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建设新农村工作自查报告

2024-11-01

帮扶建设新农村工作自查报告(11篇)

1.帮扶建设新农村工作自查报告 篇一

河南省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调研报告

2006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由省委组织部牵头,省帮扶办具体负责,抽调省直机关干部,组成了193个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队,入驻155个试点村和38个艾滋病防治救助重点村开展帮扶工作,各省辖市、县(市、区)参照省里做法与省工作队一起组成一支庞大的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队伍,全面开展为期3年的驻村帮扶工作。经过持续帮扶,使帮扶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呈现出全面发展,整体提高的良好态势,驻村帮扶工作成绩斐然,硕果累累。为了全面了解我省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情况,总结经验教训,解决突出矛盾,不断推进帮扶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省帮扶办组织人员采取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对2006年以来我省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的重要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我省抽调机关干部进驻农村开展帮扶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的客观需要,是引导农民创业致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新农村建设工作合力的重要举措。我省抽调机关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从2001年开始,连续开展至今。2001年至2003年,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原省委书记陈奎元提出从全省抽调4万名干部到10000个贫困村开展驻村工作;2004年至2006年,为发展县域经济和扶贫攻坚,原省委书记李克强指示在全省开展“联县驻村帮扶”工作,抽调500余名省直机关干部到42个贫困县的96个贫困村和38个艾滋病防治救助重点村开展帮扶工作;2006年8月至今,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原省委书记徐光春部署在全省开展为期三年的“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近年来,驻村帮扶工作在我省广泛开展,各级、各部门积极配合,各帮扶单位大力支持,广大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努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帮扶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真正使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德政工程、发展工程、民心工程。为了进一步解决制约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深层次问题,省委、省政府连续抽调机关干部开展了为期9年的驻村帮扶工作,通过驻村帮扶这一载体,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干部受锻炼、农民得实惠,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帮扶村基本实现了农民生活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形成新风尚,村庄面貌呈现新变化,基层组织发挥新作用,因病致贫得到新保障,驻村帮扶工作受到广大群众拥护和欢迎。

二、近年驻村帮扶工作成效

1、高度重视,坚持把驻村帮扶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省委、省政府领导历来心系“三农”,始终把解决好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作为推动我省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省委书记卢展工上任之初,就深入到郑州、洛阳等省辖市进行实地调研,看望了省委办公厅驻新安县工作队,并作重要指示:“帮扶工作要突出为民,人民群众既有长远利益、根本利益,也有现实利益、具体利益,我们要从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事情着手,要认真走访群众,倾听群众心声,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努力做到情系人民、发展为民。”原省委书记徐光春多次深入各省辖市、县乡村进行调研,并把固始县万岗村作为自己的工作联系点。省委、省政府还成立了由原省委副书记陈全国为组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叶冬松和副省长刘满仓为副组长的省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帮扶办、各派出单位和工作队员高度重视,想方设法,全力以赴搞好帮扶工作。

2、精心组织,努力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齐抓共管帮扶工作的格局。为确保帮扶工作顺利开展,省委、省政府下发了驻村帮扶工作《意见》,省直工作队员入村后,省帮扶办及时跟进,针对帮扶工作情况,印发了工作《要点》,制定了《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考核细则》和《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队员管理办法》,建立了检查制度、工作通报制度、总队长工作会议制度等,使驻村帮扶工作有章可循,管理规范。对涉及帮扶工作队员生活补助、政治待遇、照顾子女上学、职称评定等问题出台措施,解决队员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在日常管理中,省帮扶办组织人员,深入帮扶村,督促指导帮扶工作。各省辖市、县(市、区)抽调得力人员,采取“帮扶目标责任公示”等多种方式,对帮扶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激励队员积极投入驻村帮扶工作。据统计,2006年以来,省、市、县(市、区)帮扶村4700多个,三级驻村帮扶工作队员20000多人,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联动,齐抓共管的驻村帮扶工作格局。

3、创新形式,驻村帮扶工作特色鲜明。创新是推动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广大帮扶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摸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新形式、新方法。一些省辖市结合自身实际,分别组织开展了“百村帮建”、“项目建设年”、“农业产业化推进年”、“温暖工程”、“连包帮建”、“111工程”等主题驻村帮扶活动;有的帮扶工作队坚持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科学调整当地农业结构;有的帮扶工作队坚持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分别开展了扶贫帮困活动,助学活动,清洁家园活动等,为群众排忧解难;有的帮扶工作队坚持以村民自治为主,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积极开展智力帮扶,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的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增强农民自身发展能力;有的帮扶工作队坚持示范带动,积极培育扶持一批致富典型,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努力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营造新环境、塑造新风貌、形成新机制,不断增强帮扶村可持续发展能力,驻村帮扶工作使中原大地在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了一批特色农业村、特色经济村、特色文化村、特色产业村和生态环保村等先进典型。

4、多方支持,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和派出单位的坚实后盾作用。在与有关省辖市帮扶办的领导、工作人员座谈时,参加座谈的人员反映,近年来,省发

改、财政、水利、电力、通信、交通、农业、林业等涉农部门,资金项目持续向新农村建设帮扶村倾斜,支持农村发展。各省辖市、县(市、区)财政也安排了一定规模的配套资金,加大对帮扶村的资金投入。各派出单位认真落实“队员当代表、单位作后盾、领导负总责”的要求,帮助工作队理思路、定措施、谋发展,为所帮扶村选项目、筹资金,多渠道、多层次争取道路建设、农村饮水安全、沼气建设、生态林业、农田水利、学校危房改造等各类项目资金。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驻村帮扶工作队共为帮扶村协调和引进资金20984万元,引进项目905个;投入生产生活设施建设资金8006万元;帮助当地调整高效经济作物面积13.7万亩,调整优质粮食面积27.7万亩;帮助新建乡村道路1228公里,新建学校51所,新打机井1860眼;推广优质畜禽155万只,发展优质果品面积2.4万亩,培养养殖种植专业户7990户;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2093期,受训群众211395人次;举办党员培训班1829期,培训党员37326人次,发展新党员951人,帮助协调民事纠纷5036件,驻村帮扶工作解决了困扰农村群众行路难、通讯难、吃水难、住房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难题”,帮扶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民主管理深入人心;加大资金和项目投入,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社会稳定,新村建设日新月异,全省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良好趋势。

5、防治救助,艾滋病重点村驻村帮扶工作和谐稳定。紧紧围绕“落实制度,扩大成果,搞好结合,营造环境”的帮扶任务,把艾滋病重点村防治帮扶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加大帮扶工作力度,在疫病防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驻村工作开展以来,省直工作队为38个艾滋病重点村引入资金2亿多元,新修道路239公里,帮助新建学校33所,新建村卫生所38所,打机井412眼,解决了34个村的人畜饮水困难,帮助3000余户患者家庭用上了沼气,培训群众2万人次,2006至2009年年人均增收400多元;组织开展了“艾滋病重点帮扶村农民运动会”等活动,展示了患者的良好精神面貌;工作队主动邀请省、市、县农牧专家到村里开展讲座、咨询活动,现场指导和传授技术,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村经济。目前,艾滋病防治重点村大部分患者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患者死亡率已接近正常人群,致孤人员及时纳入救助范围,实现了免费上学、免费就医,适龄初、高中毕业生得到了基本免费的中专职业教育,患者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生活信心明显增强。

6、搞好宣传,积极营造驻村帮扶工作良好舆论氛围。为激发广大驻村队员和所驻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省帮扶办不断加强宣传报道力度,宣传典型、交流经验、推动工作,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宣传报道工作的意见》,搞好经常性新闻报道工作;编辑印发了《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简报》238期;组织中央驻豫、省、市主要新闻媒体70多家,对18个省辖市36个县(市、区)55个新农村建设帮扶村进行了集中采访报道。期间,召开座谈会30余次,采访干部群众1000多人次,各大报纸、网站、广播电台、电视台共发稿1800多篇、图片1200余幅,制作专题网页20多个,网民点击量100多万人次,发表评论、网民跟贴13000多条,互联网上兴起了聚焦“河南新农村建设帮扶”的热潮。充分展示了近年来帮扶工作的新成果,展示了新农村建设的新景象,展示了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面貌,展示了帮扶工作队的新风采,在社会各界产生了积极影响,为推进驻村帮扶工作营造了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通过走访、座谈和调查研究我们感到,尽管驻村帮扶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帮扶村建设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总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还有一些帮扶村存在农业发展速度过缓,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相当一部分农民还不富裕,文明程度不高,村容不整洁,基层党组织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公共事业和综合保障不健全,农民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因地制宜开展工作创新不足,管理、保障措施不完善,工作成效不明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有的派出单位对驻村帮扶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上有偏差,有些派出单位的领导和工作队员认为,只要给点钱物、联系几个项目就算完成了帮扶任务,对如何为帮扶村理出长远发展思路、建立长效机制缺乏深入研究,对帮扶村的整体发展和帮扶工作缺乏长远规划,工作队员有浮躁情绪,抓手少,工作不够扎实,脱不开、驻不下、帮不实,不善于做农村工作。二是帮扶资金缺乏,争取项目资金难度大。有的帮扶工作队的反映,由于帮扶资金没有单列,申请帮扶资金项依据不充分,争取帮扶项目资金非常困难;有的项目资金从省里下拨到市里、县里时,被拖延、挪用;有的工作队对项目资金的申报程序、审批政策不熟悉,争取项目资金有难度。三是有的帮扶村群众有较为严重的依赖思想,缺乏自我发展的主体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借力发展、奋发自强的精神不足,期望值过高,有相互攀比现象。四是有的省辖市组织机构不健全,弱化了帮扶工作职能。

四、工作对策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搞好驻村帮扶工作是加强社会义新农村建设,兴农富民的重要载体和抓手,针对驻村帮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和新问题,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总要求,高度重视,科学规划,严密组织,及时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新理念、创新载体、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健全机制,多策并举,真抓实干,全面推动驻村帮扶工作。为此,提出以下对策:

1、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推进生产发展。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建成一批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提高耕地的抗灾、增产能力,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加快建设农村道路、安全饮水、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探索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引导各种类型人才投身农村建设,为农村持续发展提供长期智力保障;着力提高农村科技应用水平,引进和推广农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和科技含量,扶持一批科技示范户;实施项目带动,引进和援建一批技术成熟、市场广阔、前景良好、风险可控,能促进所驻村持续发展的产业项目,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和帮助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工厂化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立体农业、订单农业,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帮扶村生产发展;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集约化经营,扩大农业生产集中经营规模和比重,引导农民成立各种类型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比例达到60%以上,提高农业生产的协作化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农业抵御风险能力。

2、拓宽农民致富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和农村个体私营经济,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民富,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积极搜集和发布就业信息,稳妥组织劳务输出,逐步减少农村劳动力在农业生产初级阶段中的就业比重,鼓励农民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发展个体经济,引进一批带动面大、见效快、进入门槛较低、适合农民个体经营的致富项目,帮助农民拓宽融资渠道,支持农户创业并发展壮大,吸纳农村劳动力家门前就业;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开办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班,提高农民知识水平,着力培养一批农机操作能手、信息管理能手、农业生产能手、技术创新能手、创业致富能手、普法教育能手,增强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增加农民农产品销售收入,帮助建设一批农村商业流通项目,完善农村市场体系,鼓励农民直接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销售利润,增加农民收入。帮扶村80%以上的劳动力掌握1门以上实用技术,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幅要高于当地平均水平。

3、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树立文明新风。扩大先进文化普及范围,让农民共享先进文化成果,以先进文化引领农村发展方向。深入挖掘所驻地区文化资源,进一步充实传统文化内容和表现形式,扶持一批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主题鲜明的“特色文化村”,弘扬特色传统文化;通过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送城市文化下乡、迎农村文化进城”活动,推动城市先进文化与农村传统文化的双向交流,实现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的良好对接,不断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文明村户创建”等评选活动,大力弘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科教普法服务团定期到帮扶村开展科教普法服务活动,引导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知法守法,营造科学发展、文明发展的良好氛围。每村要建成一个文体活动中心,一个文化书屋,一个信息网络站点,一支文艺宣传队伍,健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4、加强资源保护和卫生整治,优化人居环境。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要求,加强农村资源保护和环境卫生整治。加大环境保护政策和知识宣传力度,培养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倡导以节约资源、保护生态为核心的绿色生活方式,切实保护好当地土地、水、森林、矿产、渔业、野生动植物等资源;帮助引进推广一批资源节约和污染防治应用技术,扩大新能源和新材料在农村的使用范围;积极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和“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发动群众,清除村内及周边垃圾、污水、路障、淤泥;通过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厨、改厕、改圈;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实现村庄净化、美化、绿化、亮化,培养农民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指导帮扶村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完善村镇建设规划,逐步推动农民居住由分散的村庄向相对集中的社区转变,使村庄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对于已经完成村镇规划编制工作的村庄,引导和督促农民按照规划落实;帮助帮扶村建立一套环境卫生保洁制度,组建一支卫生保洁队伍。

5、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民主进程。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切实保障农民民主权利,逐步建立健全村级管理新机制。选准配强村两委班子,引导党员干部学理论、学政策、学技能、学先进,争当政治上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党员,争创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

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五好”党支部;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农村党员干部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增强基层党支部带领农民发展致富的能力;通过搭建舞台、正确引导、创业扶持,支持“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发挥作用;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充分调动农民参政议事的积极性,共同决策村级大事,加快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6、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延伸公共管理和服务,逐步建立健全农村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向帮扶村覆盖,大力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内容,使帮扶村农民的参合率达到85%以上;全面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五保户供养和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以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0%以上;积极向有关部门申报农村社会保障建设项目,争取支持,加快建设农村基本保障设施;积极开展“劳务推介”、“医疗下乡”、“送温暖”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城市公共服务资源流向农村,促进农村民生改善。每个帮扶村建成一个就业指导服务站、一个卫生所、一个老年活动中心,成立一支照顾孤残人群服务队。

7、以农民为主体,坚持分类指导。在驻村帮扶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鼓励农民参与制定发展规划,引导农民自主发展、科学发展,发挥主体作用,从农民最关心的事情抓起,立足现实,循序渐进,扎扎实实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办好事。对贫困村,工作重点放在理清发展思路、培育主导产业、逐步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劳务经济上;对条件一般村,工作重点放在加强基础设施、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发展社会事业上;对条件较好村,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发展公用事业,培育新农民、建设新村庄、带动周围村庄发展。坚持实事求是、突出特色、量力而行,不大拆大建、破坏生态,不强迫命令、盲目攀比,不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8、加大工作力度,推动驻村帮扶工作深入开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抽调优秀机关干部驻村帮扶,加强培训,提高认识,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大帮扶”工作格局。二是健全管理机制,鼓励机关干部扎根农村,发挥聪明才智,为其营造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事创业环境。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省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帮扶工作投入力度,相关部门支农、惠农资金项目适度向帮扶村倾斜,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四是认真贯彻落实卢展工书记提出的“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指示精神,在不断改善农村基础条件的同时,还要注重为帮扶村搞好引智工程,不断培养致富带头人、各种技术人才、技术能手,把“输血”转变为“造血”功能。五是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的总要求,健全组织和保障机制,加大工作队管理,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帮扶工作效果,全面推动驻村帮扶工作再上新台阶。

2.海外专家帮扶青岛新农村建设 篇二

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智力资金

2008年,青岛市共执行国家、省、市三级农业引智项目19项,占项目总数的32%,其中国家立项项目9项,省级示范推广项目6项,占省级示范推广项目总数的60%,仅国家级农业引智项目拨付引智经费24万元,占国家面上项目资助资金总额的42.5%,农业引智成为青岛市引智服务工作的重要一极。

2008年,青岛市果茶花卉工作站通过执行“蓝莓新品种引进及组培快繁技术研究”项目,先后从美国、加拿大、智利引进蓝莓、黑加仑等小浆果品种30多个,初步筛选出适栽蓝莓品种10个。青岛市土壤肥料工作站通过执行“渗灌施肥技术应用”项目,示范面积2500亩,微灌施肥技术平均亩增685.6kg,增产率达17.7%,亩增收1028.4元,平均提高肥料利用率11.4%,效果十分明显。目前已在全市推广微灌施肥技术应用面积1.85万亩,增产率达20.8%, 平均提高肥料利用率10.45个百分点,总经济效益达1070.8万元。

引进来与走出去

近年来,青岛市外专局还不定期聘请国外农业专家来青授课。针对专项课题进行交流探讨,2009年3月2日,以色列驻华大使馆、以色列农业部与青岛市外国专家局、青岛市农业局共同举办“以色列(青岛)农业高新技术推介会”,以色列驻华使馆农业参赞雪山博士、商务参赞艾德山博士和数位以色列资深农业专家就农作物种子繁育、施肥灌溉、牧场管理、农产品深加工以及奶牛挤奶等技术做了深入讲解,并对一批农业高新技术合作项目做了专项推介。

2009年3月17日,日本花甲协会佐佐木省三先生来到即墨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进行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这也是佐佐木先生第二次来青岛。即墨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先后聘请了德国、以色列、日本等多名外国专家来园区进行指导,并先后引进了170多个国外优良蔬菜品种,经培育试种成功后再免费向农户推广。

同时,青岛市共组织农技人员、农林站所研究员、乡镇党委书记、示范园区负责人等农业一线人员赴国外培训800余人次,学员回国后培训各类农技人员和农户5万余人次。此外,在青岛从事与农业相关工作的海外留学生现已达300余人,他们成为青岛市新农村建设的海外生力军。

农业示范园区带动周边农村

3.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总结 篇三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

为了扎实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局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亲自担任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并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工作,保障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对新农村建设工作每周召开一次专门会议,研究工作,解决问题,定期每月两次派出人员深入到所包村庄,对该村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督促指导,有力地促进了工作进展。

二、创新方法,扎实推进

为进一步加快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营造文明乡风的形成,我局采取对口支援、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广泛宣传发动,营造出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在帮扶与驻村工作时,和村民打成一片,并把上级的新农村建设文件精神传达给村民,让村民及时掌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党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深刻内涵,让农民群众知道“什么是新农村”,使他们明白新农村建设是为农民谋利益,为农村谋发展的好事情,从而把广大农民群众的创造力、凝聚力吸引到新农村建设上来。通过加大群众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知度,教育和引导群众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激励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二是积极做好帮扶工作。我们倾注最大精力,力争新农村建设工作实事办好、办扎实。多次召开会议,强力推进,2月8日,机关事务管理局领导带领局机关党组和局机关工会有关同志,来到我局新农村建设挂钩帮促结对村邓襄镇韩店村,现场察看该村自来水下水管道工程进展情况,并帮助出注意,想办法,加快工程进度。在春节即将来临之际,力尽爱心父母之职,给该村的贫困学生张璐通家送去了毛衣、粮、油、面和现金200元,帮助其全家度过一个祥和的春节。三是积极做好驻村工作。根据区委和区新农村建设指挥部的工作安排,积极开展“三夏”“三秋”工作。其一是全体动员,深入一线。包村同志深入到康韩村,及时掌握该村的人口、地势以及收种情况,做到有备无患。其二是全面协调,重点帮扶。在对该村全面协调帮扶之余,今年“三秋”,我们特别为该村送去XX元秸秆还田补贴款,有力推动了禁烧工作。其三是专人专职,24小时进行巡防,及时协助有关人员解决“三夏”“三秋”工作中的隐患。四是善始善终,全程做好“三夏”工作。我局积极行动,对所分包村善始善终,吃住在村,深入田间地头,和群众打成一片,确保了“三夏”工作的顺利开展,受到了该村村民的一致好评。“三夏”结束后,该村全体村民特意给我局送来了巾旗,感谢我局的帮助与关心。

4.新农村建设自查报告 篇四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农村建设自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农村建设自查报告1

XX县治河渡镇新农村建设上高示范片包括上高村、黄蓬村、红星村3个村,示范片区域内共有耕地面积8979亩,农户1326户,人口5084人。20xx年,示范片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建设秀美村庄为主要内容,扎扎实实开展新农村建设。根据市新农村考核验收的具体要求,示范片从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环卫整治及其他相关工作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自清自查。现将自清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产业发展

1.主导产业情况:上高示范片新农村建设区域以水稻、棉花、蔬菜生产及养殖业为主导产业。粮食生产通过“压单扩双控直播”,提高了复种指数,粮食总量较往年提高了10%以上,棉花生产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棉花生产喜获丰收。以城郊优势为依托,大力发展时令蔬菜产业,黄蓬、红星、上高村时令蔬菜已成为县城居民蔬菜供应的主要基地。以华为生猪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发展生猪养殖小区2个,年出栏生猪2300头关于新农村建设自查报告关于新农村建设自查报告。粮棉生产、蔬菜种植及生猪养殖产值分别为20xx、1640、1098,占整个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

2.人均纯收情况:20xx年示范片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128元,较20xx年6760元增长了35%。

3.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情况:由于示范片区内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片区内各村当年集体经济收入有明显增长,示范片各村当年集体经济收入均在6万元以上;同时,通过争项争资,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进行投工投劳,各村没有因搞建设而出现新的任务。

二、基础建设方面

1.落实村庄规划:上高示范片年内各村严格执行村庄建设规划管理办法,严格按照先申报,后审批的程序,示范片内无一例乱搭乱建现象。

2.道路建设情况:示范片内今年共硬化公路2800米,其中上高村1300米,黄蓬村1500米,近年已累计完成通村公路8.95公里,联组公路9.8公里,通村公路已全面完成,通组公路硬化率达69.2%。

3.农网低改情况:示范片累计完成农电低改线路30500米,农户低改1326户。片内所有农户低改全部完成。

4.水利建设情况:示范片今年共疏洗沟渠32100米,维护机埠14处,水利设施得到优化,确保了旱涝保收。

5.安全饮水情况:示范片大部分居民用上镇自来水厂的自来水,部分村民饮用摇井水,水质均达安全饮用标准

为使自来水普及率达100%,积极争取了安全饮水项目,目前已启动自来水改扩建工程,预计年底可竣工使用

新农村建设自查报告2

为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在县委、县政府以及县级各部门的关心关怀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政府争取资金,群众筹资投劳,杨**全体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建设家园,大力发展产业园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社会事业稳步向前。

一、主导产业发展

产业,不仅是一个地方的财政支柱,也是引导这个地方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措施。杨**党委、政府始终将产业发展放在中心位置,依靠“政府投资建设设施,业主租赁发展”的决策和“特色立产业、产业进园区、园区引企业、企业带农户”的发展模式,开发连片产业带,形成环线产业园区,带动周边各村发展经济,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一是仙人嵌食用菌园区,张永忠的同心中药材发展有限公司发展食用菌园区200亩,年生产能力200万袋,年产值达1000万元;

二是仙人嵌黄金梨示,付修力的科威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发展优质高产黄金梨示范园120余亩,年产值可达100余万元;

三是邓植升发展仙人嵌植升养殖场一个,养殖场占地6600平方米,年出栏商品猪3000头,年产值达240余万元;

四是贾村观香桂园区,颜刚的油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发展相关园区500亩,年产值可达400余万元;

五是发展贾村观枣园100余亩,年产值可达60余万元;

六是邵家河蔬菜基地,发展蔬菜基地100余亩,建蔬菜大棚150个,种植蔬菜25万株,年产值可达50余万元;

七是潘家河藕鱼工程,潘志明发展种藕养鱼220余亩,年产值达100万元。

产业园区的发展,带动了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20xx年,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8936万元,人均纯收入3391元,比上年净增540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人1200余人,实现了全乡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二、村落民居建设

一是帮扶全乡居民新建房屋,政府实行了“简化地基土地审批程序”、“农村新建房屋补贴政策”、“高山移民补助”等政策,帮助了全乡78户居民共计9120平方米的新建工程。

二是实施“五改三建”,完成了全乡437户居民的改厨、改厕、改圈,其中改厨283户,改厕385户,改圈216户。为758户人家整治了阴阳沟,硬化院坝56户,粉檐坐脊158户,粉刷墙壁120户。

三是在贾村观和仙人嵌修建移民搬迁点,建设街道,规划房屋建设,以及确保用水排水、用电需求。

三、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道路基础建设。硬化全乡村道水泥路22公里,整治村道泥碎石路27公里,新建社道泥碎石路35公里,整治社道泥碎石路40余公里,新建田间耕作道10余公里,院户石板路3.4公里,解决农村居民劳动作业、出行的“行路难”问题。

第二,水利设施建设。一是解决农业用水和产业园区用水:完成全乡5座水库的.整治、加固、治漏工程,新建拦水坝8处,新建、整治微水池75口,新建、维修渠道20余公里;二是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新建集中供水池7处,容水量达700余立方米,打饮水井120余口,安装供水管道25千米,解决了全乡800多户居民的人畜饮水问题。

第三,农村电网改造。20xx年全乡实施了第一期农网改造,主要确保产业园区用电和工业用电,20xx年3月,全乡实施了第二期农网改造,确保场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用电需求。

四、公共服务建设

一是新建和改建全乡16个村卫生站共1200余平方米,增添必要设备,确保农村居民能及时就医;

二是建村图书室5个,藏书达到1万余册;

三是开办农民技术学校2个,培训农民学员100余人;四是新建、改建村办公室16个,党员活动室5个;五是农民健身场所2个,共1500余平方米,极大的丰富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五、组织制度保障

第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示范村建设领导。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组建示范村建设领导小组,由支部书记任组长,村主任任副组长,村干部、村民代表为成员。成立技术施工、安全监管、后勤保障、工程验收等组织,分工负责,建立规章制度,定期汇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示范村建设规划的实施。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第二,积极配合乡人大对项目实行实时监督,加强项目的资金管理,严格执行专款专用强化项目资金管理,切实做到专款专用。严格实行项目资金直拨制和报账制,坚持物资招标采购,专人管理。严格项目竣工验收制度,确保工程质量。村建立示范村建设资金监督领导小组,设立补助资金和自筹资金转账,实行“阶段工程验收,书面呈报项目,监督小组核实,政府领导审批,财政报账支付,定期公布账目。”

第三,创新工作运行机制,整体推进示范村建设。充分发挥村民自治职能,用足用活“一事一议”政策,充分行使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职权。成立有村民代表参加的工程项目监督小组,建立岗位目标和农户建设“双层责任制”,村对社,社对户,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户向村递交项目申请书,社向村,村向乡呈交项目承诺书,以合同的形式将建设任务逐项分解和落实,推进示范村建设工作。

六、发展规划

进行示范片建设过程中,杨**积极思索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规划制定了未来三年的建设方案,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规定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全乡所有的移民搬迁、重点工程建设、城镇和开发区建设、产业发展、扶贫开发、土地整改都要符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标准。但新农村建设标准并不能因此而影响扶贫开发等一系列的计划建设项目,而是其它项目要在限定的标准内进行创新和规划建设,必要时也可以跳出新农村建设的规章制度,前提是在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5.关于新农村建设挂点帮扶工作总结 篇五

一、加强领导、落实职责

区政协办公室高度重视联系和帮扶工作,按照文件要求迅速调整工作重心,积极采取多种措施落实帮扶工作,扎实推进帮扶村沙河白米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为实现联系帮扶工作精细化、具体化,确保联系工作深入扎实开展,成立由许宁秘书长任组长、行政科长潘为民、办公室秘书金诚为成员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并把联系帮扶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村两委工作情况,经常进村开展调研、指导。

2、按照要求及时、准确地上报联系工作各种材料,及时上级部门反馈联系工作进展情况。

二、因地制宜,落实措施

1、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从单位自身紧张的办公经费中抽出3000元资金,并积极联系另外两个帮扶单位

区国税局和区妇联,给予该村在经济上帮助。

2、帮助健全民主管理机制。在联系帮扶工作中,区政协办公室积极推行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活动,帮助该村建立健全村级民主决策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实行民主自治制度,全面规范地推行村级财务、政务、事务的公开。通过建立工作机制,不断改善党支部的领导方式,较好地理顺了村两委关系。还强化群众对干部行为和村务管理的监督,使民主管村工作深入人心,密切了干群关系。

3、全面帮扶建设新农村居民点。新农村居民点是改善居民居住生活条件的直接有效手段,区政协办公室多次深入白米调研,指导该村完善新农村居民点规划和相关配套设施。目前白米村已经建成高庄、前进两个新农村居民点,共计22套住房,居住700余人。

三、加强交流,促进作风转变

一是政协办公室多次前往白米村,了解全村经济生产发展情况和村民生活情况,组织党员走访帮扶对象,重点了解了贫困村民的生活状况,共同讨论对他们采取的帮扶措施,并邀请村两委干部和群众代表来到办公室座谈,听取他们的建议和要求,通过不断交流信息,增进了相互的感情,促进了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政协办公室始终以帮扶活动为载体,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工作,让大家了解国情、民情,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进入被帮扶对象家中,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提升为群众服务的水平。

以上是区政协办公室今年帮扶工作的情况,今后区政协办公室将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务实的作风、更科学的方法和更大的投入继续抓好帮扶村工作,在立足自身职能的基础上,力争为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出更大的成绩。

区政协办公室

6.帮扶建设新农村工作自查报告 篇六

正宁县环境保护局

2011年12月13日

各位领导:

今年以来,我局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和工作实际,紧密围绕“五句话、二十字” 的方针政策中的“村容整洁”,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改善基础设施,探索建立“项目支持、资金帮扶、城乡共建”的新农村建设支持帮扶长效机制,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加强领导,支持新农村建设。在乡村环境保护工作中,我局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工作主题,制定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及《正宁县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各乡镇都成立了相应的环委会,村级设立环保监督员94个、信息员94个,真正做到早研究、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做到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新农村服务,促进各乡镇进一步明确任务要求,靠实了工作责任。

二、项目支撑,推动新农村建设

一是积极实施王朗坡村2010年度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 1

项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容积3000方垃圾简易处理场一处,购置了垃圾收集箱100个,已全部安装在农户门前。购置垃圾清运车1辆,并确定了专人定期负责对垃圾仓的垃圾收集转运至填埋场。按照环保部门统一制式标准制作水源地警示标志牌8个,制做宣传牌48个,宣传环保常识,已全部安装到位。在水源地四周围栏320米,修建拦污明渠200米。为榆林子中巷争取中央农村专项资金110万元,建垃圾填埋场1处,水塔1座,购置安装垃圾筒160个,沟边上水工程围栏1800米。二是实施涉煤区周边村庄连片整治项目。争投资金180万元,对四郎河流域涉煤区周边核桃峪、徐家、乔坡3村的村庄生活污水进行治理,并积极开展镇村生活垃圾转运体系、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等方面的建设项目。目前资金文件已下发,明年集中实施。三是最近争取上报了西坡乡宋畔村、西坡村、山河镇东关村、王阁村、移风村、永正乡王沟圈村、榆林子镇乐安坊村、小寺头村、宫河镇南堡子村、永和罗川村、罗沟圈村等六个乡镇十一个村的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每村60万元,预计总投资660万元。12月12日市上生态科亲临现场考察其可行性,已全部通过,上报省厅待专家评审。四是落实保护措施,确保饮用水水质安全。全面落实饮用水源保护措施。严把项目审批关,坚决禁止在饮用水源区新上与供水无关的建设项目,加强四郎河、嘉峪河、支党河川区畜禽养殖户周边环境监管,严防地表水污染;完成了石湾子肉牛养殖场的污染治理项目,解决了养殖场的粪污污染问题。全面实施封山禁牧等保护措施,严防突发事故引发的各类污染事故,常态化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区执法监察10多次,完成饮用水源地围网5.2千米。五是积极争取各类资金。配合各乡镇为宫河村争取省投资金20万,中巷村、罗川村、宋畔村各5万元,石家湾子养殖合作社30万元,佑苏养殖专业合作社20万元,用于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

三是部门联动,加大新农村建设

部门联动,整合力量,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全县10个乡镇配合新农村建设,累计完成村庄道路改造78公里,改建卫生厕所2000户,“一池三改五配套”2000户,沼气户6800户,西坡、五顷塬、湫头、三嘉四个乡申报省级生态乡;罗川村申报省级生态村;中巷、王郎坡、宋畔、伍畔、西坡、新庄子、南邑、孟河、罗川、后坡申报省级生态村,10个镇28个行政村达到市级标准。目前县城垃圾处理厂已建成运营,城乡各类垃圾仓(筒)达到1500多个,县城2个主要医疗单位有了医疗废物收集装置,9个乡镇建成了垃圾收集点,94个村普遍建立了垃圾储存点,有效控制了城乡固体废

物污染。全县80%的乡镇达到环境整治一类乡镇标准,70%的村达到环境整治一类村标准。

7.帮扶建设新农村工作自查报告 篇七

三位一体办公室: 今年以来,我局围绕“培育新农民、营造新环境、倡导新风尚、促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在抓好组织收入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与大召营镇(前高庄村)建立结对帮扶,积极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2008年驻村帮扶工作具体做法

(一)领导重视、层层落实,帮扶力度不断加大 结对帮扶工作既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重要载体,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局党组高度重视结对帮扶工作,把它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当作一项利民工程来抓。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办公室、人教科、监审室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包村帮建领导小组,制定了《落实驻村帮扶实施方案》,并抽调精干力量,由主管副局长负责,每月将工作的进展情况向局党组作专题汇报。与此同时,为了更加贴近农村,局领导还和帮扶村建立了定期互访制度,通过互访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驻村工作队工作开展和村组群众生活情况,为提高帮扶工作质量和效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深入调研,吃透实情,帮扶思路不断理清

为了做好驻村帮扶工作,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沉下身子深入农村每个角落,深入细致地摸清基本情况,为帮扶工作找好切入点。为此,我局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经常深入村户,通过实地观察和走访党群,迅速了解了现状。并针对存在的诸多不利因素,工作队和村委会班子成员以及先进党员代表多次坐下来进行研究磋商,并积极向乡党委、政府汇报,最终理清了帮扶思路,开展了“安全知识进农村、法律知识进农村、文明新风进农村、就业门路进农村、致富项目进农村”活动,使驻村帮扶工作得到切切实实的效果。

(三)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帮扶路子不断拓宽

驻村帮扶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社会工程,特别是在新形势下,不同时期的结对帮扶工作有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特点,他们因地制宜、因情施策,不断调整帮扶思路和方式,不断拓宽帮扶路子,真正做到帮在关键处,扶在点子上。

1、积极组织教育培训。思想落后是最大的落后,志穷是最可怕的贫穷。在帮扶过程中,我局不仅关注和解决弱势群体眼前的具体困难和问题,而且更注重从思想上引导和教育,从精神上鼓励和鞭策,着力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鼓励自力更生,自主创业。他们还通过走进党员户、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开展形势政策培训等形式,帮助农村基层建好

班子、加强队伍、建章立制、理清思路,全面提高了前高庄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努力帮建文化设施。针对当前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差的现状,他们从改善基础条件入手,增强了发展后劲。县局先后抽调50人次,帮助前高庄村对村内街道两旁乱搭乱建、乱贴乱画进行拆除清理,并对正建房户的建筑材料予以整理。

3、广泛开展文化活动。帮扶工作既要扶贫治标,又要扶贫治本。一味地采取给钱给物式的扶贫,只能解决群众眼前暂时的困难,还很容易滋长部分被帮扶者“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局在帮扶活动中,不局限于帮钱帮物,对于既缺劳力又无致富门路的困难户,我局更注重送文化、送信息、送门路、送项目,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前高庄村确立思路、制定规划、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对那些有劳动能力而无致富门路的困难户更注重智力扶持,大力宣传党的富民政策,介绍致富门路和经验,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勤劳致富。

4、扎实推进乡风建设。我局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帮助村制定村规民约,积极配合村委会,利用广播、标语、远程教育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破除迷信,崇上科学,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深入村组,走村访户,排查摸底,澄清未成年

人底数,利用送图书、座谈、讲座等形式,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三理”教育。

6、积极开展美化环境。3月18日下午,我局在党组书记、局长靳建良的带领下,在不影响组织收入的同时,抽调30人,顶着风沙,帮助前高庄村植树560棵,受到村民的好评。之后,县局领导与镇领导和村干部就下一步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交流。在驻村帮扶工作中,我局从群众最迫切的需要出发,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把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现实而又具体的困难作为切入点,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办了大量好事实事,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 提高了农村基层组织引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

二、2009年工作打算

1、帮助前高庄村修建景观一条街,翻修道路,旧楼翻建。

2、县局拿出1.5万元,购置一批健身器材。

3、结合地税工作实际,积极做好税收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支持新农村建设。

8.帮扶建设新农村工作自查报告 篇八

2月3日,我县召开市派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组全体人员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回顾总结2011年度的包村工作,交流春节期间帮扶开展情况,及早谋划年后工作。县委副书记、市驻金帮扶工作团团长高涛,县“千名干部包村联户”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同志和市派帮扶工作组全体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各工作组逐一回顾了去年工作,汇报了春节期间工作开展情况和近期工作打算。鉴于2011年度的帮扶目标已基本完成,工作组针对村情实际,近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谋划开展工作:在节日期间,组织、邀请秧歌队及文艺剧团演出,丰富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开展街道卫生清理,做好沟渠土清运、街道平整及路沿石铺设等基础设施的清理扫尾工作;在植树节期间,做好村道街巷和健身休闲场所的绿化工作;在节后村民外出务工之际,组织做好劳务输出工作;开展科普知识普及和法制宣传活动等。

9.结对帮扶工作自查报告 篇九

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根据单位精准扶贫工作统一安排,我与XX县XXX乡XXX村贫困户XXX结成“一帮一”对子开展帮扶工作。现按照市委组织部排查问题和工作整改要求,将该项工作个人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开展的工作

通过多次入户走访,我详细了解和掌握了“一帮一”贫困户XXX的基本情况,并根据其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和脱贫意愿,配合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干部制定实施了帮扶计划:协助申请医疗救助帮扶,解决医疗保障问题;因XXX本人二级伤残,与驻村工作组一起对其出行的庭院至主路的道路进行砖砌硬化,使其出行方便;除了平时走访、主动联系外,分别于1月、7月到其家中慰问,送去米面油等年货和夏季消暑用品; 8月底到其家中宣传“回头看”相关政策、10月份到其家中宣传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党的扶贫政策和惠农政策等内容,与其沟通和确定了新一年帮扶计划。

二、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由于本职工作限制及路途遥远,对贫困户日常的生活生产、健康状况等,没能第一时间面对面沟通解决。但能基本够做到主动关心,做到电话及时沟通,必要时积极联络委托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干部帮助解决。

二是对于贫困户提出的超出本职工作和能力范围的需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较长时间没有为其落实和解决的,基本能够通过走访、电话等方式与其沟通和争取理解,并通过及时向上级扶贫主管部门进行反映,争取最大政策支持。

10.文广新局帮扶工作自查报告 篇十

伊吾县扶贫办: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开展“四帮四促”活动,县文广新局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开展了驻村帮扶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情况

1、明确并及时派出驻村干部。根据县委工作安排,县文广新局联系吐葫芦乡甘沟村和托背梁村。为确保驻村工作顺利进行,我单位明确副局长汤建新同志为托背梁村驻村干部,明确书记艾尼瓦尔〃艾买提同志为甘沟村驻村干部,并及时下村开展工作。

2、挂帮驻村工作取得实效。一是深入帮扶村了解村情,帮助联系村完善各项制度建设;二是帮助联系村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全力维护帮扶村社会稳定;三是帮助开展森防、计生、普法、禁毒、合医、新农保等惠民政策宣传,积极开展民情民意调查。

3、实行驻村干部承诺制度,及时将驻本干部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承诺完成的工作任务向群众承诺并给予长期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由于县文广新局人少事多,导致派出干部无法脱离本单位工作。县文广新局共有干部5人,承担着全县2万多人口的广

播影视和文化活动任务,其是今年以来全县广播影视工作繁重,村村通工程项目进展缓慢,两名驻村干部在单位仍然承担着教多的工作任务,无法全身心投入到驻村工作中。

二是帮扶方式单一。在挂帮驻村工作中,由于受到资金、技术等方面制约,导致帮扶方式主要还是停留在“输血式”帮扶上,帮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在工作上、时间上给予驻村干部充分保障,严格按照承诺书执行;

二是不断创新帮扶模式,在改变群众观念上下功夫。

三是帮助帮扶村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计划,确保群众生活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四是健全帮扶机制,进一步完善帮扶承诺制度,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伊吾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版权>局

11.帮扶建设新农村工作自查报告 篇十一

——上街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

去年以来,上街区紧紧围绕“到2015年率先在全市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战略目标,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以统筹城乡各类资源为途径,着力搭建“五联三创”平台、实施“千户联建”行动,大力选派科级干部驻村任职,充分激发调动各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广大党员群众三个层面的积极作用,开创了驻村帮扶工作新局面,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搭建“五联三创”平台,实现组织互联

建立以领导干部、区直部门、规模企业、公共单位、后备干部与农村党组织结对联建,共创和谐村、富裕村、“五好”村级党组织为主要内容的“五联三创”平台,引导城乡各类资源互动交融,实现了组织互联。

1、创新联建模式。改革传统的城乡“一对一”帮扶模式,同时选派县处级领导干部、区直机关、驻区公共单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党组织和后备干部与农村党组织结对联建,建立起“多对一”的全方位、立体化联建模式。全区30个行政村与联建单位党组织累计签订《结对联建协议书》90份,形成农村调研报告和联建工作方案80余份,确定联建项目112项,开展农村一线调研860人次。河南黑马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与石咀村党总支结对联建后,注资成立专门投 1

资农业项目的河南双羽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花卉生产基地,一期成功流转土地160亩,建设日光温室80座,将村民培育成为产业工人参与花卉种植、管理、加工,使参与村民每月获益近千元,提升了村民富裕程度。上街农信社党支部与郊段村结对后,为该村12户独立创业人提供创业资金219万元,为该村区域内企业注资1930万元,有力推动了该村经济发展。

2、拓展联建内容。将联建内容确定为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发展共赢、党员互助、优势互补、统筹互动等6个方面,引导各联建单位在活动阵地示范化建设上相互帮助、在制度规范化建设上相互促进、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务骨干上相互帮带、在开展党建活动上相互合作、在党建成果运用上相互借鉴。帮助农村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措施,找准联建各方优势互补的结合点,开展特色联建活动,逐步形成了城乡统筹、优势互补、双向受益、共同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基层党建新格局。区国土资源局党组为联建的任庄村提供专项规划服务,抽调4名专业人员为该村实地规划测量,提高了任庄村发展规划的科学性,为该村土地流转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区检察院党支部深入联建的冯沟村开展大量调研,创新开展“1+1+1>3”活动,即联村单位扶持村内一个主要产业、联系1名困难党员、重点帮扶1户困难群众,还聘请农业专家到该村“一村一品核桃基地”进行现场指导,受到村组党员群众一致欢迎。

3、健全管理体系。健全完善组织联建各项规章制度,细化联建标准,要求各联建单位党组织明确一名党员干部作为联建联络员,在各村村委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场所,配套建立了学习、工作、例会和考勤等制度,定期组织联络员和联建后备干部集中学习关于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交流联建经验,探讨各类问题。对联建工作实行台帐式管理,统一建立组织纪律台帐、信息上报台帐、工作成效台帐和考核检查台帐,确保联建活动取得实效,不流于形式。区档案局后备干部郑淑红充分发挥档案业务优势,帮助联建村整理各类档案60余册,促进了村级事务的规范化管理。

二、实施“千户联建”行动,实现党群互助

为有效激发党员个体积极因素,增强城乡党员互助意识,充分发挥城区党员干部对农村党员农户的帮扶带动作用,我们创新实施了千名区直机关、公共单位党员、干部与被帮扶农村的党员、农户结对帮扶,共建“五好”农户的“千户联建”行动,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带形式,搭建起城乡党员农户“抱团”发展的新平台。

一是助需对接,科学结对。在对农村党员、困难农户的基本情况、困难原因、需求愿望等调查摸底、登记造册的基础上,由帮扶单位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牵头,按照助需对接的原则,组建帮扶对子1031对。组建时,既充分考虑区直机关、公共单位党员干部的专业特长、个人专长以及部门、单位的业务特点和优势,又充分顾及帮扶对象的所急、所需、所盼,让结对双方找到了最佳“对接点”。

二是细化标准,积极争创。为避免“千户联建”行动流于形式,我们将结对帮扶各项工作任务具体化、数字化,提出了结对帮扶双方共创“五好”农户的“硬指标”,即思想觉悟好、发展致富好、邻里关系好、社会公德好、遵纪守法好,并将帮扶对象有一个以上致富项目、家庭收入相对稳定、年人均收入在万元以上等列入帮扶目标体系,明确要求所建立的帮扶关系原则上2年内不得随意变更。活动中,区直机关、公共单位结对帮扶人员积极了解帮扶对象意愿,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帮扶对策,制定帮扶计划,采取送观念、政策、技能、信息、岗位等办法,积极为帮扶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寻找切实可行的增收项目,实现了扶贫、扶志、扶技、扶路多措并举。区教体局党员了解到联建的方顶村贫困生方远无力承担上大学费用后,积极在全系统发出倡议,组织捐款6000元,解了方远入学就读的“燃眉之急”。

三是全程监控,严格督导。引入台帐式管理办法,对帮扶的党员、干部、农户分门别类建立工作台帐,实行动态管理,全过程进行监控。年终考核时,将党员干部“千户联建”成效与其承担的职能岗位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各项结果加权综合计分,一并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考核体系,作为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评先评优的依据。通过建立区、镇(办)、村、单位四方督查考评体系,实施经常性的跟踪

督查,多渠道掌握结对帮扶情况,定期通报督查结果,使结对的党员干部肩上有担子、身上有压力,形成了各帮扶对子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喜人局面。截至目前,城区党员、干部带头帮扶农村党员、农户解决生产生活困难800多项次,为创业党员和农户提供资金195万元,帮助解决就业300余人。

三、选派科级干部驻村任职,实现常态互动

从30个村联建区直单位各选派1名政治素质好、工作热情高、开拓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科级干部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实现了驻村干部与村组群众的常态互动,达到了驻村任职工作全覆盖。

1、多层式管理。一是自我管理。要求驻村干部加强学习,作好工作日志,每季度向区驻村办汇报工作情况;二是村级管理。将驻村干部的考勤和主要工作情况作为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定期公开,接受监督;年底,在村级“两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上述职,接受群众评议;三是镇办管理。镇办把驻村干部纳入本单位干部同等管理,定期进行考勤考核;四是派出单位监管。各派出单位领导经常组织人员到村慰问,了解驻村干部表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五是区驻村办督查。区驻村办经常到驻点村暗访督导、入户了解,适时掌握了驻村干部工作情况。

2、立体化考评。研究制定驻村任职工作相关绩效考评办法,考评内容涉及村级组织建设、集体经济发展、农民致

富增收、基础设施建设、党员群众培训、工作机制创新等多个方面。采取驻村干部自评、村级“两会”测评、镇办考评、区驻村办综合审定的办法,按照考评结果评出优秀等次,并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坚持奖惩并举,对工作失职、不落实上级交办任务的给予告诫。

上一篇:增强现实产业报告下一篇:律师实习生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