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

2024-06-17

11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8篇)

1.11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 篇一

2018年高考文综试题地理部分(全国卷1)

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①保持恒温环境 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 ③降低生产成本 ④减小地面震动影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A.防渗水 B.防噪声 C.防坍塌 D.防地震 3.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A.增强保密程度 B.保证产品品质 C.满足战备需要 D.集约利用土地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在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4~5题。4.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5.该直辖市是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 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9—11题。

9.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A.车流量大 B.平均坡度大 C.雾霾天多 D.两侧村庄多

10.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汽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6:00出发,左侧靠窗 B.8:00出发,右侧靠窗 C.10:00出发,左侧靠窗 D.12:00出发,右侧靠窗

1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艾菲尔铁塔相当。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造。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

示意该项目的位置。

(1)简述俄罗斯配建港口对该项目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8分)(2)说明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6分)(3)分析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对提高该项目产品(液化天然气)市场竞争力的作用。(6分)

(4)指出在该项目合作中体现的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4分)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6分)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4分)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里氏7.0级地震。在震后重建规划中,当地有关部门制定了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等多项土地利用优化措施。

分别说明上述措施对九寨沟旅游发展的意义。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图11)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100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该种子库建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

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解析】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主要需要考虑精密机械设备和一般产品的差异在哪。①保持恒温环境,是精密机械设备的特殊指出,可选。②任何工业生产都需要储存原材料和产品,不是精密机械设备的特殊之处,排除。③降低生产成本是任何工业都需要的,且地下建厂一般会比地面建厂成本更高,排除。④减小震动却是精密机械设备的需求,可选。故选C.2【解析】本题表面问与日本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实质是比较岐阜与大连的地下环境。联系所学知识,日本多地震,D正确。防渗水、防坍塌是任何一个地下工厂建设都应考虑的问题。地下环境并不会有噪声影响。故选D 3【解析】精密机械设备对生产环境要求较高,从第1题可知,地下环境具有诸多优势,故其直接目的是保证产品质量。故选B.4【解析】从折线图可见,该地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均逐年增加,说明该地总人口逐渐增加。常住人口始终低于户籍人口,说明该地的人倾向于外出生活,即迁出人口大于迁入人口,故A错。该图反映该地总人口变化,不能反映不同年龄人口比例,B错。该地常住人口逐年增加,说明该地人越来越多,故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C正确。该地人口数量曲线较直,说明该地人口匀速增长,且不能判断是自然增长还是机械增长,故D错。故选C.5【解析】我国共有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四个直辖市。其中重庆市的面积最大,故人口总量最大。图表中常住人口在3200万到3400万之间,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虽然人口密度极大,但人口总数远远达不到此状况。另应为该地迁出人口多于迁入人口,故该地不可能是特别发达的地区,进一步佐证该地为重庆市。

6【解析】由题可知,平坦面形成的原因是因为流水沉积。其中T0靠近水面,仍然受到流水沉积影响,故仍在扩大。7【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流流速越大,能够搬运的物质越沉,相应体积也应该越大。平坦面T3砾径最大,故其形成时期河流流速最大。

8【解析】有题可知,该河段所积砾石砾径上大下小,故该地地壳经历了抬升的过程。又从图中看到,该地测断面呈阶梯状,且每个阶梯上有一些砾石沉积,故该地地壳的抬升是间歇性的,在每个间隙形成沉积。

9【解析】重庆到毕节图中经过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交界地带,地形复杂且起伏较大是该地区主要特点,故选B.10【解析】从材料可知,7月该地区昼长夜短,太阳东北出、西北落,正午太阳在正南。结合图中里程和平均限速,重庆到遵义段大约行驶3小时,遵义到毕节段大约行驶2小时,全程约5小时。结合公路路线,若上午出发,则重庆到遵义段,阳光持续照射车左窗,故排除A、C.若12:00出发,重庆到遵义段,阳关照射车右窗,排除D.若8点出发,右窗全程没有阳光直射,便于观看风景,故选B.11【解析】毕节较重庆海拔较高,故气温较低,A正确。毕节和重庆纬度位置大致相同,毕节略靠南,如不考虑其他因素,毕节应该温度略高于重庆,排除B.重庆、毕节均巨海较远,海陆位置上没有差异,排除C.重庆与毕节均在季风区,受季风影响,不会导致明显气温差异,排除D.故A正确。

二、综合试题 36【答案】

(1)对本项目的经济价值:(该项目)运输量巨大,保证该项目建设和运营(2分),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2分)。对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为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地区及北冰洋上的经济活动提供基地(2分);促进鄂毕河沿岸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为鄂毕河出海航运提供中转服务(2分)。

(2)(该项目)工程量巨大,设计成不同模块,可以由不同地区的工厂同时生产,缩短工期(3分);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减少现场(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时间和难度(3分)。

(3)中国、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亚洲国家)是其主要销售市场(2分);开通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与苏伊士运河—大西洋航线相比,)大大缩减产品的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产品销售价格(2分),提高其在全球天然气市场的竞争力(2分)。

(4)俄罗斯的优势:资源(能源、天然气)丰富,(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技术强(2分)。中国优势:资金雄厚、制造业实力强、运输能力强、市场需求大等(2分)。【解析】 整体分析:该题以“一带一路”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为背景资料,考查了交通建设的影响、工业分散等知识,引导学生关注“一带一路”对我国和世界的重要意义。

(1)首先审题要准,题目要求港口的建设对该项目和周边区域发展的影响,且特别强调经济价值。据材料可知,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具有资源优势,而中国具有巨大的市场,所以俄罗斯配建港口可满足运输量大的要求,保证该项目的建设和顺利运营,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对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应从扩大对外联系角度考虑。据图可知,该项目基地位于北极圈以内,纬度较高,可以为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地区及北冰洋上的经济活动提供活动基地;同时扩大周边区域对外联系路径,促进鄂毕河沿岸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为鄂毕河出海航运提供中转服务。

(2)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和工业分散的好处。由材料可知,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据图可知,该项目纬度较高,永久冻土层和极寒气候对建设不利,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可减少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难度;同时工业分散生产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不同区域的工厂同时生产,可缩短工期,降低建设成本。

(3)结合世界石油运输航线分析。据材料可知,该项目的主要目标市场是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开通该航线后可大大缩短太平洋沿岸国家进口石油的距离,节省燃料和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从而降低运输成本,降低销售价格,占领销售市场。

(4)据材料可知,俄罗斯具有天然气资源优势,为发达国家,具有较高的资源勘探、开采和液化技术;中国参与设计和建造,大部分模块在中国工厂生产建造,说明中国在制造业实力、运输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且我国经济发展较快,能源需求量大,具有市场优势。

【点睛】第(1)问考查港口建设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结合所学交通区位的影响和材料信息具体分析即可。第(2)问如果将模块化施工与所学工业分散的知识联系起来,该题就很好理解了。第(3)问需要考生认真提取材料信息,首先就是材料中中国和日本是主要目标市场,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距离目标市场较近,可以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天然气价格,提高竞争力。第(4)问也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主要是材料信息。

37.(22分)【答案】

(1)地势平坦、开阔(3分)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3分)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2分),蒸发量逐渐增大(2分),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2分)。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2分)。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2分);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2分)。(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泥;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每点1分,共4分)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任答4点,每点1分,共4分)【解析】

整体分析:该题以乌裕尔河的变迁过程,扎龙湿地的发展特点为背景,暗含热点国家生态文明的考查,属于生态环境问题。整体考查自然地理,如第(1)问实际上考查影响湿地形成的条件,第(2)问考查了流域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变化,有点难度,第(3)问考查了影响盐度的因素,承接上题,第(4)问属于开放性试题,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即可。

(1)湿地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表积水条件(降水、河流等)和排水不畅(蒸发、地形、冻土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扎龙湿地地处松嫩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排水不畅;据材料可知,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说明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2)据材料可知,乌裕尔河原本为外流河,降水量应等于蒸发量和流出到嫩江的水量之和,降水量基本不变,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后成为内流河时,说明蒸发量逐渐增大;随着尾闾(也就是海拔很低、承接所有的江水、河水并且汇聚这些水的地方)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与深度变浅,蒸发面加大,蒸发量增加,直至降水量等于蒸发量,二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3)盐度高低与蒸发量和降水量有关。河水泛滥不断为湿地带来矿物质,且受全球变暖影响湿地水分蒸发加强,盐分析出;且属于内流流域,没有外泄通道,盐分难以排出;据材料知泥沙淤积量大,湿地水浅,随着时间推移,盐分逐渐积累。因此湿地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正反均可言之有理即可。同意应从外流河的优点角度分析。外流河加快水流速度,促进水循环和更新,可以防止盐分富集和污染物的富集,减轻水体污染;同时流速加快,可减少泥沙淤积;以及河流中营养物质增多,会扩大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意应从保护湿地角度分析。工程措施的建设会破坏湿地环境,减少生物多样性等。

43.(10分)【答案】

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可促进地震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有利于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2分);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有利于增加景区内居民收入,可减少对旅游收入的过度依赖,优化景区旅游环境(2分);适度减少旅游产业集聚区和人口集聚区面积,可降低旅游活动对景区环境的影响(2分),便于地震发生时游客疏散和安置,有利于保护游客的安全、降低财产损失(2分),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2分)。【解析】

注意审题,材料从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三项土地利用优化措施方面分析其对旅游发展的意义。结合材料可知,九寨沟发生地震,地震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九寨沟景区接待条件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可促进震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可调整区域产业结构,降低当地居民收入风险;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可减轻对旅游区的压力,减轻地质灾害损失,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4.(10分)【答案】

有利条件:该岛位于北极圈内(冰原地区)(或答地处高纬地区),终年严寒、冰冻(2分);处于北冰洋中(位于海洋),人类活动影响小(2分)。

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随着全球变暖(2分),(在极端高温天气下)该岛上的冰雪(永冻层)融化(融水可能渗入进出种子库的隧道)(2分),威胁种子库的安全(2分)。

2.11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 篇二

一、系统复习地图基础知识

在2010年地理高考备考中, 要进行地图专题复习, 让学生熟练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 明确中学地理地图的主题和种类。如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 即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认地面高低起伏的知识等。正确牢固的掌握这些知识, 对每一个学生的读图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对地图基本知识的教学应该强化, 并贯彻到以后的教学中, 并且应该讲得更加详细, 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一带而过, 因为它是读图的前提条件。

二、训练学生正确读图与析图的一般方法

1.看地图的名称、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地图的名称包含了这幅地图所要表达的内容, 很多学生在读图时就经常忽略这一点, 着急地去看图, 在较难理解的图中就会搞不清楚图中的含义, 其实只要看看图名, 许多东西就变得好理解多了, 图名往往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弄清比例尺, 才能使图中抽象的距离在脑海中产生实际概念;图上方向的正确认识才能保证用图的正确性;图例注记的理解才能保证所读的地理事物名称的正确, 也帮助在地图上迅速找到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读图顺利和正确。

2.明确要素, 确定目标, 引导读图。一幅地图中所蕴含的地理信息是十分丰富的, 因此, 教学中, 应根据教学目标, 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通过读图, 感知所需要的信息。如在地理统计图中, 要注意图中的注记和图例, 分清不同的坐标轴或柱状图等代表的含义, 才能准确地读出图中的信息。

三、加强读图、填图、绘图、用图训练

读图训练中要求学生识别图像类型, 明确读图目的;识别图例, 了解方向和比例尺;认真读图,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检查读图结果, 得出结论。对学生进行填图、绘图训练有利于地理知识的巩固和地理技能的培养, 而通过地理图像教学, 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运用地图、地理图表的能力, 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从地图和图表中分析地理问题, 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四、注重训练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综合认知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11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 篇三

读表1,完成1~2题。

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

1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A.水库坑塘海涂水田河渠

B.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

C.水田河渠水库坑塘海螗

D.河渠水库坑塘海涂水田

2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

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

B.水鸟栖息地减少

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湿地面积减少

答案:1.B2.C

解析:本题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主要从两方面体现。一是对试题类型中的表格题的考查,学生通过对表格中主要数据的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突出了地理学习中“比较学习法”的特点。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活动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二是对“湿地”这一知识点的考查,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现代化工业化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和耕地的不断减少,做为“地球之肾”的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功能不断减弱,对人类的反馈作用越来越强。通过对题目中所给材料和知识信息的分析,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在人们的认知逐渐清楚的状况下,湿地的保护正在逐步落到实处。第1题:考查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根据地理信息分析可知,B项正确;第2题:比较数据得出结论,C项正确。通过这一知识的考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体现出新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终极目标。

图1示意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变化。读图1,完成3~4题。

3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三地的白昼变化,则a、b两月分别是:

A11月、2月 B.3月、4月

C.6月、7月 D.11月、12月

4在图示月份中:

A.②地夜长超过10小时

B.三地中①地昼长最长

C.三地昼长变化率在a月相等

D.三地中③地昼长变化最大

答案:3.A4.D

解析:对于昼夜长短的考查,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昼夜长短及其变化,是地球运动这一章节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由于其运动性特点和空间思维能力强,一直是课堂教学中难以突破和学生难于掌握的知识点。第3题:从图中所给知识信息分析可知,①②③昼长都大于12小时,且都处于南半球,说明是南半球的夏季(12、1、2月份)。昼夜长短的变化,是一种自然现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其有一定感受和认知,源于生活。对它的考查,突出新课程标准中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一基础目标;第4题:通过图中所给信息,结合日常生活知识可知,对于南半球的夏季来讲,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变化越大。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突出新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发展目标。

图2示意日本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读图2,完成5~6题。

5符合纬度地域分异的表现是:

A.T地与Q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

B.樱花初放日期在Q地晚于R地

C.R地与P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

D.樱花初放日期在T地晚于R地

6影响乙岛M、N两地櫻花初放日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N地接受太阳辐射较多

B.M地受南下寒流影响

C.N地地势较为低平

D.M地受北上暖流影响

答案:5.D6.B

解析:地理的地域分异规律性,也就是高中地理教材中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描述。具体体现为由赤道向两极、由沿海向内陆、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四种地域分异规律。第5题:植物花期的早晚,主要受气候条件和物候条件的影响。影响纬度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是热量条件。纬度低,太阳辐射强,获得的热量多,花期早,故选D,知识源于教材,以某一典型事物(樱花)为依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是本题的最大特点。第6题:M、N两地,地理纬度基本相同,植物花期出现早晚的差异,主要是地域差异性的主要体现。在洋流的影响下,M地增温、增湿,获得的热量多,故花期早。通过题目折射出命题人要求学生要关注生活、注意观察、注意思考甚至二次思考,重视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图3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读图3,完成7~9题。

7M、N、P、Q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A.M地B.N地C.P地D.Q地

8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B.纬度位置

C.洋流D.距海远近

9图示地区主要的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游牧业

答案:7.A8.A9.B

解析:本题是对学生区域地理知识的考查。区域地理事物的识别,主要体现在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地理事物轮廓,主要山脉、河流、湖泊,主要交通线路的延伸等内容上。第7题:根据以上常规知识点的判断可知,该国家为英国,53°的纬度说明受西风带的影响,再加上处于沿海的地理位置,判断可知M地降水最多。第8题:自然因素对人口的影响,主要是地形因素,结合图中知识信息,L处海拔最高,故而人口分布最为稀少。第9题:对于英国来讲,其农业地域类型主要表现为乳畜业。从本题考查的知识可以看出,学生能力的高低,还是体现在对所学的原理、规律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而不是停留在初步的记忆上。记忆是基础,理解是关健,运用是实践。

溶解氧DO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的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生化需氧量BOD是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体时需要消耗氧的数量,它用于监o)水体有机物的污染状况。图4为某河由M河段至Q河段水中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來度变化曲线。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4中有机污染源在:

A.①B.②C.③D.④

11最容易导致鱼类死亡的河段是:

A.MB.NC.OD.P

答案:10.B11.C

解析:本题考查的出发点是河水中溶解氧的变化对河流水质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排放的污染物已定的情况下,河流具有一定自净能力。从题目中的信息可知,该河流在N河段开始,水中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浓度变化呈下降趋势,据图可知,河流在②处出现有机污染源。鱼类在河流中的生殖繁衍,依赖于阳光、溶解氧、浮游生物等自然条件,当水中溶解氧低于某一临界值时,鱼类由于缺氧而大量窒息死亡。0河段水中溶解氧呈最低值,是最容易导致鱼类死亡的河段。本题的考查既有读图分析,又有自然常识,更有学科交叉渗透。

Ⅱ非选择题

36(28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5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速成影响。

(1)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14分)

(2)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14分)

答案:(1)地势比较低(冷空气容易进入),水汽较多(靠近河流),易产生浓雾;乙路段,乙路段地势较甲路段(更)低平(离山较远,冷空气更容易进入);接近(开阔)河谷的路段比甲路段更长(水汽较多)(2)东北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狭窄,相邻山坡比较陡,有峭壁,存在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隐患。南偏西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宽阔,可以使用的建筑用地较多,相邻山地比较和缓,一般不存在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隐患。

解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气象经济”逐渐凸显出它的重要性。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干旱、低温冻雨、沙尘暴、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涝、寒潮等自然灾害对我国经济的破坏性越来越大,甚至直接影响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题目的考查,体现了经济发展对地理课程的需求。题目(1):图中的信息告诉我们,该地海拔较低,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容易受到冷空气的影响,在局部地区,受河流影响,空气湿度大,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甚至有逆温现象出现,产生浓雾;乙路段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浓雾多发的可能性。题目(2):影响聚落分布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地形、气候和河流的分布。通过对图中所给知识信息的分析,比较以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从题目的解析可以看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

37(28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图6),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

(1)分析造成大桥施工困难的自然原因。(12分)

(2)从宁波到上海,经该桥将比走原有公路路程短。根据估算缩短的里程约为——千米。(4分)

(3)试评价大桥建成后产生的主要经济和环境效益。(12分)

答案:(1)①海域宽阔②台风多③潮差人④流速急⑤水深,风浪大(③海洋腐蚀环境作用严重⑦桥墩地基深(2)在85~105间的值均可得分(3)降低交通成本,加强区域经济联系(增进区域经济整合);实现节能减排(减少运输油耗及尾气排放,减轻环境污染)。

4.11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 篇四

一、试卷基本情况:

1、体现政治学科素养。今年的政治试题一如既往的考查了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了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考察,对社会现象的评价,加强了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考察,体现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同时,渗透人生价值观教育。例如第39题,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当前有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的现象为载体,搭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树立道德榜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注重能力,突出主干。试卷不注重知识覆盖面,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考查。试题有侧重点地考查了四个必修模块主干知识点。如,经济生活中的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政治生活中国际社会,文化生活中的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生活与哲学中的价值观。知识点的考查也不是仅仅局限于基本知识的考查,而是通过新背景、新材料的创设和新角度的切入,注重考查学生思维转换、逻辑表达、具体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关注热点,贴近生活。试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基本上涉及到了当前国内和国际的重要时事内容,如:企业的经营、政府补贴、国家的宏观调控、居民自治制度、特赦令、全面依法治国、传承文化遗产、智库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一带一路“建设、英雄精神等。

4、凸显学科知识体系构建。38题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能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就要去综合利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39题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就是要求综合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如何传承英雄精神。

5、设问细化,答案针对性强。38题不是笼统地分析一带一路的正确性、必要性、得到各国认同等通常的问法,而是具体地要求分析为什么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39题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也不像个别同学所认识的那样仅回答出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就完了,而是要结合材料中的问题,结合英雄精神本身,结合如何弘扬一种精神等角度进行具体阐述。

6、材料提供信息明确。无论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还是没有要求结合材料(如38题第一问),从答案的规定看都与材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38题第一问中的“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各国相知、互信互敬、”等都在答案中显现了。39题中如何守护英雄的措施中,提高辨别的眼力、利用大众传媒的作用等也都在材料中有显现。

7、注重逻辑思维和关键词的考查。39题对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加以批驳就需要进行逻辑思考,即要运用理论进行原因---危害---措施---意义等角度分析;38题第二问要求结合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概括总结。扩大产品供给;增加税收;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提高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扩大产品市场;促进优势产能“走出去”;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二、选择题情况:

选择题突出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难易程度适中。四选二组合型选择题多,注重知识和审题能力的结合。通过反馈情况看,选择题的12、14、15、19、20、21、22、23都没有出现错误,有4个选择题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问题。从整体上看,学生选择题的平均得分为43.8分。

13题:(得分率为84%)2015年8月,国务院批复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数投资管理办法》规定,养老基金在投资国债、银行债券等债权性资产的同时,可以投资股票、股票基金,但投资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的比重不超过30%。上述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资本流动性,平抑资本市场的波动

B.扩大投资渠道,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C.优化投资组合,追求收益与风险的平衡

D.提高投资安全性,促进资本市场的增长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放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新政策,这一新举措的出现并不是为了激活资本市场而是要保证养老基金的保值和增值,但这种增值要建立在权衡风险和收益的平衡的基础上,不能为了升值而不断增加投资的风险。

本题的主要问题:一是对这项新的改革措施的主要意图不了解,不清楚;二 是对整个材料所给的信息掌握不全,即没有系统掌握材料中所给出的收益和风险的平衡;三要明确本题考查的指向即上述规定的主要目的,不要把某一措施的后果都看作其目的。

16题:(得分率为60%)某市规定,对下派社区的工作事务,实行清单管理:属于各部门、街道办事处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转嫁给社区:需要社区协助的事项,应当为社区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这一规定:

①彰显了社区组织的自治功能

②创新了社区组织管理形式

③有利于推进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

④旨在提高基层政府行政效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本题所展现的是政府的一项新的规定,有许多学生想当然地认为本题行为主体是政府(各部门、街道办事处),所以要选与政府有关的选项即④。而没有对这一选项进行具体分析。关于政府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转嫁,若需协助则要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与提高基层政府行政效率没有必要的联系,而是涉及到要尊重社区居民的自治。

本题主要问题:一是对新政策的主要意图缺乏必要的领会;二是对材料中所展现的信息没有准确的解读,没有解读出政府的行为是尊重和保障了居民自治;三是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不到位,即社区组织管理形式、政府行政效率。

17题:(得分率为88%)根据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特赦部分服刑罪犯的决定,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8月29日签署特赦令,对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四类服刑罪犯实行特赦。特赦令指出,对符合特赦条件的服刑罪犯,经人民法院依法作出裁定后,予以释放。决定特赦部分服刑罪犯的权力属于:

A.国家主席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人民法院 D.中央人民政府

本题从理论上讲,国家的重大决策应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常委会作出的;从本题措辞上看,材料的用词是很明显和准确的。人大常委会是通过的决定,国家主席是签署的特赦令,人民法院是做出具体裁定。

本题的主要问题:一是对我国各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不明确;二是没有认真审题,没有准确解读和注意材料中的措辞。

18题:(得分率为84%)为落实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我国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民族语言和汉语双语法官的培养。例如。截至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藏汉双语法官培训师资库和5个培训基地,西藏自治区有兼通藏汉双语的法官199名,约占全国总数的62%。为民族地区培养民汉双语法官有利于:

①民族地区各级法院变通执行国家法律

②保障民族地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诉讼权利

③民族地区各民族的相互沟通和团结

④确定民族语言作为民族自治机关公务语言的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本题是通过培养双语法官以更好落实依法治国的要求,让法律更好得到贯彻,以便更好地与人们群众进行沟通,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社会稳定。本题所涉及的具体措施与法律本身无关,与确定民族语言为公务语言也不符合社会事实,这两个选项是很容易排除的。

本题主要问题:一是对党和国家新举措的意图没有准确的把握;二是材料所涉及的新内容缺乏准确的解读。

选择题的教学建议:

1、要对当前党和国家的新的举措进行必要的了解和掌握。

2、要在认真审读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阅读,对材料的内容、措辞、指向、意图进行准确地解读。

3、要特别关注选择题的指向限定,不要把选择题当作判断题。

4、要坚持先排误,后排异的原则

5、要在选择完成后进行提干和题肢的对照,以确定选项。

三、非选择题分析

第38题(26分)

2013年,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

材料一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了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融合,增进了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截至2015年,已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与中国合作建设“一带一路”的意愿。30多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国与相关国家合作建设了5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

材料二

国际产能合作是指两个经济体之间进行产能供求跨国或者跨地区配置的联合行动。2015年底,中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20余个国家签订了产能合作协议。开展跨国产能合作的中国产业,既有以轻工、家电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以钢铁、平板玻璃为主的富余产能优势产业,又有以通信设备、轨道交通为主的装备制造优势产业,同时还带动了通讯等优势行业的相关技术和标准“走出去”。

埃及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中埃国际产能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截至2015年底,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第一期吸引了68家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石油装备、高低压电器、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机械制造等产业园区。合作区吸引投资近10亿美元,年销售额约1.5亿美元,年纳税约2亿埃镑,为当地创造了2 000多个工作岗位。

(1)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能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12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对沿线国家和中国是双赢的选择。(14分)

本题以当前社会热点“一带一路”为背景,设置两个问题,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两个模块考查“一带一路”建设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及对沿线国家与中国经济的影响。

要解读好第一问需要做到:

1、要根据材料一中所说明的“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了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融合,增进了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这里已经涉及到了在经济上共同发展和繁荣,在政治上理解尊重和互信。

2、要根据所界定的知识范围“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进行梳理,找出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对接的知识点。可以列举如下: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国际新秩序、世界多极化趋势、国际竞争的实质等。

3、根据所列举的知识点,朝着和平与发展进行具体的分析,不要仅仅列举各个知识点,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

要解读好第二问需要做到:

1、要根据设问判断出,从经济生活的角度探讨对沿线国家和中国两个维度进行分析。

2、从课本基础知识分析可以借鉴的知识主要有: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

3、从本题具体材料的阐述来看,明显有两个层次,一层次是对中国的影响,二层是以埃及为例,阐发对沿线国家的影响。一层主要涉及的关键词是:中国的优势产业、中国的富余产能、标准和技术。二层主要涉及到的关键词是:产业园区、销售额、税收、就业等

4、对二者进行整合概括归纳,用相关关键词进行准确表述

38题主要问题是:

从学生反馈情况看,第一问12分,平均得分是10.3分,第二问14分,平均得分是11.5分,两问的平均得分为21.8分。

1、从政治生活的理论出发进行列举,不做具体的分析,所列基本知识没有与和平与发展进行必要地对接。

2、设问没有提到结合材料,许多学生就没有充分利用材料所给的信息。

3、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考查对沿线各国和中国的影响,许多学生并没有从两个维度分析,而是把所有知识点混在一起作答。

4、关键词的表述不准确,特别是根据技术和标准的出口没有上升到国际分工的高度。导致一旦以关键词为标准采点赋分时容易失分。

第39题(26分)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栋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更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郑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加以批驳。(12分)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0分)

(3)班级召开“我为英雄点个赞”主题班会,请就如何学习英雄列出发言要点。(两条,每条10-30个字)(4分)

本题以弘扬英雄精神为载体,系统考查要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思考如何弘扬英雄精神,考查用价值观的知识对错误言论进行反驳,并根据事件进行开放性地阐述。

要解读好第一问需要做到:

1、要明确所要求运用的哲学知识所包括的主要知识。价值观的知识主要包括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能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要明确本题要求对某种观点进行反驳。这就要求要分析错误言论出现的原因、错误言论的危害、如何解决错误言论及有何意义。

3、本题要做到理论、思路、分析三者的结合。

要解读好第二问需要做到:

1、明确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思考如何做类试题

2、要根据材料中的问题分析。如何做类的背景材料一般情况下有两大类,一类是存在的具体问题,另一类是有针对性的措施。本题材料属于第一类,材料中涉及到的具体的问题有: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网民盲目更风、随手转发;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3、要思考从文化生活课本上看,要弘扬一种精神所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如物质载体、环境和活动、继承优秀文化(精神)、推动文化发展创新、民族精神、大众文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挥道德榜样的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4、根据材料和课本的知识进行表达

要解读好第二问需要做到:

1、所采用的基本理论应采用知识相近的模块即文化生活的知识

2、明确主题“如何学习英雄”。要列举出具体的措施而不是从理论上阐述,一般情况下如何学习类的,要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思考。

3、要明确本题的类型,不是口号、广告词、标语等,而是发言要点。要具体表述基本观点。

39题主要问题是:

从学生反馈情况看,第一问12分,平均得分为8.2分,第二问10分,平均得分为7.3分,第三问4分,平均得分为3.8分。三问最终个平均得分为19.3分。

1、对某种言论或行为进行批驳没有成熟的思路可遵循。(现仅可参考2015年对日本否认侵华进行反驳)

2、个别学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把如何守护英雄,弘扬民族精神简单地当作了“如何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成题了。

3、学生对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提取和利用不够,材料中明显涉及到了网络的作用、网民的助推和社会认知的混乱。

4、学生仅仅从课本上罗列文化生活的知识,没有结合材料中否认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四、非选择题教学建议:

1、提高学生解读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根据材料信息作出准确性地提取和概括。

2、平时要加强对学生各种不同题型的训练力度,以做到根据不同的设问作出正确的思维倾向。2016年高考分别考查了原因类、意义类、反驳类、措施类、开放类。

3、要引领学生构建不同模块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理顺主干知识。

4、强化学生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强化关键词的训练,不要仅仅罗列知识点。

5、强化审读设问的力度,不断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

6、精炼高考题,研究其答案,多体会感悟,务必吃透,发现规律,化为己用。

五、备考回顾:

1、关于“一带一路”

在备考过程中一共为学生系统准备了五个热点专题,而“一带一路”就是其中之。在本专题训练题目的设计中我们挑选了下面的题目,与高考题有许多相似之处。

题目设计是:古代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接在一起,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四国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丝绸之路经济带”将通过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格局。

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

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一个国家在维护自身利益同时,兼顾其他国家的合理关切,就能够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世界各国和平相处、共同发展。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他们的共同价值追求。③各国只要坚持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

在本专题的知识整合中也包含了高考题的绝大多数答案要点。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冲突的根源。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要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亚投行、一带一路顺应了世界的发展潮流,促进了世界的和平和发展。

*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亚投行和一带一路,有利于推动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的建立。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通过亚洲基础设施的建设,互联互通,一带一路的成功实施,带动沿线各国增强综合国力。

二、关于“英雄精神”

关于英雄精神在高三二轮复习过程中,在复习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专题中也有所涉及,也可对高考题进行很好的借鉴。

题目如下:英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是一个社会的价值引领。

无论哪个时代,英雄身上所体现出的国家情怀和民族气节一脉相承,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一个没有英雄精神的人,是心灵患有软骨病的人;一个不能崇尚英雄精神民族,是前程暗淡的民族。

在目前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日益多元化,对英雄也有了不同的认知甚至质疑。有人觉得,英雄只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也有人对英雄的事迹和壮举提出质疑甚至抹杀。面对社会上出现的对英雄质疑甚至抹杀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我们必须弘扬英雄精神,充分发挥英雄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作用。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在当代中国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英雄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请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简要评析“英雄只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的观点的合理性和严谨性。

三、关于反驳某一观点的答题思路

关于对某一观点或行为进行反驳,在2015年全国高考2卷中有所涉及,试题如下: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3)近年来,日本政界有人企图否认日本侵华的历史,请你加以批驳。(6分)

答案示例:南京大屠杀、731部队制造使用化学武器残害中国人民等日本侵略战争的罪行铁证如山,不会因任何人的抵赖而改变。否认日本侵略历史的言行,是对日本军国主义战争罪行的蓄意美化,是对世界公理良知的粗暴践踏,违背了当今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否认日本侵华历史的言行,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破坏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对人类和平和正义事业构成了巨大威胁。

根据这一设问,我们在复习备考中对这类设问的答案思路进行了整合,相信对学生的回答能提供良好的导向。

理论原因---现实原因----危害----具体措施----意义

5.高考文综地理试题预测 篇五

1、自然地理部分:地球运动原理、大气运动原理、水体运动原理、地壳物质循环原理。

主要考查方向: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自然地理基本原理的形成过程;自然地理对人类环境的影响

2、人文地理部分:以PRED为核心,考察人口、资源、环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策;以区位为核心的切入点,注重对城市区位、农业区位、工业区位、交通区位的考查;注重对区位要素的分析和理解;并且注重自然和人文等区位要素条件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

3、区域地理部分:要求学生胸怀祖国,面向世界;了解中国和世界主要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能够准确定位区域的大体位置,并能够以区域为载体;考查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因素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并能指出区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应对。

4、选修内容仍然是自然灾害和旅游地理(有的省份考察环境保护)为考查重点,分数在10分左右。

自然灾害部分:考查常见灾害的成因、影响范围、特征及应对措施。

旅游地理部分:考查旅游资源、区位考法条件、资源保护、旅游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

环境保护部分:考查各种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如酸雨,雾霾等。

学生应该选择自己最擅长,最有把握得高分的一道题选择作答。

第一,仍会以地图为载体考查学生的读图及分析能力

1.在综合题中,往往以某一个区域作为考查的切入点,考查自然和人文的相关知识。

建议考生在考前,以高考中常考的区域为出发点(比如日本),尝试着去分析该地区的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因素如何影响气候,以及诸要素如何影响该地区的农业、工业、交通等;找出该地区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并且能够提出解决对策。千万要放弃“我要背住这个区域,背住那个区域”的想法,因为地理考试题很灵活,把区域放大,或者缩小,你所死记硬背的结论就将失去意义。

2.在选择题中,地理往往也会以各种图表的形式考查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可能包括:统计图(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三角图等)、原理图、景观图等。

建议考生在考前把以往所有整理的图表再复习一遍,尤其注重曾经在图中没有读出的隐含信息,了解每种图表的表达信息的方法。

第二,继续结合热点区域及事件,侧重考察知识的迁移。

下面列出高考地理热点问题及可能出现的出题方式: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可能考查对输入和输出地区的修建意义、三线工程的比较、以及修建的困难等。

2、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可能考查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某地区旅游开发条件评价,海上丝绸之路和陆地丝绸之路的比较等。我国西北和中亚地区是今年的考试热点可能以新疆和中亚地区作为考查背景区域。

3、中巴铁路走廊:修建的意义,修建的困难,巴基斯坦地区的气候成因、农业特点、自然灾害等。

4、APEC蓝:可能考查雾霾的成因和对策。

5、尼泊尔地震:考查影响灾害损失的影响因素等。

6、港澳回归15周年:可能以东南沿海地区作为背景区域,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考查三农问题,分析某地农业区位,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及对策等。

8、最严环保法实施:考查环境保护内容,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的成因和治理。

6.2011年吉林高考文综试题 篇六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至第8页,第Ⅱ卷第9页至第16页。全卷满分300分。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栏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得。

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件生产厂。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难。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据此完成1-2题。1.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 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 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 成本 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 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工业基地 2.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 A.研发中心 B.一般零部件厂 C.核心零部件厂 D.整车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3~5题。

3.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权重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 C.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

4.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 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 5.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需

A.加大科技投入 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量 读图1,完成6~8题。

6.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m B.55m C.60m D.65m 7.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堤高13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 建堤的坝顶长度约

A.15m B.40m C.65m D.90m 据此完成9~11题。

9.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断

A.该段铁路沿等高线布线 B.该段河流冬季结冰 C.铁路沿P箭头指示向拉萨延伸 D.P箭头指示北方 10.M、N间的堆积物来源于 A.坡 B.河流 C.沟 D.原地 11.T设施的主要作用是 A.防御坡部位崩塌对铁路的危害 B.防御沟部位洪水及泥沙对铁路的危害 C.防御河流洪水对铁路的危害 D.方便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线

12.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A.1452万元 B.1320万元 C.1210万元 D.1100万元

13.2009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但同时也应看到,一些出口产品是为国外品牌加工生产的,中国企业只能赚取微薄的代工费,绝大部分利润4品牌持有者获得。这说明

A.自主品牌建设是中国企业提高出口利润的重要经验 B.中国企业出口盈利水平高低取决于是否拥有核心技术 C.品牌竞争已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最重要的方式 D.强大的制造能力是中国企业出口的核心竞争力

14、月饼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中秋月饼的消费日益多起来,除枣泥、豆沙等传统月饼外,消费者也开始购买海鲜、木瓜、冰激凌等新式月饼,多像话的月饼消费

A、取决于月饼消费观念的多样化

B、导致了月饼消费结构升级 C、促进了月饼生产的多样化

D、促进了月饼质量的提高

15、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打电话、看电视等,“十二五”规划纲要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纳入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我国之所以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因为 A、它利润高,发展快

B、它是基础性产业

C、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它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 16.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从而改变了以往因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导致死亡赔偿金计算标准不同的状况。这一法律规定的变化

A、坚持了公民权利至上的原则

B、实现了公民权益与义务的统一 C、消除了公民的身份差异

D、体现了对公民平等权利的尊重 17.2011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全体会议公开举行,绝大多数人大代表团分组会议页对外开放,许多代表团还在讨论结束后留出时间接受中外媒体集体采访。人大会议对公众开放是 国家权力机关对人民负责的体现 依法行政建设法制国家的需要 国家自信和政治民主发展的表现 ④公民直接参与公共决策的要求

A 

B 

C ④ D ④

18.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不屈不挠、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一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并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这些辉煌成就,根本原因在于()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坚持在组织上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

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努力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先进性 ④不断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A 

B 

C ④ D ④

19.我国每年生成的8亿多吨秸秆的子那个和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某公司根据秸秆的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秸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秸秆,大受欢迎,取得巨大的成功。该公司之所以能够发现到他人发现不到的商机,是因为

①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 ②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 ④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造观念改变世界的作用 A.①② B.C.D 20.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的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④人们对发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华君武的漫画《永不走路,永不摔跤》(图3)讽刺了一些人 ①不懂得只要善于总结实践经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②不理解缺乏敢想敢闯的精神就会一事无成 ③不了解实践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总是宝贵财富 ④因怕犯错误而不敢实践的行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2.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一步证明了

①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②意识是人脑加工盖在的产物,物质是大脑的机能 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 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3. 代代相传。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声。”“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这两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矛盾中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②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是正确认识矛盾的重要前提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离开对具体矛盾的具体分析就不能正确解决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练习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C.D.25.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整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26.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已知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28.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者、庄园主和农场主??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所有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29.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全则要求“学尧

”,尊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有反孔到尊孔主要原因是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30.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过就忘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不大,其主要原因在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窃取中国权利的手段不同 31.2000年6月21日,清,6月26日,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司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护外商民人产业为主。”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表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32.图5是选自菲利普 •费尔南德兹所著《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陷入困境 B.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C.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 D.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33.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回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34.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收利总额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 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

35.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公共之处是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第Ⅱ卷(共100分)

注意事项:

第II卷8页,需用黑色墨水试题卷上作答,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每个试题考答。第42-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36.(28分)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6示意。图7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10分)(2)图8为图6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透过闸门调控闸流入海流量。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谁的。(12分)(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谁,并说明理由。(6分)

37.图9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实例图,据图9,回答下列两题:

(1)阐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2分)

(2)分析图示资料,已某城市或某区域为例,说明其吸引制造业企业总部的优势条件(10分)

38,(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材料一:

材料二

我国某企业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已经完全掌握了发动机、变速器、底盘三大核心的产生和创造技术,创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的两大发动机品牌,截止2009申请专利4000件,获得授权专利2412件,在国内汽车行业中遥遥领先。先后通过ISO9001、ISO/TSI6949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9年该企业整车销售达50万辆,连续9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销售冠军,连续7年成为中国最大的乘用车出口企业。10年来,该企业已经让100多万消费者实现了轿车梦。

(1)结合材料一,说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在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中行驶的职权及其作用。(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自主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假设你是企业的经营者,你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14分)39.(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出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业不断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发展,近年来,到美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10分)

(2)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12分)

(3)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妈祖文化的作用提出两条建议。(4分)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关系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管理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才德成为普遍现象。‚是举‛,幼、?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德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与政绩考核;‚其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击之……凡求贤之路,自一。然所以得之审着,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与任职态度方面的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署,三曰公平可称,四曰‛规定各类职务的最,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有犹,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

材料三

取士概归学堂,因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墓……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因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国民。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人品之,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科学外,另立品行,与各门科学一体核考,记分数其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和计算。

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编自《袁世凯、赵而翼、张之洞等会奏*****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点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的新认识。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对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界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发达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临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改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

(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请考生在第42、43、44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选,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42.(10分)旅游地理

分析图示题,独自写出旅游的优势条件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11所示)。近年来,由于区域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溃,滑坡灾害

44.(10分)环境保护 某区域内湿地

阅读资料,分析不利影响。

请考生在第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涂黑。

45.(15分)历史上材料

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

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分布,表1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少数民族的家园,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时而因共同利益结成部落联盟。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不定,往往争夺草地、水源相互仇杀。清朝入关前,统一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成逐步改造蒙古

定各部地界,严禁互相侵略;

制度。蒙古各部大者被分为数旗,小者自为一旗,旗长有蒙古各部首领世袭继承。各旗有固定的牧地,不相统属,旗民不得越界,日常往来亦不受限制。合数旗为一盟,盟长、副盟长不得干预各旗事务、发布政令。各旗直接受中央管理,一切重大军政事务的裁决权属于理藩院,各旗旗长有义务率旗下兵丁,应诏出征。蒙古有的部落虽保存了下来,不具有行政功能。

——摘编自翁独健《中华民族关系史摘要》等(1)指出(2)简析盟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以于国名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者,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要的就是 行驶直接民权。‛

——摘编自《孙中山 》

材料二

1928年10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议通过《训政纲领》内容包括:‚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中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思想的异同。(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从政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

部落联盟的区别。(5分)。(10分)政”。(8分)

47.20世纪的战争

(1)根据图1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图中(1)、(2)两条界限形成的主要原因。(7分)

(2)根据图12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东、西部边界线的确定。(8分)

—— 摘编自《中华民国法规辑要》等

48.历史人物评说

一九○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的目的,不但;复之功告成以后,当满清的改制一一推翻而复于古。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予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待复于三代。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

《来我对于漏清的态》 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优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可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唯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绞刑、文字,唯有请爱新觉罗•溥仪复辟或请袁世凯•称帝。

7.11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 篇七

在进行光照图的判读时, 一般会要求判断出地方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昼长夜长、日出日落时刻、季节或月份、正午太阳高度、极昼极夜范围、日期等, 这些问题往往都与晨昏线和经、纬线的交点、切点及相互关系有关, 只有抓住这些“点”和“线”的特征, 才能对“光照图”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晨昏线与纬线的关系

二分日时, 晨昏线与纬线为垂直关系, 即晨昏线平分所有纬线, 全球各地昼夜平分。二分日外, 晨昏线则与某两条纬线相切, 如图所示。

图中箭头表示太阳光线, 晨昏线始终都与太阳光线垂直。图一中的P、Q两点和图二中的P′、Q′两点都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 两切点分别在北、南半球, 且纬度数相同, 其纬度范围在66°34′至90°之间 (包括66°34′) 。切点的地方时分别为0点和12点, 即切点及其以北 (或以南) 出现极昼现象时, 则切点的地方时为0点, 如图一中的P点和图二中的Q′点, 这两点位于夜半球的中线上, 地方时为0点。与晨昏线相切且正好出现极昼现象的切点和太阳直射点同在北半球 (或南半球) , 如图一中的P点和太阳直射点同在北半球、图二中的Q′点和太阳直射点同在南半球。相反, 切点及其以南 (或以北) 出现极夜现象时, 则切点的地方时为12点, 如图一中的Q点和图二中的P′点, 这两点位于昼半球的中线上, 地方时为12点。

例如2007年全国文综卷Ⅰ第6~8题, 主要考查晨昏线与纬线的关系, 即与晨昏线相切纬线的关系。原题如下:

图4所示区域在北半球。弧线a为纬线, Q、P两点的经度差为90°;弧线b为晨昏线, M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回答6~8题。

6. 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 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

A.5时B.15时

C.9时D.19时

7. 若此时为7月份, 图中M点的纬度数可能为

A.55°N B.65°N

C.75°N D.85°N

8. 若Q地的经度为0°, 此时正是北京日出。这个季节

A.洛杉矶地区森林火险等级最高

B.长江下游枫叶正红

C.长城沿线桃红柳绿

D.南极地区科考繁忙

该题中的光照图为局部光照图, 可转绘成完整的侧视光照图, 如图三所示。据“弧线b为晨昏线, M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这句话得出, M点即晨昏线与北半球某纬线的切点, 其纬度范围在66°34′N及其以北地区。

第6题:根据题干中“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可知, 北极附近是极夜, 即M点及其以北为极夜, 则M点的地方时为12点, 如图四所示。根据“弧线a为纬线, Q、P两点的经度差为90°”可知, 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15时, 即答案为B。

第7题:据题干中“若此时为7月份”判断, 夏至日 (6月22日左右) 晨昏线与北极圈 (66°34′N) 相切, 且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昼;而7月份晨昏线应与北极圈内的某条纬线相切, 因此A、B选项错误。秋分日 (9月23日左右)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即经过南、北极点。从夏至日至秋分日约三个月的时间里, 晨昏线从与66°34′N相切到经过90°N, 共移动了纬度23°26′, 则一个月大约移动8°纬度, 即答案为C。

第8题:据小题干中“若Q地的经度为0°”和大题干中“Q、P两点的经度差为90°”这两句话可知, P地经度为90°E, 则北京位于P地以东;根据“此时正是北京日出”可知, M点以东的晨昏线为晨线, 则M点及其以北为极昼, 北半球为夏季, 即答案为A。第7和8题如图五所示。

二、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

二分日时,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二分日以外, 晨昏线与所有经线都有一个交点;其中,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昼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点, 即与晨昏线相切且正好出现极夜现象的切点所在的经线 (如图一中的Q点和图二中的P′点) ;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0点或24点, 即与晨昏线相切且正好出现极昼现象的切点所在的经线 (如图一中的P点和图二中的Q′点) 。

例如2008年全国文综卷Ⅰ第8~11题, 主要是考查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原题如下:

图3中a是经线, 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完成8~11题。

8. 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 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

A.北半球、10月

B.南半球、5月

C.北半球、5月

D.南半球、8月

9. 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 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

A.30°~40°B.45°~55°

C.5°~15°D.60°~70°

1 0. 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 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

A.12月、17时30分B.9月、17时

C.6月、4时30分D.4月、5时

1 1. 一年内每天同一时刻 (6时、18时除外) , Q点在该经线上

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

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

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

解答本组题要首先抓住大题干中的“Q点为晨昏线与a经线的交点”这一文字信息, 再结合小题题干中的信息来分析作答。做每道小题时, 都要紧紧抓住大题干中的“Q点为晨昏线与a经线的交点”这个条件, 即Q点位于晨昏线上;而四个小题的题干又不能互相干扰, 该组题突出题目隐含信息的分析, 强调图图转换。

第8题:抓住题干中的“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 说明Q地在晨线上, 且日出时刻早于6时, 根据“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可知, Q点位于6时经线的西侧且昼长夜短, 则Q点应和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半球。若太阳直射北半球, 则Q点的位置如图六所示, 北半球为夏半年 (即春分日后至秋分日前) ;若太阳直射南半球, 则Q点的位置如图七所示, 南半球为夏半年 (即秋分日后至次年春分日前) 。结合半球与月份的组合可推测为:北半球应在3月21日至9月23日之间, 南半球应在9月23日至次年的3月21日之间, 故C选项正确, 如图六所示。

第9题:根据题干中的“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可知, Q地在晨线上, 在6时经线西侧且经度差为52.5° (在0时经线东侧且经度差37.5°) ;根据“夜长=2×日出时刻”可知, Q地夜长为5小时、昼长为19小时, 根据昼长的纬度分布规律, 可知Q地的纬度很高, 其纬度很接近极昼、极夜范围的分布纬度。即可得出备选的四个选项中纬度最高的即为正确答案, 故选D, 如图八所示。

第10题:根据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纬度越高, 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据题干中的“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可知, Q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不大, 接近赤道处的昼夜长短变化幅度。以选项中的月份判断, 再根据时刻来估算Q地在晨 (昏) 线上可能的区间范围来判断是否符合北半球低纬这一题干要求, 即可排除B、D选项, 即9月23日左右的秋分日和3月21日左右的春分日,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全球各地昼夜平分;C选项的6月份, 即夏至日前后北半球低纬地区昼长不会有“24-2×4时30分=15小时”这么长, 则可选出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的答案A的可能性最大。

第11题:抓住题干中的“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 (6时、18时除外) ”这句话, Q点在该经线上的位置应位于极点和某点 (不包括赤道) 的区间之内 (6时、18时的时候Q点可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 ;且时间越接近12时或0时, 其移动的范围越小;在12时和0时的时候, 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移动范围就在极圈与极点之间了。如图九所示:a经线和b经线分别表示的是14时与16时的时候Q点在一年内的分布情况。综合分析, Q点在该经线上的位置应分布于不包括赤道的南北两个区间, 故选D。

综上所述, 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就是要抓住关键的“点”和“线”:“点”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与晨昏线相切纬线上的切点;“线”主要是指晨昏线、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等等。因此, 在光照图的复习中, 准确使用“点”和“线”判读方法, 分析二分二至日的各种类型的光照图, 逐渐养成空间想象的思维习惯, 那么, 在今后的学习和考试中, 无论遇到与局部光照图、变式图相关的任何类型的试题, 都能够迎刃而解。

摘要:光照图作为考查地理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地理图像, 变式多、难度大, 在高考题中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而判读光照图, 只有抓住关键的“点”和“线”的特征, 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8.11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 篇八

试卷依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宁夏2009年文科综合考试说明》命题,注重主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展现综合性特点,试题不偏不怪,不回避重点。试题考查的主干知识有: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1~2题),地球运动意义(3~4题),西欧、东非、南极地理特征(7~9和5题),农业区位因素(7~9题),工业区位因素(36题),生态建设与保护等主干知识(1~2题和9~11题及37题)。这些知识的考查,突出了对地理基本原理、规律、方法的应用,充满时代气息,展现学科价值,充分体现“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新课程理念。

二、重视学力,导向教学

新课程标准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重视学习过程评价,注重“过程与方法”,关注学习能力提升。这一特点反映在2009年宁夏高考试题上,就是材料和问题的真实性、探究性以及鲜活的新材料、新情景的呈现。如第37题(2)小题是一个真实案例。其设问方式、内容及背景材料就具有现实性、开放性、探究性。解决此问题需要经历如下过程:感知真实材料和问题情景,解读信息(阅读图文材料和问题得到经纬度、降水量及植物叶片大小与蒸腾量关系等信息);联系相关知识(经纬度、降水量、植被分布知识,以及从降水量与植被的关系看,降水量在200~300mm左右,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植被应为草原和荒漠的知识);分析阐释事物(据相关区域信息确定该地为内蒙古东部锡林郭勒高原和浑善达克沙地,谊地土地荒漠化非常严重,种草或自然恢复较植树造林更符合自然规律。且投入较少);论证问题:根据分析的结论,运用专业准确的语言进行综合论证得出答案)。又如,36题图文材料和问题所反映的是宝钢区位新变化的真实案例,3-5题文字材料以我国在南极最高点建昆仑站为真实情景,同时无图考图,还需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这些试题注重获取有用信息、分析整合信息、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主动获取知识过程的考查,注重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性学习能力的考查,突出了学习能力的考试评价,对教学起到导向作用。

三、地图载体,能力主导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地图是信息的载体,是考查学生地理核心能力的重要手段。2009年宁夏高考地理试题强调“以地图为载体,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基本取向,充分体现图文资料背景下“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目标与要求的考核,注重考查考生在“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掌握基础之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尽量避免死记硬背式的试题。如第36、37题,以读图、析图、用图为基础,重在考查图文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基础知识的联系和迁移能力、思维品质的综合和发散能力、书面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等。全卷地图共5幅,比去年减少,但有两组选择题为隐性图,只有简短文字说明,去掉了可有可无的图形,无图但忆图、考图,试卷更加简炼、开放、灵活,重视地图这一学科特色仍然十分鲜明。

四、贴近现实,关注发展

上一篇:辽宁招生考试之窗下一篇:中小型企业绩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