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精选10篇)
1.论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 篇一
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中国营销传播网,2002-03-04,作者: 牛正乾、李庆,访问人数: 2229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能力,对企业的经营绩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企业经营绩效的好坏,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企业文化建设的强度和力度,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优秀的企业文化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
一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所体现出的企业共同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使企业领导层与企业员工在企业经营目标上容易达成共识,在 企业经营理念的指引下,通过对企业目标的一致认同,从而凝聚成一股巨大的竞争能力,最终达到企业经营目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如惠普公司通过确立“企业发展资金以自筹为主,提倡改革与创新,强调集体协作精神”的价值观,逐步形成了一种注重顾客、股东、公司员工的利益要求,以真诚、公正的态度服务于消费者,企业内部提倡人人平等与人人尊重的企业文化系统,在实际工作中提倡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与成果管理,提倡温和变革,不轻易解雇员工,也不盲目扩张规模,坚持宽松的、自由的办公环境,努力培育公开、透明、民主的工作作风。通过对这种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企业的经营业绩有了飞速发展,公司在50-60年代纯收入增加了107倍,投资回报率高达15%,二是良好的企业文化体现出一种优质的管理,具体表现为企业内部规范的管理制度,领导层的先进管理理念,员工的科学行为方式等
等,从而实现企业运作的最高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如柯达公司通过推行“柯达建议制度”的新型管理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出了不凡的经营业绩,并通过这种建议制度总结出了企业科学管理的七个要素,即人事、资金、方法、机器、材料、市场、精神,通过这种管理要素的有机组合,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的经营业绩。
三是良好的企业文化通过多种传达体系最终塑出优秀的企业品牌,通过企业品牌的辐射力和感召力,从而吸引更大范围内资源的聚合,企业得以滚动式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取得最佳效益。如戴姆勒-奔驰公司正是通过其品质管理和品质文化的塑造,最终打造出了驰名世界的顶级品牌,为企业蠃来了丰厚的利润和广泛的赞誉,也才有了“如果有人发现奔驰汽车发生故障被修理车拖走,我们将赠您1万美金”这样豪迈的广告语。
四是具有良好企业文化的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体现出一种良好的经营道德和伦理意识,为企业争得外部公众的认同,创造出良好的经营环境,为企业赢得宝贵的社会资源,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的外部运作成本,最终实现企业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如宝钢公司自1978年建厂以来,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钢铁企业生产经营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于1998年1月在全国冶金行业率先通过了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审核认证,并通过其环境保护的“六领先”战略,即环保目标领先、环保教育领先、环保装备领先、环保技术领先、环境管理领先、环保成果领先,初步树立了世界一流钢铁企业的良好企业形象,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反过来,一个具有优良经营业绩的企业,会越发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舍得花大力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的互促互动和良性循环。而经营效益差的企业,往往认识不到或者没有精力顾及企业文化建设,易局限于眼前的经济利益,认为企业文化的投入得不偿失,从而限制了企业经营向更高层次的跨越,愈发难以摆脱困境,出现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恶性循环。
欢迎您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为湖北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武汉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作者的电子邮件:
2.论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 篇二
文化是一个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关键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文化因素对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经济状况是基础, 而文化就是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之一。山东省是中国文化大省, 山东的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研究山东上市公司的企业文化对于提高上市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及提高经营水平有重要意义。
本文拟选取在深户两市上市的71家A股山东省上市公司 (已经剔除中小企业, 及创业板企业) 为重点研究样本, 以上市公司的企业文化为研究对象, 探讨山东上市公司企业文化及其与上市公司业绩的关系。
1 山东上市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本文通过上市公司的公司网站上企业文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一般认为, 对企业文化重视的企业, 也会在其公开网站上披露关于企业文化相关信息, 并且将其作为宣传企业形象的一种手段。
1.1 指标选取
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度量企业的文化建设:
(1) 企业的文化信息。本文主要观察山东上市公司的官方网站是否有专门企业文化的介绍, 或者虽然没有专门的介绍, 但是在网站的企业的简介中有简单说明。
(2) 企业核心的文化。本文主要观测山东上市公司网站是否有关于企业使命、愿景或者核心价值观等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有的企业没有明确的使命、愿景或者核心价值观, 则观测企业是否有对企业精神、理念等的详细介绍。
(3) 员工的文化生活。企业的文化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传递给员工。本文主要观察山东上市公司网站是否有明确的职工手册, 或者是否有提及员工培训、讲座等相关信息。此外, 本文除了以上两个指标之外, 还观察企业是否有员工的文体竞赛等文化活动, 是否还有企业的内刊。
(4) 企业文化的社会影响力。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在社会上更加有影响力, 本文主要观察网络上是否有新闻等报道过企业的文化, 是否有企业文化的专著等。
1.2 山东上市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分析
首先, 通过71家山东上市公司的企业网站观察可知, 有10家上市公司没有任何关于企业文化的介绍, 约占总数的14%, 有5家上市公司没有公开的网站, 占总数的7%, 另外有2家上市公司的官网上没有专门的企业文化介绍, 但是在其微博或者其他网站上有相关信息。其余54家上市公司有专门的企业文化介绍。这说明, 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有关于企业文化的专门介绍, 山东上市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总体情况较好。
其次, 进一步观察企业核心文化信息, 具体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44家上市公司有企业使命, 占总数的62%, 36家上市公司有企业愿景, 占总数的51%, 39家上市公司有核心价值观, 占总数的55%。51家上市公司有企业精神、理念等其他形式的核心文化信息。这说明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对企业文化不仅比较重视, 而且形成了较为具体的企业文化体系。
第三, 通过观察企业员工文化活动情况, 见表2, 可以看出, 大部分上市公司在员工的文体活动和员工的培训方面比较重视, 一半以上的企业有员工文体活动和企业职工培训方面的信息。但是大部分上市公司没有员工手册方面的信息, 仅有8个企业提及或者在网站上公开员工企业文化手册, 其余企业没有相关资料, 或者并没有在网站上公开。15家上市公司有内刊, 约占总数的21%, 说明大部分企业比较重视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四, 企业文化的社会影响力方面, 本文主要收集近三年是否有上市公司的企业文化宣传, 通过百度网检索, 有28家上市公司有关于企业文化的相关新闻, 占总数的39%。通过查询企业公开出版的企业文化专著发现, 只有海尔集团公开出版了相关专著, 其他上市公司并无相关专著。
2 山东上市公司企业文化对企业业绩的影响
2.1 山东上市公司企业文化总体情况
本文将上文提到的指标, 对上市公司进行赋值, 凡是有相关信息的赋值为1, 缺乏相关信息的赋值为0, 共9个指标, 总分9分。综合71家上市公司的文化建设信息, 0分的上市公司15家;0分以上的上市公司中, 得6分的上市公司最多, 共有12家;其次是5分的上市公司, 共10家, 再次是7分上市公司, 共9家。5分以下上市公司17家, 7分以上上市公司8家, 其中9分满分的上市公司只有3家。这说明, 部分山东上市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不佳, 对企业文化建设不够重视。
2.2 企业文化对业绩的影响
根据张勉 (2007) 、李建升 (2008) 、刘志雄 (2009) 、戴化勇、鲍升华 (2011) 、汤文华, 刘小进 (2013) 等的研究理论,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业绩有正相关关系, 下面通过山东上市公司的两个利润指标: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来分析企业文化对业绩的影响。
在上文样本上市公司基础上, 剔除了数据不全的样本公司, 共剩余60家上市公司, 本文采取了每股收益指标的2012年和2013年的均值, 分析其与企业文化的相关性。
69家上市公司中分值为0的有13家, 平均每股收益0.23元;分值为1-9的上市公司分别有4家、5家、3家、5家、9家、12家、9家、5家和3家;其平均每股收益分别为0.25元、0.35元、0.19、0.28、0.45、0.43元、0.30元、0.53元和0.60元。具体见图1。
从图中可以看出, 除了个别分值, 大部分上市公司的企业文化的分与其每股收益程正相关关系。这表明, 企业文化分值越高的上市公司其总体业绩较好, 企业文化分值越低的上市公司其总体业绩较差。事实上, 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上市公司, 其企业的经营业绩越好。由此可见, 山东上市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业绩至关重要, 企业如要提高业绩, 企业文化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2.3“诚信”文化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
山东省是中国文化大省, 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山东省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中最为重要的“诚信”, 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 在山东省乃至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56家介绍企业文化的上市公司中, 在核心企业文化中提到“诚信”的有22家, 在企业精神或者理念中提到“诚信”的上市公司有26家, 在核心企业文化和精神理念中同时提到“诚信”的有7家。说明山东的上市公司企业文化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 把“诚信”作为企业经营的核心观念。
“诚信”是一项优秀的品质, 无论对个人还是企业来说都非常重要。个人讲诚信, 则值得信赖, 企业讲诚信则不仅有利于企业本身、企业的员工及各利益相关者, 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就“诚信”对山东上市公司的影响进行研究。
本文根据上市公司是否在企业文化中提及诚信进行赋值, 没有提到“诚信”的赋值为0, 在企业核心文化的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和精神理念方面, 提及“诚信”的赋值为1, 没有提及的赋值为0, 根据以上四个方面, 总分值为4分。通过统计69家上市公司的“诚信”分值发现, 0分的有29家 (包括没有企业文化介绍的上市公司) , 1分的有32家, 2分的有8家, 没有3分和4分的上市公司。
本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对上市公司“诚信”文化的影响进行研究, 发现分值为0的上市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13%, 分值为1的上市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20%, 分值为2的上市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54%, 具体见图2。
从上图可以看出, 总体来说, 上市公司“诚信”分值越高, 总体的业绩越好, “诚信”分值越低, 总体业绩越差。因此, 可以认为, 讲究“诚信”的上市公司业绩较好, 这可能是因为讲诚信的上市公司的企业形象较好, 良好的企业形象间接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3 结论
综上所述, 山东上市公司的企业文化对经营业绩有正向影响, 其中“诚信”文化促进了上市公司的发展, 因此, 上市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非常重要。证监会于2011年发布上市公司《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将企业文化建设列入强制执行状态。上市公司要加强上市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业务的发展, 需要完善以下方面:
第一,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首先要转变企业的思维, 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促进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要素, 建立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其次, 加强对员工的企业文化培训。改变只重视技术培训忽视企业文化培训的现状, 建立包括技术培训和企业文化培训的企业培训体系。
第二, 将企业文化建设贯穿经营管理过程。
这要求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之初根据企业经营长期目标制定企业的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 然后按照企业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调整制定各种管理理念、经营理念和人才理念, 并在具体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根据其随时调整经营管理方式方法。最后, 定期检验经营管理结果是否符合企业核心文化。
第三, 加强“诚信”建设。
从上文分析可知, “诚信”文化有利于企业业绩的提高。虽然没有提及“诚信”企业文化的上市公司未必业绩不好, 但是如果一个企业讲究“诚信”, 就会给社会公众一种正面的形象, 企业自身也会因为形象而努力经营、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责任, 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 即使不强调“诚信”的企业也应该加强“诚信”建设,
第四, 重视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是企业重要的资源。企业要实现文化建设离不开员工的参与。企业应该在企业文化建设和生产经营中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 让员工参与其中, 发挥其主人翁的精神。同时, 加强企业文化的物质文化建设, 从物质入手, 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 使员工将自己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本文根据山东省上市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情况, 分析山东省上市公司企业文化的特点, 进而研究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 最后提出提高山东上市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文化,经营业绩,诚信
参考文献
[1]李垣, 范诵, 赵永彬.不同企业文化模式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J].预测, 2005, 04:26-30.
[2]刘建荣, 李成彦.组织文化的纬度对家族企业企业家精神的影响[J].心理科学, 2005, 02:464-466.
[3]刘志雄, 张其仔.企业文化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J].财经问题研究, 2009, 02:108-112.
[4]胡占君, 金海水.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及其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 2013, 03:71-75.
[5]姜万勇, 赵黎明, 刘红丽.山东省上市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 2013, 04:168-172.
[6]于少青, 刘霞.传统文化视野下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构建——以中国老字号企业为例[J].现代商业, 2014, 08:166-168.
[7]戎江.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4, S1:82.
3.论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篇三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管理从经验和科学管理进入了文化管理时代,企业文化日益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还成为了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在市场大潮中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字: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发展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一个企业的所有动力及凝聚力不是来自资源和技术而是企业文化。
二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的内涵分为环境、制度、行为、理念等几大文化内部轨迹随深层次的虚化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因而理念文化的作用则是至关重要的企业文化软性的支配性与重要性也在此。可以说企业文化的内涵面广泛,一般指企业在曾长期生产经营的过程当中所形成的一些不成文的全体人员都愿意共同来遵守以及奉行的价值观念。这些观念逐渐成为了信条和基本行为准则这条准则,在企业中形成了一种非常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乐观的氛围。他们加强了职工工作的源动力也提高了企业自己的经济效益,让职工之间树立了市场经济能相适应的道德风范,并且提高了员工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企业文化的优秀态势能缔造出比较优秀的企业管理企业管理的优秀程度也如一面镜子映射了企业文化的优秀。我们在管理和文化之间架构的时候更应该认识到他们之间性关系。理性的管理是不能过多涉及人性的不过客观的管理是绝对不能缺少人性的。将人性管理如何更为合理体现并通过管理这个载体来渗透入企业内部使企业能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够巩固自己的优势并保持较为优秀的形象和发展永久活力最后变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无穷动力。
(一)、积极方面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根据环境的变化,本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适合的经营领域和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差异化在竞争中取胜,而管理是指对企业战略的管理,包括制定与实施两个部分,它是企业对全局性的发展方向做出决策,并通过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保证发展方向得到有力贯彻的一系列管理工作。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从事商品或服务生产与经营中所共同拥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如今企业文化不仅已渗透到市场营销、管理活动、企业生产活动等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还对企业战略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就好像人的行为与精神的关系。人先有了精神才有在精神支撑下的行为,人的行为叉影响着人的精神。
1.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基石
适合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战略管理的制定、实施、控制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与企业目标协调一致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哲学、企业道德和企业风尚,因此,成功的企业文化能为企业战略的制定提供成功的动力,是企业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也是维持企业战略优势的重要条件。保持“企业文化一战略管理”能力路径的通畅可以使企业战略管理能力得到持续提高,最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水平。
2.文化为企业提供成功的动力
企业管理实施与发展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创新。要形成企业全体成员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以及道德标准就必须具备优秀的企业文化,并且这种文化能够突显企业的特色。如果一个企业文化特色具有鲜明性,那么它的特殊性就表现为全体员工的价值观念,这使得企业可以形成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企业战略以及为战略发展提供最原始的动力,并为其成功奠定了基础。
3.企业文化可提高企业适应能力
好的企业文化会促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当面对变化的发展经济环境时他们将自己的生存系于企业的命运从而会积极为企业献计献策。这是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内在动力的基础。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大众展示着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4.企业文化可促进企业可持续成长
经济全球化的膨胀让企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竞争形势.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必须建立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让自己在竞争中保持良好的持续发展。因为企业文化的本质体现在其核心价值观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它的核心价值观是否能被员工普遍接受并深入人心同时在人事变更时不被淘汰只有这样才能使核心价值观在适应技术与社会环境变化的前期下得以继承和延续。企业才能在经济环境中持续发展下去。
5.企业文化可更好的凝聚人心
企业其实是社会之间的特定结合体在维护与维系企业与社会这两个结合体的时候我们发现有两个方面内容一个是企业的组织能力和相应的内部的制度.这个部分是利用外在的形式维持的.二是我们可以把企业文化成看为内在方式进行沟通人际之间的关系维持人们之间的一个结合。企业文化使得企业员工与企业的管理者有了统一的奋斗目标.共同的认知有相通的价值观以及一样的精神支柱这种认知能够把企业的员工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种文化实际上是一条纽带带有了文化符号的纽带。因此企业发展就会如同巨大的磁石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兼具一种感召力这种感召力会让企业的员工团结起来形成一个强而有力的集体。企业的文化具有一定的凝聚力会促进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团结协作让员工们可以同心协力企业能够在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大潮中具备强而有力的竞争实力。
6.企业文化具有约束的功能
企业的凝聚性与企业所具备的约束性在一定的关系里是相辅相成的,有约约束也就意味着有凝聚基础。企业文化具各的能力可以把企业员工的思想、行为指向成去实现企业的祟高目标,那么,也就意味着也会出现一些相对的约束在目标的思想与企业的行动方面。就是什么可以做,什么是边界。要求企业的员工在追求统一目标行为的时候,需要接受相对的思想,以及言行约束。我们在建设企业文化之时重要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减少外在约束、让企业员工形成自我约束的机制。还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文化并更包含了很多牺牲精神,以及奉献精神。
7.企业文化能够提高企业的创造力
在建设企业文化时以创新精神为核心,将企业文化与创新精神相结合,提升企业创新埋念,使员工明白企业的发展动力就是创新。使创新思想深入人心,在创新的埋念中员工会不山自主的进行创新,他们会积极学习加强自身科学文化修养,进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观念创新。把创新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以企业文化创新为载体推动制度创新,真正为企业健康注入持久的文化推动力。制度创新是企业文化创新的主要现实特征。
(二)消极方面
(1)消极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变革的障碍。消极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变革和发展不仅起不到推动作用,还会阻碍企业变革的正常运行,从而使企业滞留不前。
(2)消极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多样化发展的障碍。企业多样化发展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消极的企业文化会阻碍这种多样化发展,使企业越来越单一。
(3)消极的企业文化会阻碍企业的兼并和并购。消极的企业文化不能使企业扩大发展规模,反而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并且使企业的兼并和并购不能顺利进行。
总之,企业管理者应在充分理解企业文化定义的基础上,对自己的管理方式进行深入剖析,把握住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积极作用,以期给自己的企业带来更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4]蔡红.加强企业战略管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J]中国商贸,2011,(27).
[5]崔立为,杨增雄.组织文化对企业竞合战略影响研究综述[J]学理论,2011,(35).
[6]王尧 .浅谈人力资源战略中的企业文化要素[J]现代经济信息,2011,(22).
4.论企业的文化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篇四
专业年级学号姓名时间成绩
论企业文化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摘要:企业文化是另一种社会生产力,它的发展对社会的主流思想有着间接的引导作用,推动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思想;社会发展
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企业文化代表了企业的软实力。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企业特点和群体意识以及这种意识产生的行为规范。企业内的群体对外界普遍的认知和态度在工作团体中逐步形成一种规范。这种规范渐渐演变成为一个企业所信奉的主要价值观,是一种含义深远的价值观、神话、英雄人物标志的凝聚。企业文化通过物体布局所传达的感觉或气氛,以及企业成员与顾客或其他外界成员交往的方式意味着公司的价值观,诸如进取、守势或是灵活。这些价值观构成公司员工活力、意见和行为的规范。管理人员身体力行,把这些规范灌输给员工并代代相传,将共同的价值准则、道德规范,以及各种内部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之下,汇聚到一个共同的方向。除此之外企业文化还是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混合,即指在企业界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在人群中和社会上发生了文化的影响。它不是指知识修养,而是指人们对知识的态度;不是利润,而是对利润的心理;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所体现的处世为人的哲学。企业文化是一种渗透在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的东西,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1、思想方面
企业核心思想是企业全体员工所共有的、对企业的长期生存与稳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思想,是企业在漫长的经营岁月里沉淀下来的思想的精华,它深深融入企业的潜意识中,并形成为企业的共同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伦理等精神文化。
思想是行动的源泉。有了良好的思想做保障才能有积极运转的工作力。企业的员工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有了良好的思想素质,就会带动社会上的劳动人民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对行动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优秀的核心思想就像一个能量场,渗透到企业的目标、战略、策略、日常管理及一切活动中,反映到每个部门、每个员工、每个产品、企业的外部环境上,包括顾客和竞争对手,都在社会文化浪潮中树立起一面旗帜,发挥更深远的影响力。
1991年5月,在滔滔黄浦江畔,中国太平洋保险扬帆起航,成为国内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成立之初,作为交通银行全资控股的保险公司,沿袭了交行“一流的服务质量、一流的工作效率、一流的公司信誉”的公司宗旨。1997年,经公司董事会讨论通过,确立了“诚信、创新、敬业、奋进”的企业精神,并将“诚信”列为企业精神之首。2003年,公司将“诚信天下,稳健一生”定为企业核心价值观。2007年初,为适应公司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公司对企业文化进行了新的总结、提炼和升华,在继承原有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追求卓越”四个字,在2007年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诚信天下,稳健一生,追求卓越”这3句话、12个字,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诚信为本,是公司竞争取胜的坚实基础;稳健为体,是公司健康发展的可靠保障;卓越为魂,是公司持之以恒的长期目标——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与完善,充分体现了公司领导层的战略眼光,也是公司企业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华彩篇章。
太平洋公司的成功无疑唤醒了我们对企业软实力的关注。强化软实力不仅是提升企业综
合实力的关键,更对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太平洋公司的例子告诉我们,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也是能够带领我们社会走向繁荣的强国之路。
2、个性化特征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一员,企业理念不仅能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进步,而且还通过它所塑造出来的员工,对社会产生间接影响。企业理念也要有企业的个性化特征。企业理念的个性化特征的形成也是一个历史的渐进的过程,其个性的形成必须是建立在对共性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并在共性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企业理念的优劣,不仅在于其是否具有个性化特征,更在于其是否便于实行。社会公众的评价和认同也很重要。每一个企业都希望在社会上有一个好的口碑,其决定性因素就在于其理念是否符合公众对它的期待,以及企业是否真心实意去落实。不同企业的特点和个性,也不可能都是一样的。所以,从此意义上说,企业精神的个性化特征又来源于对企业个性化特点的提炼和概括。
日本丰田以其独特的组织语言获得了特殊的不可复制的成功,那便是丰田方式。丰田方式是指精益生产,杜绝浪费。有了这样独特的风向指标,企业的发展就登上了新的台阶。这样的企业文化既是个性化的企业文化也是统一性的企业文化。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再有就是企业理念的优劣,不仅在于其是否具有个性化特征,更在于其是否便于实行。社会公众的评价和认同也很重要。每一个企业都希望在社会上有一个好的口碑,其决定性因素就在于其理念是否符合公众对它的期待,以及企业是否真心实意去落实。
5.论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战略 篇五
摘要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看似不同的概念,但其间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企业的成功往往取决于企业文化对战略的支持程度。文章探讨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影响,以使企业文化服务于企业战略。以及企业文化与经营战略的关系,我们也不应该讨论文化与战略谁先谁后,谁重谁轻?我们应该看到文化与战略的相互作用,应该以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用联系眼光看问题。优秀的企业要想发展,就必然有优秀人才做出睿智而正确的经营战略,只有这样才能有优秀的业绩。但是怎么样才能吸纳优秀的人才?只靠金钱和权力是无法获得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而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保证优秀人才聚集到企业麾下,从而创造出辉煌的业绩。关键词
企业文化
经营战略
原动力
双赢
一.相关概念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企业文化特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确立的,被企业全体员工普遍认可和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经营战略又称“经营单位战略”。经营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它是企业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企业经营范围的科学规定,同时又是制定规划(计划)的基础。更具体地说,经营战略是在符合和保证实现企业使命的条件下,在充分利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机会和创造新机会的基础上,确定企业同环境的关系,规定企业从事的事业范围、成长方向和竞争对策,合理地调整企业结构和分配企业的全部资源。从其制定要求看,经营战略就是用机会和威胁评价现在和未来的环境,用优势和劣势评价企业现状,进而选择和确定企业的总体、长远目标,制定和抉择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是一个企业所特有的哲学思想和性格特征,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决策与经营政策的内驱因素,是企业一切制度有效运作的基础。因此,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和前途,并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它承载着企业发展导向、规范企业运作、凝聚员工合力、激发员工积极性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承载着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总书记曾经指出:“只有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才能为发展生产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主导文化,他通过建立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形成企业统一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达成建立企业生存发展的原动力。
二)、企业文化承载着企业目标的执行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承载和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策略是可以改变的,而企业文化是基本不变的,并将延续到未来。企业文化的长期发展形成了企业的道德准则,这个道德准则有效地补充了企业制度的盲点,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辅助工具,他能有效地统一人的思想,消除人对于制度约束的抵触性,激励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工作。
三)、企业文化承载着企业职工的凝聚力
企业文化理论把个人目标同化于企业目标,把建立共享的价值观当作管理的首要任务,从而坚持对职工的价值观追求进行引导,企业文化的这种同化作用,使企业不再是一个相互利用而聚集起来的群体,而是一个具有共同的价值观、精神状态、理想追求的人聚集起来的组织,这个团队组织有着极强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来源于企业文化的影响和感召。
企业文化形成的共有价值观念,一旦发育成长到习俗化的程度,就会像其他文化形式一样产生强制性的规范作用。这种企业文化的规范作用是一种间接文化强制,因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它对于异质文化的“入侵”,能够产生极强的文化作用。企业文化的规范调控作用,大大加强了一个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同时,企业文化利用其强大的环境氛围和自我调节机制把来自各种文化背景、具有不同人格特征和行为习惯的成员有机地统合在一起,使之自然地与文化所要求的行为和思想模式保持一致,能够相互合作、共同为企业的目标而奋斗。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引导着企业的战略选择
企业文化代表组织成员所共享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企业使命属于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企业使命为企业战略的选择提供基础性依据。
世界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指出,有效的企业管理必须回答“企业存在的理由是什么?业务是什么?业务应该是什么?”这三个基本问题。这些听上去似乎很简单的问题,正是企业必须时时作出明确答复的最大难题。有时在企业刚成立时这些问题还比较清晰,但经营一段时间后,企业逐渐扩大,增加了新的产品和新的市场时,这些问题就会变得模糊起来。特别是随着新的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需要面对各种新的变化,如转产、多元化经营、并购、合营等。在新时代、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等全新的环境中,企业如何选择自身存在的基础,如何树立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何确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信念,是当今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
企业制定战略以后,就需要全体成员积极有效地贯彻实施。企业文化正是激发人们热情,统一群体成员意志的重要手段。
1、企业文化为战略实施提供行为导向
这是由人的本性所决定的。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人是有限理性的。在企业中往往并不是所有的员工都能在同一时间对企业新的发展战略、经营思路做到完全领悟,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如何齐心协力往前走,这就需要企业文化的引导。
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它对企业行为方向所起的显示、诱导和坚定作用。首先,企业文化能显示企业发展方向。企业文化以概括、精粹、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明示着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这些语言经过长期的教育、潜移默化,已经铭刻在广大员工心中,成为其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其次,企业文化能诱导企业行为方向。企业文化建立的价值目标是企业员工的共同目标,它对员工有巨大的吸引力,是员工共同行为的巨大诱因,使员工自觉地把行为统一到企业所期望的方向上去。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有效地弥补人的有限理性的不足,将广大员工的行为引导到共同的企业发展目标和方向上来。
2、企业文化具有独特的激励功能
这也是根据人的本性所决定。从传统经济学看,人是经济人,人人都惟利是图,希望财富最大化。但这与现实并不完全吻合,例如现实生活中,私营企业包括个体户也有不少支持社会公益方面的活动。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追求物质利益,另一方面又追求非财富的最大化,那么文化管理就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两个方面的需求。企业文化搞得好的企业很注重对员工的物质激励,如实施员工持股计划、高级管理人员的股票期权制度等,这很好地满足了人们对财富最大化的需求;另一方面,文化管理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注重一种精神文化氛围的营造,通过共同使命的认定,通过团队的建设,情感的管理等来满足人们在非财富最大化方面的追求,使大家能认识到在企业工作的价值所在。因此,企业文化可以很好地全方位地达到一种激励的作用。
3、企业文化具有良好的约束功能
企业精神文化构成企业的主要非正式约束。其约束功能主要是从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上对员工进行软的约束。它通过将企业共同价值观、道德观向员工个人价值观、道德观的内化,使员工在观念上确立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的行为标准。一旦员工的某项行为违背了企业的信念,其本人心理上会感到内疚,并受到共同意识的压力和公共舆论的谴责,促使其自动纠正错误行为。因此优秀的企业精神文化可以降低企业运行的费用,达到最佳的约束功能。
三)、企业文化必须与企业战略相互适应和协调
由于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是相对稳定的,不易变革,有一定持续性。因而,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都必须适应已有的企业文化,不能过分脱离企业文化现状。从战略实施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既要为实施企业战略服务,又会制约企业战略的实施。当企业新的战略要求企业文化与之相配合时,企业的原有文化变革速度却非常慢,很难马上对新战略作出反应,这时企业原有文化就可能成为实施企业新战略的阻力,因此在战略管理过程中,企业内部新旧文化更替和协调是战略实施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四)、企业文化建设要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
首先,企业理念文化必须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依据,离开了战略发展的理念,是盲目的、是短视的。企业理念中的基本理念,如企业目标、经营理念等,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所规定的产业结构、未来目标、经营方向直接相关。例如企业若采用成本领先的竞争战略,则企业理念应突出强调成本意识和成本管理。若企业实施一种人力资源的职能战略,则企业理念应突出人才理念和人本精神。
其次,企业制度和行为文化也必须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依据。制度建设要服务于发展战略的实施。
再次,企业物质文化同样必须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依据。物质文化是企业理念文化的载体,也是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条件。如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减缓,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如何在新的环境里维护和加强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对各个企业来说都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于是,许多企业纷纷调整竞争战略,收缩或者扩展业务,企业的经营理念也相应随之发生变化。为了在新的竞争环境中重新定位企业形象,展示企业新的文化理念,获取新的竞争力,许多企业纷纷进行企业品牌标识的创新和切换。
四.企业文化与经营战略那个更重要
其实我们对企业文化和经营战略仔细分析、科学研究、合理界定之后,我们就会发现企业文化与经营战略同样重要,两者之间不存在任何冲突。企业文化和经营战略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互提升的关系,这就像人的两只脚一样,只有靠着两只脚走路,人才能走的安全和快捷。那么,笔者就以上观点浅谈文化与战略之间的关系。
一)、战略经营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企业文化是企业跨越腾飞的基础。
一个企业要想生存就离不开经营,没有业绩和利润的企业永远没有市场,也没有生存的权力。作为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首先要考虑到的是企业的生存。如果企业连生存条件都达不到,那么你还让他谈什么企业文化,这无疑是痴人说梦。
要想真正了解企业文化与经营战略关系,我们必须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入手。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研究组织激励时应用得最广泛的理论。亚伯拉罕.H.马斯洛Abraham.h.maslow提出,人有一系列复杂的需要,按其优先次序可以排成梯式的层次,其中包括四点基本假设:
*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人们总是在力图满足某种需求,一旦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有另一种需要取而代之。
*大多数人的需要结构很复杂,无论何时都有许多需求影响行为。
*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
*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途径多于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途径。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二)、经营战略由“实”就“虚”,企业文化由“虚”就“实”。
企业的经营战略是很实在的,是很容易理解和执行的。但是执行起来在不同的企业却有不同的效果。企业文化是“虚”的,但是绝对不是虚无缥缈的,企业文化虽然很难理解,但是企业文化的确存在于企业的员工一言一行和企业的角角落落。
事实证明一个完美无缺的经营战略,如果执行不力,最后也会变得一文不名;而一个先天偏差的经营战略,无论企业领袖多么卓而不凡,执行过程无可挑剔,最后也难逃失败厄运。而确定了恰如其分的经营战略,再辅之于完满的贯彻实施,就可以走向成功。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企业文化是由“虚”就“实”。企业文化主要是涵盖思想意识方面,没有具体的表现形式,我们不能简单说任何一个事物就是企业文化,这样往往是让人难以琢磨的。但是企业文化绝对不能因为这些就不搞了,而是应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把这些“虚”的思想意识的理论落到实处,作为企业文化工作人员最大责任就是使企业文化落地,而不是让企业文化悬浮在半空当中。
但是企业文化最终体现在什么方面呢?我觉得还是体现在细节方面。到一个企业最先感受的是什么?应该是一种文化的氛围,比如企业员工的面貌精神,言谈举止,乃至一个企业角落,都在无形的反映着一个企业文化,“显微知著”就是这个道理。
无论企业经营战略和企业文化,最终的目的就是让企业保持健康、持续、稳健的发展。“发展就是硬道理”这是邓小平同志最著名的格言,我们的企业只有发展才能生存,才能壮大,否则任何作为都是空谈。
三)、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战略必须坚持两只脚走路。
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战略究竟应该怎么看,两者的关系到底是什么?笔者阅历国内外许多知名企业的发展史,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战略是两只脚走路,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互提升。
企业利润就像人体需要氧气、食物和水一样,没有它们,就没有生命。但是这些不是生命的目的和意义,而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是获得企业利润的唯一途径。但是物质资源终会枯竭,只有精神的力量生生不息。企业文化是一种致力于物质生产的精神气质,是一种企业经营哲学和自我超越的生活态度。
作为企业而言,选择正确的经营战略和建设适合自身优秀的企业文化就象选择对了前进的道路。但是只是选择正确了并不等于成功,成功的先决条件在于不懈地努力。我们的企业要想发展成为百年企业,跻身世界百强之列,那么我们就必须扎实走好自己的路,任何想抄捷径的投机思想是不可取的。
我们也不应该讨论文化与战略谁先谁后,谁重谁轻?我们应该看到文化与战略的相互作用,应该以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用联系眼光看问题。优秀的企业要想发展,就必然有优秀人才做出睿智而正确的经营战略,只有这样才能有优秀的业绩。但是怎么样才能吸纳优秀的人才?只靠金钱和权力是无法获得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而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保证优秀人才聚集到企业麾下,从而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结束语
企业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虽然不能达到100%的完美,但是我们可以强调持续改进。企业文化提倡增强执行力,提倡在积极行动中不断改进,不断创新,正是实施企业发展战略所必需的。企业文化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一旦形成便很难变革,因此它对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具有引导和制约的作用。另外,企业战略也要求企业文化与之相适应、相协调。如果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制定了新战略,但原有文化的变革速度却非常慢,很难马上对新战略作出反应时,那么原有的企业文化就可能成为实施新战略的阻碍力量。因此,在战略管理过程中,企业内部新旧文化的协调和更替是战略实施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6.论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 篇六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到相关各方的重视, 社会责任在不同的时期往往有着不同的涵义。如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慈善捐献、劳土福利;60年代提出的改善空气和水质量;70年代的保护消费者协会权益等。国内外学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及相关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Frederick (1960) 认为社会责任意味着商人应该满足公众的期望;反过来经济组织应该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经济福利。Mc Guire (1963) 认为社会责任思想促使企业应该像良好的公民那样正当地表现。在“利益相关者”概念出现后, 有些学者把这一概念引入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中。Johson (1971) 认为社会责任要求企业不仅为股东追求更多的利润, 还要考虑员工、供应商、经销商、当地社区和国家的利益。美国管理学大师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超过社会法律和经济要求的、企业为谋求对社会有利的长远目标所承担的责任”。英国产业联合会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认识到自己具有公共责任, 不仅仅是它们的经济绩效, 也应为它们所在社区和环境的质量负责”。国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刘连煌 (2001) 认为营利性的公司应符合多数人对该公司之期望。刘俊海 (1999) 、卢代富 (2002) 、惠宁和霍丽 (2005认为公司不能仅为股东们营利, 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其他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基于上述观点, 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界定企业社会责任很实用。即, 通常认为,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同时, 主动维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关系的分析
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的关系是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负相关, 即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损害企业价值。例如, Friedman (1989) 、Aupperleetal (1985) 认为企业无需承担额外的社会责任, 与那些不从事社会责任的公司相比, 公司会处于竞争劣势;另一种观点是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正相关, 即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提高公司价值。例如, Cornell and Shapiro (1987) 、Freeman (1991) 认为履行社会责任会提高公司声誉, 并进而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我国学者也越来越多地关注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关系问题。樊行健, 颜剩勇 (2005) 指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已经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相关利益者的利益。陈宏辉, 贾生华 (2003) 指出企业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陈玉清、马丽丽 (2005) 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社会责任与我国上市公司价值的相关性不强。李正 (2006) 的研究表明, 当期看, 承担社会责任越多的企业, 企业价值越低;但从长期看, 承担社会责任并不会降低企业价值。通过上述分析, 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没有统一的结论。但是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对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来说, 其价值都是无法衡量的。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的关系会影响企业利益相关者, 而且会进一步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 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结合我国具体实际, 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的关系越来越明晰。从长期来看,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 应主动为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谋取一定利益, 企业的经营者应以企业的长远利益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因此, 本文认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 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能够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获得更多的外部支持, 从而提高经济绩效。
三、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建议
我国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 主要反映在企业的年度报告中, 但是比较分散, 使用其社会责任信息时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寻找。在研究中发现, 整体来说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在近两年有了明显改善。围绕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业绩的关系,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笔者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 树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观念。
通过宣传等方式让企业从观念上彻底改变只把目光放在经济增长问题上, 而要更多地关注社会责任, 从而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 我国可以将公司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加以规范。
2006年, 深交所发布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 这个指引的出台意味着治理环境及社会责任等作为组成公司营利能力和风险披露要素的重要性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所认识。因此能统一地从立法层面来强化公司承担社会责任, 能更好地激励公司在承担起社会责任的基础之上同时达成其营利性的目标。
(三) 建立社会责任披露指标体系。
制定并公布企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 借鉴国际上影响力大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实现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全面综合考评, 从而促进企业重视和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Archie B Carroll, Ann K Buchholtz著.黄煜平译.企业与社会:伦理与利益相关者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1]Archie B Carroll, Ann K Buchholtz著.黄煜平译.企业与社会:伦理与利益相关者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特区经济, 2006 (8) [2]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特区经济, 2006 (8)
[3]刘连煌.公司治理与公司社会责任.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3]刘连煌.公司治理与公司社会责任.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7.开展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工作通知 篇七
开展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工作通知范文一:
各监管企业:
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378号)和《济南市市属监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等有关文件规定,为了进一步规范、完善市属监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加强企业业绩考核管理工作,避免和防止企业虚报、瞒报有关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保证监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果真实客观、科学合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立健全专家评审制度
1、按照《济南市市属监管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组织机构和工作规划》(济国资考评[2005]80号)有关规定,由市国资委建立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专家工作组。专家组人员构成共7人,选出组长、副组长两人,负责召集组织专家组对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指标的审核认定工作。
2、专家考核工作组,参与考核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指标的考评、论证、复核并提出有关考核意见。
3、专家考核工作组成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济南市市属监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开展工作。根据考核企业提供的有关材料,听取企业有关人员对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的介绍,对有关问题提出质询,并提供必要的政策、技术等方面的专家咨询。
二、建立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专项审计制度
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束后,由市国资委统一委托中介机构对企业完成的经营业绩考核指标进行专项审计。中介机构按规定时间向市国资委和企业提交专项审计报告。市国资委依据专项审计结论提交专家组论证、审定,最后由市国资委综合评定打分,确定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结果。
三、报送时间和报送材料
参与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企业于每年3月1日前,须将有关经营业绩考核的材料(见附件)报送市国资委统计评价与业绩考核处。
开展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工作通知范文二:
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各部(室):
为做好20xx经营业绩考核工作,根据《20xx企业经营业绩综合考核办法》、《企业重点工作考评办法》及相关专项考核办法规定,现就考核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安排
1、自查阶段(12月9日—12月20日)
由各单位对照相关办法和规定,对经营业绩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自查,于12月20日前将专项考核自查报告提交集团对口部(室),将考核指标快报、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提交集团企管部(报送格式详见附表)。
2、专项考核与重点工作认定阶段(12月21日—12月31日)
由集团各分管领导牵头,各部(室)组织实施专项考核及对口重点工作的认定,于12月31日前将考核、认定情况反馈集团企管部。
3、预兑现核定阶段(20xx年1月20日前)
4、业绩考核指标提交阶段(20xx年4月底前)
各单位依据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汇算清缴结果等,将业绩考核指标送审表及书面支撑材料提交集团企管部。
5、结果评定阶段(20xx年5月底前)
考核工作小组汇总考核结果,参考内审评价意见,提请集团党政联席会议审定后兑现。
二、要求
1、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要针对考核要求和评价标准,围绕考核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各单位要对重点工作完成结果逐项自评,提供相关支撑材料。对口部(室)要结合日常督查跟踪情况逐项认定完成结果。
2、考核指标快报和审计后考核指标送审表应按考核办法要求进行计算,提供详细计算过程,并分别以纸质(加盖公章)和电子形式提交。涉及指标调增调减的,须详细说明,并提供证明材料。无证明材料的,认定时可不予采纳。
开展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工作通知范文三: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会议部署,充分发挥业绩考核的重要功能作用,引导企业准确把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提质增效升级,努力做强做优做大,现就做好20xx年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贯彻落实好新修订的业绩考核办法
中央企业要按照新修订业绩考核办法的精神和要求,结合企业经营特点和发展实际,抓紧修订完善本企业内部考核制度,更加精准、科学、有效地发挥业绩考核的功能作用。一要科学界定企业功能定位,积极推进分类考核,合理设置差异化的考核指标,认真梳理业绩考核特殊事项清单,进一步增强业绩考核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企业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二要准确把握业绩考核的主攻方向,着力引导企业加快打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加速处置“僵尸企业”,不断提质增效升级。三要坚持增活力与强监管相结合,进一步强化考核激励约束。建立健全工资效益联动机制,切实发挥工资总额“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完善与考核评价结果紧密挂钩、与承担风险和责任相匹配的企业负责人薪酬机制,企业负责人绩效年薪增长应当与本企业经营业绩提升和经济效益提高相匹配。四要抓好董事会职责的落实。董事会既要充分体现出资人意志,认真行权履责;又要加强对经理层的考核,与经理层签订业绩合同,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落到实处。
二、积极合理地确定20xx和20xx-2018年任期业绩考核目标
中央企业要牢固树立稳增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和骨干作用,紧紧围绕“力争中央企业20xx年经济效益实现恢复性增长、第五任期实现平稳增长”总体目标,加强形势研判,坚持稳中求进、自我加压,按照考核目标分档管理要求,积极合理地确定本企业20xx和20xx-2018年任期(第五任期)业绩考核目标,努力追求“步步高”。有条件、有余力的企业,要聚焦优势、抢抓机遇,力争加快发展、多作贡献;有困难的企业,要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全力遏制下滑势头;政策性减利因素较多的企业,要立足自身、深入挖潜,多向管理要效益。
国资委将业绩考核目标值先进程度与考核计分、结果评级、工资总额预算紧密挂钩,中央企业利润总额目标值原则上应与财务预算、工资总额预算效益目标同口径保持一致。
三、切实加强业绩考核目标的执行过程监控
中央企业要切实加强经济形势分析研判,细化分解业绩考核目标,强化执行过程监控。要深入开展价值诊断,探索经济增加值监测直观化、跟踪常态化,努力实现与会计报表体系相衔接、与管理流程相对应、与过程管控相连接。要及时掌握关键业绩指标的序时进度,认真做好20xx业绩考核完成情况预评估,及早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保圆满完成考核目标任务。
四、认真做好20xx和20xx-20xx年任期业绩考核完成情况总结分析
中央企业要严格对照《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30号)、《国资委关于印发〈关于完善20xx年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资发综合〔20xx〕88号)和业绩责任书,认真核实20xx和20xx-20xx年任期业绩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细致梳理影响考核目标完成情况的相关因素和特殊事项,及时报送总结分析报告。认真分析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总结经验,查摆不足,明确经营业绩提升路径和业绩考核工作整改措施。
五、及时报送业绩考核工作相关材料
8.论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 篇八
【摘要】文章简要回顾了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方法的发展历程,并从发展过程中总结出几点启示,最后阐述了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理论与方法的改革趋势。
【关键词】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06)05-00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生产目的,运用一定的标准或指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做出的价值判断。业绩评价是为企业更好的进行经营管理服务的,对企业的经营具有指导作用,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无论是在生产结构、劳动结构还是经营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打破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所以,与之相适应,企业经营业绩方法也应该进行相应的变革。
一、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简要回顾
在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曾经出现过三次变革:第一次是1993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设计了一套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第二次是1995年财政部制定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第三次是1999年颁布实施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体系。三次变革将我国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次变革之前,我国正处于完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是一套与计划管理相适应的国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该体系的考核指标以资金、成本、利润为重点;《财务通则》颁布之后至第二次变革之前,这一时期我国的计划经济逐步被市场经济所替代,原来计划经济下比较单一的业绩评价体系已经不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业绩评价的要求,为了更加综合的评价企业,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开始涉及到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等方面。虽然《财务通则》的颁布使得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化,但是《企业财务通则》规定的评价体系仍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不能很好的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1995年《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颁布之后,业绩评价体系又有了新的发展,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4个评价指标,新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不但对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更具指导意义,使得企业开始注重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提高资本保全意识,而且充分考虑到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1999年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体系颁发后,国企改革也拉开了序幕,新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企业资本效益状况、资产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四个内容,它全面反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经营者的业绩,初步形成了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二、由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发展得到的启示
(一)传统的评价是一种事后评价行为
传统的业绩评价方法所反映的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这是由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本身的特征所决定的。财务报表是传统业绩评价指标数据的主要依据,由于财务报表反映的是企业过去发生的经济事项,所以,由此计算出的财务指标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业绩评价的目的是根据企业的业绩评估结果对企业进行定位,并使企业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管理指明方向,但是,传统的评价活动是属于企业的事后管理,企业也主要依据此信息对管理者实行奖惩,在这样的业绩评价活动下,企业只会产生短期行为,对企业未来的指导和评价,传统的评价方法捉襟见肘。
(二)经营环境导致了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变化
综观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的发展与改进是随着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企业面临的环境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环境。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应该充分体现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的管理要求,环境是影响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企业的目标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化,符合环境的要求,才有实现的可能。即企业的经营目标必须符合环境的要求,并根据变化了的环境,做出相应的调整,才有实现的可能,企业才有可能求发展。所以,作为体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要求的业绩评价体系的设计,也应该符合环境的要求,并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保证企业在变化的环境中有立足之地。
三、新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业绩评价理论与方法的改革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和高科技化的世纪,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理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为了在竞争中求生存,企业必须根据新时期经济发展的特征建立相应的业绩评价体系。
(一)关注非财务性评价指标,以求得企业的长期发展优势
9.论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 篇九
“企业文化”起源于美国对70年代创造经济崛起神话的日本进行的企业研究, 随后大量研究企业文化的著作开始在美国问世。纵观世界企业的发展, 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并得到长久发展的企业, 都具有不可复制的优秀企业文化。可以说,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 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尤其是处于转折期、机遇期的企业。企业文化之所以对企业有重要影响, 究其原因在于企业对其“核心竞争力”的追求, 因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可以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的资源, 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重要的软实力, 已经成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推手。马云曾经说过:“外界看我们, 是阿里巴巴网站, 是淘宝, 但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我们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是阿里巴巴保持快速稳健发展的关键因素。有共同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员工是最大的财富。”
1 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解析
企业文化的定义虽然有很多, 但是简单来说,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员工共同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 并体现在员工的具体行为中, 最终会对企业的行为产生影响。企业文化主要包括的因素有: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伦理、企业形象, 前三者作为“看不见”的企业软约束力, 无形中对员工们的行为产生影响。理念决定行为, 行为决定结果。企业文化在组织的核心层面, 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奋斗目标、奋斗精神以及奋斗结果。综合来看, 企业文化的特征主要有:一是独特性, 也就是说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因其地理环境、发展历史、所处行业不同所表现出的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文化氛围;二是人本性,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在关于对企业文化的研究中提出, 企业文化是基于人本文化的研究, 即重视员工行为对企业的影响;三是成长性, 伴随企业发展而面对的社会、市场环境的一系列变化, 要求企业文化要与时俱进, 要不断发展, 并且培育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关于企业怎样协调多种生产和整合多种技术的知识与能力。可以说, 在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和市场国际化程度渐高的今天, 一个企业只有拥有不断研发新产品的能力和不断占领市场的能力, 才能赢得发展, 而这些都要依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去取得, 因为只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才是一个企业立足于市场的根本, 区别于其他同类企业的关键所在, 它具有不可模仿和难以超越的特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人才核心竞争力、技术核心竞争力、创新核心竞争力、管理核心竞争力、文化核心竞争力等, 其中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制度和战略的源泉, 从不同的角度影响着员工和领导者的行为, 进而对技术、创新、管理产生影响, 因此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长期的决定性的因素。
2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来源
一方面, 企业文化是企业从初创期就开始形成的, 并被提炼出来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已经融入到了每一个员工的理念中, 并进行不断地渗透、扩张。在此过程中, 无论是企业制度的制定, 还是企业战略的选择, 都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引领。企业文化间接作用于技术创新、产品、企业管理、企业行为, 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 企业文化具有独特性、不可复制性等特征, 而企业核心竞争力追求的就是独一无二、不可超越, 只有这样企业才会在市场立足长远。但不论是企业管理方式、商业模式还是制度规范都可以被效仿, 只有企业文化才能赋予核心竞争力具有独特性, 因此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
3 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及影响
1) 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经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法则, 这些会促使企业在社会、市场的环境中做出判断, 形成一定的企业战略及目标, 指导领导者做出促使企业科学发展的决策, 指导员工规范地进行生产行为。员工们共同的价值观念会成为企业的价值取向。海尔集团CEO张瑞敏说:“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 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就有什么样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 这又保证了物质文化的不断增长”, 由此可见, 企业文化将会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帮助企业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2)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巩固作用。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硬性的竞争力和软性的竞争力。其中, 硬性的竞争力就是产品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而软性的竞争力就是企业文化。在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之后,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层, 通过制度的完善和员工道德的建设, 会对企业员工和领导者的行为产生约束力, 与企业制度、规则、流程相融合, 促进员工和领导者规范行为的养成。特别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员工企业发展的基础, 是最重要的资源。因此, 企业的发展要求培育一支强有力的团队, 企业文化对员工有激励作用, 所以在共同的价值观和统一目标的指引下, 员工们的行为将会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效率的提高, 会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巩固。
3)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支撑载体。企业在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时候, 特别是硬性的竞争力要依托于软性的竞争力。技术和管理都可以引进一流企业的先进方法, 唯有企业文化不可模仿。而且大量事实表明, 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在企业的实行需要文化的土壤, 否则就是“驴头不对马嘴”。一方面, 企业文化可以作用于企业管理, 影响工作效率和企业效益;另一方面, 企业文化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 它决定着企业是否能够得到长远发展。因此, 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发展的平台。
企业文化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是企业文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它是在企业长期发展实践中形成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 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及奋斗精神都会得到加强, 会极大调动起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促使领导者有所作为, 推动企业的经营和创新, 从而让企业上下为一致的目标努力, 无形之中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促进企业的利润提升和长足发展。二是在当今快速变化的时代, 企业文化也同样具有了时代的烙印, 即企业文化同样需要根据外部环境进行调整。而这调整的动力就来源于企业要提升核心竞争力, 同时, 调整过程中注入的符合时代需求的元素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必备的条件。
4 结语
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影响充分说明了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意义。对专注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来说, 以企业文化为突破口也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因此, 一个企业要得到长足发展, 必须要发展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必须着力于建设企业文化。
摘要:文章阐述了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影响, 着重分析了二者的内涵及联系, 并探究了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积极作用。
10.论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 篇十
第一章EVA的基本理念
一.EVA的产生及理论来源
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是美国思腾思特咨询公司于1982年提出并实施的一套以经济增加值理念为基础的财务管理体系、激励报酬制度以及决策机制。具体来说,它是基于税后净营业利润和产生利润的所需投入的全部资本成本的一种企业绩效财务评价方法。
从计算角度来看,EVA的计算值是由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资本成本的差额。资本成本既包括债务资本的成本,又包括股本资本的成本。而在现行会计制度下,债务资本作为当期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权益资本成本以收益分配的形式体现。由于未对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加以揭示,企业经营者不重视资本的有效使用,甚至存在滥用权益资本的情况。国外古。典经济学家意识到了这一个问题,从而提出了“经济利润”的概念。1890年,英国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把经济利润定义为:从利润中减去其资本按照当前利率计算的利息之后剩余的部分可被称为企业所有者的营业或管理盈余。这是EVA的研究起源,而其作为一种真正的业绩评价指标出现在世人面前,理论源泉可以追溯至经济学家莫顿·米勒和弗兰克·莫迪格莱尼于1958-1961年间发表的一系列研究学术论文提出的MM定理及由此推导出的公司价值模型。MM理论首先打开了企业全部资本成本的视野,综合考虑了企业的债务资本的成本和股权资本成本对企业价值产生的影响。1975年,威廉·麦克灵和麦克尔·詹森发表了代理理论的学术论文,指出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问题的关键。寻找一个能反映企业真实业绩的评价标准,建立一个与企业经营发展相适应的财务管理系统成为解决代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EVA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为解决现行企业的代理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费尔萨和奥尔森提出的净盈余理论为依据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数据来评价一个企业的市场价值提供了科学的数学模型,同时为EVA指标的提出积累了理论准备。
【论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推荐阅读:
论儒家文化对构建现代企业文化的启示09-05
企业文化对中小型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10-29
企业经营理念对营销的影响07-18
计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10-06
王伟论企业文化11-30
对公司企业文化的认识09-04
谈谈对企业文化的认识09-21
浅谈建设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重要性08-23
美国企业文化特点与企业经营理念11-11
经营战略及企业文化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