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择业计划书

2024-07-07

大学生就业择业计划书(精选8篇)

1.大学生就业择业计划书 篇一

谢谢主席、大家好:

大学生毕业后,应先择业再就业还是先就业再择业已成了当今社会及其关注的问题。古语有云: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今天,我们就不得不在这两者间做出抉择。在阐述我方观点前,先我来为大家明确几个概念,以免大家误入歧途。据《辞海》解释‘应’为应该的应,是指情理上必然或必须如此。据《新华字典》解释‘择业’是指择业者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能力,从社会各种职业中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自己从事的职业过程。而大学生的择业是指:以获取稳定收入,同时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为目的的过程。‘就业’是指: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以获取报酬所进行的活动。

大学生毕业后,先择业还是先就业,这两者并不矛盾,可是,我方认为大学生毕业后,应先择业后就业。理由有3:

一、从个人发展来看,大学生毕业后先择业后就业更符合个人发展。择业,能根据自身的需要及能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能在自己的喜欢及适合的岗位上更好的锻炼自身的能力,使自己更好的发展。现在大学生就业险峻,许多大学生无奈的、急忙得投入工作中,也不管这份工作是否合适自身,就 使得自己在工作中更注重于如何适应自己得到的工作,忘却自身的发展。

二、从社会发展来看,大学生毕业后先择业后就业更符合社会发展。据阶段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许多大学生盲目跻身于各类大型企业,使得有些企业招不到人,学生招不到工作的现象。若大学能先择业后就业,不仅能使自身就业问题得以更好的解决还能更符合社会的发展。

三、从实现自身价值来看,先择业后就也能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若是毕业

后因为就业形势严峻而盲目地进入某家企业,不管是否合适自己,不管专业是否对口,但是或许因不适合你而跳槽。换一份工作影响3年,人生不能总浪费在不断就业在骑驴找马上。而先择业却能让大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所选择的职业上,能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

因此,我方坚决认为,大学生毕业后,应先择业后就业。谢谢。

2.大学生就业择业计划书 篇二

一、清醒认识企业选人用人需求标准

如何通过各种机制来吸引、招聘、使用、留住和发展优秀的人才, 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所在,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就必须对人力资源有清醒的认识, 做到选好人、用好人。成功企业重视人才胜过重视产品, 他们不仅创造各种条件招揽企业所需的各类人才, 同时为这些人才提供广阔的舞台, 通过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而力争留住人才。通过参考大量的资料和一些具体的实践, 并通过对当前企业选人用人的需求标准进行了探讨及分析, 发现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他们更看重一个人所拥有的底蕴和内涵, 也就是在工作中所能体现的综合品质, 具体包括价值观、责任感、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和发展潜力等多个方面, 具体表现在:

1、诚信的价值观。

人们常说:“做事先做人”,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 是无价之宝, 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是所有成功企业的价值核心。企业需要用诚信来维系生存和发展, 更需要具有诚信品质的员工为其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工作, 因为只有忠实于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的员工才会真正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才能更充分的实现员工自身的价值。纵观世界500强企业的用人标准, 无一不是将诚信作为一项重要的用人条件。一个讲诚信的人, 不仅给企业带来信任, 赢得企业领导的赏识, 同时也会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种下无限希望和美好未来。相反, 一个人一旦失去了诚信, 就算你具备再高的素质, 再高的能力, 也永远都得不到他人的尊敬和认可, 更谈不上做好工作, 成就事业, 所以诚信的价值观毫无争议的成为企业选人用人最首要的标准。

2、强烈的责任感。

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是不可靠的人, 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企业注定是失败的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和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感都决定着企业的兴衰与成败。逃避责任是人的一种本能, 出现问题时, 人们自然会强调“这不是我的责任”, 并拿出一大堆理由。但是, 哪个企业的领导会喜欢逃避责任的人呢?哪个领导又会把重任交给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呢?经常寻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的人, 总以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其实逃避责任、没有责任感的员工, 往往在现实工作中无形中便充当了被动角色, 也就是永远不会进入领导的视线范围, 也永远不会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和核心员工, 即使劳累一生也很难有出色的业绩或成就。

3、持续学习的态度。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 企业对应聘者知识结构的需求也越来越宽, 在要求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 对相关学科的知识、管理基本知识也都提出新的要求。也就是要求从业者的知识面要宽、知识内容要新、实用性要强, 要善于深入思考, 能够举一反三, 做到融会贯通。另外, 市场经济的社会, 知识更新的加速发展, 导致大学和中学时代所学的知识很难跟上时代的节拍, 在校园中学习的知识既有局限性, 又滞后形势的发展, 使大学生很难从校园一出来, 便从容胜任所面临的工作。即使学习的内容与实际工作的需要相符合, 也存在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 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探讨。同时, 企业的快速发展和新技术、新发明、新机制的实施, 要求员工必须具有良好的持续学习能力, 不断更新知识, 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4、团队合作的意识。

常言道: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团队的合作将难以强大,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团队的合作将成为一盘散沙。所以说, 团队合作意识是任何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而且是一种需要企业员工来共同认可、共同维护的集体意识。具体讲, 就是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协调意识。这种团队合作意识要求员工, 在工作中要能够妥善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妥善处理好自己与上下级员工及同级别员工之间的关系。同时, 在工作中要做到发自内心的把利己行为和利他行为有机协调起来, 与身边领导和同志团结一心, 互相帮助, 共同提高, 实现共赢。在当前团队为赢的社会里,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他人的支持和配合, 更离不开团队的培养, 任何一个人, 无论他有多么优秀, 有多大的本事, 都不可能在没有支持和帮助的情况下, 实现他的全部计划和目标。所以, 不论企业或大或小, 也不分企业性质如何, 都是在反复强调自己的员工队伍要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5、良好的发展潜能。

顾名思义, 发展潜能也就是一个人在发展过程中所具备的潜在的发展能力。每个人都有着“无限大”的潜能, 而且随时都有可能被激发, 正如歌德所说:“人的潜能就像一种强大的动力, 有时候它爆发出来的能量, 会让所有的人大吃一惊。”近几年, 在企业选人用人的过程中, 越来越重视“个人发展潜能”, 有些专业不对口、年龄不符合、学历不够高的人, 为什么会得到特殊的、格外的青睐, 其发展潜能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 同时也体现出企业选人用人的标准正逐渐由技能型人才向潜能型人才的转变。发展潜能, 不仅是企业科学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需要, 也是企业有效管理、深化管理的需要, 更是企业重视人才的综合能力, 通过发展潜能吸引更多企业需求人才, 进而确立企业竞争优势的需要。可见, 企业需要能够很快适应瞬息万变的发展形势或发展环境的人才, 需要有着更加明确发展方向和努力方向的人才, 需要能够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各种挫折, 面对困难能够做到自信、坚毅、果敢、自制的发展潜能人才。

二、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择业综合实力

就业择业综合实力, 是指个人获得或保持工作的能力, 也是一个人专业知识与技能、人际关系处理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等综合素质在竞争中的具体体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劳动力市场也逐渐发生着结构性的变化, 大学生就业和择业问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并成为社会各届密切关注的焦点问题。造成就业和择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就业市场供需矛盾而导致的因素, 又有高等教育只注重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而忽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的因素, 更有对学生的教育培养注重学问、轻视素质, 注重课堂、轻视实践的因素。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依靠国家、企业或高校来解决就业和择业难问题, 虽然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办法, 但提升大学生就业和择业综合实力, 有针对性、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提高大学生的规划能力、执行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驾驭能力, 则是解决就业和择业难问题的根本所在。

1、提升规划能力, 引领就业择业前程。

实践证明, 在商品经济时代, 谁有远见, 谁能先人一步, 谁就可能获得比别人多的成功机会。合理的、及早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是大学生走向社会、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而规划并不是按照自己条件提前谋划找一份工作那么简单, 而是要真正了解自己, 为自己筹划事业发展的具体方向, 谋划个人一生的前程。做到及早规划, 首先要剖析自我, 了解自我, 正确进行自我评价, 弄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 根据个人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以及社会的职业需求, 确立个人未来的发展方向。方向确定后, 要围绕这一目标尽可能多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 检验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并通过实践及时地修正调整规划目标。在规划拟定过程中既要注意避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把规划过于理想化;又要注意避免一次规划, 锁定终身, 不能灵活调整, 不坚持与时俱进。一个理想的人生规划, 能唤醒人、调动人、塑造人;一个及早明确目标的人, 学习和生活就会有方向, 就会做到不沉湎于现状, 一往无前。所以, 大学生要提升规划的能力, 做到在校时及早做好规划, 并按照规划不断充实、完善、提高自己, 通过规划的确立, 去不断开发自身的潜能, 引导自己去摘取成功的桂冠。

2、提升执行能力, 打牢就业择业基石。

执行力是指个人把想法变成行动, 把行动变成结果, 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的能力。对个人而言执行力就是办事能力, 对团队而言就是战斗力。大学生迈进大学校园, 远离家门, 远离长期依赖的父母和朋友, 对于80后、90后这些独生子女来说, 不仅面临着生活自理能力、独立学习能力的又一次大考, 更面临着自觉地、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的考验。提升在校大学生的执行力, 对于完成学业、对于就业择业, 都势在必行。提高个人执行力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但只要立足当前, 用心去做, 就会事半功倍。首先, 要从自我管理上下功夫, 针对平时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经济消费、作息时间、思想行为等, 要实现自我认知、自我计划、自我控制、自我开发与自我教育, 促使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实现由被动管理向主动参与管理转变, 从强制管理向自觉执行管理转变, 进而培养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进取意识, 努力做一个完美执行的人。其次, 要通过积极参加学校活动和社会实践, 培养大学生的执行能力。学校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重要途径, 在集体活动中, 能促进学生的换位思考, 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 能促使大学生面向社会、了解社会、认知社会, 进一步实践自我管理、检验自我管理、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3、提升沟通能力, 架起就业择业阶梯。

沟通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拥有的基本能力, 能否正确处理、协调好人与人的各种关系, 不仅影响这个人对所面临环境的适应状况, 而且影响这个人的身心健康、未来职业发展。而绝大多数大学生, 在中学时期为了考上理想大学, 专心读书, 死盯成绩, 心无旁鹜, 至于沟通、交际、表达能力的培养几乎是空白。在目前越来越突显的信息化社会, 我们每时每刻都要与他人、与群体、与社会保持密切的联系, 为了能够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认可, 学习沟通技巧、加强沟通意识、切实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成为我们每个人, 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重要一课。大学生提高沟通能力应注意三点:一是做到积极沟通, 主动沟通, 善于沟通。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 尝试着去了解自己, 了解身边人, 从而做到能够准备把握和控制个人的情感、信念、态度;二是学会换位思考。要通过集体活动、集体生活尝试着从对方的角度和立场考虑问题, 体察他人的感受, 学会相互尊重, 努力保持与他人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三是认清自己的不足, 并勇于改正。当代大学生, 在心理上、性格上、情感上等都存在着先天的不足, 只有敢于正视自己存在问题, 敢于承认自己的薄弱环节, 并通过有效的办法, 改正这些问题, 才能够缩短与他人的差距, 提高自信心, 提升与他人沟通的底气, 做到以艺术的手法协调各种关系, 明智的办法化解各种矛盾, 成为沟通的行家里手。

4、提升创新能力, 注入就业择业动力。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更是一个企业竞争或维持发展的核心力量。当今社会的竞争, 是人才的竞争, 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竞技场上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 导致当代大学生复制有余, 创新不足, 为了完成学业, 他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记忆式的课堂上, 不仅创新意识淡薄, 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了。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既是国家振兴的需要, 更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目前大学教育为培育大学生创新能力创造了许多机会, 如第二课堂、学术讲座和沙龙、跨系跨专业选修、组织各种创意活动等等, 不仅可以开扩学生的视野, 更可以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应紧紧抓住这样不可多得的有利时机, 从独立人格的养成入手, 努力做到不依赖、少依靠, 自己的事自己做主, 养成自主、进取、勇敢、独立的人格, 培育自己强烈的好奇心、细致的观察力、深刻的洞察力, 时刻持有积极的探索欲、创造欲、求知欲, 不循规蹈矩, 不束缚个性, 不盲目跟风。要敢于怀疑, 善于质疑, 勇于打破常规, 勇于拿出惊人之举。同时积极参加未知领域的各种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学会融会贯通, 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和创造, 在实践中转化理论知识, 在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

5、提升驾驭能力, 创造就业择业奇迹。

每个人都有梦想, 特别是当代大学生, 哪一个不是心怀梦想走进校园, 迈向社会。但在漫长的学习生活过程中, 总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挫折和麻烦, 如果具备良好的驾驭能力, 就会处变不惊, 保持头脑冷静, 将困难逐一化解, 避免因小事而引起大错, 并为自己谋划一条最好的出路。提升驾驭能力, 就是要学会准确把握自己所面临的形势, 清醒认识周边发展的态势, 把个人的未来放到大环境中去衡量, 以更宽广的视野, 更长远的眼光、更系统的思维谋划自己的未来。就是要培育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会拿得起, 放得下。无论人生道路上有鲜花和掌声, 还是有坎坷和挫折, 都要学会坦然承受, 积极面对。就是要学会心理调适, 通过情绪宣泄、目标转移等方法, 克服消极的不健康情绪, 在意志品质上学会坚强, 学会承受, 学会成熟, 学会驾驭自己的感情。就是要善于改变自己, 在环境不尽如意时, 不自艾自怨, 而是通过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 去适应周围的环境, 通过改变自己的内心, 感受不一样的世界, 在改变中提升自己的驾驭能力, 在改变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3.大学生就业择业计划书 篇三

现在,我国每年都有数百万大学生走出大学校门,为找到自己理想的社会位置而奔波。当代大学生择业、就业、创业的问题不得不引起社会的严重关注。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抓毕业生就业工作着手早、做得仔细,把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紧密地结合起来,给用人单位和学生留有足够的双选时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2006届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毕业生在汽车制造、汽车维修、汽车改装、汽车检测、汽车销售、汽车保修设备营销等行业就业,显现就业面广和就业率(为100%)高两大特点。但也存在问题:一是有些毕业生不愿从基层做起;二是要求(工作环境和待遇等)高;三是频繁调换单位,表现为有单位来招聘,就投递自荐材料积极争取,而对应聘人员的工作要求等不仔细了解,到了单位就后悔、跳槽;四是个别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差。这些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二、用人单位的期盼

汽车业对人才的要求与其他行业一样,首先强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即要诚实守信、能吃苦耐劳、与企业同命运、共创辉煌。其次是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责任心强、较高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以下几方面有更高要求。

1.动手能力强,同时精通机电维修。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电脑和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现代汽车很难把机械和电器截然分开。因此,在汽车维修中,就迫切需要精通机电一体的维修人员。

2.外语基础扎实。在一些维修进口汽车的4S店里,对外语基础扎实的大学生更是求贤若渴。我国已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汽车维修业要与国际接轨,一般情况下,外语好的汽车专业专科毕业生的月收入比同类毕业生高1000元人民币以上。

3.能吃苦并深入生产一线。很多大学生有将来从事管理工作或自己创业的人生规划,大多数企业都愿意提供这样的平台,但要求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深入到生产一线、用一定的时间积累较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后,再走上管理岗位。

三、择业就业创业

1.人生规划。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不打无准备之仗,每个人应该早做人生规划。人生规划就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再计划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完成的步骤,在每一步里具体要做哪些事情。要做好人生规划不容易,首先要彻底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结合现实情况,确定自己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人生目标,如果定的太高,经过一段时间自己会丧失自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其次在确定每一阶段具体要完成工作时,要从大事着眼,从小事入手,事事推动自己向人生目标奋进;其三是人生目标应逐渐完善,因为自己的能力、周边环境等在不停地变化,所以要根据外界的变化适时修正自己的人生目标,使它更完善、更适合自己。人生规划越早越好。有了人生规划,在大学期间,就可以加强自己志向和兴趣爱好方面的知识学习、技能掌握、信息收集等,为正确择业、顺利就业、适时创业做好充分准备,不会错失良机。

2.择业。大学毕业后要选择自己从事的职业,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要选好职业应做好这几方面:(1)自己的命运自己把握,强调客观因素无助于解决问题;每个人都在找工作,而且要找好工作,这是谁的责任?选择职业时要分析自己,一般来说,性格内向、踏实者,适合进入制造业,从事制造各工种后向管理方向发展;性格外向、善于与人沟通者,适合进入销售及售后服务等。(2)自己的心态要摆正,要有自信心、进取心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自己大学刚毕业,应该从基础做起、从基层做起,只要有合适的上升平台或较大的发展空间就可以。(3)在择业太困难时,可选择销售或助理等职位,这些职位一般没有专业限制,在这些职位上,也能锻炼自己与人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另外,企业有大、小企业或刚起步企业,以及外资、合资企业等,这些企业各有各的优缺点,选择时要注意工作环境、人文环境、发展空间、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予以取舍,最终选择自己满意的行业、职业。

3.就业。在择业准确的基础上,你在你理想的行业里从事你期望的工作,展所学之才,这当然是每个大学毕业生所愿之事;但大多数情况并非如此。在当前就业竞争十分激烈的环境里,每个大学生要抛弃幻想,积极主动,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1)对从事的职业、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准确定位;(2)打造好自荐材料这张人生的第一张名片,要在名片里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干、特长等;(3)除了利用学校、社会的就业信息外,自己主动上门推销自己,且不怕吃闭门羹,用真诚打动别人,实现理想就业。有的大学毕业生通过各方面努力仍一时找不到自己心仪的职业,那就走先就业,再择业的路子。对于在毕业时还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干哪一行的大学生,更应该先就业,在挫折与成功中找到自己的爱好、兴趣、能力在哪里,以及适合自己的职业,然后找机会切入自己理想的职业,大展宏图。

4.创业。创业与择业就业一样,也要有较早的人生规划,以便实施。要完成创业,(1)有原始积累:①资金积累;对于家庭条件较差者,除了自己完成,还可利用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援助计划予以完成。②技术和经验积累;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借鉴别人的经验基础上,自己深入基层、逐渐积累才能完成。(2)正确选择创业的行业和把握创业的时机,哪怕是早有创业方向的同学也是如此。因为随着时间推移、时代变迁、经验丰富,创业方向也会随时调整,把握创业的最佳时机,适时切入尤为重要。(3)思想准备充分,所谓行行出状元,不管干哪一行都能出人头地。但不管干哪一行,都不要急功近利;要干一番事业,都会面对激烈的竞争、历经坎坷,在摔跟斗中成长、成才,走向强大、走向辉煌。(4)坚守诚信、加强管理。诚信是立业之本,只有做到诚信第一,才能做大做强。管理出效益,加强管理,就会突现团队的力量。这样,你在创业的道路上,就不是单枪匹马冲锋陷阵,而是千军万马集团作战,所向披靡。

小学中学牢固为人基本,专科本科加强职业技能,硕士博士增长知识学问,终身求学无止境,在学习中明事理、修身、治国平天下。择业之路艰难,就业之路艰辛,创业之路奋争。愿莘莘学子在未来的人生康庄大道上平安畅行。

4.大学生就业择业计划书 篇四

一、学业

学业是学生在校期间作为学生的任务,也是学生学期结束时学校对学生评价和承认的依据,更是学生进入工作岗位的基础。从社会的发展的角度来看,是培养能够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人才的方案。学生的任务就是认真的完成学校和社会叫给的学业。完整的学业应该包含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能够处理人际交往事务,培养健全的人格。

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大学的课程相对的单一,都是某一类的专业知识,社会的发展需求要求学校培养出知识全面的人才,除了学习掌握本专业的学科知识外,还应利用大学充足的自由时间和丰富的图书资源丰富自己的知识库,提高自身的知识认真质量和数量。美好的大学生活,拥有充足的自由和知识资源,最重要的是我们在无形之中培养出了独立的人格和行为方式。有效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应用,很多的时间都是要自己去自学,超前的学习和掌握,是大学生的高效的自主学习方法。

2.处理人际交往事务的能力

人只有在群体当中才能够生存和发展,也就是要和不同知识层面的人交往,获得发展和经验,有效的交往方式能够促进自身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促进事务的顺利进展,这就要求真诚,公正公平,和谐相处,友善相待,共同追求和发展。培养团体意识,把自己放到集体当中去成长和发展。每个人的一生都离不开和别人的交往,而交往的有效是有方法的,在大学期间正是培养的时候。

3.健全人格的培养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前沿军,是社会发展的力量,是国家的希望。人的一生是做人的过程,人的成功就是做人的成功。大学生的价值观决定了自身的发展方向,大学期间形成的价值观,人生观影响了进入社会的心态和行为。大学是神圣的知识的海洋,是培养高素质的新型人才的地方,那么在次期间的大学生就应该看到人民的,祖国的期望。应该树立为人民为祖国服务,为共产主义奉献青春的准备,并以次为骄傲,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对自己严格要求。身负强国富国的使命,用激情点燃青春的火炬!

二、就业

社会是大学生进入的实践的大学,是利用知识创造新事物的大学,也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实际行动。那么离开大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就业,每一样职业都它的价值。一些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社会意识对大学生就业也有较大影响。第一、传统文化重视人际关系和权力等级,“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对就业选择还有很深的影响力;计划经济时期的“干部意识”之上又加上了新经济时代的“白领情结”,大都要求去大城市的好单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和择业取向。第二、社会缺乏创业氛围。社会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舆论,优秀人才不能在商界脱颖而出。第三、用人单位注重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观;缺乏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许多用人单位都只看到人才使用的短期行为,不愿作长期投资。第四、毕业生缺乏创业观。如果换个思维,将开辟就业的崭新天地。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除了外部的社会因素外,还有大学生自身人格缺陷的问题。就业者应具有职业人格和社会人格(大五人格),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不仅要关注职业人格,还要注重建立健全个体的社会人格,这样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摆脱“就业难”的困境。

从大五人格的角度看,目前大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中主要存在的是人格问

题:(1)外倾性不够,缺乏人际沟通和社会信息的收集能力;(2)责任感严重缺乏,想的只是待遇和条件;(3)宜人性不够,与新的组织内的人员几乎没有联系;(4)情绪控制不良,爱发低级牢骚;(5)开放性不够,不愿意也不善于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

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困境问题,除了从大学生自身素质和就业观念角度加以探讨以外,还要从大学生职业社会化方面找原因。首先,缺乏大学生职业社会化的目标,长期以来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很少受到人们关注。其次,大学生职业社会化过程中的执行者方面存在着偏差,亟待做出相应调整,包括父母的偏差、学校的偏差和大众媒体的偏差。

每个人都自己的理想,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就是为理想而奋斗,那么就要主动出击,主动选择。

三、择业

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致使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悄然来临,随着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据了解,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280万,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338万,就业问题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择业心态的调适办法

1.客观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首先要认清自己,有一个适当的自我定位,客观评价自己,明白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其次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同时树立职业的社会意识和长远意识,在求职和择业的过程中,既有对自己正确的评价,也有对社会长远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坐标,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把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形成开放的大职业观。

2.客观认识竞争,保持良好心态。良好的心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时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都有自己相应的位置和不同的分工,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自卑,面

对求职失败,应该认真反思,吸取经验教训,努力争取新的机会。在对部分成功就业毕业生调查中,绝大多数都谈到自己在择业过程中,注重发现自己的“卖点”、自身的优点或长处,并设法在应聘中突出自己的“卖点”,最终达到目的。

3.树立艰苦创业、立志成才意识。成功的事业有时会由于良好的机遇而变得一帆风顺,但是绝大多数必须付出艰苦努力。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立志成才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青年一代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理想抱负、获得幸福的良方,大学生只有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付出才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只有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做起、从基层做起才能最终取得辉煌的成就和业绩。

4.做好就业技能准备,增强竞就业争实力。大学生一进校门就要自觉把自己的专业与以后的就业联系起来,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只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大学生学习了理论知识后,就要认识事物,并用它去实现理想,去创造新的事物。突破传统的思想,超越自己的思想,大胆的去实现自己的想法。

四、创业

创业素质的特征

创业的两个最初的基本要素是人和想法,创业素质的形成依赖于创业文化。所谓创业文化,是指敢于开创事业的思想意识,以及相应的价值观念和鼓励创业的社会心理之和。创业文化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并且给予经济和政治以重大的作用和影响。在美国硅谷经济高速发展中起了重要促进作用的创业文化,是颇值得借鉴的,硅谷的创业文化所表现出的最直接的魅力是:任何人只要有能力、有抱负,都可以在硅谷施展才华,白手起家,创业发展;任何有前途的发明、专利和技术项目,都可以在硅谷尽快投产并产业化。从中可以看出,硅谷的奇迹与这种举世无比的创业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目前,我国企业对许多大学生的评价,却使“天之骄子”降低了几分自信,缺乏创新能力、责任心、独立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和承受能力,而这些素质恰恰是创业者所必需的。

世界经合组织把创业能力看成是未来社会的第三护照,早在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关心:21世纪教育》中就确定了创业教育的使命,曼谷会议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的要求。具备创业素质的人才从素质能力看,应具有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研究和完成项目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献身精神等。

创造力和创造精神是创业型人才素质结构的核心。创造力是指独立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创造力体现着能力的综合性,创造力是智力、技能等智力因素和动机、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综合,这两方面因素相辅相成,对形成和提高创造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被列为21世纪人才的首要能力,是创业型人才的特点之一。从“不会”到“学会”,再到“会学”,是三个不同的质量层次。大学四年接受到的知识,有很大比例在大学毕业时已陈旧、过时,因此学习的本质是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未来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终身教育,学习将伴随着人的一生。创业型人才的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更新自己原有专业知识的能力;二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三是综合各门学科知识的能力。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对大学生能力要求的第一条就是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能力结构中的高级阶段,获得学习能力,将终身受益。洞察力是指能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思维和设想,能预测何种技术会发展,何种商品或样式能流行,何种举措能抵抗风险、赢得利润,具备常人不具有的先见之明。团队合作精神是创业型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要求创业人才要懂得管理,学会领导与合作,发挥群体优势。

从创业型人才的素质能力来看,创业素质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强烈持久、主动地追求新异和卓越,乐于异想天开,具有鲜明的个性;积极寻找信息、机会与资源,善于规划和利用时间、精力及外部资源;敢于冒险,善于规划未来,对于确定性、不可预测性应付自如,不满足于现状;执着地追求,以过人的毅力来坚持,持有必胜的信念;理智对待压力、挫折和困难,力求从中

5.大学生就业、择业与职业生涯规划 篇五

又是新一届大学生找工作的关键时期,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作为即将走出象牙塔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选好第一份工作、找准个人职业生涯的起点至关重要。这其中,理清就业、择业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关系,更是成功的关键。

究竟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

目前我们常听到的声音最多的就是“先就业,再择业”,从上到下,从学校领导到学生当事人,从社会学家到普通老百姓,很多人都如是说。当然他们都会抱着自己的目的来说这话。

那么究竟应先就业还是先择业?向阳生涯职业规划专家认为,只有让“择业”与“就业”保持同步才是上上之举,具体地说,择业好了才能去就业。因为,先就业,后择业,很可能导致盲目地为了找一份工作而找工作,缺乏理性的选择和思考,更谈不上长远的规划,这样做的后果很有可能是人职不匹配的情况,直接后果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频繁换工作,三五年后仍业绩平平,结果耽误了职业发展的宝贵时间。我们特别提醒,尽管竞争激烈,大学生还是应该树立先择业的意识,出校门前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新人们职业的持续发展。

四大因素影响择业选择

那么,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到你的择业决策呢?向阳生涯职业规划专家认为,主要应从几下四个方面来考虑。

当前的经济状况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大学生由于经济拮据,又不想再拖累父母,于是饥不择食地随便就加盟了一家向他伸出橄榄枝的雇主。向阳生涯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小A是一个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大学生,由于这个原因,很多公司向小A发来了OFFER。而小A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太宽松,求学期间还贷了些款,毕业后多种压力下需要他尽可能快地早上班,早有经济收入,所以他自然就选择了那家看起来薪水较高的公司。小B是小A的同学,由于家庭条件挺好,小B也因此并不十分在意薪水的高低,反而能够对找上门来的工作进行理性的筛选,最后选择了一家认为比较有潜力自己又感兴趣的公司,

后来的情况是,小A所在的公司业务渐走下坡路,更要命的是,小A越来越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先前选择的这份工作,而公司内部转岗的可能性也几乎为O,结果小A的高薪很快一去不返;而小B所在的公司却越发展越好,工作也是越做越有劲,小B的工资也因此水涨船高。为什么同样优秀的他们,最后的发展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呢?分析表明,小A失败的关键就在于,他过分看重眼前的高薪而没有对未来的发展做理性的规划。

亲人和朋友的影响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有时也缺乏判断力,家人的选择通常会对他们最终的选择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还有些学生朋友则很喜欢攀比,朋友找什么样的工作,自己也不假思索地跟着去。专家认为,适当听取家人和朋友的意见是必要的,但最关键的是要有自己的主见。

社会环境、竞争环境对择业决策的影响可能你的专业在就业时很受限制,也可能就业压力确实很大,也许你的相关专业正是冷门,让你“没得选择”;当然也许某些职业显得很热门,你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别人一起选择。对此,我们特别要提醒的是,就算你真的“没得选择”,也要选择一个与你目标接近的职业,再静待时机寻求转换。不要盲目追随热点行业,再热的行当都有可能会冷,现在的冷门行业将来也可能转热。当年的会计行业、现在的IT行业就证明了这一点。

个人志向对择业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志向远大者,都会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及职业生涯规划。这些人都会始终关注自己该走什么样的职业发展道路,什么样的选择会对自己更加有利。对于他们来说,前面的三个问题根本不是问题,或说只是暂时的问题。而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明者,则多会安于现状,或者说不知道怎么改变。如在择业上,常会是因为没有主意所以就不去选择,于是找个工作就可以了,“就业吧,先!”这类人最需要外力的帮助,特别是在择业这样关键的决策上。

6.大学生就业择业计划书 篇六

大学生应该先择业后就业 辩论材料

我方认为大学生毕业后应先选择择业。1:择业是为了更好的去就业。2:通过择业,可以培养自己对自己的责任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3:既然伯乐难遇,我们就应该自己主动创造机会去寻找伯乐,择业是前提、基础,通过正确的择业,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发挥自己最大的才能。通过择业能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4:试问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就业,那所有工作岗位不都饱和?而且并没有择之以才,那么整个社会会怎样呢?

举例:1:近年来,学生、家长和学校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先就业后择业就是高校为了促进毕业生就业、提高就业率采取的一项措施。然而,它可能在短期内取得较大成效,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值得商榷。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中午好!现在由我来做我方的 立论陈

词。今天我方的观点是:大学生应先择业后就业!

让我们大家先来了解下辩题中的概念吧。大学生是一个群体,这是我们今天讨论的潜在范围。“业”指的是行业,“择”是两者以上供选择。择业的含义是:在现今社会拥有的众多行业中,通过分析思考自身的专业和未来前进的理想道路,选择出适合自己的行业。就业的含义是:找到一份可以维持生计的有协议的工作行业。然后我们一起看看辩题的关系吧,这是一个相对合理性的对立选择关系,是在比较这两条路哪个更合理,而不是在比较择业和就业哪个更重要,也不是在比较择业或就业本身好不好。择业和就业本身并不矛盾,只是一个过程中的两个步骤。既然比较的是时间先后顺序问题,就应该选取合理的比较标准。而这个合理的比较标准就是:何种选择更加的有利于实现我们的最终目标。而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

在确定了目标和标准之后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三个因素:个人、社会、时间效率。

一. 个人因素指的是:个人有主观能动性,有自主的选择权利,可以清晰的了解自己的擅长和不擅长。马斯洛需求理论告诉我们,最高的需求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而考虑到自身所学专业的特点,和自己的理想目标,先择业可以更加有针对性,使自己赢在起跑线上,在第一步就超人一头。因为没有人比我们自己更加的了解自己,只有自己才最有资格决定自己的个人目标。正是说明了选择先择业后就业是多么的有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

二. 社会因素指的是:社会背景决定了就业难的状况出现,其根本还是由于大学生没有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出正确的定位。社会价值的实现还是需要众多个 个人价值实现结果的累积。社会提供了很多行业岗位,先择业可以更好的实现资源配置合理化,让每个岗位都得到最需要的人才,这样社会才会进步,个人才更会进步。

三. 时间因素指的是:国家号召大家:“先择业求经验,后就业谋事业”,是让我们把效率提高在积累经验的阶段,这样可以让我们最终目标的实现,变得更有保障,更有效率。如果先就业,短时间确实会风平浪静、相安无事。可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又告诉我们,这是多么潜在的重大危害啊。估计当初匆匆忙忙、抑郁不得志选择先就业的大学生很可能会“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了,我想这不是大家想看到的吧!

请不要从早到晚,酒席与饭局齐飞;由朝到暮,香烟共酒精一色。先择业再就业吧,因为人应当心中有梦,为梦想、为理想奋斗终生。人生如此,择业亦如此!综上所述,我方一致坚定认为:大学生应先择业后就业,谢谢!

谢谢主席,对方辩友真的是巧舌如簧,在下佩服至极,言归正传,让我们先回顾一下本场比赛我们双方都讨论了什么?

1、首先,对方辩友一直在提当今中国的就业形势很严峻,但不知道对方辩友是否明白这样一个问题,人生之中谁不会遇到困难?但正如我方所说的一样,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我相信我们只要有了理想和梦想,选择自己的职业道路,靠我们的努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对方辩友我相信您也相信您自己可以克服困难的。

2、其次,对方辩友提到说回报父母的问题,说早日就业是为了早日回报自己的父母,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请大家设身处地的想一下,我们希望的是我们的子女只是一个单纯的赚钱工具吗?

3、再次,对方辩友说,先就业是为了先让自己有更加充实的工作经验,为了以后的工作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可是正如我们所提到的婚姻问题,然道大家会愿意与一个有诸多婚史的人结婚吗?这个问题相信在坐的各位都会有明确的答案吧,4、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不知道对方辩友如何看待大学生诚信问题,如果你先就业是为了找到一份工作先填饱自己的肚子,在去谋求更好的发展,那么我想告诉对方辩友的是,您大错特错了,这样的结果只会使大学生的诚信再度遭到社会的质疑,试想,当你好不容易把你心爱的女生改造成你理想的妻子时,却被其他人抢走了,这滋味相信您不会觉得舒畅吧,正如用人单位一样,千辛万苦的把你培养成对公司有用的人才,可是你却拍拍屁股走人,试想世人会如何看待我们这所谓的天之骄子?我们还配带着那样的光环吗?

所以,为了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信誉不再受到社会的质疑,我们要妥当的择业,选择一个能更加好的实现我们个人理想的工作,别忘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的理想的作用,说了这么多,可是我还是要重新阐述一下我们所说的择业,择业是权衡利弊后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的对工作的选择,而我们所说的择业,时间的长短是没有限制的,只要你认为你考虑好了自己的人生目标,那么就完成了择业这一个步骤,那么你就可以使你的人生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使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加的完善起来,而盲目的先选择就业,无疑就无法坚持自己的理想的实现,盲目就业,不但给国家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带来不利影响,也使毕业生不能人尽其才,因此我们要弘扬风险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更新择业观念。

纵然前方道路坎坷,可我们仍要小心摸索朝着目标前行 纵然就业形势严峻,可我们仍要大展拳脚谱写胜利篇章,纵然择业道路难寻,可我们仍要披荆斩棘走向成功彼岸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大学生毕业后应先择业。

例子(1)

当然,如果你找到的工作和你自己设立的目标没有任何关系,我建议你不要加入那份工作,因为这样对你来说才是负责任的。举例来说,好多人说在大学里面打工,特别是在美国打工,他说他一个小时可以洗1000个碗、1000个碟子,这个东西不是一件坏事,但你不能说你毕业以后做这个事,因为你从一千洗成一千五,不能放在你的简历里,用人单位不会在意,除非你做餐饮业。每个人工作一辈子可能有4到6次工作机会,其实第一次工作机会希望是一步到位,如果不能一步到位,你可以先积累一些相关工作经验,积累相关工作经验之后再换工作也不难。

经典语句

我认为大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应该选择择业,因为第一份工作对个人的职业生涯有很大的影响,一旦适应了某项工作的话,就会产生一定的路径依赖,再次寻求改变的时候,其阻力应该是大于开始选择职业时的阻力的

关于大学生毕业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辩论赛 以下是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四辩

……

第一,对方辩友反复提到我国就业形式的严峻,的确,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正是因为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才要慎重择业,明确日后的就业方向,不能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寻找就业的途径,这样岂不是得不偿失吗?

第二,我想告诉对方辩友,就业有一定的盲目性,而择业相对理 总结陈词

智,盲目就业不但会给国家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带来不利的影响,也使大学生难尽其才,因此我们要弘扬风险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明确我们正确的择业观念。

第三,对方辩友在陈词理论阶段提到,先就业后择业是为了更好地回报亲人,但试问哪个人的父母或亲人会把孩子当做赚钱的工具呢?我们的父母希望我们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而不是急于要我们随随便便找一份工作,开始赚钱。他们希望我们拥有一份让自己开心的好工作,而不是让我们大把大把地往家里运钱。

下面对我方观点进行再次陈述总结:

首先,大学生毕业先择业有利于以后的就业。大学生先择业可以更好地明确自己以后的就业方向,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学好和掌握掌握知识和技能,能为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有了明确的就业方向和良好的工作必备知识技能,还怕没有就业机会吗? 其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业是大学生的毕业目标,而

7.大学生就业择业计划书 篇七

近年来,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随着日益增多的民办高校毕业生融入就业队伍, 因其自身存在的弊端, 使之在择业就业竞争中面临更多的挑战, 因而使其面临更大的择业就业压力。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 分析民办高校毕业生择业问题的根源, 对民办高校大学生择业观进行分析研究, 从而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择业就业状况做出更新的阐释, 也为民办高校毕业生在择业就业的过程中提供参考和学习。

从就业、考研、创业、公务员、西部计划、基层服务等方面设置问卷, 对755名应届毕业生进行就业意向调查, 从中探析现在大学生的择业观。基本信息显示, 参与调查的男生占75%, 女生占25%。从数据来看, 毕业生中男生数量是女生的3倍, 就目前的就业市场来看, 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还是非常有利的。民办高校通过对毕业生开展“创新人生”训练, 针对就业技能、面试技巧、专业技能培训、考研冲刺、基层服务等方面的培训, 进一步增强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全面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一、就业意向调查问卷情况

在学生希望毕业后的去向问卷中, 选择出国的占3%, 选择升学的占28%, 选择就业的占54%, 选择自主创业的占13%, 选择暂不就业的占2%。数据显示, 近一半的学生选择直接就业, 这就要求民办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和就业信息, 帮助毕业生更快更好的就业;升学类占28%, 也是一个不小的群体, 所以民办高校要积极为升学类的学生做好各项基础服务和升学辅导, 提高升学率, 为学校的整体升学率和就业率再创新高。

学生在就业时优先考虑的主观因素的问卷中, 选择社会地位的占23%, 选择发展机会的占58%, 选择实现个人理想和价值的占33%, 选择满足自身兴趣爱好的占31%, 选择为社会发展作贡献的20%, 选择经济收入的占36%。数据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毕业生选择工作主要考虑发展机会, 所选择的工作对自身有发展空间, 有利于自身的能力培养和个人成长。

在学生就业时优先考虑的客观因素选项中, 选择薪酬待遇的占55%, 选择工作地点的占40%, 选择专业对口的占22%, 选择解决户口的占8%, 选择工作性质的占26%, 选择稳定性的占36%。以上数据显示, 学生就业有一半以上会考虑工资待遇, 这是学生的生活基本需求, 也是经过多年的求学, 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变得更好的出发点;40%左右的学生选择工作地点, 主要是学生适应的问题, 有部分学生不喜欢在陌生的地方工作, 大部分学生选择工作的地点都是自己的熟悉的地方或是有亲戚朋友的地方工作, 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工作要看自己的稳定性。

在学生认为, 最理想的是在那个地区就业的问卷中, 选择京、津、沪、渝直辖市的占17%, 选择沿海或东部发达地区的占29%, 选择内地省会城市的占29%, 选择中小城市的占8%, 选择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或农村地区的4%, 选择家庭所在地的占10%, 选择学校所在地的占3%。数据显示, 近30%的学生选择沿海或东部发达地区和内地省会城市就业, 学生认为这些发展较好的大城市能够提供较好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 也更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选择西部计划的相对较少。下一步要加大“三支一扶”和西部服务计划的宣传和动员, 并积极的给学生灌输思想, 服务西部, 在西部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就业机会。

在您最想进入的行业的选择中, 选在IT与通讯业的占44%, 选择金融、证券、保险业的占18%, 选择商贸业的占14%, 选择电力、石化等能源业的占4%, 选择新闻出版业的占1%, 选择房地产业的占7%, 选择医药食品业的占2%, 选择旅游交通民航业的占1%, 选择建筑业与制造业的占2%, 选择政府机关的占3%, 选择教育行业的占4%。从数据分析, 有大部分学生想进入IT与通讯业, 这和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有关, 不仅表明学校能够主动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 同时体现出该行业的市场和前景也是相当的广阔。

在您首选的就业方向的问卷中, 选择政府机关公务员的占17%, 选择学校及科研单位的占11%, 选择自主创业的占13%, 选择国有企业的占17%, 选择外资企业的占11%, 选择私有制企业的占13%, 选择参军入伍的占1%, 选择参加基层服务项目的占4%, 选择非政府社会组织的占1%, 选择其他事业单位12%。从数据来看, 学生选择的就业方向有一大部分市政府机关或是国有企业, 其他各个行业也都有选择, 说明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择业标准。

在您选择就业地区的原因问卷中, 选择生活条件好的占36%, 选择有较大的发展机会的占52%, 选择良好的人才政策的占40%, 选择看重创业环境的占25%, 选择回报家乡的占12%, 选择其他的占16%, 数据显示学生选择就业区域的主要因素是较大的发展机会和良好的人才政策。

在对于首份工作, 您预期的月薪的选择中, 选择1 000—2000元的占17%, 选择2 000—3 000元的占50%, 选择3 000—5 000元的占15%, 选择6 000元以上的占5%, 选择没有绝对的预期, 根据求职情况可做适当的调整的13%。数据显示, 50%的学生选择的月薪是2 000—3 000元之间, 这说明, 大部分学生还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位的。

在如何看待专业是否对口问题的选择中, 选择专业不对口则不予考虑的占14%, 选择先找份工作以后待机向专业方向发展的占35%, 选择不喜欢现在的专业想转行的占14%, 选择不在乎专业是否对口, 关键是有发展机会的占32%, 选择其他的占4%, 数据显示, 大部分学生是选择先就业再择业, 以后根据工作的发展空间及其他情况再选择。

二、根据问卷探析民办高校毕业生择业观

民办高校毕业生的择业目标能否实现, 除了个人综合素质、专业知识、机遇等就业能力外, 还要看自身的择业观是否积极, 职业期望是否合理。大学生求职时的择业观是大学生选择职业的心理基础, 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求职的行为与结果, 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地位获得。因此, 探析大学生的择业观对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影响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 正确对待就业

就业难是目前客观存在的事实。面对史无前例的毕业生就业大潮, 引导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 从基层的工作做起, 放低身段, 先谋生后求发展, 先就业再择业, 这才是当代民办高校大学生较为合理的择业就业标准, 千万不要仅仅看到眼前的利益, 以薪酬来作为择业的标准。鼓励民办高校学生毕业之后继续深造学习, 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 提高综合素质, 为更高层次的就业打好基础。民办高校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就业, 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择业, 大胆地参加实践创新活动, 不要因就业难而退缩, 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和择业标准[1]。

(二) 定位择业期望

学生在选择单位过程中过多地考虑发展机会、酬薪待遇、工作区域等因素, 在择业的过程中无形地给自己增加了枷锁, 缩小了就业的范围, 反而不利于自身的良性就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不要过多考虑酬薪待遇, 个人的价值是通过工作创造出来的, 在工作的过程中个人能力的培养和出色的工作业绩是提升酬薪待遇的砝码。部分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存在“误区”, 眼高手低, 希望到大城市或沿海发达城市工作, 期望到条件好、待遇高的地方工作, 即使待业也不愿意到国家需要的基层和艰苦地区服务。造成一些中小企业和技术岗位急需人才, 部分毕业生不愿去一线、到基层, 有业不就的错位现象[2]。面对当前就业难问题, 大学生首要调整就业心态, 进行合理的择业期望定位, 客观评价自己。把握和利用一切提升就业能力的机会, 主动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

(三) 调整心态、积极适应

择业、就业毕竟是大学生自己的事, 所以只有靠自身主动调整、积极适应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首先, 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 积极主动寻找就业机会[3]。彻底根除“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和观念, 要主动适应就业市场变化和社会岗位的需要, 适应就业格局和用人机制的变化;改变倾向于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作的观念, 把就业意向的重点放到微型、中小企业中去;改变到沿海发达地区就业的误区, 选择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城市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改变传统的一个职业定终生的观念, 适应以灵活就业为主的趋势, 适时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其次, 调整好就业心态, 立足从基层干起。克服好高骛远、好大喜功等不切实际的想法, 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 激励自己到西部, 到基层,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从基层干起, 让自己历经困难考验, 等待时机成就大业。最后, 要苦练内功,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社会竞争在不断加剧, 能力和实力是生存的可靠法宝。特别是民办高校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具备扎实、深厚的本领, 才能不断增强就业竞争力, 才能在就业中立于不败之地[4]。

三、思考及建议

通过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 大学生的择业意识明显增强, 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创业意识也有所增强[5]。首先, 大多数大学生能够面对挑战, 接受社会的选择, 同时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扬长避短, 主动出击。在择业过程中, 大学生更加关注社会的需求, 注重自身素质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渴望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理想的单位、理想的职业, 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其次, 大学生就业目的明确, 多数大学生在择业中不再盲从, 而是有自己的判断和意愿, 看得远, 在择业中把发展空间和发挥特长放在首选地位。“扬长避短, 发挥优势, 展示个性”, 已成为大学生追求的目标, 因而, 在职业类型选择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多数毕业生也能处理好社会需求与个人择业之间的关系, 正确对待个人就业与服务社会的关系, 具有正确的择业观, 其择业就业的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

(一) 拓宽实践创新渠道, 增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方面, 要增开一些应用性、技术性强的课程和实践环节, 有针对性地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 加大在这方面的师资、设备和场所的投入;另一方面, 要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扩充实践内容, 增强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效性。

(二) 完善就业指导, 转变大学生的择业观念

要不断调整和更新就业指导的内容和形式, 在做好求职技巧、求职心理辅导的基础上, 重点向大学生介绍国家社会转型、人才市场供求状况以及就业格局的变化趋势, 使大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帮助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 引导大学生结合就业市场和自身实际, 制定切实可行的就业目标, 鼓励他们到中小企业以及中西部地区就业。

(三) 注重职业规划

大学生在高校中应对自身职业生涯和整个人生进行持续化和系统化的设计, 根据自身性格、兴趣、特长、专业等条件以及外部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因素, 进行合理规划, 寻找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就业能力结构, 进一步明确职业目标, 设计职业个人通道, 进行职业生涯的选择和定位, 并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养成进行定期调整, 为就业选择理清思路, 把自己打造成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四) 强化求职技巧

一个具备了较好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大学生, 能否顺利择业和就业, 和其掌握的求职技巧多少是有很大关系的。首先, 要根据择业目标, 有针对性地收集信息, 准备求职材料;其次, 要掌握面试的技巧和方法, 进行有效的面试;最后, 加强自我推销能力, 轻松又自信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 为用人单位所了解和赏识, 从而实现高标准择业和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滕文庆, 杨大伟, 颜海鹏, 等.民办高校大学生择业意向研究[J].南方论刊, 2011, (2) :67-68.

[2]罗毅华.大学生的择业观及职业道德教育[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06.

[3]魏雪东, 刘怫翔, 魏秀芳.对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 2010, (6) :194-195.

[4]黎庆兴, 阳小玲.大学生择业及其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 2012, (8) :95-96.

8.大学生就业择业计划书 篇八

频繁跳槽,没了方向哪儿寻归宿

2009年春节之后,即将从郑州一所专科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岳红就开始往外投简历,想找一份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可直到拿到毕业证书,她也没能如愿。

2009年9月中旬的一天晚上,岳红路过一家酒店门口,看见同学孟莹莹从酒店里出来,于是上前打招呼:“莹莹,找到工作了吗?你吃饭都来这么高档的酒店啊?”孟莹莹苦笑了一下,说:“我是在这里上班,工作不好找,为了生计只能先找一份工作干着,等有机会了再做打算。”孟莹莹问岳红有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岳红叹息道:“我还不如你呢,现在还没找到,很惭愧啊。”孟莹莹劝慰岳红:“现在都是工作选择咱们,咱哪有选择工作的机会啊。”听了孟莹莹的话,再看看身边的同学,岳红也只有默认先就业后择业这条路了。

经孟莹莹介绍,岳红也来到酒店做了一名服务员。为了干好工作,岳红做每一件事都小心翼翼。就在她感觉即将适应这份工作的时候,同事的一番话让她心里起了波澜。一次,她和同事们一起吃饭,闲聊中,同事得知她大学毕业,带着同情的意味说:“真是难为你了,一个大学生来这里做服务员,可惜了。”岳红听了嘴角挤出一丝苦笑,心里却万分惆怅: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培养成大学生,我竟然沦落到做一个服务员的地步,我所学的知识还有什么用?

晚上,岳红找到男友说:“我不想在酒店干了,在那里是不可能实现我的人生价值的。”男友也支持她再换一份工作:“那里环境不好,待遇也不高,再找找吧。”岳红的男友章峥在一家网络公司从事程序开发工作。

2009年11月初,岳红应聘到一家财务软件开发销售公司从事销售工作,不过工作地点在武汉。虽然这份工作不是很理想,但比起在酒店做服务员要好多了,她决定试试。章峥不想让她离开郑州,因为他觉得随着距离的拉开,势必会影响两人的感情。而岳红以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为由,坚持要去。章峥见她去意已决,就没再阻拦。

到了武汉,刚开始,岳红跟着负责武汉地区业务的经理跑了一段时间,也签了不少订单,这给了她很大信心。一个月后,经理让岳红自己跑业务。她一连跑了两个星期,却一单业务也没谈成,刚刚积累的一点信心也荡然无存。岳红觉得自己真的不适合做销售,就辞职回到了郑州。

随后的两年时间里,岳红在洛阳一家广告公司做过文案,在北京一家公司做过文员。2011年,岳红去了无锡,成了一家人力资源公司的储备干部,这是她干的最长的一次工作,持续了8个月。此时,她已经没有了事业追求的方向,职业规划也在一次次跳槽中成了一纸空文。而男友章峥的事业却不断上升,对她频繁跳槽但止步不前的状况也失去了原有的耐心,很快便结束了与她的恋爱关系。失恋后,岳红下决心要找到一份稳定的、适合自己的高薪工作,然后再找回自己的爱情。

2012年3月的一天,岳红接到了一个老乡打来的电话:“岳红,我在合肥一家贸易公司上班,你是学计算机专业的,我们这里正好缺这样的人才,你快过来吧。我跟领导说了,你过来,试用期就给你开5000元月薪,干得好还有奖金。”这个消息令岳红振奋不已,感觉自己终于可以有出头之日了。第二天,她便坐上了开往合肥的列车。上班后,岳红并没有拿到可观的薪酬,后来她才发现,自己从事的是一种新型的高科技网络传销,想脱身已经没有办法。2012年6月,岳红所在的传销组织被当地警方查获。岳红在受到处罚后回到了河南老家,而留给她的是内心的无尽伤痛……

“骑驴找马”,事业不如意家庭难幸福

季丽敏在南京一所高校读新闻专业,大三那年,她认识了仲磊,两人很快陷入了热恋,原本考研的计划也为此搁浅。

毕业后,季丽敏和很多大学毕业生一样,几经周折也没能找到心仪的工作。2008年8月,季丽敏找到一份在广告公司做文案的工作,仲磊则应聘到一家公司做财务工作。仲磊见季丽敏对目前的这份工作并不满意,就建议她继续去找,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季丽敏心里清楚,男友是不想自己委身于那家小公司。她笑着说:“既来之则安之,这份工作先干着,遇到更好的机会可以跳槽嘛。”

季丽敏在广告公司干了将近一年时间也没能遇到好的跳槽机会。2009年五一假期,季丽敏去了仲磊家里,仲磊的父母对她非常满意。随后,双方父母也见了面,把他们的婚期定在10月。仲磊的父母还拿出一部分资金资助他们在南京首付买了一套房子。

2009年10月2日,季丽敏和仲磊举行了婚礼。婚后,他们每月要还2000多元的房贷,再加上生活费和人情往来,每到月底他们挣的钱都所剩无几。12月份,季丽敏发现自己怀孕了。得知这一消息,仲磊高兴得跳了起来。

为了更好地照顾妻子,仲磊每天下班就早早回到家,去菜市场买一些季丽敏喜欢吃的菜,并亲手为她烹制。季丽敏很享受这种被宠爱的感觉。2010年2月底,季丽敏的肚子已经隆起,当她到公司时,同事们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她。她觉得很奇怪,就问了关系比较好的同事蒙蒙。蒙蒙告诉她:“我们公司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女员工怀了孕就得自动离职,不然公司就会找个理由把你辞了。”蒙蒙的话让季丽敏心里有些忐忑:如果自己没了工作,房贷怎么办?孩子出生后又拿什么供养?回到家,季丽敏把她的担心说给了仲磊,仲磊一时也没了主意,随口说了一句:“听说一家台资商场招人,有产假并发放津贴,以你的学历和能力一定能应聘上。”季丽敏说:“你傻啊,我挺着个大肚子,人家哪会要我!”仲磊无奈地说:“实在没办法你就在家养胎吧,我让家里接济点,等孩子出生后你再瞅机会找份工作。”季丽敏想想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辞职回家静养。

2010年9月份,季丽敏顺利产下一个女婴。随着经济越来越拮据,季丽敏让婆婆过来照看孩子,自己开始找工作。可事情比她想象的要糟糕得多,两个多月过去了,她还是没能找到工作。她心里很压抑,情绪也不稳定,经常因为一些琐事跟仲磊发生争执。而婆婆“护犊子”,加上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经常给她脸色看。一气之下,她就随便找了一份超市收银的工作干。

虽然季丽敏和仲磊经常发生争执,但她还是想和仲磊一起把这个家经营好。她在心平气和的时候跟仲磊说:“这份收银的工作我先干着,骑驴找马吧,想找个好的机会不是那么容易的。”

2012年年初,季丽敏发现仲磊经常以加班为由不回家,她还在他的包里发现了一些歌厅和洗浴中心的发票。季丽敏责问仲磊:“你越来越不像话了,不仅学会了撒谎,还经常去那些不干净的地方,太让我失望了!”仲磊反驳道:“你挣不到钱,我不得想办法吗?我去那些地方也是工作需要!”此后,季丽敏每次提到这样的话题,仲磊都不再理会。季丽敏担心,长此下去这个家将名存实亡,她很想找一份好的工作,通过自身努力来维护好这个家。可已结婚生育的她,找工作屡屡碰壁,她害怕如果失去现在这份工作,这个家不知道会是个什么样子。她看不到希望,却也无力改变。

仓皇就业,如何寻找最初的梦想

李珂出生在河南信阳一个小山村,上大学的钱是家里借来的。大学毕业后,她还承担着助学贷款和偿还借款的负累。然而更加不幸的是,就在她还没有找到工作的时候,她的父亲在一个建筑工地做工时,不小心摔断了腿。因为她的弟弟还小,家里的一切就得靠她支撑。急于挣钱的李珂找了一份化妆品销售的工作,她知道,想要找到一份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很难。

为了多挣钱,李珂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她总是奔波在郑州的大街小巷。每月她留够自己的生活费,剩下的钱都用来偿还贷款和补贴父母。当父母问起她做什么工作时,她撒谎说:“我在一家银行做大堂经理,虽然现在工资不是很高,但工作很舒适,以后会有更好的发展的。”父母听了很高兴。

经过一年多的历练,李珂对公司和业务上的事已十分了解。一次,她发现同事小林私自从批发市场进了一批货卖给了客户,一下子就赚了3000多元钱。她就问小林:“你不怕被公司知道吗?”小林笑着说:“我又不从公司走账,公司怎么会知道,自己小心一点就是了。”见李珂惊讶的样子,小林接着说:“你可是个大学毕业生啊,脑子得灵活些,你那么为公司卖力,一个月不就拿1000多元工资吗?自己做点私单可比那强多了。”李珂想想也是,反正都是为了挣钱,自己何不向小林讨教一下呢?李珂给小林买了一大兜水果,小林把如何做私单的技巧告诉了她。李珂依计而行,果不其然,她每月都能轻松增加一两千元的收入。这给她带来了很大信心。她计划着把贷款还完再攒一些钱考研,争取找一份既体面收入又高的工作。可是好景不长,公司很快发现她和小林在公司走的单子越来越少,就对她们暗中调查。在发现她们做私单后,公司扣发了她们当月的工资,并把她们辞退了。

被公司辞退后,李珂不得不继续找工作,可很多工作的薪酬离她的期望值太远,她不愿意干。2010年年初,李珂偶遇同学徐鑫。徐鑫在一家市政公司上班,他叔叔是市政部门的一个领导。他答应帮李珂一把,李珂非常感激。后来,在徐鑫的介绍下,李珂被安排到市政公司的一个项目部做安全员。

刚上班时,李珂有点不适应,在项目部里,领导跟那些包工头喝酒打麻将,喜欢说一些荤段子,全然不顾她是个女孩子。李珂找徐鑫诉苦,徐鑫安慰她说:“忍一忍吧,慢慢就好了,他们不是有意的,工作累了寻点乐子罢了,你可不能辞职,不然辜负了我叔叔的一片好意。”李珂想想也是,还是忍着点吧,争取把工作做好,多拿奖金。

一次,公司在一条道路做雨污水工程,夜班轮到李珂,领导交代她一定要跟着挖掘机,不能挖断或是刮破自来水管和天然气管道。半夜里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李珂冻得浑身都在打战。施工队队长让她到工棚里避一下,并保证施工不会出问题。可就在李珂进工棚避风没多久,施工队的挖掘机就把自来水管道挖破了。她顿时慌了,马上给经理打电话汇报,结果却遭到经理的一顿臭骂。第二天,李珂把事情告诉了徐鑫,徐鑫笑着说:“没啥大不了的,做工程这是经常遇到的,我让我叔叔给经理打个电话,不会有事的。”最后,李珂还是遭到了口头批评。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珂觉得自己并不适合这份工作,却又不敢辞职,一来担心辜负了徐鑫的一番好意,二来她确实也需要一份稳定的工作,于是,她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干下去。她心里清楚,自己像是被捆住了手脚,上班如炼狱,但又无可奈何。

着眼长远规划,做好当下工作

“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已经被广泛接受,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不少人认为毕业后能找到工作就行。然而从长远来看,就业无发展,对个人影响极大。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态度,本身就违背了职业发展的规律。

就女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问题,笔者走访了一些专家学者,大家一致认为,不能忽视“先就业后择业”给女大学生职场发展和人生规划带来的负面影响。只有正视这个问题并进行深度分析,才能找出解决之道。针对女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集中表现方式,专家归纳为:一、骑驴找马,把希望寄托在以后,走一步是一步;二、没有明确规划,随便做做,消极应付;三、眼高手低,能力达到的不想做,这山望着那山高;四、“被就业”型,没有选择余地,疲于应付。此外还有因为婚育等问题造成失业、再就业或被迫创业等现象。“先就业后择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失去了明确的职场规划,影响人生的发展方向;二、不断寻找“合适的”工作,造成频繁跳槽,给自己和用人单位都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性。

向阳生涯管理咨询集团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接受采访时就表示,女大学生在找工作前首先要对自己未来发展方向有一定的认知和规划。如果你期望向技术方面发展,而第一份工作却走上了行政岗位,那么日后想要回到预期的方向则难度较大。第一份工作在岗位性质上一定要与其想从事的工作在方向性上有关联,这样在积累了几年经验后,才可以选择更好的发展平台继续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继而获得更为广阔的事业前景。而如果已经工作了两三年依旧对前景感到迷茫,那么则要尽快做转型的打算。女大学生在初入职场时对自己的婚育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应该及早考虑,避免遇到时措手不及。

对于女大学生职场转型方面,洪向阳说,不论是何种转型,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风险存在。洪向阳以“行业”和“职能”这两个维度,对向阳生涯几千个转型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发现,转型风险成本:转行转职>转职>转行,也就是说,转型跨度越大,风险系数也就越大。有的人在遇到职业发展阻碍时,很容易自我否定,进而全盘否定当下的平台,一时冲动做出转行又转职的决定。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做完全陌生的工作,要担很大风险,别说发展,能不能适应和胜任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常说“做熟不做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一般也鼓励求职者宁可转行也别转职,一来能够继续保留他们在专业领域的优势,二来换一个发展环境也可以给他们更多的施展空间。这个定律不仅适用于女大学生,对所有先就业后择业的大学生都适用。

在进行职业转型时,洪向阳建议,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准备。首先,做好职业定位,有方向地进发;其次,尽可能多地收集目标职位的相关资料,对岗位发展需求做详细、全面的了解;第三,根据目标岗位的要求,求职者要针对自己的情况比对寻找差距和不足,在技能和知识方面进行学习;最后,心态要保持积极、进取的状态。进入一个新环境或新领域,遇到困难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求职者一定要积极、乐观地去面对。

上一篇:最美时光的散文下一篇:公司行政部办公室工作计划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