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氧气教案

2024-07-29

课题2氧气教案(共9篇)

1.课题2氧气教案 篇一

课题二

氧 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

4.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2.重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2.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重点:

氧气的性质与用途。难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

2.了解化学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等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实验准备】:

1.酒精灯、火柴、硫磺、细铁丝、木炭、石蜡、坩埚钳、石棉网 2.氧气(一大瓶三小瓶)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附课件2.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氧气的主要用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是什么?(2)空气中有哪些气体?这些气体的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3)判断下列物质:洁净的空气、海水、氮气、五氧化二磷、红磷、氦气中,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

过渡: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我们对氧气有多少了解呢?现在让我们来学习氧气的性质。

2.讲授新课: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让学生说出氧气的有关物理性质,指导学生看书1分钟并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

(通常情况下,是指20℃,1.01×105Pa;标准状况下,是指0℃,1.01×105Pa)(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

(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提问: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答:水中的生物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

二、化学性质:

1.氧气的检验(教师演示)

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即氧气能支持燃烧)

(教师演示实验(1)——(4),学生仔细观察,并试着叙述现象)演示实验(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

①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木炭红热,无烟、无焰,放热。

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点燃二氧化碳(CO2)③文字表达式:碳(C)+ 氧气(O2)——→演示实验(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介绍铝箔在氧气中可以燃烧。①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点燃四氧化三铁(Fe3O4)②文字表达式:铁(Fe)+ 氧气(O2)——→③强调注意事项: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④在空气中加热情况: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提问:由学生讨论3分钟后回答: ①铁丝在空气中能否燃烧?(不能。)

②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为了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③铁丝下端为什么系一根火柴?(引燃铁丝。)

④实验要求待火柴将燃尽时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的目的是什么?(火柴燃烧消耗氧气,若铁丝迅速放入瓶底,则产生的热量使氧气膨胀从瓶口逸出,都不利于铁丝的燃烧。)

⑤集气瓶底铺一层水或细沙的目的是什么?(防止铁丝燃烧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演示实验(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白色固体)

①空气中的燃烧情况: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稍有黑烟。

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比空气中燃烧剧烈,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点燃二氧化碳(CO2)+ 水(H2O)③文字表达式:石蜡+ 氧气(O2)——→演示实验(4):硫磺在氧气中燃烧(黄色固体)

①空气中的燃烧情况: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点燃二氧化硫(SO2)③文字表达式:硫(S)+ 氧气(O2)——→结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称为氧化反应。氧气便是常见的氧化剂。

小结:氧气的性质。

【小资料】常用气体钢瓶简介:

除装毒气的钢瓶外,钢瓶的一般工作压力都在150kg/c㎡左右。按国家标准规定涂成各种颜色以示区别。例如:氧气钢瓶为天蓝色,黑字;氮气钢瓶为黑色,黄字;压缩空气钢瓶为黑色,白字;氯气为草绿色,白字;氢气钢瓶为深绿色,红字;氨气钢瓶为黄色,黑字;石油液化气钢瓶为灰色,红字;乙炔钢瓶为白色,红字等等。钢瓶运输和储存期间不得曝晒。

随堂练习:

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通常为白色固体的是()A、木炭

B、铁

C、蜡烛

D、磷 2.硫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A、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放出大量的热

D、硫粉逐渐减少

3.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氧气具有可燃性

B、氧气能提供动植物呼吸

C、氧气能支持燃烧

D、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 4.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氧气的密度小于空气

B、鱼可以在水中生活,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是无色的,液态氧也是无色的D、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5.在一只集气瓶中充满空气,现要除去其中的氧气,又不增加其他气体,可选用的可燃物是()

A、木炭

B、蜡烛

C、磷

D、硫 6.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色火焰,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淡蓝色火焰产生,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作业:

1.课本P36页习题1~4。2.配套练习课题2氧气。板书设计: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略大于空气;(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4)三态变化:

二、化学性质:

1.氧气的检验: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即氧气能支持燃烧)2.化学性质:

点燃二氧化碳(CO2)(1)碳(C)+ 氧气(O2)——→

点燃四氧化三铁(FeO)(2)铁(Fe)+ 氧气(O2)——→3

4点燃二氧化碳(CO2)+ 水(H2O)(3)石蜡+ 氧气(O2)——→

点燃二氧化硫(SO2)(4)硫(S)+ 氧气(O2)——→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称为氧化反应。氧气便是常见的氧化剂。

教后记:

第二课时:(附课件2.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氧气的物理性质

2.碳、铁、硫、镁、磷与氧气反应的表达式。

3.从反应前后各有多少种物质来分析,以上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得出以上反应都是有两种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结论。

2.讲授新课

一、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1.化合反应:

①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②特点:多变一。③表示:A+B→AB 2.氧化反应: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它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3.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讲解: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区别。

区别: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也不一定是氧化反应。引导讨论:在什么情况下氧化反应也一定是化合反应呢?

联系:有氧气参加反应,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在这种情况下的氧化反应一定同时是一个化合反应。

练习:判断下列反应是否为化合反应、还是氧化反应?(1)水+二氧化碳→碳酸

(2)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点燃二氧化碳(CO2)+ 水(H2O)(3)石蜡+ 氧气(O2)——→

点燃二氧化硫(SO2)(4)硫(S)+ 氧气(O2)——→过渡:生活中有许多燃烧现象,都是氧化反应,但有些反应进行得很慢,虽也有放热过程,但很不容易察觉。

二、缓慢氧化

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通常无发光现象,虽也有放热过程,但很不容易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缓慢氧化”。

【讲述】在生活中,缓慢氧化的例子很多,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都包含有缓慢氧化的过程。

三、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 2.支持燃烧:炼钢、气焊与气接、液氧炸弹、火箭助燃剂。【小资料】

(1)一般情况下,我们呼吸使用空气就可以了。正常的人呼吸用纯氧气对人体有害,吸入纯氧气会损害肺的上皮层。吸入100%的扬弃,只需几天就会发生肺氧气中毒。一般医院中的氧气只是大于40%。

(2)用氦气代替氮气与氧气混合,可得到“人造空气”。人造空气用于代替空气供深海潜水员呼吸。因为用空气供潜水员呼吸时,在压强较大的深海里,会有较多的氮气溶解在潜水员的血液里,当潜水员从深海上升,血液里的氮气将成为气泡释放出来,大量气泡会阻塞微血管,引起病变。

小结:略。随堂练习:

1.下列化学反应既属于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的是()A、铝+氧气C、碱式碳酸铜

氧化铝

B、酒精+氧气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D、石蜡+氧气

水+二氧化碳 水+二氧化碳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B、氧化反应一定只有一种生成物 C、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化合反应一定只有一种生成物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才是化合反应

B、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就叫氧化反应 C、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4.在下列反应中,①碳+氧气

二氧化碳 ②汽油+氧气

水+二氧化碳 ③生石灰+水→熟石灰

④ 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

A、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

B、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__;

C、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的是____________;

D、既不属于化合反应又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__; E、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 F、是化合反应但不是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__。5.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农家肥料的腐烂

B、植物的呼吸作用

C、金属的锈蚀

D、用蜡烛照明 6.下列变化中既包含缓慢氧化,又包含剧烈氧化的是()

A、食物腐败

B、白磷自燃

C、铁生锈

D、汽油遇火燃烧 作业: 板书设计:

一、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1.化合反应:

①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②特点:多变一。③表示:A+B→AB 2.氧化反应: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3.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也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联系:有氧气参加反应,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在这种情况下的氧化反应一定同时是一个化合反应。

二、缓慢氧化

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通常无发光现象,虽也有放热过程,但很不容易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缓慢氧化”。

三、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 2.支持燃烧: 教后记:

2.课题2氧气教案 篇二

基础闯关全练

拓展训练

1.氧气的化学性质()

A.比较活泼,在高温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B.很活泼,在常温时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C.不活泼,在常温时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很不活泼,高温时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 A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在常温和高温下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对氧气化学性质的描述,要注意:跟“许多物质”而非“所有物质”发生反应,常温下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例如食品腐败、铁生锈等。

2.在氧气中点燃下列物质:①镁条 ②木炭 ③细铁丝 ④红磷 ⑤蜡烛。

(1)能发出耀眼白光的是;

(2)生成物在常温下均为气体的是;

(3)有浓厚白烟生成的是;

(4)生成物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5)生成白色固体的是;

(6)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7)燃烧时需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沙子的是。

答案(1)①(2)②(3)④(4)②⑤(5)①④(6)③(7)①③

解析 ①镁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燃烧时需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沙子;②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③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燃烧时需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沙子;④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⑤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和水。

能力提升全练

拓展训练

现有下列五种物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氧气、氮气。把符合下列题目要求的物质的化学符号写在横线上。

(1)能支持燃烧的气体:;

(2)白色固体:;

(3)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无色无味的气体:。

答案(1)O2(2)P2O5(3)SO2(4)CO2、O2、N2

解析(1)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化学符号是O2;(2)白色固体是五氧化二磷,化学符号是P2O5;(3)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硫,化学符号是SO2;(4)无色无味的气体有二氧化碳、氧气、氮气,化学符号分别是CO2、O2、N2。

三年模拟全练

拓展训练

1.(2017北大附中河南分校普通班第一次月考,12,★☆☆)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燃烧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燃物常用红磷

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C.用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来检验氧气

D.鱼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答案 D 鱼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但氧气不易溶于水,故D错误。

2.(2017重庆万州一中第二次阶段测试,1,★☆☆)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酒和醋的酿造

B.铁生锈

C.动植物的呼吸

D.水变成水蒸气

答案 D 水变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而缓慢氧化属于氧化反应的一种,是化学变化。

五年中考全练

拓展训练

1.(2014北京中考,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

B.甲烷

C.蜡烛

D.红磷

答案 D A项,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B项,甲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C项,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D项,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2.(2013辽宁大连中考,54,★★☆)如图所示,取三根粗细、长度均相同的光亮细铁丝,将其中两根分别盘成螺旋状,在每根铁丝一端绑上粗铜丝,另一端系一火柴,点燃火柴,待快燃尽时,分别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预先放入一些水)。观察到:Ⅰ、Ⅱ中铁丝都剧烈燃烧,且Ⅱ中铁丝燃烧比Ⅰ中的更剧烈;Ⅲ中铁丝没有燃烧。

(1)为什么Ⅲ中铁丝不能燃烧?

(2)分析Ⅱ中铁丝燃烧比Ⅰ中的更剧烈的原因。

答案(1)实验Ⅲ中火柴在铁丝上方,用其火焰内焰对铁丝加热,内焰温度低,没有对铁丝充分预热,因此不能达到铁丝燃烧的温度。

(2)铁丝绕成螺旋状,与氧气接触面积增大,反应更充分。

解析(1)实验Ⅲ中火柴在铁丝上方,用其火焰内焰对铁丝加热,内焰温度低,没有对铁丝充分预热,因此不能达到铁丝燃烧的温度,铁丝不能燃烧;(2)实验Ⅱ中铁丝绕成螺旋状,增大了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反应更充分,因此铁丝燃烧更剧烈。

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假设和验证是探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探究“铁丝可以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同学们将一根火柴梗塞入一段螺旋状“铁丝”(可能是纯铁丝或含碳铁丝)末端,将它固定,用镊子夹住“铁丝”,然后将火柴在酒精灯上点燃,将“铁丝”由集气瓶口向下慢慢伸入,观察现象:

(1)甲同学只发现“铁丝”红热,再没有观察到其他现象,请你分析“铁丝”没有燃烧的可能原因:。(只答一条)

(2)乙同学发现“铁丝”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起来,观察到火星四射,并有黑色固体生成,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为了找出“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的原因,根据现有实验用品:细纯铁丝、细含碳铁丝、镁条、用集气瓶装的几瓶纯氧气、酒精灯、火柴和镊子等,你能提出的假设和验证方法有:

a.假设1:         ,验证方法是。

b.假设2:               ,验证方法是。

只要假设合理,验证方法准确,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就能得出结论。

答案(1)没等到火柴快要燃尽的时候就将“铁丝”由集气瓶口向下慢慢伸入(或者集气瓶中氧气不足等)

(2)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3)a.铁丝中含碳 取长短相等、粗细相同的细含碳铁丝和细纯铁丝,用砂纸打磨后,分别在足量的纯氧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

b.所有金属丝在纯氧中燃烧都会火星四射 取粗细、长短均相同的镁条和细纯铁丝,用砂纸将金属丝表面打磨后,分别在足量的纯氧中燃烧,观察现象

3.课题2氧气教案 篇三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化学

年级/册

九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制取氧气-对催化剂的认识

教学目标

催化剂的概念及特点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催化剂的使用,不是作为反应物与生成物,但是也参与了化学反应,加入催化剂是使反应发生的条件,这也是催化剂的两个特点:一是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二是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

难点分析

学生首次接触催化剂的这个概念,会误认为催化剂是作为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其次,催化剂在反应结束后化学性质不变,容易与性质不变相混淆;学生容易把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理解成加快反应速率。

教学方法

1、通过动手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

2、通过习题讲解。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分解生成氧气,但是用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发现木条没有复燃,那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什么能是带火星的木条可以复燃,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探究一下。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实验一、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分解实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发现木条没有复燃

实验二、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加入二氧化锰进行分解实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发现木条复燃了

实验三、实验二结束后,继续加入过氧化氢,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发现木条复染了

对比三个实验,得出催化剂的特点:

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

A、质量减少

B、在化学反应后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C、质量增加

D、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小结

4.教案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篇四

课程目标: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氧气,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且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 教学过程:

1.对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教学,可以再次做镁条、铝箔、铁丝、铜丝等与氧气反应的实验,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要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认真的对比和分析,从中得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一些规律性知识

2.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讨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在这个活动与探究中,结论的可靠性是很重要的,因此,控制相似的实验条件,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对比和分析,是该探究活动获得可靠结论的重要保证。

3.置换反应的概念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得出的,即通过对镁、锌、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分析,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类别的角度归纳得出的。这样的方法比较直观,学生容易接受。置换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练习来感受的。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有关这方面的联系实际的习题,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通过实验,并在置换反应概念和其他一些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分析得到的。探究分三步进行:(1)从金属与盐酸或硫酸反应是否有氢气生成,可以把金属分为两类,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强,不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弱。

(2)从一种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比较出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能置换出来的,则这种金属比另一种金属活泼。

(3)经过了很多类似实验的探究过程,人们归纳和总结出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钝化

金属表面形成氧化膜保护层而使金属不易腐蚀或与其他物质反应;或经化学、电化学方法处理使金属由活泼变为不活泼状态的过程叫钝化。钝化的金属活动性大减,叫钝态或钝化态。例如用冷浓硝酸处理铝而生成坚密的氧化膜保护层即铝钝化的一种方法。

铁与浓硫酸、浓硝酸接触,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称为铁的钝化。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尤其要注意在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好讨论,这是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活动能否成功的重要保证。

由于学生还没有盐的概念,因此教材中只能说“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具体例子来进行教学。

5.可以通过对一些实例和习题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感受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作为有关金属能否在溶液中发生置 换反应。

铝与铁常温下和氧气反应的难易

取一块铝片,用细砂纸打磨其部分位置,观察没有打磨及打磨部分的色泽。发现打磨后铝的色泽比没有打磨的色泽更光亮。过一段时间,两者色泽又变得一样。

同样方法,用铁片重复上述实验,观察打磨前后的铁的不同及变化,则发现打磨后的铁不会变得与打磨前的铁一样。

(1)从上述实验事实推测:铝和铁哪种物质更容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2)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为什么我们通常看见铁生锈而没有看到铝生锈?(3)在清洗铝制品时应注意些什么?(4)根据铝的这种抗锈蚀“特性”,试推测防止金属锈蚀可采用的一种方法。

铝的性质和用途

物质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质的性质。由于铝有多种优良性能,因而铝有着极为广泛的用途。(1)铝的密度很小,仅为2.7 g/cm3,虽然它比较软,但可制成各种铝合金,如硬铝、超硬铝、防锈铝、铸铝等。这些铝合金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火车、船舶等制造工业。此外,宇宙火箭、航天飞机、人造卫星也使用大量的铝及其合金。例如,一架超音速飞机约由70%的铝及其合金构成。船舶建造中也大量使用铝,一艘大型客船的用铝量常达几千吨。(2)铝的导电性仅次于银、铜,虽然它的导电率只有铜的2/3,但密度只有铜的1/3,所以输送同量的电,铝线的质量只有铜线的一半。铝表面的氧化膜不仅有耐腐蚀的能力,而且有一定的绝缘性,所以铝在电器制造工业、电线电缆工业和无线电工业中有广泛的用途。(3)铝是热的良导体,它的导热能力比铁大3倍,工业上可用铝制造各种热交换器、散热材料和炊具等。

(4)铝有较好的延展性(它的延展性仅次于金和银),在100 ℃~150 ℃时可制成薄于0.01 mm的铝箔。这些铝箔广泛用于包装香烟、糖果等,还可制成铝丝、铝条,并能轧制各种铝制品。

(5)铝的表面因有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不易受到腐蚀,常被用来制造化学反应器、医疗器械、冷冻装置、石油精炼装置、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等。

(6)铝粉具有银白色光泽(一般金属在粉未状时的颜色多为黑色),常用来做涂料,俗称银粉、银漆,以保护铁制品不被腐蚀,而且美观。

(7)铝在氧气中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和耀眼的光,常用于制造爆炸混合物,如铵铝炸药(由硝酸铵、木炭粉、铝粉、烟黑及其他可燃性有机物混合而成)、燃烧混合物(如用铝热剂做的炸弹和炮弹可用来攻击难以着火的目标或坦克、大炮等)和照明混合物(如含硝酸钡68%、铝粉28%、虫胶4%)。

(8)铝热剂常用来熔炼难熔金属和焊接钢轨等。铝还用做炼钢过程中的脱氧剂,铝粉和石墨、二氧化钛(或其他高熔点金属的氧化物)按一定比率均匀混合后,涂在金属上,经高温炽烧而制成耐高温的金属陶瓷,它在火箭及导弹技术上有重要应用。

(9)铝板对光的反射性能也很好,反射紫外线比银强,铝越纯,其反射能力越好,因此常用来制造高质量的反射镜,如太阳灶反射镜等。

(10)铝具有吸音性能,音响效果也较好,所以广播室、现代化大型建筑室内的天花板等也采用铝。

“水”中长“铜树”

取一支大试管,内装硫酸铜溶液。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稍加弯曲后,立即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剩余的铝丝上附着有大量的红色铜,就好像铜树,同时溶液的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

(1)解释上述变化的原因:

(2)该实验说明铝和铜的化学性质哪种更活泼?

(3)若一根质量为m1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过一段时间取出附有铜的铝丝,其质量为m2,试比较m1与m2的大小(相对原子质量请查课本)。

(4)m1与m2的质量之差是不是生成的铜的质量,为什么?(5)溶液的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溶液的质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方法之一

问题:如何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请你回忆:将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产生的实验现象。

实验: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浅绿色氯化亚铁溶液,把用砂纸打磨、擦亮的铝丝插入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发现溶液由浅绿色逐渐变为无色。

把一根光亮的铜丝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没有发现任何变化。

(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实验事实推测:铝、铜和铁的化学活动性强弱顺序。判断全属的活动性顺序方法之二

问题:把铝片、铁片、铜片分别跟稀硫酸反应,哪种金属反应最快?

实验:在三支试管中分别放入两小块打磨光洁的铝片、铁片、铜片,加入5 mL稀硫酸,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铝跟酸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铁跟酸反应缓慢,铁片表面产生少量气泡。而铜片表面无任何变化。(1)写出本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试推测铝、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为什么包括氢

1865年,贝开托夫在实验的基础上,根据金属和金属离子间互相置换能力的大小,以及金属跟酸、跟水等反应的剧烈程度,首先确定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在这个顺序里就已包括了氢。因为氢可以被位于它前面的金属从稀酸里置换出来,而氢也可以把位于它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而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从酸中置换出氢。这就是说,贝开托夫当时区分金属的活泼与不活泼,是以氢作为标准的。

当然,早期的化学家把金属跟酸、跟水等反应的剧烈程度作为衡量金属活动性大小的标志是不严格的。准确的方法是以金属的标准电极电势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大小,而标准电极电势也是以氢电极定为零作为标准来测定的。标准电极电势为负值的金属比氢活泼;标准电极电势为正值的金属活动性小于氢。

另外,氢的原子结构决定它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与碱金属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例如,氢具有还原性,能和大多数非金属反应显示+1价;等等。

由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因此把氢排进了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性和金属活动性的区别和联系

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表现出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的倾向。金属性的强弱通常用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电离能(气态原子失去电子成为气态阳离子时所需要的能量)大小来衡量。

金属的活动性是反映金属在水溶液里形成水合离子倾向的大小,也就是反映金属在水溶液里起氧化反应的难易,它是以金属的标准电极电势为依据的,从能量角度来看,金属的标准电极电势除了与金属元素原子的电离能有关外,同时还与金属的升华能(固态单质变为气态原子时所需的能量)、水合能(金属阳离子与水化合时所放出的能量)等多种因素有关。

金属性强的元素,一般来说它的活动性也大,但也有不一致的情况。例如,钠的第一电离能比钙的第一电离能要小,因此钠的金属性要比钙强。但是钙在水溶液中形成水合离子的倾向比钠大,即钙的标准电极电势比钠要负,所以钙的金属活动性比钠大。铜和银也有类似上述的情况。由此可见,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两者概念是有区别的。

铁生锈的条件

问题:铁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呢? 实验:

(1)如右图所示,在试管①中把铁钉放在一团湿棉花球上,使铁钉与空气和水接触;

(2)在试管②中放入铁钉,注入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蒸馏水要浸没铁钉,然后在水面上注入一层植物油,使铁钉只与水接触;(3)在试管③中加入少量干燥剂(袋装饼干等食品中放的小袋中有氯化钙干燥剂),再放一团干棉球,把铁钉放在干棉球上,塞紧橡皮塞,使铁钉只与空气接触。

5.课题2氧气教案 篇五

(二)教案

备课时间 2007-12-13 上课时间:

主备:贾永亮 审核: 姓名:

〖 点拨²导学 〗

1、学习目标:

(1)、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

(2)、能用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实现数与形的转化。

(3)、会用数量积处理向量夹角,垂直问题,掌握向量夹角,垂直坐标表示。

2、学习重难点:会用数量积处理向量夹角,垂直问题。

〖 温故²知新 〗 已知a⊥b,|a|=2,|b| =3,且向量3a + 2b与kab互相垂直,求k的值?

〖 探究²研讨 〗



1、若两个向量a=(x1,y1),b=(x2,y2),利用向量的运算律计算:ab

即: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等于______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考:(1)、设a=(x,y),则a=_______________,|a|=_____________(2)、用向量方法推导出两点A(x1,y1),B(x2,y2)间的距离公式AB= 

2、设两个非零向量a=(x1,y1),b=(x2,y2),它们的夹角为,由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计算cos。

特别地:(1)、若a⊥b,则x1,y1,x2,y2之间有何关系?

(2)、若x1x2+y1y2=0,则a⊥b吗?

3、应用:

(1)、已知直线l1:x-2y=0和l2:x+3y=0,求直线l1和l2的夹角。

学案---------高一年级(上)数学NO.48 (2)、在△ABC中,设AB=(2,3),AC=(1,k),且△ABC是直角三角形,求k的值。



3、已知|a|=6,|b| =4且a与b的夹角为60,求(a + 2b)²(a3b).

变式:已知a3,b4,aba2b23,那么a与b夹角为()A、60

B、90

C、120

D、150

〖 测试²反馈 〗

1、已知向量a(x5,3),b(2,x),且 ab,则x的值为()

2、已知a=(1,2),b=(3,-1)且a+b与a-λb互相垂直,则实数的λ值为()

611611 A.-

B.-

C.

D.

116116

3、已知向量a和b的夹角为60°,| a | = 3,| b | = 4,则(2a –b)²a等于

(A)15

(B)12

(C)6

(D)3 〖 迁移²提高〗

1、在△ABC中,已知|AB|=4,|AC|=1,SABC=3,则AB²AC等于()

A.-2 B.2

C.±2

D.±4 A 6 B 2 C 2或3 D -1或6

2、设向量2te17e2与向量e1te2的夹角为钝角,求实数t的取值范围.

6.课题2氧气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2)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思考、讨论的方法来获取信息。

(2)运用实验的方法来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化石燃料的形成、使用年限,对人类所起的重要作用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培养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了解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和不可再生性。

2.认识化石燃料对人类所起的重要作用。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4.知道石油炼制的几种主要产品及用途。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加工信息的能力。

2.拓展性课题“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探究实验→得出结论→联系实际→拓展视野。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在上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的历史,燃料与我们的生活及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那么,燃烧所用的燃料有哪些呢?

[提问学生]:你知道的燃料有哪些?

[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回答了很多自己熟悉的燃料,其中有很多就是我们本课要重点学习的化石燃料。

[讲授新课]:

一、化石燃料

教师提问,学生看书回答化石燃料的种类、形成过程、特点(不可再生)

1、煤和石油

[活动探究]:完成书P132

活动形式:小组讨论,分组汇报。部分问题需预先布置学生准备资料,在课堂上交流。活动结束前需对相关问题总结归纳。

[课件连接]:在www.k12.com.cn中找素材交流中心-教学资源-教育软件交流中心-化学教育软件。

2、天然气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我们来看一个它的实验

[实验7-3]:教师演示后,学生描述现象,归纳填写在书上。

[讨论]:这个实验说明甲烷中含有哪些元素?

[讲述]:在池沼的底部常含有甲烷,所以甲烷也是沼气的主要成分。

[学生阅读]:沼气的综合利用

[讲解过渡]:化石燃料的特点是不可再生,总有一天会用完,这一天还很早,不用着急,对吗?

[学生活动]:根据书P135的数据计算多少年后石油和天然气将被耗尽?

[教师讲解]: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化石燃料用不了多久就耗完了,你有怎样的对策?

[学生活动]:1、讨论解决能源危机的思路(节约现有能源,开发新能源)

2、讨论提高燃料燃烧利用率的方法。

2、了解海底“可燃冰”

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提出问题]:是不是只有燃烧才能产生热量?

[实验7-4]:教师演示,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触摸、感觉。

[学生活动]:记录现象,描述感觉,分析得出结论:不仅燃烧,其它反应也可能放热。

[推测]:是不是有些反应会吸收热量?有例子吗?

[学生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能量变化,举例说明。

[课堂总结]:学完本节你有何收获?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些化石燃料,我们还知道化石燃料已经面临被耗尽的危险,应合理开采,并节约使用。

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即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发生。

[布置作业]课后习题1、2、3、4、5

板书设计

课题2燃料和热量

一、化石燃料――天然气

7.课题2氧气教案 篇七

1.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胡萝卜素的基础知识

2、掌握提取胡萝卜素的基本原理

3、掌握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的技术

4、学会纸层析的操作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胡萝卜素的提取,纸层析的操作 教学难点: 胡萝卜素的提取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方法有哪些?这一节我们再来学习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的原理、方法和提取技术。

(二)背景知识 1.基础知识

(1)胡萝卜素的性质:橘黄色晶体,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

(2)胡萝卜素的来源:植物、岩藻、微生物发酵。(3)分类

根据双键的数目可以将胡萝卜素划分为α、β、γ三类,β-胡萝卜素是其中最主要的组成成分。

(4)用途

一分子的β-胡萝卜素在人或动物的小肠、肝脏等器官被氧化成两分子的维生素A,因此,胡萝卜素可以用来治疗因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夜盲症、幼儿生长发育不良,干皮症等。胡萝卜素还是常用的食品色素,广泛地用作食品、饮料、饲料的添加剂。最近发现天然胡萝卜素还具有使癌变细胞恢复成正常细胞的作用。

(5)方法:萃取法。

影响因素:萃取剂性质、用量;原料颗粒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温度、时间等。选择控制:溶剂:石油醚 原料:颗粒小、干燥。条件:温度较高,时间长。

(三)胡萝卜素的提取 1.实验设计

1.1实验流程:阅读教材图6-6。

溶剂:应选择使用水不溶性有机溶剂,如石油醚(为什么?)。

选择溶剂应注意哪些因素?:(提取效率、水溶性与水不溶性、沸点高低、有无毒性、是否易于产品分离等)

(1)提取方法

胡萝卜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可以用萃取的方法提取。(2)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

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3)萃取剂的选择 胡萝卜素可溶于乙醇和丙酮,但他们是水溶性的有机溶剂,因能与水混溶而影响萃取效果,所以不用它们作萃取剂。在石油醚、醋酸乙酯、乙醚、苯和四氯化碳这五种溶剂中,石油醚的沸点最高,在加热萃取时不易挥发,所以石油醚最适宜用作萃取剂。

(4)影响萃取的因素

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同时还受到原料颗粒的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萃取的温度和时间等条件的影响。一般来说,原料颗粒小,萃取温度高,时间长,需要提取的物质就能够充分溶解,萃取效果就好。

(5)胡萝卜素提取装置的设计

采用水浴加热,因为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在加热瓶口安装冷凝回流装置,目的是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

2.实验案例

胡萝卜素的提取:提取胡萝卜素的主要步骤如下。

1.选取500 g新鲜的胡萝卜,用清水洗净,沥干、切碎,然后在40 ℃的烘箱中烘干,时间约需2 h,将干燥后的胡萝卜进一步粉碎过筛。注意胡萝卜的粉碎一定要彻底。

2.将样品放入5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200 mL石油醚混匀,按教科书中图6-7所示安装萃取回流装置,萃取30 min,然后过滤萃取液,除去固体物质。

3.按教科书中图6-2所示安装蒸馏装置,对萃取的样品进行浓缩。具体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见本专题课题1的案例1。

4.收集接受器中的样品,观察样品的颜色和气味,并通过纸层析进行鉴定。层析时注意选择干净的滤纸,为了防止操作时对滤纸的污染,应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触滤纸,可以带手套进行操作。点样时应注意点样斑点不能太大(直径应小于0.5 cm),如果用吹风机吹干,温度不宜过高,否则斑点会变黄。将点好样的滤纸卷成筒状,卷纸时注意滤纸的两边不能相互接触,以免因毛细管现象导致溶剂沿滤纸两边的移动加快,溶剂前沿不齐,影响结果。

5.将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进行纸层析鉴定

(四)、胡萝卜素的鉴定 鉴定方法:纸层析法(1)制作层析滤纸

750px滤纸下端距底边50px处画一条基线,在基线上取A、B、C、D四点。在450px×(2)点样

用最细的注射器针头分别吸取0.1~0.4mL溶解在石油醚中的标准样品和提取样品,分别在A、D和B、C点上点样。在基线上形成直接为2mm左右的加点。

(3)层析

将滤纸上的点样液挥发干后,将滤纸卷成圆筒状,置于装有25px深的石油醚的密封玻璃瓶中。等各种色素完全分开后,取出滤纸,让石油醚自然挥发。

(4)观察

与标准样品的胡萝卜素层析带相比较观察提取效果。(5)操作注意事项

点样应该快速细致,每次点样后,要等滤纸干燥后再进行点样,可用吹风机将溶剂吹干,注意保持滤纸干燥。层析时注意选择干净的滤纸,为了防止操作时对滤纸的污染,应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触滤纸,可以带手套进行操作。点样时应注意点样斑点不能太大(直径应小于0.5 cm),如果用吹风机吹干,温度不宜过高,否则斑点会变黄。将点好样的滤纸卷成筒状,卷纸时注意滤纸的两边不能相互接触,以免因毛细管现象导致溶剂沿滤纸两边的移动加快,溶剂前沿不齐,影响结果。

课堂小结

本节课讲述了胡萝卜素的提取和鉴定,掌握提取胡萝卜素的基本原理,掌握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的技术,植物中的胡萝卜素经人体吸收后,可以在体内转变为有生理活性的维生素A。通常,我们把能在体内转变为维生素的物质称为维生素原,胡萝卜素就是维生素A原,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β-胡萝卜素。胡萝卜素能够治疗因维生素A缺乏所引起的各种疾病。此外,胡萝卜素还能够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预防和修复细胞损伤,抑制DNA的氧化,预防癌症的发生。板书

8.课题2氧气教案 篇八

1、识记被子植物花粉发育的过程

2、通过学习花药培养的基本技术培养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分析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学习重点

选取适宜的培养材料和培养基 1.基础知识

活动1:阅读“被子植物的花粉发育”,回答下列问题: 1.被子植物的花粉是在中由经过分裂形成的。2.结合教材内容填下列示意图:

〖思考2〗由此可见,被子植物的花粉的发育要经历时期,期和期等阶段。

〖思考3〗在正常情况下,一个小孢子母细胞可以产生个精子;在一枚花药中可以产生个花粉。

〖思考4〗营养细胞在花粉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控制花粉的萌发并提供营养。活动2:阅读“产生花粉植株的两条途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花粉植株(即单倍体植株)的两种途径:一是花粉通过阶段发育为植株,二是通过阶段发育为植株。这两种途径的区别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的种类及其的配比。2.填写培育花粉植株的途径图解:

3.胚状体的结构及其发育过程与种子相似,所以把胚状体到从芽的过程称为分化,而把从愈伤组织到从芽的过程称为再分化。活动3:阅读“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花粉植株的主要因素:和等。2.材料的选择:

①从花药来看,应当选择(初花期、盛花期、晚花期)的花药;

②从花粉来看,应当选择(四分体期、单核期、双核期、萌发期)的花粉; ③从花蕾来看,应当选择(完全未开放、略微开放、完全盛开)的花蕾。〖思考5〗除此之外,你认为影响花粉诱导成功率的因素还有哪些?

〖思考6〗为什么不选择使用单核期之前或之后的花粉?

〖思考7〗花瓣松动会给材料消毒带来困难的原因是 2.实验设计

活动4:阅读“材料的选择”,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花药时一般通过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此时需要对花粉细胞核进行染色,最常用的染色剂是和,它们分别可以将细胞核染成色和色。

2.在使用焙花青-铬钒溶液时,需要首先将花药用处理20min。该试剂的配制方法是将按体积比为的比例混合均匀。活动5:阅读“材料的消毒”,填写下列流程图:

〖思考8〗月季花蕾的消毒与菊花外植体的消毒相比较,二者有何不同?

活动6:阅读“接种和培养”,回答下列问题: 1.剥取花药:消毒后的花蕾,要在条件下除去花萼、花瓣。

〖思考9〗剥取花药时,一是注意不要损伤花药,原因是;二是要彻底除去花丝,原因是。2.接种花药:剥取的花药要立刻接种到上。每个培养瓶接种个花药。

3.培养:花药培养利用的培养基是培养基,pH为,温度为℃,幼苗形成之前(需要、不需要)光照。

〖思考10〗在花药培养基中,用量最高的激素是;在诱导丛芽或胚状体培养基中,用量最高的激素是;在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中,用量最高的激素是。

4.培养20-30d后,花药开裂,长出或释放出。前者还要转移到上进行分化培养成再生植株;后者要尽快并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

5.通过愈伤组织形成的植株,常常会出现的变化,因而需要鉴定和筛选。

〖思考11〗为什么通过愈伤组织形成的植株会发生染色体倍性的变化?(05全国理综III)

(三)巩固练习

在月季花药培养成单倍体植株的过程中,应选择哪个时期最易成活()

A.单核期前的花药

B.单核期后的花药

C.单核期花药

D.双核期

影响花药培养的主要因素是

A.材料的选择与培养基的组成 B.亲本植株的生理状况

C.选择合适的花粉发育时期

D.材料的低温处理与接种密度

3.粗糙脉孢菌的单倍体细胞中具有7条染色体。两个不同类型的粗糙脉孢菌A和a融合后成为二倍体,随即发生典型的减数分裂,紧接着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此过程最终形成的子细胞数及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为()

A.8个、7条

B.8个、14条

C.4个、7条

D.4个、14条

4.某高等植物体细胞内假设有6条染色体,它们是AaBbDd,那么,一个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中的染色体是()

A.ABD和abd

B.AbD和abd

C.AaB和Bbd

D.Abd和Abd 5.用兰花茎尖细胞可快速培养兰花苗,这种生殖方式不能叫()A.无性生殖

B.组织培养

C.植物克隆

D.有性生殖

6.有同源染色体存在,但在光镜下一定看不到同源染色体之间两两配对联会的是()A.初级精母细胞

B.次级精母细胞

C.精细胞

D.根尖分生区细胞

7.玉米的体细胞含有20条染色体。在正常情况下,它的卵细胞、一个极核、胚细胞、胚乳细胞、珠被细胞和子房壁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依次应为()A.10、10、20、20、20、20

B.10、10、30、30、20、20 C.10、10、20、30、20、20

D.10、20、20、30、20、20 8.如果某种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去雄后授以aabb植株的花粉,其胚乳可能的基因型是()

A.AAaBBb、AAabbb、AAaBbb

B.AABB、AABb

C.AaaBBb、Aaabbb

D.AaaBbb、Aaabbb 9.番茄的染色体数目是24,一个番茄细胞发生减数分裂,形成的细胞中有三个退化消失。剩下一个细胞迅速发生了三次有丝分裂,你会找到多少个细胞核?这些核含有多少个染色体()

A.4个核,各有12个染色体

B.4个核,各有24个染色体 C.8个核,各有24个染色体

D.8个核,各有12个染色体 10.一个豆荚中种子的数目,从理论上讲取决于()A.花中雌蕊的数目

B.雌蕊中柱头的数目 C.子房中受精胚珠的数目

D.胚囊中胚的数目 ★资料袋 花药

每一雄蕊,由花丝(faliment)和花药(anther)两部分组成。

花药(小孢子囊)是花丝顶端膨大呈囊状的部分,是雄蕊产上花粉的主要部分,多数被子植物的花药是由4个或2个花粉囊(pollen sac)组成,分为左、右两半,中间由药隔相连。花药在花丝上的着生方式有集中不同的情况: 底着药:花丝顶端直接与花药基部相连。贴着药:花药背部全部贴着在花丝上。

丁字着药:花丝顶端与花药背面的一点相连,整个雄蕊犹如丁字形。花药的开列方式分为以下四种:

纵裂:沿二花粉囊交界处成纵行裂开,如油菜、牵牛、百合等。横裂:沿花药中部成横向裂开,如木槿,蜀葵等。

孔裂:在花药顶端开一小孔,花粉由小孔散出,如茄、番茄等。

9.课题2氧气教案 篇九

课题

2.1学习伴成长

备课人

备课地点

时间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学习的含义,明白只要留心,生活中处处可学习。2.理解终生学习的重要性,培养自己终生学习的能力。3.学习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青少年应该努力学习。

能力目标

培养自己自觉、主动地学习态度,培养自己终生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理解终生学习的重要性,培养自己终生学习的能力。学习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青少年应该努力学习。

重点 学习的含义 难点 学习的重要性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

教法 启发式、讲授法

课前 准备

1、学生填写课前自主学习,进行预习。

2、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与活动,制作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仝正国([tóng]同“同”。姓氏。)

初中毕业38年重返高中,3年苦读、3度高考,60岁终圆大学梦。2012年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后,她又两次考研但都遗憾落榜。

2014年1月4日,65岁的仝正国第3次走进全国研究生考试考场,希望圆自己的研究生梦,她坦言:“我考研不是为拿文凭,就是要享受学习的过程。”

这位高龄考生,为了实现自己的学习梦想而努力,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二、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本内容,初步了解一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把你认为的重点内容用铅笔勾画出来。

三、学习新课(师生研讨案例,互动学习)

(一)打开学习之窗

1探究:“学”与“习”的涵义。

你认得这两个字吗?在你看来,1-7各表示什么意思?学

小孩儿的一双手绳结房屋小孩习小鸟反复试飞

我们共同认可的解释是:还没有启蒙的小孩子,两只手模仿大人的绳结,就是“学”;羽毛还未长全的小鸟,反复试飞,就是“习”。2探究:什么是学习?

1.小鸟学飞。

《礼记·月令》:“鹰乃学习。”指的是小鸟反复学习飞翔

陈澔集说:“学习,雏学数飞也。” 2.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史记·秦始皇本纪》:“士则学习法令辟禁。” 宋 叶适 《毛积夫墓志铭》:“稍长,亲师友,学习今古。”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一章第四节:“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3小组讨论:你经历的学习有哪些?

和同学一起讨论,看谁想得最多。

4探究与分享:(1)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重要的任务

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还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例如,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思考、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如何与不同个性的人相处,等等

(2)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

我们所看、所听、所尝、所接触、所做,都可以是学习。学习不仅表现为我们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索、发现、体验和感悟。我们可以从一切经历中学习:学习思考,认识世界,关爱他人,遵守规则„„

(3)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

假如我们没有积极学习的态度,即使身处学校,也可能收获不多。带着学习的心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

5探究与分享: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吗? 长大成人之后,我们还需要学习吗?

(4)学习与成长相伴

学习伴随我们的成长。人有学习的天性,从牙牙学语到能言善辩;从懵懂儿童到明礼少年,都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

(5)终生学习

学习没有终点。我们终生都需要学习,即使离开了学校,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只有善于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二)学习点亮生命

1.探究与分享:1)你想过自己为何而学吗?

2)两个同学一组,相互探问对方,并对对方的回答进 行追问。

2.小结: 学习的重要性

1)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有更充实的 生活。

2)学习就是给生命添加养料。

3)学习点亮我们内心不息的明灯,激发前进的持续动力。

四、课堂练习:

1.仝正国55岁上高中,60岁终圆大学梦。她两次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却都遗憾落榜。2014年,65岁 天津“奶奶大学生”仝正国第三次走进全国研究生考试考场,希望圆自己研究生梦。他坦言:“我考研不是为了拿文凭,就是要享受学习的过程。”仝正国的逐梦经历给我们的启示是()

(1)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2)学习是轻松愉快的,不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3)善于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4)终生学习应该成为我们的学习观念和行为习惯 A(1)(2)(3)(4)B(1)(2)(3)C(1)(3)(4)D(2)(3)(4)

2古语云:“人不学,不知义”。张海迪说:“只要心还在跳,就要努力学习”。人们之所以重视学习是因为()

① 学习可以让我们能够生存

②学习可以让我们有更充实的生活 ③学习可以给我们想要的一切东西④学习是激发我们前进的持续动力 A(1)(2)(4)B(2)(3)(4)C(1)(2)(3)D(1)(3)(4)

四、课后小结,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第二课 学习新天地

2.1学习伴成长

打开学习之窗(含义)学习点亮生命(重要性)

上一篇:活动策划感恩下一篇:佳节话感恩初一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