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精选8篇)
1.多媒体技术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篇一
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江苏省丹徒县大港中学於罗英(邮编212132)
多媒体技术集幻灯、录音、电视、电影、计算机等多种现代化手段于一体,通过计算机对文、图、声多种信息优化组合处理,成为一种多元化、立体化的全息媒体。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点,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媒体选择与运用得不当,不仅达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反而会给人以画蛇添足之感,严重的甚至会干扰、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根据教学目标,恰当地选择电教媒体。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也是课堂教学的归宿,具有较强的导向性。运用何种媒体更为合理,选择何种媒体才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导学情绪,恰到好处地化解难点,消除疑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有这些,都必须从教材出发,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制定好教学目标,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各种媒体进行比较筛选,选择最具决定性的。脱离教学目标,一味追求现代化,一味追求新颖、多样,反而起到喧宾夺主的作用,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根据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适时切入多媒体,使多媒体发挥最佳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媒体的运用效果如何,不仅与在何处发挥有关,而且还有个时间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上,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是有限的,过分的、强制性的要求学生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住往会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和厌烦情绪。这时如能将多媒体引入课堂,调动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学生紧张的大脑得到了休息,注意力很快又会集中到了课堂教学内容上。例如:在讲授《平抛运动》规律时,速度、位移公式既抽象又枯燥,学生容易很产生疲劳感,这时用计算机模拟“猎人射击松鼠”、“飞机投弹”过程,可爱的小松鼠,空中飞行的飞机及逼真的轰鸣声、炸弹的落地开花,立即吸引住学生,使他们投入到积极的讨论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多媒体的切入时机应作适当调整,如学生的思维处 1
于暂时的抑制状态,如学生出现了畏难心理时,都是多媒体切入的最好时机。
三、要正确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四大要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根据教学论,教学过程有四大要素,即学生因素、教师因素、教材因素和教学方法因素,其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多媒体教学体现在教材和教学方法上。整个教学过程要靠教师去组织,电教媒体的选择和应用,要在教师的安排下,逐步引入,要使多媒体发挥高效作用,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具体教学环节的调节和控制。教学内容、选择的电教媒体是固定的,而学生却是多种多样的,当某些学生遇到某个教学难点或疑点时,若只用多媒体机械地重复,不能因人而异,不能深入浅出,教学效果往往大打折扣。这时若能穿插教师的讲解,会因语速、语气不同,使学生有新的收获。因此在使用多媒体之前,教师应作必要的讲解和启发,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么看,听什么,怎么听,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引导学生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主动地积极地从中获得知识和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学习态度和方法的指导,加强教学反馈。有的学生听说上多媒体课都比较兴奋,上课时可能只带一本书,听老师讲,看老师做,这样多媒体对他们来说成了纯粹的娱乐,缺乏主动学习主动记录的意识。研究表明,记笔记不仅可以控制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因此课堂上教师在强调重点时,提醒学生主动记录摘要,督促学生课后整理笔记。由于多媒体教学速度快,容量大,新学的知识难以在学生头脑中持久保留,这时应增加课堂上即时反馈频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内容加以巩固和强化,取得的成绩立即得到肯定,存在的问题即时得到纠正。这种刺激可使学生“快乐激素”分泌增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注意将多媒体模拟与演示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
某些常规手段无法演示的微观实验,某些实验复杂的数据处理等,用多媒体模拟是传统实验教学望尘末及的。尽管多媒体模拟可以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刺激,细腻的过程展现,直观的结果分析,但它毕竟不是真实的实验,缺少实验的真实感,可信度不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但不能用它们完全替代演示实验,相反还要加强,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时可先直接演示,然后用多媒体模拟帮助分析。再如: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教学中,由于实验仪器比较小,可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加以放大,通过多媒体的模拟,充分运用其交互性,让学生得到足够的读数练习,加深对两种测量仪器原理的理解。
六、选用的多媒体课件要注意技术性和艺术性,更要注意科学性、教育性。
技术好、具有艺术的多媒体课件可增强教学感染力,强化其视听教学效果,但目前多媒体课件还处于开发阶段,有的课件虽然画面完美,技术性很好,但对本质缺乏研究,缺乏教育性,缺乏创新意识,有的甚至发现有科学性的错误。如果不加选择地将这些课件引入课堂,会对学生产生误导,或者使学生兴趣迁移,分散学生注意力,降低了教学效果,多媒体的优点变成了缺点。
2.多媒体技术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篇二
一、不能只重形式, 不求实效
多媒体教学确实有其优越性, 但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有些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经过长期的课堂实践检验, 证明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是值得广大教师学习和推广的。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新颖和现代化, 一味地追求表面的多变和大容量, 结果往往是课堂气氛热烈了, 教学效果却降低了。在一些公开课或观摩课上, 曾看到一些教师为了服从学校领导的安排, 体现自己跟得上现代化的脚步, 勉强把课本知识堆积到课件上, 将本属于教师讲解的内容也制作成计算机课件, 使得一节课几乎全是播放课件。学生只得被动的观看, 而没有时间主动参与和思考, 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还有一些学校,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 学校平时开设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并不多, 有的学生只要听说上多媒体课就比较兴奋, 上课时情绪很激动, 根本不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 只是觉得那跳动的画面、丰富的色彩非常刺激、好玩, 这样的多媒体课对于他们来说成了纯粹的娱乐, 犹如看动画片, 缺乏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的意识。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很活跃, 学生很感兴趣, 而实际上却是由于多媒体教学速度快、容量大、变化多,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机会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和强化, 新知识难以在学生头脑中持久保留, 课堂的教学效果当然不会好。我曾经听过一位二年级的语文教师上《精彩的马戏》一课, 她把猴子爬竿、黑熊踩木球、山羊走钢丝、小狗做算术等都做成一段段精彩的动画, 画面形象生动、滑稽可笑。上课时课件上的观众在笑, 课堂上的学生在笑, 气氛非常热烈, 表面上看是一堂好课, 可实际上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没有机会得到培养, 对课文的朗读指导和训练不够, 尤其是学生还不理解动物们的精彩表演是人训练的结果。这堂课结束前, 教师问几位学生学完了这课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几乎都回答说“好好看、挺好玩”。由此看来, 本课的教学目标几乎都没实现, 不能不令人深思。
二、要符合语文学科性质
先进的电教手段使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变得更为广阔, 多媒体教学化繁为简, 变抽象为形象, 能更高效、便捷地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到更多的知识。但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要把握好不同学科的特点, 合理运用、处理好不同学科间的差异。拿语文学科来说, 《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发展思维能力,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具体地说, 就是通过字、词、句、篇、章的教学, 加强语文文字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着眼发展, 发掘潜力, 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各种能力综合提高。如在古诗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引导小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分析、推进、归纳, 这一过程是学习语言的过程, 也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训练过程。教师应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创设语言环境、烘托气氛、激发兴趣、活跃思维, 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这是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地方。
我们还应看到, 语文学科既是语言学科, 也是思维学科, 学生可在学习语言知识的过程中训练语文能力 (包括思维能力) 。因此, 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 要注意挖掘语言形象, 避免直观的简单化。形象、优美的语言所包含的丰富多彩的意蕴是远非简单的画面所能体现的, 特别是这种语言经过教师富有情感色彩、形象生动地描述, 启发学生以联想和想象进行了补充和丰富以后, 更非画面所能比拟。这就跟我们读剧本与看演出的不同感觉相似, 剧本能让读者有更多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 更真切地体验到语言的内涵和魅力。
此外, 弘扬民族文化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播、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 始终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一种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 也是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 每种语言的背后, 都包含着该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
三、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与学生进行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中要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牢记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 是促进教学优化发展的手段, 而不是一根捆住学生思路的绳子。教师要让学生在自己的引导、点拨下, 不断地思考并回答多媒体课件当中提出的问题, 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带有情感交互性的双向过程。同时为了能够体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人文性, 教师在授课时可以脱离原来的设计,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思路的闪光点, 并用板书的形式记录下来。我曾经观赏一位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圆明园的毁灭》, 在解决“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 你想说些什么?”这个问题时, 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就比较合适, 她并没有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事先想到的学生会回答的话 (只是用多媒体画面出示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现在的废墟) , 而是让学生充分表达各自想法, 然后用板书的形式在黑板上写出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想法, 包括学生的一些错误想法;再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比较哪些想法是正确的、有意义的, 哪些想法是不合适的、错误的。因为这个环节关系到下一代对待历史的态度, 关系到学生的思想, 关系到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必须让他们有清楚的认识、充分的论辩, 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时运用板书比使用多媒体画面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参考文献
[1].尹洪双.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吉林教育, 2004. (12) .
[2].庞艳敏.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 (03) .
[3].李莉.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再认识[J].小学教学研究, 2007. (07) .
[4].刘洁.让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凸显学生主体地位[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 (16) .
3.多媒体技术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篇三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合理;教学手段
2013年9月,临潭教育局在全县举办了一届青年语文教师优质课教学竞赛,我有幸作为校代表参加了此次竞赛,受益颇多。参赛教师的课件内容丰富,重点鲜明,目标明确,能够在短短的45分钟将知识的重难点传授给学生,整堂课的气氛融洽,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能够合理地运用教学资源,但是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应合理运用,注重实际,与传统教学相辅相成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虽有其鲜明的优点,如为课堂增光添彩,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一些视频、动画等的辅助资源便于抽象知识的教学等,但是我们也不应该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几千年来的教育事业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了其独有的不可取代的作用,它是我国历代教育者不断研究的结晶。在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其不可取代的地位,它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渠道,而多媒体教学只能是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存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要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完美地结合起来,使多媒体这种辅助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
二、多媒体教学要和教学内容相结合,突出重难点
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准备了大量的视频和图像等资源,而这些视频和图像虽精彩纷呈,却和教学内容南辕北辙,导致学生一整堂课都在浏览这些影像资料,一无所获,偏离了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图像资料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避免华而不实。对于教学中的重点,教师应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将抽象的语文知识以形象可感的形式转化出来,以使学生便于理解记忆。对于部分难点,教师应将多媒体的优点充分地运用起来,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来激发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出发点,密切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排除疑难点,促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三、多媒体教学要正确灵活地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关系
教师、学生、教材、媒体是现代教学过程的四要素。其中,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是教学中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而不是强加灌输。而学生则在教学中占主体地位,他们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学生对知识的构建应由其主动完成,而不应受外界刺激被动完成。教材所提供的知识应该是以学生为主动建构对象,且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出来。而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是用来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并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的。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应明确教学过程四要素之间的关系,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这一辅助教学手段,而不是把多媒体当作教师灌输知识给学生的工具。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要注意学习态度和方法的指导,加强教学反馈
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可以使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应注意在多媒体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一味地读死书、死读书。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时,要注意播放的速度不能过快或过慢,太快会让学生跟不上速度,太慢则容易使学生分散注意力。同时,教师也应指导学生在观看课件或图像资料的播放时做笔记,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他们将自己疑惑的地方记下来,以便接下来在同学讨论和老师指导中将自己的疑惑解答出来,使学生学有所获。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及时将学生的表现反馈给他们,学生有所进步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学生有问题和错误时,教师也应该予以及时的纠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中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会充分地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而且对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也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但是,每个语文教师都要深刻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它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存在,切不可让华而不实的图像资料充斥整个课堂,最终导致学生一无所获,偏离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并让多媒体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为学生排除疑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作者单位 甘肃省临潭县回民中学)
4.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篇四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教育投人的增加,多媒体教学正逐渐走进课堂。可是,如果运用不当,不但不能达到顶期效果,甚至带来相反的效果,违背了多媒体使用的初衷。
多媒体毕竟是教学的辅助性手段,它既不能取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也不能藉此轻视课堂教师语言、态势、板书和教具。我们为了教学才使用它,而不是为了使用它而教学。就目前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情况来看,一些本来可以几句话说清楚的问题,也要用多媒体对大量复杂文字、图表进行展示,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恰当的。如果直接用语言、文字、图形等形式就能表现清楚的内容,就不需要也没必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搜集影像资料、制作动画来教学,否则,就会事倍功半,被多媒体所累。有位数学老师从教几十年,练得一手绝活,他画圆不用圆规,信手一划,—个标准的 圆就出来了。这一手,折服了多少学生!假如非让他用多媒体能起到这样的效果吗?教学的魅力往往就在教师的独到之处,假如不问青红皂白全都用多媒体代替,这就是买椟还珠的做法。
运用多媒体时间不宜过长,应真正从实际需要出发。
多媒体教学的确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人认为,使用多媒体越多越好,效率越高。有些教师往往把课堂教学变成课件演示,幻灯片一张接一张,屏幕上的内容变换频繁,走马灯似的.学生们应接不暇,对知识的感觉模模糊糊,有的甚至思维凌乱,心生厌烦。因此,使用多媒体应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有选择地使用。不宜过多过滥,更不宜长时间甚至整节课使用。运用多媒体要讲求实际效果,不要华而不实玩花样。
制作多媒体课件,要看教学是否真正需要,而不能一厢情愿加入信息量。有了文字就非要图表,有了图表就非要图像,有了图像就非加入音频和视频不可,结果教学课堂上热热闹闹,实际效来却反而不好。实践证明,附加信息和无关信息过多,虽然加深了对学生的感知的刺激,但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产生了教学的负效应。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因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而被削弱。
虽然教学课件已经事先做好,但不是说在课堂上教师只要在教师用机的位置上单纯地演示课件就可以了,这样可能会出现学生看了很多,听了很多,却不知道要学什么,而产生教学的负效果。其实,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用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突破重点难点,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不易解决的问题的。教师应该凭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生动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绪感染,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参与到新的教学当中去。另外,事先做好的课件受制作思路的限制,用于课堂灵活性可能较差,有时会限制教师的临场发挥,教师课堂把握的艺术性就难于表现出来。教师绝不要因受课件的牵制而不敢改变原来的思路。有时也可事先准备一些幻灯片和实物,利用投影仪来解决这个矛盾。
解决好课件的播放速度与学生记笔记的关系问题。
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板书的同时学生也就让学生完成了记笔记的过程;但在多媒体教学方式下,由于教师不需要板书.就可能出现学生记了笔记忘了听课,听了课又忘记了做笔记。教师最好能事先把课件以讲义的形式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专心听课而不用再想着记笔记的事情了。或教师尽量调节好演示课件的速度,留下学生思考与记录的时间。绝不要一味赶时间。
多媒体教学应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带动了现代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传统教学也有着多煤体教学无法替代的优越性。例如,重点知识、公理、定理等,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写在黑板上,贯穿整堂课的始末,可以在学生眼前不停地出现,从而加深了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里的印象。如果用屏幕替代黑板,屏幕内容常常变换,学生感知反而模糊。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使用,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要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学生通过教师的课件演示,当然可以学到知识,但有时也容易与实际脱离。如果能让学生亲自参与课件的操作或参与课件的制作,那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知肯定会更加深刻。而且这样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多媒体技术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篇五
近年来,多媒体手段在我校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促进了我校教学水平的提高,然而,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并非十全十美,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下面我就多媒体课件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谈谈自己肤浅看法:
1.多媒体的应用要紧密围绕教育教学目标
在多媒体技术逐渐普及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它的应用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特别在公开课,上级检查、视导中好象成为了一种必须的手段。很多教师的多媒体教学已经是以课件为中心,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中心。很显然这是本末倒置的思想!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时候不要忘记了它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忽视了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怎样教学才能达成教学目标才是教学的根本。因此,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时候,首先应该关注其在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帮助教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的作用。要注意,多媒体手段在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中的作用。如,在中学语文新授课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和数学在实际社会生产、生活中实际应用的情形的展现。这为学生实现其学习目的和达成学习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要正确处理传统教育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确实具有它得天独厚的优越性,但是它不能用来取代传统的教育手段,如果一堂课都设计成了计算机程序,那么将失去它原有的生动活泼的气氛,教师成了在放电影,学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观众,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也使教师失去了他应有的主导作用。因此,我们的教学应是传统教育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有机地结合进行,只能是中间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多媒体,使它成为画龙点睛之功。
3.课件的运用要做到适用
课件的目的是让学生增强感性知识,因此,课件的内容要与课程内容相一致。要做到恰到好处,而不是生硬的掺合,不是为了让课堂多些花俏,而是使学生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掌握更多的知识。
4、教学课件的制作质量要高
实行多媒体辅助教学,首先要求能制作出适合教学更求的课件。就目前而言,市场上基本还没有系统的具有科学性的配合教学的现成课件可以利用,尤其是石油各专业的教学课件更是少之又少,一切只能靠教师自己制作。但由于受技术水平和计算机学识水平所限,制作出来的课件有的很难达到教学要求,而往往流于形式化和粗糙化。许多教师只是把教学内容制作成幻灯片进行演示,并没有达到教学课件的要求。甚至有些教师把教学内容变成电子文档搬到屏幕上了事,变成了文字搬家。试想一下这样的课件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要制作课件的教学内容;二是对教师培训制作多媒体课件知识,请行家传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能和技巧;三是购置设备,使得教师具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手段;四是经常性的举办多媒体课件比赛,开展多媒体课件制作研讨。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素质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促进培训教学水平的提高。5.运用多媒体技术注意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时空上有着更自由的余地,这对于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来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引导学习的手段,有着极大的帮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展现数学问题发现、发展和解决的过程,可以形象和直观,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的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的素质基础、知识经验和兴趣爱好、特长等,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呈现方式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不过,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所要达到目的和预期的效果,也离不开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视听能力、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等因素。如果不去考虑这些因素,就会给教学带来负面的影响。
6.教师在备课中应注意的问题与策略 篇六
一、备《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要准确地把握模块对各条“标准”的要求,把握教学的尺度和关注的重点、难点,做到详略得当,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例如:物理课程标准对“运动的描述”的要求是:能用公式和图象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即标准要求学生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加速度公式等描述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注意不要在此设置难题或偏题,用公式描述匀变速运动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简洁、抽象、准确等特点,感受数学方法的奇妙,认识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学生会用图象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从而认识图象法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作用,即与数学公式相比,图象法显得直观、形象、生动,在解决物理问题中让人一目了然。
二、备教材、教参
1.熟悉教材要求。备课时要通览所用的教科书,熟悉其全部内容,包括编者意图、组织结构;同时,兼顾前后,了解与本学科有关的“已学教材”和“后续教材”的相应内容;最后,不仅掌握教材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而且熟知教材内容的思想性、教育性,即从教书育人两个方面把握教材内容。
2.分析教材要求。首先,对章与章、节与节,都要弄清其本质联系,找出其内在规律;然后,找出哪些是重点章节和各章节(单元)的重点、难点、弱点,进而根据每章节(单元)的教学目的,确定每节(次)课的教学要求;最后,带着问题阅读有关参考书、资料、文献,增加知识的深广度,寻求问题的讲解角度,同时做到:深入挖掘教材的科学性,考虑如何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潜在因素,使智力发展寓于知识传授之中;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学生处于要学、爱学、好学之中;挖掘教材的实践性;考虑理论联系实际,使能力培养寓于知识运用之中。
3.处理教材要求。按照教学目的,结合学生实际,恰当安排教学内容。70%左右要紧扣正在使用的教材,30%左右要纵横渗透,综合整合,作相关发挥。教师要广泛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开拓知识领域,掌握必要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科学成就。教师知识丰富了,方能得心应手,讲解自如。
在备教学参考资料时,要特别注意教材的“缝隙”,即潜伏在教材深处不易察觉的“隐蔽点”,要注意教材的缝隙是哪些,在哪里;必须用心搜集、整理和运用资料,勤查工具书,多做资料卡,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仓库,建立一个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圈”;须用心研究和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志趣和思维方法,从中揣摩出学生可能出现的“意外发问”,做到知己知彼,方能“临阵不乱”。通过备内容,最终要做到:懂、透、化。所谓懂,就是对教材基本结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都一清二楚;所谓透,就是对教材了解得详尽而深入,熟悉而精确,能理清纵横关系,掌握“字里字外”之意,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所谓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情感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这是备课的最高境界。教师在备物理教材时,既要钻研教材,更要超越教材,灵活运用,随时关注生活,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并及时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只有把自己变成了教材的主人,教师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备学生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围绕学生进行。因此必须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品德意志、学习态度、思维方式;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对所学知识与技能,哪些学生已经掌握,已能运用,哪些学生不甚理解,用不太好,哪些学生虽已领会,但不深刻而容易出错等等。在备课时不妨认真思考以下问题:(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支撑新知识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还缺乏哪些知识和经验?(2)学生有什么学习的“需要”?这些需要与知识之间有何联系?如何在教学中强化它们?(3)学生是否具备了新知识学习所必须掌握的技能?(4)学生有哪些兴趣、爱好亟待激发,以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5)学生对哪些知识能够自己学会?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6)学生具有了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7)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
了解学生的途径除课下调查、个别谈话,更多的是通过课堂提问、黑板演练、动手操作、测验考试、批改作业及分析试卷等多种渠道进行。有经验的教师还能从学生的眼神、表情及一些微小的动作等方面洞察其心理。
四、备方法
备方法,实质是把教材个性、学生个性科学地组合并升华为一个大的个性化教学系统。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考虑如何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至理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怎样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处理弱点;如何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课末小结;怎样引发兴趣,强化动机,吸引注意,启迪思索,鼓励创新;如何联系实际,使用什么仪器设备,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进行什么演示和示范;安排哪些练习和作业及语言的组织,板书的设计,例题的筛选,教具的使用等。备方法要灵活多样。根据学生好奇求新的心理特征,教学方法必须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富于变化,努力寻求适宜的新颖方法。尽力做到“堂堂有异,课课有别”,常教常新。二是不仅要备教法,还要备学法,研究学生如何“学”,从“学”的角度来研究教,以使学生能够“会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每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风格结合自己的特长“标新立异”、“独辟蹊径”、“别开天地”,在备课、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
五、备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所有因素与条件的总和。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及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中所有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挖掘利用无形的课程资源与有形的课程资源不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信息存在于学生头脑中,教师可以通过交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了解,从中寻找教学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鼓励学生相互交流,集思广益。
7.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篇七
就课堂教学而言, 多媒体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综合运用计算机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投影技术, 研制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用于课堂教学, 取代黑板板书, 丰富拓展课堂展示的教学内容;在文字展示之外配加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声音和动态图象, 采用视、听全方位信息输入方式, 增大课堂信息输入量, 并借此使教学内容的课堂接受效果提高。总的来说, 此项改革的预设目标, 是借助多媒体技术信息传输快捷和多方位、形式灵活、生动形象等优势, 更新传统课堂教学, 以收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预期效果。
多媒体手段为教学技术的更新、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但如何使用这技术, 又是另外一个问题。如前所述, 目前多媒体技术应用已经很广泛了, 但我们所见到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所了解到的多媒体教学实践, 却普遍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弊端, 距离此项改革的理想目标尚远。一个成功的课件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 它不可避免地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主体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因素[1]。
关于多媒体教学, 就课件制作环节而言, 据目前见于报章的批评和我们所了解的情况, 其存在的问题, 简单概括来说有如下几方面:
1.1 教材、教案或讲义内容的简单复制。
初步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人, 往往急于求成, 把以往的教案或讲义简单复制到课件中, 甚至连打字的环节都省略掉, 直接从网上找到某门课程的教案或教科书, 鼠标一点快捷完成。这样做成的课件, 所展示内容连最基本的提示、逻辑功能都被密密排列的文字淹没, 更谈不到发挥这一先进教学手段的效率优势。课件制作人员不仅要掌握相应技术知识, 还要善于选择课件内容, 熟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掌握课件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 了解课件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只有这样课件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发挥良好的教学效果[2]。
1.2 重形式轻内容, 重图像而轻文字。
所谓“多媒体”, 当然是指信息输入方式的多方位、多种渠道。但这个“多”字, 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操作者乃至评价者。一般情况下, 人们首先容易把握到的是其技术和形式, 就是信息输入方式的变换, 误以为课件制作中引入的手段越丰富, 越是成功。所以, 不顾内容实际、追求花哨而喧宾夺主, 以动画多少论课件质量的倾向非常普遍。许多课件迷于动画, 一会出来一个小青蛙一会出来一个小蜜蜂, 跳跳飞飞, 或牵强附会插放电影 (录音) 剪辑, 与教学内容无甚关联, 这是最常见的一个痼疾。此种情况在多媒体比赛中尤为严重, 因为比赛时要突出视觉冲击效果, 吸引评委的瞬间注意, 制作者便刻意在这方面下功夫。
1.3 信息轰炸, 资料无序堆砌, 不留学生思考空间和教师讲授空间。
多媒体的优势之一是信息量丰富, 但信息量丰富与资料堆积是两码事。有为数不少的人以为多媒体课件可以代替教师讲授, 在这一思维误区引导下, 许多课件 (包括已出版的课件, 有一套出版的古代文学课件几乎就是古代文学教学参考资料的翻版) , 将大量资料不加分析地列入, 教学内容无序堆砌, 缺少有机联系, 像《万能机器人》[1]里海伦娜烧毁了罗素姆配方后那些造反的机器人在车间里造人, 血肉、骨头、内脏在传送带上滚动, 怎么也无法重塑成人形一样, 显示于投影课件的教学内容各逻辑元素之间, 没有血肉联系, 呈支离破碎格局。教学过程中则改课堂讲授为屏幕阅读 (以致有人批评, 某些运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教师将头埋在电脑操作台后边读屏幕, 还不如站在讲台上读教科书) ;而且是缺乏指导的阅读 (甚至有人连读都不读, 教师成了“放映员”) 。多媒体成了代替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机器, 变“人灌”为“机灌”, 甚至“人机共灌”, 把学生当作接受信息的容器。如此, 教学过程中主客倒置, 教师成为课件的辅助工具, 失去其主动性地位;学生则更可悲, 成为课件的奴隶, 面对扑面而来的无序信息茫然不知所措。
1.4 照搬套用版式, 不顾学科特点, 大众面孔, 无个性, 缺乏创造性。
所谓创造性主要不是指技术和图像 (当然也包括技术和图像) , 而是指内容设计、逻辑建构。每门学科、每个教师的教学如果成功, 肯定会形成自己的风格, 有无风格,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课堂吸引力肯定是不同的。即使不谈教师的教学风格, 就学科特点而言, 不同学科的课件也应该有不同版式和套路。各学科教学有其自有的规律, 不是亲身从事该学科教学的人, 不可能深入了解其规律, 自然无法研制出适用于某学科的教学课件, 有些出版课件是请专业人士开发的, 技术上无可挑剔, 但与内容结合方面则不行。自制课件的操作者一般都是从事某门学科教学的教师, 在制作课件时, 如果不能将多媒体技术与本学科教学实际结合, 也无法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这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 是简单照搬他人版式, 缺少个性、新颖性和创造性, 甚至造成形式与内容某种程度的游离。
1.5 盲目追求技术。
不是所有的技术都适用于所有学科的教学, 不是技术复杂和新就一定先进, 也不是所有的技术对所有的学科都实用。直升机固然先进, 但用于建筑工程运送土石, 它还不如汽车甚至不如板车。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软件的更新, 可用的多媒体软件花样翻新, 致使有些人以为越是复杂的软件越是先进, 某些权威部门制定的多媒体课件评比标准, 也都赫然写有“技术先进和全面”一条, 导致人们盲目热心于技术, 如认为Authorware、Flash、3D Studio MAX是先进的, 而Powerpoint因为制作和使用较简便, 就是落后的, 所以课件制作中便不屑于再用Powerpoint, 甚至在多媒体比赛中, 刻意地把Authorware、Flash、3D Studio MAX等各种手段一窝蜂全部用上。其实, Authorware、Flash、3D Studio MAX等软件固然富于表现力, 但其仅是在图像、动画功能方面更有优势, 而就教学来说, 图像和动画怎么说也是辅助手段, 而且不易太多, 所以, 就教学最需要的文字和逻辑的展示功能来说, Powerpoint技术可能更实用些。如果比较简单的Powerpoint技术已经达到了我们教学所需的功能, 为什么还非得用其他更复杂的呢?
2 多媒体教学改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一般意义上说, 多媒体教学改革造成如上缺憾的原因, 主要在两方面:
2.1 目标和宗旨迷失, 随潮跟风, 为改而改。
“改革”不是“改变”, 所有教学改革的唯一宗旨和权威考量指标, 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舍此就没必要改革。而我们看到的不少“教改”, 多只是随潮跟风, 在“改”上下功夫, 是“改变”而并非“改革”。多媒体作为新事物出现, 在教学改革领域掀起了一场普遍的热潮, 就因为它比起以往的教学改革来说, 确实在方式方法上有不可比拟的革命性更新, 具有“改”的先天优势。但是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遭到批评的一些多媒体教学课件, 往往只是在形式上改换了一种信息输入方式, 把原来的教案文字敲到电脑中, 甚至照搬录入教材局部, 其毛病就出在为“改”而“改”, 丢弃了教学改革的基本宗旨。之所以现在人们批评多媒体教学改革, 甚至有人说不如恢复粉笔板书, 其原因也主要在于此。
2.2 缺乏宏观建构意识, 制作仓促和随意。
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临场组织、随机应变 (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堂临场组织能力往往是其教学成功重要因素之一) , 而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设计因其具有相当的预设规定性 (当然其优势也在于此) , 课件如果随意性制作, 预先设定的某些环节如果有欠科学,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它就反过来会成为教学的桎梏、学生接受的障碍, 必然影响教学效果。按多媒体课件制作教程要求, 课件制作前应有类似于电影分镜头脚本一样的策划文本。
3 多媒体教学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则
多媒体教学改革不可否认地有其存在的地位, 而且应该走向深化。要使其仅从简单的形式、手段更新走向实质性改革深化, 在不同学科、不同课程那里当然有其各自的规律, 需要广大的教学工作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 而从一般意义上说, 它应该有一些共同的基本原则和优化指标, 这高度概括可以说就是实用性原则及指标, 即前所述的“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具体说, 应包括如下几方面:
3.1 目标原则
宏观上说是, 以学生本位为目标, 即以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为不变指向。所有的教学改革, 必须立足学生本位, 即把学生的接受效果摆在第一位。在画面的美观、动画形式的多样、链接的复杂、资料的丰富等因素与学生接受之可能性发生冲突时, 宁可舍弃前者, 也不舍弃一次课堂的教学效率、效果。具体到一门课或一节课, 则以教学内容规定的教学目标为指向, 设计自己的课件制作策略。
3.2 效率原则
教学改革的生命是“提高”而不仅仅是“改变”, 主要的是提高教学效率, 这应是教学改革中不变的价值指向。多媒体课件制作, 应以实现有限教学时间内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有效输入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权威价值指标。概括为一个关键词, 就是实现其功能放大。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黑板教学方式相比, 其首要优势, 就是可节省板书和翻阅时间;其次, 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即可以在大教室授课, 这样, 从教学资源开发的角度, 可以大量节省教师的工作时间。这方面可开发的空间就非常大了:如果使原来不容易理解的教学内容变为容易理解、如果使原来在45分钟时间内传输的内容在40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有效传输, 那么它的意义之重大就不言而喻。反之, 如果课件制作或使用不合理, 与传统方式相比, 反而浪费了教学时间或影响了教学效率提高, 真的就宁可不用。
3.3 实用性原则
易于操作, 易于理解。课件应该简明实用, 教学课件, 一般可以采用Power Point技术, 做成可以利用计算机投影到大屏幕上的教学演示文稿型课件。课件的演示文稿应基本采用顺序播放方式, 结构简明, 便于学生课堂理解, 也方便易用。插入少量链接, 都应有明确标示, 易于推广。链接太多太复杂, 课件看起来技术层面高些, 但会影响学生的接受, 教学中跳来跳去的, 弄得学生思路跟不上。应尽量发挥多媒体的直观生动优势, 文本内容以不同字号和不同字体显示其逻辑关系。结合学科教学内容的实际, 可插入相关图片和图表。其中图片有利于学生了解有关的知识, 自绘的名著人物关系图表, 利于学生借直观的形式接受和理解作品内容。另外, 结合作品讲解, 插入相关的名著电影剪辑, 以直观的影视形象辅助学生理解作品。
综上, 可以得出结论, 多媒体这种具有强大优势的教学方式, 目前尚在初步被认识被使用的阶段, 无论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空间上说, 它的可开发前景还都非常大, 值得热心于此项改革的教学工作者长期探索和实践。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 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它在教学领域体现着鲜活的生命力。但如何更好地利用它为教学服务, 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注意问题
参考文献
[1]陈运道.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J].决策探索, 2007, 9.
8.历史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篇八
一、避免变相的“满堂灌”
我们总是在批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但使用多媒体手段后,有的教师认为它可以代替一切,一堂课中,师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课件的演示上,重要的历史教材研读被淡化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削弱了。事实上,多媒体教学绝不能代替教师的课堂教学,这是因为教师的作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而计算机只能按固定模式和流程进行,再好的教学课件也无法和一个真正教师相比较。因此不能因为使用了新的教学手段,就颠倒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与教学手段的关系,多媒体教学只能是一种辅助性教学。
二、避免过分花哨喧宾夺主
使用多媒体为教学注入了活力,一方面可以通过直观的形式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解决重要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又可以增强学生听课的兴趣和主动性。但有时用得不当或过度,反而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绝对不能只求表面的热闹,而忽视课堂本身的任务和重点,应有目的、有计划、恰如其分地用好。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颖、花俏、动感等效果,会导致喧宾夺主,影响教学效果。
三、避免信息过量重点不突出
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课堂容量,开阔学生的视野,但一味的扩大课堂容量有时反而使学生找不到学习的重点。一堂课下来,对学生而言看似接触了许多材料、信息,实则是走马观花一无所获。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在40分钟的课堂上是有限的,盲目加深加宽,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所以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必须合理运用,精心设计,防止信息过量。
四、避免多媒体完全代替板书
现实中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已经脱离了粉笔和黑板,一堂课下来黑板上干干净净。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好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而多媒体播放停留的时间间隙较短,学生来不及笔记或者记忆。
总之,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我们要从历史教学的实际出发,当用则用,不当用则弃之,要使多媒体运用适时、适度、适当,这样才会充分发挥其作用。
【多媒体技术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推荐阅读:
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10-29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07-15
电教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0-06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优化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07-22
浅谈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06-30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0011-02
新技术-新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