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胡适论文(精选9篇)
1.关于胡适论文 篇一
我们平常读书的时候,所感到的有三个问题:一,要读什么书;二、读书的功用;三,读书的方法。
关于要读什么书的一个问题,在《京报》上已经等了许多学者所选定的“青年必读书”,不过这于青年恐怕未必有多大好处,因为都是选者依照个人的主观的见解选定的,还不如读青年自己所爱读的书好。
读书的功用,从前的人无非是为做官,或者以为读了书,“颜如玉”、“黄金屋”一类的东西就会来。现在可不然了,知道读书是求智识,为做人。
读书的方法,据我个人的经验,有两个条件:一,精;二,博。
一、精
从前有“读书三到”的读书法,实在是很好的;不过觉得三到有点不够,应该有四到,是: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眼到,是个个字都要认得。中国字的一点一撇,外国的A、B、C、D,一点也不可含糊,一点也不可放过。那句话初看似很容易,然而我国人犯这错误的毛病的,偏是很多,记得有人翻译英文,误Port为Pork,于是葡萄酒一变而为猪肉了。这何尝不是眼不到的缘故。谁也知道,书是集字而成的,这是字不能认清,就无所谓读书,也不必求学。
口到,前人所谓口到,是把一篇能烂熟地背出来。现在虽没有人提倡背书,但我们如果遇到诗歌以及有精彩的文章,总要背下来,它至少能使我们在作文的时候,得到一种好的影响,但不可模仿。中国书固然要如此,外国书也要这样去做。进一步说:念书能使我们懂得它文法的结构,和其他的关系。我们有时在小说和剧本上遇到好的句子,尚且要把它记下来,那关于思想学问上的,更是要紧了。
心到,是要懂得每一句每一字的意思。做到这一点,要有另外的帮助,有三个条件:
(1)、参考书,如字典、辞典、类书等。平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读书,第一要工具完备。
(2)、做文法上的分析。
(3)、有时须比较、参考、融会、贯通,往往几个平常的字,有许多解法,倘是轻忽过去,就容易生出错误来。例如英文中的一个Turn字,作v.t.(及物动词,下同——编注)有十五解,v.i.(不及物动词,下同——编注)有十三解,n有二十六解,共有五十四解。又如Strike,v.t.有三十一解,v.i.有十六解,n有十八解,共有六十五解。又如Go,v.i.有二十二解,v.t.有三解,n有九解,共有三十四解。又如中文的“言”字、“于”字、“维”字,都是意义很多的,只靠自己的能力有时固然看不懂,字典里也查不出来,到了这时候非参考比较和融会贯通不可了。
还有,前人关于“心到”很重要的几句话,把它来说一说:
宋人张载说:“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又说:“可疑而不疑不曾学,学则须疑。”、“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手到,何谓手到?手到有几个意思:(一)标点分段,(二)查参考书,(三)做札记。
札记分为四种:
(甲)抄录备忘。
(乙)提要。
(丙)记录心得。记录心得,也很重要;张横渠曾说:“心中苟有所开,原便札记,否则还失之矣。”
(丁)参考诸书而融会贯通之,作有系统之文章。
手到的功用,可以帮助心到。我们平常所吸收进来的思想,无论是听来的,或者是看来的,不过在脑子里有一点好或坏的模糊而又零碎的东西罢了。倘若费一番功夫,把它芟除的芟除,整理的整理,综合起来作成札记,然后那经过整理和综合的思想,就永久留在脑中,于是这思想,就属于自己的了。
二、博
就是什么书都读。中国人所谓“开卷有益”原也是这个意思。我们为什么要博呢?有两个答案:(一)博是为参考,(二)博是为做人。
博是为参考。有几个人为什么要戴眼镜呢?(学时髦而戴眼镜的,不在此问题内。)干脆答一句:是因看不清楚,戴了眼镜以后,就可以看清楚了。现在戴了眼镜,看是清楚的,可是不戴眼镜的时候看去还是糊涂的。王安石先生《答曾子固书》里说:
“……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故自百家诸子之书,至《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然后于经能知其大体而无疑。盖后世学者与先王之时异矣;不如是不足以尽圣人故也。……致其知而后读,以有所去取,故异学不能乱也。惟其不能乱,故能有所去取者,所以明吾道而已……”
他“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我们要推开去说:读一书而已,则不足以知其书。比如我们要读《诗经》,最好先去看一看北大的《歌谣周刊》,便觉《诗经》容易懂。倘先去研究一点社会学、文字学、音韵学、考古学等等以后,去看《诗经》,就比前更懂得多了。倘若研究一点文学、校勘学、伦理学、心理学、数学、光学以后去看《墨子》,就能全明白了。
大家知道的:达尔文研究生物演进的状态的时候,费了三十多年的光阴,积了许多材料,但是总想不出一个简单的答案来,偶然读那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便大悟起来,了解了那生物演化的原则。
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无论什么书都读,往往一本极平常的书中,埋伏着一个很大的暗示。书既是读得多,则参考资料多,看一本书就有许多暗示从书外来。用一句话包括起来,就是王安石所谓“致其知而后读”。
博是为做人。像旗杆似的孤零零地只有一技之艺的人固然不好,就是说起来什么也能说的人,然而一点也不精,仿佛是一张纸,看去虽大,其实没有什么实质的也不好。我们理想中的读书人是又精又博,像金字塔那样,又大、又高、又尖,所以我说:“为学当如埃及塔,要能博大要能高。”
2.关于胡适论文 篇二
游仙赠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 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 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我请赵元任看此词押的舞、虎、雨, 如何能与‘有’韵字相押。他也说, 湖南韵也无如此通韵法。”
青年毛泽东对新文化运动主将的胡适很尊重仰慕, 与他有不少交往, 也受到他的一些进步思想的影响。1918年8月19日, 毛泽东应读师范时的老师、时任北大教授的杨昌济之召来到北京。被推荐到北大图书馆做助理员的工作。从美国归来的大名鼎鼎的胡适此时就在北大任教。在这期间, 毛泽东曾不失时机地抽空旁听胡适的课。胡适在文章中称毛泽东是他“从前的学生”, 此话不假, 虽然他仅比毛泽东大两岁。毛泽东在长沙创办“自修大学”就是受了胡适的影响, 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 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之先生造的”。他还亲自登门拜访胡适, 向胡适求教。胡适1920年1月15日的日记中就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的记载。1936年, 毛泽东接受美国记者斯诺的采访时说, 五四前后, “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 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 一时成了我的楷模”。
想不到多年以后, 在台湾的胡适仍然“关心”着这位“从前的学生”, 时为一国之尊的毛泽东。这次谈的是“学生”的诗词, 着重议的是发表不久的“新作”———《游仙赠李淑一》 (后改为《蝶恋花·答李淑一》) 。胡适说这首脍炙人口的《蝶恋花》“没有一句通的”, 此话讲得太过, 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偏见, 已不是什么诗歌评论, 而是赤裸裸的诋毁了, 是“胡说”、“胡批”。相信读者自有判断, 无须赘言。
至于他所说的这首词的押韵问题, 如果单从“纯技术”要求的角度来看, 胡适之言, 自有一定道理———因为他“论证”得也很“严密”, 还请教了湘籍著名语言学家, 最终得出了就是照方言也不押韵的结论。“蝶恋花”词牌要求上下阕同调, 五句四仄韵, 共八个韵脚, 且要求在同一韵部。对照这一要求, 毛词的确“出格”了。上阕的[柳、九、有、酒]属上声二十五有韵, 下阕的“袖”属去声二十六宥韵。上声二十五有与去声二十六宥通用, 同属词韵第十二部, 这是符合词律要求的。然而下阕的[舞、虎、雨]这三个韵脚字均为上声七麌韵, 属词韵第四部, 明显和上阕四个韵脚字以及下阕“袖”字不同韵。严格对照词谱, 这首词的确“破韵”了。所以从严守规则的要求来说, 胡适的批评是不错的。
这样的韵脚犯忌, 一向重视用韵、深谙格律的毛泽东自然很清楚这一点。1958年12月, 他在“作者自注”中说:“上下两韵, 不可改, 只得仍之。”“不可改”说明毛泽东是为了不因韵害意而“破格”。如此用韵, 意与声谐, 浑然天成, 所以也就“只得仍之”了。诗言志, 既然格律是为了表情服务的, “情动绳墨外, 笔端起波澜” (臧克家语) , 这时又何必胶柱鼓瑟呢?
3.胡适与《胡适全集》 篇三
此后,大陆学者在中华书局“胡适学术文集”的基础上,全面利用《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编纂出版《胡适全集》,大概首先推出的就是曹伯言先生整理的《胡适日记全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出版十年后,我陆续购得这部分册定价的日记,近来因查材料而翻阅他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日记,不料一读即不想放手,于是决定从二十年代开始,通读一过。读的过程中,又不时取胡颂平先生所编《胡适之年谱长编初稿》(联经出版1984)及《胡适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重印本)相关部分加以核查,望着堆在地上的小山似的四十多本《全集》,心中总有种莫名的情绪。
胡适写文章,无论是学术论文,还是时评,都是正正经经立说、辩论,从不嬉笑怒骂,语出刻薄。他常说写文章态度要严正,不可流于轻薄。所以他对刘半农当年在《新青年》化名“调侃”林琴南的做法很不以为然。他有很多名言,比如“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拿证据来”,比如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等等,征引率极高。但随着《胡适全集》的出版,随着学术界对胡适研究的日渐深入,我们今天会不会有些新的理解和认识呢?比如“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长期被视作他的治学名言。事实上,胡适的确也是这么强调的,他认为这是他所提倡的科学方法的总结和概括。但我们觉得将此仅限定于治学的态度和方法,实在是有些“矮化”了这句话在当时的作用和意义。
胡适回国不久,一九一九年于《新青年》发表《新思潮的意义》(《全集》第1卷),其中说,“据我个人的观察,新思潮的根本意义只是一种新态度。这种态度可叫作‘评判的态度’。”随后他又引用尼采的话,说“‘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八个字便是评判的态度的最好解释”。他还举了文学、贞操、旧戏、礼教、政府与无政府、财产私有与公有等例,认为都需要重新估定、重新评判,“能把一切学理不看作天经地义,但看作研究问题的参考材料”。要质疑成说,要推翻成说,一切未经论证、未经验证的东西,都不可以盲从—这哪里仅仅是一种治学的方法呢?这分明是要鼓励人们建立起一个理性、思考、质疑的态度。怀疑一切、研究一切(拿证据来),建立理性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即以治学方法而言,有学者称,胡适提倡以科学方法进行研究,但成绩主要是在中国文史研究方面,对自然科学似乎作用不大,起效也不明显。其实,这是一个假问题。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和研究,完全需向西方学习,不存在体用的问题(或者说,在鼓吹中国文化本位的人眼中,自然科学本来就属于器、属于用,而不属于体)。晚清,政府已开始派学生出洋学习,但真正大规模的留学,大概要到民国初年,除利用庚款外,各地方也有公费派遣等,而要等这些学生学成归国,并在自然科学研究方面有所建树,更要往后推延了。所以,在胡适大力提倡科学方法的时候,在自然科学研究方面还不见很有起色,那是当然的了,况且胡适所提倡的科学方法,主要是针对整理国故,而不是针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和研究。
胡氏日记,久播人口的一句,就是胡氏是为了给人看才写的。读完了日记,我才认识到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误会。胡适很重视史料的收集、保存和流传,经常劝人写回忆录、编年谱,因此他写日记,也有着保存史料的目的。但与他同辈人竺可桢、学生辈顾颉刚的日记一比,我们就可以发现,他并没有认真地坚持写日记,所以他常常劝自己坚持写日记,还劝自己写得要详细一些,否则用处不大云。我们现在看他的日记,经常是几天、一二十天乃至几个月不写,已写下的,又有相当数量的读书札记和对时事的一些想法,而这些读书札记和对时事的想法,绝大多数日后都敷衍成文,公开发表了。如果他返国之前,还有写日记以待后人来读、为自己树碑立传之念的话,他回国暴得大名,成为社会贤达,长期担任中基会董事,前后办过几种有相当影响力的刊物,对当时中国的知识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之后,他哪里还需要借日记为自己身后扬名呢?即使他在日记中说了他自己的种种善行,那也是他已经做出来的。我们在他的日记里还很少发现只有在他日记里我们才能了解到的他的嘉言善行。
我认为,这部《胡适全集》是大陆出版的整理得最好的文集,但也不无瑕疵。比如,《问题与主义》收入《胡适文存》一集卷二,中华书局《胡适学术文集·哲学与文化》收此文,注明此文见《胡适文存》一集和《胡适文选》,却没有指明《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最初发表于何时何刊。《全集》注明了胡适该文最初发表的时间(误标为1917年)和刊物,但对“问题与主义”的标题没有作出说明(中华本作了说明,这是胡适在编《胡适文存》时,将自己这篇文章以及与此相关的蓝志先、李大钊以及自己的三论、四论一并收入时,起的一个总名)。又如第三卷收《胡适文存》三集,但没有标出每篇的出处,这很奇怪,有悖于《全集》的通例。第四卷收入的是《胡适论学近著》,但改称为《胡适文存四集》,问题是这个“四集”的名称,是一九五三年远东出版社重印胡适论著集时的名字,在篇目上,胡适也作了不少删削。选《胡适论学近著》为底本,是正确的,但有两点需要斟酌,一是既以论学近著为底本,则书名就不必也不能改为“四集”,二是应标出哪些篇目已被胡适删去。当然,如胡适有文字上的改动,能够标出则更好。
此外,“日记”应有人名索引,但遗憾的是没有(台湾联经版的日记全集有索引)。最后两卷是胡适的著译年表,每篇文章都标出了现已出版的胡适著作被收入的情况,遗憾的是,却没有标出它们在《全集》里的册、页数。而如果能编制一份胡适论著篇目主题索引,会更好。还有,《全集》有没有因敏感避讳而被删削呢?我没有细细核对,不清楚。如果有,最好能作一标示,如此处有删减之类。
胡适的手稿已经出版。将来可以将他已发表的论著,找到原刊的报纸杂志,照原样将其论文影印出来,以反映最初发生影响的他的论著的原貌。—从学术观点和认识上说,我们尽可以他最后的定稿为准,但作为研究对象,我们是需要了解他发生作用时的论著原貌的。
我一向认为,学者不必出全集,因为并不是每一篇文字都是精心之作,也不是每一篇文字都能站得住、都值得存下来,在篇末附一较为详尽的简谱和论著目录即可。但胡适的东西,不仅值得出全集,而且值得认真整理,即像日本学者校勘顾颉刚《汉代学术史略》那样,选定一个本子(或是作者最初发表本,或是作者最后审定本)作底本,将前后的文字改动一一标识出来,为我们研究胡适的学术、思想提供最详尽最可靠的材料。
4.读胡适自传有感 篇四
2008-07-30 00:08:40 来自: 百无一用(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读罗志田新版胡适传,上载胡适初到美国留学时,享受的是美国归还的庚款补贴,数额不菲,除接济家中外,甚至还雇了一个佣人。胡适常对人言,吾等留学生,在外代表炎黄子孙,不可只图省钱,而须处处注意吾等形象,免为西人歧视也!自己留学在外,对胡适当年此言有直接的体会。身边的一些中国学生,千方百计地省钱,自己衣食节省无可厚非,但寻机贪图小便宜,遭外人背后议论,实在令人为之汗颜!我是农村里走出来的孩子,当然不会挥金如土,但因对自己的生活质量有一定要求,而且相信千金散尽还复来,决志不做金钱的奴隶,所以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只求称心,不图省钱,由此虽落下个“懂得享受”的恶名,也不以为意。但即便是如我这般消费,每个月的奖学金还是能颇有结余,而一些中国学生想着靠省下的奖学金将来买房买车,实在令人不解。且不说现在房价已涨,省下的钱实在杯水车薪,买不了几平米,就算高瞻远瞩,未雨绸缪,也应该是在学业上用功,将来谋个好差使,拿高工资,那才是真正的治本之道。——胡适当年回国到北大任教的时候,也没听说兜里带了多少钱回来啊。活着应该享受每一天,年轻的时光更是弥足珍贵,为了三十岁之后的事情,亏待自己大好的年华不说,还养成个小器爱占便宜的毛病,甚至于有失国人脸面。两相衡量,实在觉得不值。
5.胡适 讲学习 篇五
2011.11.25
(1932年6月)(节选)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都有很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人事业。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点,不妨吵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的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在这个国难最紧急的年头,他们的担子真不轻!我们祝他们的成功,同时也不忍不依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赠与他们几句送行的赠言——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作个防身的锦囊罢!
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作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此外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闲居了。第一条继续求学之路,我们可以不讨论。走其余几条路的人,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
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识的欲望。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所用非所学,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以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以胡乱混饭吃,混官做。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决心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况且学问是要有相当的设备的;书籍,试验室,师友的切磋指导,闲暇的工夫,都不是一个平常要糊口养家的人所能容易办到的。没有做学问的环境,又谁能怪我们抛弃学问呢?
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的人生的追求。少年人初次与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多年怀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热诚,奋斗的勇气,到此时候,好像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镕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往往是弃甲曳兵而走,或者做了恶势力的俘虏。你在那俘虏牢狱里,回想那少年气壮时代的种种理想主义,好像都成了自误误人的迷梦!从此以后,你就甘心放弃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现成社会的顺民了。
要防御这两方面的堕落,一面要保持我们求知识的欲望,一面要保持我们对于理想人生的追求。有什么好法子呢?依我个人的观察和经验,有三种防身的药方是值得一试的。
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要解答实用上的困难或理论上的疑难。所谓“为知识而求知识”,其实也只是一种好奇心追求某种问题的解答,不过因为那种问题的性质不必是直接应用的,人们就觉得这是“无所为”的求知识了。我们出学校之后,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如果没有一个两个值得解答的疑难问题在脑子里盘旋,就很难继续保持追求学问的热心。可是,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天天逗你去想他,天天引诱你去解决他,天天对你挑衅笑你无可奈他,——这时候,你就会同恋爱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没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没钱也得撙衣节食去巴结她。没有书,你自会变卖家私去买书;没有仪器,你自会典押衣服去置办仪器;没有师友,你自会不远千里去寻师访友。你只要能时时有疑难问题来逼你用脑子,你自然会保持发展你对学问的兴趣,即使在最贫乏的智识环境中,你也会慢慢的聚起一个小图书馆来,或者设置起一所小试验室来。所以我说:第一要寻问题,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的智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古人说,“待文王而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试想葛理略(Galieo)和牛敦(Newton)有多少藏书?有多少仪器?他们不过是有问题而已。有了问题而后,他们自会造出仪器来解答他们的问题。没有问题的人们,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锁在试验室里也不会有什么发现。
第二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离开学校之后,大家总得寻个吃饭的职业。可是你寻得的职业未必就是你所学的,或者未必是你所心喜的,或者是你所学而实在和你的性情不想近的。在这种状况之下,工作就往往成了苦工,就不感觉兴趣了。为糊口而作那种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就很难保持求知的兴趣和生活的理想主义。最好的救济方法只有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又应该有他的非职业的顽艺儿,可以叫做业余活动。凡一个人用他的闲暇来做的事业,都是他的业余活动。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前程往往会靠他怎样用他的闲暇时间。他用他的闲暇来打马将,他就成个赌徒;你用你的闲暇来做社会服务,你也许成个社会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闲暇去研究历史,你也许成个史学家。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英国十九世纪的两个哲人,弥儿(J.S.Mill)终身做东印度公司的秘书,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在哲学上,经济学上,政治思想史上都占一个很高的位置;斯宾塞(Spencer)是一个测量工程师,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成为前世纪晚期世界思想界的一个重镇。古来成大学问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善用他的闲暇时间的。特别在这个组织不健全的中国社会,职业不容易适合我们性情,我们要想生活不苦痛或不堕落,只有多方发展业余的兴趣,使我们的精神有所寄托,使我们的剩余精力有所施展。有了这种心爱的顽艺儿,你就做六个钟头的抹桌子工夫也不会感觉烦闷了,因为你知道,抹了六点钟的桌子之后,你可以回家去做你的化学研究,或画完你的大幅山水,或写你的小说戏曲,或继续你的历史考据,或做你的社会改革事业。你有了这种称心如意的活动,生活就不枯寂了,精神也就不会烦闷了。
第三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你总得有一点信心。”我们生当这个不幸的时代,眼中所见,耳中所闻,无非是叫我们悲观失望的。特别是在这个年头毕业的你们,眼见自己的国家民族沉沦到这步田地,眼看世界只是强权的世界,望极天边好像看不见一线的光明,——在这个年头不发狂自杀,已算是万幸了,怎么还能够希望保持一点内心的镇定和理想的信心呢?我要对你们说:这时候正是我们培养我们的信心的时候!只要我们有信心,我们还有救。古人说:“信心(Faith)可以移山。”又说:“只要工夫深,生铁磨成绣花针。”你不信吗?当拿破仑的军队征服普鲁士占据柏林的时候,有一位穷教授叫做菲希特(Fichte)的,天天在讲堂上劝他的国人要有信心,要信仰他们的民族是有世界的特殊使命的,是必定要复兴的。菲希特死的时候(1814),谁也不能预料德意志统一帝国何时可以实现。然而不满五十年,新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居然实现了。
一个国家的强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铁律的。我们今日所受的苦痛和耻辱,都只是过去种种恶因种下的恶果。我们要收将来的善果,必须努力种现在的新因。一粒一粒的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这是我们今日应该有的信心。
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
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佛典里有一句话:“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的丢了,我们也应该说:“功不唐捐!”没有一点努力是会白白的丢了的。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方向,你瞧!你下的种子早已生根发叶开花结果了!
你不信吗?法国被普鲁士打败之后,割了两省地,赔了五十万万佛郎的赔款。这时候有一位刻苦的科学家巴斯德(Pasteur)终日埋头在他的试验室里做他的化学试验和微菌学研究。他是一个最爱国的人,然而他深信只有科学可以救国。他用一生的精力证明了三个科学问题:(1)每一种发酵作用都是由于一种微菌的发展;(2)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于一种微菌在生物体中的发展;(3)传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使它从病菌变成防病的药苗。——这三个问题,在表面上似乎都和救国大事业没有多大的关系。然而从第一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定出做醋酿酒的新法,使全国的酒醋业每年减除极大的损失。从第二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教全国的蚕丝业怎样选种防病,教全国的畜牧农家怎样防止牛羊瘟疫,又教全世界的医学界怎样注重消毒以减除外科手术的死亡率。从第三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发明了牲畜的脾热瘟的疗治药苗,每年替法国农家灭除了二千万佛郎的大损失;又发明了疯狗咬毒的治疗法,救济了无数的生命。所以英国的科学家赫胥黎(Huxley)在皇家学会里称颂巴斯德的功绩道:“法国给了德国五十万万佛郎的赔款,巴斯德先生一个人研究科学的成绩足够还清这一笔赔款了。”
巴斯德对于科学有绝大的信心,所以他在国家蒙奇辱大难的时候,终不肯抛弃他的显微镜与试验室。他绝不想他的显微镜底下能偿还五十万万佛郎的赔款,然而在他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他已收获了科学救国的奇迹了。
6.胡适名言名句 篇六
1、身行万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无人。
2、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3、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4、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
5、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6、你们要争独立,不要争自由。没有独立,即便是自由,最终也会变成其他人的奴隶。
7、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度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8、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9、发明不是发财,是为人类。
10、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11、昨日种种,皆成今我,切莫思量,更莫哀,从今往后,怎么收获,怎么栽。
12、你们不要总争自由,自由是外界给你的,你们先要争独立,给你自由你不独立你仍然是奴隶,()你要把你身上蒙蔽你的概念和成见,要像剥笋一样一层一层的剥去露出里面他里头很鲜嫩很清的那个劲。
13、你们说要争自由,自由是针对外面束缚而言的,独立是你们自己的事,给你自由而不独立,仍是奴隶。独立就是不盲从,不受欺骗,不依赖门户,不依赖别人,这才是独立的精神。
14、朋友们,在你最悲观最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15、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
16、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
17、科学精神在于寻求事实,寻求真理。
18、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19、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
20、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21、都是平常经验,都是平常影象。偶然涌到梦中来,变幻出多少新奇花样。都是平常情感,都是平常言语。偶然碰着个诗人,变幻出多少新奇诗句。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22、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7.试论胡适的诗歌翻译 篇七
关键词:动态不对等,有意的误译
胡适是二十世纪早期我国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 近代著名学者, 诗人, 历史学家, 红学家, 文学家和翻译家。他对中国文化的最大贡献在于首倡使用白话汉语写作。胡适是用白话写作的第一人, 同时也是用白话翻译西方诗歌的第一人。在本文中, 作者认为, 研究他的诗歌翻译对于今天我们的文学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 仍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胡适的翻译主要是对英美诗歌的翻译, 他是中国用白话汉语写诗的第一人, 也是用白话汉语译诗的第一人。胡适的翻译思想 (“胡适之体”) 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尝试和取舍的过程。胡适的翻译实践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即1910年赴美留学之前的翻译是他的早期翻译;自1910年赴美留学到1917年学成归国的这八年是他翻译的尝试时期;1917年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以来的几年是他从事翻译的成熟时期。
一、胡适早期的诗歌翻译:
1908年10月, 胡适在《竞业旬报》上发表了他的处女译作:英国诗人丁尼生的《六百男儿行》。这时的胡适正在上海的中国公学求学, 同时还兼任《竞业旬报》的编辑。正像当时的启蒙翻译家严复、林琴南等人一样, 《六百男儿行》以及他的其他早期翻译仍然沿用了当时流行的中国古典的五言诗、七言诗以及骚体诗的形式。那个时候, 胡适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翻译风格, 并且, 他的翻译所面向的读者群仍然是极少数掌握了文言汉语的知识分子。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胡适的这首译诗《六百男儿行》。《六百男儿行》原诗共有6小节, 我们以其第1小节为例, 加以分析。
原诗:Half a league, half a league, ∕Half a league on ward, ∕All in the Valley of Death∕Rode the six hundred.∕“Forward, the Light Brigade!∕Charge for the guns!”he said.∕Into the Valley of Death∕Rode the six hundred.胡译:“半里复半里, 半里向前驰。驱驰入死地, 六班好男儿。男儿前进耳, 会须夺炮归。驱驰入死地, 六百好男儿”。原诗的韵脚是“abababab”, 是对韵, 整齐又干脆, 很有号召力。而译诗则尽量模仿原诗的格律, 韵脚为“aaabcaab”。这种韵式在古典汉语诗歌 (通常是以第二、四、六、八句的尾字为韵脚) 中是不多见的。胡适把原诗中的“Charge for the guns”译为“会须夺炮归”虽与原文的意义不符, 但却很好地再现了勇士们誓赴国难的英勇气概。另外, 由于译文采用的是五言旧诗体, 对字数有严格的要求。译文中反复使用的语气副词, 如“复”“尔”“会”“儿”等, 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译者对原诗意义的再现。
二、胡适从事诗歌翻译的尝试期:
1910年, 胡适考取了“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留学。他先入康奈尔大学学习农科, 后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 师从哲学大师杜威。杜威是西方实用主义学说的创始人, 所以, 胡适也受杜威的影响, 成了实用主义的信徒。这时的胡适已经成长为一个以“复兴中华文化” (Renaissance of Chinese Culture) 为己任的热血青年。他在治学上提出了“大胆地假设, 小心地求证”的原则, 并把此原则应用到诗歌翻译中去。这时的胡适已经深刻地认识到文言汉语在表达上的局限性, 所以决心在诗歌翻译的形式上有所突破。正如他在回国前夕 (1917年1月) 发表在《新青年》第二期上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中所说:“五七言八句的律诗绝不能容丰富的材料, 二十八字的绝句绝不能写精密的观察, 长短一定的七言五言决不能委婉达出高深的理想和复杂的情感”。胡适不顾同仁们的反对, 率先大胆地尝试用白话汉语翻译西方诗歌, 同时大胆地模仿和借用西方诗歌的韵式, 如抱韵、转韵、三行韵等。这就打破了古典汉语诗歌对韵律的要求, 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 进而使得英汉诗歌的翻译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这是翻译界的“革命”和“创举”, 这时, 胡适的译诗技巧也日臻成熟。
三、胡适诗歌翻译的成熟期:
1917年, 26岁的胡适学成归国, 并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文科学长陈独秀的邀请, 到北大任教。这时, 胡适继续推广使用白话汉语, 促进文学和文字的平民化。1918年3月, 他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见《新青年》第4卷1918年4月出版) 一文中指出, “自从《诗三百》到于今, 中国的文学凡是有一些价值有一些儿生命的, 都是白话的或近于白话的。其余的都是没有生气的古董, 都是博物院中的陈列品!”中国的传统诗歌犹如一颗衰老的果树, “实在不完备, 不够做我们的模范。”他继而指出, “西洋的文学方法……实在完备得多, 高明得多, 不可不取例。”胡适的译诗是他倡导的“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大任教期间, 他翻译了美国诗人安娜·林赛 (Anne Lindsay, 1750-1825) 的《老洛伯》 (Auld Robin Gary) 和萨拉·第得尔 (Sara Teasdale, 1884-1933) 的《关不住了》 (Over the Roofs) 等诗。这时的胡适“凌云健笔意纵横” (庾信诗句) , “已经进入了一个诗歌翻译的新纪元。” (胡适语) 下面, 我们对胡适翻译的《老洛伯》进行赏析, 原诗共9节, 我们以其中的第5、6小节为例:原诗:My heart it said nay, ;I look’d for Jamie back;∕But the wind it blew high, and the ship it was a wrack;∕His ship it was a wrack———why didna Jamie dee?∕Or why do I live to cry, Wae’s me?∕My father urged me sair:∕my mother didna speak;∕But she look’d in my face till my heart was like to break:∕They gi’ed him my head, ∕but my heart was at the sea;∕Sae auld Robin Gary he was gudeman to me.胡适的译诗:“我那时回绝了他, 我只望吉梅回来讨我。又谁知海里起了大风波———人都说我的吉梅他翻船死了!只抛下我这苦命的人儿一个!我爹爹再三劝我嫁;我妈不说话, 他只眼睁睁地望着我, 望得我心理好不难过!我的心儿早已在那大海里, 我只得由他们嫁了我的身子!”原诗每小节4行, 韵式为aabb。原诗作者用大量的口语和俚语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村妇对于命运的无奈。而胡适的译文则既摆脱了汉语旧体诗的束缚, 又没有刻意去照搬原诗的韵律;而是基本上维持了原诗的每节4行, 但是字数的多少则随着诗意和自然节奏而定。用语朴实率真, 成功地再现了主人公满腹的伤心事和对生活的无奈, 读之不由地令人潸然泪下!可见, 译者和原作 (或原作者) 之间是“恋人关系”:他不仅仅要告诉译文读者原作和原作者说了什么, 而且还要告诉他们译者自己的感受和要说什么。这时, 胡适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译风:即“胡适之体”。那么, 胡适的诗歌翻译有何特色呢?
四、胡适诗歌翻译的特色:
大体说来, 胡适的诗歌翻译有三个特色:即 (一) 、翻译选材的目的性强; (二) 、白话译诗, 通俗易懂; (三) 、翻译和创作的有机统一体 (organic unification) 。胡适充分地发挥了汉语的优势, 在东方文化环境中再造了原诗的意境, 让原诗“复活”了。这种创译是创作和翻译的有机统一 (organic translation) 笔者认为, 胡适的译诗是在原诗基础上的有机创作。其实, 后来为数众多的翻译理论, 例如, 林语堂的“化境”说, 傅雷的“神似”说, 以及再后来的许渊冲提出的翻译美学理论, 都不过是对“胡适之体”的这样那样的诠释罢了。以翻译《圣经》著称的美国翻译家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理论 (Dynamic equivalence) , 那么, 胡适的翻译则可以说成是“有机的动态不对等” (organic dynamic inequivalence) 。如果说胡适的翻译中有错误的话, 那也只能算是“有意的误译” (“purposed mistranslation”) 。而正是这种“有意的误译”延续了原文在译语的文化生命。
五.结语:
在本文中, 笔者着意介绍了胡适先生的诗歌翻译实践和他的翻译特色 (“胡适之体”) 。行笔至此, 我们至少可以说, 胡适这位文化巨人对于中国翻译的影响是“空前的”。首先, 他首倡使用汉语白话, 使得中华文化走向现代化成为可能;同时, 胡适又是使用白话译诗的第一人, 这就使得大批西方名著得以被介绍到中国并为国内广大读者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讲, 世界上每一个使用现代汉语的人都是受了他的惠泽的。哲人音容日远, 昔今之感何深!正如台湾知名学者毛子水在《胡适墓志铭》中所说, “我们相信, 形骸终要化灭, 陵谷也会变易, 但在墓中的这位哲人所给与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参考文献
[1].《全唐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出版;
[2].《胡适诗歌翻译研究》, 廖七一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年4月第一版;
[3].《论翻译选择的目的性——胡适翻译研究》, 张江华著, 载于《中国南部科技》, 2009年第8期;
8.作为师长的胡适 篇八
三次受到胡适责斥
上世纪20年代,年轻的罗尔纲从他的家乡广西贵县来到上海,先后就读于浦东中学、上海大学,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后求学于吴淞口上海中国公学,该校校长正是胡适。罗尔纲品学兼优,深得胡适赏识。
1930年,罗尔纲于公学毕业,因为没有合适的工作,胡适便请他到自己家里——极司非尔路(今万航渡路)49号甲。罗尔纲在那里住了半年多,后又隨同胡适全家迁至北京地安门内米粮库4号。他的主要任务是辅导胡适的两个儿子读书,帮助整理胡适父亲胡铁花遗稿以及校正胡适的《聊斋全集》等。罗尔纲在胡适家前后5年时间,他说:“我还不曾见过如此的一个厚德君子之风,抱热诚以鼓舞人,怀谦虚以礼下人,存慈爱以体恤人:使我置身其中,感觉到一种奋发的、淳厚的有如融融的春日般的安慰。”
在北京,罗尔纲以“卖文”补助生活,但有一些文稿是急就章。当看到罗尔纲在《大公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聊斋文集》的价值,就这部新编的二百十九篇来看,其中只有《述刘氏行实》一文是一篇好文章……”胡适有点生气了。他批评罗尔纲“太武断”:“《述刘氏行实》一文固然是好文章,但文集里好文章还有不少。”“一个人的判断代表他的见解。判断的不易,正如考证不易下结论一样。做文章要站得住。如何才站得住?就是不要有罅隙给人家推翻”。罗尔纲将胡适的这些教训记在了文章里。
次年,罗尔纲在《中央日报·史学副刊》发表《清代士大夫好利风气的由来》,其中有一段论清代士大夫好利由于清初朝廷的有意提倡。胡适看到这段话再次生气了,他当即写了一封严厉的责备信:“这种文章是做不得的。这个题目根本就不能成立。”胡适说:“我近年教人,只有一句话: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一分证据只可说一分话,有三分证据,然后可说三分话。治史者可以作大胆的假设,然而决不可作无证据的概论也。”读了胡适的这封长信,罗尔纲一连四个晚上伏案写了一封几十页的长信,向老师恳切地表达感激之情,并报告一年来的工作、研究和生活经过。后来,罗尔纲在研究清代军制方面有了成绩,得到学界很高评价。他回忆道:“师恩如春阳,我好比一株饱受春阳煦育的小草,叫我怎能说得出我的感激哩!”
1937年春,罗尔纲的《太平天国史纲》一书出版了,书中首次提出太平天国的性质是“贫民革命”,“含有民主主义的要求,并且参入了社会主义的主张”,这是难能可贵的原创性看法。同年2月21日早上,罗将此书送给胡适,当时胡刚从协和医院出来,尚躺在床上休息。罗说还是等身体完全好后再看,但胡适要立即看。罗中午回家已看到了胡的条子,叫他午饭后即去。“那天吴晗来我家,我就同吴晗一起去。到了胡适家,他已下楼在书房里等候我。他一见我就厉声斥责,说我这部书专表扬太平天国,中国近代自经太平天国之乱,几十年来不曾恢复元气,却没有写,有失史家公正”。罗尔纲再次受到恩师胡适的责骂,不但没有反感,而且以为自己有违师教,深感惭愧。胡适在白天对罗是“盛怒下责斥”,当晚记的日记却已温和委婉了,只说“做书不可以学时髦”。
《师门五年记》风行台湾
6年后,有书店约罗尔纲写自传,他又想起这些师生往事,记录下来,成《师门辱教记》一书。他在此书中说:“我为什么叫《师门辱教记》呢?这是因为我著的《太平天国史纲》于1937年春出版了,适之师严厉训饬我偏于太平天国,有背史家严正立场,那时候,许多太平天国史料还没有发现,我也和当时人们一样认为杀人放火、抢劫掳掠是太平天国干的,所以我沉痛地感到有负师教与他对我的希望,因此把书叫做《师门辱教记》。”1944年,罗尔纲从湘乡曾家找回《忠王李秀成自述》并搜集到新史料,“才知道杀人放火为清朝军队所干,太平天国军队是爱民的军队,我并没有偏袒太平天国”。尽管罗尔纲不赞成胡适对该书的批评,但仍肯定恩师的苦心,“胡适对我的督教往往如此。这种督教,严似冰霜,却也煦如春阳。令人向上,使人奋发”。
罗尔纲于1945年在四川李庄镇修改《师门辱教记》后,寄到重庆独立出版社重印,“(出版社)卢先生要适之师写篇序。适之师于1948年3月才在北平写,他抄了一份寄到南京给我,在信中说我这本小小的书给他的光荣比他得到35个名誉博士学位还要光荣。那时我就觉得适之师这句话说得太重了。但后来事实表明他的话是真实的”。胡适桃李满天下,没有一个学生得到他如此高的评价。
胡适高度赞扬罗尔纲治学“谨慎勤敏”和“不苟且的美德”,认定他“将来一定会有成就”。罗尔纲则说,“适之师以‘不苟且’三个字教我,使我终生感戴,受用不尽”。1958年12月7日,胡适把罗尔纲60年前写的《师门辱教记》改为《师门五年记》自费付印,不作卖品,只赠朋友。17日,台湾中央大学纪念北京大学60周年校庆并祝贺胡适68岁生日,胡适给拜寿人梅贻琦、朱家骅、罗家伦等人赠送《师门五年记》,去世前还把这本书送给吴大猷、吴健雄、袁家骝、刘大中四位院士,可见他对这本小书的重视。
曾参加胡适68岁生日聚会的金承艺先生读《师门五年记》后说:“我得承认这本小书使我很受感动……他不单介绍出一位对学生态度如煦春阳,而对学生求学问的态度却又要求一丝不苟,一点也不马虎的先生,并且叙述出一个极难得的虚心、笃实肯接受教训的学生。”1959年,台湾著名历史学家严耕望先生在友人处看到罗尔纲这本小书后给胡适信中说:“深感此书不但示人何以为学,亦且示人何以为师,实为近数十年来之一奇书,不知先生手头尚有余否?如有存者,乞预留一册惠赐为荷。”
令胡适意想不到的是,在他去世20年后的1980年代,《师门五年记》竟如教科书一样风行台湾。香港《明报》于1982年刊登江荼的《两位史学家》,文中说:“最近读到二本好书,第一本是罗尔纲写的《师门辱教记》,第二本是吴晗(也是胡适学生)著的《朱元璋传》。”“读这本书我们深叹今日教育界何等缺乏适之先生一般的好老师,而像罗尔纲一样的好学尊师的学生更属凤毛麟角了。”
我当过学生多年,也当过教师多年,写到这里,与金承艺、严耕望、江荼三位先生深有同感。
谨以此短文纪念胡适先生,也纪念罗尔纲先生逝世10周年。
9.胡适名言 篇九
2、一切主义,一切学理,都该研究。但只可认作一些假设的(待证的)见解,不可认作天经地义的信条;只可认作参考印证的材料,不可奉为金科玉律的宗教;只可用作启发心思的工具,切不可用作蒙蔽聪明停止思想的绝对真理。如此方才能够渐渐养成人类的创造的思想力,方才能够渐渐使人类有解决具体问题的本事,方才能够渐渐解放人类对于抽象名词的迷信。——胡适
3、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即使开了一辆老掉牙的破车,只要在前行就好,偶尔吹点小风,这就是幸福。——胡适
4、昨日种种,皆成今我,切莫思量,更莫哀,从今往后,怎样收获,怎样栽。——胡适
5、大胆假设,细心求证。——胡适
6、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做人要在有疑处不疑。——胡适
7、少年人初次与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梦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多年怀抱的人生梦想,改造的热诚,奋斗的勇气,到此时候,好像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化了,一点高尚的梦想不久就幻灭了。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往往是弃甲曳兵而走,或者做了恶势力的俘虏。你在那俘虏牢狱里,回想那少年气壮时代的种种梦想主义,好像都成了自误误人的迷梦!从此以后,你就甘心放下梦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现成社会的顺民了。我们今日所受的苦痛和耻辱,都只是过去种种恶因种下的恶果。我们要收将来的善果,必须努力种此刻的新因。一粒一粒的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这是我们今日应当有的信心。——胡适《关于大学毕业后的几条路》
8、花瓣儿纷纷的落了,劳伊亲手拾存,当一封无言的书信,寄给伊心上的人。——胡适
9、依旧是月圆时,依旧是空山,静夜;我独自下山归来,这凄凉如何能解!翠微山上的一阵松涛,惊破了空山的寂静山风吹乱了窗纸上的松痕,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胡适《秘魔崖月夜》
10、你们说要争自由,自由是针对外面束缚而言的,独立是你们自我的事,给你自由而不独立,仍是奴隶。独立就是不盲从,不受欺骗,不依靠门户,不依靠别人,这才是独立的精神。——胡适
11、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胡适《道德和规则》
12、对事要于无疑处存,对人要于有疑处不疑。——胡适
13、你们要争独立,不要争自由。——胡适
14、你们要争独立,不要争自由。没有独立,即便是自由,最终也会变成其他人的奴隶。——胡适
15、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胡适
16、此刻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我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胡适
17、科学精神在于寻求事实,寻求真理。——胡适
18、偶有几茎白发,心境微近中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胡适
19、学生运动已发生了,是青年一种活动力的表现,是一种好现象,决不能压下去的,也决不可把它压下去的。——胡适
20、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胡适之
21、你们不要总在争自由,自由是外界给你的,你们先要争独立,给你自由你不独立仍然是奴隶。——胡适
22、不降志,不屈身,不追赶时髦,也不回避危险。──胡适——胡适
23、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胡适《梦与诗》
24、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而在于自我怎样生活。你若情愿把这六尺之躯葬送在白昼做梦之上,那就是你这一生的意义。你若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我的生命的意义,那么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做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生命无穷,生命的意义也无穷了。——胡适《人生有何意义》
25、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胡适《梦与诗》
26、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激我的慈母。——胡适《四十自述》
27、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胡适
28、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胡适《梦与诗》
29、不愿勾起相思,不敢出门看月;偏偏月进窗来,害我相思一夜。——胡适
30、人生观可是是一个人对于世界万物同人类的态度。——胡适《人生有何意义》
31、发明不是发财,是为人类。——胡适
32、救出自我的唯一法子便是把你自我这块材料铸造成器。——胡适
33、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胡适
34、你们不要总争自由,自由是外界给你的,你们先要争独立,给你自由你不独立你仍然是奴隶,你要把你身上蒙蔽你的概念和成见,要像剥笋一样一层一层的剥去露出里面他里头很鲜嫩很清的那个劲。——胡适
35、凡是有价值的思想,都是从这个那个具体的问题下手的。先研究了问题的种种方面的种种事实,看看究竟病在何处,这是思想的第一步工夫。然后根据于一生的经验学问,提出种种解决的办法,提出种种医病的丹方,这是思想的第二步工夫。然后用一生的经验学问,加上想象的本事,推想每一种假定的解决法应当能够有什么样的效果,更推想这种效果是否真能解决眼前这个困难问题。推想的结果,拣定一种假定的(最满意的)解决,认为我的主张,这是思想的第三步工夫。凡是有价值的主张,都是先经过这三步工夫来的。——胡适
36、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胡适《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37、一句好坏能够影响无数人,一句坏话能够害死无数人。——胡适(siandian闪点情话网)《我们能做什么》
38、大胆的假设,细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胡适
39、你要看一个国家的礼貌,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胡适
40、身行万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无人。——胡适
41、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度细思量,情愿相思苦。——胡适
42、男人的“三从四得”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了要盲从;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胡适
43、都是平常经验,都是平常影象。偶然涌到梦中来,变幻出多少新奇花样;都是平常情感,都是平常言语。偶然碰着个诗人,变幻出多少新奇诗句;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胡适《梦与诗》
44、胡适先生曾说:“情愿不自由,也是自由了。”其实,心甘情愿地被束缚,很幸福。——胡适
45、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胡适
46、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胡适《我的母亲》
47、简单说来,拜金主义仅有三个信条:第一,要自我能挣饭吃。第二,不可抢别人的饭吃。第三,要能想出法子来,开出路来,叫别人有挣饭吃的机会。——胡适《我们能做什么》
48、朋友们,在你最悲观最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胡适
49、科学的根本精神在于求真理。——胡适
50、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胡适
51、“有人告诉你“牺牲你个人的自由去争取国家的自由”可是我要告诉你“为个人争自由就是为国家争自由,争取个人的人格就是为社会争人格。真正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立起来的。”——胡适”
52、一个国家,怕老婆的故事多,则容易民主;反之则否。——胡适
53、对人事可疑处不疑,对原则不疑处存疑。——胡适
【关于胡适论文】推荐阅读:
近代史论文胡适07-13
精选胡适的名言07-08
胡适说做人与读书07-20
写给胡适的母亲颁奖词07-01
胡适给他学生的毕业赠言07-15
读胡适先生的文章有感X08-14
关于篮球论文08-04
关于师德论文09-30
关于废水监测论文08-27
关于祖国统一的论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