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的知识点(精选13篇)
1.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的知识点 篇一
第五章 图形的运动
(三)一、轴对称
1、轴对称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互相重合的点叫对应点/对称点;互相重合的线段叫对应线段;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轴对称的特征:沿对称轴对折,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重合
3、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①定:确定已知图形的关键点:顶点、相交点、端点
②数(或量):数或量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③描: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描出关键点的对应点
④连:连接各对应点
4、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轴的画法
先找出两个图形一组对应点,连接对应点成一条线段,过这条线段的中点作它的垂线,这条垂线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
二、旋转
1、含义: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运动,这种现象称为旋转
2、旋转三要素:旋转点、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3、图形旋转的特征: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
4、图形旋转的性质:图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的度数,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都旋转相同的度数,对应点到旋转点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对应角都分别相等
5、画图形旋转90°的方法:找出关键点所在的线段,根据旋转方向作线段的垂线→从旋转点开始,在所作垂线上量出与原线段相等的长度→连接对应点
三、欣赏设计
1、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平移、旋转、对称
2、运用平移设计的方法:确定平移方向、距离
3、运用旋转设计的方法:确定旋转点、旋转角度
4、运用对称设计的方法:确定对称轴
2.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的知识点 篇二
一、妙设情境,激活思维
上课伊始,课件播放出五星体育节目主持人介绍主打体育项目——“三国杀”这部弈棋游戏,然后播出“三国杀”的历史背景,导出“四种身份牌”。
这部游戏作为一种体育项目,已进入到千家万户。话题从四种身份牌谈起,使学生由然地进入角色,为下一环节探究奠定了基础。
二、多维互动,智慧生成
【片断一】
(1)师生互动。教师问:“你最想抽到哪一张?如果让你抽一次,你确定能抽到你想要的这一张吗?”接下来,由教师洗牌,学生先说出想抽的身份牌,再抽牌。
(2)同桌互动。教师出示活动规则,接着同桌抽牌、填表。
(3)四人互动。让学生的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把在试验活动过程中所思、所得、所悟进行交流,共享试验成果。
(4)组际互动。让学生到把记录单到展台前交流。这时教师问:“你们最想抽到什么身份牌?结果第一次抽到什么身份牌?第二次抽的身份牌是什么?第三次呢?如果让你再抽一次,你确定(还)能抽到它吗?你想说什么?”
多层面的活动,带来了多维的收获。通过师生抽牌、同桌抽牌、前后桌交流和全班交流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随机现象的体验。
三、揭示内涵,内化提高
【片断二】
教师问:“这四张身份牌,让你抽一次,抽牌的结果一共有几种可能?”学生答:“有四种,因为一共有四张牌,抽牌的结果所有可能数就是4。”教师问:“所有的可能数是4,也就是说每张牌都有可能被抽到。抽中‘主公’有几种可能?‘内奸’呢?‘忠臣’呢?”
教师问:“如果‘三国杀’游戏五人局的,必须增加什么身份牌?”学生答:“反贼。”教师再问:“如果再让你抽一次,抽中‘主公’的可能性又是多少?”学生答:“抽中‘主公’的可能性是1/5,因为一共有5张牌,抽牌的结果所有的可能性就有5种,‘主公’只有一张牌,因此,抽中‘主公’的可能性是1/5。”
教师问:“抽中‘反贼’呢?”学生答:“抽中‘反贼’的可能性是2/5,因为反贼身份牌有2张,所以抽中反贼的可能性是2/5。”
教师问:“这时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答:“五人局‘三国杀’游戏抽中‘反贼’身份可能性最大,因为‘反贼’有两张,其他只有一张。”教师再问:“抽中‘反贼’身份的可能性最大,如果只抽一次,是不是一定能抽到‘反贼’呢?”学生答:“不一定。”教师:“看来可能性虽然有大有小,但结果还是无法确定的。”
教师抓住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在追问中强化等可能性这一概念。通过身份牌张数的变化,引发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在动态的变化中思考可能性的变化,在宽松的气氛中获得对可能性大小的鲜活认识。
四、寓教于乐,灵动高效
【片断三】
课末,设计了“元旦抽奖活动”游戏。
教师问:“你认为可以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抽奖呢?”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抽签、转盘……”这时,课件出现转盘。教师问:“转到红色区域是几等奖?转到蓝色区域呢?黄色呢?”“转到一等奖的可能性是多少? 转到二等奖的可能性是多少?转到三等奖的可能性又是多少?”“因为时间关系,一个小组只能随机抽一名同学摇奖。”
接着让幸运的学生点动转盘,课堂的气氛达到高潮。
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的知识点 篇三
1.计算(8.9+8.9+8.9+8.9)×
2.5时,最简便。
A. (4×8.9)×2.5
B. (8.9×2.5)×4
C. 8.9×(4×2.5)
2.下列各式的计算结果,与25×2.4的计算结果不相等的是()
A. 2.5×24
B. 25×0.4×6
C. 20×2.4+5×2.4
D. 25×2÷0.4
3.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A. 3.8×0.9>3.8
B. 0.45×9.5>0.45
C. 7.8×1.0<7.8
4.0.6×4表示的意思是()
A. 4的十分之六是多少
B. 0.6个4是多少
C. 4个0.6的和是多少
5.一个不为零的数乘1.05,所得的积比这个数( )
A. 大
B. 小
C. 相等
6.下列算式中,积大于第一个因数的是( )。
A. 9.6×0.25
B. 0.9×10.5
C. 0.89×0.89
7.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 汽车行驶,汽车本身和轮子的运动都属于旋转现象。
B. 1.25×32×2.5可以变形为(1.25×8)×(4×2.5)计算比较简便。
C. 生活中多种不同的等量关系都可以用方程“x+5=30”表示,这体现数学的简洁美。
8.下面算式,结果大于1的是()。
A. 5.04÷6
B. 76.5÷45
C. 0.95×0.98
D. 0.84÷28
0.a0.b=2+0.a0.b=0.b=()(a,b为两个不同的数字)
A. 大于1
B. 等于1
C. 小于1
D. 不确定
10.下列算式中与2.02×73的结果相等的是()
A. 202×7.3
B. 2020×0.73
C. 20.2×0.73
D. 20.2×7.3
二、判断题
11.2.34×4.8+2.34×5.2=2.34×(4.8+5.2),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12.15乘一个小数,积一定比15小。()
13.两个小数相乘,乘得的积的末尾有0时,先去掉0,再点上小数点。()
14.0.7×0.71的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是0.5。()
15.1千克青椒5.6元,张奶奶买了1.2千克,付给售货员7元钱,应找回3角钱。()
三、填空题
16.
(1)1.2×0.4=________
(2)4.8÷0.6=________
(3) ________
12+13=(4) ________ 12?13
=(5) ________ 12
×13=(6) ________ 12÷
13=17.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3.2cm ,它的周长是________cm ,面积是________cm?。
18.白菜每千克0.85元,妈妈买了2.5千克,应付________元,妈妈付了10元应找回________元。 19.1.34×2.7的积有________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约是________。
20.计算:
0.043×1.1=________
0.15×0.104=________
四、解答题
21.王老师从家骑自行车去学校,每小时行16.5千米,0.2小时可到达。如果他改为步行,每小时走4.5千米,0.7小时能到学校吗?
22.一只蜜蜂每小时飞行19.5千米,4.5小时大约可以飞行多少千米?(得数保留整数)
23.一台织布机每天织布0.12千米,改进工艺后每天能多织5米。照这样计算,一批任务要20台织布机,8天完成,这批任务有多少千米布?
24.食堂运来一车煤,平均每天用1.5吨,用了6天后还剩8.4吨。这车煤原来有多少吨?
25.精白面粉每千克5.6元。
(1)根据面粉的单价填表。 数量(kg )1234
总价(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买20kg ,30kg 各需要多少元?
4.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篇四
1.风一更(gēng gèng),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yūn yùn),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二、读拼音,写词语。
在lí mínɡ( )来临之前,坐在窗前,看东方qī hēi( )的天空渐渐亮了,鸟儿们lù xù( )从shù shāo( )上飞起来。那是多么xián yì( )啊!
三、给“莫”加上合适的偏旁变成新字,组成词。
夜( ) ( )年 坟( )
冷( ) ( )范 仰( )
四、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属于静态描写的一项是( )
A.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B.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C.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D.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2.将下列句子排成一段话,正确的排序是( )
①雨像丝线一样,又轻又细,听不见淅淅的响声。
②在春雨的滋润下,麦苗长得更油绿了,菜花开得更灿烂了。
③阳春三月,雨是最寻常的。
④只觉得这好像是一种湿漉漉的烟雾。
⑤瞧,又下起雨来了。
⑥柳树、杨树也在春雨里舒展枝叶,贪婪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水。
A.③⑤②⑥①④
B.③⑤①④②⑥
C.⑤③①④⑥②
5.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英语知识点 篇五
一、重点词汇
climbing(正在)攀爬 eating(正在)吃 playing (正在)玩
jumping(正在)跳 drinking(正在)喝 sleeping (正在)睡觉
二、掌握的短语
climb tree 爬树 play football 踢足球
look at 看 a beautiful painting 一幅美丽的画
in the kitchen在厨房 play with each other一起玩耍
drink water 喝水 listen to music 听音乐 read books读书
三、名词性物主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表示所有关系的代词叫做物主代词,即表示事物主人的代词。它包括名词性物主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注意: 1、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相当于一个形容词,不能单独使用,后面需要跟名词,常用来修饰、限定后面的名词。
如:This is my book(这是我的书).
That is his bag(那是他的书包)
2、名词性物主代词需独立使用,后面不能跟名词,它相当于“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名词”。如:It’s mine. (它是我的)
四、动词ing形式的变化规则w w w.xkb 1. com
1、一般动词直接在词尾加-ing read→reading(读) talk→talking(交谈)
sing→singing(唱歌)
study→ studying(学习)
2、以不发音的e结尾的动词,先去e再加-ing write→writing(写) skate→skating(滑冰)ride→ riding (骑) drive→driving(驾驶)
3、以重读闭音节结尾且末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的动词,双写这个辅音字母再加-ing
sit→sitting(坐)cut→cutting(切,割)run→running(跑)stop→stopping(停)get→getting(得到)
4、少数几个以ie结尾的动词,变ie为y,再加-ing
lie→lying (躺,撒谎) die→dying (死) tie→tying (系,捆绑)
口诀记忆:动词-ing很好记,一般情况直接加。词尾若有哑音e,去e再加-ing。
“一辅重闭”作尾巴,双写后加-ing。还有一点要注意,ie变y再加-ing。
五、重点句型
1、询问物品的归属
句型结构:问:Whose(+物品)+are these/those?(这些/那些是谁的?)
答:They are+名词性物主代词。(它们是···的。)
或:They are+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物品。(它们是···的···)。
例:问:Whose pens are these? (这些钢笔是谁的?)
答: They are mine.(它们是我的)。
2、如要询问单个物品的归属的句型结构是:
问:Whose(+物品)+is it/this/that?(它/这/那是谁的?)
答:It’s+名词性物主代词。(它是···的。)
或:It’s+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物品。(它是····的···)。
例:问:Whose dog is it?(它是谁的狗?)
答:It’s hers. (它是她的。)
3、确认多个物品的归属
句型结构:问:Are these+名词性物主代词?(这些是···的吗?)
答:Yes,they are/No,they aren’t(是的,它们是/不,它们不是)。
例:The Chinese book is mine.(这本语文书是我的。)
问:Are these all yours?(这些书都是你的吗?)
答:No,they aren’t.(不,它们不是)
4、描述正在做某事的句型
句型结构:主语+be动词+动词ing形式+其他。
主语是第一人称单数I时,be动词用am.
例:I am watching TV.(我正在看电视)
主语是第二人称单数you时,be动词用are
You are reading a book.(你正在读书)
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he/she/it单个人时,be动词用is
He is playing football.(他正在踢足球)
主语是各人称复数we/you/they多个人时,be动词用are
The are having lunch(他们正在吃晚饭)
5、问答正在做什么的句型
句型结构:问:What+be动词+主语+doing?(···正在做什么?)
答:主语+be动词+动词ing形式+其他。(···正在···)
例:问:What is he doing?(他正在做什么?)
答:He is sleeping.(他正在睡觉。) X|k | B| 1 .
问:What are you doing?(你正在做什么?)
答:I am learning English.(我正在学习英语。)
5、确认是否正在做某事的句型
句型结构:Be动词+主语+动词-ing形式+其他?
例:问:Are you listening to music?(你正在听音乐吗?)
答:Yes, I am (是的)
问:Is he singing?(他正在唱歌吗?)
答:Yes,he is.(是的)
问:Are the children playing games?(孩子们正在做游戏吗?)
6.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的知识点 篇六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 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 日积月累,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准确把握文本语言的教学价值, 挖掘语言文字训练点进行语言实践, 就成为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基于教材与学情的特点, 我侧重从文本的语言形式出发, 品读课文词句。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 我从五个方面来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训练点一:关注文体特点, 内化“语言文字”表达技巧。
在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时, 首先要把握课文的文体风格, 发掘藏在别具一格的文体中的语言文字表达形式。《桥》是一篇个性鲜明的小小说, 作者运用大量短句渲染出极其紧张的气氛。如文章开头的两个短句:“像泼。像倒。”寥寥几字, 把雨势之大、之猛, 描写得淋漓尽致。如何让学生去体会语言简练的韵味?不如反其道而行之, “增”应该是个好办法。我把原句增添成这样:“倾盆大雨从空中泼洒下来, 倾倒下来。”然后与原文的句子进行多形式的比较朗读, 并抓住这样的特点句式进行迁移运用, 让每一个学生都学着说一说:车跑得真快, 像_____, 像_____。_____真_____, 像_____, 像_____。由点到面, 对全体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表达训练, 有效地强化了学生的语感, 从而不仅让学生体会到短句那短促、凝重的感觉, 又使得其在学习运用中学会了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
训练点二:关注修辞手法, 品味“语言文字”的内涵。
本课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使洪水肆虐恐怖之情形, 准确而精彩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在教学这些语句时, 我主要运用了“说、赏、读、写”的方法。说:在找出文中描写洪水肆虐的拟人或比喻句后, 说说精彩之处;赏:欣赏课件中洪水肆虐、令人恐惧的视频画面;读:通过齐读、挑战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 读出洪水的肆虐恐怖;写:学生领悟了拟人手法的作用后, 不妨小试牛刀, 照样子写句子。通过这种涵泳品味, 拓展练习, 将学得的语言经验运用到新的语言情境中来内化学生的语言底蕴!
训练点三:关注标点符号, 探索“语言文字”的秘密。
郭沫若说过:“言文而无标点, 在现今就等于人而无眉目。”可见, 标点在语言文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除了表示停顿时间的长短以外, 有的标点还隐含着特定的意思, 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思考、想象, 挖掘其内在的特殊含义, 以加深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但是, 作为这么重要的情感载体, 它却常常被忽略。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 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为了让学生关注到标点符号, 我去掉了句中的标点, 再让学生自行添加, 反复品读, 读出不同的感觉, 如斩钉截铁的语气、镇定自若的语气、不容置疑的语气, 从而发现这句话中连用三个感叹号的妙处, 在真正意义上达到“言”和“意”的统一。
训练点四:关注关键词语, 体会“语言文字”的个性。
小学阶段重要的是落实字、词、句的感悟、理解、内化、运用。我们不仅要关注那些明显的体现文章情感的词句, 还要紧紧扣住“文眼”。文中的主人公是怎样的一位老汉?这是教学的重点。越是重点的地方, 其“语言”越是能承载更多的意义。文中有这样两个句子: (1) 老汉突然冲上前, 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 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2) 老汉吼道:“少废话, 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
其中的“推”、“揪”二字, 看似矛盾, 细细品来, 却是精妙至极:“揪”彰显的是老汉心底的无私, “推”则迸发出老汉内心浓浓的父爱。这样的精妙言语必须要让学生揪出来好好地推敲推敲:老汉这一会儿揪, 一会儿推, 他究竟在想些什么呢?抓住情节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之处, 使之成为一个个训练的“点”, 既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是对课文内容和语言进行有效的转化。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发这样一个语境训练: (老汉揪出小伙子, 他想的是____。老汉推小伙子, 他想的是____。) 带领学生走进老汉的内心世界后, 此时, 你感受到的又是什么呢?从而使这一练习能进一步深化:老汉揪出小伙子, 他想的是____。我感受到了____。老汉推小伙子, 他想的是____。我感受到了____。至此, 一位无私无畏、先人后己的优秀共产党员, 一位无私的父亲如山一样矗立在我们的脑海中。
训练点五:关注读写拓展, 实现“语言文字”的有效链接。
读中悟写、以读促写应为阅读教学之道。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文字, 由理解、领悟、积累再到运用, 进而把言语内容的理解和语言文字的学习有机融合。
“桥的故事”深深地感动着我们, 紧接着, 不失时机地安排小练笔:结合画面, 写一写心中的感动, 在实践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7.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阅读知识点梳理 篇七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个学期又快过去了。本学期的学习一定让同学们的阅读水平提高了不少吧?下面我们就本册阅读的训练重点做一个简单的回顾,让我们一个学期的学习在高效的复习中圆满结束吧!
本册教材共分为“走进西部”“永远的童年”,“语言的艺术”“他们让我感动”“中国古典名著之旅”“走进信息世界”“作家笔下的人”“异域风情”等八大主题,而我们这学期的阅读知识要点就隐藏在这些笔触细腻、语言优美的文章当中。
第一单元
一、能力目标解读
1.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2.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3.从感性上领会课文中心思想,了解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以及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二、重点难点提示
1.品味优美语句的方法:我们可以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分析句子的表现手法,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画面等方法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例: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草原》
我们在品读这句话时,可以采用分析句子表现手法的方法来体会句子的含义。在句子中,作者老舍先生运用了拟人的写法,把静立的牛马描写成是被草原如诗如画的风光所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样一写就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那是因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风光如画,有着无限的乐趣,作者通过这种写法表达了自己对草原风光的无限欣赏及赞美之情。
2.本单元的另一个重点是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本单元课文中出现的写作方法主要是情景交融、借物喻人。
在《草原》这一课中,在作者的笔下,草原犹如一幅翠色欲流的中国画;羊群走在哪儿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些描写细致入微,传达出作者满心的喜悦与赞叹,我们在读的过程中就要注意体会这种写法的精妙之处。《白杨》中,作者则由树及人,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交融在一起,我们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就要注意感悟树的特点和人的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以达到深入体会文章内涵的目的,并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这一类方法。
第二单元
一、能力目标解读
1.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2.掌握诗词的阅读方法,丰富语言的积累。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提示
1.本单元安排了三首古诗和两首现代儿童诗,掌握诗词的阅读方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阅读重点。
阅读古诗时,我们可以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的大意。例如理解《牧童》中“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这两句诗时,我们在理解“铺”和“弄”这两个关键词的基础上,在头脑当中想象出一幅这样的画面: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个劳作了一天后带着轻松闲适的心境归家的牧童形象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了。
在读儿童诗时,我们要抓住儿童诗语言清新、浅显易懂的特点,结合自己的生活来理解、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如在读《我想》这首诗时,我们就可以从“安、装、接、种”这些动词的运用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2.为了表达情感,作者往往会采用一些特别的表达方式,在本组课文的阅读中,我们要注意领悟这些表达方式。
在《童年的发现》一文中,文章的结尾句“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作者运用了一语双关的表达方式,即讲出了科学发现过程的一些实际情况,又以幽默和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老师误解自己这件事的看法。
《祖父的园子》则是采用孩子气十足的腔调,如春天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等方式来表达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紧扣这些特点感悟作者的情感。
第三单元
一、能力目标解读
1.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2.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文章不同题材的表达方式。3.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提示
1.本单元我们初次接触文言文,我们要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在把文章读正确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看注释、观插图、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再从中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2.本单元的文章体裁丰富多样,有文言文、剧本、相声等。其中文言文《杨氏之子》、记叙文《晏子使楚》、剧本《半截蜡烛》是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的特点,而相声《打电话》则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在阅读中我们要结合这些表达方式来理解文章。如学习《晏子使楚》时,我们可通过了解楚王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从人物的对话中感悟晏子回答的机智、绝妙,从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和从语言透出的凛然正气。
第四单元
一、能力目标解读
1.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3.领悟课文结构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二、重点难点提示
1.课文的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阅读要紧扣这些关键语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金色的鱼钩》中,结尾处的“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一句就起到了揭示课文主题的作用。联系上下文内容我们可知道,鱼钩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已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这就是“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含义,读懂了这一句,整篇文章的思想感情也就一目了然了。
2.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去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桥》中,“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这处简短有力的语言描写突出了老汉先人后已的精神;“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这处动作描写突出了老汉的冷静与威严。这些描写让一个无私无畏、英勇顽强的老共产党员形象跃然纸上。
3.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在结构上都各有特色。《再见了,亲人》前三个自然段结构相似,都以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以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桥》则采用了设置悬念,首尾照应的结构形式;《梦想的力量》按照时间顺序和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了事情的经过。在阅读中我们要注意学习这些结构上的特点。
第五单元
一、能力目标解读
1.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在阅读中发现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2.通过作者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方面的描写,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二、重点难点提示
1.通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对于像本单元这一类内容比较丰富的文章,我们可以通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式来感受其故事的精彩。如《将相和》分别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他们各自独立,却又互为因果,把这三个小故事用一段完整的话叙述出来,一个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就呈现出来了。除此之处,我们还可以通过题目扩展法、段意归并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2.多种方法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演绎法,即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出人物特点,再开展阅读活动,不断深化对特点的认识。如感受诸葛亮形象时,我们概括出他的“神机妙算”,再紧扣课文,想想在立军令状前,他到底想过什么?为什么选择在“第三天”?从他的“笑”中可体会到什么?通过研读课文来丰富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认识。
归纳法,即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去研究人物的言行,再谈对人物的认识。如感受周瑜形象时,先找出关于周瑜言行的语句,再思考:他为什么提出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为什么叫诸葛亮立下军令状?最后从中感悟出周瑜的妒贤忌能,用心险恶。
第六单元
一、能力目标解读
1.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的要点,在对课文内容的处理过程中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能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3.在阅读中了解搜集和利用信息进行研究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研究报告的写法。
二、重点难点提示
1.在阅读中抓住课文要点,运用比较阅读法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在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等四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把烽火、人报信、漂流瓶和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这些信息传递的方式进行比较,讨论各种信息传播方式的优点和缺点,通过对比阅读了解人类在追求高效率信息传输方式方面孜孜以求的精神。
2.充分利用范例,读中学写。单元中出现了两篇研究报告《奇怪的东南风》和《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我们可从第一篇中学习研究的方法:记录信息——分析信息——请教别人——得出结论;从第二篇中学习写法: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结论。
第七单元
一、能力目标解读
1.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方法描写人物。2.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
二、重点难点提示
1.从细节描写中读懂人物形象。《刷子李》一文中,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娴熟的动作,那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这些细节描写把“刷子李”这个人物写活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中,对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作者用了“站、围、转、揪、推、拉、拽、顶、扳”等词语,把一个机灵、敏捷、有智谋的儿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2.根据文章前后内容的对比读懂人物形象。《金钱的魔力》作者就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变化来刻画人物形象。如写“我”因“身边没有带着零钱”而“胆怯”地请求托德“通融通融”时,他“摆出一幅非常刻薄的嘴脸”;当“我”真的把钞票拿出来后,他立刻“笑容遍布满脸”;当他发现是百万英磅时,他的“笑容马上牢牢凝结”,“变得毫无光彩”。这一神态的前后变化,描绘出了托德的势利、傲慢无礼、贪婪,活脱脱地刻画出了托德市侩小人的形象。在《刷子李》中,作者也同样采用了这样的写法,把“刷子李”的“豪气万丈”和“心细如发”进行对比;把小三对师傅“半信半疑”的态度和“刷子李”“艺高胆大”的自信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第八单元
一、能力目标解读
1.善于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领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2.能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3.积累优美的语言。
4.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的收集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二、重点难点提示
1.在阅读中不断研读、质疑、讨论,由表及里地深入到文章中去,领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在《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文中,点明中心的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样一句话。结合文章表层意思看来,这里的“人人为我”是指大街上,欣赏到满街的花海,而“我为人人”是指屋子里,自己养的花让别人看。如果再深入研读下去,我们就能明白正是因为人们都具有“我为人人”的精神,所以才会得到“人人为我”的回报,由此可感悟出,这句话其实包含着一个极为深刻的人生哲理:只有“我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才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
8.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的知识点 篇八
《打电话》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一节实践与综合应用课。学生在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中,通过烙饼、烧水等简单事例,初步尝试了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了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本节课主要通过打电话这一生活常见事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社会经验,具备了自主探究、学习新知的一般能力,但由于对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还只是初步地体会,其逻辑思维能力尚未达到一定高度,要在生活中应用优化思想还有困难。因此,笔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的情境转换成了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件,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建立数学模型一求解一解释与应用”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探索、理解、建构、应用,获得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并共同寻找打电话最省时的方案。实践证明,“在情境中理解,在活动中建构”加深了对所学知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建构化学习。
二、课堂写真:
片段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课前游戏——悄悄话悄悄说:老师给一位同学说一句悄悄话,听到悄悄话的同学再继续将老师所说的悄悄话传给其他同学,直到全部传完为止。
师:同学们,现在请你欣赏一组图片,这些是我校学生表演的《鼓鸣伏龙娃》赴央视演出的拍摄花絮。同学们都知道,去年春节由我校27位小学生表演的舞蹈《鼓鸣伏龙娃》参加了央视少儿春晚,这次演出为我校及襄阳市赢得了荣誉,可你们知道吗?为了不负众望,他们常常加班加点地排练,很是辛苦。在一次假期的排练中,有三位同学不知什么原因未到校,此时,排练节目的谭老师很着急,你认为谭老师该用什么方式联系他们呢?
生:打电话、发信息、发邮件……
师:是呀,在信息、资讯发达的今天,谭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通知他们,这节课,我们就选择其中的一种方式——“打电话”来展开研究。(板书:打电话)
1. 设计给3个人打电话的方式。如果谭老师用打电话的方式,每一分钟通知1人,通知完三位同学共需几分钟?
方案一:
生1:需要3分钟
师:是怎样打的呢?
生共需3分钟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打法?(三位同学不一定全部都由老师通知,接到通知的同学也可以通知其他同学)。方案二:
方案二需要2分钟。
师:这样只需要2分钟,就能通知完3位同学。
师:你们喜欢哪一种方案?为什么?
生1:第一种方案,这样不会出错。
生2:第二种方案,最省时间。
[评析:传悄悄话的游戏,不但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而且还为探究新知做了铺垫。创设我校学生参加2009年少儿春晚的问题情境,对文本资源进行再创造,使学生在现实的、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到“打电话”的实际意义,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爱校热情。]
片段二:设计给7个人打电话的方案
前不久,《鼓鸣伏龙娃》舞蹈队接到了一个紧急任务,将应邀参加“襄城区妇女代表大会”的会前演出,谭老师要尽快通知7个队员到校彩排。你能设计一个打电话方案吗?(师:假设每通知一人正好用1分钟)
(1)师:为了方便,我们用口代表老师,并把7个同学的名字设计成①~⑦个编号,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画,画完后再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2)交流汇报结果。
师:同学们的速度可真快,谁来汇报一下?
①学生上台用圆片贴出不同方案的流程图。
②几位同学分别介绍自己的方案:
生1介绍方案:这种打电话方案共用时7分钟。
生2介绍方案:这种打电话方案共用时5分钟。
生3介绍方案:这种打电话方案共用时4分钟。
生4介绍方案:这种打电话方案共用时4分钟。
生5介绍方案:这种打电话方案共用时3分钟。(3)找出最优化的方法。
师: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怎样打电话用时较少呢?为何这种方案用时最少呢?其中的奥秘在哪呢?
引导学生发现:在前几种方案中,都有人在闲着,只有最后一种方案,在接到通知后,每一分钟都没有人闲着,继续往下通知,直到全部通知完为止,这样用时才是最少的。我们把这种方案叫做“不空闲通知法”。
[评析:将静态的图示改成动态的摆磁片,并由摆的先后顺序让学生体会不同方案中打电话的过程,从低层次的“逐个通知”到较为常规的“分组通知”,再到“每个接到通知的人都同时打”,方法从低层次到最优化,学生的理解与认识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其“逐步优化”的线索是相当清晰的,从而达到“资源共享,有效互动,促进生成”之目的。]
片段三:寻找规律
师: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每一分钟通知几个人呢?
生1:可以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时间通知的人。
(说明:黑①红②③绿④⑤⑥⑦)
生2:可以用不同的形状代表不同时间通知的人。
生3:还可以用字母代表不同时间通知的人。
师:老师喜欢用这样的方式表示最优的方案,可以
(说明:黑(1)红(2)(3)绿(4)(5)(6)(7))
师:从这种表示方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分钟后,新接到通知的有1人,一共知道消息的包括老师在内共有2人。第2分钟后,新接到通知的有2人,一共知道消息的总人数是1+1+2=4人。第3分钟后,新接到通知的有4人,知道消息的总人数是1+1+2+4=8人。
师:第4分钟后,新接到消息的人数是几人?(8人)。一共知道消息的总人数是几人?(16人)。知道消息的学生人数是几人?(15人)。依此类推下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
生1:每增加一分钟,新接到电话的人数是前一分钟接到电话人数的2倍。
师:知道消息的总人数都是什么数?
生2:偶数。
师:偶数都与几有关?
生3:与数字2有关。
师:知道消息的总人数与2有什么关系呢?第一分钟2人,第二分钟4人,是几个2?第三分钟总人数是8人,是几个2相乘?由此你知道了什么呢?
生4:第几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就是几个2相乘,知道消息的学生人数是几个2相乘再减去1人,即减去老师。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呢?
生1:有几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就是几个2相乘,知道消息的学生人数是用几个2相乘的积减去1。
生:每增加一分钟,后一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老师和学生)是前一分钟的2倍。
师:你们认真比较,积极思考、善于归纳的这种学习态度很好!老师把今天学习到的知识编成了儿歌,下面大家一起来读一下:
小结:同学们找到了打电话的最优方案,并且发现了其中的规律,但在具体实施中还要解决一个问题,即事先设计好打电话的流程图,让老师和每个队员都明确接到通知后,按照怎样的顺序通知后面的队员。只有严格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方案执行,才能达到节省时间的目的。
[评析: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案并不难,难的是发现最优方案中所隐含的规律。对此,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怎样一眼就能看出每分钟通知几个人?”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更重要的是,还让他们清楚地从每分钟通知的人数变化中发现“每增加一分钟,后一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是前一分钟的2倍”的规律,并联系旧知,找到这一规律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从数字的表象中发现规律,将这一规律汇编成儿歌使学生琅琅上口,牢记于心。]
三、分析与研究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新教材设置的一种新学习形式,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前,笔者对同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一部分学生能够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打电话的最优方案,极少学生会用“逐个通知”方法,但没有学生能发现最优化方案中隐含的规律,这说明学生对于最优方案虽然有一定的理解但还不全面,怎样让学生体会并寻找最优方案,归纳推理出隐含的规律是本节课的重难点。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本节课的教学,谈谈有效性教学的几点策略:
1. 联系生活,提出问题。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只有加强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系,才能将数学抽象的内容附着在现实的背景中,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需求。本节课,教师创设了“我校舞蹈《鼓鸣伏龙娃》参加央视少儿春晚”的问题情景,对文本资源进行再创造,将舞蹈队活动情景贯穿于课的始终,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一研究问题一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不再是旁观者,而成了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小助手,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 化繁为简,分析问题。
有效的课堂追求清晰、简约,只有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才能让学生的探究活动逐步深入。教材提出:“怎样尽快通知15名队员?”显然,“15名队员”数据过大,学生通过画图研究很难快速得出结论。因此,教师在组织教材中将“15名队员”改为“3名同学”,使学生理解打电话的不同方案即:“逐个通知”与“同时通知”的方法,再将这一理解递进到“给7个同学打电话”的问题中来,便于学生画出打电话的方案,并能通过比较较快地找出最优化方案,这种化繁为简地合理使用教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领会教材意图。
3. 探寻规律,建立模型。
建立数学模型是数学教学本质特征的反映,是数学问题解决的有效形式,更是数学学习和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只有建立了数学模型,才能更好地将数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掌握打电话最优化方案中的规律,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每一分钟通知几个人呢?”一语激起千层浪,学生积极投入到了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最优化方案中来,在学生想到用不同种方式表示最优化方案的基础之上,教师再顺着学生思维,引出自己的设计(表格的雏形),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了每增加一分钟,新通知的人数就是前一分钟的2倍,而知道消息的总人数也是前一分钟知道消息总人数的2倍,由此,通过对图形的归纳和整理,对数据的计算和比较,使学生明白了图形中所隐含的规律。这个规律是经过推理得出来的,那么,是不是在应用过程中都要这样画图或通过表格的形式推理解决问题呢?教师发现,知道消息的总人数都是偶数,而学生已经在五年级下册学习了有关“偶数”的知识,即“是2的倍数都是偶数”,也就是说偶数都与2有关,能否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思考,“通知到的总人数与2有什么关系呢?”教师话音一落,学生便发现:有几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就是几个2相乘,知道消息的学生人数是用几个2相乘的积减去1。建立了这样的数学模型,学生在解决类似的问题时才有可以模仿的对象,同时在解决已知总人数求需要几分钟的时候,也才能用到逐次用2约分的方法进行解决。最后再用一首儿歌对本节课的模型进行归纳总结,便于学生牢记并熟练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9.人教版五年级下第二组知识要点 篇九
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五、古诗词三首
三首诗词描写了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像这样的诗句还有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等
1、牧童(唐 吕岩)
(1)字词
棹zhao
(2)句子
铺——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了出来
六七里——突出原野的广阔
弄——写出了情趣,笛声悠扬、时断时续,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
三四声——突出乡村的静寂
(3)篇
这首诗由远及近,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
表现出诗人对远离喧嚣、悠闲自在的生活的向往。
2、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他的诗还有《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
(1)字词
安仁:县名。篙:(gao)乘船用的竹竿或木杆。棹:(zhao)船桨。怪生:怪不得。
(2)句子
(3)这首诗写的是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表现了渔童充满童稚的行为和奇思妙想。
3、清平乐·村居(宋 辛弃疾)
(1)字词
音:清平乐(yue)词牌名亡(wu)赖剥(bao)莲蓬剥(bo)削 翁媪(ao)
(3)篇
全诗描绘了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想象,借此表现了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开篇“茅檐”“溪上”“青草”,淡淡几笔描画了江南农村的景色。“媚好”看出他们精神愉快。
六、冬阳·童年·骆驼队(林海音《窃读记》)
1、字词
音:咀嚼(jue)慢慢地嚼东西(jiao)一去不还(huan)重(chong)临重(zhong)量
供给(ji)给(gei)你
形:卸(9画)傻嚼
近义词:沉默——静默等候——等待寂寞——孤寂
重临——重现也许——或许
反义词:干冷——湿热暖和——凉快清脆——沙哑
2、重点句
(1)读课文第4段描写小英子看骆驼吃草的场景时,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骆驼和一个怎样的小英子?
答: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群安详稳重,慢条斯理的骆驼;我仿佛看见了充满好奇、天真可爱的小英子。
(2)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英子,我又问妈妈:“夏天它们到哪儿去?” 变现了“我”对骆驼队的思念,看出“我”是个天真、充满好奇心的孩子。
(3)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画线的句子你觉得啰唆吗?为什么?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答:划线的句子我不觉得啰唆,因为从暑去寒来,骆驼队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中,我感受到童年也在这岁月的流逝中远去了。童年的幼稚不在,童年的故事不再。这段话中我体会到了作者对童年的眷恋和无尽地回味童年的感情。
3、篇
本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课文围绕骆驼队,按季节转换的顺序写了看骆驼咀嚼、遐想驼铃、想剪驼毛、问骆驼去向这四个童年趣事,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这也是她写这篇小说的原因。
资料袋:《城南旧事》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
七、祖父的院子(萧红《呼兰河传》)
1、字词
音:倭(wo)瓜蚌(bang)瓢(piáo)樱(ying)桃
形:蚌
2、句子
(1)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都是自由的。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条的感情?
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无拘无束、自由快乐。表达她幸福快乐的感情。
(2)这榆树在院子的西北角上„„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写出了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以及榆树的活力。表达了她喜悦、快乐的感情。
3、篇
祖父的院子是一幅明丽、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一切都是自由的。作者重点写了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从“胖乎乎、毛嘟嘟、蓝悠悠”等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眼中事物的满心喜爱。
八、童年的发现(俄国费奥多罗夫)
1、字词
音:惩(chéng)罚澄(cheng)澈
近义词:迷恋——痴迷奇妙——奇特困窘——困惑羞愧——惭愧 反义词:简单——复杂妨碍——促进
2、句子
(1)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九岁”、“完全”、“独立”等词,显示着“我”这个发现的不同凡响和自豪之情。
(2)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一语双关,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和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既是安慰自己,也表达了愤慨之情。
(2)“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
答:我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即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这个发现是我自己独立思考发现的。
(3)你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先概括说说你对他的印象,再具体
说说理由。
答:我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个求知若渴和拥有惊人想象力的孩子。(具体理由略:求知若渴可从3-12段中他主动询、追问老师并自己经常思考中抓字词谈理会;惊人想象力可从13段他的猜想中谈体会。)
3、篇
本文讲了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课文先概述,然后具体讲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课文第1段和第2段概括介绍了我童年的发现。第3——13段具体写了我在九岁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最后写三四年后的一堂生物课上,这个发现在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省略号的作用:列举的省略、省略了重复的词语、话未说完、说话断断续续、语意未尽。
九、儿童诗两首
1、字词
形:柳絮梳妆汲取
“水葫芦”——旱鸭子
近义词:汲取——吸取喧闹——热闹平静——安静戏耍——玩耍 反义词:软弱——坚硬明亮——黑暗
2、句子
(1)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想象地表现了“我”沉迷想象之中,以至于把想象当成了现实。
(2)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前一句写读书的神态,爱护书(轻轻地翻动),后一句点名看的是《水浒传》,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说明对时间的悄然流逝一点也没有注意到。
3、篇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我想》写了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的追求、向往。
《童年的水墨画》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街头》、《溪边》、《江上》,多出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
10.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原因,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提问:A,大家知道分数吗 谁能说一个分数
B,你能举个实例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吗
2,述:说得好,对不能用整数准确表示结果的问题,我们可用分数来解决.即: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或者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几份来表示.3,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分数的知识.(1)相互交流:① 关于分数我已经知道了什么 请把已知道的讲给同学们听.(2)自学理解:① 关于分数,自学后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② 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呢
③ 关于分数我还想知道什么
2,探究深化,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课件1]
(2)填空.[课件2]
①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1份是它的()/();4份是它的()/().② 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③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3份是它的()/()
(3)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它的1/4,并涂上阴影.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3/8,并涂上阴影.(4)抢答.[课件3]
① 把8枝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
② 把10枝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
③ 把这个文具盒你所有的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为什么是1/2 若平均分给5位;10位;50位同学呢
④ 如果这个文具盒里只有6枝铅笔.现在把它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表示吗 谁来说说这里的1/2所表示的意义
⑤ 如果把8枝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表示吗 谁来说说这里的1/2所表示的意义 如果是100;1000枝呢
(5)说说下列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课件4]
5/7 3/8 3/()()/9()/()
3,小结.我们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比如:一堆苹果,一批玩具,一班学生,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 把它叫做单位 “1”.板书: 一个物体
单位“1” 一个计量单位
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三,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比赛:请两位同学站起来.提问:A,这两位同学是这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B,这两位同学是两组人数的-------这两位同学是全班人数的-------
四,家庭作业
1,P88.1,2
2,P89.3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单位“1” 一个计量单位
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11.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的知识点 篇十一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而培养学生言语的感悟力, 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言语实践。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 在有趣的言语实践中有所思、有所悟, 可以使语文课堂扎实而又灵动。
《钓鱼的启示》一文在叙事的过程中插入了许多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 这是此文在表达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抓住课文的这一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的自读自悟, 体会文中细节, 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 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 深度体验人物情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理清文章的条理。
3.通过抓住重点词句, 联系生活实际, 体会“我”对鲈鱼的喜爱, 感受放鱼时的不舍, 把握“我”的心情变化。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
【教学过程】
一、欣赏画而, 导人新课
师:我们—起来欣赏—张图片 (美丽的月夜图) , 看着这张图片, 你会用哪些词来形容?你想到了哪些词?
师出示词语:溅起涟漪银光闪闪月光皎洁月光如水
(学生齐读这些词语)
师:就是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月夜, 一对父子在泛起涟漪的湖边钓鱼, 期间发生了一件怎样的事呢?让我们一起定进这个夜晚, 走入课文。
(语言文字的学习离不开积累, 从“月夜图”过渡到词语的积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二、初读感知, 理清脉络
1. 师:认认真真读课文, 把字读准, 把句子读顺。边读边想:在这个月光如水的夜晚, 发生了一件怎样的事?
2. 检查词语。
3. 师:用上刚刚读过的几个词语, 说说在这个月光如水的夜晚, 发生了一件怎样的事? (学生答) 谁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来概括呢? (钓鱼、放鱼、启示)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概括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扣“不舍”感悟“诱惑”
1. 师 (过渡) :”我”怀着依依不舍之情把鱼放回了湖中, 课文中哪句话表达了这个意思? (学生找)
师出示句子:“我慢慢地把鱼钩……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2. 师:“我”舍不得, 不愿意放鲈鱼是有很多理由的。请你再次默读课文, 画出相关句子, 细细体会, 在句子边上写下你的感受。
3. 反馈交流。
A.鱼又大又漂亮。
(1)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鱼真的很大? (啊、好大、得意、从来没有、感叹号)
(2) 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作者钓到这么大的鱼时的心情? (又惊又喜、欣喜若猛、兴奋)
(3) 你不仅读出了鱼的大, 还把作者的心情也很好地读出来了!
(4) 是啊, 多漂亮的一条鱼啊,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鱼的大、鱼的美的确是“我”不舍得放的理由之一, 还能从其他角度来思考吗?
B.鱼来之不易。
师:何以见得? (学生答, 略)
C.无人知晓。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师:你真了不起, 把目光锁定在当时的环境中。谁能把那份静悄悄的氛围用朗读传达出来? (学生读)
师:我有点不明白了。这四周静悄悄跟放不放鱼有什么关系呀? (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找到“我”不愿意放掉鲈鱼的原因, 通过品读感悟为理解“实践起来却很难”埋下伏笔。)
4. 这条好不容易才钓上来的鱼, 是那么大, 那么美, 还是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钓上来的。面对这么诱惑人的鱼, “我”选择了什么呢?这要经历多么艰难的心理斗争啊?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第三至第九自然段, 找出“我”心情变化的句子, 体会“我”实践起来的艰难。
A.学生汇报。 (先说句子, 再说体会到什么)
随学生汇报投影出示以下句子:
句子1: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得意”还呵以换成哪些词语?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板书:得意)
句子2:“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师:请用“急切”的语气读。 (板书:急切)
句子3:“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 哭出了声。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板书:委屈)
句子4: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师:那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啊?“我”没有说话, 但“我”的眼睛在说话, 在无声地告诉父亲。想一想, 如果你是作者, 你会怎样乞求?
出示:我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
师:可是儿子伤心的泪水、乞求的目光有没有打动父亲? (没有)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出示:但是, 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 我清楚地知道, 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师:想一想, 父亲又会怎样对儿子说?想象说话。
出示:父亲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
(利用课文的空白, 进行补白, 体会人物心理, 反衬在无人看到的情况下, 实践道德的艰难。)
句子5: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 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师 (板书:依依不舍) :“依依不舍”还可换成什么词语?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B.齐读这5个句子。
(在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形式, 从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中体会道德抉择的“难”, 为第二课时中对文章深刻内涵的把握做好铺垫。从作者“依依不舍”的心情入手, 让学生找找不舍的理由。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对大鲈鱼的喜爱, 感悟钓鲈鱼之难。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享受审美乐趣。循序渐进, 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扣“盯”“得”, 感悟“抉择”
师:我不禁要问了, 父亲对这条鲈鱼无动于衷吗?这鲈鱼对他就一点诱惑也没有吗?
出示: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 看了看手表, 这时是晚上十点, 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 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 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哪个字最能体会父亲被诱惑了? (盯) 怎样看叫做“盯”呢?什么情况下会“盯”?
师:父亲就这样盯着鲈鱼, 而且是盯了好一会儿, 足以说明他被诱惑了。而此时他心里在想什么呢? (学生想象回答)
师:放还是不放, 这让父亲犹豫了, 为难了。但他最终决定放, 把目光转向“我”, 对“我”说—— (学生读)
师:是什么让父亲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呢?
出示补充资料:为了保护鱼类资源, 在鱼类产卵、繁殖等特定时期, 规定禁止捕捞, 只有到了捕捞开放日才能捕鱼。每个公民必须遵守这个规定。
师:了解了这一信息, 你能理解父亲这样做的理由吗?
师:虽然父亲也很喜改那条鲈鱼, 也在进行着道德抉择, 但他的态度却是不容争辩的, 读——
生 (读) :“孩子, 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他的语气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读——
生 (读) :“孩子, 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他的声音那么的坚决, 读——
生 (读) :“孩子, 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这句话中哪一个词最能说明父亲坚决而又不容争辩的态度? (得) 谁能换个词来读一读这句话? (一定、必须)
师:从这句话中, 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以身作则、对孩子严格要求的父亲)
师:请读出你的感受。 (学生读)
师:这就是父亲的爱, 严格的爱、负责的爱, 齐读——“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通过抓住“我”心理变化的词语, 以及研读父子的对话, 感受父子面对鲈鱼时不同的态度, 从而真正理解父亲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实践起来却很难。”)
五、课堂总结, 留下悬念
12.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十二
2.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
对于第(2)小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
3.第5题:可以让学生先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4.第6题: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如果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少需要3个正方体,还可能是4个、5个……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件,使其他人能准确地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13.人教PEP版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篇十三
第一单元
一、重点词汇
eat breakfast吃早餐 have...class 上······课
play sports 进行体育运动 exercise 活动,运动
do morning exercises做早操 eat dinner吃晚饭
clean my room 打扫我的房间 go for a walk 散步
go shopping 去购物 take学习,上(课)
dancing 舞蹈 take a dancing class 上舞蹈课
a.m.上午 p.m.下午 usually 通常地
二、其他日常活动
get up起床 eat lunch吃午饭 go to bed 上床睡觉
wash my face洗脸 wash my clothes 洗我的衣服
watch TV看电视 play ping-pong打乒乓球
play the pipa弹琵琶 go swimming 去游泳
go running去跑步 do homework 做作业
do kungfu练武术 play football踢足球
play basketball打篮球
三、语音
cl→ [cl] :clean clock class clever
pl→[pl] :plate eggplant please play
注意:cl 和 pl 放在词尾与e 结合变为cle 和ple 时发音不同。
四、频度副词
always总是,一直(100%) usually通常(80%) often 经常(60%) sometimes有时(30%)
五、疑问词
why 为什么 when 什么时候
六、重点句型
1、询问别人什么时候做某事的句型及回答。
句型结构:
问:When do you+动词短语原形+其他?(你/你们什么时候做某事?)
答:I/we(+频度副词)+动词短语原形+at+具体时间. (我/我们通常在几点做某事。)
例:When do you go to bed?(你什么时候上床睡觉?)
I go to bed at 9:00 p.m. (我晚上九点上床睡觉。)
注意:
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he,she,it,单个人名或单数名词)时,助动词do要变成does。
句型结构是:When does+主语(第三人称单数)+动词短语原形+其他?
2、询问别人周末做什么的句型及回答。
句型结构:
问: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你周末做什么?)
答:I(+频度副词)+动词(短语)+其他。
例: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你周末做什么?)
I usually read books. (我通常看书。)
注意:
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he,she,it,单个人名或单数名词)时,助动词do要变成does。
句型结构是:What does+主语(第三人称单数)+do+on the weekend?
第二单元
一、重点词汇
spring 春天 summer 夏天 autumn秋天 winter 冬天 season季节
picnic 野餐 go on a picnic 去野餐 pick摘 pick apples摘苹果
snowman雪人 make a snowman 堆雪人 go swimming去游泳
which 哪一个 best最 because 因为 vacation 假期
二、其他
1、形容天气的形容词:
hot 炎热的 warm 暖和的 rainy多雨的 windy 多风的 foggy有雾的
cold 寒冷的 cool凉爽的 sunny晴朗的 cloudy 多云的 snowy下雪的
2、由go构成的活动短语:
go swimming去游泳 go shopping去购物 go boating去划船 go skating去滑冰 go hiking去远足 go fishing去钓鱼
三、语音
br →[br]: brown library brother umbrella
gr→ [gr] : green grapes grandpa grow
四、重点句型
1、询问别人天气怎么样的句型及回答。
句型结构:
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时间+地点?(······天气怎么样?)
答:It’s+表示天气的形容词.
例: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winter in Beijing?(北京冬天的天气怎么样)
It’s cold and windy(有风而且寒冷。)
2、询问别人最喜欢的季节句型及回答。
句型结构:
问: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你最喜欢的季节是哪一个?)
答:I like+季节+best. 或直接说季节名称。
同义句还有: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3、询问别人喜欢某个季节的原因的句型及回答。
句型结构:
问:Why do you like+季节名称?或直接用“Why”来提问。
答:一般要用“because”引导的句子来说明理由,可以从天气相关的活动等方面来说。
例:(1)Why do you like spring?(你为什么喜欢春天?)
Because I can go on a picnic.(因为我能去野餐。)
(2)Why do you like summer?(你为什么喜欢夏天?)
Because I can go swimming.(因为我能去游泳。)
(3)Why do you like autumn?(你为什么喜欢秋天?)
Because I can pick apples.(因为我能摘苹果。)
(4)Why do you like winter?(你为什么喜欢冬天?)
Because I can make a snowman.(因为我能堆雪人。)
第三单元
一 重点词汇
January一月 February二月 March三月 April四月 May五月 June六月 July七月 August 八月 September 九月 October十月 November 十一月 December十二月
注意:
1、月份的首字母一定要大写。
2、May没有缩写形式,September的缩写形式是“Sept”,其他月份单词的缩写形式都是由单词的前三个字母加“·”构成。
3、月份的缩写形式不用在句子中,只能单独使用。
4、表示“在几月”时,要在月份单词前面加介词in。
二、常用节假日名称
New Year’s Day元旦(1.1) Tree Planting Day 植树节(3.12)
Easter 复活节(每年春分月圆之后第一个星期日)
April Fool’s Day愚人节(4.1)
May Day 劳动节(5.1) Mother’s Day母亲节(五月第二个周日)
Children’s Day 儿童节(6.1) Father’s Day父亲节(六月第三个周日)
Teacher’s Day教师节(9.10)National Day国庆节(10.1)
Mid-Autumn Day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Thanksgiving Day 感恩节(11月第4个周四) Christmas圣诞节(12.25)
summer vacation暑假 (July and August ) winter vacation寒假
三、语音
ch→ [ts]: China chicken lunch teacher
sh→[s]: sheep fish shirt shorts
四、活动名称
sports meet 运动会 Easter party 复活节聚会 school trip 学校旅行
Chinese test 语文测试 singing contest歌咏比赛 birthday party生日聚会
五、介词in 、on、at的用法。
1、in +上午/下午/晚上/月份/季节/年份。
如:in the morning, in April, in winter, in
2、on+具体的某一天。
如:on Monday, on April 3rd, on Friday morning
3、at +具体的时间点或与其他词构成固定搭配。
如:at 6:00 , at noon
六、重点句型
1、问答某个活动或节日在几月份的句型及回答。
句型结构:
问:When is+ the +活动或节日名称?(注意:节日开头字母要大写)
答:It’s in+月份.
例:(1)When is the trip this year ? (今年的旅行在什么时候?)
It’s in October. (在十月)
(2)When is Christmas?(圣诞节在什么时候?)
It’s in December.(在十二月。)
2、询问别人将要做什么的句型及回答。
句型结构:
问:What will you do+其他?
答:I will...=I’ll...
例:What will you do for your mum on Mother’s Day?(母亲节你将为你妈妈做什么?)
I’ll give her some flowers.(我将送给她一些花。)
3、表达“我们将要···”的句型。
We’ll/We will + 动词原形. 这是一个一般将来时的句子,表示将来某个时间要发生的动作或事情。
例:We’ll have a school trip.(我们将有一次学校旅行。)
We’ll have a singing contest.(我们将有一次歌咏比赛。)
We’ll take a dancing class.(我们将要上一节舞蹈课。)
第四单元
一、重点词汇
first(1st) 第一 second (2nd)第二 third (3rd)第三 fourth (4th)第四 fifth(5th) 第五 sixth(6th) 第六 seventh(7th)第七 eighth(8th)第八 ninth(9th)第九 tenth(10th) 第十 eleventh(11th)第十一twelfth(12th)第十二 thirteenth(13th) 第十三fourteenth(14th) 第十四 fifteenth(15th)第十五 sixteenth(16th)第十六seventeenth(17th) 第十七eighteenth(18th) 第十八 nineteenth(19th) 第十九 twentieth(20th) 第二十 twentieth-first(21th) 第二十一 twentieth-second(22nd) 第二十二 twentieth-third(23rd) 第二十三 thirtieth(30th) 第三十
二、用序数词表示具体的日期
在英语中,“几月几日”可以先说“月”,再说“日”,其中“日”要用序数词。如果要表示某年某月某日,通常按照“月、日、年”的顺序。
例如:March 3rd June 1st,
三、语音
th→/θ/ : three thin thirteen maths
th→ /ð/ : this that mother brother
四、基数词变序数词的口诀记忆
基变序有规律,结尾加上th; 一二三特殊记,结尾各是st, nd, rd;
八减t九去e,f来把ve替; y改为ie, 结尾仍有th;
若是遇到几十几, 只变个位就可以。
五、重点句型
1、询问别人具体日期的句型及回答。
句型结构:
问:When is+节日/ the活动?(······是哪天?)
答:It’s on+月份+序数词.(·····月······日)
例:(1)When is Children’s Day?(儿童节是哪天?)
It’s on June 1st. (六月一日。)
(2)When is the English test ? ( 英语测试在哪天?)
It’s on November 2nd. (十一月二日。)
2、询问生日的句型及回答
句型结构:
问:When is +某人的+birthday? (······生日是哪天?)
答:It’s on+具体的日期.
例:(1)When is your birthday? (你的生日是哪天?)
My birthday is/ It’s on October 23 rd. (我的生日是十月二十三日。)
(2)When is your grandma’s birthday?(你奶奶的生日是哪天?)
Her birthday is on June 16th.(她的生日是六月十六日。)
(3)When is Miss White’s birthday?( 怀特小姐的生日是哪天?)
It’s on July 1st. (七月一日。)
第五单元
一、重点词汇
climbing (正在)攀爬 eating(正在)吃 playing (正在)玩 jumping(正在)跳 drinking(正在)喝 sleeping (正在)睡觉
二、名词性物主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表示所有关系的代词叫做物主代词,即表示事物主人的代词。它包括名词性物主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注意:
1、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相当于一个形容词,不能单独使用,后面需要跟名词,常用来修饰、限定后面的名词。
如:This is my book. (这是我的书。) That is his bag.(那是他的书包。)
2、名词性物主代词需独立使用,后面不能跟名词,它相当于“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名词”。如:It’s mine. (它是我的。)
三、语音
ng →/ŋ/ long sing ring young
nk →/ŋk/ think ink trunk pink
四、现在分词的变化规则
1、一般动词直接在词尾加-ing: read→reading(读) talk→talking(交谈) sing→singing(唱歌) study→ studying(学习)
2、以不发音的e结尾的动词,先去e再加-ing: write→writing(写) skate→skating(滑冰) ride→ riding (骑) drive→driving(驾驶)
3、以重读闭音节结尾且末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的动词,双写这个辅音字母再加-ing
swim→ swimming(坐)cut→ cutting(切,割) run→ running(跑)get→ getting(得到)
4、少数几个以ie结尾的动词,变ie为y,再加-ing: lie→ lying (躺,撒谎) die→ dying (死) tie→ tying (系,捆绑)
口诀记忆:
动词-ing很好记,一般情况直接加。词尾若有哑音e,去e再加-ing。
“一辅重闭”作尾巴,双写后加-ing。还有一点要注意,ie变y再加-ing。
五、重点句型
1、询问物品的归属
句型结构:
问:Whose(+物品)+are these/those?(这些/那些是谁的?)
答:They are+名词性物主代词。(它们是······的。)
或:They are+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物品。(它们是······的······)。
例:Whose pens are these? (这些钢笔是谁的?)
They are mine.(它们是我的。)
They are my pens. (它们是我的钢笔。)
2、如要询问单个物品的归属的句型结构是:
问:Whose(+物品)+is it/this/that?(它/这/那是谁的?)
答:It’s+名词性物主代词。(它是······的。)
或:It’s+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物品。(它是······的······)。
例:Whose dog is it?(它是谁的狗?)
It’s hers. (它是她的。)
3、确认多个物品的归属
句型结构:
问:Are these+名词性物主代词?(这些是······的吗?)
答: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t. (是的,它们是。/不,它们不是。)
例:The Chinese book is mine.(这本语文书是我的。)
Are these all yours?(这些书都是你的吗?)
No, they aren’t. (不,它们不是。)
4、询问正在做什么的句型
句型结构:
问:What+be动词+主语+doing?(······正在做什么?)
答:主语+be动词+动词ing形式+其他.(······正在······)
例:(1)What is he doing?(他正在做什么?)
He is sleeping.(他正在睡觉。)
(2)What are you doing?(你正在做什么?)
I am listening to music.(我正在听音乐。)
5、确认是否正在做某事的句型
句型结构:Be动词+主语+动词-ing形式+其他?
例:(1)Is he singing?(他正在唱歌吗?) Yes, he is.(是的。)
(2)Are the children playing games?(孩子们正在做游戏吗?)
Yes, they are.(是的。)
(3)Are you listening to music?(你正在听音乐吗?) Yes, I am.(是的。)
第六单元
一、重点词汇
doing morning exercises(正在)做早操
having...class (正在)上······课
eating lunch(正在)吃午饭
reading a book (正在)看书
listening to music (正在)听音乐
keep 保持某种状态
keep to the right 靠右
keep your desk clean保持你的课桌干净
talk quietly小声讲话 turn 顺序 take turns按顺序来
二、其他动词短语的-ing形式
getting up(正在)起床 watching TV (正在)看电视
playing sports (正在)进行体育运动
playing the piano (正在)弹钢琴
watering the flowers(正在)浇花
climbing mountains (正在)爬山
三、语音
wh → [ w] : what when why where which
wh→ [ h ] : who whose
四、重点句型
1、如何问答单个人或动物正在做什么
句型结构:问:What is +单个人/动物+doing?(······正在做什么?)
答:He/She/It is +动词ing形式(短语).(他/她/它正在······)
例:(1)What is your mother doing?(你妈妈正在做什么?)
She is cooking lunch.(她正在做午饭。)
(2)What is your father doing?(你爸爸正在做什么?)
He is cleaning the window.(他正在擦窗户。)
2、如何问答多个人或动物正在做什么
句型结构:问:What are+多个人/动物+doing?(······正在做什么?)
答:They are+动词ing形式(短语).(他/她/它们正在······)
例:what are the children doing ?(孩子们正在做什么?)
They are playing.(他们正在玩耍。)
3、描述正在做某事的句型
句型结构:主语+be动词+动词ing形式+其他。
主语是第一人称单数I时,be动词用am。
例:I am watching TV.(我正在看电视。)
主语是第二人称单数you时,be动词用are。
You are reading a book.(你正在读书。)
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he/she/it/单个人时,be动词用is。
He is playing football.(他正在踢足球。)
主语是各人称复数we/you/they/多个人时,be动词用are。
They are having lunch.(他们正在吃晚饭。)
解读小学英语新课标
一、了解标准 让教学有的放矢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
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
(首要任务)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学会如何学习为终身学习创造条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世界多元化国际交流增多 增强世界意识),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树立新的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义务教育是全民教育的一部分 提高人文素养 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突出学生主体 (以学生为中心选择教学材料 决策教学环节)
倡导体验途径 (感知 体验 实践 参与 合作探究 建构知识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注重过程评价 (提倡过程性评价方式)
开发课程资源 (提供贴近学生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时代 网络 音像 报刊等 举课例)
4、课程目标结构: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技能(听 说 读 写) 语言知识(语音 词汇 语法 功能 话题)情感态度(国际视野 祖国意识 合作精神 自信意志 动机兴趣)学习策略(认知策略 调控策略 交际策略 资源策略) 文化意识(文化知识 文化理解 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5、目标总体描述:一级(三、四年级)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做事情(如涂颜色、连线)。能做简单的角色扮演。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单的英语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能书写字母和单词。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二级(五、六年级)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
6、具体内容标准:
语言技能(听 说 读 写)
一级 目标描述:
听做 1.能根据听到的词语识别或指认图片或实物;
2.能听懂课堂简短的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3.能根据指令做事情,如:指图片、涂颜色、画图、做动作、做手工等;
4. 能在图片和动作的提示下听懂简单的小故事并做出反应。
说唱1.能根据录音模仿说英语;
2.能相互致以简单的问候;
3.能相互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等;
4.能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如:喜欢和不喜欢;
5.能够根据表演猜测意思、说词语;
6. 能唱英语儿童歌曲15~20首,说歌谣15~20首;
7.能根据图、文说出单词和短句。
玩演1. 能用英语做游戏并在游戏中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际;
2.能做简单的角色表演;3.能表演英文歌曲及简单的童话剧。
读写1.能看图识字;
2.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
3.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
4.能正确书写字母和单词。
视听 1. 能看懂语言简单的英语动画片或程度相当的教学节目;
2.视听时间每学年不少于10小时(平均每周20~25分钟)。
二级 目标描述:
听1.能在图片、图象、手势的帮助下,听懂简单的话语或录音材料;
2. 能听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
3.能听懂课堂活动中简单的提问;
4.能听懂常用指令和要求并做出适当反应。
说1. 能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语调达意;
2.能就所熟悉的个人和家庭情况进行简短对话;
3.能运用一些最常用的日常套语(如问候、告别、致谢、致歉等);
4.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读1.能认读所学词语;
2.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
3.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
4.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
5.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6.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
写1.能模仿范例写句子;
2.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
3.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
4.能基本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标点符号。
玩演视听1. 能按要求用简单的英语做游戏;
2. 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童话剧;
3. 能表演歌谣或简单的诗歌30~40首(含一级要求);4.能演唱英文歌曲30 ~40首(含一级要求);5. 能看懂英语动画片或程度相当的英语教学节目,每学年不少于10小时(平均每周20~25分钟)。
语言知识
二级 目标描述:
语音 1.知道错误的发音会影响交际;
2.知道字母名称的读音;
3.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
4.了解单词有重音;
5.语音清楚,语调自然。
词汇 1.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2.了解单词是有字母构成的。
语法 1.知道名词有单复数形式;
2. 知道主要人称代词的区别;
3. 知道动词在不同情况下会有形式上的变化;
4. 了解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介词;
5.了解英语简单的基本形式和表意功能。
功能 了解问候、告别、感谢、致介绍、请求等交际功能的基本表达形式。
话题 能理解和表达有关下列话题的简单信息:数字、颜色、时间、天气、食品、服装、玩具、动植物、身体、个人情况、家庭、学校、朋友、文体活动、节日等。
情感态度
二级 目标描述:
1.有兴趣听英语、说英语、背歌谣、唱歌曲、讲故事、做游戏等;
2.乐于模仿,敢于开口,积极参与,主动请教。
学习策略(基本学习策略)
二级 目标描述:
1. 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 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3. 制订简单的英语学习计划;
4. 对所学习内容能主动练习和实践;
5. 在词语与相应事物之间建立联想;
6. 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
7. 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
8. 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9. 注意观察生活或媒体中使用的简单英语;
10.能初步使用简单的学生英汗词典。
文化意识
二级 目标描述:
1. 知道英语中最简单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
2. 对一般的赞扬、请求等做出适当的反应;
3. 知道国际上最重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
4. 知道英语国家中最常见的饮料和食品的名称;
5. 知道主要英语国家的首都和国旗;
6. 了解世界上主要国家的重要标志物;
7.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
二、追求方法 让学生学会读写
1、读的方法
(1)字母
(2)单词
(3)意群
(4)句子
2、写的方法
(1)描一描
(2)抄一抄
(3)连一连
(4)练一练
(5)赛一赛
举例略。
三、关注细节 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1、读的细节
(1)教师范读
(2)欣赏语料
(3)情景对白
(4)重视文本
2、写的细节
(1)板书引路
(2)写法指导
(3)评价激励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的知识点】推荐阅读: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0-15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09-08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07-07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08-17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到四单元知识点08-13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知识点08-02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知识点总结06-23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11-01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常考的作文范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