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读后感

2024-11-10

幼儿心理学读后感(9篇)

1.幼儿心理学读后感 篇一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儿童期的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这个时期的心理年龄特征。但有一点和我们平时理解不大一样,儿童期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当然它还可以细分为更小的阶段,比如常用的婴幼儿期(出生到2岁)、儿童早期(2岁到6岁)、儿童中期(6岁到11岁)和青少年期(11岁到20岁)。

现在的发展心理学已逐步分化出各个以专门年龄阶段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它主要包括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本书主要介绍了20世纪代以来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地位不断的强化用心理机能形成的过程来说明心理机能的涵义,使心理学的发展从描述性阶段向说明性阶段过渡,儿童发展心理学能够为此提供说明性的控制论模型。

书中非常细化地从各个部分对发展心理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使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心理学的内容。读这本书,使我充分体会到作为一个老师的不易以及这份责任感,要更加细心和耐心地去观察每一个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蹲下来跟他们说话,把自己和学生们看作是平等的对待,用他们的心去思考,去体会。这样的话,才会成为一个好老师。

在这本书中,我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印象颇深。皮亚杰把儿童看成是一个初露头角的科学家 ,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不断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而信息加工理论把儿童(和成人)比喻为计算机系统。计算机接受问题信息,贮存信息,加工信息,然后作出回答。而儿童的认知也可比喻为从环境中接受信息,贮存信息、按需要提取和加工信息,然后作出反应 。

信息加工是心理学研究认知过程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把认知过程中感性部分(如感觉、知觉、注意和记忆)与理性部分(思维)结合起来成为一个从输入到加工到输出的完整的控制系统。信息加工论者运用了信息论、控制论和计算机模拟,在感性认识部分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尤其在记忆研究方面最有成效。

儿童多方面的认知发展正如以上提到的这一整个系统的运转是紧密的,完整的,通过了解儿童学习的规律,在以后的教学中就可以采用比较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让学生真正的学会学懂。

教育是一门关于人性的艺术,同时也是一门关于人性的科学。当我们的教育与“人”走得更近时,学生之于学校、学生之于教师、学校之于学生、学校之于教师、教师之于学生、教师之于学校等种.种关系与牵动都将充盈着和-谐与愉悦。

本书重要先容了二零世纪二零年代以来儿童心理学研究的职位地方不断的强化埋头理机能形成的过程来阐明心理机能的涵义,使心理学的生长从描述性阶段向阐明性阶段过渡,儿童生长心理学可以或许为此提供阐明性的控制论模型。

教育是一门关于兽性的艺术,同时也是一门关于兽性的科学。当我们的教育与“人”走得更近时,学生之于学校、学生之于教师、学校之于学生、学校之于教师、教师之于学生、教师之于学校等种.种干系与牵动都将丰裕着调和与愉悦。

书中非常细化地从各个部门对生长心理学进行了研究和阐发,使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心理学的内容。

读这本书,使我充实体会到作为一个教师的不易以及这份责任感,要更加仔细和耐烦地去观察每一个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蹲下来跟他们语言,把本身和学生们看作是平等的对待,用他们的心去思索,去体会。这样的话,才会成为一个好教师。

在这本书中,我对皮亚杰的认知生长实际印象颇深。皮亚杰把儿童当作是一个初露头角的科学家 ,在与情况的互动中不断构建新的认知布局,而信息加工实际把儿童(和成人)比喻为计算机系统。计算机担当问题信息,储存信息,加工信息,然后作出答复。而儿童的认知也可比喻为从情况中担当信息,储存信息、按需要提取和加工信息,然后作出反响 。

信息加工是心理学研究认知过程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把认知过程中理性部门(如觉得、知觉、细致和影象)与理性部门(头脑)联合起来成为一个从输入到加工到输入的完整的控制系统。信息加工论者运用了信息论、控制论和计算机模仿,在理性认识部门获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尤其在影象研究方面最有结果。

教育是一门关于兽性的艺术,同时也是一门关于兽性的科学。当我们的教育与“人”名著读后感范文走得更近时,学生之于学校、学生之于教师、学校之于学生、学校之于教师、教师之于学生、教师之于学校等种.种干系与牵动都将丰裕着调和与愉悦。

儿童多方面的认知生长正如以上提到的这一整个系统的运转是精密的,完整的,通过了解儿童学习的纪律,在以后的教学中就可以采用比力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让学生真正的学会学懂。

《幼儿心理学》

2.幼儿心理学读后感 篇二

一、中职内部教育现状

中职学校内部教学内容涉及范围广, 社会学、自然学、人文学、心理学、实践学等等, 内部教学内容丰富, 教学内部设置技巧多样, 针对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 许多学生对于对此抱有片面思维, 认为学习此类课程没有用, 无论是参与工作还是应用实践都没有内在联系, 致使学生在参与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过程中积极性不高, 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技能的真正提升, 只会使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和自身思维学习能力落后, 不利于学生自身成长和进步。与此同时, 教师对于教学内容也不予真正重视和关注, 这些都是教学过程中需要真正重视的。

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 切实达到教学目的

在现代中等职业学校内部, 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和思维已经达到一定的层次, 对于学习内容的汲取效率也是高效的。幼儿教学心理学教育作为一门实践性、专业性较强的心理学科, 内部许多内容是学生自身在实践中不真正予以涉及和实践的,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整合和分析,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习内容真正了解掌握, 对于学习课程真正参与落实, 让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有一个简单高效的分析和理解, 真正摆正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 让学生明确教学实践内容, 实现对学生的真正实践教学。

三、明确教学内容, 保障教学质量

在教学课堂上, 教师对于教学内容不真正予以涉及, 教学课堂积极性和参与性不高, 这样下去导致的结果是学生自身参与学习的能力不足, 学生学习内容汲取量有限, 这样不利于学生自身真正有效落实。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全面、系统性教育学科, 但许多学生戴着有色眼镜对于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变相看待, 认为学习此课程毫无意义, 参与实践一无是处, 这种片面思想存在于学生心中对于自身学习和参与是不利的, 教师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现代教学手段, 不断让学生针对学习内容进行相应的思想改观, 真正保证教育教学在现代社会教学的有效实践。

综上所述, 幼儿教学心理学教育落实到现代中职教学需要教学参与者真正予以重视和关注, 不断引导学生参与到幼儿教学心理学教育的实践过程中, 保证学生学习参与的高效以及学习内容的有效汲取量, 实现对学生的高效培育。现代教学实践的落实, 中等职业学校内部教学的落实以及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有效汲取, 都是现代教学内部需要相互协调和予以重视的。相信, 随着现代社会对优秀人才的不断需求和培育, 对于学校内部的学生教学会真正落到实处, 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和应用技巧也会更加专业和娴熟, 最终就会真正有效地落实现代教育教学。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作为现代培养专业性优秀人才的重要场所, 与现代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 和现代市场发展相协调, 真正培养学生社会实践和应用技能, 实现现代教学的有效落实。在现代社会发展和需求现状的基础上, 针对心理学教育进行分析和探讨中职内部幼儿教育心理学的课程教学的有效落实, 实现对学生的高效教学和培育。

关键词:中职教育,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庞建萍.3~6岁幼儿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幼儿教育, 2011 (30) .

[2]李天顺.以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奠基未来[J].人民教育, 2011 (11) .

3.幼儿心理学读后感 篇三

室内空间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视觉和心理情绪。

人常常感受到色彩对自己心理的影响,这些影响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作用,左右我们的情绪。色彩的心理效应发生在不同层次中,有些属直接的刺激。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发现,脑电波对红色的反应是警觉,对蓝色是放松。蓝色和绿色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最佳心理镇静剂。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心情烦躁不安时,到公园或海边看看,心情会很快恢复平静,这正是蓝色和绿色对心理调节的结果。这些色调还有帮助降低皮肤温度、减少脉搏次数、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等作用。曾有人请两个人做一个实验,让其中一人进入粉红色壁纸、深红色地毯的红色系房间,让另外一人进入蓝色壁纸、蓝色地毯的蓝色系房间。不给他们任何计时器,让他们凭感觉在一小时后从房间中出来。结果,在红色系房间中的人在40~50分钟后便出来了,而蓝色系房间中的人在70~80分钟后还没有出来。有人说, 这是因为红色的房间让人觉得不舒服,所以感觉时间特别漫长。确实有这个原因,但也不尽然。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的时间感会被周围的颜色扰乱。

为幼儿空间设计不同的色彩,以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在儿童中心的3-5年时间里,空间的色彩需要经历一些变化,他们很喜好观察和欣赏颜色,产生美感,从而会形成不同的情绪情感变化。

幼儿空间的色彩设计

使颜色与年龄群相符的空间界面颜色设计

垂直界面如墙面的色彩对幼儿空间中对色调的形成起主要烘托作用。选择色彩时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年龄团体需要进行设计,选色调选择好后一定要先确定界面的色彩,因为界面的色彩对整个色彩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幼儿空间的空间功能划分一般是按年龄进行。所以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设计不同的色彩,以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需要。如0-1岁的婴儿一般多属触觉和感受体验环境,所以设计婴儿空间色彩时,要考虑到的特点和感受,一般婴儿喜欢粉红、乳白色、桔红和橙红的颜色之类的颜色;1-3学步的儿童总在走动,经常不停地来来回回地忙个不停,一会儿要自己做一会要精神鼓励和安慰,所以学步的儿童喜欢平衡的蓝绿、绿、淡黄、淡紫、等安静的颜色,稍有些闪动的颜色也是学步儿童感兴趣的颜色; 3-6岁儿童独立性慢慢形成,有学习和实践的欲望特点,3-6岁的儿童好奇心特别强烈、创造力和想象力能力发展特别快,所以他们喜欢黄色、橙色和蓝色等鲜艳、活泼的颜色,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另外可以利用不同的颜色划分出不同的虚拟空间,满足不同的活动需要。因为利用色彩划分虚拟空间可以节约空间,还可开成心理空间,儿童在虚拟空间里心里会拥有一种较强的领域感,处在领域感的空间里儿童会有一种安全感,注意力会相对集中,所以对注意力的形成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儿童喜欢明亮的颜色,更喜欢红色、黄色二种颜色。可是许多玩具为纯度很高的颜色,所以红色和黄色不能作为幼儿空间的墙壁和室内装饰的最好选择。大面积的纯度颜色会使儿童烦燥、疲劳,会导致儿童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其实幼儿空间的颜色应选择使用全光谱颜色,全光谱颜色等于光线,即在每个颜料罐中,加入少许各种颜色,另加入少量外部周围的颜色和建筑中其他地方的颜色。在装饰墙面时,切忌用那些狰狞怪诞的形象和阴暗的色调,因为这些饰物会使幼小的孩子产生可怕的联想。

幼儿空间色调

儿童居室的色彩应丰富多彩,活泼新鲜,简洁明快,具有童话式的意境,让儿童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自由地学习生活。专家建议在儿童空间的色彩应比较柔和明快。孩子房间内的主要色彩不要超过三—四种。这样避免过多色彩可能导致的室内环境污染,从而有利于视觉的生长发育,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家具的色彩明朗艳丽、造型要适宜儿童的兴趣,要与整个空间形象或意境协调。花花绿绿,造型奇特的儿童家具,可以刺激儿童情绪,让儿童有一种快乐的心情。家具要少而精,合理巧妙地利用室内空间,家具的高低要适合儿童的身高。室内若放置几盆绿叶鲜花,墙上挂些符合孩子情趣爱好的画和挂件,会更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

色彩可以培养幼儿开朗个性。儿童房在色彩和空间搭配上最好以明亮、轻松、愉悦为选择方向,不妨多点对比色。橙色及黄色带来欢乐和谐,粉红色带来安静,绿色与大自然最为接近,海蓝系列让孩子的心更加自由、开阔,红、棕等暖色调给人热情、时尚、有效率的感觉。用这些来区分不同功能的空间效果最好,过渡色彩一般可选用白色。把孩子的空间设计得五彩缤纷,不仅适合儿童天真的心理,而且鲜艳的色彩会激发起希望与生机。对于性格软弱过于内向的孩子,宜采用对比强烈的颜色,刺激神经的发育。而对于性格太暴躁的儿童,淡雅的颜色则有助于塑造健康的心理。

幼儿空间灯光、采光的表现

据医学家研究结果表明:紧张可以引起身心不适而导致疾病的,如当人的身心害怕、受吓、伤害等现象时会产生紧张心理活动,从而引起身体不适,这样的应激会影响对象的正常社会适应能力。而不适的灯光和采光会导致紧张情绪产生。严重时会引起身体不适而影响他们的活动及适应能力。

合适且充足的照明,能让房间温暖、有安全感,有助于消除孩子独处时的恐惧感。儿童房的全面照明度一定要比成年人房间高,一般可采取整体与局部两种方式布设。当孩子游戏玩耍时,以整體灯光照明;孩子看图画书时,可选择局部可调光台灯来加强照明,以取得最佳亮度。此外,还可以在孩子居室内安装一盏低瓦数的夜明灯或者在其他灯具上安装调节器,方便孩子夜间醒来。

光线也是潜在环境的重要成分,一般而言,人们对自然光线的偏好超过人工光线。有依据证明,全光谱的灯炮散发出较接近自然光的光线,可能促进小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而冷白的日光灯则会增加儿童的活动,荧光灯虽然让人觉得没有闪动的感觉,事实上闪动的速度是120次/秒,专家表明,整天在荧光灯下的幼儿身心会不安。焦燥、激动、兴奋。兴奋过度会产生癫痫疾病。光线过亮会使人产生兴奋,稍暗的光线会让身心放松。所以,对幼儿空间来说最好的灯光就是全光谱灯光,或大量进行户外活动,以保证阳光的积极作用。

特别注意的是幼儿的情感是和感知联系紧密的。有的家长习惯孩子睡觉时开着灯,其实是不合理的。因为孩子对突然开灯或关灯的动作会害怕。所以可以在稍远的位置设计些调光灯以方便使用。为幼儿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室内环境的设计应该清晰,明快,空间宽敞,有充足的自然光线,因为充足的阳光中含有钙质元素,有助于儿童体能增长,设计更多的活动场地以供他们进行户外活动,窗户的设计应该更宽大,让更多的新鲜空气和阳光进入房间,让幼儿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有助于儿童成长,享受更多的阳光以促进钙质的吸收,使儿童的身体得到更好的发育。

利用颜色影响空间感和情绪

室内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视觉和心理情绪。如果想让空间在视觉上大一些,可以选择儿童较喜欢的烘烤色调;如果想吸引人在走廊和楼梯上走动,可采用饱和度低的、跳跃的暖色调;走廊的光线如果偏暗,可以用浅、暖的明黄色来弥补。幼儿的年龄大,对色彩的感知能力越强。幼儿爱好明度高的颜色,不喜欢明度低的颜色。所以幼儿空间色彩以高调为主,可是不要使用纯度高的大面积的大红、大绿等饱和度太高的颜色,以免对幼儿视觉造成刺激,时间长了易产生不适感。好的色彩设计,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美化环境,还能有利于身心健康。

结束语

没有色彩的世界是苍白的世界。幼儿空间设计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空间,它是儿童健康成长重要场所。关注儿童的行为、心理及特殊需要的特点,营造适合他们的情感空间。

作为设计师关注幼儿的健康成长、关注幼儿空间的色彩设计,掌握幼儿心理学特点及色彩学的作用,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设计不同的空间色彩,以适应保育中心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身心发展,为幼儿营造一个很好地开发创造力、智力、想象力等各种能力需要、社会需要的的环境是我们目前的迫切任务,是设计师的责任和义务。

在幼儿空间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上各方面综合考虑并完善设计,为幼儿能力发展提供一个舒适、健康、快乐成长的空间环境。

4.幼儿心理学读后感 篇四

影片以入学第一天一个小男孩撕心裂肺的哭声开始,进入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一群陌生人,对于只有4、5岁的儿童来说的确是困难的,他们要接受新的环境,一点点对老师和身边的同伴产生信任。在家里时,他们享受所有人的关注,是一个家庭的中心,而在有着一个2、30个小朋友的班里,老师根本无暇照顾到所有的孩子。吃午饭时,一个小女生把汤饭洒了一身一地,带着哭腔轻轻的喊着“老师,泼了„”一连几声老师都没有赶来,那个一直在哭的小男孩一边吃着饭一边还不忘喊“我要回家„”看到这些,我不禁有些心疼这些孩子,也许过那么两天他们就会习惯这种生活,不再吵闹,但在我看来这只是他们看不到希望,放弃了挣扎。在未来,我也会成为一位妈妈,想到我也要把我的孩子送进这样一个剥夺孩子本性的“牢笼”我不禁伤感起来,但这又是他们人生长必经的一条道路,去接受陌生的事物,去学会独立,去磨灭天真和美好的本性,这又是多么的残忍。

因为是一所寄宿制的幼儿园,这些孩子要在学校里呆一整个星期才能回家,这一周的生活全部由老师负责,睡觉时老师要一个一个把他们叫醒上厕所。洗澡的时候,一个班的小孩子不分男女全部脱光像一群小鸭子似的挨个被老师拽着用水冲澡。看足球赛时,老师责令孩子们坐下来看,要给中国队加油,不要给其他队加油。对于不听话的小孩子老师则扬言要把他送去小班,对于这么大的孩子来说这已经是最严重的惩罚,甚至有个老师用“神经病”这个词去斥骂了一个孩子。如果父母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是这么被教育和驯服的,他们会怎么想,还愿意让自己的孩子继续在幼儿园呆下去吗?快到周五了,孩子们都十分兴奋,因为他们终于可以回家了,他们板着指头数着“今天星期四,明天就是星期五啦!”当孩子们都陆续被接走了,还剩一个小男孩等着妈妈来接,老师说他每次都是最后一个被接走的,镜头里他在窗口坐立不安,满怀期待的等着妈妈,一直等了很久终于等来了,看见妈妈后他满脸都是笑容,我想他一定是怕被遗忘吧。我们不知道小男孩的妈妈因为什么事情耽误了那么久,但是看着小男孩的翘首以盼,我无言了。做父母的是不是应该更多的关心自己的孩子,工作和应酬难道没有孩子重要吗。

片中穿插了好几个访谈的镜头,有些被认为很聪明的孩子会心算,有的能说日语,会唱日文歌,会流畅的说绕口令等等。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是有个孩子被问到为什么长这么高时,他回答说“我是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老师的帮助下长这么高的”,听到这个时我觉得既惊讶又好笑,一个才上幼儿园的孩子居然说出这样官方的回答,很难想象他平时是怎样被灌输的这些思想。另一个是当孩子们被问起我爱你是什么意思时,他们表现的很羞涩,有个孩子说“爱就是抱着”,有的孩子说“不好说”,问他为什么不好说时,他回答“那个恶心”他们觉得爱是一个很难启齿词语。爱,是多美的一个字,对爸爸妈妈是爱,对喜欢的玩具食物是爱,却怎么被曲解了原本的意义呢?老师和父母是不是应该反思下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出了差错„

5.幼儿心理学 篇五

《幼儿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空间知觉:是指物体的空间特征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等

2.注意的转移:是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

3.思维的独立性: 所谓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善于独立思考,遇事总要问一个为什么,善于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决不盲从 人云亦云,更不迷信权威。4.利他行为:人出于自愿而不计较外部利益帮助他人的行为。

5.感受性:感受性是感受器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用感觉阈限大小来测量。

6.表象: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指当前不存在的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在心理学中,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幼儿交往类型有哪几种?

答:(1)受欢迎型(2)被拒绝型(3)被忽视型(4)一般型 2.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都包括哪些智能?

答: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3.幼儿再造想象的主要特点。

答:(1)幼儿的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言语描述;(2)幼儿的想象常常根据外界情景的变化而变化;(3)幼儿想象中的形象多是记忆表象的极简单加工,缺乏新异性。4.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答:观察力是儿童心理发育的一部分,是从小培养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因此要重视儿童,尤其是学龄前期儿童观察力的早期培养。观察力强的儿童,其智力水平明显高于观察力弱的儿童。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要指导孩子观察事物的规律和观察分析的顺序,培养孩子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从而使孩子的观察力得到进一步发展。还可以和孩子比赛,看谁观察到的细节多,或谁最先找到目标,以鼓励孩子的积极性。坚持下来,孩子会更聪明。

5.幼儿语音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

答:特点:1 在语音方面,声母和韵母的发音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幼儿期是儿童学习语音的最佳时期。2 词汇的数量不断增加;词汇的内容不断丰富;词汇类别不断扩大;积极词汇(主动词汇)不断增加。3 从语言实践中逐步掌握语法结构;语言表达能力有进一步发展。4 从外部语言(有声语言)逐步向内部语言(无声语言)过度,并有可能初步掌握书面语言。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试述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

答:(1)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觉行动思维,然后出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2)从思维工具的变化上看,直觉行动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感知动作,具体形象思维所以的工具主要是表象,而抽象逻辑思维所用的工具则为语词所代表的概念。(3)思维活动的内化,也就是说幼儿思维的发展还呈现出外部的、展开的,以后逐渐向内部的,压缩的方向发展的趋势。(4)从幼儿思维所反映的内容的演变上看,儿童思维还有一个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映未来事物的发展趋势。从思维的层次来说,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和能力的突破口。

1.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人的聪明与否核心表现就是思维水平的高低。思维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思维品质如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灵活性、批判性等方面。思维敏捷的人,面对突发事情能够迅速作出反应,不延迟时机;思维深刻的人,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被表现现象所迷惑;思维灵活的人,能够遇到难题时,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思维批判性强的人,能够有自己的主见,不盲从。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的利器,使他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一切难题。2.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幼儿期思维是人整体思维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幼儿思维发展处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递进发展过程中,并且抽象逻辑思维已经萌芽。从幼儿思维品质如思维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灵活性、批判性等入手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培养幼儿爱动脑筋等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幼儿素质,是幼儿智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而使幼儿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

(二)幼儿思维能力的特点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幼儿的思维是后天形成的,水平不断提高。幼儿初期,思维以直觉行动性为主,即幼儿必须借助动作、行动、具体的操作来进行。动作行动是思维的外壳。幼儿中后期,思维的具体性和形状性十分突出,产生了具体形象思维。即幼儿必须借助对外部事情的直接感知或客观事物的形象来进行思维。这种思维的抽象性较低,还不能较好的抓住事情的本质特征,具体又表现为许多特点:

1. 片面性

幼儿不能全面的反映事物;2.表面性

幼儿看问题、理解事物多注意表面特征,不能触及事物内部的特征;3.固定性 幼儿看问题不够灵活,不能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4.泛灵论

在幼儿看来,许多事物像人一样,具有人的思想感情、行为特征,幼儿按照人的生活逻辑来认识事物,他们会把无生命的事物看成有生命的事物,如石头会说话 动物像人一样生活等。

(三)幼儿创作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过程,是思维活动的特殊形式,是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表现。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新颖性和精细性四大特征,它往往以发散性思维的形式表现出来。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即有赖于幼儿自身的主观因素,更与其所处的环境教育密切相关。影响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因素有:1.自由性的环境2.丰富性的刺激 3.多样性的活动 4.创造性的师资 2.试析幼儿惧怕在不同年龄分别有何特点,并提出对待幼儿惧怕的方法。

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有不同的害怕对象,如0—6个月高分贝的噪音,突然而来的声响,身体徒然失去支撑;6个月—1岁一般意义上的陌生人和生疏的环境,浴盆和浴缸排水;1—2岁一般意义上的睡眠,和父母健康、受伤;2—5岁害怕黑暗、孤独、想象中的怪兽、强盗、医生等。测试一下,孩子的害怕正常吗?惧怕与儿童身体发育的状况和应对能力有关,会随着儿童体力,智力和经验的发展而不断消失和变换。一般来说,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害怕和恐惧,为时短暂,一种惧怕很少保持一年以上,多数在三个月消失,很少会对儿童的行为产生严重的影响。孩子的害怕属于正常还是病态,可以根据下列的问题进行测定:1 孩子的胆怯不安是否针对一些事物或现象,与这个事物或相关的其他因素不会引起他的恐惧?2 离开了受惊物或现象后,孩子的恐惧反映是否消失?3 在看图片、电视或一般的谈话中,如果孩子看到或听到他所惧怕的事物或现象,他是否表现不所谓的样子?4经历了后,孩子的正常生活不受影响? 如果以上的问题答案都是是,说明孩子属于正常发育过程中的胆小害怕;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恐惧

注意观察孩子的异常恐惧

在对儿童的恐惧进行分类和诊断时,必须考虑儿童所处的发育阶段和行为的严重性。一些恐惧在特定的年龄或发育阶段被认为是正常的,但同样的恐惧出现在一个不同的年龄段,就可能被认定为不正常。比如,分离性焦虑出现在幼儿身上是预期之中的,但若出现在学龄儿童身上就是不正常现象。因此,父母需要密切观察孩子。如果预期中的恐惧过于严重,已至影响孩子的适应或发育,则这种恐惧是异常的。

害怕和恐惧是有限度的。当对外在、无危险的物体或环境产生极端、持久及适应不良的恐惧时,就成为了恐惧症,比如,陌生人、孤独一人、黑暗、动物等。儿童一般在有极端不愉快的经历或创伤后,才会产生对特定物体或环境的恐惧;如在医院打针的疼痛经验、被狗追咬及意外事故等。除非创伤比较严重或不断被强化,否则这些恐惧会自动消失,不会变为恐惧症。当孩子害怕和恐惧时

6.幼儿心理学案例 篇六

案例一:某幼儿入睡不久,突然哭喊出声,坐起两眼直视,表情恐惧,叫他不理睬,醒后完全遗忘。请回答,1,该小儿发生了哪一种睡眠障碍?2,分析其发生的原因?3/应怎样预防?

1.夜惊

夜惊是指睡眠中突然惊醒,两眼直视,表情紧张恐惧,呼吸急促,心率增快,伴有大声喊叫、骚动不安,发作历时1~2分,发作后又复入睡,晨醒后对发作不能回忆。

夜惊又称睡惊。患者睡眠中突然坐起,一声尖叫,伴有植物神经征象,如心跳、呼吸加快、大汗淋漓。有强烈的恐惧、焦虑感和窒息感,偶然有幻觉,如见鬼一般。每次发作约1-2分钟,早上醒后一般无所记忆。这一点和梦魇不同。儿童多见,大多数在长大后自愈。成人患病者常有焦虑症,或可能存在未查明的内脏疾病。治疗可用心理辅导与药物安定

2.病因:

一、不正确的睡眠姿势。如蒙头睡觉、俯卧睡觉、趴着睡觉,或者两手压着前胸,这几种睡姿都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容易引起夜惊。

二、白天或临睡前过度兴奋。如白天休息少,在户外奔跑玩耍或受到惊吓、责骂或睡前看过分紧张、刺激的影视而引起大脑过度兴奋,晚上睡觉时就容易发生夜惊。

三、癫痫。极少数的癫痫患儿发作在睡眠时,除全身肌肉抽搐外,还有胡言乱语、哭叫吵闹等表现。

3.虽然夜惊的诱因很大程度上是生理发育的因素,但父母们还是能够科学地帮助孩子尽量避免出现夜惊症的:

* 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身体和大脑的发育。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睡眠卫生(包括睡觉时不要开着灯,室内空气流通,睡姿正确,睡前不要吃过多的东西,等等),能够促进大脑正常发育并得到充分的休息。

* 帮孩子放宽心。排除了生理和身体上的因素,父母们就要尽量避免那些可能引发夜惊症的事情发生,从客观上解除孩子心里的压力。同时,以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让他们解除焦虑、放松身心,培养他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在上床后,家人亲切地陪孩子说说话,或共同听一段轻松的音乐,也往往能让孩子心情愉快地入睡,这是避免夜惊的好方法。

* 白天适度增加孩子的运动量,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能促进脑神经递质的平衡。而且孩子白天的活动多了、累了,晚上也容易睡得深,提高睡眠质量。

少年儿童在音乐欣赏中的情感联觉

音乐欣赏, 少年儿童, 情感

情感,是人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体验。

7.观察法在幼儿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篇七

曾经有个幼儿教师, 她非常爱小孩, 而且很有亲和力, 她所在的班级中所有的小朋友都非常喜欢她, 能够比较好地听从她的命令。但有次组织活动, 她让所有的小朋友拉成一个圈做游戏, 小朋友都将手伸向了老师, 而没有人愿意去拉其他小朋友的手, 在他们看来, 拉老师的手才最好。此次的经历让她深深明白, 幼儿的心理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如果不能将幼儿的心理琢磨透, 就无法真正地与他们的心连在一起。

二、学习幼儿心理的意义

幼儿处于对世界认知的萌芽阶段, 所接受的教育和接触的人对其影响十分重要, 直接影响其性格、价值观念的形成, 而走进幼儿的心理, 引导其形成正确的思想、思维、行为等是对其教育的基础, 因此必须加强对其心理的研究。

1. 学习幼儿心理能够准确地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

作为教育工作者, 能否科学有效地指导幼儿活动, 其前提之一就是要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时期的儿童独特又有趣, 在他们看来, 一切都是新鲜的、好奇的, 往往提出的问题出其不意, 回答问话也千差万别。而且在他们世界里对好坏、善恶无确切的认识, 爱人云亦云。而通过学习幼儿心理, 可以了解其想法, 从而形成正确的儿童观。

2. 学习幼儿心理有助于促进幼儿教育工作

幼儿教育工作是建立在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基础上的, 开展课堂的内容、组织的活动等均应以幼儿心理为指导。对于3岁左右的幼儿不能过多地要求其进行合作性活动, 可通过活动进行引导和培养, 使他们建立起互助合作关系。

3. 学习幼儿心理有利于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幼儿的心理发展与周围环境有直接的关系, 从多年的工作中可以发现, 生活在和谐、愉悦、鼓励性环境中的儿童性格一般比较开朗, 心理素质比较好, 而生活在吵闹、沉闷、打击性环境中的儿童性格比较孤僻, 而且不合群, 自信度低。因此, 学习幼儿心理, 能够为其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并能通过相关游戏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三、应用观察法研究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种, 而观察法是最基础的研究方法, 也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通过观察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信息、进行研究, 进而了解差异, 得出结论。观察法的实施有多种方式, 每种方法都能够针对幼儿不同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

1. 日记法

纵观历史, 不少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最初的研究基础都是通过记录日记而形成的, 比如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就是通过日记记录他第一个孩子出生后的身心发展和各种刺激反应, 最后完成了《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作为研究工作者的我们同样可以利用日记的方式, 以某一位儿童为研究对象, 记录其每日的情况, 比如做游戏时的反应、课堂和课后的情绪变化、对每个问题的回答等。但由于此种方法只针对某一位儿童, 因此缺乏普遍性, 笔者认为可对研究中选取的几名典型对象进行同步研究, 后联合所有收集的资料进行归拢、分析、总结, 进而得出适合广大儿童的结论。

2. 现场记录法

此种方式是现场记录儿童在相关试验活动中的反应和相应行为, 收集资料后进行分类, 并加以分析, 可通过现场描述、录音、录像等方式进行。比如有的学者通过录音, 对儿童的语言、词语进行分类, 最后得出儿童语言发展模式。本文以3个小朋友课余表现为例, A走到图书角, 看到B、C已在, A未说话, 而B对A说:“来和我们一起看吧。”A点点头, 看A坐下, C凑过去, A挪了挪, 最后起身走了。从这段记录中可以看出, A比较胆怯, 不善于与人交往, 害怕别人接近, 存在排斥的心理, 但不存在敌意,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多给予关心, 鼓励其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3. 抽样法

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 儿童的行为表现复杂多样, 并且总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系统、全天候地进行观察, 记录儿童的行为表现往往是难以做到的, 而抽样法能够在多时段、多地点对儿童行为进行观察。帕顿就是利用在规定的游戏时间里, 异常观察每个儿童一分钟, 再根据儿童参与程度和游戏类型进行分类, 通过日积月累的观察后, 得出年龄较小的儿童往往喜欢单独游戏, 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到平行游戏, 再发展到社会化程度较高的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我们可设计如下表格进行记录:

游戏类型被试者表现

4. 典型事件记录法

此种观察法是指以特定的某种事件为研究点, 记录不同儿童的表现, 它不受时间的限制, 只要出现可研究的事件便可做记录, 主要关注点是儿童对事件的反应、处理和看待等。比如有学者通过观察儿童在争执事件中的表现, 分别记录争执者姓名、性别、年龄、争执事件、争执背景、争执内容、争执行为、争执结果等, 发现儿童争执时间维持短, 男性多于女性, 争执年龄在3岁以下,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争执逐渐减少, 争执的原因往往是对物品的占有, 而在争执过程中一般是年幼的被迫服从或年长的自动退出。我们在研究中可以通过以下表格进行记录:

事件人物原因经过结果

5. 行为记录法

此种方法主要是记录被试者的行为频率, 并做出相应的检核, 一般在记录前规定好相应的行为然后再进行记录, 在规定的时间里计算其发生的频率或检查其是否具有某种行为的能力。比如记录儿童在一节课时间内的发言、提问、窃窃私语、坐立不安、爱动、视线漂泊不定等行为, 从这些行为中可以分析出哪些小朋友上课认真, 学习效率比较高, 哪些小朋友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 同时还可从其视线变化中得知注意力是否集中。再如通过要求儿童完成某种行为, 检查其行为能力, 笔者的一次经验是要求学生制作不同的图像卡片, 包括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让被试者描述, 并让其列举出生活实例, 由此可判断儿童对形状的理解程度。

摘要:幼儿的发育成长是世界关注的重点, 如何从小培养其综合能力, 提高日后的社会竞争力是幼儿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阐述了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 探讨了观察法在幼儿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幼儿心理学,意义,观察法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幼儿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0-15.

[2]刘懿, 徐旭荣.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方法巧用.中等职业教育, 2010, 8 (20) :37-38.

8.读懂幼儿心理 促进幼儿发展 篇八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发展

一、由幼儿语言读懂幼儿心理

幼儿语言是这个世界上最纯真的语言,孩子们的想法十分丰富,也许他们有想法时不会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但如果表达出来那就意味着他们想从教师那里获得一些什么。而幼儿老师要做的就是根据幼儿说的什么,去判断他的内心在想什么,去思考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想法,他有什么样的期待等。有时候孩子走过来跟你就是想说句话,而有的时候他却想通过说话来表达更多的意思。

“老师,今天早上奶奶给我煎了一个荷包蛋。”一个稚气的声音传入了老师的耳朵,老师一抬头,原来是“小丫”。小丫是个乖巧的孩子,有什么新鲜的事都会跑过来跟老师说,也许因为听她说多了,老师有时难免会有一些应付她的心理。某天,老师手边正好捧着一本关于幼儿心理的书,于是这位老师叫住了即将转身离开的小丫。小丫有些意外,因为以往都是跟老师说好了就走的呀!“小丫,荷包蛋好吃吗?”一时之间这位老师想不到别的话,就问了这一句。“很香,我很久没闻到这么香的香味了。”老师一惊,这是再普通不过的啊!不過这位老师很快就明白过来了,心里直怪自己疏忽。小丫是个单亲家庭,父亲常年在外打工,靠体力付出挣点钱,小丫平常就跟奶奶生活在一起,家里好像只养了些家禽,草鸡生的蛋还往往会被别人家早早订购走,平常也不怎么舍得吃。在诸多家庭生活早已大幅改善的时候,小丫家还是那么清贫。“小丫,吃那么香的荷包蛋,你心里什么想法?”老师原以为孩子要思考一下再回答这个问题的,哪知道老师话音刚落,小丫就答道:“奶奶真好!”“小丫,这才是你想跟老师说的话吧。”“嗯。奶奶真的很好,天天早上帮我穿衣服……”老师一阵感动,紧紧握住住小丫的手,仰着头,睁大眼睛。

孩子感到奶奶的好,跑过来想告诉老师。但孩子毕竟是孩子,直接的感受首先说了出来,那句发自内心的话或许要等到老师进入到她的内心里,她才会说出来。如果不是那本书,如果不是因为对话而读懂了孩子那一刻的心理,老师根本就无法把握准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

二、由幼儿行为读懂幼儿心理

除了语言,幼儿的行为也是可读的。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包括幼儿在内的所有人都会尝试通过自己的行为去表达某种意思。在幼儿教育中,老师要学会从幼儿的行为中读出他们的内心,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

在一次的舞蹈排练中,班上的小静在排练后期忽然有点心不在焉起来,因为她本来是一个动作恣态都十分好的孩子,但后来在舞蹈节奏上总有一点点慢,这种动作慢如果不注意是看不出来的。后来幼儿园老师注意看她的眼神,发现她在舞蹈时心思确实有一点游离。于是在一次排练后老师把她留了下来,跟她聊天:这两天谁送你上学呀?这些天在家里吃了好吃的吗?几个问题过后话题转了过来,老师让她把舞蹈的动作再做给自己看一遍,此时她却有些勉强。在老师一再要求之下,她不再犹豫,让这位老师意外的是在其中有两个动作竟与舞蹈老师教的不一样。老师让她再做一遍,却仍然是这个动作。老师感到很意外:“这个动作很难吗?”“不难,可我觉得这个动作与前面衔接得并不好……”这可是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事情,还没听说幼儿园的孩子给老师提建议的呐!“我妈也觉得我这个动作更好看!”她冷不丁又冒出了一句。这下老师陷入了深思当中……晚上老师与小静的妈妈进行了电话联系,原来小静的妈妈也是一位舞蹈爱好者,小静回家之后把舞蹈跳给妈妈看,然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妈妈的支持,于是娘儿俩就在家里改变了原有的动作。但到了幼儿园的排练之时,孩子又不敢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但在舞蹈当中又想着自己的动作,所以就出现了动作延缓的现象。

后来这位老师与舞蹈老师进行了商量,还把小静的妈妈请到园里来商量了一下,最后顺着她们的改动作了调整。再在后来的排练中,小静又恢复了应有的状态了。

三、把握幼儿心理促进幼儿发展

促进幼儿发展是学前教育的核心任务。但怎样才能促进幼儿发展却应当是幼儿老师不断思考的问题。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日益重视,政府对幼儿园在硬件建设上的投入不断增大。教师应当认识到硬件作用的发挥更依赖于软件的发展,而对幼儿心理的研究就是软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9.《幼儿心理学》作业二 篇九

(总分:100分,剩余完成时间:90天12小时38分37秒)

一、单选题(40分)

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   A.嗅觉适应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2、人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志出来,这是知觉的()  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3、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    A.思维 B.记忆 C.感知觉 D.注意

4、“灰色长方形在黑色背景上看起来要比放在白色背景上更亮一些”这是感觉的什么现象()    A.适应现象 B.代偿现象 C.相互作用 D.对比现象  5、3岁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的程度是()    A.能辨认左右 B.能辨别上下和前后 C.能辨别上下

D.能辨别上下和前后,并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

6、记住一个陌生的电话号码或记住一个不认识的外文单词,这是()    A.机械识记 B.意义识记 C.无意识记 D.长时记忆

7、有自觉的目的,并和()相联系的注意,叫有意注意。    A.意志努力 B.个性 C.行动 D.内心活动

8、一个人能同时把歌唱好,能把舞跳好,能注意在队列中与别人对齐,是注意的()能力好。    A.广度 B.稳定性 C.转移 D.分配

9、没有自觉识记目的或任务,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识记是()   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机械识记  D.意义识记

10、“视崖实验”说明实验中的六个月大的婴儿已有()    A.深度知觉 B.方位知觉 C.方位知觉 D.形状知觉

11、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的描述,在头脑中浮现出草原的景象,这种心理现象是()    A.记忆 B.思维 C.注意 D.想象

12、婴儿认生现象是()记忆的表现     A.情绪 B.运动 C.词语逻辑 D.形象

13、无论是清晨、中午还是傍晚,我们都会把中国的国旗看做是鲜红色的,这是知觉的()。  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4、科学家创造发明新产品,离不开()的作用  A.无意想象    B.创造想象 C.再造想象 D.空想

15、影响人们无意注意的因素是()1.刺激物的强度 2.刺激物和周围事物的对比情况 3.刺激物的新奇程度 4.人的兴趣和情绪状态 5.人的过去经验     A.1、3、5 B.2、3、4、5 C.1、2、4、5 D.1、2、3、4、5 

16、幼儿的游戏情节往往是复制成人的生活,这反映出他们的想象()特点     A.创造想象为主 B.无意想象为主 C.再造想象为主 D.有夸大和虚构成分

17、关于记忆的说法,错误的是的()。    A.能再现的一般能再认 B.能再认的一般能再现 C.保持得越多,遗忘就越少 D.保持和遗忘是同时进行的

18、梦是()想象的极端形式。    A.有意 B.无意 C.再造 D.创造

19、下列关于记忆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记忆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

B.记忆在人的知识掌握、经验积累方面有极重要的作用 C.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后,可以进入长时记忆 D.瞬时记忆保持时间很短,对我们的记忆保持量没多大影响

 20、幼儿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对识记过材料的保持量大于刚识记时的保持量,这种现象叫记忆的()现象。   

A.再认 B.回忆 C.恢复 D.敏感化

二、判断题(20分)

1、()人走在街上,由于害怕有时会把风吹动的树影当成人影,这是一种错觉。 对 错

2、()任何的外界刺激人都能感受得到。 对 错

3、()人的感受性是固定不变的,不可能通过实践活动的训练得到提高。 对 错

4、()美术活动最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所以要发展幼儿想象力就要尽量多开展美术活动,少开展其他的活动。 对 错

5、小班幼儿已经能对昨天、今天、明天等时间概念分辨清楚了。 对 错

6、()知觉是感觉的基础,没有知觉就没有感觉。 对 错

7、()幼儿机械识记的效果比意义识记效果好。 对 错

8、()在教学过程中,要自始至终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 对 错

9、()看完电影之后,还记得电影的情节,这是有意识记的结果。 对 错

10、()幼儿初期的形状知觉发展程度是:能正确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菱形、平行四边形和椭圆形。 对 错

11、()再造想象的形象是独创的,带有首创性。 对 错

12、()感觉的剥夺实验说明感知觉是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的前提。 对 错

13、()孤立的感觉是很少的,人们往往把感觉和知觉合称为感知觉。 对 错

14、()在上课的幼儿往往很容易注意到飞进教室的蝴蝶,这种注意是有意注意。 对 错

15、()如果识记的内容成为活动的对象,无意识记的效果也会比较好。 对 错

16、()年龄越小的幼儿想象力越丰富。 对 错

17、()我们要多向幼儿提出记忆的任务,尽量减少幼儿的无意识记,就可以提高幼儿记忆的效果。 对 错

18、()幼儿有时会把主观臆想的事物当作亲身经历来回忆。 对 错

19、()幼儿的想象往往有虚构夸大的成分。 对 错

 20、()多让儿童练习计算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注意水平。

对 错

三、简答题(24分)

1、幼儿有意注意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 答:(1)幼儿对活动目的的明确性程度。活动目的越明确、越具体,越有利于保持有意注意。(2)教师能否合理组织活动。教师如能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合理组织活动,有利于保持幼儿的有意注意。(3)幼儿对活动有没间接兴趣。当儿童对活动的结果感兴趣,有利于保持有意注意。(4)幼儿的意志水平和抗干扰能力。

2、幼儿的观察力发展表现出有什么特点?

答(1)观察力的目的性不够明确。幼儿往往不能自觉、有意识地观察,很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和个人兴趣和情绪影响改变观察目的。(2)观察缺乏持久性。幼儿观察的时间常常不能持久,随年龄增长观察持续时间逐渐延长。(3)观察不够细致,比较笼统。幼儿往往只能观察到事物的大概轮廓,不能观察到事物的细致部分。(4)观察缺乏顺序。幼儿观察往往缺乏一定的顺序,不能有条理地观察。(5)观察不够深入。幼儿往往不能观察到各事物或事物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

四、论述题(16分)

 1、4岁的彬彬喜欢自己穿鞋子,但总是把左右脚的鞋子穿反了,也常常把自己的左右手搞错了,请从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角度去分析这种现象。

答:4岁的彬彬喜欢自己穿鞋子,但总是把左右脚的鞋子穿反了,也常常把自己的左右手搞错了,从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角度去分析这种现象,是因为:这是因为四岁儿童的方位知觉的发展特点决定的。四岁儿童能辨别上下、前后,但不能分辨左右方位,因此很难把左、右脚的鞋子分开,把左右手分开。

2、壮壮对班上的小朋友说:“我看到过一个这么大的蜗牛!”壮壮用自己的小拳头比划着,那还真是个超级蜗牛,足有他的拳头那么大。有一次,壮壮又对妈妈说:“我今天在幼儿园吃了四碗饭。”其实,他在幼儿园只吃了两碗饭。妈妈感到很困惑:为什么我的儿子这么爱说谎,怎么办呢?你怎么看待壮壮的说谎?

答:壮壮对班上的小朋友说:“我看到过一个这么大的蜗牛!”壮壮用自己的小拳头比划着,那还真是个超级蜗牛,足有他的拳头那么大。有一次,壮壮又对妈妈说:“我今天在幼儿园吃了四碗饭。”其实,他在幼儿园只吃了两碗饭。妈妈感到很困惑:为什么我的儿子这么爱说谎,怎么办呢?对于这种现象可以这样理解:壮壮不是说谎,是他把想象和现实混淆了。幼儿期儿童想象的特点是常常把想象和现实混淆了,言谈中常常有虚构的成分,对事物的某些特征和情节往往加以夸大。壮壮把现实中的蜗牛夸张成拳头大,夸大了吃饭的数量,并不是他在故意撒谎,而正是他心理水平低,发展还不成熟的表现。

上一篇: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措施下一篇:防溺水宣传情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