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一起成长》的读后感(共12篇)
1.《陪孩子一起成长》的读后感 篇一
《陪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二年二班---丁广俊
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自己也开始逐步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做《陪孩子一起成长》,加上自己这几年在教学中的一些切身体会,深深知道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身为父母这是必不可少的一课。而且教育的成功与失败事关孩子的一生,把孩子教育好了,不但自己省心,也不会给社会造成负担。同时也是对孩子一生的承诺。但是怎样才能教好孩子?这是每一个家长都在考虑的问题。
“爱要学习,爱是从学习中来的。”在自己的教育过程中,以及在自己教育孩子的点点滴滴中慢慢领悟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非常认同并深深为之信服。
如何去培养孩子的这种感恩的爱的能力,让孩子一开始就沐浴在知恩、感恩,知道付出与回报的氛围中,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所见随感和一些切身体验,我想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家长不要对孩子过于溺爱,干预太多,为孩子打理一切事物;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一个个视同珍宝,溺爱过度,不舍得放手,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为孩子打理顺畅,孩子过着衣食无忧,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皇帝般的生活,殊不知这样会慢慢抹杀孩子的自主自立能力,迷失了自己的个性,不但成为家庭的负担,也成为社会的负担。因此应该锻炼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无求先应,不要让孩子拥有的东西来得太容易,父母还可以经常给孩子讲一讲自己的工作艰辛,生活的不容易。
第二,加强孩子与外界的交流,避免孩子吃“独食”;我们现在很多的孩子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孩子”,在家里可以一手遮天,出来了家门就一无是处,缺乏与人交流的能力,不会和陌生人打交道,这也成为以后社会交往的绊脚石,慢慢转化为宅男宅女。因此,在孩子刚刚学习与人交往时,不要担心自己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吃亏受欺负,其实这也是孩子在积累社会经验,从中他会学会一些结交新朋友的技巧和与人交往的经验,因此父母应该舍得放手,实践出真知。
第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教育与人格养成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上要为孩子做出榜样,如果家中有老人,有好吃的要先给老人吃,逢年过节给老人买买礼物,经常给老人打打电话,身教的力量远远大于言教。不要毋以恶小而为之,毋以善小而不为。潜移默化的教育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在这里我也只是一个新手,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是摸索着一点一点积累自己的经验。教育的路很长,作为孩子的母亲,我还要继续探索,继续为之努力,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父母的骄傲。
2.《陪孩子一起成长》的读后感 篇二
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为孩子进幼儿园作准备。作者指出, 幼儿园是孩子们迈入的第一个小社会, 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适应难题。家长必须认识到这一点, 做好准备, 陪孩子迈好入园第一步。随后作者针对许多实践问题,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于是否上全托的问题, 作者认为不能轻易送孩子上全托, 因为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 与孩子的亲密互动, 有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对孩子发展会更有益处。对于很多家长纠结的上名园的问题, 作者认为选对教师比挑选幼儿园更重要。他指出, 一所好的幼儿园, 并非所有的教师都尽职尽责, 一所一般的幼儿园, 也有很多好教师对孩子尽心尽力, 所以关键是要选对教师。
第二部分是父母的改变决定孩子的能力。作者针对当前教养幼儿中存在的两种极端思潮:放任自流与全部包办, 进行了评判, 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作者认为, 爱得过度, 就会变成溺爱, 爱得不当甚至会变成恨。无条件的爱绝不是溺爱, 爱中有管教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同时, 作者针对父母包办也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 只有父母放手, 孩子才能独立, 如果在孩子心里, 任何事情都能寻找到靠山, 孩子就容易养成一种依赖心理, 在心理上难以跟父母“断奶”。当孩子犯错时, 一定要克制住情绪, 不乱贴标签。另外, 父母绝不要借安全之名, 剥夺孩子运动的机会。孩子的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发展, 也能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
第三部分是每一个问题都是一次机会。作者认为, 儿童成长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一次成长机会, 家长要抓住时机, 巧妙引导, 促进幼儿成长。随后作者根据自己孩子在幼儿园遇到的一些问题, 提出了各种应对策略。例如针对孩子撒谎的问题, 首先父母不要慌, 要了解到孩子撒谎到底是发展水平的原因, 还是害怕或者希望引起关注的原因。在了解原因的基础上, 父母千万不能轻易去打骂幼儿, 而要引导幼儿去了解问题根源或所犯的错误。当幼儿承认错误时, 家长要给予适时的鼓励和肯定。
第四部分是让孩子变成有能力的天使, 作者对如何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成为自己的主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要培养以下几种重要的能力:自主管理时间的规则意识;面对失败, 经得起挫折的抗压能力;具有初步的理财意识;让孩子保持一颗童心。对于时间意识, 作者指出, 孩子从幼儿园中班开始, 就对时间慢慢有了感觉。这个时候, 需要让孩子逐渐养成重视时间的良好习惯, 培养他们自己管理时间的规则意识。对于抗挫折能力, 作者认为孩子在年幼时候经受一些挫折, 要拥有“输得起”的心态, 心理承受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应对逆境的能力也会不断增强。孩子的理财并不是要孩子去投资之类, 而是要让孩子对金钱有着基本的认识, 并能正确地运用金钱。孩子的童心是世界上最为美丽的事物, 要让孩子拥有童心去期待、想象, 这样的童心多保留一刻, 孩子的期许就多一份。
3.《陪孩子一起成长》的读后感 篇三
鲍蕙荞面授好老师的八字诀: 心热、脑冷、耳聪、目明
培训现场79岁的鲍蕙荞全程站着完成了两个小时的分享,台下是慕名而来的钢琴老师,场外观众也通过在线直播观看了这场精彩的大师分享课。
鲍蕙荞讲述了自己考入音乐学院的经历和怎样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钢琴老师:“从宏观意义上来说,钢琴学习是一门探讨不完的学问,我不是要求年轻的同行们要怎样来做,我现在已经快80岁了,我对自己的要求概括起来就是:心热、脑冷、耳聪、目明。想要当好钢琴老师,首先要有一颗火热的心,你要热爱音乐,热爱你的专业,热爱你的职业,也热爱你的学生。我时常问一些老师:如果有一天,你可以选择换一个职业,你还愿不愿意坚守钢琴老师这一职业?如果做不到热爱音乐,那么选择了这行,一定会觉得很痛苦;在心热的时候,必须保持头脑冷静,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定位,只有这样才可能会很清晰地去做事情。明确分析每一个孩子适合往哪个方向去培养,就像游泳,没有适不适合,谁都可以学学看,但不是谁都能成为孙杨;目明,一方面是在细节上要做到火眼金睛,在钢琴教学中,对学生的很多问题——每一堂课、每一个曲目要看得非常清楚,另一方面是在宏观层面,你要能看透学生的心,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才能帮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鲍老师您现在还会每天练琴吗?”台下的钢琴老师问。“会的,现在我还有演出和独奏音乐会,如果我不练琴就不敢上台了。”鲍蕙荞的回答让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如果老师是一桶水,他就会分给学生一碗水;如果老师是一个泉,学生就有取之不完、用之不尽的水。鲍蕙荞说:“我们这一代年纪大了,钢琴事业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我希望不同年龄层的老师都热爱自己的事业,把中国的钢琴事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更多孩子在钢琴学习中爱上音乐、爱上艺术、爱上生活。”
在线陪练平台获教师群体肯定: 新事物解决老问题
随后,儿童音乐教育专家王丹身体力行,通过有趣的肢体语言,用游戏的方式带动全场一起学习乐理。在她看来,音乐并没有那么枯燥,只要用对了方法,音乐会成为陪伴孩子一生的“朋友”。对于逐渐兴起的线上陪练,她认为这是顺应了钢琴市场的需求:“陪练可以帮助我们的钢琴老师,解决平时你不在孩子身边的时候,如何进行指导和统一规划等问题,也减轻了家长的负担,改善了学琴期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我认为这是一个好事。”王丹自己也接触过线上陪练,她认为远程教育可以帮助很多学生和名师对话。在钢琴的学习上,目前国内大部分的家长都处于一个无法辅导的阶段,尤其在非一、二线城市和地区,想要找一个钢琴陪练往往比找钢琴老师更难,甚至不能保证老师的方法是否得当。陪练平台的介入,同时也是对主课老师能力的一个检验。
“我知道,今天的分享有很多快陪练平台上的老师们都在同步观看,我很高兴看到国内有这么多的专业院校学生,愿意加入到钢琴教师这个行业中来。所以今天分享的题目才定为: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钢琴老师。这是对他们寄予厚望。”对于线上陪练及线上陪练平台,鲍惠荞认为:“其实在专业领域,钢琴陪练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很多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的学生,甚至钢琴家也会有自己的陪练。线上陪练平台是一个新鲜事物,我知道他们发展得都不错,受到了很多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我虽然年纪大,但也很愿意多去了解。”
快陪练搭建平台 让钢琴学习变得简单快乐
此次大师课的成型,缘于钢琴在线陪练品牌“快陪练”。该平台希望成为音乐名家与钢琴老师之间的连接,通过名家分享,与更多的钢琴老师一起成长。
快陪练创始人、CEO陆文勇分享了自己的故事:“我是江苏人,小时候学习也不错,但最终为了学习,我放弃了兴趣爱好。进入大学之后,我开始玩乐队,在音乐中体会到了很多快乐,也是这个时期我开始思考学习的意义是什么。我想学习不是为了考上一所大学、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学习是为了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满足。去年我见到李连杰时,他跟我分享了他的经历,说在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之后,他才发现人生真正的幸福是来自精神层面的。”
快陪练,就是陆文勇在精神层面扎根的重要产品。快陪练团队希望在做好钢琴老师的助手的同时,和钢琴老师一道让孩子的学琴之路更快乐、更轻松:快陪练的陪练老师们可以在线一对一陪着孩子练琴,帮助钢琴老师解决孩子们钢琴课后练习中会遇到的问题,如弹错音、节奏不稳、长时间练琴没有兴趣等。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做一个有温度的线上平台,快陪练采用暖色调的页面,在视觉心理上给孩子最大的抚慰;使用画笔教学批注,让孩子明确问题所在;用动态的奖励动画,激发孩子的自信,提高线上课程的有趣度;快陪练还原创了吉祥物图图和琪琪,让两个小伙伴在线上和孩子们共同成长。在快陪练的开发团队中,很多工作人员本身也是琴童家长,他们站在家长的角度上去审视快陪练,从实际需求出发,帮助快陪练在用户体验方面不断优化,更好地解决学琴家庭遇到的各种问题。
4.《陪孩子一起长大》读后感 篇四
它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你,怎样理解孩子,怎样帮助孩子,怎样呵护孩子的心灵,怎样给孩子适当的爱,怎样给孩子自由,保护他的创造力,怎样呵护自己的心灵。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懂得孩子的心理,当然还得给孩子爱,同时别忘给他们自由。以李子勋的说法就是让孩子建立依恋关系。关系重于教育,句句是真理。使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么几句话:
“多提孩子的优点,他的优点就会被放大,孩子知道他有很多优点的话,会变得很优秀。如果总夸奖他是一个好孩子,他的行为越来越偏向于好孩子,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被标定为坏孩子,他的行为就越来越偏向于坏孩子,这是语言的雕塑功能。”在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李子勋提出的是一种赏识教育。赏识教育可让孩子变得更聪明,欣赏孩子我们就应当做到尊重孩子。
5.陪孩子一起的读书心得 篇五
寒假里,我和妈妈每天都坚持共读30分钟的书。书里的小故事引人深思,一环扣一环,精彩极了,我都被这深深的吸引住了。在这过程中,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培养了我的阅读兴趣,很好的培养了语文的知识能力。在读书的时候我会和妈妈讨论一下故事里精彩的情节,或把故事继续编下去,这都会把读书变得更加有趣,更加有意义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我会和妈妈互相讨论,这样既训练我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我积极讨论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我可以边看边收获。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说得妙极了。我在读书的时候只要一看到一些好词、好句便会立即抄下来,等到写作的时候用到。
6.让音乐欣赏与孩子一起成长 篇六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课,意义,教法,效果,体会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音乐教学的任务, 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 而应当面向全体学生, 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 特别是通过音乐欣赏教学, 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 在潜移默化中建立对亲人、对他人、对社会、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 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小学的音乐欣赏课往往是最难上好的, 因为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丰富, 抽象思维能力不强, 因此对作品的内容难以理解, 难以产生共鸣。怎样才能上好音乐欣赏课呢?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
一、采用直观情境教学
音乐是通过节奏、旋律、节拍、速度、力度、音色等音乐手段, 塑造形象, 表达思想情绪, 抒发内心情感的。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美术也是情感的艺术, 一幅生动的画面, 一连串完整有趣的动画、优美的影视画面都能激起学生丰富的联想, 例如:在《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中, 我采用音画结合的方法, 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景图:一片翠绿的草地, 远处羊群如珍珠般散落, 牧羊人骑着马, 甩着鞭子, 在牧放羊群。近处有几个蒙古包, 两个蒙古族少年正在尽情地舞蹈。同时播放乐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创设出草原的情境, 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大草原。接着, 师生共同跳了一段简单的蒙古族舞蹈, 使学生从情绪和情感上产生共鸣, 进而对本课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达到聆听这首曲子的预期效果。
二、欣赏教学与学生参与活动
在欣赏教学中, 有些教师往往不注重参与活动的设计, 只是给学生听听音乐, 对作品进行简单分析, 便算完成任务, 这样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学生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可接受性以及教学条件, 设计出生动有趣的参与活动来:
1. 随音乐律动。
即根据乐曲的内容进行律动或动作表演。如:欣赏《玩具乐进行曲》时, 教师可启发学生模仿木偶的动作参与表演。
2. 指出乐曲所表现的情绪。
欣赏几首作品, 请学生用线条画出或用色彩绘出每首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如:活泼的、优美的、抒情的、雄壮有力的、悲伤的、欢快的等。乐曲若是活泼欢快的, 线条就用“”表示, 色彩用鲜艳、明亮的颜色表示:乐曲若是悲伤的, 线条用“———”表示, 色彩便是用暗淡的黑色、灰色表示。
3. 听辨乐器。
给学生播放几首乐曲的片断, 指出各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并要求学生用动作表示出来。如:欣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时, 教师不说出乐曲名称, 让学生听乐曲片断, 并用动作表示出乐曲使用的乐器“唢呐吹奏”姿势。这样, 既增添了学生的兴趣, 又能培养他们的听辨能力。
三、乐曲与舞蹈
在课堂上用舞蹈来体现音乐意境和民族风格, 使欣赏课既增添了新的升华, 又为乐曲增色。在欣赏《丰收锣鼓》时, 我先教给学生几个基本动作和舞步, 让他们听着音乐尽情发挥。有的同学坐在座位上, 双手舞着手帕, 身体随着音乐左右扭动;有的站起来喜洋洋地跳着秧歌步;还有的扮演老爷爷和老奶奶一同喜庆丰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舞蹈动作, 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创编表演动作的能力, 增强了课堂气氛, 加强了对乐曲的理解。
四、听、议、说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欣赏音乐, 必须强调听。要使学生养成静听的习惯, 要动脑、有比较、动情地听。在听的过程中, 按照教师的引导, 对音乐作品从头至尾完整地去聆听, 并领略它的意境, 形成一种充满和谐愉快、活跃热烈的气氛。当学生听完后, 让他们积极大胆地发言, 各抒己见。这样, 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审美能力。
五、用短文写出乐曲所描绘的情景
音乐是富有生命的,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充满着情感。怎样去指导学生更深一步地理解音乐的内涵, 而使其更牢固地掌握呢?所以, 我就与作文联系上了。以音乐为基础, 让学生用简短的文字, 写出乐曲所描绘的情景, 或者根据乐曲表现的内容, 编一个简短的故事讲述出来。在欣赏《小白菜》后, 我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有一位学生这样写:“旧社会, 有一位农家女, 她天真可爱却孤苦无依。三岁失去亲娘, 跟着爹爹过日子。后娘生了弟弟, 农家女的日子更难熬。”他把全曲的内容用几句话就描述了。这样, 使他更加了解了作品, 而且还发挥了他的写作能力。学生们能描绘出乐曲的情景, 这说明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欣赏音乐的能力。
六、初步效果
以上音乐欣赏教学, 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表现在: (1) 知觉感受敏锐。学生通过听各种歌 (乐) 曲, 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知识, 而且从小锻炼了他们的听觉能力。 (2) 记忆能力明显提高。以前班上的学生听过一首歌曲后, 一会儿就淡忘了。而现在当他们听过一首乐曲后, 不但没忘, 还能哼唱出乐曲的旋律, 说出使用的一些乐器、歌 (乐) 曲的情绪和速度。 (3) 注意力大有提高。过去一上欣赏课, 有不少学生注意力分散, 爱做小动作, 把欣赏的乐曲当作催眠曲呼呼大睡, 现在大大培养了他们静心听、用心看、细心想的习惯。每次上课, 学生们都能做到注意力集中, 并且集中的时间将持续一节课。学生们始终都坐姿端正, 积极抢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堂上不再有说话、做小动作、睡大觉的现象了。正如朱珂莹同学所说:“老师, 我感觉这节课过得真快!”
七、认识与体会
从初步效果看, 能取得这样的效果, 我认为是各种教学手段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它包括:一是明确欣赏目的, 扩大儿童视野, 提高学生的鉴赏、表现、创造美的能力。二是采用直观情境教学, 看、听、画三结合, 增加了音乐欣赏课的活力。三是学生参与活动, 大大提高了他们动口、动脑、动手的能力。四是听乐配舞方面, 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创编表演动作的能力, 进一步加强了对乐曲的理解。
7.《陪孩子一起成长》的读后感 篇七
心得
与孩子一起读书-与孩子一起读书吧陪孩子一起读书心得
------------------------精选
财
经
经
济
类
资
料---------------与孩子一起读书-与孩子一起读书让我们帮孩子读书 我教过的学生有很多都在为写作 文发愁,而这些人无一例外都很少读书 或基本不读书,我这里指的是名著经典,不指所有的书,有的学生读的书很多。
却很少是有益的或有用的。
我也曾做过 一个简单的调查,问我现在教的学生,新课标里向学生推荐的必读书目学生读 过几本,全班四十多个学生,大多数学 生只读过其中的一两本,读过十本以上 的没有,有十几个学生一本都没读过。
是绝大多数学生一点读书的时间都没有 吗?学生学习时间真的那么紧张吗?答 案是否定的。
鲁迅先生不是说时间就像 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还是
有的吗!学~1~
------------------------精选
财
经
经
济
类
资
料---------------生挤了吗?没有。
那么他们课余时间学 生都在忙什么呢?上课时问他们,答曰,在忙着写作业,果如是乎?非也。
我不 知道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有没有时间读 书,如果上课时间没有,假期时间总有 吧,没有不放假的学校吧。
我所在学校 是公办非寄宿制学校。
学生自己支配的 时间是不少的,但是正如我所调查的真 正读书的学生是少之又少。
你也许会说 我的调查仅限于我的学生是不全面的。
我也问过我们学校的其他的语文老师结 果是大同小异。
还曾问过别的学校的语 文教师,结果也基本相同。
学生课余时间究竟在忙什么?学习优秀的学生都在忙着写作业,写完了 作业他们还有家长布置的其他的复习
资 料要看、要做。
现在很多家长都急功近利,而社会竟争日趋激烈,就业困难,更使他们有了这样做的理由。
那些学习一般的学生和学困生又在做么呢?在课 上问,是很难得到实话的,因为他们在~2~
------------------------精选
财
经
经
济
类
资
料---------------玩,玩什么?最玩的最多的是电子游戏。
我家离学校近,我是走着回家,每天都 会在路上碰到很多走着上学的学生,他 们议论的内容多数是电子游戏。
什么过 关了,升级了,还有很多我不知道的术 语。
学生有的也看书,我经常去书店,有很多时候会遇到学生,我注意观察他 们在看什么书,在找什么书。
他们找的 书多数是《意林》、《少男少女》,而找的 最多是韩寒与郭敬明的,还就是一些爱 情小说。
我曾看到两个女孩在书店里买 书,面对琳琅满目的各类书籍,一个女 孩对另一个女孩说,这么多的书哪儿看 得
过来呀,这么多作家我只看过一个的 的书,我以为她说的是鲁迅,如果只让 我读一位作家的书,我肯定选鲁迅。
但 她接着说出来一句话,“那就是琼瑶。
” 哎,我真的是无语。
我也真的知道什么 是代沟。
我宁愿她说的是金庸。
我总在想,难道网络时代真的不需 要读书了,读书真的就没用了。
我想办法只要想,总还是有的,只~3~
------------------------精选
财
经
经
济
类
资
料---------------我们努力,办法总比困难多。
现在的网 络、电视在同我们争夺孩子,这是个你 弱它就强的时代,如果我们这些老师都 向网络、电视投降了,我们的孩子就能 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成为分类的奴隶,一种是成为网络与电视的奴隶。
于是这 个世界上就会多出许许多多的网虫与电 视迷,唯独缺少书迷。
其实孩子毕竟是孩子,我们只要引 导得当,方法适当,是完全有可能把孩 子拉回来的。
首先我们要给学生推荐好书并给 予指导,让他们知是非、明善恶。
在助 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如 果我们不能好好指导,学生看了好书,也不见得能得到好处。
譬如,有的学生 看了《西游记》,却学会了在教室大闹天 宫。
看了《水浒传》知道了该出手时就 出手,不该出手也出手,对同学大打出 手。
看了 《三国演义》,学会了曹操的“宁 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看了 《红楼梦》学起了宝黛的卿卿我我。
中~4~
------------------------精选财经
经济类资料---------------学生是没有明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时 期,他们很容易跟着感觉走。
我们要给 他们指条明路才对。
让他们明白是该学 的,什么是不该学的。
要学习孙悟空的 保着师傅去西天取经,一路上不畏艰难 险阻、百折不挠,万水千山只等闲的精 神。
学习水浒英雄除暴安良、替天行道 的精神,并且要告诉他们在法治社会是 不能为所欲为的。
要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学习《三国演义》里刘备的仁、关羽的忠、诸葛亮的智。
不能学曹操的 奸。
我们给学生推荐了好书,让学生抽 时间读。
在作文课上我们可以给学生一 定的时间,让学生对读书心得进行交流,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
学会对人物进行辨证地分析,全 面地分析,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不墨守成规。
如分析水浒人物。
就要全 面地分析,如对武松,要看到他勇猛无 畏,惩恶习扬善的一面,也要看到他不 分青红皂白,滥杀无辜的
一面。
对
李
逵,~5~
------------------------精选
财
经
经
济
类
资
料---------------要看到他天真可爱、口无遮拦的一员面。
也要看到他对宋江盲从肯杀人如麻的一 面。
此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看 到过的书中人物的故事讲出来,大家一 起分析书中人物的是是非善恶。
如讲讲 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的故事,体会 关羽的忠;讲讲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 单骑的故事体会他的义;讲讲水淹七军 的故事,体会他的谋。
讲讲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的故事价值他的傲。
可以让一 个学生讲出一个人物的一个故事,其他 同学补充,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又让学生全面分析了人物。
学会分析人物不但对学生阅读文 章有很大帮助,也有助于学生作文的学习。
学生学习了经典著作里积极健康的 人生态度,自己写作时自然会有积极、健康的思想。
读了书中呼之欲出人物的 言行,自然想要写出有血有肉的人物。
这样我们再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 活中多观察,用言语、行
动
表
现
人
物
性~6~
------------------------精选
财
经
经
济
类
资
料---------------格。
使学生把读书与写作结合起来。
学 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都会不断提高。
体育界有句名言,得田径、游泳者 得天下。
而语文则是得阅读、作文者得 天下。
如果我们指导学生把读书读好,既能把学生从网吧拉回来,又能让学生 考个高分,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有很大帮助,我们乐得河水不 洗船呢?让我们帮孩子读
书
吧
!----------------最新
8.家长怎样陪孩子一起阅读 篇八
家长, 孩子, 阅读家长, 孩子, 阅读陪孩子一起阅读 父母陪孩子阅读可以给他的一生留下美好、温馨的记忆。父母与孩子一起读书,在教育上称为亲子阅读。为了帮助家庭和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家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试着做一做。
一、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就是为孩子们去选购一些适合年龄特点的图书,内容积极向上,画面色彩鲜艳但不杂乱,形象逼真,生动有趣,开本大,便于阅读。将这些书放在孩子自由取放的固定位置。精神环境也说是家庭气氛和谐,父母、母子关系融洽。
二、对幼儿书籍做到心中有数 父母讲故事之前,首先自已要大致浏览一遍,主要是考虑如何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程度给他讲解。如:两岁多的孩子能理解故事的内容了,但他说话不多,家长只能向他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三四岁的孩子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不但能很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还可以复述故事,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给孩子讲故事之前,家长就要象老师备课那样,做一些准备。这样,讲解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三、穿插提问、认真回答。在讲故事的时候,家长可以穿插提问,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提问首先是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故事,同时可以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发展孩子的智力。比如在翻开新的一页的时候,就可以先不讲,让孩子自已看画,说说画上都有什么,是什么意思,孩子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注意观察,要动脑筋想。又比如,故事快要讲完的时候,你先不讲下去,让孩子想,故事会怎么样结尾,这不是又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力吗?幼儿的好奇心强,他们会边听边问“为什么?”、“怎么了?”,家长千万不能不耐烦,要耐心细致地解释和回答,回答要真实,使孩子既学到知识,好奇心同时又得到满足。
四、把读书和游戏结合起来 孩子是最爱玩的,如果我们把读书和游戏结合起来,就能大大增强孩子阅读的兴趣。很多图画故事都可以用来表演,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一种是孩子一个人表演,可以把故事中的人物画在一张张卡片上,也可以把卡片贴在一块块积木上,还可以把人物做成一个个纸偶套在手指上,孩子一个人表演几个人物,一边说台词,一边摆弄人物。一种是孩子和爸爸妈妈一块儿表演,每人扮演一个或几个角色,还可以简单地化妆,戴个头套或戴个面具等等。
五、鼓励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当家长和孩子们共同看完一本书时,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讲出来,这样就发挥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孩子还发现他把书上的东西再讲给别人听,别人又感兴趣时,孩子们会很兴奋和自豪,便由此产生更大的阅读兴趣。
重要的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小学生课外阅读至少应当有三项任务:一是从书中获取知识,提高对世界的认识,提升人文素养;二是从书中获得乐趣,培养阅读兴趣;三是学会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目前提倡并致力于大量阅读的人们所关注的重点来看,大都把第一点当成了开展课外阅读的理由和落脚点。我无意否认这一理由,但是对于小学生的发展来说,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阅读习惯更为重要。梁启超先生说:“一个人学生时期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其一生的幸福和发展。”
认真研究还会发现,在这三项任务中,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是核心。阅读习惯包括运用良好阅读方法的习惯,更包括阅读的习惯,即让阅读成一种生活习惯。如果人把阅读当成了生活习惯,那么自然会有阅读兴趣——因为只要他曾经用心读过书,就会感受到书的强大魅力。所以说,具有了良好阅读习惯,自然就会对阅读有兴趣,自然就会自动自发地阅读,自然就会自觉将学得的各种方法运用到阅读中,自然就会获取到知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说,课外阅读,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文章有很多,大多是要求教师大讲读书好处,以引发读书兴趣,大讲读书方法,以运用良好的阅读方法等,但是对于小学生离开学校、离开教师后的阅读,却研究得不够,因此学生自动自发的阅读情况也就不如人意了,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也就成了难以落实的目标。叶圣陶先生说:“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事认认真真去做。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个去观察去劳动„„的时候,“知”才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可见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只能在大量阅读的实践中逐渐培养。
如何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大量阅读,并逐渐形成良好阅读习惯呢?我认为教师唱好四部曲,就能把这一工作做好。
第一部曲——做好读书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读书也是这样。当学生有了读书兴趣时,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做出读书计划。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为培养阅读习惯,教师每天放学时都要布置课外阅读,有的甚至还要指定阅读书目和阅读数量(页码);一旦教师没有布置,学生往往就不阅读了。他们把读书当成了作业,当成了老师安排的任务,这样下来,如何能养成习惯。制订阅读计划能有效改变这种情况。当学生把阅读一本书的计划制订好了(几周读完,每周读多少页),并把此计划分别给老师、小组长甚至家长一份后,这计划对学生自己就有了一种约束,读书就成了他自己的事情,不用别人盯着,他就会自动自发地寻找读书时间,进行阅读。久而久之,便能逐渐形成阅读的习惯。
读书计划的制订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特别是在阅读起步阶段。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和学生讨论计划是否合理、可行——太多了,完不成;太少了,达不到培养阅读习惯的目的。要因人而异,因书而异,绝不能强求一致。计划一般应到周,即一周读多少页,这样比较灵活,便于学生自主安排,以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
第二部曲——写好读书笔记
关于读书笔记的研究也很多,一般的都认为,小学生做读书笔记可以加深理解,强化记忆,提高写作能力。我认为它还有更大的意义,就是促使学生养成边读边想、读后总结的良好习惯。这对于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很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如果让学生把读过的内容讲一讲,大都支支唔唔讲不清楚,好点的学生能讲出一些情节,但也是语无伦次,而且用的都是大白话,一句书中的语言也不会用。这是学生只关注情节,不注重语言,看完就了之,没有养成边读边想、读后总结习惯原因。
“心惟口诵,读思结合”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而得之则深”,这是对读书规律的深刻总结,值得借鉴。怎样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这一规律,培养边读边想、读后总结的习惯呢?做读书笔记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怎样动笔,记些什么?要看思考了些什么。一般说来,小学生读或者读完一段文字(几页或者几十页),应该思考如下一些问题:认识了几个生字;看到了几个新的或用得好的词语;哪些地方或句子写得精彩;主要写的是什么,可以划分成几部分;有什么体会或者评价„„学生应当边读边思考,读完后再做总结,最后写到笔记本上。这是阅读一段文字本身应当弄清的问题,更是小学生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阅读方法(这是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方面)。要做好读书笔记,学生就要自觉思考这些问题,久之,便能形成良好读书习惯。
当然,不同年级的读书笔记应当有不同的侧重:中年级,应当进一步强调在阅读中学习生字,积累词语,练习概括主要内容,读书笔记应当侧重这些方面;而高年级,侧重则应当转移到体会和评价上。俗话说“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所以无论是中年级还是高年级,都应当重视精彩语句(语段)的摘抄,因为这是学习语言,积累语言非常有效的手段。第三部曲——组织好读书小组
小学生课外阅读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情,不好提统一要求,不好做统一指导,靠教师一人,每周对全班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检查并给以指导,实难做到。而小学生毕竟需要检查指导、表扬鞭策。如何既不增加教师负担,又使课外阅读检查指导具体到位呢?课外读书小组能够帮助教师做好这一工作。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爱,这就是归属感。让学生组成相对固定的课外读书小组,既能满足学生的这一需要,又能让他们交流读书情况,起到相互学习、相互督促、共同进步的目的。
关于课外读书小组,研究的人也不少,他们关注的往往是小组活动,即学生读完一本书书后,开展的演一演、讲一讲、评一评、比一比之类的活动。这些活动固然很有必要,但是我们更应当重视小组成员之间的检查和评价:阅读计划是否完成,读书笔记是否做好,阅读质量如何等。至于其它活动,应该是在完成这两项任务后的添花之事。
课外读书小组的活动应在课外完成(早来晚走或者自由活动时间),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进行检查,切忌由小组长一人说了算。首先通过询问、提问等形式,检查读书计划是否完成;然后查看读书笔记,看做了几次,质量如何(包括书写是否认真,字词是否为生字新词,摘抄的句段是否精彩,主要内容、体会评价是否语句通顺,意思明确);最后小组同学在一起,总结本组上周的读书情况,对每个同学进行民主评价,并对下周读书做出安排(超计划或没有完成计划的要调整本周计划,笔记做得不好的要由组员帮助)。这个民主检查评价的过程既是督导的过程,也是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
第四部曲——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
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不少学校开设了课外阅读课(每周拿出一或两节课专门用来课外阅读),有的还把这课安排在阅览室里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意阅读。由于没有阅读目的和计划,学生光确定阅读书目(篇目)就需要一些工夫,真正的阅读时间也就很有限了,到再次上阅读课时,前次阅读的内容早就忘光了,只好从头再来。所以说,仅靠每周一两节的课外阅读,是读不了多少书的,也根本养不成阅读习惯。吕淑湘先生说: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课外阅读应当是百分之百的靠课外,课内要做的工作是指导,而不是阅读。所以说,我们应当将课外阅读课改成课外阅读指导课。
课外阅读指导课每周一节即可,其目的主要是激励先进、督促后进、指导帮助、交流提高,任务一般有四项:一是了解上周课外阅读情况,二是对下周课外阅读进行安排,三是针对班级普遍存在的课外阅读问题进行指导,四是交流课外阅读成果,促进再次提高。上周课外阅读情况,可通过课外读书小组进行了解,表扬好优秀学生,了解没有完成计划的学生的原因,同时了解小组学生调整下周读书计划的情况。对班级普遍存在问题的指导,要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作用,比如读书笔记的指导,可以让好学生现身说法;当然也可以联系阅读实际,传授一些学生能够理解并用得上的读书方法。课外阅读成果交流,要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以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所读图书为目的,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9.写与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篇九
女儿乐乐一天天长大,从呀呀学语到喋喋不休,从蹒跚学步到奔跑跳跃,我也一步步地在前行,每一本育儿经典都是我最好的老师和朋友。很偶然的一天,我的一个朋友对我说:“哎!有一本书不错,叫《陪孩子一起成长》,看看吧!”当看见书中那一页页可爱的插图时,我就已经喜欢上她了,就像别人说的“第一印象”吧!
捧着她如饥似渴的读了一遍,就像和一个朋友在聊天,曾经困扰我的乐乐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似乎就在书中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案例中迎刃而解了,感觉心就象雨后的晴朗天空,清爽了、明亮了!
用心去品读这本书,有很多地方都能引起我的共鸣。“同孩子一起玩”带给了我很深的思考,书中有一段话“如果说,爸爸妈妈是孩子的天空,那么,爱就是阳光。试想,孩子在天空下享受着阳光,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玩游戏,他会感到多么的快乐和幸福呀。”乐乐两岁之前都不是很黏人的,可是一过了两岁就常爱缠着我,不管我在做家务,或煮饭,或和朋友打电话,她都会来要求我陪她,和她玩,这使我常常做不完家务,也无法和朋友畅快地聊天。为这我曾很烦恼,感觉女儿的到来让我的生活完全不一样,没有了自由呼吸的空间。但是现在的我明白了,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很快,她将有她自己的世界,也许到时我要陪她,她也不让我陪了,所以要趁她要我陪的时候多陪陪她,她不是一盆花,也不是一棵草,她的成长是需要爱来浇灌的。
在“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文中最开始的一段话对我受益非浅,“人们常说:‘书籍是人最安静、最永恒的朋友,也是最容易接近、最智慧、最耐心的老师。’”当女儿还是襁褓中的宝宝时,我就常在她耳边哼歌,讲我小时听过的故事;当她呀呀学语时,给她讲《婴儿画报》里的故事,不在乎她懂不懂,只想让她养成阅读的习惯,虽然她并不爱惜书,经常是支离破碎;现在乐乐已经是一个爱喋喋不休发问的小女孩了,书成了她最好的伙伴,从看最初的《婴儿画报》到现在读《格林童话》、《西游记》,我想乐乐已经完全享受到了阅读的快乐。睡前故事是乐乐的必修课,大概是乐乐3岁时,有一次我在给她讲《小猪闹闹冒险的一天》时,突然发现她可以跟着我的节奏稍微给些小小的提示就可以自己把这个故事讲完了,而且还指着一些字告诉我“这是小字”,“这是了字”当时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个很大的惊喜,现在女儿对认字有了强烈的欲望,在享受故事情节的过程中也认识了字,完全享受到了读书的乐趣。每个月我们都会领着乐乐去图书城,在那里乐乐完全融入到书的海洋里,对新鲜的故事她会要求我们念给她听,有时她也会拿着一本大大的彩页故事书,自已坐在角落里讲故事,但是她总是很害羞,会说“妈妈别离我这么近,远一点”所以到目前为止我还没听她清楚的讲一个故事,看来克服她害羞的情绪我还要努力呀!
10.《好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篇十
《好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是《父母课堂》的记者采访中国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的一篇访谈录,孙老师回答了几个记者提出的问题。在孙老师的回答中有一段话使我感觉非常及时。那就是当记者问孙老师:家庭教育需要科学的方法,方法很多,哪些比较重要呢?孙老师回答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至少有4点:1.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2.教子成功从培养良好习惯做起;3.父母身教重于言教;4.让孩子在体验中和群体中长大。”
孙老师所提出的四点方法使我有点恍然大悟的感觉。回想起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忽略了太多,特别是尊重孩子。从孩子出生到现在,做为母亲我也付出了很多,但也给孩子制造了许多压力,特别是在孩子上学以后。因为需要打理自己的生意,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早出晚归,根本就顾不上和孩子交流了。孩子算是很乖的了,他没有跟我提要求,学习也算过得去,也没有淘气,但是他经常会和我说起学校发《父母课堂》了,老师要求写读后感。我也知道这本杂志很好,于是也抽空读一下,可是由于每天要面对很多杂事,很多文章我也是一看而过,更不用说写出读后感了。直到前个阶段,工作不太忙了,我有点时间陪孩子了,他的一些习惯让我有点无法适应,但却不知如何改变。今天,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大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孩子需要的不是唠叨而是具体的帮助。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没有和孩子做深入的交流,更不用说具体的帮助了,所以造成现在我想尊重他的想法,但却不知他在想什么。
11.舞蹈陪我一起成长作文 篇十一
回忆就像海浪,在沙滩上留下了贝壳、海星、海螺;那回忆有暖、有冷、有湿润、有苦涩,但总有一股神圣的力量,陪我成长。
在我蹒跚学步时,母亲就经常给我放映唱歌跳舞的视频,说不上是熏陶,毕竟父母都是文化人,对这些唱唱跳跳不感兴趣,而我,似乎是得到了某种力量的吸引----在成长路上有了舞蹈的陪伴。
四岁,我开始学习民族民间舞和中国古典舞,那时的我是打心眼儿里爱舞蹈的。每次上课我都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因为我总是比别人学得快,这让我有些自满。
渐渐,我开始参加各种比赛,但总没有收获很好的成绩,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明白了我之前的骄傲是多么可笑,多么不屑一击。“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话一点儿也不假。我开始努力,凭借我那一点点天赋去努力,不仅在舞蹈房里,我在家也经常边读书边耗腿,在家中练翻前桥的时候我五次三番的从离地两尺多高的床上摔下来,经常摔得我脸上身上黑青紫红的,父母也不理解我为什么这么拼,他们甚至有点害怕我去上舞蹈课了。
经过五年的.努力,我的果实终于成熟。不停的比赛,一直都是第一名,市级比赛金奖,县级比赛和校级比赛更不用说。我尝到了甜头,便更努力的向高处攀登,成长或许都是这般滋味吧。
我克服了练功时软开度撕心裂肺的磨炼和枯燥的动作,使我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显得微不足道,以前会觉得练功枯燥,但现在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次身体与灵魂的洗礼,这种洗礼伴随着我不断成长。
12.陪孩子一起读书的心得体会 篇十二
平罗县一幼分院
小二班
魏佳欣家长
陪孩子一起读书,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关键。古人云,“遗子千金,不如遗子一经”。养成孩子读书习惯将是父母送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陪孩子一起读书,可以使我们的孩子形成共同的成长记忆。以前,在孩子晚上睡觉之前,我都给她读一段睡前故事,让她听着故事甜甜地进入梦乡。双休日我就带她出去玩,并给她介绍书上看到的动物、植物以及农作物,让她体验大自然的美妙,探索科学的新奇,让孩子感受到读书的乐趣。看着孩子兴奋的小脸,我的心里也升起一种温馨的感觉,这大概就是陪孩子读书的乐趣所在吧!
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在书中感受故事的精彩,词语的优美,一起回味历史的厚重沉淀,体验自然的美妙,探索科学的新奇,让孩子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孩子上幼儿园期间,我们给孩子挑选了几本容易理解、容易接受、感兴趣的书,每天晚上有空的时候就给孩子讲书中的故事:例如《安徒生童话》里的丑小鸭,安徒生是继法国的夏尔、贝洛和德国的格林兄弟之后的又一位杰出的童话天才。安徒生笔下的这只丑小鸭,处处受排挤,受嘲笑,受打击。但它并没有绝望,而是坚强不屈的奋斗,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通过长时间的陪孩子读书,我发现,这不仅使孩子对读书增加了兴趣,而且在她不懂的时候可以及时的帮她解答,使她能在第一时间懂得书中要告诉她的道理。
就这样我们要把陪孩子一起读书进行到底。就算工作再忙,也要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共同来读书,在充满亲情的氛围中,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沉醉于书的世界里,享受读书带给我们的快乐!让孩子在一个充满积极向上,乐于学习,与书为伴的家庭环境中,健康、快乐成长。
平罗一幼分院
班级:小二班
学生:魏佳欣
【《陪孩子一起成长》的读后感】推荐阅读:
老师与孩子们一起成长08-15
“四有”好老师事迹材料:和孩子一起长大08-09
“和孩子一起爱上阅读”家长会发言稿10-20
我和祖国一起成长观后感心得700字11-13
每天陪孩子读书的好处08-26
一起成长的日子作文400字07-17
父母陪孩子阅读的读书心得体会11-09
再忙也要多陪陪我们的孩子10-05
成长路上我们一起07-20
我们和祖国一起成长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