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在小学数学课堂上

2024-08-17

追问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精选7篇)

1.追问在小学数学课堂上 篇一

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行为规范

一、主动性方面的习惯

1、课前准备 首先学生要自觉准备好学习用具;二是调整好上课的状态;三是知识准备,课前通过对上一节课所学内容的回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反思,或者是讨论有关的数学问题,总结学习经验等等,作一些知识方面的准备,这对课堂是一个重要的铺垫,可以起到“树楼梯”的作用。

2、举手 应该提倡正确的举手姿势,举手时身体要坐正,右手放在身体的前方,或者左手放在身体的左前方,眼睛看着老师。

3、发言 通常有单独发言和集体发言两种形式,同学们在集体回答老师的提问时,不必高声回答,只要能说给自己听到即可,但必须简洁明了。对于学生的单独发言要求流畅连贯完整,说话有头有尾,语速不快不慢,语调抑扬顿挫,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有力,发言时要对着同学们,说给同学们听,眼睛要充分与同学们接触。

4、勤于动手 在数学学习中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动手训练和操作的过程中,才能做到知行统一,手脑并用,周密性和严密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加强,正所谓“听到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勤于动手的同时,还要善于动手,就拿做数学作业来说,要注意效率,当堂完成,先思后做,做后自查反思;注意效果,不抢时间,不能心急。

二、学习方法方面的习惯

5、阅读 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数学的阅读,首先数学阅读不必大声朗读,讲究读给自己听,只要自己能够听到就行,大声读大都是读给别人听,只有读给自己听才能保证有所思考,虽然大声朗读能够加深印象,有利于记忆,却不能有效地进行思维活动。其次阅读时要注意文字中有用的数学信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发现和分析问题。

6、记录善于学习的同学也善于进行课堂记录,必要的课堂记录有助于过后进行讨论学习,便于重新拣起细细思考慢慢消化,有效的记录有利于日后的学习,是期中期末复习的重要专题材料。记录绝不是全盘照搬,而是有选择地作重点记录,比如重要的经验方法、不大理解的问题、做错的或容易做错的典型题目、某些新的发现或心得体会,记录要简明扼要,便于理解,并且当天一定要作好整理归类,记录可以写在课本上,可以写在卡片上,也可以写在专用的分类记录本上。

7、反思 要解决学生“粗心”的问题,有效的方法除了加强针对性训练之外,养成反思的习惯,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粗心的毛病。学生表现粗心的地方,大都是问题当中要求细密的地方,有意识地让学生对那些细密之处和容易出错的问题进行反思,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问题,有利于引起对细微之处的注意。经常反思的人,一定更加细心,思维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考虑问题一定更加周密,解决问题的经验也会渐渐丰富。如果对反思的结果作一些书面的记录总结,特别是对那些“粗心过的地方”作适当的记录总结,反思的效果一定会更好。

8、质疑质疑是问题解决的第一步,是创新的基础,善于质疑的人,善于发现问题。从素质教育角度来说,让学生提出问题固然有困难,于是取而代之的直接告诉学生去做什么,或直接将他们带到问题的终点,这虽然使学生获得了任务,但却使学生从小就丧失了问题解决和推理的能力,并最终使他们丧失了数学能力。教学上要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求同存异,鼓励学生多提问,发表不同的见解。

三、注意力方面的习惯

9、倾听倾听是全神贯注的学习,是重要的课堂学习方式之一,认真倾听是收集意见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倾听的目的是要把说话者的意思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进行内化,变为自己的思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善于听取大家的意见,只有倾听者才能抓住说话者的要害,充分领会说话者的精神。另外倾听也是对发言者的尊重,是最起码的礼貌,只有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别人才会听你讲话,当老师或同学在发言的时候,应强调同学们认真地倾听,同时还要注视着发言者,不要做其他的事。在听取发言的过程中,如果有其他问题或想法时,可以先作好简单的记录,决不可随便插话抢话,要等到老师或其他同学说完了,才可以举手提问或提出意见。只有学会了倾听的人,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要重视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课堂上,漫不经心的听讲者,叽叽喳喳的听讲者是很难提高学习能力的,不可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10、注视 当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学生应该看着黑板,当某同学在发言或汇报的时候,其他同学应当看着该同学的眼睛和所做的动作。课堂上与注视相反的情况有发呆、走神、心不在焉、东张西望、左顾右盼等,这些人两眼黯然无神,委靡不振,不能经受一点点干扰,身边稍有动静便思想分散。数学课与数字、概念、法则、公式、性质、定理紧密相连,有的是计算和推理,规则性比较强,因此数学课堂要加强直观教学,加强情感交流,营造生动活泼的主题鲜明的课堂气氛。

2.追问在小学数学课堂上 篇二

一、追问———激发兴趣、余音绕梁

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阶段, 恰当而耐人寻味的提问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适当地安排、选择提出好的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探究的兴趣.

案例:“年、月、日”教学情景设置

教学“年、月、日”, 教师首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奶奶今年过第16个生日, 而孙子今年过第18个生日 (出生那天不算) , 奶奶和孙子今年各多少岁?

提出这个问题后, 教师并没有就此导入新课, 而是在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时, 顺势进行了如下的师生追问:

追问一:一般情况下, 几年过一次生日?

生:一般情况下, 一年过一次生日.

追问二:现在奶奶过的生日反而少, 说明什么?

生:说明奶奶有些年没有生日过.

追问三:生日跟什么有关?

生:生日跟年、月、日有关.

追问四:那么, 奶奶有些年没有生日过, 又说明什么呢?

生:说明奶奶生日的那一天, 在有的年份中没有出现.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究竟奶奶的生日是哪一天, 奶奶和孙子今年各是多少岁呢?这节课, 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层层递进, 不断深入, 逐步抽象的几个设问, 把生活中的“过生日”的话题, 逐步引向探讨“年、月、日”的数学知识, 成为数学研究的对象.教师的精心设计, 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话题, 内化为对数学内涵 (“年、月、日”知识) 的欣赏和追求, 成为数学学习的内在动力.这样才能真正唤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诱发“心求通而不达”的激情, 从而使学生全心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

二、追问———纠偏释难、画龙点睛

现在的课堂是互动、多元的课堂.课堂上学生生成的资源此起彼伏.教师要能够抓住学生生成的资源, 为我所用.教师要用学生的智慧去启发其他学生的智慧.教师要把数学课堂变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启迪智慧的场所.实际上, 许多学生独特的发现往往就是一节课的重点.如果教师善于利用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案例点击: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片段.

课件出示例题: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你能一一列举出来吗?

生1:

生2

教师追问:你认为这两位同学在进行一一列举时有什么不同吗?

生1:他们一个用列表的方法, 一个用的是画图的方法.

生2:第一名同学的表格比第2名同学的画图有顺序.

教师追问:你认为他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列表的呢?

生2:他是先从长8米考虑, 宽就是9减8, 就是1米.接着考虑长是7米, 就这样算下去.

教师小结:看来, 这位同学教会了我们一种非常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就是用列表的方法进行一一列举. (教师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

教学反思: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实际已经体会或者不自觉地运用了一一列举这样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可是学生的表述是无序, 而且是平均用力的.教师如果抓住学生生成的方法中能突出重点的部分加以追问, 这无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在“解决问题的策略”这节课中生成的方法很多, 可是教师选择了两种能突出教学重点的方法, 这其中就蕴含着教师的教育智慧.巧妙地点题, 巧妙地处理生成性资源, 追问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三、追问———拓展延伸、填补空白

思维的参与是课堂参与的最高境界.有经验的教师会提供给学生充分思考和表达的空间, 并及时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促进学生的不断思考.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柱的体积”引导学生探求体积公式时, 有步骤地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 在情境中通过一步步追问激发学生期盼获得新知的好奇感觉.

师出示实物后提问:怎样求圆柱体玻璃容器中水的体积?

学生对此兴趣盎然, 却又一时难以说出答案.

生:将圆柱体中的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 转化为求长方体容器中水的体积.

师:如果将“圆柱体中的水”换成“圆柱体中的橡皮泥”, 又该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

这一问题激起孩子们更强的好奇感.

生:将它捏成长方体, 体积就可以求出来了.

教师又追问:如果换成“圆柱体木块”呢, 你能计算出它的体积吗?木块不能倒, 也不能捏.

遇到新的难题, 进一步激发学生想获得新知的感觉.

生:将它浸入长方体容器的水中, 用测量排挤出同体积的水的办法来测知.此时学生们思维活跃, 为解决了难题而高兴.

师:假若是电影剧院大门前的圆柱体水泥柱子, 你能想办法计算吗?

学生情趣更高涨了, 教师趁热打铁, 组织他们讨论, 学生深切地感受到, 要解决这个焦点问题, 必须从长方体与圆柱体体积的关系中寻找一个计算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最后, 引导学生动手实验, 圆柱体的体积的计算公式在学生的探索中“横空出世”.

3.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 篇三

一、课堂教育中把握住评价的最佳时机

我们的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评价。在一次数学课上,我请几个同学上黑板板演几题数学题,学生做完后,我发现其中有一位同学不但做得完全正确,而且书写得非常认真漂亮,于是,我就抓住这一契机,在评讲完对错后,我让全班同学观察一下,在上黑板的几人中,谁完成得最漂亮,同学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于是我马上针对这一情况,对该学生做出评价,表扬了他的学习态度。在以后的作业中,我发现全班同学的作业都认真了很多。同时,我们也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作出有针对性、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知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

二、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多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评价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激励,特别适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对激励的渴望更甚。在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时,要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观点去评价学生数学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无论其现状何等不理想,离教育有多远,都应该通过评价加以肯定,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所以,我觉得我们教师要从多角度去发现同学的闪光之处,让他们在鼓励、激励、欣赏、尊重、宽容中进步。

三、教学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化

1.师生评

在教学中,教师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尽量做到:对于思维方法有创新的学生要给予大力表扬;对于学困生要重视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大胆肯定,及时表扬,并提出努力方向。在教学“判断纠错题”时,我让学生当啄木鸟医生,去给生病的树看病。我从每组里选出一个成绩中等的同学到黑板上改错,当全班同学都完成任务时,我发现黑板上有一题还是改错了,我不急于评讲,而是又给了那个同学以此机会,让他自己再检查一遍,在检查中他很快地发现了自己的错误,马上把它纠正了过来。我鼓励全班同学送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纠错成功。这样,我通过延时评价,不但纠正了学生的思维偏差,而且为学生提供以此极好的思考、改正的机会,从而保护了这位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生评师

开展学生老师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老师会更关心学生,学生也会更尊重老师。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在讲完新知识后,我故意出示了这样一道题:39/7,我让学生看我计算的整个过程,最后我得出39/7=4.......11.这时,下面的同学开始要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老师,你试的商不是最大的。”有的说:“老师,你求的余数比除数大,是错的。”.........我在他们的评价中一一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与他们一起进行了正确的计算,这样不但使他们对于本堂课的重点得到了掌握,而且使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我觉得,在教学中,老师偶尔的扮演一下“弱者”的形象,通过生评师,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求知精神,同时也起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3.生评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评价学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但必须要求学生在互评时做到公平公正。既要赞赏同学的优点,又要客气的指出不足。在教学“直角梯形的面积”课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研究。反馈时有学生说“我们小组是通过摆面积单位的方法推到的。我们在梯形上摆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不满一格的按半格计算。”有学生说:“这个方法不好,不够准确和实用。我们是用分割法莱求的,我们把梯形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从而求出它的面积。”又有学生说:“你们的方法倒也不错。用拼的方法也可以求出来,我们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梯形的面积就等于它的一半,我们还推倒出了公式:梯形的面积=上底与下底的和乘高除以2.”……在同学们互评后,我进行了总结评价,肯定了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既能赞赏别人的优点,又能客气的指出不足,把新问题转化为能解决的问题,并从中发现规律,这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在互评中,学会了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了从语言、知识、表达等方面互相评价、互相欣赏,课堂气氛热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评价是以租金学生发展和以达到教育目的为中心的评价,只有适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科学的评价标准,策略的评价方法,。才能真正的使评价更有效地促进教与学的互动相长,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进一步实现教学的发展。

4.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幽默 篇四

大同小学教师刘向阳电话:1518882692

3幽默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和动作行为,能够引发喜悦,带来欢乐,或以愉快的方式使别人获得精神上的快感。其主要特点表现为: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如同画龙点睛,给学生开启聪明之门;一个恰如其分的幽默,如饮一杯清新的甘泉,让人浅斟细酌,回味无穷。一个富有哲理的警句,给学生以启迪和警醒。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愉快,乐于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真正把课堂当成精神乐园。

一、幽默开场,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一般说来,数学课堂学习的大都是固定的知识和理论,因此数学课堂枯燥乏味,平淡无奇,多数学生不乐意听讲,更不愿意去思考,甚至昏昏欲睡。要打破这种局面,靠老师的训斥恐怕是不行了,但假如教师以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的语言讲授知识,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教学过程本身的乐趣,享受到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

如:一位姓何的老师在一次公开课上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姓什么吗?随便猜猜。”(学生猜了几次,均没猜对)“这样吧,我给大家出个字谜,‘可爱的人!’答案就是我的姓。”(一位学生很快讲出是‘何’字)我便接着说:“是,我是一个可爱的人,一位可爱的老师,(生笑)但老师发现同学们更是可爱的学生。可爱的老师和可爱的学生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把这堂课上好,是不是?”学生响亮地回答:

“是!”这样,师生关系一下子融洽了,为整堂课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幽默纠错,调动学生积极性

由于认知和学习态度方面的原因,学生在作业中经常会出现同类错误。采用训斥或罚重做若干遍的方法不能直接促进学生心灵的发展,只能刺激他们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能收到短期效果。要使学生根治这些错误,不妨适时来点幽默,以满足学生高层次的认知与自我实现的需要。

我在课上开设了一个小小的数学医院,把平时错得较多的题型送入医院,请小朋友当大夫给它们看病。当时,我这样说:“这位病人的“病”的确很严重,哪一位“小医生”来给它看看“病”?好,下面请××医生来给它看病。”小朋友见自己被称作医生,心中非常兴奋,发言更加热烈,对改对的小朋友我还给予表扬:“哦,这位李大夫不愧为名医李时珍的后代,他具有孙悟空神奇的火眼金睛,真是手到病除啊!”小朋友们都快乐地笑了,从而使知识在愉快的笑声中得以巩固,并且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三、幽默点拔,开启学生心智的大门

教学幽默对学生的心智的影响,是理论与实践证实了的。点拔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教学艺术,其艺术的集中反映,不仅仅在于点在关键处,点在需要时,而且在于点出妙笔生花,点出知识真谛。以“幽默”的方法进行点拨,显示出了点拨者的教学艺术和幽默的点拨价值,增加了点拨的力度,拓展了点拨的宽度,提高了点拨的效度,开启了学生的心智之门。

在教学《退位减法》时,像“1000-243=”这样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觉得难掌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饶有趣味地学,我在网上见到一位教师是这样叙述的:

今天,数学王国里来了一家人,这家人十分有趣,你瞧:“0小个”是个穷光蛋,减3不够,向“十叔叔”借钱,“十叔叔”也是个穷光蛋,可是他非常乐于助人,于是向“百伯伯”借,“百伯伯”还是个穷光蛋,他也很热情,悄悄地向“千爷爷”借,“千爷爷”把仅有的1千元钱借给了“百伯伯”,“百伯伯”马上把它换成10个1百,自己留了9个,拿出一个借给“十叔叔”,“十叔叔”又把它换成10个十,自己留了9个,拿出一个借给“0小个”,“0小个”欢天喜地,马上用借来的10减3……

“幽默”的点拨,如同叩击学生心灵的鼓点,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驱散学生的疲劳,点亮学生的注意之灯;可以让教学内容趣味化,教学过程形象化,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会,扎扎实实地巩固。

四、幽默批评,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幽默乃师生关系的“润滑油”,因为幽默无损于教师个人的尊严,也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并且笑声会产生一种平衡作用。欢快的笑声,虽是片刻即逝,却填平了师生地位之间的鸿沟。

如:“上课打瞌睡,这是对教师最大的信任和尊重。”学生在课堂上打瞌睡的时候,老师这样说。课堂里一阵哄堂大笑,连那打瞌睡的人都给笑醒了。刹时间,大家都莫名其妙睁大眼睛地看着老师。“这是因为,第一,上课公然打瞌睡,不怕老师怀恨在心,不怕老师体罚,这是对老师人格的最大信任。对此,我表示感谢;第二,上课打瞌睡,说明教师讲课不

吸引人,犹如催眠曲,如果把这意见大声讲出来,对教师面子不利,所以就用无声的身体语言向教师提示,希望他讲得生动些。对此,我表示不安。不过,我还是希望同学们能够直截了当地向我提意见,帮助我把课讲得更好!第三,上课打瞌睡,也可能是由于昨天晚上作业太多,或者家务事太重,或者看电视连续剧、看动画片看得太晚了,这些都与老师对同学们的管理、关心不够有关系。对此,我再次表示歉意„„”从此之后,每逢这位老师上课,学生都不敢再打瞌睡了。

幽默为数学课堂注入一脉新鲜血液,有了它,数学课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

5.追问在小学数学课堂上 篇五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应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育目标;保持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注重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提高数学学习效率;亲自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从具体到抽象,揭示数学概念的本质。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心得

我认为小学生年纪小,思维能尚不发达,处于提高数学素质的起步阶段,他们刚刚接触数学,究竟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喜欢数学,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课堂教学目的呢?

一、巧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对数学有兴趣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前,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形跑道上不紧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时),小白兔沿着钟面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却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啊?”(小朋友们都面面相觑)这个判定可令他们费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为何比赛结果却是不分胜负呢?就当学生们疑惑之际,教师适时引入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这下,学生们个个瞪大了小眼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时分的认识之中。短短的40分钟下来,几乎每个孩子都明白了时与分的关系。无可否认,正是这样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巧妙地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车,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小牛的座位号是23,小山羊的座位号是25。过了一会儿,小猴司机开着中巴车来了。小猴司机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给他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牛和小山羊都还没有学过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小狗,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二、创设质疑情境,引发自主探究

创设质疑情境,就是在教师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上课时,对老师提出的质疑情境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这一特点,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十几减8》时,我一开始就给学生制造一个悬念:“老师昨晚做了一个梦,你们想知道老师做的是什么梦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想!”这样通过激趣诱思,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紧接着就讲述我的梦,“老师梦见齐天大圣孙悟空对我说,他在蟠桃树上摘了8个仙桃,树上还剩几个仙桃呢?梦里的问题老师怎么也解决不了,你们谁能帮一帮老师?”低年级孩子乐于帮助他人,乐于尝试解决困难,乐于展示自己的才能,一下子全都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全都想帮帮老师。于是,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树上原来有11个仙桃,那么还剩下3个仙桃,算式是11-8=3(个);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树上原来有12个仙桃,那么还剩下4个仙桃,算式是12-8=4(个)……《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知识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探究、验证、总结,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才能灵活地、创造性运用于实际,体现数学的价值。

三、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四、注重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不断总结和反省的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内化和吸收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数学知识才能形成系统,要帮助学生把新知识不断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让它成为后续学习的助推器。现在许多小学生在学习上负担过重,压力很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太低,因此让学生不断反省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总结成败得失,是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课业负担的有效办法。每节课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如今天的数学课上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你有什么经验想告诉大家?每周可布置学生写数学周记,写自己数学学习中的经验教训、写自己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写自己对今后数学学习的目标措施、写自己对某一数学题的思考过程,通过让学生写数学周记,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数学学习,从而达到加深理解数学知识,为后续学习提供帮助的目的。每一单元学习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对本单元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反思学习中学得好的方面和学得不好的地方,让学生学会画知识网络图等。

6.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 篇六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社会对人才评价的标准发生了变化,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再从未来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又是人才使用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就需要不断的改革。我们提倡的创新教育,不但在教育的设备、手段、工具上要更新,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要用老师教育理念、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数学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任务,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引导、培养、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代对我们现代数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该成为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和应用的创新意识

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和应用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学生对学科本身、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实践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有追求数学新知和独立思考数学问题方面的欲望,培养和引导学生会从数学的独特角度出发去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而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研究。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挖掘,肯定和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放手和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实践,尝试应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探索和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交叉学科中出现的问题,或者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有益的探讨,在实践和探索中充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实践能力,尊重学生的创新,包容学生的失误,强化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达到获取新知识、扩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以及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和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为此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创新心理,激励创新意识。

创新过程并非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和理念、方法的改变,更多更重要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欲望和付诸于实践的能力,它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和支撑,如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浓厚的兴趣以及强烈持久的创新激情。此外,个性品格在创新活动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个性品格和特点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创新的方式和最终的结果,而创新个性的发挥既有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制约,又与每个人内在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是主导,是重要的外在力量。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仅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还要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以引导、表扬和激励为主,营造一种和谐、乐学、民主、平等、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教学和学习氛围,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外因内因共同作用,于有形无形中优化他们的创新心理。

担负高中重要学科教学任务的数学老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启动创新思维,通过典型例题、启发学生积极探究,通过新知识、引导学生求新探究,通过快捷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灵活探究,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求异、求巧探究等途径,用老师的创新理念和创新实践,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尝试,用老师的创新方法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2、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和思维活动。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索,首先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有利于创新和探索的`环境。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平等和彼此尊重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亲和、尊重、平等和愉悦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上充满浓浓的“亲情”和暖暖的“爱意”。只有在和谐愉快的情绪氛围里,学生才能对老师也产生“爱意”。这种情感的交融,教学的交流,才能是学生对所教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释放学习探索的正能量,“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及时抓住和巧妙利用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好奇、探究、尝试”的过程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逐渐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挖掘发挥他们的创新潜能。

数学学科中有些知识是非常抽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或难以感觉得到的一些东西,这些知识仅靠口头的表述和文字的描述是很难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的。如果让多媒体介入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强大直观的视觉效果,创设更加直观形象的课堂教学情景,将所教的抽象化的知识变为形象直观、可视可见的形象化的东西,就能化枯燥为乐趣,变抽象为生动具体,让学生的学习由苦变乐、由单调变为有趣。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自主自乐的学习中实现创新和超越。

3、重视提出问题强化创新行为。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给学生营造良好宽松的“提出问题”的氛围,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要问敢问,大胆地怀疑,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勇气,毫无顾忌地坦陈自己的问题和怀疑,以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浓厚欲望,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逐渐体会到“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其次,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了“问题意识”之后,老师就要逐步的引导、巩固和强化,就应进一步地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至搞清楚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提问和怀疑中得到求知的乐趣,以老师的鼓励和学生的成就感肯定和强化学生的创新行为。

总之,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前提,平等、尊重和激励是创新的环境,大胆实践是创新的途径,解决问题是创新的目的和根本。没有问题、不敢怀疑就不可能创新。因此,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和“问题能力”的提高,鼓励和强化学生的创新行为,为其今后的学习、工作及人生出彩奠定创新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就是一种在前人、常人思维基础上的有新见解、新发现、新的突破性的思维,是一种不走寻常路的做法,是突破常规、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说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是指思维主体自身的一种新颖独到、独辟蹊径的思维活动。新、奇、异是创造性思维的显著特点,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获取新成果等思维与实践的全过程。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前提和核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和超前性等思辨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奇独特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表现。数学学科作为思维体操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合适的学科之一,我们数学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的核心要求,加以尝试和实践。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性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没有发现就不能有创造。在课堂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也就是给学生指明观察的对象和目标。其次,要在具体的观察中及时的跟进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按不同的顺序和规律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和角度,要指导学生会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引导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细致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打开学生的观察之门。

2、注意培养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知识,为想象奠定基础。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指点想象路径,启发诱导学生的创造性想象。第三,要根据不同的年龄、对象和知识内容,指导学生分门别类的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技巧,像类比、归纳等等。

3、注意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和有效过程。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挖掘学生发散思维的潜力。

4、注意诱发学生的灵感。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是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储备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是认识上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创新和超越。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褒奖和肯定,让学生在褒奖和肯定中不断迸发灵感的火花。同时,还应当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综上所述,在数学科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要大胆抛弃“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单调教学模式,开创“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和氛围,让学生轻松学习、快乐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优良的思维品质,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为社会培养创新型的合格人才!

7.追问在小学数学课堂上 篇七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模式;重要性;邻桌合作;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98-01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逐渐变成一个没有距离感的地球村,而人们之所以可以在生活中不分地点、不限时间享受到这些技术带来的便捷,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需要感谢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合作”无疑是现代国际关系的一个关键词,没有合作就没有进步,没有合作就不会有发展。国家如此,人亦如此,中国有句古话讲得好:“独木不成林。”一个人只有建立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才能够更好地在他所生活的环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最大化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无疑是具有深远的意义的,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更是一个值得教师认真探究、不断思考的教学命题。本篇文章即立足于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性和可行之路展开议论。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合作模式的重要性

1、有益于从小培养学生们的合作能力

(1)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应该从小学抓起,因为小学时期是学生可塑性最强的一个时期,也是学生们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习惯成自然,学生在小学时期就建立起合作的能力和技巧,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会更加顺利和成功。(2)实践是最直接的老师,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最好途径无疑是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到合作的实用性和快乐,因此我们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创设条件、营造环境,让他们真正融入一个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融洽氛围。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合作中不但解决了很多数学学习上的问题,也学会了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去帮助别人。

2、有益于从小培养学生们的团队意识

在一个公司里,如果没有各个部门的互相协助和通力合作,很难维持正常的运转经营、创造可观的利润,而各个部门得以合作的关键前提就是每一名员工的团队意识。我们现在面对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很多独生子女存在的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不懂得分享、不懂得合作、没有一定的团队意识。有的小学生对于班级这个概念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比较自私自利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有益于培养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引导学生们学会分享和合作,毕竟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只有投身于集体之中,个人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好的实现。因此,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的角度来讲,开展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是很重要的。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可行之路

合作学习的模式包括很多种,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邻桌合作的模式和小组合作的模式。

1、邻桌式的合作学习

邻桌式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看起来没有那么严格,相对随机一些,但是在现实的践行中是非常方便有效的。同桌之间以及前后桌之间的同学可以随时随地就数学学习的问题方便地进行交流分享和互相帮助。最初,当学生们在学习上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他们一般倾向于向教师请教,本身没有和身边的同学交流的意识,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倡导学生们互相学习和帮助。

2、小组式的合作学习

小组式的合作学习模式相对于邻桌式的合作学习就正规和系统得多了,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互助学习之前需要有一个想对详实的计划:把哪些学生分到一个小组里面、小组长由谁担任、每一次安排多久的小组交流等等一系列事项都是值得教师仔细斟酌的。学生有的时候可能不好意思跟老师问问题,他们普遍非常乐意在小组内向同学求助,渐渐地学生之间的感情联系愈来愈紧密,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也相对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等到学生们遇到一些在小组内也解决不了的数学问题时,再由教师统一在班级进行讲解。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师组织一次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是一件需要花费一定课堂时间的事情,因此我们务必将计划落实到各个环节,尽量保证每一次的合作学习模式都取得最好的效果。

三、有关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其他方面

1、合作不意味着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忽略

合作学习是为了帮助学生们学会与他人合作,但是合作的前提是学生已经独立思考过了。如果教师在讲解一个知识点之后立马就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话,就可能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使学生习惯于依赖小组成员的帮助。因此,我们在这里强调的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独立思考过后的合作。总之,教师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与学生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是不矛盾的,关键是要把握好一定的时机。

2、每一次的合作活动之后要引导学生们总结和反思

在实际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在讨论的时候非常积极、不亦乐乎,但是合作学习之后不会的数学问题还是不会。这样即使课堂氛围再好,我们的教学目的还是没有完成,因此,教师要注意督促学生们集中更多的注意力在数学问题上,尽量少说废话、闲话。每一次的合作学习之后,我们都要带着学生进行反思,反思这一次的合作学习中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反思自己究竟收获了什么等等。总之,只有坚持反思,我们才能将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开展得越来越好。

上一篇:互联网介绍信下一篇:女儿百日宴简短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