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精选10篇)
1.《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篇一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反思
王二景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是小学数学中最后一个教学内容,根据以往的考试经验及大纲要求,这个内容是不会纳入到考试当中的。虽然考试不会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但我还是会把方面的内容传授给学生。我一直希望我的学生在我的影响下,开动脑筋,爱上数学,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我用课件出示了教材上资费表,让学生观察表中数据,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表中数据的理解。在我巡视过程中,我认真听取了学生对“首重”和“续重”,“本埠”和“外埠”词语的理解,多数学生不理解或是不敢很肯定的解释这几句词语。当然也有学生能够完全理解,这只是少部分。果然,当我让学生把讨论结果进行汇报,举手者寥寥。当这几个关键词理解了,接下去内容就可以顺利开展了。
我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把信函质量是45克且寄往外埠,需要贴多少邮资及怎样贴邮票这个问题。在我的巡视指导下,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解决这个问题。接下来是解决质量是400克寄往本地的信函如何确定邮资及如何选择邮票。这个问题解决起来难在续重和首重的邮资如何算,如何结合起来。从学生的状态来看,大多数学生可以理解和解决。
反思这节课,我都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交流、思考、独立解决,比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这节课的关键点是点拔对几个关键词的理解,当这几个关键词理解后,我就不再多说了,都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动口去汇报。整节课的效果是比较好,重点突出,难点有效的突破。
由于在新授时花时较多,导致在练习时少了校对的时间,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有效调控时间,尽量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2.数学公式邮票中的物理内涵(一) 篇二
下面,向你展示这些具有物理内涵的数学公式邮票图片,介绍公式的物理意义及相关物理学家的事迹。
·阿基米德杠杆原理——F1x1=F2x2
在力学里,典型的杠杆是置放在一个支撑点上的硬棒,这硬棒可以绕着支撑点旋转。当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时,我们就称之为杠杆平衡。公式F1x1=F2x2,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就是杠杆平衡的条件。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动力小于阻力,杠杆省力;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时,动力大于阻力,杠杆费力;当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时,动力等于阻力,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原理是由阿基米德发现的,故称为阿基米德杠杆原理。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是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发明家、工程师、天文学家。他出生于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第二次布匿战争时期死于罗马士兵之手。阿基米德对物理学的影响极为深远;他对于数学的贡献,使阿基米德被很多人视为欧洲古代最杰出的数学家和所有时代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他曾和牛顿及高斯被西方评价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三位数学家。
在埃及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前左右,就有人用杠杆来抬起重物,不过人们不知道它的道理。在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原理之前,是没有人能够解释的。当时,有的哲学家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口咬定说,这是“魔性”。阿基米德则根本不承认这种看法。
在《论平面图形的平衡》一书中,阿基米德最早提出了杠杆原理。他首先把杠杆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经验知识当作“不证自明的公理”,然后从这些公理出发,运用几何学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得出了杠杆原理。这些公理是:(1)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处挂上相等的重量,它们将平衡;(2)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处挂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将下倾;(3)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不相等距离处挂上相等重量,距离远的一端将下倾;(4)一个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的作用来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变。相反,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个悬挂在它们的重心处的重物来代替……正是从这些公理出发,在“重心”理论的基础上,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原理。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但是,这样的支点是无法找到的。希腊国王不相信杠杆有此神奇的作用,阿基米德便借了一艘大船,他运用杠杆原理以及滑轮巧妙地组合机械,船载满乘客及货物后,让国王用手轻轻拉一条绳子,大船就直线前进了,令国王很是惊讶与佩服。
在保卫叙拉古免受罗马海军袭击的战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杆原理制造了远、近距离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种飞弹和巨石攻击敌人,曾把罗马人阻于叙拉古城外达三年之久。
阿基米德的成就,除杠杆原理外,还有著名的浮力原理——“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开的液体重量”。相传希腊国王让人打造了一个王冠,但怀疑工匠在其中掺杂了其他金属,于是问阿基米德能否判别出来。后来阿基米德在澡盆里洗澡的时候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托起,突发奇想,发现了浮力原理。
他也是杰出的数学家,著有《圓的量度》《抛物线的求积》《论螺线》《论球和圆柱》《论劈锥曲面体和球体》《数沙术》《论平板的平衡》等书。阿基米德最得意的杰作是导出圆柱内切球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2/3倍,这个图形就刻在他的墓碑上。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早就使用杠杆了,至春秋时期应用桔槔已相当普遍。桔槔是一种提水灌溉的器具,它是用一根横梁拴在直立的木桩或树干上,可自由转动,横梁一端用长绳垂下水桶,另一端则以重物平衡,用这种器具提水可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桔槔事实上就是一种杠杆。另外,在长沙左家公山,曾出土战国初期根据杠杆原理制造的天平。我国战国前期兴起的墨家学派,总结了当时使用桔槔和天平的经验,在《墨经》中就有两条专门记载杠杆原理的。这两条对杠杆的平衡说得很全面。里面有等臂的,有不等臂的;有改变两端重量使它偏转的,也有改变两臂长度使它偏转的。墨家在讨论杠杆平衡时,不仅从正面指出使用杠杆时必须让杠杆水平达到平衡,还从反面论述杠杆不平衡的道理。墨家的这一发现比阿基米德早了约二百年。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因具有质量而产生的互相吸引力,人称“万有引力”。公式F=Gm1m2/r2反映了万有引力与两物体的质量及距离间的关系,即万有引力的大小与两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物体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式中的G为比例系数,称为引力常量。万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顿发现的。
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是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和炼金术士。他出生于英国林肯郡乡下的一个小村落伍尔索普村的伍尔索普庄园,逝世后与很多杰出的英国人一样被埋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牛顿是作为经典力学基础的牛顿运动定律的建立者,被誉为“物理学之父”。在2005年,英国皇家学会进行了一场名为“谁是科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的民意调查,牛顿被认为比爱因斯坦更具影响力。
牛顿小时候并不聪明,功课也不好,身体差、性格沉默又爱做白日梦,他的超人才智竟然是被一个野蛮的同学踢了一脚而唤醒的!牛顿决心发奋,誓言在功课上超越他,结果他不单在学校中名列前茅,18岁时便考进剑桥大学。牛顿24岁时,伦敦发生流行病,他便返回故乡,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有了三个非凡的创见,发明“微积分”,发现“万有引力”,发现“光分七色”。
nlc202309082251
在大学里,牛顿学习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规律后,脑子中一直盘算着这样的问题:究竟是什么作用力使得行星绕太阳转个不停呢?正是在其24岁返乡期间,有一次,他正坐在花园里的苹果树下思考问题,突然一个苹果从树枝上掉了下来。看着落地的苹果,牛顿的心头开了窍。牛顿想,苹果为什么落到地面上,而不向空中“落”去呢?这说明地球对苹果有吸引力。那么,行星能绕太阳转个不停而不远离太阳飞去,是否也是由于行星受到太阳的吸引力呢?他又进一步推想,地球对月亮有吸引力,这个吸引力是否就是使月亮绕地球运转的力呢?世界万物之间的引力又存在着怎样的规律呢?
牛顿开始论证地球对月亮的引力确实就是月亮绕地球运行所需的向心力,然而由于当时测量数据的误差,牛顿的努力失败了。十几年后,法国科学家皮卡尔纠正了有关数据。牛顿得知后立刻聯想到自己的计算,他很快按新数据重新计算,终于得到了满意的结果。牛顿又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太阳对地球和其他行星的引力,都证明了万有引力的存在。
经过长期研究,牛顿终于揭开了万有引力的秘密,并把这一规律写进了1681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可以这样说,苹果的“偶然”落地,促成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除了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外,还提出了三大运动定律,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该书被誉为最伟大的科学著作。
说到万有引力的发现,还不得不提到另外三位科学家,他们是第谷、开普勒和胡克。
第谷是一位伟大的天文观察家。他在丹麦乌伦堡天文台工作期间,亲自设计改装天文观察仪器,加大了仪器的尺寸,提高了仪器的准确性。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内,第谷测得了上千个星体的位置数据,误差不超过0.076度,他还发现了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新星——第谷星,他对彗星的观察和研究改变了人们的错误认识。第谷经过长期的仔细观测,把此前数百年的星宿表都纠正了过来,他的不少第一手观测资料被整理成《路德福天文表》出版,成为研究天体运行的宝贵财富。
开普勒则是一位卓越的理论家。1600年,开普勒成为当时已在布拉格天文台工作的第谷的助手。他运用第谷临终前给他留下的全部观测资料和手稿,悉心进行研究。他在研究观测数据最详细的火星时发现,若根据圆周轨道进行计算,结果与观测数据总不能符合得很好。为此,他将行星的运动轨道大胆地解释为椭圆,经过难以想象的复杂计算,他终于在1609年提出了反映行星运动轨道形状的第一定律即“轨道定律”和反映行星运动速度规律的第二定律即“面积定律”,九年之后又发现了反映不同行星运动之间联系的第三定律即“周期定律”。
胡克是英国著名物理学家,他对万有引力也进行过富有成效的研究。1674年,胡克在他的《地球运动的实验证明》一书中,定性地认为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在一次聚会中,胡克还同其他几位科学家讨论过在平方反比的引力作用下物体的轨迹形状,他表示可以用平方反比关系证明一切天体的运动规律。1679年胡克在给牛顿的信中曾提到,太阳到行星的吸引力跟行星对太阳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些,对牛顿的研究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牛顿说:“如果我看得比较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这句名言,既体现了牛顿的谦虚,也确实是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的真实写照。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牛顿当年并没有给出引力常量的具体数值。直到100多年后,英国人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才巧妙测出了这个常量,从而使引力公式可以定量计算物体间的引力大小。卡文迪许测出的数值与近代用更加科学的方法测定的数值非常接近。
3.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篇三
刘杰文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09---11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本节课以指导学生的寄信活动为情境,通过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根据信函的质量和地域支付邮资等活动,巩固和综合应用“组合”等数学知识。
2、通过交流与互动、观察与列表和看书自学等学习活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归纳与判断等数学能力,并从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难点:
不同邮件的资费的标准。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邮票问题。
教师谈话: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今天老师这里有个谜语要考考大家咯,准备好了吗?(课件)“猜谜”:薄薄一张纸,四边细牙齿,两地朋友要谈心,必须请他当差使。
教师:过去是“一封家书抵万金”,居住在两地的人们通过寄信来传递信息。现在通讯发达了,寄信的人少了,但是人们还是喜欢邮票,那是因为邮票既有收藏的价值又设计得很精美。今天,张老师就给你们一个机会来欣赏一下中国收藏价值最高的邮票 ——“全国山河一片红”。(简叙其历史背景)
大家知道,寄信的时候用的邮票的面值和数量都不太一样,请大家欣赏屏幕上的邮票,谈谈各自的发现;其实邮票中也隐含着不少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二、根据信函质量和地域的不同确定邮资。
1、教师:我这里有两封信,一封贴的邮票是0.80元,另一封贴的是1.20元,邮资是不同的,谁愿意猜一猜,邮资的多少应该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学情预设:虽然学生没寄过信,但根据相关经验可能会出现:与信的质量大小与邮寄的路程远近有关;信封越重,花的钱越多,路程越远,邮资也越高。
2、请同学们翻开书,阅读第118页中间的表格,看看邮资与信函的质量、投寄的地址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学生观察表格,大屏幕上也同时呈现这个表格,供稍后讨论用。
教师:通过看书学习,同学们读懂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暂时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学情预设:
1、什么是“首重”,什么是“续重”?2.“本埠”、“外埠”是什么意思?
3、学生交流汇报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出现:1“本埠”就是本市,“外埠”就是外地。2.100以内,本市20克付0.80元的邮资,外地付1.20元的邮资。3.“续重”就是超出部分的质量,这部分本市每100克付1.20元,外地付2.00元。
4、实际操作:
拿出抽屉中的信封和邮票,小组靠左边的是寄往上海市的(重26g),右边的是寄往红山区的(重38g),学生给信件贴合适的邮票(强调不多也不少),并同桌互相检查是否正确。有错误的老师投影纠正,并加以说明。
三、探究合理的邮资支付方式。
1、教师谈话:我们很多同学都见过邮票,而且知道它们的价格是不完全相同的,有几分的,有几角的,也有几元的。邮局一般规定最多贴3—4张邮票。你知道为什么吗?
学情预设:可能会出现因为如果面值太大了,有的邮资就不能表示;如果面值太小了,就可能会需要贴上很多张邮票。
2、小结:给学生展示两个信封,一个贴了4张0.80元的邮票,另一个贴满了32张0.10元的邮票,如下图
通过对比,同学们会很容易地发现,上面的信封太浪费邮票了,都没地方书写姓名和地址了,而且要盖好几个邮戳,太耽误时间了。由此想到,邮票的面值应该尽可能大一些,所用的邮票的张数才会尽可能少。
3、教师提问:如果邮寄一个不超多100克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张邮票,而且只许用80分和1.20元的两种邮票,能满足所有情况的需要吗?
4、学生小组谈论后进行集中汇报。生1:先要分清是本市还是外埠
生2:应该把100克以内所有的情况都列出来,再一个个判定。。。。在大家都表示同意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依次把表格填写完整。(☆除外)学生通过对表格的观察、分析,不难看出只有4.00元,4.80元和6.00元三种情况不能仅用0.80元和1.20元的邮票支付(即在表格中标上☆的那三种)。
既然有这样三种情况不符合要求,那么我们能不能自己再另外设计一种面值的邮票,来满足题目的要求呢?(注:邮票面值大小自定)
学情预设:自己设计一种邮票,使他的面值能够符合题目要求,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学生以往类似的经验储备比较匮乏,解决这个问题恐怕带有相当的盲目性,因此要给学生提供相对充足的时间,而且允许在尝试中出现一些反复。
5、小组合作谈论,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完成。
学生们在尝试和分析中逐步确定增加的邮票面值可以是2.00元,也可以是2.40元,或者是4.00元。
四、巩固练习。
(1)、如果小明给本市的好朋友写一封89克的信,他该贴多少钱的邮票?(2)、如果小明给上海的爸爸写一封135克的信,他该贴多少钱的邮票?
五、小结、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了邮票中的数学问题,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发表各自的收获体验。
六、课外延伸:如果想最多只用4种面值的邮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过400g的信函 板书设计: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4.数学《邮票的张数》教学反思 篇四
在《邮票的张数》一课,我起初是这样设计教学程序的: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集邮吗?我的一个邻居特别喜欢集邮,下面出示的这幅图是我的邻居对邮票数量的描述,请你仔细观察,看谁能最先解答出来。
教师引导:你从主题图中都获得了哪些信息?生答。
教师:请仔细观察,解决问题需要哪两个已知条件?
学生:我认为用前两个条件就可以。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画图并板书教材中的线段图。
教师提问:“你打算设谁的邮票张数为x?打算怎样列方程呢?”
教师请学生独立解答,并且巡视指导,最后进行集体订正。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并没有掌握求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的方法,而且做题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如设中x后面落写单位,在x等于几后面写了单位名称。为什么会这样呢?课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回顾本课,我只是带着学生一起做题,并没有引导学生探索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再者,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刚刚接触,比较陌生,该强调的地方我也并没有强调到位,导致学生解决这类问题仍有一定难度。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应获得地探究问题的方法。”如果课上,我能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姐姐的邮票是弟弟的3倍”并指导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帮助理解就好了。首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用线段图表示这句话的意思?学生口述自己的想法后,我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画一画。适时指导学生板书,并及时追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让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同时,我应该启发学生再次认识线段图,并及时点拨:画线段图理解题意是解决求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的好方法。
5.《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篇五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教学重点
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教学难点
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教学活动
设 计意图
教学步骤
活动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看图说一说你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交流。
2、图中告诉我们等量关系是什么?
(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
3、求姐、弟各有多少张?你会画线段图吗?画一画。
X
弟弟
3X180
姐姐
4、设谁为X比较简便?为什么?
5、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呢?你会列方程解答吗?
6、学生汇报。
7、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X+3X是多少?你怎样想?
4X=180(1个X与3个X合并起来是4X)
2X=6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那姐姐有135张邮票。
8、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9、做完后还需要验证,怎样验证?
10、想一想,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么列方程?
先画线段图,再列,方程解答,并交流。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有90+X张邮票。
90+X+X=180
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再次解决问题,学会解形如90+X+X=180这样的方程。
教学活动
设 计意图
教学步骤
11、通过刚才解决问题,你们有什么收获?
活动二:解释运用:试一试
解方程:5Y+Y=96X+3X=724M-2M=48
Y+Y=335X-2X=1232X-X=4
(1)读题
(2)怎样解方程
(3)怎样检验?
练一练
1、解方程:
2、岚岚几岁了?
列方程并解答
理解题意,解方程解答,并检验
X+6X=35或7X-X=30
3、列方程30X=600。
生独立完成。
4、(1)书上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能提什么问题?
(2)怎样列方程?
25X-4X=31.5
(3)怎样解方程?
(4)你怎样验证?
引导学生解方程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6.《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篇六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邮票的张数》,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流程建构、板书的设计等几个环节完成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地位与作用
《邮票的张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学生学习了等式的性质,会解形如3x+2=5这样的简单方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以后学习(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本课内容在小学数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基于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立足于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我确立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的相等关系,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解形如ax±x=b这样的方程,从而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统计图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认识,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会解形如ax±x=b这样的方程,而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已逐步形成,他们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性已比较强了。同时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但在问题解决中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还不高。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会解形如ax±x=b这样的方程,这些都是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三、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 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或观察比较):教师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教师通过设疑,指明学习方向,营造探究新知的氛围,有目的,有 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说学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列方程的主要步骤。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体现学习的有效性,突出《邮票的张数》这个内容的知识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我激情导入:同学们。你喜欢集邮吗?看这姐弟俩也在集邮,(课件出示情境图),看图,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呢?这姐弟俩遇到了数学问题?你觉得是什么数学问题呢?你能帮助他俩解决吗?
【设计意图:创设这样一个帮助淘气解决问题的情境,既引出了新课,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姐姐和弟弟各有多少张邮票,尝试用方程解决(1)指名完整的描述问题。
(2)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不同的分析问题的思路。
(3)提出找一找题目中等量关系的学习要求
2、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并进行表示
对于找实际问题中数量的等量关系,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所以我让 学生先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然后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明白需要根据两个信息“姐姐邮票张数是弟弟的3倍”和“我和姐姐一共有180张邮票” 来分析等量关系,从而找出“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
3、列方程解决问题
学生自己尝试列出方程x+3x=180,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再让学生尝试自己解方程,最后教师进行解方程的指导。
4、如果把“我和姐姐一共有180张邮票”改为“姐姐比我多90张邮票”,可以怎样列方程呢?想一想,与同伴交流。
(1)自己尝试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决。(2)全班交流,并想一想列方程解决问题需要关注什么问题?
【这样设计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落实新课标的理念。】
(三)练习巩固、扩展应用
要达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深化,还要辅以多形式、有层次的练习。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教材70页的1、2、题
2、应用练习70页3、6题
设计意图:由易到难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锻炼,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
(四)总结全课,深化目标
提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在这里采用提问式小结,既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同时通过对本节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回顾,还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邮票的张数
设计意图:我这样的板书形式,即简洁明了,又突出了重点,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五、教学反思
(一)循循善诱,做好解题思路的引导工作
人人都应获得地探究问题的方法。课堂上,学生经历了阅读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寻找数量关系——尝试用线段图表示情境图信息——思考设哪个未知量为x最合适——列方程、解方程、口头验证、作答的解题过程。解题策略力求做到引导学生数形结合(线段图表示关系式);引领学生解方程,要求学生对每一步做解释,学生通过口头的表达,理解3X +X=180是根据前面寻找的数量关系“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列出的方程,并且突破3X +X表示3个X加上一个X等于4个X即4X,这样4X=180就是前一节课学习的内容了。如果课上,我能指导学生抓住关键条件“姐姐的邮票是弟弟的3倍”先让学生思考:怎样用线段图表示这句话的意思?当学生口述自己的想法后,我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画一画,学生汇报时能及时追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让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及时点拨:画线段图理解题意是解决求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的好方法。这样学生对于等下理解为什么用X表示一倍量的弟弟的张数,3X就是几倍量的姐姐的张数就会简单多了,达到数形紧密配合。
(二)积极调动,创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整节课,我能够做到及时评价,并且评价语多样,针对性强。当学生主动地获得信息和发现问题,这时正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的最佳时机,因此我评价到:老师发现同学们从一家人的对话中获得非常有价值观的信息,也提出了很值得我们去探究的问题;当学生画出不同的线段图时,我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学生提出了要注意标明线段图表示的是什么;当学生解题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我就鼓励他们可以同桌交流,还不确定时可以前后桌讨论,给他们一个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
(三)人文渗透,丰富数学课堂的内涵与外延
7.《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篇七
主备人: 成人中专黄伟东 复备人:何容妹
审核人:李幸年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5至106页的例题,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教学目标:
1.通过猜字游戏活动,学会用方程解答间单的应用题。
2.学生经历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2.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题。
教学准备:
趣味教学,教学挂图。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猜数游戏,你们有兴趣吗?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做这个游戏,那好,让我们一起做这个游戏。
请你心里想一个数,乘2再加上20,把得数告诉老师,老师马上知道你想的是多少?
你知道我是怎么猜到的吗?我是应用方程来解答这个问题,今天让我们通过猜数游戏来学习用方程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二 教学新课
1.出示例题
淘气心里想的数乘2再加上20,等于80。2.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其中的奥秘.。分组汇报:
想的数×2+20=80
3.如果老师心理想的数是x,那么从题中抽象出等量关系式.请同学们写出来: 学生可能会写出下面的方程: X×2+20=80或2X+20=80 这时要强调:题目中没有未知数X,这时我们要先假设淘气想的数是X,两种写法都可以,其中2X是X×2的简写,我们在书写过程中一般都采用简写。
4.让学生尝试解方程:
教师巡察,发现问题即时解决。5.组织交流,集体讲评。
交流时,要让学生注意书写格式和每一步计算的依据.2x+20=80,左面减去20,右面也减去20,得到2x=60,两边都除以2,得到x=30.那么格式应该怎么写那?
解:设这个数为x.
2x+20=80 2x =60 x=30 怎么知道做得对不对呢?把x=30代入原方程:左边=2×30+20,右边=80,左边=右边,所以x=30是原方程的解.说明做对了。6.现在你知道我是怎么猜到的吗?
三.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请同学们做猜数游戏,列出方程并解答。2.试一试: 第106页第一题。到黑板上板演:
让学生总结解方程的方法。第95页第二题: 3.练一练:
第一题:列方程求x。第二题:看图列方程。
这道题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看“线段图”,列出方程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板书设计:
猜数游戏
出示例题(挂图)学生可能会写出下面的方程:X×2+20=80或2X+20=80
解:设这个数为x.
2x+20=80 2x+20=80 2x =60 2x+20-20=80-20 x=30 2x =60 2x÷2 =60÷2 x=30
附;课堂练习: 1.细心填一填。
(1)方程2X-6=4的解是()。
(2)已知白兔有X只,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4倍。黑兔有()只,黑兔和白兔一共有()只。
(3)李老师到体育商店买了4个篮球,每个篮球a元,又买了一个足球花去b元,李老师一共用了()元。
(4)有三个连续自然数,如果中间一个用a表示,那么其他两个可用()和()表示。
(5)甲、乙两个数的和是252,甲数是乙数的8倍,甲数是(),乙数是()。2.解方程:
3X-2=23
6X+25=55
5X+12=47
8X-32=32
3.应用题,用方程解答:
我们学校有男生240人,比女生人数的2倍少200人。我们学校女生有多少人?
教案 邮票的张数
主备人: 黄伟东
审核人: 何容妹
复备人: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7至109页的例题,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学会解形如ax+bx=c这样的方程。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让学生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
1.寻找等量关系,画出合理的线路图。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ax+bx=c这样方程。3.解方程的书写格式。教学准备: 趣味教学挂图。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集邮吗?你们最喜欢的邮票是什么? 请几位同学说说。
集邮是一项情趣高尚的群众性文化生活,通过集邮可以开阔视野,了解历史,增长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通过集邮话动来学习有关方程的知识。板书课题:邮票的张数
二.教学新课:
1.出示情境图。
下面请同学们看图上的信息。谁能说一说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找出相等的数量关系?
分组讨论:小组汇报: 2.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1)让学生说出的已知条件,并根据已知条件画出线段图:(图略)(2)启发学生思考,题中弟弟和姐姐的邮票数都是未知数,应设谁未知数为X比较容易?根据已知条件,另一个未知数该怎样用字母的式子表示?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线段图上标注X各3X。
(3)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题中的哪个条件可以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根据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这个等量关系列方程: X+3X=180 3.解方程: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 想: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是4X。4x =18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三. 拓展延伸: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样列方程呢? 一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谁能说一说你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的方程。
小结:在列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在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比如:需要用到“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是4个x”。
四. 运用新知,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第97页试一试:
选两题进行板演
2.第97页试一试:第二题。
让学生列方程,说等量关系。这一题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方程。第97页试一试:第三题,第四题。让学生说等量关系列方程。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
教学板书设计:
板书课题:邮票的张数
1.出示情境图
2.画线段图(图略)列出方程:X+3X=180 3.解方程: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 想: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是4X。4x =60 x=40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附;课堂练习: 1.解方程。
32X-17X=45
X-0.82X=9 6X+4X=15.6 X-0.25X=7.5 2.师傅每小时生产X个零件,徒弟每小时生产Y个零件,他们工作8个小时。(1).师傅每天生产零件()个。
(2).徒弟和师傅两人一共生产零件()个。(3).师傅每小时比徒弟多生产零件()个。
8.一年级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篇八
1、理解解决有关排队中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会根据不同的思考方法列式。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训练重点: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训练难点:减去重复的,加上遗漏的。教具学具:课件、学具。
训练过程:
一、说一说,想一想。
课件出示照片及题目,学生思考,并说说理由。
(1)、这张照片中,从右往左数,杨颖是第6个,你能算出她的后面站着几个小朋友吗?
(2)、这张照片中,从左往右数,吴麦子是第3个,从右往左数,吴麦子是第5个,你能算出她前面站着几个人?她后面呢?
二、引入课题,揭题。
三、操作与思考。
(一)例一:
小朋友排队晨跑,缪新超的前面有3人,后面有7人。问:这一队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1、学生拿学具操作,或在本子上画一画。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摆一摆或画一画。数一数共有几个?应怎样列式?
2、学生交流: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各表示什么?讨论总结:漏数,加一。
(二)例二:
小朋友排队晨跑,从前往后数,蔡宇杰排第3个,从后往前数,蔡宇杰排第7个。问:这一队又有多少个小朋友?
1、请同学们先比较:两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在本子上画一画,并数数一共有几个?应该怎样列算式?
3、学生交流: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各表示什么?讨论总结:重复数,减一。
(三)小结:
像刚才那样,已知1个物体,1个图形或1个人在排列中的前后顺序数,计算总数时要注意减去重复的,加上遗漏的。
四、练习。
1、小动物排成一排表演节目。米老鼠的前面有5只小动物,米老鼠的后面有8只小动物。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先说说是属于那种情况?漏数的还是重复数的?
2、说稀奇,真稀奇,鸭子队里混只鸡,顺着数它第6,倒着数它第7,请你算一算,小鸭共有多少只?
五、聪明题:
稀奇稀奇真稀奇,小鸡队里混两只鸭,数一数共11。从前看,黄鸭排第4,从后看,黑鸭排第5。花鸭、黄鸭中间有几只鸡?
9.邮票设计 美术课件 篇九
课程进行的脉络如下:让学生欣赏邮票→介绍邮票种类及涉及项目→产生设计冲动→设计→讲评。
教学目的:
了解邮票的有关知识,掌握邮票的设计方法, 设计一张漂亮的邮票。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设计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运用各种表现手段设计一套有意的邮票。
教学难点:
教具:电视机、影碟机、范画、幻灯、投影片、碟片。
教学过程:
邮票的设计主题突出,色彩明快,富于装饰,别具创意。
教师行为:
师:首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录像片,请你们说一说片中的同学在做什么?他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请你说一说片中的同学应该怎样做?
学生行为:
(学生观看录像片,并思考问题)
生:片中的同学在邮信,他这样做不对,因为他没贴邮票。
应该在信封上贴邮票,再投入邮筒,邮票是邮资的凭证。
(学生欣赏范画)
师:写一封信,或抵万金的家书,或淡如水的闲谈,都会买上一枚邮票,贴于信封,投入信箱,从那一瞬间起,信中的文字便被无限地拉长,直温暖亲人,友人的心扉(师出示范画)。
师:同学们看,多漂亮的邮票啊,邮票是国家的“名片”,是邮资凭证。它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 、历史、地理的“小型百科全书”。是认识世界的窗口。小小的邮票像一个广阔的知识世界。可以在这狭小的天地里叙述很多的事情。同学们喜欢不喜欢集邮?你为什么要集邮?
生:喜欢集邮。
(学生欣赏同学的集邮册)
生:集邮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师:邮票即能用于邮政,又能留于家中玩味, 既具备千里飞鸿,一寄思绪的浪漫,又具有收藏价值。 我们有谁轻易地离开过邮票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设计邮票,在这狭小的天地里叙述更多的事情?自己设计的邮票更有情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设计邮票。(板书:邮票设计)
师:现在我们手中有一些邮票,请同学们观察自己手中的邮票,看一看邮票上都有什么?邮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生:有图案,有面值,发行时间,发行地区等。
师:邮票有哪些种类?你知道邮票上有哪些标记吗?(教师出示投影片、同时讲解)。
生:邮票的外形边缘有整齐的齿孔,票面必须注明邮资的价格,发行的时间和地区。
师:邮票主要有以下几种,并且每种邮票上都有一些标记。
生:有普通邮票、纪念 邮票、特种邮票、讲解航空邮票和欠资邮分票。
师:
普通邮票 用“P”表示。
纪念邮票 国际上有“C”表示,我国用“J”表示。
特种邮票 国际上用“S”表示,我国用“T” 表示
航空邮票 用“A”表示
欠资邮票 用“D”表示
小型张和小全张 用“M”表示
(教师出示投影片)
生:学生观察投影片,并思考。
师:邮票上有一些数字,如“8-6”,这是什么意思?它表示这套邮票共有8枚,这是其中的第6枚,一套邮票多少枚没有统一的规定。多枚可以组成一套,独立的一枚也可以称其为一套。
师:了解邮票和知识,设计邮票就方便了, 怎样设计邮票呢?由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1.构思(板书:构思)
一张小小的邮票,要在狭小的天地里叙述很多事情,应精心构思,票题要好,主题要突出,要别具创意,请看(教师出示投影片)这两枚邮票票题好,一是“虎虎生威”一是“气贯长虹”,颇有虎年气魄,给人以振奋感。邮票的内容包罗万象,宇宙间的万物都可以记载在小小的邮票上,如人物,动物、景物、事物、重大历史事件、故事传说等,造型方面,邮票多种多样,有的写实,有的变形。
生:
1.我要设计一套有关校园生活的邮票。
2.我要设计一套有关跨世纪的邮票。
师:起稿(板书:起稿)
可以运用美术字写法标明邮票上的各种标记。(覆盖投影片)邮票上都有什么?
生:邮票上有图案、面值、发行时间、发行地区。
师:(1)图案,(板书:图案)造型生动形象简练,单纯,富于装饰,请看(设计者抓住布老虎头部做了重点,出示投影片)这枚邮票图案好,一只布老虎形象夸张,稚拙生动,设计者抓住了什么做了重点刻画,使静态的布老虎具有动感?)
看(教师指投影片),虎头上那酣畅的线条和浪漫神奇的纹饰,使布老虎洋溢着雄浑厚重的气质与流动着活泼旺盛的生机。(教师出示投影片)而这枚邮票的图案是什么?
(教师指投影片)这是出自名家的“虎” 字,一笔而就,极富气势,预示一生通达顺畅,有避邪祝福之意。
生:这枚邮票的图案是一个“虎”字。
师:
(2)邮资的价值。(板书:面值)
(3)发行时间。(板书:发行时间)
(4)发行地区:中国人民邮政。
(板书:发行地区)
同学们请看(教师出示投影片),这枚邮票构图和谐,画面文字精心设置,面值画显得很活泼,富有生气。
3. 着色,(板书:着色)
学生看挂图欣赏色彩处理方面可以说是百花齐放,既有鲜艳的.色调,又有灰色调,色彩强烈,明快,鲜艳,请看(教师出示投影片),这枚邮票湖蓝的底色与主体黄色的面与老虎形成强烈,明快,鲜艳的对比,构成跳跃的视觉效果。
邮票的表现形式也不受任何限制,以绘画方法表现邮票的内容最为常见。也可用剪纸,拓印等方法来表现。
(教师指挂图)
师:今天老师请同学当一名小小设计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各种手段设计一套有意义的邮票,老师这里有一些主题,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主题设计邮票内容,也可以自己设计确定设计的内容(出示投影片)。
(学生设计绘制邮票,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及时指出学生在设计存在的问题,对设计精巧新颖的学生给予鼓励)。
(学生自己设计邮票)
练习巩固
(展评学生作品)
师:看,设计师们设计了这么多的邮票,漂亮不漂亮啊?有……你最喜欢哪张邮票?为什么?这张邮票是谁设计的?请你说一说你的设计想法。
生:漂亮
生:(略)
(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教师小结)
生:
一、构思
二、起稿
1.图案
2.面值
3.发行时间
10.体育:邮票中的运动 篇十
为了让幼儿理解邮票的作用,我们组织幼儿给爸爸妈妈写信,并在信封上贴上邮票,到邮局去寄信。当幼儿看到邮局橱窗里陈列的邮票时,十分兴奋地交流起自己的感受:“这是邮票,上面有京京、迎迎、贝贝、欢欢和妮妮呢!…‘这是奥运会的福娃。”“奥运会明年在北京举行。”“我知道奥运会有许多比赛。”于是我就问:“你们知道奥运会有哪些比赛项目吗?”这时幼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说不清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到底有哪些。“邮票上有福娃,运动项目在邮票上有吗?”我提醒道。“有的,我们班的邮票上有打乒乓球的图案呢。”“我也看到了,还有其他的运动呢!”于是我提议说:“那我们一起收集有运动图案的邮票吧,看看邮票中到底有哪些运动项目。”
经过一个星期的资料收集,幼儿收集了许多关于运动的邮票,于是我们设计了一个集体活动:邮票中的运动。
活动目标
1.通过说说议议,认识邮票中的运动;
2.知道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增强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3.体验运动员为国争光时的快乐心情。
活动准备
1.家长配合收集各种关于运动的邮票;
2.运动场面录像,我国运动员擅长的运动项目:乒乓球、
羽毛球、举重、跳水、体操、射击等运动场面的录像;
3.乒乓球运动器具、羽毛球运动器具、举重器具等若干套。
活动过程
1.认识邮票中的各种运动项目。
(1)分组展示各种运动项目的邮票。
(2)幼儿互相交流自己收集的邮票,看上面是什么运动
项目,自己对这一运动项目了解多少。
(3)幼儿自由观看同伴的邮票。
2.了解我国著名运动员及其运动项目。
(1)教师:你知道我国运动员在哪些项目中夺冠了?(采用幼儿互相自由交流与个别发言的方式)
(2)观看我国运动员夺冠瞬间的录像。教师提问:看了这些录像,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3.争当小小运动员。
(1)教师:你想做小小运动员吗?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邮票的张数说课稿06-27
《邮票设计》教案10-16
大班美术优质教案《我设计的邮票》07-22
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教学”06-17
初探小学数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08-19
特色邮票作文11-05
邮票首发活动方案09-23
一张邮票作文300字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