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医院车辆管理制度.doc

2024-06-23

老年病医院车辆管理制度.doc(共5篇)

1.老年病医院车辆管理制度.doc 篇一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管理制度

一、职责

1、安全管理机构职责

2、单位负责人职责

3、“厂车”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4、作业人员岗位职责

二、规章制度

1、使用登记和定期报检制度

2、日常维护保养和自行检查制度

3、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4、应急救援定期演练制度

5、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教育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

6、“厂车”安全使用管理规定

7、安全技术档案管理规定

三、“厂车”安全操作规程

四、“厂车”事故应急救援演练预案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管理制度

一、职责

(一)、安全管理机构职责

1.法人代表对单位厂车的安全全面负责。

2.总经办协助生产部负责叉车驾驶员的委外培训工作。生产部负责叉车的使用和保养及驾驶人员的调度、管理。3.保卫科负责维持厂区交通秩序,全厂交通安全检查和考核。4.维修车辆对负责公司所有叉车的维修。

(二)、单位负责人职责

厂车使用单位是厂车安全的责任主体,厂车使用单位的法人代表(主要责任人)是厂车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单位厂车的安全全面负责,应制定明确的公开的文件化的安全目标,为实施安全目标提供必需的资源保障,并对目标实行。

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厂车安全会管理的法规,规范及标准的要求。

2、设立负责厂车安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全面负责厂车的管理工作,3、负责厂车安全生产资质的投入,纳入企业经费计划,并有效实施。

4、接收并配合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的安全监督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正消除。

(三)、“厂车”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厂车安全管理人员应当熟悉厂车法律法规和标准,掌握有关的安全技术知识,待《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上岗,其职责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接收并配合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的安全监督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正或者消除。

2、定期不定期检查厂车和纠正厂车使用中的违章行为,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厂车设备,并及时报告车单位有关负责 人。

3、收集管理厂车安全技术档案。

4、编制厂车日常安全检查计划并组织落实。

5、按规定编制厂车每年定期年检计划,按规定到期前1个月提交厂车年检申报资料。

6、提出厂车应急救援演练计划,负责组织应急救援演练具体工作。

7、组织实施厂车司机和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督促待证厂车管理人员,厂车司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到期前三个月进行证件复审申报,落实相关人员按时参加复审培训和考核。

8、配合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检验检测机构实施安全监督检查,检验检测和作业人员考核。

9、传达贯彻上级有关厂车安全的指示以及法律、法规、标准。

10、明确厂车的安全管理(使用、维护、检验)的各个环节及责任人员司机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及管理。

11、接到厂车事故报警后,立即赶赴现场,组织人员实施救援及善后处理。

12、实施对厂车的购置、改造、维修和维护工作的监督。

(四)作业人员岗位职责

1、熟悉厂车的驾驶技术,掌握所定车辆的各项性能。

2、认真执行《“厂车”安全操作规程》的规定,严禁违章操作,杜绝事故的发生。

3、认真完成班长及工段长布置的任务,服从工作安排。认真执行《“厂车”现场作业管理规程》的规定。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4、认真做好厂车的交接班工作,厂车若损坏或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如实地报告班长。

应做到交班清、接班严,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5、认真做好厂车不定期清洗和日常的维护,保证能车况良好地运行。

6、厂车作业完毕须整齐停放在指定位置,踏下刹车,刹车手柄应处于锁定位置,关闭大灯,货叉平放于地面上并锁好链条锁。

二、规章制度

(一)使用登记和定期报检制

1、新增以及经大修或者改造的厂车机动车辆,投入使用前,应当进行验收检验及使用登记。

2、在用厂车机动车辆每年进行一次定期检验及使用登记;

3、遇可能影响其安全技术性能超群自然灾害或者发生设备事故后的厂车机动车辆,以及停止使用一年以上再次使用的场内机动车辆,进行大修后,应当进行验收检验及使用登记。

4、厂车机动车辆安全管理人员在场内机动车辆定期检验合格有效期满前一个月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请定期检验。

5、申请厂车机动车辆定期检验及使用登记应以书面的形式,一份报送执行检验的部门,另一份由厂车车辆安全管理人员负责保管,作为厂车车辆管理档案保存。

(二)日常维修保养和自行检查制度

为了车辆安全、可靠运行,要使车辆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符合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标准,除应对车辆进行定期的检修保养外,还应结合进行预防性的日常自行检查维护。由驾驶员在出车前、行驶途中、收车后三个阶段进行,重点是清洁、检查和补给燃润料。当您的车辆准备作长途行驶或您首次接任该车驾驶时,尤为需要进行出车前的检查工作,做到掌握车辆技术状况和熟悉车辆各操纵装置。

1、出车前

(1).检查行车证件、牌照是否齐全,并检查随车装置、工具及备件等是否齐全带足。

(2).环绕车辆一周,检视车身外表情况和各部机件完好状况,是否有漏油、漏水、漏气、漏电现象。(3).擦拭门窗玻璃、清洁车身外表,保持灯光照明装置和车辆号牌清晰。

(4).检查燃油箱储油量、散热器的冷却液量、曲轴箱内机油量、制动液量(液压制动车)、蓄电池内电解液量等是否合乎要求。

(5).检查发动机风扇皮带是否有老化、断裂、起毛线等现象,松紧度是否合适。

(6).检查轮胎外表和气压。剔除胎间及嵌入胎纹间杂物、小石子,轮胎气压应符合规定。还要注意带好备胎,放置要牢靠。

(7).检查转向机构是否灵活,横、直拉杆等各连接部位是否有松旷。

(8).检查轮毂轴承、转向节主销是否松动,轮胎、半轴、传动轴、钢板弹簧等处的螺母是否紧固。

(9).检视驾驶室内各个仪表和操纵装置的完好情况。检查灯光、刮水器、室内镜、后视镜、门锁与升降器手摇柄等是否齐全有效。

(10).检查方向盘、离合器、制动踏板自由行程和驻车制动器的情况是否正常,离合器踏板与制动踏板自由行程应符合正常规定值。注意方向盘自由转动量不得超过30°。

(11).起动发动机后,检查发动机有无异响和异常气味,察看仪表工作是否正常。

(12).检查车厢栏板及后门栏板是否牢固、可靠,货物的装载必须捆扎牢固、平稳安全。对拖带挂车的汽车,还应检查连接装置有无裂损、松旷、变形等现象,各种辅助设施是否符合规定,以保证牵引装置安全可靠。

2、行驶途中

(1).车辆起步后,应缓慢行一段距离,其间应检查离合器、转向、制动等各部分的工作性能。

(2).在行驶中,应经常注意察看车上各种仪表,擦拭各种驾驶机件,察听发动机及底盘声音;如发觉操纵困难、车身跳动或颤抖、机件有异响或焦臭味时,即应停车检查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理。

(3).车辆行驶涉水路段后应注意检查行车制动器的效能。

(4).行驶中发动机动力突然下降,应检查是否冷却液或机油量不足引致发动机过热所致(注意水温高时不准打开水箱盖)。

(5).行驶中方向盘的操纵忽然变得沉重并偏向一侧,应检查是否因其中一边轮胎泄气所致。

(6).检查轮胎的外表和气压及温度,清除胎间和胎纹中的杂物。

(7).检查冷却液和机油量,有无漏水、漏油,气压制动有无漏气现象。

(8).检查车轮制动器有无拖滞、发咬或发热现象,驻车制动器作用是否可靠。

(9).检查轮毂、制动毂(盘)、变速器、分动器和驱动桥温度有无异常。

(10).检查转向、制动装置和传动轴、轮胎、钢板弹簧各连接部位是否牢固可靠。

(11).检查装载和拖挂装置是否安全可靠。上述6一11项可在途中停车或装卸货物期间进行。

3、收车后

(1).停车后,应将手制动杆拉紧,并把变速杆挂入一档或倒档,自动变速器的汽车应挂入停车档,以防止汽车自动滑移,发生危险。

(2).熄火前,观察电流表、机油表、水温表、气压表的工作是否正常;熄火后,观察电流表是否有反向漏电的指示(若电流表指针偏向一侧,则说明存在漏电现象)。

(3).检查有无漏油、漏水、漏气现象,视需要补充燃油、润滑油和冷却水。

(4).检查轮胎气压,清除胎间及表面的杂物。

(5).检查油水分离器中是否有积水和污物,注意清除干净。

(6).对于气压制动装置的车辆,应将贮气筒内的空气放净并关好放气开关;对于液压制动的车辆,应检查总泵制动液和液面高度。

(7).检查风扇皮带和空压机皮带的松紧度以及完好情况,必要时应进行调整。

(8).检查轮胎螺母和半轴螺母是否松动,并查看检查钢板弹簧总成是否有折断及骑马螺栓是否松动。

(9).在冬季当气温低于或接近0°C 时,若车库内无保温设施,汽车冷却系也未加防冻液,每日用车后应将散热器和气缸水套的放水开关打开,放尽存水,并作短时间的发动,排尽余水,然后关好放水开关。(10).检查、整理随车的工具、附件,并切断电源。

(11).打扫车厢和驾驶室,清洗底盘,擦拭发动机、各部附件和清洁整车外表。同时察看各部有无破损。

(12).及时排除已发现的故障,为下次出车作好准备。

(三)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1、目的

为及时查清事故原因,对事故进行正确处理,界定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理,有效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属车辆发生事故后,对事故进行统计、报告、分析处理,并对事故责任作出意见。

3、职责

安全管理部门是事故统计、报告、调查、分析、处理的职能部门,事故调查、分析、处理,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进行。

4、事故处理程序

(1)、当公司所属车辆发生行车事故后,承包经营者和驾驶员须迅速报告安全管理部门和交警部门,公司安全管理部门接到报案后,及时与交警部门和保险公司取得联系,并根据事故性质组织安全人员迅速赶赴事故现场。(2)发生重大或特大行车事故,安全管理部门须指定专人在2小时以内即时、正确地查清事故原因,向当地运政所、县交通局、公司报告事故情况,事故结案后10日内,安全管理部门必须对事故责任作出处理意见上报有关部门。

5、对行车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必须查明事故的性质和责任,以交警部门事故结案书为依据,分清原因,坚持按责论处的原则。

6、不论发生行车事故的大小,都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认真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在发生事故的第一次安全活动日学习上 进分析。发生重大以上事故,安全管理部门要即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分析,发出通报,直至达到“四不放过”的目的为止。

7、发生重大负主责以上交通事故的架驾驶员,除有关部门追究责任外,以后不得再驾驶公司车辆。

8、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要及时对事故进行统计、分析、记录,形成案例,用于安全教育培训。

9、本制度从公布之日起执行。

(四)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制度

1、指导思想

为提高救援人员的技术水平与救援队伍的整体能力,以便在事故的救援行动中,达到快速、有序、有效的效果。经常性地开展应急救援培训、训练或演习应成为救援队伍的一项重要的日常性工作。指导思想应以加强基础,突出重点,边练边战,逐步提高为原则。

2、基本任务

锻炼和提高队伍在突发事故情况下的快速抢险堵源、及时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防护或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

3、应急培训

制定培训计划,对应急救援系统各层次和岗位人员进行工作和任务分析,根据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制定工作任务。(1)岗位的总体目标;

(2)重要职责:按职责对工作全面负责;(3)任务:每项职责下要履行的各种任务;(4)任务说明:明确说明责任人该怎么做;(5)小组与个人:个人执行任务和小组执行任务。

要求应急人员了解和掌握如何识别危险、如何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如何启动紧急警报系统、如何安全疏散人群、应急救援中常用的人工口对口呼吸和胸外按压法等基本操作,重点是火灾应急培训以及危险物质事故应急的培训,强调危险物质事故的不同应急水平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4、应急救援训练与演习的目的

应急救援训练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获得或提高应急救援技能。演习是指按一定程式所开展的救援模拟演练。目的是为提高应急救援技术水平与救援队伍的整体作战能力,以便在事故的救援行动中,达到快速、有序、有效的效果。

演习的目的是:验证应急预案的整体或关键性局部是否可能有效的付诸实施;验证预案在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方面所具备的适应性;找出预案可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修正的地方;确保建立和保持可靠的通信联络渠道;检查所有有关组织是否已经熟悉并履行了他们的职责;检查并提高应急救援的启动能力。

5、应急救援训练类型

应急训练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基础训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和自选科目训练四类。

(1)基础训练。基础训练是应急队伍的基本训练内容之一,是确保完成各种应急救援任务的前提基础。基础训练主要是指队列训练、体能训练、防护装备和通讯设备的使用训练等内容。训练的目的是应急人员具备良好的战 斗意志和作风,熟练掌握个人防护装备的穿戴,通讯设备的使用等。(2)专业训练。专业技术关系到应急队伍的实战水平,是顺利执行应急救援任务的关键,也是训练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专业常识、抢运和清消,以及现场急救等技术。通过训练,救援队伍应具备一定的救援专业技术,有效地发挥救援作用。

(3)战术训练。战术训练是救援队伍综合训练的重要内容和各项专业技术的综合运用,提高救援队伍实践能力的必要措施。通过训练,使各级指挥员和救援人员具备良好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实际应变能力。

6、应急救援演习类型

演习分为全面演习、组合演习和单项演习。可在室外也可在室内进行。演习既可由公司单独进行,以指挥、通信联络为主要内容,也可由应急救援专业队伍进行演练。

(1)单项演习。是为了熟练掌握应急操作或完成某种特定任务所需的技能。是在完成对基本知识的学习以后才进行的。根据不同事故应急的特点,单项演习的大体内容有:

a.通信联络、通知、报告程序演练;

b.人员集中清点、装备及物资器材到位(装车)演练;

c.化学侦察动作演练:对事故发生区边界确认行动,对危害区边界变化情况时判定行动,对滞留区地点及危害程度侦察等;

e.防护行动演练:指导公众隐蔽与撤离,通道封锁与交通管制,疏散人员接待中心的建立,特殊人群的行动安排,保卫重要目标与街道巡逻的演练等;

(2)组合演习。是为了发展或检查应急组织之间及其与外部组织之间的相互 协调性而进行的演习。主要演习可涉及各种组织,如化学监测、侦察与消毒去污之间的衔接;发放药物与公众撤离的联系;各机动侦察组之间的任务分工及协同方法的实际检验;扑灭火灾、消除堵塞、堵漏、关闭阀门等动作的相互配合练习等。

(3)全面演习。是应急预案内规定的所有任务单位或其中绝大多数单位参加的全面检查执行预案可能性的演习。主要目的是验证各应急救援组织的执行任务能力,检查他们之间相互协调能力,检验各类组织能否充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来减小事故后果的严重度及确保公众的安全与健康。

7、编制演练方案

明确演练的课题、队伍、内容、范围、组织、评估和总结等。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应急处置、救援演练和专项演练。演练要从实战角度出发,切实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深入发动和依靠职工群众,普及运输安全知识和技能。

(五)、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教育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 1.目的:

(1).遵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工作程序,以及符合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2).提高安全意思、提高生产技能、提高生产知识(3).偏离规定的工作程序可能带来的后果。2.适用范围: 本企业的所有员工。3.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性: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施工现场全体人员的参与,需要他们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保证他们得到适当的教育和培训,是实施现场安全保证体系有效运行,达到安全生产目标的重要环节。施工现场应在项目安全保证计划中确定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的要求,制定安全教育和培训的责任部门或责任人。4.培训管理机构:

(1).由办公室统一管理。

(2).培训计划有车间级、班组逐级上报培训计划,生产部汇总,由公司主管领导审核、经理批准实施。

(3).培训计划由公司生产部负责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在实施过程中如需增补过更改,相关部门可提出书面申请,经生产部签署意见后交经理批准。

(4).公司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培训。

(5).其他管理人员由生产部组织培训和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的培训。

(6).新工人安全教育培训由厂级、车间级、班组长进行培训。

(7).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操作工人持证上岗,由办公室负责组织联系有关部门进行培训,持证上岗率100%,按规定定期复训。

(8).办公室按照的培训计划提出培训资金计划,公司经理审批,财务部门负责资金落实。

(9).对每次培训的结果,各相关部门应填写培训计划实施情况记录,记录培训人员、时间、地点、内容及考核成绩等建档。5.培训奖罚:

列入培训计划中培训的人员,培训考核合格后,费用全额包销,考核不合格的费用由自己承担。无故不参加培训的每次罚款200元。6.教育和培训的时间规定

(1).企业负责人每年不少于30学时。(2).专职管理和技术人员每年不少于40学时。(3).其他管理和技术人员每年不少于20学时。(4).特殊工种每年不少于20学时。

(5).其他职工每年不少15学时。

(6).待、转、换岗重新上岗前,接受一次不少于20学时的培训。7.教育和培训的形式与内容:

按等级、层次和工作性质分别进行,管理人员的重点是安全意思和安全管理水平,操作者的重点是遵章守纪、自我保护和提高防范事故的能力。(1).新工人三级安全教育:

对新工人或调换工种的工人,必须按规定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准上岗。(2).公司级:

①公司员工安全生产技术操作一般规定。

②公司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③安全生产法律和文明生产要素。

④在公司生产线的基本情况,包括现场环境、生产特点、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的危险作业部位及必须遵守的事项。(3).班组级:

①本人从事生产工作的性质、必要时的安全知识、机具设备及安全防护设施的性能和作用。

②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③班组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基本要求和劳动纪律。

④本工种事故安全剖析、易发事故部位及劳动用品的使用要求。8.经常性安全教育:

在做好上述培训和教育工作的同时还必须把经常性的安全教育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并根据接受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和多种方法进行。

(1).安全生产意识宣传教育。

(2).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宣传教育。

(3).现场定期的(如每周)安全日活动。

(4).班组每天三上岗(上岗交底、上岗检查、上岗记录)、和一讲评(安全讲评)活动。9.培训评价:

(1).了解熟悉公司的管理方针、目标、质量、安全和环保意识、相关法律、法规、管理体系标准、员工纪律。

(2).安全教育和培训要体现全面、全员、全过程的原则,覆盖公司全体员工,确保只有经过安全教育的人员才能上岗。(3).公司培训评价由办公室主任进行评价。(4).生产部培训评价由生产部主管领导进行评价。(5).班组培训评价由车间主管领导进行评价。10.安全教育记录清单: 1.安全教育记录。2.班组安全活动讲评记录。

3.特种作业、操作人员名册(包括证书复印件)。4.安全教育评价记录。以上条款公司安全部不定期抽查

(六)、“厂车”安全使用管理规定 1.目的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公司车辆作业需遵守的规定,以确保车辆驾驶安全。2.适用范围

适用公司全体车辆驾驶人员以及管理人员。3.车辆管理职责

3.1生产部负责维持厂区交通秩序,全厂交通安全检查和考核,负责车辆驾驶员的委外培训工作。

3.2生产部负责车辆的使用和保养及驾驶人员的调度、管理。3.3 维修部负责公司所有叉车的一般维修。

3.4叉车司机必须对叉车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学习并考试合格后方可对叉车进行独立操作,严格按照叉车安全操作规程对叉车进行正确操作。4.程序 4.1资格要求

4.1.1叉车驾驶人员必须经劳动部门培训并取得叉车驾驶操作证后方能上岗,无证人员严禁驾驶叉车。

4.1.2没有厂部的安排,叉车司机不准擅自教别人驾驶叉车。4.2驾驶前检查

4.2.1检查转向灯、刹车、喇叭、前灯、和反观镜是否完好;叉子是否弯曲、损坏及裂纹产生。

4.2.2检查燃料系统所有管道、接头是否有泄露

4.2.3检查燃料油、发动机油、齿轮油、波箱油、液压油及水箱水位、电池水是否足够。不足时应按标准要求或标准线增添后方可使用。4.3驾驶规定

4.3.1凡使用叉车者,一定要用叉车专用锁匙,启动后不允许拨出车匙,更不能用其它非叉车锁匙启动叉车,避免损坏车锁。

4.3.2启动叉车时,每次启动不得超过5秒钟,再次启动应隔10~15秒以上,若连续三次 启动不成时应再隔5分钟。冬天启动时,应进行预热后再启动。如上述操作都不能启动时,应及时通知维修部人员进行处理,避免造成蓄电池损坏。

4.3.3叉车需依照“右上左下”方向行驶。叉车出入门口应减速慢行并响喇叭。驾驶时必须集中精神,不可麻痹大意。

4.3.4叉车启动时,注意观察周围是否有其它车辆、行人或障碍物;转弯时要看倒后镜及观察左右侧的情况,要亮指示灯,慢行并响喇叭;倒车时应先看倒后镜及回头观察情况,无障碍物始能行驶。

4.3.5车辆与道路边缘应保持一定距离,以策安全。叉车载有物料,在下斜坡时,应倒车行驶并控制好车速。上下斜坡时应慢速行驶,下斜坡时严禁空档滑行。

4.3.6行驶时货叉应距地面200-300mm,在行进中不允许升高或降低货物,不得急刹车和高速转弯。4.3.7遵守工厂限速规定,车速不得超过5km/h;严禁高速行车, 以保证安全。

4.3.8在十字路口或其它看不见的地方,请减速慢行,并鸣喇叭;在潮湿、不平的地面行驶及转弯时,请减速;避免急转弯,避免在不牢固的物体表面行驶。

4.3.9运输途中停车时,一定要把手刹掣拉起并挂空档才能离开叉车。4.3.10叉车出入门口应注意构筑物的高度,不得盲目驶入或驶出。4.3.11行车时,非业务需要,一般人员不得坐在叉车司机身边,更不能用来运人,或进行其它与叉车作业无关的工作。

4.3.12不得在车间或危险品仓库内擅自接驳蓄电池等叉车电路,以免产生火花

4.3.13严禁超载行驶。4.4装卸规定

4.4.1叉车装运的货物不能太高,以免挡住驾驶员的视线,导致事故的发生;除短距离移位外,不得同时运输两板的货物。

4.4.2叉起货物时,货叉要先仰后提升,下降时,应先下降后倾斜。4.4.3利用叉车升空工作时,一定要站稳在有底板的卡板上才可工作。不准站立在铲叉上作业。

4.4.4不要运送松散的货物以免翻倒,运送前应将其固定牢固;提升物品要用卡板,不易稳定之物件,如高度大的设备、空桶、易滑动之缸体或物件必须绑上绳索,绑紧后方可提升。

4.4.5不准用货叉直接叉运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4.4.6停车时,不要将货叉悬空。禁止叉物悬空时司机离开叉车。4.4.7无论有无装货,货叉下面绝对不可有人停留。

4.4.8卸下的货物定要井然有序地堆放在无碍通行的地点,货物或叉车都不得停放在通道口。4.5停放要求

4.5.1作业完毕将叉车停放在指定的位置,货叉平放地面并对车辆进行必要的检查整理清洁;

4.5.2停放后将方向杆放在中央位置,拉好手刹车 4.6保养规定

4.6.1注意保养工作,驾车前检查遇有刹车不正常或其它故障要及时通知维修部门处理。

4.6.2在正常工作中,如发现叉车有异常声音或出现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维修部进行检修。司机不得私自拆修。

4.6.3每周清洗叉车一次,并将空气滤清器芯吹干净。各部位所需的油、水、电池补充加足。

4.6.4生产部指定保养叉车的司机,每年应协助维修部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保养和维修工作。

4.6.5叉车保养责任人所保养的叉车及厂内的叉车驾驶员,如违反上述的规定,按失职处理,并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全厂通报批评和进行处罚。5.违规处理

5.1叉车驾驶员违反上述操作规程,视违规情节轻重由叉车管理部门对其进行50元至100元的处罚,生产部安全管理人员对叉车管理部门和叉车驾驶员进行监督管理。

5.2叉车管理部门有管理不严的责任,视情节轻重由生产部安全管理人员对 叉车管理部门负责人进行50元至100元的处罚。

5.3其他相关人员违反上述规定,视情节轻重由生产部安全管理人员对其进行50元至100元的罚款。6.相关记录 6.1叉车检查记录 6.2制作维修单

三、叉车安全操作规程

1.总则

1.1为加强厂内叉车的安全管理,提高叉车安全技术状况,保障作业安全,根据国家及集团公司相关管理制度和规定,特制定本规程;

1.2本规程适用厂区内叉车装卸作业、安全检查等安全管理。2.叉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要求

2.1叉车驾驶员应具备厂内机动车驾驶员的必备条件,且必须经过车辆管理机关考试合格,领取叉车驾驶证,方准驾驶叉车;

2.2驾驶员不从事叉车驾驶工作(除担任车管工作外)6个月至1年者,继续担任驾驶工作的,应经公司安全主管部门重新复试;1年以上的,应重新考核;

2.3必须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叉车安全作业标准,熟悉车辆性能和操作区域及厂区道路情况;掌握维护叉车保养基本知识和技能,认真按规定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工作;

2.4严禁酒后驾驶;一经发现立即辞退;

2.5严禁带人行驶,行驶途中不准饮食、打电话等与驾驶无关的活动; 2.6每天认真执行叉车“三检”制,严禁带故障行驶;不可强行通过有 危险或潜在危险的路段。

3.厂区叉车驾驶、作业安全管理要求 3.1检查车辆(附:叉车检查表)

3.1.1日常检验即三检制,在出车前,收车后和利用行驶中间的停歇时间检视车辆;

3.1.2叉车作业前后,应检查外观,加注燃料、润滑油和冷却水; 3.1.3检查起动、运转及制动安全性能; 3.1.4检查灯光、喇叭信号是否齐全有效; 3.1.5叉车运转过程中应检查压力、温度是否正常; 3.1.6叉车运行后还应检查外泄漏情况并及时更换密封件。3.2起步

3.2.1起步前,观察四周,确认无妨碍行车安全的障碍后,先鸣笛、后起步;

3.2.2制动液压表必须达到安全指数并系紧安全带后再行驶再起步; 3.2.3叉车在载物起步时,驾驶员应先确认所载货物是否平稳可靠; 3.2.4起步必须缓慢平稳。3.3行驶

3.3.1厂内驾驶叉车速度不得超过5km/h;货叉底端距地高度应保持300~400mm,门架须后倾;

3.3.2进出作业现场或行驶途中,要注意上空有无障碍物;载物行驶时,货叉不准升得太高,以免影响叉车的稳定性;卸货后应先降落货叉至正常的行驶位置后再行驶;

3.3.3转弯或倒车时,必须先鸣笛; 3.3.4行驶叉车在下坡时严禁熄火滑行,严禁在斜坡上转向行驶; 3.3.5叉车在行驶时要遵守厂内交通规则,必须与其他车辆、物体保持安全距离;

3.3.6通过厂区内道路口时,应做到“一慢、二看、三通过”; 3.3.7载物高度不得遮挡驾驶员视线;特殊情况物品影响前行视线时,叉车必须倒行;

3.3.8倒车时,驾驶员须先查明周围情况,确认安全后,方准倒车。在货场、厂房、仓库、窄路等处倒车时,应有人站在车后的驾驶员一侧指挥;

3.4装卸作业

3.4.1叉载物品时,应调整两货叉间距,使两叉负荷均衡,不得偏斜,物品的一面应贴靠挡物架;

3.4.2禁止单叉作业或用叉顶物、拉物品或设备;严禁超叉车负荷作业; 3.4.3在进行物品的装卸过程中,必须用制动器制动叉车;

3.4.4叉车装卸作业时,禁止人员停留在货叉周围;必要时应在作业区域设置警戒线;

3.4.5禁止用货叉或托盘举升人员从事高处作业,以免发生高空坠落事故;

3.4.6叉车装卸物品时,必须将物品平稳、缓慢放到地面或其他合适位置,严禁长时间用货叉使物品停留在高处;

3.4.7严禁在货叉下面进行检修或其他长时间停留作业; 3.5停车及注意事项

3.5.1离开叉车前必须卸下货物或降下货叉架,禁止货叉上物品悬空时离开叉车; 3.5.2停车时必须拉紧制动手柄;

3.5.3观察是否发动机熄火,断电,并及时拔下叉车钥匙;

3.5.4低温季节(在0℃以下),应放尽冷却水;当气温低于-15℃时,应拆下蓄电池并搬入室内,以免冻裂。

3.5.5将叉车冲洗擦拭干净,进行日常例行保养后,停放车库或指定地点。

4.叉车安全技术要求

4.1叉车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技术要求,应每年到当地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年检,检验不合格的叉车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落实整改,并进行复检;

4.2未经年检或年检不合格的叉车,不得驾驶、作业; 4.3叉车年检具体工作由生产部负责。5.叉车保养及维修要求

5.1叉车保养由仓储部叉车班负责,以计划预防性保养为主;但不能以修代保也不能以保代修;

5.2叉车维修由生产部负责,在日常检查或驾驶作业过程中发现叉车异常情况必须及时报生产部;由生产部负责及时维修。

6.附则

6.1本规定未尽事项及叉车安全技术要求,执行国家、地区或集团公司相关规定;

6.2本规程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四、特种设备(叉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总 则

1、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特种设备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特种设备事故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安全生产法》的要求,我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2、本预案为我单位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要求,处理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程序和组织原则。

3、本预案所称特种设备(叉车)事故,是指在本单位内使用叉车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人身安全和财物损失的事故,包括以下的事故:等起重设备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

4、叉车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应当贯彻统一领导、专业分工、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据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5、本单位有关人员应当熟悉已经建立的特种设备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严格、切实地履行各自职责,积极配合处理事故应急抢险救援工作,保证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应急处理机构和职责

1、为应对突发的发生特种设备事故,本单位成立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总经理邹信云任组长,杨朝虎任副组长,以下人员为组员:黄建明、邱贤武、曾云才、周小平、何叶、袁庆华 所有小组成员必须保证24小时通信畅通。

2、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职责:

(1)组织指挥本单位对特种设备事故现场应急抢险救援工作,控制事故蔓延和扩大;

(2)核实现场人员伤亡和损失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和上级汇报抢险救 援工作及事故应急处理的进展情况;

(3)落实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部署的有关抢险救援措施。

3、组长的主要职责

(1)负责召集、协调本单位内各部门的有关人员研究现场救援方案,制定具体救援措施;

(2)负责指挥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4、副组长的职责:杨朝虎副组长负责与有关政府监管部门沟通协调,杨朝虎副组长负责组织实施具体抢险救援措施工作。

5、组员的职责:服从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的指挥,快速、高效、有序地完成指派的任务,实施具体的抢险救援工作或辅助性工作。

(三)预防与应急措施

1、本单位的叉车等特种设备的数量及具体位置的分布,编制书面记录和绘制的详细分布图,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相关人员均应存档随时备查。

2、本单位叉车在日常运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可引发事故的故障类型、征兆、应对措施如下:公司也刚开业,设施设备是新的,但是叉车24小时运作使用频率较高,如果操作人员疲劳驾驶,很容易发生叉车安全事故,造成人员受伤和公司财产损失。所以我公司在平时加强对叉车的维护和保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个别员工发现问题不报带病操作的将严肃处理,在每次班前会上都要对员工进行讲解,①、不能疲劳和酒后驾驶、②、操作叉车前要对水、油、电瓶的用电情况、刹车、灯光等进行全面的检查。③、叉车要停放在指定的位置严禁停放在商品旁边,在操作过程中如发现 叉车故障及时报修,严禁叉车带病作业。④、在作业叉车过程中要按叉车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严禁违章作业,牢记安全生产,做到“三不伤害”。

3、叉车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对容易引发事故的隐患点为本公司重点监控内容,在接受有关政府主管部门监督检查的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地派人检查隐患点的安全管理落实情况。

4、本单位根据在用设备的特点和实施应急救援的要求,配备的必要设备、工具、救援物品等,存放于车辆维修部,由专人保管。

(四)事故报告与现场保护

1、本单位如有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第一发现者应立即向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报告,做到:

(1)组长按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的规定,迅速启动应急救援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组织抢救,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2)严格保护事故现场;

(3)在向质量技术监督局报告的同时,向区内其它有关政府监管部门报告。

2、本单位如发生重大事故后,现场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最高负责人应尽快引导有关部门事故处理人员迅速进入现场。

3、本单位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或者业主)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

(2)事故发生地点;

(3)事故发生时间(年、月、日、时、分);(4)事故设备名称;(5)事故类别;

(6)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以及事故概况。

(五)应急处理

1、特种设备事故如发生后,本单位的设备操作人员、维修人员、主管、分管领导、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应按照本单位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人在抢险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期间不得擅离职守。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本单位应认真贯彻执行本预案。当组长不在时,应按顺序由副组长负责组织指挥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2、如发生特种设备事故,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除按规定报告外,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妥善保存现场相关物件及重要痕迹等各种物证,并采取措施抢救人员和防止事故扩大。

为防止事故扩大、抢救人员或者疏通通道等,需要移动现场物件、设施时,必须作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见证人员应签字,必要时应当对事故现场和伤亡情况录像或者拍照。

3、在应急抢险救援过程中,本单位各部门、人员应积极支持、配合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4、参加事故应急处理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本预案的规定,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2.老年病医院车辆管理制度.doc 篇二

医院作为差额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改革的细则有待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为做好车辆管理,同时也为探索车辆精细化管理新路径,2007年开始,我院通过中央政府采购途径,规范了涉及车辆的全部经费使用,车辆采购、车辆保险、维修、油料、过路、停车等全部选用政府采购中心确认的中标企业来提供服务。利用好中标企业每月结算时提供的详尽数据,将涉及车辆的海量信息整合在一起,实现车辆精细化管理。

2012年,我院总务后勤部门与院信息中心共同开发了车辆管理信息化系统,经过两年多的运行和不断补充完善,基本实现了车辆购置、维修、保险、油料、过路、停车、行车数据的及时采集,把以车为单位的各项数据整合在了一起,使车辆管理实现信息化。

1 依托政府采购平台整合相关数据

伴随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院的交通运输条件逐年改善,运输任务不断增加。我院现有行政办公用车21辆及救护车9辆。因我院“一院五址”,院址较分散,患者和医务人员每天往来门诊和各住院部之间,用车需求非常大。所以,我院在各院区之间安排了医疗班车,在工作时间的每个整点发车以方便患者和医务人员往返各院区之间。此外,各职能部门外出会议、评审、办公的用车需求也很大。在此情况下,使有限的运输资源效益最大化以满足患者和医务人员出行需求,就需要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实现车辆的精细化管理。

1.1 维修数据集成

车辆管理中,信息量大且繁杂,建立一套完整、简单、规范的信息分类编码体系和编码标准,对于实现信息集成,方便信息交流和使用,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我院从中央政采中标汽车维修企业目录中,根据不同车型,选择3家企业分别负责一汽奥迪、上汽大众、综合类车辆的维修工作。根据中央政府采购规定,每家中标车辆维修企业,在车辆维修完成后,均需要出具统一的政府采购维修结算单,每次维修的车号、具体项目、更换的配件、工时费优惠都须在结算单上明示。因为一次维修的内容往往有多项,每单项又同时涉及配件和工时,所以每张结算单的内容较多。将每月“海量”维修数据与医院信息化系统对接,需要医院调整车辆管理信息系统与“政府采购结算单”相对应。所以,我院在签订维修合同时,约定3家车辆维修企业提供“政府采购结算单”,同时还需提供基于同一模板的维修汇总单(电子版),进而大大减少了汽车队人工录入数据的工作量,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

1.2 过路信息采集

医院全部办公用车安装ETC速通卡,大大方便了车辆过路信息收集。我院在设计车辆管理信息系统模块时,就依据合作公司官方网站公示的数据序列,设计过路信息页面的具体内容。以车号为单位,具体到哪个入口进入高速、哪个出口驶离高速以及费用信息等都可在合作公司官方网站详细收集。

1.3 车辆保险与车船税数据收集

我院通过政府采购途径,选择为医院提供车辆保险服务,交强险、商业险以及代扣车船税的合作公司。因为一张保单的数据并不是太多且每年一次,所以此项数据的采集和录入由汽车队队长完成。

1.4 油料使用情况信息集成

依照中央政府采购规定,我院加油卡主卡下所挂30辆车的加油卡都要核对车号和油品,进而避免了持单位加油卡、给私家车加油情况的发生。因为我院合作加油公司的官网提供近6个月的即时查询服务,所以在车辆用油信息采集时,完全参照其提供的数据结构,每月初由车队队长将对账单直接粘贴到信息系统中即可。

1.5 行车数据采集

大型综合性医院用车需求具有量大且琐碎的特点,每天各职能和临床科室都会将大量用车申请单送到车队,车队队长根据需求合理调配。每张派车单上包含申请科室、乘用人、用车理由、乘车地点、驾驶人、起止公里数、行驶公里等信息。为减小车队队长收集上述信息的工作量,我院在技术上采取了一些特殊手段。例如在乘车地点收集上,我们将医院的5个院址,以下拉菜单的形式提前预置在系统中,每次录入只需点击相应乘车地点即可,不需输入第一住院部、门诊等信息。这些人性化的设计,使录入工作更加便捷。

2 车辆档案的数据化采集

车辆档案管理的目的是发挥车辆的最大效能,以延长车辆使用寿命,保持车辆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从而满足医院用车需求[2]。既要保证使用,又要加强管理。为此,在管理工作上必须以管为主,以各项责任制为核心,抓好车辆技术保养和修理保障的落实,保证车辆经常处于良好状态。车辆电子档案卡让车辆管理变得一目了然。车型、车牌号、发动机号、架子号、车辆负责人、购置时间、验车时间等信息都在系统中得到明确。

摘要:分析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车辆供求现状,从车辆购置、维修、保险、油料、过路、停车、行车等数据的收集和录入角度介绍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依托政府采购平台加强车辆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和车辆精细化管理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政府采购平台,医院车辆,车辆管理,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甄镭.信息系统升级与整合策略·方法·技巧[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医院车辆管理制度 篇三

为了保障医疗和公务用车,做到调配合理、使用安全、高效节省、统一规范,特制定本制度。

一、车辆管理

1、车辆的使用、维修、加油、日常监督及管理,由医院办公室统一负责。

2、负责建立详实的车辆管理档案,按规定办理交纳有关费用,按规定审核车辆费用凭证。

3、坚持每日对用车情况的管理,掌握车辆的行驶里程、油耗、维修、整洁保养等事项。

4、坚持对定点停放车辆、定点加油、维修的检查、监督、管理,发现异常及时予以纠正或处理。

5、坚持日常教育,督促驾驶员安全驾驶车辆。

6、车辆检修或维修费用在5000元/次以上的,须呈报董事长核准。

7、建立“车辆出勤登记制度”,每次出车均应将出车地点、开车时间、到达时间、回车时间、到院时间、行驶公里数登记清楚。

二、行政用车管理

1、医院高管人员工作车辆及其他公务车辆均由办公室安排专职驾驶员或兼职驾驶员。

2、禁止任何人员在工作时间及非工作时间擅自驾驶公车而不使用专职驾驶员的行为。

3、在工作时间或非工作时间因公用车,必须由部门(科室)负责人填写《公务用车申请单》,并严格履行审批制度。

4、驾驶员凭《公务用车申请单》的有关项目内容履行职责,超路线、超项目、超时间时,用车人必须及时报告办公室主管,并事后在审批手续上补充说明。

5、车辆下班收车时,必须停放在指定的地点。

6、车辆钥匙及行驶证件统一由办公室授权专职驾驶员保管,非经车辆主管同意,任何人不得私自持有或保管车辆钥匙及行驶证。

7、用车原则及程序

①工作用车根据院领导上、下班时间、工作时间内的公务情况安排使用,当工作时间内无公务外出,医院因重要公务用车,而没有其他单位车辆可调配时,由办公室车辆主管向院领导报告后调配使用。

②公务车辆在工作时间内由办公室统一安排调配。

③医院领导因公外出或办理紧急重大事项用车优先。多位领导同时提出用车,原则上按职级从大到小依次安排。

④因公急事外出没有公务车辆需使用私人车辆时,经医院办公室主任确认同意后,外出西南(或相近路程地点)可补助10升92#汽油;外出佛山(或相近路程地点)可补助20升92#汽油,事后

凭票需医院办公室主任签字后方可按程序报销。

⑤任何部门、任何人员因公外出没有公务车辆使用而必须搭乘出租车时,须经主管院领导许可后方可报销交通费用。

⑥非工作时间用车、因私用车、外单位借用车辆须经总经理批准方可执行。

⑦各部门因公务用车,应提前两小时填写《公务用车申请单》报办公室后,由办公室主管调配出车。

三、救护车管理

1、救护车专供抢救运送病人,由120指挥中心、急诊科调配出车,不得调作他用。司机24小时值班,接到通知后,白天5分钟内出车,晚上10分钟内出车。

2、救护车司机必须严格做好交接班工作,交接班司机同时在场,车辆交接时,应对车辆灯光、刹车、转向、机油、水、外观、发动机运行等进行检查,检查无误后双方签字,做好交接班记录。

3、车辆因未交接班发生擦碰、物品丢失、接班人员应及时向分管领导和办公室汇报,责任由交班人员承担。

4、救护车驾驶员必须做好出车前、回程后的车况检查,有故障及时排除或向主管领导汇报,严禁带故障行车。

5、急诊科当班护士每班检查救护车的抢救设备、药品和物品,发现抢救设备有故障时应及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及时进行维修,药品、物品不足时要及时补充。

6、护理部每月对救护车的车况、车容、抢救设备、药品和物

品检查两次。7、120出车时,由接120电话的医生在出车登记本记录时间、地点、到达时间和随行人员等,返回医院时,出诊医生须向急救中心报告出车情况并做好记录。

四、车辆用油管理

1、车辆加油实行一车一卡,不得混用。

2、油卡由办公室集中管理,油卡统一购买,驾驶员出车必须全部使用油卡加油,特殊情况需征得分管领导同意后方可加油。

3、驾驶员每月底将当月加油小票、里程数上报办公室登记、审核保存备查。

五、车辆维修

1、按时做好车辆年检工作,按车辆特性定期做好保养修理工作,并建立车辆保养修理工作。

2、车辆实行定点修理。

3、进场修理必须填写《修理单》,并请示主管领导审批同意,未经同意私自进场修理,所发生的维修费用由驾驶员本人承担。

4、每次修理都应填写修理清单详细记录修理项目,更换配件名称、价格、修理工时、总价格,更换配件时应报主管领导,主管领导与相关人员到场确认后,方可更换。清单双方签字后及时送回办公室,结算时办公室应详细核对后报送财务部门,经主管领导审批后财务方可付款。

六、罚责

1、不用专职或兼职驾驶员而擅自驾驶公司车辆,无论因公因私,每发生一次扣罚当事人100元。若发生交通事故,按事故所产生的全部费用均有当事人承担。若驾驶员同车同行而让他人驾驶的,驾驶员承担事故的全部费用。

2、公务用车未办理出车手续而出车的,每次扣罚驾驶员100元。

3、非公务或非工作时间私事用车,未经批准,给予车辆钥匙人与当事人承担相同的连带责任。

4、驾驶员酒后驾车或违章违规驾车,一经发现每次扣罚1000元;发生交通事故承担全部责任。

4.医院车辆管理制度 篇四

2、加强节气宣传。科室要加强对节约用气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运用各种形式开展节约燃气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科学使用燃气,自觉节约燃气。

3、在办公区域显著位置张贴节气标识,设置温馨提示,公布维修电话。

4、工作人员都应履行节约用气义务。科室要加强节约用气巡视检查,对发现浪费气资源的行为,应及时制止,未及时整改的,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并通报批评。

5、加强公务车辆油耗登计统计管理,建立统一台账。统计台账登记要全面、准确、及时,数据要与实际发生的原始凭证相符,不得造假虚填。设置车辆行驶登记表,使用前应核对车辆里程表与登记表是否相符,使用后应记录行驶里程、时间、地点等。建立公务车辆单车月行驶公里、百公里油耗、维修费用及用油情况台账,每月定期张榜公布。

6、加强油耗统计分析。落实人员负责季度及年度车辆油耗统计汇总、分析报告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报送统计分析报告。

7、公务车辆严格实行定点加油制度,认真落实“一车一卡”定点定车加油规定。

8、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汽车报废标准规定。对油耗高、车况差、尾气排放不达标的车辆予以淘汰,对达到报废标准的车辆及时报废。

9、加快节能与新能源车辆及节能设备的推广使用。公务用车应优先选购排气量小、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的车辆。

10、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统一调度。严格执行车辆统一派遣规定,提高使用效率。能合车同行的,不分乘多辆车;能用小轿车的.,不用旅行车;严格控制长途用车,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不派公务车辆。节假日除特殊公务活动使用的车辆外,其余公务车辆应集中封存。严禁公车私用、公油私加,坚决堵塞管理漏洞。对违反规定的要认真进行查处,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依纪查处。

11、教育、督促驾驶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判断和处理汽车行驶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倡导经济车速,严禁超速行驶,在确保行车安全的情况下,最大程度降低油耗。公务车辆要避免长时间搭载不必要的重物,不超载行驶。尽量减少公务车辆空调使用量,正确使用节能模式,降低油耗。公务人员在离车参加公务活动时,驾驶人员应将车辆熄火待命,避免停车开启空调等待。

12、定期维修保养车辆。及时更换空气滤芯、汽油滤芯、润滑油,定期清除燃烧室积炭,保持轮胎气压正常,车辆良好技术状况。

13、定期开展车辆节油知识讲座,开展车辆维护保养、节油驾驶等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驾驶人员职业道德、业务知识水平和驾驶技能。

14、运用各种形式开展节约用油宣传教育,提高节约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节油自觉性。

15、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每周少开一天车的规定。每年公共机构“能源紧缺体验日”和“世界无车日”,除特殊公务车及重要公务活动外,公共机构工作人员应停用公务车,倡导停用私家车,选择公交车、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

16、加强监督检查,开展评比活动。我院节能办公室结合绩效考核,对车辆节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年度车辆节油目标完成。对在节油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个人予以表彰,对车辆油耗严重超标、运行费用严重超支的单位、个人通报批评。

5.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百问DOC 篇五

一、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有哪些?

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艾滋病防治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 年版)》《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 标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4.5 发布,2012.8.1 实施)《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2012.4.5 发布,2012.8.1 实施)等等。

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哪些人员组成?

答: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科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临床检验部门、药事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后勤管理 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主任委员由医院院长或者主管医疗工作 的副院长担任。

三、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是什么?

答:(1)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制定本医院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监督实施;

(2)根据预防 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本医院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基本 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3)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 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4)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重 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干预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5)研究并制定本医院发生医院感染 暴发及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的控制预案;

(6)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

(7)根 据本医院病原体特点和耐药现状,配合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 1 指导意见;

(8)其他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事宜。

四、什么是医院感染?

答:指住院病人在入院 48 小时后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 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 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院内感染。

五、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答:(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 48 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 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 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 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5)医务人 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六、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答:(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2)由于创伤或非生 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 48 小时内发病)(3)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七、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该如何处置?

答:(1)医院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暴发,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处理 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2)医 院发生疑似或者确认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当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 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3)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

八、医院感染的报告制度有哪些?

答:(1)散发医院感染病例诊断后在 24 小时内报告院感科,出现暴发流行趋势应 即时报告院感科。(2)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于 12 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 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①5 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 发;②3 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3)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要求,在 2 小时 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2 ①10 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②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③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九、医院预检分诊由哪个部门组织管理?

答: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设立感染 性疾病科,具体负责本医疗机构传染病的分诊工作,并对本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预 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

十、分诊点有何环境防护要求?

答:感染性疾病科和分诊点应当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 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十一、如何进行预检分诊?

答: 医疗机构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 者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 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十二、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如何处理? 答: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医疗机构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 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十三、消毒灭菌的原则是什么?

答: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灭菌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十四、如何对不同传播途径的疾病进行病隔离与预防?

答:(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它途径的传播),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2)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 隔离与预防。(3)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4)传染病患者 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5)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 3 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6)建筑布局符合相关规定。

十五、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有哪些?

耐甲氧西林/苯唑西林的金 耐甲氧西林 苯唑西林的金 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 措施 黄色葡萄球菌 患者安置 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 限制,人员限制 限制,减少人员出入 单间隔离 球菌 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 其他多重耐药菌 严格限制,医护人员相对固 限制,减少人员出入 限制,严格限制,定,专人诊疗护理 遵循WS/T313 手部卫生 遵循 严格遵循WS/T313 严格遵循 遵循WS/T313 遵循近距离操作如吸痰、近距离操作如吸痰、近距离操作如吸痰、眼、口、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 鼻防护 戴防护镜 戴防护镜 戴防护镜 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 隔离衣 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 应穿一次性隔离衣 用后应清洁、消毒和/或灭菌 专用,用后应清洁、消毒和/或灭菌 仪器设备 用后应清洁、消毒和 或灭菌 专用,用后应清洗与灭菌 用后应清洁、消毒和 或灭菌 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擦拭用 物体表面 每天定期擦拭消毒 擦拭用 抹布用后消毒 终末消毒 床单位消毒 标本运送 密闭容器运送 生活物品 无特殊处理 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抹布专 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擦拭用 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每天定期擦拭消毒,用,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 抹布用后消毒 终末消毒 密闭容器运送 床单位消毒 密闭容器运送 清洁、消毒后,清洁、消毒后,方可带出 无特殊处理 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双层医疗废物袋,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医疗废物 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 双层医疗废物袋,防渗漏密 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 放入利器盒 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 放入利器盒 闭容器运送,盒 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 解除隔离 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 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 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 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两次培养阴性

十六、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 答: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 3 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 例的现象。

十七、什么是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答: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 3 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 或者 3 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 染病例现象。

十八、隔离标志有哪些? 隔离标志有哪些? 隔离标志有哪些

答: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十九、什么叫手卫生?

答: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二十、什么是洗手?

答:指用含或不含抗菌剂的皂液和流动水洗手的过程。有六步或七步洗手法,洗 一双手用时 1 分半钟。洗手能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洗手也是切断接触传播的最简便及最有效的措施。

二十一、洗手与卫生手消毒的原则是什么? 答:①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 洗手。②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十二、哪些情况下,医务人员应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答:①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②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 物、伤口敷料等之后。③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④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 洁、无菌物品之前。⑤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⑥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二十三、医务人员在哪些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答:(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二十四、什么是标准预防?

答: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 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基 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二十五、医疗机构标准预防的要求包括哪些?

答:①配置洗手和洗眼设施;②使用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③合理安置病人;④ 制定并遵守环境操作规程,包括医疗废物处理、工作场所的清理清洁和被服清洁; ⑤对锐器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处置;⑥制定适宜的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操作规程;⑦ 保障生物标本的处理与运送安全;⑧配备相应的医疗卫生设备并定期进行清洗、5 运输和维护。

二十六、什么是安全注射?

答:指注射不伤及接受者和提供者,并且保障所产生的废物不对社会造成危害,因此要确保提供安全注射所需要的条件,并坚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1)改善病人和医护人员的行为,降低过度注射,保障注射安全。(2)提供安全注 射装置和容器。(3)锐器废物管理。二

十七、医疗机构对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消毒灭菌如何管理?

答“应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 具和物品由 CSSD 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

二十八、外来医疗器械如何处理?

答:由中心供应室统一清洗、消毒、灭菌。

二十九、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分几级?

答:分为三级,分别为:一级暴露、二级暴露、三级暴露。

三十、一旦被针刺伤时如何应如何处理?

答:立即流动水冲洗、挤血、碘伏消毒,必要时进行包扎答:立即流动水冲洗、挤血、碘伏消毒,必要时进行包扎,并报告本科室主任、护士长及院感办专职人员。

十一、什么是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

答: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 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 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十二、甲型 H1N1 流感患者隔离的原则是什么?

答:(1)甲型 H1N1 流感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并进行单间隔离。确诊患者可以置于多人房间,不设陪护。(2)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 沫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3)患者应当佩戴外科口罩;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 纸遮掩口鼻,然后将卫生纸丢入医疗废物桶;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肥 皂洗手或者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与他人的距离保持 1 米以上。三

十三、甲型 H1N1 流感的防护分为哪几级?

答:(1)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要求:严格遵守 标准预防的原则,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认真执行手卫生。(2)一级 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要求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遵 6 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 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 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十四、WHO 于 1986 年向全球推荐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五项措施是什么?

答:包括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检测进行感染控制。

十五、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认真洗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

答:(1)滥用抗菌药物破坏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2)多次使用侵袭性操作;(3)环境污染严重,包括医院中一切医疗用具、空气、医务人员的手,一切医 疗器械的表面;(4)易感人群:婴儿、老人、大手术后、危重病人、慢性基础 病、原发病严重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放疗或化疗者。

十七、医院感染三级管理组织是哪些三

十六、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答:(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2)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和专职人员;(3)临 床科室医院有无破损、过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或霉变等。: 三

十九、无菌物品开包后,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多长时间? 答:<24 小时。

十、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开启时间,超过多长时间不得使用?

答:超过 2 小时不得使用。

十一、治疗、护理及换药是的操作次序是怎样的?

答: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

十二、开启的溶媒超过多少小时数不得在使用?

答:开启的溶媒超过 24 小时不得使用。

十三、不能用于环氧乙烷灭菌的包装材料有哪些?

答:金属箔、聚氧乙烯;玻璃纸、尼龙;聚酯、聚偏二氯乙烯;不能通透的聚丙 烯。

十四、环氧乙烷不适用于哪些物品的灭菌?

答:食品;油脂类;液体;滑石粉;动物饲料。

十五、口腔科的牙科手机和耐湿热、需要灭菌的口腔诊疗器械应首选什么方式灭菌?

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的方法进行灭菌。四

十六、采用快速卡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器械,有效期不得超过多长时间?

答:4 小时。

十七、怎样观察灭菌包内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卡?

答:打开灭菌包时首先观察包内化学指示卡,凡变色达到标准者视为灭菌合格,可以使用,反之视为不合格。

十八、内镜消毒效果监测采样的部位是哪里?

答:《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中规定,内镜消毒效果监测采样的部位是内 镜的内腔面。

十九、哪些器械必须灭菌?

答: 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其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凡穿破粘膜的内镜 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也必须灭菌。

十、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的内镜应达到什么消毒水平?

答:应高水平消毒。

十一、压力蒸汽灭菌的包装层数不少于几层?

答:2 层。

十二、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时,器械包体积是多少?

答:不得超过 30 ㎝×30 ㎝×50 ㎝。五

十三、压力蒸汽灭菌时金属包的重量不得超过多少公斤?

答:不得超过 7 ㎏。

十四、压力蒸汽灭菌时敷料包的重量不得超过多少公斤?

答:不得超过 5 ㎏。

十五、2%戊二醛用于浸泡消毒和灭菌的时间各是多少?

答:浸泡 30 分钟达消毒水平、浸泡 10 小时 可达灭菌水平。但原则上能高压灭 菌的不浸泡。

十六、无菌物品储存柜或架摆放要求有哪些?

答:无菌物品储存柜(包括药品柜、液体柜)距地面 20cm,距天花板 50cm 以 8 上,距墙壁 5cm 以上(不得将纸箱直接放置在地面上)。

十七、使用含氯消毒剂应注意哪些?

答:⑴按要求配置合适的浓度。⑵浓度应每日监测并有记录。⑶应及时加盖减少 挥发,定期更换。

十八、医院感染的分哪两类?

答:(1)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可以预防;(2)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不可避免。五

十九、我院医院感染管理重点科室有哪些?

答:急诊科、手麻科、ICU、供应室、内镜室、产房、烧伤病房、儿科(新生儿)、肿瘤科、口腔科、血液透析室。

十、易感人群有哪些?

答:新生儿、高龄、重症、糖尿病、肝硬化、慢性肾炎、肿瘤、烧伤、白细胞下降等免疫力低下患者等。

十一、医院感染的三要素(感染链)是什么?

答: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十二、简述外科 I 类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

答: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清洁手术(Ⅰ 类切口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 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 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 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十三、抗菌药物使用率应控制在多少?

答:50%以下。抗菌药物使用率应控制在多少? 抗菌药物使用率 多少 六

十四、什么是消毒?

答: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十五、什么是灭菌?(新《消毒技术规范》定义)

答: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的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十六、什么是随时消毒?、什么是随时消毒 随时消毒?

答: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出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9 目的是及时杀灭或清除病人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十七、什么叫有效氯?(新《消毒技术规范》定义)

答: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其含量用 mg/L 或%(g/100ml)浓 度表示。

十八、什么是生物指示剂?(新《消毒技术规范》定义)

答:含有活微生物,对待定灭菌过程提供特定的抗力的测试系统。

十九、消毒产品哪些?(新《消毒技术规范》定义)

答: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含生物指示物、化学知识物和灭菌物品包装物)和 卫生用品。

十、什么叫菌落形成单位?(新《消毒技术规范》定义)

答:在活菌培养计数时,由单个菌体或聚集成团的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 反之所形成的集落称为菌落形成单位,一起表达活菌的数量。七

十一、什么叫血液透析?

答:使用血透机及其相应配件,利用血液透析器的弥散、对流、吸附和超滤原理 为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措施。

十二、各类环境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数标准是多少?

答:I 类和 II 类环境均为≤5cfu/cm3 III 类环境为≤10cfu/cm3

十三、医院采购消毒产品时应索取哪些证件?

答:⑴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复印件。⑵产品备案凭证或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⑶ 产品合格证。

十四、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部许可批准文号格式是怎样的?

答:卫消准字(年份)第 XXX 号。

十五、采购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时应索取哪些证件?

答:⑴《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⑵《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⑶经营该产品 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⑷产品合格证。

十六、什么叫抗菌药物?

答: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 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 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七

十七、什么是多重耐药菌?

答: 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 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MRSA、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 以及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 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 分枝杆菌等。

十八、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措施有哪些?

答:⑴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⑵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必须进行接触隔离,医生须 下床边或单间隔离的医嘱,护士在床牌上挂接触隔离标识。首选单间隔离,也可 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不能将多重耐药菌 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 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⑶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⑷加强医院环境卫生 管理。卫生洁具、医疗护理物品单独使用。⑸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⑹ 加 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十九、外科手术预防应用抗生素的适应症有哪些?应何时开始给药?

答:根据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1)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 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 防用抗菌药,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①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 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污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③异物植入手术 ④高龄或免疫缺陷等高危人群。(2)清洁-污染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3)污染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 麻醉诱导期给药。

十、简述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答:(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 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 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5)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

十一、什么是医疗废物?

答: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 11 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包括使用后医疗用品(如注射器、输液器、棉签、敷料、棉球、纱布、手套等)、使用后一次性医疗器械、各种传 染病人用品等。

十二、医院各科室交运医疗废物时是否需要进行登记?

答:各科室与医疗废物收集人员应当对交接的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 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 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十三、医疗废物载运送过程中应注意哪些?

答:(1)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2)禁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 医疗废物;禁止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 和生活垃圾。(3)禁止邮寄医疗废物。(4)禁止通过铁路、航空运输医疗废物。(5)有陆路通道的,禁止通过水路运输医疗废物;没有陆路通道必需经水路运 输医疗废物的,应当经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zhengfu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 采取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后,方可通过水路运输。(6)禁止将医疗废物与旅客在 同一运输工具上载运。(7)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体上运输医疗废物。

十四、医疗废物分为哪几类?

答: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八

十五、对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污水有何要求?

答: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十六、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多少时应进行封口?

答:包装物或者容器的 3/4 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十七、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该如何处理呢?

答: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十八、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有什么要求?

答:(1)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方便医疗 废物运送人员及运送工具、车辆的出入;(2)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兼)职人员 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3)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4)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5)易于清洁和消毒;(6)避免阳光直射;(7)设有明显的 12 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十九、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报告时限是多少?

答:在 48 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zhengfu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 管部门报告。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 1 人以上死亡或者 3 人以上健康损害,应 在 12 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zhengfu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因医疗废物管理 不当导致 3 人以上死亡或者 10 人以上健康损害,应当在 2 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 级人民zhengfu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九

十、医疗废物流失该如何处理? 医疗废物流失该如何处理 流失该如何处理? 答:(1)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 及严重程度;(2)组织有关人员尽快按照应急方案,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 的现场进行处理;(3)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对 病人、医务人员、其它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4)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 区域,以防扩大污染;(5)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 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 消毒;(6)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进行工作。处理工作结束后,医疗 卫生机构应当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 生。

十一、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处置人员要做好哪些职业安全防护?

答:根据接触医疗废物种类及风险大小的不同,采取适宜、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 措施,为机构内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和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 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 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

十三、简述五附院医疗废物具体处理流程。

答:医护人员负责分类;保洁员负责医疗废物(棉球、敷料等医疗废物的封口和 标签、护士负责注射器输液器等一次性诊疗用品医疗废物的封口和标签);检查 包装袋有无破损;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站的工作人员负责下科室回收,并与护士进 行交接,做好记录;最后由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站的工作人员与大莆沟焚烧场的工 作人员在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站进行医疗废物交接和危险转移联单的交接; 危险转 移联单保存 5 年,科室医疗废物交接本在科内保存 3 年。

十四、“感染性废物 包括哪些?

答:⑴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多种敷料;一次性使用卫生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使用医 疗器械;废弃的被服;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⑵医疗机构 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⑶病原体的培养 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⑷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⑸废弃的血液、血清。⑹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

十六、“病理性废物包括哪些?

答:(1)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2)医学实 验动物的组织、尸体。(3)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十七、您在日常医疗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如何处理?

答: 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少量药物性废物以及使用过的一次性帽子、口罩、一次性防护服、鞋套等应投入黄颜色垃圾袋中。用后的医用针、缝合针、备皮刀、手术刀等锐器应投入黄色标志利器盒。不得将以上医疗废物置于生活垃圾袋内。

十八、盛装医疗废物有何要求?

答:盛放医疗废物达包装袋 3/4 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 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十九、盛装医疗废物的包装物(袋)有何要求?

答:容器(袋)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有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 明等。

一百、2011年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中★的项 目有哪些?

上一篇:钢铁行业环境问题下一篇:高压釜操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