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差错事故方案

2024-06-29

护理差错事故方案(共10篇)

1.护理差错事故方案 篇一

【摘要】 护理差错是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的过失或疏忽,给患者带来或轻或重的伤害和痛苦,影响其治疗甚至生命。近年来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现象, 作为一名护理管理者,结合我们所学的护理管理知识如何有效降低护理差错成为医护人员关注的焦点,现总结如下,【关键词】护理差错的原因分析预防护理差错事故的措施

护理差错事故的预防

护理差错是指诊疗护理工作中,因为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中的过失,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延长了治疗时间,但尚未造成患者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不良后果者称严重差错。任何护理差错都会影响治疗工作的进行或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和不良后果。因此积极防止护理差错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内容。

护理差错事故的管理对病人安全至关重要。如何减少或控制护理差错事故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也是护理管理者和研究者应该积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对差错事故如何进行管理,取决于人们对差错原因的认识方法。

一、发生差错的主要原因有4个方面:

(一)责任因素

责任心不强,擅离职守、工作粗疏、工作中思想不集中,延误治疗护理;主观臆断,凭印象工作。

(二)管理因素

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分级护理制度不落实,不按规定巡视病房,护理不到位;交接班制度不落实,交接不严不清、不进行床旁交接;查对制度不落实,不执行“三查七对”,每班小查对,每周大查对;不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规章制度不健全,各级、各班职责不明确,监控措施不得力;工作安排不合理,科室协调配合不够;工作环境不安静,注意力分散;使用器材、药品放置位置不固定;实习生带教安排不当,要求不严放手放眼。

(三)技术因素

业务水平差,技术不熟练,盲目操作,护理不当。

(四)心理生理因素

工作繁忙,注意力不集中;外来干扰,影响工作效率;情绪不稳定,对信息处理不灵敏,不及时准确;身体不适或过度疲劳,失误概率增高;人际关系处于对立情绪,造成逆反心理时发生差错的最大隐患。

二、差错事故要以预防为主,杜绝在差错发生之前。要加强“零缺陷”管理,提高质量,确保病人安全。

(一)加强思想教育

1、加强各级护理人员护理安全教育,强调安全护理,做到警钟长鸣。

2、巩固专业思想,热爱护理专业,安心工作,提倡奉献精神。

3、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巩固树立为病人服务的思想,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

4、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好操作规程。

(二)严格差错报告制度

严格差错标准,建立差错、不良事件上报、登记、讨论、分析制度,及时吸取教训,提出整改措施。

(三)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

1、履行岗位职责,在岗在位,忠于职守。

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1)“七清”指交清、听清、问清、答清、写清、看清、接清

(2)交接班要做到“四看””、“五查”、“一巡视”

“四看”:看交班报告本、看记事黑板、看治疗台、看危重护理记录

“五查”:查新入院病人的处理是否妥善;

查病情有特殊变化是否及时处理;

查手术病人准备是否完善;

查危重瘫痪病人皮肤是否清洁完整,床单是否平整干燥;

查术后病人术口敷料是否渗血,是否排尿,引流管是否通畅。

“一巡视”:对新入、重危、大手术及病情有特殊变化的病人,交接班人员应共同巡视,进行床旁交接班。

护理工作是整个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范围广、工作环节多,操作具体,可能发生差错事故的机会较多,抓紧护理差错事故的预防工作,可以防微杜渐,对预防事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是防范护理差错的重要环节。加强护理管理职能,制定防范措施。

护士长的管理:(1)护士长对每位护士应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加强监督各班护士所完成的治疗及护理情况,每日深入病房了解患者对护士工作的反馈。(2)督促护士加强工作责任心,改进态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有计划地检查医嘱的执行情况,加强医护配合,严防缺陷、事故,纠纷的发生。(3)随时掌握急、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护理计划情况,参加并指导危、重、大手术及抢救患者的护理。(4)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听取患者对医护护理及饮食等方面的意见,研究及改进病房管理工作。(5)及时了解掌握护理工作中不足之处,可能出现的护理缺陷、差错,从发现问题到及时纠正,提出防范措施,到纠正后情况再查,做到环环相扣,严密有度,奖罚分明。

护理部的管理:(1)护理部设立护理检查小组每月定期到临床科室检查护士工作情况,及时了解反馈不足之处,以利于改进工作方法,并确保护理安全。(2)设立差错事故防范小组,要定期进行防止差错事故的调查分析。(3)对护士进行防止差错事故的调查分析。(4)从差错的角度来分析、讨论、借鉴,并及时通报、批评教育。(5)召开护理安全工作会议。

综上所述,护理差错是可以预防的,关键就是让护士提高认识:差错是影响医疗质量中的重要因素,也是关系到病人痛苦和生命安危的大事。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责任心,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学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严防差错事故的发射,保证医疗护理质量,保证病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护理管理学教材

2.护理差错事故方案 篇二

1 护理工作与医疗纠纷的关系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 医疗纠纷越来越多。在医疗过程中, 医务人员特别是护士与病人交流、接触的机会最多, 时间最长。如果丧失对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的预见性和警惕性, 会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据国外相关文献调查显示, 护士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率要高于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1]。因此, 护士应掌握医疗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采取有效措施, 预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2 护理工作中预防医疗纠纷的措施

2.1 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感

护理工作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 护士对每一项工作均应有严谨的态度。利用每一项治疗与护理机会, 与病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主动关心, 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 尊重、体贴病人, 理解病人心情, 正确地掌握病人需求, 找出问题, 制定有效可行的措施。同时要求护士在工作中要认真负责, 敢于承担责任, 提高病人的信任感。

2.2 不断提升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水平

良好的职业道德, 严谨的逻辑思维方式, 熟练的操作技能, 全面的专业知识, 是护士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的保证。提高护士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 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操作, 重视护士的理论学习及临床指导, 不断学习新业务、新技能、新知识, 掌握国内外护理的最新动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及使用新仪器时, 必须对护士进行培训, 按程序操作。

2.3 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和护士自我保护意识

对护士进行法制教育, 改变护理模式, 转变护理观念。熟知法律, 精通本专业知识, 了解本学科的发展, 练就精湛的技术, 做执行各项操作规范的模范;工作中做到以老带新、以严带松、言出有据、有言必行、有行必有记录;加强各环节护理质控, 重视终末质量, 进行质量的反馈控制, 做到人人参加质控, 形成互监互控的良性循环;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 强化护理行为中的法律意识, 积极主动地应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行为规范。

2.4 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健全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及操作规程, 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各项交接班, 做好“三查八对”工作。清点药品和使用药品前要严格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 如不符合要求, 不得使用;给药前, 注意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使用麻醉药、限制药时, 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液体有效期、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痕;给多种药时要注意配伍禁忌。严格执行交接班检查制度, 做到“一巡视、四看、五清楚、五查”;严守操作规程, 及时做好护理文件记录, 做好带教工作, 对年轻护士做到放手不放眼, 放眼不放心, 要加强“慎独”修养;抢救病人时一定要做到头脑清醒, 忙而不乱, 用药准确及时, 急救措施正确;在临床工作中相互监督提示, 做到不遗漏、不拖延任何一项护理工作, 随时警惕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2.5 杜绝医嘱相关性差错

护士不可盲目执行医嘱, 对医生下达的医嘱要多动脑筋, 学会识别正确与否;在执行医嘱时, 护士应熟知各种医疗护理程序、各种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使用方法。当护士拿到医嘱, 经仔细核对, 确信无误时再执行医嘱;如果对医嘱有疑问, 应向开具医嘱的医生询问以证实医嘱的准确性。

2.6 加强护患沟通, 融洽护患关系

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与心理状态。善于同病人沟通, 语言作为人类信息交流的工具, 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有特殊的作用。提倡“四句服务法”, 即:晨间多问一句, 使病人感到舒心;操作时多解释一句, 使病人感到放心;手术前多安慰一句, 使病人消除担心;出院时多关照一句, 使病人充满信心。

2.7 克服习惯性心理

养成自查自对的习惯, 培养发现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能力, 切忌凭经验, 凭印象处理。每天上下班前全面检查所做的工作是否逐项完成, 防止护理差错。

3 认真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发生护理差错、事故后, 要本着病人安全第一的原则, 迅速采取补救措施, 避免和减轻病人身体健康的损坏或将损害降到最低程度。处理差错事故的重要原则是实施必要、有效的处置方法, 由护士如实、诚恳地向病人或病人家属说明差错、事故内容即使未给病人带来影响, 也要实事求是地进行说明, 不应隐瞒事实, 以真诚的态度, 诚恳的方式对待, 与病人及病人家属重建信赖关系。同时, 分析差错、事故原因, 吸取教训, 总结经验。在医务人员中积极宣传如实报告差错、事故的重要性, 倡导当事人主动并如实写明差错、事故报告。只有发现问题, 才能解决问题。在发现的问题中找出工作的薄弱环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更好的方法。

4 落实差错事故报告制度

护士因疏忽等原因发生差错事故时, 应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护士长, 并逐级上报护理部。值班医生接到汇报后, 立即给病人进行检查, 并将情况详细记录, 护士应在该班次填写差错事故报告, 报告中应写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原因、后果、发现的时间, 谁第一个发现的, 怎样被发现的, 发现时病人的情况, 向医生和护士长报告的时间, 处理经过, 对事故原因的分析等。值班医生应填写接到报告的时间、检查情况, 采取的处理措施及病人的反应等。病房护士长也应填写具体的情况报告及分析意见。在预防差错、事故中, 减少医疗纠纷虽然还需在组织方法与手段以及教育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层次研讨, 但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应成为护士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3.护理差错事故方案 篇三

关键词:护理管理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管理涵盖的内容很多,涉及的面很广,是确保护理质量的前提和保障,是护理管理者必须重视及抓好的一项的工作。下面就本题目,根据自己多年的护理管理经验,针对护理差错的防范,谈几点想法和建议。

1、护理差错的常见原因

1.1护士自身因素造成

(1)责任心缺乏,服务意识淡漠;(2)无视幸程,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3)性情懒散,简化工作流程;(4)生活琐事困扰,心不在焉:

(5)1作欠于条理性,忙乱无绪;(6)盲目自信,凭感觉行事。

1.2三查七对不严格:三查七对制度是护理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原则,疏于查对而出现的差错占较高比例。

(1)在用药查对中,只喊床号不喊姓名(换床、混住)或只喊姓名不喊床号(同名),造成输错液或发错药;

(2)在医嘱查对时,由于环境嘈杂、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使该执行的医嘱未执行,该停的医嘱未停:

(3)夜间值班时,由于精神状态、体力及依赖心理等影响,偶有不查对现象:

(4)各种处置单未经双人核对即执行;

(5)从药局领取的药品,忽视查对,将过期的药液输给患者;

(6)对意识模糊、老年痴呆、小儿、精神异常等病人,处置时只

呼其名未核对床头牌:

(7)患者对治疗提出异议时,护士思想麻痹,带疑问执行医嘱:

1.3病情观察不细

(1)不按规定时间巡视病房,患者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

(2)交接班流于形式,未仔细观察患者神志、皮肤等;

(3)不重视患者主诉,低估病情而延误抢救时机:

(4)工作缺乏责任心,病情变化时,未及时通知医生而延误诊治:

(5)着急下班,该交的事情对患者及接班护士均末交代。

1.4专业知识欠缺,工作时间短,基础理论及专业理论都相对缺乏,专业技能不过硬,工作经验少,对临床中一些问题不能正确判断和处理。如:不知甘露醇、多巴胺静滴外渗可引起皮下组织坏死;阿托品抢救有机磷中毒时,不能正确判断阿托品化及阿托品中毒。

1.5工作压力的负面影响:不良的工作环境,紧张的工作性质,频繁的倒班,复杂的人际关系,工作的高风险等因素,均导致护士心理压抑。主要表现在极度疲惫,情绪不稳,易怒,无个人成就感,工作不专注,易被干扰,导致患者不满。

2、护理差错防范

2.1增强法律意识,认真履行职责:随着社会法制的健全和法律知识的普及,患者及家属的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医疗纠纷也随之增加,且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诉诸于法律。与之相比,护理人员的法律观念相对比较淡漠,尤其是长期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思想上出现的麻痹大意、懈怠,疏忽了意外事件的防范,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因此,护理人员要定期的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特别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与护理人员密切的法律知识要了解,时刻提醒自己要依法行医,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认真的履行职责,使自己成为一个学法、懂洼、守法、用法的合格护士。

2.2加大质量控制,规范护理流程:目前,护理部增加了人力,明年在质量监控上做实做细。科室护士长要注重护理工作流程中的质量管理,把精力用于管理,而非事物性及具体工作,针对护理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制订出相关的考核标准,由护理部、總值班护士长、科室组成的三级质控体系,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考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各科,提出整改措施,使护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2.3加强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护理部及科室护士长根据不同年资、不同职级等分别制定合理科学且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实施,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护士本身也要加强自学,不断更新知识,对各种抢救仪器、各项操作规程都要熟练掌握。

2.4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人院告知:(1)病区环境、设施;(2)有关的医护人员;(3)与患者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安全劝告等。(4)向患者详细交代《患者人院须知》,并履行签字手续。

住院告知:(1)治疗目的、用药名称、注意事项、不良反应、承担风险;(2)特殊检查治疗前应征得患者同意;(3)对神志不清无行为能力的患者,应对其家属履行告知义务;(4)对危重患者要及时向患者家属告知病情,以取得家属的酡合。

出院告知:(1)疾病康复知识;(2)正确用药方法;(3)合理饮食休息,功能锻炼方法;(4)复诊时间;(5)必要时以书面形式告知患者及家属。

以上告知内容最好履行签字手续,必要时可作为法律依据。

2.5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倡导“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文化素养,以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2.6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患者满意度高是减少医疗纠纷和投诉的关键因素,把语言沟通技巧及护士行为规范,做为重点内容来学习和掌握。

2.7杜绝无证上岗:新毕业一年以内的护士为临床见习期,不得单独从事护理工作,一年后未取得执业资格的护士,予以辞退。

2.8加强住院病人管理

(1)入院时要详细介绍院规,并在入院患者需知上履行签字手续:

(2)对于要请假外出的患者,必须征得主治医师的同意和签名方可离院;

(3)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外出后可能出现的后果,且有患者及家属签名:

(4)护士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外出时间”。一

4.护士护理差错事故案例 篇四

案例二:护士交接班时未检查手术患者尿袋引流情况,事实上,手术病人返回病床尿袋留于床上并未合理放置,但护士未发现,等到发现时床单被褥已全部潮湿。

案例三:患者经会诊后应用肝素,肝素安瓿上标注12500U,医嘱为25mg肌注,护士不知道mg与U之间的关系,询问医生后给肝素4ml肌注。

5.护理差错事故管理制度 篇五

(一)护理差错事故定性标准

事故定义: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具体参照“国务院颁发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Ⅰ类差错(严重差错)定义:

在护理工作中,由于责任心不强,查对不严,违反操作规程或技术水平低等原因所造成的错误,给病人造成痛苦,延长治疗时间,增加经济负担,但未造成死亡、残废和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为Ⅰ类差错。举例:

1.对危重病人观察不仔细,发现问题不及时通知医师,贻误治疗。2.应用特殊药物,如洋地黄、麻醉药、胰岛素、氯化钾等,因注射方法或剂量不正确而发生反应者。

3.查对不严,以致输入有霉菌(肉眼所见)的液体、异型血或错注青霉素或未做皮试注射青霉素,发生不同程度反应者。

4.昏迷、重危病人、小儿坠床,造成头部血肿、骨折、颅脑损伤等。5.热疗或保暖造成的灼伤,灼伤占体表面积>0.25%,深度或浅Ⅱ类以上。6.使用未消毒的器械或消毒过期的器械施行手术,产生一定后果者。7.各种穿刺、活检、特殊化验标本取错、损坏或遗失。8.出院时抱错婴儿,出医院门后纠正的。9.发生BBA有后果者。10.其他相当于上列情形者。Ⅱ类差错 定义:

由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错误,造成病人一般性痛苦或错误性质虽严重,但未造成病人任何不良反应者。举例:

1.错服、漏服重要药物。

2.漏做药物过敏试验,用药后无不良反应者。

3.因护理不当,发生占体表面积<0.25%的灼伤,在短期内治愈者。4.抱错婴儿,在医院内纠正者。

5.误发或漏发各种治疗饮食,尚不至于影响治疗的,术前准备不当而延误手术者。

6.使用消毒过期手术包施行手术,未发生不良后果者。7.其他相当于上列情形者。Ⅲ类差错 定义:

护理工作中发生的一般性错误,不直接影响治疗也未造成病人任何痛苦的。举例:

1.遗漏一般性的治疗及发错一般性药物。2.其他相当于上列情况者。(二)护理差错管理

1.严格执行各项查对制度,如做到“三查七对”,“三查十对”等。2.建立差错登记报告制度,对发生的差错有定期讨论分析制度并作好记录。

3.发生Ⅰ类差错后,责任者应立即向护士长报告,中夜班时向值班医师报告,护士长24小时内汇报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严重事件及时报告院部。

4.Ⅰ类差错每百张床<0.5人次/年(三)有关“四不准”的几项规定 “四不准”内容:

1.不准打错青霉素、胰岛素、输入霉菌。2.不准输错血、血制品。

3.不准抱错婴儿,车错尸体,重病人坠床。

4.不准开错手术部位。1.青霉素使用

(1)医师开出青霉素族类药物医嘱及青霉素皮试后,护士必须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如无过敏史者方可做皮试,皮试阴性者要在当天临时医嘱单上写明青霉素皮试阴性,在“青”针药治疗卡上划

(一)符号,并在其药名下划红线。如怀疑过去“假阳性”病例,必须有医嘱写明,并有医师在场备好急救药品严密观察下重做皮试。对停用青霉素3天以上的应做皮试。凡是医生开了免试单或免试医嘱,护士还必须问清病人本人,最后一次青霉素使用日期。(2)询问青霉素过敏史或做皮试后,如青霉素阳性需做到 a.立即通知医师,停用青霉素医嘱,撤去青霉素针药卡。b.病历前面夹放青霉素阳性标记的大红纸。c.在当天体温单上40~42℃之间盖“青”阳性章。d.当天临时医嘱上写明青霉素皮试(+)。

e.护理记录首页药物过敏栏注明青霉素皮试(+)及日期或注明青霉素(+)病史。

f.在病人一览表诊断小牌左上角注明青(+)。

g.告诉病人本人或病人家属(昏迷意识不清)青霉素阳性。h.床尾挂“青”(+)标记。

i.交班本班班交班三天(至少七班)。

(3)使用“青”时首先应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及皮试标记核对制,每次注射前均要进行核对,询问病人姓名,是否可注射青霉素,并告诉病人为其注射青霉素。静脉滴注应用“红网套”套好,补液标签青霉素药名下划红线,补液者签名。推注青霉素者应在治疗本上签名。(4)护士不能执行青霉素口头医嘱。2.输血

(1)执行配血医嘱前,应由医师填写配血单,已知血型者要写明“血型”,二名护士到床边进行核对,要做到“化验单”、“试管”、“病员”三者无异后方可抽血,并在化验单反面二人签名,二个病人以上同时需配血时,要做到“一单”,“一管”,一次只能为一个病人配血。

(2)收到血型报告后,由床位护士或当班护士告诉病人其血型。中晚班护士在术前准备中要检查核对血型单。手术室护士除常规核对外,术前还必须与清醒病人核对血型。

(3)执行输血医嘱时,首先由二名护士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同时要拿病历牌、配血单、血到床边与清醒病人本人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然后在输血单及反面二人签名。二病人以上同时需要,输血时作到一人一盘到床前经核对后输血。

(4)除混合血浆外,其他血制品,如:全血、血浆、血球、血小板均要核对血型,执行三查十对。3.防止霉菌输入体内(1)大输液瓶把三关:

第一关:送到病房的药物,药房应保证质量。第二关:病区拆箱,放入橱内时应进行检查。第三关:从橱内取出备用,套网袋前进行检查。(2)使用前三次摇匀察看检查:

第一次:开瓶盖前先将液体瓶震摇后检查。(瓶应倒置摇)第二次:冲药后(不加药的消毒瓶盖后)再摇匀检查。第三次:挂上盐水架,插针头前再检查一次。

(3)各班巡回病房时,应加强对输液瓶内溶液色、质、量的观察。4.防止手术部位搞错:

(1)执行备皮医嘱时,要认真核对部位,清醒病人可与本人核对,中夜班均要做好术前准备及手术部位核对工作。

(2)手术室公务员凭条来车病人时,病区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应主动陪公务员到病人床边核对无误后方可车病人。

(3)手术室护士在准备卧位、手术部位时,要认真核对病历、备皮部位等。冰冻切片报告切勿要搞错。5.防止抱错婴儿措施:(1)儿科预防抱错婴儿措施:

a.进婴儿室患儿(早产儿、新生儿、婴儿)左手系标志(床号、姓名)无婴儿室的病房小于2月患儿左手系手标带,每天晨间护理时检查核对,发现标志遗失,及时系上,字迹不清及时更换。

b.暖箱早产儿除左腕系标带外,在暖箱内挂一住院小卡以便核对,要蓝光照射治疗患儿,检查核对手标带,并将床头卡挂在蓝光箱上。c.每天晨间护理抱婴儿洗澡时,在抱起、洗后、放下时,均要核对手标带与床头卡是否符合。拍片、静脉注射等,凡是离开床位重新放回时均要仔细核对,以免床位移动后放错患儿,转进转出抢救室患儿要核对手标带与住院卡、病历卡是否相符。

d.患儿出院办手续时,要做好核对制度,出院证、住院卡、手标带是否符合。

e.护士长每周抽查1~2次。(2)预防抱错婴儿措施:

a.新生儿出生后,先告诉产妇,婴儿的性别,并让产妇看清其婴儿的生殖器。

b.在新生儿左手腕上系手标带,婴儿包被外别好小吊牌,(写明产妇的床号、产妇之子或之女、体重及姓名),填写好出生证,盖好脚印等,在做好一系列常规工作后送婴儿室,并与婴儿室护士当面交清。c.二台以上产妇同时生产时,将先出生的新生儿按上述处理,送婴儿室或交产妇身旁核对后,再处理第二个新生儿。d.每天沐浴前后均要检查并核对手标带。

e.婴儿出院时,应先问清家属婴儿的性别、产妇的姓名,然后与家属一起核对婴儿手标带、小吊牌、出生证等,直至完全无误后方可给婴儿换衣、离院。6.防止车错尸体:

6.护理差错事故的防范处理 篇六

王晓玲

护理差错事故定性标准

事故定义: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具体参照“国务院颁发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Ⅰ类差错严重差错定义: 在护理工作中,由于责任心不强,查对不严,违反操作规程或技术水平低等原因所造成的错误,给病人造成痛苦,延长治疗时间,增加经济负担,但未造成死亡、残废和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为Ⅰ类差错。

举例:

1.对危重病人观察不仔细,发现问题不及时通知医师,贻误治疗。2.应用特殊药物,如洋地黄、麻醉药、胰岛素、氯化钾等,因注射方法或剂量不正确而发生反应者。

3.输血不能按规程操作造成浪费者。

4.查对不严,以致输入有霉菌(肉眼所见)的液体、异型血或错注青霉素或未做皮试注射青霉素,未发生严重后果者。

5.昏迷、重危病人、兴奋躁动、小儿因管理不严或不符合正常约束要求等原因所致坠床,造成软组织挫伤,经治疗而无功能障碍者。凡精神病人发生自杀、自伤、伤人等到行为时,工作人员虽有不足之处,但后果不严重者。精神科一级护理以上病人及重管室病人(包括三防病人)跑逃,在一小时内发现,24小时以内被找回,无不良后果者。

6.各种穿刺、活检、特殊化验标本取错、损坏或遗失。,7.危重病人(休克、昏迷、五衰等)未作床头交班者;对感染性和出血性等疾病,不按时测脉搏、血压和观察生命体征,出现休克发现不及时者。

8.延误或漏用抢救药品或治疗药品,如抗菌素、脱水剂、强心剂、利尿剂、镇静剂、呼吸兴奋剂、各种血管活性药物、胆硷脂酶复活剂等;临时用药超过30分钟,长期用药超过24小时;各种血管活性药剂量超过一倍或使用上述药物后未注明用药时间及剂量。

9.对患者有心功能有全,严重脱水,各型休克,肺炎等病人,未能按医嘱要求进行静脉推注药物和补充液体,影响疗效或引起明显付作用;静脉输液中液体渗入皮下,造成局部组织感染、坏死,经治愈者。

10.护理工作中,因护理不当未尽到责任,造成Ⅱ度褥疮,或热疗或保暖造成的灼伤,灼伤占体表面积>0.25%,深度或浅Ⅱ度类以上,短期治疗难以治愈者。

11.接产工作中,由于病情复杂或并有严重合并症,以致子宫破裂,经及时治疗而无严重不良后果者。

12.不消毒分娩(特殊情况例外);产后会阴Ⅲ度裂伤以下(急产例外);缝合不彻底,引起阴道小量出血,但未造成严重后果者。

13.分娩时婴儿牌挂错或出院时婴儿调错,后被纠正者;或婴儿性别写错引起纠纷,或产下畸形(如无肛门婴儿)在24小时内未发现者;出院时抱错婴儿,出医院门后纠正的。

14.手术室不按规定清点手术器械、纱布等物品,将纱布、器械、棉片等遗留在创口或被检查器官中,经及时治疗和纠正后无严重后果者。

15.责任心不强丢失重要标本,而贻误诊断增加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但未引起严重后果者。

16.供应室、手术室存在的各种器械包,物品清洗不彻底,消毒不严格、发放消毒过期的治疗包,或虽已用于病人而未发生严重后果者。

17.上班护士不履行岗位责任制,不遵守劳动纪律,工作或值班时擅自脱离岗位,造成医院工作惯性运行失调,随机调度失控,导致医疗抢救工作失误者。

18.其他相当于上列情形者。Ⅱ类差错

定义:由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错误,造成病人一般性痛苦或错误性质虽严重,但未造成病人任何不良反应者。

举例:

1.错服、漏服重要药物或处理医嘱错误而有影响病人治疗者而无严重后果者。

2.凡规定作皮试,未做皮试用药后无不良反应者(青霉素例外);或做过了皮试未及时观察且又不重做者。

3.因护理不当,发生占体表面积<0.25%的灼伤,在短期内治愈者。4.抱错婴儿,在医院内纠正的,未引起纠纷者。5.误发或漏发各种治疗饮食,对病情有一定影响者;手术病人应禁食而未禁食以致延误手术时间。

6.手术室、换药室、人流室等.使用消毒过期手术包施行手术,未发生不良后果者,或遗漏主要的器械、物品,虽未使用于病人,但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7.错用“特殊药品”,如安定注射液、氯硝安定等精神药物无不良后果者。

8.静脉输入一般性液体渗出血管外,造成较大范围肿胀,但未造成感染者;静脉注射刺激性液体渗出血管外,但未造成坏死者。

9.属视野内管理的病人,违反管理规定,被其他病人轻度伤害或自伤或伤人,增加病人痛苦者。

10.二级病人逃跑,在4小时内发现,24小时被找回,无不良后果者(不包括性质严重者)。

11.其他相当于上列情形者。Ⅲ类差错

定义:护理工作中发生的一般性错误,不直接影响治疗也未造成病人任何痛苦的。

举例:

1.二级病人伤人、自伤,形成皮下血肿或表皮破裂者。2.遗漏一般性的治疗及发错一般性药物:

(1)多发、少发一般口服药物或多注射、少注射一般药物,如维生素类及一般辅助药物。(2)一般治疗药物按规定给药时间提前或延迟2小时以上执行。3.漏、错采集一般标本,对治疗无影响者。4.器械、敷料、溶液未定期消毒和检查者。5.其他相当于上列情况者。

防范措施

一、建立建全各项规章制度,考核标准,差错事故定性标准及管理办法。

二、科室应组织学习卫生法律、法规、医疗规章制度,每半年一次,人人有笔记。

三、定期培训诊疗护理常规,操作技术规范,“三基”训练常抓不懈,以科室组织学习为主,护理部每季度讲大课一次。

四、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及诊疗护理常规、规范、恪守职业道德。

五、按照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科室每月组织质量检查一次;护理部每季度组织质控检查一次,每季度召开一次质量评价会议,每半年组织一次质量研讨会,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防范医疗差错事故发生。

六、护士长每天进行质控检查(护士长“五查”),每周全面检查一次,每月召开护理人员会议,总结该月工作,找出存在不足,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七、严格环节管理,合理调配人力、物力、积极组织抢救、确保工作正常运行。

1、防止“三危”时刻出差错:

a、危险时刻:人员少工作忙,节假日、周末、交接班; b、危险人员:新上岗护士、生活中干扰因素大的护士; c、危险治疗:注射青霉素、输血、应用氯化钾、安茶碱等。

2、严格交接班制度:严格执行“三交”(书面交班、口头交班、床头交班);“三接”(治疗交接、病情交接、药械交接);“三清”(口头讲清、书面写清、床头看清)。

3、护理操作做到:“五不可“: a、不可随意简化操作程序; b、不可忽视每一查每一对; c、不可凭主观经验估计行事; d、不可忽视操作中的病情变化; e、不可放手对新上岗无监督的独自操作。

八、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告知内容书面写清,有病人或家属亲自签字或按手印为证,对拒绝签字者应注明,并有医生、护士双方签名。

九、护理文书内容严禁涂改、伪造、销毁、隐匿,对抢救记录不及时的应在6小时内补记,并加以注明。

十、护理人员发现或发生差错时,处理应冷静,根据事态严重程度逐级上报。以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轻或消除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

十一、各科应建立差错事故登记(包括发生的经过、当事人、处理结果、分析原因,改进措施),并按时上报:一般差错一周内上报,一月讨论,严重差错及时上报,24小时内讨论,并提出处理办法及改进措施,对隐瞒不报者,一经查实,除追究科室负责人及当事人外,扣科室质量分5分,对因此造成的事故或纠纷,另行处理。

7.护理差错事故方案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儿科五病区现有护理人员16人, 包括主管护师4名, 护师9名, 护士3名。临床护理人员的年龄在23~35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25.12±2.42) 岁。学历水平如下:本科及以上学历10人 (63.00%) , 大专6人 (37.0%) 。

1.2 方法

本院领导及资深护理人员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小组成员采用回顾性分析法, 从源头上分析近年来本院儿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 参考相关研究文献和临床管理经验, 提出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方法措施, 并配合相应的监督制度和奖惩制度, 积极推动实施[1]。

2 结果

导致儿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工作繁重

患儿由于年龄过小, 患病后病情变化快, 需要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病情, 并做好记录。每当儿科流行病爆发季节, 儿科病房人满为患, 一位护理人员需要照顾多个患儿, 并与多位患儿家属打交道, 随时执行医师的临时医嘱。工作复杂、工作量大, 护理人员在忙忙碌碌中难免出现些许差错。

2.2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儿科护士在上班期间擅离职守, 未能在护士站值班;执行医嘱不严格, 导致患儿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 且未能及时处理;未能严格监控患儿的病情, 导致患儿出现鼓针、胃肠道刺激的输液不良反应。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在于, 儿科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 岗位意识不明确, 没有充分重视本职工作, 未能树立正确的服务态度[2]。

2.3 操作水平不高

部分护理人员专业素质较差, 在实际操作中暴露出诸多缺点或不足, 这种现状主要表现在实习生和低年资的护士身上。操作水平不高的具体表现主要有:未能熟悉儿科常用药物的化 (下转第72页) (上接第72页) 学名、商品名, 患儿家属在询问时不能有效对答;穿刺操作不熟练, 在儿科输液时未能准确找到患儿的静脉血管, 多次穿刺引发患者不满;执行医嘱不准确, 不能妥善保存医用器械等。

2.4 护患沟通不当

医院儿科的护理工作十分繁杂, 主要涉及常规护理、病房巡查、输液发药, 以及配合医生治疗等内容。受工作繁杂的影响, 儿科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忽视了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和交流, 不能及时通报患儿的病情和治疗情况。一旦患儿病情突然恶化, 患儿家属心理难以承受, 就会将内心的不满宣泄到护理人员身上。如果护理人员缺乏有效的应对方法, 且态度急躁时, 护患矛盾就会激化, 导致护患纠纷。

3 儿科护理差错事故防范措施

3.1 严格查对制度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护士长应该增加巡查次数, 发现护理问题及时纠正[3]。护理管理者应该提高人员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根据科室内部人员的能力、责任心来进行排班, 在流行病爆发和患儿较多的时候要适当增加值班护士的人数。通过分散个人工作压力的方式来降低差错事故的发生率。

3.2 强化岗位责任

护理管理人员应该重视儿科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让一线护理人员充分意识到岗位责任的重要性及儿科科室的建设意义。教育护理人员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用心呵护每一位患儿, 体谅患儿家属的焦急心情;学会换位思考, 从患儿家属的角度看问题, 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 提高患儿的舒适度。

3.3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及深化, 组织岗位大练兵。选派优秀的护理人员外出交流学习, 充分吸收先进的护理管理经验和操作水平[4]。对于缺乏护理经验、操作技术不成熟的低资龄护士或实习生, 资深护理人员应该帮助她们提高技能, 熟练儿科护理的基本操作;克服内心的恐惧, 在进行穿刺操作时应该动作准确迅速。

3.4 重视护患沟通

儿科护理人员应该充分掌握与人沟通、交流的相关技巧, 在为患儿进行护理操作时, 应该提醒患儿家长相关的注意事项。如:不能擅自调整输液速度、输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饮食干预、心理干预等。在进行护理操作时, 护理人员也应该安抚患儿的不安情绪, 鼓励患儿勇敢的面对治疗, 学会与小朋友打交道, 尽量获得有效的口述信息[5]。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医院儿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 并提出积极有效的方法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 从源头上分析近年来本院儿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 参考相关研究文献和临床管理经验, 提出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方法措施。结果:工作繁重、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操作水平不高、护患沟通不当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可以通过严格查对制度、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等方法全面提高本院儿科的护理水平, 预防和减少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结论:造成儿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 作为临床护理人员和护理管理者, 应该在临床实践中重视相关因素的分析, 并提出积极有效的解决措施, 以减少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儿科,护理,差错事故,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王芳, 严金兰.儿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06:505.

[2]罗琼华.儿科护理差错事故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全科护理, 2009, 26:2407-2408.

[3]石瑶, 陈燕.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探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医学版) , 2014, 01:85-86.

[4]程冬凤.儿科护理差错事故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现代养生, 2014, 12:291.

8.护理差错事故方案 篇八

【关键词】 儿科护理;差错事故;防范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72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3006-01

在医疗水平快速发展的同时,对护理服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部分患儿的家属想要对其注意力进行分散,故带着其离开病室,到其他地方进行输液,或因为害怕其看到护士而不让对其进行巡护等,部分家属为“减轻”患儿痛苦而隐瞒护理人员放开活塞尽快结束输液,这些现象都会致使意外、差错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儿科护理医护患沟通不足,对一些特殊操作和药物应用及生命体征监测工作中防范差错事故显得尤为重要,防范差错事故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可在业余时间团队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对各种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1 加强沟通和巡视

儿科床位周转快,工作繁杂,患儿病情变化快,临时医嘱多,陪伴患儿家属多,家属对疾病不了解。医疗人员和患者的沟通也不够及时,这些情况都会致使意外情况产生。护士除处理医嘱外,对患儿在实施各项操作之前没有对其家属进行宣教,取得理解,都会引起家属的反感,从而产生纠纷。所以,沟通在工作中非常重要,护士应多对患儿进行巡视加长沟通交流的时间,增进护患关系。巡视时多了解患儿的各项情况,及时了解病情,出现意外情况及时处理,实施针对性地预防措施可有效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2 责任心缺乏

一些护理人员工作中缺乏高度的责任心,在进行工作中没有实施三查七对,致使意外情况发生。查对制度是护理人员必须遵守的严格制度,在进行各种操作之前都应进行三查七对,保障措施实施的准确性、针对性,避免差错发生。护理人员也不可盲目地执行医嘱,应核对之后再进行操作。在进行排班时应采用弹性排班,应新老配合,高峰假日期间应多加排班,以解决患儿众多的情况。

3 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

护士小儿静脉穿刺水平不高,不能迅速成功穿刺进行及时救治,要不定期进行考核,要所有的人员都应熟练掌握此项技能。新进的仪器需全员进行学习之后再进行应用,避免因为不熟悉仪器而出现延误救治机会,发生差错事故,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械用后要随时补差,专人负责并定期检查、维修各种医疗仪器,确保其完好性、及时性。所有人员进行考核的标准一致,并要求都应符合。

4 文书整理工作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文书整理过程中一些人员会出现记录不及时、出现差错等现象,这些都会埋下一些隐患,有些患儿为他人带来进行治疗,不是患儿的监护人,故在治疗中不予签字,应和其进行沟通,让其家长及时来医院进行手续办理,配合治疗开展。应规范文书书写,及时完善护理文书,护理文书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是重要的证据之一,护理人员应多学习法律、法规的知识,定期培训,全员组织学习,以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

儿科疾病具有起病急、来势凶猛,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再加上儿科的收入与所付出的劳动不成比例提高,这些都给儿科护士造成负性情绪反应,表现为工作不积极、不主动,没有上进心,对学习缺乏兴趣,缺乏危机意识,一旦发生差错,难以及时、正确地处理。医院应多应用激励机制对护士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实行奖惩分明,如合理提高护理工作人员待遇,增加工作积极性。

总之,在实际工作中应多注意各项细节,及时找出工作中的隐患,给予针对措施的预防。笔者所在医院通过上述措施,2010年和2011年对比,差错率明显下降,降低50%左右,且明显地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更好地为患者进行服务。

参考文献

[1] 程爱萍.儿科护理投诉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I):1910-1911.

[2] 张春梅,吴育萍,郭建青.儿科病房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護理研究,2006,20(10B).

9.护理差错、事故上报及管理制度 篇九

护理差错、事故上报及管理制度

一、护理部建立差错事故鉴定委员会,负责对全院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差错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并确定差错事故性质,提出整改意见。

二、各科室建立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本,由护士长及时登记发生差错或事故的日期、责任者、事件经过、原因分析、差错性质、后果防范措施、处理意见等。

三、在工作中,如果发生一般护理缺陷、差错由护士长组织全科护士讨论并总结,提出整改意见,填写在护士长手册,按规定时间上报护理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四、各科室严格执行差错事故报告制度,发生差错事故的科室和个人,有意隐瞒、掩盖和拖延不按规定时间报告,按情节轻重予以处分。

五、发生护理事故后,当事人或知情人应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向护理部主任报告:护理部要即刻逐级上报(主管院长及护理质控中心),发生事故的经过、原因、后果等并协同医院进行事故调查。如果发生严重差错应逐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24h.六、对发生事故及严重差错的科室应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由于事故差错造成的不良影响,并按规定详细填写差错事故登记表,上报护理部,护理部上报护理质控中心。

七、发生严重差错或事故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及有关药品、物品等均应按《条例》有关规定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以备鉴定。

八、差错、事故发生后,护理部根据其性质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出现差错事故的原因,提高认识,吸取教训并制订整改措施。根据差错事故的情节及对患者的影响程度,确定差错、事故性质,提出处理意见。

10.护理差错事故方案 篇十

来源: http://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寻找防范措施。[结果]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与儿科护理工作任务繁重、护士责任心不强、护理操作水平不高、医护患沟通不足等有关。

有效的防范措施为严格查对制度、提高业务素质、加强护理管理、加强医护患沟通等。[结论]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通过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能有效预防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儿科护理;差错事故;防范

在医疗水平快速发展的同时,对护理服务质量要求也在不产生冷漠、厌倦心理。再加上儿科的收入与所付出的劳动不成断提高.防范差错事故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比例,这些都给儿科护士造成负性情绪反应,表现为工作不积儿科护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患儿的各组织器官发育尚未完全极、不主动。没有上进心,对学习缺乏兴趣,缺乏危机意识,有的成熟。处于继续生长发育过程之中;儿科疾病具有起病急、来势护士言行举止不得体。工作态度不够严谨,让家属从内心排斥护凶猛、病情变化快等特点;部分不能及时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理人员,这些都会成为差错发生的隐患。

不适,一旦发生差错。难以及时、正确的处理。因此,在儿科护理医护患沟通不足对一些特殊操作和药物应用及生命体工作中防范差错事故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有效防范儿科护理征检测的重要性,护士不能主动及时的与家属交流。家属为差错事故的发生,对儿科护理服务中易导致差错事故发生的因分散患儿的注意力输液期间擅离病区;怕患儿哭吵拒绝护理人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员巡视病房和监测生命体征;为“减轻”患儿痛苦尽快结束输液1导致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而隐瞒护理人员放开活塞等事故隐患的存在。

1.1工作繁杂患儿陪伴家属多;儿科床位周转快;患儿病情律知识欠缺。在侵入性操作未能提前告知家属或为过分满足家变化快,临时医嘱多。护士除处理医嘱外,同时还要对患儿进行属的需要违背正规操作原则,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有时医护病情观察和记录、健康教育、接待新患儿,这样在处理医嘱的过缺乏交流导致治疗、护理不明不白,甚至含糊不清,导致差错事程中有其他情况要处理,容易出现差错。故的发生。

1.2工作责任心不强个别护士缺乏工作责任心,未严格按规, 防范措施定做好“三查七对”,即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对床号.严格查对制度根据患儿病情变化快、临时医嘱多而护理姓名、药品浓度、剂量、用药方法及时间。看似简单的查对制度工作又琐碎、细致的特点,医嘱除按查对制度严格执行外,增加很容易被忽视或忽略其中一两项,尤其是工作较忙的时候,容易护士长监控次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班次和科室人员的导致药物错用。如有的护士未严格按照医嘱要求计算输液滴安排上应按职称、能力,技术性层次上岗,安排高职称、责任心强数,仅凭经验估计进行操作,出现输液过快或过慢等问题;有的的护士来担任医嘱班,在节假日或工作繁忙时采用弹性排班。适护士在患儿热疗时,不注重指导家长在热水袋外加防护套而导当多配备几名护士,以备应急,分解责任护士的工作来避免护理致患儿烫伤。差错发生。

1.3临床观察不仔细患儿往往不能准确表述自己的感觉,提高业务素质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工作习惯。定期组至还不会说话,对于身体不适和变化不能及时反馈给医护人员,织业务学习和选派骨干人员到二级医院学习新技术、新业务,并大多数情况下由家长或看护者代诉,有的护士仅凭家长或照护在科室推广使用。不定期考核操作技术,让其进一步强化掌握。

并未亲自观察检查。这些疏忽导致不能及时发现问明确急救药械责任人。随时补差,让其处于随时能用的完备状题、解决问题,延误救治机会,发生差错事故。态。对急救技术实施先培训后考核,必须人人过关,一步到位护士操作技术水平不高有的护士医疗仪器操作不当,对督促护士逐步完善自我,对其仪表仪容,言行举止等进行规范培一些新仪器的使用不熟练而导致操作不熟耽误抢救时机;有的训练习,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护士小儿静脉穿刺水平不高,不能迅速成功穿刺进行及时救治。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十长每天认真检1.5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有的护士由于工作疏忽或繁忙不查、监督护士工作完成情况,实行奖惩分明。规范文书书写,详能及时完善护理文书。有时也因非监护人带孩子入院,拒绝签细告诉病人家长、监护人签名的意义,让其主动配合工作,不会字或年龄过大不会或不能写字导致首次护理记录单不能及时完写字者用右手拇指手印代之。加强病室医疗设备的管理,指定成或记录错误。有时还由于护理人员配备不够,护士擅自离院、专人负责并定期检查、维修各种医疗仪器,确保其完好性。

特殊治疗和护理等不能及时记录。增强法律意识组织护士学习《护士条例》及相关的法律,护士缺乏上进心有的护士常常面对患儿的疾病痛苦、死法规,让其知法、懂法、守法,正确维护患儿和自身的合法权利。

家长的眼泪、责骂,时间长了会使人思维狭窄,心情压抑。易2.5加强医护患沟通在护理工作中注重细节,合理延长护患交流时间、次数。缩短彼此间的距离,增进感情。加强病房巡视,及时反馈患儿有效信息.准确执行医嘱.详细告知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对患儿进行治疗和护理前.含蓄给予预警信号,让家属做好心理准备,以便厂作的顺利实施和得到家属的密切配合。

做好工休座谈.及时了解、分析冢属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流程等,以便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要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关心护士跃院应多应用激励机制对护士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如合理提高护理工作人员待遇,增加工作积极性;适当增加护十参观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改善护士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加强对护士工作的宣传,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和认同护士的工作,提高护十的社会地位,重视护士的劳动价值;对家庭有困难或身体、情绪不佳者给予适当照顾.鼓励他们合理宣泄自己的烦恼,减轻思想负担,减缓儿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激发工作信心和激情,有效防治差错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相关,通过不断总结找出问题及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院2008年较2007年同期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下降了一半,提高了护理质量,构建了和谐的医护患关系,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护理论文发表网专业提供护理毕业论文范文参考,并提供大量护理学毕业论文范文资料,如有业务需求请

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参考文献:

[1]郭敏.浅谈儿科护理工作风险意识及护理纠纷的防范[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7,4(2):189—190.

[2]程爱萍.儿科护理投诉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I):1910—1911.

[3]高犟林,何敏.儿科护理差错隐患及防范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2007.36(3):232—233.

[4]张春梅,吴育萍。郭建青.儿科病房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06.20(10B):2637.

上一篇:秋天的家乡美景写作文下一篇:学习贯彻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