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反思学习计划

2024-10-08

新课程反思学习计划(精选13篇)

1.新课程反思学习计划 篇一

横水一中新课程标准学习计划

为切实让广大教师学习好新课程,把握好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想,实施好新课程,制定如下实施计划。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

1、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科研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抓新课程的实施;进一步完善教研教改制度,建立教科研工作制度,定期召开新课程研讨会,组织研究课,作好研究记录,保证研究探讨的连续性和完备性。

2、完善考评制度。学校制定出详细的考评细则,对教师实践新课程进行考核,对教师成绩并入本学期综合考评,记入个人档案,作为评优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

1、严格学习制度,规定每周三下午为固定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落实保障措施,将学习情况纳入对教师的考核量化。本学期的重点学习内容是各科新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及有关新课程方面的理论文章,每位教师本学期做新课程学习笔记不少于5千字。

2、积极组织有关新课程方面的论文撰写、评选及征文活动和教案评选活动,要求教师围绕新课程的内涵、目标、任务、措施等展开进一步的讨论,并结合自己在实践新课程中的教学体会,写出有独到见解的优秀论文,鼓励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实践好新教材,对优秀论文和优秀教案及时向上推荐和上报。

3、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促进新课程的学习,本学期打算请区教研室的领导就新课程方面进行理论讲座和发表指导建议。积极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外出培训学习,通过学习我们力求达到三个认识和四个转化:(1)提高对新课程的认识,增强教育改革的责任感。(2)提高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3)提高能力意识,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实现四个转变:(1)传授知识教学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转变。(2)实现由单向交流向多维互动转变。(3)实现有封闭性课堂向选择性、开放性、实践性课堂转变。(4)实现由重结果教学为重知识形成过程的转变。

三、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1、把年轻的教学能手、教学骨干作为实践新课程的领头兵,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于新课程的学习实践和研究,为他们创造展现才能的时空。

2、有重点的培养。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让他们参加大型的或较高层次的理论学习和研讨会,增强课程改革意识和改革能

力。

3、充分发挥能动作用,鼓励教师从教学中发现问题,主动研究,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课外活动等教学环节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4、压担子。每学期给教师定目标、定任务:学校规定每位教师都要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对研究课题要有计划、有实施方案、有研究记录、有阶段性总结,每位教师都要结合教研教改实际,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和精心设计一篇教案,每人上好一堂公开课或示范课。

5、发挥示范作用,提高整体素质,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营造出一个互相激励,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改革氛围,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新课程实践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总之,我们将在县局的领导下,依照区教研室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认真研究、勇于探索,积极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及时调整思路和方法,把新课程实施好,使我校教育教学水平有一个大提高。

孟津县横水镇第一初级中学

2012年3月16日

2.新课程反思学习计划 篇二

高中阶段的教学中,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 学生普遍认为, 数学难学, 尽管他们学习数学很努力, 但很难有成功的喜悦, 一些在初中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 甚至在中考中数学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 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 数学成绩却呈下降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根据皮亚杰的“发生认知理论”,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就是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时期正是人的思维由具体运演阶段过渡到形式运演阶段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思维要逐渐由接受具体事物向接受抽象理论过渡, 而大部分学生进入高一以后不能很好地转换思维模式, 不能适应高中具有高度理性思维的数学学习, 他们对老师的例题一听就懂, 可自己解题时, 一做就错或无从下手, 他们最爱问的问题是:“老师, 你是怎样想出来的?”这表明学生思维水平相对还比较薄弱, 成为制约学生高中数学学习的瓶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在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存在这样的普遍规律:数学学困生和数学优秀生在数学成绩上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对于数学学习活动缺乏自我意识, 对于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缺少自我检验、自我反思, 即主要体现在数学思维水平的差异。我们知道, 数学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 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解数学题, 教会学生“数学的思维”。数学学习的过程, 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不断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求解问题。衡量我们学习数学的成效也主要通过解决数学问题的水平来评价。数学解题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 它不仅是一个对目标、材料信息的认定、操作过程, 而且也是一个积极、自觉地定向、控制、检查、调节的认知过程, 这里的检查和调节的过程即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的过程。从目前的研究来看, 关于各类型问题的积累、解题的具体过程、技巧的偏多, 而对于学生究竟怎样思考, 他们所遇到的主要困难, 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模式的分析相对较少。为了能够让学生尽快完成思维的过渡,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笔者在高一学生中尝试开展“反思学习指导法”, 旨在着重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综述

“反思学习法”即某节内容学习后, 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回忆和反思教和学的过程, 讲清教师设计的每一个例题的用意, 指出教师设计每个 (组) 练习题的目的, 提出对学生的要求:每次解题之后都要尝试“解题回顾”, 即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自我检验;同时纠正不认真反思、不积极思考而等待老师讲的坏习惯, 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做出评价的习惯。通过培养反思习惯, 使学生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和检验, 并逐步形成反思意识, 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为什么反思可以优化解题策略, 调控解题过程呢?常识告诉我们, 数学书不能像小说那样“看”, 而是要边读、边想、边做, “不拿笔, 不读 (数学) 书”已成为学数学的常识,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数学思维不能总是顺畅地进行, 而是走走停停, 曲折前行。在数学解题中,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他的“解题表”中把解题分为四步 (如图)

数学问题的复杂性使解题的每一步都可能“做不下去”, 因而形成对前一步的超短反馈回路, 而该步“做不下去”, 也可能是此前的步骤造成的, 因而形成对此前的每一步都可能出现反馈回路, 从而形成思维的反复。由于“检验回顾”步骤 (即反思) 担负着监理整个解题过程 (思维过程) 的任务, 因而形成最多和最好的回路。那么怎样进行反思呢?对于检验回顾步骤, 可以就如下一些问题进行反思。这个求解过程是否有问题?有其他解法吗?有无更好的解法?这种方法或结果能用在别的题目上吗?这道题为何总解不出, 它的反面如何?什么是好的解法?对解的评价问题, 可以用如下的标准:第一, 严格的并且是简单的;第二, 初等的并且是富有新意的 (即通过求解或证明, 对题目有新的认识) ;第三, 尽可能是构造性的;第四、自然的, 容易想到的;第五, 便于推广使用的 (甚至于能概括出新的原则和方法) 。

三、培养学生反思意识的具体实施策略

1. 在例题的方法规律处反思。

“例题千万道, 解后抛九霄”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难以达到提高解题能力、发展思维的目的。因此要培养学生善于在老师的例题解决过程中反思解题的基本方法并予以归类, 总结规律, 揣摩技巧, 再进一步作一题多变, 一题多问, 一题多解, 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 扩大例题的辐射面。例如:这道必修1《函数》一章的例题。已知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轴是x=1, 图像经过点 (-2, -5) , 且在x轴上所截取的线段长为4, 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以引导学生作如下思考:读完题目后, 马上想到的解决本题的基本方法有哪些;解题过程中, 你的头脑里是否有一个函数图像的草图, 你觉得函数图像草图在解题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解答本题最好应该用哪种方法;请你检查解题过程, 并把检查过程写下来。通过对例题的层层分析, 让学生明白, 问题与问题之间不是孤立的, 许多表面上看似无关的问题却有內在的联系, 解题不能就题论题, 要寻找问题与问题之间本质的联系, 要质疑为什么有这样的问题, 它和哪些问题有联系。能否受这个问题的启发, 让学生在不断的知识联系和知识整合中, 丰富认知结构中的内容, 体验“反思”带来的乐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 从具体到抽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在易错处反思。

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往往和成人不同, 而其表达方式可能又不准确, 这就难免有“错”。教学若能从此切入, 进行反思, 则往往能找到“病根”, 进而对症下药, 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必修1《函数的奇偶性》的教学中判断的奇偶性。学生很容易把函数化简为f (x) =x从而判断函数为奇函数。当学生犯了这个错误时, 请他们反思:这个化简的思路有什么问题, 是等价变形吗?从而引导学生挖掘判断函数的奇偶性要先从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入手, 这正是学生容易忽略掉的。引导学生对解错的问题进行反思, 比如: (1) 常出现哪些方面的错误; (2) 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有哪些; (3) 怎样克服这些错误, 等等。同学们各抒己见, 针对各种“病因”开出了有效的“方子”。实践证明, 这样的例题教学是成功的, 学生在准确率、速度等个方面都有极大的提高。关键是通过对错题的反思,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作风和缜密的理性思维。

3. 解题后反思。

解数学题, 有时由于审题不确, 概念不清, 忽视条件, 套用相近知识, 考虑不周或计算出错, 难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即学生解数学题, 不能保证一次性正确和完善。所以解题后, 必须对解题过程进行回顾和评价, 对结论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进行验证。可是一些同学把完成作业当成是赶任务, 解完题目万事大吉, 头也不回, 扬长而去。由此产生大量谬误。因此要培养学生积极反思、系统小结, 使重要数学方法、公式、定理的应用规律条理化, 在解题中应用自如、改进过程, 寻找解题方法上的创新。在问题解决之后, 要不断地反思:解题过程是否浪费了重要的信息, 能否开辟新的解题通道;解题过程多走了哪些思维回路, 思维、运算能否变得简捷;是否拘泥于思维定式, 照搬了熟悉的解法等。通过不断地质疑, 不断改进, 让解题过程更具有合理性、科学性、简捷性。解题之后, 要不断地探究问题的知识结构和系统性。能否对问题蕴含的知识进行纵向深入的探究?能否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把问题所蕴含孤立的知识“点”, 扩展到系统的知识“面”。通过不断地拓展、联系, 加强对知识结构的理解, 进而形成认知结构中知识的系统性。这样的反思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系统和深化, 对学生的形式运演阶段的思维成熟是大有裨益的。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反思过程是主体自觉地对自身认知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所以反思是认知活动中强化自我意识、进行自我检验和自我调节的重要形式。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及时检查自己的学习过程, 增强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的意识, 提高学生检查和反思的技能, 使其养成反思的习惯, 能够自觉地在解题以后总结解题的关键和成败得失, 将问题进行推广和引申, 培养对题目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在不断的反思中学会独立思考, 学会用数学的思维认识和解决问题, 正如为数学思维插上了一双灵动的翅膀, 引领学生在数学的领域里振翅飞翔!

参考文献

[1][美]G.波利亚.怎样解题[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2.

[2]章建跃.中学生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董奇, 周勇.关于学生学习自我监控的实验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5, (1) .

3.新课程反思学习计划 篇三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语文教学     合作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转变,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得到了广泛运用,它和个体学习相比更容易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为学生提供自由交流和探究的机会,增强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合作的技巧,增强学习的信心,改善学生的非认知心理品质。因此,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对语文课堂教学有着很大的作用,它将成为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发展方向。

一、完善合作规则,合理分工

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一起完成学习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分工地进行互助性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最终达到完成学习目的的要求。因此合作学习是有明确目的的讨论,是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异质”分组,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这个学习共同体是相互固定的,过一段时间以后,也可以再做调整,小组人员固定可以使学生具有责任感,而适当调整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给他们更多的展示机会,使他们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异质分组所组成的学习合作共同体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化为组间竞争和组内竞争,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转化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所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清楚自己在组内的职责,积极指导,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二、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学习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书和思考,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基础才能有效进行合作学习,否则就会形成依赖的心理,没有目的地讨论和交流,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实际交流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学生刚刚讨论就草草结束,学生根本就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合作、去思考,从而导致学生对问题理解不够深刻,只是浮于表面,有的学生思维没有活跃起来,在小组内也没有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讨论的内容脱离了学习的内容,天马行空,所以,在合作之前,先要给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时间,让学生在有了自己想法的基础上去讨论和合作,这样学生在合作的时候才能畅所欲言,和其它学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以集体的智慧攻克难关。

三、重视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注重教学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因为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发展、品质形成、审美能力、实践能力、竞争意识、合作能力等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体现,否则学生就成为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小组讨论探究和组际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否则课堂就成了表演场,合作学习活动游离了语文知识之外,脱离了合作学习的目的,使语文课堂教学陷入新型的“少、慢、差、费”的境地和“虚假合作”的误区。

通过在小组内交流思想,学生会产生更多、更新的思想观点,因为小组讨论实现了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以及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从内心有学习的动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小组合作交流之后,教师要让各小组展示讨论的成果,或者解决其它小组质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他们真正成为了一个个涌动着生命灵性的个体。虽然他们对教材还没有深入地研究,但是其在预习的基础上,能在合作学习中自主参与,在讨论的过程中还能生成新的问题,生成新的智慧,使语文课堂焕发出别样的色彩。同时,因为这个过程是在小组内合作完成的,他们会有很大的荣誉感,激发了其勇于实践、勇于创新、集思广益、开拓智慧,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四、积极指导合作探究方法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和引导者,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管理者等,他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解决疑惑还要深入学生中间,做学生的参与者,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寻求真知。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渐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发言的习惯和兴趣。教师有效的指导在于避免学生讨论的时候偏离主题,防止学生依赖别人,在交流的时候出现冷场,从而高效地完成学习目标。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小组合作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教师的评价很重要。教师合理而科学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的认识,所以,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合作学习效果好的小组和个人要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快乐。教师的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加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使以后的合作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有效的合作学习不仅能转变后进生,还能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把合作学习运用到教学中去,并使之不断完善,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正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吴幼颖.如何避免小组学习走入误区[J].中小学管理,2003(2).

[2]张为民.谈“讨论式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1(2).

[3]杜琼英.远程开放学习中学习小组构成及功能探讨[J].中国远程教育,2003(9).

[4]李健.略论合作学习及其实践意义[J].教育导报,2004(73).

4.新课程反思学习计划 篇四

贯洞二中:梁安成

通过对《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的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改革特别注重对三维目标的落实有了更深的理解。

首先,了解三维目标的含义。新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了全新的定位,每一门课程都提出了要有机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这三个目标相互联系,内在地整合于课程内容及统一的教育过程中。

知识与能力: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其次,我们还要了解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三个维度之间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共同构成课程目标。过去,我们过于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教学,忽视了获取与能力养成的途径与方式方法,也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热情的提高、积极情感与正确态度的养成以及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实际上,这种理解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现在,新课程致力于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的倾向,强调知识学习过程、能力培养过程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过程的统一,并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课程目标进行了重新构建。三个维度之间相互支持,有机整合,存在着紧密的内存

联系。从知识与目标来看,知识的把握,能力的养成,离不开学习过程的实践与体验,也离不开科学方法的指导与运用。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来看,它是一种更为广泛的人文涵养,这种素质的养成,不是外部强加的结果,而是要通过一定的情景中的实践与体验内在地生成。从过程与方法目标来看,任何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提升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的体验过程、人格的建构过程。三维目标的相互支持,使课程目标更具完整性及操作性。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把三维目标的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真正、有效地落实三维目标,使我们的教育工作、教育方法更上一个台阶,赶上当今发展的教育步伐。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学习心 得 体 会

5.新课程反思学习计划 篇五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计划

教师:何会琴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构建服务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为导向,坚持公平与效益并重,秉承培训为教育发展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为教师发展服务的理念,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使自己对新的课程标准能有所理解,对新的课程结构有新的认识并明白新的课程结构的含义。知道如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通过教师的互相学习、交流,对自身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对新教材内容、教法不仅做到心中有数,对新教材的评价体系也要有新的认识,明确自己在新教改形势下的地位。通过努力的学习,让新的理念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在学生中大力开展素质教育,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三、学习内容

1、认真学习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景透视、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课程结构、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学习方式、课程评价、教师角色转换等相关内容。

2、重点学习心理健康健康观的革命、心理卫生实现心理健康的必由之路、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的新乐章、教师的社会角色与心理素质、教师的压力与挫折、教师的合理认知与心理健康、教师的情感与心理健康、教师的性格与心理健康、教师的教学观与心理卫生、教师的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与业务素养、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等重要内容。

3、主要学习课程文件的转型: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课程性质:工具性 1

与人文性的统一、课程目标:致力于全面提高数学素养、数学新教材:从“多本化”走向多样化、学习新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新评价:注重多元、质性、过程的发展性评价、教学新课题:数学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创生、课程新发展:拓展数学课程的新领域、与新课程同行: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与专业化建设等主要内容。

四、学习内容及时间安排

第一部分前言(2011-2012年)

一、课程性质2011

二、课程基本理念2011

三、课程设计思路2012

6.新课程反思学习计划 篇六

瓮安二中 王大军

为了能让自己转变教学观念,增强课程意识,提高学科专业水平、教育教学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在教学中能贯彻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增强教学能力,把所学习的教学理论转向为教学实践,确保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圆满完成。为了能按时保质完成本轮的中继教学习,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特拟定本轮“校本教研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学习计划:

一、目标与要求

(1)通过培训使自己熟悉培训教材,了解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性,知道教师是左右课程改革进程的关键因素,履行好教师的专业职责,真正做到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实践的开展。

(2)通过培训和学习,能掌握新课程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能从研究的角度走进新课程,促进自己从他人的研究中找到自己研究的切入点,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在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成为胜任本职工作的称职教师。

(3)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在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学习笔记,遇到疑惑常与同组教师商量解决,按时完成规定的作业,真正提高学习效果。

(4)在学习过程中认真总结,认真体会,认真反思,积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并按时上交。

二、学习形式及要求

(1)采用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按时参加县局及学校组织的集中培训,力争做到不迟到、早退和

缺旷等;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要仔细做笔记。

三、学习内容:

《互动新课程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转变》第一章至第五章共二十五小节内容。

四、达到标准

通过本轮的中继教学习,应达到以下标准:

1、掌握“互动新课程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转变”的理论知识,了解工作中如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在工作中改变传统的“经验型”教师工作方法,以适应新课程呼唤的“研究型”要求,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研究形成新的教育观念,体现出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策略,贯彻执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让“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具体落实到每节课堂上,运用新课程教学研究的相关方法,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常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积极参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发与反思,处理好新课程与专业发展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做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逐步做好老师角色的转变,在教学中提高能力并实现自身的价值。

7.新课程的教学反思 篇七

一、教师教学中要转换角色, 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新课程标准从形式到内容上都作了较大变化, 对教师的教学手段提出了新的挑战, 更确认了教师新的教学身份。

1. 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做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学习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为学生学习创造、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 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让他们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如在“作轴对称图形”一节中, 我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 并绘出美丽的图案。学生对动手操作很感兴趣, 不少同学设计出别出心裁的“轴对称图形”, 并绘出了许多意义丰富的图案, 其构思之巧妙, 想像之丰富, 使人耳目一新, 那一刻, 同学们体会到了合作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2. 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

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 更应该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并获取知识的引导者, 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 一种激励。在学生迷路时, 引导他辨明方向;在遇到困难时, 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如在学习“矩形”时, 先让学生大胆地、不拘形式地把所学过的图形统统画出来, 然后引导他们观察这些图形, 思考边与边、角与角、对角线与对角线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你怎样知道自己所画的就是一个长方形?从而引导他们自主探索, 再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 总结得出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许多新知识, 我都先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 这样得到的知识才真正是他们自己的, 学生也同时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3. 教师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 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在以往的教学中, 教师总是高高地站在讲台上把知识讲给学生, 而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思维活动完全受教师的支配, 良好的师生关系, 民主的课堂气氛无法形成。要改变这种形式, 教师应该主动由“站在讲台上”, 变为“走到学生中去”, 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 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中的问题, 以交流、合作、商讨的口气与学生交流心得、体会, 这样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都愿意与老师讲, 互相交流。

二、教学中要“活用”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 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 要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 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 设计出活生生的, 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 形成具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

1. 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大于教材。

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 是广泛的, 可以是课内的, 也可以是课外的, 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例如:在“教育储蓄”一节中, 学生对储蓄容易理解, 但涉及到利息, 利息税却相对陌生、抽象。于是课前我设计了几个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让学生到银行去询问和调查, 让他们带着问题, 通过自己的努力, 解决问题, 体验了“做数学”的过程, 加强他们的实践探索能力。

2. 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主空间。

新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像的内容, 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 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去询问、调查、阅读, 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更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探索“足球”是多面体;并寻找它展开图时, 我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分析、猜测, 再从实际操作中归纳、总结。让学生体验到实践的快乐和自己学习的乐趣, 而不是通过听老师空洞的、抽象的讲解而了解。

8.新课程反思学习计划 篇八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探究 实践 反思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在我省普通高中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各地学校纷纷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笔者也听了很多“情境——问题——探究——评价”或“新课程、新探究、新评价”等诸如此类的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公开课,欣喜地发现,教师一改过去传统的“一言堂”方式,而以“辩论”、“小品”、“采访”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政治课堂变得越来越精彩。但笔者同时也深感忧虑,这样“热热闹闹”的所谓探究性学习,教学实效如何?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是否真正有所收获?笔者根据对新课程的实践探索,就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探究式学习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反思。

一、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探究式学习存在的问题

1、重形式轻内容

有些教师认为只要采用“辩论、小品、讨论”等形式就是进行探究式学习了,于是,课堂追求表面的热闹,虽然气氛很活跃,但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甚少,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及辩证的思维。

2、重表演轻借鉴

这表现在“平时课”和“公开课”的差异上。在准备公开课的时候,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会非常重视探究教学,会拿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设计探究方案,并常把探究活动作为课的亮点甚至高潮。

3、重教材轻变通

思想政治四个必修模块设置的探究活动很多,如《文化生活》这本教材就有200多处探究的地方,有些教师一律按照教材布置的内容进行探究,不作任何调整和删减,且探究方法固定化、格式化,步骤公式化,有多少探究内容就探究多少,全然不顾实际情况变通,导致学生缺乏探究热情。

4、重自主轻指导

政治课探究式学习应是“过程与方法”、“能力与知识”的丰收,但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一讲探究,就让班长、课代表或探究小组长带领大家辩论,自己却退到幕后,不参与、不引导。既不对探究活动开始之前的情境进行创设,也不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适时介入或在探究完成后进行整合小结,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放任自由,一节课下来,学生往往“探究”得挺高兴,却无真正收获

二、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探究式学习的反思及对策:

1、以新课程新理念为指导,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究

首先,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适应角色转换。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和绝对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其次。教师要具有终生学习的理念。因为学生探究的课题涉及课内课外,内容丰富、范围极广。最后,在探究过程中,还要用到一些科学方法和现代化媒体工具,教师还要学习有关探究理论的方法和现代媒体技术。只有以新课程新理念为指导,教师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做到勇于探究。

2、以新课程合作交流为契机,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善于探究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新课程学习方式的探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不可避免会有许多失败的教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加强合作交流,把自己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与大家一起分享,做到善于探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提倡多样化学习方式。探究式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它的许多优势是传统的授受式方式无法比拟的,但是探究式学习方式也有其不足之处,它比授受式方式要多花很多时间,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探究式学习就是先进的,授受式学习就是落后的。每种学习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运用得好都会发挥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运用不好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师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互相促进、取长补短。(2)精心选择探究内容。探究内容应有选择,不能什么都拿来“探”。学生能轻易理解的内容,采用直接学习即可;有些知识内容,虽然可以设计探究活动,但由于具有较高的难度和挑战,只有少数学生能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多数学生会成“陪探”,应考虑交给兴趣小组来做,不必全部学生参与探究。因此,对于探究的内容,应因地、因时、因人而选择,以实际情况,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为好。

3、以考试评价改革为导向,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敢于探究

从参与新课程教学的老师们反映的意见看,考试评价制度仍然是束缚他们开展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因素。探究教学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势必会影响课堂上知识的传授量,影响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因此,众多教师不愿进行探究尝试,只有在公开课时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而进行探究设计。要想教师将探究进行到底,必须在评价体制上作些调整。

9.学习计划与反思 篇九

初三下学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学期。我们将在这个学期期末经历人生中第一次重大的考验。因此,本人制定以下学习计划:

1. 最重要的就是要上课听讲,并做好相应的笔记。特别是复习课,这是弥补以前没有掌握

好的知识的重要机会。

2. 合理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尽量在中午、课间将作业都完成,晚自习多做一些习题。特别

应多做一些数理化方面的习题,因为理科非常重视练习。而且本人现在化学学科非常薄弱。

3. 减少上网,看电视的时间。在这种紧张时刻,娱乐的时间可以尽量少一些,要全力以赴

为中考而努力。

4. 努力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体育锻炼。体育的考试也很重要,而且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缓

解学习的疲劳。

5. 还应抽出一些时间来学习一些课外知识和时事新闻。一方面充实自己的知识,另一方面

中考涉及很多这方面的问题,要为此做好准备。

6. 努力完成好老师布置的背诵、记忆任务。这是最基本的,只有把基础打好了,才能活学

活用。

计划实行了一个月,再加以月考成绩的综合分析。本人提出一下几点反思:

1. 上课认真基本做到了。但是由于睡眠时间较少,上课有想睡觉的现象,要努力克服!

2. 化学有进步。说明对化学的重视还是有成效的。但是数学粗心的毛病一直没改,但还是

有所进步。物理学科并没有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3. 娱乐时间确实减少了,相对来说还是帮了学习不少忙。

4. 每天睡觉前都做了20个仰卧起坐。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都按时参加跳绳活动。

5. 一般只能在周末看看电视,所以时事方面的东西掌握的还是较少,今后可以多看看报纸。

6. 背诵等任务完成的还是不够自觉,应对此更加认真些。背过之后还要定时复习,否则背

过的也会忘记。

7. 应在学习上更踏实一些,不能满足于现状。要在最后的这70多天有一个飞跃。尽力而

为考得更好,这样才能有十足的把握面对中考!

10.初中学习计划和反思 篇十

初中年的最大特点是学习内容多、任务紧、压力大、思想负担重。那么,在这

最后我们如何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中,并在最后的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呢?古

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合理地制订与落实学习计划是复习备考

过程中的关键。

如果没有目标,自然也就没有动力,目标是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我们首先必

须确定学年的总体目标,即:升入理想的高中;其次,我们还应该制定各学科、各

阶段的一个个短时期的小目标,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略高于现在的水平,因

为合适的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我们的潜能。现在我们即将面临的是中考。中考是对初中阶段各门学科的一次综合性检测,各科都取得理想的成绩,才能在最后的中考中打好“漂亮一仗”。有些同学有自

己比较喜欢、学起来比较顺手的科目,也有不大喜欢的科目。但是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学好每一门科目,因为中考不会因为你不喜欢那科目就不考,所以现在每门都必 须学好,千万不能偏科。00一个好的时间表可以对学习做整体统筹,从而节约时间和精力,提高学习效

率。而且,它可以将日常学习细节变成习惯,从而使学习变得更为主动、有序。在上课时必须认真听课,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向45分钟要效益;

在晚自习时,可以用来预习新课、完成课后作业、查漏补缺或者背诵学科主干知

识等。一方面,我们要“见缝插针”地利用零碎时间的习惯。例如:中午下课吃午

饭时食堂里人多队长,排队时可以看看笔记和主干知识,在上课或下课的往返道

路上,利用走路时间在自己的脑中“放电影”,回忆当天或前一阶段的学习内容

等。另一方面,在计划中规划学习时间的同时,必须坚持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休

11.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反思 篇十一

一、反思备课过程

反思备课过程不是一般的回顾教学设计情况,对不合理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进行变革,重新设计教学方案,而是探究先前的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失误,弥补不足。备课不仅仅是教师个人课前的准备活动,更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的教学相长的过程。备课观念是灵魂是统帅,能够指导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科学先进的教学观念是备课内容正确、充分的大前提。教师备课先要备教育教学观念,这是备课活动的开始。备课的具体过程是备课的核心,是将准备的教学内容诉诸于文字的过程,备课理念由此才可以体现出来。教案设计的流畅和详尽是课堂教学顺利协调进行的依据。课堂教学结束,备课并没有结束.课后的备课反思环节,实际上是反思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反思可以不断促进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内容的充实和完善。我从以下两点反思我的备课过程:首先,课后征求学生的听课反馈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其次,坚持每天记教学反思日记,如实记录每节课备课中自己对教材内容处理的方式与理由、学生特点的分析、教法的选择及理由等方面的设计意图。这些过程就是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反思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要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可以通过自我反思,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反思课堂中出现的指令是否有利于学生思考;反思学生所提问题是否有价值;反思自己的教学节奏是否有利于驾驭学生的思维;反思学生在课堂中的表情、反应等各种举动,从中体会得失。因为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有思维的群体,这就决定了教学过程是不完全可控的,所以再完美的设计在课堂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诸多问题甚至失误。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行程问题”这一内容时,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使课堂教学鲜活生动,我恰当运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了学生喜爱的动画,通过两只小熊的演示,引出这堂课的主题内容,即——行程问题,并利用画面提出问题,让学生找出这节课重要的三个量: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我观察到学生们的思路始终随着画面前进。由于注意力高度集中,所以学生很快就思考出了由画面设置的问题,并且充满兴趣地进入了接下来的问题研究。

三、反思教学方法

12.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反思 篇十二

知识教育第一位, 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思维。导致在课堂上没能提供有效的问题情境, 课堂气氛不活跃, 学生的生物学思维比较狭窄。

生物实验不重视, 做实验变成讲实验。而大多数学校没有实验经费投入, 缺乏必要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生物教学无实验室, 无实验器材, 无实验材料, 严重影响生物学的教学, 使生物课显得枯燥、无趣。

教学评价单一。注重定量评价和分数评价, 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评价和肯定, 对学生的品德、学习态度、操作技能、创新意识及能力等缺乏必要评价体系。这样一来, 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对概念的理解、对术语和词汇的记忆及使用能力较差, 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手段单一, 对多媒体的运用较少, 不能给学生一个直观认识, 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新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 重视生物教学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生物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广泛地运用, 加上素质教育的要求, 使生物课的教学重要性日益显露出来。这就要求加强对生物学科的重视, 改变教学现状, 探索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通过对生物课的学习, 提高对大自然形形色色的生物的认知能力, 增强对自身身心发展需求的认识能力, 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生物课中学会如何生活, 如何增强体质, 如何爱护和保护环境, 树立热爱自然、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奋斗目标。

(二) 以学生为主体,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生物教学是面向每一个学生, 重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科思维, 培养学生的健康独立人格。作为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为学生提供应有的舞台, 让学生身心得以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主体意识, 有独立人格尊严的人, 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尊重、合作、信任, 相继获得成功和价值的体验, 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 引进多媒体改变教学手段

教师应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 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运用多媒体教学实现过程智能化、现代化, 使生物教学真正让学生为学习感到有兴趣, 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在教学中应平等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 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现代的探究型。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把文字教材按大纲要求改编成电子教科书, 图、文、声并茂, 把难以说清和不好演示的抽象重点、难点, 形象、生动、有趣地向学生直观展现,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达到互动效果。因此教学手段现代化, 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尤其是能引起上课容易分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求知识。

应用多媒体还应注意几点:一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媒体的功能选择、应用多媒体;二是根据不同课型的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组合媒体;三是遵循感知、注意等心理活动规律控制使用多媒体;四是多媒体的使用不宜过多, 以免造成学生疲劳, 分散注意力;五是多媒体使用时要注意变换呈现的形式, 以突出事物的本质属性。要尽量变静为动, 以引起学生注意;六是多媒体要尽量做到视听结合、说做结合、手脑并用, 以提高识记效果, 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 教学模式多实行探究式教学

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兴趣, 富有新鲜感, 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 善于启发、诱导, 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性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愿意探究的问题材料作为新课题, 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内容, 以图片、文本文件为载体, 充分发挥学生讲解、自主讨论和辩论等主体学习方式。让学生们自主思考, 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自主学习, 活跃课堂气氛。

(五) 制定辩证的评价机制

教与学是一个辩证的关系, 在评价中要有科学的机制。对教师和学生都应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客观公正地评价。对一个学生学习的评价, 不光是分数, 而应兼顾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 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深刻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以激发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的评价也应以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得以健康成长为标准。让广大教师懂得培养人才是多渠道的、多层次的, 不是一个固定模式。

(六) 更新教育理念, 提高教师素质

新时代要有新的理念, 不能默守陈规, 要有创新和改革的意识, 教师是课程的参与者、实施者和推动者, 不要局限于陈旧的教育理念, 借口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日常教学工作, 忽视系统学习、不注重研究生物课标和生物教材, 都是不理性的。应当加强对生物的系统学习和生物教材深入研究, 积极参加学科培训, 在学习中更新教育思想, 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 不断充实自己, 更新知识, 才有可能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一名生物教师如何提高教育素质, 更新观念显得至关重要, 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也就是“三个转变一个提高”:

1、转变教师角色。

2、转变教学模式。

3、转变教学能力。

13.国培计划学习反思日志 篇十三

今年所教年级属低阶段,和学生之间尚处磨合期。但还是执意铤而走险,用本班学生上。继而便是对教材的确定,曾考虑以“神奇的电话”作为研究主题,但似乎觉得可操作性不强,几个同事也有同感。

选择以“秋叶”作为活动主题可以说是有些戏剧性的,入秋后,学生在草坪上打扫时,树上落下了几片红叶,孩子们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珍藏起来,操场四周的银杏树更是更是让他们着迷,课间,常有在树下寻宝的身影,经常,高举一枚黄叶,乐不可支地向我炫耀:“看,我得到了铁扇公主的宝扇!”这场“秋叶热’仍有升温之势,随着叶子品种的丰富,问题也多了起来,这个叶子叫什么名?为什么会变黄了……我理所当然地承担着解惑的重任。自愧无法充当“百科全书”,有时,不免也得向同事作番讨教,“怎么,打算研究叶子?”一语惊醒梦中人,同事的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的确,孩子们的研究的热情早已激燃,我何不来个顺水推舟!

乐不可支的是我,一切似乎就在顷刻间生成了!我又一次迫不及待扑倒了网上,逐字逐句地将课标再度学习,酝酿出活动方案!这样提议,自然是让孩子们以欢呼声通过。准备活动如火如荼,孩子们采集着,收获着,用秋叶装扮着自己的世界,教室里天花板上,吊着一串串色彩缤纷、形状各异的树叶,;墙壁上贴着树叶标本,从网上找的资料;这节课就这样产生了,作为《秋叶飘飘》这个综合实践系列活动的起始课,我深感激发和推动学生的研究兴趣仍是最重要的。因而,所设计的几个环节::如介绍熟悉的叶子巧变秋叶等都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在活动中,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兴趣的同时,提高思维、想象、操作等能力。与同伴的合作中,学生能大胆表现,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分享到活动的乐趣。

活动没有随着课改活动的告终而终结,后面的两周里,仍是异彩纷呈的,一份份稚嫩的研究报告,观察日记,实验展示,作品制作,让我真切地分享了他们研究的快乐,成长的喜悦。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它究竟落实了几分的““综合性”与“实践性”,这是在评课时,大家最关注的,也作不少的探讨,这也是我这在课后,一直在反思的。

也许,这节课只能算是综合实践课的 “雏形”,但对我来说,却在这其间学到了很多相关的理论,也收获了不少操作的经验,可以说,应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我深感,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应遵循这门课程的特点:

1、基于兴趣与直接经验。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

2、回归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这是综合实践活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

3、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特点。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

5、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从内容构成看,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从其本质和实际发挥作用的角度看,更主要的是实施过程所凭借的一种基本学习方式,是应当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所有内容和所有过程的主导性学习方式。

上一篇:教学《夏日绝句》有感(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下一篇:餐桌礼仪讲座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