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认识(共11篇)
1.中国梦的认识 篇一
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认识
读完中国梦区别于美国梦的七大特征一文,深有感触,趁此来谈几点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认识。
一、中国梦是发展之梦,加快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国梦,最基础的就是要以经济发展为前提。只有通过不断发展,才能让梦想成为现实。“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阐明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旺盛活力,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这是中国梦最坚实的基础,让我们能充满自信地向着现代化建设目标稳步前行。
二、中国梦是文明之梦,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支撑。一个大国的崛起必然是文明的崛起,一个大国的复兴,必然是文明的复兴。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不仅在物质上强大起来,也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不断增强国家的软实力,提升中华文明的影响力量。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一定要让中华文明、中华文化价值观真正走向世界。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政治不断进步,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国际社会已经越来越意识到今天的世界离不开中国。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战略,其重点和核心在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也就是构建“中华主流文化价值观”,这是“中华主流文化价值体系”建设问题,是一个文化思想领域的系统工程,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崛起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中国梦是创新之梦,推进创新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创新发展对一国之兴衰具有重大影响。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创新发展的历史。过去30多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其中一个关键就是我们激发了创新的活力。我们干成了不少别人几十年干不成的事。从神九飞天到“蛟龙”探海,从高铁飞驰到科技兴农,一系列创新突破提升了国家实力。如今在经济、社会已经进入发展“快车道”之际,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更加需要注重创新,需要以创新来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
四、中国梦是制度完善之梦,制度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制度创新是中国改革的红利之源。实现中国梦,要通过实质性的改革来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一个适宜的制度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的发展优势。实现中国梦,对我们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就要有坚定的自信,要靠不断积聚、用好、用足我们的制度优势。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一些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等具体的体制机制上,还没有够完全释放出活力来。实现中国梦要靠大量制度创新来保障,来激发各类主体的活力,包括社会保障体制的创新完善、税收制度的改革、对科学进步和文化进步的推动的创新,包括公务员制度的改革等,真正让完善的制度帮助中国人实现中国梦。
五、中国梦是民生改善之梦,民生改善是实现中国梦的落脚点。中国梦不是空中楼阁。民生,是中国梦的落脚点;改善民生,才能点亮中国梦。“实现中国梦,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凸显出民生工作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些年来,无论是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社会保障网初步建立,还是医疗、教育等方面不断向前的改革,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生态环境,各级政府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拓展着民生工作的内涵与外延,亿万人民逐步共享发展成果。千百年来,中国老百姓企盼的就是“过上好日子”。能够让人们过上好日子的社会,必定是一个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民生改善是实现中国梦的最好诠释,实现中国梦,需要在推动经济发展中,不断满足民生之需、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2.中国梦的认识 篇二
一、让农业强起来
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 农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越来越低 (2012年为10.1%) , 农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 (2012年为33.6%) , 农民收入增长来源由过去主要依靠农业转向越来越依靠非农产业 (2012年来自种植业的收入仅占26.6%, 工资性收入比重占到了43.6%) , 我国一些重要农产品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也越来越高 (2012年我国粮食净进口规模达到7748万吨, 粮食年度自给率已降至88.4%, 其中大豆自给率18.1%) 。
新阶段, 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基础产业, 承担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农业不仅提供我们所需的农产品、大量的就业, 还要提供良好的生态系统, 以及提供教育和文化承载等多样化的功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社会越是进步, 农业功能的多样化趋势越是明显。
应到看到, 我国绝对是一个农业大国, 但还不能说是农业强国。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最为薄弱的环节:农产品供求趋向偏紧、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农业比较效益偏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农业要素外流加剧、农业生产方式和流通方式落后。
1. 让农业强起来, 必须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始终掌握好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世界上真正强大的国家, 没有软肋的国家, 都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消费国, 每年粮食消费量 (6.8亿吨) 占世界粮食贸易量 (3.3亿吨) 的两倍左右, 如果粮食进口过多, 存在着不可低估的风险和隐患, 不仅国际市场难以承受, 也会给低收入国家的粮食安全带来不利影响。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部署, 要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加快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提升统筹利用国际农业资源和市场的能力, 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2. 让农业强起来, 必须让人民吃上放心的食物, 确保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从国际上的教训来看, 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在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同时, 也给民众造成了很大的心理恐惧, 直接影响到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从我国的情况看, 农产品和食品安全涉及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业食品整个产业链, 各个环节中都存在不安全因素, 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成为我们的“心头之痛”。我国必须借鉴国际上食品安全管理的有益经验, 紧紧围绕从源头净化产地环境、保证投入品质量、规范生产者行为、严格市场准入等关键环节, 用最严谨科学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历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最透明的知情, 通过政府、产业界、消费者、媒体、教育和科研机构等有关各方密切配合、相互协作, 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 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3. 让农业强起来, 必须强化对农业的支持保护
毫无疑问, 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 必须坚定不移地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 对能够让市场调节的事务, 政府应尽量退出, 放手让农民大胆去闯市场, 真正使市场在农业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要坚持市场定价原则, 完善对粮食、棉花、生猪、奶业、油料、糖料等重要产品的价格支持政策, 促进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
然而, 农业是一个社会效益高而自身效益低的产业, 市场失灵现象在农业中表现更为突出。可以说, 发达国家之所以有很高的农业现代化程度, 都离不开政府的干预和保护。我国粮食实现“十连增”, 农民收入增长“十连快”, 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国家不断增加农业的资金和物质投入,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当前, 我国农业基础薄弱, 公共财政要坚持把“三农”作为支出重点, 优先保证“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拓宽“三农”投入资金渠道,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 通过贴息、奖励、风险补偿、税费减免等措施, 带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更多投入农业农村。完善农业补贴政策, 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加大对产粮大县的扶持力度。特别是要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在管理民主、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基础上, 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 切实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二、让农村美起来
近年来, 工业及城市污染继续向农村转移, 农村地区工业“三废”排放量及污染呈加剧的趋势。化肥、农药施用强度高, 流失量大, 使耕地和地下水受到了大面积污染。局部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已进入集中多发期。塑料农膜使用增加, 污染加剧。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的集约化发展造成的新污染面广量大。村庄环境普遍脏乱差, 生活垃圾大都露天随意堆放, 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农作物秸秆60%以上未被有效利用, 成为污染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农村生活燃料中, 沼气、液化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比重还很低。各种农业面源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工业点源污染造成农村水质变坏、土壤污染、大气浑浊恶臭, 直接影响农业产品的品质, 危害农业生产, 危及农村饮水安全, 直接危及群众健康。近年来, 农村人口中与水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死亡率上升, 且显著高于城市。农村污染事故导致的群体性事件频发, 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让农村美起来, 把农村建设成为农民的幸福家园,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亿万农民的共同心愿。
1. 让农村美起来, 必须把生态环境可持续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要协调兼顾实现高产高效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 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 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 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节约型农业, 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发展方式。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调整严重污染和地下水严重超采耕地用途, 有序实现耕地休养生息。国家将会启动农业资源修养生息试点, 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开展土壤污染治理, 支持开展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漏斗区综合治理。国家也将加大财政预算内资金用于生态效益补偿的力度, 逐步提高补偿标准, 完善森林、草原、湿地、水土保持等生态补偿制度。
2. 让农村美起来, 必须因地制宜搞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要尽快改变许多地方污水乱排、垃圾乱扔、秸秆乱烧的脏乱差状况。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让农民喝上干净水。加快农村公路建设, 让农民走上平坦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让农民烧上清洁气。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 禁止工业污染下乡和向欠发达地区农村转移。加大小城镇污水治理力度, 逐步实现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3. 让农村美起来, 必须科学规划, 保留乡村风貌, 防止走样变样
不能照抄照搬城镇建设那一套, 搞得城市不像城市, 农村不像农村。不能强行撤并村庄, 赶农民上楼。要“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
三、让农民富起来
近年来, 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大,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的已超过2.69亿人, 农民工工资年年都在涨, 以城乡居民收入比衡量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自2010年以来连续4年缩小。但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城乡发展差距过大的问题依然很突出, 城乡二元体制仍然根深蒂固、影响广泛。
城乡收入差距大的深层原因在于农业、农村、农民所处的三个“不利地位”: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 农村资金大量被抽走, 农业在资源配置中仍处于不利地位;农产品价格明显偏低、农民工工资明显偏低、征占农村土地补偿价格明显偏低, 农民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仍处于不利地位;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 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分配不均衡, 农村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仍处于不利地位。
根据最近我们对全国205个村庄、5165个农户的调查, 仅60%的家庭有人外出打工, 外出农户家庭平均每户4.6人, 外出人口2.0人, 留守的2.6口人中, 有1.6人为60岁以上老人。这就是当今中国农村的现实: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 人一茬一茬离开农村, 村子变空了, 人口变老了。目前, 农村留守老人接近5000万, 留守儿童超过600万人, 留守妇女达4700万人。如果务农挣不到钱, 搞农业没有奔头, 当农民不体面, 谁还愿意留在农村?农村会越来越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因此, 农村发展, 说到底, 是一个怎么富裕农民的问题。如果说, 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那么, 解决8亿多农民的富裕问题则是现代化过程中的最大难题。新阶段破解“三农”发展难题, 从根本上讲, 就是破解农民增收致富这道难题。
1. 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按照常住人口计算, 2012年, 我国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为2.83亩, 户均约半公顷。经营10亩以下的农户占家庭承包户的85%。毫无疑问, 我国目前这种小规模、分散的家庭经营方式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按照目前种粮收益水平, 一个农户全家种粮1年的纯收益只相当于1个劳动力在外打1个月工的工资收入。只有引导农民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 让更少的农民种更多的地, 发展专业大户、联户经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才能保证务农有合理收入, 当农民才比较体面。这个道理再也明白不过了。但是,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这件事, 不能拔苗助长, 不能片面追求土地流转快和经营规模大, 不能搞强迫命令, 更不能搞大跃进, 人为“垒大户”。在现有机械化和服务水平下, 并不是规模越大效益越好。规模扩大后劳动成本会提高, 资金压力和成本压力都很大, 靠种粮很难消化。适度的土地经营规模, 应使农民种粮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大致相当, 具体范围则要因地制宜。有关测算表明, 如果把实现种地收入与进城务工收入相当作为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的标准, 在北方单季地区, 家庭经营的适度规模应在120亩左右;在南方两季地区, 则为60亩左右。从国际比较看, 这仍是很小的规模。按这一标准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 则全国粮食生产仅需劳动力4300万人。据估计, 我国目前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在1.5亿人左右。这就是说, 全国粮食生产实现规模化经营, 尚需转移1亿左右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因此, 要尊重农民意愿, 维护农民权益, 把选择权交给农民, 让农民唱主角, 扶持但不包办, 引导但不替代, 真正做到惠民利民富民。
2. 以解决“农民财产权益如何保障”为导向, 开辟农民增加收入的新渠道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财产, 是农民维持生计的最基本保障。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征地规模不断扩大, 被征地农民数量逐年增加, 违法征地、暴力征地频发, 社会风险加剧。城镇化过程中因土地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加剧, 根本原因是我国征地制度改革还未破题。赋予农民更多的土地财产权, 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最重大任务。要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 缩小征地范围, 规范征地程序, 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 确保被征地农民得到足够的补偿, 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当前, 应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合理提高个人收益”和“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要求, 着力解决征地补偿标准过低问题。各地已经普遍实行的“留地安置”, 对被征地农民和集体从事开发经营、新办企业等方面提供用地扶持, 这是一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重要的补偿方式, 对于保障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 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此, 应予以推广, 并在法律上予以认可。要改革完善征地审批、告知、公示、实施、补偿、安置、争议调处裁决等程序, 强化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申诉权、监督权, 进一步规范和约束政府的征地行为, 防止地方政府滥用征地权。在城镇化过程中, 无论经营性还是公益性建设, 只要城市建设需要, 政府都动用征地权对农村集体土地实施征收, 沿着这一老路继续走下去, 农民只能被动地等着“被城镇化”。今后, 对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不应当继续实施征收, 应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接开发, 直接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土地确权登记是土地制度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要在明确赋权的基础上, 为农民颁发具有更明确法律效力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和宅基地使用权证书, 加快建立统一、权威的农地权利登记体系。
3. 以解决“钱从哪里来”为导向, 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2003年~2012年, 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三农”支出超过6万亿元, 其中, 2007年~2012年, 中央财政共安排“三农”投入4.9万亿元, 年均增长超过23%, 比同期中央财政支出年均增长率高6.6个百分点。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14.6%提高到2012年的19.2%, 增加4.6个百分点。尽管如此, 公共资源在城乡配置失衡问题仍然突出, 公共财政的覆盖范围和力度不够, 现有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农村发展对各种公共品的实际需要, 包括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体制、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体制、社会保障制度等仍呈“二元”状态。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必须以农民能够享受同城市居民基本均衡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目标, 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 不断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和水平, 实现从有到好的转变, 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只有这样, 才能防止人口大量外流而导致“农业萎缩”和“农村凋敝”的局面,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
4. 以解决好“人往哪里去”为导向,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农民工不能在城市安居乐业, 家分两地, 长期奔波于城乡之间, 这种不彻底的转移方式, 起不到减少农民、使土地向务农劳动力稳定流转集中的作用。我国“三农”问题突出,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人口多、农民转移不彻底、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低。只有减少农民、增加市民, 从根本上改善城乡资源配置, 才能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 才能富裕农民和繁荣农村。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农村劳动力将继续大量涌向城市, 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是大势所趋。必须改革户籍制度, 逐步消除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之间的一些不平等待遇, 还原户籍的人口登记功能, 逐步创造居民自由迁徙的公平环境,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 促进农民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新一届中央领导提出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理念、新论断。要让农业强, 我国必须始终掌握好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必须确保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必须强化对农业的支持保护。要让农村美起来, 我国必须把生态环境可持续作为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必须因地制宜搞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必须科学规划, 保留乡村风貌。要让农民富起来, 我国必须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必须开辟农民增加收入的新渠道, 必须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必须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3.中国梦的认识 篇三
话说我的硕士文凭,从拿到手到如今,已经扎扎实实地超过了十个年头。然而,纵然毕业超过十年,却还是三不五时地梦到自己“毕不了业”,有时还被吓醒,满头大汗,醒了才惊觉,“还好,只是梦!”
粗通一点佛洛伊德,读过几本讨论梦的科普书,大体上自然知道,梦是潜意识的反应,是对白天的生活的不满、压抑的排解。然而,仅只于此。至于梦是如何排解白天的不满与压抑,以及梦该如何解读才能帮助自己有效化解内心的问题,大师们的经典虽然头头是道,我却读得昏昏欲睡,有看没有懂的成分居多。
坊间流传的许多解梦书,以及解梦法,乍听之下好像很有道理,实际上自我印证起来却并不是那么准确,效度十分值得怀疑。
直到读完《穿越梦境,遇见最真实的自己》,才知道,原来梦也是一套语言,有其文法规则,而我们绝大多数人根本不了解,只是望文生义,自圆其说。
一如文字以符号来象征事物与想法、观念一样,其实梦也是如此。
王荣义指出,“梦是现成的自我解密之道,做梦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告诉自己——真实的你就是这样,不要再逃避了!”
王荣义说,举凡出现在你我梦中的所有人事物,都是为了排解我们内心遭到压抑而无法抒发的想法而产生的,无论是梦到前男(女)友,梦到杀人或被杀,梦到生病,梦到鬼,或其它悲惨的事情,严格来说,都和那些出现在你我梦境中的其他人无关,只和自己当下的问题有关。
例如,王荣义在书中提到,有些人突然梦到分手多年的前男(女)友,不是想和对方复合,也不一定是思念对方,而是在自己眼下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某种状况(难题),十分需要某位前男(女)友身上的人格特质,是以透过梦境,召唤了前男(女)友。
王荣义以他超过25年的实际谘商解梦经验累积下来的大量个案,整理出了这一本书,让人不用阅读艰涩难懂的佛洛伊德与荣格,却能掌握梦的文法,了解自己为什么会老是做同样的梦。
王荣义发现,梦是一种透过象征来传递意义的语言,有其规则文法可以依循,且还受社会条件(如,黑白电视时期的人,做的梦几乎都是黑白的,进入彩色电视时期之后,人才会做彩色的梦)、个人经验(如,同样梦到狗,喜欢狗和曾经被狗咬过的人,狗代表的意义截然不同)等变项影响,其实没有一套放诸四海皆准的规则,只能根据个别人对梦的感受,以及出现在梦中的象征符号的理解来推论。不过,大体上还是有一套可以约略遵循的规则(只要在解梦时,特别留意案主对象征符号的感受与意义进行微调即可)。
梦透过象征的手法,借用出现在梦中的人事物建构一个向梦主诉说问题的情境,同样的梦对不同性格与经历的人有不同的指涉,但是,梦的确是有意义的。
一般来说,梦可以透过“距离原则”(越靠近自己的形象,越代表自己的内在特质)、“空间原则”(梦境空间的大小、松紧,私密、半开放或开放空间,移动或固定,都有不同的意义,例如私密空间代表做梦者的内心想法,像是固定空间的餐厅、客厅、厨房、卧室、浴室、公寓电梯、地下室各有不同的意义指涉)来解析情境的意涵,而出现在梦中的一切事物,都有其象征,只要能找出相对应的意思,就能正确解读出梦境想告诉做梦者的事情,梦最能真实反映个人内心想法。在《穿越梦境,遇见最真实的自己》中,对于最常出现在现代人梦中的符号与代表的象征意义,都有精辟的解说。
此外,王荣义在书中整理出十大人格类型以及常做的梦(反过来说,当你得知某个朋友常做哪一种梦,便能推断其人格特质)。例如,我常做没考过资格考,拿不到硕士文凭的梦,其实是显示我太过焦虑,对当下暂时无法完成的工作感到焦虑不安,是典型的想太多、杞人忧天型的人会做的梦。习惯自责或自我否定的人,常会梦到与人摔角、打架、对抗,或者钱包被偷。自我要求高且完美主义的人,容易做被人追赶的梦。
另外,王荣义还从人的成长历程,整理出不同人生时期(幼儿期到国小低年级期、国小高年级、成年、老年)最容易做的梦,以及这些梦可能反映的问题。如成年期梦到父母即将离世,其实未必是亲人真的要死掉了,而是代表自己身上所拥有的父母的人格特质出现转变。弒亲之梦,则是代表自己想要了却身上所拥有的亲人的负面人格特质的影响。
王榮义还在书中教人如何记录梦与自我解析梦境,第199页的梦境记录表非常好用,原来,梦的记录并不需要以文章的方式完整书写,只需抓出人事时地物以及象征意义等特点,再给予必要的主题设定,掌握此梦给自己的感受,就能八九不离十地解开自己的梦境想传达的讯息。
原来,不用怪力乱神也能解梦,且解开了梦中之谜,对于改变自己的性格与人生也有非常大的帮助。最后一章,王牧师详细介绍了一个谘商案主的梦境转变以及人格和生活转变的故事,让我们了解正确解梦的强大威力!
4.中国节,中国梦的300字作文 篇四
中秋具有悠久的历史,古时有嫦娥奔月而流传于今。
今天这个节日终于来到了,这个美好的夜晚不仅能吃到美味的月饼,还能看到一遇的圆月。当太阳慢慢的落下,月亮徐徐地升上天空。我和哥哥姐姐们来到阳台上,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桌子搬到阳台上,在上面摆满了美味佳肴,有很多月饼,有草莓味,有蛋黄的,有哈密瓜味的还有很多种口味的,还有很多水果,我搬来凳子。大家都坐在那里看着天空。我突然想起来一首李白的诗“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我念完诗句后哥哥叫我们看那月亮,那明亮的月光犹如一个白玉盘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白的月光为大树穿上了一层银灰色的`外衣。一阵微风吹过,大树的叶子好像跳起了舞蹈。哥哥姐姐们站在阳台上摆出了一个端菜的姿势,月亮好像一个圆圆的透明球,有趣极了。
欣赏着月亮,看着桌上的月饼让我联想到了古时候的传说,“嫦娥奔月”和“中秋吃月饼”。这个习俗已相传了几千年了,相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已家喻户晓的民间习俗。
5.中国梦的含义 篇五
第二,“中国梦”靠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来实现,也需要两岸同胞共同来圆,是包括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梦想。
第三,“中国梦”是坚持和平发展、坚持合作共赢、参与全球治理的梦想,是推动建设公正、民主、和谐的世界秩序的梦想。
第四,“中国梦”是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不同文明、不同价值观相互交融和包容的梦想,是中国人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梦想。
第五,“中国梦”与世界和平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中国好,世界会更好;世界好,中国同样会更好。
“中国梦”与“美国梦”以及其他国家的梦并不冲突,而且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因此,“中国梦”不是“帝国梦”,不是“一国梦”,不是“排他梦”,更不是“霸权梦”。[2]
“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地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梦,也是每一个人的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必须
6.中国梦的自豪 篇六
——读《同心共圆中国梦》后感
读了《同心共圆中国梦》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了解了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为此,我感到无比的自豪。梦,一个简简单单的字眼,却承载了十三亿中华儿女的信念,饱含了十三亿中华儿女的希望与未来。
中国梦,到底是什么?我曾经认真的思考过一番。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语言,五十六种灿烂的文化历史。那么一个人口众多,文化强盛的国家,到底有着怎样的一个梦想呢?我想,那就是民族团结,振兴中华罢。回顾历史,我们的国家曾经消沉过几百年,光辉过几千年,我想我们都不会忘记那些深深烙印在我们心里的耻辱——1937年南京大屠杀,七七卢沟桥事变,1840年鸦片战争,1860年火烧圆明园,“东亚病夫”等;但同样我们也记得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记得周恩来总理十二三岁时那铿锵有力的誓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莫欺少年穷;几百年屈辱,几千年辉煌,莫忘中国梦。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就人才辈出,涌现的爱国、报国志士数不胜数。自古以来,无数志士仁人无不以爱国为崇高之志,以报国为终生之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人生准则。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精忠报国”的岳飞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更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今有钱学森是在美国念大学的,因为很有成就轰动了美国,美国便想尽各种办法留住钱学森,而钱学森得知新中国成立为了实现中国梦,最后还是回了国。成为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还有航空人罗阳用生命践行航空报国理念。从接到舰载机任务那天起,他一直奋战在研制现场、试验一线。工作节奏最初是“711”,每周干7天,每天干11个小时;在最后冲刺的1个月,他也冲到极限,变成“720”,几乎每天工作达到20个小时。还有今有航空人罗阳用生命践行航空报国理念。从接到舰载机任务那天起,他一直奋战在研制现场、试验一线。工作节奏最初是“711”,每周干7天,每天干11个小时;在最后冲刺的1个月,他也冲到极限,变成“720”,几乎每天工作达到20个小时。
遥望历史长河,正是这一位位仁人志士,引领着我们民族走到今天,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正是成千上万个罗阳一样的航天人,把新中国第一架亚音速喷气式歼击机、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第一架歼教Ⅰ飞机、第一架超音速歼击机、第一架双倍音速歼击机„„创造了一个个第一,正是因为有了像罗阳这样兢兢业业、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航空人”,我们的强军梦、大国梦才得以延续。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五十六个民族的梦,是十三亿中华儿女的梦。中华民族一家亲,十三亿人同心共筑中国梦,那么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在未来的征程中,只要我们中华民族十三亿人团结一心,相信我们汇聚起来的力量足以让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仅仅在东方,也在全世界有了一个崭新,不可磨灭的地位。
中华民族的梦想,是有每个中国的每一点梦想汇聚成的伟大目标,是不同民族、不同行业中的人共同的梦。
我相信,我们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们从改变自己做起,进而改变一个家庭,甚至最后改变了社会,改变国家!
为了梦想,为了中国的繁荣富强,为了发展的进步。所以今天努力学习,传承优良品质,明天报效祖国!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今天我们还是学生,明天我们就是祖国的建设者。时代呼唤知识,时代呼唤创新!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对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锐意进取,自强不息,努力学习,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作者姓名:张晓兰
学校:兴国县长冈乡园塘小学
班级:六年级(1)班
指导教师:张友兰
联系电话:***
通信地址:江西省兴国县长冈乡园塘小学
7.武术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 篇七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大地遭受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为拯救国难,众多武界仁人志士也奋起抗争,上下求索,不懈努力。从咸同年间的太平天国运动到光绪年间的义和团运动,许多民间拳师和拳手以报国为己任,积极投身于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此间,八卦拳、七星红拳、梅花拳、少林拳、神拳等广泛传播,使武术成为反抗压迫、反抗侵略的重要力量。民国时期,担负“强国强种”、重振尚武精神责任的武术走进学校体育,为教育培养新生代国民发挥了应有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武术在构建国家形象、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推进民族文化输出中也成为一张颇具中国特色的国家名片。“中华”、“中国”已与武术共融一体,形成“中华武术”、“中国武术”的整体概念。因此,中华民族之梦———“中国梦”也是中国武术发展之梦,武术在中国梦的实现进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武术的凝聚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只要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武术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是中华儿女身心永远的烙印。它不但在中华大地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也是联系海外华人的重要纽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武术是两岸同祖同宗、血脉相连的力证,也深深融入了全世界华人华侨的生活和思想中,用无形的力量发挥着有力的凝聚作用。
其次,武术的精神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实现中国梦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国精神,使之成为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武德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体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舍己为人、重义轻利”的社会责任感。岳飞“精忠报国”故事是“武术”与”爱国主义”的完美融合。祖逖的“闻鸡起舞”不仅有报国情怀,更体现了中华武士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武术的精神力量可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力量。
第三,武术的教育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2013年央视春晚《少年中国》节目描绘了中国儿童从幼至大习武最后长成参天大树,赋予武术教育崇高的使命。少年中国学会创始人王光祈1919年在《少年中国之创造》一文中写道:“我们要改造中国,便应该先从中国少年下手,有了新少年,然后‘少年中国’的运动才能成功。”二战刚结束时,有记者在日本废墟之中发现有老师在教一群孩子读课文,他预言:日本一定能再次崛起,果然不到30年就重新站在世界前台。可见,教育是实现大国梦想的重要力量。武术之文化、体育、艺术属性兼具,集德、体、美教育为一体,其在儿童、青少年的教育力量将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
最后,武术的和谐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后,毛泽东设想的社会主义中国是“一个大强国而又使人可亲”的形象。外交学院连续举办3届“中国梦与和谐世界研讨会”,指出中国人需要“中国梦”,世界也需要“中国梦”,中国要与世界一道共同追梦,实现互利共赢,梦想共享。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武术讲求的“天人和谐”、“人人和谐”、“自身和谐”,其“和”文化思想不仅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也有助于构建“和谐世界”。
8.中国梦的话语落点 篇八
一、符号背后的政治经济学
一种政治话语要发挥其强大而传神的社会规训潜力,最为有效的策略是对其进行概念化处理,同时获得对概念本身的命名权和解释权,使其成为一个承载意义的符号载体。政治话语的思路非常清晰,它要设定一个游戏规则,将所有事物都纳入到特定的秩序体系中,其目的就是要构造一个由特定精神意志规约下的社会文化场域。比如,西方人在经济与军事支配体系之外,发起了一场意识深处的战争——符号战争。“人权”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一个概念被发明出来,其功能就是重新诠释并构建世界游戏体系。由于占有对“人权”符号的命名权和解释权,附着在“人权”之上的一整套话语体系不仅被生产出来,而且以一种隐性的方式作用于全球秩序的重构,这便是隐藏在符号背后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政治话语的符号化过程,总是或明或暗地发挥着传神而微妙地社会改造功能,即试图在道德提升、价值规约、精神引领、秩序构建等层面“有所作为”。从这个意义上讲,政治口号就是特定政治话语符号化表征的结果。从历史深处走来,时代变迁总是伴随着政治口号的变迁和意义争夺,因为那里储藏着一个时代最直接的文化基质与精神内涵。如同其它一切概念化表征的政治话语一样,“中国梦”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被生产出来,而且顺势进驻社会文化生活的深层结构,作为一种“指导精神”引领一个时代的前进方向。
纵观百年中国的历史进程,严复、孙中山、毛泽东、胡适、陈独秀、梁漱溟等人不遗余力地憧憬着中华民族的未来蓝图,尽管没有调用“中国梦”这一概念,但都意味着对民族前途的一次想象和践行。当下,“中国梦”作为一个醒目的政治话语概念被标识出来,符号背后的社会动员潜力被极大地激活了。从修辞学来看,“中国梦”的符号化过程具有积极的意义,政治话语至此获得了一个意涵丰富的概念载体。这使得基于符号修辞学维度的意义填充和意义争夺过程不仅成为可能,而且以一种最直接的方式作用于公众的意识深处,在心理认知和社会行为层面发挥着强大的认同构造功能。
二、形而下的中国梦及其话语内涵
什么是中国梦?目前尚没有一个相对清晰的界定,一个普遍认可的表述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这一表述无疑勾勒出了中国梦的未来蓝图。“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虽然很好地诠释了未来想象图景,但却未能清晰地指向我们时代的价值体系。其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成为中国梦的精神内涵,在价值维度上诠释中国梦,并使其进入日常生活的深层结构。唯有如此,中国梦的艺术呈现和文化表征才能获得极大的想象力。
中国梦如何与日常生活对接?在当下中国,首先指向了形而下的中国梦范畴。按照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框架,个人需求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依次是生存需求、爱与归属感需求、尊严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如果说第一层次需求属于物质欲望范畴,其它高层次需求便构成了梦想的全部真谛。在马斯诺看来,离开了低层次的生存需求,高层次的价值需求便失去了意义。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梦想具有时代性,特定的历史语境总是孕育着特定的梦想形态及其内涵指涉。在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物价上涨、权力腐败等公共议题面前,强调形而下的中国梦,本质上强调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勇研究员指出的“吃饱、吃好,穿暖,居有屋,行不难,生得起,病得起,老有所靠,死有尊严”,这在当下中国有着更为真实的意义。对于一个真实的个体而言,这些逼真的生存命题恰恰构成了老百姓的最大梦想。反过来想,回应这些现实问题,不正是在朝着中国梦所强调的“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一步一步迈进吗?
谈及形而下的中国梦,这并非一个难登大雅之堂的矛盾表述。在精神分析学那里,梦想和欲望是两个相互交织的概念范畴。欲望是身体维度上的“梦想”,更多地强调功利性和世俗性;梦想,既可以理解为对某种超越性体验的终极想象,也可以理解为欲望张力难以满足时被迫推向远处的结果。可见,在形而下意义上探讨梦想,其实并无不妥之处,反倒将梦想置于了某种具体而微的实践框架中。提及形而下的中国梦,也就意味着承认身体欲望的真实性,承认在身体意义上编织梦想,这其实是一种再逼真不过的憧憬和向往。孩子能喝上安全的奶粉,这不就是父母最大的梦想吗?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在一个老人那里,还有比这更令人动容的梦想吗?
没有一个干净的世界,何来一滴干净的水?形而下的物质内容与形而上的精神价值,在当下中国并不是两个矛盾的事物,而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而下的中国梦仅仅是一种修辞,一个跳板,一个过程,根本上指向我们时代的制度文明建设,而这恰恰是中国梦的“崇高的落点”。比如,三聚氰胺、地沟油、瘦肉精、毒胶囊、假羊肉等食品安全问题面前,客观上需要在法制建设层面“有所作为”,这无疑指向了社会公平与社会正义的重构过程,指向了法治社会与公共秩序的重建行为,而这不正是中国梦的精神价值吗?从这个意义上讲,强调形而下的中国梦,往往孕育着一个更大的中国梦。
9.中国梦的标语 篇九
2、人人担当,中国梦圆
3、中国梦幸福梦
4、同筑中国梦,共享出彩人生
5、每个中国人都是“梦之队”的一员
6、同心共创伟业,同力共逐梦想
7、走复兴路,圆中国梦
8、凝心聚力成就新梦想,继往开来续写新 篇章
9、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10、汇聚正能量,实现中国梦
11、实干兴邦成就梦想
12、人人追梦人人行动
13、全民同心携手,共筑伟大中国梦
14、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
15、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16、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个人的辛勤付出
17、中国梦召唤中国力量,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
18、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
19、“中国梦”为了人民,“中国梦”依靠人民
20、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实干开始
21、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
22、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2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4、13亿人的梦想和正能量,汇成中国梦和中国力量
25、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
26、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27、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28、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9、拥抱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0、伟大的民族当有伟大的梦想,伟大的梦想召唤伟大的力量
31、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脚踏实地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32、坚定理想信念、构筑精神支柱,积极投身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
33、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
34、梦成于道,梦成于能,梦成于干,梦成于德
35、树正气讲团结聚合力促发展
36、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旅游兴市、文化铸市
37、建设沿海强市,打造美丽港城
38、建设沿海强市,打造美丽港城,同心谱写中国梦在秦皇岛的新 篇章
39、汇聚正能量,开启新征程,同圆中国梦、秦皇岛梦、我的梦
40、率先开放,赶超发展,奋力打造河北沿海经济增长极
41、心向大海,梦想成真
10.中国梦的句子 篇十
【中国梦】振兴中华
孙中山先生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时提出。
【中国梦】实业救国
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盛行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
【中国梦】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年7月,中国同盟会通过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19孙中山首次将其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中国梦】****帝国主义
2年五一节,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召开第一次劳动大会,大会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帝国主义”的.口号,此口号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口号之一。
【中国梦】勿忘国耻
11.关于中国梦的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中国梦;凝聚力;伟大复兴;精神支柱
一、 中国梦提出的原因
中国梦贯穿中国近现代史,同样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根本主线。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开始,就把实现“中国梦”当做是自己的使命,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为老百姓谋福利为职责。中国经历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到一个面貌一新的新中国,这些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各族人民完成的。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党提出了中国梦。
(一) 千丝万缕的历史渊源
中国梦的提出,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那是因为中国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我们可以把中国历史分为四个阶段:中国梦首先是一个复兴梦,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明朝后期,我国各项事业都处于世界前列的位置,是真真正正的天朝上国。而到了明朝后期,我们国家开始落后于四方国家,梦的根源就源于此。明朝后期到20世纪初,由于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我国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西方国家也开始侵略我国,我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签订了许许多多的不平等条约,那个时候国家沦陷,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都曾试图挽救整个国家。而到了近代,我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人民生活不安定。从现在开始到21世纪中叶,我国将在中国梦的指导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一个复兴梦,每一个中国人都希望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们富裕。
(二) 这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
现在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期、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期和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期,如何在这个多元化社会中找衡量,是这一届领导集体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中国梦恰好符合以上所有的变化,是这些多元社会中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交集。在中国梦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会凝聚团体的力量投身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当中去,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三) 国际战略的需要
当前国际社会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全民凝聚力的话,那么这个国家就会被别的国家所排挤掉,就会失去竞争力。国家福祉关乎着每一个人的福祉,国家没有了竞争力,人民也就不会幸福。纵观国际社会的历史,没有那个国家在崛起的路上没有精神指引的,中国梦正是中国在这种国际战略的需要下应运而生的。中国梦把中国人民凝聚起来,为我国的崛起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 怎样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关乎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乎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关乎着每一个中国人民的福祉。由此看来中国梦关乎重大,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中国梦呢?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已经经过证明的,是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民的的梦想,而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梦实现道路上的指引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能实现中国梦。
(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从十二大开始,我国就提出了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直到现在我们还在坚持和创新着这条道路。实现中国梦,就必须走中国式的特色道路,我们绝对不能照搬别国的道路模式。中华民族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五千年的悠久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走好和创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一定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一定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实现中国人们梦寐以求的中国梦。
(三)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组成了我们伟大的中国精神。爱国主义把中国人民凝聚起来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时代精神使中国人民具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的精神。而中国人们只有具备爱国主义精神和时代精神,只有具备中国精神,才能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四) 凝聚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中国梦,不是一个人的梦,而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当然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为之奋斗。相信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梦一定会早日实现的,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强大,我们的民族会越来越振兴,我们每一个人会越来越幸福。
(五) 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解决好贫富差距的问题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就是共同富裕。中国梦的提出有利于消除两极分化,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六) 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和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实现中国梦必须独立自主的走中国自己的道路,不允许别国干涉中国的内政和外交。实现中国梦必须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只有走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道路,中国才会实现中国梦。
三、中国梦的意义
(一) 中国梦有利于聚焦目标、明确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当中,只有以中国梦思想为指导,才能了解自己的目标,明确自己的任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最大作用,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早日实现。
(二) 中国梦有利于提升中国人民的信心,增强中国人民的凝聚力
中国梦指引着中国人民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给中国人民以精神食粮,给迷茫时期的中国人们指明了方向。相信在中国梦的指引下,中国人民会团结一致,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 中国梦维系着党和人民群众
中国梦是由中国共产党提出来的伟大梦想,而中国梦的实施则是由每一个中国人来完成的。没有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那么党提出来的中国梦是不会实现的。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每一个人也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我们的祖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 中国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扩展
中国梦是新一届领导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一种与时俱进的理论。这种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众化,中国梦是我们国家的文化,同时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文化,因为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为之努力、为之奋斗。
中国梦的提出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而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符合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它是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既然是人民和历史的选择,那么就证明了这种梦想的正确性。我们一定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地投身到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我们伟大的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作者单位: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 曹亚雄.《中国梦的内涵与维度》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5月第7卷第3期。
[2] 黄新初.《通梦想 共奋斗—关于中国梦的几点思考》 《求是杂志》2013.16。
[3] 孟东方 王资博.《中国梦的内涵、结构与路径优化》 《重视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
【中国梦的认识】推荐阅读:
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论文08-30
中国画认识教学教案09-07
认识可爱中国观后感作文09-15
浅谈对中国画的认识08-16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认识的调查问卷08-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摘录...06-26
中国梦的概括07-25
中国梦的本质11-03
中国梦的实践路径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