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山散文

2024-08-25

北京西山散文(精选9篇)

1.北京西山散文 篇一

西山客散文

曾经听到一种对于户外活动爱好者的偏见,认为他们大多比较封闭,还有点儿自我。这种偏见同样针对其它种种痴迷者。

其实,一个人之所以衷情于山水或其它非人外物,大抵因为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厌恶或回避,而喜欢寄情于远离尘嚣的山水旷野,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寻找到心灵的慰藉,释放压抑的心灵激情。他们总是陶醉在一己痴迷中,往往忽略了身外的人际世界。在那些于人海中如鱼得水、于人际网络中如蜘蛛走网的高人眼中,当然就表现得落落寡合了。

爱好户外活动的人们,固然心理素质并不见得总是那么机巧,在与陌生人的交往中,也许较难以首先开启自己的心扉。然而,一旦有人主动首先打开心上的那扇门扉,他们便会比一般人表现出更多人性的温情。因此,户外活动者内在秉性大多随和、友善、乐观,在他们封闭遁世的假面下,往往掩藏着一颗颗脆弱真挚的心灵,渴望与人为善,渴望与人和谐相处。他们并不封闭,他们原本不愿招惹尘埃的性格,或者说,原本被俗尘掩盖着的友善天性,在清清的水、巍峨的山、广袤的荒原的远景中,被大自然的风吹去尘埃,显露出平和的本质,显示出向善的心灵。

在狭窄的山道上,平坦的防火道上,西山客们见了面,彼此抢先突破在山下不得不戴上的矜持假面,主动与对方打招呼,或微笑着相互点点头。于是,旅途的劳顿,孤旅时尚存的一丝沉闷,在一颦一笑中无影无踪,脚下轻快,心中更为轻松畅快。心理学家认为,荒野相遇的两个动物,当然也包括人类,在相遇的一刹那,首先激起的是彼此的本能敌意;一旦敌意的障碍被突破,偶遇者则又会感觉到格外的亲密。纯真的友情和爱情,往往就是在此刻产生的。

攀爬一条从未走过的羊肠山径,不知前路通往何方,歧路徘徊时分,一位西山客款款地迎面走来;走上前,满脸堆笑地询问,对方会停下脚步,东西南北大路小径地指点迷津。一些热情洋溢的西山客,甚至会在你已经听明白的时候,担心你听不明白,恨不得陪你走个回头路。哪位西山客跌了一跤,同在路上却不相识的西山客,会及时地问候、搀扶。中老年西山客看到年轻人大汗淋漓、坦胸露背,会像关心自己的孩子那样,提醒他们注意穿衣,小心受风。在西山的许多岔路口,不必担心迷路,四下看一看,肯定能在某一株大树上、某一块岩石上找到指示标志,或文字,或符号:右边是植物园,左边是新望京楼;前方那条隐入灌木丛林的小径,可以去到小小五台、东山村——这是那些西山老客们的细心和热心。

在老望京楼,一位户外活动新手正在踟蹰徘徊,不知下到白家疃的路径入口。这时,从下边的山道上,蜿蜒爬上一名西山客,“您从哪里来?”“白家疃。”“好走吗?”“有几个岔道口。”“有什么标志吗?”“岔道口的树上系着布条。”“什么颜色?”“系着黄布条的通往东山村,抹着红漆的通往白家疃。”

在一些你认为少有人迹的山径上走着,陡峭处总会发现,往往有一些人工开凿的痕迹——一级级小石阶,一块块垫脚石。从挂甲塔去到山巅,沿着山脊上最高的防火道去向北京植物园方向,线路较为平坦,却也比较漫长。当资历较浅的西山新客们走了半天,腰酸腿痛脚脖子肿胀,就要走不动了,拐过一处山脚,眼前豁然开朗——哇,竟然来到了一处斜阳疏林的古风小客栈!

小客栈没有店家,没有经营,防火道两旁整洁亮堂的场地上,却有显然经过人工整修的木凳、木单杠、小石桌等等家什。这只小小的按摩床真棒,浑身累得木麻的你,躺在上边,身体各处不同的凸起凹陷部位,正好锲在按摩床的坑坑洼洼处;在上边伸个懒腰,扭扭身体,顿觉筋骨酥软,血脉活络,刚才酸痛得灌了醋沉重得灌了铅的身腰四肢,这么地扭动几下,不但骨软筋麻,而且神清气爽了。那两道架在枝桠间的木单杠,可以让你攀着它们打几个提溜,吊着它们抻抻胳膊、松散松散双腿。然后,一个人或几个人围坐在石桌旁,补充一下水分和给养……

享受着山峰上的`健身器材,你一定会纳闷:是谁这么有闲情呢?莫非带着斧凿专门来做善事?

其实,类似的就地取材的石桌石凳、木椅木凳、树枝做成的单杠双杠,在西山客们可以到达的角角落落总能看到:在金鸽台、在打鹰洼、在憋死猫……它们不是哪个人专一的杰作,它们是一个个热心的西山客们日积月累地共同奉献,与自己方便,与众人方便。古老的山民们在艰苦的山区环境中深谙此道,今天的西山客同样也明白个中道理。陡峭处的石阶、垫脚石以及其它于己于人方便处,有些是不知多少世代的人们接力开凿的遗存,有些则明显是新近的作业。

沿北京植物园樱桃沟向上攀爬,寻找樱桃沟溪流源头,其中一个源头,西山客们称呼作“一盆水”。山洞中的那一盆水,竟然是精心凿出的一个尺方水池。从水池方方正正的形状和凿痕不难看出,开凿者颇费了一番功夫。过去雨水丰盈的年代,想必这里溪流不断。现在生态恶化,气候干燥,溪水早已断流,只有细耳倾听时,山洞深处还有依稀的滴答声。

幸亏了这一方水池,使此处能够常有清凌凌的一盆水。山间的各种生灵——大小山雀们、喜鹊们、乌鸦们、岩鸽们等等各类飞禽,狗獾猪獾们、狐狸们、山兔们等等各类走兽,当然也有大大小小的蛇类爬虫们,纷纷到此饮水、觅食。“一盆水”俨然成为西山野生动物们的一处小小乐园,它们留在浅水处和泥苔上形状各异的印迹,稚拙生动,昭示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温情。

开凿这“一盆水”的老一辈的、新生代的西山客们,佛心常在,功德无量啊!

也许有人认为,西山客应该以有钱有闲的人士居多。其实,各种职业的人士、没有职业的自由职业人士都有,可谓群英荟萃。有钱有闲而无户外活动雅兴者,大有人在;无钱无闲而又能够忙里偷闲、乐此不疲者,同样比例不小。从某种意义上说,把户外活动视作高雅休闲娱乐项目,视作有钱有闲人才有资格享受的所谓高等级活动,都是未能用心灵领略户外活动本质的附庸风雅的浅薄,想必持此观念的人士,也难以体悟西山之美、山野之美、大自然的美丽,山野对于他们,只是征服的对象。这样的人士,其实算不得真正的西山客。

西山也是信仰者表达信仰的好去处。西山客中,不乏秉持各种不同信仰的信仰者。在西山山径和防火道边的石壁上,时而可以见到“上帝把他的儿子奉献出来,拯救世人”“这里是神的殿,天的宫”等字样,娟秀工整的字体,让路经的西山客们看到信仰者对上帝的虔诚。从公主坟沿“好汉坡”攀援陡峭的荒径而上,不时可以看到彩色的经幡,每叶经幡上,印有大多数人看不懂的藏文佛经,就像在青藏高原看到的那样。毫无疑问,这是藏传佛教信仰者的杰作。山风吹动经幡,经幡在山坡、山巅的林中无声飘动;每飘动一次,就如同信仰者诵读一遍。此种勤勉的功课,此番虔敬之心,谁人能比呢?

一群西山客围坐在山顶“打鹰洼”一处草地上野餐,有头发花白的老翁,有美貌英俊的年轻人。一名美女自我介绍:“我叫李清,清雅的清,在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做事,我愿意为教会服务,为主耶稣基督服务。”另一名帅哥说:“我叫张诚,虔诚的诚,在一家文化公司做文员,我愿意为上帝服务,做上帝的仆从。”显然,这是一群基督教内弟兄姊妹,也许是通过宗教组织相识的,也许是通过网络联系在一起的。大家相约来到这美丽的西山,享受着西山的宁静,享受着团结在上帝身边的相互关爱。

眼下,秋高气爽,漫山遍野已可见红叶星星点点,西山最美的时节已经开始到来。让我们相约结伴,或独自一人,到西山去吧。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无论你是穷人富人,更无论男女老少,来到西山,西山就是你家的后花园,西山就是你心灵的寄存地,西山就是你心灵的放飞地,你就是一名与西山浑然一体的西山客……

2.北京首个半山别墅亮相润西山 篇二

据悉,润西山是北京首个半山别墅,凝聚了华润置地10年的精力,并且是目前华润在北京最高端的产品。尽管业内外对该项目一直充满期待,但是润西山却一直表现低调,从未正式对外开放。此次活动中,项目2万平米的叠水园林正式实景呈现,而中国最大的西班牙风格半山古堡也同时开放,这是润西山自入市以来首次对外开放。

润西山设计总监郭晓东强调,一是西班牙建筑通常以远高近低的层级方式排布,高低错落,符合人的空间尺度感。而这点正是润西山如何在半山之上打造完美空间的重点;另一个最为重要的是,西班牙极其热情浪漫、注重高品质同时又极具休闲的生活方式与半山别墅是一致的。

实际上,在项目开放活动的现场,这座首度正式对外开放的、建筑在半山之上的顶级居住区,确实让现场所有人为之一震:层峦叠嶂、林海苍茫之中,润西山从半山坡地上宛如自然生长,每栋建筑之间自然形成3-6米的高差,高低错落,疏密有致。而这样的建筑布局方式,便是借鉴了西班牙建筑的风格。

据介绍,从2006年拿地开始,润西山项目便组建了一只世界级顶尖半山别墅的设计团队,百余位一流设计师潜心调研和探索,项目设计团队曾经多次远渡重洋对世界其他区域的半山别墅进行实地考察。

实际上,润西山的半山生活目前已经初见端倪,这一点仅从其日前开放的2万平米叠水园林景观便可窥一斑。据悉,这样的园林景观堪称国内顶级,用世界一流景观设计公司SWA集团首席设计师格杜·阿基诺的话来说,“润西山的园林设计探索历程像一场旅行”。

据悉,在所有的园林设计中,诸如润西山的这种山地景观是最具挑战性的,这不仅是因为地势的原由,更多的是如何将原生自然环境与居住环境相结合,实现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而润西山发起的“造园运动”则从分析与收据基本数据开始。历时3月的实地勘测,对于润西山的地质、斜坡、土壤、排水道、植被以及隐含的动物生态情况了如指掌。到了整体规划阶段,尔后是每周三次的越洋视频会议,30次全案的自我推翻,在不断的探讨和修正中,以西山地形原貌而量身定做的三大纵向的景观轴、地中海风格台地园林、多重园林体验空间一一确定。目前,华润润西山的园林景观已经在2012年正式加入SWA世界经典园林的行列。

实际上,对于华润置地来说,润西山这种半山别墅产品形式,由于受制于苛刻的土地条件,“这样的产品也将无法推广并大规模复制,”蒋智生强调,润西山也将成为华润置地的“孤本”。

3.西山的秋散文 篇三

西山的秋来得那么的轻盈,走得那么的仓促,悄无声息地来,又悄无声息地去。

透过窗户,远远望去,对面的西山像慈祥的祖母一样,静静地守候在小城的身旁。一有空闲,我就默默地注视着西山,经常与西山悄悄地进行着心灵沟通。我目睹了西山鸟语花香的春天,欣赏过西山郁郁葱葱的盛夏,曾经为百花凋零的西山的暮春暗自伤怀,也为渐行渐远的西山之夏独自叹息,但我很少留意过西山的秋。

我经常怀念北京香山的红叶,时常迷恋华山的险峻,甚至羡慕泰山日出的惊艳,但从未正眼瞧过身边默默无闻的西山的秋色,总认为她是那么的平凡,那么的不起眼。

今年带高三毕业班,每天忙得焦头烂额,根本很少顾及一年四季的变化更替。深秋的一天,偶得片刻闲暇,我像往常一样默默地坐在办公桌前,任凭思绪悠悠,突然抬头,远处的西山上一树树五彩斑斓的秋叶映入眼帘,揉揉眼睛,清醒头脑,我不是在做梦吗?忙看案头的日历,已经十月底了。啊!原来已经到了深秋。我再次仔细地端详祖母般的西山,一幅色彩纷呈的西山秋景图,展现在我的面前。顿时,我心潮澎湃,再也无法按捺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决定走进西山祖母般的怀抱,好好领略一下西山神奇的秋韵。

一场秋雨过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我亟不可待地一个人偷偷地背上行囊,踏上了朝觐的路途,很快来到了西山脚下,我沿着一条蜿蜒盘旋的公路,向西山之巅进发。凉爽的`秋风一路掀动着我的衣衫,虽然秋虫的吟唱销声匿迹,但清脆的鸟鸣声不绝于耳,时时撩拨着我激越的心弦。

刚刚经历秋雨洗礼过的西山,空旷清新,景色怡人,让我不禁想起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路旁的垂柳,身披金黄的秀发,满头的金发里夹杂着片片绿叶,棵棵金柳像婀娜多姿的女郎,在瑟瑟的秋风里摆弄着妩媚丰姿。秋风习习,金柳依依,鸟雀啁啾;披金戴银的白杨树,在湛蓝湛蓝的天空下另有一番风韵,一树树晶莹剔透的黄叶,在秋风中颤抖不已,不时辉映着金灿灿的秋阳,银光闪闪;一只只喜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缠绕在高高的白杨树头追逐嬉戏,时不时惊落片片黄叶,随风在空中飞舞,时而划着优美的曲线,纷纷飘落。此情此景,我不由地想起了宋代范仲淹描写秋色的佳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

不知不觉中,已经来到了西山北坡的亭子里。我坐在亭子边仔细地观赏品味着魅力四射的西山秋景:蔚蓝的天空,秋阳高照,朵朵白云尽情地在天边恣意牧放;西汉水与燕子河在西山脚下默默交汇,远远望去像银色的飘带,随波起舞,携手缓缓地流向远方。东边火红的杏叶、枫叶,在山坡上汇成了翻腾的火海。西边的树头挂满了片片金箔,在秋阳的映照下,金碧辉煌,此时苍翠的松柏,已经成了秋色的陪衬。此时,我才真正领悟到了唐代诗人杜牧“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妙趣。

在茂密的树林里有一个废弃的苹果园,满树红彤彤的苹果,高高地悬挂在枝头,随风晃动,张灯结彩,好像在热烈地欢迎着我这位陌生客人的到访。山沟里红红的爬山虎,像燃烧的串串火苗,从山底迅速窜烧到山头,瞬间,点燃了我饥渴的诗情,此刻,我多么想用笔墨写下西山秋色的神韵,但我却不能,因为任何华丽的词藻,都无法描绘此情此景,所有的文字,在梦幻般的自然美景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我不想就此停下脚步,又踏着落叶铺就的小路向幽林深处走去,茂密的树林里一片静寂,只有我急促的心跳声和喘息声,耳边回响着秋风在林间嗖嗖的穿梭声,偶尔听见片片秋叶OO@@落地声。我停下疲软的脚步,斜靠在一棵树上,休息片刻,当我缓过神来抬头仰望,缕缕阳光透过叶间缝隙,像片片碎金,散落在黄叶铺满的小道上。突然,一只活蹦乱跳的小松鼠不请自来,左看看右瞧瞧,我情不自禁地放声高歌,一下子打破了西山的宁静,惊起一只只野禽四处奔窜。

今天的目的地是登上西山之巅,我又沿着密林中的石阶小路向山顶进发,快到山顶时,随着海拔的升高,视野越来越开阔,突然有一片空旷地带吸引了我的眼球,我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原来是枯黄的小草铺盖的一小块平缓的山坡,到处是五彩缤纷的野菊花。一株株,一丛丛,一片片偷偷地在密林深处悄悄地竟相绽放,我激动不已躺在软软的山坡上,亲吻着手边的朵朵野菊花,淡淡的清香,沁入心脾。此刻,我也有了陶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雅兴,我多么想成为菊花中的一员,真正体验一下隐士那恬淡的生活。

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野菊花,继续向目的地迈进,很快就到了山顶。站在西山之巅,此时的风少了几许清凉,多了几份寒意。放眼望去,小城像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喧嚣不停,而西山祖母一直默默地守候在她的身旁,不离不弃。这时的我,已经完全沉浸在梦幻之中,听着天外来风的幽怨,看着苍鹰在高空展翅翱翔,饱餐着这如诗如画的西山秋色……

走进西山,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其实,我身边并不缺少自然美景,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和欣赏美的心情。我经常为自己没有条件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而懊恼,很少关注身边的美景,今天,西山如诗如画的秋色给我带来的心灵震撼,让我永生难忘!

4.古田西山求学记散文随笔 篇四

在古田县城郊西山村,现职业中专驻地,曾有过一所全日制大学专科学校——宁德师范专科学校古田分校,时人戏称“西山大学”、“西郊大”(西山郊区大学)。虽然只有两年的办学历史,但为闽东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为解决宁德地区初中教师严重不足,学历结构严重不达标问题,中共宁德地委、宁德行署决定宁德师范大专班扩招,同时购买古田县西山村原32340部队留守处旧址,作为扩招生校舍,筹建宁德师范大专班古田分校。十二月,经国务院批准,闽东最高学府——宁德师范专科学校正式成立。一九七九年五月, 480名扩招生入学宁德师专古田分校。九月,宁德师专新招生650名,政教、中文、数学、英语、生物五个专业400名学生在古田分校入学,物理、化学两个专业学生仍借用宁德师范校舍,体育专业借用地区少体校上课。除了应届毕业生,许多同学是从工厂来,从部队来,从农村生产一线来。

当时地处古田西山的宁德师专古田分校很是简陋,虽说占地约有65亩,房屋21座,但只有205个开间,共计7060多平方米。唯一的一幢两层楼砖房作为办公楼,其他的都是曾为部队营房的单层平房,改造成我们的教室和宿舍。一间狭窄的宿舍,上下铺一共住12人。

由于是仓促办学,第一年使用的课本大多是手工刻印本,相当粗糙,时有错漏,常在课堂上订正。教师大多是从全区各系统抽调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比如我们中文科,就有从古田一中来的游友基老师,古田三中来的毛起珠老师等。从外地来的,有林锦鸿、朱求忠、吴尚宇、黄平生、魏昌英等老师。他们是一批充满朝气与激情的老师,兢兢业业、教书育人。由于课程相对宽松,于是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参加一些社团和课外活动。第二年有了简易图书馆,同学们是异常高兴,因为那时实在是没书可读,张扬的《第二次握手》手抄本,是校园流行小说。从此,课余时间基本上是在图书馆或借本书在宿舍度过,也很悠闲自在。

最艰苦的当属生活用水,由于没有自来水,生活用水主要靠农田水利旁边的一个过滤水池和两口水井,过滤池的水连接到食堂和洗衣槽上,遇上雨天,水池过滤不了,流出来的都是黄泥水。常常是洗了饭盒,米也不用淘洗了,反正都是黄色的,洗了也是白洗。洗澡更是困难,排队自不必说,常常是没有热水。一些女生就提一桶水在阳光下晒,有点微暖了再去洗。对于我们这些不怎么讲卫生的男生,是一周两周甚至更长时间去洗一次。后来,发现邻近的古田化肥厂有澡堂,生产过程中的余热可以随时供应热水,于是大家就在周末或没课的时间去那儿洗澡。好在那是个非常尊重知识的年代,工厂门卫对我们这些大学生很是友善,一般不阻拦。

入学时我们的户口由农民户转为居民户,国家供应二十八斤粮票,十六块五毛生活补助费。省吃俭用,很是拮据。家里能接济一些的,当时家境不错的。第一年,我们吃集体伙食,八人一桌,菜是按桌分好的,饭是自己量米蒸。我们又把菜分成四份(有的菜实在无法再细分),两人同吃一份。也因此,同吃一份菜的同学,几十年来都如亲兄弟般友爱,我与“才哥”就是至今一直保留着那份兄弟之情。早餐油条是一桌两根,八个人吃,只能是折断再掰开。菜不够吃的同学,偶有去食堂偷倒些酱油,拌在米饭里吃了。因吃饭时间不易统一,学校食堂第二年进行改革,发放饭菜票,但仍然自带饭盒量米蒸饭,上千人的食堂,开饭时间常常是拥挤不堪,也常有同学饭被吃错而无饭可吃。虽然是如此艰辛,但对我们许多同学来说,还是觉得幸福,因为比家里生活条件还好,而且毕业后有了“铁饭碗”,一份令人羡慕的教师工作。

最等待的是学校团委包场去电影院或文化宫看电影,一月一两部。偶尔,我们几个同学也会一起去看一两场电影,都是计算好时间,等到电影开始放映时从“黄牛”手中买打折票。虽然全价仅一毛两毛,但那是一餐的伙食费啊,是相当奢侈的精神生活。第二年,学校买来了两台黑白电视机。于是,每个周末,我们便早早地把课椅搬来,用绳子绑定连成一排占位。印象最深的,有两部连续剧《加里森敢死队》和《大西洋底来的人》。

当时学校团委、学生会创办了文学刊物《春蕾》,都是由学生手工刻印,很是精致,很羡慕敬佩能在校刊发表作品的学长、同学。就是路过围墙边,看那用毛笔抄写的板报校刊,也要认真品读回味,感受文字的魅力。黄平生老师的散文《穆阳的`水蜜桃咧,蜜样甜》,一时传诵。其时以舒婷、北岛、顾城等为代表的朦胧诗全国盛行,同班才女加美女汪逢仙的朦胧诗也很受欢迎并获老师肯定,可惜她后来远嫁他乡,改行从政又下海经商,远离了文字。我毕业后回乡任教,依葫芦画瓢也去创办了校刊《山花》,选登学生习作,也影响深远。

唱歌可能是那个年代最流行的文娱生活了,三五成群,拿着歌本围在一起唱革命歌曲,会乐器的同学备受青睐。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电视风光片《三峡传说》,李谷一演唱的主题曲《乡恋》,缠绵悱恻,如泣如诉,让年轻的我们如醉如痴,产生了从未有过的艺术享受和感情共鸣。一段时间,校园里都是“你的身影,你的歌声,永远留在我的心中……”的歌声。毕业晚会上,同学们一起唱主题新颖、形象鲜明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再过我们来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光荣属于80年代的新一辈。”那时的我们真的是心情舒畅、意气风发。此后,每次同学聚会,这是一首保留曲目。

5.北京情缘散文 篇五

也许是因为出生在大跃进年代,也许是青少年时代生长在火红的岁月里,也许是唱歌颂北京的歌太多了,北京给我心灵打下了太深的烙印,直到年过半百我仍然对北京一往情深。

尽管很多人都嫌北京雾霾严重,空气干燥,春秋季节刮风不止,人口密度大,交通拥堵等等,但我还是挺喜欢北京的。

早在结婚之前的若干年里我就把到北京旅行结婚当成了我的理想。那时身边的人很少有人去过北京,去北京仿佛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奢望。因为北京在人们的心目太神圣了,那是祖国的心脏,那是伟人生活的地方呀!

1983年我25岁,当年5月17日傍晚,我终于携带着第一次坐火车的新娘子踏上了去北京的列车,开始了一生中最难忘的蜜月旅行,尽管我们没有坐卧铺,尽管我们仅仅带着五百元钱,但我们的心是无比的甜蜜,我始终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之中,我的新娘子腼腆少语,但她那红红的脸庞溢满兴奋和喜悦,有如春天里盛开的桃花,车窗外的景色也总是让我们心醉。

那时的火车速度比现在慢多了,记得是第三天夜里才到达,下火车后,我们又蹬上了一辆开往旅店的汽车。当汽车经过长安街,夜幕下耀眼的天安门突然映入我眼帘的时候,我情不自禁的喊了一声:“北京”!喊完才知道喊错了,把天安门喊成了“北京”。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时就那么脆弱的我激动得眼泪都流下来了。

那次进北京的蜜月之旅,我们先后去了故宫、军事博物馆、自然博物馆、颐和园、天文馆、美术馆、人民大会堂、八达岭长城、十三陵等许多地方,还在天桥剧场看了一场京剧。真是大开眼界,如愿以偿,在祖国最神圣的地方——天安门广场我们还照了几张黑白照片,算是去了北京的历史见证。那时咱家穷没有照相机,是花钱照的,照片是后来照相馆给邮到我单位去的,至今还保存在我家的影集里。还有那些成套的北京风光图片,除了分送给亲友外留下来的我还保存了好多年。

大约在北京逗留了一周时间,我们就依依不舍的跟北京告别了,记得刚上车回来时心里挺不是滋味,心想:这一别今生今世恐怕再没有机会来北京了!

5月份我出差到无锡,学习结束后同学们大部分都去了黄山游玩,我最终还是放弃了去黄山而选择了再度去北京,一来我要故地重游,二来也是要去看看工作在教育部的弟弟。没曾想,时隔十二年我又回到了我常常思念的北京,那次去看到北京就有了新的变化,虽然逗留的时间较短,但依然让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我竟第二次来到了北京!

9月份女儿结婚了,女婿是北航毕业生,毕业后安排到北京工作,所以女儿的家就安到了北京,工作也安排到了北京,小外孙出生后,户口也落到了北京,他成了地道的北京人。这样一来我跟北京的缘分自然就更深了,今年为了给爱车办理进京证,我做为车主必须持有一个北京暂住证,也没费什么事,很快就办妥了,这样一来我也在北京算是有了一个合法的临时居住身份了,虽然起不了什么别的作用,但想来也挺有趣,起码不算是普通的游客了。

自从女儿结婚后,我没少来北京,现在交通也方便了,经济条件也宽余了,所以上北京就不算个事了。我连续三次到北京,二次开会学习,一次私事,前后累计一个多月时间,城市展览馆、铁道展览馆、北京警察展览馆、北京科技馆、中山公园等都细细参观一遍。

这些年,对北京的了解逐渐加深,更亲了,更爱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北京的大器。故宫大,颐和园大,鸟巢大,大歌剧院、世界公园大,园博园大,……还有一些我没有去过的地方,好多地方一天都走不过来,所见景物常常让你感到震撼,瞠目结舌。

国家博物馆我已经记不清去多少次了,因为她太宏大,展品太丰富,太有品味,那是一座巨大的`富丽堂皇的宝库,而且免费的,我几乎每次去都要带上吃的,一看就是一天,达六七个小时之久,流连忘返。有时连续去几天,有的精品展我都去好几次,比如复兴之路,中国古代历史展厅,还有一些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精品展览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我的眼里,北京的景物似乎永远也看不完。

北京的人也很好。他们跟你说话总是称“您”,那是尊称,一听到这个词,你的心里就感觉热乎乎的。

北京人也挺幽默,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连续两次踩中一位北京人的脚,他终于不耐烦了,说了一句:“脚没地儿搁扔外去”,那个“外”字还拐了一个弯,不是北京人还学不上来。我连忙道歉:对不起!说话时我也不禁哑然失笑:这北京人急眼了还挺有趣的、还挺幽默的。

最近到北京一家理发店理发,我要求理短些的平头。那位师傅一剪刀下去结果理的太短了,我说我的头圆理太短了脑袋象个球,不好看,可她说:你这个人长得喜庆,理啥头型都好看,一下子把我给说乐了。

我最佩服北京的那些自愿者们,街道里的老年志愿者们为维护北京的治安、环境、交通秩序等做出的无私的贡献,确实了不起,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北京人的文明素质。更让我敬佩的是在国家博物馆里那些自愿者讲解员们,那种专业级水平,知识的渊博,讲解的清晰真是让人赞叹,我就遇见过好几位这样的老年志愿者。

今年国庆节前我为了办汽车进京证先后到过北京相关派出所、街道居委会、地方政府综合治理部门、交管部门,这些单位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都很好,服务热情,工作效率也很高。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给汽车保养的4S店,到那里是真正的宾至如归,服务一流,中午还供应一顿相当不错的免费午餐。店里还高有台球,能上网的计算机、游戏等免费供客人娱乐,还有供儿童玩的玩具等设施。

北京的地铁象一张巨大的蜘蛛网,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呼呼呼一趟接着一趟,快速迅捷,那里边凉爽宜人,也是北京一道地下风景线。

北京大红门附近的服装批发商店的服装真的太便宜,连我这最不乐意逛服装商店的人都被吸引了,难怪好多熟人都愿意到北京来买服装。

北京的公共厕所特别多,而且特别干净,外地人绝对不会因找不到公共厕所而急得抓耳挠腮。据说这也是北京区别于其他一线城市的一大特点,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国庆长假我与家人先后去过两个地方游玩,一个是南海子,一个是园博园,给我留下的印象都真是太美了,都没玩够,将来一定还会去的。特别是园博园,第九届世界园艺博览会在这里举办,全国好多省市在这里设置展区,争奇斗艳,到处花团锦簇,创意千姿百态,犹如人间仙境一般,那婀娜多姿的音乐喷泉、那雄伟高大的永定塔、那让人瞠目结舌的天下第一大砚台等,欣赏不够,那里的一切都真的让人流连忘返。

光阴似箭,从第一次到北京,到如今一晃整整三十年过去了,再也不会有另一个三十年了。

若干年后,在北京某个托老所的院子里,或许有一位小老头正沐浴在火红的夕阳里,欣赏着新崛起的那些高楼大厦,欣赏着更现代化的城市美景,仍然盯着天空飞过的大飞机,口水挂在了嘴角上,那应该是我。

6.北京笔记散文欣赏 篇六

正义与公正是人类前进的永恒的主旋律。

人类除了以上这些观念理念是不科学的以外,还有许许多多顽愚的观念理念与生存方式需要我们去一步步的加以了解与改变,但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正义与公正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旋律,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什么人,无论那门子职业,无论哪个组织与国家,都要坚持这个主旋律,谁若不坚持了这一点,就等于是自取灭亡,无论他是多么的变态、邪恶与拥有多少大规模的杀伤性与毁灭性武器,都不能改变这个真理。

人类导致了宇宙正在恶性的加速膨胀是不科学的,是违反自然规则的,同时也是比较危险的,这需要全人类来共同的加以了解和改变。

人们的一些固有的落后观念还不能完全被扭转过来,但随着历史的进步,人们的这种不科学的观念会迟早的扭转过来,因为,正义与公正是人类前进的永恒的主旋律。

导致了宇宙恶性膨胀过快,就是人类污染环境造成,但怎样才能尽可能的做到不污染环境呢?这就需要我们去改进许多不科学的地方,需要全人类要小心地向前探索和发展。

请问,人类为什么不能做到团结一致,为共同的幸福去奋斗,而非要互相的怀疑与发生矛盾纠纷呢?

沿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和善良的人们一道前进。

宇宙中,那些我们肉眼观察不到的微小生命都在不停的膨胀,更别说我们能够观察得到的生命了,比如,微生物、单双核细胞、粒子、细菌与病毒等都在不停的膨胀,而芝麻、蚂蚁等微小的动植物也同样在不停的确膨胀,为什么现在的蔬菜水果的个头要比从前的大呢?比如,现在的辣椒、青椒、西红柿、萝卜、梨子与黄瓜等的个头就比从前的大,这说明它们是在不停的膨胀的结果;同样的,我们人类的身高也是在一代比一代的高大,这不也是不断膨胀的`结果吗?这一些的现象说明,生命与宇宙的本质是膨胀,每一个生命一旦诞生就是一个小宇宙,无数个小宇宙构成了大宇宙,而无数个小生命构成了大社会,但无论是大宇宙还是小宇宙,都在不停的膨胀,因为这是他们的本质,并且会一代代的延续与膨胀下去。所以说,宇宙中所有生命,从诞生至结束都在不停的膨胀,膨胀是生命存在的整个过程,生命的本质是膨胀,宇宙的本质同样也是膨胀,但是良性的膨胀占多数,恶性膨胀占少数(也只能只占少数,否则生命与宇宙将面临灭亡),而人类前进的方向就是,使所有的生命与宇宙都始终的朝着良性膨胀的方向发展下去,并竭尽全力的去遏制恶性膨胀的持续与发展。

一些悲剧,是一些人不相信正义的人造成,这些人的心灵深处还存在着一定的腐朽落后的封建残余思想。比如,他们还在崇拜封建帝王的残暴,甚至草菅人命,杀人如麻的那一套;还在拿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无毒不丈夫等腐朽落后的封建残余思想作座右铭。所以,拥有这些思想的人,有的会发展成为拜金主义者,有的会成为为享乐主义者,还有的会养成极端个人主义的思维方式;正因为如此,这些人就很容易理想迷失方向,很容易信念动摇、道德堕落与观念扭曲,最后终于会发展成为违法犯罪分子,造成一系列的人间悲剧,所以,这些悲剧,就是这些人不相信正义的人造成,如果他们相信正义,坚持正义的话,就不至于给自己与社会造成悲剧了。

作为一个中国人,是不能,也不应该忘记共同致富,共同幸福的先进理的,这是因为,我们中国人历来都讲究吃水不忘挖井人,是懂得报恩的知恩图报的人;再加上,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公民,怎能在自己富裕后忘记挖井人呢?忘记共同致富,共同幸福的社会主义的先进理念呢?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永远不能也不应该忘记的事情,尤其是北京人。

火葬既违背了古人对大自然要多加保护的理念,又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环境,污染了空气,这无疑是不科学的。无疑,古人的治葬方法是最科学的,因为,古人认为这种方法能够让灵魂充分的回归大自然,让灵魂可以再生再现,提高人类生生不息的正能量(而不是严重的雾霾或者其他污染物),这无疑是十分科学的理念。

7.北京的春天散文 篇七

昨天乘飞机到北京,刚下飞机,就有老朋友来接,他们已经在候机厅外等候我很久了。我们一行三人坐着他的车,顺着京通大道进城。此时的北京,气温正好跟我们云南楚雄差不到,10-26度。到了盛夏,北京气温高达三十五六甚至三十七八度,就会比我们云南楚雄热得很,而到了冬天,北京的气温就会低于零度,比楚雄寒冷得多。楚雄冬天相对温暖,夜间最低气温都在零度以上,而下午还温暖如春,夏天高温也很少超过28度。

朋友车上的音响播放着《北京欢迎你》,高速路两边,粉红的一种花儿开得正灿烂,一团团的,把花枝长得粗粗的,柔柔的、春意盎然的,满北京好像都热情洋溢,春意盎然的,我心里热乎乎的,很感动。第一次进京,原来很担心摸不清路,总是担心走错路,下飞机后,搭乘出租车吧,又觉得北京的出租车肯定很贵,从飞机场到八里庄,那么远的路程,得三四百元吧。

公路两边,一片片挺拔高直的树,正鹅黄嫩绿的发出新叶,还时不时看得见树上高高挂着一个个硕大的鸟巢。北京人真爱鸟,鸟也爱北京。北京大概确实很欢迎我们,不早不迟,刚好在桃花樱花梨花等等灿烂、柳絮纷飞、槐蕊飘洒的盛春时节向我打开了她温暖美丽的怀抱。

朋友直接把我们送到学院院里,学院的老师已经等着给我们安排住宿。之前三天,学院的谭老师打电话问我们几点的航班,几点可以到达北京,一行几人,他们安排人等着给我们安排住处。一位老师给我们安排了住处,告诉我们,太阳能热水管坏了,还没修好,宿舍的卫生间暂时没有热水给我们洗澡,请我们原谅,并且告诉我们本来我们今天办理报到手续以后才能去学院食堂就餐,但是考虑到我们云南三人因为路途遥远,提前一天到了,就业提前安排了我们的晚饭,所以我们当天可以去食堂吃晚饭。

朋友请我们吃完晚饭,回到学院,晚上躺在正看电视,学院的人打来电话,告诉我们,太阳能热水管修好了,宿舍卫生间有热水了,可以洗澡了,我感冒还没好利索,又太累,就没洗澡,但是心里热乎乎的,深深被北京人、学院人的热情,做事情的细致认真负责,对人体贴周到细心的关怀所感动。

今天早上,办理了报到手续,在学院食堂吃过了午饭,吃了一粒新康泰克,就躺在床上午休。

咚咚咚有人敲门,打开门,是学院的一个男工作人员,来问我宿舍配备的电脑是否正常,之后,他帮我检查并启动了电脑,并试了试上网,发觉我们没有鼠标垫,就说他会给学院的什么主任汇报,尽快给我们配备一个鼠标。

男工作人员刚走一会儿,咚咚咚又有人敲门,打开门,是学院的一个女工作人员,给我送来一个竹炭包,说是房子刚刚装修完,房间里有新装修房间的味道,放一包竹炭,吸一吸房子里的异味,她就帮我把竹炭包放在里电脑桌的靠墙角一边,又觉得不妥,拿到衣柜前,打开衣柜看看,也觉得不妥,接着干脆递给我,跟我说,您放在床旁柜的抽屉里,把柜子开着一点儿。我赶快接着竹炭包,深深被北京人、学院人的热情,做事情的细致认真负责,对人体贴周到细心的关怀所感动。

下午,她的一位老师,叫做武洪,开着车来学院大门外,等着带我们出去逛北京城。武洪八十年代中期曾经到滇西的怒江州支教,在师范学院当语文老师,教过她一年课,当年他给她们班上语文课,以其京腔京味纯正浓厚的普通话赢得了同学们的喜爱,他声情并茂朗诵话剧《雷雨》的感人肺腑情景让她至今记忆犹新。于是他一路开着车,或者一路走,一路给我们讲北京城。他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对北京有深厚的感情,深厚的爱。他与他昔日的`女学生,津津有味地讲着、回忆着将近三十来年前的滇西怒江州的人事,熟悉的如数家珍。我常常被他对滇西怒江的清晰记忆所震惊、所感动,将近三十年前的往事他还记忆犹新,可见他对云南怒江州的深厚感情。那时候,他还只有二十几岁。她那时候作文写的很好,武洪老师离开云南时候就鼓励她,努力读书,坚持写作,将来带着她的作品来北京给老师看,今天她果真带着她出版的几本小说散文集来到北京,好像是来给老师交作文一样自豪而又紧张,好像是完成了老师将近三十年前布置的一个作文、对她的一个期望一样高兴。

他家的旧居,在南官房胡同16号。他在那里长大,在那里的胡同里玩,在胡同边胡四合院里的枣树上打枣儿吃,在胡同里的粮站等着买米,在劈柴胡同里买过柴,在小金丝胡同里买过酱油。

他带着我们慢慢走过了银锭桥、南官房胡同、北官房胡同、劈柴胡同、帽儿胡同、菊儿胡同、小石碑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后鼓楼苑、南锣鼓巷,看了雄伟高耸的钟楼鼓楼。

北官房胡同、劈柴胡同、帽儿胡同、小金丝胡同等等,古色古香,透出浓浓的古典味道,古色古味古香,胡同里随处可见古老高大的槐树枣树,柔柔长长的槐蕊,落满一条条细细长长的巷子,落满一条条细细长长的胡同,踩上去柔柔软软的,忽然叫我想起郁达夫《故都的秋》里写到槐树落蕊的佳句来。

慢慢悠悠走进一个个胡同,深深感受到汪曾祺在《胡同文化》里写到的他对北京的胡同那一种深厚感情、深深眷恋,完全理解了汪老为什么会对北京的胡同那样喜爱。

我们围着什刹海边,游览了很多小胡同,但是他说,我们游览了的胡同还很少,只占北京胡同的一点点,要想好好游览,还得另外挑时间来。

什刹海也是北京的眼睛,春天的什刹海是更加美丽的眼睛。什刹海边的杨柳,都是垂柳,这些垂柳都很高大,柳丝很长,千条万条柳丝细细长长,摇曳在柔和的春风里,走着走着,就会有细细长长的柳丝拂面拂背,叫人总以为是什么女子的秀发拂到了脸上身上。来踏春赏春欣赏春天的什刹海美景,欣赏什刹海边的春柳的女子倒是确实很多,洋女子、土女子都不少,美女也很多,全都洋溢着荡漾着一脸的春天。晚上的什刹海,岛上、半岛上各种灯笼亮起来,丝竹音乐想起来,湖中的船儿被灯光映照,古色古香,什刹海更加恍惚迷离、妩媚迷人了,更像是江南水乡了。古典韵味的胡同、烟水茫茫的什刹海,三月的杨柳依依,柳丝长长,小船只只,给我造成了江南水乡的错觉。

8.我的北京情结散文 篇八

我的老家在北京的南边大约有四百来公里,不远,也不太近。但是在二十四岁之前,我从来没有去过北京。那个时候,北京给的我印象就是课本上的天安门和万里长城,要不就是那神秘而古老的故宫。可以说,我对北京的印象是纯粹而天真的,是心中最美丽的向往。

虽然我小时候没有去过北京,北京给我的信息却是铺天盖地的。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总理都住在北京城里,这些可都是经天纬地的伟人呀;戏匣子(收音机)里、报纸上也经常说着北京的消息,天天有,时时新。我感觉,那个时候的北京离我们很远,很远,可能是我这一辈子也不可能到达的地方。

其实六岁那年,我是有机会去逛北京城的。我爷爷的姐姐也就是我老姑的女儿在解放前就嫁进了北京城,听说还嫁了一个老革命,死后还进了八宝山,日子过得还可以。我六岁那年,爷爷要进北京城去看望他的姐姐。我是爷爷的大孙子,爷爷也想带我去北京城见识一下,开阔一下眼界。爷爷反复地叮嘱我,叫我准备好,和他一起去北京。

那个时候,我们农村没有公共汽车,更没有私人跑交通的个体户。要去北京,得先在村里、公社里开好证明,再早早起床,去我们地区坐通往北京的汽车。那天,爷爷是凌晨四点钟就起了床,当他叫醒我,说要去北京时,我看了一下黑乎乎的天,对爷爷说,天太黑了,我不去北京了。说完,我就又倒下睡着了。

虽然过了好多年,爷爷还一直用这一句话来开我的玩话。爷爷生前经常说,呵呵,当年叫你去北京,你被叫醒了,用手揉了一下眼,说天太黑了,不去北京了,话一说完就倒在炕上呼呼地睡着了,呵呵,呵呵。我小时候,对当年的情况还有一点印象。随着年纪的增大,我对当年的情景印象就越来越模糊了。有的时候,我都怀疑这到底是不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事。

我的进北京情节,在没有开花时,就烟消云散了。后来,我和众多的同龄人一样,开始了紧张而艰苦的求学生涯,开始了从农村到城里的长征。小学、初中、高中,我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下来,对进北京这件事也早就束之高阁,无瑕顾及了。只是到了高三,我在县高中里,碰见了一个北京来的插班生韩勇。

韩勇说一口标准的北京话,儿语音特别显眼,和我们说的话差别很大。韩勇戴一副金边近视眼镜,脸很苍白,人也很瘦,平时和我们的话也不多,上完课就走出校门,回自己在县城大街边上租住的地方睡觉。韩勇说,你们住的宿舍也太脏了,哪有二十多人一起住在一大间房里的,那是人住的地方吗?!我才不敢去你们宿舍睡觉呢。

韩勇说的话叫我们吃惊非小,因为我们当地的农村人,一家子都是睡在一个土炕上的,自古如此。就是

我们上学回家,还是这么睡的`,韩勇怎么会这么说呢。韩勇说,在北京,孩子从小就睡在自己的房子里,不和父母一起睡的。听到这些,我大吃一惊,心里想,原来北京人是这么讲究呀。

韩勇还说,你们可能感觉你们的县高中不怎么样,可是在我们北京,你们学校的名气可非同小可。韩勇还说,他之所以跑了三四百公里来这里读书,是他爸妈通过熟人走门子、托关系才来到我们学校当插班生的,当个插班生可真的不容易。后来,我听说,韩勇的爸妈是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生,在医院里好象都是主任级的。

因为我的学习还可以,帮韩勇讲过几道数学题,因此我曾经幸运地成为极少数被邀请进入韩勇宿舍的男生之一。我至今还记得,那是一个单间,就在县城十字大街边上,好象是个二楼,位置很繁华,是当时我们县城的中心区。虽然现在想起来,那个房间也不怎么样,可是在当时我的眼里,自己能够有一间房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里简直就是天堂。

韩勇的学习成绩很是一般,一考试,我们经常在总分上把他拉下二百来分。这个成绩按照我们河北的高考成绩,什么学校也上不了的。可是,韩勇却一点也不在乎,还说自己进步太大了,考上大学一点问题也没有。高考前一个月,韩勇被他的爸妈接回了北京,并一举考上了北京医学院,这个消息把我们班的全体同学惊了一个目瞪口呆。这样的好学校,我们尖子生也不一定能够考得上,而韩勇竟然能够考上了,太不可思异了。

后来我们才明白,原来我们河北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和北京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完全是两回事,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原来北京城里的孩子,比我们拥有多得多的特权。后来,我还听说韩勇大学毕业后去了德国留学,后来就回国做医疗器材生意,听说发了大财,是最早富起来的那一批人。再后来,就再也没有听说韩勇的消息了。

高考后,我去上海上大学,在我们班三十七个同学中就有三个北京同学,说话和韩勇的腔调完全一样,做派却各不相同。他们是三种性格、三种脾气、三种人品,一个孤傲,一个随和,一个好强,以至于就有了三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孤傲的,全班没有一个朋友,男女同学都烦他;随和的,和全班同学的关系都不错;好强的,在班里有多少朋友就不知道了。

三个北京同学的命运也各不相同。孤傲的那个,因为在大二旷课被开除了。这个同学一点也不可惜,因为他根本就不正干,绝对的一个泼皮无赖,据说现在德国流浪,音讯皆无。好强的那个,毕业后去中国公安大学教书,不久就辞职,当了律师,现在好象去加拿大陪孩子读书了,也没有什么联系了。

随和的那个,进大学一个月就因去外边饭店吃饭和一伙刚劳改回来的人打架,被学校记了四年的大过,在大学毕业前一个月,又因故与我班一个男同学打架被开除了,这个就十分可惜。因为我班的那个男同学本来就十分欠揍,人品太差。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那个男生大学毕业不到一年,就因徇私枉法,收了人家的钱,被关进了班房。而这个被开除的同学,虽历经磨难,现在却也是事业有成,在全国各地开了十几个店,相当兴隆。

毕业后,我就来了海口,好象是来到了天边,离北京的距离是越来越远。可是真的没有想到,不到半年,我就有了去北京出差的机会,终于在一九九二年第一次进了北京。当时的北京,四处也是破破的、旧旧的、脏脏的、乱乱的,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第一次到达北京的晚上,我就喝醉了,醉了个一塌糊涂。我好象记得,第一次进北京,住的是京都饭店。

从此以后,我去北京的机会就越来越多了,也顺便逛了好多地方。北京的天安门、故宫、长城、十三陵、颐和园都已去过,可是,不论我逛多少地方,再也找不到那种童年时的感觉了。特别是近几年,北京的车越来越堵,人越来越多,空气越来越污浊,雾霾越来越浓,环境越来越差,人际关系越来越淡薄。我感觉,现在的北京,早就不是我小时候一心向往的北京了。小时候的北京,早就悄悄地离我而去了。

特别是最近两年,我母亲去了北京,儿子也在北京读书,我进北京的频率越来越勤。这两年去北京的次数,几乎超过了前些年的总和。前几天我去了一趟北京,专门看母亲和儿子。可是,我没呆上几天,就感觉鼻子特别难受,头整天晕晕的难受,象喝醉了一样,一个劲地疼,连呼吸都感到困难。因为亲情使然,我还是咬着牙呆了几天,没有给母亲和儿子说。

我现在越来越感觉到,北京对我来说,绝对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既深爱又有恨,既熟悉又陌生,既向往又背离。我之所以仍然爱着北京,是因为北京城里有我的至亲,有我这一辈子永远也无法报答的人。我之所以恨北京,因为我对这个污染得如此厉害的城市越来越没有感觉了,因为它早就将我小时候的美好向往破坏得体无完肤、支离破碎。说实话,我对北京已经没有感觉了。

我是一个单纯而善良的人,小时候如此,长大后也如此。我喜欢读书,诸子百家,无所不喜;我也喜欢写作,各种文体,都会信笔乱来。但是,我有我的原则和底线,绝对不搞网恋,绝对不会异想天开。我喜欢我现在的生活,我也向往我心中的美好。平时有空闲的时候,我喜欢把我的所思所想付于笔端,在夜深人静时,洋洋洒洒,一蹴而就。

9.那年徒步去北京散文 篇九

第六天

九X年七月十五日

最休闲的一天

洛阳东郊 小李庄

天亮醒来发觉已过了洛阳。

小李庄。车坏了,他们去买零件。我们在路边等,顺便和路旁一个卖陶瓷的年轻人闲聊。

他说这里的村办企业、私人企业很多,经济发展较快。但这些企业效益一般,工人工资大约200--300元,办厂的老板赚钱最多。

看他们一时半会还修不好车,我们还是继续走吧,毕竟这是十三朝古都洛阳(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这里有白马寺与龙门石窟,还有洛神出没的洛河。

“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曹植的洛神赋有屈大夫离骚的神韵。

我们很巧合地经过一座洛河桥,桥下的水流稍微有点浑浊,河面宽广,也不知是不是曹植怀念宓妃的洛河。

我们站在桥头,眺望一下远处,“云遮雾断,芳草自萋萋”,边沿路前行。

走了一段,在大街上与一位修鞋的老大爷攀谈起来,他好心地提醒我们要看好自己的包,告诫我们出门在外要多加小心。我们虽然几近于赤手空拳走天下,但头次听到这样的提醒还是十分感动。

他说这里是洛阳郊区,经济条件还可以,苦就苦在山区。郊区大多是种菜,比种庄稼合算。一般一人五六分地,要是种小麦的话,有8—900斤一亩。

洛阳的社会秩序比较好,还算平安。

我们告别这位老大爷继续沿着310国道走,也不知走了多远,看公共汽车牌子,这里离白马寺还有十几站,看来一下子我们也走不到,正当我们一筹莫展时,那辆车又来了,他们果然极重义气,看到我们之后,又把我们叫上车。

白马寺,也不想看了。

很快便进入偃师地界。

偃师 “及时雨”老乡

偃师正在大修公路,听他们介绍说这几年偃师经济发展极为迅速。

他们把我们带到一个老乡的家里,然后挥手告别。这几个人河南汉子,义薄云天,有古侠客之风,在此再次向他们致谢。

到了老乡家里,真有一种到了自家的感觉。

其实老乡一开始对我们颇有点冷淡,后来与他详谈得知,前不久,也是路上司机把一个老乡送到他这里,那个老乡借口遇到困难,找他借了几千元钱救急,留下了通讯方式,答应过几天还钱,可几天后,钱没还来,电话也打不通,让他郁闷之极。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他慢慢了解了我们,很快便亲如一家人了。

他是南县人,在偃师开了一个电瓶修理店,因为生性豪爽,重义轻财,赢得国道线上长途司机的好评,人称“江湖及时雨”,所以这些司机一发现谁遇到困难,就往他这儿带,当然他的生意也不错。

然后,他带我们去一家面馆吃了满满一碗油泼面。

吃完饭,我们到了他那间窄小的.租房,整理这数天来的“混乱”,把脏衣服洗了,然后给全身来了一个痛快而彻底的大扫除。

这一切完毕后,我们便第一次躺在软软的草席上睡着了。

醒来已是黄昏,老乡亲自操刀主厨,给我们弄吃的。

饱饱吃完以后,我们便开始游览这三千年古城——偃师。

“偃师因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东征伐纣在此筑城“息偃戎师”而得名,先后有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七个朝代在此建都。”

这里有玄奘故里、商城博物馆、商汤陵。

老乡带我们先去老城,发现这边新建房屋极多,鳞次栉比,看来这里的人们真的富起来了。

走了一大圈后,老乡发觉我们有点口渴,又请我们喝了一瓶汽水,然后从一条古色古香的巷子里穿了出来,经过水果蔬菜市场,他又给我们买了一个大西瓜。

素昧平生,又刚刚发生那样的委屈事,他还能如此赤忱待人,令我们感佩至极,这才是真正侠义可风、古道热肠的湖南人。谢谢你,老乡,虽然这多么多年,一直没有与你联系,也没有偶遇到你,但在我们内心,深深刻下了你那朴实、厚道,并不敏于言的老乡形象。

接着我们来到偃师体育场,我看到了这里正在展览一些夏朝的文物,其中很多是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有石器、陶器、玉器等,第一次知道夏朝在这里建都(有待进一步考证),让我大开眼界。

然后我们在体育场里的游泳池坐了半天,才慢慢起身回家。

到 家后,他在这儿的朋友过来玩,其中有个吉林姓曲的年轻人特别喜欢侃足球,于是我和他聊上了正在举行的世界杯。可惜今晚没有世界杯比赛,到他们那边看了一会 儿电视,有如重见天日,毕竟流浪江湖好多天,一直没注意这玩意儿了,电视正放首届大学生毕业晚会,那个“过桥米线”的节目很有趣。这时才发现自己也是他们 中的一员,心里便有一种自豪感涌现出来。

可惜不能久看,明天还得赶路,早点歇吧。

上一篇:2010年机电设备工作总结下一篇:无业证明怎么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