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风险管理(精选8篇)
1.浅谈企业风险管理 篇一
浅谈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种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和更好的未来发展方向,原有的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本文就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提出几种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企业管理;模式;管理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259.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1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各种企业层出不穷,他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效益和未来更好的发展方向,就必须抛弃以往的那种以单纯追求利润为目的的管理模式。选择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走企业管理现代化之路是势在必行,已经刻不容缓,否则很容易沉没在时代的浪潮之中,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你只有不断地跟随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才能不被抛弃。
二、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界定
(一)企业管理模式
何谓企业管理模式,“指按照企业所采取的一整套经营管理制度所具有的特征划分出的不同类型。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企业逐步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有人称之为‘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苏联型、匈牙利型和南斯拉夫型的社会主义国家企业管理的三大模式。他们的不同点在于企业作为商品经营者的程度不同。我国过去一直基本采用苏联型。《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这里指明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模式的方向。”这是《管理学辞典》中对企业管理模式的解释。
企业模式是在长时间的实践过程中,逐渐摸索出来,形成的一种属于自己的管理制度、规章、结构和方法,并在短时间内不会轻易改变。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企业自身的发展,这种模式也需要不断的变化。每一家企业都有自己独有的企业管理模式,这是不可复制的,没有哪一家企业能把别人的管理模式照搬用到自己身上还成功的。
(二)企业管理现代化
何谓企业管理现代化,指为适应现代化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运用现代科学的思想、组织和手段,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企业生产井井有条,劳动生产率高,以尽量少的投入,得到尽量多的产出,创造最佳经济效益的过程。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思想也在不断更新,企业管理也必须走向现代化,将现代的知识、管理方法替代原有的陈旧的管理方法,当然这里说的替代并不是指对以往的企业管理方式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把不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东西去除掉,留下的是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又能够与时俱进的东西。
三、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一)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创新,我们国家也要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走创新型发展道路,才是我们国家的必由之路,所以创新型企业管理模式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能够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企业管理模式具有以下几种发展趋向:
1.联盟化。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跨国企业也不断增加,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不容忽视。企业之间进行联盟,取长补短,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2.扁平化。这种方式能够将企业内部的组织进行简化,减少管理层次,减少跟多的管理人员,节省成本,有利于加快办事工作效率,提高信息传播速度,能够更快的应对环境变化,并为之做出反应,使得基层得到更多的决策权。
3.网络化。当今整个世界通过网络使得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各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方便,企业通过网络进行交流,有利于加快信息传播速度,也使得企业之间合作、更加便利。
4.柔韧性。企业不能成为一言堂,什么事都有高层或者一人独断,实行柔韧性的企业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分化权利,避免专制独裁。
(二)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1.更加智能化。随着社会的进步智能一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人工智能,智能手机,智能电脑,智能机器人等,层出不穷。企业所需要处理的数据也越来越多,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这些数据又不能随意销毁,其中很多还是有用的数据,所以这是就需要更加智能化的管理模式,对数据进行判断,什么是该销毁的,什么是不该销毁的。
2.以人为本。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奉行的是人道主义观念。这是在各行各业必须体现的,二十一世人才最重要,企业的发展是依靠员工来推动的,员工自身得到发展,那么企业也会进步壮大。企业员工之间也需要相互尊重,互敬互爱,在公平的条件下进行竞争。
3.突出社会责任意识。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要以人为本,企业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只有整个国家壮大了,企业才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在国际上不至于受人欺负。企业不仅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也要对员工进行关怀,贯彻落实以人为本观念,使得以人为本观念深入人心。
4.健全现代化管理机构。管理机构的现代化建设主要包括机构和组织两大块。首先是要进行机构的建立,在企业的管理进程中,成立机构不是一件难事,成立一个两个或者更多都是可以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让它们发挥作用,如果盲目成立众多机构但是没有合理利用,这样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又阻碍企业发展;其次是组织活动,组织活动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立,企业可以尽量多的组织大型公司集体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各个部门之间,或者是员工之间都能对彼此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从而获取更多信息,提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案,?g接的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体制的建立,我国各种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层出不穷,企业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效益和未来更好的发展方向,就必须抛弃以往的那种以单纯追求利润为目的的管理模式,选择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但不能照搬其他企业的管理模式,必须有创新型,每一家企业都有自己独有的一面,别人的自己未必适合。走企业管理现代化之路是势在必行,已经刻不容缓,否则很容易沉没在时代的浪潮之中,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你只有不断地跟随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才能不被抛弃。
参考文献:
[1]张进.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探讨[J].时代金融,2016(12):107.[2]刘文荣.浅谈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6):9.
2.浅谈企业风险管理 篇二
当今的市场经济体系日臻健全, 被全面推向市场的企业日渐增多, 由于各企业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 市场的复杂性, 企业投资者、经营者的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等因素的存在, 企业在追求高报酬率的同时, 还要充分注意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因此, 在企业真正走向市场, 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和市场主体的条件下, 我们应该研究和探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提高企业的风险意识, 有效地控制各种风险, 变被动为主动。而企业的财务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 筹措资金、长短期投资、分配利润等都可能产生风险, 按其来源不同, 有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存货管理风险、流动性风险。
1、筹资风险
筹资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一般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 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筹资渠道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所有者投资, 包括企业的资本金及由此衍生的公积金、未分配利润等;另一类是借入资金。对于借入资金这一类筹资活动而言, 筹资风险的存在是显而易见的。
筹资风险的存在, 而负债经营又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经营手段之一, 因为其债务资金的利息在企业所得税前支付, 负债筹资, 可降低公司综合资本成本, 增加公司收益。但也不能用单项资本成本的高低作为衡量的标准, 只有当总资本成本最低时的负债水平才是较为合理的。因此, 企业对负债经营的风险应有充分的认识, 采取防范负债经营风险的措施, 不盲目负债筹资, 在日常财务活动中居安思危, 树立风险观念, 强化风险意识, 优化资本结构, 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加强筹资风险的管理。
2、投资风险
投资是企业的一种融资方式, 是把资金投向某一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 以促使新技术成果尽快产业化, 获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行为。这种投资活动具有明显的风险, 如果投资项目不能达到预期效益, 便会影响企业盈利水平和资金回收的风险。衡量一项投资项目是否有风险, 一是要看这个项目能不能取得理想的效益, 能不能达到一定效益水平;二是应以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来衡量。如果投资项目的利润率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 就会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 对该项目的投资也就是一种风险投资。
3、企业存货
存货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生产耗用而储备的资产, 包括库存中、加工中和在途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产成品以及发出商品等。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经营过程的连续性, 必须有计划地购入、耗用和销售存货。存货流转过程中, 原材料和产成品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企业置留存货的原因, 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生产或销售的经营需要, 另一方面是出自价格的考虑, 零购物资的价格往往较高, 而整批购买在价格上有优惠。但是, 过多地存货要占用较多资金, 并且会增加包括仓储费、保险费、维护费、管理人员工资在内的各项开支, 风险较高;存货太少又可能导致原料供应不及时, 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 严重时可能造成对客户的违约, 影响企业的信誉。因此, 进行存货管理目标就是尽力在各种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做出权衡, 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 降低风险。
4、流动性资产
企业流动性较强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存货、应收账款等项目。防范流动性风险的目的是在保持资产流动性的前提下, 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应该确定最优的现金持有量、最佳的库存量以及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等。
二、上海某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公司的筹资风险
(1) 企业性质。上海某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电线电缆生产加工的民营企业, 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 按照IEC (国际电工委员会) 、UL (美国标准) 、YB (英国标准) 、JB (日本标准) 、Q B (企业标准) 以及和国外标准组织生产, 专业生产辐照交联线电缆、硅烷交联电线电缆、阻燃低烟无卤交联电线电缆、耐火电缆、防火电线电缆、尼龙护套电线、氟塑料电线、硅橡胶电线电缆, 各种金属屏蔽电缆、预分支电缆、射频电缆、同轴电缆、计算机电缆等。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电力、冶金、石油化工、汽车、船舶、交通、高层建筑和民用建筑行业和领域。
(2) 筹资风险的产生。作为电线电缆行业, 该公司拥有的固定资产及所需辅助材料、模具的成本相对较高, 大型器械多, 而且用于生产电线电缆的主要原材料铜和绝缘护套材料的价格比较高。为了满足公司日常生产经营、多接任务单来扩大生产规模, 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再加上目前新任务单比较重, 以及企业合资的尽早落实, 公司考虑进行筹资, 缓解资金的周转问题, 这样就必然增加了公司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由于资金利润率的不确定性, 使得资金利润率可能高于或低于借款利息率。如果决策正确, 管理有效, 就可以实现其经营目标, 使企业的资金利润率高于借款利息率。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行情的瞬息万变, 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都可能导致决策失误, 管理措施失当, 这样的话, 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便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企业将面临一定的筹资风险。
2、公司面临的投资风险
该公司一直致力于电力电缆、电信电缆和电器装备用设备电缆的生产和研发, 为了有更好的发展, 企业目前正在准备对船用电缆这方面进行投资, 属于一种内部投资。虽然该种产品的收益高, 但其工艺要求比一般电缆也要高出好多, 不仅要求耐火性强, 而且绝缘表面也要更加的圆整光滑, 这样, 它的绝缘材料的成本也会很高, 对机器设备和员工的技术也就随之有一定的要求, 使得企业需购置新的设备, 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 不仅在生产中提高产品质量, 还要节约用料, 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但未来能否开发好这一块的客户, 解决销售问题, 生产出自己和客户都满意的船用电线电缆, 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 那还是一个值得期待的问题。
3、存货管理的风险
(1) 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电线电缆生产中用到的材料有:铜、锡、铝、聚氯乙烯 (PVC) 、聚乙烯 (PE) 、交联聚乙烯 (XLPE) 、无纺布、油墨、稀释剂等, 其中, 铜的价格每天的波动都比较大, 所以如何控制好库存, 既保证生产的需求, 又不会因为铜价的变动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便成为了存货管理中的首要问题。
(2) 产成品。电线电缆的型号规格种类比较多, 有辐照交联电线电缆、硅烷交联电线电缆、阻燃低烟无卤交联电线电缆、耐火电缆、防火电线电缆、各种金属屏蔽电缆、同轴电缆、计算机电缆等;从线径来看, 有四平方、六平方、十平方、十六平方等。除按一定的标准生产外, 该公司还会根据客户的要求来进行生产, 因此管理起来比较困难, 也很难把握好生产适销对路的规格, 这样便会造成存货上的滞压, 占用资金。
(3) 其他。除上述材料及产成品外, 其他的一些诸如劳保品、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的库存数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资金运作。
因此, 如何规避由存货带来的风险, 抓住重点存货, 控制好一般存货, 制定出较为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 有效地控制存货库存, 减少储备资金占用, 加速资金周转, 成为企业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4、流动性风险
众所周知, 持有现金有一个时间成本的问题, 手中持有现金过多, 会由于较高的资金占用而失去其他的获利机会, 而持有现金太少, 又会面临不能满足流动性需要的风险。因此企业要确定一个最优的现金持有量, 在防范流动性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此外, 公司为增加电线电缆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 会采用一定的赊销方式来吸引新老客户, 但由此产生的应收账款对企业经营效果会产生影响。它不仅会占用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 降低资金的周转速度, 还会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 造成坏账损失。怎样才能有效化解坏账风险, 加快款项的回收随之成为企业产品销售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因为很多企业就是因应收账款比例过大又无法及时有效地回收, 最终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而濒临终止经营边缘。所以, 我们必须从中吸取教训, 加强流动性风险的管理, 寻求解决之道。
三、在管理中不断降低各种风险
1、筹资风险的管理
(1) 确定好最优资本结构。由于该公司电线电缆产品成本及新投资项目的开发都需要一定的资金, 企业考虑进行筹资, 但这样必然就影响到企业的资本结构。一般说来, 资本结构是由于企业采取不同的筹资方式形成的, 表现为企业长期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即企业资产负债表右方的长期负债、优先股、普通股权益的结构。各种筹资方式及其不同组合类型决定着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变化。当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出现红字, 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 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 说明出现财务危机。当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 而且也吃掉了负债一部分的, 属于资不抵债, 必须采取措施。所以为防止出现这样的问题, 企业要事先确定一个最优资本结构, 使公司在可接受的最大筹资风险以内, 总资本成本最低。
在该的电线电缆生产状况良好, 接到的任务单比较多时, 资金利润率会高于借款利率, 此时企业以举债方式取得资金, 投入生产经营, 就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 但负债规模要适度, 因为债务资本过多的话, 利息费用支出会增加, 收益降低, 从而导致丧失偿付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也增大, 同时, 负债比重越高, 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利息) ]越大, 股东收益变化的幅度也越大。所以可以说, 负债规模越大, 公司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也会越大。
(2) 规避筹资风险、如何才能降低公司的筹资风险呢?金友公司在制定负债计划的同时, 财务人员就帮助制定出还款计划, 使其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企业负债后的速动比率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应该不低于1∶1, 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保持在2∶1左右的为安全区域, 只有这样, 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筹资风险, 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但不同的筹资方式又可能会给公司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目前可供企业选择的筹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等。其中, 银行贷款是企业借入资金的主要方式, 融资租赁是另一种形式的借入资金, 而商业信用则为企业提供了筹集短期资金的机会。不同的筹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会有各自的优点与弊端, 如果选择不恰当, 就会增加企业的额外费用, 减少企业的应得利益, 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
就拿银行借款来说, 它的筹资速度较快, 可以迅速获得资金, 而且成本低, 无需支付大量的发行费用, 并且可以和银行直接接触, 通过商谈确定借款的时间、数量和利息, 要是在借款期间发生意外情况, 还可与银行进行协商, 修改借款的数量和条件, 在借款到期后, 如有正当理由, 还可以延期归还。但是它也有其弊端, 就是在企业举借长期借款时, 必须向银行定期还本付息, 在经营不利的情况下, 可能会使企业产生不能偿付的风险, 甚至导致破产。除此之外, 在与银行签订的借款合同中, 会有一些限制条款, 如定期报送有关报表、不准改变借款用途等, 这些都可能会限制企业的经营的活动。但金友公司还是选择了银行借款, 以尽快获得资金, 加快企业的运作。
此外, 该公司还要考虑到负债的利息率。因为在同样负债规模的条件下, 负债的利息率越高, 所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多, 破产风险也就越大。在息税前利润一定的条件下, 负债的利息率越高, 财务杠杆系数越大, 股东收益受影响的程度也越大。因此, 当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或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 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措急需的短期资金, 对必须筹措的资金, 会尽量采取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而当利率处于低水平时或由低向高过渡时期, 筹资会较为有利, 但还要避免筹资过度, 而且根据资金需求量筹措长期资金时, 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来保持较低的资金成本。另外, 公司还根据企业资产配置的要求, 优化借款结构, 在不增加筹资风险的情况下, 最大限度地利用短期贷款。
还应值得注意的是, 负债的本息一般要求以现金偿还, 因此, 即使企业的盈利状况良好, 但能否按合同规定偿还本息, 还得看企业预期的现金流入量是否足额、及时和资产流动性的强弱。做一个最坏的假设, 如果投资决策失误或信用政策过宽, 不能足额、及时地实现预期的现金流入量以支付到期的借款本息, 就会面临财务危机, 为了防止破产企业可以变现资产。但各种资产的流动性是有区别的, 其中库存现金的流动性最强, 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最弱。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 即各类资产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 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影响甚大, 若资产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变现, 可能会使企业有资产因不能变现、及时偿还债务而宣告破产。所以公司在日常的管理中就应注意保持和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2、投资风险的规避
无论哪家企业, 在进行一项重大投资前都要充分做市场调查和科学、周密的测算, 认真考虑到投资可能出现的风险, 以减少决策失误。风险被尽可能减小, 资本才会尽可能得到最大增值。所以, 进行投资前, 投资者应根据当期财务报告信息来不断修正其对公司盈利能力的概率判断, 从而选择满足最大期望效用的决策行为。
该公司也一直打算开发船用电缆这一块的市场, 由于资金与技术设备的限制, 今年才动手实施。在这之前, 公司要派营销人员去各地走访研究, 寻找客户, 调查船用电缆的需求量, 在确定拓宽了渠道后, 公司才可以注入资金, 不断完善人力物力, 投入到这块新领域的开发, 保证产品的销路。
3、存货风险的管理
(1) 存货的变现。存货变现也具有一定的风险, 是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越稳定, 企业未来的经营收益就越确定。因此, 企业在确定生产何种产品时, 应先对市场做好调研, 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如对船用电缆的开发。
(2) 规避存货管理风险。一般要实行零库存, 因为产品型号较多, 不同的客户对线缆的规格、米数要求也不尽相同, 要是有成品积压, 必然会造成资金流通紧张, 这样的话, 企业最好按照定单进行生产, 减少库存。
对于原材料铜, 也应该按照先前的销售产量和当期所接受的任务单, 有计划的购入, 保证一定量的安全库存即可。为降低由于铜价造成经济损失, 我认为还可以适当进行期货交易, 分摊一部分的风险。
至于该公司的其他存货, 可以用存货周转率来衡量, 它是评价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销货成本被平均存货所除而得到的比率, 即存货的周转次数, 用时间表示的存货周转率就是存货周转天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周转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
存货周转率指标的好坏反映企业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 它影响到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是整个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来讲, 存货周转速度越快, 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 流动性越强, 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因此, 提高存货周转率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
对存货的日常管理, 根据存货的重要程度, 可将其分为ABC三种类型。A类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10%至15%, 资金占存货总额的80%左右, 实行重点管理, 如大型备品备件等, 对我公司来说, 重型设备较多, 应特别加强管理。B类存货为一般存货, 品种占全部存货的20%至30%, 资金占全部存货总额的15%左右, 适当控制, 实行日常管理, 特别是日常生产消耗用的材料, 如包带、无纺布之类价格稳定、成本又低的材料。C类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60%至65%, 资金占存货总额的5%左右, 进行一般管理, 如办公用品、劳保用品等随时都可以采购。通过ABC分类后, 抓住重点存货, 控制一般存货, 制定出较为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 从而有效地控制存货库存, 减少储备资金占用, 加速资金周转, 从而降低由存货管理不当可能带来的风险。
4、流动性风险的管理
(1) 最佳现金持有量。由于持有现金有一个时间成本的问题, 因此, 企业应该确定一个最优的现金持有量, 从而在防范流动性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最佳现金持有水平既能满足公司日常业务的需要, 又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因持有现金而丧失的潜在收益。该公司的现金持有量一直不多, 用于投资的成本偏高, 建议采用成本分析模式控制其合理的持有量。
在成本分析模式下, 公司首先要考虑与持有现金有关的成本, 包括机会成本 (持有成本) 、管理成本、短缺成本, 寻找使持有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
(1) 机会成本 (持有成本) 。现金作为企业的一项资金占用是有代价的, 这种代价就是它的机会成本 (持有成本) 。企业为了经营业务, 需要拥有一定的现金, 付出相应的机会成本 (持有成本) 是必要的, 但现金持有量过多, 机会成本 (持有成本) 代价大幅度上升, 就不合算了。
(2) 管理成本。企业持有现金, 会发生管理费用, 即现金的管理成本。管理成本是一种固定成本, 与现金持有量之间无明显地比例关系。
(3) 短缺成本。企业因缺乏必要的现金, 不能应付业务开支所需, 使企业蒙受的损失或付出的代价。现金的短缺成本随着现金持有量的增加而下降, 随着现金持有量的减少而上升。
上述三个成本之和最小的方案即为最佳方案。最佳现金持有量的具体计算, 可以分别计算出各种方案的机会成本 (持有成本) 、管理成本、短缺成本之和, 再从选出总成本之和最低的现金持有量即是最佳现金持有量。
(2) 应收账款的管理。赊销已成为现代企业中最常用的销售方式, 由此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资金回收风险。应收账款发生后, 会采取各种措施, 尽量争取按期收回款项。一般情况下, 由营销人员直接负责。在营销人员跑到单子后, 公司按要求生产交货, 取得货款后, 营销人员的这次业务才算结束, 获得提成。因为大多数客户目的也非常明确, 愿意迅速付清货款, 享受现金折扣。因此, 该公司对信用期内的应收账款一般不用过问。而对于逾期的应收账款, 会按其拖欠的账龄、金额进行排队分析, 因为应收账款账龄越长, 收不回来的可能性越大, 产生坏账的可能性越大, 应确定优先收账的对象, 尽量在发生欠款的初期, 就采取有效的收账措施。同时还要分清债务人是故意拖欠, 还是愿意付款却没有付款的能力。对故意拖欠的债务人, 采取通常的催收办法只能是延误时间, 对此类欠款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行追讨, 或迅速通过法律途径采取诉讼保全等措施加以追讨。而对于愿意付款, 但目前没有付款能力的单位, 就要看是债务人是暂时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 还是由于其财务状况发生了严重的危机甚至达到资不抵债所致。如果是债务人财务状况发生了严重的危机无力还款, 随着时间的推移, 极有可能转变为故意拖欠, 对此类欠款必须从一开始就采取强有力的追收措施或相应的债权保障措施, 切不能碍于情面而坐失收款良机。
对于已形成坏账的部分, 该公司要督促负责的营销人员保持对该客户的继续催收工作;对于负有责任的相关人员, 还应保持长期追溯权, 即不因应收账款的核销而将责任一并核销。坏账的催收工作, 还可交由社会催款机构委托催收。为保证催款工作的顺利, 也可制定适当的激励或惩治措施, 视回款情况, 给予催款人员一定比例的物质奖励, 营销人员则可以给其扣除奖金的处罚, 要求努力配合催收工作。
四、总结
由此可知, 风险管理是因调节、组织、控制资金运动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 它以表现为目前、将来的费用成本升高或收益减少, 关系到企业的直接经济利益, 所以企业应做好以上各项风险管理, 防范危机的出现, 这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总的来说, 要规避上述的各种风险, 笔者看来, 首先企业要结合自身能力和外部环境变化, 确定适度的发展规模, 准确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 不贪大求快, 盲目扩建, 甚至为此大量举债。在扩建前应该进行投资风险与筹资风险分析, 平衡风险与报酬, 确定适度的发展规模;开发新产品前要把注意力多集中在研究外部环境的变化上, 掌握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市场发展趋势, 研究产品的生命周期, 适时生产。
其次, 企业也要注重强化内部控制。对薄弱、管理混乱、违法违纪事件、会计反映不实、费用支出失控、经济效益低下、财产物资严重损失等经济现象加强管理, 避免由于失控而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和材料等的浪费。
一旦企业发生了风险危机, 企业应尽快查清现状, 明确企业所处的经营状况与财务状况, 搞清楚债权人、股东与供应商等方面的损失。如同人体血液不足, 需要马上进行输血一样, 企业需要拟订短期的行动方案, 增加现金来源、减少现金开支来解决当前的现金支付危机。此外还要积极争取有关利益各方的协助与支持, 减轻过渡时期所承受的财务压力并制定整改策略, 从根本上化解出现各种危机。
因此, 企业在日常管理中, 应该学会针对不同的风险进行具体防范, 深入分析, 用合理的方法去解决。
参考文献
[1]、严真红.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江西财经大学学报[J].2004. (4)
[2]、陈文浩, 郭丽红.企业财务危机的原因分析.浙江财税与会计.2004. (10)
3.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篇三
经济政策环境变动,市场环境的复杂,技术因素以及理财决策等因素的变化将成为企业财务风险的源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财务风险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也十分复杂,按照风险造成的影响大小,我们将风险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宏观财务风险,这种风险很容易将企业陷入困境,例如企业在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研发新产品新业务时,若市场行情发生重大变化,新产品将还未入市场就面临着定位错误,企业将遭受较大的财务风险。第二个层次是一般财务风险,指企业遭受自然灾害等不构成致命威胁的风险,这种风险带给企业的风险较小。第三个层次的财务风险并不是特定的,是指一般的或轻微的财务风险经过量变达到质变,转化为致命性的财务风险。我们对财务风险的认识既要注意宏观财务风险,也不能忽视一般风险,特别是迭加后的聚集效应 因此必须建立长短期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防患于未然。
二、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风险与收益同在,企业的财务风险属于一种不可避免的风险类型,自然和社会因素的不确定性,再加上市场经济运行,企业理财过程及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和经营者认识能力的滞后性及手段方法的有限性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时时处于风险之中。其次,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利益最大化,单考虑利润最大化,不考虑风险会使财务决策优先考虑高风险项目,一旦不利的事实出现,企业将遭受重大的损失,甚至破产。所以企业的最终目标也需要经营者积极防范财务风险。最后,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许多企业破产倒闭,这与其财务风险的管理不善也存在着较大的联系,从反面说明了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管理的必要性。
三、财务风险的控制
财务风险的控制与规避涉及的内容很多,针对不同的风险形式有不同的方法,本文主要讨论经营中的几种财务风险控制问题。
(一)各类风险的控制
1、筹资风险控制
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会给财务成果带来一定的风险。第一,我们要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我国资本市场逐渐完善,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方式也
逐步多样化,融资方式的正确选择直接影响风险程度。一般来说,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是选择融资方式的三个原则,考虑方案选择的安全渠道有无问题,成本率高低以及风险潜在的危险。
第二,合理确定财务结构,控制负债经营风险。要合理确定债务资金与自有资金、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的比例关系,并随着企业生产的变化而变化,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管理过程中。
2、投资风险控制
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由于受到各种难以预计或控制因素的影响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所以,需要加强企业投资风险管理,减少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首先,要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认真进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其次,对经营指标、资金运行过程、项目收益与风险平衡关系等指标进行预测和分析。并对项目指标体系中的有关投资的指标进行动态监控。再次,在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之间合理分配资金,保持投资结构的平衡。
最后,分析可能给该项目带来风险的各种因素,制定后备措施,对项目指标体系中的有关投资的指标进行动态监控。
3、资金营运风险控制
首先,现金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现金持有量过多会增大机会成本,过少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支出。因此,企业财务部门在日常的资金运作时要掌握资金的需求量和支付时间,以便确定合理的现金余额,防范和控制现金风险。其次,赊销方式往往造成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这将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应当根据企业现实经营状况合理控制应收账款规模,采取适当的方式加快应收账款的收回。再次,存货过多会妨碍企业资产的流动,存货短缺又会影响企业的信誉,因此,应该建立以预算为基准的指标考核体系,采用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存货量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尽可能避免存货产生的风险。
4、收益分配风险控制
收益分配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收益确认的风险,二是收益对投资者分配的时间、形式和金额的把握不当所产生的风险。企业财务部门应该充分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除了要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还要有计划地建立价格变动补偿基金,保证收益分配不影响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并且还要坚决制止短期行为。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争取提高收益率。根据企业目前的经营情况,考虑企业下一年的生产情况、资金需求量以及资金来源,尽可能降低资金成本,满足企业扩大再生产的需要。
(二)风险控制组织机构的构建
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由三部分组成,包括领导机构、管理机构和外部监督机构。领导机构主要负责领导公司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同时参与重大的风险决策。管理机构负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主要由基层的财务人员、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组成。由部门主任负责日常工作程序,由财务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由公司通过内部审计加以控制。同时,财务人员的素质在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财务人员要进行继续教育,提高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外部审计机构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监督主要通过审计来完成,审计是一个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有力工具。外部审计可以监督企业财务运行情况,减少财务人员营私舞弊的可能性,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降低财务风险。
4.浅谈企业文化管理 篇四
摘要:现在管理知识的普及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先声.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企业,一个自主团体甚至一个家庭,能否发展或有所成就都与决策者和主导人物管理知识的吸收与落实相关。我喜欢管理这门学科,因为她也是一门艺术。因为管理工作所具有的复杂性与挑战性,有很多人直觉认为管理是一门艺术的成分多与科学。而企业的文化管理在管理学科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关键词:企业文化管理文化战略
正文:
1、管理也是一种文化。
文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和结果。也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说,管理是一种文化。管理思想理论是人类管理实践史上所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我们可以将管理思想视为人类管理的活动的软件部分,将管理手段、技术等物质内容是为人类管理活动的硬件部分,而整体上则为管理文化的全部。
文化也是管理的一种手段。文化对企业管理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文化,文化又通过自身的影响改变和塑造着人们。人们遵循着文化的精神,规范着自己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文化系统成为人们的价值取向,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不过,文化的这种规范功能是不能靠强制,而是靠价值观、信仰、伦理、习俗等文化诸要素潜移默化地发生的。
2、文化管理的作用及功能
文化对企业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也必然要规范员工的行为。它可以用共同的价值标准培养企业意识,统一员工思想,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企业的内聚力,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也有助于提高企业声誉,树立品牌形象。美国学者菲利普·哈里斯在对许多企业和管理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后,认为文化具有以下11种管理功能:
(1)文化给人以认同感,无论在一个国家还是在一个公司均是如此。
(2)文化的知识可以使人更好地相互了解。当管理者们理解了文化的一般和特殊性质后,他们可以更好地推动跨文化的沟通,协调相互关系,提高生产效率。管理的条文、制度也可以按照当地的特点、标准等加以制定。
(3)文化的认识和技巧对发展和影响组织文化是十分有用的。例如:英特尔在公司中确立了企业文化的六项准则,这六项准则是:客户服务、员工满意、遵守纪律、质量至上、尝试风险和结果导向。公司副总裁虞有澄指出,公司内部的人人平等、高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一样上班守时,不搞管理人员的特殊待遇:没有给高层人员保留停车车位,没有管理人员的餐厅,每个员工都有平等的机会获得股权奖励。贯彻公司文化首先要由高层人员带头,按虞有澄的话来说就是:要训练出忠于公司文化的高层管理者和总经理。一些看起来不太重要的小事,如果高层管理人员不努力做好,就会影响到全体员工的执行。所以,公司的主要领
导,人人倡导对事业执着进取的价值观。公司总裁巴雷特说,如果有什么关键因素指导我们如何推进企业发展的话,那么这个关键因素就是公司文化。
(4)文化的概念和特征对于分析工作文化是十分有用的。
(5)文化的洞察力和工具对管理的比较研究十分有帮助。
(6)文化普同性对于那些从事国际贸易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能帮助从事贸易的商人及专业人员克服文化障碍,还能创造文化的协同。
(7)文化的敏锐性可以使我们认识和发现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以改变我们在国内外市场的经营战略,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
8)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经营中,文化的感悟性都可以用来修正原有的经验。
(9)文化的感悟性和技巧的发展应在所有的涉外系统中展开。
(10)文化的接受力可以提高一个人参与国际组织和会议的程度。
(11)精通文化可以使人应付经验转换期的挫折,提高一个人对转换管理方式的适应能力。
3、企业文化的功能
管理学家约翰•科特则说: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中的人们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的、共有的、含蓄的标准。这些标准构成企业的规则。
我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性格,具有四大功能:1.增强团队凝聚力;2.规范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3.激励团队创造力和战斗力;4.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自我约束力。就像我们个人,脾气秉性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决定着我们的一切行为。
如果你要寻找美国企业中的佼佼者,佛罗里达州的迪斯尼世界(也称迪斯尼乐园)无疑是有史以来最出色的。在忙碌的夏季,一天中最少也有10多万人光临迪斯尼世界,乐园在2002年接待了大约2300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总收入达7.3亿美金。到底是什么吸引了这么多游客,并达到如此高的收入呢?一句话,就是乐园的注册商标“米老鼠”具有不可抗拒的魔力。迪斯尼公司中没有人事部门,招聘工作由演员中心负责,每位新受雇的人员都必须先在瓦尔特迪斯尼 大学中接受传统的培训。
员工们首先需要学习的是,要对游客友好、客气、彬彬有礼、有求必应。要让他们觉得来到迪斯尼世界所花费的美金是值得的,然后才是学习怎样在生动活泼的表演中充当一名演员。迪斯尼被称为完美画面里的活动,但这里的一切并非目力所及,迪斯尼世界全部舞台实际是在舞台之下,乐园之下的地面一层是称作地下乐园的隧道网络,设置在这条地下隧道中的是一个控制灯光的计算机中心,一家为工作人员设立的咖啡店和一处藏衣室。每天一早干干净净的戏装提供给演员,由于众多的节目和大量的库存,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藏衣室。时间流逝,但这里仍盛况空前,人们被这里的魔幻气氛所吸引不断涌来,而一旦步入园内就会忘乎所以,仿佛真的回到了童年时代。
迪斯尼公司首先为自己的企业价值进行了准确、清晰的定位,即:表演公司,为游客观众提供最高满意度的娱乐和消遣。如何实施公司的这一定位呢?必须依靠员工。公司最终提供给顾客的产品和服务,必须要由员工实施。所以迪斯尼强调:将企业价值灌输给工作人员。这种灌输从招聘环节就已经开始了,同时也体
现在员工的训练中,就连整个游乐园的设计也充分显示了这一管理思想。迪斯尼的目标就是:不惜一切来确保其1.9万名工作人员中的每一个人都明白自己角色的信条和重要性,而这些信条又恰好是企业的价值所在。
所以整个案例体现了这样一种思想,就是企业文化管理的贯彻较之于企业文化的定位更为重要,也更为复杂,是企业实施文化管理的关键所在。
4、优秀企业的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属于“亚文化”的范畴,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凝结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并体现在企业员工所共有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要建设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从这三个层面入手,规范企业文化各个层面的内容,使之为企业管理服务。
首先,规范企业物质文化层,如统一标志、企业名称,统一服装、环境空间、产品包装设计等等。其次规范企业制度文化层,完善企业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最重要的是要使企业文化的最深层,有关企业的价值观、经营战略等深入人心,被所有员工所认同和接受,并在实践中成为自己行为的唯一准则。在这个过程中全体员工要不断学习,使学习成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唯一方式才是最为重要的。
海尔公司成立于1984年,90年代以来,海尔的名字在企业界越来越响亮,16年前,一个只有800人、亏损147万元的集体企业,在一种神奇力量的支配下,竟然成为全国500强中名列30位、销售收入162亿元、利润4.3亿元、品牌价值265亿元的特大型企业。这种神奇的力量究竟来自哪里?可能谁都说不清楚。但是,西方一位哲人说得好,经济现象和伦理文化是同一因果链的两个侧面,经济现象的背后是文化力。
在海尔的文化战略大系统中的三个子系统:
海尔首先制定了文化战略的大系统和实施这个大系统的三个子系统:第一个子系统是:企业内部系统。用海尔的核心文化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第二个子系统是:企业外部系统。用海尔的营销文化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要,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第三个子系统是:企业快速反应系统。用海尔的战略理念,紧紧关注并跟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时抓住机遇发展企业规模。
当然,在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转型的新形势下,必须调整和建立新的企业文化以适应现代经济的要求。①新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注意学习氛围的培养。②新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中要注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③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将更重视以人为本的思想。④ 企业家的素质、决策力将越来越重要。
5、企业文化管理的整合内涵
5.浅谈企业绩效管理 篇五
作者:kxh97388????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402????更新时间:-10-27
众所周知,一个企业能否取得成功,主要取决于现代化管理的水平和现代化管理人才,这两点是息息相关的,两者都要硬才行。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着管理水平不够,人才流失问题,对于这些流失现象,除了职员本身的不定心,就是我们管理者的问题,通过学习我知道了管理层造成他们离职流失的原因:一是管理经理导致员工离职:管理经理是一个中层屏障,上传下达,所以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企业为什么花那么大的精力,将培训的时间、预算、都放在培训中层管理层上。就是因为他们太重要了,他们是导致离职流失的第一大因素;二是绩效考核系统不合理,就是说,员工在企业里不能受到公平的对待,即绩效管理系统反馈不及时,员工做的好得不到表扬,员工技能有不足得不到及时培训,从而导致员工离职流失。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改进的,需要在管理上注意的。
针对这种种原因,现在提出了绩效管理,提出它是因为绩效管理是能够带来利益的,主要是三个对象:1.对个人的利益(1)认同感,有价值感(2)对其技能及行为给予反馈(3)激励性(4)导向性(5)参与目标设定的机会(6)讨论员工的观点及抱怨的机会(7)讨论、计划员工发展及职业生涯的机会(8)理解员工工作的重要性,理解其表现怎样被衡量。2.对经理的利益(1)对管理方式的反馈(2)改进团队表现(3)对团队计划及目标的投入(4)对团队成员更好的理解(5)更好地利用培训时间和预算(6)确定如何利用其团队成员的优势3.对公司的利益(1)不断改进学习(2)减免不良行为(3)使正确的人做正确的`工作(4)人才梯队计划(5)奖励及留住表现最好的员工。
这时就有了两个概念:即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绩效考核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它被称为结果趋向的评估。即绩效考核最终是要考评员工为公司做了什么。它混入了对公司整体目标的协定,还有对目标结果的评估。评估被用于公司整体的绩效,并且要跟员工个体的目标结合起来。考核将有助于雇员改进绩效,通过确认能力和不足,来确定雇员如何最有效地在组织内使用并指导其如何改进缺点。所以,绩效考核是管理的一个点的问题,就是给员工打分。通过考核,怎么利用这个分提高他们的能力。那么什么是管理的面就是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将组织的和个人的目标联系或整合,以获得组织效率的一种过程;是对所要达到的目标建立共同理解的过程,也是管理和开发人的过程,以增加实现短期和长期目标的可能性,使你公司整体的绩效不断的进步。
看一个企业能不能赢,有没有竞争优势,一般认为有两点:一是成本领先。就是你公司成本低,比同类产品卖的便宜,你公司就有了竞争优势。二是产品有特色。你的产品有特色,可以卖得很贵。公司可以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企业竞争优势强。我们提出了绩效管理,但要想我们的企业成为赢家还要讲方法:常用的绩效考评方法首先是:1.雇员比较系统:雇员比较系统包括三种考评方法,排序法.平行法,硬性分布法。平行比较法:平行比较法是员工和第一文库网员工的平行比较。硬性分布法:硬性分布就是强迫给员工分布。尺度评价表法, 行为定位等级评价法2.行为观察量表法:行为观察量表法,是指包含特定的工作绩效所要求的一系列合乎希望的行为的表单。优点是有效指导员工行为.有利于监控员工行为.有利于反馈。缺点是花大量精力和时间开发.每一种工作需要一种单独的工具.除非一项工作有许多任职者否则成本很大且不实际。3.关键事件法:关键事件法,是观察、书面记录员工有关工作成败的“关键性”事实。优点是有理有据.若及时反馈,可提高员工绩效.成本很低缺点是有积累小过失之嫌.不可单独作为考核工具。其次是目标管理.目标管理又叫成果管理。其目的在于结合员工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改进绩效考核,形成有效的激励。目标管理的五个步骤:(1)目标确定(2)执行计划(3)检查(流程的重点)(4)自我调节(5)评价。优点是有利于工作行为与组织整体目标一致.实用且费用低.为控制提供明确的标准.有利于沟通.有利于更好地开发人力资源.减少工作中的冲突和紊乱.提供更好的目标评价准则. 更准确地判别什么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促进人才的发展和提高.使工作任务和人员安排一致。缺点是经常不被使用者接纳.绩效标准因员工不同而不同.短期行为.不可控制因素.运气。我们说完了方法,还有一反面是我们所必须注意的,就是误区:(1)像我(2)晕轮效应(3)政治压力(4)宽厚性误差与严厉性误差(5)相比错误(6)盲点(7)近期行为偏见(8)从众心理(9)趋中趋势(10)个人偏见/定式。误区找到了,就要对我门提出另一个要求,就是避免误区,(1)像我,越像你的人,越要加以注意,更需要用关键事件法记录。(2)晕轮效应,关键事件法。(3)政治压力,同他自己的短期目标来比。 (4)宽厚性误差与严厉性误差,强制分布法。(5)相比错误,采用目标管理的方法,尽量采用人跟目标比。(6)盲点,做职位分析。(7)近期行为偏见,关键事件法。(8)从众心理,只能在脑子里格外的注意一下,警惕一下。(9)趋中趋势,正态分布的曲线。(10)个人偏见/定式,在脑子里格外的注意一下,警惕一下。绩效考核有四个模块:设立目标,表现反馈,技能评估,员工发展,四个模块加在一起构成公司的绩效管理过程。做了绩效考核,它的结果最重要的用途就是通过绩效评估,员工可以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这些做得不好的地方就是今后培训和发展的空间。管理者就可以制订员工发展规划,根据员工有待发展提高的方面,制订一定时期内完成的有关工作绩效和工作能力,改进和提高的系统计划。
绩效考评后通常会出现这四种情况:①员工赞成绩效评估结果,并愿意改进自己。虽然有某些分歧意见,但员工没有为自己辩护。②员工拒绝对自己低水准的表现承担责任,而是声称这是因“公司政策”所致。③员工不同意你的评语,并提出反驳你结论的确定依据。④员工一言不发地全盘接受评估结果,但准备在下次评估前离职。针对这四种结果就要有不同的应对方法:第一种,遇见“员工赞成绩效评估结果,并愿意改进自己”的情况,应当真诚地表扬员工,告诉他:非常感谢你,咱们做了一次有效、舒畅的沟通,这样做对我今后的工作都有好处,希望咱们以后继续下去,把咱们部门的沟通进行得更顺畅。第二种,“员工拒绝对自己低水准的表现承担责任,而是声称这是因公司政策’所致。”,遇见这种情况这时候宜采用接受反馈的五步曲。通过这样的一个流程来处理,拒绝自己负责任的员工。第三种,“员工不同意你的评语,并提出反驳你结论的确定依据”。遇见这种情况,马上去收集证据,是不是真的给员工考评错了,是否他做了很多好事,平常没观察到。第二天再约定时间向员工承认说,对你的评分是因为收集事实不够,非常抱歉,现在我们把这个问题重新谈一下,如果需要改分,这分就改过来。第四种,很难处理。这时候“第三者”的作用是好的。“第三者”是指人力资源部的人,也可以是员工身边熟悉的同事,或者是高级的经理人等。引入第三者来判断还是解决不了问题时,可以请管理层评审。也可以采用非正式的方法,象可以请这个员工的好朋友,或者别的部门出来劝劝,问怎么回事,有什么化解不开的事情。借助外力,让这个员工讲出他不说话的真正原因。
绩效管理是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第一,可以帮助整个公司、整个员工提高工作绩效。第二,能帮助公司作出加薪,升职,解雇,降级,调动,培训等正确的雇佣决策等。第三,能够帮助公司降低员工的流失率。员工流失率是指:今年1月1日来的所有的员工数加上年末12月31号存在的员工数,除以2是一年的平均数。然后,将这一年里企业走了的人数,除以这个平均数,就是员工流失率。它分主动流失和被动流失。主动流失是指员工自己辞职走的;被动流失是指由于这个员工的绩效不理想,企业把他解雇、辞退。我们需要保持一定的流失比率,不能让它为零。企业每年一定要淘汰一些绩效不合格的员工,这样才能保证总有循环血液,总有活力。第四,通过绩效管理系统,发现企业中存在的问题。第五,是帮助你的企业做好人力资源规划。第六,能改善上级和员工间的沟通。
6.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篇六
摘要:
1、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定义
2、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内在联系
3、目前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4、面对主要风险企业应采取的内控措施
风险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在经营效益和风险并存的情况下,企业经营者如何作出正确抉择,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风险出现概率有大有小,风险后果有轻有重;其次,风险评估来源于财务数据,这些数据是否可靠;第三,经营效益预测是否合理等。这些都将成为直接影响风险决策后果的重要因素。
除了客观存在的不可控风险外,企业的大部分风险是可控的。企业通过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合理规范操作流程,建立一个科学的风险控制体系,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可以规避风险或把风险降低到企业可承受的程度。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定义
企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以下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企业战略;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资产的安全完整;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它包括五个方面的组成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内部控制的目的是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企业基本目标的实现。
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人员共同实施的,应用于战略制定及企业各个层次的活动,旨在识别可能影响企业的各种潜在事件,并按照企业的风险偏好管理风险,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风险源于行为和活动。而采取行动和活动必然有预期目标,但是,结果形成于将来,将来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任何经营企业所面临的环境,都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对于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来说,国家政策、市场需求等外部环境因素无法改变,但通过对企业内部组织、人员、业务、财务等方面采取一定的控制方法、制定控制措施和程序,同样能达到企业目标的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根本作用就是防范风险,即从人、物与资金、信息等方面控制风险。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内在联系
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的根本作用都是维护投资者利益、保全企业资产,并创造新的价值。理论上说,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制度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防止经营层操纵报表与欺诈,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遵守法律以维护企业的名誉以及避免招致经济损失等。企业风险管理则是在新的技术与市场条件下对内部控制的自然扩展。技术及市场条件的新进展,推动了内部控制走向风险管理。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内部控制的动力来自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对于企业所面临的大部分运营风险,内控系统是必要的、高效的和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因此,满足企业内控系统的要求,也是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应该达到的基本状态。企业的大多数风险是暴露在业务流程中的,通过业务流程梳理与改造可以解决,这时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则落实到内部控制上。
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是密不可分的。在规则制定或立法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是范围与管制的强度:范围越大,管制的要求就会越弱。在企业内部的不同层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主导性相对次序也可能不同,例如,从企业的战略风险依次到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最后到财务报告,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相对重要性应该各有不同。在战略风险方面,风险管理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内部控制起到配合作用。这一角色逐步逆转,到财务报告层次,应该是内部控制发挥主导作用,风险管理起到配合作用。
尽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有内在的联系,但现实中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还有不少的差距。典型的风险管理关注特定业务中与战略选择或经营决策相关的风险与收益比较。典型的内部控制是指会计控制、审计活动等,一般局限于财务相关部门。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低水平、小范围,只局限于少数职能部门,并没有渗透或应用于企业管理过程和整个经营系统,因此,有时看上去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还是相互独立的两件事。随着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的不断完善和变得更加全面,它们之间必然相互交叉、融合,直至统一。
三、目前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现代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复杂,面临的各种风险与日俱增。企业风险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市场化程度越高,企业风险的表现和影响就越普遍。
从企业风险因素的来源看,可以划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企业经营所处的外部环境中存在诸多变动因素,如国家法律、政策变动,市场供求关系变动,竞争对手实力和竞争策略变动,以及突发的天灾人祸等等都可能对企业的行业地位、赢利能力和既定目标产生不利影响,这就构成了企业的外部风险。在企业内部管理中,人、财、物、技术等生产经营要素资源是否足够及得到合理配臵,业务流程、信息系统是否顺畅并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等既定的管理目标,管理人员的价值取向、岗位职责、激励机制和团队精神是否配合适应企业的发展目标等等,这些内部管理如果无章可循、管理混乱或者存在漏洞,执行力不够或管理不协调都可能构成企业的内部风险。
1、企业采购与付款业务方面涉及的主要风险:原、辅本材料采购价格、采购定价机制与预付款项管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授权审批、供应商管理体系、采购合同管理、物资收货验收环节、大额预付货款支付等。
2、存货管理业务方面涉及的主要风险:材料与生产工具使用、主要金属材料结构、废品损失率、存货出入库管理、存货占用及盘点等。
3、销售与收款业务涉及的主要风险:销售与收款业务的授权审批、销售信用政策、客户信用评价管理体系、销售定价与销售折扣、销售合同管理、在途票据、回款周期及回款率、票据挂账率、应收账款账龄及结构、应收账款对账率、应收账款占用、市场风险、汇率市场变化等。
4、其他方面的风险:资金筹措与使用、对外投资、企业盈利能力、资产的安全和使用、预算的编制与执行、税务筹划、企业治理、研发风险、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
四、面对主要风险企业应采取的内控管理
面对企业急需加强风险管理的形势,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面对市场风险与挑战的需要。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从实际需求出发,制定满足管理需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加以严格遵循实施,才能达到控制目标。企业内部控制,控制的主要是:人、物、资金与信息。为防范风险,企业应当在人、物、资金及信息方面重点加强内控管理。
1、完善用人制度,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是指在人员招聘、留用、辞退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关制度和流程,或相关制度和流程失效,或人员未严格执行相关制度流程,或人员素质等原因所导致的不确定性对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目标的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包括: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优化企业人员结构、控制人力资源成本等。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任何影响上述目标的不确定性事件,构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同时,企业关键人才风险的原因部分在于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部分在于内外部其它因素的影响,如企业文化、外部的社会环境等企业招聘的人才不符合企业用人需求。
如何充分调动企业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人力资源的潜能,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人力资源控制应当建立严格的招聘程序,保证应聘人员符合企业招聘要求。企业要定期对员工进行理论或实践知识培训,提高员工业务素质,以保证其更好地完成规定的任务;制定严格的奖惩激励机制,加强对员工业绩考核,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严格执行财产保全控制,确保企业资产完整,利润最大化 企业对物的管理,主要包括存货、能源及固定资产管理。存货管理风险是指因对存货保管、存放不慎,导致资产损坏或缺失,造成企业损失,或是存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比例超出企业适当水平所带来的对企业经营目标、现金流安全的影响。存货风险影响现金流安全和利润两个目标。固定资产风险是指在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关制度和流程,或相关制度和流程失效,或人员未严格执行相关制度流程,或人员素质等原因所导致的不确定性对固定资产安全和使用效率产生的影响,如低于市价处臵固定资产,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等。
有的企业对财产物资的内控管理相当薄弱,制度形同虚设,采购环节职责未按规定严格分离,造成库存物资的毁损、报废、短缺未得到及时处理,致使潜在亏损增加,经营风险加大。有些企业在日常业务活中,往往不注重能源管理,处处存在跑、冒、滴、漏等现钞,造成浪费,既增加企业成本,又浪费社会能源。
健全内部控制,采取定期盘点、账实核对、记录保护、财产保险、记录监控等措施,确保各种财产的安全完整,杜绝能源浪费,使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做到活而有序,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费用开支,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以求企业实现更大的盈利目标。
3、严格资金授权批准制度,认真执行企业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
内控是经营者和全体员工共同的职责,并不只是财务与审计部门的事情。内控的数据来源于财务,内控的成果也反映在财务,但是,内控工作的内涵和实质,却反映在经营工作的方方面面;同时,企业的内控管理也是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于一体的有机整体。
内部控制制度由若干具体政策、制度和程序所组成,渗透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企业内部存在经营活动和管理环节,就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控制措施,从而有效地贯彻企业的经营方针,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
企业的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存货是围绕企业流动资产进行管理的,资产管理的核心是资金流动。企业应当从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存货等主要资金管理方面制定内控制度并严格执行,强化制度的刚性,对执行结果按照企业设定的经济责任制进行严格考核管理;对于资金使用,企业必须建立授权批准体系,明确各职能部门授权批准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职权,保证资金安全、合规性;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经济业务,保证企业权责分明,科学管理。
4、会计信息及其他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
企业的经营成果是通过各式各样的会计信息或其他管理信息来反映的,有时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或财务报告内容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有的企业由于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如设臵账外账、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造假现象在上市企业中已经屡见不鲜,在其他企业中的现状就更为堪忧。
健全内控制度,可以规范企业各类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的过程和行为,确保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如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弊,有效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
管理信息系统控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要加强对电子信息系统本身的控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利用计算机从事经营管理的方式、手段越来越普遍。为此必须加强对电子信息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要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内部人为控制的影响,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5、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完善内部审计
全面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达到企业既定目标编制的经营、资本、财务等收支总体计划,包括筹资、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管理等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企业要以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量为重点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并严格执行,从深度、广度、细微程度上进行全面排查,认真寻找降低成本、降低费用开支的关键控制点,制定改进目标和实施方案,并对预算结果及时进行科学分析,对产生的差异进行有效控制。
为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企业应当建立内部管理报告体系,借助管理会计手段,如实反映经营状况,及时披露相关重要信息。
内部审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这是一个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在企业应保持相对独立性,应独立于其他经营管理部门,但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地位还不足够,权威性还不高,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范围和作用还存在一定局限。只有大大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的专业素质,内部审计的特有优势才能充分发挥。
由于内审部门负责审查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将审查结果向企业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当局报告,因此,内部审计工作越仔细,内部控制制度越健全,越能增强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与可靠性。
7.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篇七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风险,管理原则
现阶段我国的企业在市场中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 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质量的提升, 逐渐成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条件。企业在当前多变的市场环境下, 要想获得优势发展, 就要从自身的管理上尽心着手, 充分的重视财务管理的质量提升, 以及在风险管理的水平上进行加强。从当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情况来看, 还有一些方面存在着问题有待解决, 这就需要能够在财务风险管理的优化策略实施方面进行强化, 保障企业的此财务管理的质量提升。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特征体现以及风险管理的目标
1.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特征体现分析
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 会受到多样化的因素影响, 从而就比较容易发生风险。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就比较重要, 进行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 有着鲜明的特征体现, 这主要和财务风险的特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 涉及面相对比较广泛, 财务风险贯穿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当中, 在进行风险管理的时候也要能够从多方面进行加强控制, 只有全面的风险管理, 才能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
再者, 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的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有着不同。主要体现在对财务管理的观念上有着不同, 在以往的管理中主要是对风险逃避或者是无视。但是在当前的市场化发展环境中, 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就要能有正确的风险管理观念, 要对财务风险能够理性的看待。在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容上有着拓宽, 以及在风险管理的方法手段上更加的多样化。对风险管理的科学性特征更加的突出。
2. 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的目标分析
加强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要能实现相应的目标。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在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也是不同的。从事前的财务管理目标来看, 就包含着诸多层面的内容, 在财务风险管理的资金要能充分, 能够对风险控制的实际需求得以满足。而在经济效益层面来说, 就要能够为财务风险的防范提供积极有效的决策依据。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从节约的思想观念出发。在财务风险的事后管理的目标又有了相应的变化, 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主要是能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维护, 让企业能够在市场中得以继续生存发展。财务风险的管理就是能够将筹资的渠道得以有效拓宽, 将财务的收益能够得以有效稳定等。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作用和财务风险管理的问题
1.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作用发挥
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发挥。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得以良好的生存发展, 就要在自身的管理水平质量上进行加强, 尤其是在财务管理水平上要能有效提升。但由于受到外界以及内部的因素影响, 就会使得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着风险, 而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控制就比较关键。只有加强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 才能够为企业的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数据, 实现企业经济的科学管理。而通过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的质量得到了加强, 就能够对企业的财务活动稳定进行得以保证, 对企业的资金完整以及安全增长也能起到保障作用。
另外, 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 对企业的决策有效性以及实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有着促进作用。企业在市场中的发展, 有着战略目标, 这是引导企业发展的动力航标。而财务风险管理的加强, 能够保障企业在战略目标的追求上顺利进行, 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能不断增强等。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的加强, 能对企业风险损失最大程度的降低, 能够有效起到经济补偿的作用效果。这不仅对企业的经济发展有着保障作用, 对国民经济的增长也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2.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
从当前我国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来看, 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 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发展也有着很大的阻碍。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的筹资方式, 在当前都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但筹资形式的多样化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也有着增加。同时, 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投资策略间的选择还存在着矛盾, 在企业的投资过程中, 企业为能够保障投资的风险降低, 就选择一些对企业发展目标适合的项目, 而这一类型的投资项目在利润上相对比较低, 对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 就是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和收益分配的矛盾以及企业资金利用最大化间的矛盾。这些矛盾问题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就有着限制。
再者, 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 由于在资本结构层面没有合理化的发展, 就比较容易造成财务风险偏高问题的出现。财务风险管理的高风险高收入间应当是成正比关系的, 但由于受到资本结构不合理的因素影响, 对企业的负债率就会加大, 企业的固定费用也会随之而增加, 这样就在风险上持续增加。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相对较晚, 所以在一些相关配套制度上没有及时的跟进, 这些方面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的风险就会增加。
另外, 一些企业的领导层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没有加强, 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全面的认识。这也会使得财务风险管理的效率比较低, 不能有效起到财务风险管理的作用。由于在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强, 就使得相关的管理机构在设置上, 以及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上, 都没有得到相应的标准。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也没有通过先进的理论对风险管理加以引导等。这些方面的问题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就有着诸多的阻碍。
除此之外, 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的制度制定上还没有完善。财务风险管理的制度是保障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基础, 只有在制度上有了完善和落实, 才能真正保障财务风险管理的质量水平提升。但是从当前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现状来看, 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强。由于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上的缺失或没有落实, 这就比较容易造成财务管理缺少流程化, 不能有效保障财务管理的质量。
三、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和风险管理优化策略
1.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对企业财务风险产生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中在筹资活动的因素层面, 由于没有科学化实施, 就比较容易产生财务风险。从企业的筹资风险的原因来看, 主要是在负债的规模以及结构上没有合理化, 以及受到金融市场变化的波动影响, 这就造成了利息费用的增加以及利润的下降。还有是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所致, 以及在企业的投资利润率以及在借入资金的利率方面没有得到有效确定。
再者, 财务风险产生的投资风险原因也是比较重要的因素。由于在直接投资的过程中没有科学化实现, 比较容易产生产业结构的风险以及投资决策的风险和投资执行的相关风险。而在融投资组合没有分散化实施, 以及在直接投资和金融的投资相互间的影响下, 也会产生风险, 使得企业在风险管理的成本上有所增加。
除此之外, 财务风险中的应收账的风险问题原因, 主要是在内部控制上没有严格化, 监督不力, 以及缺乏风险防范的意识等。这些原因都会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产生阻碍, 对此, 要能针对性的制定风险管理的措施, 保障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
2.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优化策略探究
第一, 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就要能够遵循相应的原则, 这样才能将财务风险管理的水平得以有效提升。要注重系统性的原则, 这是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理论原则。系统性的原则是通过多个要素进行组合而成的, 对整体调整比较重视, 在对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 在系统性原则的遵循下, 就能对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得以系统化实现。再者, 要能对环境分析起点的原则充分重视, 只有在环境分析方面得到了加强, 才能有效的将自身的优势得以有效发挥, 在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实现就比较有利。另外, 对财务风险的管理要将目标导向的原则能充分重视, 将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的管理在目标上要一致化。只有在这些原则上得到了充分重视, 才能保障财务风险的有效管理。
第二, 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 要能将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科学化的构建, 并要能够在筹资的环境上进行良好的营造。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是保障企业在市场中健康发展的基础, 这就需要结合实际加强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资本结构科学建立, 要能对负债的规模有效的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当中。要能运用多种措施吸引各方投资, 还要能从多个角度对企业的投资风险进行分散, 这样就能有效的将投资风险得以降低。
第三, 注重对财务风险管理技术的应用。只有充分注重技术的有效作用发挥, 才能有助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水平提升。将风险回避以及损失控制等措施结合实际综合利用。风险回避的措施是对风险彻底处置的技术方法, 能在财务风险发生前就能将风险回避。但这一方法是消极控制风险的方法, 通常是在损失的频率相对比较高, 以及损失的幅度较大等当中的运用。还可将损失防范的技术方法加以应用, 能够在损失发生之前进行避免损失。例如在赊销政策的制定当中, 通过5C系统的应用, 就能够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
第四, 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管理, 要能从企业的资本结构上进一步的优化, 将财务管理的风险进行有效减少。企业的资本结构在优化过程中, 要对各种因素充分考虑, 通过深化改革来加以实现, 通过资本结构的优化, 就能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将资本以及负债的有效调整, 将综合资本的成本最低化的呈现, 资本结构的合理化就能有助于财务风险的发生。
第五, 对财务风险的管理要注重财务风险制度的完善化。通过财务风险制度的完善建立以及有效落实, 就能够将财务风险管理有序有效的进行。从具体的制度建立方面, 要能在产权上得以明确, 对责权要能明晰, 将现代化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在实际的风险管理中加以应用。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的管理人员的培训也要加强, 充分注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 以及在风险管理意识上的增强。要能让企业的每个员工, 都能够重视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具体的风险管理理论以及技术的操作方面都能有所了解。
除此之外, 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 还需要在法律环境方面进行优化。通过法律环境的良好营造, 就能够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质量水平得以有效提升。只有综合性的对财务风险管理措施加以实施, 才能保障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只有充分重视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以及技术的操作应用, 才能有效保障财务管理的效率水平提升, 对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才能增强。此次主要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特征以及管理的问题层面进行了分析, 然后结合实际对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风险管理策略进行了研究。通过此次理论研究, 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整体的发展就有着一定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海进.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 2015 (21) .
[2]杨海波.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 2015 (17) .
[3]王静.浅谈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商论, 2015 (07) .
[4]陈小丽.风险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 (09) .
[5]张弛.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与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 (07) .
[6]李向农.工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思考[J].电子制作, 2015 (06) .
[7]秦占荣.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 (04) .
8.浅谈深化企业全面风险管理 篇八
关键词:全面风险管理 风险辨识 风险管控
当前,企业的任何经济行为都会涉及风险问题,风险已经成为企业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控制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风险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直高度重视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自2006年《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出台,带动了各省国资委陆续制定省管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鼓励国有企业建立科学规范的风险监管体系。经过几年发展,大中型国有企业大都搭建起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有了运行经验,但在风险管理的深化上似乎走到了瓶颈,如何深化全面风险管理,使其能切实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提升企业经营风险的研判、处置应变能力成为目前很多企业探讨的论题。
一、推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普遍经验
(一)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一是构建组织体系。结合企业自身情况,依据全面风险管理的需要,设置风险管理委员会和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建立职责分工明确的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对公司管理层、风险管理部门及其它职能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责进行了明确界定。二是落实全面风险管理流程。大体构建由初始信息收集、风险辨识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与改进的五个循环运转的工作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和方法。三是搭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有条件的企业会设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内嵌环境信息模块、辨识评估模块、风险应对模块、监控预警模块等模块辅助全面风险管理工作。
(二)风险管理日常工作
一是辨识评价风险,查找企业重大风险。风险辨识是发现、列举和描述风险要素的过程。 通过各单位相关人员根据自身业务、职责辨识对影响未来一定时期目标实现的风险,并进行评价,确定企业面临的重大风险。二是制定风险管控方案,实施风险防范。风险管理部门和有关单位针对重大风险,制定详细的重大风险防范方案,并将重大风险防范方案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在企业范围内实施。风险管理部门跟踪监督各部门重大风险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对重大风险防范方案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协调及处理,以实现对重大风险的有效防范。
二、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一)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不能与原有的企业管理工作有机融合
企业在推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易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运作成了独立的体系,不能与企业现有管理体系、制度、流程融合,使得全面风险管理风险辨识及防控走向表面化,阻碍了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亦没能对原有管理体系起到提升、整合、优化的作用。
(二)重视风险辨识评估工作,忽视风险管控的情况较普遍
风险辨识评估与风险管控是风险管理工作的重点,风险辨识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通过风险的辨识与评估能确认企业当前面临的重大风险,从而有的放矢开展风险应对。而通过风险管控,则可以将企业重大风险的发生可能性及影响程度降至最低,使企业不因重大风险的存发生重大经营损失。因此风险辨识评估和风险管控为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只有二者协调推进,才能使风险管理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实践中,风险的应对工作涉及各业务层面、工作量大、专业性强,工作难度大,大多数企业在推进风险管理工作中,往往比较重视风险辨识评估工作,而后续风险管控工作不能及时跟进,影响风险管理的实际效果。
(三)企业风险管理采用定性工作方式居多缺乏风险量化
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建设过程中,不论是风险的辨识还是风险的评价分析,多使用定性方式,以大概描述为主,往往用数据做论据的风险评价分析不多,对风险管控的评价也多定性评价少量化说明。风险管理工作缺乏数据支撑、风险量化增加了对风险实行动态监控的难度,也无法精确反映企业重大风险的管理现状。
三、深化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几点想法
(一)深化专项风险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期,多数企业将工作重点放在“全面”二字上,风险的辨识监控各力求覆盖企业战略、投资、运营、财务、法务各方面,随着体系运行的深入,这种大而全的管理模式导致了风险管理工作与企业管理脱节,形成“两张皮”。因此与其面面俱到抓风险,不如有重点地选择一项风险进行专项管控,集中力量组织相关部门成立风险评估组进行专项风险评估,查找关键风险点,梳理工作流程,提出风险应对方案,落实风险防控。通过这种方式逐步抓好企业的各种重大风险,提高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水平,最终形成全面的风险防控网。
(二)风险辨识应与企业KPI指标结合
风险辨识的方式更多的是企业的各部门根据自身的部门职责和工作经验查找相关风险,从而导致各部门对风险辨识主动性不强,有一定的局限。因此风险辨识思路可以深化到与企业KPI指标相结合,各部门从影响企业分解到本部门的KPI指标出发,查找影响本部门实现KPI指标的不确定性,继而层层分解,找出产生不确定性的根本因素,准确查找出基于本部门职责发生的影响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重大风险点。另一方面,KPI指标多与企业绩效考核相结合,亦有利于调动风险管理人员的积极主动性。
(三)风险列示少一些定性描述,多梳理可量化的“点”
一方面,风险管理部门应积极同有关职能部门沟通分析、整理出能够支撑各类风险的相关数据,梳理出可以通过数据变化提示风险的相关指标;另一方面企业应积极搭建起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使可以及时从各方面搜集各类信息和储备各种数据,尝试使用数学模型分析风险对风险进行预测,从而做到风险管理工作除了查找风险、防控风险,还能有效预测风险,规避风险发生。
(四)风险管理应放下“身段”与企业其他业务融合
一是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设计可以放在企业权威性强的部室,如财务、审计部门,使风险管理逐渐纳入上述部室的职责内容中,让风险管理职能籍助上述部门的权威性得到增强、广泛性得到延伸,使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得到提升。二是风险管理部门应与其它部室协调配合,实现风险与各业务协同并进,参与各职能部门在人资、财务、物资购销等各业务的诊断评价,从中发现风险。
【浅谈企业风险管理】推荐阅读:
浅谈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研究07-01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07-03
企业风险管理标准08-04
企业风险管理控制12-02
企业管理风险控制12-02
信贷企业风险分析09-16
企业风险评价体系研究07-11
制造企业风险管控制度10-01
企业筹资风险防范浅析12-02
集团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