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2024-07-01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精选12篇)

1.体育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篇一

英语课堂教学观察与评价量表

菏泽市教学研究室中学英语组

1.课堂表现

(1)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判断学生是否了解和接受教师期望他们在课堂上做些

什么?

(2)教师是否能把握和组织课堂上的教学和学习过程?

(3)是否所有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材料和教学辅助设备都是必要的?这些材料和

设备是否都能充分和恰当地使用?

(4)教学目的是否达到?重、难点是否明确并有所突破?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时

间分配是否得当?

2.学生参与

(1)教师对学生学习和活动的指令是否清楚?

(2)学生是否明了他们的课堂学习和活动该怎样与前面所学的知识以及他们今

后的生活联系起来?

(3)学生的学习和活动是否积极主动?

(4)有多少学生参与了学习活动?

3.教学过程

(1)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和问题的解释是否准确?

(2)教师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使用了哪些手段?比如演讲、小组活动、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自编练习或试卷、辩论、社会实践和调查、师生互动以及互联网的使用等。

(3)教师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知识的应用是否有示范作用?

(4)教师是否经常检查,以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正确学习和运用?

4.课堂练习

(1)学生是否通过一些公开活动来练习或使用所学的知识?

(2)学生的实践活动是否与知识的学习有直接联系?

(3)教师有否指导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4)在必要时以及在重要处,教师是否做过强调或重点讲解?

5.知识的巩固

(1)下课前教师是否总结或提炼了该堂课所学内容?

(2)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该堂课所学内容?

6.知识和能力的拓展

(1)教师是否对所学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和扩大?

(2)教师是否对学生进行过相关能力的培养和拓展?

(3)教师是否布置了相关知识的课外作业?

7.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课堂上,教师是否使用过以下任何一种形式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

(1)减轻焦虑,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2)保持活跃、友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乐于接受所学知识。

(注:本量表来自美国,望老师们根据我国的英语教学实际参照执行。)2013-9-27

2.体育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篇二

评价的种类、方式有很多, 例如表现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及诊断性评价等。为了让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有据可依, 为了能够对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量化的评判, 我们设计出了各种不同的评价量表。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改良这些量表, 让它们能够更契合我们的教学规律, 更容易操作, 更容易为我们改进教学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利用评价改进课堂教学的具体技术路径如下图所示。

由于我们的课题为“学生科学探究行为的评价”, 所以通过对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研究, 我们首先在教材中遴选了典型的探究任务;然后再根据探究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评估与交流这几个要素制定了第一批评价量表。

一、以探究要素制定评价量表

使用情况反馈:在这一批评价量表的使用中, 听课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是同一份评价量表;通过对每一个探究环节预设一定的学习目标并预设评价的等次, 使学生或教师对每一个环节的评价都有据可依。通过分析评价量表中的数据就能够明确学生对某一环节的目标达成度, 例如该环节A的达成度为90%, B的达成度为10%等。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由于评价等次的存在, 所以该量表使用起来较为繁琐, 对于能力稍差一些的学生使用起来就较为困难, 所以这样的评价量表对于这些学生而言几乎就没有起到反馈信息的作用。

二、以探究活动制定评价量表

由于第一批评价量表使用起来较为繁琐, 因此我们制定了第二批评价量表, 该量表的特点是“以探究任务定量表”;在达成情况的栏目中只有两个选项, 即“能达成预设标准”和“不能达成预设标准”, 由此简化了评价的方式, 学生操作起来更为方便。

说明:1.根据自己的实际, 在“能达成预设标准”和“不能达成预设标准”栏目中画“√”;2.若确定为不能达成, 尽可能写明原因。

对这一类量表, 首先教师自身必须先对学生的探究活动预设评价点及其标准, 由此我们应先将评价点及其预设标准付诸于纸面。以《声音的特性》为例。

使用情况反馈:由于该量表依托于探究活动, 因而能够更为显性地描述出具体的行为要求, 同时没有了等次确定带来的繁琐, 更利于学生自评, 自评的结果也更便于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有待改进的问题。教师统计也较为轻松, 便于及时将反馈的统计结果运用到随后教学的改进中去。

教师的评价量表与学生的量表几乎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学生的自评改成了“达成情况”, 同时量表后的说明文字改成了:1. 观察对象为“全体学生”或“某某组的学生共多少人”。2.达成情况分析为“好”、“一般”和“较差”, 若为后两项, 写明教学设计调整建议。

三、基于学生用量表完善教师用观察量表

学生用评价量表演变至此, 感觉已趋于成熟, 但是教师用评价量表始终与学生用量表相同或相似, 在实践中发现对于评价课堂中的各种活动所起的作用略显单

薄了些。为进一步减少学生自评可能带来的主观甚至是“虚假”信息的影响, 增加分析的客观度和有效度。课题组结合高中部开展的“课堂观察”的经验, 开发了专门用于教师使用的“学生探究行为评价观察表”。用以观察学生的课堂实际行为反应。

说明:达成效度可以分为“A-90%以上”;“B-80%以上”;“C-70%以上”;“D-70%”以下。

3.体育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篇三

一、目前评价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评价作为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而且对学生重拾学習信心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目前评价环节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着评价效率的提高。那么,是哪些因素影响着评价效益的提高呢?

1.教师对评价的认识不够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一直采取的是以分数论英雄的模式,所以,教师的评价标准也仅是“分数”,导致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越来越不屑一顾,严重不利于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

2.教师对评价的内容不清楚

一直以来,教师对学生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基本知识的掌握,所考查的也是简单知识的再现,评价内容比较浅显。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评价环节也发生着不小的变化,致使教师对课改下的课堂该如何评价,评价哪些方面比较模糊,严重不利于评价作用的发挥。

可见,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学习信心的培养。所以,随着课堂观察量表的应用,我们要认真分析,要充分发挥其导向功能,以为提高评价工作的质量做好基础工作。

二、如何将观察量表与课堂评价结合在一起

众所周知,课堂观察量表不仅包括:教材运用观察量表、课堂资源观察量表,还包括教师行为观察量表、学生行为观察量表以及师生互动观察量表等。而这些量表里的资料都能够成为评价的依据,都能对课堂的改进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将观察量表与课堂评价结合在一起呢?

1.借助课堂观察量表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

从上述的几种课堂量表中我们不难看出,每个量表的存在都与教师的专业素养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论是教材的运用、教具的选择以及课外资源的整合,当然,还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教学方法的应用等,这些都是可以在量表中得以体现,所以,我们就可以通过对量表中这些内容的分析来评价教师的这节课是否高效,是否有价值。当然,也能帮助教师明确自己改进的方向,然后,在不断完善中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基础工作。

2.借助课堂评价量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行为

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时,我们可以依据学生行为观察量表以及师生互动观察量表,通过分析这两个量表中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能否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能否自主探究、大胆质疑”等方面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这样不仅能够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师的肯定和鼓励中重拾学习的信心,而且,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高质量课堂的实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总之,在课程改革下,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要有意识地将课堂评价与课堂观察量表结合在一起,要通过认真分析量表中的观察事项来对教师、对学生做出合理的、正确的、有针对性的评价,进而在多元化评价中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为教师生的良好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吴晓红,高霞.“课堂观察”量表的应用分析:基于课堂教学的案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2(S1).

注:此文系湖南省“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4.面试评价量表构成 篇四

面试 评价量表由若干评价要素构成,是在面试过程中主试人现场评价记录应聘者在回答各评价要素中表现优劣程度的计量表,由于面试就是要根据应聘工作职位的要求对应聘者进行评价,以明确应聘者是否具备任职条件的过程,因此,设计面试评价量表时,诸评价要素除反映工作职位要求外,还应当是可以通过面试的技巧进行评价,

面试评价量表构成

*姓名、考号、性别、年龄

*应聘职位

*面试项目

*评价标准与等级

*评语栏

*考官签字栏

*其他

5.体育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篇五

由于生物课程标准注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探究,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能力培养,还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评价中应着力强调并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动态性和激励性,同时评价还要体现其简易、可操作的特点。为此我设计了“生物学科学生学习评价表”。

1.此表每个学生一张,每周学生自评一次。每周组长核查一次。教师随时抽查,一学期两次评讲(期中、期末前),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2.成绩评定:平时成绩以A、B、C、D等级为量化单位,(A等90分以上、B等80分至89分、C等60分至79分、D等59分以下)

3.学生之间的评价:给你最欣赏、最崇拜、最了解的同学以真实的评价并写上姓名。只能“一帮一”。

4.我的感受:最想对你的同学、老师或家长说些什么。

5.激励性评语:在本学期你的同学、老师、家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最有帮助、最让你愉快兴奋、最能激励你奋进的一句话(或肢体语言);也许你的表现没有引起同学、老师、家长的注意,在你的心里最希望得到哪一句话(或肢体语言)。

6.家长评价:学生回家后是否能按时完成生物作业?在家中能否自觉完成课外探究实验?是否亲自参与了调查活动?是否经常地关注与生物学相关的电视节目、报刊,自觉收集有关资料?是否经常与家长交流有关生物学方面的知识?等等。

7.教师从知识、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学生作出综合评价,给出具体分数,此分的50%加上期末的50%就是学生的学期总分。

6.大学体育教学评价 篇六

根据学生的选课安排,本学期我们继续学习篮球方面的知识,由xxx老师负责我们对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学习篮球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技术。

本着对篮球的热爱,我们选择了篮球课程,在x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共同学习,一起在学习中收获着无穷的乐趣。乔老师是一个认真负责的好老师,教学态度严谨,治学方法高明。每次课前首先让我们慢跑,再做课前准备活动,在热身之后开始对我们讲解篮球方面的一些知识,并组织大家一起训练。在他耐心细致的讲解下,同学们一个个心领神会。训练过程中一些学生的动作很不规范,但x老师从不批评同学们一句,而是更加耐心的指导,甚至在课间休息时自己不休息,对一些基础差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记得有一次,一位同学在打球的过程中胳膊摔伤,乔老师立马对该同学做一些简单的处理,然后令同学送往诊所就诊,下课后还亲自到诊所看望,使大家对x老师优秀的师德师风无不敬佩。

x老师按照教学计划认真的对大家进行知指导学习,在课堂上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先进,能真正针对同学们的一些通病和特点进行指导训练。课下休息时耐心的为大家辅导解疑,使大家对课堂上的知识更加融会贯通。对一些有特长或基础较差的学生因材施教,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体育课上的训练场地还行,据大家反映,就是篮球的质量有点不好,希望学校能对篮球质量有所改善。让同学们都能在篮球训练中找到乐趣,最终达到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

7.体育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篇七

自2003年课程改革以来, 关于初中英语形成性评价的研究此起彼伏, 该研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重过程, 轻结果, 不再只给出一个冷冰冰的分数。在教学过程中彩有效地形成性评价手段, 激励学生学习并帮助他们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方法, 从而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是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为社会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几年间, 取得了一些成果。毫无疑问, 形成性评价是教育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一系列研究的实施过程中, 形成性评价的优点突显。 (1) 重视起点和过程; (2) 注重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 (3) 强调“低利害性”关系; (4) 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起初学生, 的确受益。但是, 实施形成性评价一段时间之后, 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1.多主体评价变成了形式主义

(1) 不加选择, 所有内容都进行多主体评价费时费力; (2) 没有恰当的利用多主体的评价结果。来自多主体的评价结果必然有差异, 有些评价结果之间还存大一些分歧, 导致评价对象对自己的认识出现混乱, 使真正的问题不了了之。

2.低利害性事与愿违

(1) 评价结果不涉及个体的相关利益, 因此, 个体出现了无所谓的态度。 (2) 低利害性无法发挥榜样在个体成长中的巨大影响力。生搬硬套地“保护个体”不利于评价主体积极进行反思, 也不利于创造团体气氛。

3.评价工具繁杂, 缺乏内在联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提倡重新过程与发展的新评价工具在我国不断涌现。如, 成长记录袋, 轶事记录和检核表等。而所有这些工具的一个共性特征就是过于重质性评价的多元价值, 而完全摒弃了量化评价的科学实证价值。许多用语言来描述的评价无法合理累计, 造成学生们无法给自己一个明确地、持久地评价和认识自己, 也不利于他们近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 他们的自主性和心灵正处于成长期, 对自我的认识仍然在很大程度上被外在评价主导。需要成人给予明确的、可持续的评价作为导向。

4.关注每个个体的发展并非易事。

首先, 对于初中的教育工作者来说, 一方面, 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 也要为学生们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文化课基础, 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另一方面, 初中教师在中考指挥棒的压力下, 工作紧张繁忙。对于90年末以后的这一代孩子来说, 他们好奇心强, 但意志薄弱, 怕吃苦, 一副“要我学”的姿态。尤其是初中生自控力薄弱, 外力仍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大班额和繁重的教学任务迫使教师几乎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的每个点滴。而花样繁多的评价工具也无形中给教师们增加很多额外的负担。因此, 相关研究在初高中这个阶段的推广中, 多半虎头蛇尾。

其次, 初中学生正处于学习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学生学习力的发展又具有一定的特性。㈠初中学生尚未形成强烈的自主性学习动机, 学习力发展极易受到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㈡学习目标较为宽泛、笼统, 据目标制订计划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㈢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在模仿性学习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思维习惯性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初中教师如何在这一时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是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

所谓三维学习评价, 是由两“直”一“间”三个维度的评价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两“直”是指两个直接评价, 包括他评、自评;通过来自教师或同伙们的他评, 让学生随时能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 进行客观的自评。一“间”是指通过对组内其他人的评价而间接得到的评价。看似白得的分数, 却是团队协作得以充分发挥作用的源泉, 也是学困生不会因为暂时的落后而失去信心, 放弃努力的动力。是三维学习评价量表组得以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

二、以下是三维英语学习量表的实施主要流程。

1.调查现状

我首先对现今初中教师与学生两个层面展开有关英语教学与学习的调查。包括两个层面。主要通过调查问卷, 运用教育统计学。近一步确定课题的应用及推广价值。使得课题的开展有的放矢。

(一) 围绕学生在校内学生中开展一系列调查。

1. 关于学生家庭环境状况的调查。 (着重于经济和文化现状)

2. 关于学生学习力现状的调查。

3. 关于学生对现有教学评价的满意度调查。

4. 关于学生对团队合作的认知度的调查。

(二) 在教师中开展两项调查

1. 关于现阶段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的调查。

2. 关于教师对教育教学评价的认识度调查。

二.研究如何在班级进行科学的分组。要考虑多重因素。组内各有分工。每组实力相当。组内设组长, 监督员, 记分员。

三.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 设计详尽的班级日、周学习计划 (包括:课堂计划, 在校自学计划, 作业计划, 验收计划, 学习反思补就计划, ) 以往, 教学进度只有教师掌握, 教师的目的很明确, 但, 学生们的学习就很盲目了。我们要让学生对自己一周或一段时间内所要学习的内容充分了解。高屋建瓴, 做好个人学习计划, 久而久之, 慢慢地摸索出学习的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四.研究本课题的核心问题。设计班级内小组间学习评比量表和学生自评量表。以及详尽的考核细则, 及奖励机制。

五.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 探索出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引入竞争机制, 通过分层提问关注到每个层次的每一位学生, 借助团队互助将班级化整为零的, 以生管生, 生教生, 生练生, 生评生。这样的课堂没有死角。

六.研究课堂外的任务有效分层。让同层次的学生接受难度相当的挑战, 他们所得的评价更为公平和准确。

古人云: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拥有良好的学习力犹如掌握了非凡的捕鱼本领。拥有这种本领的人正是当代社会所急需的人才。使我们的学生都拥有超强的学习力也是教育的真谛。研究本课题的另一重大意义在于让教师拥有七十二变, 不再是以一对多——心有余而力不足, 而是, 拔下毫毛, 变出无数个, 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了一对一的关注。让教学没有死角。也给教师们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量。让教师真正体会到教育科研不再是作秀, 不再是负担, 而是切实地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法宝。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力形成和提高的关键时期。关注学生的学习力的发展才是真正的有意义的教育。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和自我管理能力。

摘要:当下, 进城务工人员大量涌进城市, 他们的子女也随之来到大城市求学。还有一些生活在城市里的问题家庭的子女。这两类学生的教育存在许多共性问题。由于家庭环境和观念的制约, 他们普遍学习力差, 即: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毅力不足、学习能力薄弱。一副“要我学”的姿态。在学校尚能按部就班的学习, 离开学校就完全处于失控状态。而, 以这两类学生作为学生主体的学校教育教学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给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让一只无形的手时刻引领学生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本课题着力研究, 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 使班级教学化整为零, 在此基础上, 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 引入竞争和小组合作机制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设计自评、他评、组评一系列评价量表, 构成三维评价体系。让评价这只无形的大手充分发挥它的导向、鉴定、激励、诊断、调节、监督、管理等功能, 多维度地来规范学生的学习, 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关键词:评价量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参考文献

[1]周丽丽, 朱成科.质量结合:新课改视域下学生评价新取向.教育科学论坛.2009年, 第9期

[2]韩美竹.强化形成性评价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育理论与实践.2 0 0 5年, 第4期

8.体育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篇八

在学生写作中,拟题呈现的问题往往是:题目单词化,如合作,选择,教育等;题目没有表明态度的词,未能形成断定语,如论人性,议道德,罚与不罚等;题目缺少必要的质或量的限定,如权利是害,合作共赢,勤奋出人才等;题目无逻辑思辨,如理性不是爱,惩戒学生是错误的,真理之路只有一条等。

二、针对问题的解决之道

1.针对拟题问题,设定课时“学习点”清单,明确学什么

学生议论文拟题呈现的问题,可以归为两大类:一类是所拟题目未能形成断定语;一类是所拟题目缺少逻辑思辨。因此针对这两类问题设定清晰的课时“学习点”。

【学习点1】拟制含有“断定语”的题目(基础等级)

(1)概念阐释。所谓“断定语”,就是“甲是乙”或“甲非乙”这种形式,就是含有主词与表词的形式意义都完全的(短语)句子。“断定语”,就是对思维对象有所肯定或否定。“断定语”题目一般要具备两个要素:一是断定对象,一是断定态度(肯定或否定)。如题目“陟罚臧否可异同”,断定对象是“陟罚臧否”,断定态度是“可异同”。

(2)语规阐释。“断定语”题目的语法规则:主谓短语式(常式),如“起伏的波浪才更具力量”,“成绩如叶,勿一叶障目”(2016年全国卷考生)。

【学习点2】拟制逻辑思辨的题目(发展等级)

(1)概念阐释。从思辨的一般要求来看,无非包括辨正误、辨真伪、辨表里等几个方面。结合学生的拟题问题,主要就事物的质与量的限定,事物的表象与本质的辨析,事物的对立与统一的矛盾等方面的思辨欠缺。

(2)思辨思维“路向”阐释。①思辨质与量。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任何事物的质与量都是在一定的时空和数量程度中呈现的,当量有了变化,就会影响到质。因此拟题时,要判断题目内容的量和质是否恰如其分。②思辨表与里。要用全面的眼光看问题:看问题要全面,要深入。既要看到问题的不同角度,也要看到同一角度不同的方面,又要透过问题的表面看到问题的本质。③思辨对立与统一。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看问题要有对立统一的眼光,事物有对立的两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2.针对拟题的训练过程问题,设计“基于学习点的评价量表”,明确怎么练

(1)阐述学习过程。给出评价量表,并将评价量表印发给学生,明确训练过程的三个层级步骤:①对照评价量表的描述或量化,先对自己拟制的题目进行自评(填写表格);②小组合作,交换评价量表,对照评价量表的描述或量化,对他生拟制的题目进行评价(互评),并说出评价的理由(填写表格);③小组交流拟题情况和评价情况,着重交流拟题存在的问题,老师关注好、中、差三个等级水平的学生的拟题情况,每个等级水平的拟题挑出3至5个进行评价,对照评价量表的描述或量化要求,着重指导修改过程,体现修改的思维“路向”;④然后学生再对自己的拟题进行思考、修改,再思考、修改,最后达成“学习点”的学习要求。

(2)呈现“评价量表(一)”,学生完成。

(3)课时训练示例

①课前给学生训练材料,要求:拟制题目。

“3.31”南京虐童案

2015年4月4日,南京男童被虐打的一组照片经男童老师上传微博后在网上疯传。照片发布时间为4月3日晚22点,照片上,一名男童背部、手臂、腿上布满了伤痕。

虐打原因:3月31日下午,李征琴女士(小宝养母)在下班途中接到小宝电话,说今天语文考试得了第一名,她听了心里很开心,还想着回家如何奖励小宝。可赶到家看了试卷之后发现小宝又发生了考试抄袭作弊现象。按照李女士的说法,小宝屡次抄袭不改,而且拒不认错,再加上想起他曾一学期不做英语作业还说谎的事,李女士终于忍不住了,一气之下随手拿起竹制的痒痒挠“教训”了孩子。

之后,孩子就打开书包准备做作业,可却从书包里露出了跳绳。李女士知道,小宝又没有按照承诺(只有体育课,才能带跳绳上学)所说,利用课间时间做作业,而是又出去玩耍了。她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认为孩子长此下去会养成撒谎的习惯,于是从孩子手中夺下跳绳没头没脸地就往孩子身上抽了起来。后经鉴定,受害儿童挫伤面积超过体表面积的10%,属轻伤一级。

2015年7月,南京虐童案中的养母李征琴因涉嫌故意伤害犯罪,由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向浦口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2015年9月30日下午2点,经过两天半的庭审,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法院对备受关注的虐童案作出一审宣判:被告人李征琴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

针对材料所述事件,你有何感想或看法?请在材料内容含意范围内拟制题目。

②上课开始时,将学生拟题呈现在大屏幕上。

拟题类一:伤害该打? 中国式教育如何教育? 教育的方式 棍棒下的教育

拟题类二:论诚信的重要性 论“望子成龙” 论正确的教育方法

拟题类三:慈爱与严爱 罚与不罚 依法还是依情

拟题类四:严厉也是一种爱 打骂是把双刃剑 爱得越深,痛得越深

③学生评价以上的拟题,引发如何拟题的思考?出示课时“学习点”。

针对呈现的拟题,学生评价,引发如何拟题的思考?然后出示“学习点”,阐释学习点内容,让学生明白拟题的规则及拟制思辨题目的思维路向。

④对照评价量表,进行拟题评价和反复修改。

对照评价量表,对自己拟制的题目先自评,然后小组间的同学互评,老师巡查、收集学生的拟题情况和评价情况,针对典型的拟题和评价参与进去进行指导和修改,反复摩习,完成评价量表(二)。

⑤收回评价量表(一)(二),跟进、反思“学习点”目标达成情况。

三、案例反思

以上课时案例是从一个角度教学拟题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当然拟制题目还有其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这种基于学习点的评价量表能够使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拟题操作路径,努力破解作文教学内容空泛,过程虚化,方法无用的窘境。

9.体育老师的教学自我评价 篇九

体育人不怕辛苦不怕累,体育人做事胆大心细,体育人为人直爽、简单、豪放,体育人有拼搏奋斗的精神。我作为体育人,除了有以上特点外,思维敏捷,点子新意多,善于思考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有很强的创新思维。在校期间,担任年级网络部副部长和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外联部部长,做事认真,责任心重,有很好的应变能力和办事效率,能及时按要求完成任务。是同学眼中的“万事通”,乐于助人,有很好的人缘关系。

在教育方法上我有自己的观点——“两个新”。一是创新,二是更新。创新则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然后创造出更好的教学方法;更新则是要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时更新教学课件、教案,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根据他们的要求结合教学计划实施最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

10.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 篇十

摘要: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是依据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对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本文从“有效教学”这个备受一线教师关注的话题出发对课堂教学评价进行分析,阐述了评价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既要重视教师的教学,也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教学;评价指标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讲究效益的活动,也是课程实施的基本方式,高质量、高效率的有效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障。然而,实际教学中,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不高却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课堂教学评价中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如何判定一节体育课是否有效,不仅要看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而且还要看通过教师的教学,是否使学生乐学、会学、并将所学应用于实践。

一、从教师的教学评价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需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把握;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则需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运用;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师要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则需教师灵活选择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的精选化

要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必须要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新课标规定教学内容具有开放、动态及发展的特性,为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有更大的自由度。然而,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不应盲目迎接学生喜爱,还应考虑其他方面。

首先,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目标的实现。以投掷类教学内容为例,为了使学生正确掌握投掷垒球中的挥臂动作,可以采用掷纸飞机比远、扔纸团、投绳等学习内容;为了提高投掷中的出手速度,则可以选择甩绳、小皮球等轻物对墙对地投掷等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力量素质,可以采用单、双手抛、投实心球的练习内容。其次,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具有实效性。例如,在课的开始准备部分,好多老师都会设计游戏活动,期望通过游戏活动来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学生身心,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我们在选择游戏内容时千万不要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内容应该是下面主教材内容的前奏,能紧扣主教材,能为主教材的教学起到辅助作用,为整堂课的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在上前滚翻一课时,先让学生做“看天”和“看谁坐得快”的游戏。初看这是两个很普通的游戏,但是联系到后面的前滚翻教学,就觉得这两个游戏不是一般的游戏,这两个游戏中,隐含了完成前滚翻的要领(低头、团身),为下面的前滚翻教学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这样的游戏内容才真正具有实效性。

最后,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不同的水平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体育活动有不同的需求。在同一水平阶段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个性、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也存在着个性差异。在选择教学内容前,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了解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能力,同一个内容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将教学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不一定苛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2.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能。教学目标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制定恰如其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灵魂。

案例:水平四篮球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A教师的教学目标:运动参与目标: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运动技能目标:学生了解篮球项目的锻炼价值,掌握篮球项目的学练方法;身体健康目标:学生通过练习发展身体协调性和弹跳力以及灵敏、力量、速度素质,增强体能;心理健康目标:学生在练习中充分展现自我,通过比赛增强自信心,得到成功的喜悦;社会适应目标:学生积极进取,快乐地与同伴进行配合,在协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高度责任感。这种目标看上去面面俱到,实际上什么也没说,真正要在这一节课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交待不清,给人一种帽大头小的感觉,让人看不明白。而B教师的教学目标:学生都能参与练习,且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种球性练习,比如原地高低运球、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绕环等。这种教学目标的制定明确而具体,便于操作,便于检阅,让人一目了然。3.教学过程的灵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可提前预设而灵活加以生成的,是持续的“生成”和智慧的“生成”。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识和能力发展水平,结合教师自身的特点和风格灵活应用各种教法,实现教法的优化结合。

案例:弯道跑教学。C教师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分组练习——教师纠正动作——学生再练习。而D教师采用游戏体会(贴膏药)——引出弯道跑与直道跑的区别(动作技术)——学生利用弯道练习(实践练习)——快速追跑练习(拓展提高)。同样的弯道跑教学,前者的讲学方法会使学生厌烦,从而不能完成教学目标,而后者的方法却能让学生在游戏和快乐中学会弯道跑技术动作。因此,C教师的教学算是低能的无效的教学,无疑D教师的教学则可以说是有效的。

二、从学生的学习评价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充分发展,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圆满完成,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因此,检验体育课堂教学是否有效,要从学生的学习表现中去检验。即:看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态度,看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程度以及看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后所产生的学习效果。1.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

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能够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学习,体验体育对健康成长的多元价值。

案例:跳绳教学。E教师采用讲解跳绳的动作技术——学生进行练习——比赛。F教师则采用学生自由跳绳(单、双人、原地、行进间不限)——引导创新绳的不同跳法(本课的主题)——引导绳的其他玩法(拓展)——实践展示(成果)。从上述两个案例中可以看出,E教师的教学只是简单的让学生学会某一项运动技能,而未考虑学生的参与态度是主动还是被动以及学生的练习效果是有还是无。而F教师则充分利用课堂中的资源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合作等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并在参与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因此,F教师的教学相较于E教师是有效的。2.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

一般来讲,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从广度和深度来体现。广度:一般要看学生的参与人数是否是大多数,是否涉及学生的各个层面;深度:一般要看学生的参与教学中所解决的问题是否是深层次的问题,是积极主动地参与还是被动的接受。

案例:G教师的五步拳教学。第一次教学:采用教师讲解带领练习——学生分组练习——套路展示——集体练习。第二次教学:采用教师讲解带领练习——学生分组练习——套路展示——实践应用(引导学生思考何种情况下可以用某一动作)——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展示(对练)。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到第一次课G教师只做到了广度教学,而未做到深度教学,但第二次课则是广度和深度同时应用,使学生能够将体育课中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有效的教学。3.学生学习产生的效果

体育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的运动参与和身体活动为主,注重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实际运用。通过课堂教学要使学生除了学到运动技能,最主要是使学生能将运动技能运用在平时的锻炼中,同时能够带领一批学生共同参与体育锻炼,所谓终身体育目标的实现。

总之,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就是学生的进步与提高,促进学生主体的参与无疑成为了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核心问题。学生的学习进步是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根本,只有学生进步与提高了,体育教学才有效,而学生的进步与提高,则依赖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则在教师的“教”指导下展开,教与学是辨证的统一。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不能只关注教学的主体——学生,更应关注教学的主导——教师。

参考文献:

11.体育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篇十一

一、关注课前“热身”——以量表做导航

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建议中提出“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要求。生活即教育,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教学时,我始终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课前“热身”是学生实践活动的一部分,是课堂学习的前奏,是教学目标得以达成的前提。如在上三年级下册《方便的超市》一课时,我在课前与学生的交谈中了解到,学生经常在节假日随父母逛街、购物,他们对商业场所的情况已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于超市的认识还非常表面化,没有注意到超市内各楼层商品的类别以及各个超市的不同特色,更意识不到超市是农村发展的缩影、时代进步的标志。同时,学生对于商业的繁荣、商品种类的增加所反映出来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认识不足。于是,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周末邀请家长陪同到附近的超市做调查,设计了课前调查评价表(见表1):

表1 课前调查评价表

我的新发现

时间:       超市名称:         采访人:

购物的方式 货物的摆放方式 价格和品种 在店里工作的人们 顾客都从哪里来 优惠活动一般怎么安排 消费者的情况如何 一天中高峰期在什么时候

我的体会或思考:

评价标准:主动完成5-8个的为优,2-4个的为良,两个及以下的为加油。

自评: 家长的话:

学生课前有了这张量表做导航,非常明确地知道自己课前该做些什么,为课堂的交流做了充分的准备。这很好地贯穿了评价要做到认知和操行相统一的原则,它不仅仅关注学生的认知,还看到了他的行为能力、考察他在实践中的表现。

二、关注课中“活动”,以量表观过程

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要关注儿童在活动中是否积极投入,努力探索、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主动地与同学讨论、克服困难等。即使活动的最后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也应从儿童体验宝贵经验的角度加以珍视,而不是重视最后的结果。在课堂中,通过量表关注学生的过程,面对学生的生成,给予正确的引导。

如在《让我们学会合作》一课中,从本课的教学目标中,我觉得这一课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根据三年段学生的学情,他们往往在游戏中会表现自我,将平时的习惯和情感真实暴露出来。于是,我选取了“学生参与讨论”“意见契合度“两个方面作为观察点,借机观察、发现学生道德行为中所表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如:在学生第一次分小组合作用橡皮泥捏熊猫的过程中,给每小组中分发一张“描述图表量表评价单。”让每个成员根据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如实填写,通过第一次课堂的观察记录和统计分析后的数据,参与其中的学生能更加清楚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对一些小组的优点给予肯定,一些小组存在合作的不足,还给出一些改进的意见。在长达20多分钟的实践体验中,通过这一评价单,学生在第二次的合作中就更默契了,第二次捏得更好且时间缩短了一半。前后两次活动的效果非常明显,巧妙地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真正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三、关注课后“延伸”——以量表促内化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本课程的教学时空不局限于课堂和学校,可以和少先队活动、家庭教育相结合。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回归儿童真实的生活,让儿童自主实践,自主感悟,才能让学生从体验中获得正确认识,建构起自己的内心道德标准。如在学习《爷爷奶奶你们快乐吗》一课后,我通过了解,发现班级中大多数学生在“尊敬长辈”的道理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针对这一现象,我采取在班级中开展 “孝老爱亲”主题中队会,并且说明了按月评比“孝老爱亲小标兵”的活动,每个同学发了一张评价单,通过期中家长会要求家长配合,并作出真实的评价。到期末家长会时,班级中开展请长辈讲讲在孝老爱亲的活动中最令自己感动的一件事,很多家长在场热泪盈眶,他们为之而欣慰。此时,班级中的朵朵笑脸显得异常可爱。学生因感恩而行动,家长因收获而感动,活动因评价而精彩。

总之,量表评价若能巧设计,妙运用,那么我们便可在课堂中见证它犹如活化剂,能将知识经验酿制成醇香的美酒,引领学生陶醉其中,思想得以“润物无声”地陶冶,生命得以健康地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教师进修学校)

12.学校教育科研管理评价量表的开发 篇十二

教育科研管理应该管什么?很多学者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对教育科研管理的内容作了归纳和梳理。综合起来,教育科研管理就是通过管理者的协调和服务,对教育科研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教育科研管理就是服务,是为了给中小幼教师创设更好的研究环境,提供更好的研究条件,帮助他们克服研究中遇到的困难,给予研究者和研究项目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的过程。教育科研管理就是激励,是为了积极地鼓励和调动更多的学校和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的过程。教育科研管理就是协调,是通过导向、调控、指导等方式协调教育科研的目标,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和要求,实行弹性管理,争取达到理想效果的过程。因此,积极鼓励和调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促进教育科研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不断提高学校教育科研的质量水平,才是开展教育科研管理评价工作的题中之义。

二、研发指标体系

要进行评价,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评价对象的内涵与外延。现有教育科研管理的相关文献从不同角度对教育科研管理的内涵、方法、模式、特点、发展趋势,教育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档案管理、成果管理等方面的改进作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关于教育科研管理的内容,主要观点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科研的计划管理、组织管理、队伍管理、课题管理、制度管理和档案管理;二是教育科研目标的管理、对科研工作制度的管理、对科研队伍的管理、对实验过程的管理、对实验资料及科研成果的管理、对科研档案的管理;三是编制科学的学科发展规划与指南、对立项课题实施全过程管理、对科研专项经费进行有效的管理、为科研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组织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培训教育科研队伍,以及表彰推广科研成果。经过分析梳理,可以得出:教育科研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七个方面,即规划(计划)管理、制度管理、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经费管理、成果管理、档案(信息)管理、课题管理(从立项到结题的管理)。

1. 设计评价点和评价依据

我们注意到,虽然总体上学校教科研意识、教科研管理、教科研成果方面都取得了进步,但是,学校间的发展水平尚不平衡,且一些深系教育科研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目前更应得到关注。譬如:如何发展壮大一支具有一定教科研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如何引导学校贴近实际、契合需要,开展校本科研制度设计?如何推动教育科研工作聚焦具体问题,持续研究,成系列地深入研究?这些问题会体现在学校对教科研工作的整体思考中;体现在教师研究性学习共同体的培育工作中;体现在学校核心课题设计,不同层次的关联课题的整体规划中;体现在既有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研究中。为此,我们将这些内容“写”入了评价指标。学校教育科研管理评价量表(见表1)设立了管理、过程、成果三个评价视角。其中“管理”包括组织管理水平、制度运行状况、科研规划计划三个观察点;“过程”包括课题层次数量、核心课题状态、科研活动情况、科研档案情况四个观察点;“成果”包括科研队伍状况、课题研究质量、成果推广水平三个观察点。量表同时设立了0~5分六个评价梯度。以十个观察点为纬度,六个评价梯度为经度,纵横交织构成60个评价点,每个评价点都建立起评价依据,作为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的参考。以观察点1“组织管理水平”为例,0~5分六个评价梯度分别对应的评价依据是“无相关内容”“形成科研管理组织架构”“组织领导健全、专管人员基本胜任科研管理工作”“组织管理健全,专管人员能切实履行工作职责”“组织领导健全,专管人员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在组织、推动学校科研工作上发挥重要作用”“组织领导健全,专管人员具备较强专业能力,在区内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发挥引领作用”。

说明:⒈若某项指标评定为5分,则表明该单位体现在此项指标上的“成果”至少能够在区级及以上层面进行专题展示交流。⒉若某项指标评定为3分,则表明该单位能按照区科研管理的一般规定要求,落实好相关工作,达到合格标准。⒊比照5分、3分的评定标准,结合4分、2分、1分的相应赋分说明,可以作出4分、2分、1分的评定。

2. 建立基准线和相邻参照

为了实现基础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功能,量表每一个观察点下的3分线和5分线分别对应达标水平和理想水平。以观察点2“制度运行状况”为例,达标水平是“能结合实际,从课题管理、科研激励、组织保障三方面构建起校本科研管理制度体系”;理想水平是“校本科研管理制度体系能切实付诸实施,且经历实践检验后,相关举措有实效、有特色”。以观察点3“科研规划计划”为例,达标水平是“科研工作计划能体现工作思考。能针对工作计划进行工作总结,且客观,具体”;理想水平是“科研规划(学校规划中的科研部分)中指向的主要任务,在工作计划、总结中,有分年度循序推进的思考与总结”。如果被评定为理想水平,代表学校在这一方面具有特色,至少在区域范围能做现场经验展示交流。设立了这两条基准线,对于作出相邻轴线上的评价会相对方便和准确。

3. 突出本体性和衍生价值

从本质上说,教育科研管理评价是判断教育科研管理的本体价值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探究教育科研管理衍生价值的过程。在评估量表中,“核心课题状态”“科研活动情况”“科研队伍状况”“成果推广水平”四个观察点的设计,针对的就是教育科研管理的衍生价值,即学校的核心课题能经过至少两轮以上周期的深入研究,取得明显成效;更多科研活动能聚焦某一问题,成系列地持续深入地展开专题研讨与实践,促进问题解决;更多教师经常参与课题研究,形成教师研究专业活动社群类组织,通过定期活动,切实提升教师科研专业能力;更多研究成果继续开展深化研究,以课程等形式,进行较为系统的推广,在市级及以上层面逐渐产生影响。

三、建立评价策略

教育科研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活动,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参与人员的广泛性使得教育科研管理需要具有很高的灵活性。教育科研管理既需要一定的刚性要求,例如科研规范和标准,也需要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这样才不至于机械和僵化。因此,教育科研管理评价也需要采用务实而又灵活的策略方法。

1. 定性定量相结合

由于教育科研本身具有研究性、问题性、开放性、综合性、灵活性等特点,因此,对其完全采取定量评价的方式会存在较大困难,我们设计了两次定性评价,并结合定量评价的方式。以观察点7“科研档案情况”为例,0~5分设置的评价依据(见表2)即一次定性评价,当做出一次定性评价判断的同时,也就产生了评价分值。在此基础上,评价者进一步给出更为明确具体的二次定性评价,填入量表最后一栏内。

此外,在课题层次数量、核心课题状态、科研队伍状况、课题研究质量等方面,凡是能量化的指标,我们采取定量评价为主的方式,比如观察点9“课题研究质量”,量化评价的依据依次是“至少有一项课题研究成果市级及以上层面获奖;至少有一项课题研究成果获区级一等奖;至少有一项课题研究成果获区级二等奖;至少有一项课题研究成果区级获奖;至少有一项课题研究成果形成成果集”。其他难以量化的指标,则以定性评价为主。

2. 以肯定为主

进行教育科研管理评价的目的既非鉴定,也非评比。因此,尽可能给以肯定性评价,呈现学校在科研管理工作上不断取得的发展与成绩,激发学校科研管理的问题意识,促进解决问题。

3. 强调差异性

既要关心学段内学校间的比较(见图1),更要关注学校自身各项指标的发展变化(见图2)。强调差异性,主要是指要注意到学校本身的发展基础和各学段学校的特点,不能以整齐划一的标准去评价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的个体,且要充分注意到不同学段的差异。因此,需要对单个学校,从各项指标的发展进行评价。不同学段的差异,体现在对量表本身的相关调整,以及建立在量表下的相关评价流程、方法、工具等。

4. 突出自评

自我评价作为一种自我发展的激励机制,应该在教育科研管理评价中给予重视。这种自我评价,应是一种全方位的自我评价,即凡是参与学校科研管理活动的相关对象都应当加入到自我评价的范围中来。学校应当组织课题主持人、科研室负责人、教师培训工作负责人、档案管理人、学科教师代表等一起开展自评,基于证据基础得出自评结论。

5. 多主体评价

对于自评结果需要认真加以分析,必要条件下,除专职科研员外,可组织学段科研室负责人、兼职科研员、名师工作室、科研管理专家参与评价。通过交叉互证、三角验证、现场调查等方法对相关指标的客观真实度进一步加以研判。图3是某校的自评结果,蜘网图显示该校在组织管理水平、制度运行状况、科研规划计划、课题层次数量、核心课题状态、科研活动情况、科研档案情况、科研队伍情况都是5分,即达到理想水平,然而,其课题研究质量却只是3分,这就需要在现场调查时加以认真研判。

学校科研管理评价指标从设计初到试用,经历了数轮研讨、试用和调整。比如观察点6“科研活动情况”,在这一评价点上,起初我们以“科研活动的数量、范围、形式”来评价科研活动情况。而专家建议评价指标的设计更要关注目的、关注内涵,于是引发了“什么样的科研活动才更有成效?”的讨论。大家最终认为:科研不是随意的问题解决,那么高质量的科研活动就应当是有设计的;学校科研是指向具体的实践问题,那么高质量的科研活动就应当是持续深入地剖析问题和促进问题解决的过程,这个过程应当实事求是,呈现发展脉络,而不拘泥科研活动的形式与数量。观察点8“科研队伍状况”,原先我们“以学校老师参与课题的层次,数量及成果质量”作为队伍状况评价依据,在试测中受阻。大家发现,有的学校多数教师经常参与课题研究,科研沙龙、科研年会等活动,但成果质量尚不突显;有的学校少数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科研活动少,个别课题成果质量较高。面对这样的情况,该如何评价?科研是一个“温水泡茶慢慢浓”的过程,应当更关注科研在教师生涯中的存在感和获得感,而不是一时一事之得失。因此,学校在教师研究性学习共同体组织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学校教师经常性参与研究的行为表征,教师对学校科研文化的意见才应当是科研活动评价的重点。经过十数次修改和征询意见,试用单位反馈结果:量表对促进学校教科研工作梯次发展具有目标引导价值;评价指标关注基础性和发展性,评价过程基于证据,评价方法较为客观;希望量表更具有灵活性,能根据需要动态更新调整。学校教育科研管理评价是一个包括评价计划、评价流程、评价工具、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处理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过程。学校教育科研管理评价量表建立了评价的内容体系,评价的操作体系,即一系列实用评价工具,包括评价计划及操作流程;体现学段特点的信息搜集、分析的方法和工具,比如将评估量表转化成网上问卷,成果分析法的使用,底层数据库的建立和共享等等,这是一个持续深入的研究过程。

参考文献

[1]李倡平.教育科研的理论和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2]蔡荣.浅析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中的几个问题[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2).

上一篇:学校管理合作化下一篇:青年创业经验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