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验的使用

2024-07-16

心理测验的使用(共11篇)

1.心理测验的使用 篇一

心理宣泄室使用制度

1、来访者先向心理咨询人员说明自身情况,由心理咨询人员评估是否适合选择心理宣泄。

2、来访者进入心理宣泄室请先登记。

3、凡在心理宣泄室活动者,须遵守活动规则,爱护宣泄室物品,严禁刻意毁坏。

4、来访者在进行心理宣泄的过程中,请注意做好安全保护措施。

5、宣泄时间一般约为30分钟以内,应该视个人情况和心理情绪反应而定,切勿导致力竭,或者过度疲劳,具体情况由咨询师把握。

6、建议勿频繁使用心理宣泄室,听从心理咨询人员建议和指导。

7、心理咨询师必须态度热情、工作细致和认真,不得迟到、早退,要按时到岗接受来访者。

8、保持宣泄室室内环境整洁、优美、舒心,营造温馨的空间。

2.心理测验的使用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5年10月至2006年7月, 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中, 符合应用胰岛素治疗的96例, 其中男54例、女42例, 小于45岁者85例, 大于45岁者11例, 平均44.5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66例, 初中以下30例;Ⅰ型糖尿病4例, Ⅱ型糖尿病92例;病程10年以下41例, 10年以上55例;糖尿病并发症:视网膜病变23例, 糖尿病肾病32例, 脑血管病变18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4例, 冠心病7例;曾使用过胰岛素者19例, 首次应用77例。

1.2 方法

1.2.1 评估

收集与病人相关的所有信息, 包括一般情况和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了解病人是否存在学习上的障碍。具体的评估内容包括: (1) 病人的一般生理、心理发育情况; (2) 病人的文化程度和一般社会、经济状况; (3) 对使用胰岛素的知晓情况。综合以上3方面的资料,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项目。

1.2.2 教育方法

根据病人的情况和教育目标的差异, 我们以视觉、听觉和触觉为主分为几种不同的教育方法。 (1) 形象教育:利用图片、实物模型、手册、黑板报、音像、幻灯片等教育, 对患者实施系统的糖尿病和胰岛素相关知识教育; (2) 口头讲解:针对患者的知识能力, 对患者实施一对一教育, 同时鼓励患者参加病区每周一次的专题教育讲课, 病友们在一起相互探讨, 互相学习, 加深彼此交流和沟通, 相互间得到支持和鼓励; (3) 医学基础知识教育:对有阅读能力的患者, 配发糖尿病教育基础知识教材, 指导其重点学习与胰岛素治疗有关章节的知识内容; (4) 示范教育:由实施糖尿病教育的护士采用一对一的教育方法示范, 对胰岛素笔的安装、胰岛素种类识别、注射用具选择及胰岛素注射的步骤给予相应的解释和训练。对于文化程度低、记忆力差、视力不好、动作协调能力差者除反复练习外, 还对家属进行指导。

1.3 实施教育的具体内容

1.3.1 注射胰岛素的适应人群

临床上口服降糖药很长时间, 但血糖始终居高不下, 甚至出现视力下降、合并视网膜病变和较重的糖尿病肾病, 主要表现为浮肿, 其次有严重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如合并感染、肺结核、酮症酸中毒、高渗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等。口服降糖药失效的Ⅱ型糖尿病病人出现明显消瘦时, 医生应建议使用胰岛素治疗。

1.3.2 正确认识胰岛素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早期的Ⅱ型糖尿病或急性酮症酸中毒患者告知使用胰岛素减轻葡萄糖的毒性, 使β细胞得到休息后, β细胞第一时期的胰岛素分泌是可以恢复的[1]。对于Ⅰ型糖尿病和晚期Ⅱ型糖尿病或有慢性并发症的患者通过教育让患者认识到胰岛素具有安全性、有效性, 是改善血糖控制、阻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的有效措施。让患者了解胰岛素的功能、作用, 从而认识到外源胰岛素补充是治疗糖尿病的必要途径, 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胰岛素分为多种类型, 依据个体化原则, 与患者讨论他们正确使用胰岛素类型、起始和达峰及持续的时间, 从而理解注射的时间、次数与饮食、运动、血糖的关系。胰岛素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 0℃以下胰岛素活性会破坏, 30℃以上胰岛素的活性也会降低。未开启的胰岛素应存放于2~8℃的冷藏室;已开启的胰岛素在低于25 ℃室温下可保存4周。装有悬浮型的胰岛素注射笔不可放于冰箱保存, 因为温度的变化会使笔芯中的液体渗出, 改变胰岛素的浓度[2]。旅游、出差须随身携带胰岛素。胰岛素的正确应用包括:首先应选择注射的部位, 不同部位吸收的速度为:腹部>上臂>大腿>臀部。为减少血糖的波动, 指导患者在一段时间内固定一个解剖区域注射, 同时也须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复注射, 导致皮下脂肪萎缩, 影响吸收造成血糖的不稳定。应根据年龄、经济情况选择适宜的胰岛素注射用具。经济情况良好、年龄较大者可选用胰岛素笔, 其特点是无需计算用药量, 准确、安全、方便, 使用简单。经济欠佳者可选用一次性BD注射器。为使患者迅速掌握注射方法, 我们通过实践将注射分为10步, 并讲解每一步的目的、方法。注射时应做到“三慢”, 即进针、推药、拔针要慢。注射后须停留6秒钟以上, 剂量越大, 停留时间应越长, 以防止药液溢出, 影响有效注射剂量, 并多次讲解、示范, 配合患者演练注射过程。使患者轻松掌握胰岛素的应用, 以消除初次使用胰岛素的心理顾虑, 有利于糖尿病人更快的接受胰岛素的治疗。

1.3.3 对低血糖的认识及防范

低血糖的发生与胰岛素使用不规范和缺乏预防低血糖知识有关。教育者不仅要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胰岛素基本知识, 还须教会患者识别和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发生低血糖常表现为:出汗、心慌、上肢抖动、饥饿感、烦躁、头痛、视物模糊、精神病样发作、痴呆、昏迷等。防止发生低血糖应做到定时、定量进餐, 规律运动, 随身携带糖果或饼干, 外出随身带有糖尿病急救卡以方便他人帮助, 定期监测血糖并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

2 结果

通过上述的指导与干预, 96例患者均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 未产生对胰岛素使用的排斥心理 (表1) 。

*与教育前比较, 行χ2检验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 糖尿病的发生率在逐年增加, 胰岛素分泌量的减少及作用减弱是糖尿病的主要原因。UKPDS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 及DCCT (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的研究) 试验结果说明了血糖控制的重要性, 胰岛素的应用是治疗糖尿病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3]。随着糖尿病教育广泛的开展, 医务人员和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认识的不断提高, 胰岛素制剂的种类更趋于人体生理化, 胰岛素的用具进一步以人为本, 患者使用胰岛素的比例越来越高, 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的知识与行为的教育也更为重要。本研究是依据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的相关知识和胰岛素使用技术等设计的教育方案。教育采取多样化形式, 且因人、因时、因地、因需而灵活掌握, 使教育更具系统性和针对性。本研究结果显示, 教育后患者对胰岛素知识的掌握状况较教育前均有明显提高, 特别是在对胰岛素的药理作用、使用胰岛素的原因、同段时间同一解剖位交替注射、胰岛素的保存和种类、低血糖的识别和预防、佩带急救卡、针头更换、胰岛素剂量的增减、监测日记及忘记注射时及时补救等10个方面知识有显著提高, 表明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重视程度和自我管理能力有了明显改善, 从而确保了治疗方案的正确执行, 因此认为对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前的心理干预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纪立农.“β-细胞休息”概念及其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2003, 23 (3) :181.

[2]钱学群.糖尿病患者自行皮下注射的健康教育[J].南方护理学报, 2003, 10 (20) :60.

3.心理测验的使用 篇三

【摘要】目的:对无痛人流手术中的药物使用和心理诱导的配合使用效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无痛人流手术的150例早孕妇女进行分组对比观察,对一组手术患者采取术前服用药物米索前列醇和注射药物地西泮和肌注杜冷丁,同时配合使用心理诱导;对另一组手术患者术前口服米索前列醇后直接进行常规的手术。结果:药物配合心理诱导的一组与另一组对比,在手术疼痛上以及人流综合症等方面有明显减轻。结论:通过配合使用药物和心理诱导,对人流手术中患者的宫口扩张、减轻病患的手术疼痛以及手术效果上都有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无痛人流 药物 心理诱导

无痛人流手术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手术,是对人工流产的的患者进行麻醉状态下的手术治疗方法,也是减轻病患痛苦、降低手术综合症的一种有效方式。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医务人员也在不断探索更为有效的药物治疗和方法来减轻无痛人流手术中病患的痛苦以及不同孕妇的要求。现将我院在无痛人流手术中的一些经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自2012年5月到2013年4月接受治疗的确诊为早孕并自愿接受无痛人流手术的病患中抽取150例进行本次临床分析,病患年龄为16周岁~42周岁,平均为26.3周岁,体重范围在42~70公斤,停经38~80d,选取的病患中没有不适宜人流手术的病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进行临床分析。

1.2 方法

对B组病患进行常规的手术处理,即术前口服米索前列醇后,进行常规手术。

对A组病患进行药物和心理诱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术前准备,术前让患者口服米索前列醇600 μg,然后再于术前半小时肌注杜冷丁100mg,术前大约5分钟静脉注射地西泮10mg。术前和术中让病患在安静的环境中休息,由专业护理人员在旁进行心理诱导,减轻病患内心的禁止恐惧等情绪,慢慢诱导病患进入睡眠状态。

心理诱导主要由专门的护士进行。主要针对进行过多次人流手术,心里对未来能否生育以及身体状况存在担忧的病患以及初次进行人流手术的存在严重恐惧心理的病患,还有部分婚外受孕者,她们的羞愧心理也会给身体造成紧张,影响手术。护理人员要针对不同的病患进行不同的护理,保守她们的秘密,为他们的恐惧和担忧提供科学的指导和说明,告知其手术的安全性以及医护人员的专业性,回答她们的疑虑与困惑,帮助她们消除忧虑,以放松的心态进入手术。心理诱导的方式可以是谈话、以文字图片展示医学技术的先进可靠,一般进行心理诱导是在手术前的30~40分钟前。心理诱导是一个过程,在术前,要对病患进行接待准备工作,告知病患手术的相关内容,向其确定手术的安全性;手术中,也要协助病患配合手术,帮助其取合适的体位,告知其可能出现的不适并如何进行缓解和调整,指导病患配合医生进行手术,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护理人员要在术中严密监视患者的身体反应,进行心电监护;手术结束后,病患可能需要几分钟的时间方能苏醒,在病人苏醒后护理人员要帮助其缓慢行走,在药物反应还存在的病患要监督其恢复后方可允许离开医院,此间要告知病患这些反应属于正常术后反应,无需担心,并告知其在术后应当注意卫生同时避免性生活,告知在饮食上应当注意的事项以及日后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自己,避免造成这样的伤害等。

1.3 观察指标

显效:在宫颈扩张棒大于等于6.5号能顺利通过宫口的,病患在手术当中完全没有疼痛,自然完成手术的为显效;有效是5.5~6号之间的宫颈扩张棒能够顺利通过宫口,病患在手术中能够顺利进入睡眠状态,只是伴有偶然的不适表象,如呻吟或者皱眉等;无效是指需要用小于5号的宫颈扩张棒进行宫颈的依次扩张,病患在手术中出现有较为严重的疼痛反应,并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如头晕恶心、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

2. 结果

对A、B两组的病患宫颈扩张以及手术中的阵痛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比较分析结果意义明显,P<0.01。分析比较结果如图一所示:

3. 讨论

3.1 使用药物的作用机理

在无痛人流手术中患者口服的米索前列醇是一种新型的前列腺素衍生物,口服这一药物的作用在于增强胶原分解酶的活性,促使胶原纤维松懈形成疏松的排列,使宫颈扩张,减少手术中的宫颈损伤,并快速的完成手术,减少病患手术中的疼痛。该药物使用的作用还包括加强宫缩,减少手术引起的出血等。针对A组注射的杜冷丁的作用在于阵痛、鎮静以及消除疼痛等以及由此引起的情绪上的紧张、恐惧等注射安定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物能帮助手术患者进入睡眠状态,使得精神得以放松并使身体肌肉也恢复放松,方便进行手术。通过这三类药物的使用,对无痛人流手术患者能够起到有效的降低痛苦的作用。

3.2 心理诱导的作用

人流手术在现代高超的手术技术中是一项小型手术,手术所花费的时间也很短,但是对于进行人流手术的病患来说,尤其是第一次进行人流手术的病人以及过去有痛苦的人流手术经历的病患,面临此项手术时还是会存在很大的焦虑,身体和心理都会产生严重的紧张反应,而病人的心理状态对手术进行以及手术效果等又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针对存在心理焦虑或者紧张不安情绪的病患,要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专门的心理诱导,根据不同病患的心理负担,做出不同的护理对策,排解她们的不良情绪,使她们能够在术前和术中达到放松的心理状态,这样能够有效的减轻疼痛感。通过专门的心理诱导并配合药物的作用,患者会进入到镇静的睡眠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医护人员进行手术也会更加顺利,病患自身感受的疼痛感也会消失或者降低。

3.3 无痛人流手术中药物使用和心理诱导配合使用的效果显著

通过对A组的病患进行药物使用和心理诱导的配合,使得药物作用效果更佳明显,病人在手术中的疼痛感也有明显减轻。手术中宫口的扩张、宫颈损伤的降低以及在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病人的人流综合症反应等都有显著的效果。这一临床方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在无痛人流手术中,单纯的依靠使用药物并不能消减病患内心的紧张、焦躁情绪,而这类情绪会对病患的身体造成紧张反应,所以在无痛人流手术中要配合进行心理诱导,帮助病患放松心情、放松身体,这样对顺利进行手术和减轻疼痛都是有利的。

参考文献

[1] 林娟,高小华,王国秀.心理干预在减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2):63.

4.合理使用零花钱八年级心理课教案 篇四

执教 :郭子兰

2010年10月28日周四

设计意图:

学会理智消费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休闲辅导的一部分,其中理财能力就是生存和自我管理能力的一部分。

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基本的消费需要由原先父母安排变成自己支配,但初中生有好奇心、从众、模仿、炫耀等特点,消费观念还不成熟。

本节课就是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消费心态和自我管理能力。活动目标:

1、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求实的消费观念。

2、帮助学生学习合理使用零花钱。活动重点:

从不合理的消费中发现自身消费误区;

树立健康、求实的消费观念。活动难点:

学会如何合理使用零花钱。课前准备:

班级零花钱情况小调查,4人一组分好组 活动设计:

一、引题

同学们,今天上课前老师出几个猜猜谜语,考考大家。

(1)小小身体细又长,身穿彩衣直心肠,嘴巴尖尖纸上走,留下黑线一行行。(2)像糖不是糖,有长也有方,帮你改错字,它可不怕脏。

同学们很聪明,接下来再猜一个,有样东西,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而且老师看到许多同学放学之后子校门口还要使劲把它逃出来,大家猜猜看,是什么? 对,就是零花钱!

二、如果有5块钱,你打算怎么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么花零花钱,出示上课题目。礼拜一,我们班做了一个关于零花钱的调查。

(1)班级零花钱调查

题目1:你有零花钱吗?

100% 有

题目2:零花钱怎么得来的?

100%是父母和亲戚给的。

题目3: 每个月都多少零花钱?

0—50元(32.42%)

50—100元(34.24%)

100---200元(27.27%)

200---300元(3.03%)

900元(3.03%)

(2)问题一:假如现在大家有5块钱,大家打算怎么花掉呢?

学生发言

同学们有了零花钱,可以买这买那,心里开心,也有人有了零花钱还发愁呢。

三、过生日的烦恼

上个月,小A同学过生日,几个关系不错的朋友都送了他价格很贵的礼物,在这个月,他的两个朋友相继也要过生日了,送给他们的礼物总不能太差吧,可现在一个上点档次的东西少说也快上百了,想着这个月只有100块的零花钱,小A犯愁了:就算这个月的早饭不 1 吃,也未必能够省下足够的钱啊!

1、你赞成学生过生日请客吃饭吗?

关于过生日请客吃饭,我们班有三派不同的意见:

其中赞成的占到70%,不赞成的占到20%,剩下10%同学保持中立。能说说,关于过生日请客吃饭,支持和赞成的理由吗? 学生发言

2、小A烦恼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发言

3、大家想想看,有没有什么方式,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内可以达到过生日的目的?

4、学生讨论回答。(板书具体的讨论方法)

总结:同学们的建议很好,我们动脑筋想想,不与人攀比,不随大流,一样也可以把生日过的有意义。

四、什么影响了我们的消费

过渡:也许有同学说,花心思管钱多烦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反正钱就花完了不够花了。大家有没有类似的感受?

1、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还是先来分析一下,课堂上来个小调查。(1)在购买商品时,哪些因素影响了你对商品的选择?

A广告

b 同学和熟人买我就买 c推销员推荐 d自己需要 e其他(2)你购买商品时,主要看中商品的哪方面? A 质量 b 价格 c品牌d外观包装e其他

(3)有没有经历过买完商品后感到特后悔的事情? 总结一下不理智的消费原因:

(质量不好被骗、自己不需要、一时冲动买了很多用不掉、、、、、、)

2、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同学花钱时还不够理智,我们怎么做才是合理地使用我们的零花钱呢?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花钱时考虑商品的质量、自己的需要,不盲从不攀比、考虑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尽量不要超支,同学之间有借有还,讲究诚信。

老师支招(看是否有时间说):红绿灯方案:

红灯”:当你的要求超出所拥有的零用钱时,对自己说:“这样东西我现在可以不买。”在心中亮起一盏红灯,提醒自己。

“黄灯”:买东西时,先问问自己:“这是我现在需要的吗?”如果回答„是‟的话,就可以考虑购买。

“绿灯”:在自己取得一些小小的进步时,可以用零用钱买一件小小的礼物送给自己,作为奖励。

五、结束语

在结束这节课之前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美国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到饭店去吃饭,结账时发现自己没有零钱付小费给服务员,按理说应给一元两角的小费,因为没有零钱就给了服务生一元钱,服务生很不满:“ 那么大的财佬哼,两角钱算什么…….”洛克菲勒却说:“正是因为你认为两角钱不算什么,所以你一直在给人端盘子,我却成了富人。”

5.心理测验的使用 篇五

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背景

中心小学是一所乡村学校,受经济条件影响,外出打工的家长越来越多,造成留守儿童也随之增加。长期缺乏父母的爱的孩子,思想越来越偏激,远在外地的父母为了弥补对孩子陪伴的愧疚,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变得叛逆,孤僻,………他们的教育问题成了学校教育的难题。根据这一情况,学校成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遵循未成年人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提高未成年人的心理调节能力。

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管理

1、制定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管理制度。

2、辅导站工作人员要遵守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规范,持证上岗。

3、辅导站工作人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到岗,耐心细致做好咨询和预约登记工作。

三、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内容

一是教育教学。

以正面教育为主,采取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育资源,采取多种富有实效的教育方式。

二是健康咨询。

对具有轻度心理困扰的学生,开展日常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为家长和社区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和教养指导建议。

三是危机干预。

在新生入学、考试前后、升学择业以及突发危机等可能对师生心理造成较大影响的事件前后,及时开展针对性、适应性的干预工作。

四、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的使用

1.在学校内开展教师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2.为家长教育子女,为社区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人际环境,提供建议、咨询和帮助。

3.心理咨询室:建立心理咨询室是个别辅导的需要,一方面为未成年人提供咨询,进行行为训练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为辅导教师提供记录和整理未成年人心理个案创造条件。

6.禁止使用物质的不使用证明书范本 篇六

正本留存廠別:(申請人填寫)禁止使用物質的不使用証明書

本公司對現在或將來提供給宏塑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集團所屬各公司(以下簡稱宏塑公司)的原材料、配件、添加劑、包裝材料作出以下聲明:

1.本公司所提供宏塑公司之相關產品,皆符合歐盟RoHS禁止在電子電器設備中使用鉛、鎘、汞、六價鉻(hexavalent chromium)等四種重金屬以及PBB和PBDE等兩種溴化物阻燃劑(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

2.上述提到之有毒物質含量須符合歐盟2004 年9 月列出濃度上限建議如下:

〃相同材質所含的鉛、汞、六價鉻、PBB 和PBDE,最高濃度不得超過重量的0.1 %(1000PPM)

〃相同材質物料所含的鎘,最高濃度不得超過重量的0.01 %(100PPM)

〃包裝材質物料所含的鉛、鎘、汞、及六價鉻的最高濃度水準之總和不得超過0.01 %(100PPM)

3.宏塑公司之客戶如有其他禁限用物質要求者,需依其管制。其他禁限用物質要求,請參閱宏塑公司「禁用物質矩陣」。

4.如果宏塑公司要求本公司產品之重金屬測定數據和成份表,本公司須於出貨前無條件提供國際

認可實驗室的第三方驗證報告(限定SGS,ITS,ETC,TUV)以証明產品重金屬含量在允許濃度以內。

5.本公司在生產提供宏塑公司的產品中,其原物料及製程(含外包)、包材所使用添加劑中或表面加

工處理之有毒物質含量須符合歐盟要求,若要變更使用材料或改變生產條件、製造地、外包商及

其他可能影響產品的成份時,須再取得國際認可實驗室的第三方驗證報告(限定SGS,ITS,ETC,TUV)

確定沒有違反上述所列的管制物質,並在取得宏塑公司核准後,再予以生產出貨。

6.本公司注意對宏塑公司依據歐盟RoHS所列有害物質進行管制,並保証 2005/6/30 期限時停止提

供含此類物質的產品。

7.此聲明生效後,若本公司提供給宏塑公司之產品不符合本聲明,本公司愿承擔法律及經濟責任。P.S..為更好理解清單內容,請閱讀歐盟之相關法規及「禁用物質矩陣」遵照執行。

WEEE

公司名稱:

負責人(簽名/蓋章):公司蓋章:地址:

填寫日期:

表單編碼:GB-04-098-04

Vendor Code:(by applicant)Original Preserve factory:(by applicant)

Declaration of EU RoHS Compliance

We,(COMPANY NAME OF SUPPLIER/VENDOR), hereby declare that our products indicated below are in full compliance with EU Directive 2002/95/EC & 94/62/EC, with respect to the following substances:

1)Lead(Pb)≦0.1%(1000ppm)

2)Mercury(Hg)≦0.1%(1000ppm)3)Cadmium(Cd)≦0.01%(100ppm)

4)Hexavalent chromium(Cr(VI))≦0.1%(1000ppm)5)Polybrominated biphenyls(PBB)≦0.1%(1000ppm)

6)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0.1%(1000ppm)

7)”Less than 100ppm” is determined as the allowable total-concentration of four heavy metals(mercury, cadmium, hexavalent chromium, and lead contained in each part.)

The above products have been compliant since product inception.No changes have been made in process or materials.All products sold under the above P/Ns previously, currently and in future are/will be fully compliant with EU Directive 2002/95/EC & 94/62/EC(effective date from 2005/6/30).If we are/will not be fully compliant with EU Directive 2002/95/EC and Foreshot restrict using the matrix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we bear the sole legal and the economical ramifications of our non-compliance and so forth hold Foreshot Industrial Corporation and its affiliates harmless and not liable.For the further reference, please advise the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European Union Directive 2002-95 and Foreshot restrict using the matrix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as provided below and attached.Directive

2002-95-EC(RoHS)

Name of Company: Person in charge:(Signature & Stamp)Company stamp: Address: Date:

(Year/Month/day)

7.心理测验的使用 篇七

新闻图片是一个相对小的概念, 仅指与新闻保持直接与密切关系的图片, 它们或者直接反映新闻, 起到更加直观地传递新闻信息的作用, 或者评价新闻事实, 表达作者的喜怒哀乐。[1]它以摄影照片为代表, 还包括漫画、图表等类型, 新闻图片在读图时代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 在报纸等纸质媒体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 它包括新闻照片、新闻漫画、新闻图表。在本次论述及重点分析中, 新闻图片主要指新闻照片。

(一) “一图胜千言”

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中的环境监视功能表明, 人类所处的自然与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 人们只有及时了解、把握并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当今社会发展和进步, 使人们的社会生活节奏加快, 人们想要在社会上生存, 就得学习大量知识, 获得大量信息, 如何才能又多又快地获得信息?有人做了实验, 人们从文字上获得的信息量为13%, 从影视上获得的信息量为23%, 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量为52%。[2]人们选择图片作为获取信息的方式有一定的根据。

1.传达信息更清晰。新闻图片是一种非语言符号, 真实的新闻图片, 直观、醒目、有吸引力, 能有效地传播信息, 展示每一处细节, 省去繁杂的文字阅读环节, 使读者受众能够最直观、最全面、最真实地看到事物的全貌, 利于读者快速、方便地阅读, 以达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

2.表达人物内心情感。在情感诉求的写作中, 文字表现情感的东西总是苍白的、空洞的, 很容易陷入主观想象当中, 不吸引受众, 而一张图片可以传播事物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 包括报道对象的表情神态、肢体语言等都可以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及其所处的环境, 这是最能传递情感的因素, 能充分调动读者受众的联想, 加大感知深度, 引起思想共鸣, 诉说文字不能表达的情感信息。

(二) “看图识字”降低阅读门槛

早在20世纪30年代, 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说过“文义有深浅, 而图画则尽人可阅……且无老幼, 均能一目了然”。[3]这说明报纸使用图片, 降低了智力门槛, 使读者阅读时费力程度最小, 不管老幼, 不管有没有文字功底, 不管是否有同样的语言和文字背景, 均能一目了然, 这让读者受众从图像上获得的信息方便快捷, 而且不受文化程度及语言差异的影响。

(三) 美化、活跃版面

现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快, 压力大, 所选择的新闻报道在一定程度上有趣味性, 才能使人们在获得信息的同时需要视觉上的享受以放松一天紧张的神经, 满足人们的趣味性心理需求。如果报纸给人呈现的只有通篇文字稿, 给人一种压抑的气氛, 不会吸引受众去选择这样的报纸。

报纸是平面的, 单靠文字无法产生视觉上的纵深感、立体感, 但新闻图片的画面是立体的, 一张好的新闻图片本身就是艺术品, 其色彩、线条、构图能发挥其视觉形象的优势, 能有效地让整版文字改变单调、沉闷、压抑的气氛。从纸质媒体的角度看, 纸媒日益依赖图片填充版面、美化版面、增加信息量, 增加报纸的易读性, 契合读者“以貌取文”的现象。可以说没有图片的版面, 即使文字内容再好, 也是“有缺陷的版面”。都市类的报纸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成功, 这也是这类报纸更受普通大众欢迎的原因。

二、从受众心理特征出发, “读图时代”为何重视使用新闻图片?

德裔美国社会心理学家K·勒温和美国心理学家E·托尔曼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 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人或者动物行为的目的性是期望得到所向往的东西。“读图时代”报纸重视使用新闻图片是由于考虑受众心理所期待所向往的东西的目的性。

(一) 新闻受众的普遍心理

信息的功能可以消除认识的不确定性。获取信息, 消除认识的不确定性, 是人的心理基本需求之一。新闻受众的需要主要表现在新闻受众对信息的需求, 作为新闻受众的需求主要指的是受众对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的一种迫切欲知的心理反应。[4]

人们生活速度的提高, 时代脚步的加快, 大众文化逐渐普及, 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改变。人们接受信息需要更加高效的方式, 而新闻图片形成的“读图”模式恰恰适应了这样的特点, 逐渐成为人们阅读的形式, 因而基于新闻图片本身所具备的吸引受众注意力、满足受众心理需求的优势, 媒体热衷于使用新闻图片。

(二) 新闻图片的特性和受众的求真求新求知心理

新闻受众之所以需要新闻,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新闻能够消除不确定性, 给人提供有关周围环境的客观存在的事实, 这些事实能满足受众的求真求知心理。

1.关于新闻图片的真实性与受众的求真心理。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坚持真实性原则是新闻学中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新闻只有坚持真实性原则才能够满足受众求真的心理需求。失实报道哪怕只是一个细节, 都可能使受众以点带面地去怀疑其他新闻的真实性, 进而产生“晕轮效应”, 影响新闻媒体在受众中的威信。从目前的新闻报道而言, 新闻文字载体经记者与编辑的多层选择, 用文字表达出的内容更容易出现失实造假的现象, 而新闻图片更符合受众“眼见为实”的求真心理。

新闻报道要想取信于民, 就必须在内容和形式上增强可信性, 穆青曾说过, “新闻报刊应不断增加一些视觉新闻, 通过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起来有声有色, 使人能够具体地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面貌”。

2.关于新闻图片的新鲜性与受众的求新心理。人都有一种探究心理, 亦即好奇心理。好奇心人皆有之, 探究、好奇是人的先天本能, 探究事情的真相是人的心理需求之一。新闻是一次性消耗品, 受众对新闻的喜新厌旧心理已是普遍现象, 内容新、表现手法新的新闻才更容易得到受众的青睐。

新闻是时间上的易碎品, 所以新闻图片对时间快慢、新鲜程度的要求也较高, 从新闻图片来看, 新鲜性主要反映在其内容题材上, 即使是同一新闻当中, 新闻图片总是能以新的事物、新的视角反映事物的不同面, 这是文字所难以达到的, 能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另外, 对于报纸而言, 新闻图片的传播要比文字的速度更快, 新闻摄影师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拍摄好的图片迅速传播出去, 以便使受众较快地获得所需的信息, 满足其求新的心理。

3.关于新闻图片的易读性与受众的求知心理。受众媒介接触的第一心理为求知心理, 受众接收新闻主要是为了获取想知道而未知的信息。

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曾经提出“冷媒介”和“热媒介”两个概念, 他提出“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 接受者不需要动用更多的感官就能够理解。例如, 一张照片是清晰的, 属于“热媒介”, 它所传递的信息让人一目了然, 降低了人们的阅读门槛。

报纸上的文字、图片是报纸新闻的载体。报纸属于印刷文化, 以往很多报纸以文字为主要载体, 新闻图片只占据相当少的版面, 对理性思考的要求较高, 要求阅读者有严密的逻辑和深邃的思维, 一般阅读报纸的人都出现在高知识分子当中。为扩大读者的范围, 现在的报刊非常讲求易读性, 让读者更容易找到信息, 更准确地理解信息, 使广大受众达到“看图识字”的目的, 因此更适合满足各阶层的读者受众的求知心理。

(三) 新闻图片的优势与受众的动机和兴趣

新闻受众阅读新闻, 有一定的动机和兴趣, 只有持续保持对新闻的这种动机和兴趣, 才能使受众接收新闻。

1.所传达的信息量大。好的照片能够穿透事物表面现象, 挖掘更多事件以外的信息, 透过表面表现情感张力的信息, 能使人在接受丰富的信息的同时能在情感上更深地被打动。

受众选择新闻的动机十分明确, 即想要从一条新闻中获得更多的信息。一幅图片所包含的信息越丰富, 就越能吸引读者往下看, 指的是不仅新闻图片本身具有震撼力, 同时新闻图片反映出的新闻事件本身会吸引读者去了解图片背后的故事, 如同新闻标题的制作一样, 主要原因是为了告诉受众尽可能多的信息, 以便吸引受众继续阅读, 新闻图片所传达的视觉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如果报纸版面中有一段需要大量文字描述的信息, 能用一张新闻图片就可以解决, 那说明这张新闻图片能很好地传递受众所需要的信息, 满足受众选择这条信息的动机。编辑们往往会选择以图片的形式进行新闻报道, 正如收到它“一图胜千言”的效果。

2.突出的色彩。色彩能够最有效地刺激一个人的视觉器官, 有利于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调动受众的阅读兴趣。现代科技发达, 越来越多的报纸使用彩色图片, 色彩运用得好, 能对稿件起到突出与强调的作用。例如全国发行量最大的都市类报纸《南方都市报》几乎每个新闻版面都放一至两幅新闻图片, 用于穿插在灰黑色的文字当中, 使新闻图片色彩的明亮度与文字的灰暗形成强烈的反差, 有利于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引起受众的兴趣。

3.传递情感因素。从传播学的角度讲, 受众是物质的人, 同时也是精神的人、情感的人, 主要通过视觉图像观察这个社会, 不断通过大众媒介提供的各种即时信息满足生存需要和好奇心理, 作为信息接受者, 也有精神层面的需求, 媒介报道中就必须要考虑到受众需求的因素。

受众在阅读报纸时, 不仅要获取为满足生存需要的信息, 还要获得情感上、心灵上的震撼, 在他们的眼里, 新闻图片提供的是另一种参照, 之所以吸引受众, 正是因为在新闻图像中, 处处有受众自己的投影, 一些正能量的新闻图片能给受众带来强大的震撼力, 一些情感诉诸方式便让受众很快与新闻事件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三、结语

“读图时代”的到来, 对图片的解读不再是一个感官的行为, 其影响力逐渐深入受众的心理。新闻图片作为读图时代的重要载体, 已成为报纸版面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媒介竞争的加剧和电子科技的发展, 新闻图片在报纸版面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中国新闻传播也发生了由“重文字轻图像”到“图文并重”的转变。纸质新闻媒体想要具备强劲的竞争力, 就必须加大对受众心理需求的分析, 将图片的优势释放出来。

摘要:在当今社会环境下, 生活节奏快、压力大, 在多信息的选择过程中, 受众心理的特殊性使其越来越依赖媒介的视觉信息。21世纪, 随着影像技术和传播技术的发展, 促成了“读图时代”的到来, 大众传播媒介不再只以文字表达作为基本的诉求方法, 更多地转向图像传播, 传统的纸质媒介, 为应对现代技术的竞争, 吸引更多的受众关注, 不断依赖新闻图片填充版面, 以此契合受众的心理需求。在此主要以摄影照片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新闻图片在传播过程中所具备的优势, 以及如何能满足受众的需要而发挥更好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读图时代,新闻图片,受众心理

参考文献

[1]甘险峰.当代报纸编辑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3:93.

[2]陈红梅.新闻编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256.

[3]胡志川, 马运增.中国摄影史 (1840—1937) [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 1987:147.

8.父母如何使用心理暗示 篇八

我女儿今年13岁,很不好沟通,鼓励她的话被认为是违心的话,批评的话则被认为伤她自尊。我现在对她真是束手无策了。请问我该怎么办?

家长:您好!

在孩子青春期,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很多家长由于不擅长沟通,经常与孩子发生冲突。

在与孩子沟通时,建议家长不要掩饰自己的真实心态,但要尊重孩子,学会和孩子平等交流。举个例子,当女儿做了一些让您很生气的事情时,您可以对孩子说:“虽然我很生气,但是,我知道你一定有原因,能不能跟我说说?”这样一来,孩子就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也有机会了解事情的真相。否则,极有可能会因为我们的片面看法“伤害”了孩子。

在与孩子沟通方面,心理暗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一个学生高考前非常紧张,父母很担心。我帮他们设计了一个简单暗示,让他们找一个孩子比较放松的时间,对她说一句话:“这几天我们都挺紧张,你倒是挺轻松啊。”结果,孩子受此暗示,她就真的放松了很多。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是一种心理暗示现象。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要求教师对他们所教的小学生进行智力测验。他告诉教师们说,班上有些学生属于大器晚成者,以后会有出息,并把这些学生的名字念给老师听。事实上这些大器晚成者的名单,是随机挑选出来的,他们与班上其他学生没有显著不同。可是当学期之末,再次测验时,他们的成绩显著优于第一次测得的结果。这种结局是怎样造成的呢?罗森塔尔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老师们受他的暗示,以为这些大器晚成的学生已开始崭露头角,后予以特别照顾和关怀,由此他们的成绩得以改善。

如何给自己的孩子设计心理暗示,需要家长根据孩子的具体状况来操作。另外,一个有效的心理暗示最好选择在孩子很轻松的状态下进行,要让孩子在无意中接受。

9.心理测验的使用 篇九

打开浩辰CAD软件,输入aliasedit命令,或者从菜单里选择“工具”选项,在工具菜单下“自定义”中选择编辑程序参数,如下图所示

(如果想修改浩辰CAD机械快捷键的话,在此界面中点击“文件”---“导入”路径是:X:/浩辰CAD机械/system/jixie.pgp 导入之后,里面就有机械的命令了,

)

在上图界面中,选取想改变的快捷键,点“修改”如下图所示:

然后在别命中,输入自己想修改的快捷键,点击确定就可以了。

10.心理测验的使用 篇十

综述

作者:河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特聘综合组和危险化学

品组安全专家朱振尧

2014.9.17

1、企业与重要场所、设施、区域的距离和企业总体布局应当符合GB/T50016-2006《建筑物防火设计和规范》规定。和《石油化工企业设计规范》GB/T50156-2008同一厂区内(生产或者储存区域)的设备、设施及建(构)筑物的布置应当适用同一标准的规定。

新建企业的生产区与非生产区分开设置,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之间及其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2、厂房、作业场所、储存设施和安全设施、设备、工艺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新建、改建、扩建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化工建设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由具备国家规定资质的设计、施工单位设计施工;涉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装置,由具有综合或化工石化医药行业专业甲级设计资质的单位设计。

(二)不得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和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设备;新开发的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化工生产的工艺(以下简称化工工艺),必须在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的基础上逐步放大到工业化生产;国内首次使用的化工工艺,必须具有省级部门组织的安全可靠性专家论证书面意见。

(三)涉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装置应装设自动化控制系统;涉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大型化工装置应装设紧急停车系统;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化学品的作业场所应装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泄漏报警等安全设施。

(四有关生产工艺、装置和总平面布置必须经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或整改设计。

3、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不少于企业员工总数的2%(不足50人的企业至少配备1人)。构成重大危险源且从业人员超过五十人的企业,应当配备不少于两名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4、企业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分管安全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其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依法参加安全生产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化工或安全管理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且有从事化工生产相关工作2年以上经历。

特种作业人员应当依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书。

其他从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安全教育培训合格。

5、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岗位安全生产责任,保证每位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与职务、岗位相匹配。

6、根据化工工艺、装置、设施等实际情况,制定完善下列主要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一)安全生产工作例会等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二)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三)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四)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五)领导干部轮流现场带班制度;

(六)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七)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八)重大危险源评估和安全管理制度;

(九)变更管理制度;

(十)应急管理制度;

(十一)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重大事件管理制度;

(十二)防火、防爆、防中毒、防泄漏管理制度;

(十三)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十四)动火、进入受限空间、吊装、高处、盲板抽堵、临时用电、动土、断路、设备检维修等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十五)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十六)职业健康相关管理制度;(十七)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维护管理制度;(十八)承包商管理制度;

(十九)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定期修订制度;

(二十)设备设施、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的维护、保养、检测管理制度;

(二十一)安全生产台帐的管理制度;(二十二)装置开停车安全管理制度;(二十三)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检查制度;(二十四)其它实际需要的安全管理制度。

7、根据生产工艺、技术、设备、自动化控制特点和原辅料的危险性等实际情况,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张贴在操作现场。

8、委托具备国家规定资质条件的机构进行安全评价,并按照安全评价报告的意见对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进行整改。安全评价报告有效期从出具报告日期算起,有效期限3年。

9、自行组织或委托有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和使用装置、设施或者场所,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建设项目的重大危险源辨识、备案工作应当在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前完成。

对已确定为重大危险源的,按照重大危险源管理规定执行,严格落实相应的安全管理、监控等措施。

10、符合下列应急管理要求:

(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编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经过专家评审并报送有关部门备案;

(二)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明确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设施,并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储存和使用氯气、氨气等对皮肤有强烈刺激的吸入性有毒有害气体的企业,除符合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外,还应当配备至少两套以上全封闭防化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还应当设立气体防护站(组)。

11.心理测验的使用 篇十一

关键词:心理学;兴奋剂;体育高考

中图分类号:G80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9-0086-03

Current state and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use of stimulants by

students taking college sports entrance examinations

XIAO Jian-zhong1,XU Li2,ZHENG Han3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

2.Guangdong Sports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echnical College,Guangzhou 510663,China;

3.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

Abstract: Mainly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authors probed into college sports entrance examination taking student’s knowledge about and attitude towards the use of stimulants, and found that their understanding of stimulants was not only far inadequate, but also lacking in definite and correct attitude characteristics. The authors pointed out that achieving a goal beyond the reach of their abilities by means of “an external force”, gaining an extra benefit by unfair means, and being afraid of being at a disadvantageous situation, are the psychologies of their use of stimulants. Psychological harm of the use of stimulants is that they would result in the formation of such psychologies as speculation, suspicion and distrust.

Key words: psychology;stimulant;college sports entrance examination

自公元前3世纪的古代奥运会开始,运动员就尝试饮用各种白兰地或葡萄酒混合饮料,或者食用蘑菇,以便获得附加的“力量”来战胜对手。目前,兴奋剂由体育竞赛蔓延到了各种社会体育中,甚至扩散到体育考试[1]。为此,首都体育学院从2005年的全国体育专业招生考试中增加了兴奋剂检测项目,开创了我国体育考试兴奋剂检测的先河[2]。中国奥委会反兴奋剂委员会委员、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袁虹[3]于2006年3月曾经对媒体表示:“对校园反兴奋剂的检查重点,已由大、中学生运动会扩展到了高考体育专业测试”。

本研究对广州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等4所体育学院2007级1 126名新生(报到3个月以内,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进行调查。在充分咨询9位体育学、心理学专家及学校体育课组长的基础上,制定调查问卷1份(内容包括对使用兴奋剂的认知、态度以及使用的原因)。问卷(封闭部分)的效度和信度(分半信度R=0.89)经检验达到问卷的使用要求。调查采用无记名的形式,要求被调查者按高考体育考试时的情况回答。回收有效问卷1 020份,其中男生782份,女生238份,回收率90.59%。并对心理学专家、体育科组长、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学生使用兴奋剂的社会心理和个体心理的看法。

1考生使用兴奋剂的现状、认知及态度

1.1考生使用兴奋剂的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76人承认在体育考试曾使用过兴奋剂,占7.45%,其中女生5.04%,男生8.18%。在使用的时间上,连续服用1个月以上11人,1个月以内的20人,考试前才服用的45人,分别占使用者的14.47%、26.32%、59.21%。从调查结果来看,体育高考生使用兴奋剂已经不再是个别偶然现象。

1.2考生对兴奋剂及其使用的认知

认知是行为的基础,对兴奋剂及其使用正确的认知是抵制兴奋剂的关键。为此,设计了10道题目,包括使用兴奋剂的内涵、性质、危害、作用与功能等。从调查结果来看,考生对使用兴奋剂内涵的正确认知只有47.94%,对使用兴奋剂的错误认知主要是认为使用兴奋剂只限于“使用违禁药物”(占39.62%),不知道还应包括非药物或使用违禁方法。有38.25%的考生认为兴奋剂应属于毒品类,28.12%的认为是普通药物或是一般方法,15.36%的甚至认为是食品添加剂。后两种认知可能是导致体育考生使用兴奋剂日益增多的原因之一。

使用兴奋剂的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兴奋剂对人体的危害和行为危害。调查结果表明,57.36%的体育考生认为偶尔使用兴奋剂不会对身体构成危害,23.45%的认为只要使用就有危害,12.22%则认为因人而异。另一方面,对使用兴奋剂的行为危害性,73.68%的考生认为危害考试公平,22.49%的认为“很难说”。访问中还发现不少学生认为,禁止在体育比赛中使用兴奋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比赛的公平,并未意识到最主要目的是出于保护运动员健康。显然,体育考生对兴奋剂对人体或社会的危害比较模糊,未能正确认识使用兴奋剂对人体或社会的直接或潜在危害,因而很难从情感层面对兴奋剂说“不”。

对兴奋剂作用与功能的认知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它的使用情况。41.16%的体育考生认为“使用兴奋剂能大大提高运动成绩”,26.39%考生选中“使用兴奋剂对提高成绩有一定的帮助”,考生使用兴奋剂增多现象可能是对兴奋剂的作用与功能的误解所致。

1.3考生对使用兴奋剂的态度

对使用兴奋剂的态度是指个体对待兴奋剂或与兴奋剂相关行为较为稳定,由“知、情、意、行”4种成分构成的内在的心理倾向。一旦考生对兴奋剂或相关行为形成某种态度,将对考生的行为产生方向性和动力性影响。因此,对考生使用兴奋剂态度的分析有助于剖析学生使用兴奋剂的心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引导。

有32.25%的考生表示即使兴奋剂有一定危害,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愿意使用兴奋剂;只有8.24%选择即使能获得好成绩,也不愿意使用兴奋剂;40.24%认为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部分考生对兴奋剂使用的不确定态度,显示其存在为追求成绩而不惜以牺牲健康为代价的功利主义心理,说明在体育考试中还存在着兴奋剂使用者比率提高的潜在可能。

近几年来,体育行政部门加强了对兴奋剂的检测。对于考生使用兴奋剂的问题,支持应该加大打击力度的占55.12%,认为打击力度已足够的占22.79%,而有13.2%的被调查者认为不该打击,其它则不置可否。从调查结果来分析,虽然认为应加大打击力度者占主流。但当考生被问及现时对兴奋剂使用者处罚措施是否合理时,认为过重或不合理的40.28%,应加重处罚的只有12.24%,表现出较大的“同情心”。结合访谈了解的情况分析,主要是由于使用兴奋剂的主观性难以确定,可能出现因非主观故意而受罚的现象,许多被调查者都曾表示担心因误食兴奋剂而受到处罚,这可能是很多考生认为“处罚过重”的原因。另一方面,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未有出台有关学生考试使用兴奋剂的相关法规,按现行的《反兴奋剂条例》和相关法律对考生使用兴奋剂进行处罚,其法理依据有较大的争议。

2考生使用兴奋剂的心理

考生使用兴奋剂是他们对使用兴奋剂的认知、态度与使用兴奋剂所带来(失去)的可能利益的矛盾冲突的结果(内因)。同时社会环境因素也是造成体育高考生使用兴奋剂的外在原因(外因)。

2.1“取巧”心理

人类是在自身生存的压力下,形成内在借助外物的生理和心理机制。这样的一种机制在不断的社会演进中逐步内化于人类的行为方式之中,成为人类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普遍的心理状态[4]。从调查结果分析,超过32%的考生受这种普遍的心理状态影响,成为使用兴奋剂的主要原因之一。

2.2“白赚”心理

当人类可以借助“他力(人、物)或自身的优势”来实现凭个人力量无法达到目标或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而又不必为此付出代价时,往往会产生一种“不用白不用”的心理。从兴奋剂的使用历史来看,在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国际奥委会查禁兴奋剂之前,在这种“不用白不用”的心理影响下,呈现兴奋剂滥用的趋势。

从考生对兴奋剂的认知与态度分析,不少考生将兴奋剂看作是实现自身无法达到目标(成绩)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尽管在高考(包括运动训练单考)中反兴奋剂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相对不断加大的考生规模,收效不大。另外,按现在经济条件对考生使用兴奋剂的检测只能限制于小部分人,并停留于简单的检测,因而使用兴奋剂被发现率非常低,因此,有16.75%的高考生有“不用白不用”的心理就不足为奇了。

2.3“怕吃亏”心理

使用兴奋剂可以使自己在同样的训练下取得更为优秀的成绩,这对考生来说是一种难以抵挡的诱惑。特别是当他人在使用非正常手段获得更为“优秀”的成绩,但又不必承担法律或道德责任时,这种手段就成为了“理应”的手段。目前,在缺乏法律甚至道德约束情况下,使用兴奋剂自然成为一种提高成绩的重要手段,被部分考生所认同。因此,不用兴奋剂吃亏心理也较为常见(约占22.28%)。

3考生使用兴奋剂的心理危害

3.1强化考生的投机心理

在体育竞赛或体育考试中可能强化的投机心理主要有3种,一是“不劳而获”投机心理,这种投机心理主要表现在不是通过艰苦的训练来达成目标,而是希望借助兴奋剂等“外力”获得好成绩;二是认为偶然使用兴奋剂不会造成伤害;最后一种投机心理是通过使用兴奋剂获得好成绩而不会被发现。现在有种说法:“查得出的叫兴奋剂,查不出的叫高科技”,只有当使用的东西被定性为兴奋剂时才违法。这种投机取巧做法的危害不仅会表现在兴奋剂使用一件事情上,还会迁移到其它方面,成为日后工作中或遇到困难时的思维模式。

3.2对好成绩的怀疑

近年来,体育考试使用兴奋剂的问题屡见于报端。诸如2002年广东省考生张仲华因服食兴奋剂而导致猝死[5];部分考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高校,但进入高校后成绩直线下降,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在如此不正常现象不断发生的情况下,人们很容易将好成绩与兴奋剂联系起来,最终导致对好成绩的怀疑心理。

从访谈调研来看,调查对象一致认为体育考生使用兴奋剂的危害问题不只是单纯的身心健康问题,而是一种对取得优良成绩者的信任解体问题,甚至会演化成为一种社会生活中的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等一系列问题。

3.3对考试公平性失去信任

高考是我国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现代技术被用作高考作弊,践踏高考的“公平、公正、公开”形象,在体育高考中使用兴奋剂就是其中的典型。对考试公平性不再信任,不仅危及高考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还会对目前考试制度等造成一系列的冲击。

近年来,体育考试使用兴奋剂的问题,已经到了不可不治的地步。但从心理学视角来看,考生对兴奋剂的认识不足、态度的不明朗是杜绝使用兴奋剂的重要阻力,因而落实和贯彻国务院《反兴奋剂条例》,加强反兴奋剂的教育,提高他们对兴奋剂的认知水平并实现态度的良性转变,显得任重而道远。基于以上认知与情感特征,加强教育预防、建立监控和健全法律惩戒体系,显得犹为迫切。

参考文献:

[1] 茜云. 当体育中考遭遇兴奋剂[J]. 今日中学生,2007(15):4-7.

[2] 慈鑫. 反兴奋剂不再与高考生无关[N]. 中国青年报,2005-05-18.

[3] 郑燕峰. 体育专业学生考试也要严查兴奋剂[N]. 中国青年报,2006-03-22.

[4] 易剑东,余俊明. 论兴奋剂产生和泛滥的社会心理根源[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8(2):4-7.

[5] 高晶. 鲁、粤体育高考生对使用兴奋剂的态度调查与分析[J]. 体育学刊,2006,13(3):20-22.

上一篇:心理健康状况自述下一篇:自己去的教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