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办学条件总结【2016】

2024-09-18

改善办学条件总结【2016】(共13篇)

1.改善办学条件总结【2016】 篇一

仪陇人大专题调研办学条件改善情况

来源:南充人大网

时间: 2012年7月23日 20:57 为进一步推动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改善,促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七月中旬近日,仪陇人大成立调研组深入20余所中小学及财政、审计、教育等部门,采取实地查看、查阅资料、走访座谈、听取汇报等方式,对该县近三年来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认为:近年来,仪陇积极储备、争取和实施教育相关项目及工程,中小学办学条件大大改善;科学、扎实开展校点布局调整和师资结构优化,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办学水平及教育质量明显提升。而针对现代化教学工具及实验器材短缺、边远学校师生食宿简陋、老式桌凳亟待更换、旱厕改水厕作用未充分发挥等问题,调研组提出了:

(一)深化认识,把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当作发展教育、改善民生的大事要事来抓并抓好抓实。

(二)加大投入,统筹实施有关教育专项工程,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大各类教学、生活、办公用房建设力度,着重解决学生实验室、操场、宿舍、食堂、厕所、供水等困难,优化学校教育环境,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三)强化保障,拟定专项规划,落实专项责任,强化专项考核,进一步强化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项目争取和财政拨款力度,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和办学,完善经费筹措和配套,进一步强化资金保障,逐步建立教学仪器、设施设备维修、更新、添置长效机制。

(仪陇人大办 王鹏超)

政府落实人大意见,加强农村中小学基本生活设施建设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的增多,农村中小学学生生源逐年减少,农村中小学也相应地变村村办学为联村集中办学,由原每个乡镇2-3所农村初中,变为每乡镇集中办一所初中,学机的服务半径扩大,寄宿生逐年增多,使学生在就餐、饮水、如厕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据调查,全市现有农村中小学1220所,在校生507926人,其中寄宿制学校227年,寄宿生166966人,占在校生总数的32.8%。因此,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迫在眉睫。

为了依法促进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作为突出民生问题来抓,连续几年采取多种方式实施监督,促进了农村中小学基本生活设施建设。

2005年4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市农村中小学基本生活设施情况进行了调研。针对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的就餐、饮水、如厕难等问题,明确提出要加快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建议。为使建议更好地落实,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分别于2005年9月和2006年4月,带领部分常委会委员,就建议落实情况,听取了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情况报告。认为市政府在抓改善农村中小学生活设施建设问题上,认识到位,思路清晰,措施有力。但在改善农村中小学生活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执行,资金投入及工程质量,建筑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提出要重视教育工作,尤其要关注农村中小学基本生活设施建设;要科学规划,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要采取多种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顺利实施。

市政府非常重视,把改善农村中小学基本生活设施建设工作列入了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发改委、教育、财政、农业、建设、水利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建设领导小组,并迅速组织专班对全市农村中小学基本生活设施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实施方案。为了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各地采取从城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发展费中安排一定的资金、中央对新农村建设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的专项经费、各级财政自筹一部分、对口扶助和捐资等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计划五年改善全市农村中小学基本生活设施建设项目906个,新建改建面积247545平方米,总投资14271万元。同时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先初中、后小学,先寄宿制学校、后其它学校的原则,对工程项目逐一进行落实,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2007年基本解决好寄宿制学校学生食堂餐厅的问题,并通过学生食堂、餐厅建设,结合改造锅炉等配套设施,一并解决寄宿生有热菜吃,有开水喝、有热水洗的问题,使寄宿生的基本生活条件有较大的改善。其它农村中小学食堂餐厅的新建改造,力争在2008年底基本完成。改水、如厕问题纳入各地新农村建设工程逐步解决。全市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基本解决农村中小学就餐、饮水、如厕问题。

据统计,截止到2007年9月底,全市改善农村中小学基本生活设施建设项目258个,竣工项目107个,占项目数的41.47%,新建改建面积101111平方米,完成新建改建面积29533平方米,总投资6373.2万元,完成投资2321.3万元。到2007年底,全市改善农村中小学基本生活设施建设竣工的项目223个,占2007年全年项目的90.6%,预计2008年竣工的项目有23个,占9.4%。(市人大 李艳文)

肥城人大常委会视察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情况

发布时间: 2012-06-01 15:52:58

作者:肥城市人大 于树军 刘翠

5月25日,肥城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第一副主任赵燕军,副主任武伟、王同华、杜玉江、宁洪法组织带领部分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对全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视察。市政府副市长名树伟,市教育局、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同志陪同活动。

视察组先后深入汶阳镇中学、安庄镇中学、安站镇中学、桃园镇中学、河西小学白云山校区,实地查看了学校内设装备及食宿设施建设情况,听取了市教育局有关情况汇报。视察组认为,在2011年顺利通过山东省学前教育先进县和省教育工作示范市两项验收的基础上,肥城市启动实施了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在优化调整学校布局、规划建设校舍和配套设施、完善食宿条件、优化现代化教学装备、充实教师队伍、提高教育经费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成绩显著,值得充分肯定。

视察组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就加快标准化建设工程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标准化学校建设有序推进。市政府和镇街要积极策划项目,对接国家和省级危房改造、中小学布局调整、寄宿制学校建设等扶持政策,主动争取并有效利用好上级专项资金;要按照上级配套要求,持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按年度将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资金列入财政预算,适时拨付到位,保障建设工程需要,确保实施一所、建成一所、达标一所。要出台政策,鼓励村级和社会力量投资举办教育事业,扩大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完善教育布局调整规划,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政府及教育部门要继续完善和实施教育布局调整规划,既要考虑整体布局和资源整合,又要方便学生就近上学,有条件的可实行跨街镇联合办学,使城乡各类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更加科学合理,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学生择校问题。要加大对贫困学校和贫困学生的扶持力度,政府每年要拿出一定经费,增加寄宿制、半寄宿制学校补助,完善标准化建设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后勤保障等相关配套设施,为学生营造优良的就学环境。

(三)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一方面要全力推进工程进度,加快建设速度,一方面要加强工程监理,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对已经建设完成的项目,市政府要适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综合评估验收,确保把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建设成精品工程、放心工程和人民满意的工程。

(四)加强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要重点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解决好部分学校教师老龄化严重,音、体、美、外语等学科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实现全市教育教学工作的又好又快发展。

县人大常委会视察中小学校舍改造工作

[日期:2012-5-28 8:39:27]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办公室

[字体:大 中 小]

5月24日,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刘振奎、县人大副主任祖丽梅、张德新、杜凤涛、张安学一行20余人在县政府副县长张生花、县教体局局长马士轩陪同下,对我县中小学校舍改造工作进行了视察。县人大一行先后视察了铜井镇鲁庄中心小学、马牧池乡初级中学新校建设工地、沂南四中新校建设工地。随后,召开了汇报会,马局长对全县中小学校舍改造情况作了汇报。

在汇报会上,马局长说,近年来,我县中小学校舍改造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努力强化保障措施。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分管县长为副组长,县纪委、发改、公安、教体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全县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为校安工程顺利推进提供了组织保障;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明确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目标任务、工作措施、费用减免等政策措施,为校安工程顺利推进提供了制度保障。加大奖惩激励力度,促进了工作顺利开展;教体局、建设、国土等各部门积极配合,分工合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加快了校安工程进度。二是以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积极改善校舍条件。狠抓城区学校建设和农村学校建设,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学校在办学条件上的差距,推动了全县教育均衡发展,促进了教育公平。2009年以来,全县累计投资2.3亿元,新建楼房、餐厅76座,建筑面积17.7万平方米;新建平顶房1.23万平方米,全县中小学校舍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三是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不断加快工作进度。2009年以来,共争取上级专项资金3870万元、县级财政1.065亿元用于全县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最大程度支持学校建设;广泛争取社会资金投入,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加快了校安工程实施步伐;落实优惠政策,努力降低建设成本,加快工作进度,3年来共免建设规费达1000万元;并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加快工作进度;建立了严格的质量安全保证和施工组织体系,认真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把好材料入口关。四是以教育长远发展为根本,全面完成工作任务。积极拓宽教育资金来源渠道,全面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积极鼓励捐资助学;抓住暑假前有利时机,狠抓工程进度,确保按期使用;成立了以监察局、教体局、财政局和住建局为主的四个管理小组,分别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乡镇资金投入、规费减免进行检查考核,确保校舍改造工作落实到位;同时,狠抓校舍安全,下半年将把新排查出的7000平方米D级危房作为改造的重点,加大检查力度和通报强度,严格落实责任,提高各乡镇(街道)压力感和责任感,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刘振奎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我县中小学校舍改造工作,他说,校舍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近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县政府及教育部门立足全县中小学校建设总体规划,加强领导、扎实工作,不断提高全县中小学校舍质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领导重视,责任落实到位。县政府及教体局在抓好教育整体工作的基础上,把校舍改造工作摆到突出重要的位置,成立了校舍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管理机制,为校舍安全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规划、国土、建设、发改、环保等部门齐心协力、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为中小学校舍改造开辟了“绿色通道”。各乡镇、街道在工作中充分支持,大力配合,严格责任落实,确保了工作持续开展。二是措施得力,建设有序推进。县政府及教育部门积极争取中央及省、市专项资金,并督促各乡镇街道强化政府职能,不断增加校舍安全工程投入。同时,广泛争取社会资金用于校舍改造工程建设,千方百计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推进了校安工程实施步伐。三是重点突出,校改成效显著。沂南四中、马牧池中学实行整体搬迁,第四实验小学、城关实验中学青少年活动中心公寓楼等项目相继完成。城区教育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标准化逐步实现,惠民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同时,他对以后工作又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科学合理规划,统筹组织实施。要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将校舍安全工程与防震减灾工作、城镇化进程、学校标准化建设结合起来,严格按照中小学校舍改造规划组织实施,确保校舍安全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形成校舍安全长效机制。二是保障经费投入,强化资金管理。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加大财政投入,多渠道、多方式争取各级各部门以及社会团体在校舍改造方面的项目、资金等支持,充分利用好上级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校舍改造工作的推进力度。要千方百计落实资金投入,确保项目所需资金足额、及时到位,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不断增加附属工程的完善程度,加快附属设施的配置、安装及调试工作。三是加强质量监管,打造平安工程。新建校舍要严格按照新的国家规范标准设计,按抗震重点设防类要求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在建项目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强化施工各环节的监督,落实工程质量监理责任,保证各项建设项目工程按时限、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让群众放心。张县长在汇报会上作了表态发言,她说,今后的工作重点一是加大资金保障力度,确保资金来源;二是全部消除D级危房。三是狠抓工程质量,加强对在建工程的监督管理。四是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做好学校安全工作。

汇报会上,参加视察工作的其他领导在发言中也充分肯定了我县校舍改造工作,从各个方面提出许多中肯的建议,为进一步做好校舍改造工作指明了方向。

2.改善办学条件总结【2016】 篇二

日前, 湖南公布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 明确提出, 从2014年开始5年内, 全省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在办学条件、教师队伍、中小学班额、辍学率等方面达到基本要求。

实施方案明确, 经过5年努力, 所有县市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得到基本满足 ;县镇超大班额现象基本消除, 逐步做到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 ;教师配置趋于合理, 数量、质量和结构基本适应教育教学需要。

实施方案强调, 农村寄宿制学校要建设好食堂、学生宿舍、厕所等生活设施 ;根据学校地理条件和农村体育特点, 因地制宜地建设运动场地和配备体育设施。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 通过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 使农村地区师生关系便捷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3.农村教学点办学条件亟待改善 篇三

本文基于本次调研掌握的情况,对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农村教学点的基本情况、面临的困难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对如何办好农村教学点提出了几点思路和政策性建议。

一、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基本状况

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最北部,与重庆市接界,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域内全部为山区,交通条件十分不便,从道真县城到忠信镇山岩村天道塘教学点不到30公里的盘山路驱车用时2个多小时。其中,山岩村驱车到天道塘教学点,约7公里的山路,用时近半小时,成人步行近2个小时,儿童步行耗时更长。全县户籍人口约33万人。目前,全县共有10个教学点,其中8个为2013年恢复。

二、教学点办学中存在的实际困难

在与道真县教育局、忠信镇、山岩村有关负责人以及山岩村小学校长和教学点教师的座谈中,调研组了解到教学点办学主要存在如下困难。

第一,无校舍,基本办学条件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天道塘教学点恢复后,没有可用校舍,目前租借一套民房开展教学。其中两间作为教室,中间一间堂屋作为厨房,供中午做饭和食堂使用。教学点没有围墙,也没有其他教学场所和活动设施,利用民房前的一块空地开展体育活动。

第二,教育经费拨付不到位。按照国家“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人的标准单独核定公用经费”的规定,天道塘教学点每年公用经费本应有近6万元,但是在调研中发现教育经费拨付不到位。

第三,师资状况堪忧。天道塘教学点现有教师2人,均为仡佬族,天道塘本地人。其中,一位老师今年52岁,高中毕业一直在教学点工作,职称为小学二级;另一位年轻老师大学毕业后以特岗教师身份回教学点已工作1年。

目前,教学点教师存在招聘难、待遇低、留不住等困难。道真县教育局负责人介绍,地处偏远、条件艰苦的教学点只能招聘老家在本地或特岗教师,且年龄偏大,特岗教师期满后也都很难留下。由于教师的流动性较大,6年里一个班要更换几次班主任。教学点教师普遍存在待遇偏低现象:一是收入低,如年轻老师每月收入2700元,这与城镇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职称评聘难,工作了30多年的老教师,目前职称仅仅为小学二级,此外,教学点教师在职培训薄弱、职业发展空间狭窄也都是现实的困难。

三、办好必要教学点的思路和政策性建议

教学点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义务教育实际存在的一种必要的办学形式,在一定时期内将对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1.办好农村教学点的总体思路

一是明确教学点定义,确定教学点内涵和外延,便于对教学点进行统计。建议教育部相关司局开展调查研究,尽早给予教学点以科学界定。初步考虑,或不具有六个年级,或规模不超100人且由其他小学代管的农村教学存在,可视为教学点。

二是赋予教学点“独立身份”,给予教学点特定的学校机构代码,以便进行事业单位统计和经费划拨时避免疏漏,同时对各地撤并教学点的行为进行动态监测。

三是严格执行各省已备案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防止一些地方随意撤并教学点,导致当地一些学生辍学或延迟入学。

四是落实《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结合实际制定农村教师职称评审条件、程序和办法,确保农村学校教师职称晋升比例应不低于当地城区学校教师。

2.办好农村教学点的政策性建议

(1)完善教学点经费拨付和管理

根据有关规定,国家“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人的标准单独核定公用经费”,这一政策对于办好教学点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中,由于教学点学生人数差别很大,因此统一实施政策又容易带来新的不公平和浪费,出现诸如5个学生的教学点和95个学生的教学点得到相同教育经费的现象。为此,建议根据学生人数,对教学点公用经费实行差别化拨款,既保证够用,又避免浪费。具体见表1。

为了防止国家核拨的公用经费被乡镇中心小学或村小学滞留,建议乡镇中心小学或村小学设立专门账户,由乡镇中心小学或村小学监管并全额用于教学点教育教学工作。有条件的教学点,可以设立兼职财务人员。

【注】 1.综合全国情况,生均公用经费按600元/生.年计算。

2.公用经费支出范畴:办公费(含日常办公支出、报刊杂志等)、水费、电费、邮电费、差旅费、维修维护费、培训费、接待费、劳务费、其他交通支出、印刷费、专用材料费、物业管理费、会议费、因公出国(境)费用、其他商品服务支出等。

(2)保障教学点师资队伍

一是完善连片特困地区的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教师的生活补助政策,同时鼓励其他地区实施类似政策,扩大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享受生活补助的覆盖面。

二是培养生于本土、能扎根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师。国家实行免费师范生政策,出发点是补充农村教师。但是近几年来实践证明,由部属师范大学培养的免费师范生几乎没有到农村学校工作。一方面,免费师范生本人因在大城市生活学习,已经不愿意再回农村;另一方面,各地也将部属师范大学培养的免费师范生视为高素质教师,招聘在省会城市或者地市级城市工作。为了加大农村教师的培养力度,建议中央财政支持地方师范院校,特别是地处地市级师范院校定向招收本地生源开展免费师范生培养,毕业后在本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工作。

三是改革师范生培养内容。面向农村培养师范生要侧重教学能力培养,不强求所谓科研能力;强化三字一话等教师基本功,适当降低专业知识难度;强调全科发展,使每一个教师都能承担多门学科的教学任务,在乡镇及以下学校试点推行教师包班制。建立一支能够适应在本土工作相对稳定的农村教师队伍。为了适应师范生培养内容的改革,应同步深化课程改革,允许教学点减少课程门类,降低课程难度。

(责任编辑   王永丽)

2014年5月7-9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财务司组成专题调研组,赴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就农村教学点问题进行专项调研。

本文基于本次调研掌握的情况,对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农村教学点的基本情况、面临的困难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对如何办好农村教学点提出了几点思路和政策性建议。

一、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基本状况

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最北部,与重庆市接界,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域内全部为山区,交通条件十分不便,从道真县城到忠信镇山岩村天道塘教学点不到30公里的盘山路驱车用时2个多小时。其中,山岩村驱车到天道塘教学点,约7公里的山路,用时近半小时,成人步行近2个小时,儿童步行耗时更长。全县户籍人口约33万人。目前,全县共有10个教学点,其中8个为2013年恢复。

二、教学点办学中存在的实际困难

在与道真县教育局、忠信镇、山岩村有关负责人以及山岩村小学校长和教学点教师的座谈中,调研组了解到教学点办学主要存在如下困难。

第一,无校舍,基本办学条件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天道塘教学点恢复后,没有可用校舍,目前租借一套民房开展教学。其中两间作为教室,中间一间堂屋作为厨房,供中午做饭和食堂使用。教学点没有围墙,也没有其他教学场所和活动设施,利用民房前的一块空地开展体育活动。

第二,教育经费拨付不到位。按照国家“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人的标准单独核定公用经费”的规定,天道塘教学点每年公用经费本应有近6万元,但是在调研中发现教育经费拨付不到位。

第三,师资状况堪忧。天道塘教学点现有教师2人,均为仡佬族,天道塘本地人。其中,一位老师今年52岁,高中毕业一直在教学点工作,职称为小学二级;另一位年轻老师大学毕业后以特岗教师身份回教学点已工作1年。

目前,教学点教师存在招聘难、待遇低、留不住等困难。道真县教育局负责人介绍,地处偏远、条件艰苦的教学点只能招聘老家在本地或特岗教师,且年龄偏大,特岗教师期满后也都很难留下。由于教师的流动性较大,6年里一个班要更换几次班主任。教学点教师普遍存在待遇偏低现象:一是收入低,如年轻老师每月收入2700元,这与城镇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职称评聘难,工作了30多年的老教师,目前职称仅仅为小学二级,此外,教学点教师在职培训薄弱、职业发展空间狭窄也都是现实的困难。

三、办好必要教学点的思路和政策性建议

教学点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义务教育实际存在的一种必要的办学形式,在一定时期内将对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1.办好农村教学点的总体思路

一是明确教学点定义,确定教学点内涵和外延,便于对教学点进行统计。建议教育部相关司局开展调查研究,尽早给予教学点以科学界定。初步考虑,或不具有六个年级,或规模不超100人且由其他小学代管的农村教学存在,可视为教学点。

二是赋予教学点“独立身份”,给予教学点特定的学校机构代码,以便进行事业单位统计和经费划拨时避免疏漏,同时对各地撤并教学点的行为进行动态监测。

三是严格执行各省已备案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防止一些地方随意撤并教学点,导致当地一些学生辍学或延迟入学。

四是落实《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结合实际制定农村教师职称评审条件、程序和办法,确保农村学校教师职称晋升比例应不低于当地城区学校教师。

2.办好农村教学点的政策性建议

(1)完善教学点经费拨付和管理

根据有关规定,国家“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人的标准单独核定公用经费”,这一政策对于办好教学点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中,由于教学点学生人数差别很大,因此统一实施政策又容易带来新的不公平和浪费,出现诸如5个学生的教学点和95个学生的教学点得到相同教育经费的现象。为此,建议根据学生人数,对教学点公用经费实行差别化拨款,既保证够用,又避免浪费。具体见表1。

为了防止国家核拨的公用经费被乡镇中心小学或村小学滞留,建议乡镇中心小学或村小学设立专门账户,由乡镇中心小学或村小学监管并全额用于教学点教育教学工作。有条件的教学点,可以设立兼职财务人员。

【注】 1.综合全国情况,生均公用经费按600元/生.年计算。

2.公用经费支出范畴:办公费(含日常办公支出、报刊杂志等)、水费、电费、邮电费、差旅费、维修维护费、培训费、接待费、劳务费、其他交通支出、印刷费、专用材料费、物业管理费、会议费、因公出国(境)费用、其他商品服务支出等。

(2)保障教学点师资队伍

一是完善连片特困地区的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教师的生活补助政策,同时鼓励其他地区实施类似政策,扩大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享受生活补助的覆盖面。

二是培养生于本土、能扎根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师。国家实行免费师范生政策,出发点是补充农村教师。但是近几年来实践证明,由部属师范大学培养的免费师范生几乎没有到农村学校工作。一方面,免费师范生本人因在大城市生活学习,已经不愿意再回农村;另一方面,各地也将部属师范大学培养的免费师范生视为高素质教师,招聘在省会城市或者地市级城市工作。为了加大农村教师的培养力度,建议中央财政支持地方师范院校,特别是地处地市级师范院校定向招收本地生源开展免费师范生培养,毕业后在本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工作。

三是改革师范生培养内容。面向农村培养师范生要侧重教学能力培养,不强求所谓科研能力;强化三字一话等教师基本功,适当降低专业知识难度;强调全科发展,使每一个教师都能承担多门学科的教学任务,在乡镇及以下学校试点推行教师包班制。建立一支能够适应在本土工作相对稳定的农村教师队伍。为了适应师范生培养内容的改革,应同步深化课程改革,允许教学点减少课程门类,降低课程难度。

(责任编辑   王永丽)

2014年5月7-9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财务司组成专题调研组,赴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就农村教学点问题进行专项调研。

本文基于本次调研掌握的情况,对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农村教学点的基本情况、面临的困难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对如何办好农村教学点提出了几点思路和政策性建议。

一、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基本状况

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最北部,与重庆市接界,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域内全部为山区,交通条件十分不便,从道真县城到忠信镇山岩村天道塘教学点不到30公里的盘山路驱车用时2个多小时。其中,山岩村驱车到天道塘教学点,约7公里的山路,用时近半小时,成人步行近2个小时,儿童步行耗时更长。全县户籍人口约33万人。目前,全县共有10个教学点,其中8个为2013年恢复。

二、教学点办学中存在的实际困难

在与道真县教育局、忠信镇、山岩村有关负责人以及山岩村小学校长和教学点教师的座谈中,调研组了解到教学点办学主要存在如下困难。

第一,无校舍,基本办学条件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天道塘教学点恢复后,没有可用校舍,目前租借一套民房开展教学。其中两间作为教室,中间一间堂屋作为厨房,供中午做饭和食堂使用。教学点没有围墙,也没有其他教学场所和活动设施,利用民房前的一块空地开展体育活动。

第二,教育经费拨付不到位。按照国家“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人的标准单独核定公用经费”的规定,天道塘教学点每年公用经费本应有近6万元,但是在调研中发现教育经费拨付不到位。

第三,师资状况堪忧。天道塘教学点现有教师2人,均为仡佬族,天道塘本地人。其中,一位老师今年52岁,高中毕业一直在教学点工作,职称为小学二级;另一位年轻老师大学毕业后以特岗教师身份回教学点已工作1年。

目前,教学点教师存在招聘难、待遇低、留不住等困难。道真县教育局负责人介绍,地处偏远、条件艰苦的教学点只能招聘老家在本地或特岗教师,且年龄偏大,特岗教师期满后也都很难留下。由于教师的流动性较大,6年里一个班要更换几次班主任。教学点教师普遍存在待遇偏低现象:一是收入低,如年轻老师每月收入2700元,这与城镇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职称评聘难,工作了30多年的老教师,目前职称仅仅为小学二级,此外,教学点教师在职培训薄弱、职业发展空间狭窄也都是现实的困难。

三、办好必要教学点的思路和政策性建议

教学点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义务教育实际存在的一种必要的办学形式,在一定时期内将对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1.办好农村教学点的总体思路

一是明确教学点定义,确定教学点内涵和外延,便于对教学点进行统计。建议教育部相关司局开展调查研究,尽早给予教学点以科学界定。初步考虑,或不具有六个年级,或规模不超100人且由其他小学代管的农村教学存在,可视为教学点。

二是赋予教学点“独立身份”,给予教学点特定的学校机构代码,以便进行事业单位统计和经费划拨时避免疏漏,同时对各地撤并教学点的行为进行动态监测。

三是严格执行各省已备案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防止一些地方随意撤并教学点,导致当地一些学生辍学或延迟入学。

四是落实《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结合实际制定农村教师职称评审条件、程序和办法,确保农村学校教师职称晋升比例应不低于当地城区学校教师。

2.办好农村教学点的政策性建议

(1)完善教学点经费拨付和管理

根据有关规定,国家“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人的标准单独核定公用经费”,这一政策对于办好教学点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中,由于教学点学生人数差别很大,因此统一实施政策又容易带来新的不公平和浪费,出现诸如5个学生的教学点和95个学生的教学点得到相同教育经费的现象。为此,建议根据学生人数,对教学点公用经费实行差别化拨款,既保证够用,又避免浪费。具体见表1。

为了防止国家核拨的公用经费被乡镇中心小学或村小学滞留,建议乡镇中心小学或村小学设立专门账户,由乡镇中心小学或村小学监管并全额用于教学点教育教学工作。有条件的教学点,可以设立兼职财务人员。

【注】 1.综合全国情况,生均公用经费按600元/生.年计算。

2.公用经费支出范畴:办公费(含日常办公支出、报刊杂志等)、水费、电费、邮电费、差旅费、维修维护费、培训费、接待费、劳务费、其他交通支出、印刷费、专用材料费、物业管理费、会议费、因公出国(境)费用、其他商品服务支出等。

(2)保障教学点师资队伍

一是完善连片特困地区的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教师的生活补助政策,同时鼓励其他地区实施类似政策,扩大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享受生活补助的覆盖面。

二是培养生于本土、能扎根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师。国家实行免费师范生政策,出发点是补充农村教师。但是近几年来实践证明,由部属师范大学培养的免费师范生几乎没有到农村学校工作。一方面,免费师范生本人因在大城市生活学习,已经不愿意再回农村;另一方面,各地也将部属师范大学培养的免费师范生视为高素质教师,招聘在省会城市或者地市级城市工作。为了加大农村教师的培养力度,建议中央财政支持地方师范院校,特别是地处地市级师范院校定向招收本地生源开展免费师范生培养,毕业后在本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工作。

三是改革师范生培养内容。面向农村培养师范生要侧重教学能力培养,不强求所谓科研能力;强化三字一话等教师基本功,适当降低专业知识难度;强调全科发展,使每一个教师都能承担多门学科的教学任务,在乡镇及以下学校试点推行教师包班制。建立一支能够适应在本土工作相对稳定的农村教师队伍。为了适应师范生培养内容的改革,应同步深化课程改革,允许教学点减少课程门类,降低课程难度。

4.改善办学条件总结【2016】 篇四

柏林学校是一所办学条件优越、办学规模较大的农村小学。这几年来,在教育局领导和阳邑镇教育办的大力支持下,柏林学校的办学条件有所改善,办学规模也在日益扩大。

1.学校硬件实施得到改善。学校增置了教学设备;增置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琴、架子鼓等。学校还把教室内外整治、装修。教学楼变得更坚固了,校园也变得更美丽了。

2.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本校领导的努力下,建成了实验室、探究实验室,图书室、美术室、体育室等八个专用教室。

3.学校更加注重提高教师队伍和学生素质,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网络平台。校园正真地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教学条件地到了改善。

4.办学规模扩大。今年我校招生人数增多,新生入学率有所提高。特别是学前教育的人数提高到7个班。

5.改善办学条件总结【2016】 篇五

为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积极推进我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确保全省每一所农村中小学具备基本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强省建设步伐,根据《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精神,现就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重大意义

(一)我省自1996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来,一直把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成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近几年来,我省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相继实施并完成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布局调整工程”和“三新一亮”工程、“六有”工程、“校校通”工程,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为建设教育强省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目前仍有一些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与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学校内部设施较为薄弱,还达不到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和要求,这与我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两个率先”目标不相称,迫切需要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

(二)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使每一所学校都能达到基本办学条件的标准,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是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实际步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务必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两个率先”战略目标的高度,充分认识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它作为当前发展农村教育的一件大事,认真抓紧抓实抓好。

二、明确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总体要求是:巩固和扩大前几年改善办学条件的成果,以充实和完善实验仪器、体育和艺术教育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为重点,以构建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的长效机制为基础,坚持分类指导,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努力缩小教育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学校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四)我省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目标任务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到2007年底力争使全省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达到《江苏省小学和初中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详见附件)。

三、以实施“四项配套”为重点,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

(五)针对当前农村中小学校实验仪器和图书资料匮乏、体育和艺术教育设备设施奇缺等问题,从2006年起实施以充实和完善实验仪器、体育与艺术教育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为重点的“四项配套”。按新课程标准要求装备农村小学的科学实验室和初中的理化生实验室、劳技教室,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建设符合要求的图书馆(室)和体育器材室、音乐室、美术室,配备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图书资料和体育、艺术教育必需的器材设备。2006年,全省农村初中启动“四项配套”;2007年,在基本完成农村初中“四项配套”任务基础上实施小学的“四项配套”。与此同时,配齐配足农村中小学各科教师,并使所有在岗教师(实验员、图书管理员)具有相应的任职资格,保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六)坚持分类指导,加强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要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和激励办法,分区、分类推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工作。当前我省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重点是苏北和苏中经济薄弱地区。苏南和少数条件较好的苏中地区以及大中城市要在现有办学条件基础上,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争取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各地要重点关注薄弱学校,优先规划建设特殊教育学校和少数民族学校,重视长期保留的村小教学点和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办学条件改善。

(七)按照“以县为主,校校合格”的要求,科学规划,精心实施。要以县为单位规划和组织实施,把每一项要求落实到每一所学校,确保县(市、区)域范围内校校建成基本办学条件合格的学校。各地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自下而上制订各县(市、区)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规划,并提出分年度的目标任务和实施方案,积极有序推进工作。

(八)加大考核和督查力度。要强化考核验收,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将制订“四项配套”建设工作的考核验收办法,组织开展实地考核和验收工作。市和县级政府也要组织教育、财政等部门对乡镇和学校逐一进行考核验收,并做到校校查、项项查。各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将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切实加强督查。要采取经常性检查和专项督导相结合的办法,促进全省各地协调发展,推动我省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四、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各项保障措施

(九)切实加强对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工作,真正把它作为当前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程,认真抓好落实。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省教育厅、财政厅将成立江苏省农村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等工作,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级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和协作机制,统筹指导本地区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各项工作。各地要将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作为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专门工作班子,组织精干力量,切实抓好具体落实工作。

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责任在地方各级政府,主要在县级政府。各县(市、区)政府要按照“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要求,负责做好县域范围内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规划制订、方案实施、经费筹措、检查指导等工作。各市政府要积极做好全市范围的统筹规划、督查考核等工作。乡镇政府也要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苏政发[2003]135号)中“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要求,解决好学校门前的道路、桥梁等具体问题,为学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十)多渠道筹措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经费。坚持并完善以政府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依法保证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加快建立完善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各级财政教育经费新增部分主要用于农村教育,不断增加用于办学条件改善的经费。加大省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省财政继续安排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专项经费,对经济薄弱地区实行以奖代补。要按照建设节约型学校的要求,坚持勤俭办教育的方针,厉行节约,不盲目追求高标准,不贪大求洋。一切从实际出发,艰苦奋斗,务实求实,坚决杜绝浪费,坚决不增加学校债务,坚决不增加农民负担。

(十一)努力构建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持续改善的长效机制。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要通过建立专题会议制度、定期检查汇报制度,完善经费筹措机制,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建设和维护的保障机制,严格危房检测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新增危房当年消除。省财政安排农村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专项经费,对经济薄弱地区进行考核,对达到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工作规定要求的县(市、区)给予奖励补助。各地财政要建立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机制,按规定将正常的校舍维修、图书资料、实验耗材及教学仪器设备购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足额安排,逐步建立教学仪器和设施设备的维修、更新、添置的长效机制。

(十二)坚持建、管、用并举,全面发挥新增教学设备对新课程改革的支持作用,切实提高教育投资和办学效益。各地要按照全面建设、强化管理、重在使用的要求,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并完善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管理使用的各项制度,切实提高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要统筹配备和管理教师队伍,组织好城市对农村的支教工作,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开足中小学音、体、美和信息技术课程,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倡导文明上网。开齐开足小学的科学实验和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重视综合实践活动和劳技教育课程的开设,在农村初中推行“绿色证书”制度,着力培养农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活技能。

江苏省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一、校舍完好、安全、够用。生均占地不低于18㎡,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低于

4.5㎡。

二、校园布局合理,环境整洁,排水通畅,道路平整,绿化充分。

三、教室通风、采光良好,照明符合要求,讲台、课桌椅完好、整齐、适用。

四、学校有满足师生就餐需要的卫生食堂。有安全卫生的冷热饮用水。

五、学校厕所能满足学生课间集中如厕的需要,并有水冲设施。

六、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安全、卫生、够用,住宿及消防、报警设施齐全。每生一张床。

七、学校有平整、适用的操场,生均面积不低于4㎡。体育设施、器材满足教学和活动的需要。

八、有图书馆(室),配有书架、书橱等设备,图书资料生均不少于20册。

九、学校有计算机网络教室。学校有教学用琴、音响设备、适量的乐器等音乐器材。实验仪器、美术教学器材能满足教学需要。

十、教师均具有相应的任职资格,教师配备能开齐开足规定课程。

江苏省初中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一、校舍完好、安全、够用。生均占地不低于23㎡,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低于6㎡。

二、校园布局合理,环境整洁,排水通畅,道路平整,绿化充分。

三、教室通风、采光良好,照明符合要求,讲台、课桌椅完好、整齐、适用。

四、学校有满足师生就餐需要的卫生食堂。有安全卫生的冷热饮用水。

五、学校厕所能满足学生课间集中如厕的需要,并有水冲设施。

六、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安全,卫生、够用,住宿及消防、报警设施齐全。每生一张床。

七、学校有不低于300米环形跑道及100米直道的田径场(老城区学校可适当降低要求)。体育设施、器材满足教学和活动的需要。

八、有图书馆(室),配有书架、书橱等设备,图书资料生均不少于30册。

九、学校有计算机网络教室,每百名学生不少于5台计算机。有音乐教学用钢琴、音响设备和适量的乐器。实验仪器、美术教学器材满足教学需要。

6.改善办学条件总结【2016】 篇六

需提供资料

一、完成情况报告与审核表

1.幼儿园关于改善办园条件的完成情况报告(主要包括完成的项目类别、完成时间、资金投入、实际效果)

2.2015年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市级奖补资金投入情况审核表(教育干事签字盖章)

二、园舍建设及维修类项目类材料

1.工程建设承包合同;

2.工程竣工验收单(教育总支签章)3.工程结算书

4.建筑施工单位提供的有本单位签章的建筑安装发票(发票须经教育干事签字)。工程项目经费第三方审计结论。

5.政府采购审批单或中标通知书(建筑安装工程50万元以下的办理政府采购手续,50万元以上的办理招投标手续;

三、设施、设备购置项目类材料

1.设施、设备购置要申请政府采购,领取政府采购单,办理政府采购手续。与供货单位签订采购合同。

7.改善办学条件总结【2016】 篇七

关键词:标准化学校建设;办学条件;改善;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076-02

近年,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中等职业教育有了全新的发展前景,各学校的办学规模都在扩大,也为地方经济培养了一批批技能型人才。但由于人们对中职教育的片面认识,导致中职学校在硬件建设中追求“大而全”、盲目扩张;在软件建设中,开设专业简单重复,缺乏个性,没有特色,从而走入“招生难”“流失多”的瓶颈中。

一方是国家的优惠和资助政策,它呈现诱人的“肉包子”状态;另一方是中职学校,缺乏科学、专业的指导和标准化的中职学校建设蓝图。为适应当前形势,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加强中职学校标准化建设尤为重要,而改善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是首要任务。

一、中职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

(一)硬件设施

1.校园占地面积

按照2010年《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通知》第八条规定:“新建学校的建设规划总用地不少于40000平方米;生均用地面积指标不少于33平方米。新建学校建筑规划面积不少于24000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指标不少20平方米。”

近年来,一方面随着职业教育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大和国家政策的号召,要继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一方面城市建设用地的局促,严重制约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三门峡中职学校发展较快,在校生规模迅速扩大,但由于学校占地面积过小,不论是教室数量、办公室用房数量,还是教工单身宿舍、学生宿舍、餐厅、浴室等辅助设施,都不能充分满足学校正常办学的需要。

2.图书馆和阅览室

教育部对中职校的规定:“适用印刷图书均不少于30册;报刊种类80种以上;教师阅览室和学生阅览室的座位数应分别按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的20%和学生总数的10%设置。”然而,中职学校有图书馆的寥寥无几,有图书馆的藏书量也很有限;学生阅览室开放的次数屈指可数或者说是形同虚设;至于书库更是无从谈起。调查中,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学校有图书馆和阅览室。询问学生从哪查找资料,“百度”上网呀。这种回答是否能让我们深思呢?

3.实习、实训基地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基本条件指标评估体系》明确规定:“有与专业对口的厂、场、店等校内实习基地和较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农、林、牧、渔各专业,应有一定规模的示范场所;畜牧、兽医等专业有小饲养场或兽医门诊所;烹饪、家电维修等专业有实习商店、饭店。”

以三门峡中职校为例,除去灵宝中专拥有计算机、机电、电子、旅游、幼师、服装等六大专业实训中心,有微机室、家电实训室、编程实训室等各类实验、实训室45个,拥有机电专业实训工厂一个,汽车驾驶标准化训练场地六个。其他中职校由于场地有限或资金不足等种种原因,除去微机室,其他专业基本没有自己的实习、实训基地。

中职学生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都离不开稳定的实习场地和齐备先进的实训设施。现在多数中职学校,学生的实习实训条件差, 实训设备陈旧简陋,很难满足教学需要。开设课程的实用性不强,使学生产生“学了也白学”的想法。

(二)软件设施

1.中职教育本身的理念不清,很多中职学校对中央职业教育精神领悟不透彻。

学校为了自己的生存,不顾教学质量只图经济效益。有些学生在三年学制的中职学校,却只读了不到一年的书就以“顶岗实习”的名 义去工作了。由于没有受到系统的职业教育,学生很难适应工作岗位,使得中职学校的社会形象大打折扣,造成社会信任危机。

2.中职学校门槛低,入学容易,导致生源差。

(1)现在的中职学生起点较低,年龄偏小、综合素质偏低。

(2)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就业压力,中职生就成了“60分万岁”一族。

二、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的发展对策与措施

(一)突出校企合作订单式办学,改善硬件设施

由于职业教育对师资、设备要求的特殊性,单靠中职学校本身是难以解决场地扩展和设备更新的。只有通过联合办学,才能解决;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式办学已是大势所趋。

1.校企合作期间,企业可以参与职业学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为合作学校提供专业师资、实训设备,并接受中职教师和学生进行见习和实习。这样既解决了职教实训条件差的困难,又为学生由实习到上岗的“零过渡”奠定了基础。

2.学校要依靠企业,及时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适时安排教学内容。学校应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人才供求合作关系,加大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鼓励毕业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参加“顶岗实习”, 使校外实习基地真正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3.引导部分优秀企业在学校设立冠名班。这些企业在取得毕业生优先招聘权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

(二)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中职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投入力度

1.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尽早、尽快加大对中职学校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中职学校的校舍建设和實习实训基地建设。根据当地实际,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经费在本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中的比例,保证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性经费、生均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相应增长。

2.政府部门在投入的同时,要加强监控和统筹。要根据就业趋向和企业需要,适时更新专业设置,不断更新专业实习实训设施,从而出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零过渡”“准确对接”的需求。

3.建立完善的中等职业教育资助体系。

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贷款制度。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通过助学奖、奖学金、贷学金等形式,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资助。

4.推动骨干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发挥辐射作用,与相关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实现优势互补,以强带弱,共同发展。与有条件的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连锁办学,扩大招生规模,降低学习费用,方便农村初中毕业生和青壮年农民就近接受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和培训。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基本办学条件尚未达标,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因此,我们要通过多种方式、方法改善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推动中职学校的长足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办学条件》

[2]《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指标评估体系》

[3]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通知 教职成[2010]12号

[4]《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 教职成[2005]1号

8.改善办学条件总结【2016】 篇八

-----------------营里二中办学满意度工作总结

近年来,学校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以办群众满意的学校为根本目的,以“让家长放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办学、教学、育人,积极探索,努力工作,努力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首先,我们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开全开足课程,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深入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每学期开展“一人一堂课活动”,以听评活动促教研教改,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学生每天阳光活动一小时,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奠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适应社会,为社会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增瓦。

二是通过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转变我校的工作作风。深入了解学情、生情、家情,为因材施教的提高保障;通过“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广泛征求家长和社会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建议,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家访,进一步提升我校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对凝聚家校合力,构建和谐教育,优化学生成长环境,提高育人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现实意义。从2016年始,我校把“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作为师德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将考核结果纳入个人绩效工资,并对活动开展成果突出的个人进行通报表彰。

“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学校明确要求每位教师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成长坏境,与家长共同探讨帮助学生成长的方法和途径,并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同时,向广大学生家长宣传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

教师只有亲身进行家访,才能更好地进行总结反思,从而更有利地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每次家访结束后,广大教师认真总结,收集整理家访过程中的相关信息,有的放矢的处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营造了和谐的教育氛围,提高了学校办学的知名度和满意度。此次“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在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下,很好地搭建起了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之桥,为学生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建立家校沟通长效机制。

1、定期召开家长会。学校及时组织召开家长会,加大召开家长会密度,提高家长的参会率。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工作情况,了解家长的心声与需求,征求他们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家校通讯沟通平台。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学生家长建立飞信群、QQ群、微信群,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家长真正需要什么,强化学校、和教职工对学生、学生家长的服务意识,从细微处着手,提高服务质量,真正成为学生和家长的贴心人。

2、学校成立家委会,开展家长进校园活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式教育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性也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在家委会全体成员的大力协助下,在各班老师及家长的密切配合下,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使家校共育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也为提升学校办学满意度锦上添花。家委会积极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定期召开家委会会议,会上学校就近期的工作向家委会作汇报,同时征集的家委会“金点子”,并积极听取家委会的意见,对于家长合理化的建议积极采纳。我校还开展家长进校园活动,在活动期间家长们能参观学校的环境、随堂听课、与教师互动交流。并进行详细的记录与评价,提出了一些有创造性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四是教师的敬业态度。随着时代发展,教师的职业倦怠表现也越来越明显。加之现在干扰教师正常教学的杂务多,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少,与家长对孩子的高期望高关注形成对比和落差,导致家长对教师看法不好。还有个别教师缺乏耐心,对学生和家长的说话语气让家长不满意。为此我校加强师德教育。通过学习听报告和开展“新时期合格教师”的讨论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师素质,强调奉献意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树立责任心,心态阳光,有危机意识,以校为家,人人维护学校大集体,才有个人的小幸福,广大教职工普遍认识到“大河有水小河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人人为学校建言献策,我校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爱岗敬业,关心学生成为教职工的座右铭。

9.改善办学条件总结【2016】 篇九

为贯彻“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安排,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院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改善医疗服务,强化服务意识,使医院整体服务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统一部署,明确目标责任

1、成立以院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职能、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相关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开展的统一部署及组织实施。

2、根据上级部门的活动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制定相关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活动的内容以及工作要求,拟定活动开展的方法和步骤,使活动的开展能够有序进行。

3、建立逐级责任追究制,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院班子成员进行明确分工,科室实行目标管理,明确目标和责任。

二、送医下乡,免费义诊,改善诊疗环境

我院坚持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严格执行政府核定的医疗收费标准,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自觉地完成政府下派的指令性工作任务,积极参加卫生应急救援。免费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进修和培训机会,接受医学院校毕业生临床实践3人,乡村医生培训还未开展;与竹管垄、芹洋两家乡镇卫生院开展对口支援帮扶,得到了当地民众的赞誉;此外,我院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实行急诊“三先三后”,贫困老人减免诊疗费等,先后到坑底等偏远农村义诊送医下乡,充分

体现了医院的公益性。我院在建的住院综合楼计划2017年底能投入使用,综合楼占地面积900平方米,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7层框架结构的住院综合楼,建成后将一步改善诊疗环境。

三、优化服务,便民利民,提升服务水平

为方便患者就医,简化就医流程,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真正做到服务好,我院多措并举,制订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便民利民措施。

1、简化医疗服务流程。对急诊病人推行“绿色通道”模式,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2、推行院务公开制度,接受群众监督。一是在门诊醒目位置设置公示栏公开医院收费项目和价格,为患者提供用药清单,杜绝了乱收费现象。二是公示医德医风评议监督电话、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使我院的医疗服务能够更广泛的接受群众的监督,促进了医德医风的建设。三是公示医务人员执业信息,不仅为患者选择医生提供了方便,同时也接受了社会的监督。

3、严格执行医患沟通制度,履行对诊疗服务以及收费标准的告知义务,切实维护患者的知情权。

4、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着力改善医疗服务。我院狠抓医院内涵建设,本着评改结合、评建结合的原则,开展科室互评、群众民主评议查摆问题,制订有效措施解决服务质量、服务态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把切实有效的措施转变为长效机制,达到持续提升医疗服务的目的。

5、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坚持中医为主的办院方针,制定了医院发展规划和措施,明确了

医院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战略。根据我县地域特点和人才优势,加强针炙科、脾胃病科重点专科建设,并在人员、设施等方面给予倾斜,使这些专科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更大的发展。为促使中医药特色优势在我院得到充分发挥,在绩效考核方案和奖金分配方案中给予倾斜。同时对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工作方案进行总结、分析,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四、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

1、制度的落实是医疗质量的保障,我院始终把医疗质量制度的落实放在首位。一是建立健全各项核心制度并严格落实,如: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等核心制度。二是定期开展全院的医疗安全隐患大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

2、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结合我院实际开展试点病房优质护理,提供满意服务,通过大家总结的好经验和做法,在全院进行推广,真正达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的目的。

3、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通过以下途径,严格 控制、规范使用高值耗材和贵重药品在使用昂贵药品、耗材。

5、加强新聘人员的岗前教育,增强依法执业的自觉性。我院每年对新进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传染病防治法》、《侵权责任法》等卫生法律法规的培训以及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强化了法律意识和自律意识。

6、分层次、分类别组织专业知识培训,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医务科、护理部根据人员层次及专业的不同分别制定培训、考核计划,内

容包括“三基”知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医院感染知识、医疗纠纷防范及各类危急症病例抢救知识等等,通过培训与考核,使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不断提高,是提供更安全更优质的医疗服务的有力保证。

今后,我院仍将继续坚定不移的开展以改善医疗服务,不断促进医疗服务水平为目标的各项活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疗服务和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为保障医疗安全,构建和谐医院做出贡献。

医务科

10.改善办学条件总结【2016】 篇十

答:2013年12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经国务院同意,2013年12月31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正式印发了《意见》。

问:《意见》的实施范围具体包括哪些?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实施范围以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为主,兼顾东部部分困难地区;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兼顾其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地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等贫困地区。

主要目标:经过3-5年的努力,使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室、桌椅、图书、实验仪器、运动场等教学设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学校宿舍、床位、厕所、食堂(伙房)、饮水等生活设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留守儿童学习和寄宿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能够正常运转;县镇超大班额现象基本消除,逐步做到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教师配置趋于合理,数量、素质和结构基本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小学辍学率努力控制在0.6%以下,初中辍学率努力控制在1.8%以下。

问:《意见》的主要实施原则是什么?

答:《意见》提出,要从困难地方做起,从薄弱环节入手,主要面向农村,立足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不得将教育资金资源向少数优质学校集中。要按照勤俭办教育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改善基本办学条件,满足教育教学和生活的基本需要,杜绝超标准建设。

问:《意见》主要从哪些方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答:一是教学条件。要使教室坚固、适用、通风,符合抗震、消防安全要求,自然采光、室内照明和黑板材料符合规范。要为学校建设满足需要的实验室、图书室、网络多媒体教室等专用教室,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设备、器材、图书和合格的课桌椅,要因地制宜地建设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

二是生活条件。要建设满足需要的宿舍,保障寄宿学生每人1个床位。根据实際需要配备必要的洗浴设施和条件。食堂或伙房要洁净卫生,满足学生就餐需要。设置开水房或安装饮水设施,确保学生饮水安全便捷。厕所要有足够厕位。北方和高寒地区学校应有冬季取暖设施。设置必要安全设施,维护师生安全。

三是管理条件。要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加强新建住宅区配套学校建设,采取新建、扩建、改建等措施,首先消除县镇超大班额。要稳步推进农村学校宽带网络、优质资源、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加快学籍管理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部署应用,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此外,《意见》还对办好必要的教学点、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措施。

问:如何保障《意见》实施的经费投入?

答:中央通过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适当调整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继续实施初中改造工程等措施,加大项目统筹与经费投入力度,按照“总量控制、突出重点、动态调整、包干使用”的原则,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和东部部分困难地区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予以倾斜支持。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重点保障学校基本运行需要和校舍维修;在原有基础上扩充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内容,将信息化建设和农村小学必要的运动场、学生宿舍、食堂、饮水设施、厕所、澡堂等教学和生活设施纳入支持范围;初中改造工程重点支持农村初中必要的运动场、学生宿舍、食堂、饮水设施、厕所、澡堂等教学和生活设施建设。

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大省级财政投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最大限度地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倾斜,做好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建设需求与相关资金的统筹和对接,防止资金、项目安排重复交叉或支持缺位。地市和县级人民政府要加大经费投入、严格经费管理,按规划确保各项资金落实到位和管理使用安全高效,抓好项目实施。

问:如何加强监督、检查和评估?

答: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要对各地开展相关工作的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强过程检查,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督促地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按照实施方案要求,依法依规实施工程项目,确保按时完成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对套取、挪用、截留资金以及举债建设、项目管理失职渎职等违纪违规问题,要严肃查处并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各地要采取适当方式公开有关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各省(区、市)对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要适时开展评估,并将评估报告报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11.办学条件自查报告 篇十一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督导相关工作的通知》精神,我校立即成立了专项自查领导小组,对我校的基本办学条件进行了自查,自查的情况如下:

一、我校基本办学条件达标的项目是:

学生都有课桌凳,;学生有满足的床位;有安全的饮用水(自来水),;学生教室的门窗都是完好的,;学生上学放学没有突出的安全隐患,;按上级规定实施了义务教育学生营养午餐,;教师享有生活补助;基本配备了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公用经费全额拨付;学校按国家规定开齐课程。

二、我校基本办学条件不够达标的项目情况:

1、我校男厕所蹲位25个,便槽1个,女厕所蹲位16个,按国家有关规定还不达标,差女厕所蹲位10个

2、我校现有食堂586平方米,只能满足400人就餐,差食堂面积800平方米。20xx年7月教科局安排专项资金修建食堂综合楼,后来县政府拟定学校搬迁,该项目就停止实施。

12.学校办学条件目录档案 篇十二

2、图书室、资料室、师生阅览室、档案室、教工活动室、音体美专业活动室一览表

3、学校实验室配备简介

4、学校教学仪器及设备一览表

5、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账册

6、数、理、化、生、科学等实验仪器总账、明细账

7、音、体、美、劳活动器材登记表

8、微机室、远程教育播放室设备总账

9、实验室、教学仪器、电脑室、微机室、图书阅览管理制度

10、近三年实验工作计划、总结、教师制定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目录

11、各学期仪器设备的借用情况、演示和分组实验登记表(附开出情况统计)

12、学生实验报告等

13、图书分类登记册

14、图书借阅登记册及借阅情况统计

15、学校危房情况、危房改造方面的文件、资料及危房改造资料

16学校校园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及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资料

近三年教学仪器配齐律统计表

17、近三年生均图书统计资料

18、小学、初中班额情况统计表

19、小学、初中计算机配置情况统计表

20、小学、初中教学仪器设备值统计表

21、校园网建设、电教室、微机室、信息技术课程开设资料

22、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设备统计、安装、使用计划、总结、管理制度等

23、学校体育馆、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器械体操、游戏区配备资料

24、改善办学条件的其他资料

25、学校安全设施配备资料

13.2016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总结 篇十三

纳浪九年制学校 2016年12月29日

卓尼县纳浪九年制学校 2016年规范办学行为总结

教育的深入发展,呼唤全新的办学思想。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既是学校管理的常规工作,也是我校当前十分紧迫的重点工作,本以来,我校认真落实上级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学、依法执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力营造良好教育环境,不断规范各中小学的办学行为。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充分领会大会精神,认真安排布署规范办学行为工作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校以课堂改革为核心,抓集体备课,抓集体教研,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成绩固然可喜,但问题亦不容忽视,如:个别教师搞题海战术,学生课业负担出现了加重倾向。首先,我们召开了全校中小学领导干部会议,认真学习了上级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对规范办学行为的要求,学习了《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甘肃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其次,要求各中小学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义务教育法》,并依据相关要求,对本校的办学行为进行深入细致地自查自纠;第三,学校成立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对各校落实有关规定的督查力度,规范各校办学行为。

二、采取有效措施,全力落实规范办学行为工作

(一)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 统一制定作息时间表,不得提前或推迟;认真制定课外活动计划,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每天安排课间操、眼保健操,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控制学生作业量

学校以集体教研为抓手,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用先进的理念指导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精选作业内容,提高作业质量,坚决杜绝布置大量机械性、重复性作业,提倡布置弹性作业,教导处采取不定期检查的方式,加强对各科作业的管理与协调。目前,我校小学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作业,其它年级作业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初中作业量每天不超1.5小时。

(三)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

我校认真开设写字课,确保做到“五要五不要”(要坚持按标准课时开设,不准随意增减课时;要坚持按课程设置开课,不准随意增减科目;要坚持按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准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要坚持按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把握进度,不准提前结束课程或搞突击教学;要坚持按规定进行考试,不准随意增加考试次数。)对课程改设情况,尤其是“音、体、美、劳”及“两操”开设情况进行督查,对在督查中发现不开齐课程的村小、教学点进行批评,目前,我乡所有中小学已开齐课程,但个别学校不能开足、上好音、体、美课程。

(四)坚持科学的评价观 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不以“分数”论英雄,不以学科成绩作为评定学生的唯一标准,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小学每学期仅进行一次学科考试,初中每学期只进行期中、期末两次考试,不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对学生的评价实行等级制。

(五)加强师德教育,严格师德考核

我校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师德先进个人事迹,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要求教师有敬业爱生精神,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关心尊重每一名学生。目前,我校已基本杜绝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现象,没有有偿家教现象。

(六)严格学生用书管理

我校严格按市、县教育局颁布的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和教学挂图目录中规定的科目和版本征订教学用书,严格按省定标准收费,不定购和使用盗版教学用书,不超标准收费,不以任何形式组织学生购买教辅资料。目前,各中小学没有向学生推荐或要求学生统一购买教辅用书现象。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音、体、美三门课程师资不足

主要原因:一是是音、体、美专业教师匮乏,现有音、体、美教师专业水平较低;二是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资源短缺,小学体育教师没有编排有序、科学合理的教材。

(二)或挤占音、体、美课,补习文化课 主要原因:一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至上”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二是教师害怕“中考”、“小考”失利,领导和家长“兴师问罪”;三是个别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差,学生不能自主学习所教科目。

(三)对学生评价在形式上是等级制,而实质上仍是百分制 主要原因:一是现行考试仍以百分制为主,以分数确定等级,注定无法真正落实等级制;二是家长通过多种渠道扫听学生分数,最终学生的分数成为公开的秘密;三是个别学校和教师仍以分数论英雄,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一)实行目标责任制

明确校长规范办学行为的责任目标,与校长的评优、晋升挂钩,凡违反规定,情节严重,整改不利的,实行一票否决。

(二)实行校际资源共享,加强音、体、美教师培训

(三)接受社会监督

面向社会公开规范办学的基本要求,以公告形式在公示栏公示,积极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学校定期举行教学开放日、开放周、开放月等活动,主动接受社会和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监督。

上一篇:高温天气施工安全交底下一篇:学生会办公室月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