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实务形成性考核作业非分析题答案(共9篇)
1.律师实务形成性考核作业非分析题答案 篇一
形成性考核作业题目及答案
作业一
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应文中,每一种文种都具有相对固定的模式,这种规范,有的是国家政府明文规定的,有的则是(约定俗成)的。
2、依据教材,文章的外部分类分为应用性文章和(文学性文章)。
3、应用文最重要和最本质的特征是(真实性)。
4、应用文写作的落款者,即(机关或机关领导)。
5、应用文写作者的政策水平,主要体现在政策的制作和(政策的执行运用)。
6、应用文是为“用”而写的文章,读者直接影响到文章之“用”效果,这就形成应用文所谓的(读者制约性)。
7、应用文要求主题鲜明,即主题必须(突出)。8、一般来说,应用文的主题只能有(一个)。
9、应用文对材料的要求中,最根本的标准是(真实)。10.确凿是指材料的(清晰性)。
11.下列选项中,对典型材料理解错误的是:(D)。
A.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个性特点的事件和材料。B.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C.有着代广泛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事件和材料。D.指重大事情或重要材料。
12.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或思维的递进逻辑顺序来组织材料的构思方法是(纵式布局方式)。13.既写明写作目的,又指出写作根据的开头方式是(复合式)。
14、要求式结尾常用于(下行文)。
15、正文首段有“特通告如下”,末段是“特此通告”,这种情况属于(首尾的照应)。
16、大部分应用文不采用的表达方式是(描写和抒情)。
17、应用写作反映现实,解决问题,因此叙述基本上(以记事为主)。
18、应用文叙述常用的是顺时序叙述,简称顺叙,又称平叙或者(直叙)。
19、应用文写作的叙述大多采用简明扼要的(概括性叙述)。
20、引用公认的原理做论据来推论自己观点的证明方法是(演绎论证)。
21、定义说明是一种比较严密、科学的说明方法,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并不需要对任何事物都用下定义的方式加以说明。在许多场合,替代定义说明的说明方法是(诠释说明)。
22、选择两个或多个有外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来说明事物本质、特征的说明方法是(比较说明)。
二、多项选择题
1、对应用文概念的理解,不可或缺的因素有(ABD)。
A应用文写作的用途、作用
B应用文写作具有的规范性
D应用文写作以书面语言为工具
2、应用文写作具有一定的写作规范要求,主要涉及应用文的(BCD)。
B文种选择
C文体格式
D语言表达
3、应用文作者的专业技能包括(ABDE)。
A文体选用正确
B格式书写规范
D用字精当 E表达无误
4、应用文的读者制约性体现在写作者的行文的各个方面,包括(ABCDE)。
A文种选择
B选材
C结构
D表达方式
E措辞用语
5、应用文对主题的要求是(BCD)。
B正确
C鲜明
D集中
6、引述式开头常用的词语是(DE)。
D“根据”
E“按照”
7、下列写法中,属于概述式开头的是(AB)。
A先写出基本情况、基本问题 B先写出工作的大致进程及结论
8、应用文的语言要准确得体,具体为(ABCDE)。
A要能正确体现出收发双方之间一定的身份关系B符合作者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
C要注意特定的场合与氛围,做到和谐协调,使对方易于理解、乐于接受 D符合应用文体的语体要求,体现所用语体的个性 E符合特定的行文目的及内容性质的要求
9、应用文的语言要简洁平易,具体为(ABCD)。
A尽量选用书面语以及少量为大家熟悉的文言词语
B避免用词拐弯抹角
C反对用词过于口语化
D不主张用词形象生动 作业二
法定公文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法定公文共有(十八种)。
2、发文机关同一年度公文排列的顺序号是(发文字号)。
3、上行文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果还有其他机关需要掌握有关情况,应该采取的发送形式是(抄送)。
4、普发性公文通常不写(主送机关)。
5、以“本公告自公布之日起生效”结尾的写法是(说明式)。
6、公文标题不可省略的是(文种)。
7、公文上标注的成文日期应该是(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8、公文最后生效的标志是(加盖印章)。
9、任免通知属于(告知性通知)。
10、从公文写作实践看,在事由一项中,公布一般的规章或其他文件一般用(印发)。
11、请示必须在(事前行文)。
12、在党政公文主要文种中,唯一的平行文是(函)。
13、商洽性函惯用的结束语是(妥否,请函复)。
14、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请求批准事项,一般要用(函)。
15、会议纪要是一种记载、归纳、整理、传达会议情况及议定事项的(记实性公文)。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项目中,属于法定公文眉首部分必备要素的是(ACD)。
A公文份数序号
C发文机关标识
D发文字号
2、秘密文件要注明密级,密级标识有(BCD)。
B绝密
C机密
D秘密
3、发文字号的组成要素是(CDE)。
C发文机关代字
D年份
E序号
4、公文标题的主要形式有(ABDE)。
A发文机关名称、发文事由和公文种类三个要素全部具备 B由发文机关名称和公文种类两个要素构成 D由发文事由和公文种类两个要素构成 E只标明公文种类
5、根据式开头,常用来领起下文的介词是(ABCD)。
A“根据”
B“遵照”
C“按照”
D“依照”
6、版记部分又称文尾部分,它的构成项目通常有(ABCD)。
A主题词
B抄送机关名称
C印发机关
D印发时间
7、通告正文的主体部分要求明确具体地写出(BCE)。
B通告的内容
C通告事项的要求
E实施措施
8、日常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函主要有(ADE)。
A商洽性函
D答复性函
E请求性函
9、会议纪要的标题通常是(ABCD)。
A由发文机关、会议名称和文种构成C由会议名称和文种构成10、会议纪要的主体部分主要记载(DE)。
D会议情况
E会议结果 作业三
日常事务应用文
一、单项选择题
1、计划核心部分的内容是(目标和任务)。
2、计划的“措施和步骤”是具体回答“怎么做”、“什么时候完成”。这部分要注重(操作性)。
3、总结的“成绩和做法“部分的写作,在内容上强调的是(事实和数据)。
4、简报报头的构成要素有名称、期数、编印日期和(编印机关)。
5、调查报告内容的基本要素不包括(D)
A基本情况
B分析与结论
C看法与建议 D 希望与要求
6、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的调查报告,多用于(揭露问题)。
7、会议记录与会议简报、会议纪要基本的不同就在于它的(原始性)。
8、简历的内容一般不写(D)
A工作经历
B学历
C特长
D家庭情况
9、求职信如果提供附件,应将附件名称列于(落款与成文日期之前)。
10、某一社会组织或群体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的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后制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公约)。
11、规章制度的引言一般要写明制定文件的(目的依据)。
12、规章制度主体部分“总则——分则——附则“的写法是(章条式)。
13、规章制度若采用“总则——分则——附则”式写法,其中的总则,相当于正文的(前言)。
二、多项选择题
1、计划的正文一般包括(ABDE)
A目的和依据
B目标和任务
D措施和步骤
E执行希望
2、简报是统称,以下属于简报名称的是(ABC E)
A《某某简讯》 B《某某动态》C《某某通讯》E《内部参考》
3、简报报头的构成要素是(ABCD)
A简报名称
B期数
C编印机关
D编印日期
4、会议记录的格式一般由(ACDE)组成
A标题
C会议组织情况
D会议内容
E结尾
5、以下关于会议记录与会议纪要说法正确的是(ABCDE)
A.会议记录是会议全过程的实录,发言的内容依照自然顺序展开,一般不作省略或者概括处理 B.会议纪要必须体现出指要性,对会议的内容有所概括
C.在结构上,会议纪要可以根据议题而不是严格按照发言的自然顺序来展开
D.纪要对议定的事项,通过主管部门或者领导确认后,可以作为指导工作的公文而下发 E.记录一般不能直接用作指挥性的公文
6、讲话稿主要由(BCDE)等部分组成。
B标题
C签署
D称呼
E正文
7、以下关于撰写演讲辞的基本技巧,说法正确的有(ABE)
A在选材上,最好能从一个典型的事件或者某种现象切入,亮出自己的观点
B语言在通俗易懂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生动形象E通过适当的排比句,来增加演讲的气势
8、下列项目属于求职信正文部分的是(ABCD)
A求职的缘由B求职者的基本条件C被聘后的打算D请求语
9、规章制度的标题写法不尽相同,常见的有以下几种(ABC)
A由发文机关、内容、文种构成B由内容和文种构成 C由发文机关和文种构成 作业四
商务应用文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合同法》规定的合同种类共有(15)种。
2、以下合同标题写法错误的是(经济合同)。
3、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合同中都不能用来指代当事人的是(你方、我方)。
4、约首中对合同各方使用“甲方”、“乙方”等代称是为了(方便叙述)。
5、合同的签订日期除了写在约尾,还可以放在(约首)。
6、“你想了解天下大事吗?请订阅《某某环球信息报》。”这一广告语标题是(设问式)。
7、广告文案中标明企业或经营者名称、地址、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方法、通信联络方式、联系人、银行帐号等一般放在(附文)。
8、下列关于营销策划书的标题写法,描述正确的一项是(策划书的标题可以采用正、副双标题)。
9、一份完整的营销策划书,正文第一部分的内容基本是(产品的市场状况分析)。
10、关于营销策划书的可行性分析,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C)
C对策划方案能否通过起次要的参考价值
11、产品说明书的语言形式应力求(通俗浅显)。
12、产品说明书的标题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产品名称+文种)。
13、招标书具有(公开性、指导性和明确性)。
14、以下投标书标题写作不规范的是(D)。
A某某商场改扩建项目工程投标书
B某某商场
C投标书
D某某商场改扩建项目工程投标
15、投标书与招标书相比,在构成要素上,须增加(送达单位)。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合同法定条款的是(BCD)。B标的 C解决争议的方法 D违约责任
2、关于合同当事人名称说法正确的是(ABCD)。
A可用“甲方”、“乙方”代替
B应写明签定订合同的双方或多方单位名称及法人代表或代理人姓名规范化简称
D如是个人,则写个人姓名
3、解决合同纠纷可以(ABCE)。
A由双方协商解决 B由仲裁机构调解 C通过法院调解E通过法院判决
4、“香满园小包装食用油新品上市营销策划书”,关于这一标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E)。
A单行形式 B概括策划书内容 C提示文章的主旨E显示文种
5、营销策划书的主体部分,一般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ABCDE)
A策划目的B营销目标C营销战略D费用预算E方案调整
6、产品说明书是生产部门向消费者介绍和说明产品的文字材料,其内容一般包括(ABCDE)。
A产品构造B产品性能C产品规格D产品用途E产品的维护和保养
7、招标书的格式通常包括(ABCD)。
A标题B导语C主体D落款
8、按照《招标投标法》第十九条的规定,招标书的主体部分应包括(ABCDE)。
A招标项目的技术要求
B对投标人资格审查的标准
C投标报价要求
D评标标准等E拟签合同的主要条款
9、投标书的正文一般组成为(ABCD)。A送达单位
B导语
C主体
D结尾
C要用全称,或者
2.律师实务形成性考核作业非分析题答案 篇二
8.在下列函数中可以作为分布密度函数的是(B). A.3sinx,xf(x)220,其它3sinx,0xf(x)20,其它 B.sinx,0xf(x)20,其它sinx,0x0,其它
C.D.f(x)
9.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的密度函数为f(x),分布函数为F(x),则对任意的区间(a,b),则P(aXb)(D).
ba A.F(a)F(b)B.F(x)dx C.f(a)f(b)D.f(x)dx
ab10.设X为随机变量,E(X),D(X)2,当(C)时,有E(Y)0,D(Y)1. A.YX B.YX C.YX D.YX2
(二)填空题
⒈从数字1,2,3,4,5中任取3个,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则这个三位数是偶数的概率为.
522.已知P(A)0.3,P(B)0.5,则当事件A,B互不相容时,P(AB) 0.8,P(AB) 0.3 .
3.A,B为两个事件,且BA,则P(AB)PA.
4.已知P(AB)P(AB),P(A)p,则P(B)1P.
5.若事件A,B相互独立,且P(A)p,P(B)q,则P(AB)pqpq.
6.已知P(A)0.3,P(B)0.5,则当事件A,B相互独立时,P(AB) 0.65,P(AB) 0.3 .
07.设随机变量X~U(0,1),则X的分布函数F(x)x1x00x1. x18.若X~B(20,0.3),则E(X) 6 . 9.若X~N(,2),则P(X3)2(3).
10.E[(XE(X))(YE(Y))]称为二维随机变量(X,Y)的 协方差 .
(三)解答题
1.设A,B,C为三个事件,试用A,B,C的运算分别表示下列事件:
⑴ A,B,C中至少有一个发生;
⑵ A,B,C中只有一个发生;
⑶ A,B,C中至多有一个发生;
⑷ A,B,C中至少有两个发生;
⑸ A,B,C中不多于两个发生;
⑹ A,B,C中只有C发生.
解:(1)ABC(2)ABCABCABC(3)ABCABCABCABC(4)ABACBC(5)ABC(6)ABC
2.袋中有3个红球,2个白球,现从中随机抽取2个球,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⑴ 2球恰好同色;
⑵ 2球中至少有1红球.
解:设A=“2球恰好同色”,B=“2球中至少有1红球”
P(A)C3C2C5222311025 P(B)C3C2C3C521126310910
3.加工某种零件需要两道工序,解:设A1“产品由甲厂生产” A2“产品由乙厂生产” A3“产品由丙厂生产”
B“产品合格”
P(B)P(A1)P(B|A1)P(A2)P(B|A2)P(A3)P(B|A3)
0.50.90.30.850.20.800.865
5.某射手每发命中的概率是0.9,连续射击4次,求:(1)恰好命中3次的概率;(2)至少命中1次的概率
解:这亇问题可以看作伯努利概型,即假设射手每次射击都是相互独立的,每次的命中率保持不变.设事件Ai ={恰有i次命中},(i=0,1,2,3,4),B={至少命中1次}.(1)由伯努利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得
31P(A3)=C3=0.2916.0.9.0.14(2)P(B)=1-P(A0)=1-C0.0.90.0.14=1-0.0001=0.9999 46.设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为
00.110.1520.230.340.1250.16 0.03试求P(X4),P(2X5),P(X3).(形考作业上题目是错误X的概率分布应改为上式)解:
P(X4)P(X0)P(X1)P(X2)P(X3)P(X4)0.10.150.20.30.120.87P(2X5)P(X2)P(X3)P(X4)P(X5)0.20.30.12P(X3)1P(X3)10.30.7
0.10.72
7.设随机变量X具有概率密度
2x,0x1f(x)
其它0,试求P(X解:P(X14112),P(114X2)1.
12)2f(x)dx202xdxx22014
1516P(X2)214f(x)dx1142xdxx2114
2x,0x18.设X~f(x),求E(X),D(X).
0,其它 解:E(X)2xf(x)dx210x2xdx23x310x23
12E(X)xf(x)dx2210x2xdx1224410
D(X)E(X)[E(x)]221()2318
9.设X~N(0.6,0.42),计算⑴P(0.2X1.8);⑵P(X0). 解:
P(0.2X1.8)P(1X0.60.4X0.60.43)(3)(1)0.9987-0.1587=0.84 P(X0)P(1.5)1(1.5)10.93320.0668
10.设X1,X2,,Xn是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已知E(X1),D(X1)2,设Xn1nXi,求E(X),D(X).
ni1解:E(X)E(D(X)D(1nn1ni1Xi)1nE(X1X2Xn)1n[E(X1)E(X2)E(Xn)]
1nn1n1n2
D(X1XXn)1n2i1Xi)2[D(X1)D(X2)D(Xn)]
3.律师实务形成性考核作业非分析题答案 篇三
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专业
《教师口语》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答案
简答题
1.(1)叙述语的运用。能把客观事物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在空间上的状态位置,以及事物间的联系性,清楚有序的叙述出来。(2)描述语的运用。能把复杂的情境具体地、情景交融的描述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同感共鸣。(3)解说语的运用。教师把自己对概念的认知和分析,用浅近的语句解释出来。(4)评述语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2.(略)
3.(1)调侃式。说自己第一次上课,过于紧张,就成了背着包袱来上课了。可见我们要开动机器,就要放下包袱啊。
(2)诚恳式。说自己第一次上课,过于紧张,请同学们谅解。
4.首先肯定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积极思考,引导学生以后的学习中也能积极思考问题。然后就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进行深入阐述。分析学生的理解和自己理解之间的偏差。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5.教师可以采用幽默来化解这一尴尬,同时也缓解学生的紧张。
4.律师实务形成性考核作业非分析题答案 篇四
农村经济管理作业1
一、名词解释
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生产时间是指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投入农也生产开始,至农产品收获为止所需的时间。它是由农业生物的自然生长时间决定的。劳动时间则是指劳动者利用劳动资料作用与劳动对象的时间。决策:决策就是择优,是指根据预定的目标,做出行动的决定。决策是一个过程,即决策要经过提出问题,收集资料,确立目标,拟订方案,分析评价,最后选定方案,以及跟踪检查决策方案的执行情况等一系列活动。
土地制度:也叫土地所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中土地所有关系的总称。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社区合作组织内部的一种责任制形式。在农业生产中农户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承包经营集体的土地和其他大型生产资料,按照合同规定自主地进行生产和经营,其经营收入除按合同规定上缴一小部分给集体及缴纳国家税金外,全部归于农户。集体作为发包方除进行必要的协调管理和经营某些工副业外,只为农户提供生产服务。
股份合作制:是指把合作制成员参加劳动、按劳分配和提取公共积累与股份制筹集资金、按股分配和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
二、填空题
1、经济学家在论述农业的基础上,认为农业有四种贡献能力,即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
2、农业剩余的表现形式有 阶段性、结构性和地区性。
3、在农村经济管理中,要正确处理 国家、集体和个人 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实质上是物质利益的问题。
4、对一国家的土地制度而言,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国情、社会政治制度、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5、双层经营体质包括多方面的统与分,其主要有所有权、经营权、劳动方式、和分配方式等几个方面
6、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功能主要有 组织功能、中介功能、载体功能和服务功能
三、问答题
1.简述农业的特点。
(1)自然再生产与经济生产的交织是农业的基本特点
(2)农业生产必须遵循生物学规律进行(3)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4)农业生产在空间是具有分散性(5)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很大
(6)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生产时间不相一致(7)农业生产在时间上具有季节性
(8)农业生产的综合性(9)农产品是人们的基本生活资料
2.在发达国家经济开始起步时,大都选择了优先工业的发展道路,为什么?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期,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最主要的生产部分。其产值和劳动力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料原始积累主要来自农民剩余的转移。农业对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所作出的牺牲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要求。
3.为什么说社会心理方法是农村经济管理方法的补充?
社会心理方法的依据社会心理的特点而来的,而每种具体的社会心理方法作用的效果都是比较有限的,不能过分地夸大它的作用。社会心理方法有以下的局限性:
(1)所管的直接对象是人们的意识,不是人们的经济行为,也不是人们的经济利益。因为,它不所代替行政方法对人们的工作进行直接的控制和干预,保证经济活动按一定要求进行直接的调节,左右人们的经济活动。
(2)它管的是人们的意识中的社会心理方面,它不能代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人们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保证经济活动的社会主义方向。单纯地依靠这种方法,容易产生过分强调暂时和局部的需要,使某些必要的方向、原则不能贯彻。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应采取哪些措施?
(1)根据各农户经管状况,合作社集体经济的实力情况,为不同农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和帮助,克服家庭2-
全自愿的基础上,可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4、不能随意打破原生产队土地所有权界限。
5、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和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允许承包土地自愿有偿流转。
6、清理整顿“两田制”。
7、处理好机动田的关系。
8、家庭承包土地的承包费,要遵照中央有关政策和减轻农民负担的规定严格管理。
3.农业承包合同的当事人具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1、发包方的权利
发包方的权利手法律保护,同时它是承包方的义务,受法律约束。包括:(1)对标的所有权;(2)按合同规定收取承包金;(3)对发包资产的监督管理权等
2、承包方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但它同时又是发包方的义务,受法律约束。(1)经营自主权;(2)收益权(3)产品处理权;(4)合同或法律规定的转包和转让权;(5)优先承包权;(6)继承权;(7)接受发包方服务等权利。
4.怎样界定无效合同?无效合同怎样处理?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确定为无效承包合同:(1)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2)损害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3)发包方无权发包的;(4)滥用职权或者采取欺诈、胁迫和其他不正当手段订立的。无效合同从合同订立时起,就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无效合同的处理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尚未开始履行的,不得履行。(2)合同被确认无效后,正在履行的,按照有利于生产、减少损失的原则,由无效合同确认机关确认停止履行的时间。(3)确认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4)无效合同给对方造成的经济损失,应由有过错的一方赔偿;双方都有过错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5.什么样的合同可以解除?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情况或客观情况有变,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变更或解除合同,但要依法办理。(1)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且不损害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2)订立承包合同依据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发生重大变化,致使承包合同无法履行的;(3)承包的土地被依法征用和占用的;(4)由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原因,致使承包合同部分或者全部无法履行的;(5)一方当事人严重违反承包合同,致使承包合同部分或者全部无法履行的;(6)承包放丧失劳动或经营能力,无法完成承包合同规定的义务的。
6.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
(一)农业自身原因引起差距拉大,1、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民增收困难;
2、农村中非农产业不发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3、农村剩余劳动力涌现,造成农民收入低且增长缓慢;
4、农民负担重。
(二)城乡收入差异的深层原因,1、国家政策及体制因素;
2、落后的二元结构;
3、农业财政投入的有限和农村金融制度安排的缺陷;
4、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的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来源;
5、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和农民自身素质有限;
6、城镇化水平低;
7、农民负担重;
8、加入WTO的冲击
农村经济管理作业
3一、选择题
1、根据农业部、监察部的有关文件规定,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过程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财务(B)制度。
A.民主管理B。公开C。集中管理D。村民管理
2、农村集体财产的所有权(C)。
A.就是产权B。包括产权C。是产权的基本形式
3、(A)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另一个企业的标志,他代表着一种商业信誉,乃至资信能力。
A.名称B。实力C。资产D。法人
4、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以(B)为导向。
A.利润B。市场C。生产D。农民利益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合同一经签订,双方必须履行。如有一方违约给对方造成损失的,要依法(A)
A.赔偿B。追究刑事责任C。罚款D。追究民事责任
6、种子经营者必须先取得种子(A),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营业执照。
A.经营许可证B。来源C。销售地点D。不需要
二、问答题
1.简述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因素。
1、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格;
2、需求弹性影响商品价格;
3、心理因素影响农产品价格;
4、竞争影响商品价格;
5、政府行为干预农产品价格
2.怎样选择农产品促销策略?
1、使用价格策略,选定合适价格,参与市场竞争;
2、选择适宜的推销技巧,扩大农产品销售水平;
3、迎合消费者的购买心理,选择不同的营销策略;
4、分析消费者的购物习惯,采取适合的营销策略;
5、搞好售后服务,扩大经营者的影响;
6、做好广告宣传,扩大产品知名度。
3.简述我国伏季休渔制度的发展过程。
伏季休渔制度是现阶段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保护渔业资源的有效措施。伏季休渔制度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70年代以来,由于盲目增船增网,滥渔滥捕,传统经济鱼类资源明显恶化。1979年浙江省水产局率先提出伏季休渔,实行8~10月拖网伏休3个月。1980年国家规定整个东海区群众渔业实行7~10月伏休,国营渔船不休,实行幼鱼比例检查。其后,农业部分别在1987年、1992年、1995年、1998年和1999年对伏季休渔制度进行了多次修改。
4.哪些动物、动物产品是国家禁止经营的?
一是封锁疫区内于所发生动物疫病有关的;二是疫区内易感染的;三是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四是染疫的;五是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六是其他不符合国家有关动物防疫规定的。
5.试述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原则和内容。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是一项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具体内容为:
1、会计工作的合法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2、财产的验证和集体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
3、财务收支和有关的经济活动及其经济效益;
4、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5、承包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情况;
6、收益(利润)分配情况;
7、村提留、乡统筹费和其他集体资金的预算、提取和使用情况;
8、义务工、劳动积累工使用情况;
9、负责人任期目标和离任经济责任;
10、由有关部门代管的集体资金使用情况;
1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集体融资组织的资金收支、分配情况及其经济效益;
12、由本级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委托的其他审计事项。
6.乡镇企业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1、从投资主体看,乡镇企业必须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
2、从设立地域看,乡镇企业是以乡镇(包括所辖村)为企业的设立地域;
3、从服务、建农看,乡镇企业必须承担支援农业的义务。
7.怎样评价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
(1)股份有限公司:有利之处:
1、迅速聚集资本的最便利的形式;
2、有利于分散股东的投资风险;
3、有利于社会监督。不利之处:
1、不易设立;
2、容易暴露自己的商业秘密;
3、小股东的利益不易得到保护;
4、大多数股东缺乏责任感。(2)有限责任公司:有利之处:
1、设立简便;
2、便于股东控制。不利之处:
1、不便于募集大量资本;
2、股东转让股份受限制,不易规避风险。
8.龙头企业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1、生产、加工、销售诸环节是否以某种稳定的经济关系有机结合为一体化经营;
2、生产、加工、销售诸环节在一体化经营中是否真正形成相互促进的内部利益机制;
3、农民是否从农业产业中得到好处。
9.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哪几种形式,它有什么特点?
农业产业经营的形式主要有:“龙头”企业带动型,市场带动型,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
(1)“龙头”企业带动型的特点:“龙头”企业与农产品基地和农户结成紧密的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体系,其最主要和最普遍的联结方式是合同契约。(2)市场带动型:是通过专业市场与生产基地或农户直接沟通,以合同形式或联合体形式,将农户纳入市场体系。(3)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把农业产业化组织中企业与农户通过股份的形式,使两个独立的利益主体变成一个利益主体,对外讲求经济效益,对内不以营利为目的,实行盈余返还,开展多样化的服务。(4)中介组织带动型:是以中介组织为依托的农产业化-4-
经营,目前主要是行业协会。
农村经济管理作业4
一、名词解释
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买方市场是指在买方力量的制导下运行的市场,买方在交易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卖方市场是指在卖方力量的制导下运行的市场,卖方在交易中居于支配地位。
经济效益:是指农业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有效成果与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量的比较。
成本:劳动占用或消耗。
现代农业:指的是它实现了全面机械化,各种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中广泛应用,生产经营达到高度社会化集约化,专业化和企业化,农业生产发生了根本变化,农业劳动生产变得到大幅度提高。]
全面小康:
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0元;
2、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低于35%;
3、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35%;
4、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0%;
5、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60%;
6、万人中农业科技认数为4人;
7、农村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0.3~0.4;
8、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9年;
9、平均预期寿命75岁;
10、恩格尔系数0.4以下;
11、居住质量指数75%;
12、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7%;
13、农村生活信息化程度60%;
14、农民对村政务公开的满意度为85%;
15、农民社会安全满意度85%;
16、常用耕地面积动态平衡;
17、森林覆盖率23%;
18、万元农业GDP用水量1500立方米。
二、问答题
1.农村经济决策的基本方法。
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
2.农业经济效益形成的特点。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征,决定了其效益形成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1、效益形成收自然因素影响,从而风险大;
2、效益形成周期长,产品种类复杂;
3、农业生产对市场反应慢,适应性差;
4、效益项目繁杂、分散。
3.试述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1)生产条件现代化;(2)生产技术科学化;(3)生产组织社会化;(4)生态环境可持续化。
5.农村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的构成与农村全面小康的具体目标。
农村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由6个方面18个评价标志构成,涉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素质,民主法制,自然资源等6大方面,包括: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人口素质指标,社会质量指标,民主法制指标,可持续发展指标,农村全面小康的具体目标:
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0元;
2、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低于35%;
3、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35%;
4、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0%;
5、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60%;
6、万人中农业科技认数为4人;
7、农村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0.3~0.4;
8、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9年;
9、平均预期寿命75岁;
10、恩格尔系数0.4以下;
11、居住质量指数75%;
12、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7%;
13、农村生活信息化程度60%;
14、农民对村政务公开的满意度为85%;
15、农民社会安全满意度85%;
16、常用耕地面积动态平衡;
17、森林覆盖率23%;
18、万元农业GDP用水量1500立方米。
已知某拖拉机厂投资的固定成本总额为50万元,生产每个拖拉机配件的单位变动成本是15元,产品现售价格为25元。
问:(1)企业盈亏平衡点的产量水平是多少?
(2)企业要获利100元,产品产量应达到多少?
(3)如果该企业实际年产量是10万件,求其经营安全率,并判断企业的经营安全状况。
6.(1)盈亏平衡点的产量=500000/(25-15)=50000件
(2)1000000=25x-500000-15盈利100万元的产品产量=1500000/10=150000件
5.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一答案 篇五
(一)(第一、二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标志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理论著作是柏拉图的 《理想国》
2.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母育学校》其作者是捷克教育家学前教育理论第一次尝试。
3.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创办者是陶行知,其办园思想是“中国化”“平民化”
4.儿童心理发展的四阶段是指:感知远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远动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5.学前教育是面向0-6岁儿童实施的教育。
6.学前教育效益指的是学前教育发挥其攻能的表现和结果。7.学前教育效益的特征体现在间接性、迟效性,长效性/多效性
8.狭义的学前教育效益是指育人教育,即学前教育在教育领域本身所获得的效益。9.从范畴上来分,学前教育功能可以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10.教育功能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层次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D)。A.《大教学论》 C.《理想国》 B.《世界图解》 D.《林哈德与葛笃德》 2.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
A.南京鼓楼幼稚园
B.劳工幼稚
C.香山慈幼院
D.江西实验幼师
3.推动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C)。A.欧文 B.杜威 C.福禄培尔
D.蒙台梭利 4.教育的基本功能是(A)。
A.社会的功能
B.个体的功能
C.文化的功能
D.育人的功能 5.属于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的是(D)。A.单一性
B.停滞性
C.发展性
D.狭隘性 6.从性质上划分,学前教育功能可以划分为(B)。A.期望功能与实际功能
B.个人功能与社会功能
C.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与家庭功能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最近发展区:是指导儿童现有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下和帮助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
2.教育功能 所谓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直。一般地这种功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层次期望层次在于人的意识或愿望之中,特别是教育家或政治家的作品之中;潜在曾次。存在于教育的
实际结构之中,现实层次存在于教育实践之中。这三者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相冲突的。3.育人效益
从狭义上来说,学前教育效益是指育人效益,是学前教育发挥额其育人功能在教育领域本身所获得的效益。教育具有育人攻能,因此,通过教育过程就会获得培养人才的教育效益。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
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包刮以下三点:1,学前教育的保育功能。2学前教育促进个体认知发展。3学前教育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全发展。2.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包刮以下几点;1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2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监管3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素质 ;4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的力度;5多渠道办托幼机构;6办学前教育立法。3.教育本质、教育功能和教育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育效益与教育本质,教育功能三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教育本质是教育所固有的本质属性。教育功能,是由教育本质所决定,蕴藏在教育中所能发挥的有利怍用。教育效益,是通过教育过程使教育功能得到发挥而获得的成果。由此可见,教育本质与教育功能是教育所固有的属性和性能,而教育效益侧是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结果,因而三者是辩证统一的。教育本质决定教育功能,教育功能决定教育效益;教育功能体现教育本质,教育效益体现教育功能。教育有什么样的本质和功能,就会通过教育过程获得什么样的效益。
4.简述提高学前教育效益的途径。
学前教育效事业走向社会化,对幼儿园自身水平,质量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和挑战,能适应社会需要,满足质量要求成,幼儿园就能生存发展,否则,就会被市场经济的浪潮所淘汰。为此,怒力办好幼儿园,进一步提高幼教效益,是摆在学前教育面前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五、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结合实例论述 “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答:①最近发展区是指导儿童现有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下和帮助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②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儿童,将儿童看成一个动态发展的个体,承认每个儿童都有发展的可能性。③教育应该超前于发展,创造“最近发展区”,推动或加速儿童内部的发展过程。④教育者要了解儿童的现状,作为促进儿童发展的基础。⑤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教育者要为不同的儿童创设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
2.你是如何认识“幼儿园„小学化‟”这一现象的?
答:如果孩子完全有兴趣,老师也足够童趣地去教授些所谓的“小学化”东西,那孩子们肯定是快乐的,而不是小学里死气沉沉的。另外如果说在日常教学中忽视了孩子的行为习惯教育、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爱好教育、忽视了孩子语言发展的能力、忽视孩子的日常交往能力,那肯定不是幼儿园孩子所需要的教育,所以关键问题时教育者、家长以及我们的孩子如何看待这个学前教育,只要能多为孩子着想,那学前教育中适当的小学化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幼儿园应该是每个儿童都要经历的过程,幼儿园是学前教育的启蒙阶段,幼儿教育则是影响进小学的关键时期,只有办好幼儿园才能让每个儿童上小学前打下良好的基础。
3.你认为应该如何根据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调整学前教育内容。
未来的社会是很重视对学前教育的,学前教育在人的一生当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就象是早晨的太阳,所以未来的社会对学前教育要有一定的理解。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学前教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话题。众多教育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致力于其研究与宣传工作,全球学前教育处于进一步繁荣和发展阶段。
结合案例,运用学前教育学发展阶段的理论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20世纪中叶以来,学前教育理论在生态学,人类学,社会学,心里学,生理学等相邻学科影响之下也有了教大发展,学前教育学开使从一门新独立的学科逐渐成为一门体系完善的学科,其理论化和科学化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这表现在以下2点;1辩证唯物主义为学前教育的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邻近学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前教育学提供了科学基础。2.在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教育程度者所占比例53.73%,高出全国各种行业从业人员同一指标50.85个百分点;高中教育程度者为28.69%,高出全国各种行业同一指标17.74个百分点;与1990年人口统计数据相似,在初中以下教育阶段,该行业从业人员平均教育程度均低于全国各种行业从业人员的相应指标:该行业初中教育程度者所占比例14.58%,低于全国各种行业同一指标21.73个百分点;小学教育程度者为2.67%,低于全国各种行业同一指标34.53个百分点,文盲0.31%,低于全国各种行业同一指标12.33个百分点。更我重要的是,接受过学前教育的人在将来能够更多地获得高文化水平。
请你用学前教育效益的相关原理分析上述案例。
6.律师实务形成性考核作业非分析题答案 篇六
《货币银行学》形考作业
45、如何概括现代经济中金融的地位与作用?
答:
(一)经济发展决定金融:
金融是依附于商品经济的一种产业,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
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对金融的需求不同,由此决定了金融发展的结构、规模和层次。金融发展的阶段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阶段。
(二)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1、通过金融运作的特点,如提供货币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提供信用促进资金融通、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便利经济运作等,为经济发展提供条件。
2、通过金融的基本功能促进储蓄并将其顺利转化为投资,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投入。如通过吸收存款和发行有价证券、向国外借款等为发展经济组织资金来源;通过发放贷款、抵押、贴现、购买有价证券等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供给等。
3、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运作节约交易成本,促进资金融通,便利经济活动,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
4、通过金融业自身的产值增长直接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三)现代经济发展中金融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
1、因金融总量失控出现通货膨胀、信用膨胀,导致社会总供求失衡,危害经济发展。
2、因金融业运作不善使金融风险加大,一旦风险失控不仅导致金融业的危机,而且将破坏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引发经济危机。
7.律师实务形成性考核作业非分析题答案 篇七
1(第 1 ― 3 章)
标签: 电大作业《教育心理学》
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1
一、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40 分).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P14
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 P42
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P48-
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 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前运算阶段(2-7 岁)认知开始具备符号功能,但是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
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 岁以后)能不借助具体事物,作出符号形式的推理假设. 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 P58-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 P65
答: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内涵: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学习过程可、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P76
班杜拉将认知因素引入行为主义观点中形成了的一种新的理论,他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大部分的人类
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观察学习避免了尝试错误,暗中摸索过程,从而缩短了学习过程。观察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或称“榜样”)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于观察学习者来说是新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班杜拉认为,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直接学习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而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任何学习,只要通过观察榜样示范就能够进行,因此,对于人类来说,观察学习更为重要。班杜拉非常重视观察学习,他认为:(1)观察学习能够产生与直接学习相同的效果。(2)观察学习具有直接学习不可比拟的优势。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简述加涅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P88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 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根据上述信息加工的流程,加涅进一步认为,学习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与此相应,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简述奥苏泊尔关于新旧观念同化的三种方式。P83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原有观念与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因此原有
观念一般通过三种方式对新观念加以同化,即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类属学习:又称下位学习,是把新观念归入原有观念的适当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其中原有观念是总观念,新学习的观念是从属观念。总括学习:又称上位学习,是指在若干已有的从属观念的基础归纳出一个总观念。并列结合学习:新观念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既非从属关系,也非总括关系,只是和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整个内容具有一般的联系。
二、案例分析题(10 分)
案例:李老师的这种做法可以用斯金纳的儿童行为强化控制理论来解释。他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斯金纳提出外界的强化作用是塑造儿童行为的基础。只要了解强化效应,操纵好强化技术,及时有效地施加强化,就能控制行为反应,并随意塑造出一种教育者所期望的儿童行为。
李老师在教学中正是运用了强化控制理论,作业潦草是儿童不良行为,对于一次作业工整就加盖一个小红花,连续 3 次小红花,就加盖一个“一级棒”的大印章,连续 2 次“一级棒”就奖励小卡通画并上光荣榜,这是一种积极强化的方式,所谓积极强化是由于某一刺激的加入增进了某一操作反应发生概率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经常的。李老师的这种连续的强化刺激,矫正原有的作业潦草的习惯,不断地向好的方向发展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集中在简化学生在利用资源时必须经历的实际步骤上。
在本案例中,王老师进行的教学实际是学习策略的教学。学习策略教学是指系统地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途径、和策略,使学生最终学会学习的教学活动。学习策略教学中的策略并不是指向某种具体的方法或要求,而是一种抽象性、一般性的方法。这种方法教学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要求:第一,学习策略教学是一种分析教学任务和为特定情境设定恰当策略的问题解决形式;第二,学习策略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风格和特点为基础;第三,学习策略教学要以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技能知识和技巧为基础;第四,在大多数教学情境中,学习策略一般是为创造性教学目标服务的,而不是为知识性目标服务。王老师,从理论上反复全面地讲述各种学习方法,并对学习方法讲座的学习进行理论考试,就违背了上述的基本要求,学生虽然从理论上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但不会将这些学习策略运用到各门学科的学习中去,反而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学习策略教学的专门训练时要注意:第一,明确地告诉学生如何使用具体方法并做出示范;第二,强调学生自己来管理策略学习,但教师要告诉学生何时及如何检查自己的策略使用效果;第三,提供充足的时间;第四,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策略教学实践并及时调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途径可以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尝试监控和教师亲自指导来实施,按步骤有重点地将学习策略教学落实到每一节课当中。
三、论述题(每题 10 分,共 50 分)、试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朱智贤是我国最系统研究儿童心理学的专家,被誉为“中国科学儿童心理学之父”。他强调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出发,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整体发展。这个整体包括两个部分和四个方面:两个部分是指儿童发展的认知过程和个性品质;四个方面是指心理发展和社会和教育条件、生物性成熟、动作和活动的发展、语言的发展。
他承认先天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不论是遗传素质还是生理成熟,他们都是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为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则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决定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内容。但环境和教育的关系决不像行为主义所说的那样机械的决定心理的发展,而是通过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而起作用的。所谓内部矛盾是指,在儿童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其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它才是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
关于教育和发展的问题,朱智贤认为,心理发展并不是由外因机械决定的,也不是由内因孤立决定的,而是由适合于内因的一定的外因决定的,也就是说,心理发展主要是由适合于他们心理内因的那些教育条件来决定的。他强调,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作用的发挥又依赖于教育要求的标准。即只有那种高于原有水平,经过他们主体努力后又能达到的,才是最适合的要求。. 联系教学实际,试论述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进行教学 P60 答: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认知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认知方式有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冲动型和沉思型、具体型和抽象型。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的线索为依据,行为常以社会标准为定向,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会活动,适合于强调“社会敏感性”的教学方法,如善于听老师讲解,喜欢与别人讨论。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自己的内部线索为依据,不易受影响和干扰,倾向独立判断。行为常是非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差,不善于社交,喜欢独处,不适合“社会敏感性”的教学方法,更喜欢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学习。
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不习惯进行全面思考,认知问题速度快,错误率高。这类学生在运用低层次事实性信息的问题解决中占优势。沉思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谨慎全面检查各种假设,确认无问题后给出问题的答案。认知问题速度慢,错误率低。这类学生在解决高层次性问题中占优势。
具体型儿童在进行信息加工时,善于比较深入地分析某一具体观点或情境,但必须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否则容易造成对问题的偏见。这类儿童在结构化教学方法(演绎法,讲解法)之下,成绩会更好。抽象型儿童在对事物进行认知时,能够看到问题的众多方面,可以避免刻板印象,能够进行抽象程度较高的思考。这类儿童在非结构化教学方法(归纳法,发现法)之下表现会更好。3、论述桑代克关于规律的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P72
桑代克的联结论的基本观点可集中在对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规律的认识上。学习的实质就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公式是: S → R。他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直接的,并不需要中介作用。他把这种联结看作是行为的基本单元,并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行为和活动,都能分解为基本的单位刺激和反应的联结。反应的联结有先天的和习得的两种,前者主要是本能,后者主要是习惯。
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而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建立的。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而最终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后人也称这种理论为尝试错误论,简称“试误论”。启法一:在教育中允许儿童错误,在错误中学习,从多次错误中反思,渐渐走向正确。
桑代克的联结论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他不仅说明了学习过程是如何进行的,而且具体地阐明了学习的规律,通过一系列动物和人的学习实验,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主律和副律。
学习的主律有三条: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是指联结的加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练习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红习而加强;反之,不重复不练习,联结力量会减弱。桑代克又把练习律分为两个次律:一个叫应用律,另一个叫失用律。效果律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启法二:对知识的巩固,要加强相应题目的练习。赏比罚更重要,要注意对学生多赞赏,在学生做到的方面多加赞赏,使她们更开心进行学习;对学生做不到的方面,少用罚,加以正面引导,当学生达到了及时赞赏。
学习的副律有五条,分别是:多重反应原则、倾向和态度原则、选择性原则、同化或类化的原则、联想交替原则。
. 论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以其对现代教学的影响 P81-85 答: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强调认知活动中的认知结构的作用。认知结构形成后是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新知识的重要内部因素和基础。布鲁纳把认知结构称为“表征”,有动作性表征、映象性表征和符合性表征三种。随着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个体认知结构中的 3 种表征同时存在、相互补充、共同完成认知活动。人主要通过这 3 种表征将知识融入认知结构中,这 3 种不同的认知方式体现了不同的学习方式。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在内在动机的推动下,学习者主动对新知识加以选择、转化、存储和应用的过程。认为学习的过程可以分为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连窜的新知识,每一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获得、转化和评价 3 个过程。同时他认为,任何学科的基本结构越能归结为定义、原理或法则,就越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他主张要改革和重编基本课程的教材,要把那些基本的知识结构放在中心地位。. 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实质的认识与认知主义不同之处 P79-91
8.律师实务形成性考核作业非分析题答案 篇八
简答题:
1、简述社区的定义及五个基本特征?
答:所谓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区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①社区是社会实体。②社区具有多重功能。③社区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剧本场所。④社区是以聚落作为自己的依托或物质载体的。⑤社区是发展变化的。
2、简述社区党建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答:
一、紧迫性
① 传统的街道党建已不适应社区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②“条块分割”使基层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难以形成联动合力。③完全依靠行政建制设置基层党组织的方式已经明显不适应新的形势。
二、重要性
① 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常发展的需要。②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
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需要。③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需要。④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1、试述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原则和基本框架。
答:从社区建设的本质特征和实践经验来看,构筑社区建设的管理体制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①“重心下移,立足基层”的原则。主要是指立足街道办事处这个最基层的政权组织和居民委员会这个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来开展社区建设工作,把社区建设管理体制的重心下移至街道、居委会层次。②“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主要是指在社区建设管理体制中,行政部门的专业管理与街道办事处的综合管理相结合,而以后者为主。③党政主导、各方参与原则。一方面要维护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和市辖区政府及街道办事处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又要广泛吸收社区内单位和居民代表参与决策和管理过程。④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的原则。健全民主选举制度,实行政务、居务和财务公开,让群众参与讨论和决定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
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
① 设区市成立社区建设领导小姐,由市党政领导任正副组成,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负责人
参加。②区(市、县)党委、政府对社区建设负有直接领导责任。③各职能部门要明确分工,齐抓共管,形成合力。④社区委会应根据社区建设的原则,探索社区居民的自治与社区成员自治有机结合的新途径,组织开展符合本社区特点的多样化的社区建设活动。
2、试述如何加强社区队伍建设?
答:社区建设是一项带有综合性的改革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加强社区建设中各种队伍的建设。
① 专职队伍。专职人员队伍建设是搞好社区工作的基本保证。要从机关干部、大中专
毕业生、复退转业军人、下岗职工、待业青年中选聘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热爱社区工作的优秀人才,经过法定程序,充实到社区居委会干部队伍中来。②志愿者队伍。志愿者多少是衡量社区文明程度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邻里互助、自我服务的重要体现。要把千千万万的社区工作积极分子组织起来,要教育引导居民发挥自身特长,把从事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回报制度,要有目的地引导组织志愿者活动,逐步使志愿者服务活动制度化、经常化。③理论工作者队伍。理论
工作者在推进社区建设工作中做了大量先导性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囊作用和参谋作用,用正确的理论指导社区建设实践在加强社区队伍建设过程中,一要加强培训。要有计划、分层次地通过党校、干部培训社区党支部(党总支)、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二要切实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集中解决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三要建立健全管理监督机制。要对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努力提高队伍素质。
社区工作专题讲座作业2
简答题:
1、社区服务的定义及其特征?
答:社区服务是政府的指导和扶持下,发动和组织社区成员,利用和开发社区资源,开展各种福利服务和便民生活服务,以不断满足社区成员的生活需求。
社区服务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① 区域性。②福利性。③群众性。④互动性。⑤服务性。⑥综合性。
2、城市居委会的职责有哪些?
答:居民委员会承担着以下几项任务:一是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二是办理本居住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三是调解民间纠纷;四是协助维护社会治安;五是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工作;六是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七是将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编入居民小组并对他们进行监督和教育;八是召集和主持居民会议并向居民会议报告工作;九是监督居民公约的执行。
1、为什么要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答:它是指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依靠广
大人民群众,运用政治、经济、行政、法律、文化、教育等多种手段整治社会治安,预防和惩罚违法犯罪,教育改造违法犯罪的人,保障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①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途径。实践证明,不打不行,如
不坚持“严打”,犯罪分子的气焰必然更加嚣张,治安问题还会多的多;但光靠打也不行,单一的打击并不能根本改变社会治安的严峻形势。②社区治安综合治理既是长期的工作,又是紧迫的任务。一是加强社区治安综合治理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二是加强社区治安综合治理是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需要。③社区治安综合治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许多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二是社区治安综合治理搞好了,可以有力地促进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④社区治安综合治理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方面。党和政府下决心对社会治安进行综合治理,是顺乎民愿,深得人心。保障人民安居乐业。⑤社区治安综合治理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措施。有利于逐步把我国的各项社会管理工作纳入法制的轨道,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⑥社区治安综合治理是新形势下坚持专门工作和群众路线相结合原则的新发展。产生违法犯罪等治安问题的因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因此解决这些问题也必须多方努力,综合治理。
2、如何做好社区治安综合治理?
答: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首先,它是保持党同人民血肉联系,维护政府形象的需要。其次,它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再次,它是城市化进程和管理运行机制的必然要求。②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形成社区综合治理工作合力。③加强社区调解力量,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社区要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法:严格遵守调解纪律,秉公办事,讲究方法。④加强青少年教育,做好安置帮教工作先讲社区青少年教育问题。加强社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建立社区青少年管理档案。为了做好帮教工作,要采取正确的帮教方法,一要因人施教。二要以正面教育为主。三要耐心帮教,不怕反复。四要广泛开展各种有益活动。⑤健全动态管理机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在具体措施上要突出“三个抓”:一抓网络。二抓服务。三抓规范。⑥加强普法工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一是切实开展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教育。二是开展经常性防范教育。三是在社区营造浓郁的综合工作氛围。四是社区要建立法律咨询服务工作站。⑦大力推行群防群治,增强社区防范功能逐步建立起全方位的“打防控”一体化的社区治安防范网络和工作体系。推进“科技创安”。组织开展军警民共建和企地共建。
社区工作专题讲座作业31、创建文明社区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目标?
答: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我省新世纪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部署,以发展为主题,深入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
二、方针原则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③一切从实际出发。④坚持与创新相结合。
三、创建目标
① 根据中央文明委提出的力争用五年时间使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社区基
本能建成文明社区的目标。②其它各市应在近年来创建“文明安全小区”基础上,按照整合后的社区规模开展创建活动,并逐步达到文明社区的要求。③到2005年,建成100个省级文明社区,600个设区市级文明社区。
2、创建文明社区的有效途径?
答:①依靠群众创建②设计有效载体③推进区域共建④开展创建活动
3、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原则和意义。
答:
一、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社区卫生服务是整体卫生服务的枢纽和中心环节。① 以健康为中心②以人群为对象③以家庭为基础④提供综合服务
二、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则:①公平合理的原则②经济实惠的原则③因地制宜的原则④上下结合的原则⑤部门协作的原则⑥自我发展的原则⑦优质服务的原则
三、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①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有效策略②是动员全社会参于的重要手段③是适应市场经济,大力发展健康产业的重要举措④是合理利用资源的可靠措施⑤是改变卫生服务模式的最佳途径⑥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⑦
是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实现两个纲要目标的重要策略
4、简述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答:
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①指导思想上的偏差。②各有关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街居群众参与意识还不强。③配套的相关政策难以到位,社区卫生服务无法实现双向合理流动。④社区卫生服务的人才较缺乏,全科医生、社区护士的教育培训体系尚未健全。
二、对策:①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②实施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政策③提高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水平④严格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⑤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 社区工作专题讲座作业
41、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答: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由自然再生产过程,经济再生产过程和人类再生产过程组合在一起的多层次、多单元、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①以人为主。人类的经济再生产活动和人类自身再生产活动成为影响生态系统的决定因素。②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大不相同:
A、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起决定性作用。B、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非自律的系统。C、城市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特点。处在顶层的消费者(主要是人)的生物量远远大于低位营养级的生产者(绿色植物),形成倒置的生态金字塔。
2、简述社区教育的构建策略和政策措施。
答:
一、构建策略
① 领导策略。②组织策略。③融合策略。④共享策略。⑤参与策略。⑥创新策略。
二、政策措施
① 建立指导体系。②建构阵地网络。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④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A、环境政策。B、筹资政策。C、激励政策。
3、社区教育的定义、内容和形式。
答:
一、社区教育的概念:社区教育,是把一个地区的各类教育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放在社会的大环境中,通过一定的组织机制,全面管理,统筹协调,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结合,相互衔接。
二、社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教育可以构建三网交叉的网络:①社区教育纵向网络。即各类社区学校,包括成人学历学校、文明市民学校、社会力量办学三个层面的学校。②社区教育横向网络。政府各职能局在社区教育中为了起到指导作用,可以成立一批教育指导中心。③社区远程教育信息网。建设“社区教育”网站,包括青少年教育、外来人口、科普等栏目。论述题:
1、如何创建绿色社区。
答:考核指标的大体框架为:基本条件、环境质量、环境建设、环境管理、公众参与等五类。
一、基本条件:绿色社区应具有一些基本的必备的先决条件。将获得市级文明社区称号、获得市级绿色社区称号、按照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进行社区环境管理、居民对社区环境满意等4项指标作为创建绿色社区的基本条件。
二、环境质量:创建绿色社区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将改善人民环境质量做为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三、环境建设:绿色社区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绿化社区,还应包括完善社区环保基础设施,节约能源和使用清洁能源,以及防治居民住宅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内容。
四、环境管理:要从环境管理机构、环境管理制度、环境监督机制、环境管理水平等四方面设计了评价标准。
9.律师实务形成性考核作业非分析题答案 篇九
(绪论至第一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运用社会交往规则运用语言进行认识和思考
2.口头书面话语书面的符号
3.语言获得语言学习语言教育
4.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教育行动研究法
5.音位语素词句子
6.独词句的出现从独词句到双词句
7.语音词汇语法
8.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9.语言观念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语言能力一方面是指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基本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四项;另一方面是指分析语言的能力,它是以语言和语言形式本身作为分析观察的对象进行知觉的能力,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各语言层次(语音、语感、语义、语法、修饰等)和各语言单位(词、词组、句子、篇章等)所具有的特征的知觉上,带有较强的直觉性。上述两方面能力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在语言使用的动态过程中得到统一。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
(1)进一步探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①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
②提高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
③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兴趣;
④学好口语,提高早期阅读能力,为学业成就和未来成功打好基础。
(2)解释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及现象,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规律,并运用规律来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3.首先,语言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人类社会之外是没有语言的,社会属性是语言最为基本的一种属性。
其次,在人类的交际工具中,语言是最重要的。人类的交际工具除语言外,还有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以及手势、表情等。文字记录语言,处于从属地位,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旗语、电报代码、数学符号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且在特定领域内为社会服务,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体态语只能作为辅助交际工具,代替不了语言交际的功能。
4.语言和思维形影相随,不能分离。思维活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语言也是认识成果的储存场所,思维的成果需要语言表达出来。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没有语言,没有句子,概念也就无所依托,推理进程难以进行,思维也就不存在了。如果没有语言,思维活动不能进行,思维成果也无从表达。
5.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完全由社会约定,因而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约定俗成”的含义:第一,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任意的,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是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用什么样的声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用什么样的语音表达,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并共同遵守的。
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符号创制之初而言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就对人们有强制性,每一个人都只能接受它,如果破坏约定擅自更改,就必然遭到社会的拒绝。所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
6.第一,从语言的层级看,语言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第二,语言要素内部各个单位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这些单位互相影响。
第三,各个单位之间的组合具有功能上的联系,同时一个单位往往有许多具有相同功能的单位形成一个聚合,可以互相替换。
7.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认为儿童语言只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否定或轻视儿童在语言获得中的主动性及其先天因素的影响。
先天决定论强调先天禀赋的作用,认为语言获得不是后天学习的结果。这种理论这种认为,儿童生来就具有一个语言学习装置。儿童接触一定数量的语言后,就会利用这种装置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学会了具体的语言。
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认为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个体的认知结构来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语言的习得不是本能的、自然的过程,强调智力成长和语言发展之间的关系,关注儿童的经验背景和成长中的智力对其交往能力的影响。
8.(1)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
①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活环境。语言中各要素的复杂程度造成了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习得方式和习得顺序的不同;家庭和社会的文化素质以及幼儿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影响很大;不同的生活环境对儿童的语言习得也有影响。
②教育的差异。
(2)成人语言观的影响
成人的语言观念可以体现在对待口语和书面语的态度,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地位,对本民族语和外语的态度等等,这都对儿童的语言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
四、论述题(共10分)
(1)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主动建构的过程。首先,儿童在与成人交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接触到了语言环境,这个环境为他们提供了种种语言模型,足以用来选择。只有那些他们能够理解、能够模仿的模型,才会被有意识地挑选上,并被不断地加以模仿和练习。其次,与此同时,儿童将语言模型稍加改动,增添、减少或变换个别语言单位,作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种根据自己需要进行的创造性和变通式的模仿,正是儿童主动参与语言构建的过程。此外,成人在与儿童交流时,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儿童对语言的接受和模仿,成人所提供的语言模型也会受到儿童自身特点的影响。这就是儿童对语言环境的反作用力。
(2)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是语言个性化的过程。每个儿童所依托的语言环境都不一样,既有的经验和语言的积累使得儿童在交往中带有鲜明的个性印记。特定的语言习惯显现其语言个性,这种个性可以从语言使用的句式、词汇、口头禅甚至是语调体现出来。除去语言表达的形式的个性化之外,语言内容同样呈现出个性色彩。不同的儿童在语言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他们对话题的偏好、句式的选择都呈现明显的个体差异。在学习过程中的速度、效果,运用语言交际的积极性也各有不同。
(3)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是语言综合化的过程。语言本身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儿童在学习语言的时候,语音和语义是必须结合在一起学习的,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往往就是他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同时,语言的学习也和儿童在其他领域的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儿童的成长成熟通过语言的成长成熟表现出来。
(4)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是循序渐进、逐步累积的过程。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会经历从无到有、积少成多、逐步完善等过程。
(第二至三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前言语言语发生
2.感知能力发音能力交际能力
3.产生交际倾向学习“交际”规则扩展交际功能
4.口语词汇数量词类范围对词义理解
5.包含的语词数量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
6.制定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
7.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8.教育目标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语言发展的特点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2.√3.×4.×5.×6.×7.√8.√9.√10.√
11.×12.×13.√14.√15.×16.×16.17.√18.×19.×20.√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单词句阶段:是指用一个词代表的句子,一般出现在1岁—1岁半。单词句所用的词不是单独和某种对象想联系,而是和某种情境相联系。
(2)双词句阶段:是由二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由三个词组成,一般出现于1岁半到2岁。
(3)能运用多种简单句,出现复合句:2岁以后,简单句增加。有时也出现复合句,但数量少,比例小。
(4)句中含词量增加: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说话所用的句子有延伸趋势,句中含词量增加。
(5)疑问句增多:2岁左右,婴儿开始使用疑问句,并呈迅速增长趋势。
(6)接尾策略:接尾策略是指婴儿不管实际情况,只选用问句末尾的一些词作答,主要发生在1岁半至2岁半,3岁左右这种语言现象消失。
(7)抽象句子规则,进行系统整合:把一种新的语言现象纳入原有的语言框架,力图用原有的规则去解释、同化,即对句子规则进行系统整合。
(8)说话不流畅,表达常有“破句现象”:说多词句的句子时,常有说话不流畅,结结巴巴的现象。对3岁孩子而言,这是正常的自然现象。
2.(1)选择适龄的读物;
(2)以身作则培养家庭的阅读氛围;
(3)读书给儿童听,唤起儿童的情感共鸣;
(4)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共读;
(5)善用故事录音带;
(6)采用多种参与形式。
3.(1)前图书阅读经验
①阅读图书的基本技能;
②会听成人朗读图书中画面的配文,能根据图书中故事情节,回答成人提问;
③养成喜欢阅读和爱护图书的良好习惯。
(2)前识字经验
①知道文字有具体的意义,可以念出声音来
②理解文字的功能作用,并知道文字是一种符号,符号系统可转换的经验。
③知道文字和语言的多样性经验。
(3)前书写经验;
①汉语文字的独特书写风格。
②知道书写汉字的工具,初步了解可以使用不同的笔来书写汉字。
③初步尝试用正确的书写姿势学习写自己的名字。
4.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是一种有计划的语言学习过程,这种“有计划”集中体现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
(1)根据语言教育目标来选择教育内容。
(2)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来选择教育内容。
(3)有计划地选择教育内容,使幼儿的语言得到全面发展。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1)为婴儿提供良好的言语示范和榜样。婴儿最初掌握的语言主要是通过周围语言环境的模仿而获得。婴儿周围的成人,特别是父母亲和教师的语言规范性,内容丰富性,给婴儿提供模仿的榜样。成人要多跟孩子交谈,用规范正确的发音、丰富正确的遣词造句、生动的面部表情、富有变化的语调,为婴儿提供良好的言语示范和榜样。
(2)培养儿童多看、多听、多说、多练的好习惯。看、听、说、练是全面提高儿童语言水平、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途径。
①多看。一方面是带婴儿直接接触外界环境,观察各种事物,形成语言发展必需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让婴儿通过看图片、图书、电视、电影等获得现实的语言知识。有了丰富的生活内容和语言知识,婴儿才会拥有丰富多彩的语言。
②多听。培养婴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口语的先决条件。学习语言,必须先学会听。可以有意识地让婴儿听歌曲、故事、童谣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与婴儿交谈时,有意让婴儿倾听别人讲话。
③多说。成人要想方设法创设婴儿说话的环境,利用一切机会,随时随地与婴儿交谈,鼓励婴儿说话。让婴儿无拘无束地说,是促进婴儿语言发展重要方式。
④多练。早期语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婴儿正确发音,丰富词汇,学习说话。这就必须让婴儿多练习,采用多种方法反复练习,及时巩固学习效果。
(3)开展早期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早期阅读是发展婴儿语言的重要手段。文学作品为婴儿扩展词汇、丰富语言内容奠定基础。可以从小激发婴儿阅读兴趣,养成睡前倾听文学作品的习惯,并用多种方法进行指导,让孩子感受和理解作品语言、情节,还可以集体开展早期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4)随时帮助婴儿正确使用语言。婴儿学习语言需要经过反复出现、多次运用才能理解词义,掌握句式结构。当婴儿受语言水平所限,出现词不表义、“破句”时,成人应正确对待这些现象,把他们看作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并正确示范,积极引导婴儿模仿,直至他们成功理解语词、掌握语句。
2.理解《纲要》的语言教育目标,我们可以把幼儿园语言教育总目标划分为四个大方面,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并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实施教育。
(1)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倾听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
(2)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一定的语言内容、语言形式以及语言运用方式表达和交流个人观点的行为,是幼儿语言学习和语言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只有懂得表述的作用、愿意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见解,并且具备表述能力的人,才能真正与人进行语言交际。
(3)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幼儿在学习文学作品中形成的综合的语言能力,能够增强他们对语言核心操作能力的不同层次的敏感性。因此要尽可能地给幼儿创造学习等各种文学作品的机会。
(4)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等感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法,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3.制定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恰当与否,将对真个活动设计产生决定性影响。为了使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能够起到龙头作用,教师在制订活动目标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应着眼于学前儿童的发展。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目标的制订应适应学前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符合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二是目标的制订应将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作为落脚点,落实到学前儿童对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技能的掌握上。
(2)活动目标的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相一致。活动目标要为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服务,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活动目标落实在每个学前儿童身上。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提出目标,使学前儿童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到间接地获得语言经验。
(3)目标的内容应包含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第一,应涉及到知识概念的学习,包括所获得知识的数量和种类,以及操作这些知识的技能和能力;第二;情感态度的培养,包括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第三,能力的训练,包括组词成句的能力和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4)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应该采用特定的术语。教育活动目标通常可以用儿童学习行为变化进行表述。一个恰当的目标应能成功地向别人表达教师的教育意图,应便于观察者在活动后通过学前儿童的行为变化加以评价。
4.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实质上是成人为发展幼儿的语言创设条件和提供机会,让儿童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支持、鼓励、吸引幼儿在与人、物、环境、材料等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幼儿园语言教育方法。一般的有:示范模仿法、视听讲做结合法、游戏法、表演法、练习法等。
(1)示范模仿法。示范模仿法是指教师通过自身规范化的语言,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模仿的榜样,让幼儿始终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地模仿学习。教师的示范是学前儿童进行语言模仿的基础。
(2)视听讲做结合法。“视”是指教师提供具体形象的讲述对象,让幼儿充分地观察;“听”是指教师用语言描述、启发、引导、暗示、示范等,让幼儿充分地感知与领会;“讲”是指幼儿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表述个人的认识;“做”是指教师给幼儿提供一定的想像空间,通过幼儿的参与或独立的操作活动,帮助幼儿充分构思,从而组织起更加丰富、连贯、完整、富有创造性的语言进行表述。视听讲做结合法的四个方面必须有机地结合,“视”、“听”、“做”都是为“讲”服务的,在“讲”的过程中,促使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3)游戏法。游戏法是指教师运用有规则的游戏,训练幼儿正确发音,丰富幼儿词汇和学习句式的一种方法。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目的在于提高幼儿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促进幼儿各种感官和大脑的积极活动。游戏法幼儿语言教育中常见的活动方式之一。
(4)表演法。表演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前儿童扮演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根据作品情节的发展,通过对话、动作表情等再现文学作品,以提高口语表现力的一种方法。
(5)练习法。练习法是指有意识地让幼儿多次使用同一个言语因素(如语音、词汇、句子等),或训练幼儿某方面言语技能技巧的一种方法。通过练习,学前儿童可以加深理解语言教育中的有关内容,牢固掌握有关的语言知识,熟练运用语言技能。(第四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文学欣赏文学创造
2.复述和朗诵表演创编
3.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有计划的谈话活动开放性的讨论活动
4.实物或直观教具创设谈话情境用语言创设谈话情境用游戏或表演的形式创设谈话情境
5.独白
6.看图讲述实物讲述情景表演讲述
7.感知理解讲述对象运用已有经验自由讲述引进并学习新的讲述经验
8.精神环境物质环境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谈话活动应拥有一个幼儿感兴趣的话题。
(2)谈话活动注重多方的信息交流。
(3)谈话活动拥有宽松自由的交谈气氛。
(4)谈话活动中教师起间接指导作用。
2.(1)放手让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2)鼓励每位幼儿积极参与谈话,真正形成双向或多向的交流。
(3)在自由交谈的活动过程中,适当增加幼儿“动作”的机会。
(4)注意自由交谈中的个别差异。
3.(1)教师必须在场。
(2)教师参与谈话。
(3)教师要观察记录幼儿谈话情况,了解他们运用原有谈话经验进行交谈的状态,明了幼儿谈话的水平差异,为下一阶段活动的指导作进一步准备。
4.(1)讲述活动需要有一定的讲述对象。
(2)讲述活动是培养独白语言的主要途径。
(3)讲述活动具有相对正式的语言情境。
(4)讲述活动中需要调动幼儿的多种能力。
5.(1)在游戏中蕴含着语言教育目标。
(2)将语言学习的重点内容转化为一定的游戏规则。
(3)在活动过程中逐步扩大游戏的成分。
四、论述题(共10分)
儿童文学作品作为儿童学习的内容,它具有以下的特征:
(1)围绕文学作品展开学习活动。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的结晶体,每一个具体的儿歌或故事都含有丰富而独特的语言信息。学习理解文学作品是幼儿在活动中的首要任务。文学作品呈现的是书面的语言信息,幼儿需要有一个中介方式将书面语言信息转化为口头语言信息,需要通过聆听、诵读、阅读图画,观看动画等方式接受理解文学作品所传递出的信息。因此,任何一个文学活动都必须从文学教育入手,围绕一个具体的作品开展活动,让幼儿完全理解文学作品含载的丰富有趣的信息。
(2)包含感受、理解与表现的审美目标。文学作品作为艺术品,首要的是审美价值,其次才是其他的认识价值和娱乐价值等。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主要目标应是培养儿童审美能力和文学理解能力、想象力,而不仅仅是达成知识和道德的教育目标。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是一个包含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以及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想象的系列多层次审美教育活动。
(3)整合相关的学习内容。幼儿园的文学活动从文学作品教学出发,常常整合与其相关的其他学科内容的活动,使得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认识某一个文学作品中表现的社会与自然生活内容,促进他们对作品的感知理解。文学作品是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的结合物,在设计组织文学活动时,根据具体的文学作品整合相关学习内容,就为幼儿提供了在这三方面协调扩充经验的机会,帮助幼儿完成整个语言学习的调整。
(4)提供多种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的途径。发展是儿童自身的操作活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而建构起来的。儿童的语言发展,也是通过个体与外界环境中各种语言和非语言信息交互作用逐步实现的。幼儿园的文学活动,应当着重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通过多种操作途径让幼儿得到发展。用活动的形式来组织幼儿文学作品教学过程,意味着幼儿可以在动手、动嘴、动眼、动耳、动脑等各种途径学习中获得亲身经验。
五、根据所给的材料设计活动方案(共25分)
答题要求:1.设计应符合语言教育目标和幼儿年龄发展特点;2.活动类型应为文学作品学习、讲述活动、谈话活动、听说游戏活动、早期阅读活动中的一种;3.方案结构完整,包含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4.按照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见所附材料)列出活动过程每一环节的要点。
附:活动过程一般步骤
文学作品学习设计与实施的步骤:1.初步感知文学作品;2.理解体验作品经验;3.迁移作品经验;4.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
讲述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1.感知理解讲述对象;2.运用已有经验自由讲述;3.引进并学习新的讲述经验。
谈话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1.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2.鼓励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3.引导幼儿围绕中心话题逐步拓展交谈内容;4.教师隐性示范新的谈话经验。
听说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1.创设游戏情景,引发幼儿兴趣;2.交待游戏规则,明确游戏玩法;3.教师指导幼儿游戏;4.幼儿自主游戏。
早期阅读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1.幼儿自己阅读;2.师幼共同阅读;3.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4.归纳阅读内容。
(第五至六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目标的达成程度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效果分析
2.语言能力语言运用能力
3.听说读前书写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2.√3.√4.√5.×6.×7.√8.√9.√10.×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
(1)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评价
①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水平的评价。
②对幼儿语言学习行为评价。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
①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
②渗透在日常活动(包括生活活动)的非正规语言教育活动。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方法,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收集语言教育活动系统中各方面的信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和教育活动及其效果作出客观的衡量和科学的判定。
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评价的主要方法有:观察评估法、作品分析法、谈话法、档案评估法等等。
3.(1)学前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2)生活性和整合性。
(3)发展儿童语言智力。
(4)视听文化的利用。
(5)影响儿童语言教育因素的研究。
4.(1)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比较强调口语能力的发展,而对学前儿童阶段的识字阅读教学和前书写能力的培养有疑义。学前全语言教育则强调了在重点发展儿童口语的同时,利用儿童极强的无意识的语言学习能力,积极培养他们对书面语言的兴趣和认知能力,促使他们尽可能早地掌握初步阅读的能力,使之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学会学习的实践者。
(2)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仅强调母语教学,而学前全语言教育则在强调重点发展儿童母语能力的同时,也积极地对他们进行第二语言能力的启蒙。利用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早日开发对外语语音和文字符号的认知能力与兴趣,以减少成人后的母语习惯对学习外语的不利影响。
(3)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主要发展儿童的口语能力,而学前全语言教育的目标是以儿童整体语言能力的发展为手段,来促进儿童创造性的认知特征、情感特征、人格特征以及身体动作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儿童素质教育对全语言教育的要求。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评价是与教育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所以评价要注意遵循以下的原则:
(1)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对评价要有正确、完整的认识,充分发挥评价的鉴定功能、诊断功能、改进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评价不仅仅是为了甄别、检查儿童学习和发展状况,同时也是为了提供真实的信息,使教师、家长了解孩子语言发展的现状,以便实施针对性的策略,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2)客观公正的原则。首先要制定或者参照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确定评价方案,事先尽量考虑周全,减少误差;其次评价过程必须规范,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公正,而不能主观武断、掺杂个人的感情或情绪因素,妄加评论和指责。如果评价者不能客观公正地对待评价对象,则会产生不良的后果,使评价活动失去其真正的意义。
(3)参照性原则。参照性原则是指制定的评价标准要有依据。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评价标准的制定,首先要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性质的文件,这是确定语言教育活动评价标准的根本依据;其次要依据幼儿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据儿童在每个年龄段应有的水平作出恰当的规定,不可任意提高或降低标准;再次要依据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目标不但是教育活动组织和实施的指南,也是教育活动评价的指南和参照的依据。在评价过程中,那种脱离目标另定标准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4)连续全面性的原则。教育实践是一个不断的运动、全面地发展的过程。教育评价必须要连续不断地对语言教育活动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各个构成要素进行全面的评价。这就要求评价者既要对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也要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既要对语言教学的目标进行评价,又要对活动的内容、方法进行评价;既要对教学具的运用进行评价,又要对师幼互动进行评价等。同时评价的方法和工具还应有连续性,对评价的资料要进行妥善的保存,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连续全面,反映出学前儿童语言动态发展的轨迹。
另外还应关注评价个体的差异性、评价主体的互动性、评价内容的多元化等原则。
2.(1)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对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的评价主要用于考察幼儿对活动的情感投入程度,可以从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注意力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幼儿对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否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是否愿意主动举手回答教师的提问,幼儿在活动中注意力是否集中、集中的程度和持久情况如何,幼儿的情绪是否高涨,活动气氛是否活跃。
(2)幼儿在活动中完成语言学习任务的情况。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一,了解幼儿是否获得了目标所规定的语言知识,是否掌握了有关的词汇和句型,是否懂得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下运用这些词汇和句型。其二,了解幼儿是否形成了耐心倾听别人说话的态度,是否乐意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经历的事或图片内容,是否懂得并遵守语言交往中的一般规则。其三,了解幼儿组词成句的能力和在具体情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否能根据活动中的具体情景来运用有关的词汇、语法和语调,是否能用连贯的语句说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3)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立见解情况。用于考察幼儿对活动目标要求的理解程度以及自己独有的生活、学习经验与该活动中语言学习任务之间相互作用情况等。需要列出某一幼儿与其他幼儿不一样的具体语言行为表现。
(4)幼儿在活动中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表现。主要分析幼儿对语言结构的创造性应用,以及在操作、想象等方面的创造性表现。需要具体列出幼儿的行为表现内容。
这四个方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幼儿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语言学习行为评价的主要内容。这些学习行为的评价既是对幼儿语言学习的态度评定,也是对幼儿语言学习的能力评估,同时通过对幼儿在活动中语言学习行为的评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设计和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的质量。
3.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行为评价主要涉及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方法和形式、教学辅助材料的利用以及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等,具体包括目标的达成程度、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效果分析。
(1)目标的达成程度。语言教育活动旨在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机会,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各种类型的语言教育活动含载着不同的语言教育目标,起到促进幼儿语言循序渐进地向完整语言方向发展的重要作用。对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达成程度的评价一般分认知、情感和能力三类。
(2)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主要分析教师对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目标要求是否一致,活动内容是否符合科学性和思想性,内容的分量是否适当,有无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内容的安排是否分清主次或突出重点、难点,是否抓住了关键内容,内容的布局是否合理,各要点之间的衔接是否自然流畅,活动内容与幼儿原有的语言、认知和社会经验是否相对应等。在评价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时,主要分析在活动展开的过程中,教师是否考虑了根据不同的内容组合或变换不同的活动形式,是否适当地开展了集体、小组或个别活动,有没有考虑到因材施教的问题;在分组组织时,是否考虑到幼儿之间的关系(包括合作或冲突)、以及幼儿的情感因素,是否考虑根据当时幼儿的兴趣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或者某一具体活动内容采用实物演示、现场表演或谈话等方式创设活动情景,引起幼儿的注意等。
(3)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语言教育活动是教师、幼儿、语言环境、活动材料等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在评价语言教育活动内部各要素的协调程度时,需要从幼儿与语言环境之间的互动情况、材料的利用情况和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情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对幼儿与语言环境之间的互动情况进行评价时,重点观察幼儿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与活动环境进行互动,是否对活动环境和活动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否愿意主动操作活动材料。在评价教师对材料的利用情况时,主要考察教师所提供的环境和材料是否是活动所必需,教师在指导幼儿学习时是否充分利用了这些材料,是否出现了材料提供不足或过剩而对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在评价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情况时,主要了解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学习的指导与幼儿主动学习之间的协调关系,了解是否出现了因教师指导不足而影响教育活动目标的达成或者因指导过度而干扰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等现象。
(4)效果分析。对语言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总体评价,包括对活动的总体印象进行简单的描述,总结、分析活动设计和组织中的得与失及其原因所在,特别是分析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就其中的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为教师以后的活动设计和组织提供参考。
4.(1)实地观察评价法的优点是,全面、客观,具有鲜活、原生态的特征,能比较真实地反映活动的本来面貌,可信度比较高。但实地观察评价由于组织评价要求的即时性,状态展现的短暂性,所以对评价者的时间、精力要求都比较高。
(2)间接信息评价法的语言教育信息材料具有可反复回放、重现的特征,能灵活地按照需要再现当时的活动情境,方便组织安排,可以用来不断的、多层次评价剖析,也便于深入研究、探索规律。但是由于信息资料均来自于间接,如被评价者由于某种原因,或者收集者的水平等问题,都可能会造成信息的失真,那就较难反映被评价真实的状态,使评价失去意义。因此,间接收集的信息尽量要求做到保持原貌,力求以最真实的状态呈现,使评价减少不必要的误差。
(3)自我评价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场合的限制,简便易行,省时省力,可以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操作,机动灵活,有利于发挥评价对象——教师的主体作用。缺点为,由于缺少外界参照系,不易进行横向比较,所以容易出现过高或过低的趋向,其结果的客观性较差。
(4)他人评价法的优点是,客观性强,有利于避免主观片面性;可信度较高,可避免对自己评价过高或过低;也有利于优秀经验的及时分享与推广。但对组织主持者要求较高,需要有专业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发挥好专业引领者作用。团体的研究氛围也十分重要,要求成员间能真诚合作,本着相互探讨、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不是一团和气净说好话,或者故意找茬,鸡蛋里面挑骨头。他人评价法相对于自我评价法而言,比较化费精力和人力,故不大适宜频繁进行。
五、实践题(共20分)
【律师实务形成性考核作业非分析题答案】推荐阅读:
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强化题及答案08-23
大连市律师协会律师执业年度考核实施细则08-29
实习律师面试考核要点09-24
法律实务作业07-04
淄博市律师协会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考核实施办法(试行)08-02
秘书工作实务作业汇总07-10
预算会计实务题08-28
公关实务平时作业题07-21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题09-25
QZZN论坛_公文实务题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