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专业课程设置

2024-10-26

物流专业课程设置(精选8篇)

1.物流专业课程设置 篇一

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

1、物流概论

主要介绍物流在经济活动与组织中的作用、物流与客户服务的关系、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采购与物流管理、生产计划、库存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全球物流、物流组织与企业管理、物流与供应链未来发展的趋势等基本理论、基本原则、知识点进行描述。重点介绍来自于发达国家的最新物流管理理念与最新技术,深入结合中国物流发展现状,进行物流在中国发展现状、政策法规、特殊规律、原则和形式规范等常识性知识的介绍。

2、物流企业会计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应考者掌握现代物流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达到物流基层管理人员要求的财务管理方面的能力标准。

3、物流系统与信息技术

主要介绍: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作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网络及通信,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系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信息与网络安全);物流管理过程中应用到的信息技术(包括:物流信息标识技术;物流信息采集技术;物流信息交换技术;空间数据管理技术等);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包括:自动化搬运设备,自动化仓库,运输优化调度和车辆配载,仓库管理系统(WMS),物流仿真,MRP,ERP,VMI/CMI,CPFR等)物流信息技术标准化。

4、仓储与库存管理实务

课程内容包括:库存管理概述,需求预测,库存控制系统,库存控制的定量分析方法与模型,生产物料控制、生产计划,能力需求计划,综合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MRP及MRP系统中的库存管理,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与控制,库存管理绩效与标杆管理等。

5、采购实务

主要介绍采购战略、采购需求确定、供应商选择与管理方法、采购价格确定、采购谈判、采购合同制订、采购质量保证与采购绩效评估等基本理论和方法。该课程的考核目的是检验考生掌握本课程基本知识情况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物流采购中的实际问题,从事采购与供应管理的能力。

6、运输管理

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物流运输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运作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物流运输概述,物流运输基础,物流运输组织,物流运输选择与决策,运输成本、绩效和价格管理以及物流运输商务管理。

7、仓储实务

主要内容包括:仓储管理综述;仓储管理流程;仓储作业管理;仓储设备;仓库规划与布局;仓储作业成本管理;现代仓储管理技术;冷库库房管理;仓储法律法规。内容涵盖物流基层管理人员和中高级物流师所应了解和掌握的基本仓储管理知识和现代仓储管理理论。

8、国际物流

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是组织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在不同国家内流动的活动。国际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扩展,是跨国界的商品的空间转移。本课程首先对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国际物流与区域物流、国际物流方式、设施、技术、物流的标准化、物流成本

管理绩效评价的理论与应用问题,使考生掌握国际物流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管理要求。

9、物流企业管理

物流企业管理是以物流企业管理思想和原理为主要理论框架,从物流的基本概念开始,综合研究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对物流企业管理的系统观念、管理基础、物流企业组织机构、市场研究、决策和计划管理、企业文化、作业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以及资本运营与评价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同时重点对物流与运输活动中所涉及的管理原则和实践问题进行专门的分析研究。

10、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应考者掌握现代物流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达到物流职业经理中级证书要求的财务管理方面的能力标准。

11、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一门整合性科学,涉及信息技术、管理理论等多方面知识。分为四部分:供应链管理概论、供应链管理所涉及的理论、供应链管理所涉及的技术、供应链设计案例。由浅入深地全面介绍了当代供应链发展的最新理论、技术和方法。涉及到大量的中外文资料,包括学术性很强的论文和著名企业的真实案例。

12、物流管理软件操作

主要内容包括软件基础知识、物流软件发展概况、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库存管理业务流程及相关软件操作、运输管理业务流程及相关软件操作、货代管理业务流程及相关软件操作等。

13、运筹学

本课程是用数学方法研究各种系统最优化的问题。何发挥以有系统的效能,应用数学模型来求得合理运用人力、物力的最优方案,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决策的有关信息。主要内容有:线性规

划、运输问题、网络技术、决策论、对策论、存储论。

14、市场营销学

本课程主要介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营销基技能。主要内容有: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市场营销环境分析、营销策略、市场营销组织、国际市场开发等理论等。

15、电子商务

本课介绍电子商务的概念、模型、框架体系、技术基础、解决方案、现阶段电子商务存在的不足等内容,探讨电子商务环境的多变、机遇和挑战以及发展全国电子商务的对策等问题。

16、物流设备与设施

本课主要介绍五大运输方式的基础设施和港口。场占结节中的起重、输送机械、装卸搬运机械。流通加工机械,现代货架技术、月台技术、搬运机械、分类机械,自动化仓库设备。

17、配送实务

主要介绍配送的类型与服务方式、配送的组织与运行、配送作业流程、配送需求与资源规划、配送成本管理、配送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等方面内容。

18、生产实训、课程设计

①办公自动化训练及设计

②物流环境地理实训及设计

③运输业务、仓储实务实训及设计

④采购业务实训

⑤物流电子商务实训及设计

⑥识别技术、物流设施与设备实习

⑦物流系统、第三方物流实训及设计

⑧专业综合训练(物流软件应用)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会计、贸易、管理、法律、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开发与设计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知识结构

(1)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2)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了解物流管理发展的最新动态

2、能力素质结构

(1)具备物流管理的应用程序操作能力;

(2)具备物流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

(3)能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规划,具有物流管理的基本能力。

文章来源:

2.物流专业课程设置 篇二

一、我校物流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 培养目标缺乏清晰的定位

在设置专业课程时, 忽视高等院校与中职院校学生培养定位的差别, 忽视我校的现有条件, 按照其他院校现有的课程设置体系设置专业课程。高端物流人才的培养应该根据市场需求, 进行明确的定位, 而不是进行宽泛式的教学。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 以及将来想从事的行业, 因材施教。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将来能够从事何种物流岗位, 根据岗位的要求, 补充缺乏的知识, 有一个明确的学习规划, 学生学习时会更加的投入。

2. 教学和实际脱节

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往往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 对物流业岗位设置及能力要求缺乏了解或了解片面, 在编制教学计划时仅根据自己的了解想当然或借鉴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 造成专业课程设置较片面, 与实际脱节。学生毕业后, 一方面大量物流专业的学生找不到工作, 另一方面大量企业找不到合适的物流人才。现在企业需要自己在培养物流人才为企业服务, 可见, 这中间存在着严重的错位。

3. 课程设置重理论轻技能

在实际的物流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 很多学生反映理论性课程所占比重较大, 理论性太强, 实际运用少, 本来中职的学生理论基础薄弱, 层次不齐, 对理论学习兴趣不大, 如果再采用传统的课程设置, 学生兴趣普遍不浓, 教学效果肯定不佳。近几年, 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规模急剧扩大, 学校师资严重短缺, 多数学校在引进教师时往往以学历达标作为基本标准, 教师多是走出课堂就走上讲台, 普遍缺乏实践经验, 远远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由于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其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就不强, 往往只是把物流教学作为一种定论灌输给学生, 学生接触到的仅是具有固定模式的物流知识, 更谈不上对学生对物流知识的熟练运用。

二、根据市场需求, 职业能力标准重新整合课程体系, 对中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进行“创”与“改”

1. 能力、知识与技能分析

现代物流系统中的从业人员既要承担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等具体的物流活, 又要对系统中的人、财、物、设备、方法和信息等六大要素进行管理, 并履行物流计划、质量控制、技术支持和经济管理等职能。因此, 物流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技能:

●知晓仓储与配送作业的业务流程, 能进行仓库内布局及区域分类操作, 能按照出入库作业流程操作

●能运用货物基本知识验收入库货物, 能根据货物性质进行合理堆垛、拆垛作业

●会盘点货物, 能处理常见的异常问题

●会依据货物性能对货物进行基本养护操作

●会依照仓库安全规程进行操作, 会熟练使用各种消防器材

●能熟练操作仓储、配送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能按订单进行备货、分拣、配载、送货

●能使用和维护装卸搬运设备、计量器具、保管设备、养护检验设备、监控设备、分拣设备、包装设备

●会对货物进行简单流通加工

●了解物流营销基本知识, 能进行物流市场调查、分析和预测;会进行基本物流服务推广活动;会运用销售策略和技巧拓展销售业务, 能利用网络进行销售

●能根据物流客户服务要素和一般流程, 收集物流客户信息并进行分类管理, 按服务礼仪要求接待物流客户, 按流程处理客户投诉, 进行物流客户关系维护, 评估客户服务风险并采取简单的规避风险的措施

2. 基于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内容整合

专业课程的优化整合, 既符合实际教学需要, 还能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专业定位和个人发展定位。专业课程设置反映了教学方向, 也是检验专业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我校物流专业培养的方向是物流仓储和配送方向, 根据该方向合理设置专业主干课结构。主干课程体系由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组成。

基于我校物流专业的培养方案, 在课程设置上将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教程 (基础知识) 、物流员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教程 (四级) 、物流技术与实务、国际贸易础、市场营销基础、基础会计等列为基础课。将物流技能模块训练 (仓储作业模块) 、物流技能模块训练 (配送作业模块) 、物流客户服务、商品知识与养护技术、物流客单证制作等列入核心课程。对未能列入专业基础课、核心课但又是比较重要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扩展为选修课, 如商务礼仪、ERP沙盘、快递业务等, 另外对不同学科内容出现重复的部分进行整合和精简。从目前我国高职课程的教育现状分析, 课程与职业的匹配程度还是处于较低位置, 力求做到课程内容与相应的职业要求之间达成较高的吻合度。

3. 重视技能培养, 建设校本实训课程

从专业化方向来看, 建设“物流技能模块训练 (仓储作业模块) ”、“物流技能模块训练 (配送作业模块) ”二个实训模块是针对我校物流专业在校学生, 将物流专业所需各种专业技能划分为2个大模块, 每个大模块中再根据专业技能划分为小模块, 然后根据小模块制定技能标准和技能训练方案, 教师按照训练方案再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

增加实训课时, 专业课教师根据我校现有物流设备情况、师资力量和企业需求对实训内容进行校本实训课程编制, 突出系统、全面、实用、规范的特点。通过专业实训教学活动, 既能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又能使学生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际操作训练转化为技能能力, 体现“做中学, 学中做”的培养目标。

三、小结

由于物流涉及方方面面, 其实训项目也有很多, 而中职学生受学习时间及其他原因所限, 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虽然我校身处沿海地区, 国际贸易较为发达, 国际物流、国际货代、报关报检等业务也较多, 可借助这一优势, 一方面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 另一方面, 鼓励学生走出课堂, 改变传统“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以往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动实施者, 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传授, 但是忽视了学生的认知的主体作用, 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总之, 我们将不断地根据物流人才市场的需求, 不断地寻找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不断地改革创新, 培养出实用型的合格的物流中职毕业生。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董楠.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J].知识经济, 2012, (14)

[3]杨明.我国高职物流人才培养刻不容缓[J].物流管理, 2006, (9)

[4]甘秀林, 王金明, 郑树清.试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唐山学院学报, 2005年02期

3.物流专业课程设置 篇三

关键词:非物流专业;《物流管理》教学内容体系;专业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042-03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物流科学更加显示出强大生命力,称为当代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新学科之一。物流科学的产生和应用给国民经济和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伴随着现代物流在我国的快速发展,物流人才缺乏、物流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日益凸显,这就迫切需要科学系统的物流管理教学工作。2001年,我国教育部设置“物流管理”专业,拉开了我国物流高等教育发展的序幕。物流类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建立在经济管理学科体系的基础上,研究物质资料在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运作规律,要求培养能够在物流管理领域从事全过程策划、管理和物流信息化工作的高级复合性管理人才。为配合高校专业调整后其它专业教学的需求,有上百家大专院校在经管类非物流专业教学计划中开设了《物流管理》课程。而非物流专业《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如何设置,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应如何根据不同的专业内容完成物流教学内容的配套讲解,值得思考和研究。

一、《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设置原则

1.导向性原则

《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应依据工商企业及其他专业的物流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来设置,教学知识点和技能点的选择及设计应该紧紧围绕上岗需要进行,可适当配合开展实践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做到教学整体目标明确、就业导向突出。

2.针对性原则

非物流专业《物流管理》课程所设置教学内容体系目标应区别于物流类专业的高级技能型和管理型复合人才培养目标。在宽口径、广基础的培养模式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完善自身的专业特点,增强专业优势。

二、典型的《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目前国内非物流专业开设的物流管理课程名称多为《物流管理》,课程性质为专业拓展课或公共选修课。由于课程大多为非物流专业教师讲授,教学对象也处于非物流专业,教学内容体系的设置基本遵循各出版社出版的经管类《物流管理》、《现代物流管理概论》等教材的编写体系,少有创新,和课程所属专业存在严重脱节。目前非物流专业所采用的《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大致分为以下四种。

1.“物流功能”主导型教学内容体系

我国物流教学最初所采用的教学内容体系就是“物流功能”主导型。现在很多高校非物流专业教师在进行《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中,也普遍采用这种简单清晰化并且适用面广、灵活性强的教学内容走线,不仅方便教师的教学,对内容模块的设计也更加明晰化、条理化,各物流功能部分内容自成一体,设置灵活,而且该体系更便于教学对象认识和了解物流的基础概念及产业相关知识,有助于知识的快速渗透。物流功能主要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该体系按照不同的功能要素安排章节内容,详细介绍各项功能的概念和组织实施方法及技能,促进了物流基础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但该体系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各项物流功能的单项分析容易忽视其间的有机联系,削弱了教学对象对物流系统整体运作的理解和认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应对该问题,即通过综合性案例加强教学对象对物流系统的整体化认识。

2.“物流管理”主导型教学内容体系

主导型教学内容体系是在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后所普遍采用的一种《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该体系在内容结构上体现了现代企业管理者挑战传统管理的思维方式,从战略高度来看待物流,强调物流在企业中的跨职能模式,总体上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是经管类专业教学对象全面认识物流管理和运作的《物流管理》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体系设置类型。物流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物流系统管理、物流作业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组织管理、物流战略管理、物流人员管理和物流质量管理。该教学内容体系通过不同管理模块的设置,把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先进理念融入到各模块的内容中,有利于教学对象挑战现有的思想,突破旧的思维模式,更加深入地掌握物流实用知识和管理技能,但对教师来讲则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该体系的应用需要较强的知识驾驭能力。

3.“物流形式”主导型教学内容体系

这是一种全新的物流教学内容体系,知识覆盖面广、专业领域跨度大、内容极具创新、引导行业前沿是该体系的最大亮点。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理论的融入体现了该体系超强的知识囊括力。目前,“物流形式”主导型教学内容体系的模块设置主要包括企业物流、供应链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城市物流、区域物流、国际物流、绿色物流、消费者物流、数字物流和精益物流,不仅详细剖析了所有的传统物流形式,还对新型的物流形式进行了介绍,内容上更加丰富完整。该体系较为适合课程性质为公共选修课的《物流管理》课程采用。但在物流形式讲解之前,还应从物流的历史和相关概念出发,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避免因内容突兀而影响教学对象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4.“物流案例”引导型教学内容体系

该体系有别于传统的案例教学法,主要是对建构主义理论进行延伸,从逆向思维角度出发,引导教学对象理解、分析、概括教学内容。传统的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以能配合教学知识点的案例作为教学内容,让教学对象处于案例中当事人的位置,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思考和讨论案例中的各种情节,逐步形成具有各自特点的处理方案的教学过程,是一种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方法。而新颖的“物流案例”引导型教学内容体系摒弃了传统的以物流理论为主导、先理论教学后案例体现的教学体系模式,充分引导教学对象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推导,自我总结和概括案例中所体现的物流知识和理论,在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下掌握系统、科学的理论知识,并再次通过案例对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形成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的循环深入性教学模式。该体系应用中主要以案例贯穿各个章节,在教学对象不了解章节相关内容的前提下给出案例,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主动思考,从案例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总结出本章节的相关内容,再由教师对教学对象的总结成果进行评价,并进行完善化、体系化、规范化的讲解,最后通过案例巩固本章节教学内容,加深教学对象的理解和记忆。在此过程中,教学对象要学会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学会对已有的资料作多方面的分析,促使思维不断深化,并在力图对一个问

nlc202309010352

题寻找多种解答的过程中培养和形成创造性思维。

三、有专业针对性的《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设置

非物流专业《物流管理》课程的设置目的是为了配合相关专业的需求,所以在选用以上四种典型的《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基础上,还应避免教学内容体系的千篇一律,根据专业的不同对内容设置要有所侧重,体现出专业针对性。以下以经管类非物流专业为例,分析《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设置。

工商管理是市场经济中最常见的一种管理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该专业所开设的《物流管理》课程,可侧重对企业物流相关知识的讲解,包括采购物流、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物流部门是贯穿于整个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协调、监控以及评估的机构,是平行于各个部门之间的一个协调者,物流部门需要平衡所有企业内部以及包括供应链上下游的运作和相关联系。作为第三利润源的物流产业已经引发国内外各生产、流通企业争先研究和开发,在企业管理系统中重视企业物流作业系统的管理,可从成本优化方向引导和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国际物流是伴随和支撑国际间经济交往、贸易活动和其它国际交流所发生的物流活动。对于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在物流基础知识掌握的前提下,可在典型教学内容体系设置中提高国际物流相关内容的安排比例。国际物流相对于国内物流而言,是跨越国界的、流通范围更大的“大物流”,国际物流服务商面临的需求通常要比国内物流服务商面临的需求更加复杂。在国贸专业《物流管理》课程中更多地融入国际物流内容的讲解,研究国际物流的运作,不仅可以提升教学对象对物流概念的全球化认识,更多地接触和引入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同时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也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信息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物流管理》课程,应在内容体系中加大物流信息技术的内容比例,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数据库基础与应用、物流信息系统管理、货物在途跟踪与定位(GIS与GPS技术)、条码技术与应用、基于射频技术的信息采集(RFID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等。物流信息技术跨越了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两大领域,并综合和应用了物流管理科学、系统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具有综合性和边缘性的特点。该部分内容的丰富,使教学对象将物流基础知识和物流市场开拓能力与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学对象应用计算机知识解决物流信息问题的综合处理能力,对信息管理专业教学对象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和就业方向的拓宽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物流,打破了传统物流“面对面”的运作模式,并且具有标准化、信息化、综合化、低成本、高效率、一体化的特征。,是物流在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电子商务离不开物流,物流依靠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壮大。电子商务专业的《物流管理》课程可把研究电子商务和物流之间的关系作为该课程的重点内容融入到教学内容体系之中,使教学对象提高对电子商务物流的全面认识,熟悉电子化物流系统的构建模式,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复合型的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物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级电子商务物流人才。

非物流专业在教学计划中开设《物流管理》课程,足以体现高校经管类专业对物流产业发展空间和前景的高度肯定,也看到了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市场的严重不饱和性对高校物流教育发展的影响。所以物流相关课程在各经管类专业中的必设性也日渐突显,对物流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设置一定要切合专业的实际需求就变得十分重要。本文只是基于单项分析的原则,对典型的以《物流管理》为课程名称的非物流专业物流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而目前部分高校已逐渐认识到非物流专业开设物流课程,应该更注重于与本专业特点的高度结合性,体现物流课程辅助性和服务性的特征。所以,非物流专业物流相关课程的设置也逐渐朝着多样化和更有针对性的方向发展,如《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电子商务与物流》、《国际物流》、《物流信息管理》、《采购物流》等更具专业特点的物流相关课程,在非物流专业教学计划中相继出现。并且,在教学内容体系中,还根据各专业的不同需要,设置了相应的实验教学环节,使教学内容体系更加完善和适用于相关专业。

4.物流专业课程设置 篇四

1、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讲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

2、供应链: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3、配送中心:配送中心是从事集货、加工、分货、拣选、配货和组织对特定用

户的送货业务,以高水平实现销售或供应的现代流通服务场所和组织。

4、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远程通讯技术所进行的商务活动称为电子商务。

5、报关:报关是指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进出境货物

打的所有人或者他们的代理人向海关办理运输工具、货物、物品进出境手续及相关海关事务的过程。

6、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多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7、市场营销:市场营织与其利益关系人受益的销是创造、沟通与传送价值

给顾客,及经营顾客关系以便让组一种组织功能与程序。

8、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

5.物流专业课程设置 篇五

摘 要: 通过结合中南林学院“森林工程”专业的深化改革, 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 先后创办“起重运输工程”本科专业方向和“物流工程”专业方向, 年创办“物流工程”本科专业。认为我国“物流工程”本科专业的课程内容体系, 应该工、管并重, 其中的工业工程部分, 目前只能参照传统的工业工程技术系统的划分, 设置带方向性的“物流工程”本科专业课程内容体系。

关键词:物流工程; 商业物流; 第三方物流; 重组; 课程内容体系

我国林业高等院校的“森林工程”专业, 是在“林业工程”类一级学科下设置的, 唯一直接为林区工业工程服务, 相关产业全部办在林区, 始设于1956 年秋的“森林采伐运输机械化”专业。当时,所设课程内容体系, 主要是围绕林业机械化木材采伐、运输和销售的体系, 设置各种课程, 主要包括了机械化木材采伐、储运、销售与伐区规划、管理、林区的道桥和土木建筑工程等课程; 进入20 世纪80年代, 中国几乎所有的国有林区, 先后步入了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境地, 原因是我国工业发展对木材的需求加速了我国森林的过量采伐, 特别是现代森林采伐技术进入高寒水源林作业, 对森林生态和水土保持的干扰尤为严重, 相应的教学主管部门,当即把“森林采伐运输机械化”专业改成了“森林工程”专业。“森林工程”涉及了多项林区生物工程和林区工业工程技术系统, 建立新的课程内容体系时, 操作上十分困难, 以致改名多年以后, 基本上没有改变原有的课程内容体系, 本科专业的生源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 中南林学院森林采运输工程, 实际上是艰苦条件下(伐区) 特殊物料(木材) 的起重运输工程, 因此建立了以“起重运输工程”和工程机械技术体系为主体的新的课程内容体系, 创办了“起重运输工程”本科专业方向, 有效地解决了这个专业的生源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可见正确的课程内容体系的建立, 是办好专业的关键之一。

20 世纪90 年代末期, 我们又根据木材的机械化采伐、运输和经销的本身, 就是商业物流中的系统工程, 林区作为商品材的生产基地, 按照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 以需求带动销售的理论, 建立了一个以林区物流工程技术系统和林区工业工程技术系统并重为主体的, 现代“森林工程”课程内容体系, 不但有效解决了这个专业的生源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林区木材采伐过量和实施林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重大的方向性问题。为创办“物流工程”本科专业方向, 我们又建立了一套以物流工程技术系统和起重运输工程技术系统并重的“物流工程”专业方向本科专业的课程内容体系。从2002 年开始, 向社会输送了第一批“物流工程”大学本科毕业生和硕士研究生, 同年开始招收第一批“物流工程”方向博士生, , 学院被批准创办“物流工程”本科专业。

从这几年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反馈的情况看, 他们的就业和工作情况都很好。目前, 我们正在研究、建立“仓储工程技术系统”专业方向或“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方向, 主要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的, 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内容体系。探讨如何制定我国“物流工程”大学本科专业的课程内容体系等问题提出我们的论证想法。

1 现代“物流工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商业“物流”, 属人为物流, 也是自从有商业活动以来, 哪里有商业, 哪里便有商业“物流”,商业物流发展到一定的规模, 便可称之谓“物流工程”。在传统的商品经济中, 商家的主要精力集中在降低商品加工成本和商业经营成本上, 对商业中的“物流工程”很不重视, 直到他们商品的加工成本降低到了极至, 交易利润达到了最高, 才开始寻找这个“第三利润”的源泉, 提到了“物流”和“物流工程”的概念。1901 年J . F. Growell 在美国政府报告“关于农产品的配送”中, 第一次论述了对农产品配送成本的各种因素, 标志着传统商品经济的只重视产品加工成本, 向开始注重视商业“物流”成本的转变; 商家重视物流的初衷, 也只是力图通过降低“物流工程”中的成本, 以此寻求更多的利润。经过实践证明, “物流工程”远远超出了它所获得的直接的经济效益范围。特别是20世纪80 年代“第三方物流”的出现, 以及20 世纪90 年代“供应链管理”的逐步形成, “物流工程”的真正价值, 才被逐步显现出来。

(1) “商业物流”, 包含着卖方的“销售物流”,买方的“采购物流”以及“第三方物流”等。在传统的商品经济中, “物流工程”只有卖方的销售物流和买方的采购物流, 它们作为生产厂家或销售商的附属行业, 使厂家或商家从事并非其专长的业务。为增强竞争能力, 厂家、商家实施的是纵向一体化的管理, 单纯从降低成本考虑, 不可能充分发挥“物流工程”的作用, 也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物流工程”理念。

(2) 20 世纪80 年代, 出现了“第三方物流”,标志着当时的社会、经济, 已经发展到了开始出现重大经济、社会、结构的重组, 传统商品经济向现代商品经济深刻转变的重要时刻。

“第三方物流”, 在我国被定义为“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模式”, 表明它与生俱来, 便是为顾客服务的`, 面对商品的供方、需方, 都是它的顾客; 面对厂家、商家, 它都必须了解他们的需求, 它不是拥有商品, 而是通过服务获得利润。所以它还必须将需方的需求信息告诉供方, 尽可能满足需方的要求, 与供方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与需方也是利益一致的合作伙伴; 形成了一支凝聚商家、厂家、供方、需方合作, 共同活跃流通领域, “送货上门”、“顾客第一”的新理念,这对于传统商品经济的“竞争”理念, 是一种极为深刻的革命性的变化。

6.物流专业课程设置 篇六

专科中的1095物流英语课程可用0363英语(一)课程替代;1094物流数学课程可用0006高等数学(一)课程替代;1090物流企业会计课程可用0141基础会计学课程替代。

独立本科段中的1091物流企业财务管理课程可用0020财务管理学课程替代。

7.物流专业课程设置 篇七

虽然多数高校和职业院校对物流教育越来越重视,但由于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实验教学体系不健全、教学手段落后、实验室投入不足,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比较低,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物流是实务性和工程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专业,因此,学校的物流教育不仅要注重物流理论的传授、把握物流发展的脉搏,更要注重学生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只有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真正满足社会需要的优秀物流人才。物流实验课程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科学地设定物流实验课程体系,并建设满足培养目标的物流实验室,则是其中的关键[1,2,3,4]。

1 物流实验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1.1 物流教育的发展趋势

①物流教育思想融合和贯彻现代教育理念的趋势。

为了适应现代化社会对人才多方面能力的要求,将来的物流管理教育将侧重于对学生包括自学能力、为人处世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相应地,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将围绕教学思想的现代化做出调整。

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综合化趋势。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体系也将向综合化发展,整个课程体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避免相互割裂和重复讲授,同时课程内容将依据不同的培养要求而设置。

③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实用化趋势。

未来物流人才必须要突出综合素质,具体体现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实用性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要解决物流管理专业理论学习与专业知识脱钩的矛盾。未来的物流教育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增加实践环节,加强实验基地和实验室建设,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④物流教育将致力于培养科技型和知识创新型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人类已跨入信息时代,信息的传输手段日益更新,信息的发生量也日益增大。新的电子商务知识不断涌现,物流技术与装备日益更新,都要求各类物流人员加速知识的更新。

1.2 物流实验课程的作用

以先进的物流理念为指导的物流实验课程使学生了解并学会使用现代物流技术和工具,并熟悉物流系统的作业流程,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马上胜任一定的工作,增强了其实用性;物流实验课程能够使学生的物流方案在物流实验室实现,便于学生设计物流系统、分析方案的优劣和效果,培养学生对物流理论和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学习物流课程的兴趣;综合性的物流实验将涉及到物流技术和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理论和知识,综合实验既锻炼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还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对实际物流方案的模拟和改进型的物流实验项目往往涉及到一个项目团队共同完成,这就涉及到团队成员之间的协调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裨益。物流实验课程可以适应物流教育的发展趋势,在物流人才的培养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2 物流实验课程体系设计

过去,在相关的物流专业培养方案中,大多把实验环节设置在具体的专业课内。例如,物流信息系统、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第三方物流、运输管理等课程,每门课均设有6-8课时不等的实验课,实验教学显得很分散、不系统,没有形成循序渐进的实验教学体系,而且也不好配备实验教学的师资。因此,必须加以整合。

2.1 物流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物流实验课程体系必须符合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必须审视毕业生就业岗位职责和应具备的各种知识技能。从总体上讲,高等院校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与管理理论基础,掌握信息科学技术方法与手段,具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物流活动的能力,从事现代物流运作与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应该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性。物流实验课程应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强化特色,整合实践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环节,编写适用的实验教材,制订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办成以物流技术设备应用与仿真基本模块、物流管理软件应用提高型模块和物流方案设计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模块三个层次有机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

2.2 独立开设系统化的物流实验课程

实验教学内容体系要打破以往实验课隶属于各门课程的传统做法,按培养目标的要求设置若干门实验课,如考虑设置物流技术、仓储自动化、信息系统等基础实验课,在高年级开设配送中心设计、物流供应链管理等综合实验课。面向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多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采用多模式的实验教学方式,如将实验课分为必修实验(包括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和选修实验两个层次,既使绝大部分学生做完必修实验即可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条件选做若干设计性或综合性选修实验,少数尖子学生还可以做研究性实验。研究性实验可以是由学生自选经教师批准的课题,而更多的是结合教师的课题做研究性的实验,这样有利于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使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2.3 实验课程内容构成

在实验内容上剔除陈旧、不合理的内容,在充实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根据认识和能力提高的循序渐进原则,在正确定位阶段性能力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按层次结构设计实验教学内容:

一是基本性实验培养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实验理论、数据处理知识、实验规范、实验方法,学会常规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撰写实验报告,熟悉掌握该学科的基本原理、方法;

二是综合性实验,该层次实验内容从实际工程应用中选取,兼顾一定的学科交叉知识,目标是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具有初步的工程观念和一定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设计性实验,通过设计性实验的教学,让学生独立完成从查找资料、拟定实验方案到系统实现直至设计、编写实验报告的全过程工作,具有一定的工程设计、制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四是研究性实验,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科研究和产品开发等课题,以课题小组的形式实施,目标是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学会设计编写科研报告和有关论证报告,为日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3 物流实验内容的结构体系

要建立科学化、系统化、具有自身特色的物流实验室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结合自身优势、整合现有资源,这样才能在有限资金的条件下建设出适合教学、科研还能够服务于企业和社会的高层次物流实验室。以下简单介绍广州大学物流实验室体系。

3.1 实验软、硬件平台体系

软件方面包括:货代系统(海运),货代系统(空运),集装箱码头系统,仓储系统,报关行系统,快递管理系统,物流配送系统,企业ERP系统,商业POS系统;在系统硬件方面,目前的配置包括计算机终端、手持终端、条码打印机、POS机、RF无限射频、GPS/GIS、仓库货架、托盘、电子标签、电瓶叉车、标准20尺冷藏集装箱物流技术条件试验系统。在此平台上可以进行如下试验:

①物流技术与仿真系统实验。自动化立体仓库,全自动堆垛机,四自由度机械手,辊道输送机,电子称,条码读入器,以及一些控制管理系统,可以与企业ERP以及电子商务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控制。学生根据具体的仓库业务,应用系统工程原理和物流优化理论等,自行设计和建立货物出入库、物资订购与调拨、自动化存储模型,并进行仿真模拟,提出仓储管理的优化方案和措施。

②物流流程管理软件操作实验。包括各类主要的物流软件,如仓储管理、第三方物流、国际货代预报关、采购管理、运输与配送管理等。可以进行货物订单的处理,货物的混装,运输调度计划,货物跟踪与查询等,可以模拟操作流程,配送计划,配送路线,商品包装单位,人员岗位与作业时间等,配送系统的优化,等等。

③物流系统仿真模拟实验。采用标准的仿真教学软件,面向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 3D 动画仿真软件系统。可以把现有的或正在规划中的物流配送中心或工厂在计算机系统中建成虚拟的 3D 动画模型,以实现一种以 3D 动画为载体,集作业人员、搬运设备、货物、控制系统、数据信息合为一体的系统仿真平台,为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设和改善提供有效的可视化手段。

④物流沙盘模拟实验。以信息技术为主,以物流实体模型为辅,对物流企业的实际运作进行模拟的实战演练。通过沙盘模型展示物流的概念、设备、设施等,让学生从沙盘模型宏观地了解物流主要运输工具及机场、车站、港口、公路以及仓储等相关设施;直观地标识参与物流过程的各个企业的现金流量、库存水平、生产设备、运输等情况,能够宏观地了解物流的主要过程,了解与物流相关的信息流和资金流;通过物流沙盘演练,学生可以宏观的对区域性物流、物流园区或企业内物流进行系统方案设计。

⑤冷链物流技术条件仿真模拟试验。对货物运输条件(包括温度、卫生、包装、装载等的技术标准,承运条件、途中作业、到达作业要求,以及棚、敞车的运输技术条件)的模拟和优化。结合低温物流的特点及易腐货物贮运特性及要求,分析货物的质量指标(成熟度、新鲜度、完整性等)要求,进行运输、加工及贮藏记录等要求的模拟,确定各类冷藏保鲜物流技术参数。

3.2 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3.2.1 实验课程总目标

通过实验课程体系的教学、训练,使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掌握有关物流信息、物流技术与设备、物流配送与仓储管理、国际物流与报关等方面的实际知识或运作过程,为培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复合型物流高级专业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3.2.2 实验课程分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为基础性实验,主要内容为物流技术装备与作业仿真。达到对物流设备、技术和作业有一个较全面德感性认识。具体包括:(1)掌握托盘、叉车、货架、pos机、条码、条码打印机、手持终端、无线射频采集器、GPS设备等基本物流设备以及配套软件的使用方法;(2)能够在物流仿真软件的配合下按照既定的物流方案,并整合系统内的物流设备,执行物流方案;(3)分析物流方案的执行过程,并对物流方案的合理化提出建议,为下一阶段物流系统方案设计打好基础。

第二阶段为提高性实验,主要内容为物流系统软件应用,达到对采购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国际货物与报关、第三方物流、仿真应用软件的掌握。具体包括:(1)通过采购管理实验,学生应掌握采购计划的制订、供应商管理、采购合同的制订以及采购批量的确定;(2)通过仓储管理实验,学生应掌握仓储计划的编制、物料的收发、库存的控制与管理;(3)通过运输管理实验,学生应掌握运输成本分析、运输线路的选择与设计、运输合同的制订;(4)通过国际货物与报关实验,学生应掌握对外贸易合同的制订、一般贸易进出口货物和特殊进出口货物的报关程序;(5)通过第三方物流实验,学生应掌握物流供应商的管理;(6)利用仿真软件,自主设计物流作业流程。

第三阶段为设计性、研究性实验,主要内容为物流方案设计和沙盘演练,达到对所有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具体包括:(1)综合运用各门专业课知识和技能,解决具体案例情境下的物流问题;(2)巩固和强化前面所修物流专业课程学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3)掌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综合应用能力;(4)进行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培养较强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3.2.3 实验课程的教学要求

①对实验条件的要求:

要求有相关的模拟教学软件、计算机、模拟设备与设施、仿真实验台及其它配套设施与实验材料。

②对实验课程任课教师的要求:

要编写相关的实验课教材或实验指导书,要求有经过专门培训的教师主讲、任课教师配合、实验室人员配合,实验结束要抽查批阅实验报告;每门实验课程可以分阶段进行。

③对学生的要求:

要有相应课程的学习基础,实验前要预习,实验中要自己动手并作实验记录,实验完毕要提交实验报告。

4 结语

目前,我国物流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的改革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例如实验项目的设计、实验室的配套建设、实验教学的考核、实验教材的编写等,物流实验教学改革任重道远。本文仅根据本校的实际做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江大立,王丰,杨西龙.军事物流实验室体系构建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1):97-100.

[2]孙鹏.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管理科学文摘,2005,(05):45-47.

[3]孙福东,李洪武.国际物流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0:136-138.

8.物流专业课程设置 篇八

关键词:高等教育;物流专业设置;国内外物流产业;发展问题

一、高校本科物流专业设置的意义分析

物流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物流就是解决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是现代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贸易的发展越来越依托于物流的完善和发展。许多市场意识敏锐的企业,已把物流作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把现代物流理念、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现代物流模式引入国家、地方经济建设和企业经营和管理之中。因此,高校物流专业本科生应该充分意识到社会需求和自身能力,合理规划自身的人生发展目标,在本科阶段好好学习必要的物流知识,培养自己的管理能力,有利于毕业后找到好的工作。高校多培养一些物流管理型人才,也有利于国家物流行业的发展,逐渐拉近我们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兴的产业部门,将成为重要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因此,本科生在本科阶段就要好好学习物流专业课,那么如何设置专业课就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外物流发展现状问题研究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的产业部门,将成为本世纪重要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从中央到地方以及许多市场意识敏锐的企业,已把物流作为市场竞争力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把现代物流理念,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现代物流模式引入国家,地方经济建设和企业经营管理之中。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在物流企业,港口,海关,货运公司,商贸企业等就业,就业前景较好。今后一段时间,除仓储,配送,货运代理等领域物流人才紧缺外,相关的系统化管理人才,专业操作人才,电子商务物流人才等国际性物流高级人才也相当紧缺。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

三、国内物流发展研究现状概述

物流产业在我国的飞速发展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的才开始的,此后,伴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物流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我国的人口资源丰富,潜在的消费群体数量众多,因此我国的物流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的物流专业从业人员数量激增,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也应运而生。对于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前景的研究还是比较丰富的。例如李建萍、谢家的在高职物流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中就提到,我国现代物流人才培养与物流业发展需求的矛盾非常严重。物流从业人员专业性不强,层次偏低,系统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技术人才缺,已经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现代化发展和产业升级进程。在罗彦芳的《山东省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及就业前景分析》中也指出,调查显示,环渤海地区招聘的物流岗位以采购运输仓储类居多,这类岗位对物流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比较看中,强调工作经验。对于中高层部门经理则还要求有扎实的理论的基础,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财务管理知识。物流企业要求员工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高校本科物流专业问题研究的基础

从国际物流专业发展的长远过程来看,我国的高校应该根据国内外物流发展现状,不断调整设置本科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学习科目安排,旨在培养管理人员。从大学本科物流专业的设置科目,国内外物流行业的发展来讨论出国外物流的发展优势入手来研究现在社会最关心的物流行业,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1)重视物流专业技能和理论技能的培养。物流行业的发展和运作,与客户必要的交流当然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我们熟练掌握运输与物流的理论和技能。从小我们就开始学习英语,因为这门课在哪个行业都是有用的,就拿物流行业来说,我们不可能只与本国人交流,只接本国订单,我们会经常与外国人交流,这就要求外贸物流人员要有扎实的英语基础,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工作和交际,能与外国人交流,因此掌握一门熟练的外语是必须的。

(2)高度重视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服务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心理学一直发挥着重要的重要。物流作为服务行业,客户的需求是最重要的。因此作为专业的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把握客户的心理,快准的说出客户的需求,以拿更多的需求订单。这就需要高校在物流人才培养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学专业技能,学习如何看穿客户的心理。当然这种本领是要经过自己亲身实践,在很多实践中掌握,因此需要系统的学习心理学。

(3)高度重视管理学专业技能的培养。现在大学本科注重培养物流管理型人才,因此学会经营管理也是必要的。现代经营管理理念是现代企业运作经营的重要内涵之所在。此外,与国外有物流往来时就必须懂得国际贸易术语,不然会掉进外国商人的陷阱。总结来说目前,目前最为抢手的物流人才,是那些掌握现代经济贸易、运输与物流理论和技能,且具有扎实英语能力,懂得国际运输语言及物流经营型人才。

五、结语

物流产业是服务产业,要讲究信誉,因此要注重品行的培养。加快物流业的发展,提高我国综合实力。从大学本科物流专业的设置,国内外物流行业的发展来讨论出国外物流的发展优势入手来研究物流行业的发展,是关系我国社会经济和人才培养长远规划的重要内容。在高校本科阶段注重物流人才培养,鼓励学生要好好学习物流专业知识,培养高素质、有能力等现代物流从业人员,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李建萍,谢家的.高职物流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J].物流科技,2010(05).

[2]史晓原.“物流热”背景下物流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J].物流科技,2011(09).

作者简介:

张小飞(1995.02~),女,江苏南通人,本科,江苏大学京江学院,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第13批学生科研课题立项一般项目“大学本科物流专业设置及国内外物流发展现状研究”(项目编号:Y13C072)研究成果。

上一篇: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案例下一篇:学生家长接待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