗体与血细胞表面抗原结合,通过II型超敏反应而损伤血细胞。

1985年,我国第二次全国风湿病会议后,应用电脑和现代免疫技术相结合,制订出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并经国内27个不同地区医学院校或省级医院验证。该标准不仅与美国标准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十分近似,而且对早期或不典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更优于美国标准。

诊断标准一:1986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专题学术会议在上海召开,并制订了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

(1)蝶形红斑或盘状红斑;(2)光敏感;(3)口腔黏膜溃疡;(4)非畸形性关节炎或多关节痛;(5)胸膜炎或心包炎;(6)癫痫或精神症状;(7)蛋白尿、管型尿或血尿;(8)白细胞少于4x109/53或血小板少于100X109/升或溶血性贫血;(9)免疫荧光抗核抗体阳性;(10)抗双链DNA抗体阳性或狼疮细胞现象;(11)抗Sm抗体阳性;(12)C3降低;(13)皮肤狼疮带试验(非皮损部位)阳性或肾活检阳性。

符合上述13项中任何4项或4项以上者,可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诊断标准二:

临床表现①蝶形或盘形红斑。②无畸形的关节炎或关节痛。③脱发。④雷诺氏现象和/或血管炎。⑤口腔粘膜溃疡。⑥浆膜炎。⑦光过敏。⑧神经精神症状。

实验室检查①血沉增块(魏氏法>20/小时末)。②白细胞降低(<4000/mm3)和/或血小板降低(<80,000/mm3)和/或溶血性贫血。③蛋白尿(持续+或+以上者)和/或管型尿。④高丙种球蛋白血症。⑤狼疮细胞阳性(每片至少2个或至少两次阳性)。⑥抗核杭体阳性。

凡符合以上临床和实验室检查6项者可确诊。确诊前应注意排除其他结缔组织病,药物性狼疮症候群,结核病以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等。不足以上标准者为凝似病例,应进一步作如下实验室检查,满6项者可以确诊:

进一步的实验检查项目:

1.抗DNA抗体阳性(同位素标记DNA放射免疫测定法,马疫锥虫涂片或短膜虫涂片免疫荧光测定法)

2.低补体血症和/或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阳性(如PEG沉淀法),冷环蛋白侧定法,抗补体性测定法等物理及其他免疫化学、生物学方法)

3.狼疮带试验阳性 4.肾活检阳性 5.Sm抗体阳性

临床表现不明显但实验室检查足以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者,可暂称为亚临床型系统性红斑狼疮。

2.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常规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68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0~60岁,平均40.6±1.3岁,病程5个月~20年,平均35.9±10.2个月;对照组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17~57岁,平均37.9±1.0岁,病程4个月~25年,平均36.3±10.5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系统红斑狼疮诊断标准[2],符合以下4项或多于4项显示为阳性即可确诊为红斑狼疮:关节炎不合并畸形;面部蝶形红斑;盘状红斑狼疮;日光过敏;口鼻腔溃疡;抗核抗体阳性;抗LE细胞、抗Sm抗体、抗DNA抗体,梅毒生物学试验假阳性;癫痫或精神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保证患者足够休息,低脂、低盐饮食,控制蛋白摄入量,严重水肿或少尿者要适量补充水分,维持酸碱平衡;统计24h出入水量。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3.1 心理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程长,容易反复,因疾病自身原因或雌激素水平异常作用会导致患者出现容貌体型变化,影响患者的生育功能,甚至导致患者丧失生育功能,因此患者多会表现出低沉情绪,有较大的思想负担甚至放弃治疗。医护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患者安慰、鼓励,并耐心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告知患者治疗的意义,和谐护患关系,保持患者情绪稳定,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

1.3.2 健康宣教

告知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的原因、症状表现及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尤其是狼疮危象、狼疮性肾炎等器官的器质性变化,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并告知患者具体的用药方法及用药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必要告知患者家属如何监测患者病情变化,若病情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1.3.3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观察患者溃疡、皮损发生的部位及范围,查看是否合并关节痛、咳嗽等症状。长期患病会累及患者肾脏,因此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血压,详细统计24h出入量,观察是否有水肿发生;累及胃肠道者,应注意观察是否有便血、呕吐、恶心、食欲变化等;累及心肺者,应注意监测血压、呼吸、脉搏、体温、心律等变化情况;累及神经系统,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瞳孔、面色、意识状态等。

1.3.4 身体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急性发作期间,不仅要保证卧床休息,还应穿上吸水性较好的棉质长袖衣服,以减少机体消耗,还能有效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必要防护紫外线照射,尤其是面颊部有盘状红斑或蝴蝶形红斑患者,若接受日光照射会导致身体损伤加重,因此必须穿着遮阳衣服,防晒品必须选择刺激性较小的霜剂;在患病期间禁止拉直发、染发,以减少磺胺类化学品的刺激,预防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中需采用激素药物,因激素会刺激分解蛋白质,促进磷、钙排泄,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因此患者需要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糖饮食,切忌刺激。肾功能损伤者多合并蛋白质排泄,因此需要补充充足的蛋白质,有条件者可长期饮牛奶,初乳最佳(因含有大量抗体,可显著增强人体免疫机制),且具有增强光敏感作用的食物也应禁止摄入。1.3.5心血管护理系统性红斑狼疮可累及心脏,最常见为心包炎,且患者多合并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等,需保证足够休息;合并呼吸困难者,必要时可给氧治疗;心律失常者应进行心电监护;服用抗心力衰竭药物后要注意观察心率变化,若有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发生,应及时告知医生。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4]、自尊量表(SES)评分[5],均为得分越高表示情况越差;并观察两组护理差错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1.5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2.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心理状况

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SE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2 护理差错

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3.3%,对照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13.2%;两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3 满意度

观察组30例患者中,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30例,满意率为100.0%;对照组38例患者中,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34例,满意率为89.5%。两组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讨论

目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多认为该病是由多因素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患者体内有大量自身抗体,可通过免疫复合物等途径伤及各个组织、脏器、系统。治疗时常规采用免疫抑制剂及激素治疗,因受当前临床医学技术水平,尚无彻底根治的方法,故需终生用药治疗,且要处理及预防不良反应。不过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可起到缓解病情的作用,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6]。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后,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SE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且实施护理后,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好转,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效果显著。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差错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SES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好转,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效果显著。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健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0):82-83.

[2]石连杰,李春,朱佳鑫,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最新分类标准诞生[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2,16(10):713-714.

[3]张亚丽,李新颖,刘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9):1137-1138.

[4]俞超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的研究进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9(18):31-32.

[5]徐燕娟.美罗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6):20-21.

3.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常规 篇三

【摘要】目的探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皮损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心理、营养、对症支持治疗护理,回顾性分析我院风湿免疫科收治SLE患者共135例。结果134例患者病情缓解出院,1例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加强SLE皮损护理对缓解病情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皮损;护理

【中图分类号】R578KG1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321-0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表现为多系统损害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多累及青壮年女性,严重影响社会劳动力及人民群众健康。有研究表明,约85%SLE患者病程中曾一次或多次出现皮肤损害,包括颜面部蝶形红斑、盘状红斑、掌指部及甲周红斑及指端缺血等皮疹,其中以颊部蝶形红斑最具特征性[1]。因此,对各种皮损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加强护理,促进皮损痊愈,对缓解病情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现将我科自2010年10月到2013年10月收治的135例有皮肤损害的SLE患者的皮肤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35例SLE患者,诊断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SLE分类标准,年龄15~48岁,平均年龄28岁,男:女比例1:10,病程1~5年,平均病程2.3年。上述出现皮肤病变的SLE患者中,54例为颜面部蝶形红斑,20例为盘状红斑,40例为掌指部及甲周红斑,6例出现雷诺现象,15例出现疱疹溃疡。所有患者均无合并其他结缔组织病、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SLE的发生、发展与预后都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密切联系。由于皮损、脱发、口鼻溃疡及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等因素,患者容貌及肢体可发生改变。漫长的病程及反复的病情可加重患者思想负担,故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同情、安慰及疏导,耐心解答问题,多关心体贴。虽然已给予充分的宣教,但相当一部分患者仍存在情绪抑郁、恐惧、绝望甚至有轻生的念头。因此,医护人员应注重患者身心两方面的护理,并贯穿于治疗始终。积极帮助患者正确认识SLE,及时了解病人的思想动态,用亲切的态度,和蔼的语言与病人沟通交流,并告知若能注意避免诱因,认真配合治疗,以达到长期控制病情、相对正常地参与学习、工作及生活等日常活动,使病人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此外,通过用典型事例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由于过度悲伤、忧愁会扰乱人体分泌和免疫功能而可诱发此病,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豁达的态度和积极不屈的毅力面对疾病。

2.2饮食护理合理的膳食对SLE的预后起积极的作用。SLE患者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高蛋白饮食,蛋白补充以动物类蛋白为主,如牛奶、鸡蛋、瘦肉及鱼类,增加高维生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的摄入。避免辛辣、烟熏食物,禁烟酒。此外,应注意不食或少食具有增强光敏感作用的食物,如无花果、芹菜、油菜等[2],若已食用则避免阳光照射。除此之外,蘑菇、香菇等蕈类食物,牛、羊、狗肉等温性食物及烟草也可诱导SLE病情活动,应尽量少食或不食。由于糖皮质激素可促进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增加钙磷的排泄,促进糖原异生,故应及时补充钙。对于水肿伴排蛋白尿的患者,若肾功能正常,可给予低盐或无盐、高蛋白饮食。肾功能受损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及时补充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2.3皮肤护理

2.3.1一般护理①病室整洁、安静,室温24~26℃,湿度50%~60%。每天通风并用紫外线消毒半小时,注意遮挡病人。②注意保持皮肤、床单、衣被的清洁干燥,减少陪人,降低感染率。③皮肤破溃紧贴床单处铺无菌方巾并定时更换。避免糜烂面长时间受压,鼓励患者健侧卧位并经常变换体位,每2小时一次,防止磨擦皮肤导致皮肤损害加重。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④使用留置静脉套管针,避免反复穿刺损伤皮肤,注意留置针处皮肤有无红肿等静脉炎早期表现,早期发现,及时处理。

2.3.2雷诺现象的护理雷诺现象是患者在受寒冷刺激或精神紧张后,指(趾)出现苍白,随后变紫,变红,伴局部发冷、感觉异常及疼痛的临床现象。雷诺现象可出现在多种疾病,而结缔组织病更高达47%~56.7%[3]。然而,由于症状不明显或被其他症状所掩盖,雷诺现象易被患者及护士所忽视,导致指(趾)端溃疡,坏死乃至肢体坏疽等严重后果。因此,应重视对SLE患者雷诺现象的观察和护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四肢末端保暖是预防和治疗雷诺现象的关键[4]。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选择柔软、宽松无弹性的衣物,避免过紧影响四肢血液循环。睡眠时穿着长袖衣裤、袜子,戴手套,对预防雷诺现象有一定作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接触冷水和低温物体,每晚温水泡脚,护理人员可协助控制水温,避免由于患者感觉异常引起烫伤。冬季外出检查时,应注意保暖;夏季也要穿长袖衣裤,不能赤足或穿凉鞋。患者应注意避免外伤,禁止末梢采血,皮肤痉痒时勿搔抓,以免皮肤破溃感染。已有皮肤溃疡者,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抬高患肢,避免挤压患处。可根据医嘱给予患者局部涂抹硝酸甘油软膏,疼痛剧烈时予止痛药对症处理,必要时请外科会诊。

2.3.3皮疹的处理医护人员指导SLE患者采取遮阳措施以保护皮肤。光过敏患者的床位应安排在无阳光直射的地方,外出穿长袖衣裤,戴保护眼镜,使用太阳帽或打伞。外出活动最好安排在早上或晚上,居室注意避光或采用深色窗帘。保持面部清洁,避免皮肤接触刺激性物品,如染发、烫发、接触农药等。避免使用诱发本病的药物,如普鲁卡因酰胺、肼屈嗪等[5]。面部红斑经常用清水洗脸,用约30℃温水湿敷红斑处,忌用碱性肥皂、劣质化妆品等。长期卧床患者注意防止发生褥疮,适时翻身,局部保持清洁。日常护理工作中注意拍背以利痰液咳出,留意大小便变化,及时更换汗湿衣服。避免吸烟及饮咖啡,保护容易受伤的皮肤和黏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3.4疱疹溃疡的处理SLE患者疱疹溃疡的特点为在潮红斑的基础上出现群集的丘疹,疱疹,疱液清亮。严重时疱液可呈血性,或出现坏死溃疡。基本护理措施为:①在水疱形成期,协助病人保持未破损皮肤的清洁、干燥,经常用温水洗脸,每日用30℃左右的温水湿敷红斑处2次,每次30min,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水泡较大者可用生理盐水清洗,无菌操作下剪开水疱,周围皮肤用0.5%碘伏常规消毒,无菌注射器抽出水疱液体,遵医嘱使用外用药膏,每日3~5次以促进新鲜肉芽组织生成。②在溃疡形成期,大量文献已报道该类型的SLE皮损多出现于四肢,表现为散在分布的紫色黑斑、血疮和皮肤溃疡,大小及形态不一,严重者连接成片。破溃组织周边有坏死物,溃疡面覆盖厚痂,疼痛明显,病理常提示皮肤坏死性血管炎[6-9]。皮肤是机体防御的第一道防线,皮肤破损可导致全身感染,故护理上应减少皮肤感染的危险因素。首先,尽量减少穿刺以保持皮肤完整性。其次,加强病室消毒,减少感染。再次,护理人员坚持勤观察溃烂皮肤,勤换药,定期做细菌培养,随时改换治疗方案直至皮损愈合。

3小结

经上述护理及相关临床处理,上述135例出现皮损的SLE患者中,134例患者皮肤损害愈合、消退,病情缓解出院,1例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综上所述,SLE临床表现复杂,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痛苦,而皮肤损害是其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经本科室医护人员心理、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等综合护理措施下,多数患者得以出院接受门诊随访,故加强SLE患者皮损护理对其病情缓解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玉叶.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害患者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3,17(4A):449-450.

[2]李惠琴,崔建欣.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健康教育[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C):55-56.

[3]劳力民,孙国钧,张美芳,伴有雷诺现象的结缔组织病血管血流动力学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5,9(4):209-210.

[4]扬林,祁光裕.系统性红斑狼疮伴重症雷诺现象致肢体坏疽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21(4):235-236.

[5]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25.

[6]赵昊宇.SLE伴皮肤坏死性血管炎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0,29(6):373.

[7]吕培瑾.以皮肤溃疡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二例漏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8,21(2):20-21.

[8]李慧珠,宗文凯,李遇梅.以皮肤血管炎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一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3):180.

4.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常规 篇四

日期:2010-06-13来源:作者: 点击:103次 0 条评论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免疫风湿科,山东 潍坊 261031 【摘要】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y,ANuA)、抗双链DNA抗体(anti-doublestrandedDNA,dsDNA)、抗史密斯抗体D1(Anti-SmD1antibody,SmD1)等特异性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SLE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SLE患者及对照组患者血清中的ANuA、抗dsDNA、抗SmD1抗体,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70例SLE患者中单项检测抗dsDNA、抗SmD1、ANuA的阳性率分别为40.0%、75.7%、64.3%,三者联合检测后的阳性率为87.1%。结论:抗SmD1、ANuA、抗dsDNA联合检测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对SLE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抗核小体抗体 抗双链DNA抗体 抗SmD1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utoantibodies and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sinificance of determing anti-SmD1,anti-nucleosome(ANuA)and anti-double stranded DNA(dsDNA)in SLE and to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in SLE.Methods:ELISA and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respectively method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anti-SmD1,ANuA and anti-dsDNA in serum of 70 SLE patients,27 patients of other rheumatic diseases and 20 healthy people.Results:The positive rate of anti-dsDNA,anti-SmD1 and AnuA in the patients with SLE was 40.0%、75.7%、and 64.3% respectively.After combined determination of anti-dsDNA,anti-SmD1 and ANuA,the positive rate rose to 87.1%.Conclusion:The combined determination of anti-dsDNA.anti-SmD1 and ANuA may improve the sensitivity and efficiency of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SLE and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LE.【Key words】 Anti-nucleosome antibody;Anti-double stranded DNA antibody;Anti-SmD1 antibody;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tosus,SLE)是一种常见的多系统损害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体内产生多种抗核抗体(ANA),如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抗史密斯抗体(抗Sm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uA)等,而引起自身多组织、多器官以血管炎为特征的弥漫性损害的疾病。目前,SLE的实验室检查主要检测抗dsDNA抗体、ANuA、抗Sm抗体等。研究用抗Sm对应的抗原结构中一种蛋白组分(D1)的多肽顺序取代整个Sm分子作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SmD1,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1]。本文检测了70例SLE患者抗核小体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SmD1,讨论它们在SLE的诊断中的意义。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对象 70例SLE以及其他结缔组织病27例均来自2004年10月至2006年10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免疫风湿科住院患者,其中男6例,女64例,年龄14~65岁,平均年龄33岁。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SLE诊断标准。其他结缔组织病27例,男5例,女22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42岁。其中,类风湿关节炎13例、雷诺综合征4例、多发性肌炎4例、干燥综合征6例,诊断均符合相应的诊断标准。我院正常健康体检者20例(均无肝、肾病史及结缔组织病)作为对照组,男17例,女26例,年龄14~66岁,平均年龄43岁。所有标本采集后分离血清-20℃保存备用。

1.2 实验方法 抗dsDNA、抗SmD1测定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ANuA测定采用ELISA法。试剂均由欧蒙(德国)医学实验诊断股份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处理 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1 3种自身抗体在SLE及对照组中的阳性情况以及阳性率比较 70例SLE患者中血清抗dsDNA、抗SmD1和ANuA单项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40.0%、75.7%、64.3%;抗dsDNA和抗SmD1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82.9%(58/70),抗SmD1和ANuA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84.3%(59/70),抗dsDNA和ANuA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82.9%(58/70);抗dsDNA、抗SmD1和ANuA 3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有一自身抗体阳性即为联合检测阳性)阳性率为87.1%(61/70)。由此可见,以3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最高。同样,3种自身抗体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在SLE中的阳性率与其他结缔组织病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其他结缔组织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表1 3种自身抗体在SLE及对照组中的阳性例数及阳性率注:与其他结缔组织病组比较,*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

2.2 3种自身抗体诊断SLE的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值的比较 从表1得出,3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和单项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值。3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比较,特异性由100%降低到77.8%,但敏感性由40.0%提高到87.1%,见表2。表2 抗dsDNA、抗SmD1、ANuA诊断SLE的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值讨论

SLE常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单根据临床表现难以特异性诊断,因此,自身抗体的检测对SLE诊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抗Sm是一类抗核糖核蛋白粒子抗体,其相应抗原由U-RNA和共同核心蛋白(即B,B,N,D1,D2,D3,E,F,G蛋白)组成。目前公认抗Sm抗体几乎仅见于SLE,是SLE的特异性标志之一,在SLE诊断中特异性最高,在患者血清中出现后将持续阳性,可作SLE回顾性诊断指标[2],不受病情活动及治疗的影响。但其阳性率偏低,一般为30%~40%。而D1蛋白是最重要的Sm抗原[1],本文用D1蛋白的一个多肽顺序(83-119)来取代整个Sm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SmD1,阳性率达75.7%,特异性为85.6%,20例健康人也全部阴性,在其他结缔组织病中阳性率为14.4%,大大提高了诊断SLE的敏感性,因此,抗SmD1抗体可能是SLE的一个既敏感又特异的指标。

抗dsDNA抗体是SLE标志性抗体,几乎存在于所有患者的血清中[3],与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它是SLE活动期的标志,但可能由于患者血清中有过多的游离DNA抗原,与相应的DNA抗体结合导致检测结果比较低。因此,抗dsDNA结果阴性,不能排除SLE的诊断。抗dsDNA对SLE诊断的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较低。本文结果显示,抗dsDNA只在SLE中出现,对照组均阴性,特异性高达100%,但阳性率只有40.0%,单靠抗dsDNA诊断SLE漏检率高。此外有研究证明,抗dsDNA和DNA结合成为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或抗体直接作用于肾小球抗原而造成SLE患者的肾损伤[4]。抗dsDNA对于SLE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监视治疗和病情追踪以及判断预后等有重要意义。

抗核小体抗体(ANuA)是1978年Hannested[5]等首先描述,核小体(Nuleosome)是细胞染色质的基本单位,且是SLE的发病过程中一种主要的自身抗原,其核心是由8个带正电荷的组蛋白分子(H2A、H2B、H3和H4各2个分子)组成,这种八聚体的复合物中,H3、H4位于中心,H2A、H2B位于两侧。当细胞受到致病因素损伤时,细胞的线粒体肿胀,胞膜破裂,核小体释放,刺激T细胞的增生活化,进而激活B细胞,产生抗核小体抗体、抗dsDNA抗体,并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参与SLE的发病[6]。本实验研究示,在SLE患者中ANuA阳性率64.3%。且抗核小体抗体与SLE患者的疾病活动性、肾炎和精神神经因素密切相关[7~9],认为抗核小体可能成为SLE诊断新的标记性抗体[10]。ANuA对SLE诊断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能是SLE诊断的标记性抗体之一;尤其对dsDNA抗体、Sm等抗体阴性的SLE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11];ANuA可出现在疾病进程的各个时期,并与疾病的活动性密切相关。

本实验显示,抗dsDNA特异性好而敏感性差,抗SmD1敏感性高而特异性差,ANuA的敏感性、特异性介于抗dsDNA和抗SmD1之间,3种抗体两两之间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低于它们同时检测的阳性率。虽同时检测后的特异性低于单项检测的特异性,但提高了SLE诊断的敏感性,避免因单项检测出现的漏诊情况。因此,3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更有利于全面分析病情所处的阶段,提高SLE的检出率,对SLE病情的诊断、分型、治疗、追踪和预后判定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Riemekasten G.Marell J.Trebeljahr G,et al.A novel epitope on the C-terminus of SmD1 is recognized by the majority of sera from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J Clin Invest,1998,102(4):754-763.[2] 唐福林.抗核小体抗体的临床意义[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7(8):457.[3] 吴 瑾.抗dsDNA抗体抗原识别及致病性分子基础[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1,5:380-381.[4] 常玉荣,王元福,尹凤荣,等.抗双链DNA抗体与狼疮细胞检查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意义[J].中国综合临床,2001,17(8):643.[5] Hannetad K,Stollar BD.Certain rheumatoid factor react with nucleosomes[J].J Nature,1978,275:671-673.[6] Bruns A, Bla,~s S,Hau~orf G,et al.Nuleosomes are major T and B cell autoantigen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Arthritis Rheum,2000,43:2307-2315.[7] Gutierrez Adrianzen OA,Koutouzov S,Mota RM,et al.Diagnostic value of anti-nucleosome antibodies in the assessment of disease activity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a prospective study comparing anti-nucleosome with anti-dsDNA antibodies[J].J Rheumatol,2006,33(8):1538-1544.[8] Min DJ,Kim SJ,Park SH,et al.Anti-nucleosome antibody:significance in lupus patients lacking anti-double-stranded DNA antibody[J].Clin Exp Rheumatol,2002,20(1):13-18.(下转第342页)

5.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常规 篇五

方法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56例绝经前SLE病人(SLE组)及42例健康女性(对照组)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情况。

所有入选对象均无临床心血管疾病史。

并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脂蛋白a等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结果SLE组中有12例(21.4%)存在颈动脉斑块,而在对照组中仅1例存在颈动脉斑块(2.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7.57,P<0.01)。

与对照组相比,SLE组血清VEGF、TC、TG、LDL水平明显增高,而HDL水平明显降低(t=2.54~3.35,P<0.05、0.01)。

SLE病人中与无颈动脉斑块组比较,有颈动脉斑块组的病程明显延长,血清VEGF水平明显升高,HDL水平则明显降低(t=3.01~3.43,P<0.01)。

结论绝经前SLE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SLE病程长及高VEGF、低HDL水平可能是SLE病人发生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红斑狼疮,系统性;动脉硬化;颈动脉疾病;危险因素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atherosclerosis and its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in premenopausal women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MethodsThe prevalence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 (AP) on the neck in 56 premenopausal women with SLE and 42 healthy controls were examined by ultrasonography. All the participants had no a histor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such as VEGF, TC, TG, LDL, HDL, Lp(a) and the carotid plaque was studied.

ResultsCarotid plaques were found in 12 SLE patients (21.4%), while only one in the healthy control subjects (2.3%).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controls,SLE patients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of VEGF, TC, TG, LDL and lower level of HDL (t=2.54-3.35;P<0.05,0.01).

SLE patients with carotid plaque had a longer course of disease,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of VEGF, and lower levels of HDL,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SLE patients without carotid plaque (t=3.01-3.43,P<0.01).

ConclusionPremenopausal SLE patients present a higher prevalence of carotid AP than healthy controls. Longer course of disease, higher levels of VEGF and lower levels of HDL might be the risk factors of carotid plaque formation in the patients.

[KEY WORDS]lupus erythematosus, systemic; arterosclerosis; carotid artery diseases; risk factors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影响多个器官系统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近几年发现,在SLE疾病的后期,女性SLE病人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是正常对照组的50倍甚至更高,但对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却鲜有报道。

本研究旨在了解绝经前女性SLE病人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情况,进一步探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AS之间的关系。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SLE组56例,来自3月—10月我院风湿免疫科门诊与病房收治的年满18周岁绝经前女性病人,平均年龄(34±9)岁,病程2~,既往无心血管疾病史。

SLE的诊断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RA)修订的SLE分类标准。

对照组42例,来自年龄与SLE组相匹配的我院职工及研究生,均为年满18周岁绝经前健康女性,平均年龄(32±8)岁,既往无心血管疾病史。

1.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测定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试剂盒购自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严格按说明书操作,通过绘制标准曲线求出标本中VEGF浓度。

1.3血脂测定

受试者于空腹12 h 后采集静脉血标本,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脂蛋白a(Lp(a))水平。

1.4颈动脉超声检查

采用Philips公司HDI 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为10.0 MHz。

探查受试者颈动脉有无斑块,记录斑块的大小、形态、性质、位置及管腔狭窄程度。

分别测量左侧和右侧颈总动脉(颈动脉球前方10 mm处)、颈内动脉(颈动脉分叉后10 mm处)、颈动脉分叉部3个位置的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取6个部位的最大值作为最大IMT(M-IMT)。

依据目前超声检查标准:以M-IMT<0.9 mm认为其IMT在正常范围内;如果M-IMT为0.9~1.3 mm则提示内膜增厚;如果M-IMT>1.3 mm则认为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对研究对象进行资料采集的同天完成,由一名经验丰富的超声科医师进行检测,且保证该医师对所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和属性均不知情。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Lp(a)组间比较先经对数转换后再行t检验,其余指标直接行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颈动脉斑块发生率

SLE组有12例(21.4%)存在颈动脉斑块,对照组仅1例(2.3%)存在斑块,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57,P<0.01)。

2.2两组VEGF及血脂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SLE组病人血清VEGF、TC、TG、LDL水平明显增高,HDL水平明显降低(t=2.54~3.35,P<0.05、0.01)。

见表1。

表1SLE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的比较

2.3SLE病人中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之间AS危险因素的比较

有斑块组病人病程较长,其血清VEGF水平明显增高,HDL水平明显降低(t=3.01~3.43,P<0.01)。

见表2。

表2SLE病人中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之间AS传统危险因素的比较

3讨论

SLE是一种影响多器官系统的慢性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早在1976年UROWITZ等[1]已提出SLE病人的病死率曲线呈“双峰”模式,即早期死因主要为感染和狼疮活动,晚期死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

可见AS所致心血管疾病是SLE疾病后期重要并发症。

本文以绝经前无心血管疾病的`SLE病人为研究对象,排除了雌激素水平和心血管疾病史对AS的影响,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年轻女性SLE病人中AS发生的真实情况。

结果显示,绝经前SLE病人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21.4%,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的健康女性,与国外有关研究结果相近[2]。

本文SLE组VEGF、TG、TC、LDL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HDL水平则显著降低,证实了SLE病人脂代谢紊乱的特点。

目前认为脂质紊乱与SLE病人并发AS、肾小球动脉硬化有一定的关系。

SLE病人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之间比较病程、VEGF、H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DL是一种抗AS的血浆脂蛋白,SLE病人中HDL显著降低可能与SLE病人体内存在大量抗HDL抗体有关,从而破坏和干扰了HDL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间接促进了AS发生发展。

SLE病人体内高表达的炎症递质如IL-1、IL-6、TNF等以及内皮细胞损伤、低氧血症都可促进VEGF水平升高。

COLOMBO 等[3]研究显示,SLE病人的VEGF升高与其IMT相关。

研究显示,VEGF可促进AS斑块进展的速度和进程[4]。

有研究则揭示了VEGF在诱导斑块内微血 管生成方面起关键作用,而血管生成参与了动脉硬化的发生[5]。

本研究中有斑块组VEGF表达显著高于无斑块组,有力地支持了上述观点。

在普通人群中通常用来预测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的指标LDL、Lp(a) 在SLE病人有斑块组中未见明显升高,可见不能完全用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解释SLE早发AS。

系统性炎症以及在SLE发病和复发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的产生和相互作用失调[6],在A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与健康女性相比,SLE病人后期发生AS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脂代谢紊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疾病的进展,但与普通心脑血管AS的形成机制并不完全相同,较长的病程,多种因素导致的高水平VEGF和低水平HDL则成为其重要影响因素,为今后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UROWITZ M B, BOOKMAN A A, KORHLER B E, et al. The bimodal mortality pattern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 Am J Med, 1976,60:221-225.

[2]JIMENEZ S, GAREIA-CRIADO M A,TASSIES D, et al. Preclinical vascular disease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primary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J].Rheumatology (Oxford), 2005,44:756-761.

[3]COLOMBO B M, CACCIAPAGLIA F, PUNTONI M, et al. Traditional and nontraditional risk factors in accelerated atherosclerosi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role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J]. Autoimmun Rev, 2008,8(4):309-315.

[4]MOULTON K S, HELLER E, KONERDING M A, et al. Angiogenesis inhibitors erdostatin or TNP-470 reduce intimal neovascularization and plaque growth in apolipoprotein E-deficient mice[J]. Circulation, 1999,99:1726-1732.

[5]CELLETTI F L, HILFIKER P R, GHAFOURI P, et al. Effect of human recombinant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165 on progression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J]. J Am Coll Cardiol, 2001,37:2126-2130.

6.便秘的护理常规 篇六

便秘是指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每周少于3次)且粪便干硬,便后无舒畅感。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见症状,约占老年人群的1/3.临床上常见便秘导致心、脑疾病的患者病情变化,甚至猝死。【病情评估】 1.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食欲减退,经常便秘的老人还可以出现全身不适、头疼、头晕、烦躁、失眠等症状。左下腹可扪及粪快或痉挛之肠型。2.辅助检查

结直肠镜或钡剂灌肠,以排除结、直肠病变及肛门狭窄。【治疗原则】

老年人便秘的治疗,应针对引起便秘的因素来调整饮食结构,增加适度的锻炼,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便秘的伴随症状可减轻或消失。【护理】 1.饮食调节

多饮水,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品。餐后一杯水,量约250ML,每天至少饮水2000ml,包括食物中的含有的水分。因为水分能增加肠内容物,刺激胃肠蠕动,并能使大便软化,同时对排便有刺激作用,反射性地引起排便。2.生活规律

每晚21:00睡觉,早晨7:00起床,每晚睡前一杯热牛奶,晨起一杯温开水,每日进行散步、练气功、打太极拳、做深呼吸等适当的活动,参加文体活动和轻体力劳动,以强壮身体,增强食欲,1 提高排便辅助肌的收缩力,达到预防和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的目的。3.排便指导

目标1次/天,指导患者定时排便锻炼帮助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嘱患者在早餐或清晨起床后无论有无便意,都应用力做排便动作,反复多次;在模拟排便过程中,应将双手压在腹部,做咳嗽动作,以增加负压,促进排便,同时应集中注意力,不要同时阅读报纸或做其他事情,也不要吸烟,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不要人为地控制排便感;为卧床、活动不便的老年性习惯性便秘患者提供排便环境,对不习惯在床上排便的老年人,应向其解释需要床上排便的理由并给予屏风遮挡,避免打扰排便。4.腹部自我按摩

按摩时由护士操作或指导患者自己进行,将双手食、中、无名指重叠放于脐上四横指处,适当加压按结肠走行方向,由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的顺序,顺时针作环形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起到刺激肠蠕动,帮助排便的作用。5.药物治疗

由原发病引起的便秘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饮食与行为调整无效的慢性便秘,应用药物治疗。温和的渗透性泻药有乳果糖、山梨醇,通过阻止肠腔水分吸收,使肠内容物体积增大,促进肠蠕动;溶积性泻药如甲基纤维素适用于饮食过于精细者,在通便的同时还起到控制血糖、血脂、减低结直肠癌和乳腺癌发生的作用,适宜于心肌梗死或肛周手术后的患者;巨结肠症和结肠扩张者,应改用泻药和灌肠。6.健康指导

7.系统性红斑狼疮24例的护理体会 篇七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是与遗传、内分泌改变、病毒感染、日光照射、药物等多种因素有关的一种全身多器官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我院2004年6月-2009年6月共收治SLE患者24例, 通过进行药物治疗和精心护理, 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收治的SLE患者24例, 其中女22例, 男2例, 男∶女为1∶11;年龄15~47, 中位年龄28.3岁;病程1个月~9年。临床表现:发热21例, 颜面部大片状红斑或蝶形红斑19例, 关节痛18例, 肾脏病变15例, 呼吸系统损害13例, 心血管系统损害11例, 肝脾肿大6例、浅表淋巴结肿大5例, 精神、神经系统损害5例, 有月经不调、闭经等4例。实验室检查:尿蛋白15例, 贫血8例, 白细胞减少4例, 血小板减少2例, 抗核抗体阳性6例, 类风湿因子阳性1例。

2 结果

经过入院后的综合治疗及实施性护理, 全部病例均明显好转, 趋于缓解期而出院, 总有效率为100%。

3 护理措施

3.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SLE的特点是全身多器官受累, 临床表现悬殊大、个体差异大、病情迁延与反复发作等。因此, 必须要严密观察病情, 除了一般生命体征、皮肤黏膜改变的观察外, 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3.1.1 体温:

本组有发热21例 (87.50%) , 通常是本病的多发症状及首发症状, 也是病情活动或复发的标志, 而且早期容易漏诊或延诊, 因此要特别注意观察。出现高热时, 应注意患者体温波动与热型情况及伴随症状,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鼓励患者多饮水, 出汗时及时擦干汗液, 更换衣裤和被褥等。

3.1.2 狼疮性肾炎:

狼疮性肾炎是SLE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器官损害, 是决定SLE预后最重要的因素[1]。临床上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 甚至肾功能衰竭。本组1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 笔者密切观察患者尿量和血压变化, 定时检查尿常规以及对症治疗, 无肾功能衰竭发生。

3.1.3 狼疮危象:

临床上SLE症状加重, 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血象三系减少、抗体滴度增高等均提示狼疮活动和病情恶化。若出现高热, 全身衰竭, 剧烈的头痛、呕吐, 严重时常可有腹痛、胸痛、抽搐等应警惕狼疮危象, 此时患者常伴有多系统的严重损害, 并可导致死亡。

3.2 用药护理

3.2.1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SLE的首选药物。它可导致向心性肥胖、高血压、骨质疏松及股骨头坏死等不良反应。在治疗前需与患者及家属讲清楚, 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 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告知患者, 需坚持长期服药, 不可自行停药或增减药量。激素的服用时间安排于餐后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治疗过程中应记录每次减药时间及减药量, 减药应特别慎重, 以免引起疾病反跳。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情绪变化以及血象变化、体温, 定期监测肾功能, 做大便潜血实验, 以便早期发现继发感染、肾功能损伤、消化道出血、骨质疏松、电解质紊乱、库欣综合征等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的发生。

3.2.2 环磷酰胺:

环磷酰胺是治疗本病的常用药物, 其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脱发、膀胱出血、白细胞减少。治疗前需查血常规、肝功能, 应用时静脉滴注速度一定要缓慢, 防止液体外漏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应多饮水, 促进药物排泄, 以减少肾脏的损害。用药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血常规。

3.2.3 其他用药:

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部分患者易发生药物过敏反应, 某些药物如青霉素、口服避孕药等可加重病情, 也有的因使用普鲁卡因胺等诱发本病。因此, 服药前应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 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 以防患于未然。3.3饮食护理SLE患者的基本饮食应为高维生素、优质蛋白质、低脂肪、低盐饮食。急性活动期患者宜进食野菊花、金银花茶、绿豆、冬瓜等清热凉血之品;缓解期患者, 进食牛奶、蜂蜜、银耳汤以滋阴降火。有条件者可长期服用牛奶, 尤其是初乳, 因初乳中含有大量抗体, 可增加免疫力。多吃蔬菜、水果, 禁食油腻、辛辣, 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 戒烟酒。均忌食或少吃芹菜、无花果、蘑菇、豆荚、烟熏食物, 以避免诱发SLE。长期应用激素者注意补充钾、钙。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可给予低蛋白饮食并限制含钾食物摄入。骨质疏松患者, 给予高钙饮食。

3.4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避免阳光直射, 对于局部暴露部位, 应使用阳光滤过剂, 减少局部刺激。面部出现红斑者, 忌用碱性肥皂、化妆品及刺激性物品。宜用盐水清洗有皮疹、红斑或光敏感者。急性期皮肤红斑处, 外涂黄连膏, 切忌挤压, 预防皮损和感染。加强四肢末端的保暖, 可经常行局部按摩和温水浸泡手脚,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3.5 并发症护理

骨质疏松及股骨头坏死是长期应用激素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预防的关键是减少用量, 迅速控制病情, 减少脏器受损的严重程度[2]。告诉患者应及时向医护人员诉说早期症状, 如髋关节疼痛、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 应引起高度重视, 及时查找原因, 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3.6 心理护理

SLE患者绝大多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原因是: (1) 因该病病程迁延, 反复发作, 可出现焦虑、担忧甚至恐惧心理, 大部分患者可出现睡眠障碍, 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心情烦躁等症状。因此, 应当鼓励其做好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 (2) 疾病或服用激素可引起体态、容貌改变, 严重者部分功能丧失, 使患者情绪低落, 思想负担过重, 对生活失去信心, 拒绝治疗。因此, 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谈心, 给予其精神及情绪上的支持, 并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 让其解除心理负担, 保持轻松的心理状态, 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交流时, 应尽量避免在患者面前运用“系统”、“狼疮”等敏感性的词语, 以免增加患者的恐惧和不安;护理过程应做到庄重、大方、自然、诚恳, 以减轻患者的猜疑, 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3.7 健康教育

(1) 指导患者生活要规律, 睡眠要充足, 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情志刺激、避免疲劳。病情在活动阶段患者必须卧床休息, 病情稳定时可适当参加强身健体的锻炼, 但需注意不可劳累。 (2) 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如冬天要注意保暖, 避免去公共场所, 以免感染疾病;避免某些诱发的药物或食物;避免日光照晒。 (3) 嘱患者规范使用药物, 不随意漏服、减量或停药, 定期门诊复查。 (4) 若出现癫痫发作、神经精神症状、发生关节肿痛、口腔溃疡或皮损加重、尿蛋白增多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5) 育龄期妇女应避孕, 有多脏器损伤者应终止妊娠。

参考文献

[1]唐福林, 巫斌.系统性红斑狼疮抑郁症状的临床调查[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3, 7 (5) :272.

8.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心电图分析 篇八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 R593.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3-185-02

Clinical analysis of electrocardiogram for heart damage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GENG Xiaoling  DONG Xiaojie

The Function Department,The Fifth Hospital of Xi'an City, Xi'an 710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lectrocardiogram for heart damage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in 128 hospitalized SLE patients from 2001 to 2010 to sum up the electrocardiogram characters of heart damage. Results There were 42 cases(32.83%) with abnormal electrocardiogram among 128 SLE patients. Conclusion Most of SLE patients with heart damage are asymptomatic.Assistant examination such as electrocardiogram could increase the detection rate of the heart damage caused by SLE.Early diagnosis and rational treatment could improve the prognosis.

[Key words]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Heart damage;Electrocardiogram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由于患者体内大量的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沉积可造成组织损伤,临床上多表现为各系统和不同脏器受损的症状。心脏损害是SLE患者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仅次于感染和肾功能衰竭[1]。心电图检查作为SLE患者常规的检查手段能较早的发现心脏损害,为及时准确治疗提供了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1~2010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8例SLE患者资料,其中女96例,男32例;年龄8~71岁,其中<20岁者30例,21~40岁者82例,>40岁者16例;病程15 d~11年,其中小于1年者31例,1~2年者35例,2~5年者24例,5~10年者18例,大于10年者9例。

1.2 方法

采用Fx-7402型心电图仪常规描记12导联。

1.3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新修订的SLE诊断标准。

2 结果

2.1 心脏损害临床表现

128例SLE患者中,76例(59.38%)存在心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其中心悸30例;胸闷15例;气促23例;昏厥4例;心功能不全13例;心脏扩大14例;心脏听诊闻及心包摩擦音5例,心脏杂音13例。

2.2 心电图表现

128例SLE患者中,心电图异常者42例(32.81%),其中ST-T改变35例(27.34%),心律失常27例(21.09%),肢体导联低电压16例(12.50%);窦性心动过速23例;室性早搏8例;房性早搏15例;阵发性房颤4例;阵发性室上速3例;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5例;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Ⅰ°、Ⅱ°、Ⅲ°房室传导阻滞分别为6例、4例和3例。

2.3 治疗后心电图

在心电图异常的42例患者中,绝大部分随着SLE病情的控制心电图逐渐恢复正常。128例患者死亡4例,其中男1例,女3例;死亡原因见于心力衰竭2例,尿毒症并急性肺水肿1例,严重感染1例。

3 讨论

SLE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可导致全身多系统和不同脏器的损害。心脏是最易累及的器官之一,其发病机理是由于免疫复合物在心脏不同部位和血管的沉积,引起一系列炎性反应进而造成组织损伤破坏。病变可累及心肌、心包、心内膜等心脏的各个部位,导致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等疾病的发生。SLE心脏受损的发病率国外有资料报道高达77%[2],国内文献报道为53.3%[3],是影响患者预后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多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数患者的心脏损害表现为亚临床进展,致使心脏受损程度难以准确估测,而SLE影响心脏大多为无症状型,许多患者无心脏病相关表现,或者症状体征轻微容易被忽视。本研究128例患者中,仅76例(59.38%)存在心脏损害的临床表现。

心电图检查是最常用的心脏受损情况检查项目,简便易行,可靠性强,可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本研究中128例患者心电图异常表现的有42例(32.81%),以ST-T改变及心律失常最常见,其中ST-T异常改变35例(27.34%),心律失常27例(21.09%)。ST-T改变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有学者认为可能是由于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与补体激活造成内膜损伤,也可能是长期大量激素的应用加速了冠状动脉硬化进程[4]引起的心肌局部纤维化所致。其次尚有少数窦性心动过速者可能有继发的ST-T改变,此种情况经有效控制心率后,ST-T改变即可明显改善或恢复。SLE症状重,病程长,心电图随SLE症状改善而逐步好转,提示为SLE所致心脏损害,临床上如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因素或有心绞痛症状反复发作者,且扩血管药物治疗有效可能为冠心病。除ST-T的异常改变外,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也较常见,各种早搏、传导阻滞、与体温不成比例心动过速等均提示心肌和传导系统的损害,很少有资料证实SLE患者心脏传导系统存在明确的与自身免疫系统相关的器质性损害。

SLE的病程差异很大,有的可自行缓解,大多数越来越重。心脏病变可发生于病程中的任一阶段,表现多种多样,如心包炎、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瓣膜病变、血栓、心力衰竭和猝死等[5]。SLE早期即可发生心脏病变,有的则发生在SLE症状明显后几个月内或一年以上。因此,对SLE早期的心脏病变应予以足够重视,及时的发现有效的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谢宗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心脏损害[J].临床荟萃,1998,13(5):198-200.

[2] Badiu E,Garcia-Rubi D,Robles E,et a1.Cardiovascular manifestation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Prospective study of 100 Patients[J].Angiology,1985,36(7):431-441.

[3] 陈太波,曾小峰,朱文玲,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心脏损害[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7(3):220-223.

[4] Nashel DJ.IS otherosderosis a Complication of longterm corticosteroid tredtment[J].AM J Med,1986,80:925.

[5] 张广丽,汲泓.以心梗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l例[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125-127.

(收稿日期:2011-11-28)

上一篇:我的课余生活三年级优秀的作文下一篇:1.5乌苏市第五中学召开党员干部民主评议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