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认识位置(通用9篇)
1.一年级下册认识位置 篇一
认识左和右
教学目标
1.会辨认左、右方向,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左、右方向的相对性。
2.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教学重点
会辨认左、右方向,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我们前面认识了上、下、前、后,下面我们一起做个反动作练习的小游戏,游戏之前谁来说说什么是反动作?
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做反动作游戏,从中练习上、下、前、后等方向。
二、教学例3 1.认识左、右
教师:大家喜欢做这样的游戏吗?喜欢的请举手。如果全班学生都举右手,教师则问学生举手的这只手是左手还是右手;如果有的学生举左手,有的举右手,则按以下的方式组织教学。
教师:同学们有的举这只手,有的举那只手,你能告诉老师你举的哪只手吗? 如果学生表述不清楚,教师则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3上面的举手图。
教师:和图上这个小男孩举一个方向的手的小朋友站起来我看一看,把你们的手举起来,看看和小男孩举的是一个方向的手吗?
学生:是!
教师:图上的小男孩告诉我们,你们举的这只手是左手。和小女孩举一个方向的手的小朋友站起来我看一看。
学生站起来。教师:把你们刚才举的手举起来,看看和小女孩举的是一个方向的手吗?你们举的这个方向的手叫什么手呢?对了,图中的小女孩已经告诉你们了,这只手是右手。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认识左右。
教师板书课题。
教师:我们都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举举你的左手,再举举你的右手(老师背对学生举起)。大家能说说我们在生活中常用左手和右手做哪些事情?
学生举例略。
教师:左手所在的这个方向是小朋友的左边,右手所在的方向是小朋友的右边。下面请小朋友用左手指一指你的左边,说一说你左边有哪些小朋友,再用右手指一指你的右边,说一说你右边有哪些小朋友。
学生指、说略。
教师:还有哪些器官分布在我们身体左边和右边呢?用你的左手和右手分别摸一摸,说一说。
指导学生边摸边说,比如用左手摸着左耳说:“这是左耳。”再用右手摸着右耳说:“这是右耳。”
学生独立活动后再抽学生回答。
教师:对了,现在小朋友们分辨左右时是用自己的左右手来分辨的,自己左手的方向就是左边,右手的方向就是右边。小朋友可要弄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呀,再把左手举给老师看一看。
2.练习巩固 教师:刚才小朋友已经学会用左手和右手来判断左和右了,下面我们就来做个机器人游戏,我做遥控器,同学们做机器人,我发出指令,比一比哪个机器人做得又快又准。机器人准备好了吗?
学生准备好后,教师发出指令让学生做一做。
(1)伸出你的左手摆一摆,伸出你的右手摆一摆。(2)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3)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4)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5)摸摸左耳朵,摸摸右耳朵。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6)左眼眨三下,右眼眨三下。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36页小红与苹果图。
教师:小朋友刚才做得不错,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幅图,你能说一说苹果在小红的哪一边,笔盒在小红的哪一边?小红的右边还有哪些东西?小红的左边呢?
学生回答略。3.综合练习
(1)找邻居游戏。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前、后,这节课又学习了左、右。下面我们用这些知识来做个找邻居的游戏。谁先说说什么是邻居?在我们的教室里,谁是你的邻居?
游戏方法:
教师任意找一位学生A站起。
A说:我的前面是××(全班同学一起说是B)。如果说对了,B站起来说:“答对了”。
A可以问自己前、后、左、右4个方向的邻居。
教师找3~4人,共同做这个游戏。然后每人都找出自己的邻居,告诉同桌。
教师:每位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邻居,在以后共处的日子里可要相互团结、相互帮助。(2)“找朋友”游戏。
教师:同学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好邻居,老师也要找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只要符合我要求的就是我的好朋友。
教师说要求,由学生确定谁是老师的好朋友。如老师说:“每排从左数第二个同学都是我的好朋友。”或“从前面数第四个同学都是我的好朋友。”或“从左数第5个,从后数第6个,同时符合这两个要求的是我的好朋友。”等,全班学生说出这些学生的名字。
三、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教师:现在让我和我的好朋友握握手,现在全体起立,请一、三、五排同学向后转,伸出右手和你对面的同学握握手。好,握着别松开,你发现什么了呢?你的朋友伸的是右手吗?为什么你的右面和你的朋友的右面不一样呢?
学生讨论出,这是因为转动改变了方向,一、三、五排同学向后转后,他们的右面变成了没有转动学生的左面。
教师:从中你发现什么?
学生:转动后的左、右方向和原来的左、右方向不一样。
教师:这个发现很重要。看看你们的书第36页,图上的小朋友都是背对着你们坐的。你知道编书的叔叔阿姨为什么要这样画吗?
学生:画上的学生所看的方向和我们看的方向是一致的,他们的左右和我们的左右方向相同。
教师:如果书中的这些小朋友转过身来,他们的左右方向和我们的左右方向是一样的吗?
学生:如果转过身来,左右方向就不一样了。
四、巩固练习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第37页的课堂活动。
五、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回答略。
2.一年级下册认识位置 篇二
《认识折线统计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上, 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 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的意义和作用, 在建立了统计观念的基础上, 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 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 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本节内容为以后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 通过正确地认读, 为今后学习统计图的分析打下基础。
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掌握部分统计知识, 具有一定的收集、 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能力, 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经验与能力。 因此我确立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设计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采用迁移、对比学习策略,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素材, 初步感知 ———比较认识 ———分析应用———拓展提升, 构建一种自主探究、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 培养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 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 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让学生会看折线统计图, 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 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并发展其统计观念。
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和科学的态度。 结合具体题目数据分析渗透爱科学、爱国意识, 提升学生情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 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 同学们, 你们喜欢参观科技展览吗?老师对××市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的人数做了一个统计, 制作了一个统计表。
师: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 这个统计表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示?
2.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条形统计图
(1) 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重温条形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
(2) 从这张统计图中, 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3) 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板书:能清楚看出数量的多少)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设疑激思
这张统计表还可以用一个统计图表示, 你们想知道吗? 好, 那我们来向书本请教。 请大家把课本打开, 自学第109 页。
思考:这个统计图叫什么名字? 它各部分的名称你知道吗?
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你发现这个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 有什么不同点?
同座两人为单位进行学习交流。
2.自主构建
师:合上课本, 咱们一起回忆一下, 课本中给我们绘制了一张……? (板书:折线、图) (一波一折的线段, 形象生动, 一下记住了折线统计图的名字)
这种统计图叫折线统计图。 (出示课本第109 页折线统计图)
(1) 请同学上来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
(2) 我们一起来看看折线统计图是怎样绘制而成的?
首先“XX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统计图”是这一张折线统计图的什么? (名称)
横轴表示什么? (年份)
纵轴表示什么呢? (参观的人数)
参观人数以什么为单位? (万人)
还有由网格线组成的格子, 一格代表多少人呢? (1万人)
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点和线, 你们认为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是先描点还是先连线呢? (先描点)
先描点, 那谁能说一说这些点分别表示什么呢?
师:折线统计图用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板书:用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师:为什么点要连起来?
通过折线怎样看出数据的变化?
你是怎样看出2003年的人数呢?
从整体看, 这条折线有什么变化?
中小学参观科技展的人数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师:折线统计图还能清楚的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板书: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师:预测:2004 年参观科技展的人数是多少? 你是怎样想的? 2006 年呢?
师:折线统计图还有什么特点?
(板书:能预测变化趋势)
3.讨论比较
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 比较一下, 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谁能更清楚地看出人数的变化情况? 为什么?
师: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而且还能够清楚地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并预测变化趋势, 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4.生活体验
师: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类似这样的图? (出示:病人的心电图、股票走势图等)
师:现在你对折线统计图有什么样的认识? (折线统计图能准确清楚地表示一种数量的变化情况)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课件出示练习十九第1 题: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2.课件出示练习十九第3 题:先独立思考, 再同座互相交流, 集体订正。
3.分析与思考
妈妈记录了小明0 岁到10 岁的身高, 如下表:
如果让你把上面的数据制成统计图, 你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 为什么?
预测一下, 小明18 岁身高多少?如果制成折线统计图, 是一个怎样的变换趋势? 60 岁呢?
四、疏理评学归纳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师:其实统计图有很多种, 除了条形和折线统计图, 还有扇形、复式条形等。 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到。 有兴趣的同学, 课后可以去看一看。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实践, 怎样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何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如何用统计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教育。 我有以下感悟:
1.利用迁移策略, 设疑激思, 学习新知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能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知识, 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所在。 ”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 注意运用迁移规律, 将“新知”与“旧知”纳入知识结构中, 不断扩展学生的知识结构,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提出启发性的问题, 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欲望, 逐步类推出要学的知识。
根据本课的内容设置及教学特点, 在设计中我特别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 如开课, 利用教材资源老师对××市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的人数做了一个统计, 制作了一个统计表, 设计问题: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 这个统计表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示? 唤起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回忆, 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各部分的名称及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铺垫及迁移。 接着, 教师设疑激思, 追问:这张统计表除了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还可以用一个统计图表示, 你们想知道吗?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2.利用对比策略, 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
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这一特点, 在相应的条形统计图中同样可以体现, 只是它表现得更清楚而已。 如何让学生有效地感知这一特点? 我重视让学生了解从条形统计图到折线统计图的演化过程, 并且采取加强对比的策略解决它。 在教学中, 我设计了三个环节逐步突破这一难点。
其一, 自主学习, 初步感知。 利用学生探究新知的学习欲望, 我设计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的环节, 提出具体的思考性问题:这个统计图叫什么名字? 它各部分的名称你知道吗? 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你发现这个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 有什么不同点?同座交流学习, 教师循环辅导, 让学生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其二, 师生互动, 构建新知。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表及里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思维也应是由浅入深。 我设计自学反馈交流环节,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 展示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用手势比划出题目涉及的数量上升或下降的趋势, 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形象描述数量的上升、下降以及变化的平缓程度, 让每一个学生都进一步形象地感知折线统计图能够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的趋势和程度, 认识折线统计图, 并了解它的特征。
其三, 小组讨论, 比较异同。 通过出示两幅图来进行比较, 小组讨论中, 学生便饶有兴致地比较起它们的异同来。学生从横轴、纵轴表示什么、各部分名称、表示数据方法及它们各自的特点等方面, 逐步进行深入的比较, 充分认识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
这样先学后教, 层层深入, 让学生很清楚地看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这样不仅沟通了两者在反映数量变化趋势上的不同, 更彰显了折线统计图的直观性与便捷性。 既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统计意识。
3. 利用分析预测, 强化新知, 提升素养
3.一年级下册认识位置 篇三
1.( )个10是100,( )个100是1000。
2.1000里面有( )个100,( )个10,( )个1。
3.比299大1的数是( )。
4.5个百、3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
5.7个一和4个百组成的数是:( )。
6.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一百是( )。
7.三百九十九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8.739里有( )个百,( )个十和( )个一。
9.692里有2个( ),9个( )和6个( )。
10.888百位上的8表示8个( )十位的8表示8个( ),个位的8表示8个( )。
11.100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最大的三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
12.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相差( )。
二、我会排。
1.将下列数从小到大排列
646、567、100、788、382、1000
2.将下列数从大到小排列
442、608、998、867、96、856、323
三、写出下列各数。
1.一百零一:
三百四十二:
五千:
六百零四:
四百:
四百二十:
五百七十八:
八百零二:
2.(1)一个一个的数,从496数到506
(2)十个十个的数,从678数到758
(3)一百一百的数,从320数到920
3.写出下列数的读法
878
680
908
421
四、写出下列数的组成:
530:
193:
900:
407:
五、下面的数可以组成几个三位数?
8、2、5
答案:
一、1.1010 2.101001000 3.300 4.539 5.407 6.101001000 7.398400 8.737 9.一十百 10.百十一 11.四千999100012. 1
二、1. 100382567646788
2.99886785660844232396
三、1.1013425000604400420578802
2.(1)496497498499500501502503504505506
(2)678688698708718728738748758
(3)320420520620720820920
3.八百七十八六百八十九百零八四百二十一
四、5个百和3个十
1个百9个十和3个一
9个百
4个百和7个一
五、 825852285258582528
4.一年级下册认识位置 篇四
《一、位置:上下》说课实录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教科书9页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起始课。教材提供了一幅南京长江大桥的图画,让学生从中观察、发现、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明确“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起始阶段,为第一学段“简单几何形体和平面图形”“平移”“观察物体”“位置与方向”的认识和第二学段“简单几何形体和平面图形特征”“图形与变换”“确定物体的位置”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对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认识“上、下”的基本含义,初步感知“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2、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的“上、下”位置,并能用语言表述。
【教学难点】:“上、下”位置关系相对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我们来做一个“说反义词”的游戏,好不好?
要求:教师说一个词语,学生说出这个词语的反义词。
如:大(小)、黑(白)、高(低)……上(下)。
师:刚才我们说了几组反义词,其中一组就与我们今天学习的数学知识有关。(板书:上、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说明:反义词游戏的引入,直接揭示了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新授
探究一:初步感知上、下的位置关系。
1、师:秋天来了,动物们都忙着储备粮食。小松鼠忙着采摘松果,小鸟正忙着找小虫呢!(媒体出示大树图)
谁来说说大树上有什么?大树下有什么?
师:我们以大树作为参照物,可以看到大树上有小鸟,大树下有小松鼠。谁还会说?(请2~3位学生说。)
2、师:看着小鸟和小松鼠的位置,你能用上、下这两个方位词正确地描述出小鸟和小松鼠的位置关系吗?
(学生可能回答:小鸟在小松鼠的上面,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小鸟的下面有松鼠,松鼠的上面有小鸟。)
小结:对,我们可以说:小鸟在小松鼠的上面,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或者说小鸟的下面有小松鼠,小松鼠的上面有小鸟(点击媒体出示)。
(板书:()在()的上面,()在()的下面。()的下面有(),()的上面有()。
3、请同桌的两位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4、练一练。
(媒体出示:在原图上画上小兔。)
师:这时候,又来了一只小兔。你能用上、下这两个方位词正确地描述出小鸟、小兔和小松鼠的位置关系吗?
师:看!(媒体出示)现在谁能说说它们的关系了。
[设计意图说明:从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并会用上、下正确表述两个物体间位置比较的结果,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为三个物体间的上、下位置比较打好学习的基础。]
探究二: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1、师:这是我国南京长江大桥的图画(媒体出示p1的情景图):蓝天下,雄伟的大桥横跨长江,一艘轮船正穿桥而过,桥上的铁道上正奔驶着一列火车,铁路上方的公路上行驶着一辆辆汽车。
师:在三层立体交通图中,你能用“上、下”这两个方位词说说这些其中的两种交通工具的位置关系吗?
(1)先来说说卡车和火车的位置关系?
(学生可能回答:卡车在火车的上面或火车在卡车的下面。可请2~3位学生,媒体在情景图下显示这两种说法。)
(2)轮船的上面有什么?
(先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媒体在情景图下显示说法。)
小结:卡车、火车、轮船这三种交通工具,我们可以将其中的两种工具作个比较,说出它们的上、下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说明:会从三样物体中选择两样,作两两比较,说出它们上、下的位置关系。]
2、(媒体在p1的情景图的下面出示):
火车在卡车的下面。
火车在轮船的上面。
师:第一句话说“火车在……下面”,第二句话说“火车在……上面”,怎么一会儿是“上面”一会儿是“下面”呢?
(学生各抒己见)
小结: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同一样物体,由于比较的对象不同,所产生的上下位置关系也不同。因此,我们说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3、想一想,下面的话说得对不对呢?
(1)火车在上面。()
(学生可能回答,火车在轮船的上面,是对的;也可能回答火车在卡车的下面,这句话是错的;没有说清楚和谁比,是错的等。)(点击括号显示“×”。)
师:因为,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所以我们在表述“上、下”位置关系的时候,一定要把话说完整,要说出谁在谁的上面,或是谁在谁的下面。
(2)汽车在上面。()
(过程同上)
[设计意图说明: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知道比较的对象不同,可能产生的结果也不同。]
4、师:三种物体的位置关系可以怎样来说呢?
(学生尝试回答)
师:在这三层立体的交通图中,轮船在卡车的下面,火车也在卡车的下面,轮船和火车都在卡车的下面,所以我们可以说卡车的下面有火车、轮船(指板书);或者说:卡车在最上面。
(媒体点击出示,学生先学说,再反馈交流。)
试一试:
(1)那么什么交通工具在最下面呢?(轮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因为火车,卡车,大巴等都在轮船的上面,所以轮船是在最下面。)
(2)还可以怎么说?(轮船的上面有汽车、火车。等)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进一步的认识了“上、下”,会从三种交通工具中选择其中两种,两两比较说出它们的上、下位置关系,并且还理解了最上面、最下面的含义。
[设计意图说明:进一步理解“上、下”的含义,用()的上或下面有()来表述位置关系;知道“最上面”和“最下面”的含义。]
三、巩固应用
练习一:
1、多媒体课件
四道练习题
2、游戏活动: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上、下”,下面老师请大家运用今天学到的本领一起来做个游戏——摆一摆
(游戏前把课桌理清。媒体出示要求,学生活动)
(1)
拿出铅笔盒和数学书,放在课桌的桌面上。
(2)
把橡皮放在铅笔盒的上面。
(3)
把直尺放在铅笔盒的下面。
(4)
拿出垫板,把它放在数学书的上面。
(5)
改变垫板的位置,使它在数学书的下面。
(可以先师说学生做,再同桌交替着说、做。)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游戏活动巩固学生对“上、下”的认识,进一步认识上、下位置的相对性,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练习二:
1、师:在我们教室里也有许多的物品,请大家仔细观察,哪些物品之间也存在着上、下的位置关系呢?
(学生可能回答:国旗在黑板的上面;黑板在国旗的下面;粉笔在讲台的上面等。)
[设计意图说明:巩固对“上、下”的认识,能熟练运用这两个方位词正确的描述出物品位置关系。]
四、回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上、下》,知道了“上、下”这两个方位词的含义,会用正确语言来描述出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并知道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观察结果也就不同,上、下是相对的。
附板书设计:
上、下
()在()的上面,()在()的下面。
()的下面有(),()的上面有()。
《一、位置:上下》
说课稿
说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第一课时:上下。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通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属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第一学段。本节内容是学生小学阶段学习有关“位置”内容的起始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及描述事物的方法,会用“上下”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体会“上下”位置的相对性,进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体验物体“上、下”位置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表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说教法与学法设计
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获得相关体验,不能把“上下”作为单纯的知识点来讲授,而要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获得体验和理解。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及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将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既能选择灵活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一、创设情境与学生学习目标达成统一。
本节课根据低年龄学生的特点,创设“闯关夺宝”的游戏大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数学好玩。创设的每一个关卡结合学生的学习目标,在小情境中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如:“打开智慧门”通过让学生猜测通向宝藏的大门,引导学生体会在说清物体位置时参照物的重要性。通过引导观察南京长江大桥图,让学生能直观地理解三种交通工具“上下”的位置关系,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二、观察讨论,互动合作,独立操作,给学生更多体验、展示的机会。
新课标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因此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五官的位置、教室物品的位置关系,紧扣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同位间的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本节课让学生通过“摆一摆”“涂一涂”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去加深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及理解其位置的相对性,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彩笔、涂色纸、学习用品、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闯关夺宝”的游戏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第二个环节: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通过让学生猜测通向宝藏的大门,让学生用语言描述门的位置时逐步体会到:
在说清物体位置时参照物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观察“南京长江大桥”主题图,让学生自由说说三种交通工具的位置。由
于理解“上下”位置关系与相对性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时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有必要作出适当的说明和小结,对学生理解新知很有帮助。如:汽车在大桥的上面,轮船在大桥的下面,火车在大桥的中间,学生通过同一参照物描述不同物体的位置。火车在汽车的下面,在轮船的上面,让学生体验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第三环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应用新知去解决问题。
1、联系生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通过用“上下”描述五官位置、教室物品摆放,在学生自由观察、自由发表意见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及位置的相对性。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摆一摆,感受数学有趣。
要求每人准备好数学书,数学大本,文具盒和字典。
第一层:让学生先按老师的要求摆学习用品:数学大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字典放在数学书的上面,铅笔盒放在字典的上面。
第二层:再让学生作为“小小设计师”,给全班同学或同位重新设计物体摆放的位置,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摆后可以是师生,也可以是生生之间,相互提问:数学大本的上面都有什么?铅笔盒的下面都有什么?谁在数学书的上面,铅笔盒的下面?谁在铅笔盒的下面,数学大本的上面?通过摆、问、答,说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与顺序,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这样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大胆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借助这一情境,让学生养成整齐摆放物体的行为习惯。
3、“涂位置”,这道有一定梯度的题目,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位置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尤其是第2个问题,让学生明白通过第一句话只能确定物体的大概位置,通过第2句话才能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
第四环节:总结新知,体会快乐。
课前将奖励学生的奖品粘贴在学生桌面的下面或椅面的下面。学生闯关成功后,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提示,自己寻找宝物“宝物就在同学们的桌子的下面或椅子的下面”,在感受快乐的同时,让学生知道最珍贵的宝物是收获的知识,并对本节课的收获进行总结。
5.一年级下册认识位置 篇五
《确定位置》是本教材一个新知识,该知识直观性强,操作起来简单,是一个学生容易接受的知识。新课标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为结合新课标“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自主解决”的思想,我在教学设计中始终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思路,设计丰富多采的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解决,具体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身边找到数学。同时,使学生感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例如(1)导入时,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说出小动物出现的形式,引出行、列的概念;(2)通过动物图引出行和列,结合列、行让学生参与活动,加深学生对列、行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引导出要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必须要知道这个人所在的行和列,可用第几行第几个或第几列第几个来表示;(3)根据给出的标准照自己的座位号,还要找出好朋友的座位号等,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由于学生对第几排第几个有自己的生活经验,所以,第一个教学活动设计了找朋友的环节。学生对谁座在“第2组第5个”位置上产生了纷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数学教学中的确定位置是不完全相同的,学生认识到确定位置也是要有一定标准的。当学生明确了用“第几组第几个”的形式可以确定一个人的位置之后,教师又设计了第二个教学活动——请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座号找到自己的新位置。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同时,使学生逐步突破学习难点。
6.一年级下册认识位置 篇六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这个学期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两位新朋友,他们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聪聪和明明,你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愿意。)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步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
学生指并回答:鼻子下面是嘴巴。
“嘴巴上面有什么”?(可以是鼻子,眼睛等。)
小朋友们说的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用学生熟悉的事引入课,为进一步感知上、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A:深秋,大地丰收了,小兔子忙着收萝卜,准备回家过冬呢!(CAI)显示:可爱的小鸟正忙着摘果子呢!(CAI)显示
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CAI)显示
B: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
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
“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
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都说对了,小松鼠和小鸟高兴得在树枝了蹦上蹦下(CAI)显示,松鼠和小鸟交换了位置
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小结:看来,位置变,上下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听口令摆一摆
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2、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1)全体起立,从教室中,你能发现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2)你也在教室里,你还能用上下来说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吗?
四、小结
7.一年级下册认识位置 篇七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在小学一年级音乐 (下册) 《萤火虫》学习与交流中, 孩子们通过看一看、唱一唱、演一演、画一画的环节, 不仅学会了轻快优美的歌曲, 还了解了萤火虫的生活环境, 生活习性、特征, 给人类的启示与帮助, 加上老师富有儿童化语言的故事解说, 更让孩子们在增强了学习兴趣、参与热情和表现自我的能力的同时, 得到了听觉、视觉综合感官的审美体验, 下面就从这节课的教学来进行探析:
一、创设情境, 感知歌曲
在《萤火虫》轻柔的乐曲映衬下, 屏幕上出现了优美的萤火虫flash画面, 一下子将孩子们带进了宁静的夏夜……
师:可以说一说你对这段乐曲的感受吗?或是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萤火虫……夏天的晚上……萤火虫在飞……很美……很安静……
师:你可以用动作来表现出来吗?
生: (自由展示)
师:我们和画面中的好朋友一起飞吧…… (再次播放开始音画, 师生共同模仿表演, 表现三拍子韵律)
通过简短的情境画面, 迅速将学生带进音乐的氛围, 并通过看、听和简单的师生交流, 让学生大致了解要学习的内容, 并通过学生自由表演和师生共同表演的方式, 达到熟悉音乐旋律, 掌握音乐节拍韵律的目的, 激发了学生的参与音乐学习的热情。
二、故事导入, 学习歌曲
师:哟, 这么多美丽的萤火虫来和我做朋友啦。朱老师, 真开心啊!
你可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萤火虫吗?
生:……有翅膀, 会飞……夏天才出来……可爱、漂亮……夏天晚上出来……给人照亮……
师:除了照亮, 给人带来光明, 你还知道它对我们人类有哪些帮助?
生:…… (自由说一说)
师:除了照亮, 给人带来光明, 萤火虫还可以消灭水里的钉螺, 防止血吸虫病呢; (故事讲述……) 它还可以消灭害虫保护庄稼;通过它尾部发光的冷光源原理, 给科学家伯伯启示发明了我们家里照明用的日光灯。萤火虫给我们人类这么多的帮助, 让我们来夸一夸它吧!听老师是怎么夸它的……
师:我们优美的声音, 吸引了许多的萤火虫, 有一只已经迫不及待地飞来了……
师:我们一块来看看, 萤火虫唱了些什么
(出示课件3:《萤火虫》歌曲曲谱, 学生和老师配合完成节奏朗读歌词)
师:老师再来唱一唱《萤火虫》, 请你听后告诉老师, 你认为这首歌是几拍子的,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给老师伴奏。
(老师再次范唱, 学生再次感知歌曲情绪与节拍, 学生在听的同时, 就已经有人可以悄悄拍出三拍子节奏了)
生:三拍子, 我选择…… (个别回答, 演示)
师:好, 请你用自己的方法按节拍来给老师的歌曲伴奏 (学生配合练习, 老师边弹边唱, 学生边听边拍, 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及音乐创作的潜能)
师:让我们一块儿用美美的声音来唱一唱萤火虫吧
(学生中钢琴伴奏演唱歌词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师:优美的歌声让我陶醉了, 我好象变成了一只萤火虫……你们呢?
(播放课件3:出现《萤火虫》音乐歌曲flash画面, 老师边唱边表演, 学生可以模仿表演, 也可以创作表演, 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歌曲意境, 表现歌曲情趣, 体验歌表演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在歌曲的学习过程中, 通过夸一夸的环节, 熟悉了歌词内容, 节奏特点, 加强了对学生语感、节奏感的训练, 有效地为歌词演唱提供了铺垫, 便于学生更好地演唱歌曲;在演唱歌曲的同时, 让学生配合动作表演, 更好地表现了歌曲的韵律, 增加了美感, 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更好地展示了自己的音乐表现力。
三、拓展延伸, 展示作品
师:那么美丽可爱的萤火虫, 我真想把它一直留在我身边, 成为我永远的好朋友, 你们想吗?
生:想
师:瞧, 我是用什么方法留住它的。
(老师范画“夜幕下的萤火虫”, 让学生对萤火虫有更加直观的外形认识, 大胆鲜艳的色彩, 增强了学生视觉美感的体验)
师:你也想试试吗?
生:想
师:那我们一块试试吧!
四、小结本课, 快乐结束
师:看着墙上停歇了这么多的好朋友, 老师真开心, 你们开心吗?
(学生的绘画作品全部展示粘贴, 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 成就感,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及对音乐的浓厚兴趣)
生:开心
师:萤火虫不仅让我们有了这么多开心的好朋友, 还对我们有很多的帮助, 所以我们要……
生:保护萤火虫, 和萤火虫做朋友……
师:那就让我们带来萤火虫的心愿去帮助校园里的每个朋友吧!
(播放课件5:学生模仿萤火虫飞的动作, 在轻松愉快的萤火虫音乐是出教室)
8.一年级下册认识位置 篇八
认识上和下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1情境图及P22页例1,课堂活动第1题。
【教学目标】
1、会辨认上、下方向,体会学习上、下方向的必要性,会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上、下方向的相对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会辨认上、下方向,会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
1、出示P21主题图,指导学生观察。通过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2、师:通过观察主题图,大家知道了“什么在什么的前面”、“什么在什么的后面”“什么在什么的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什么在什么的左面”、“什么在什么的右面”,今天我们就来先学习上下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思:
1、师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会辨认上、下方向,体会学习上、下方向的必要性,会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学生根据P22例1的要求独立自主学习、深思。
三、议:
1、师:你们在自主学习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师巡视指导。
四、展: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
五、评:
1、教师点评学生在以上环节特别是展示环节的情况(以激励为主,适当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师:通过大家一起学习,学会了辨认上、下方向,体会了上、下方向的必要性,会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应当注意的是:上下方向是相对的,所以我们在说的时候,一定要这样说:“什么在什么的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
六、检:
1、教师:对了,像楼房、书柜这些竖立的物体,都要上、下这些词来介绍物体的位置。你家住的是楼房吗?你能不能“上、下”这样的方向词来介绍你的邻居?
指导学生“我家的楼上住着×××,楼下住着×××”来介绍自己邻居家的位置。
2、请你用上、下来说一说例1其他动物的位置。
七、练:
P24课堂活动第1题。
【板书设计】
认识上和下
主题图例1
(略)(略)
“什么在什么的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
【课后反思】
认识前和后
【教学内容】
P22例2,P24课堂活动第2题及P25练习五第2题。
【教学目标】
1、会辨认前、后方向,会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前、后方向的相对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会辨认前、后方向,会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
1、出示P21主题图,指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观察到了什么?
2、师:今天我们就来先学习前和后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思:
1、师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会辨认前、后方向,会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前、后方向的相对性。
2、学生根据P22例2的要求独立自主学习、深思。
三、议:
1、师:你们在自主学习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师巡视指导。
四、展: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
五、评:
1、教师点评学生在以上环节特别是展示环节的情况(以激励为主,适当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师:通过大家一起学习,学会了辨认前、后方向,体会了前后方向的必要性,会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应当注意的是:面向的方向是前方,背向的方向是后方。前后方向是相对的,所以我们在说的时候,一定要这样说:“什么在什么的前面”“什么在什么的后面”。
六、检:
教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什么叫前后了,下面能按老师的要求排队吗?
教师发出一些指令,如“请小红站到小华的前面,小林站到小青的后面”,学生按要求站队,下面的同学作评判。然后让小组展开活动,一个学生发指令,另外几个同学排队。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排一次队,我请小红站最前面,小青站小红的后面,小林的前面是小青,小林的后面是小华。学生站队后,其他的学生判断站得对不对;然后让其他的学生看着站队的学生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说得很好,下面听老师的口令,站队的同学全部向后转。(学生后转)现在你能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吗?
教师:从中你知道什么?要求学生说出面向的方向不一样,前后的方向也随着面向的方向发生改变。
七、练:
1、P24课堂活动第2题。
2、P25练习五第2题。
【板书设计】
认识前和后
主题图例2
(略)(略)
“什么在什么的前面”“什么在什么的后面”。
【课后反思】
认识左和右
【教学内容】
P23例3,P24课堂活动第3题及P25练习五第3题。
【教学目标】
1、会辨认左、右方向,会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左、右方向的相对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会辨认左、右方向,会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
1、出示P21主题图,指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观察到了什么?
2、师:今天我们就来先学习左和右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思:
1、师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会辨认左右方向,会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左右方向的相对性。
2、学生根据P23例3的要求独立自主学习、深思。
三、议:
1、师:你们在自主学习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师巡视指导。
四、展: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
五、评:
1、教师点评学生在以上环节特别是展示环节的情况(以激励为主,适当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师:通过大家一起学习,学会了辨认左右方向,体会了左右方向的必要性,会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应当注意的是:自己左手的方向就是左边,右手的方向就是右边。左右方向是相对的,所以我们在说的时候,一定要这样说:“什么在什么的左面”“什么在什么的右面”。
六、检:
1、教师:刚才小朋友已经学会左手和右手来判断左和右了,下面我们就来做个机器人游戏,我做遥控器,同学们做机器人,我发出指令,比一比哪个机器人做得又快又准。机器人准备好了吗?
学生准备好后,教师发出指令让学生做一做。
(1)伸出你的左手摆一摆,伸出你的右手摆一摆。
(2)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
(3)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4)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5)摸摸左耳朵,摸摸右耳朵。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6)左眼眨三下,右眼眨三下。
2、教师:现在让我和我的好朋友握握手,现在全体起立,请一、三、五排同学向后转,伸出右手和你对面的同学握握手。好,握着别松开,你发现什么了呢?你的朋友伸的是右手吗?为什么你的右面和你的朋友的右面不一样呢?
学生讨论出,这是因为转动改变了方向,一、三、五排同学向后转后,他们的右面变成了没有转动学生的左面。
教师:从中你发现什么?
教师:这个发现很重要。看看你们的书第36页,图上的小朋友都是背对着你们坐的。你知道编书的叔叔阿姨为什么要这样画吗?
让学生理解画上的学生所看的方向和我们看的方向是一致的,他们的左右和我们的左右方向相同。
教师:如果书中的这些小朋友转过身来,他们的左右方向和我们的左右方向是一样的吗?
七、练:
1、P24课堂活动第3题。
2、P25练习五第3题。
【板书设计】
认识左和右
主题图例3
(略)(略)
“什么在什么的左面”“什么在什么的右面”。
【课后反思】
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P25-26练习五第1、4、5、6题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所学上下、前后、左右的知识,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辨认在同一场所自己或他人所在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上下、前后的准确应用及左右的辨认。
教学过程:
一、导:
我们在前面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的知识,今天我们就运用这些来做游戏。
二、游戏:
1、找邻居游戏。
谁先说说什么是邻居?在我们的教室里,谁是你的邻居?
游戏方法:
教师任意找一位学生A站起。
A说:我的前面是××(全班同学一起说是B)。
如果说对了,B站起来说:“答对了”。
A可以问自己前、后、左、右4个方向的邻居。
教师找3~4人,共同做这个游戏。然后每人都找出自己的邻居,告诉同桌。
教师:每位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邻居,在以后共处的日子里可要相互团结、相互帮助。
2、“找朋友”游戏。
教师:同学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好邻居,老师也要找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只要符合我要求的就是我的好朋友。
教师说要求,由学生确定谁是老师的好朋友。如老师说:“每排从左数第二个同学都是我的好朋友。”或“从前面数第四个同学都是我的好朋友。”或“从左数第5个,从后数第6个,同时符合这两个要求的是我的好朋友。”等,全班学生说出这些学生的名字。
三、指导练习:
1、练习五第1题,按描述的要求放花盆,做完后同桌相互检查、交流。
2、练习五第4题,学生先独立说一说,再同桌相互说一说,最后全班交流。
3、练习五第5题,让学生设想站在车后来判断。
4、练习五第6题,可让学生旋转教科书,使骑自行车的人背对着自己来判断,师实时对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及安全教育。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些什么?
9.一年级下册认识位置 篇九
乌石小学 鲍静
【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辨别八个方向,找准参照物,并完成相应的习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总结、归纳等方法和小导游等活动,使学生能描述行走路线。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1、重点:找准参照物,正确描述行走路线。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内容。
二、师生一起归纳:
1、八个方向图:找准参照物。
2、描述行走路线:方向+距离。
3、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三、完成相应内容的习题,师生共同核对答案。
1、填一填。
(1)傍晚面对太阳,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2)位置是相对的,如:操场在教学楼的南面,教学楼在操场的()面。
(3)把手表平放在桌面上,用数字12 正对着北方。正对着南方的是数字();数字3 正对着()方。
(4)小铃面向西站立,向右转动两周半,面向();此时,她再向左转动l周半,面向()。
(5)东、南、西、北按()时针方向排列。
2、选择。
(1)太阳()是东升西落。
A.一定 B.不一定 C.不会(2)小明座位的西南方向是张强的座位,那么小明在张强的()方向。
A.东南 B.西北 C.东北
(3)三(1)班教室的黑板在教室的西面,那么老师讲课时面向()面。
A.东 B.南 C.西 D.北
(4)张丽面向南站立,当她向后转之后,她的左面是(),右面是()。
A.东 B.西 C.北
3、参照物。
小明家在学校的()面,学校在小明家的()面; 小兰家在图书馆的()面,图书馆在小兰家的()面。小红家在学校的()面,学校在小红家的()面; 丁丁家在图书馆的()面,图书馆在丁丁家的()面。
4、描述行走路线。
三个小朋友都从家出发去看电影,请你根据下图填一填。
(1)奇奇向()走()米到电影院。
(2)格格向()走()米,再向()走()米到电影院。
(3)皮皮向()走()米,再向()走()米到电影院。
(4)说说公交汽车行走的路线
公共汽车从汽车站出发,向()走到邮局,再向()走到商店,再往()走到医院,再往()走到图书馆,再往()走到少年宫,再往()走到电影院,再往()走到学校,最后往()走到百货大楼。
你还能说说公共汽车返回时的行走路线吗?(5分)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1)当我们迷路时,可以借助太阳或()指明方向。(2)西北风是指从()方向刮过来的风,它吹向东南方。(3)与北极星相对的方向是()(4)人的影子在西方,太阳应在东方。(5)在森林中可以利用树叶的疏密来识别方向。
6、解决问题
【一年级下册认识位置】推荐阅读: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07-26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09-14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第一课时教案09-25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平年、闰年08-28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认识(二)》教案08-23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认识液体》教学设计10-04
一年级下册识字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