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治网格化治理方案

2024-09-12

综治网格化治理方案(共6篇)

1.综治网格化治理方案 篇一

街道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基层组织建设年等“五个年”活动,顺利实施街道社区社会治安综治工作三级联动,网格化管理的重点任务,进一步夯实基层综治基础,促进平安社区、和谐社区建设,经社区党总支研究,决定在全社区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总要求,以“定位网格化、内容多元化、项目精细化、服务个性化、管理信息化、全覆盖无缝隙”为管理手段,全面提升街道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共同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和谐的新型社区,为城市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实现新提升营造良好的社会 环境。

二、总体目标

通过探索建立“一线服务、二维结构、三级网络、五大体系”为主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新模式,实施“定格、定人、定责、定章”的 “四定”制度,实现辖区社会管理控制能力明显增强;社区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治安稳定形势明显好转;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明显优化;人民群众安全

感和满意率明显上升。

三、组织领导

社区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 员:社区综治专干、社区联系领导和社区包片干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综治专干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街道网格化管理工作开展的统筹协调及 日常工作,督促、检查、收集、整理工作进展情况。

四、网格划分与队伍建设

(一)科学划分网格。按照地理现状、方便管理、无缝对接、地域相邻、邻里相熟等原则,考虑居民的认同度、社区工作人员状况等因素,合理设置网格,网格划分采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区域,不得交 叉重叠。将辖区居住区以路段划分为4个片格,以居民居住稠密划分为10个中格,散居小区120-160户划分为1个小格;封闭小区200-250户划分为1个小格;平房区80-120户划分为1个小格。总计划分34个小格。

(二)绘制网格地图。以社区居委会为单位绘制网格地图,绘制网格地图。界定网格的四至范围,建立网格档案,做到人进户、户进房、房进网格、网格进图,实行网格内全员、全地域、全事务管理。

(三)组建网格队伍。每个网格可根据工作难易程度及具体情况明确一名网格长、网格员、信息员和若干志愿者。信息员和志愿者原则上可由社区工作者、社区民警、物业人员、业主委员会成员、“社区五员”(退休老党员、楼栋联络员、治安协管员、关爱帮教员、人民调解员)等组成。

每一个片格,由一名社区领导担任片格管理责任人,社区专职干部担任组长,人员由中格负责人、小格责任人和巡防队队员等组成。片格管理组一般在4人以上,具体人数根据网格的规模、复杂程度等实际情况确定,并确定1人为信息录入员。每一个中格,有社区管片干部任组长,下属小格责任人为成员。每一个小格,有社区选聘的居民小组长任责任人。

(四)明确服务内容。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管理。每个网格员要努力做到“四知四能”(即知网格概况、知居民家情、知社情民意、知求助对象;能走访调查、能宣传发动、能解决矛盾、能赢得信任)。具体任务如下:

1、负责网格内居民信息登记、社情民意收集、社会治安巡查、应急管理、矛盾纠纷调解、政策法规宣传和组织居民参加活动。

2、协助做好网格内与居民利益有关的社区党建、社会治安、社区矫正、公共卫生、社区教育、劳动就业、社会

保障、社会救助、住房保障、环境卫生、文化体育、消费维权以及 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等工作。

3、对网格内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境卫生、园林绿 化等市政服务单位的服务情况进行监督、反馈,指导和监督网格内的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工作,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

4、开展便民利民服务,面向老年人、五保户、残疾人、家庭困难居民等弱势群体,开展上门送温暖、康复指导等服务;引领社区志愿者开展结对帮扶和一对多、多对一服务,社区“爱心超市”慈善服务。围绕社区文化建设需要和居民精神生活需求,组织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社区文化,体育,科普,娱乐等服务活动。

5、依托社区综治工作站,开展矛盾纠纷、治安隐患、消防安全、流动人口、重点人员、禁毒工作、维稳和反邪教等信息排查,并对排查出来的情况进行分类梳理,并将调查处理结果及时上报社区综治工作站。同时做好收录上报社情、宣传政策法规、开展平安巡逻、协助社会管理等工作。

各网格组排查出来的各类信息经分类梳理后,要及时录入信息平台,对一般性的问题,网格管理组责任人员要最大限度地化解和处理,自行采取相应的整治稳控措施。对不能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及时上一级管理组报告并协助解

决,如果仍不能解决的,可有片格责任人协同社区综治工作站,通过分析研判后按要求进行分类分级处理,明确具体负责人员,责任落实到人,并及时报告办理情况和结果。

(五)建立公示制度。建立网格管理服务公示制度,在每个建立公示制度,网格内醒目位置设置网格区域管理图和服务指示牌,公布网格管理服务工作人员姓名、联系方式、工作内容、监督电话;社区公益服务场所要设置网格区域平面图和网格划分图,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网格员实行持证(牌)上岗。

(六)建立健全综治网格数据库。

对网格里的各种情况,社区要逐步建立健全综治网格数据库,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一要建立矛盾纠纷数据库,包括政府行为、社会组织行为以及公民之间行为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做到分门别类、归口建档;二要建立治安隐患数据库,包括涉赌、涉黄、涉毒及“两抢一盗”多发地段、安全事故隐患等;三要建立重点人员数据库,包括“法轮功”等邪教人员、信访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归正人员、吸毒人员、闲散青年、危险物品从业人员、“武疯子”等“八类重点人员”。以上三个方面的数据库,属于保密范围的内容,要严格按保密规定执行。

(七)建立综治“网格化管理”工作信息平台。

社区建立的居民信息档案平台为依托,充分发挥综治

“网格化管理”工作信息平台的作用,努力提高“网格化管理”标准化水平。一是实行综治“网格化管理”工作平台信息流程标准化。无论是信息掌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维稳分析研判、工作单派出、跟单督查、信息反馈、考核考评等,都要实行网上一条龙、一体化动态管理,使工作痕迹、工作行为在平台上实时可查。二是实行综治“网格化管理”平台信息工作台帐电子化。逐步取消综治纸质台帐,设立电子台帐,减轻基层的负担,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在信息平台上设立信息发布、网上交流、监督预警、考核考评等功能。

五、运行模式

按照社区管委会网格管理的要求,结合我社区实际,以推进“一线服务”、构建“二维结构”、搭建“四级网格”、实施“四大”体系为主要抓手,以建立“四大机制”为保障,综合施措,突出重点,形成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新亮点。

(一)推进“一线服务”。由网格长、网格员、信息员和志 推进“一线服务” 愿者等人员组成的网格队伍,上下联动,整合民生、人口、计生、维稳、就业等服务内容,主动入户、耐心询问、收集信息、精细 解决,便主动服务为被动服务,点对点,面对面为居民解决实际难题。构建“二维结构”

(二)构建“二维结构”。构建社区“服务体系”进网格周期性和社区网格员工作日常性相结合,实现基层职能网

格全覆盖,编织上下交叉、条块结合的便民、为民、惠民服务体系。

(三)搭建“三级网格”,全面推行“四级网格化”管理模式。

1、一级网格。即社区网格。有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站对“四级网格”建设及运行提出指导性意见,对重大事项进行综合协调、办理和处置,对系统进行升级维护,对下级网格进行考核、评估、监督与管理,做好与上级网格的对接工作。

2、二级网格。即大片网格。将辖区按路段划分为四个大片,每一大片为一个网格。社区领导每人包挂一个网格,社区选配四名专干为四个网格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网格下属的中格几下个责任人为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区域网格化管理的指导、监督和考评等日常工作。

3、三级网格。即以现有管理片区划分的中格,共设九个。社区管片干部为网格责任人,小格责任人为组成人员,具体负责本区域网格化管理的指导、监督和考评等日常工作。

4、四级网格。即基础网格。按照“网格区划、整体覆盖、精细管理”的原则,居民小组所辖范围为基础,综合地理布局、道路走向、工作量等因素划分基础网格。

(四)实施“五大网格管理”体系。

1、建立社会保障(救助)网格化推进体系。一方面加快推进以就业、养老、医疗、教育等为重点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完善比较完整、覆盖村居、持续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健全完善社 会救助体系,不断提高城市低保救助水平,实现医疗救助利民惠民,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基本建成。

2、建立社会矛盾网格化大调解体系。健全完善社会矛盾化 解机制和网格信访事项包案制度,建立依托综治工作中心建立矛 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平台,明确网格员为网格稳定工作第一责任 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关口前移、上下联动”,不断 完善社会矛盾联动化解、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司法调解、信访代 理、社会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等工作机制,实现基层社会矛盾的 超前研判、全面收集、及时掌控和有效化解。

3、建立社会治安网格化防控体系。各网格区要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的排查整治,完善集整治、管理、建设、服务为一体的常态工作机制。同时加强防控体系建设。设置治安 联络员,在社区保洁员、水电维修工、出租车司机、导游等社会 群体中发展治安信息员,全面快速收集各类治安隐患信息,及时解决。

4、建立社情民意网格化调查体系。一是设置“网格居民之声”信箱。在网格内设置“居民之声”信箱,居民可以

针对网格内各类问题以书面形式提出意见建议。对征集到的意见建议,实 行分级办理反馈制,确保居民反映意见建议得到落实。二是建立民情汇聚渠道。坚持日通气、周碰头、月总结的网格员工作例会 制度,开展不定期的重大事项民情恳谈会,形成广覆盖、高效率 的民情民意收集网络和协调处理体系。三是建立“网格之家”。组建由退休党员、院校社团成员、社会志愿者组成的网络义工队 伍,利用社区活动室、市民教育学校等场所,建立“网格之家”,实施网格“8 小时”定点接待制度,并为网格服务团队和网格居 民提供了一个集学习、活动、交流、议事为一体的多功能场所。

5、建立人口计生网格化管理体系。一是建立计生信息采集、分类、登记、管理制度。做好信息采集登记工作,由各网格员负 责收集本网格内所有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详细信息,将所有户籍 人口分类登记入“常住人口登记卡”和“流动人口登记册”,建 立网络档案资料,实行人口分类管理。二是建立计生信息反馈协 查制度。网格员将计生信息按月上报村(社区)人口计生管理服 务中心。服务中心每月收集、整理、登记各网格员上报的信息,做到及时更新。

(三)建立“四大”机制

1、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制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 施细则,围绕拆迁安置、重点工程、教育医疗、环境

卫生、安全 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点领域建立稳定风 险评估机制,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

2、建立社会矛盾调解机制。依托网格化管理平台,从 产生各类矛盾纠纷的源头抓起,对个网格区排查化解工作建立 “统一分办、统一受理、限期化解、预警督办和责任追究”机制,实现部门联动、上下联动和整体联动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格局,真正构建“大排查、大调解”工作机制,推动平安街道建设。

3、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健全应急预案,重点加强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环境污染事故、安全生产事故、重大自然灾害事故、暴力恐怖袭击案件的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全 社会的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

4、建立居民投诉机制。一是畅通居民投诉渠道,建立层级 投诉述求机制,完善投诉箱、意见箱、投诉电话等投诉设施。二是积极引导宣传,利用网格员向居民宣传、告知相关政策,让服 务对象投诉有门,投诉便捷。三是创新监督管理方式。定期不定 期对服务对象进行走访调查,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并有针对性地 对相关的办事群众和企业反映的重点难点事项进行跟踪回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整改提高。

六、实施步骤

根据上级统一部署,结合社区实际,社区综治“网格化管理、心连心服务”工作要在2012年4月开始全面启动,2012年6月实现常规化运作。主要完成三个阶段的工作任务。

(一)研究部署阶段(4月1日—20日)。社区成立综治“网格化管理、心连心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有序启动综治“网格化管理、心连心服务”工作。

(二)具体实施阶段(4月20日—6月20日)。主要工作:划分网格,完成“定格、定人、定责”等任务,建立工作制度,编制辖区网格图和工作手册,组建平安和谐服务队,组织培训,完成综治网格化管理信息收录工作。

(三)总结工作阶段(6月20日—6月底)。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及时推广交流经验,进一步完善运作机制。

七、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全体干部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开展综治“网格化管理、心连心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严格按照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决策部署,把这项工作当作“一把手”工作来抓。社区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分管负责人要具体抓,负直接责任。

(二)强化考核检查。全体干部要恪尽职守,密切配合,认真抓好综治“网格化管理、心连心服务”工作的落实。要建立经常性的督导检查机制,组织人员深入基层,督促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水平。要建立综治“网格化管理、心连心服务”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并与评先评优等挂钩。

(三)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宣传栏、横幅、宣传车等形式集中宣传综治“网格化管理、心连心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使社会认同、基层理解、群众支持。

(四)落实保障措施。要认真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在人、财、物等方面对开展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等工作提供有力技持。街道办事处建立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把开展综治“网格化管理、心连心服务”工作各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包括办公经费、设备经费、培训经费等,切实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2.综治网格化治理方案 篇二

关键词: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社会保障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 利益格局的迅速变化,高度流动的社会运行模式使得总体性的社会不断分化,社会的分化带来社会活力的同时也带来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社会整合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这种整合应是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多元力量的协同,共塑社会系统的秩序。 我国社会分化进程中的“单位人”变“社会人”、养老社区化、失业常态化等问题给 “强政府—弱社会” 的传统的社会保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西方国家对于社会保障领域政府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压力之下,西方福利国家对社会保障领域的国家、市场、第三部门之间的权利与责任进行了新的划定。 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合作主义倾向凸显,“多支柱”、 福利多元等思潮对国家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合作与融合提供支撑。 莱斯特·M·萨拉蒙提出了第三方管理理论, 他认为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应建立起一种合作关系从而较好地完成福利提供的责任;[1]埃斯平·安德森提出的合作主义模式认为国家与社会各种势力应进行协作, 来共同满足社会保障需要。[2]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强调社会保障应由政府、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家庭和社区来共同承担。 国内学者杨团、[3]王名等、[4]罗凌云等[5]也指出社会保障要有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社区的合作,才能满足公民的福利需求。

一、我国政府控制型社会保障体制机制面临发展困境

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质是对社会风险进行管理。 我国以政府为单一管理主体和服务供给主体的社会保障已无法化解中国社会变迁中不断涌现的新的社会风险, 传统的社会保障体制机制面临以下主要发展困境。

(一)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缺乏整合

我国政府中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繁多,社会保障业务分别由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部门之间信息缺乏共享,各自为政。 比如现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卫生部门主管,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则由人社部门主管,类似保障项目分险种管理和运行不仅加大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成本,且诱发大量重复参保。 根据人社部网站发布的最新数据,全国重复参保率在10%~15%,个别地方甚至达到30%。 按重复参保率10%~15%估算,财政一年的无效补贴就在240亿元~360亿元。社会保障业务在卫生系统、人社系统、民政系统、残联等部门的分割管理,导致政府机构臃肿、信息不畅,制度碎片化。

(二)社会保障领域的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

社会保障管理主体的一元化导致政府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单一管理主体,因缺乏合作方而常常处于信息弱势。 社会保障领域存在一些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道德风险行为。 社会保障中的参保人和参保企业可能利用其信息优势实施败德行为: 养老保险中提前或超额领取养老金;医疗保险中医患合谋蓄意过度消耗医疗资源;失业保险中在隐性就业的同时领取失业保险金;社会救济中故意低报实际收入、 隐瞒隐性收入而获得社会救助款等行为。 以企业为代表的参保者倾向于采取瞒报职工人数、低报缴费工资总额等行为逃避缴费义务。 这些在我国社会保障领域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效率,而且违背社会公平。

(三)政府单一主体供给公共服务效率低下

政府在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中有时也会失灵, 导致公共服务供给的低效甚至是无效。 政府单一供给公共服务排除了人们两两进行交易在时间上、空间上、偏好上的灵活性,可能带来的交易成本的增加和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必然带来成本与价格联系的断裂,这种断裂将增加资源配置错误的可能性,也可能导致消耗较多的而不是必要的资源。 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公共服务有就业服务、社会救助服务、养老服务等等,单一的政府供给不能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 政府同时作为管理者和供给者,难以保障服务的质量和供给的效率。

二、湖北省宜昌市运用网格化管理创新社会保障体制机制

随着信息技术在现代城市社会管理中的不断应用和推广, 网格化管理逐步应用于城市管理中。 网格化管理的发展必将带来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巨大变革和管理体制与机制的突破式创新。

(一)湖北省宜昌市网格化管理的运行机制

作为全国38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 湖北省宜昌市于2011年开始启动社会治理创新,将网格化信息技术与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进行有机融合。

1.政府购买网格员的社区信息采集服务

湖北省宜昌市将中心城区划分为1203个网格,将葛洲坝的28个社区划分为218个网格,对外招录1千余名社区网格管理员,网格员不是政府公务员,是由市区两级政府统一购买服务,在社区网格中专职从事信息采集和综合服务等工作的基层社区工作者。 社区网格管理中心与被录用的社区网格管理员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限一般为三年。 社区网格员每人对应一个网格,并由宜昌市政府为网格员统一配备3G无线信息采集终端———“社区E通”, 履行信息采集、综合治理、劳动保障、民政服务、计划生育、城市管理、食品安全等7项综合信息服务职责,为市民提供社会服务。 社区网格员动态采集信息,并动员、组织社区志愿者在采集社情信息,反映社区各类问题时发挥重要作用,这种新的信息采集机制极大地克服了传统方式中信息不对称的难题。

2.建立信息平台实现政府各部门协同管理

湖北省宜昌市专门成立了社区网格管理监管中心,中心联合市电子政务办开发了“宜昌市社区网格服务管理系统”, 宜昌市社区网格管理中心先后与市卫计委、市司法局、市城管局、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市民宗局、市食药监局、市工商局、市民政局、市房管局、市消防支队、市综治办进行对接,推进各政府职能部门创新工作机制、再造工作流程,力争破解各部门之间的信息障碍,促进信息数据共享,实现公共服务的无缝融合。

(二)湖北省宜昌市网格化管理促进社会保障创新

社会保障作为社会治理的核心内容,必将搭载网格化的平台实现体制机制的创新,化解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机制中存在的信息不畅、制度碎片、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

1.信息平台、网格员、社区志愿者“三位一体”的就业服务网络

传统的就业服务网络信息化水平低,政府作为唯一管理者常常处于信息弱势方,供需双方信息不畅导致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差。 宜昌市利用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发挥社区网格管理员、社区志愿者的作用,收集、发布、比对就业信息。 宜昌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专网覆盖城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实现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专业数据库与电子政务平台数据库的自动适时共享。 将社区居民(包括外来人员)就业信息、失业信息、辖区内企业(包括服务型商贸企业、工商户)空岗和用工信息、社区就业困难人员信息、市区人力资源市场用工信息、求职信息、培训信息及时通过网格员的“社区E通”与社区信息网联通,在街道(乡镇)、社区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并通过网格员的“社区E通”向辖区居民发送手机短信,进行政策宣传和信息发布。 网格员可通过“社区E通”实现向特定对象有针对性的精准信息投放,如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特定企业的用工信息等均能根据就业登记的相关信息选择性地发送手机短信。 就业政策的宣讲经由网格员, 并动员社区志愿者而得以落到实处, 网格员日巡、 “E通”短信以及社区志愿者宣讲等新渠道提高了就业政策宣传的及时性与针对性。 社区志愿者作为一支新兴的力量弥合了传统社区就业服务的盲区,社区志愿者、网格员、社保专干共同构建社区就业服务网络。

2.网格化管理实现低保审核协同化

目前我国各地的低保业务由街道办事处负责管理,街道办事处对上报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收入水平进行调查, 再将申请材料上报区民政局。 但是实际操作中由于基层工作人员少,业务量不断增加,低保审核流程常常被人为简化,调查流于形式。 低保收入调查本身也存在取证难、隐性收入难以掌握;职工所在单位提供的工资收入证明的真实性难以保证;银行存款、股票及其他有价证券情况调查难度大等等问题。

解决低保审核难题的关键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湖北省宜昌市社会管理网格化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建立人口基础数据库, 将宜昌市70多万常住人口从出生到死亡的信息都录入该数据库,同时基础数据与政府多个部门信息共享。 宜昌民政信息服务平台建成了包含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组织、老龄服务、分析决策在内的6大应用系统,实现了民政信息管理的上下联动、横向贯通和动态更新。 此外,民政信息系统已并入宜昌大数据系统,实行各部门业务协同,发挥部门协同的综合效益。 人社、房管、公安、公积金、工商、税务、银行、 证券等多部门在家庭经济状况核查中实现协同,提升了社会救助对象核准的精准度。 低保户每个月领取的低保金、失业救济金,家庭拥有的车辆、 房产,缴纳的公积金,工商注册登记,个人所得税等数据实现了跨部门共享。 网格化管理实现了低保审核的信息化,大大降低了低保审核中的差错,也为低保动态管理、退出管理提供了信息保障。

3.网格化管理优化养老保险资格认证

近年来各地不断出现冒领养老金的行为,人数和金额居高不下,严重干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运行,影响了社会的公正和谐。 2012年海南省查处去世老人冒领养老金24701元;[6]2014年山东省公布了第一例因冒领养老金入刑的案例,去世老人的女儿3年内冒领养老金32080.80元。[7]理论上退休职工及遗属的亲属应在其死亡后5个工作日内告知死者管理单位(未转入社区的为原企业,转入社区的为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并提交死亡证明原件,管理单位将为死者办理停止发放待遇手续。 但实际上不少退休人员管理单位会出现晚报、漏报死亡材料的情况。 退休人员直系亲属因各种原因无意或有意瞒报退休人员死亡信息,无法完成退休人员死亡申报手续。

破解养老金冒领难题的根本障碍在于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 宜昌市建立的人口基础信息平台与人社系统、民政系统、公安系统、卫生系统等进行了对接,实现了信息共享,并建立了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机制和信息比对机制,建立信息共享数据库来动态掌握死亡人员信息,进而确认退休人员是否具备养老金享受资格。 民政系统内的丧葬信息通过大数据平台与人社部门的养老金资格认证对接,及时发现冒领行为。 据宜昌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宜昌市人社部门通过数据关联比对,矫正了130多名死亡人员继续冒领养老保险金的问题,追回了60多万元的资金。

三、从社会治理的视角审视湖北省宜昌市社会保障网格化管理

社会治理视角下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首先要下移管理重心,将社会保障的资源与权力下移到街道、乡镇、社区。 资源与权力的流动方向从单纯的自上而下转变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 其次是社会保障管理主体要实现多元化,社会治理模式下的社会保障应是政府主导、 多方参与, 充分发挥社区、 社会组织在社会保障管理中的作用,协调社会关系、秉持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公平。 其三是实现管理手段的信息化,社会保障体制机制创新需要现代化的信息平台为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提供支撑。 因此,从社会治理的视角看宜昌的社会保障网格化管理,我们认为社会保障网格化管理是一种较传统的社会保障管理更全面而立体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具有更大的延展性和动态时效性。 网格化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社会资源,提升了管理效率,但宜昌的社会保障网格化管理本质上依然没有走出社会保障管理主体单一、权力集中的困局。

(一)网格员缺乏成为社会治理主体的独立性

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主体的多元化,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公民等形成各自独立但相互合作的伙伴关系,共同提供社会服务,促进公共利益。 宜昌市的社区网格员是一个新产生的群体, 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这一群体目前的身份并不明晰。 宜昌的社区网格化管理中心是市综治办下设的事业单位,网格员和社区网格管理分中心签订劳务合同, 由市区两级财政按照既定标准支付网格员工资。 网格员这一群体由宜昌市网格管理中心统一管理, 网格员自身并未形成社会组织, 在整个网格化管理中处于被动接受政府行政命令的地位。 在实际工作中网格管理中心、社区居委会、 政府职能部门都会对网格员进行一定的考核。 网格员在社区管理过程中缺乏工作的独立性和话语权, 网格管理员的身份定位模糊,可能成为政府伸向社区“最后一公里”的“触手和触角”,丧失其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基本价值。

(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内部化”制约社会组织的发展

《 民政部 、 财政部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指明各级政府是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主体, 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对象主要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拥有一支能够熟练和灵活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和技能的专业团队, 具备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的规章制度、良好的社会公信力以及较强的公益项目运营管理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能力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 宜昌的社会组织发展还比较滞后,网格管理中心承担了网格员的组织化运作的任务。 但是网格管理中心是设在宜昌市综治办下的事业单位,与宜昌市政府之间类似上下级关系。 宜昌市的政府购买实质是一种内部购买。 政府购买服务“内部化”使得被内部化的社会力量难以形成社会组织,且缺乏谈判力量,进而导致网格员的工作行为带有行政化的色彩,不具备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服务应有的灵活性与积极性,下移管理重心的社会治理目标也难以实现。

四、网格化管理在社会保障社会治理中的应用

网格化管理的实质是大数据时代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政府各部门的资源与社会自治资源的整合,为其打造了合作的结合点,多种力量相互合作, 协同管理,共同治理。 湖北省宜昌市社会保障体制机制创新中尝试运用网格化信息平台, 在就业服务、低保审核、养老保险资格认证等方面整合社会资源,再造服务流程,实现了效率和效果的提升。 但是从社会治理的视角看,网格化管理在社会保障体制机制创新中的应用才刚刚起步,网格化管理应为社会保障管理主体多元化创造条件,为社会保障管理重心下移提供数据平台;网格化管理将有利于实现社会保障管理从静态管理体制向动态管理体制转变,通过协调条块关系,建立协同机制,动员社会资源,实现多元主体共治。

(一)依托大数据平台构建“大社保”体制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严重的制度碎片化、 管理分散化、信息条块化的问题。 管理体制方面分割管理、多头管理、模糊管理;管理和运营主体边界相对模糊;医疗保险由人社部、卫生部分割管理;社会救助是因循传统,以民政系统为主体,但救助资源却被卫生部、教育部、住建部乃至工会、残联等部门分割。 多头管理、成本增大、绩效低下的问题甚为突出。 网格化管理创建大数据平台,建立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五位一体”的 “大社保 ”体系框架 ,加强各项制度和政策之间的衔接。 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在大数据的平台上建立社会保障“大部制”管理体制,整合资源、整合机构、整合信息。 “大社保”体系有利于厘清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的权利义务,有利于社保行政与各事业、基金运营实现彻底分离。 “大社保”要求放权社会,政府管理、统一监管,社会运营,其建立有待于国家层面的网格化管理与之配套。

(二)网格化平台培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是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的本质特征。 目前,我国社会组织发展不足严重制约了社会治理的实现。 网格化平台整合信息资源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创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在同类型社会组织中发挥桥梁纽带和聚集服务功能的联合性社会组织。 网格化管理提供了枢纽型社会组织产生所需要的聚合力和资源控制力,以及对人力、物力和公共资源的整合分配能力。 枢纽型社会组织建成后将发挥政府与专业性社会组织之间的纽带与媒介的功能,培育孵化专业性社会组织、为其提供资源支持、沟通协调、人才聚集等功能。 据此宜昌社区网格化管理中心应在去行政化的基础上逐步改革为具备招募、管理、培训网格管理员职能, 有独立运作和管理流程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在政府与专业社会组织之间发挥桥梁作用。

(三)网格化平台整合多元养老服务资源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存在供给与需求失衡,服务内容单一等问题。 在服务对象上,政府购买居家服务主要针对高龄困难老人和对社会有特殊贡献的老人,受众面较窄。 政府出资建设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呈现出模式化、整齐划一,大量设施处于闲置。 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从粗放型向精细化、差异化改革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 不同社区应基于本社区老年人口的切实需求来设计本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政府应鼓励社会组织有针对性地满足多元的养老需求。 网格化管理能够将社区老年人的个案管理电子化、集成化,为居家养老服务差异优化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每个社区应充分分析网格化管理收集的数据,如年龄、性别、身体健康状况、自理能力、经济收入状况、居住安排情况、养老服务需求等,合理对社区养老、集中膳食、健康医疗、老年日托、老人互相照顾等项目进行选择性排列组合。 基于数据分析的居家养老制度安排既能够切实满足本社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又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居家养老服务的设计还能根据数据动态调整。 网格化管理为建立养老服务网络提供信息平台。 网格化管理实现了网格内信息突破条块流动,有利于整合“格”内养老服务资源,如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医院、社区超市、社区理发店、餐馆等,基于数据化分析的多元供给机制的建立是我国社区居家养老发展的必然方向。

(四)社会保障体制机制创新有待于国家层面网格化管理的推进

3.综治网格化治理方案 篇三

摘要: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的缩影,社区要想成为具有地域性的利益共同体和最有活力的城市细胞,必须在治理创新上狠下功夫。在城市社区治理的相关领域,一种更加重视民生的,多元治理主体的网格化治理模式已经在很多地方得以推进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深度思考。本文着重研究如何从实践中找到网格化与政府治理的契合点,从而充分发挥出网格化治理模式的优势。

关键词:社区建设 社区治理 网格化 创新模式

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面临重大转型之际,社会结构也在逐渐发生着变革,公民的思想和观念更是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他们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参与政治生活的意愿和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也更加强烈。在这种背景下,社会管理创新应运而生,城市基层政权的社会职能发挥和城市社区的治理都是社会管理的关键环节,改革传统的基层政权组织和社区的结构模式,建立一套网格化的社会管理模式是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趋势。

一、社区治理创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一)治理理论

当今社会,治理理论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治理创新的理论依据,它不同于一般的管理,是政府管理的有效补充。具体到社区治理上来说,它可以针对产生的新问题,与社会各方合作,通过协调各方关系,最终解决问题。社区治理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它可以调动社会各界多方力量参与管理社区事务的积极性,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绩效;另一方面,它可以有效扫除因为制度设计的不完善而产生的管理盲区。城市社区治理在治理理论的指导下,将地方政府、社会自治组织、社区物业公司、社区内部企业、社区居民等不同主体紧密联系在一起,各方通过持续互动的过程,使社区治理产生高效、积极的效果。

(二)现实需要

现代社会,社区是分布其中的一个个细胞组织,中央倡导的和谐社会归根结底来说就是这些细胞的和谐。近年来,随着对社区治理的不断推进,社区治理逐步朝着社会化、规范化、大众化的方向前进,在此过程中,需要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这就对城市社区治理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在形式上有所创新,更应该在实质的创新上寻找突破口。不应该将社区治理仅仅看成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又一种创新形式,而应该是多方参与配合的、自发的有序管理状态,这是构建和谐城市社区的现实需要。

二、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及其特点

社会管理创新涉及到各级政府和社会事务的诸多方面,对城市基层政权和社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城市基层政权组织和社区是联系群众的最前沿,在社会管理创新的所有环节中,城市基层政权组织和社区最贴近普通群众,其对社会事务的管理,最能涉及到普通群众的切身利益。另外,城市基层政权组织和社区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政府环节。城市基层政权组织,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街道办事处和非政权组织的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在社会管理创新的大背景下,面对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显现出来的弊端,结合新的社会治理的理念以及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网格化模式将日益取代“各自为政”的传统基层治理模式,逐渐成为一套适应新时期,具有新特征的新型基层社会管理模式。

所谓网格化,最初主要是用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后来逐渐被引用被并加以改造成为一种政府管理领域的新模式和新方法。而城市网格化管理,就是这样一种基于数字化信息管理方法,将城市基层政权所属区域以网格为单位加以划分,使得各网格之间能有效的进行信息的交流,资源的共享,以实现城市基层政权组织的扁平化和公共服务的精准化,专业化。住建部在全国27个地区推广城市网格化管理,很多地区都在从当地实际出发,结合成功经验,已经开展或正在着手进行城市网格化的试点改革。城市网格化管理具有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改变了城市基层政权的组织结构模式

首先,城市的社会管理网格化将促进政府的扁平化管理,在城市网格化局面全面推行以后,城市街道一级的政府将被逐渐撤除,直辖市所辖区,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所辖区将直接联系城市社区和居民委员会,各个社区和居民委员会原街道的所属部门和人员将全部分摊到城市网格之中,实现“人在网中待,事在网中办”。其次,社会管理的网格化将有利于实现基层政务的一体化推进。每一个网格中的网格管理员,同时肩负起网格内的所有社会工作,例如民政等,这些政务部门与网格中的居民之间就通过这些网格管理员从中联系,这些网格管理员即成为了一个微型的“政务处理中心”。

(二)实现由管制向服务的转变

近年来,我国政府已经越来越重视民生问题,社会管理创新就是要以更为科学的手段,更为合理的方式转变社会管理职能,更好的保障民生。与此相适应,我国也在积极地转变政府职能,逐步地向服务型政府发展,而社会管理创新所追求的是我国社会管理体系的现代化重构,具体措施之一就是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根本性转变。城市基层的网格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次城市基层政权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探索,基层政府将其对城市居民息息相关的各项政务的服务通过网格管理员推入到第一线,将被动地对城市居民进行管制性的控制转变为主动地为网格成员开展服务性的管理。

(三)推动了多主体的共同治理,推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社会管理创新的另一个现代化举措就是由单一的政府管理转为多元社会主体的共同治理。在城市网格中,基层党组织,政府部门,居民自治组织包括居民自身都是网格中的一个环节,是网格化管理的平等参与主体,共同参与管理网格中的一切社会事务。这种网格化的城市管理模式,也是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党的执政能力的转变提供的有力支持,将传统的党对具体事务的领导转变为一种宏观上的指导,党的组织也不是凌驾于网格之上的,而是存在于网格之中,和网格中的其他主体一起以平等的社会身份参与具体事务的管理。这种转变,更有利于体现人民的社会主体地位,更便于最基层居民的诉求表达,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传统的干群之间的矛盾,更利于稳定基层社会的秩序。

三、百步亭社区创新治理模式的具体做法

百步亭社区是武汉市内最大的安居示范工程,也是荣获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唯一社区。百步亭社区治理模式是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大环境、大背景下诞生的创新产物,该社区治理创新模式既满足了政府对企业合理放权和政治稳定的需要,又满足了居民要求基层社区民主自治的合理愿望。百步亭模式为研究新时期城市社区治理提供了诸多可借鉴的思路和经验,主要做法如下:

(一)创新党建工作,发挥社区党委领导作用

百步亭社区党委对社区党组织建设高度重视,始终将其作为核心工作来抓。为了使社区党建走出一条富有成效的路径,社区党委从实际出发,创新性地将党组织的功能定位从全面领导社区治理的体制保证型,积极向开放式领导,放权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并对其进行指导和协调的功能作用型转变。为此,社区党委建立了区域化的党组织网络,将支部建在居委会,党小组建在楼栋。这样一个通过整合后的区域性网状组织体系有利于党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以及党中央精神的高效准确传达,确保了社区党委在社区建设和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真正成为社区居民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主心骨”。百步亭社区治理创新模式的重要贡献,就在于真正搞清楚了社区党委到底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如何层层渗透进基层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如何在领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中灵活自如地转换。

(二)创新管理体制,发挥管委会统领作用

百步亭社区在管理体制上做了大胆尝试,强化和丰富了各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责。“社区管理委员会”由社区内各组织机构成员和业主代表构成,通过上级江岸区政府的授权,代为履行服务型政府的管理职能。“物业管理公司”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一方面,物业公司员工工作在社区,对社区居民情况非常了解;另一方面,物业公司专业性较强,能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化的服务。社区居民的生活矛盾通过物业帮助,直接化解在萌芽状态,既减轻了管委会的工作压力,又促进了社区物业与业主的关系,还发展繁荣了服务型产业。

(三)创新开发建设理念,发挥企业主导作用

百步亭集团全权负责百步亭社区的各项管理工作,这就打破了社区治理一直以来以行政化管理为主的局面,而转向以创新型市场化经营为主。百步亭社区治理模式的优点在于吸收了社会上有实力的企业参与进社会治理中来,运用市场的力量来配置社会资源,和传统的行政化管理相比,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还减少了政府的行政开支。百步亭模式的经验说明,在城市社区治理上,政府可以调动社会上有实力的企业参与进来,通过企业的经济实力更加合理地配置社会资源,达到建设城市、治理社区、服务人民的目的。这样可以解决诸如规划难制定、审批难落实、资金难到位、公共设施难完善等现实困难,实现政府、企业、居民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企业通过参与社区治理,不仅自身得到了丰厚的利润,还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以及政府各项政策的扶持,反过来促使企业承担更多服务居民、回报社会的义务。

(四)创新“志愿者”概念,发挥居民协同治理作用

百步亭社区创新“志愿者”概念,将社区党委、社区管理委员会、物业公司、居委会、自治组织等部门的全部工作人员以及社区居民全部定义为志愿者,这样就出现了社区内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都主动提供志愿服务的良好局面。自治组织和社区居民是提供志愿服务的主力军,承担了大量社区治理志愿服务的职能,却不在社区拿工资,大大节约了政府的人力成本。通过“志愿者”概念的创新,百步亭社区发挥由政府、企业、居民、社会组织等多元协同治理作用。在志愿服务的需求上,由于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掌握着不同的工作技能,可以满足居民个性化的需求。在志愿者的激励上,社区对优秀志愿者采取了诸如免费体检、免费旅游等一系列激励措施,激发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和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的动力。在志愿者的培训上,定期组织各种讲座,不断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技能。

四、完善我国城市网格化治理的深度思考

现代社会科技日益发达,信息瞬息万变,政府的社会管理方式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就基层政府的城市网格化管理来看,也同样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和较高的要求。例如,网格化所要求的数据信息的处理越来越细化,部分发达地区甚至将网格化和数字化相结合,打造出一套高质量的数字化城市网格管理模式,因此,网格化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挑战就在于需要发达的信息技术的支撑。另外,除了技术因素外,网格化也同样面临着来自社会环境变化的挑战,例如,流动人口管理的压力,又如,我国的城市居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如何将网格化管理与社会保障制度相挂钩也是值得商榷的课题。

(一)城市的网格化管理要始终坚持民生的价值导向

当下社会,民生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管理最为焦点的问题,推进城市的网格化管理必须坚持民生的价值导向。首先,城市的网格化管理是城市基层政权组织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手段,而基层政府又是最贴近人民群众的第一阵线,所涉及到的公共服务都是关系到城市居民最直接的民生问题,例如,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的安全、美化等方面的要求,又如,流动人口和农民工等如何在所居住城市获得相应的保障等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看似琐碎,但是否处理得当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进而体现出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和党的执政能力。其次,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实现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因此,城市的网格化管理作为基层政府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型举措,就必然要坚持民生的价值导向,将维系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社会民生问题作为城市网格化管理的方向性问题。

(二)城市的网格化管理要加快配套的软硬件设施建设

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配套的软硬件技术的发展程度。首先,与城市管理网格化相配套的软件条件包括制度,组织,资金,人事等的配备。城市网格化如果一旦在全国全面推广,将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行政体制的格局,城市的政权组织将实现全面的扁平化管理,基层组织的人权、事权、财权将面临重新分配,因此,如何建立健全城市网格化相适应的制度保障,如何构建城市网格化的组织体系,如何处理好原有的人权、事权和财权的重构等都是城市网格化过程中值得重视的软件条件。其次,与城市网格化管理相配套的硬件条件主要是指相应的信息技术的支撑。城市的网格化是一种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上的新型管理模式,其实施必不可少的条件就在于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将网格化面临的众多复杂的数据信息进行系统地管理,并能为上下之间信息的互通提供更为有利和便捷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旺洪.社会管理创新:概念界定,总体思路和体系建构[J].江海学刊,2011(5)

[2]王名,杨丽.北京市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3(2)

[3]陈东冬.从民生视角看社会管理创新的困境和有效途径[J].商业时代,2015(30)

[4]王栋.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结构、效应及构建路径[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8)

[5]汪文革.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自治与服务创新——以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社区志愿服务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14(6)

〔本文系武汉商学院2015年度立项校级科学研究项目“城市社区视域下的网格化治理创新模式研究”( 项目编号:2015KY006)的阶段性成果〕

4.综治网格化管理工作职责 篇四

1、宣传综治维稳工作的法律法规,教育群众增强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

2、及时发现治安隐患、信访苗头等不安定综治维稳信息,并及时收集上报有关部门。

3、排查矛盾纠纷,调解一般民事纠纷,帮教刑释解教、吸毒等重点人群,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4、对网格内居民情况、就业情况以及重点人员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组织开展社区巡逻,加强群防群治。

5、向上级综治部门反映群众对综治维稳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二、三级网格格长工作职责

1、格长所联系的对象为所在网格区的工作人员,网格区内的各个工作人员配合格长工作。

2、对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和其他问题,格长及时参与调解,对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社区,重大或重要事件同时上报街道有关部门。

3、落实联系走访制度,了解掌握网格内工作人员的思想状况和生产生活情况,切实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做好记录。

三、综治维稳信息员工作职责

1、片区每季度开展一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供居民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措施,开展特殊人群维权援助工作。

2、每季度走访一次社区矫正对象,掌握组内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情况,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

3、做好片区内稳定信息的收集工作,组织志愿者开展巡逻防范、戒毒康复、预防和处理邪教、流动人口登记管理等工作。

四、矛盾纠纷调解员工作职责

1、每周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做好民间纠纷的调解,防止矛盾激化,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之中。

2、严格遵守调解工作的原则和纪律,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实事求是,及时公正地进行调解。

3、处理号群众来访,协助有关部门控制号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和重复上访。

五、安全检查员工作职责

1、片区每月不定期开展一次防火检查,认真检查片区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消防通道、安全出口是否通畅,消防设施、器材是否完好有效。

2、及时纠正违规违章行为,消除火灾隐患,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发现火灾应立即报警,并及时组织补救。

六、计划生育宣传员工作职责

1、坚持每月政府片区内育龄夫妇一次,及时帮助指导育龄夫妇落实可行性的避孕节育措施,及时做好查环查孕查病工作。

2、做好流动人口的摸排登记,做好情况明、底子清;做好一年一次的外来已婚育龄妇女的“三查”工作。

3、开展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科普法律法规,提供妇女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七、巾帼互助联络员工作职责

1、每年组织开展二次活动,宣传法律法规,提高妇女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每月组织巾帼志愿者、“爱心妈妈”到留守儿童家中帮扶、为空巢老人服务、对留守流动妇女提供心理咨询。

3、为片区妇女提供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提供就业培训、就业用工信息和社会保障咨询服务。

八、便民服务联络员工作职责

1、根据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的需求,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各种形式的便民服务,逐步实现小事不出门、方便在社区。

2、建立中老年人路口档案,组织志愿者为其免费量血压、测血糖。

5.XX街道综治网格化管理工作汇报 篇五

XX街道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自7月份起积极推进综治“网格化”管理工作,在工作的具体落实方面积极探索、创新进取,各个网格的工作正在逐步展开。现将近期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XX街道有XX社区、XX社区、XX社区、XX社区XX社区等五个农村新社区,在各社区建有综治办公室,每个社区配一名信息录入员;五大社区共划分出X个网格,各配一名网格长。

7月底,我们在“双基”工程建设的文件(X街委„2012‟X号)中提出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概念,并召开了“平安创建”动员大会。8月份,我们召集社区、各相关职能站所对“网格化”实施方案进行筹划,共开了X次调研会,经过不断地探讨和完善,明确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奖惩措施、网格长人选等细则,并独立设计了我街道专用的信息采集单。8月底,我们完成了网格长上岗培训工作,建立了网格长QQ联络群,统一为网格长制作工作证。9月1日所有网格长正式上岗。9月份共计收集录入信息X条,其中矛盾纠纷X条、治安隐患X条,有效化解X条(较大事件X起,防止民转刑案件X起,群体性事件X起,涉及金额X元);民生服务信息X条,处理X条。

经过一个月的摸索,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不少问题和不 1

足,主要为以下三点:

(一)网格分布不合理。根据市政府的网格划分,我街道共有XX个网格,网格长经费由市财政保障。但是经过实地调研,对村居面积、常住人口数、新居民数、出租房数等方面进行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在XX社区、XX社区、XX社区、XX社区、XX社区和XX社区等6个城市社区划分的网格数偏少,网格长工作量过大,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因此我们对网格进行调整,增加了10个网格,10名网格长的经费暂由街道财政保障,但由于此项经费不在街道财政预算之内,故已报告市政法委,请求市政府解决网格调整和网格长经费的问题。

(二)信息采集及处理难。从9月份各网格长采集的信息来分析,各网格长采集的信息数量是比较多,但是质量却无法保证,例如信息重复采集、采集单填写不规范、信息分类不明确。另外有些矛盾十分琐碎(如夫妻吵架),难以定性、处置,如果不闻不顾,既是对网格长工作积极性的打击,也无法保证其一定不会引发事故。对于这类影响范围微小的不稳定因素,我们目前只能让网格长保持关注,无法进行政府干涉解决。

(三)部门重视度不够。可能受惯有工作模式及工作思路影响,各级部门、职能站所对“网格化”管理工作重视度不是很高。在信息的采集、反馈、处置方面都出现拖延工作、敷衍了事的情况:各职能站所向网格长提供了各网格的基本

情况底册,网格长采集信息之后不与底册进行核对直接上报社区,导致信息的重复采集;网格长、信息录入员不按照制度按时上交信息采集单,延误处置单的派遣;各职能站所对不稳定因素的核实和处置不够及时,拖延了回单时间。这些情况直接导致不稳定因素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极易导致引发社会矛盾、安全事故。

我们下一步计划主要是解决以上几个问题:

(一)加强培训。上岗培训的时候,网格工作相关人员可能对“网格化”管理只有抽象概念,经过一个月的实际操作,所有人员对网格化管理有了一定的认知,根据出现的问题,我们将再次开展培训会(以后将会定期召开培训会),培训会上将强化培训业务能力,并鼓励各工作人员之间互相探讨交流工作经验。

(二)加强落实责任。督促各级部门、只能站所切实加强对综治“网格化”管理工作的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强调本项工作的重要性,明确日常工作内容,落实考核细则。

6.综治网格化治理方案 篇六

务”工作推进的情况汇报

(2012年6月28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将XX镇前阶段综治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强化责任,不断夯实综治工作基础。我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和“抓稳定、促发展”的工作方针,从维护全镇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加强对综治工作的指导,加大对综治工作的投入,确保综治工作取得实效。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治安维稳形势,3月份,镇政府与各村(居)、企业和部门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信访工作目标责任书》、《禁毒目标责任书》等责任状各150份,进一步明确了各村居、部门职责,形成了“千斤重担人人挑”的工作局面。同时,严格按照要求完成了17个社区基层综治室规范化建设,现总体运行情况良好。

二、创新载体,注重化解,全力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上半年,我们以“进村入企”和“两排查一促进”活动为载体,由镇综治办牵头,司法、信访、公安、安监等部门协调联动,采

1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强化了矛盾纠纷化解责任体系,切实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目前,全镇138个村均聘请了专职维稳信息员,对群体性事件、重点人员做好稳控工作并及时提供信息。半年来,我镇共排查矛盾纠纷52起,均得到有效化解;信访办公室转办上级信访件19件,其中重复件10件,基本得到妥善处理。

三、深化宣传,强化防控,切实推进平安XX建设。今年,我镇继续以着重提升居民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通过在全镇范围内制作张贴精美的温馨提示语、提示牌,营造氛围,切实提高广大居民群众对我镇平安建设的认知度。在治安防控工作上,我镇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以加强基层群众自治为主要手段,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群防群治体系,着力解决影响群众安全的社会治安问题。如今年在昆阳社区新成立了治安巡逻队,安排在重要时段和治安复杂的重点地段进行巡查,加强治安防范,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四、规范管理,加强帮教,扎实开展重点人员帮控。一是社区矫正工作有序开展。对社区矫正对象实行每周电话汇报,每月书面汇报和集中培训学习及义务劳动,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及时帮助纠正错误。二是落实刑满释放人员帮教措施,规范工作要求,加强对“重点人员”的联系、走访、衔接、帮教等工

作,同时完善“一人一档”资料,强化动态管理。三是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力度,对全镇出租私房和暂口人数进行排查登记,加强对外来人员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防范和控制力度。四是加强吸毒人员的管理帮教工作,及时建立新增吸毒人员个人档案,每月由镇禁毒专管员或禁毒社工对其进行谈话,引导他们尽快戒毒,回归社区。

五、搭建平台,完善网络,深化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

一是科学划分网格。按照“尊重传统、便于管理、促进发展”的原则,根据我镇经济发展状况、服务资源配置和居民生活习惯等特点,在农村以自然村、村民小组或相对集中居住区域为管理单元,在社区以小区、行政村为管理单元,以家庭(户)为基本单位,划定合理的管理网格,并对应网格设置相应综治站,创新了综治建在“网格”上的组织设置方式。目前,全镇17个社区、138个行政村已基本推行这项工作,基本构建了党政主导、各方参与、全面覆盖、上下联动的网格管理服务体系。

二是创新搭建平台。根据社区“转并联”组织设置方式,我镇重点将综治平台建设放在17社区上。并确定方岙口和桥南社区为我镇社区综治室建设试点单位,着力推进基层综治工作室规范化建设。同时利用综治信息平台,运用各种途径采集网格内群众基本情况,实现互动性、动态化、高效式管理和服务。

针对我镇工业企业多、外来人口多的情况,建立了常住人口、辖区单位、特殊群体等三本账,并依托综治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这个平台,设立社区信息中心、村级信息网络,业务功能基本涵盖社区(村)常规工作。

上一篇:给教学楼命名下一篇: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