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顶岗实习报告

2024-10-22

奇瑞顶岗实习报告(精选8篇)

1.奇瑞顶岗实习报告 篇一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转眼已到大四,虽然我曾在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的电动车整装生产线上参观学习过一段时间,但是此次生产实习之前对于整车厂的印象仍仅限于网上的图片和视频。十分高兴能有这次机会,让我近距离接触到了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实习时间:9月15日

实习地点: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式

早上7点我们乘坐大巴前往合肥的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江淮汽车制造厂,始建于1964年。公司占地面积405万平方米,总资产53亿元,员工总数17000人.由乘用车公司、商用车公司、国际公司、发动机公司、研发中心、多功能商用车公司组成。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9月30日成立,前身为合肥江淮汽汽车是集商用车、乘用车及动力总成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汽车制造厂商。

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是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员工17000余人。公司现占地面积460多万平方米,具有年产70万辆整车、50万台发动机的生产能力。2010年公司销售各类汽车及底盘近46万辆,实现销售收入360亿元,主导产品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在“2011中国企业500强”中,以营业收入347亿元人民币列第232位。

做为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在这个学期我们将有机会去江淮、奇瑞汽车厂去见习,这是我们这届学车辆工程的学生第一次的实地接触汽车生产的流程,同学们都兴奋异常。这也是我们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初级阶段。

那一天,我们首先去了江淮汽车的一个老厂区,厂区管理视乎很严格,驾车的员工出厂区大门,门卫都要检查车上是否有私带公物的情况。首先,负责接待我们的解说员带我们来到了江淮商用车公司的前桥一车间,它主要是加工转向节的,转向节食汽车转向桥上的主要零件之一,一般载货汽车多以前桥为转向桥。转向节的功用是承受汽车前部载荷,支承并带动前轮绕主销转动而使汽车转向。在汽车行驶状态下,它承受着多变的冲击载荷,因此,要求其具有很高的强度。转向节形状比较复杂,集中了轴、套、盘环、叉架等四类零件的结构特点,主要由支承轴颈、法兰盘、叉架三大部分组成。支承轴颈的结构形状为阶梯轴,其结构特点是由同轴的外圆柱面、圆锥面、螺纹面,以及与轴心线垂直的轴肩、过渡圆角和端面组成的回转体;法兰盘包括法兰面、均布的连接螺栓通孔和转向限位的螺纹孔;叉架是由转向节的上、下耳和法兰面构成叉架形体的。

一车间还生产前轴:汽车前轴是长杆类对称零件,在整车中承担承重,支承,转向的作用,属于汽车上的重要零件,作为汽车的关键之一,前轴的机加工精度要求高。而江淮汽车作为我国的自主产权的汽车集团在前轴的生产上做到了最好,工人尽可能的精益求精,因此前轴的质量也有了保障。

参观完一车间,我们紧接着来到了二车间,在二车间进行的主要是一些特殊工序的处理,比如前轴总成的涂装,喷涂,安全处理。每个工人在指定的位置配合机器对转轮链上悬挂的前轴和转向节臂进行喷涂。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有些工序还得要工人带着防毒面具进行,在喷涂的过程中工人主要注意的是控制油漆的粘度,保证每个工件上的油膜厚度。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车架厂纵梁车间,在这个车间里我见到了油压机,交流电焊机,空压机,卷扬机,风动工具,电动平板车,堆焊机,机械压力机,砂轮机,摇臂钻床,数控冲床等好多的机械,这个车间加工的内容包括:成型和制孔。工人们将车架置于压弯模具中进行压弯。

制孔的方式又分为冲孔加工和钻孔加工。一般纵梁由主梁和加强梁组成,梁的形状为u型,加强梁装在主梁内,用柳钉连接,根据车型的不同纵梁又分为直梁式和曲梁式。

最后我们来到了江淮重卡的总装车间,整个车间内一片忙碌的景象,在生产线上每个工人各司其职。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重卡的装配线主要分以下几步:

1.底盘上线

2.安装电气设备

3.安装传动轴和工作板

4.安装气缸和后桥

5.安装前桥,连接传动轴

6.翻转车身

7.安装车头,调试灯光

8.安装油箱和轮胎

9.检查调试

经过以上几步的装配之后,汽车的各道工序也就基本结束了。我们出厂门时正好有辆重卡走下生产线,呼啸着向我们驶来,从个人感觉看来这辆车动力充沛,制动灵敏,当然这只是在空载状态下。参观完重卡车间,我们的江淮之行算是划上了句号。

实习时间:9月22日

实习地点:奇瑞汽车公司

早上我们还是乘坐大巴车前往我们学校附近的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奇瑞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1月8日注册成立,现注册资本为36.8亿元。公司总部位于美丽的“半城山水”城市——安徽省芜湖市。公司于1997年3月18日动

工建设,1999年12月18日,第一辆奇瑞轿车下线;以2010年3月26日第200万辆汽车下线为标志,奇瑞进入打造国际名牌的新时期。目前,奇瑞公司已具备年产90万辆整车、发动机和40万套变速箱的生产能力。

奇瑞公司旗下现有奇瑞、瑞麒、威麟和开瑞四个子品牌,产品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微型车领域。目前,奇瑞已有16个系列数十款车型投放市场,并且实现了“研发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的良性循环,保证了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奇瑞以“安全、节能、环保”为产品发展目标,先后通过ISO9001、德国莱茵公司ISO/TS16949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多年来,奇瑞产品深受全球消费者青睐,2010年实现全球销量682058辆,同比增长36.3%,连续10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销量冠军,连续八年成为中国最大的乘用车出口企业。

9月22号我们专业一早便准备去我们见习的最后一站--奇瑞。从我们学校到奇瑞只用了半个小时。到达奇瑞时感觉奇瑞的厂区比江淮的厂区新很多,布置的也较合理,这可能是因为江淮历史比较久一点吧。我们首先去的是奇瑞的21和22生产线。在场门有一块大的电子显示屏,上面写有当天每条生产线的任务量及当前已经完成的量。我们到时是上午十点但是两条生产线已经完成了近三分之一的量(每条生产线每天的任务量都是320左右)。可见这的效率是挺高的。

21号线是专生产QQ车的,而22号线是条混合生产线可生产各类车型。总装车间的布局从南到北分别是内饰工段、综合工段、底盘工段和发动机工段。其中发动机工段最终汇入底盘工段,而底盘工段和内饰工段最终汇入综合工段。我曾经参观过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总装配厂,整条装配线是直线形的,拉得很长,从头走到尾就要花很长时间。如果在生产线下流发现生产线上流的质量问题,就不能及时地反映问题所在,而且来回修复也非常麻烦。零部件运输也是问题,运输通道比较少,通道窄,容易产生交通堵塞,而且运输路程增加,耗费了更多的能源。而奇瑞工厂总装车间的布局则相反,车间生产线被折叠起来,从车间一个地方到车间任何一个地方都相对比较短,发现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反映。运输通道比较多,东西方向四条,南北方向两条,零部件运输方便快捷,并且杜绝交通堵塞的现象。另外线的生产线的流向也很重要,流向的问题在于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内饰工段,汽车的内饰是要被装配到车身上的,车身的重量最大,那么内饰开始的地方必须离车身的来源非常近。而内饰工段的开始处正好安排在涂装车间的出口处。综合工段,就是把汽车底盘和车身装配成整车,那么综合开始的地方必须同时离内饰工段和底盘工段的末尾最近。而综合工段的开始处正好安排在内饰工段与底盘工段的会聚处。底盘工段,车架的重量最大,那么底盘工段的开始处必须离车架的存放点最近。而底盘工段的开始处正好安排在离车架的存放点最近的地方。发动机工段,发动机和变速箱的重量是比较大的,正好也被安排在离发动机和变速箱最近的地方。

总装车间里面采光也比较好,不但东西北三面玻璃窗可以透光,而且屋顶的天窗同样可以采光。在白天天气晴朗的时候可以完全依赖自然光进行生产,这也为厂节约了不少的能源。但是通风性不是很好,车间南侧没有窗,夏季东南季风无法吹入,而且导致车间内温度比较高,甚至超过室外温度。在车间里有很多风扇,我的问题是如果换成几部空调,只要空调的温度调到适度,在消耗同样电量的情况下,会不会带来更好的舒适度呢?

总装车间的每条线上的装配件摆放得很整齐,也很科学。装配件必须离装配车位的距离非常近,以节约来回拿件的时间。而且分类摆放也很重要,如果摆放得比较乱,那在拿件的时候就浪费了寻找的时间。车间地面很少能看到垃圾,每天早晚清洁和拖地,这不仅给人带来一种清爽的感觉,同时也减少了空气的浮沉量,对一线员工的健康是有利的。总的来说,总装车间给人的感觉就是明亮、整洁和有序。

参观完总装车间我们来到了发动机生产车间。在宣传栏我们看到了各式各样奇瑞自主研发的发动机模型。从无到有,从低端到高端体现了奇瑞人勇于革新,勇于开拓的精神。最近奇瑞有在南美洲的委内瑞拉建立了新的分厂,这是开创了我国的汽车走向世界的先河,中国的汽车要想在世界汽车之林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大胆的接受世界人民的检验。

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件,也是产品成本构成的核心部分,国内发动机技术研发滞后已成为民族自主品牌与跨国公司角力中的一大短板。如果各个厂商只是满足于对汽车零件的简单组装,那么对于中国飞速发展的汽车工业是远远不够的。如果缺乏最核心的内涵——同步于世界的发动机技术,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将永远受制于人。

奇瑞公司以迅速缩小与全球先进的发动机水平差距为己任,不仅完全自主开发了具有世界中等水平的372/472发动机,还与欧洲顶级发动机设计公司——奥地利的AVL公司联合设计开发了奇瑞 ACTECO系列发动机。AVL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动机研发和设计公司,多年来为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著名汽车厂家提供一流的发动机研发和技术服务。

为保证发动机样机产品质量,保持公司后续产品持续研发,奇瑞在发动机厂投资3000万元,建成了世界上一流的发动机试制车间,以批量试制符合设计要求的样机,用于性能开发试验、整车匹配试验和可靠性试验,同时还可以验证设计产品的工艺性,降低正式生产线投资的风险。

为保证产品高精度、多品种要求,奇瑞发动机二厂设置了9条柔性生产线,广泛地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高速、数控、柔性、网络化”的总体要求和CBN、PCD刀具、刀具内冷、总线控制技术、远程诊断技术、防错和纠错等技术,通过网络,对所有生产设备动态进行实时监控。

作为一名即将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我知道以后的工作是一项需要充满热情而艰巨的事业,一定得具备持之以恒的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社会是复杂的,人际关系是多变的。所以在迈入社会之前必须提前掌握一些为人处事的技能。我们应该虚心向前辈们学习,怎样与上级和客人谈话,怎样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怎样发挥团队精神,等等。这些将在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认为,在工厂里,工人们的激情就如同企业的生命。凭借激情,工人不仅可以释放出潜在的巨大能量,而且还可以发展出一种坚强的个性;凭借激情,他们可以把枯燥乏味的工作变得生动有趣,使自己每天都能够充满活力;凭借激情,可以感染周围的同事,让整个生产过程都能变得很有活力。所以,在我看来,管理者们下车间的任务不应该只是单纯的了解生产进度,更应该多走进工人们的工作环境中,去了解他们在工作中的困难,去发现他们在工作中的问题,力求每个工人都能够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

通过生产实习可以让我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增强感性上的认识。

通过实习可以让我们直接与生产一线的工人接触,在实际中了解生产的有关内容。通过接触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学习工人师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优秀品质和敬业精神,初步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充分发挥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将自己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在实际中进行检验,让理论知识更加深入到我们的心中。培养和提高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工艺知识的基础。

通过实习,让自己学会在实际中注意观察,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虽然实习已经结束了,但是我在这里所学到的东西将会让我一生受益。在这期间,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让自己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有了更明确的目标。一直都相信细节决定成败这个道理,在这段实习期间,各个公司的规章制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个道理。我将以此作为自己学习和工作的一个开始,力求自己可以在以后的道路上做得更好。

2.奇瑞顶岗实习报告 篇二

一、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 企业用工反馈信息不大理想

目前我校采取的是就业式顶岗实习,即联系到企业有用工计划,组织学生按规定的招聘程序招聘与用工计划等额的学生到岗工作,学生实习结束后便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的一种实习方式。但从厂房的反馈情况来看,企业的人事部门有点“烦”,源于企业是被动接受。江阴长电科技公司人事部的陈经理无奈的说: “用工需求大时,歪瓜裂枣都得受。这样造成学生觉得反正最后有单位要的思想,主观能动性不能得以发挥,少数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旷工、怠工等不良现象,不利于调动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扼杀了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的积极性。”

个别就业专职人员在选择顶岗实习企业的问题上显得有点草率

所有的生源学校都需要联系就业实习单位,在就业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个别就业专职人员觉得能联系到实习单位就不错了,因此出现“抓到筐里就是菜”的现象,尤其在学生顶岗实习的高峰期,这种现象尤为突出,专职就业人员很容易会忽略了对企业的深入考察,只是从表象上看看企业还行,但当学生进厂实习后,才发现与宣传时的不一致,就觉得是被忽悠、有点“烦”,认为是上当受骗,满腹牢骚,抱怨学校骗钱骗人,便出现消极怠工或纷纷离厂的现象,必然会影响学校的声誉,并给下年度的招生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学生实习期间稳定性差

由于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只能是短期跟踪、巡回检查或远程指导,不可能长期派老师实习跟踪管理,造成部分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遇到问题得不到即使沟通和直接指导,导致一些学生被解雇或自己轻易放弃实习机会。

学生期望值太高

一些学生觉得待遇太低从实习单位返回学校的情况。其次是自身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差距。从我校的实习基地用工反馈情况来看,企业比较重视的是学生是否具有积极的态度与行为、职业道德、团队合作、思考与解决问题等能力,而这些恰恰是当前中职学生所忽略的。当前实习单位普遍反映学生的质量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学生自身的状况影响了用人单位与学校的关系,甚至损害了学校的声誉,导致下年度顶岗实习单位难找的结果。

二、对策

为了学校更好和谐的发展,搞好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切实加强实习环节的管理,我认为应做到如下工作:

1. 采取准就业式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期间,企业根据学生的技能以及工作表现,对学生再进行考察筛选,实习结束后确定正式录用学生并与之签订劳动合同,这样学生有了压力,在工作中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把工作完成好,大大提高学生的工作积极性。

2. 建立企业信息库,择优筛选岗位

在企业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行业特色鲜明的企业,在劳动条件上能确保学生的安全,专业上尽量对口,能严格按照劳动法执行的一些岗位需求密集型的企业,这样学生在相同的起跑线上,能够互相促进,帮比赶超,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也便于学校安排专职教师进行实习跟踪管理。

3. 做好顶岗实习的前期工作

选择责任心强、对企业生产流水线作业比较熟悉、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负责对参加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全程式跟踪管理,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让学生充分了解实习的目的、意义以及实习中将要面对的困难,特别是强调实习纪律,要求同学们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及实习单位的工作规程,以保证实践性教学计划的顺利执行。

4. 关注学生顶岗实习初期情绪

学生到岗实习时,企业往往会对学生进行厂纪厂规培训,严肃工作纪律,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接受学校和企业“双重”管理。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有关纪律,严守工作岗位,杜绝迟到、早退、旷工现象,严格履行请假手续,原则上不允许请假,如遇特殊情况,须向学校实习跟踪教师请假,并征得企业管理人员同意。严禁私自换岗和顶岗、缺岗现象。操作要规范,不得随便拆卸机械零件或点击不熟悉的按键,以防造成人为事故。我们的实习跟踪老师要配合企业在生活上照顾好学生,思想上要做好安抚工作,指出这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并用自己刚工作时的实力来提高学生对企业和岗位的适应性。

5.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待学生适应一段时间后,实习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带任务进入岗位实习,并按照老师的要求采集用于教学的真实案例,在真实环境下学习专业课程,使学生有压力有动力,这样学生能够结合顶岗岗位,保质保量的完成最后学年度的学习任务。实习跟踪教师要深入实习现场,检查学生实习情况,进行业务指导,掌握学生思想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帮助,关心学生生活和身体健康,稳定学生情绪并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管理。

6. 切实做好学生权益保障工作

在与实习企业的合作中,校企双方遵守国家有关教育培训、劳动就业、生产安全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妥善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内容、场合、方式,避免学生在生产、服务中受到身心伤害,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学生的各项合法权益。

顶岗实习是职校生毕业前的一种特殊学习形式,也是学校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种教育模式,做好这项工作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理论实际,进一步提高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更好地促使其自觉认识社会,熟悉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的工作氛围,自觉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同时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有效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过度奠定良好的基础。相信我校只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特有的育人功能,以务实的精神进行改革和探索,一定能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劳动者,实现学校、企业、家长和学生等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摘要:我校开展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实习基地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制度以来,已经基本形成了“按照行业生产现状,进行综合素质培养,实行就业为目的”的大格局。但在实习管理的过程中,仍存在着学生积极性不高,学社实习稳定性差,学社的权益得不到切实保障的整体问题,建议学校实行学生准就业式顶岗实习,建立企业信息库,择优筛选就业岗位以及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等方面为抓手,进一步推东我校顶岗实习工作的良性发展。

3.顶岗实习 篇三

关键词:教师教育;职业能力;顶岗实习

当前教师职业的技术性特征受到质疑,教师教育面临危机。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并非教师教育轻视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而是忽略了自身固有的实践性特征:一是在思想上将实践认识化,即在认识与实践领域中,将本应属于实践领域的教育置于认识论领域,从而使教育理论被作为一种认识论成果的“知识”而加以学习,使教学活动缺乏实践性;二是在行动上教育见习、实习安排分散且时间短,学生参与教育实践的机会很少,短暂的教育实习,学生无法完成实践知识的体味和内化。要改变当前的现状,教师教育必须建构实践取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实践方式,探索有效提高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的新途径。

一、顶岗实习的内涵

顶岗实习是组织师范类高年级学生在学完骨干课程,经过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后,到农村基层中小学进行半年的“全职”教师岗位锻炼,以强化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能力为主题,以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责任的一种新型教师教育模式。2007年教育部颁布发《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教师〔2007〕4号)文件,要求高师院校要精心组织实施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因地制宜地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中小学进行不少于一学期的教育实习。各高师院校根据文件精神,组织开展顶岗实习工作,将师范生派往中小学独立承担教学任务,开展实习支教活动。顶岗实习由此推广成为一种教育实习方式。2010年,“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开展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顶岗实习规模进一步扩大。由此,“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成为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顶岗实习与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关系的研究更具现实意义。

二、顶岗实习的功效

为了深入了解顶岗实习对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影响,我们采用抽样调查和对比研究的方法,通过设立顶岗实习、常规实习对比组,对长江师范学院2007级、2008级师范专业实习生,从实习时间、实习方式、实习任务、实习感受、实习成绩等方面开展问卷调查,发放抽样调查问卷140份,回收问卷120份,其中有效问卷110份(顶岗实习67份,常规实习43份)。调查问卷首选概率统计结果如下:(1)你认为教育实习最合理的时间是多久?一学期47.27%、三个月29.09%、两个月18.18%、一年2.76%、一个月2.72%。反映出师范生认为一个学期是最理想的教育实习时间。(2)你认为什么途径对提高教师职业能力更有效?顶岗实习72.73%、常规实习20%、试讲4.55%、见习2.72%。反映出师范生认为顶岗实习是提高教师职业能力最有效的途径。(3)你在教育实习中经历了哪些环节?上课100%、作业批改98.18%、备课96.36%、辅导学生96.36%、班级管理92.73%、组织课外活动61.82%、教研活动52.73%、开家长会37.27%。反映出师范生教育实习集中在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班级管理五个方面,组织课外活动、参加教研活动、召开家长会主要是顶岗实习学生,常规实习学生参与较少。反映出师范生在顶岗实习中的教学实践更全面。(4)教育实习中你主要关注了哪些对象?教学目标24.55%、教学效果23.73%、教学内容14.55%、教学过程10.91%、教学方法10.91%、学生发展6.27%、学生反馈3.64%、教师评价2.91%、学习方法2.52%。反映出师范生更多地关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对学生发展、学生反馈、学习方法关注不够,还处于以教为主体的教学状态,需要更多的教学实践锻炼。(5)你在教育实习中感觉最缺乏什么?教材知识体系的把握18.91%、班级管理能力16.18%、课堂教学能力15.27%、教学设计能力12.64%、组织课外活动能力9.42%、教育理论知识9%、教育技术运用能力8%、课标理解7.09%、教学反思能力3.1%。反映出学生通过实习体会到学科知识体系、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组织能力的局限,提高了自己的教育反思能力,有利于返校后的学习。(6)教育实习对你哪些方面提升较大?课堂教学能力43.45%、教学设计能力13.45%、教材知识体系把握12.55%、班级管理能力13.45%、课标理解4.36%、组织课外活动能力4.36%、教育技术运用能力3.45%、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3.11%、教学反思能力1.82%。反映出教育实习对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7)你认为教育实习的哪些环节提高了你的教师职业能力?实习期间实践锻炼54.27%、实习学校教师指导15.27%、实习前的集中培训12.55%、实习阶段自学研修7.09%、实习阶段教学反思4.45%、实习学校教研活动3.64%、实习阶段同学互助2.73%。反映出实习期间的实践锻炼是提高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的主要因素,顶岗实习优于常规实习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8)实习成绩,顶岗实习优秀29.85%、良好49.25%、合格20.89%,常规实习优秀13.95%、良好74.42%、合格11.63%。反映出顶岗实习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强。

实习方式与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属于两个分类变量之间的关系,师范生的实习成绩是其教师职业能力强弱的客观反映,可以将其作为检验二者关系的客观依据。因此,本研究以实习成绩为主要依据,采用双向表x2检验分析实习方式与实习成绩的相关性。其检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建立统计假设H0:实习成绩与实习方式无关;H1实习成绩与实习方式有关;第二步,计算理论频数ft。公式E=fr·fc/N;第三步,计算x2值。公式x2=∑【(f0-ft)2/ft】。x2≈6.9;第四步,计算自由度df值。公式df=(r-1)(c-1)。df=2;第五步,确定显著性水平和临界值。根据自由度df=2,查x2值表,可以得到x2(2)0.05=5.99和x2(2)0.01=9.21,由于5.99<6.9<9.21,则0.01

不同实习方式对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比较表

按照x2检验统计决断原则,应在0.05显著性水平上拒绝H0而接受H1。其结论为:实习成绩与实习方式有关,顶岗实习对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显著(P<0.05),采用顶岗实习能够有效提高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能力。

三、顶岗实习的优势分析

教师职业能力由教学认知、设计、组织、实施、监控、评价、反思、研究等多项能力组成,这些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实现。顶岗实习涉及岗前、岗中、岗后三个阶段,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在这三个阶段中各有侧重。岗前阶段主要是培养师范生的教学认知能力,通过学习、观摩、听课促进师范生认识课堂,了解课堂教学设计,了解教师的知识加工、教育机制和教学氛围的生成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能力和学习反馈。岗中阶段主要是培养师范生的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监控、评价能力,通过教学实践研习教材、教法,锤炼教学语言,组织教学活动,提高职业能力。岗后阶段主要是培养师范生的教学反思、研究能力,通过与优秀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沟通和交流,开展教学实践的总结与反思,探索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和方法。

4.奇瑞参观实习总结2012 篇四

参观实习是大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车辆专业的必要学习过程。参观实习能够增长我们的见识,巩固课本知识,让我们了解工厂的一些基本运作过程,这些都能对我们以后更好更快的融入企业打好坚实的基础,也能对我们将要进行的毕业设计拓宽思路。

2012年2月15日,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在合工大班主任带领下,从学校出发去安徽芜湖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参加为期10天的参观实习,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全面的了解了我们公司的发展历程和生产规模,以及制作流程和先进的生产工艺。为此,对我们民族自主品牌更加坚定了信心,为更好地加入这个团队做好了准备,时刻激励自己努力拼搏,为公司奉献出应有的一份力量。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3月18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36.8亿元,占地面积280万m²,1999年12月18日,第一辆奇瑞轿车下线;2002年奇瑞轿车产销量突破5万辆,成功跻身国内轿车行业“八强”之列,成为行业内公认的“车坛黑马”;以2010年3月26日第200万辆汽车下线为标志,奇瑞进入打造国际名牌的新时期。目前,奇瑞公司已具备年产90万辆整车、发动机和40万套变速箱的生产能力。奇瑞品牌不断打造、提升自己,表达了一代代奇瑞人志在成为广大消费者拥戴的品牌理念,也体现了当代奇瑞人在成就、杰作、荣耀面前,不满足阶段性成功,执意追求新的超越,正如奇瑞的奋斗目标一样“自主创新、世界一流、造福人类”。奇瑞人“谋于陋室,成语荒滩”的奋斗经历更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规格标准,管理严明是我对这里的第一印象。先进齐全的设备、宽敞整洁的车间,还有整齐化一的服装和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都让我感受到了一个现代化大型企业应有的管理制度和规模。尽管工作人员忙碌不断,车辆来来回回,但是工作依旧有条不紊、秩序井然。奇瑞人的青春与活力,奇瑞人的自信与才能,更让我觉得我该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

奇瑞旗下现有奇瑞、瑞麒、威麟和开瑞四个品牌,产品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微型车领域。奇瑞现有以下几大生产基地:芜湖奇瑞总部、东北大连乘用车生产基地、华中开封微型车轻卡生产基地、西北鄂尔多斯SUV生产基地、贵州客车生产基地、江苏常熟生产基地以及国外很多生产基地。我们也了解了四大品牌下的各种车型,中、低档乘用车奇瑞下有:风云系列、瑞虎系列、QQ系列、东方之子等等;中、高端乘用车瑞麒有G5、M1、X1等;商务车威麟有X5、V5、H5等;微车开瑞有优优、优雅、优胜、优派等。

通过第一天的课程让我对奇瑞的认识有个新的高度。

接下来几天里我们参观了冲压车间、涂装车间、焊接车间、总装车间、发动机车间。

涂装车间的参观让我很震撼,师傅告诉我们说那是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durr公司全球领先的喷涂生产线,可以保证车身10年不腐蚀;在涂装过程都是全自动机器人操作,采用领先360度任意角度旋转电泳设备,使喷涂死角都得到了充分的处理和电泳。在冲压车间和焊接车间我看到的大都是全自动机器人作业,对工人的劳动强度

要求很低。在总装车间看到的是高效率的流水作业。

后来的两天里我们参观了发动机公司,在发动机公司我们亲自把一台发动机进行了拆装,还向师傅请教了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和相关问题。培训老师还给我们讲解发动机生产的工艺流程,奇瑞所产发动机的适用车型,各款发动机的实物、发动机的出厂标示及其含义,就连公司关于物流的运行流程都做了讲解。

实习结束我脑袋里闪现出“总结”这个词汇,这是我以前都不屑做的事情,这个企业的员工以总结不断提升自我,才保证了“不让错误发生第二次的事情的发生”,才能让企业在短短的时间内有了这样惊人的发展。我想我的个人总结就从这里真正的开始吧。

实习中我感到了,理论与实际是如此的不平衡,实际与理论也是多次的不相符合,也许是我的理论知识还不够扎实吧,在今后学习生活中还得深研苦学。也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的真正含义,明白了企业让我们一定要下工厂实习的良苦用心。我更加认识到把知识贯穿到实践中去的重要性。不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得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

5.奇瑞顶岗实习报告 篇五

1、课题研究背景与目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外贸易也在快速发展并成为拉动我国经增长的重要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汽车行业的发展尤为迅速,汽车工业更是目前全球化程度最高的部门之一。中国汽车的最终产销量为1350万辆,经过几年的发展在20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高达2459.8万辆占全球汽车销量的36.2%毫无悬念的成为了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是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但作为“汽车大国”的中国还不是一个“汽车强国”。专家指出,要成为世界汽车强固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要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知名企业和品牌;二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三要掌握汽车的核心技术和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支撑和引领世界汽车产品的技术进步,并在这一过程中培育出自己创新能力。但是目前我国汽车产业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是少之又少,大部分汽车企业不得不与国外大型汽车公司合作共谋发展。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外资车尤其是合资车在中国汽车市场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具有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举步维艰。但在艰苦的条件下这些具有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也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强大生命力。几年的卧薪尝胆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由小做大由弱走强,不仅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吉利、北汽还纷纷开始收购海外汽车资产,开始开扩国外市场尤其是具有完全自主品牌的奇瑞汽车公司更是走在了“开疆扩土”的前列。

成立于1月8日的奇瑞汽车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中的后起之秀但它却走在中国汽车出口的前列,担当了中国自主汽车品牌走向世界的“先锋”。年10月奇瑞第一批轿车出口中东拉开了奇瑞汽车争夺海外市场的序幕,时至今日奇瑞汽车已经销往全球几十个国际和地区,并在俄罗斯、乌克兰、埃及等国家建有多个海外工厂积极融入全球市场。一直以来奇瑞汽车的出口量在我国汽车出口总量上占据着相当大的份额。

奇瑞汽车是走出去了,但并不代表奇瑞汽车在国际市场上就站稳了脚跟,由于奇瑞汽车的产品结构单一,技术无法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产品质量不高等原因,使得奇瑞汽车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国际化经营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与挑战。如何让奇瑞汽车在国际化过程中走得有力走得扎实是很有研究价值的。本文将以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为基础,结合奇瑞汽车公司开战海外市场的战略部署对奇瑞国际化经营现状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其在国际化经营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风险,提出符合奇瑞汽车的国际化策略,并为其他国内汽车公司的国际化战略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主要是从需求、生产、技术、销售市场四个角度对汽车企业国际化经营进行考量和研究的。认为不同的文化、地域的人对汽车的要求喜好是不一样的,不同市场对汽车的要求也不一样,汽车生产企业要主动去适应这些差异满足不同的需求;汽车企业在生产汽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达到内外部的规模效益就会大大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掌握汽车核心技术和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一个汽车生产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生存和克敌制胜的关键;不同的国家和地域由于文化、政府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差异汽车的设计、实用性和销售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针对不同的市场要制定与之相匹配的市场销售规划。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驻华首席代表Dominik Declercq(2019)表示或许只要5年左右的时间,奇瑞等中国汽车公司在汽车质量、排放标准和安全性上都可以通过政府的投资支持得到解决,经营海外市场需要解决的是制定正确的营销策略,在汽车供应、备件网络和售后服务上提升水平。

麦启安、彼德诺兰(2019)说中国汽车产业存在集约化水平较低、国际品牌影响力小、国际化人才缺失等情况。

John Paul Macduffe教授进行IMVP调查后说丰田汽车能在国际化经营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其强大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掌握了核心技术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

Fredrikvon Corswant(2019)从汽车产品供应商的角度对汽车行业进行研究提出对汽车产品高度细分可以形成高度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效应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有利于汽车生产企业的技术创新。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奇瑞汽车国际化经营中面临困境研究主要集中在缺乏核心技术、品牌国际影响力不够、缺乏系统的营销策略,规模过小导致规模效益不强、企业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管理体系落后、汽车零部件制造体系相对薄弱、国际贸易壁垒、几大汽车巨头企业对汽车行业的垄断等导致了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国际市场上举步维艰。

例如黄金蕊(2019)在《奇瑞汽车产品开发战略研究》中指出奇瑞汽车在其产品设计、技术性能,尤其是在中高端汽车品牌的影响力上与国外品牌比较存在明显劣势。

王琪(2019)对中国奇瑞汽车市场营销环境进行分析,指出奇瑞的营销和推广要从消费者偏好着手,从企业的营销管理到市场调研和预测这些工作都要做充分,同时要做好汽车的售后服务,做好隐形营销。

李晓伟(2019)在《奇瑞汽车自主创新战略研究》中明确指出奇瑞汽车在品牌塑造,市场扩展,技术研发,资金流动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国际化进程。

陈金波(2019)对当前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汽车工业应向依附性发展,依托国外技术来实现自身产业升级。

卫金桥(2019)对中国汽车产业中外合资情况分析后说“中外合资模式缺乏顶层设计,外商对汽车生产设计的核心技术进行严密的控制,合资汽车企业没有换来真正的技术积攒,核心技术不足仍然是制约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陆海平在《中国汽车企业如何实施国际化经营》(2019)中提出世界汽车企业是大鱼吃小鱼,寡头竞争日趋激烈;汽车产业要求整合各类资源,产业链全球化配置;要通过技术升级推动产业发展增强竞争力。

(3)主要参考资料

[1]Eckhard Siggel.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A survey and a Proposal for Measurement[J].Journal of Industry,Competition and trade,2019(02):11~18.

[2]John E.Kwoka.Automabiles:The Old Economy Collides with the New[J].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19(01):23~27.

[3]Nicholas G.Rupp.The Attributes of a Costly Recall:Evidence from the Automotive Industry[J].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19(01):31~35

[4]P.A.Geroski.Competition in Markets and Competition for Markets[J].Journal of Industry,Competition and trade,2019(03):19~27.

[5]黄金蕊.奇瑞汽车产品开发战略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9

[6]宋波.奇瑞汽车进入国际市场品牌战略研究[J].战略研究,2019(12):35~37

[7]宋梅.SWOT分析法在企业战略中的应用—以奇瑞汽车公司为例[J].交通运输中国市场,2019(10):25~27

[8]程静.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商论,2019(30):22~24 [9] 陆海平. 中国汽车企业如何实施国际化经营[J].汽车工业研究,2019(06):38~41 [10] 罗良忠,陈亚娟. 我国汽车企业“以技术换市场”的跨国经营新模式.[J].国际贸易探索,2019,28(09):72~76

[11]陈鑫.中国汽车出口的策略问题探讨.[J].商情,2019(07):58~59

[12]王福昌.中国汽车企业出口策略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9 [13]李欣宇.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贸易与面临的技术壁垒[D].长春:吉林大学,2019 [14]赵泽文.中韩FTA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9 [15]王传兵.中国汽车自主创新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9 [16]孟侨.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9 [17]于杰.2019年汽车市场盘点[J].汽车纵横,2019(01):26~27 [18]张逸潇.奇瑞汽车去年全球销量55万辆[J].芜湖日报,2019(01):02~03

3、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案

(1)研究思路

本文以奇瑞汽车的国际化经营困境及对策研究为重点,首先介绍国内汽车市场的产销情况和国内汽车公司对开扩国外市场做出哪些努力,接着介绍奇瑞汽车的历史和发展情况。然后根据相关数据资料分析目前奇瑞汽车公司在开拓海外市场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然后从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希望这些分析思考能够为奇瑞汽车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安排有一点点帮助,并为其它想要走出去的汽车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将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第二部分,我国对外贸易汽车行业国内外环境分析;第三部分,奇瑞汽车国际化经营的困难和挑战;第四部分,对奇瑞汽车国际化经营发展的建议;第五部分,结论。

(2)研究方案

本文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理论联系实际运用产品周期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国际贸易壁垒,地缘经济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知识首先以大视野分析我国汽车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现状结合奇瑞汽车公司的对外贸易方针分析造成奇瑞汽车国际经营困境的原因,然后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3)工作进度及具体安排

2019年12月—2019年1月,查找资料,阅读有关该学科的书籍,确定毕业论文课题的方向;

2019年1月下旬—2月中旬,确定课题方向、题目,写出提纲,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2019年2月下旬—3月下旬,进行毕业实习,收集有关该课题内容资料;整理资料并完成初稿;

2019年4月初—5月初 整理资料,写出论文初稿;

2019年5月初—5月下旬,在导师指导下修改完善论文,整理成文,装订成册;

2019年6月初—6月中旬,准备并完成论文答辩。

指导教师批阅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6.奇瑞顶岗实习报告 篇六

一、《顶岗实习手册》与《顶岗实习报告》的关系

(一)《顶岗实习手册》是大三年级顶岗实习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的完整体现,反映该实习生实习过程中的基本情况,如何时何地何企业何岗位从事何具体工作,何时请假,病假,事假,加班,轮休,换岗,实习过程中发生的主要事例记载。实习指导教师(含兼职教师)辅导情况等,要求按日如实填写。《顶

岗实习报告》并不要求每天撰写。

(二)《顶岗实习报告》(或《顶岗实习总结》)详细记载反映实习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专业知识,职业技能锻炼,提高的情况,是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体会,收获,问题的全面反映。包括辅导课笔记,实习中主要收获,问题分析。物流行业或实习单位有关资料整理等。

《顶岗实习手册》反映学生是否参加顶岗实习的过程,《顶岗实习报告》反映学生实习质量的高低、好坏。

二、需反映的主要内容

(一)每周填写不得少于五次。需注明具体日期,操作岗位等;

(二)实习工作的内容和进行情况,出现了哪些问题,怎样处理的?有哪些收获体会;

(三)实习见闻;

(四)详细记述所遇到的对自己有触动,有帮助,或触动比较深刻的人,事,情景。由此使自己获得的知识传授,技能掌握,心理活动,思想感受;

(五)实习中某具体问题处理经过,把有疑问的问题记录下来;

(六)参加顶岗实习单位组织的培训所作笔记,参加业务会议所作的记录;

(七)本校专业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到实习岗位对顶岗实习生授课,辅导,交流,研讨,操作或现场教学的情况,收获的总结。教师姓名,起止时间。

三、记载注意事项

(一)合理安排 及时记录

要避免当天的实习内容和收获,不能及时记录,以至到第二天晚些时候再写“回忆录”,忘记了一些需要记录的内容。可以把《顶岗实习报告》与实习工作笔记共用。

(二)过程清晰,言之有物

《顶岗实习报告》不是写得越多越好,因为过于频繁地记录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学生的负担,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顶岗实习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控制《顶岗实习报告》每日的工作量,但要求过程清晰,言之有物,不盲目抄袭,自觉自愿地撰写,有感而发的记录,尤其是实习中发生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对顶岗实习起帮助促进作用。

(三)工学结合课程改革。

学院努力推行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正在积极推行组织实施。对于实习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向专业教师或企业兼职教师请教。学生要广泛阅读,努力掌握新工艺,新技术,新流程。把实习过程中的工作过程与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比较,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顶岗实习报告》的管理

(一)《顶岗实习报告》应与《顶岗实习手册》配套使用,并于顶岗实习结束后两天内交专业指导教师,我院对口实习单位兼职教师与专业教师共同审阅并签署意见,确定评定成绩。

7.奇瑞顶岗实习报告 篇七

一、工伤保险法律制度难以有效化解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

1. 以工伤保险法律制度化解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不符合劳动法的基本原理。

工伤保险法律制度是

劳动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法有其特定的调整对象即劳动关系,其适用范围也是特定的,即适用于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工伤保险法律制度专门适用于化解劳动者在职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劳动风险,其救济的对象只能是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顶岗实习与一般职业劳动比较,既有相似性又有特殊性。顶岗实习兼具教育性与职业性特征[3]。顶岗实习的职业性特征使其与一般职业劳动具有相似性。顶岗实习,与一般职业劳动一样,也是进行一种职业岗位劳动,也存在劳动风险,因此顶岗实习也需要国家以相关制度化解其劳动风险,以切实地救济遭受顶岗实习劳动风险事故伤害的学生。顶岗实习的教育性特征又使其有别于一般职业劳动,并决定了其劳动风险也不同于一般职业劳动风险。因为,顶岗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的关系是教育关系,而不是劳动关系;顶岗实习学生的身份是学生,而不是劳动者;学生顶岗实习的行为是为学习的劳动,而不是为谋求生活来源的劳动。因此,适用于化解一般职业劳动风险的工伤保险法律制度不宜适用于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的化解。理论界,多数学者也认为顶岗实习劳动风险不宜适用工伤保险法律制度;司法实践中,对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事故的处理也大多没有适用工伤保险法律制度[4]。

如果牵强地将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化解适用于现有劳动法,或者修改现行劳动法,以工伤保险化解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不仅不符合劳动法保护劳动者的基本原理,而且也不具有可行性。首先,以工伤保险法律制度化解顶岗实习劳动风险,将意味着劳动法还要调整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形成的实习关系,而这种实习关系实质上是实习单位接受学校委托对学生实施实践教育而形成的一种教育关系,也就是说,以工伤保险法律制度化解顶岗实习劳动风险,必将导致劳动法突破其固有的调整对象和适用范围,改变劳动法专门调整劳动关系的特性,这有违劳动法的基本原理。其次,以工伤保险法律制度化解顶岗实习劳动风险,还意味着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责任将主要地由实习单位来承担,因为工伤保险基金主要来源于企业缴纳的保险费,只有在企业缴纳了保险费的情况下,工伤风险事故的受害者才能获得工伤保险基金的赔付,而企业缴纳工伤保险费的费率是根据企业工伤事故发生率和使用保险基金的情况实行浮动费率(1),顶岗实习学生初次尝试职业劳动,对职业岗位和操作规程并不熟悉,其劳动风险事故的发生必然比熟练的劳动者高,这势必增加实习单位的经营成本,也就是说,以工伤保险法律制度化解顶岗实习劳动风险,必将导致实习单位不愿意接受学生顶岗实习,最终将造成顶岗实习这种教学环节无法有效开展。

工伤保险制度之所以专门用于化解劳动者劳动风险,救济遭遇工伤的劳动者,是因为企业专门为劳动者向工伤保险基金缴纳了工伤保险费(2)。企业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费是理之所然,因为劳动者为其创造了经济利益,企业应当为劳动者在为其创造经济利益过程中的劳动伤害风险买单。顶岗实习是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社会行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就业见习条例》第8条明确表明:“保障学生实习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既然学生顶岗实习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那么因学生顶岗实习而发生的劳动风险也应当由全社会来共同承担。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是履行一种社会责任,企业并不一定能从学生顶岗实习中获得收益,反而还可能要增加因学生实习而增多的次品、废品所带来的成本。如果以工伤保险化解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则等于是将本应由全社会共同承担的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却要求已经履行了该项社会责任的企业来承担;反言之,如果企业不履行这项社会责任,即不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却不需要承担这类作为社会成员应当承担的社会风险。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可见,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化解适用工伤保险法律制度是不恰当的。

2. 现有工伤保险法律制度未将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化解纳入其调整范围。

关于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的化解,劳动部1996年8月12日发布、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第61条曾明确地规定:“到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实习的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学生发生伤亡事故的,可以参照本办法的有关待遇标准,由当地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发给一次性待遇。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不向有关学校和企业收取保险费用。”但该试行办法已在国务院通过的《工伤保险条例》于2004年1月1日实施后失效。《工伤保险条例》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该规定将工伤保险适用的主体范围限定为各类企业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而将实习学生排除在外。2010年12月20日国务院修改了《工伤保险条例》,将工伤保险适用的主体范围扩大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但并未将实习学生纳入其中。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于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的《社会保险法》也未对学生实习劳动伤害保险问题有所涉及。

从地方实施《工伤保险条例》的办法来看,各地也基本未将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化解纳入工伤保险范围。有的地方虽已规定可以参照工伤保险赔偿标准给予赔偿,但赔偿金额的支付并非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而是由学校或实习单位根据约定支付、或根据过错支付、或平均支付。如2007年的《河南省工伤保险条例》第46条规定:“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等学校学生在实习单位由于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参照本条例规定的标准,一次性发给相关费用,由实习单位和学校按照双方约定承担;没有约定的,由双方平均分担。”2004年的《山西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试行办法》第26条(1)也做出类似规定。有的地方法规则做了否定性的规定,如2006年的《南京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第29条规定:“家庭(个人)雇佣的人员、到单位实习期间的在校生、离退休仍在工作的人员不属于工伤保险调整范围。”而更多的地方性法规,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等并未对此做出明确规定[5]。

可见,从现有劳动法律制度来看,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化解也难以适用工伤保险制度。国家劳动法律制度之所以没有将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伤害事故纳入工伤保险法律制度进行调整,是因为学生实习劳动不同于劳动者的劳动,实习关系不属于劳动关系,不能由劳动法调整。如果强行要求劳动法调整实习关系,那么劳动法将违背其固有的基本原理,失去其自身的科学性。

二、民事侵权法律制度难以有效化解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

1. 以民事侵权法律制度化解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对受害学生是不公平的。

从现有的相关制度来看,学生顶岗实习遭遇劳动风险事故伤害的处理,能借以适用的主要法律制度有教育部通过的且于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及相关民事法律制度。《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8条的规定(2),学生遭遇顶岗实习劳动风险的处理将按照民事侵权制度的一般人身侵权予以处理,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民事一般人身侵权承担责任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即学校、实习单位、实习学生根据各自在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事故中的过错程度、以及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来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与劳动者工伤事故处理相比,依据民事侵权法律制度处理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事故,无论是在归责原则、举证责任和赔偿额度等方面,都不利于对处于弱势地位的顶岗实习学生的保护。从归责原则看,工伤事故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即不论用人单位是否有过错,也不论劳动者是否有过失,用人单位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一般人身侵权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即如果受害学生不能证明学校或实习单位有过错,且其过错与伤害事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则学校和实习单位将不承担责任。从举证责任看,工伤事故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即劳动者一般无需举证;而一般侵权案件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原则,即受害学生必须举证证明学校或实习单位对自己的伤害存在过错,否则将无法获得赔偿。而在整个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必须服从学校和实习单位的管理,根据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安排进行顶岗职业劳动,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处于被管理者地位。学生与处于管理者地位的学校或实习单位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学生难以对顶岗实习劳动风险伤害事故进行举证以证明学校或实习单位存在过错。如有学者指出的,“在司法实践中要清楚地确定学校、实习单位是否尽到了职责、有没有过错、过错大小以及其过错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等是十分困难的”[6]。从赔偿额度看,工伤赔偿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赔偿额度和支付时限有保障;而侵权赔偿由侵权行为人支付,且受到侵权过错程度、侵权人支付能力等多方面的限制,一般赔偿额度都大大低于工伤赔偿额,支付时限也难以保证。可见,依据侵权法律制度处理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事故对受伤害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

2. 实践证明民事侵权法律制度无法有效化解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

从目前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事故的处理来看,大多适用的是民事侵权法律制度。然而事实证明民事侵权法律制度无法有效化解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

以民事侵权法律制度处理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事故不符合劳动风险的特征。劳动风险来源于职业危险,由于“职业危险属于有高度危险来源的危险”[7],尽管劳动风险是可以防范的,但劳动风险仍然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各国法律都规定劳动风险事故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民事侵权损害是行为人的侵权行为造成的,而侵权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有过错的行为,因此,民事侵权责任制度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即只有在有证据证明当事人存在过错的情况下,当事人才承担相应责任。

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与劳动者劳动风险一样,也来源于职业危险,也具有不可避免性,如果以民事侵权法律制度处理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事故,那么在学校、实习单位、学生都没有过错的情况下,对于顶岗实习劳动风险事故将无法确定该由谁来承担。也正因为此,在目前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事故处理中往往出现学校、实习单位都拒绝承担责任,受害学生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可见,民事侵权法律制度无法有效化解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无法有效救济遭受顶岗实习劳动风险事故伤害的学生。

三、民事合同法律制度难以有效化解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

1. 从民事合同的特性来看,民事合同法律制度不能有效化解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

第一,学校和实习单位很难就防范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达成合同。依民事合同法律制度化解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意味着学校和实习单位必须签订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双方各自应承担的义务,如果一方没有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将因违约承担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事故的责任。民事合同是平等地位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一般情况下,合同“当事人各自从追求自身的利益出发而做出意识表示”[8],合同内容具有相对性,合同义务的承担是与合同权利的享有相对应的。如果在没有合同对价的情况下,合同当事人在履行自己义务后并不能获得相应的权利,那么合同双方都会尽可能地将义务推给对方(赠与合同例外),最终导致合同双方难以就实现合同目的达成一致。学校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是履行一种教育义务,在顶岗实习合同中,学校并不能从对方获得相应的对价,有的还可能要向对方支付实习费;实习单位接受学生实习是履行一种社会义务,在顶岗实习合同中,实习单位也不能从对方获得相应的对价,还可能要承受因次品、废品增加而带来的成本增加的负担。由于学校和实习单位在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合同中都得承担相应的义务而不能获得相应的对价,因此,学校和实习单位很难就实现防范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的合同目的达成一致。实践中,根据我们的调查,学校与实习单位的顶岗实习合同和校企合作合同也基本没有对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的责任分担进行约定。

第二,以民事合同法律制度化解顶岗实习劳动风险,还可能抑制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由于学校的教育义务是学校必须履行的一种法定义务或来自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义务,因此,在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合同中往往是学校让步,而很少要求实习单位承担相关责任。尽管学校是顶岗实习的组织者,对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但是由于顶岗实习是由实习单位来实施的,在顶岗实习中,学校对学生的控制力已远远不如其对学生在校时的控制,而合同法的归责原则为严格责任,即不论学校是否存在过错,只要发生因学校未能很好地履行合同义务的顶岗实习劳动风险事故,且无学校免责事由,学校就要承担事故责任,而学校是一个公益性的机构,其并未因冒风险而获得任何收益,却要求其承担风险事故责任,这对学校来说是不公平的;而且由于这类事故的赔偿金额一般数额巨大,这对没有营利性收入的学校来说,也是很困难的。这必将导致学校在组织学生顶岗实习上十分谨慎,或少组织,或不予组织,这不利于工学结合模式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尽管实习单位是顶岗实习的实施者,理应承担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的责任,但由于接受学生实习并非实习单位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而且实习单位也未能在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合同中获得相应对价,如果过多地要求实习单位承担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责任,企业必将拒绝接受学生实习。正如有一位学者所言,“如果要求实习单位配合校方、实习生签订书面协议,就等于要求实习单位在实习生实习期间承担起风险责任,所以实习单位往往不愿意签订协议”[9]。实践中,也确实存在实习单位难求的现实。这将使顶岗实习教学环节难以有效开展。可见,顶岗实习劳动风险化解适用合同法律制度,有可能堵塞顶岗实习教学环节顺利开展的通道,其可行性令人质疑。

此外,还有学者主张通过签订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的三方合同来明确三方在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中的义务,一旦发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事故,则根据三方合同的约定由违约方承担相应责任[10]。事实上,这样的三方合同本身就不符合民事合同的固有特征。民事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不论是双方合同,还是三方合同,抑或多方合同,它都要求各方主体地位平等。在顶岗实习中,学生是根据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安排来进行顶岗实习,学校和实习单位与学生之间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学生必须服从学校和实习单位对学生顶岗实习的安排,学生不论是相对于学校还是实习单位而言,都是处于弱势地位,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三方在地位上是不平等的,显然,这样的三方合同不应由民事合同法律制度来调整。而且实践中,顶岗实习三方合同和学校与实习单位的双方合同一样地难签,且三方合同往往过多地强调的是学生自己的责任。可见,三方合同也同样不能有效化解顶岗实习劳动风险。

2. 从顶岗实习劳动风险的特性来看,民事合同法律制度无法有效化解这种风险。

顶岗实习是由学校、实习单位共同完成的为全社会培养人才的一种社会行为。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与劳动者劳动风险一样都是由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职业劳动带来的,尽管其可以防范,但其发生仍然是不可避免的,其风险属性都具有社会性。社会性风险的化解应通过将风险转嫁社会以社会保险的方式化解,如工伤风险、年老风险等社会性风险都是以社会保险的方式通过建立工伤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来化解的。尽管作为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学校和实习单位对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的防范都理所当然地负有责任,但如前所述顶岗实习劳动风险是一种社会性风险,对于这种具有社会属性的风险要求组织者和实施者以合同约定由他们各自来承担相关责任,显然其可行性十分有限,其结果将是无人愿意签订这样的合同。

而且由于劳动风险具有不可避免性,而承担合同责任的要件是有违约行为并无免责事由,因此,如果顶岗实习劳动风险化解适用合同法律制度,那么一旦发生并不是因为合同一方违反合同义务的顶岗实习劳动风险事故,则对于顶岗实习劳动风险责任的承担将无法确定责任承担主体。这将使遭受顶岗实习劳动风险事故伤害的学生无法获得应有的救济,不利于保护受害学生的权益。顶岗实习劳动风险化解适用合同法律制度不符合顶岗实习劳动风险的社会性风险特征,无法有效化解顶岗实习劳动风险。

四、建立学生实习劳动伤害社会保险法律制度,保障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有效化解

1. 建立学生实习劳动伤害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劳动风险是社会化大生产带来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性风险,为有效化解劳动风险,切实地救济遭受劳动风险事故伤害的劳动者,世界各国劳动法及相关法律都规定了以工伤保险这种社会保险的方式化解劳动风险。虽然顶岗实习劳动风险也是源于职业劳动的风险,但顶岗实习的过程不是一般的职业劳动过程,而由学校、实习单位等多方共同协作完成的职业教育过程。顶岗实习的主体不是一般的劳动者,而是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因此,顶岗实习劳动风险的化解应有别于一般劳动风险的化解。然而,我国目前尚没有相关法律制度保障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得到有效化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遭受劳动风险事故伤害的处理难度很大。对于顶岗实习劳动风险事故的处理,无论是学生、学校和实习单位等当事人之间的纷争,还是理论界的争鸣与探讨,或是司法实务界在法律适用中的具体考量,都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与困惑[11]。因此我国亟待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化解的方式和途径根据顶岗实习劳动风险的特征。笔者认为我国有必要建立学生实习劳动伤害社会保险法律制度,以切实保障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得到有效化解。

2. 学生实习劳动伤害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的基本构想(1)。

在保险基金的筹集方面,学生实习劳动伤害社会保险法律制度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出规定:(1)规定政府应当为学生实习劳动伤害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中央政府可根据各省当年所录职业院校新生人数,按生均金额方式分地区确定合理的资助数额支持学生实习劳动伤害社会保险基金;地方政府可从教育费附加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支持学生实习劳动伤害社会保险基金。(2)规定学校应当为学生实习劳动伤害社会保险基金缴纳一定的保险费。学校为学生实习劳动伤害社会保险基金缴费的费率,可采用基准费率与浮动费率相结合的办法,以基准费率为基准,根据学校学生实习劳动伤害事故发生率以及学校使用学生实习劳动伤害社会保险基金的情况确定不同的浮动费率。(3)规定实习单位应当为学生实习劳动伤害社会保险基金缴纳一定的保险费。企业为学生实习劳动伤害社会保险基金缴费的费率,可根据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使用控制的法定比例以及企业每年招用高职学生占员工总数的平均比重来确定。(4)规定学生对学生实习劳动伤害社会保险基金不需要缴纳保险费。因为顶岗实习是学校专业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学生为完成其专业学习已为其全程教育缴纳了学费,并在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安排下接受顶岗实习教育。

在保险基金的赔付方面,学生实习劳动伤害社会保险法律制度应将赔付条件、赔付程序、赔付内容及额度等法定化:(1)规定学生实习劳动伤害社会保险基金赔付范围的学生实习劳动伤害事故应当具备“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具有关联性”和“与实习单位的职业劳动具有关联性”两个条件。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的学生实习劳动伤害事故才能得到该基金的相应赔付。(2)规定学生实习劳动伤害社会保险基金在赔付程序上应当根据实习劳动伤害认定和鉴定的结论实施赔付。实习劳动伤害认定的申请人、认定主体、认定期限、认定原则等应根据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发生的特殊性参考工伤认定确定。实习劳动伤害鉴定的申请人可以是学校、实习单位或学生及其家长等,实习劳动伤害鉴定的主体、程序、标准等均可以适用劳动能力鉴定的相关规定。(3)规定学生实习劳动伤害社会保险基金的赔付内容应当包括治疗费用赔付、伤残赔付和死亡赔付。赔付额度可参考工伤保险制度的相关规定设计。

3. 学生实习劳动伤害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的意义。

学生实习劳动伤害社会保险法律制度,兼顾顶岗实习既具有教育性又具有职业性的特点,以社会保险的方式化解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符合顶岗实习劳动风险的社会性风险属性,能有效地促进顶岗实习劳动风险事故的处理。学生实习劳动伤害社会保险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险制度一样,通过社会互助共济的方式,将当事人遭遇的社会性风险转嫁于社会,既切实地保护遭受顶岗实习劳动风险事故伤害学生的合法权益,又合理地分散顶岗实习运行中学校、实习单位各相关主体的风险责任,有利于保障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已有不少学者也提出了应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得到有效化解[12]。我国应抓紧制定学生实习劳动伤害社会保险制度,以切实保障顶岗实习劳动风险的有效化解,维护顶岗实习中学生、学校和实习单位等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张卫国.对顶岗实习学生安全事故适用工伤保险的法律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1(04).

[2]万玉凤.实习期间的权益如何保障[N].中国教育报,2007-03-14(08).

[3]孙长坪.构建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的防范机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4).

[4]邓蕊.论顶岗实习学生人身伤害赔偿的法律困境[J].现代商业,2011(05).

[5]宋洁.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法律关系与风险防范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03).

[6]曹多富.学生校外实习“因工受伤”的法律适用[J].法制与社会,2008(11).

[7]王全兴.劳动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336.

[8]王利民.民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329.

[9]吴燕.实习单位:家家有本难念的经[J].北京教育,2006(11).

[10]郭平.学生顶岗实习意外伤害中双重角色的维权尴尬及解决办法[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11]吴红玲,宋学锋,潘慧明.大学生实习期间人身伤害事故的处理机制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1).

8.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实践研究 篇八

摘 要:本文以“德冠”订单班运行为例,对顶岗实习过程管理进行探索。订单班在签订协议,明确学生实习的“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职责管理制度后,制定具有企业特色的评价体系,规范实习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详细考核指标,对提高师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顶岗实习 过程管理 实践 订单班

课 题:本文系2014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编号:201401239)、2013年度广东省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项目(编号:GDXLHQN025)、2013年度广东省高职教育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项目(编号:201341)的部分研究成果。

一、背景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健全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环节,也是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的良好途径。安排学生到生产、服务的工作一线,进行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已经纳入了高职院校整个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案中,同时也为学生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可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能够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鲜活的实际操作技能,成为具有熟练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学生能直接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实现从毕业到就业的零距离过渡。同时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办学模式的重要形式。顶岗实习教学过程是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加强往来、实现双赢的有效途径。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包装技术与设计(软包装)专业在现行人才培养基础上,与获得国家火炬计划立项的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广东德冠薄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实施“德冠订单班”工程,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互派师资、共享设备、共建教学场地,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促使学生就业,使双方互惠互利,学生进校即就业,学习即培训,毕业即成为企业技术骨干专业。2014年首批招生23人。订单班运行过程中对顶岗实习过程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先后就顶岗实习指标评价体系制定了更为细化可操作性的过程管理及评价体系标准,旨在加强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实践研究。

二、评价体系构建

科学的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应明确学生实习的“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职责管理制度。在学校制度基础下规范建设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相关制度,包括从顶岗实习开始一直延续的实习过程中“学校、企业、学生” 三方每一阶段的任务和要求,实习结束时“学校、企业、学生” 三方的验收材料及相对应提交标准。签订“德冠”订单班相关协议将各方职责和管理制度进行约定,保证了教学实施过程的有效性。制定的评价体系在充分考虑了企业实际工作情况后分为学生评价、指导教师评价两部分。

1.学生评价体系

采用学院专职教师评价与企业兼职教师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将学生的工作责任心、团队协作、遵章守纪、职业能力和工作绩效等纳入评价范围,建立科学可行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和职业能力训练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其中企业兼职教师评价占整体评价的50%,由企业对实习学生的各方面进行全面考察,特别是采用阶段性评价(每个月评价一次)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改进功能,并以优先评定奖学金等措施激励学生,提高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表1所示,分为过程指标和加分指标两部分。

计算方式上,出勤率=应出勤天数/实际出勤天数×100%;安全事故次数和被投诉次数凡出现一次,该指标评分为0分;加分指标中,如担任小组组长且较负责任加5分;在小组成员中表现突出加3分;受到老师或者实训部门相关领导的表杨加5分。同时引入学习督导制度,对不同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和实习进行“一对三”指导,即一名督导指导三名学生,分阶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表归入个人人事档案中存档,给出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中要求以“我对德冠的认识”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具有鲜明的企业特色,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自我剖析和思考、对企业文化认同感,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提供职业成长规划等各方面的展示窗口,有利于企业进一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工作态度。

学院专任教师评价占整体评价的50%,主要是根据专任指导教师实习巡视周日志,对学生实习日志及报告的批改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日常工作态度、工作内容和思想动态。

2.指导教师评价体系

由企业和系部共同对实习指导教师进行评价,将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实习过程的工作态度及业务管理等纳入评价范围。并将最后评价成绩反馈给系部(专职教师成绩)和顶岗实习企业(兼职教师成绩),建议系部和企业将评价成绩纳入奖金、年终考评等体系,以提高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制定评价体系中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评价指标,均由实习准备、实习过程、实习效果三部分组成。评价要素中将任务准备、实习计划作为实习准备的必要条件。校内专任教师要召开动员会,告知学生实习方案、实习计划,使学生作好实习前准备工作,互通联系方式,交代实习任务、纪律等。企业兼职教师要召开安全教育专门会议,对学生强调企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保留会议记录。实习过程强调指导教师的实习纪律、指导态度、实习管理、业务管理、安全管理、日常管理、对外联系,包括了指导教师的责任心、纪律性、组织管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学生满意度等方面的考核。在实习效果中着重观测教师的批阅学生实习记录本和实习总结报告本、对学生的考核总结、档案管理、有无安全事故发生等文字性档案和结果性评价,考核实行百分制,分为合格或不合格等级。

三、评价体系实践应用

2015年下半年,德冠班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首次对制定的评价体系进行了应用。由于指标清楚,学生基本明确考核目标,实习期内安全事故0次数,被投诉0次数。学生不仅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技能,还思考了更多的问题。在作文“我对德冠的认识”中,同学们用真情实感写道:“一方面,实习将我们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实习让我学习到更多之前没学过的知识。在实习当中,慢慢自觉地适应并进行角色的转换,从一个在校大学生渐渐转化为社会工作者”“首先,就个人而言,知识面更广了,在德冠的日子里,我见识了许多在课本上不曾见过的事物,了解了整个生产线的运作过程和薄膜成型的工艺流程,当然,收获最多的是在为人处世方面上有了新的认识和提升”“让我学会了很多在学校课堂以及书本以外的东西,最重要的,在经历过这次实习后,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更清楚完整的规划”“在实习期间让我学会了许多不仅是仪器的使用和如何测出薄膜的指标,而是做事情不要单看表面,而是要理解内涵”。学生的思想与在企业的实习过程产生碰撞,使得他们更深刻地思考自己从业的态度,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比起学校课堂上的纯理论讲授职业素养的模式更为直观和客观,实习过程管理取得明显效果。

校内专任指导老师也反映,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在校内时表现有所增加,班级凝聚力明显增强。据统计,在实习期间班级集体活动的开展量是在校时的5倍。班级成员和企业员工之间的合作气氛良好,相互协作能力明显提高。由于企业兼职老师的负责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起到了很大的榜样作用,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和关注能力也更为清晰。返校前某小组学生自发前往车间向指导过他们的老师致谢。

四、小结

顶岗实习是教学环节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订单班是目前职业院校和企业深度合作的主要形式。“德冠”订单班运行实践过程中,不仅在签订订单班协议明确学生实习的“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职责管理制度,还建立了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制度评价指标体系。体系具有企业特色,在实际运用中效果明显。如果进一步推广,能使目前缺少标准化强、应用广的顶岗实习研究成果,忽视高职院校与企业全方位融合对接等问题得到初步解决。顶岗实习激发了企业办学活力,有利于提高师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吴君,陈开考,谈黎虹等.高职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有效机制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

[2]方义桂.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优化策略[J].职教通讯,2013(11).

[3]高丹桂.基于协作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25).

[4]蔡艳妮,张进.职业院校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2012(1).

(作者单位:张莉琼,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方案 计划 区别下一篇:学生论文答辩指导老师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