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调查分析

2024-08-19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调查分析(精选8篇)

1.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调查分析 篇一

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总体发展趋势分析

2009年中国的汽车市场取得了出乎意料的发展,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其中,韩系汽车尤其是北京现代汽车业实现了高速增长,位居国内汽车行业前五位,市场前景看好。应该在认真总结09年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提出对策,积极应对2010年可能出现的新的影响因素,将北京现代汽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近日,有幸参加了北京现代汽车一款B级汽车的商评活动,看了样车以后,首先是眼前一亮,然后是为之一振,总体印象是该车投放市场,将大大提升北京现代汽车的市场形象和品牌形象,为此,由感而发提出分析意见和建议。

一、关于中国汽车市场总体趋势与判断

目前,国内汽车市场若干趋势性变化:

1、国内汽车市场2月份最终结果尽管还没有发布,但从全国十几个主流汽车市场信息反馈,1月份汽车销售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增长,与09年12月环比有大幅下降,统计数据达到行业预期的乐观状态,但其中含有相当大比例的09年底欠账还账销售量。如果减去这部分销售量,实际净增销售量并不乐观。

2、京城汽车市场1月份比去年12月份至少下降20%-30%,尽管有大雪造成的交通影响问题,但实际销售情况下降明显,看车的客流明显减少,消费者观望情绪在增加。2月份,尽管数据仍未出来,但实际情况非常清楚,2月份与1月份销售数据肯定形成较大的反差,因为节前节后传统的销售高峰均未出现。

3、09年底,由于购置税政策的调整,消费者狂热购车形成的销售量的提前释放影响,至少对2010年一季度影响是全国性的,是巨大的。

4、按照2010年汽车行业产销增长10%的目标,每个月产销应在125万辆以上,从已经过去的一月份销售情况看,这一目标尽管达到销售166万辆,其中除去还账以外,净增长量很可能仅达到平均水平。而二月份产销量有可能在100万辆左右,上半年月均产销计划压力增大。

5、由于09年汽车销售高速增长,使得售后市场与销售市场不适应的矛盾加剧,目前全行业主要盯在1500万辆的产销目标上,售后服务市场暂时还没有得到高度注视,不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

6、据近日媒体报道,09年全国质量协会报告,投放市场半年以内的新车质量投诉快速上升,必将使消费者在选车、购车更加谨慎。

7、目前,关于丰田汽车在全球召回的报道铺天盖地,尽管丰田汽车2008年取得了产销世界第一的地位,但09年但目前为止其召回总量,已经大于产销总量,不得不引起国内汽车行业的高度注视与关注。当然也会为国内汽车行业产销提供一定的市场机会。

8、京城关于提高停车位收费的舆论越来越大,而且正式出台了实施基本方案,影响很大,加上快速发展公交的影响,一定会对2010年京城车市分流起到重要的动作用。

9、二手车市场2010年将有一个高速的增长;

10、过去是有钱人买车,现在是普通人买车;

11、大城市汽车总量增长趋缓,二三线城市快速增长;

12、舆论认为汽车信贷消费2010年将有快速增长的趋势,但从目前情况看,国家信贷政策有可能向严格控制调整,因此很难形成汽车信贷消费热点。

13、目前关于机动车征收环境税的报道越来越多,舆论影响越来越大,而且是全国性的影响,据报道排量越大缴税越多。由于具体出台标准、时间尚未确定,已经增加了消费者观望情绪。

(一)、产销总体目标已确定明确

1、政府已经明确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产销增长10%的总目标。

2、09年汽车销售1364万辆,增长10%即应达到1500万辆的目标。

3、部分专家预测可达到2000万辆的目标。甚至有些专家预测有可能保持45%的增长水平!

4、在09年产销两旺的基础上,各厂家都调高了2010年的产销目标,并预测产销将增长15%-30%的水平。产能过剩上半年有可能形成,并促使汽车销售竞争加剧,包括价格竞争。

(二)、目前经济发展和汽车市场出现的变化及分析

中国经济年会(由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主办)高层人士观点明确,即:我们已经进入了充满不确定因素的2010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存在,全球经济呈现缓慢曲折的恢复过程。关于经济方面变化:

1、2010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存在,也必将对国内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2、民生问题影响,住房高速涨价影响。

3、中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已经达到52%。

4、有专家称:2010年中国通胀率可能超过5%(警戒线是4%)。

5、失业问题特别是农民工失业问题(主要是房地产土地大量供应形成的),问题突出。

6、自然灾害现象突出,影响巨大。

7、国内现阶段通胀预期加大,影响巨大。

关于汽车行业方面:

1、国内及京城汽车市场1月份尽管统计数据达到了新的高峰,一是一些影响因素起作用,二是汽车市场并未形成汽车销售高峰。

2、政府正式确定2010年汽车行业产销目标增长10%。

3、各厂家调高了2010年产销目标,其中自主品牌企业产销目标平均增长72%。

4、一个月内,政府两次调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月初主要是由低标准调高,月中主要是将以旧换新政策与1.6及以下购置税优惠政策结合共享。

5、政府正在制定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的补偿标准。

6、国内汽车市场出现了缺货加价与优惠促销、降价促销都十分突出的特殊现象。汽车缺货和加价现象正在令广大消费者十分厌烦,形成了较强的观望情绪。

7、东风汽车集团在当前形势下,率先公布了正式实施以租代售新的营销战略,必将对营销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8、目前正在面临中央两会和个地方政府两会期间,关于公款购车消费的舆论加大(据统计每年公款购车消费高达3000亿元,平均每辆车费用高达10万元)。

9、工信部已经正式明确:五大部门作为2010年汽车行业重组兼并的重点,汽车行业位列其中。

10、汽车市场将加快向二三线城市或三四线城市转移,汽车下乡也将加快发展。

11、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汽车销售消费的方针已经形成共识,即:总方针为不限拥有,有限使用。提倡组合出行方式。

12、汽车消费特点:过去是有钱人买车,现在是普通人买车;中国的车市已经进入普通消费时代。

2.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调查分析 篇二

关键词:汽车金融,汽车金融公司,汽车贷款,商业银行

自从1919年通用汽车公司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为汽车销售提供贷款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来, 汽车金融产业就开始在发达国家萌芽, 尤其是在日本、北美和西欧国家。汽车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汽车产业的发展, 西方发达国家汽车行业在20世纪发展迅猛, 汽车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 飞速发展的汽车工业直接激发了消费者的购车热情, 汽车金融服务应运而生, 专业的汽车金融公司专门针对一些无法负担高额购车费用的消费者, 为他们提供购车贷款和定制化的服务。汽车金融是汽车产业与金融的结合, 也是当前产业金融的重要领域。

一、国内外汽车金融产业发展现状

自20世纪初美国通用公司最早设立汽车金融服务机构以来, 汽车金融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不断发展壮大, 逐渐形成了发达的汽车金融市场。但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发达国家的带来很大的冲击, 汽车行业也不例外, 2008年至2009年间, 欧洲的汽车销售额下滑了20%, 很多汽车金融公司面临着破产的威胁。金融危机引发了汽车金融产业的重组, 也推动着产业的升级, 诸多汽车金融公司开始转移发展的重心, 由传统的汽车贷款向附加值更高的汽车服务和类似的银行业务发展。

而近年来, 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 汽车金融也逐渐在以中国和俄罗斯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兴起。2004年, 中国第一家专业汽车金融公司上汽通用汽车金融 (GMAC SAIC) 成立, 同时也标志着越来越多的专业汽车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将在中国市场落地。据民生银行和德勤联合发布的《2012中国汽车金融报告》显示, 2015年汽车消费金融市场余额预计会在2011年3000亿元基础上增长到6700亿元。与发达经济体不同, 由于消费者对汽车金融的接受度和国家的政策额限制, 发展中国家的汽车金融业务仍主要停留在传统的购车贷款领域。总体来看, 汽车贷款业务目前仍被银行垄断。尽管汽车金融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程度不高, 但是发展速度却是惊人的, 继上海通用, 大众、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等十余家大型专业汽车金融公司相继成立。此外, 中国不断增长的汽车需求也将为汽车金融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力量。

二、我国汽车金融产业的发展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从世界范围看, 提供汽车金融服务的主体主要有三类, 分别为汽车生产企业的财务公司、商业银行和专业的汽车金融公司。西方国家绝大多数汽车金融服务都是由专业独立的汽车金融公司提供的, 商业银行几乎已经退出汽车金融产业。但是目前来看, 我国的汽车金融服务的提供主体仍是商业银行。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商业银行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客户基础, 网点多, 资金充足。中国民众接触银行的几率远远大于非银行金融机构, 除了存取款业务, 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和住房抵押贷款等业务都涉及银行, 自然银行也就成为了汽车消费贷款的不二选择, 银行广泛的业务范围也导致居民对汽车金融公司的接受程度有限;二是得益于银行间交易市场, 银行相比汽车金融公司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融通资金, 从而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利率更低的贷款;三是国家在政策方面没有给予汽车金融公司扶持, 在注册资本、资本充足率等指标上面把控非常严格。这些都导致了我国汽车金融行业过渡依赖于商业银行的畸形发展局面。

这种缺乏市场调节的发展模式相对僵化, 导致汽车信贷风险集中于商业银行, 银行应对风险的能力也大大下降。另一方面, 由于我国信贷体系的不健全, 外加汽车贷款额的逐年增加银行坏账也大幅上升, 今年4月份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2年报》显示商业银行个人贷款的不良贷款余额为487.3亿元, 其中汽车贷款不良率则高达2.16%, 远超平均水平。所以, 银行为降低风险不得不更加审慎贷款, 从而制约了我国汽车消费的增长, 如此恶性循环, 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损害。另外, 汽车金融公司与银行相比有着天然的优势, 尽管利率可能比银行稍高一些, 但是汽车金融公司的贷款门槛低, 首付比例低, 贷款时间长, 更重要的是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根据不同的车型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实现更高的用户效益。

此外, 尽管目前我国大部分汽车消费信贷仍由商业银行掌控, 但是外资汽车金融企业的不断涌入对银行的主导地位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并由此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竞争乱象。很多银行为应对外资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的冲击, 纷纷下浮贷款利率, 以降低利率来吸引客户, 造成整个银行业利润率的下降。银行不同于汽车金融公司, 汽车金融公司的收入来源多样, 如售车收入和服务收入等, 银行只依靠信贷盈利, 如今连信贷业务都不盈利了, 外加承担的巨大风险, 必将对整个银行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伤害。

三、未来发展的趋势及政策建议

从全球汽车金融产业的布局来看, 发达国家的汽车金融产业在逐渐走向成熟, 而新兴经济体的汽车金融产业将进一步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 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对于商业银行的依赖度将逐渐降低, 转而更多的利用金融市场开展融资活动, 发展中国家的汽车金融市场潜力将被进一步发掘。

从国家的政策导向方面看, 国家对于汽车金融产业的政策有逐渐放松的趋势, 对汽车金融的扶持也将加大。鉴于国家未来的发展重点仍为保增长, 汽车需求仍会不断增加, 贷款购车比例将进一步增加, 汽车消费融资方式也趋于多样化。再加上社会公众对汽车金融公司了解的不断加深, 对其接受度也将大大提高, 国家对于汽车金融公司的政策将进一步放松。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率的提高, 政策会倾向于加大对汽车金融产业的支持。

从全球汽车金融产业的发展趋势上来看, 汽车金融服务大体上沿着两个维度发展, 服务升级和价值链的延伸。这种发展趋势恰恰和产品创新的服务模式轨迹 (技术升级和价值链的延伸) 不谋而合, 从某种程度上说, 汽车金融服务也是汽车金融公司提供给汽车购买者的一种产品, 传统的汽车金融仅仅是为汽车购买者提供贷款, 服务中包含的附加值较低, 我国目前的汽车金融产业仍停留在此阶段。而西方发达国家的汽车金融公司在金融危机之后就开始将重点转移到更高层次、更高附加值的服务上, 在国家政策逐渐放松的前提下, 我国的汽车金融产业无疑也将经历这种转型。

汽车金融产业的服务创新就是对产业纵深方向的发展, 汽车金融企业将在更好的开展汽车信贷的前提下, 创新服务模式, 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比如简化贷款办理流程, 针对特定的购车者提供定制化专业化的服务, 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和相关金融衍生产品, 提供更多的汽车租赁和汽车保险代理业务。更进一步, 可以在发展客户关系方面做到更好, 例如可以成立俱乐部, 开展定期的活动和信息共享等等以充分挖掘企业的创利能力。另一方面, 汽车金融产业的价值链延伸是对产业的横向的发展, 延伸的范围可以涉及到汽车的生产、流通、售后服务等汽车产业链内的各个环节。例如, 由于汽车金融公司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客户, 更加了解客户的偏好, 汽车金融公司可以利用这种信息资源向汽车厂商提供有价服务, 帮助汽车厂商优化生产结构。另外, 汽车金融公司还可以加强和商业银行的合作, 弥补商业银行在专业化服务和技术产品上的不足, 同时充分利用商业银行分布广泛的网点和发达的网络系统, 让银行代理部分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 达到“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陶冶.浅析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J], 中国流通经济.2007年12月.

[2]李尧, 毛燕.对我国汽车金融模式的探讨[J], 金融与投资.2004年4月

[3]孙小丽.浅谈国外汽车金融公司[J], 财经政法资讯2005年第4期

3.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篇三

关键词:汽车市场;节能;新能源汽车;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010-01

一、汽车产业全球化的趋势

汽车产业全球化集中体现在特征上:一是汽车产业链,包括投资、生产、采购、销售及汽车售后服务、研发等主要环节的日益全球性配置。例如,过去跨国公司在本国建立、保持研发机构,对于目标国市场采取的复制产品的方式进行投资,而现在则采取将各个功能活动和能力分配给全球市场的方式。由此导致了新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模式的出现,特别是整车装配与零部件企业之间呈现分离趋势,零部件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并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以往的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面临严峻挑战。

从汽车产销量的地理分布看,欧美发达国家,普遍都出现了严重市场疲软,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的形势看好。在亚洲,中国、泰国和韩国等凭借其良好成长性和巨大潜力,继续成为世界汽车市场上的亮点。据预测,全球汽车产量亚太地区将占到65%,而其中将有一半来自中国。

二、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规模和市场结构变化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就开始重视汽车产业发展规模问题,针对汽车产业暴露的厂商多、产量少、缺重少轻、轿车产品空白等问题进行了理性的规范治理和解决。20世纪90年代起,汽车产业在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合资化愈演愈烈,产业资金需求膨胀。伴随经济高速发展,各地政府投资于汽车产业热情高涨,形成了过于分散、数量多、技术水平低的企业布局,区域间车企分工协作能力差,重复工程多。基于汽车产业暴露出的组织结构问题,国务院1994年7月颁布实施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旨在运用外资实行大批量生产,促成国内企业的合并与集团化,形成二至三个大集团,着重解决“散、乱、低、慢”等问题。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形成六大汽车产业集群,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上半年,汽车制造企业单位数量达10322家,其中75%以上集中在六大汽车产业集群内。汽车整车及改装车企业数为809家,汽车制造业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达376.42万人。

三、中国汽车工业市场空间、投资机会与盈利前景预测

未来时期随着影响中国汽车需求市场的价格、居民收入和消费结构、汽车信贷、消费环境的改善,特别是跨国公司主导下的汽车合资企业不断在全球同步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将对未来市场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将成长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

近年来,跨国公司加快了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推动了国内汽车业新一轮的兼并重组热潮。预计今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角逐将更加激烈,国内几大汽车集团依托跨国公司迅速扩张,将进一步加速各类整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兼并重组,市场格局剧烈变化,投资并购机会将不断涌现。目前,我国汽车行业的整体利润率高于国际水平,随着产品的价格下降,这极可能降低行业的利润率,但在价格下降的同时,成本、费用也有较大下降空间,利润总额等总量指标可能保持,甚至有可能提高。国家进一步降低一些税费,将为行业内大部分企业提供降价空间,如果产销规模能随降价得到有效扩大,规模效应将发挥出来,会使行业效益保持在较好水平。

四、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1)中国汽车市场虽然过去10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但目前汽车千人保有量仍与世界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2012年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为80辆左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0%,与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500辆以上的水平相比,差距更大。初步测算,中国汽车保有量的合理水平的上限为2.5亿辆左右,预计在2025年前后达到,那时的千人保有量估计为170辆左右,与当时世界平均水平相当。同时,我国的公路建设质量在近些年得到显着提高,未来基础设施投资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全国公路体系仍将不断延伸和扩大,这给汽车出行提供了更好的便利条件,有利于促进汽车消费向中小城市进一步延伸。

(2)汽车的生产和消费将在未来相当长时期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汽车产业是波及范围最广和波及效果最大的产业。对钢铁、有色金属、橡胶、等原材料工业,铸、锻、热、焊、冲压、等设备制造业,机械、电子、电器、化工、等配套产品和零部件,公路建设、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等,都会产生巨大需求,从而推动这些产业的发展。

4.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调查分析 篇四

报告目录

第一章 世界汽车涂料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第一节 世界汽车涂料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一、世界汽车涂料行业特点分析

二、世界汽车涂料市场需求分析

第二节 世界汽车涂料市场分析

一、世界汽车涂料需求分析

二、世界汽车涂料产销分析

三、中外汽车涂料市场对比

四、世界汽车涂料行业市场规模现状

五、世界汽车涂料行业需求结构分析

六、世界汽车涂料行业下游行业剖析

七、汽车涂料行业世界重点需求客户

八、2013-2018年世界汽车涂料行业市场前景展望

第三节 世界汽车涂料行业供给分析

一、世界汽车涂料行业生产规模现状

二、世界汽车涂料行业产能规模分布

三、世界汽车涂料行业技术现状剖析

四、世界汽车涂料行业市场价格走势

五、汽车涂料行业世界重点厂商分布

第二章 国内外汽车涂料生产工艺及技术趋势研究

第一节 当前我国汽车涂料技术发展现状

第二节 我国汽车涂料产品技术成熟度分析

第三节 中外汽车涂料技术差距及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分析

第四节 提高我国汽车涂料技术的对策

第五节 中外主要汽车涂料生产商生产设备配置对比分析

第六节 我国汽车涂料产品研发、设计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章我国汽车涂料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我国汽车涂料行业发展现状

一、汽车涂料行业品牌发展现状

二、汽车涂料行业需求市场现状

三、汽车涂料市场需求层次分析

四、我国汽车涂料市场走向分析

第二节 2008-2013年汽车涂料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第三节 汽车涂料行业运行分析

一、汽车涂料行业产销运行分析

二、汽车涂料行业利润情况分析

三、汽车涂料行业发展周期分析

四、2013-2018年汽车涂料行业发展机遇分析

五、2013-2018年汽车涂料行业利润增速预测

第四节 对中国汽车涂料市场的分析及思考

一、汽车涂料市场特点

二、汽车涂料市场分析

三、汽车涂料市场变化的方向

四、中国汽车涂料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五、对中国汽车涂料产业发展的思考

第四章中国汽车涂料市场运行态势剖析

第一节 中国汽车涂料市场动态分析

一、汽车涂料行业新动态

二、汽车涂料主要品牌动态

三、汽车涂料行业需求新动态

第二节 中国汽车涂料市场运营格局分析

一、市场供给情况分析

二、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三、影响市场供需的因素分析

第三节 中国汽车涂料市场进出口形式综述

第四节 中国汽车涂料市场价格分析

一、热销品牌产品价格走势分析

二、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分析

第五章2013-2018年中国各地区汽车涂料行业运行状况分析及预测

第一节 华北地区汽车涂料行业运行情况

一、2011-2012年华北地区汽车涂料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1-2013年华北地区汽车涂料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3-2018年华北地区汽车涂料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13-2018年华北地区汽车涂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五、2013-2018年华北地区汽车涂料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第二节 2013-2018年华东地区汽车涂料行业运行情况(同上下略)

第三节 2013-2018年华南地区汽车涂料行业运行情况

第四节 2013-2018年华中地区汽车涂料行业运行情况

第五节 2013-2018年西南地区汽车涂料行业运行情况

第六节 2013-2018年西北地区汽车涂料行业运行情况

第七节 2013-2018年东北地区汽车涂料行业运行情况

第六章中国汽车涂料行业市场分析

第一节 汽车涂料市场需求分析

一、汽车涂料市场的需求变化

二、汽车涂料行业的需求情况分析

三、汽车涂料品牌市场需求分析

第二节 汽车涂料需求市场状况分析

一、汽车涂料市场需求特点

二、汽车涂料市场需求分析

三、汽车涂料市场需求结构分析

四、汽车涂料市场存在的问题

五、汽车涂料市场的需求方向

第三节 主要应用的发展趋势

第七章我国汽车涂料行业市场调查分析

第一节 2011-2012年我国汽车涂料市场调查分析

一、主要观点

二、市场结构分析

三、价格走势分析

四、厂商分析

第二节 2011-2012年中国汽车涂料用户调查分析

一、整体市场关注度

二、品牌关注度格局

三、产品关注度调查

四、不同价位关注度

第八章汽车涂料行业上下游产业分析

第一节 上游产业分析

一、发展现状

二、发展趋势预测

三、行业新动态及其对汽车涂料行业的影响

四、行业竞争状况及其对汽车涂料行业的意义

第二节 下游产业分析

一、发展现状

二、发展趋势预测

三、市场现状分析

四、行业新动态及其对汽车涂料行业的影响

五、行业竞争状况及其对汽车涂料行业的意义

第九章汽车涂料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五、客户议价能力分析

第二节 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企业集中度分析

三、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中国汽车涂料行业竞争格局综述

一、2011-2013年汽车涂料行业集中度

二、2011-2013年汽车涂料行业竞争程度

三、2011-2013年汽车涂料企业与品牌数量

四、2011-2013年汽车涂料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四节 汽车涂料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国内外汽车涂料行业竞争分析

二、我国汽车涂料市场竞争分析

第十章汽车涂料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一节 汽车涂料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一、汽车涂料市场增长潜力分析

二、汽车涂料主要潜力品种分析

三、现有汽车涂料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四、潜力汽车涂料竞争策略选择

五、典型企业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第二节 汽车涂料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后危机对汽车涂料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二、后危机后汽车涂料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

三、2013-2018年我国汽车涂料市场竞争趋势

四、2013-2018年汽车涂料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五、2013-2018年汽车涂料行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三节 汽车涂料行业发展机会分析

第四节 汽车涂料行业发展风险分析

第十一章汽车涂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我国汽车涂料行业前景与机遇分析

一、我国汽车涂料行业发展前景

二、我国汽车涂料发展机遇分析

三、汽车涂料的发展机遇分析

第二节 2013-2018年中国汽车涂料市场趋势分析

一、汽车涂料市场趋势总结

二、2013-2018年汽车涂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三、2013-2018年汽车涂料市场发展空间

四、2013-2018年汽车涂料产业政策趋向

五、2013-2018年汽车涂料行业技术革新趋势

六、2013-2018年汽车涂料价格走势分析

七、2013-2018年国际环境对汽车涂料行业的影响

第十二章汽车涂料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

第一节 汽车涂料市场发展潜力分析

一、市场空间广阔

二、竞争格局变化

三、高科技应用带来新生机

第二节 汽车涂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品牌格局趋势

二、渠道分布趋势

三、需求趋势分析

第三节 汽车涂料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一、战略综合规划

二、技术开发战略

三、业务组合战略

四、区域战略规划

五、产业战略规划

六、营销品牌战略

七、竞争战略规划

第四节 对我国汽车涂料品牌的战略思考

一、企业品牌的重要性

二、汽车涂料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三、汽车涂料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四、我国汽车涂料企业的品牌战略

五、汽车涂料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

第十三章2013-2018年汽车涂料行业发展预测

第一节 未来汽车涂料需求与需求预测

一、2013-2018年汽车涂料产品需求预测

二、2013-2018年汽车涂料市场规模预测

三、2013-2018年汽车涂料行业总产值预测

四、2013-2018年汽车涂料行业销售收入预测

五、2013-2018年汽车涂料行业总资产预测

第二节 2013-2018年中国汽车涂料行业供需预测

一、2008-2012年中国汽车涂料供给预测

二、2013-2018年中国汽车涂料产量预测

三、2013-2018年中国汽车涂料需求预测

四、2013-2018年中国汽车涂料供需平衡预测

五、2013-2018年中国汽车涂料产品价格预测

六、2013-2018年主要汽车涂料产品进出口预测

第三节 影响汽车涂料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2013-2018年影响汽车涂料行业运行的有利因素分析

二、2013-2018年影响汽车涂料行业运行的稳定因素分析

三、2013-2018年影响汽车涂料行业运行的不利因素分析

四、2013-2018年我国汽车涂料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分析

五、2013-2018年我国汽车涂料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分析

第四节 汽车涂料行业投资风险及控制策略分析

一、2013-2018年汽车涂料行业市场风险及控制策略

二、2013-2018年汽车涂料行业政策风险及控制策略

三、2013-2018年汽车涂料行业经营风险及控制策略

四、2013-2018年汽车涂料行业技术风险及控制策略

五、2013-2018年汽车涂料行业同业竞争风险及控制策略

六、2013-2018年汽车涂料行业其他风险及控制策略

5.关于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的调查报告 篇五

[摘 要]调查了一些销售人员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看法的基础上,做了这个报告。[关键词]经济状况 汽车购买鼓励政策 新能源汽车

一、大环境

销售人员对汽车行业发展速度的判断1614121086420很快

(一)经济环境

1.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发展方式积极转变

1)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达5098.66亿元,已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连续1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快于全国、全省1.3和1.1个百分点。从全年运行轨迹看,1季度、上半年、1-3季度同比分别增长3.4%、6.6%和8.5%。全市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4924元,增长9.1%,按2009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10968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达到9292美元。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190.25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2434.89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2473.52亿元,增长13.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7:50.0:46.3调整为3.7 :47.8 :48.5,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排序由“二三一”变为“三二一”,第三产业拉动全市GDP增长6.5个百分点。

2)企业信心持续增强。在国家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经济政策作用下,全市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断向好,企业家信心明显增强,企业景气指数持续提高。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41.7,比三季度回升18.1点,比上年同期回升61.6点,已连续三个季度持续回升。

系列1一般慢很慢

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为143.5,分别比三季度和上年同期回升14.4和30.1点,其中,工业企业景气指数自一季度(103.1)触底以来,逐季快速回升,四季度为151.4,已高于上年同期(108.6)水平;房地产企业景气指数为138.9,比三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别回升12.6和30.3点。2.内需保持较快增长,外需降幅缩窄

1)消费市场持续兴旺。2009年,深入开展消费促进年活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促消费,积极培育“2+8”消费新模式,消费市场逐步走强。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4.93亿元,增长15.8%,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4%,实际增幅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限上贸易企业仍占主导。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000.64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5.4%,年零售额超亿元的大型批零贸易企业明显增多,全年零售额超亿元企业达209家,比上年增加59家。市场消费热点突出。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汽车成为全市消费品市场的一大亮点,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汽车销售20.59万辆,增长35.3%。2)对外经济触底企稳。面对外贸出口持续回落,我市全面落实出口退税、信保补贴、展会补贴和电子商务进企业等措施应对国际危机拓市场。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404.2亿美元,下降15.9%,其中出口271.8亿美元,下降19.1%,进口132.4亿美元,下降8.4%。进出口、出口、进口降幅分别比上半年收窄6个、5.1个和8.7个百分点。多数重点出口产品如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出口稳步回升,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降幅收窄。重点企业出口总体回稳。国际服务业外包加快发展,全市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9.19亿美元,增长351.6%。利用外资趋好。全市实际利用外资40.14亿美元,增长21.2%,比上半年回升20.1个百分点。新批外资项目554个,同比增长14.7%,比上半年回升23.2个百分点;协议利用外资69.65亿美元,增长11.8%,比上半年回升25.6个百分点。至年末,共有7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我市投资117个项目。全市协议利用内资1287.02亿元,增长18%,实际利用内资560.55亿元,增长18.5 %。3.经济发展质量逐步提升,民生稳步改善

1)财政增收持续好转。2009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突破千亿,达到1019.43亿元,增长12.0%,增幅比上半年提高9.9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超500亿元,达520.79亿元,增长14.4%,增幅比上半年提高13.1个百分点,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51.1%。2009年,全市预算内财政支出490.4亿元,增长16.9%。财政支出向民生保障倾斜,市本级预算内民生支出89.93亿元,增长20.5%,支出增量占新增财力的76.8%。

2)工业效益扭转下降趋势。2009年,在部分行业受政策刺激需求回暖、工业品出厂价格与

原材料价格差和生产成本下降等因素影响下,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利润双双实现增长,全年实现利税总额859.3亿元,其中利润495.99亿元,分别增长15.5 %、20.8%,增幅比上年提高12.3和20.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状况大幅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51.59亿元,增长10.1%,增幅比上年缩小50.9个百分点。

(二)政策

1.2009年,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信贷投放较大增长。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4284.21亿元,增长26.0%,增幅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新增存款2950.87亿元,同比多增960.94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3113.30亿元,增长30.3%,同比提高11.3个百分点,新增贷款3046.41亿元,同比多增1435.36亿元,增量创历史新高。在人民币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增长56.6%。

2.低排量购置税,原来减半,现在减2.5 , 同时鼓励新能源车、鼓励电动车,出台了一些政策,补贴数额还相当高。

二、消费能力

(一)收入状况

城乡居民收入连续6年实现两位数增长。2009年,我市深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5年倍增计划和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把促进就业、实现充分就业作为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主要抓手,切实提高低收入群众保障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双双超10%。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176元,增长11.2%。其中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864元,增长11.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3.1%,增幅比上年分别提高0.4和7.2个百分点;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1822元,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同比提高5.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连续6年实现两位数增长。2009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4223.58亿元,增长23.5 %。

(二)消费观念 1.颜色的选择

澳大利亚最大的汽车保险公司——NRMA公司的研究员就汽车颜色与交通事故发生频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番研究,结果表明:撞车等交通事故的发生与汽车颜色的显眼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深色以及容易与道路环境相混合的黑、金、绿、蓝等颜色的汽车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远高于明亮的嫩黄、米色、奶色和白色汽车。

消费者对汽车颜色的选择20151050红黑黄绿蓝白其他系列1

研究表明,在雾天、雨天或每天清晨、傍晚时分,黄色汽车最容易被人发现,发现的距离比发现一般深色汽车要远3倍左右。因此,浅淡且颜色鲜艳不仅使汽车外形轮廓看上去增大了,使汽车有较好的可视性,而且使反向开来的汽车驾驶员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因此,有利于行车安全。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休弗内斯(Sue Furness)教授在对1000多辆各色小汽车进行调研后发现,银白色汽车是最佳选择,出车祸的几率最小,而且即使出事,司机受伤程度也相对较轻,在车祸中遭受重伤的比率比开白色汽车的少50%。相比之下,开白、黄、灰、红、蓝车的司机受伤的几率大致相同,而黑、褐、绿车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驾车人受伤的机会是开白、黄、灰、红、蓝车的两倍。

休弗内斯说,银白色汽车为何比其他颜色汽车安全的原因目前还不得知,他推测这可能与银白色对光线的反射率较高,易于识别有关。她建议提高银白色汽车上路行驶的比例,以减少交通事故。浅色系车相对安全

来自大陆汽车救援俱乐部与清华大学汽车碰撞试验室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天气晴好的条件下,浅色系的汽车颜色安全性高于深色系汽车。在黄昏、清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黑色汽车的事故率是白色汽车的3倍。

经过视觉主观评价、色差及灰度差和事故数据等的分析后,研究得出了进一步的结论:汽车的颜色关系到驾车的安全问题,颜色对汽车的可视性产生影响。通常情况下,比较容易被人的眼睛所辨别的颜色更加容易引起道路上驾驶者以及行人的注意,相对不容易发生正面碰撞以及追尾等事故。2.二手车购买的倾向

2~9座(含9座)以下非营运载客汽车(包括轿车、含越野型)使用12年。在这十几年 的时间内,一般的车主不会愿意只使用一辆汽车,更愿意随着自身的收入的更换汽车。09年成交量是65000辆,交易额达到45亿比去年增长21%。08年的车辆平均价格为65000万/辆,09年的车辆平均价为70000万/辆。

三、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

在未来,清洁能源汽车能否成为世界道路的主流(销售人员的看法)1086系列1420是

(一)新能源汽车

在中国“十五”期间,科技部设立了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共计拨款8.8 亿元,组织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联合攻关,确定了以燃料电池汽车(FC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车型为“三纵”,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动力蓄电池及其管理系统三种共性技术为“三横”的“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比如以整车为牵引,可以分为整车和部件两块。而沿着这个入口进去,又可以按照车型分为轿车和客车这两大领域。在中国国内一样,南边以上海同济大学为核心,主攻燃料电池轿车整车方向;而北边则以清华大学团队为核心,主攻燃料电池客车整车。就是在氢燃料开发上走燃料电池还是走内燃机路线各大汽车巨头也各有不同。

燃料电池以及氢内燃机都共同存在的一个劣势就是储运问题。氢的沸点为-253℃, 常温下是气态, 所以贮运性能差。目前的存储方式有物理方式和化学方式两种。物理方式有两种: 一是液态氢法, 此法的能量密度最大, 液态氢气可在汽化后供给发动机, 其困难是, 保持液态氢容器处于-253℃以下是一项难度极大的绝热保温技术, 将氢气(H2)吸出来则又需很高的低温工程技术;二是以高压方式(2000~3000kPa)储存于金属容器中, 即高压气瓶法, 此法的能量密度小, 贮氢量少。化学方式即所谓贮氢合金法, 这种方法的安全性好, 但贮运能力较小,100kg 合金的贮氢能力不到2kg。其次是制取困难, 理论上可从水、煤、天然气等原料中制取氢。但到目前为止, 制取氢的成本及消耗的能量很高, 还不能大量生产作为内

否不一定

燃机的燃料

氢动力汽车发展的瓶颈,就是液氢的供应系统和成本。比如现在德国为数不多的几个加氢站的液氢价格大约为8 欧元一公斤,Hydrogen 7 的百公里耗氢量平均为3.6 公斤,合28.8 欧元。如只用汽油,其百公里耗油量平均为13.9 升,按每升汽油1.3 欧元计算,合18.1 欧元。两者费用差别较为明显。因此,目前用氢作为汽车燃料确实还存在成本问题。这也是氢动力汽车目前还不能普及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燃油汽车

在汽车密度大的国家和地区,汽车排放污染早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害。据统计,每千辆汽车每天排放出一氧化碳约1000kg,氮氧化合物约50~150 kg碳氢化合物约200~400 kg,平均燃烧1吨燃油生成有害物达40~70 kg。1943年美国洛杉矶汽车废气事件,一天内曾使几千人受害,造成震惊全球的悲剧。此外,还有温室效应、噪声污染、其它污染等。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得出:汽车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头戏,在国家的激励和宏观环境的有利影响下,汽车行业具有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 考 文 献

[1]2009年杭州经济运行情况新闻通报.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0129/11217335492.shtml [2]网上南国早报.

http://ngzb.gxnews.com.cn/html/2009-12/03/content_321806.htm [3]中国二手车网.http://bbs.hangzhou.com.cn/thread-5949526-1-1.html [4]sina新闻中心.

6.2011中国汽车发动机发展趋势 篇六

时间:2011年4月25日至4月27日 地点:上海 出差人:王建萍

出差事由:2011中国汽车发动机高层研讨会 论坛目的:

为了实现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2011年国家继续加大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支持力度,这为汽车发动机行业的发展开拓了更大的空间。为了加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汽车发动机技术水平的提升,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在上海车展期间举办第八届中国汽车发动机高层研讨会,旨在为整车、发动机和零部件企业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促进行业高层针对相关政策、标准法规、技术走势、市场环境等进行深层次研讨,为企业提供行业权威信息,推动汽车发动机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论坛的议题:

(1)中国柴油车后处理装置状况

(2)中国汽车燃料消耗标准法规总体情况(3)满足欧V稀燃天然气发动机技术

(4)内燃机燃烧技术研究进展及燃烧数值模拟(5)轻型商用柴油动力的产品技术

(6)“十二五”汽车发动机技术升级发展方向(7)生物柴油在车用发动机上的应用研究(8)煤制油助力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

(9)甲醇燃料动力的技术特点及产业化应用挑战(10)我国汽油机增压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以下对主要内容进行简要说明:

一、在宏观环境方面

会议开始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和生、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总监单春荣分别致辞。1.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和生:

在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未来5到10年,中国汽车产业将呈现四大发展趋势:第一,汽车产销呈现稳定理性增长。预计年均增速保持在5%-10%的增长水平;第二,中国汽车工业将逐渐步入微利时代;第三,汽车市场将向二三线城市和出口市场转移;第四,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抢占汽车产业新一轮竞争的制高点。

2.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总监单春荣: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货币政策由“适度”转为“稳健”,购置税优惠、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汽车消费刺激政策集体退出,加之部分城市治堵限购政策和日本地震海啸造成的供应链短缺等诸多不利因素叠加影响,致使我国汽车工业面临着较大的外部环境变化的挑战。同时,国家将继续加大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支持力度,这客观上也为汽车发动机行业的发展开拓了更大的空间。

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进华:

在新能源技术方面,国外主要整车和关键零部件企业已经开始商业化运营。我国的主要整车企业到2012年均会有电动汽车投入市场,目前动力电池、电机的市场规模还比较小。我国近期即将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出两步走的战略:“十二五”期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保有量达到50万辆以上;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同时,2015年要实现1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能力,其中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要占50%。在今后10年内,政府财政将投入1000亿元,用以打造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

二、在节能减排方面

1.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机动车污染防治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孟良:

目前国外柴油机后处理技术使用:(1)催化氧化技术(DOC);(2)微粒捕集技术(DPF);(3)NOX选择还原技术(SCR);(4)NOX吸附技术(LNC)。中国后处理装置的技术要求:

(1)随着柴油车排放标准的不断加严,自第二阶段开始,中国部分轻型、重型柴油车就开始加装排气后处理装置;

(2)为了规范装有后处理装置的柴油车排放性能,特别是排放耐久性,中国环保部先后颁布相关标准《GB20890-2007重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系统耐久性要求及试验方法》和《HJ438-2008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放控制系统耐久性技术要求(自国四车辆起);

(3)环保部于2008年进一步颁布产品技术标准HJ451-2008〈柴油车排放后处理装置〉,并据此开展中国环保产品认证。。

2.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魏安力:

未来内燃的技术发展趋势是:乘用车用内燃机趋于小型化、微型化。

(1)是源于能源和碳排放的严格要求;

(2)是现代内燃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实现高功率密度的各类技术更加成熟;

(3)是材料工业的不断革命和技术进步;

在中国还应有一个柴油化率的提高趋势;商用车用柴油机趋向于自身的模块化、智能化,以及配套底盘(整车)协同发展形成的总能利用技术。

3.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标准化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金约夫:

为了实现2020年在汽车技术上和国际接轨,促进汽车技术革新,推动车辆小型化、轻量化,进一步提高燃料经济性与国外先进水平接轨,我国将在2012年导入、2015年全面实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第三阶段)》。在中重型商用车燃料消耗标准方面,2010年6月公开征求意见的《中重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测量方法》目前已定稿,《中重型商用车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将于2011年开始制定,《中重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标识》标准也列入计划。

三、在替代能源方面

1.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楼狄明: 生物柴油的来源是:废弃油脂、油料作物(玉米、菜籽、花生、棉花、大豆、向日葵)、木本植物(麻疯树、黄连木、光皮树、文冠果)。

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表明:现阶段在不改变发动机结构的情况下,生物柴油采用BD10以内配比燃油(包括BD5配比燃油)是完全可行的。柴油机燃用BD10以内配比生物柴油具有动力性、经济性与纯石化柴油基本相当,有效降低颗粒和烟度排放,具有良好的可靠性耐久性等特点。因此,BD10以内配比生物柴油具备在中国进行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车辆道路试验研究表明:柴油公交车和柴油出租车燃用BD5、BD10后烟度降低。柴油出租车燃用BD10、BD5后的NOX+HC、NOX、CO、PM、CO2排放降低。柴油出租车燃用BD10、BD5运行约10万公里后,柴油出租车运行正常。5万公里试验运行过程中,柴油公交车、柴油出租车均未发现燃油管路漏油、燃油器等异常现象,BD10、BD5对柴油公交车、柴油出租车的可靠性没有影响。2.煤制油化工: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是神华集团所属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金146亿元,成立于2008年6月,公司从事以煤制油与煤化工业务为主的与煤炭清洁转化利用相关的业务。目前已经取得成品油批发和销售的资格,主要产品包括0#、10#、-20#柴油,自由品牌加油站正在建设之中。

所谓煤制油是煤加氢液化生成油经过加氢稳定、加氢改质和分馏切割得到的柴油馏分。而通常使用的石油产品是由原油减压蒸馏的直馏柴油、原油二次加工生产的柴油馏分及其加氢精制柴油调和而成。3.甲醇燃料

新能源汽车中主流是发展电动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也纳入了油电混合动力、氢舞、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等各类产品之中。相比之下,甲醇燃料汽车技术更加成熟,被认为是当今最为现实可靠行的车用替代能源。根据石化行业“十二五”规划,甲醇行业在“十二五”期间产能将进一步扩大至5000万吨,推进甲醇作为车用替代燃料。

7.智能化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分析 篇七

1 今后汽车社会将步入“车联网”时代

“车联网”实际是把互联网和以车为主体的物联网结合在一起的新网络。是智能技术在汽车使用过程中的运用方式之一, 是以实现道路出行的安全、高效、节能和环保为主旨, 对拉动整个产业链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车联网”时代的智能汽车具有以下特点:第一, 车与车之间能够保持相对固定的距离, 可以实现零碰撞;第二, 车与车之间的组队是随机进行的, 根据车主的目的地, 通过GPS定位和车辆之间的自动沟通, 车与车之间可以临时组队或离队, 提高交通效率。在未来的几十年内, 半自主或者全自主的汽车操作系统会解决人类面临的交通堵塞问题, 从本根上解决交通安全问题, 使得汽车行驶中的安全保障的到充分的发挥。绿色汽车和智能化汽车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一个模式。绿色汽车以低排放和零排放为标志, 在发动机的使用中寻找新型、污染小、释放能量大的能源, 部分或者全部以电机驱动, 其结果是汽车电气化。汽车电气化已经进入汽车各个系统, 智能化也随之而出, 这个趋势将进一步加快, 并将带来汽车工业革命性的变化。在当今, 超大功率发动机的排烟系统造成的污染是毋庸置疑的, 新型能源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汽车电气化时代的到来为汽车智能化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从传统汽车向智能汽车的转变需要在许多技术上实现突破。高端的数字化通信技术是汽车智能化实现的前提和基础。以前, 简单、易用的使用效果需要通过合理的按键编排和人机工程才能实现, 中控台将是一个触摸式大屏幕, 任何操作, 通过手指轻轻一点便能实现。

2 汽车智能化需要技术突破

汽车的“绿色”和“智能化”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 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结局, 汽车在面临智能化发展的前提之下能不能做到保护环境, 降低环境污染, 还取决与绿色汽车的发展。绿色汽车以低排放和零排放为标志, 部分或者全部以电机驱动, 其结果是汽车电气化。汽车电气化已经进入汽车各个系统, 是汽车适应当前时代潮流与时代发展的前提和主旨。汽车电气化时代的到来为汽车智能化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是电子通信技术在汽车行驶中运用的产物, 从传统汽车向智能汽车的转变需要在许多技术上实现突破。智能汽车的实现必须以众多高端前沿技术为前提, 譬如通过GPS对汽车定位并指出行驶路线, 利用各种视觉和超声波传感器精确探测周围的行人或障碍物, 利用无线通讯判断车与其他交通设施的关系, 最后还要通过人工智能作出判断并自动执行各种转向、加速、停车等命令。

3 智能汽车电子电气化系统发展趋势

智能汽车电子电气化系统将变得越来越复杂, 所承受的电荷载也越来越大, 电源系统面临全面升级。据介绍, 目前汽车使用的14伏电源系统始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各种电子设备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 车载传感技术是汽车智能化的另一项关键技术, 常用的车载传感技术有微波雷达和超声波照相等, 但每一种传感技术都有它的局限性, 因此传感技术的关键是多模态融合, 既挥各自优势又提供功能互补。

4 加快汽车电子业发展为智能化做准备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 数字化通信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逐步广泛, 汽车智能化技术也正在逐步得到应用。汽车智能技术使得汽车在技术行驶上操作简单, 动力性和经济性逐步提高, 行驶安全得到充分的保障。虽然“车联网”目前还仅仅停留在概念阶段, 但是随着实践证明, 车联网技术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开始尝试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到汽车上。在前几年, 车载信息服务就开始投入汽车行业中, 车载信息服务为用户提供碰撞自动救助、全程音控导航、被盗车辆追踪等11项服务, 可以说是我国车企在汽车智能化之路上的一个初步尝试。由于我国汽车行业的起步晚, 受当时条件的限制, 国内汽车电子在企业规模、自主创新、技术水平、市场开拓等方面还存在差距。由于汽车智能化与汽车电子密切相关, 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将直接决定汽车智能程度的高低。

5 汽车安全性是智能化汽车面临的一大挑战

新型汽车安全系统越来越智能化和自动化, 而在这种情况之下, 汽车安全问题确实让人不得不顾虑的一个严峻问题, 技术挑战也越来越严峻。飞思卡尔拥有广泛的中高级加速度传感器和相关的控制技术, 能提供更复杂的安全气囊系统, 包括前部和侧面碰撞保护以及其他头部和膝盖防护。

6 高级信息娱乐系统

采用新兴显示技术的高级信息娱乐系统逐渐将汽车电子的仪表盘转变成先进的信息和娱乐中心。驾驶信息系统 (DIS) 和远程信息处理技术日益体现出消费电子行业与汽车电子行业的融合, 越来越适合汽车应用。

7 我国汽车电子产业面临考验

我国的汽车电子产业与快速发展的汽车产业相比, 相对还比较滞后, 由于我国汽车行业起步晚、发展慢, 受当时的各种因素的影响, 使得我国汽车行业与国际行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种状态成为制约我国汽车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短板。目前国内汽车电子在企业规模、自主创新、技术水平、市场开拓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在这种背景之下, 发展汽车行业首先要从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开始, 从产业规划、技术标准等多方面着手, 加大对车载信息服务的支持力度, 以推进车联网产业的全面铺开。业内相关专家人士认为, 在推进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 要对汽车电子产业给予高度重视, 提高我国汽车电子业的竞争力, 为未来实现汽车智能化打好基础。

8 结论

当前社会, 智能交通、智能汽车正在飞速的发展, 汽车技术正朝着安全、适宜、简洁的方向努力发展, 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为目标发展。卫星导航系统是智能化汽车发展的基柱, 在市场经济的促进下, 汽车技术逐步从软硬件、系统集成慢慢改进。

摘要: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已经变得越来越明朗化, 汽车智能化将是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看着环境污染的逐渐剧烈, 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的口号随之提出。绿色汽车、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当今汽车工业发展的主旋律, 然而今天, 我们的道路问题也随之出现了, 如交通拥堵问题、安全问题, 在这种情况之下, 仅仅发展绿色汽车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要, 因此, 智能化是当前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和主旨。在发展智能化汽车的同时应结构绿色汽车原理。

8.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调查分析 篇八

【关键词】 汽车行业 发展趋势现状分析 未来预测

1. 当前我国汽车行业市场需求特点:

1.1乘用车需求结构向多样化发展

受到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和消费意识变化的影响,我国乘用车消费结构呈现由相对单一格局向多样化发展的态势。一方面,以往比重较高的轿车和交叉型乘用车比重有所降低。据数据表明,2011年轿车销售949.43万辆,同比增长27.05%,交叉型乘用车受购置税优惠政策力度减弱等因素影响,增幅明显减缓,销售249.21万辆,同比增长27.77%,另一方面,SUV和MPV增势迅猛,市场比重明显提高。2011年suv销售132.60万辆,同比增长101.27%,高于乘用车平均增速68个百分点, 2011年MPV销售44.54万辆,同比增长78.92%,增幅高于乘用车平均增速45个百分点。

1.2重型货车和大客车引领商用车市场全面增长

在经济增长背景下,客货运输需求较快增长,从而带动商用车市场全面增长,比较而言,货车销量增速快于客车销量增速。2011年货车销售386.11万辆,同比增长30.47%。尤其是重型货车销售增长迅猛,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01.74万辆,同比增长59.93%,增幅比货车平均水平高出近20个百分点,更高于2009年同期42.22个百分点;而中、轻、微卡增幅较2009年呈现不同程度减缓。2011年,客车市场表现也明显好于2009年,客车销售44.31万辆,同比增长25.14%,增幅高于同期21.19个百分点。其中,大型客车增速明显加快,销售6.88万辆,同比增长45.87%。

2. 我國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

2.1汽车生产规模小,没有形成规模经济:

据统计,我国经政府审批的汽车厂数量之多堪称世界之最。但重复建设严重,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不足。汽车行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而我国的汽车生产企业规模却远远偏离最佳规模。一个突出的例子是,中国三大汽车生产企业的产量加总,还比不上美国戴o克公司一家产量。生产规模偏小导致了中国的汽车生产成本偏高,尽管中国拥有廉价劳动力的优势。

2.2从消费者需求分析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一个时期以来,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从经济发展的需求出发,努力扶持汽车工业成为支柱产业,广大消费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对拥有自己的家用轿车产生了日益强烈的需求,可以说,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正面临由“供给约束型”向“需求约束型”转变,国内汽车消费环境长期积累的矛盾激化。近年来汽车爆发性增长带来的环保、交通拥堵、停车难等许多社会问题,都会影响到潜在消费者购车需求。与此同时,我国各城市当前并未准备好迎接汽车社会的到来,城市对汽车管理趋于行政化,习惯用“限购”等行政手段,回避汽车社会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限制了汽车消费。

2.3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产业升级迫在眉睫:中国汽车工业产业升级需调整目前汽车产业组织结构。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组织结构分散,整车生产企业众多,从事整车生产的企业有120多家,汽车工业前十名企业的产业集中度一直徘徊在80~87%之间。另外中国汽车工业产业升级要把握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机遇,在新能源汽车技术进程中与世界汽车强国并驾齐驱。新能源汽车被认为是汽车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点,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在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产业化方面也面临着挑战。主要表现为:在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池及电控系统的研制方面与日本等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中国汽车工业产业升级的关键还包括发展模式的升级,而掌握自主核心生产技术、提高综合管理运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转变发展模式的最好体现。

3. 预测我国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

3.1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景:

进入2012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利好不断。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科技部、工信部和国资委都将出台政策支持,分别为《国家“十二五”电动汽车科技产业化重大专项项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和《央企纯电动车投资规划》。上述政策对于未来5年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给出了非常具体的目标和资金支持力度。不论是整车厂,还是零部件企业、投资者,都认为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不仅仅是由于现在有国家政策支持才对其看好,更重要的是,汽车工业得发展的方向的政策不会是“一阵风”。

3.2自主品牌汽车成为世界品牌:

一方面是采用创新发展模式。通过采用全套引进技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立足于世界汽车工业得新成果,整合全球优势资源,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严格的要求获得突破式发展。另一方面是增加出口,合资企业汽车产品的零部件配套80%都在国内,促进了国内汽车配套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而外资企业又不愿意让中国生产的合资品牌产品出口,这就给自主品牌企业出口创造了良机。

3.3汽车工业将是扩大内需、支持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汽车工业是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重要产业。现代经济增长的历史表明,一个国家,当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都会进入一个依赖轿车进入家庭拉动经济增长的阶段。另外目前汽车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的初期,其中家用轿车需求增长的前景十分广阔。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且人均收入水平差距很大,轿车需求的高增长期有可能提前到来,并为汽车工业发挥主导产业作用提供重要的市场支持,另外从供给角度看,我国冶金、石油、化工、机电、仪器仪表等工业的发展已经为汽车工业大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公路网建设高速发展也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3.4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智能化技术正在逐步得到应用,这种技术使汽车的操纵越来越简单,动力性和经济性越来越高,行驶安全性越来越好,有关报告提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将会向着智能化发展。

结束语:

由此可以看出,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汽车的消费也在逐渐的提高,虽然我国的汽车行业正处在高速度发展的阶段同时,但也必须要认识这其中的一些隐藏问题和弊端,因此,通过对我国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知道我国未来的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国际商报》编写组.国际商报.北京:国际商报社,2000.

[2] 《中国汽车工业统计年鉴》编写组.中国汽车工业统计年鉴1998.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刘雪峰(1975,7-),男,吉林辽源人,吉林工商学院会计分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统计教学与统计方法研究。

上一篇:春防汇报下一篇:写等待梦的归来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