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常规教学计划(通用10篇)
1.大班常规教学计划 篇一
大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计划
常规是指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安排顺序以及要求孩子在各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所以常规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常规教育的重要性。那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的常规呢?
幼儿生活常规要求:
一、来园
1、能主动与老师和同伴打招呼,有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2、会整理自己的物品,有序的进行晨间活动,增强自理意识和自理能力(自觉接受晨检,用淡盐水漱口。)
二、盥洗
1、认真盥洗,饭前便后主动洗手。
2、知道节约用水。
3、轮流盥洗,保持衣物地面的整洁。
4、自觉用肥皂,按步骤认真的把手洗净。
三、值日
1、明确值日生职责,积极主动的做好值日生工作。
2、能与同伴协商、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值日生认真做好饭后餐具整齐摆放。
4、值日生协助教师将餐具送回伙房。
四、进餐
1、有秩序的自取餐具。
2、喜欢吃多样食物不挑食。
3、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适量自取食物,不浪费。
4、会正确使用筷子,做到三净(餐具、桌面、衣服)饭后自己收拾桌面。
5、老师帮助分添饭时主动道谢。
6、嘴里东西咽下再说话或离开座位。
五、午睡
1、进入睡眠室保持安静,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影响其他人。
2、能比较迅速的穿脱和整理自己的衣物,并摆放有序、整齐。
3、睡觉不蒙头、不玩东西。
4、起床后,自己穿衣,整理床铺跟随教师离开睡眠室。
六、入厕
1、养成自主入厕,定时大便的良好习惯,在较长的集体活动前能够主动入厕。
2、便后自行冲厕所和洗手,并能够独立将衣物整理好。
3、不把玩具、学习用品带入厕所,不往便池内扔异物,便后迅速离开。
七、收拾与整理
1、有目的的选择物品,用后放回原处。
2、学会使用简单的清洁工具。
八、离园
1、带好自己的衣物,有礼貌的向家长问好,向老师、小朋友道别,说“再见”后方可离去。
不独自离园。
2、不和陌生人走。
九、区域活动
1、选择自己喜欢的区与同伴商量后,自觉用
2、积极参与游戏,爱惜玩具材料。(遵守游戏规则,不发出噪音,不影响其他人)
3、与同伴友好合作,主动想办法克服游戏中的困难。
4、活动后将玩具材料分类整理摆放整齐。
十、集体教育活动
1、坐姿端正,双手自然摆放。
2、注意倾听别人讲话,不插嘴、不打断别人讲话。
3、回答问题先举手,声音洪亮。
4、学习用品使用后放回原处,摆放整齐,保持桌面、地面整洁。
十一、户外活动
1、不远离老师、小朋友,游戏时不做危险的事。
2、要爱护玩具器械,用完后放在指定地点。
3、根据天气变化穿脱衣服,脱下衣服放在固定位置。具体措施:
一、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是指对幼儿的良好品行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巩固其良好品行的教育方法。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
二、故事引导法
故事引导法实际上也是一种榜样教育,但这种教育方法主要是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幼儿介绍遵守常规的典型,启发幼儿向文艺作品中的榜样学习,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教师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
三、生活体验欣赏法
生活体验欣赏法是指经常组织幼儿进行生活方面的自我服务活动,在活动达到目的之后,组织幼儿观赏和评价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从中欣赏规范生活的美感和进行良好的情绪体验。当幼儿能够正确欣赏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时,不仅会对生活常规教育要求产生迎合的心理,而且能够使幼儿获得成功感,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
四、行为巩固法
行为巩固法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
在行为巩固教育时,教师要注意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幼儿坚持良好行为。
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幼儿从他律到自律,使常规成为一种自觉的、需要的、自愿的行为,所以幼儿常规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需要我们所有教师不断地长期的共同努力。
2.大班常规教学计划 篇二
一、创新制度, 从“重要求”到“重指导”
结合《威海市环翠区中小学教学常规要求》文件精神, 学校多次组织校本教研活动, 筹划构思适合学校特色教育的常规管理制度。学校“知教育”特色教育与“生本教育”的许多理念不谋而合, 追寻生命的本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制度创新的目的所在。为此, 学校广开思路, 求实创新, 广泛采纳教师良言妙策, 提高各类教学常规的实效性, 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新苑学校教学常规指南》。其由传统的“重要求”改为“重指导”的形式, 从备课、授课、听课、作业、辅导、检测等多个方面做出了较为科学的指导, 有效地推动了各位教师创造性地落实各类教学常规的积极性。如对于“集体备课”, 除了有《环翠区中小学教学常规要求》的“四定”“五议”“六统一”及集体备课具体流程之外, 《新苑学校教学常规指南》中还做出了如下指导:
加大集体备课力度, 共享团队智慧。集体备课可以充分发挥课程团队的智慧, 通过思维碰撞, 有助于团队中每位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设计出合理的教学预案, 拓展教学思路, 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为此学校加大力气落实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具体措施如下:
1.每次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将下一周的课题安排给相应的教师, 每位主备教师精心准备所分课题的教学设计, 包括教法设计、学法指导、习题配备、各个教学过程安排及依据等, 其他教师也都要独立备课, 随时对主备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交流补充。
2.主备教师负责把集体交流补充完善的教学环节补充完整, 形成较为完美的课时电子教案, 备课组长审阅并录入本备课组优秀教学案上传电子资源库。
各个教研组有了切实可行的集体备课指引, 集体备课的实效性也就更强了, 有效提高了各备课组全体教师的课堂效率, 促进了“高效课堂”的进一步打造。集体备课实效性的增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苑学校教学常规指南》对于各位教师落实教学常规的指导作用, 优化的制度促使各个教研组、各位教师的各项教学常规工作既有“章”可循, 又有“法”可依。
二、创新管理, 由“重结果”到“重过程”
好的制度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作保障。抓好教学常规落实的关键还在于对教师的备课、上课、听课、作业批改等各项教学常规的有效管理, 及时反馈。
1.优化检查形式
学校以往的教学常规检查, 主要采取固定时间的集中检查方式, 个别教师甚至存在检查前加班加点补常规的现象, 此举不仅无效, 也变相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达不到对常规教学的促进作用。针对此种情况, 学校首先优化检查方式, 每周都做好固定的常规检查配档, 还根据常规教学需要进行不定期评比检查, 促使各位教师真正把各项教学常规工作做在平时。同时, 学校还着力改变常规检查的“形式化”倾向, 避免检查只停留在数量和表面上。如教师的备课检查与听“推门”课相结合, 一方面, 可以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与教学设计相符, 另一方面, 也可以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指标达成度、对学生学习品质的调控力等, 这对于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授课机智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及时指导反馈
对于各项教学常规, 学校要求的落脚点一方面是“书面落实”的“细”字促规范, 另一方面是“课堂落实”的“优”字求实效, 为此, 我们特别注重各项教学常规对于教学的指导反馈。 每次检查之后,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以文本的形式将各位教师的常规检查情况反馈到各备课组中, 指出优点, 评析不足。同时对于部分教师的优秀作法在每周一次的教研组长会上予以推广, 教研组长再结合本学科特点在组内教研会上组织交流探讨, 吸收创新形成适合本组特色的教学常规形式。与此同时, 我们还专门在校园网上开辟交流展示园地, 促进备课组之间、教师之间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及时指导建议进一步提高了各位教师各类教学常规的实效性。
3.创新评价方式
在提高教学常规实效性的同时, 我们还鼓励各教研组、各位教师大胆创新, 争优创优。检查评比采取星级评价方式, 既有“个人”星, 又有“团队”星。一方面, 我们注重挖掘个人、团队典型, 通过协作区、学校层面的引领交流, 提高协作区全体教师的教学常规水平;另一方面, 为推动我校优秀课程团队的打造, 我们还非常注重对备课组、教研组整体常规的创新搭桥。 例如, 数学组创建的“错题册”, 对于学生解题的易错题分为 “错题示例、错点分析、教师指导”三个板块分析整理, 针对性强, 实效性高, 在其带动下, 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也纷纷效仿, 从而有效地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共同进步。
三、创新形式, 由“重规范”到“重实效”
1.创新教案形式, 共享优质资源
教师只进行纸质化备课, 一些优秀教学资源不便留存, 更不利于教师交流使用。学校从2014年学期初开始, 开始建立我校电子教学资源库。电子教学资源库主要指教学案 (教案、 导学案) 库、习题库、试题库、多媒体库等, 学校教务处每年选定一个重点着力建设, 其他资源逐年添加, 逐步建成我校特色的覆盖各学科的优秀课程资源库。电子资源库的建立一方面可以减少教师备课环节上的部分低效劳动, 增强备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另一方面切实提高了备课效率、课堂效益和教学质量, 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如2015年建设的教学案电子资源库具体要求如下:
(1) 集体备课时, 全组教师共同讨论, 形成教学案定稿。备课组长及时将集体备课形成的每课时的教学案 (撰写严格按照各备课组各课型基本框架录入) 整理入库。所有入库资料一律用微机录入, 建立Word电子文档。
(2) 注重习题库建设。各学科备课组须将与每课时训练有关的专项 (专题) 训练、同步训练、强化训练、综合训练等各种练习题的电子稿整理对应附在每节课时教案之后, 并附参考答案。
(3) 由教务处定期不定期组织检查“电子资源库”建设情况, 根据检查情况及时通报各学科各教研组资源库建设情况, 并定期开展优秀电子资源评选活动及展评活动。利用一年的时间充分建立好各级部、九个质量检测学科 (语数英政物化史地生) 的电子教学案库。
下一步, 学校的电子资源库将进一步填充多媒体资源, 并通过加大集体备课力度, 进一步提高各类资源的设计水平, 进一步为各学科“名课程团队”的打造助力。
2.优化单项测试, 提升学习水平
为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要求各学科要根据自身学科学情需要, 在常规的单元测试之外, 还要按照学科特点、 年级特点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单项测试,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如, 语文组根据学科特点举行的阅读、作文单项检测;数学组的计算题对题率专项检测;英语组的单词读写PK赛、英文演讲比赛;理化生的实验技能大比拼等, 学校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单项达标, 面向全体, 消灭低分率, 发展合格率, 提高优秀率。学校单项竞赛的组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制定规划。各备课组统一计划好单项竞赛的项目和时间, 纳入学校总体工作配档。
(2) 统一管理。各备课组严格按计划进行单项测试, 避免测试的随意性。为确保高效, 各学科统一要求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和反馈, 必要时要进行二次、三次补考, 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3) 完善档案。对每次单项考试过程性资料统一建档, 建立资源库, 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3.创新辅导方式, 科学培优补差
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是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措施。学校想方设法从不同层面提高各类学生的学习水平, 增强各类辅导的实效性。
学校层面:学校注重举办多种形式的学习方法指导会, 各级部及时根据学情举办不同形式的报告会。初一学生刚升入初中应召开初一新生及家长说明会, 初二级部的“青春启航” 报告会, 初三级部的物理、化学学习方法指导会, 初四级部的中考动员会, 各级部的优秀学生学科学习方法交流会等, 通过一系列的主题会议为各级部的学生指点迷津, 引领方法。
教师层面:班主任教师与科任教师充分交流, 确认帮扶学生, 分学科建立学困生档案及学困生学习成绩跟踪卡, 除了授课及作业批改的关注之外, 还充分利用自习课的时间对学困生加强个别辅导, 测试后的分层次学生会, 家长交流会, 也都是教师培优补差工作的写照。
学生层面:生命化课堂的进一步深化, 提升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及自我发展能力, 更锻炼了他们的小组合作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 他们从学习知识、学习方法到学习习惯, 诚心帮助小组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幼儿园大班环境中的常规教育 篇三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 班级环境 常规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073-02
一、常规的含义
对于常规的定义很多学者在其研究中都有论述,童时在文中就写得到:“可以将幼儿园的常规理解为‘幼儿园保教过程中沿袭下来的、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标准、法则或习惯。而所谓幼儿园常规教育则是指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和幼儿发展的特点、需要,以这些标准、法则或习惯为教育内容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过程。”
郑三元在其书《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中提到:“顾名思义,常规就是需要经常遵守的规则与规定……有研究者认为,常规就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而有的则将“常规”视为规定,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1)遵守各种活动和休息的时间及其顺序的规定;(2)遵守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具体制度的规定;(3)遵守幼儿的一般行为规范的规定。
二、班级环境中的常规教育
(一)环境中行为
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园中教师对幼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幼儿模仿,在某种程度上幼儿就是教师的另一个“影子”。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应该严格的遵守幼儿班级制定的常规,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此外有些常规是通过教师的行为为标志的。
(二)环境中的语言
除了集体的教学活动,在一日生活中教师在班级中有很多常规教育的语言。对于教师来说通过语言呈现规则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方式, “提出要求,重复提醒幼儿遵守,严格处理违规”,这样的流程已经成为教师在幼儿园活动规则习得过程中惯用的模式,每个流程中都用语言的重要作用,语言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笔者把教师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使用的语言分为了积极、消极、中性三种。
1、积极的语言——夸奖
夸奖激励的语言通常是因为幼儿遵守了常规,教师夸奖的语言对于夸奖的对象来说是一种奖励和荣耀,对于其他的小朋友来说也是一种观察模仿、激励和动力。如:“今天跳绳跳的不错的是天天,我看见天天在很努力的跳,虽然他昨天还是一个一个的跳,但是今天他一直都在练习,很棒的,都能两个两个的跳。我相信再联系几天你肯定能够连起来跳!”在班级里的其他幼儿听到老师这番夸奖的话都很羡慕天天,也都提起精神准备下次努力练习。
2、消极的语言——批评
批评性的语言通常是在幼儿在违规行为出现之后,通常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会及时指出幼儿的违规行为,但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会制止幼儿的行为,到活动结束之后教师总结时对幼儿的某些行为提出批评。如“好活动结束了,小朋友们表现的都很好,但是还有几个小朋友上课不遵守纪律,和别人说笑,你们自己说话会打扰到其他小朋友听课的,你们好好反省一下,我希望下次上课时,你们能管住自己的嘴巴。”
3、中性的语言——提醒
提醒的语言一般是在行为没有发生时教师说的。教师为了防止幼儿违反常规,加以提醒和重复。幼儿的自控能力在大班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学前期的幼儿的自控能力已经发展为遵守规则和延迟满足,所以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教师提醒的语言对幼儿遵守常规是很有帮助的。如“请在老师没有把饭乘到你的碗里时,不要动桌上的勺子和碗”。当然除了教师的语言对幼儿常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同伴的语言同样对幼儿的常规遵守有着一定的作用。
(三)环境中的标识
标识可以分为“有声的”和“无声的”。“无声和有声的标识”都包含在班级环境中,这些标识有幼儿的行为有指导、约束的作用。
1、看的见的“无声标识”
看得见的“无声标识”就是指那些看的见的标语、提示的图片、环境布置等。在幼儿园中,当你走进班级看见班级的环境布置时,就会发现很多的“无声的语言”来限制幼儿的行为。
案例:A大班一进门就能看见值日表,上面需要当天的值日生把日期写在纸片上然后用固体胶贴在“日历”上。班级共有六个区角,分别是:美工区、建构区、图书区、棋类区、益智区、建构区,每个区都是被置物柜隔开的,每个区都有限制人数的标识。
2、听得见的“无形标识”
当一个活动结束或者是另一个活动开始时都会有听得见的“无形标识”来提醒小朋友接下来该做什么了,那就是音乐,幼儿常常能根据音乐的名称、节奏的快慢等为依据做出相应的行为。
案例:在幼儿园每天8:40左右音乐会想起,提醒小朋友们和教师收拾玩具或跳绳,然后找到自己班级所在的位置,排列队形准备做操;早操结束之后又伴着结束的音乐小朋友们开开心心的唱着歌上楼梯;10:30-11:00之间是幼儿的区角活动的时间在11:00之前的五分钟左右教师就会放音乐,小朋友们知道是收拾玩具的时间。
三、对大班班级环境常规教育的建议
(一)常规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
1、幼儿园规则的建立价值取向应该是幼儿的发展。
而不是强调规则,方便教师的班级管理。幼儿园常规教育多以行为主导,向上述的教师的语言及行为等都有行为主义的影子,这表明教师在面对常规时,更多的是以班级管理的角度而不是教育导向来思考,教师更关注的是班级管理的眼前的目标,而不是促进幼儿自我管理、道德自律的长远目标,致使教师关注的是幼儿在班级遵守规则的行为,而不是幼儿规则意识的发展。
2、常规的建立要依据幼儿年龄特点来制定。
常规的教育不能过于苛刻、抽象、文字化,导致束缚幼儿的发展,剥夺幼儿的自由。要形象化、人性化,幼儿易于接受。在幼儿园里。有很多常规是不合理的、不能满足幼儿对常规的需求、高要求,所以会导致幼儿的违规行为。如某幼儿园小班常规“坐在位子上不能动,不能离开座位到静静的等待午饭”另外班级里的标识应该形象具体,不能用生硬的文字来作标识,应带图文并茂,这样便于幼儿理解和遵守。
(二)常规教育重在内化——建立规则意识
环境中的常规教育,利用环境和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对幼儿的常规进行塑造,更加有利于幼儿对规则的内化,建立规则意识,达到从他律到自律的目的。
我们不能把规则当成一种强加在儿童身上的外部要求,总是刻意地去提醒、督促儿童遵守,而需要把规则本身看成是儿童主体意识的觉醒,把规则意识看成是儿童主体品质之一。那就是将规则还原成儿童主体的兴趣和需要, 激发儿童对规则的内在动机,使他们感受到对规则的内在需要并体验到需要满足的快乐。我们不能将规则视为钉入儿童身上的一颗钉子,而需要将它看成是播种在儿童心里的一颗种子。
(三)班级环境需要教师引导、合作幼儿共同创设
班级中的环境不仅仅教师创设的更多是由幼儿参与创设的。教师在环境的创设中需携手并引导幼儿共同创设,这样创设出的环境才能真正适合幼儿。在郑三元《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一书中提到作者等人对北京地区六所不同类型幼儿园的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园班级常规基本上是成人制定的。其中,由园领导制定的占35%,由同年级的教师一起制定的占10%,由本班教师制定的占52.5%,三者共计达97.5%,而由教师和幼儿一起制定的只占2.5%,这说明幼儿很少参与常规的制定。
(四)这样建立的常规也只是教师或其他人的常规而不是幼儿自己的常规。
这些处于主导地位的单一方式以压制、约束为目的,往往带有负向的情感色彩,无疑给孩子罩上了一张无形的网。6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共同主动创设班级常规,尤其是在班级中的一些规则,让幼儿去发现真正方便自己方便他人的方式、规则,涂尔干在书中也提到“儿童必须自己感觉到,在某一规范中,究竟什么是他应该自觉遵守的东西。”7让儿童做自己的主人。这样儿童才会主动的去遵守自己制定的常规。如:儿童和教师一起商讨该制定规则,由儿童动手来做自己的标识,由儿童和教师共同制定惩罚规则等。
参考文献:
[1]童时.反思幼儿园常规教育.早期教育[J].2003,1.
[2][10]郑三元.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4.大班一周教育教学常规 篇四
1.小儿歌,小律动进入课堂,要求幼儿参与互动,大方展示。
2.课堂上保持课堂安静,学会认真倾听,积极举手,踊跃参与课堂活动。
3.课堂上不予许随便下位置,有事向老师举手示意。
二:文明礼貌常规
上学不迟到,早上主动向老师和小朋友说早上好。校园里见到老师,叔叔阿姨主动问好,做个文明礼貌的好孩子。
三:就餐常规
饭前洗手,保持餐厅安静,不挑食,不浪费粮食。
四:读书,写字常规
读书时。竖起书,眼立书本一尺
写字时,抬头提胸,一拳一尺一寸
五:作业常规
按时完成作业,主动交作业,做到认真书写,不乱涂乱画作业本,保持页面干净。
六:午休常规
小声进入睡房,自己盖被子,闭眼睛,不说话,安静入睡。起床后,整理好自己的床上用品。
七:排队常规
5.大班常规教案 篇五
执教老师:刘彬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会正确的坐姿,了解正确坐姿对身体发育的重要性。
2、记住坐姿口诀: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子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活动准备:
椅子
桌子
白纸
笔
幼儿平时坐姿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幼儿平时坐姿图片
1、请幼儿说一说图中谁坐得最好,谁坐的最不好。
2、请幼儿说一说,你认为正确的坐姿应该是怎么样的?并示范。
二、教师示范正确坐姿
1、全脚掌接触地面,两大腿放平,头放正,两肩端平,两眼目视前方,双手放在膝盖上。
2、请个别幼儿上台示范,其余幼儿点评。
3、全班幼儿按照老师示范的坐姿坐好,老师给予坐的最好的幼儿鼓励。
三、教室示范写字姿势
1、在写字时,两小臂平放在桌面上,上体稍向前倾,但不能趴在桌子上;两腿放平。
2、记住口诀: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子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3、请个别幼儿上台示范,其余幼儿仔细观察,作点评,教师最后总结这些幼儿的姿势。
4、将白纸和笔分发给幼儿,请幼儿按照老师刚才示范的姿势写一写,老师巡视,提醒坐姿不正确的幼儿。
四、教师总结
1、不要托着腮坐,这样很没精神。
2、不要向后仰坐,这样会摔倒。
3、不要跪着坐,这样容易驼背。
4、不要跷着腿坐,这样很不礼貌。
6.大班常规教案 篇六
最近,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饮食方面的问题,:涵涵爷爷说孩子除了肉制品,其他蔬菜一律不吃,皓皓的妈妈却说孩子进餐时只要汤泡饭,而魏玉凯则暴饮暴食,老不肯放下饭碗,引导孩子正确饮食是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活动内容:
《弟子规》——“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无过则”
活动目的:
1、通过课件,帮助幼儿理解《弟子规》“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无过则”这一部分内容。
2、学习汉字“饮食”“拣”“择”“适可”“过”
3、继续巩固幼儿用明快的节奏诵读课文,激发幼儿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兴起。
4、教育幼儿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活动准备:
1、课件、电脑一台
2、大字卡、小子卡
3、幼儿听过故事《珍珍,加油》
活动过程:
一、幼儿大声诵读《弟子规》:复习已学过的《弟子规》的内容。
二、让幼儿欣赏《弟子规》“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无过则”。
三、学习汉字“饮食”“拣”“择”“适”“可”“过”
玩“找字”游戏,教师出示所教内容中的一个字,让幼儿在《弟子规》课文中找到这个字,并做上记号。
四、帮助幼儿学习、理解《弟子规》的内容“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无过则”
(一)、运用课件帮助幼儿理解。
(二)、运用故事《珍珍,加油》帮助幼儿理解
(三)、幼儿学念“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无过则”
1、幼儿轮流当老师来认读
2、接龙法
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念一句,看哪组念的准,接的快。
3、将《弟子规》“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无过则”每一个字单独分开,打乱顺序,让幼儿试拼,并把它念出来。
五、品德教育
教育幼儿日常生活中不挑食,不暴饮暴食,也就是“勿拣择”“食适可,无过则”。
《弟子规》教学反思
“弟子规”讲的就是一种为人的规范,一种处世的准则。对孩子的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提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要求。
近两年,我在本班开设了《弟子规》教学,规范幼儿的行为,两年的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方法:
幼儿对《弟子规》的学习,从培养兴趣入手。
在开学初的墙饰创设中,我班专门开辟了一面有关《弟子规》内容的墙饰,我对这面墙进行了精心的构思和布置,力求让墙饰体现它的教育功能,要让墙饰说话,体现它的知识性,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在开展《弟子规》教学时,我先让幼儿观看墙饰,中班的幼儿,对着墙饰用手比划着,指点着上面的文字,大多能读出上面的文字,令人称奇。每当学习《弟子规》时,他们便跑到老师身边兴奋地说:“让我来读,让我来读吧!”这样一来其他小朋友的学习兴趣也高涨起来了。
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也能保证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我班在教授时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比如《弟子规》三字一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在刚开学的教学过程中不苛求量的多少,只求培养幼儿的兴趣。我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空闲时间反复吟诵。比如在早餐后诵读几遍,午睡前诵读几遍。不断地反复记忆,增强了幼儿的记忆能力。
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我采用游戏的形式,利用读音的轻、重、快、慢、高低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当幼儿能熟读后,教师还可与幼儿进行“对读法”,即老师读前面几个字,幼儿读最后一个字;老师读前面一句,幼儿读下一句,依次对着读,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注意力,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增强趣味性。
教学效果
1、幼儿行为习惯的明显好转。
中班的幼儿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经常出现老师喊没人应、打打闹闹、乱扔东西等不良现象,我们就从幼儿的品德教育入手:当家长来接,幼儿躲在桌子下面玩时,老师及时提醒幼儿《弟子规》中父母喊自己时,应该怎样做?这时全班幼儿全齐声喊:“我们要赶快答应。”那些不听话的幼儿即使不情愿也会很快地跑到老师和父母身边去。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我们学“冬则温……”时,要求幼儿回家给长辈洗脚,捶背等,真正理解经典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们有了关心大人的行为了,他们非常感动。
2、幼儿的思想品德得到改善。
在我们班有一小部分孩子,个性比较张扬,每当有人有自己没有的却自己有很喜欢的玩具,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手段,一定要占为己有。
3、家园关系更和谐,亲情更甜蜜。
7.大班常规教学计划 篇七
体育教学常规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根据体育学科特点、教学规律、教学原则而提出的应遵循的教学规定与具体要求,它是教学科学化的表现,是体育教育多年传承的、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总结提炼出来的宝贵经验和财富,是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基本教学原则。贯彻体育教学常规,不是限制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而是通过搞好体育教学常规,按体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办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体育教学有“原则”,讲“规矩”。而当前的体育教学常规工作却面临一些实际问题:
1. 体育教学常规管理滞后
一直以来,地方教育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对体育教学缺乏一个科学的评估体系,学校内部也缺乏合理的管理、评价、跟踪体系。体育教学的管理相对滞后。加之部分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的理解还停留在搞比赛得奖牌上,根本不关心体育教学常规,因此,导致体育教学常规有形无实。
2. 部分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较低
部分体育教师的教学常规走过场,体育教学“随心所欲”,责任心和职业操守的缺失导致教学质量无从谈起。
3. 对体育教学常规认识不到位、不全面
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常规理解不到位,上一堂算一堂,完全是为完成“任务”而教,不是为增强体能、掌握技能而教;或是课前的预设与实际教学互不相干,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各行其是,看似有计划,实则无计划。同时,部分体育教师不能深入领会改革的意图,使体育教学常规工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二、抓体育教学常规工作的方法和举措
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在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不但不能忽视教学常规,还应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常规进行强化和再认识。从抓学习入手,提高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常规工作的认识。每学期的学科教研会,教科所都将组织体育教师对教学常规工作的相关专题进行学习,进一步调动广大体育教师贯彻体育教学常规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体育教学常规工作深入人心。
2. 建立学校体育教学常规工作的良性运行机制
一是健全组织。万州区教科所成立了学校体育教学常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体育教学常规工作的指导、督查和管理;二是建立督导、检查机制。区教委和教科所定期对学校的体育教学常规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检查,教科所每年对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
实施方案进行评比;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区教委和教科所把搞好体育教学常规工作作为评选年度学校体育先进集体和个人的一项重要条件。激励各类学校重视此项工作,并使之逐步形成学校的自觉行为。
3. 制订和完善体育教学常规
为进一步加强万州区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管理,保证学校正常的体育教学秩序,使体育教学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努力提高体育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在原有体育教学常规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和完善了新的《万州区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从体育教师的学科品质与专业素养、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布置与检查、活动及辅导、教学评价、教育科研等七大方面对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从理念到行为进一步规范,其中主要对体育教学的课前、课中以及课后常规作了明确、具体的要求。
抓课前常规:该阶段的常规从理念到行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教师按教学进度,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重庆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及评价标准》(以下简称《纲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也就是抓体育教学实施方案的设计,处理好目标统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关系,引导教师规范行为,并认真填写好《体育教学实施方案设计本》(区教科所根据万州区中小学和体育学科的实际,编制出台《万州区中小学体育教学实施方案设计本》并下发到学校,规范体育学科的课前设计)。要求教师在每学年(或学期)开始前,根据课程标准及《纲要》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出“体育教学实施方案”(它包括水平学段、学期、单元和超前一至两周的课时教学计划等)在个人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加强集体备课,深化以学科为主、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第二,要求学校按有关要求落实体育教师的待遇及必备的教学器材;第三,要求教师课前应多渠道了解所教学生的体质状况、运动爱好及特长,掌握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区别对待;第四,强调每节课的教学计划都要设置好课中的安全预案,防患于未然。
抓课中常规: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落实体育课结构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指导教师如何遵循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和体育课的性质进行教学,合理安排,教材教法,合理安排运动量。
第二,落实课程标准及《纲要》的有机整合和有效达成,为从根本上杜绝体育教学随意性的问题,有效改变体育教学管理松散的状态,保证全区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具有相对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便于管理与评价。从2013至2014学年度开始,笔者所在区部分中小学即按《纲要》开展体育教学。笔者认为,进一步明确体育教学内容,合理构建地方体育教学实施方案是强化体育教学最有效的办法之一。笔者所在区将中小学体育实践课按其意义和作用主要划分为:基础课与特色课。要求把中小学各年级每周4节(或3节、2节)体育课按基础课+特色课3+1、2+2 (或2+1、1+1)的模式进行划分和安排。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按《纲要》要求,全区大体一致。主要以身体素质、基本技能和球类练习内容为主,同时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学习。开设基础课,主要目的就是给学生补足运动量,现在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运动量不足。除了基础课的基本要求以外,还要求每节体育课必须保证至少5~8分钟的身体素质“课课练”,并有一定的强度和运动量做保证。同时,要求各中小学把每周4节(或3节、2节)体育课中的1~2节确定为特色课。各校可根据本校实际选择确定1~2个体育项目作为特色课上重点学习、发展和提高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并形成学校的体育特色。通过基础体育课发展学生体能,给学生补足成长发育所必须的运动量;通过特色体育课,培养学生技能,为其终身体育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关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协调发展,总结、提炼和推广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从2011至2012学年度开始,即在部分中小学推行“学生先上后学”的体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以“小老师”的身份参与到体育教学中(特别是体育课的准备活动环节),充分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让教师以引领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参与体育教学,让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第四,合理运用教法与学法,让学生掌握技能、增强体能。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有效的接受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习惯。教法、学法多种多样,要求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多的关注教学效果本身,关注学生运动技能提高和掌握的情况,对教法和学法的运用不做具体要求,但教法和学法运用的落脚点一定是在最终的教学效果上。
第五,合理运用评价的手段和方法。教师的评价要客观、具体,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还要适时地组织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近年来,要求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要在体育课的各个环节有所体现,但不是为评而评,而是要做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抓课后常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应做好课后反思,反思得与失。在课后及时填写教学小结,及时积累教学经验,收集教学资料,做好统计分析,帮助体育教师提高教研科研意识;第二,要求每节体育课都要有针对性地布置一定的课外作业,体育课外作业要与“终身体育”紧密结合起来。既要有体育实践性的内容,也要安排一定的体育文化类的内容。体育课外作业应定期进行检查,强化实效性,以利于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强调体育课内与课外结合,把每节有限的体育课延伸到课外,形成课内与课外相辅相成的大体育教学观。
4. 处理好体育教学常规与体育教学创新二者的关系
8.大班开学常规教育教案 篇八
1、认识新环境、表达对幼儿园、老师、和同伴的爱,乐意与同伴交谈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变化,能较为清晰地表达自己对“长大了”的感受。
2、进行安全教育,让小朋友懂得自我的保护意识和基本的安全知识。
3、喜欢上幼儿园,在老师的引导下乐意参加各类活动,体验上幼儿园的快乐。
二,活动具体安排:
时间:20xx年9月1日
主题活动一:
(一)、认识新朋友、新环境、新老师、了解幼儿园生活的新变化,8:00–9:00
1、教师热情迎接幼儿
2、自由看看班级环境的变化
3、自主游戏,与同伴自由交谈,联络感情8:00—9:00,生活盥洗巩固正确洗手檫手的方法,学习如何使用便池和去卫生间的时候要注意哪些安全。
谈话活动9:30——10:00
1、认识新老师
2、暑假里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
3、进入学前班自己有怎样的变化10:00—10:30
4、幼儿吃点心
5、幼儿自由交流,活动10:30—10:40
(二)、认识室内外环境
带小朋友参观认识活动区域环境,介绍幼儿园走廊环境,参观其他班级环境
11:00餐前准备
1、餐桌位置的安排
2、用餐习惯的巩固11:00——12:00午餐时间
12:00–14:00午睡时间
1、认识小床标记
9.幼儿园大班常规教案 篇九
1、初步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教育幼儿不玩、不靠近危险物品。
3、了解一些简单的安全常识。
活动准备:
挂图3幅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分别出示3幅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讲述图上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做的对吗?
二、引导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或事情是危险的?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后,总结出:尖锐的器具、火、电、煤气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危险的。
三、寻找危险的物品
将幼儿分成5人一组,分别到洗手间、各个区角及角落、睡眠室、院子里等地方寻找可能会对自己造成危险的物品或玩具等,找到后记录下来,与大家一起交流,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危险的预见能力。
渗透方式:
在一日活动中随时发现危险物品或事情,及时提醒幼儿注意。
家长工作:
10.大班常规教学计划 篇十
一、制订计划, 写好总结
学校总的工作计划相当于一个学校的“宪法”, 是学校的纲领, 其他各项工作计划都围绕学校的工作计划来拟写。学校工作计划有具体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安排、完成时限, 体现出学校要具体抓哪些工作, 什么时候抓, 怎样抓好。教师拟写的计划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和引领, 根据所任学科的教学内容进一步细化, 既要围绕学校工作计划的内容来拟写, 又要突出学科特点。教师写好计划后, 提交学校、教研组进行审查, 符合要求的签字认可执行, 不符合要求的重写再审, 直到教师拟写合格为止, 让教师在计划的指挥下开展工作。写总结时, 根据计划以及所开展的工作情况来写工作总结, 突出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过程督查、取得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这样, 就不会出现计划和总结不相匹配的情况。在工作督查中, 按照学校、教师的工作计划、总结与所开展的工作情况对照检查, 避免计划、总结的拟写走过场, 不切合实际, 杜绝以此来应付检查。总结是整个工作开展情况的真实反映, 所以, 制订计划比较关键, 在计划的预见下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 使得工作的开展有条不紊, 就不会出现学校工作无头绪, 抓不住重点, 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现象发生。
二、建章立制, 严格考核
没有制度, 就无法衡量工作做得好与否, 不能体现工作成绩的优劣。有了好的规章制度, 就必须严格执行, 注重过程督查, 兑现奖惩, 才能够让教师在制度下认真完成工作任务。所以, 规章制度的建立既要符合各级要求又要结合自身学校实际来制订。在制订制度时, 对各级有关要求和规定进行研讨和分析, 召开领导班子会议, 拟出初稿, 再召开各小学校长会议、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研究, 修改制订出符合本镇小学实际的规章制度。这样的制度, 是全体教师智慧的结晶, 是大家做好工作的目标, 既符合上级要求, 又符合本镇实际。大家乐意自觉遵守, 认真去执行, 整体推进工作的开展。在执行的过程中注重过程督查, 对学校、教师和学生严格要求。我校教学常规管理的督查, 要求各校教研组于每月25日前检查教师, 28日前学校教务处检查教研组、教师, 28日后中心校检查各小学教务处、教研组和教师, 教研组检查了教师, 教务处检查了教师, 中心校在检查时仍然还要检查教师, 这样, 避免了学校教研组、教务在检查教师方面走过场, 应付差事, 做到了一级抓一级, 又做到全面抓落实, 对工作不作为、不认真履行职责、不按规章制度把工作落到实处的教师严格追究责任, 兑现奖惩。加大对学校的督查力度, 每学期除了每月一次的检查考核外, 还要在期初、期末以及随机对学校进行考核, 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地整改。学校、教研组、教师开展工作有目标, 不出现将错就错或一错到底的现象, 既对他们有实事求是的评价, 又使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这样, 既按各级要求实施了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又能根据自身的措施办出自己的特色, 从计划、备课、上课、课后反思到作业布置、批改、错题改正、单元测试、考后讲评等一系列的教学常规检查, 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考核。在执行制度时, 对教师进行公正无私考核, 做到既关心体贴老师, 采纳教师好的意见, 又做到坚持原则, 优劣分明, 不仅提高了对学校的管理, 而且培养教师不断地成长, 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
以制度管人, 向管理要质量, 制度的建立要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没有制度管理就是一盘散沙, 开展工作无原则。要使制度得以顺利实施, 就得认真贯彻落实, 注重过程管理, 严格考核奖惩, 否则, 即使是很好的制度也只能是一张废纸。
三、加强教研教改, 转变教育观念,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素养, 素养提高了, 就能转变教育观念, 有了新的思想和理念, 就能够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深化教学常规管理, 主要从抓好备、教、批、辅、考、研等几个方面着手:
备, 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来进行备课。教师所拟写的教案在课前经教研组审查合格后, 并在教案上签字, 同意授课, 方能进行教学, 对不合格的教案要求重写, 直到合格, 否则, 视为无教案上课。教师在上作文课时, 事先拟写好“下水”作文, 给学生作示范, 指导学生写作文。集体备课间周一次。进行集体备课时, 首先由教师拟写个性教案, 再进行集体商讨, 形成共性教案, 再发给相应的任课教师修改成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案, 再来进行教学, 教学后进行反思, 进一步完善。
教, 就是要抓好课堂教学。我们推行蔡林森校长总结的“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实际实施新课程改革, 要求更新观念, 改变教学方法。今天实施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具体过程为:“先学”就是教师简明扼要地讲解学习目标, 提出学生自学的相关要求, 进行学前指导后, 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 完成检测性的练习;“后教”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 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 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要责任不是教书, 而是教人学会读书, 学会学习,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习的主人;“当堂训练”, 是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 把理论运用于实践, 针对所学内容, 对学生进行训练, 要求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 每节课都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 当堂完成作业。我们切实推广和借鉴这种课堂教学模式, 要求教师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 实实在在地抓好课堂教学。否则, 不管有多高深的文化底蕴和理论知识, 如果课堂教学方法不得当, 教学效果就不会提高。我们大力开展优质课比赛, 训练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在2009年秋季学期举行全镇小学语文优质课比赛时, 有几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陈旧、理念不新, 一讲到底, 满堂灌, 教师成了表演者, 学生成了观众。通过评课后, 参赛教师进一步理解了新的课堂教学方法, 不断地反思和学习, 在2010年3月25日开展的语文优质课比赛时, 这几位老师再次参加了优质课比赛, 课堂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转变, 课堂教学中会引导学生学习, 以学生为主体, 师生互动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 这就是大力开展教研教改, 举行优质课比赛, 把教研教改落到实处的具体表现。教师每周对一周来的教学情况进行反馈, 拟写一篇以上教学反思, 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
批, 是为了让教师以教材为主, 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去创新、去拓展。在作业布置上, 全批全改的书面作业量占习题总数量的60%以上。在检查学生作业时, 我们不仅要顾及每周作业的布置次数, 最关键的是要检查作业量占整个习题的分量, 避免教师不求题型和分量, 只求作业次数。在督查作业时, 认真督查教师对学生每个作业题的批改, 避免教师以大“钩”代之或错改题。
辅, 为了进一步加大教师对学生的辅导力度, 除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辅导外, 我们统一印制错题收集记录表发到每个教师手中, 每个月教师收集典型的错题在10题以上, 学生有错题更正本, 教师对学生的错题更正本进行全批全改, 并对学生进行讲解, 进行辅导, 实施后进学生转化或特长生辅导“1加2”工程。在考核时, 把教师对学生的辅导记录对照学生检查, 切实抓好教师对学生的辅导。
考, 为了检测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抓好单元测试、月考、期中和期末考试, 考试评卷后进行讲评, 教师针对测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收集和思考, 侧重辅导学生,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学习内容。
研, 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除了各小学开展本校的活动外, 每学期组织全镇优质课比赛时, 尽量做到轮流选送参赛教师, 让每个教师都得到锻炼, 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逐步替换听评课教师, 从行政办到各小学让每个教师参与听评课, 让每个教师都得到锻炼, 提高教师会听课、会评课的能力。在评课时教师说课, 评委成员每人对每节课进行精细的评课, 至少要说出一条优点、一条建议、一条改进的措施, 锻炼了教师备课、拟写教案、上课、说课、评课等能力, 避免开展优质课时走过场。
从校长、中层干部到教师的听评课都严格要求, 校长、中层干部每周听评课1节以上, 全学期不低于30节;教师每月听评课2节以上, 全学期不低于8节。为了使听评课真正落到实处, 避免听评课应付差事 (要么集中在期初、期中或期末短时间内听评结束, 或者拿他人的听评课记录本抄袭, 应付检查) , 所以, 每次检查考核时, 都按进度检查, 并深入班级询问学生作进一步核实, 这样有利于校长、中层干部掌握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 对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整改, 真正达到通过听评课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优质课比赛中, 选拔出优秀的教师送教下村校。我们善于挖掘身边资源, 用自身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把每次优质课评选出的前三名的优秀任课教师请到其他小学去上示范课, 便于提高教学能力差的教师的教学方法。这样开展一系列的教学竞赛、教学比武活动, 让老师们互相交流, 互相借鉴, 互相学习, 不断积累, 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 不断地探讨和推广好的经验, 进一步缩小中心校与各小学办学差距, 整体推进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开展读书活动中, 《毕节试验区各级各类学校校长队伍、教师队伍培训实施计划》 (2008—2015) 对于教师自我提高培训方面, 要求每学年度每位教师读2本以上好书, 10篇以上好文章, 有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纳雍县中小学教学常规规范化管理指导意见》也作了相关要求, 我们在实施此项工作时, 要求教师每学期必读1本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书籍和5篇以上的优秀教学论文。为了避免教师读书走过场, 对于教师所选读的书籍我们作了严格的要求, 每期初教师必须把所选读的书籍和读书计划报到学校, 我们根据教师目前的岗位对所选书籍进行审查, 要求班主任必须首先阅读有关班主任工作方面的书籍, 再阅读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中层干部以上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一般教师根据所任学科读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 便于学以致用。按照教师读书计划, 在每次常规工作检查中, 认真督查教师的读书笔记, 目的是督促教师实实在在地按计划读书, 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 便于在工作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避免教师读书走过场, 平时不读书学习, 到检查时几天突击读书笔记, 应付差事, 达不到读书的目的。
严格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的辅导, 特别是对作业的布置、批改与讲评, 紧紧抓住单元测试不松懈, 对每次检测的批改、讲评记录作认真细致的检查。每学期在期初和期中开展学生学法交流会, 让学生说出学习方法, 提炼出好的学习方法, 让后进生懂得好的学习方法, 善于学习他人的好方法, 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 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四、从细处着手, 务求实效, 抓好常规工作
“细”是一种学习、工作、生活的积极价值观, 是一种主动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 是一种良好学习、工作、生活的习惯, 是一种深度拓展。“细”能形成个人的内在气质, 为做好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石。大事抓具体, 小事抓到位, 细微之处见管理, 对于教学常规管理就必须精耕细作, 工作中的每个环节要抓细、抓实, 才能够有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是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校长是抓教学常规管理的责任人, 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深入教学第一线, 听课评课, 了解教师的实际情况, 抓住工作环节中的每一个细节, 找出存在的问题, 及时帮助改进, 把优秀教师的经验变成学校的财富进行推广和创新, 促使学校整体发展, 进一步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除对学校、教研组、教师进行定时、定期考核督查外, 还应经常深入学校随时督查, 发现问题及时帮助改正, 不断地使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地实施, 真正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大班常规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大班常规活动教案10-10
大班常规领域总结10-29
常规教学汇报07-02
教学常规检查07-11
教学常规管理意见09-16
每日教学常规检查表格09-17
小学教学常规检查细则09-28
教师教学常规督查方案10-28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小学06-22
简述体育教学课堂常规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