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毒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共2篇)
1.苜蓿毒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篇一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半夏除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外,还具有抗肿瘤、抗早孕、镇痛、镇静和催眠的作用,其块茎入药,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清痞散结等功效[2]。 半夏含有众多的化学成分, 但每种成分的含量均较低,主要包括生物碱、半夏淀粉、甾醇类、氨基酸、挥发油、芳香族成分、有机酸类、黄酮类、半夏蛋白、鞣质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等[3]。 半夏为 《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毒性中药品种之一,生半夏对口腔、喉头和消化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可导致失音、呕吐、水泻等副作用,严重的喉头水肿可致呼吸困难、窒息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引起死亡。
1 半夏的化学成分
1.1 氨基酸类
李先端[4]等利用氨基酸分析仪进行测定,发现半夏中含有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等16 种氨基酸,其中7 种为人体必须的氨基酸。
1.2 有机酸及油脂类
吴皓[5]等在对半夏醇提物的分离提取过程中得到的水溶性成分进行分析, 发现其主要有琥珀酸、棕桐酸等有机酸。 张科卫等研究半夏药材中的脂肪酸成分,通过对样品进行分析,从而鉴定出亚油酸、十六烷酸、油酸、十五烷酸、花生酸、山酸等脂肪酸。 刘布鸣[6]等用乙醚加热回流从中药水半夏中提取挥发油, 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发现水半夏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脂肪烃类和脂肪酸类。
1.3 刺激性成分
吴皓[7]等采用溶剂提取法、X-衍射、电镜扫描、氧化还原滴定及紫外分光光度法等方法,研究发现半夏中含有的草酸钙针晶为半夏的刺激性成分之一,其晶形、含量与半夏的刺激性有关。 同时经炮制后,晶形发生变化,含量急剧下降,刺激性明显减弱,最终证明半夏中所含的草酸钙针晶为半夏的刺激性成分之一。
1.4 其他成分
杨虹[8]等采用硅胶柱、凝胶柱色谱法等方法,从半夏中分离得到15 种化合物,分别为大黄酚、丁二酸、对二羟基苯酚、羟甲基糠醛、邻二羟基苯酚、β-谷甾醇及胡萝卜苷等。
2 半夏的药理作用
2.1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半夏具有镇咳祛痰作用。 高景莘等[9]将同种源野生新、陈半夏和栽培新半夏按药典法炮制成清半夏进行实验,比较同种源野生和栽培半夏的镇咳祛痰作用。 由此得出结论:在镇咳方面,野生新半夏优于野生陈半夏和栽培新半夏; 在祛痰作用方面,野生半夏优于栽培半夏,野生陈半夏优于野生新半夏。
2.2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赵永娟等[10]通过灌胃等方法,研究水貂运动呕吐模型,发现姜半夏在水貂呕吐模型中具有止呕作用,其机制与中枢抑制有关。 刘守义等[11]利用半夏的水煎醇沉液研究其对大鼠的抗溃疡作用,发现半夏的水煎醇沉液可抑制大鼠胃液分泌,具降低胃液游离酸度和总酸度,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保护胃粘膜以及促进粘膜再生的作用。
2.3 抗肿瘤作用
赵永娟[12]通过对小鼠肿瘤细胞中加入半夏多糖的方法,探讨半夏多糖抗肿瘤作用及机制。 发现半夏多糖对小鼠肉瘤(S180)、小鼠肝癌(H22)、小鼠艾氏腹水瘤(EAC)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半夏多糖可诱导人神经母瘤细胞(SH-SY5Y)、鼠肾上腺嗜铬细胞(PCI2)细胞凋亡,对PCI2 有抑制生长及增殖作用。
2.4 降血脂作用
洪行球等[13]通过灌胃法喂养高脂血模型大鼠,研究半夏降血脂作用, 发现正常大鼠服用半夏后LDL-c、TC/TG比值和LDL-c/HDL-c比值均显著降低,表明半夏具有预防和延缓高脂血形成的作用。
2.5 其他作用
周倩等[14]发现半夏总生物碱部位对多种炎症模型均有明显的抗性,为半夏抗炎作用的主要有效部位之一。 赵江丽等[15]利用半夏不同溶剂提取物研究其对小鼠镇静、催眠作用,发现半夏乙醇提取物能显著抑制小鼠的自主活动,延长其睡眠时间,具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另外,半夏还具有抗真菌[16]、抗腹泻[17]、抗血栓[18]等作用。
3 半夏的毒副作用
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生半夏误服微量(0.1~2.4 克)即可中毒,所以生半夏按毒性中药管理,临床需炮制后使用。 此外,半夏还有对局部黏膜具有强烈刺激性、肾毒性、妊娠胚胎毒性、致畸作用。 如果中毒,中毒表现为对口腔、咽喉、胃肠道粘膜及对神经系统的毒性,如口干舌麻、胃部不适,口腔、咽喉及舌有烧灼疼痛、肿胀,流口水,恶心胸前有压迫感,音嘶或失音,呼吸困难,痉挛甚至窒息,最终因麻痹而死[19]。
赵腾斐[20]研究发现半夏毒性针晶、凝集素蛋白均可诱导巨噬细胞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巨噬细胞可吞食半夏毒性针晶,凝集素蛋白可致巨噬细胞明显肿大,最终导致细胞膜破损,细胞死亡。 潘耀宗[21]通过研究掌叶半夏毒针晶及凝集素蛋白诱导炎症与巨噬细胞的相关性,发现掌叶半夏毒针晶及凝集素蛋白诱导炎症与巨噬细胞介导密切相关。
4 结语
半夏含有多种化学成分, 且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目前已部分掌握了化学成分和临床应用之间的关系。 但还有很多活性成分未被验证,因此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阐明化学成分和功效的关系, 对于指导临床应用有重要意义。 且在传统中药逐渐国际化的今天,半夏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形式,通过现代药物开发,有望在临床上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但是尚缺乏进一步有毒及有效成分的结构及含量测定方面的研究,对其在制剂开发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也需进一步的加强。
摘要:半夏是我国中药宝库中的重要药材,含有众多的化学成分,具有镇咳、祛痰、和胃止呕等功能。但是该物种也是我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块茎毒性较大,生食易引起中毒。对其化学成分及药性毒性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对半夏有效成分研究,以及为半夏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性提供参考依据。
2.苜蓿毒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篇二
钩藤始载于《名医别录》,性味甘、凉,归肝、心包经,为平肝息风之代表药物,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类、三萜及皂苷类、黄酮类等[1],具有息风定痉、清热平肝的功效。近年来钩藤已成为治疗高血压方剂中的常用药物[2]。现代研究表明,钩藤具有降压,抗心律失常,抗癫痫,对脑缺血缺氧保护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等药理作用。随着近年来对钩藤现代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深入研究,本文将现将钩藤较新的作用机制整理综述如下,为中药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思路。
1.化学成分研究
钩藤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钩藤碱、异钩藤碱,分别占28.9%、14.7%[3]。陶朝阳[4-5 ]等人发现钩藤中还包含柯诺辛碱、异柯诺辛碱、柯楠因碱、二氢柯楠因碱、硬毛帽柱木碱、硬毛帽柱木因碱等30余种化合物;辛文波[6]-[7]等分离出去氢毛钩藤碱、毛钩藤碱、异去氢钩藤碱、喜果苷、斯垂特萨米碱、哈尔满碱等吲哚类生物碱。钩藤的化学成分复杂,除上述生物碱外,还包含有乌苏烷型、齐墩果烷型三萜类化合物以及槲皮素、金丝桃苷等黄酮类化合物,东莨菪素、绿原酸、β-谷甾醇、咖啡酸及少量酚性化合物等。而目前研究较为集中的则是钩藤的有效物质成分,钩藤碱和异钩藤碱。
2.降压作用研究
钩藤的降压作用研究较为集中。钩藤及其提取物对正常小鼠或高血压小鼠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减慢心率的作用,且呈量效关系。另有研究表明钩藤总生物碱50mg/kg/d连续8周给药的显著血压机制与明显改善、逆转高血压血管重塑的效应、改善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有关[8-9]。目前认为钩藤的降压原理主要包括直接、反射性的抑制血管运动中枢、阻滞交感神经及其神经节、舒张血管、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有关[10]。姜月华[11]等发现,钩藤碱、异钩藤碱和钩藤总生物碱通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胶原沉积的抑制作用,推断钩藤对防治高血压大动脉硬化的有积极意义。而钩藤降压效果可能与其不同种属、生长培育有关。何飞[12]等人研究发现,广西产钩藤属的6种药用植物对大鼠血压的影响不同,其中钩藤、大叶钩藤、侯钩藤能够显著降低正常大鼠血压,而攀茎钩藤、倒挂金钩、北越钩藤对正常大鼠的血压没有显著影响;杨琳[13]等发现贵州不同产地钩藤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含量差异较大,且栽培钩藤的异钩藤碱和钩藤碱总和大于野生抚育钩藤和野生钩藤,说明了人工干预对钩藤有效成分有较好影响。
3.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其他心血管病伴发,严重者还可导致心脏衰竭或猝死。钩藤具有较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其机制与钩藤碱抑制心肌细胞钾通道、L-型钙通道有关[14],而钩藤总碱能对抗由氯化钡、乌头碱、氯化钙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作用[15]。另有研究表明,钩藤碱可以通过钙离子通道抑制由去甲肾上腺素诱发的兔主动脉条收缩,减慢小鼠氧消耗速度等,因而能表现出抗心律失常的作用[16]。
4.抗癫痫作用研究
癫痫是指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的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有研究发现,钩藤碱、异钩藤碱能够通过IL-1β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改善由红藻氨酸所致的癫痫发作[17],徐淑梅[18]等研究发现1g/mL 的钩藤醇提液能降低由毛果芸香碱致痫大鼠的离体海马脑片CA1 区锥体细胞诱发群锋电位的幅度,提示钩藤碱能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传递过程发挥抑制效应,从而产生抗癫痫作用。谢彦[19]等发现在急性锂-匹罗卡品癫痫模型急性期中,钩藤醇提取物对此有显著的抗癫痫作用,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
5.脑保护作用研究
钩藤碱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主要与抑制自由基的产生或增加自由基的消除有关。吴二兵[20]等人通过尾静脉注射钩藤碱10,15mg/kg发现钩藤碱能抑制脂质过氧化,另对颈总动脉不完全结扎小鼠实验发现,钩藤碱组小鼠的生存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胡学勇[21]等采用小鼠断头张口喘气模型及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等模型实验发现,钩藤碱具有抑制NOS活性,提高SOD活性等作用,对脑缺血造成的损伤有保护作用。另有研究表明,钩藤碱能通过显著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坏死凋亡作用,从而对脑缺血损伤产生保护作用[22]。
6.血栓及血液流变学
乔秋杰等[23]观察钩藤碱对血栓形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发现,钩藤碱50 mg/kg、35 mg/kg、20 mg/kg在延长大鼠颈动脉完全阻塞时间、血小板聚集性、新西兰兔血液流变学、凝血时间等方面与空白对照组具有显著优异性。谢笑龙[24]等研究发现异钩藤碱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其抗胶原所致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能部分与抑制血小板血栓烷B2(TXB2)的生成有关,提示主要作用机制可能在于各致聚剂的共同作用点。
7.安全性研究
有临床报道发现,老年高血压病人在服用钩藤总碱治疗量时,个别可出现心动过缓、头晕、皮疹、月经量减少等不良反应,但可自行消除。有报道发现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服用含钩藤配方引起的胸腹绞闹不舒、心悸、胸闷、皮疹等症,经过缺味钩藤配伍治疗后,病患的不良反应症状消失[25]。另有文章指出,长期或过量服用鉤藤易导致肾损伤等[26]。王盟[27]等人发现钩藤总碱缓释滴丸高剂量长期给药可产生肝毒性。以上报道提示,在关注钩藤有效成分作用的同时,还应警惕其安全性,才能合理有效的运用。
8.展望
综上所述,钩藤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具有降压、抗心律失常、抗癫痫、脑保护、抗血小板凝聚等用现代药理作用,而这两种有效成分的稳定性较差,为避免化学转化,有文献指出钩藤碱宜制成固态制剂。由于钩藤有效成分具有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双重活性,故更宜用于高血压病伴有头痛、头昏甚至抽搐的病症。而目前钩藤作为一味中国传统平肝熄风药物,现代研究主要集中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研究,但对其妊娠子痫的功效机制及其用药安全性的作用少见报道。妊娠子痫,又称“妊娠痫证”,是指孕妇妊娠晚期或临产时或新产后,出现眩晕头痛,突然昏不知人,两目上视,手足抽搐,全身强直、少顷即醒,醒后复发,甚至昏迷不醒的严重疾病。由于孕妇为用药的特殊群体,关于钩藤治疗妊娠子痫的作用机制,有待相关研究的下一步展开,为开发钩藤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范围,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证据。
参考文献
[1] 叶齐,齐荔红.钩藤的主要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12,27(5):508.
[2]仲耘,冯瑞芝.钩藤的本草考证及原植物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6,21(6):326-328.
[2]王瑞俭,孙广仁,孙宝民.钩藤碱提取工艺研究[J].吉林学院学报,1998,14(2):109-11
[3]陶朝阳,易杨华,许强芝.滇钩藤化学成分研究[J].药学学报,2001,36(2):120-122
[4]陶朝阳,易杨华,许强芝等.滇钩藤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0,9(1): 31-32.
[5]辛文波,顾平,桂新等.毛钩藤叶生物碱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7):2124-2128.
[6]辛文波,桂新,王峥涛.钩藤生物碱类成分研究 [J].中草药,2009,40(2):204-207.
[7]霍青.钩藤总生物碱干预高血压血管重塑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
[8]顾施健. 钩藤提取物对实验性高血压小鼠降压作用的实验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
[9]张丽心,孙涛,曹永孝.钩藤碱的降压及舒张血管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0,26(5):39-41.
[10]姜月华,孙敬昌,周洪雷,王永瑞,李运伦.钩藤生物碱抑制高血压大鼠主动脉胶原沉积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2,28(1):79-83.
[11]何飞,苏华,韦桂宁,曾宪彪,周军,黄瑞松. 钩藤属部分不同种植物药材对正常大鼠血压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 19(2):270-275.
[12]杨琳,胡馨,李娟,罗鸣,吴明开. 贵州不同产地钩藤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含量[J]. 贵州农业科学,2014, 42(10) :12-14.
[13]王晓良,张黎明,华峰.钩藤对大鼠和豚鼠心肌细胞钾离子通道的影响[J].药学学报,1994,29(1):9-14.
[14]孙安盛,李淑媛,刘国雄,张宪德,柯珉珉等.钩藤总碱抗心律失常作用的观察 广西医药,1983,5(1):6.
[15]千群,李江疆.钩藤碱对心血管系统部分药理作用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1998,20(5):289-291.
[6]Ho TY1,Tang NY2,Hsiang CY.Uncaria rhynchophylla and rhynchophylline improved kainic acid-induced epileptic seizures via IL-1β and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J].Phytomedicine,2014,21(6):893-900.
[17] 徐淑梅,何津岩,林来祥,郑开俊,仇晓菁. 钩藤对致痫大鼠海马脑片诱发场电位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1, 17(3):259-261.
[18] 谢彦,孙红斌,何保明,喻良,梁益.不同剂量级钩藤醇提物在急性LPS中抗癫痫效应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9]吴二兵,孙安盛,吴芹,余丽梅,石京山,黄燮南. 钩藤碱对脑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1):833-835.
[20]胡雪勇,孙安盛,余丽梅等.钩藤总碱抗实验性脑缺血的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20(11):1254-1256.
[21]高丽娜,宋宇,徐薇,等.钩藤碱对缺血再灌注诱导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作用[J].药学与临床研究,2009;17(1):1-4.
[22]喬秋杰,王玲,张忠等.钩藤碱对血栓形成及血液流变学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医学报,2014,29(3):370-371.
[23]谢笑龙,吴敏,吴芹,黄燮南,龚其海,石京.异钩藤碱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药学杂志,2008,43(4):280-283.
[24]付作昌,李平.钩藤不良反应2例报道[J].陕西中医,2006,27(12):1580.
[25] 国凤杰,李振民. 中药的不良反应及防范对策[J]. 河北中医,2013, 35(1):98-99.
【苜蓿毒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推荐阅读:
种植苜蓿草改良沙化土壤的探讨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