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模式分析(8篇)
1.供应链金融模式分析 篇一
供应链通常是指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为将货物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连接企业上游与下游而形成的组织网络,在供应链中的每个实体都已经不再是单独的个体了,而是在这条链条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个共同体。因此人们常说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竞争那么简单了,而是整条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可以用“1+N”来形容。就是银行以一个核心企业为中心,依靠核心企业良好的信用等级和资产担保来给其上下游的供应商或采购商提供一定的融资服务。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渐开放,中国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如何整合企业自身的资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成为了企业供应链管理中有效的竞争手段之一。
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为了顺应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需要而创新发展的新兴金融业务领域,重点帮助企业解决在资金流管理中的各种瓶颈问题,同时提升企业在货物流和信息流方面的管理能力,是企业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支持。商业银行提供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涵盖了结算、融资、电子服务、应收帐款管理和汇率风险规避等多方面的问题,最具代表性的是基于上下游核心企业的资信和实力,为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延伸金融服务,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为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稳定上下游关系,提高盈利能力的服务功能。
我国国内的商业银行一直以来只重视为那些实力雄厚、信誉较好的大型企业集团提供融资服务,而不是很愿意为那些中小型企业提供相应的融资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那些有潜力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导致了银行服务对象的局限性,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国外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早已介入了企业供应链管理当中,协助整条供应链从采购到生产再到销售过程中发挥最大的竞争优势。我国国内的供应链金融才刚刚起步,商业银行和企业正朦朦胧胧地意识到可以通过货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整合,通过企业之间地优势互补、紧密合作,达到增强成本控制、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服务质量和提高最终收益的效果。
商业银行基本的供应链模式可以分为两种:强势供应商――弱势采购商;弱势供应商――强势采购商。
在相对强势的供应商和相对弱势的采购商开展业务中,一般来说采购商的数量较多,且信用和资质良莠不齐,缺乏充足的周转率和融资条件,采购能力受到限制。供应商处于强势地位,一般会要求采购商提供预付现金或直接结清货款。供应商自身的销售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购商整体的采购能力。供应商希望可以通过扩大采购商的资金实力来扩大自己的销售额;而采购商也希望自身能有充足的现金,这样的话就能得到较优惠的采购价。但是事实上往往由于采购商的资信不符合银行的授信情况,很难从银行这边融得所需得资金,这样的话从整体来看,对于供应商和采购商都是非常不利的。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就可以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结合供应商强势的资信实力,同时结合动产质押的担保条件,一可以为采购商解决融资问题,二也可促进供应商的货物销售,及时回笼资金。
第二种模式是弱势供应商对应强势采购商。例如一些大卖场,他们具有较强的采购能力和销售能力,是供应商主要的收入来源。因此在此类业务中,强势的采购商通常会打压价格,采取赊销的方式与供应商进行交易,使得供应商在帐款的回收上面临巨大的压力。同样因为资信和实力上不能满足银行的授信情况,处于弱势的供应商就很难获得资金。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就可以基于其下游采购商到期付款的信用和实力,对于供应商的应收帐款进行融资处理,例如应收帐款的质押、买断。这样就能帮助供应商盘活资金。
2.供应链金融模式分析 篇二
一、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概述
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个专业领域,也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一种融资渠道,简单地说,就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在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中,围绕某一家核心企业,形成从原材料采购、制成中间商品及最终商品、最后由销售网络将商品销售到客户手中这一供应链条,将整个销售过程中涉及到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共同连接起来,全方位地为整个链条上的所有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充分发挥不同企业的特点,实现共同盈利。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一般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是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指用未到期的应收账款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办理融资的方式,一般是为供应链上游企业提供;第二是保兑仓融资模式,这是指在卖方承诺回购的前提之下,融资企业向金融机构申请以卖方在银行的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为质押,并有银行控制其提货权的一种融资方式,该模式一般为供应链下游的制造商提供,但同时需要供应商、银行以及监管机构的共同参与;第三是融通仓融资模式,该模式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对质押物进行验收和评估,并向银行出具证明,能够实现更多动产质押,为企业和银行提供更丰富的融资模式。
二、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风险分析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风险来源主要分为外部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是指来源于供应链外部的风险,是供应链中所有企业较难控制的风险类型,主要是指来源于市场变化、法律政策等方面的风险;而内部风险则是供应链上所有企业内部及企业的相互关系可能造成的风险。
(一)外部风险
1. 市场变化风险。
市场变化风险是所有经验活动都需要面临的外部风险类型,这种风险是指当市场形势发生变化时为整个供应链带来的经验风险,例如,当市场利率、汇率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导致供应成本增加,而使得供应链企业的融资成本上升、利益减少,或者是市场出现了其他替代商品并且占据了更多的市场份额,供应链上企业生产的物品销售额大幅度下降,销售计划落空,就会使整个供应链企业获利减少,甚至使资金链条断裂。
2. 法律政策风险。
供应链金融融资活动必须受到国家法律条规的约束,并接受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因此当法律政策出现变化时,也有可能对供应链企业的活动带来一定的风险。目前我国在供应链金融、融资政策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上还存在许多不足,并且与银行的细节规定有一些矛盾之处,目前我国也正在进行相应法律法规的完善和调整,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为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带来负面影响;政策调整方面,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去除多余产能,这对于生产供应企业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内部风险
1. 核心企业道德风险。
在整个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中,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一般是掌握更多资源和信息的大型企业,对于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来说,核心企业具有更强的话语权,因此,如果整个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协议存在漏洞,核心企业就可能为了谋取最多利益而出现要求苛刻、占用资金等问题,就会导致供应链融资成本增加,而核心企业的支付积极性下降,影响整个供应链的稳定性。
2. 企业信息交互风险。
对于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来说,信息的交互是保证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并有效改善的基础,但是供应链实际上是一种未签订契约的、松散的企业联盟,每个企业有自己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当供应链规模逐步扩大时,错误信息、信息不通畅等现象发生的概率也会逐渐扩大,例如当市场形势发生变化时,销售商如果无法及时传递信息,生产商难以进行调整,只会增加无用的资金投入,将企业亏损进一步扩大。
三、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风险控制措施
(一)建立有效契约,降低法律风险
对于供应链的所有企业来说,最有效地控制法律风险的方式就是签订有效的契约,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通过协商、谈判等形式签订契约约定好资源和利益的分配形式,明确所有参与者的责任和义务,这样在发生利益纠纷时都能够以契约内容为准进行协商解决,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供应链上的法律纠纷。在国家的法律政策出现变化时,供应链企业也应该合理调整契约内容,保障所有企业的稳定利益,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二)严格准入制度,慎选核心企业
供应链企业的组成对于整个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运作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中小企业在加入时应该首先充分收集市场信息,了解更多关于核心企业的资料,慎重选择;核心企业应该与其上下游企业有较为稳定长期的交易合作历史;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要有确定的利益共享,方便银行对整个供应链进行信用绑定。在供应链内部,必须严格制定企业的准入、退出机制,控制供应链中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使整个供应链形成利益共享的稳定团体,这样能够很大程度上保证供应链各企业的有效工作情况,在风险来临时具有更强的应变能力,提高整个供应链的风险承受能力。
(三)建立信息交互平台
在现代市场的经营活动中,掌握第一手信息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对于整个供应链企业来说,有效的信息交互能够消除部分风险,并提高风险抵御能力。因此,供应链企业应该建立信息交互平台,加大硬件和软件投入,聘请专业人员或公司进行信息平台编制,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的快速交互与共享,例如使用ERP系统平台、EDI等信息处理技术能够实现物料与资金数据的高度共享,并提高数据的保密性,通过有效的信息交流,能够方便供应链企业之间进行沟通协商,降低信息传递风险。
四、结束语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为中小企业带来了更加便捷的融资方式,能够帮助中小企业获得更多市场资源,但是在使用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过程中,来自市场、法律政策的外部风险以及企业信用、信息交互等方面的内部风险都会影响供应链的正常运转,企业必须严格筛选核心企业,通过签订有效契约的形式来规避法律风险,并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企业信息的快速交互,通过这些方式有效地进行风险规避,并提高供应链整体的风险应对能力,有效提高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稳定性,促进企业收益的快速增长。
摘要: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是一种新型融资模式,主要是为中小型企业提供理财等金融服务,能够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在应用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时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不能有效控制风险,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运转。本文对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进行了介绍,分析该模式存在的风险,并提出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风险分析,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邹敏.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风险分析与防范[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32(6):89-91.
[2]刘倩倩.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风险分析及控制[J].时代金融(中旬),2011(5):22-23.
3.供应链金融模式分析 篇三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融资;核心企业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转型期,融资难更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和瓶颈之一。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既有经济环境的因素,也有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由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信贷配给则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因此供应链金融服务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分析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面临着包括法律规章的限制、专业人才的缺乏、融资困难等问题,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直接融资渠道狭窄
直接融资渠道有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及私人资本市场。目前在我国资本市场整体发展水平不够,金融体系缺少一个多层次、能够为广大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融资市场。我国对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直接融资渠道制定了严格的准入条件,其对企业的资本规模、盈利状况、信用等级、资产评估、信息披露等都有很高的要求。
(二)内源融资的资金有限
内源融资作为企业资本融通的一个重要渠道,有着低成本、高效益的优势,是中小企业资本形成的主要方式。但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存在消费与积累的矛盾、缺乏税收优惠、规定的折旧率过低等原因,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自有资本相对较少,一般不足30%,中小企业尚未建立起一套“自我约束,自我积累”的融资机制。
(三)银行贷款较为困难
商业银行从经营的风险与收益的角度出发更倾向于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银行为了增加盈利,通常包揽数额较大的业务,对小额贷款忽视。中小企业市场风险相对较大,企业倒闭率高,财务制度不健全,又缺乏足额的财产抵押和担保,因而银行考虑到安全性因素会对中小企业惜贷、惧贷。
2. 供应链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
2.1供应链金融的含义及其特征
供应链金融(FSCM)是商业银行开发的,其服务对象是供应链链条上的所有融资企业,最终形成链条上所有的企业都能够顺畅地运营下去,使得“产—供—销”链条稳定发展下去,实现供应链金融涉及的主体形成一个共存、持续、健康的产业生态系统。供应链金融依托核心企业的信用实力,站在供应链整体的角度,进行风险的评价分析,最终做出中小企业是否授信的决定。
该融资模式不是针对单个企业的风险管理,而是针对整个供应链的风险管理,将与供应链相关的上下游企业与核心大企业共同作为一个整体,不仅有助于解决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又可以提升整个供应链条的竞争实力。
2.2供应链金融三种融资模式
在采购阶段,供应商的商品价格若出现巨大波动,下游企业在采购过程中会发生资金问题,处于下游的中小企业从上游大型企业处能够获得的货款付款期限往往很短,从而出现资金缺口。为填补该资金缺口,中小企业(融资方)、核心企业(销货方)、物流企业(仓储监管方)、银行四方签署预付账款融资业务合作协议书,称为预付账款融资模式或保兑仓融资模式。
在经营阶段,有时会导致大量存货积压,占用大量流动资金,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从而出现资金缺口。为填补该资金缺口,生产经营企业先以其采购的原材料或产成品作为质押物或担保品存入第三方物流开设的融通仓并据此获得银行的贷款;同时,金融机构会与核心企业签订反担保合同或质物回购协议,约定在中小企业违反约定时,由核心企业负责偿还或回购质押动产,称为融通仓融资模式。
在销售阶段,有时即使货物销售出去,但可能由于购货方实力强大而不及时付款,导致货款收回期延长,这个期间也会给企业造成流动资金的短缺,从而出现资金缺口。为填补该资金缺口,中小企业利用其对供应链上核心大企业的应收账款单据凭证作为信用凭证,向商业银行申请期限不超过应收账款账龄的短期贷款。
2.3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促进作用
(一)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制度环境
供应链金融使中小企业融资更具有柔韧性。在供应链金融的大环境下,面对金融市场的巨大变化,供应链的成员们共同合作制定相应的财务规划,更好的促进整个链条的发展,使单个企业更好的协调市场的多样化。运用创新技术和人力资源处理好供应链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以大中型企业为主的核心企业,在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同时,一定会对企业的经营能力和信用提前进行一定的评定,择优选择,这为银行信贷业务减轻了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减轻了成本。整个借贷过程,只进行了一次信息的采集工作,提高了经济活动的效率,使信息更真实,银行所要承担的风险也会减小。
(三)促进中小企业吸收金融机构贷款和民间融资
供应链金融是围绕着一个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针对其他多个中小企业提供的全面金融服务。在融资过程中,银行重点关注在已进行交易的贷款业务,每发生一笔业务就要对中小企业的信誉状况进行重新的评估,为之后的融资业务提供保障,以达到控制贷款风险的目的。
(四)优化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
供应链中的成员能够进入到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更容易的在资本市场上获得巨大的资金支持,这将促进中小企业不断转变自身条件,提高公司信誉,完善公司制度,组织有效的运营团队,进入到资本市场,实行多元化的融资。
3. 完善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建议
(一)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
有效的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使中小企业摆脱融资难的困境,需要政府的相关扶持。一方面,从立法的角度出发;另一方面,从优化经济环境出发。信用是供应链金融得以开展的基础,中央银行应当建立信用评级系统,制定企业信用档案,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优化整个社会的经济环境。
(二)银行制定具体的支持手段
银行应当大力的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吸收更多的中小企业到业务中来,通过产品创新制定适合不同中小企业群体的供应链金融产品。银行应在自身内部建立高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同时开展供应链金融的部门要有专业的工作人员管理,培养出一批掌握供应链金融基本业务的人员,熟练掌握相关法律的规定。
(三)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积极配合
物流公司应当积极的与银行进行业务交流。物流公司负责处理中小企业预留在银行的流动资产,其掌握着流动资产的较为全面的资料,银行通过资料的收集,运用统一的资产评价标准和自身的风险管理系统,对中小企业客户形成系统性的了解,形成物流公司与银行之间协调监管的机制。
(四)中小企业不断完善自身条件
在政府、金融机构、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全力支持下,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要从其自身角度进行考虑。为寻求中小企业的长久发展,应当在不影响其基本运营的条件下,组织专业化团队进行技术创新和系统的升级,聘请专业的公司经理负责公司运营的管理。(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赵熹微. 中国供应链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2]薛娟娟. 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及其信用风险研究[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4.供应链金融模式分析 篇四
一、大数据时代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分析
大数据的出现对物流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企业供应链管理效率得到大大提升,能够帮助物流企业紧密联系上下游供应商企业,从而更好地促进物流企业的发展。大数据自身的优势非常明显,在供应链管理中应用大数据技术能够让物流企业的优势充分发挥,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大数据时代,物流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能够大大提高对信息的管理效率。物流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无论是市场行情变化还是物流货物的运输及质量信息、上游供应商的信息等等都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然后再利用,通过数据的分析,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帮助企业管理者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做出应对,提供的数据支持也能够为战略制定提供参数,为物流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数据技术的存在能够间接的优化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现阶段很多物流企业在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管理模式不够完善,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瓶颈,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物流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够得到保证,能够帮助物流企业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从而提升客户满意度,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管理实效性较差
结合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物流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数据管理方面。物流信息的及时性对于物流企业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但是很多企业的数据管理实效性较差,甚至很多物流企业没有针对供应链管理形成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这严重阻碍了物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物流运输过程中的信息非常多,很多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没有注意到物流信息中的一些数据细节,没有针对出入库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面临供应商选择方面的限制,制约了物流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数据管理实效性较差的问题也影响物流企业的货品配送,影响客户满意度,因此需要及时改善。
(二)产业模式不完善
产业模式不完善的问题在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也是非常明显的,信息技术不断更迭的今天,物流企业产业模式不完善的问题更加突出。大数据技术的逐渐应用得到很多企业的重视,能够帮助物流企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在数据信息时代,物流企业应用大数据技术需要对自身的产业模式进行完善和升级。由于现阶段很多物流企业的产业模式不够完善,因此在应用大数据技术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管理结构有待优化,需要结合具体的市场需求和大数据技术进行解决。
(三)产品质量存在问题
大数据技术的出现时间较短,在国内很多物流企业中运用还不够成熟,很多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管理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其中产品质量问题对物流企业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物流企业的核心业务就是运输物流,很多物流企业在运输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货物的运输,但是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做得不到位,因此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产品质量问题对于物流企业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需要对产品质量控制进行加强。
(四)物流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对于物流企业来说,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背景下,对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现阶段物流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来看,整体物流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人才储备力量不足,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不足,对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影响。
三、大数据时代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对策
(一)提升物流管理水平
在大数据时代,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必须结合企业的物流管理要求,在进行相关业务的操作过程中需要保证供应链运作管理模式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因此提升物流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建立专业化的操作规范,对供应链管理流程进行优化,需要专业的人才及相关部门相互配合,从而推动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优化。另外,企业对供应链管理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应该保留一定的弹性空间,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应用,提高技术人员的地位,这样才能够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竞争力,在强化物流企业先进科学技术能力的同时能够让企业紧随时代发展的潮流,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完善供应链数据管理模式
现阶段,我国很多物流企业在进行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数据管理模式不够完善,因此需要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加强对供应链数据管理模式的重视程度,加强对供应链数据管理的认识。在此前提下,企业需要采用大数据技术等先进的手段对企业数据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和完善,不断提高企业供应链数据管理效率。在物流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数据量庞大,比如供应商选择信息、订单处理情况、货主的信息等,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针对庞大的数据体量进行分析和总结,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为物流企业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能够帮助企业提高供应链管理能力,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三)拓宽物流管理功能
在大数据时代,供应链系统的优势越发明显,结合供应链系统能够帮助物流企业对相关的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加强企业内外部的联系,促进企业整体运营系统的稳定发展。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拓宽物流管理功能是非常必要的,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利用供应链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推动企业的发展和改革,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帮助物流企业提高物流管理的智能化程度,减少人力,提高物流管理效率,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发展需求。除此之外,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因此需要企业的物流管理人员转变自身的观念,跟随时代的发展,学数据及供应链技术的相关知识,在物流管理过程中将大数据技术和供应链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样才能够实现物流企业的现代化发展。
(四)将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系统融合在现代化企业发展中,供应链系统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时代不断进步的前提下,物流企业应该紧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充分发挥供应链系统的优势。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将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系统进行融合是非常必要的,这样能够帮助物流企业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调整,对核心业务进行流程再造,让企业的核心业务与相关单位形成密切的联系,为后续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大数据背景下,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供应链管理提高效率,还能够加强物流企业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在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同时将更多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到物流企业管理的各个节点,帮助企业降低管理风险。为了更好地促进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应用,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长短期目标,对物流服务理念进行创新,以客户为中心建立物流管理系统,这样才能够让物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四、结语
5.供应链金融模式分析 篇五
什么是O2O营销模式
O2O营销模式又称离线商务模式,是指线上营销线上购买带动线下经营和线下消费。O2O通过打折、提供信息、服务预订等方式,把线下商店的消息推送给互联网用户,从而将他们转换为自己的线下客户,这就特别适合必须到店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比如餐饮、健身、看电影和演出、美容美发等。2013年O2P营销模式出现,即本地化的O2O营销模式,正式将O2O营销模式带入了本地化进程当中。
O2O营销模式的特点
O2O对用户而言:
① 获取更丰富、全面的商家及其服务的内容信息。
② 更加便捷的向商家在线咨询并进行预售。
③ 获得相比线下直接消费较为便宜的价格。
O2O对商家而言:
① 能够获得更多的宣传、展示机会吸引更多新客户到店消费。
② 推广效果可查、每笔交易可跟踪。
③ 掌握用户数据,大大提升对老客户的维护与营销效果。
④ 通过用户的沟通、释疑更好了解用户心理。
⑤ 通过在线有效预订等方式、合理安排经营节约成本。
⑥ 对拉动新品、新店的消费更加快捷。
⑦ 降低线下实体对黄金地段旺铺的依赖,大大减少租金支出。
对O2O平台本身而言:
① 与用户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能给用户带来便捷、优惠、消费保障等作用,能吸引大量高粘性用户。
② 对商家有强大的推广作用及其可衡量的推广效果,可吸引大量线下生活服务商家加入。
③ 数倍于C2C、B2C的现金流。
④ 巨大的广告收入空间及形成规模后更多的盈利模式。
O2O营销模式的益处
O2O模式的益处在于,订单在线上产生,每笔交易可追踪,展开推广效果透明度高。让消费者在线上选择心仪的服务再到线下享受服务。
O2O营销模式的核心
O2O营销模式的核心是在线预付。
数据显示,即使在电子商务最发达的美国,线下消费的比例依旧高达92%。TrialPay创始人兼CEO Alex Rampell在描述庞大的线下消费规模时举例说,“普通的网络购物者每年花费约1000美元,假使普通美国人每年收入为4万美元,那么剩下的39000 美元到哪里了?答案是,大部分都在本地消费了,人们会把钱花在咖啡店、酒吧、健身房、餐厅、加油站、水电工、干洗店和发廊。”
这不仅仅是因为线下的服务不能装箱运送,更重要的是快递本身无法传递社交体验所带来的快乐。但如果能通过O2O模式,将线下商品及服务进行展示,并提供在线支付“预约消费”,这对于消费者来说,不仅拓宽了选择的余地,还可以通过线上对比择选最令人期待的服务,以及依照消费者的区域性享受商家提供的更适合的服务。但如果没有线上展示,也许消费者会很难知晓商家信息,更不用提消费二字了。另外,目前正在运用O2O摸索前行的商家们,也常会使用比线下支付要更为优惠的手段吸引客户进行在线支付,这也为对消费者节约了不少的支出。
对于本地商家而言,原本线上广告的成效可以直接被转换成实际的购买行为,由于每笔完成的订单在确认页面都有“追踪码”,商家在更为轻松的获知在线营销的投资回报率的同时,还能一并持续深入进行“客情维护”。其次,O2O是一个增量的市场,由于服务行业的企业数量庞大,而且地域性特别强,很难在互联网平台做广告,就如同百度上很少出现酒吧、KTV、餐馆的关键词,但O2O模式的出现,会让这些服务行业的商家们一跃线上展开推广。
从表面上看,O2O的关键似乎是网络上的信息发布,因为只有互联网才能把商家信息传播得更快,更远,更广,可以瞬间聚集强大的消费能力。但实际上,O2O的核心在于在线支付,一旦没有在线支付功能,O2O中的online不过是替他人做嫁衣罢了。就拿团购而言,如果没有能力提供在线支付,仅凭网购后的自家统计结果去和商家要钱,结果双方无法就实际购买的人数达成精确的统一而陷入纠纷。
在线支付不仅是支付本身的完成,是某次消费得以最终形成的唯一标志,更是消费数据唯一可靠的考核标准。尤其是对提供online服务的互联网专业公司而言,只有用户在线上完成支付,自身才可能从中获得效益,从而把准确的消费需求信息传递给offline的商业伙伴。无论B2C,还是C2C,均是在实现消费者能够在线支付后,才形成了完整的商业形态。而在以提供服务性消费为主,且不以广告收入为盈利模式的O2O中,在线支付更是举足轻重。
O2O模式的多元化
在提及O2O模式时指出,“你如果不知道O2O至少知道团购,但团购只是冰山一角,只是第一步。” 眼下仍旧风靡的团购,便是让消费者在线支付购买线下的商品和服务,再到线下去享受服务。然而,团购其实只是O2O模式中的初级商业方法,二者区别在于,O2O是网上商城,而团购是低折扣的临时性促销,对于商家来说,团购这种营销方法没有可持续性,很难变成长期的经营方法。不过,也正是团购的如火如荼,方才拉开了O2O商业模式的序幕。
据易观国际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10四季度,中国网上零售市场销售规模达到1728亿元,但其占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份额仅为4.5%。因此,实现线上虚拟经济与线下实体经济的融合,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020模式的发展也正在逐步展现其多元化的一面来。O2O与B2C、C2C的关系
6.供应链金融产品介绍. 篇六
(2动态抵质押授信(3标准仓单质押授信(4普通仓单质押授信(1静态抵质押授信的业务流程
静态抵质押授信:静态抵押是指融资企业将抵押货物交给第三方物流、取得贷款后就不再变动,一直到抵押结束、贷款清偿后抵押物才能重新流通使用。银行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对客户提供的抵质押的商品进行监管。(只允许保证金赎货,不允许以货赎货。
缺点:静态抵押能够一定程度上保证第三方物流贷款的安全,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融资企业将原材料抵押融资,而他们的生产又需要使用这些原材料。按照静态抵押的思路,在融资企业清偿债务前,他们是不能使用被抵押的原材料的,由此可能导致融资企业生产停滞,贷款无法按期偿还,第三方物流不得不承受抵押货物贬值和变现损失等一系列后果。
业务范围: 适用于除了存货以外没有其他抵质押物、又有融资需求的企业,该企业拟质押的存货必须符合深发展货押商品目录制度,并且存货并不经常进出。
对客户:在没有其他抵质押物品或担保的情况下,从银行获得授信;将原本积压在存货上的资金盘活,从而扩大经营规模。
对银行:扩大目标客户群体;在无法得到其他抵质押物的情况下,获得相对变现能力较强的质押物;获取保证金(包括初始保证金和打款赎货保证金;利用贸易链,切入客户的上游企业。
(2动态抵质押授信
概念:动态质押又称核定库存模式,是指银行在给中小企业提供的供应链融资服务中,接受信贷方质押的动产形式可以多样,质押的动产在不同阶段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比如原材料、产成品或者应收账款等形式,这些动产之间可以相互置换,只要质押的动产价值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浮动以控制风险即可。动态质押是相对静态质押而言的。在静态质押中,质押物事先约定.在信贷过程中不允许更换,直到信贷方缴纳足够的保证金或者还清贷款,才可以赎回质押物。静态质押信贷是动产及货权质押信贷业务中最基础的产品。质押物不允许以货换货。称为“特定化库存模式”。动态质押是静态质押信贷的延伸产品,它是指客户以其自有或者第三人合法拥有的动
产为质押的信贷业务。银行对于客户质押的动产设定最低限额,允许在限额以上的质押物出库,客户可以以其他形式动产替换质押的动产。(银行对客户抵质押的商品价值设定了最低限额,允许以货易货。
动态的特点:动态质押信贷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较小,客户无须启动保证金赎回质押货物,因此对盘活存货的作用明显。
(3标准仓单质押授信
标准仓单质押授信:标准仓单质押贷款是指借款人以其自有的,经期货交易所注册的标准仓单为质押物向商业银行申请正常生产经营周转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业务。
客户以自由或第三人合法拥有的标准仓单质押的授信业务。
适用于通过期货交易市场进行采购或销售的客户,以及通过期货交易市场套期保值规避经营风险的客户。
仓单质押融资业务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渠道:长期以来由于规模较小,固定资产少,约有80%的中小企业存在贷款难和融资难的问题,探索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对帮助有产品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该业务打破了固定资产抵押贷款的传统思维,而且比传统的融资方式并不会大幅度增加企业融资成本。目前,标准质押产品一般要求价格稳定,变现方便,流动性强,符合要求的质押物涉及有色金属、钢材、化工产品和煤炭、非矿产品、粮食、塑料、棉花、橡胶、纸张、糖业等领域。中小企业急需资金周转、库存商品过多造成短期流动资金不足,用仓单质押贷款方
式可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盘活企业资金,增加了企业投资机会,深受中小企业的欢迎。
(4普通仓单质押
货物
应收账款融资:(1国内保理(2国内暗保理(3国内保理池融资(4票据池授信(5出口应收账款池融资(6出口信用险项下授信(1国内明保理业务流程图:
明保理:明保理是指银行受让国内卖方(客户因向另一同在国内的买方销售 品或提供服务所形成的应收账款,在此基础上为卖方提供应收账款账户管理、应收账款融资、应收账款催收和承担应收账款坏账风险等一些列综合性金融服务。在此关系基础上为卖方(客户提供应收账款账户管理,应收账款融资,应收账款催收,应收账款坏账风险等一系列综合性金融服务。
明保理:若应收账款转让行为通知买方并由买方确认则为明保理。
暗保理:是出口保理业务的一种,是指供应商虽然与保理商签订保理业务合同将债权让与给保理商,但在转让之时并不立即通知债务人的保理业务。
明保理:买方知道应收账款已转让给银行。暗保理:买方不知道应收账款已转让给银行。
优点:对于客户而言,转让应收账款可以获得销售回款的提前实现,加速流动 资金的周转。此外,客户无需提供传统流动资金贷款所需的抵质押和其他担保,在无追索权的转让模式下,客户不但可以优化资产负债表,缩短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还可以向银行转嫁商业信用的风险。
国内保理池融资:将一个或多个国内的不同买方,不同期限,和金融的应收账款全部一次性转让给银行,银行根据累积的应收账款余额给予客户融资。(所谓“池融资”,就是企业无需额外提供抵押和担保,只要将日常分散、小额的应收账款集合起来,形成具有相对稳定的应收账款余额“池”并转让银行,就可以据此获得一定比例金额的融资。
显著优点:首先,现在企业零散、小额的应收账款可以汇聚成“池”申请融资,无需其他抵押担保。而先前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以前银行一般会要求其提供抵押物或第三方担保才能贷到款。
其次就是帮助企业管理了应收账款,改善了账款的收款情况,节约了企业的管理成本。由于企业已经将应收账款全权转让给了银行,因此这些应收账款的收款情况已经和企业没有什么关系了。企业当然也就不用派专人对此进行管理,节省了人力和财力。
再次,就是盘活了企业的资金,加速了资金的流转,使企业能更好的进行发展。而且只要将应收账款持续保持在一定余额之上,企业还可以在银行核定的授信额度内,批量或分次支取货款。
“池融资”方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帮助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人民币升值风险。“池融资”使企业在应收账款到账之前,就可以用美元贷款的方式提前结汇,帮助企业减少可观的汇兑损失。
预付类:(1先票/款后货授信=未来货权(2担保提货(保兑仓授信
(1先票/款后货授信=未来货权业务流程图
客户(买方从银行取得授信,在交纳一定比例保证金前提下,向卖方金额贷款。卖方按照购销合同以及合作协议书的约定发运货物,货物到达后设定抵质押,作为银行授信的担保。
适用对象: 申请未来提货权融资的企业必须具有良好的盈利水平和信用等级。银行通常会要求申请该业务的企业具有以下的条件: ①管理规范的优质中小贸易公司;②具有稳定的偿债资金来源;③流动性良好,具有较强的到期偿债能力;④近三年没有违法和重大违规行为;⑤具有健全的内部资金管理体系;风险控制:对于银行来说,在未来提货权质押融资业务中操作风险较大。因此银行对于单据的把握非常重要,必须制定严密的制度,确保合规操作。特别是对于该融资申请的一系列审核和相应的风险控制。
例如银行需与借款人、仓库方签订监管合同(包括办理提货权仅凭银行通知指示、须注明有关跌价补充质物条款、签订质押合同。同时用于质押货物价格由分公司业务管理部审定,根据发票、合同、付款凭证及综合考虑货物的市价综合确定的。
具体操作:未来提货权融资的融资工具多样,包括贷款、银行承兑汇票等。最常见的就是银行承兑汇票。
供应商、经销商和银行先签订三方协议。经销商向银行缴存银行汇票金额30%的保证金,银行开立以经销商为出票人、供应商为收款人的银行承兑汇票,银行
通知供应商给予经销商提取与汇票金额30%等值的货物。经销商实现销售之后,将货款回笼再存入保证金账户,银行收到钱款后,通知供应商发放等值货物,依此类推。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经销商必须事先在银行账户存入不低于合同金额30%的款项,银行发放的贷款数额不得高于合同金额70%。银行贷款的款项必须与经销商自有的款项一起直接付给供应商或者开具以供应商为收款人的银行汇票,供应商在收到相关款项后出具相关收款证明。
(2担保提货授信(保兑仓业务流程
程序: 1.买方向银行缴存一定比例的承兑保证金 2.银行签发以卖方为收款人的银行承兑汇票 3.买方将银行承兑汇票交付卖方,要求提货
4.银行根据买方缴纳的保证金的一定比例签发提货单 5.卖方根据提货单向买方发货
6.买方实现销售后,再缴存保证金,重复以上流程
7.汇票到期后,由买方支付承兑汇票与保证金之间的差额部分 优势风险: 优势
1.对生产商(卖方而言,通过增强经销商的销售能力,解决了产品积压问题,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从而获得更大的商业利润。其次锁定销售渠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产业链竞争优势。再次无须向银行融资,降低了资金成本,同时也减少应收帐款的占用,保障了收款。
2.对经销商(买方而言,银行为其提供了融资便利,解决全额购货的资金困难。买方可以通过大批量的订货获得生产商给予的优惠价格,降低销售成本。而且对于销售季节性差异较大的产品,可以通过在淡季批量订货,旺季销售,获得更高的商业利润。
3.对于银行而言,通过保兑仓的业务,能获取丰富的服务费及可能的汇票贴现费用,同时也掌握了提货权。
风险
1.对于生产商,其风险显然来于经销商的失信和销售不力。在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后,如果买方缴付的保证金余额低于银行承兑汇票的金额时,即买方不能完全实现销售,则卖方就必须将承兑汇票于保证金的差额部分以现款支付给银行。
2.对于银行的风险,存在生产商和经销商的合谋骗贷的可能。虽然经销商有向银行缴纳保证金,生产商对差额的担保,但对于最为重要的提货权是定义为物权还是债权的争议比较激烈。作为物权的话,银行就有无限追溯权和排他权,但如果作为债权,银行的保障力量就大大减弱,仅限于普通的债的请求权。
保兑仓业务:保兑仓业务指承兑银行与经销商(承兑申请人,以下称买方、供货商(以下称卖方通过三方合作协议参照保全仓库方式,即在卖方承诺回购的前提下,以贸
易中的物权控制包括货物监管、回购担保等作为保证措施,而开展的特定票据业务服务模式。
业务实例说明:招商银行保兑仓业务流程:
1、买方在银行获取既定仓单质押贷款额度,用于向指定供应商购买产品
2、银行审查供应商资信状况、回购能力
3、银行与供应商签定回购及质量保证协议
4、银行与仓储监管方签定仓储监管协议
5、供应商在收到银行同意对买方融资的通知后,向指定仓库发货,取得仓单
6、买方向银行缴存30%的承兑保证金
7、供应商将仓单质押给银行,银行开立以买方为出票人、以供应商为收款人的银行承兑汇票,交予供应商
8、买方缴存保证金,银行释放相应比例的商品提货权给买方,直至保证金账户余额等于汇票金额
9、汇票到期保证金账户余额不足时,供应商于到期日回购仓单项下质物 融资组合
质押和抵押的区别: 质押和抵押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转移担保财产的占有。抵押不转移对抵押物的占管形态,仍由抵押人负责抵押物的保管;质押改变了质押物的占管形态,由质权人负责对质押物进行保管。
一般来说,抵押物毁损或价值减少,由抵押人承担责任,质押物毁损或价值减少由质押权人承担责任。债权人对抵押物不具有直接处置权,需要与抵押人协商或通过起诉由法院判决后完成抵押物的处置;对质押物的处置不需要经过协商或法院判决,超过合同规定的时间债权人就可以处置。
应收类:(1国内保理(2国内保理池
(31+N国内保理(41+N国内保理池(5应收账款质押
(6应收账款质押池国内保理:
企业使用国内保理业务的优点: 对卖方
1、将未到期的应收账款立即转换为销售收入,改善财务报表;
2、对卖方提供更有竞争力的远期付款条件,拓展市场,增加销售;
3、卖方的信用风险转由应收账款受让银行承担,收款有保障;
4、资信调查、账务管理和账款追收等由应收账款受让银行负责,节约管理成本。对买方
1、利用优惠的远期付款条件,加速资金周转,创造更大效益;
2、节省开立银
7.供应链金融模式分析 篇七
一、农业供应链金融的理论内涵
农业供应链金融是农业产业供应链理论与供应链金融理论相结合, 所产生的一种服务于整个农业生产、流通环节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对于农业供应链金融理论内涵的把握需要从农业产业供应链与供应链金融两重维度把握。根据物质有无生物属性将农业产业供应链划分为涉农供应链和工业连接型供应链 (或称非农原材料供应链, 泛工业型供应链) 。这种划分方式对整个供应链的运营及物流管理都产生了根本的影响, 但农业供应链的概念如同供应链的概念一样, 至今尚未在理论界得到统一。一般认为农业价值链、涉农供应链、农产品供应链及农业物流网络等概念所指相同, 可统称为农业供应链。它包含农业生产的产前采购环节、农副业的种植和养殖环节、农产品加工环节、流通环节以及最终消费环节等, 所涉及的所有组织和个人的网络结构, 即从“种子到餐桌”的过程。现代农业在经营上, 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 以利益机制为联结, 以龙头企业为核心, 实行产销一体化经营。龙头企业是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 对整条链起主要的组织管理和控制作用, 龙头企业主导整个供应链对市场需求变化进行反应, 也是链中利益分配的主导者。农业产业加工后进入流通环节, 进入方式有经销商直接采购、批发中心集中交易、物流中心配送等方式。物流的方向是自上游到下游, 而资金流向则是相反, 由最下游的消费者到最上游的农户, 最终消费者是供应链资金流的最终来源。现代农业要求“物商分离”, 由第三方物流企业 (3PL) 来执行产品由分散到集中、再配送到销售终端的过程, 借助3PL专业化物流服务, 可使得物流成本和服务水平达到最佳的平衡。
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个专业领域, 它构架于供应链管理和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的基础之上, 利用对物流—资金流的控制, 以及面向授信自偿性来隔离借款人的信用风险。供应链金融运行框架很简单:银行向自己的公司大客户提供融资和其他结算、理财服务, 同时向这些大客户的供应商提供贷款及时收达的便利, 或者向其分销商提供预付款代付及存货融资服务。传统农业具有产业化程度低、行业集中度低、作业地点分散、交易不集中 (现金交易为主) 、物流自营等特点, 难以达到供应链金融的应用条件。通过农业产业化建立农业生产前、中、后各个时期的紧密联系, 形成比较完整的、有机衔接的产业链条, 以及组织化程度高, 有相对稳定、高效的农产品销售和加工转化渠道。大型的加工企业、经销企业以及具有规模效应的物流中心成为供应链的龙头企业, 为供应链金融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综上分析, 农业供应链金融是金融机构根据农业产业链结构特征, 将产业链上的农户、农业企业、合作组织整体绑定, 利用产业链上的农业企业信用与合作组织担保提高农户信用水平, 通过设计相应的贷款协议和其他金融服务, 将单个主体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产业链整体的可控风险, 以此满足产业链各环节融资需求的一种系统性融资安排。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基本含义和主要作用包括把产业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农户作为一个整体, 根据交易中构成的链条关系和行业特点设定融资方案, 将资金有效注入相对弱势的小企业或农户, 提供资金理财服务, 提升农业供应链的群体竞争力, 拉长农业产业价值链。
二、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功能体系
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民日用消费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 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 涉及原材料、中间产品、产成品, 并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将农户、分销商、零售商、最终消费者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体系称为农业流通体系, 它包括农产品供应链、农村生产资料供应链和农村消费品供应链。农业供应链金融对重塑农业流通体系的结构、流程、规模和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集中体现在农业流通体系的供应链重塑。
首先, 对农产品供应链重塑的功能。农产品供应链是指以农户为起点, 将农户、加工企业、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等连成一体, 以农产品为传递对象, 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 把农产品送到最终消费者手中, 实现供应链各成员利益的功能网链结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普遍意义上的产品供应链包括的管理内容, 如供应商关系管理、采购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库存管理、运输管理、信息管理、供应链协调等等;另一个是由于农产品供应链的特殊性产生的管理内容, 如农产品的季节性、鲜活性、易腐性、分散性等导致的对风险管理、冷链管理、质量安全管理等新的内容。农业供应链金融体系发挥功能后, 有助于优化和提升农产品供应链。
其次,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链重塑的功能。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链 (简称农资供应链) 是农户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 所需各类生产设施和物资采购供应流通过程中的网络结构, 也给出一个类似的概念理解: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链是指以农户为最终消费者, 将供应商、制造企业、批发商、零售商、农户等连成一体, 以农用生产资料产品为传递对象, 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 把产品送到最终农户手中, 实现供应链各成员利益的功能网链结构。在这里, 农户作为供应链的终端, 即最终消费者, 各类生产资料的制造企业是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在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链中, 也存在大量的分销商和零售商, 其基本运作与传统的产品供应链较为接近。同样, 农资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也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普遍意义上的产品供应链包括的管理内容, 如上述所提及的供应商关系管理、采购管理、供应链协调等等;另一个是由于农资供应链的特殊性产生的管理内容, 如农资需求的集中性、固定性、分散性等导致的对供应链效率管理的影响。
另外, 对农村消费品供应链重塑的功能。农村消费品供应链的结构和运作模式与传统的产品供应链最为接近, 农村消费品供应链是指以农户为最终消费者, 将供应商、制造企业、批发商、零售商、农户等连成一体, 以农民生活资料产品为传递对象, 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 把产品送到最终农户手中, 实现供应链各成员利益的功能网链结构。对于农村消费品供应链, 同样也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普遍意义上的产品供应链包括的管理内容;另一个是由于农村消费品供应链的特殊性产生的管理内容。农村消费的主要特点在于分散性、低消费水平等, 导致对农村消费品流通成本高, 流通效率低下。所以一个重要的思路是如何将集中农村的分散需求, 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中度问题将会显著影响农村消费品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最后, 农业供应链金融对农业流通体系还具有其他功能:第一, 农业供应链金融有助于提供发达的设备装备。表现为农田基础设施好, 排灌条件优越, 机械化程度高, 农业设施先进, 农业投入质优价低等;第二, 农业供应链金融有助于促进技术革新。表现为运用先进科学的生产方法使农产品更为高产优质;第三, 农业供应链金融有助于提高组织经营管理效率。产前、产中、产后的经营管理水平高, 产、供、销、加等各个环节连接密切, 组织方式科学合理, 使得整个农产品生产营销系统成本低、效率高;第四, 农业供应链金融有助于完善服务体系。指政府的支持和服务体系完善, 能够帮助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克服市场机制的不足, 解决那些仅仅依靠市场机制解决不了和解决不好的事项, 如农业科研和推广、食品质量监控等;第五, 农业供应链金融有助于增加资金供给。不断改进的农业供应链金融体系有助于农资生产商、农户、中间物流商、加工企业等各环节主体更容易获得资金支持, 增加资金供给, 有助于化解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困难和矛盾。
三、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与我国“三农”问题破解
近年来, 供应链金融在农业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成为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最近几年, 众多国内外组织都在提供专门针对供应链分析、供应链建构、供应链风险的讨论, 包括如何选择、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培训。从目前国际上发达国家 (包括美国、荷兰、日本等) 开展的供应链融资实践来看, 由于具体的产业、产品和供应链各不相同, 决定了融资形式多样化。有一些是生产者或者生产者组织, 比如协会主导或者主动发起这个供应链融资, 也有一些是加工商、销售商, 或者是超市, 为了保证原料的稳定性, 需要建立一些基地, 向这个基地的农民提供贸易性融资, 保证产品、原料获得。这两种组织形式是生产者为了保证市场可得性, 因为现在很多边缘化的农民, 其市场可得性比较差, 特别是专用化的产品、标准化的产品, 对市场的依赖性比较强, 分散小农户很难和大市场竞争。还有一些政府部门或者非政府组织推动供应链金融, 这些更多是缓解贫困农户, 特别是在融资方面, 弱势群体很难获取资金, 银行融资把他们纳入到供应链、产业链中, 通过产业链的融资来解决偏远农户的资金获取问题。
我国“三农”问题的存在以及“三农”的特殊地位, 为新时期建立符合我国“三农”实际的农村金融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过去几十年中, “三农”用低速发展的沉重代价, 为城市建设和工业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使得农村的资本积累能力大大降低, 表现为资本积累进程中资本的有机构成不升反降, 恶化了资本质量, 在生产工具落后和劳动生产率降低的情况下, 导致农村资本技术构成不高, 总资本中农业不变资本的增长速度相当缓慢, 严重影响了农村剩余资本的获取能力。这种状况不仅使农村失去了对外部资金的吸纳能力, 还造成了农村资金大量外流, 严重抑制农村金融发展, 制约“三农问题”有效解决。
根据金融功能理论, 执行农村金融服务功能的载体是各种经济组织, 一项金融业务可以是几种功能的组合体, 同一金融功能也可以由不同的金融产品来实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应遵循市场竞争机制来安排其组织形态, 既要具有金融体系的一般功能, 还要具备适应弱质性农业发展要求的功能, 具体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 现代农业流通金融的资金融通、资源配置功能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现代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农村资金有效供给不足和农村资金失血严重的问题, 即通过一整套金融交易制度安排, 聚集农村剩余资金, 并配置到农业生产投资或农村经济发展上来。一方面农村金融中介组织动员储蓄, 将闲散资金集中起来, 再通过借贷行为投放资金。另一方面通过直接融资, 或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不断调剂、组合, 优化货币资金在不同部门、地区、行业的配置,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第二, 现代农业流通金融的清算和支付功能促进农村金融发展。为确保农村建设和农业投资的顺利实施, 以及农民生产生活的金融交易需求, 同样需要高效、便利的金融清算和支付服务。例如要将农村建设中的各类资金进行快速地清算和支付, 这就要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必须具有一定的网络硬件设施和相关金融软件设施, 同时也要求农村金融组织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业务素质, 这些条件同时满足, 才能实现便利清算和支付功能。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所提供的便利清算和支付功能, 将极大地推动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的进程。
第三, 现代农业流通金融的金融风险分散功能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由于我国现有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功能定位较低, 体系结构中各金融组织之间缺乏横向合作关系, 以及农村金融从业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导致我国现有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分散金融风险的目标往往无法实现。因此, 建设具备分散金融风险功能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农业发展的需要, 也是增加我国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客观要求。
第四, 现代农业流通金融为农村金融建设提供合理的建议和措施。在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开发的同时, 促进农村金融发展,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适应农村经济和农村情况的多样化要求, 既要巩固和发挥传统产品的优势, 又要不断创新, 推出特色化、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第五, 现代农业流通金融定位服务“三农”。动员农村储蓄, 促进农民储蓄。整合资源、提供信息、消除对农村金融需求的排斥, 加强财政、金融政策的协调配合, 引导农村金融快速发展。加大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引导和监管力度, 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
针对农村金融有效需求和供给动力不匹配的问题, 建立一套完善的农业流通金融体系已是当务之急, 以产业链条、流通体系为核心的农业流通金融体系作为整个金融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适应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因此, 从战略的高度, 对农村金融供给进行制度性安排, 鼓励和引导发展农村金融为“三农”提供服务, 并充分考虑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贫困地区对金融服务的不同需求, 既有商业性金融供给, 也有政策性金融供给;既有国家引导农业发展的金融战略导向, 也有国家扶持农业生产的金融支持措施, 使农村金融类型的选择, 建立在遵循市场化原则条件下, 寻求效率与公平均衡的基点之上, 最终达到满足“三农”对资金需求的强烈愿望, 从而更好地促进“三农”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贺:基于供应链视角的农业产业链融资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 2011 (7) .
[2]程杨娟:农业供应链金融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 2012.
[3]胡国晖、郑萌: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模式及收益分配探讨[J].农村经济, 2013 (5) .
[4]胡跃飞、黄少卿:供应链金融:背景、创新与概念界定[J].金融研究, 2009 (8) .
[5]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供应链金融:新经济下的新金融[M].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9.
[6]王宇波、马士华:我国农业产化进程中供应链管理的几点思考[J].物流技术, 2004 (11) .
[7]徐晔、孟亚君:国外农业产业链管理运作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农业经济, 2007 (4) .
8.供应链金融模式分析 篇八
关键词:保兑仓融资;银行期望利润;担保物质押率
一、 引言
在供应链金融中,保兑仓是一种典型的担保物质押融资模式,其担保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固定资产,而是需要向上游核心企业购买的原材料、产成品等流动性货物,强调偿还来源的自偿性;同时,引入核心企业回购的担保措施,有助于进一步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由于保兑仓是围绕担保物展开的,需要对担保物进行估价,确保在贷款期限内提供足额的担保能力,而担保能力则与质押率的高低密切相关。因此,如何设定合理的担保物质押率就成为商业银行降低贷款风险和拓展业务范围的关键。
在理论上,已有一些学者从以下两个不同的角度对质押率进行了研究:(1)基于结构式的模型,并假定违约的内生性。在这样的假设条件下,融资企业的违约只与特定的债务和质押物价值波动有关,通过结构化的方法可以确定质押率,还有学者运用stackelberg博弈理论和VaR风险计量方法比较了银行在追求不同目标时的质押率决策。但事实上,资金流动性不足等其它因素也有可能导致企业违约甚至破产,如:在2011年央行的紧缩货币政策下,大量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相反,即使担保物的价格大幅下降,面临亏损的融资企业也有可能不违约。因此,假定违约内生并不符合实际情况。(2)基于简化式的思路,并假定违约的外生性。融资企业的违约概率经过分析评级或历史数据估值而外生给定,并通过模型的建立得出与银行风险承受能力相一致的担保物质押率。但以上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金融产品,而保兑仓的担保物是供应链上交易流通的一般商品,其价格波动有着明显不同的规律。为此,文献在银行保持风险容忍水平一致的情况下,综合考虑外生的企业违约概率,研究静态质押方式的标准存货质押率。然而,保兑仓融资的担保物并非质押到贷款期结束,而是分批次多次提货的动态质押,如中储集团与国内多家银行合作的仓单动态质押业务;虽然文献也提及动态质押,但仅限于定性分析,缺乏相关的定量研究;此外,在不同的风险偏好下,质押率也有所不同,如文献[9]和文献[10]分别从均值—方差和损失规避的角度对质押率进行了研究。
而在实践中,银行往往依靠经验对担保物进行估值,如一般房产抵押率为70%,生产设备抵押率为50%左右,动产抵押率为20%~30%,专用设备抵押率只有10%,而招行、建行、华夏等银行在计算保兑仓质押率方面却都没有明确规定。这种仅凭经验的估值方式使银行无法准确预估质押率对贷款业务的风险,缺乏有效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因此,对担保物质押率进行定量研究,不仅能够大大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还能为银行的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供应链金融保兑仓的整个融资过程为背景,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研究了一个以银行期望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担保物质押率模型,并在模型中进一步考虑违约概率、回购价格、保证金比率以及担保物市场价格等因素,从数理角度分析不同参数的变化对担保物质押率的影响。本文整体的结构组织如下:第一部分对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第二部分针对保兑仓融资模式的过程建立了相关模型;第三部分对保兑仓担保物质押率的相关参数进行了数值仿真和分析;第四部分给出了相关结论。
二、 模型说明和构建
在采购阶段,中小企业(下游买方企业)往往需要向上游供应商的核心企业(上游卖方企业)预付账款,以获得所需的原材料、产成品等。对于短期资金流转困难的中小企业,则可以运用保兑仓融资模式获得银行的短期信贷支持。
首先,买卖双方签订购销合同,并向银行申请办理保兑仓业务。银行据此审查购销关系的真实性、融资企业的还款能力以及核心企业的资信和回购能力等;审查通过后,银行与买卖双方签订贷款和回购协议,并与认定的仓储监管方签订仓储监管协议。
之后,融资企业向银行缴纳占贷款总额既定比率rb的初始(违约)保证金,融资企业一旦违约,上游的核心企业负责以约定的价格Bb回购剩余担保物,而银行则不归还这部分保证金。在融资企业缴纳这部分保证金后,银行对总量为q的质押担保物按照当前市价B0进行估值,并按照一定质押比率w向融资企业提供授信V(V=wqB0),用于向卖方核心企业支付采购货款。核心企业在收到货款后,向仓储监管方发放货物,用于动产质押。
在贷款期T个月内,银行以贷款月利率R和存款月利率r计算贷款收益和成本;由此可得,融资企业到期偿还银行的本息和为VeRT,而银行到期需偿还存款的本息和为VerT。
在银行授信出账后,融资企业分n次以固定的时间间隔(如每半个月)向银行补充保证金,银行根据其补充保证金占贷款总额的比例,通知仓储监管方释放相应比例的担保物,用于融资企业的经营生产;之后,融资企业将其销售收入继续补充保证金,直至保证金数量与银行的贷款收益相同。
由定理可知,在供应链金融保兑仓融资模式中,若满足约束条件,即融资企业违约后,银行的收益仍不低于其贷款收益,则银行贷款的风险可控,可通过设定合理的担保物质押率,使得其期望利润最大化。对于银行来说,质押率并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过高的质押率容易导致融资企业违约的可能性加大,而过低的质押率又使得银行的贷款收益下滑。因此,如何设定一个合理的质押率,找到一个风险和收益的平衡点,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三、 数值仿真
本部分的基础数据为:质押货物的总量q=120;初始质押货物的市场价格B0=100;贷款期限一般为6个月T=6;以2011年6月银行6个月的存贷款利率计算可得,银行的贷款月利率R=0.009,存款月利率r=0.004 7;假设融资企业每半个月补充一次保证金,当第4次补充保证金时,恰好为2个月k=2。
1. 违约概率Q对质押率w的影响。为了研究融资企业的违约概率Q对质押率w的影响,其他关键参数设定如:rb=0.3,Bb=100,?滋=80,?滓=8。
如图1所示,这是一条边际效应递减的曲线,随着融资企业违约概率Q的上升,质押率w呈现下降趋势。当Q?燮0.3时,违约概率较小的上升将引起质押率较大幅度的下降;相反,当Q>0.3时,质押率较低且变化不大,尤其在违约概率接近0.5时,质押率逼近0.2,说明当违约概率很高时,银行可以几乎不考虑此项贷款业务了。
一方面,银行非常重视融资企业的违约水平,并将违约概率作为评估的主要标准,尤其在违约概率很低(如Q=0.15)时,质押率几乎接近1。因此,全面评估融资企业的违约水平、给定合理的违约概率,是银行放贷和设定质押率的关键。另一方面,当违约概率低于0.2时,质押率呈加速上升的趋势。所以融资企业应更加注重自身信誉,降低违约水平和信用风险,以获得更高的质押率,有效缓解短期资金链紧张的困境。
2. 核心企业回购价格Bb对质押率w的影响。为了研究核心企业回购价格Bb对质押率w的影响,其他关键参数设定如:Q=0.25,rb=0.3,?滋=80,?滓=8。
如图2所示,核心企业回购价格Bb与质押率w几乎呈线性关系,当Bb低于起初的市场价格时,银行的贷款风险较大,w较低;随着Bb的提高,w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但由图可知,即便Bb远远大于起初的市价(150>100),质押率的提高幅度也不快;而相比信用,Q较小的波动(如0.2→0.15)将引起质押率更大的变化,因此,提高Bb对于质押率的影响并不是最重要的。
一方面,对银行来说,提升回购价格虽然有助于加强对融资企业的贷款担保,但过高的Bb对银行也是一种警示:核心企业可能会串通融资企业,利用高回购价格进行恶意融资,此时银行将面临更大的贷款风险,甚至无法收回贷款。另一方面,对核心企业来说,虽然通过保兑仓提前回笼了大量资金,但提高Bb对w的影响不大,而且给核心企业自身带来更高的担保风险和监督融资企业履约的监管成本。因此,大幅提高回购价格并不现实。
3. 初始(违约)保证金比率rb对质押率w的影响。为了研究初始(违约)保证金比率rb对质押率w的影响,其他关键参数设定如下:Q=0.25,Bb=100,?滋=80,?滓=8。
如图3所示,这是一条边际效应递增的曲线,随着rb的增加,w呈现上升的趋势。从这个角度来说,融资企业若增加初始(违约)保证金比率,将显著提高质押率,尤其当 rb?叟0.35时,质押率加速上升,说明随着rb的不断上升,其对于w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一方面,初始(违约)保证金提高了融资企业的违约成本,降低了信用风险(图4中,当rb接近0.45时,w趋向1),同时银行还能利用这部分保证金从事定期贷款业务。另一方面,对融资企业来说,虽然增加rb可以提高质押率,但融资成本也相对较高,尤其对于那些短期资金需求量大的融资企业来说,负担较高的保证金比率并不是最优选择。因此,相对于Q,融资企业提高自身的信用比提高rb更有意义。
4. 担保物市场价格对数的均值log(?滋)和标准差?滓对质押率w的影响。为了研究担保物市场价格对数的均值log(?滋)和标准差?滓对质押率w的影响,其他关键参数设定如下:Q=0.25,rb=0.3,Bb=100。
如图4所示,随着均值log(?滋)的提高,以及标准差?滓的降低,w呈现上升趋势;与均值相比,价格波动(标准差)对质押率的影响更大。由此可以看出,担保物的市场价格及其波动情况对于质押率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高价值且价格波动率小(如?滋=120,?滓=3.65)的担保物,其获得的质押率(w=0.72)将越高。
一方面,在经济和金融市场环境不稳之时,担保物的市场价值更容易受到政治、经济的影响而剧烈波动,这将大大增加银行的贷款风险,此时银行应慎用保兑仓融资。而在挑选质押物时,银行更倾向于那些市场价值高且价格稳定的担保物作质押,能有效降低融资企业的信用风险和担保物变现的风险。另一方面,对融资企业来说,价值量大且价格波动率低的担保物能获得较高的质押率,也更容易实现短期融资的目的。
四、 结论
1. 融资企业的违约概率对质押率的设定至关重要。对银行来说,融资企业违约概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保兑仓融资的风险和质押率的设定。由于违约概率外生给定,因此银行如何根据融资企业的信用来评估违约水平,就成为设定质押率的关键。本文认为,在综合考虑整个金融市场环境的前提下,银行不仅要加强对融资企业财务指标的静态资信评价,还应该量化评估标准,利用“主体+债项”的评估方式,全面动态地考察融资企业、核心企业以及整条供应链的信用情况,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控制贷款风险,从而相应提高担保物质押率,获得更多的业务收益。
对融资企业来说,要想获得高质押率,以缓解融资困境,重点在于如何提高自身信誉,降低违约概率。本文认为,融资企业首先应树立诚实守信的企业价值观,重视自身的信用记录,不断完善企业财务制度,同时加强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贸易协作,借助核心企业和整条供应链的信用状况,提升企业信誉和信用管理能力。
2. 核心企业回购价格和初始(违约)保证金比率在现实中提升困难。对银行来说,提高回购价格增强了核心企业的担保能力,降低了贷款风险,但过高的回购价格反而会增加银行对业务真实性的顾虑,若核心企业串谋融资企业进行恶意融资,银行将面临更大的贷款风险和损失,通常情况下会回避此业务。因此,银行应对回购价格设定一个合理的范围,若面对高额回购价格,应重点考察核心企业的资信、担保和履约情况,作出慎重选择;另一方面,增加初始(违约)保证金比率提高了融资企业的违约成本和融资成本,进而降低了银行的贷款风险,同时这部分保证金还能被用于从事定期贷款业务,所以银行对保证金的态度是“越多越好”。
但在现实中,提高回购价格对核心企业不利,融资企业容易将风险转嫁,从而大大增加核心企业的担保风险和成本,同时也容易出现恶意融资的情况;而提高初始(违约)保证金意味着融资企业的可贷资金减少,融资成本上升,有碍实现短期大量融资的目的。因此,要想大幅提高这两个参数并不现实。
3. 担保物市场价格的变动情况直接关系质押率的高低。对银行来说,担保物市场价格的变动情况直接关系贷款风险,进而影响质押率的设定,因此如何甄选合适的担保物至关重要。本文认为,银行首先应充分考虑整个金融市场环境的稳定性,避免选择那些价值易逝的担保物(如服装以及手机、电脑等高科技电子产品)作质押,对那些具有季节性或周期性价格变化且不易储藏(如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产品)以及受国内外局势影响大的大宗商品(如石油、煤炭、钢铁等)应尽量缩短融资周期,以防由于突发事件造成价格暴跌而严重影响保兑仓的融资利润和风险。对此,银行应借助仓储监管方的信息和专业优势,准确及时地跟踪和掌握担保物市场价格的变化情况。因此,那些市场价值高且价格稳定的担保物更容易受到银行的青睐。
对融资企业来说,不仅要重视担保物的市场价值,更要关注其市场价格的波动情况。价值量大且价格波动率低的担保物无疑是保兑仓融资的最佳选择,为此,融资企业能获得更高的质押率和更多的短期融资,有效缓解资金紧张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Jokivuolle E,Peura S.Incorporating coll- ateral value uncertainty in loss given default estimates and loan-to-value ratios.European Fin- ancial Management,2003,9(3):299-314.
2. Cossin D,Hricko T.A structural analysis of credit risk with risky collateral: a meth- odology for haircut determination.Economic Notes,2003,32(2):243-282.
3. 于辉,甄学平.中小企业仓单质押业务的质押率模型.中国管理科学,2010,18(6):104-112.
4. 李传峰.标准仓单质押贷款业务质押率设定的VaR方法.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8):59-61.
5. Cossin D,Huang Z,Aunon-Nerin D.A framew- ork for collateral risk control determination.Working paper,European central bank working paper series,2003,(1):147.
6. 李毅学,冯耕中,徐渝.价格随机波动下存货质押融资业务质押率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27(12):42-48.
7. 李毅学,徐渝,冯耕中.标准存货质押融资业务贷款价值比率研究.运筹与管理,2006,15(6):78-99.
8. 高洁,郭姗姗,冯姗姗.动态物流监管模式下贷款质押率研究.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10):39-40.
9. Martnez-de-Albéniz V,Simchi-Levi D.Mean- variance trade-offs in supply contracts.Naval Research Logistics,2006,(53):603-616.
10. Wang,C X,Webster S.Channel coordination for a supply chain with a risk-neutral manuf- acturer and a loss averse retailer.Decision Sciences,2007,38(3):361-389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号:10YJC630004,09YJC630201);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号:20110491822,20110491823);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Q12G010023);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号:2011332612002)。
作者简介:郑忠良,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包兴,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浙江工商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后;郝云宏,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经济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后。
【供应链金融模式分析】推荐阅读:
供应链金融论文08-01
供应链金融供货合同10-14
供应链金融投资方案06-19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冷链物流模式研究09-10
供应链案例分析06-21
苏果超市供应链分析08-27
供应链分析解决方案06-20
戴尔供应链案例分析07-05
物流与供应链总结分析09-17
Dell供应链案例分析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