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心得

2024-07-21

初中化学教学心得(通用11篇)

1.初中化学教学心得 篇一

初中化学教学心得

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二章第四节里一下就出现了27种元素符号,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教师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顺序的含义及原因。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

二、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45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具有广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外,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例如在总复习时,我们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集中于气体的制备之中。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原理、收集检验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

实践证明,只有在合理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2.初中化学教学心得 篇二

一、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存在的意义

化学发展到现在, 已成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广泛的学科, 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都是历经了几十年, 甚至几千年人类努力的结果, 在新课程中, 有关化学史的材料已被安排到了教材中, 教师在教学中, 已经把化学史作为教学的一部分, 但很多仅仅是作为一种辅助材料, 让学生自己阅读, 没有充分的体现化学史的教育价值, 因此, 作为化学教师, 首先要深刻的领会化学史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 然后才能更好的实施教学。

1. 化学史的融入大大丰富教材, 展现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好处, 当然, 这只是浅层次的教育功能, 但不可忽视,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的不成熟, 要想学生把精力完全放在学习中来, 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 可以适当的采用化学史料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现在的教材中对知识的呈现方式已发生了变化, 教师要充分的利用这样的变化, 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化学家的轶闻趣事, 或者历史上一些科学事件, 都是可以的。

2. 化学史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 刻苦学习的态度, 可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要达到的三点要求, 一是化学知识本身的学习, 二是通过课堂教学, 学生要达到的归纳猜想能力, 观察能力及创新能力, 三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其中最后一个目标是很多教师忽视的内容, 有的认为这个目标是“虚无缥缈”的东西, 没有实用价值, 有的教师甚至不能从知识的教学中发现它, 这都是不正确的观点。在一些化学概念, 定理的教学中, 选择一些化学家的科学研究事迹, 进而培养学生的理性, 刻苦精神, 培养学生严谨、缜密、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 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坚强毅力等, 另外, 通过化学家对一些化学知识的发现过程, 可以提炼出他们研究问题的方法, 总结他们研究问题时的成功经验与失败的教训, 最后就是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 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 既要让学生了解化学对推动社会的进步所做出的贡献, 也要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 也会对人类的文明带来灾难, 例如核能的利用, 历史上火药的发明等。

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化学史的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是学生获取知识, 增长能力的平台,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 能力的培养, 价值观的培养。要达到上述目的, 恰当的渗透化学史的教学是必须的。

1. 丰富课堂教学情景, 在知识的引入上渗透化学史, 例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 可以就这个知识相关的历史作一个介绍, 其中有突出贡献的是化学家拉瓦锡, 在教学中, 教师要说明拉瓦锡只是验证和发现了这个定律, 但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的限制, 没有证明, 直到20世纪才得到了证明, 以此来教育学生科学上的每一项发明都是人类长期刻苦研究的结果, 教师还可以抛开课堂教学的内容, 对化学家拉瓦锡的其他贡献作一个介绍。

2. 在化学实验中渗透化学史, 领悟科学方法实验是化学学习重要的组成部分, 可以说没有化学实验就没有化学, 初中化学教材中, 很多都是经验性实验, 没有探究的价值, 只要按教材的要求和步骤操作即可, 还有一类实验是探究性实验, 这样的实验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但这样的实验也不是很多, 教师在教学中要大胆创新, 不拘泥于教材, 把化学史渗透到实验中来, 还原化学家在当时的实验条件下进行科学发现的过程, 给学生一个科学探究的平台, 让学生也当一回化学家, 很多的化学知识由于都是化学家刻苦研究的结果, 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因此让学生体验这个科学探究的过程, 进而领悟科学家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 对培养学生吃苦耐劳, 不畏艰难的科学研究精神是有益的。当然,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教师把握实验要求, 阅读有关化学历史方面的书籍。

3. 在化学概念的教学中, 注重知识的发生, 发展过程, 注重产生知识的背景, 化学中的很多概念都与化学发展的某个历史阶段有关, 教师要适时的补充相关的化学历史知识, 让学生清楚知识的发生过程,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 教学应该是“清楚知识的产生过程, 理解知识的本质特征再到知识的运用”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重结果, 轻过程”的教学。

3.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篇三

关键词:初中化学 兴趣 探究性 民主课堂

一、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习热情洋溢

1.通过实验增强兴趣

化学实验生动有趣,通过实验研究,获得的体会能刻骨铭心,达到持久的记忆。经过动手参与,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动力,且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因为每一次实验的方法不同,得到的实验产物也有异,如果引导学生进行持续的研究,对潜能的挖掘、对智力的开发均有很大的帮助,能迅速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喜欢化学,比如,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火等,让学生对此产生好奇心:手帕为什么不怕燃烧?产生了疑问,有了求解的过程,明白了化学的规律,这样就提升了认知能力。

2.信息化教学丰富学习过程

通过实验、幻灯、录像、实物投影、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呈现适当内容的形象资料,有力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空气污染”时,我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演示1:工厂烟囱中排放的黑烟滚滚,学生看得触目惊心;演示2:市中心川流不息的汽车排放了大量的废气,我接着播放了一组资料: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40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全市3/4的人患病,因此美国一再呼吁健康出行;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我爸爸有一台车,我妈妈正准备买一辆属于自己专车,看来他们没有认识到机动车造成的危害呀;演示3:春节欢庆,大家欢天喜地燃放无数的烟花爆竹。演示完毕提出问题(1)你感到了污染的可怕吗?(2)你怎样决定改善这些染源?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畅所欲言。我提议同学们课后积极搜集有关资料,因为网络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使之了解世界上最先进的化学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在使用信息过程中与信息互通、把信息重组,将自己学过的知识和信息结合起来,不断地提升认知能力。

3.教学联系生活,增强趣味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加深生活和知识的联系,提高实验操作基本技能。在生活中,知识得到积淀,反过来,利用学过的知识去解析生活中的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学有所用。课堂传授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毕竟课堂上的时间短促,要让学生多方面了解化学知识,课下的活动中,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长和不足,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得丰富。活动中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多观察,多作总结,鼓励学生组成小组,大家在一起取长补短,以达到共同进步。事实证明,学生对于联系生活的知识最感兴趣,比如,怎样进行灭火、胃酸的治疗、水污染的防止、铁制物的防锈等。也只有学有所用,知识才能够记得牢固,知识才能够像经验哲学的鼻祖培根说的那样成为力量。

4.了解学生的特点

要注意学生的兴趣、擅长、心理特点、能力的大小等多方面的因素,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的成长。比如,有的学生喜欢语文创作,就鼓励其撰写化学小论文;有的学生字写得漂亮,就安排他制作化学墙报,在这个过程当中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有利于制造课堂上活跃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不断地对新知产生兴趣。

二、实施探究性教学方法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学习化学是为了给社会提供服务,一切都需要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的,积极的投身学习活动之中,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1.课堂观念的更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让他们有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注重自身的进步,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基本技能。

2.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

任何知识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掌握一定的方法,进行科学的探求,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深刻地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不搞机械式的学习,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在这个经历里面了解知识,总结自己的感悟,和同学们能够全面的交流自己的意见,达到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3.开展专题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专题研讨式教学对化学教学的探究性有着良好的体现,在实践过程当中,多方面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设置一些丰富多彩的“小插曲”,让学生感觉到新颖生动,让大家在一起说出自己的理解,互相帮助,彼此促进。沟通是智慧的表达,也是知识的再现过程,让学生各抒己见,可以有不同的答案,要找到更好的答案,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要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4.注意德育

德育在化学教学中同样不可或缺。比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常情况下它占空气总体积的百分之零点零三。很多因素都存在着,它们或多或少的影响和改变着二氧化碳的含量。随着养殖业的发达,动物的呼吸产生了巨大的二氧化碳;而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根据这些变化,让学生进入深层的思考和动力: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应该做,从而利用知识,改善环境,为世界造福。

三、建立开放民主的课堂

1.树立良好的典范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不仅仅要注重教学的质量,而且要在学生前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要有高尚的人格情操与魅力,教师喜欢学生,学生尊敬老师,不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而是亲如一家,彼此和睦相处,课堂上允许即兴发言,打破所谓的“师道尊严”,创造民主的教学课堂,用和谐的教学手段和学习环境牢牢地把学生吸引住。

2.进行分层次教学

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根据这一特点进行分层教学,达到所谓的因材施教。教学的起点不要过高,争取让每个人都能够接收和参与进来,让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收获。大量的经验表明,进行开放性的问题测验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适合不同能力的学生共同学习。比如,提出下列问题:灭火方式有哪几种?这个问题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学生们也能够迅速地回答出来,那么进一步提问,如果是一个图书馆发生了火灾,考虑到图书的特质,我们如何去选择灭火方式?这样问题的跟进,有的学生可能回答错误,有的学生就能深入地思考。

3.加强自主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是“我听你讲,你说我做”,学生们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教师推一下,学生动一下,匮乏善思质疑的良好行为。完成作业以后,也很少进行自我检查,教师指出错误,我就改正,不正确的话我再改,完全不动脑去思考,很少去想我错在哪里?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错误等等,加强自主意识的培养则从很大程度上改善这一情况。

4.打破唯分数论

唯分数论过于呆板,但是一统天下,似乎分数主宰着一个人的能力与前途,其实不然。民主教学的效果有些是隐性的,分数显然无法很客观的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力、品质始终左右着学生的成长。

5.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发现了问题,就等于知道了一半的答案。但大多数同学还停留在具体目的探讨上,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升质疑能力,为他们创造问题情境。

4.初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四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例如:元素的概念很抽缘: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在讲解这一概念时,为讲清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是一个宏观概念,也是它的外延。可运用关系类比,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如:用世界上的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白色人种)来类比“一类”,还可用基元色(红、黄、兰)来形象说明“一类”。

二、教学中教师的心理换位

教师通过心理换位能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步和心理上的共鸣,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想学生之所想,想学生之所难,想学生之所疑,想学生之所错,想学生之所乐,想学生之所忘。      课堂是师生共同表演的舞台,必须引导学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这种表演中来。教师要深入学生角色,成为学生的化身,体察他们的困难,然后帮助他们实现由难到易的转化。高明的教师必须想到学生的爱好、兴趣和渴望成功的心理,想学生之所乐。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凡可做的实验尽量做,可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学生在实验中亲眼观察到色彩斑澜的化学现象,好奇心得到满足,求知欲望更烈,会透过现象去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去探索物质变化的规律。

三、在化学教学中应注意思路教学

听课时,让学生领会教师的讲授思路。思路教学的关键就是将教师的思路转变为学生听课的思路。其首要的一步是教师应把教材的思路转化为讲课的思路。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潜心钻研教材,充分揭示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建立起知识体系,然后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突出每节课的主线和知识点,使学生的思路按照主线和知识点去展开。

阅读时,引导学生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阅读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基本方法。对于教师来说,在阅读时,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分析思考问题的方法,让他们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对于学生来说,在阅读时不仅要知道学习哪些知识,学会哪些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如何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即教材的编写思路。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材思路的教学。解题时,帮助学生寻找解答的思路。化学习题浩如烟海,教师在习题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去精心选题,善于分析题目中的因果关系,让学生掌握题给条件,明确要求,并由表及里地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化学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解决化学问题的正确思路。实验时,培养学生观察、研究问题的思路。

四、化学教学中注重情感教学

化学教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是情感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情感具有固有的迁移、扩散和感染的特性。在既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一些入与之相关的事物上。根据情感的特性在实施情感教学时,教师首先是以自身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去感染学生。其次,在施教时有的放矢,需要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了解学生非智力品质、习惯用的学习方法、接受和运用知识的灵敏度、学生的困难、兴趣爱好、性格、道德水平、心理素质等。需要是情感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决定情感的性质。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是使学生产生情感正增长的关键性措施。

鼓励性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运用简单、适当的鼓励性用语来达到师生情感交流的目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成功和失败。在学生获得成功时,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及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并将价值进一步观念化,进而转化为获得新的成功的动力。在学生遭到失败时,帮助学生在失败中挖掘积极因素,更要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温暖,认识自己能力、不足和教训,进一步信任和激励学生的信心、意志,争取获得成功。

五、重视化学课堂的总结教学

总结在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恰当合适的总结会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会给整堂课画上圆满的句号。不同的课堂选择不同的总结方法,大致归纳为:列表总结法、联络图总结法、示意图总结法、讨论总结法、提问总结法、练习总结法、联想总结法、回顾总结法。如:在讲解“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时候,可用列表总结法,与“制取氧气”相比较。在讲解“分子和原子”的时候,可用联络图总结法,显示分子和原子的联系与区别,等等。

5.初中化学教学心得 新入职教师 篇五

2.第二,初中化学不仅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门学科而且也是直接面对当地各市的中考,直面升学压力,虽说课程难度较易,但是这种种因素叠加起来,对学生来说还是会有不少新增的烦恼。因此,我认为实际教学中必须做到重难点突出,运用与应试都不容忽略。目的用有限的两学期时间来打牢基础化学教育的基础同时也不影响孩子们升学。

3.第三,课前两天备好课,自主设计PPT对于一个新入职教师尤为重要。一旦出现从网络上下载别人做好的PPT,这对我们个人的课堂安排以及逻辑是极大的限制与干扰。允许借鉴优秀的教案与课件,但必须做到根据具体学生情况做自主修改。否则出现被PPT绑架的现象后果非常严重。

4.第四,要多听,多看,多思考,多参与,多实践。多听同组老教师的优质课,多看网络上的大奖赛视频,这些可都是群体智慧的凝结,多思考自己的教法和别人的教法哪个更适用于自己的课堂,能否顺利的借鉴下来,多参与各类比赛与会议,紧跟教研前线,多把累积得来的经验与技巧实践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

5.第五,在假期(寒暑假以及三天以上长假)中要集中精力完成最近五年中考真题的教师自主解答、分析、总结、反馈与假期后的组内交流探讨。历届真题的质量与命题趋势都对实际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其次教师在上每一课时新课之前最好将同步作业写好,如此可以更好更全面地了解该课时的重难点以及易考易错的知识点在哪,如何将这些渗透在自己的课堂上是我们必须事先做好的准备。单元测试、单元分析、单元知识总结与梳理也必须及时有效地开展然后积极向学生收集反馈信息。初中阶段大部分学生还是不会主动和老师交流以及提交即时反馈的,所以老师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6.第六,和学生做到亦师亦友还是有难度的,做老师有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就是准确把握和学生们之间的恰当距离。太远和太近都是不合适的,走向了两个极端。

7.第七,在不断充实巩固提高自己本专业的知识能力之外,多读一点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等关于学生个体生命体发展以及教育的本质作用的书籍对于教师本身在教育本职上走的更远有很大帮助。

8.第八,课堂效率要有强有力的保证,学期初期和学生们约法三章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规矩定好之后要严格执行,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

9.第九,教法、教态、教师基本功(包括板书、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语言的选择、课件制作技巧、习题讲解能力等)、合理高效的学习方法的传授等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砥砺前进,因材施教的理念还是要时刻记挂在心中的,虽不中,亦不远矣。

6.初中化学教学心得 篇六

依据初中化学课程目标,学习评价目标和内容,要以考察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进步为中心。不仅要注意全面考察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还要考察学生个体的心智发展、个性发展。

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提供给教师、学生关于自己“教的如何?”“学得如何?” 具体信息,明确学生所达到的学业成就水平和其他方面所获得的发展,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及时、准确地调整教与学的计划,更好地落实大纲的各项要求。

学习活动评价是在学习活动中评价,观察、记录活动表现的过程与结化学学科的活动表现评价应该在真实的学习活动中考察学生的化学学习行为表现及结果。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可以考查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分析问题的思路、实验操作的技能、口头 或文字 表达力 ;了解学生 观察能力、想象 能力、实践能力、应变 能 力 和 创造 意识与能力的发展进步,叶可以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

以下是我教学过程中的关于学习评价的一个案例分析

你能用简单的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气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吗?为了进行实验,为你提供了一矿泉水瓶的二氧化碳气体,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此外还可以提供你需要的其他常用化学试剂、仪器。你能设计、进行几种实验?先做实验的说明,再进行实验,做出结论。

不同水平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活动表现。有的正确,有的错误,有的通过实验分会发现与自己的设想不符,出现不同的态度合处理方式。例如,有的学生能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有新物质生成(如,生成碳酸钠)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有的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倒入二氧化碳气体瓶,瓶子瘪了;就证明发生了反应,有的认为它们作用后,氢氧化钠溶液碱性会消失(加入的酚酞试剂褪色);有的设想把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消失„„

7.药物化学教学心得浅论 篇七

一、与药理学同步教学

在教材内容上虽有各自的偏重, 但相关内容有相通之处, 章节的编排也类似:药物化学教材[2]中有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镇痛药等)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局麻药等) 、循环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抗菌药、抗病毒以及抗肿瘤等章节, 药理学教材[2]中也有相通的章节编排。只是药物化学教材中, 以化学和构效关系为重心, 而药理学教材重在介绍药理、临床、作用机制、代谢等内容。因此在药物化学教学中, 加强药理学的互动、沟通, 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掌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如:外周神经系统药物中, 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药物的学习中, 如果不对α, β受体的生理作用有所了解, 则难以准确、深入地理解其作用机制, 简单地学习化学结构和临床药效, 反而会混淆;结合药理学的教学, 先让学生学习肾上腺素受体的分布、药理、机制应答等方面的内容, 然后讲解化学结构和构效关系, 则容易理解和掌握。化学结构式生物活性的物质基础, 药物化学可以从结构上解释药物活性。当然, 药物化学和药理学的编排顺序不尽一致, 所以可以适当调整授课顺序, 因为药物化学和药理学的各章节之间具有比较强的独立性, 调整先后顺序不至于有较大影响。尽量做到药物化学和药理学的同步授课, 使两门课相互贯通, 彼此照应。

二、跟踪前沿, 兼顾历史

医药学科发展迅猛:新的药物靶点不断被发现;新的药物作用机制被阐明, 甚至对教科书已有的观点或理论进行修正;每年都有二三十个左右的新药 (NCE) 上市。这对药物化学课程的讲授提出了挑战, 应该获取课本以外的最新研究内容, 掌握相关最新研究动态。比如在介绍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时, 目前的教材收录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物主要是针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如盐酸多奈哌齐、石杉碱甲等, 但现在基于抗神经炎症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药物研究非常受重视;抗肿瘤药物研发是目前最为活跃的领域, 每年都有新的抗癌药上市, 无论是作用机理还是作用靶标都超过了教材收录的范围, 在讲解经典的抗癌药物的同时, 要补充一些代表抗癌药物研发前沿的新药或在研药物:针对肿瘤血管的抗癌药 (Avastin) , 针对信号通路的抗癌药物 (Cyclopamine) [7]。可以适度补充这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使学生对药物化学这门课程有更深更宽层面的了解。

药物化学发展从阿司匹林的合成开始, 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既有阿司匹林这样的百年老药, 也有上市后旋即退出医疗市场的不成熟药物, 但每个药物的背后都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励志故事:或按部就班, 反复优化如沙坦类药物和头孢类药物, 或偶然发现, 幸运得到如利多卡因、青霉素G。药物的发现需要药学家的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善于发现新事物、新现象的敏锐洞察力, 在讲授药物化学课程时, 结合具体药物适当地插入相关的“历史故事”, 既可以加深印象和学习兴趣, 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新药研发的“不易”和“易”。如: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Domagk发现磺胺抗菌药, 从57个异芦竹碱类衍生物中筛选出局麻药利多卡因, 从300多个吲哚类衍生物中发现抗炎药吲哚美辛, Bruce D. Roth 31岁既发现 迄今为止 最畅销的 药物———阿伐他汀以及何大一发明“鸡尾酒疗法”等“幸运”案例, 让学生了解新药研发的魅力, 学生喜欢药物化学这门课, 同时吸引更多优秀学生从事药物研究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展示新药研发的高风险的一面:如辉瑞公司研发的伐地昔布 (Valdecoxib) 和默克公司研发的罗非昔布 (Rofecoxib) 因增加心血管风险, 被FDA要求退市。

三、多元化教学

目前高校中普遍重视科研, 教学上用时用力势必减少。但本科教学关乎学生的未来, 也是高校的基石, 作为讲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和学校长远发展的角度, 坚守高质量教学的标准。

1.精心准备, 热情表达。根据学生和同行的反馈, 精心制作课件, 并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不仅需要补充前沿的内容, 还要在重点和学生反映的难点上下功夫, 合理设计药化课件、改变讲课角度, 使学生易于接受。利用网络资源, 学习国内外优秀同行的授课经验, 扬长避短, 精益求精。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药物作用机制, 可以利用PPT的动画效果或flash制作动态课件。如:在解释抗癌药物顺铂 (Cisplatin) 作用于DNA的活性机制时, 使用从网络下载的视频Cis Platin-Mecha-nism of Action, 可以非常逼真地演示顺铂作用于DNA的过程, 一目了然, 印象深刻。还有诸如用锁钥比喻解释虚拟筛选 (Virtual Screening) , 以卧底比喻解释抗代谢药物等, 让学生易于理解。药物化学是药学院学生必修的专业课, 学生自身也比较重视。但仍需要在授课时全身心地投入, 张弛有度, 重点突出, 在一种良性互动的气氛中完成授课。

2.前后呼应, 适当调整。目前的药物化学教材比较成熟, 但毕竟是静止的教材。在讲课时可以适当地进行总结、对比。比如, 讲解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可以与局麻药联系起来。因为这两种药物有共同的作用靶点———Na+通道[1,2], 并且有些局麻药具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而抗心律失常药普鲁卡因胺就是优化局麻药普鲁卡因时发现的电子等排体。学习β受体阻滞剂 (普萘洛尔等) 时, 对照β2受体激动剂 (沙丁胺醇等) , 使学生从同一受体的激动和抑制正反两方面理解;在介绍非甾体抗炎药时, 对照甾体抗炎药 (糖皮质激素药) 。在介绍NO供体药物 (硝酸甘油等) 时, 补充一些NO抑制剂 (抗炎免疫活性化合物) 方面的研究进展[9], 既可以拓宽知识面, 又认识到NO在体内的含量调节是谨慎、敏感的, 通过以点带面, 认识到药物的生物活性必须控制在一点的安全范围内, 过度地抑制或激活都会产生副作用。这样的对比和联系, 既加深印象, 又利于总体掌握。

3.结合实际、案例教学。在学习布洛芬时, 可以补充儿童常用退烧药美林的相关资料。结合日常用药学习药物化学, 既可以加深理解, 又有一定的指导用药作用。在学习第二章镇静催眠药时, 将唑仑类药物与误传甚广的迷幻药 (被施药后一段时间内失去自制力, 而受外人控制) 联系起来, 既提高学生的警惕性又起到廓清误传的影响。结合时下发生的医药事件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如:2010年讲课时, 在讲授抗肿瘤药物时结合博导制售假药案, 实事求是地评价, 既让学生正确了解是件始末, 又了解目前药物研发面临的问题;在讲授抗HIV药物时, 补充N Engl JMed报道的一种复方药Truvada, 因为药效强烈而留下深刻印象;在讲授抗病毒药物时结合H5N1和H7N9的社会热点讲解, 可以大大加深学生的印象。

4.强化实践教学。药物构效关系是药物化学课程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如果仅仅是记忆教材上总结的规律, 难以有深刻的理解。适当补充特殊的案例或目前正在进行的药化研究成果, 鲜活的教学实例对学生的影响要明显优于教材。在讲解新药设计与开发章节中的脂水平衡常数时, 笔者结合自己正在进行的利莫那班类似物的研究结论:引入-OH后再进行酯化, 既可以增加生物利用度, 又降低血脑通透率, 降低中枢神经毒副作用。实例说明改善药物的脂水平衡对药效和药物副作用的影响。

同时鼓励学生对教材中的药物合成路线提出补充, 自行设计或查阅资料, 只要合成路线合理就可以采用, 这一点在平常的学习和考试中都是可以接受的。药物化学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不能鼓励学生以记忆和背诵的形式学习这门课。

四、基础扎实, 重点突出

目前, 药学学科发展迅猛, 药物化学教材也是颇多, 在教学时需要根据所在学院的具体定位和学生基础, 选用合适的教材。教材内容充分, 收录的药物繁多, 因此在教学时既要掌握扎实基础, 又要选择代表性的药物或知识重点讲深、讲透。如局麻药普鲁卡因, 既是临床常用药, 又是天然产物研发新药的突出代表, 因此在学习时, 不仅介绍作用机理、临床药效, 还着重介绍从可卡因到普鲁卡因的研发历程。抗生素发展迅速, 教材中收录较多的药物, 但在教学中, 总体介绍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之后, 重点介绍青霉素G和头孢噻肟钠, 并在介绍过程中对比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结构、药效、安全性的异同, 让学生技能掌握抗生素的优良疗效, 又能理解安全性的来源。

教师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新的教学形式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 不仅要有理论基础知识, 更要有专业经验和科研背景, 既要做知识的传授者, 更要做学习的引导者,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药物化学是一门既有“深度”又有“宽度”的课程, 作为药学领域的专业性基础课, 是药学学生必修科目, 既要求学生掌握基础, 又要培养学生具备新药研发的初步意识, 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良好契机和平台, 也敦促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尤启东.药物化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2]朱依谆, 殷明.药理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8.初中化学与中职化学的教学衔接 篇八

关键词:衔接 思想方法 化学能力

在中职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初中化学学得还可以,但进入中职后就感到化学难学,不能适应,成绩大幅下降。这说明中职化学在教与学两方面都必须与初中化学相衔接,使之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让学生从初中自然过渡到中职学习,实现知识与能力衔接自如。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做好初中化学与中职化学的教学衔接:

首先,从知识量上看,初中仅在初三开设化学课程,按学习知识的渐进性要求,已决定了其知识量不可能很多,而中职阶段要求掌握的知识量则出现急剧膨胀:(1)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部分。初三侧重于从得失氧的角度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初步掌握原子结构中的电子排布规律;中职则上升到从电子转移这一实质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以化合价升降法来配平,从原子结构引导至掌握周期表的结构、应用,而且这两方面均可综合到元素及化合物性质中去;(2)实验技能上初中侧重于重要性质的实验现象,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中职则在此基础上,更要求全面系统地掌握重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一些重要的分离提纯方法、一系列阴阳离子的鉴别、检验,真正使实验成为认知和学习的重要手段。

因此,中职化学老师应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拟能力、归纳能力,应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理解反应的实质、熟练配平的技巧,使他们从大量反应式的记忆中摆脱出来,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中职教师在教授化学知识时要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正视存在的问题

教师要把可能面对的困难向学生说明,使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防止松懈情绪的发生或延续,使他们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如何解决困难这一要点上来。为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及兴奋性,我觉得不一定要在中职开学初搞复习课,而应将旧知识的复习渗透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去。例如,在学习氯气的物理性质时,可回顾初三学过的氢气、氧气等气体的物理性质,从而更好地突出氯气的黄绿色、可溶于水、有毒等重要性质。

二、努力将教学七环节——“引、读、做、议、讲、练、总”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并相应地有所侧重,达到培养各方面能力的目的

例如,“读”侧重于循循善诱,让学生得出结论。在教材内容的处理上,要求学生找出关键性的词句进行推敲、对比,求得全面的记忆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发掘教材或资料的合理内涵和外延,培养学生的阅读、判断能力,提高学生新旧知识的类比能力。“讲”侧重于把教材由多变少,以启发式、引导式讲清基本概念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例如,讲气体摩尔体积时归纳出四要素:前提——标准状况、范围——任何气体、数据——22.4升、物质的量——1摩尔。

三、继续加强实验在课堂中的作用

实验性强是化学课最显著的特点,因此,将尽可能多的实验交由学生亲手实验效果会更佳。让他们自己动手、设计、发问、判断、解决,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和实验设计的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四、加强基础知识的内在联系,加强所学理论对学习的指导作用

中职需要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达七族之多,要使学生熟练掌握而不混淆,则需理顺族内各物质性质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并加强所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学习的指导作用,分析、比较清楚族间性质的相异性和相似性。例如,在讲授卤素这一章时,以代表物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主线,联系溴、碘的性质,建立简明的知识网络。

参考文献:

[1]陈伟星.中学化学教学参考.西安:陕师大杂志社,2006.

[2]王仕杰.化学课堂探究教学.

[3]任艳萍等.中学化学教学参考.西安:陕师大杂志社,2006.

9.初中化学培训心得 篇九

赵婧

历时两个多月的学习,感受深刻,学习收获很大。在学习过程中,我认真听取专家讲解,细心做好学习笔记,用心记下随时获得的学习感受,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这次学习,共分为五个模块,每个模块讲解精彩,体现了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新的教学形势下,如何正确把握教学知识体系,用什么新的教学策略,用什么教学素材,怎样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也讲授了新的教学理念下、新的教学形势下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教师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如何将教师从教书匠变为教学研究着。

这次学习中,感受最新的是如何定位化学,专家把初中化学教学定位为公民的化学,有用的化学,而不是专家化学,就是要让学生学到的化学是有用的,在实际生活中能体现出化学,让学生在化学中学习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化学,从而体现化学学习的价值观,不像以往那样,把化学学习与实际生活脱轨。所以,通过本次学习我全新的明白了学生要学什么样的化学。

感受最全面的是,重新认识了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如何鉴定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为学生的科学素养服务。三维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价值目标,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三维目标只有真正落实下来,才算真正完成二节课堂教学,在我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只落实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观目标基本略掉了。在学习中,学生实验技能的学习是很重要的。比如,学习氧气的知识,在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及实验室、工业制法后,学生对知识的形成只形成在理论表面上,认识不是很深刻,如果把氧气的抽取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一下,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会进一步加强把氧气的相关知识比较系统地呈现在实际操作中,换句话说,在书本中学习知识,在实验操作中整合,强化知识体系,从而把能力和知识充分地体现出来。

其次是情感、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情绪,以饱满地热情进入化学课堂教学,是学好化学的前提,而实际上把教学生学变成学生学会学习这种行为习惯的落实是很重要的,而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利用作素材,让学生有效地去主动获取资源,获取素材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前提。比如,在学习水一节中,对水的的净化的学习,教师布置学生去自有来水厂参观或组织学生去参观,学生会为参观主动获取素材外,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通过主动获取本地资源,把素材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比老师用语言生动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情绪要重要的。因此,在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教学资源形成素材,是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10.初中化学新课程培训心得 篇十

八月十六日我参加了陕西省西安市教师初中化学培训,短短几天的培训让我收获颇丰,感触也颇多:“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可是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作为课程实施者的教师,一桶水已远远不够,今天的教师需要具备的是源源不断的自来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知识越深,视野越宽广,各方面的科学知识越宽厚,他就在更大程度上不仅是一名教师,而且是一位教育者。面对新课程体系及新课程理念,化学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另外还应培养和提高以下几种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新课程需要,进而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一、理解教材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教学的根本依据是课程标准。因此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来用好教材。拥有知识不等于就能驾驭教材,教师要在全面领会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从学科系统的角度出发,下大力气去深入地钻研教材、理解教材。只有认真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才能由浅入深、通俗易懂地向学生解释教材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方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科学、正确地传授知识。同时还要善于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灵活掌握和支配教材,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

二、根据课程目标体系和教材内容选择教法的能力

选择科学合理的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课程模块的特点,依据学生情况及教学条件,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三、增强探究意识,强化探究实验教学的能力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就要强化学生探究意识,开展探究性实验。它既是求知的过程,又是创新和实践的过程,对教师和学生的能力培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在新课程改革中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课程目标之一。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焦点,也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重要标志,是新课程理念及体系有效实施的保证。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实现这一整合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技能决定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和效果。

五、懂得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互联网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库,其丰富的教学资料及信息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面对新课程,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要善于从网络资源中汲取各种课程资源,拓展课程内容,扩充学生视野。新课程体系中很多知识,需要通过教师和学生从网上查阅相关信息,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作出正确的判断。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重新构建交互式学习环境已是势在必行。可以说,新课程体系实施后,教师不再是唯一的教学信息源,课堂也不再是唯一的教学场所,学生可通过网上教学平台在网上与教师、同学交流、沟通,以较好地掌握教材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11.化学教学中的“学导练”教学心得 篇十一

【关键词】学 导 练

随着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学导练”教学方法以贯彻“以人为本”为宗旨,提出“变教师为导师,还课堂与学生”,强调学生“先学”,教师“后教”,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回顾这几年的学习、实践,我在此粗浅地谈一些在学导练模式下进行化学教学心得。

一、学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之一。而自学能力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能力,它是以独立性为核心,多种较优心理机能参与的主动掌握知识获取技能的多层次的综合能力,是在教育与发展中形成的。而学导练教学方法中非常强调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目前,在化学课堂上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上课伊始就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进行探究学习,并让学生在本课结束时能自省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教师课前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单元教学要求,在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确立教学目标,然后上课时通过投影或小黑板出示給学生,并且给学生一分钟左右时间阅读。向学生展示的学习目标一般主要是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要准确具体、层次清楚、简明扼要、有针对性和适量,不能够太长太多太空。

2.让学生在“自学指导”下有效自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学科的实际,设计合理、具体的自学指导,包括明确的自学内容如“阅读教材多少页的内容”、明确的自学要求如“完成以下问题……”甚至是明确的自学时间。学生在“自学指导”下独立自主学习,教师安静巡视,督促学生自学时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充分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在自学之后要让学生充分交流,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在自学后的交流,是学生自学成果的汇报,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主权,学生能自己掌握的教师绝不多讲,学生遇到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时及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多采用“兵练兵”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实现知识内化、提升,体会自学成功的快乐。

4.化学教学中还要特别重视实验探宄学习。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而且化学实验直观性强,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提高学生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因此,实验型课更要重视学生的学。在实验前要指导学生自学实验内容、原理,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在实验时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并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分析概括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有关的判断,并做好记录。其中,较复杂的实验可以在统一自学后,分步进行,每一步完成后让同学相互检查,每一步中出现的问题都要随时指出,并对其他学生也进行提醒。

二、导

“导”是“学导练”课堂构建的“链”,学生的“学”是以发现问题为起点,在“练”的过程中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实现。但是,如果忽视了教师的主导,没有“导”这根“链”,真正的“学”和有效的“练”就很难实现了。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上好一堂课,教师首先就要做好“导趣”。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从一定意义上讲有时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因为兴趣能使学生愿“学”,愿“练”。在“学导练”课堂的构建中,教师仍然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用心设计实验环节、营造热烈有序的课堂氛围。

阅读是学生自学的重要手段,课堂上教师需要好好“导读”。制定好“自学指导”,让学生阅读时,对材料的重点、难点、要用划线、圈点、加注符号等方式将其突现出来,重点定律和概念再齐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得,有所思。

在学生自主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做好“导思”。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一一解决,重点知识要总结重复,难点知识要启发突破。交流中,注意对正确的回答及时肯定,对错误的问题进行纠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个人或学习小组代表互相进行纠正,也可以自己进行指导或纠正。过程中,老师就应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思维训练、解题步骤进行指导,从而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关系。

最后,当学生完成课堂内外的练习,教师应督促学生独立完成,组织学生自评、互评继而点评,归纳解题思路、方法和规律,适时知识拓展,做好“导练”。

当我们真正傲到导之有法时,导者”和“辅导者”。

三、练才堪当学生的“指导者”

“练”是学生对自己所“疑”的诠释,是教师“导”的结晶,是学生对文本独特体验的“反馈”。通过练习,能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掌握水平,促进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使学习进一步深化、提高。在自学时,应有关于重点知识的基础习题,导学后要设计针对性训练题,每节课最后要有定时测试题。每一环节的习题,教师都应针对学生发展精心地选择、编制,并及时检查和收集教学反馈信息。

随着学校进一步深入推进“学导练”,我将坚持不懈地实践、反思、再实践,不断地在教学中倾注自己的智慧、自己活的思想以探寻最有效的“学导练”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第三版IH).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回忆童年的优美文章下一篇:民权县交通运输局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