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词类活用(教案)(8篇)
1.初中词类活用(教案) 篇一
名词的活用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例:狼不敢前(前:上前)
规律二: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名词+“者”
例:红装而蹇者 ——特殊的指示代词“者”的前面一般只粘附动词或动宾词组,名词“蹇”粘附在“者”的前面,作“骑驴”的意思讲。名词+“之”
例:名之者谁——代词“之”一般不受名词修饰。“名”用在代词“之”前,作“命名”讲。
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陈胜王(王:称王)
②因屏人曰(命人退避)
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否定副词(不、弗、无)+名词 不蔓不枝(蔓:长枝蔓;枝:长枝节。)①句中无动词或形容词可作谓语 ②能愿动词后的名词 ③代词前的名词 ④名词后的名词 ⑤副词后的名词
否定副词(不、弗、无)+名词
⑥“所”+名词(特殊的指示代词“所”的后面一般只跟动词或动宾词组)
2、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活用为有“使......为”意思的动词,通常称为名词的使动用法。其特点是必带宾语。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之”就是“使他为王” 规律:不能带宾语的名词带有宾语,常常活用为使动或意动词。
3、名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
稍稍宾客其父
父利其然也
4、名词作状语
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名词放在动词之前不作主语就作状语
规律一: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规律二:一般而言,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动词的活用
1、动词活用为名词
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动词,且具有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可判断动词活用为名词。
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
2、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一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成了使动;
例: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忿恚,带宾语“尉”,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3、动词的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形容词的活用
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
1.活用为名词。
2.用作一般动词。
3.使动用法。4.意动用法。
5.为动用法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之”或数词。
翻译时应该补出中心词,而以形容词为定语。例:“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的动词。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使得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
例:凄神寒骨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表示当事者(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含有“意味性”,即“认为”(宾语)怎样,可译为“以......为......”或“把......当作......”。
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丽 → 以为„„美丽
5、形容词的为动用法
念悲其远也 《触龙说赵太后》
数词的活用
1、数词用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
2、数词用作形容词
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2.初中词类活用(教案) 篇二
一、词类活用的产生及变化
1. 词类活用的提出
词类活用在清朝俞樾的《古书疑义举例》一文中就已提及, 但是它作为一个语法理论是近人陈承泽在《国文法草创》中提出来的。早在《马氏文通》创词类说时, 马建忠就发现了“字无定义, 故无定类”的说法。“词无定类”的观点, 是有着非常明显的局限性的, 它并不符合汉语的实质, 理论本身也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实际价值。因此, 各种补救理论就产生了, 比如陈承泽的“词类活用”说。由于中国的近代语言学者是用模仿西方语法体系解说汉语语法的, 所以普遍都接受“词有定类”的观点。但是, 这与汉语的“词无定类”的事实产生了矛盾, 这时“词类活用”就起到了一个折中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把静态的词的分类与动态的词的使用结合起来了”。
2. 词类活用的现状
当今最有影响的王力版《古代汉语》中, 王力作了以下说明:“古代汉语语言系统里, 一种词的词性通常是比较固定的, 在句子中的成分也是相对固定的, 但是词类活用的现象还是要比现在多一些。”一般教材也都采用了王力先生的这一观点以及他对词类活用的分类, 在初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尤为突显。
二、词类活用存在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对词类活用这一现象进行合理的分析。
1. 词类活用中的定义存在问题
罗荣华在《“词类活用”说之思辨》中指出“名词、动词”用作状语的说法是不太科学的, 他认为“状语是句子成分的说法, 而动词、名词等则属于词性, 两者不该混淆”。
2. 词类活用难以区别
第一, “本用”与“活用”难以区别。对于词类活用的说法成立与否, 争论最大的是如何来区别词的“本用”与“活用”。周明勇在《古代汉语词类活用质疑》一文中提出, “我们既不能误把‘活用’看成‘本用’, 也不能随便地将‘本用’理解为‘活用’, 尽量避免两者之间的乱用现象。”例如:晋军函陵, 秦军汜南。 (《左传·僖公三十年》) 在现在看来, 其中“军”字是名词, 却在句子中显示了动词的语法功能, 是一种活用现象。但是, 要知道在上古汉语中“军”字做动词是很常见的。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到底像“军”一类的词, 它的本用究竟是名词还是动词?如果本来就是动词, 那就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词类活用”, 因此我们要搞清楚词的“本用”与“活用”。不过, 这对于我们而言, 实际的可操作性不大, 所以词类活用中的很大一部分词可能根本就没有“活用”。第二, “活用”与“兼语”难以区别。与词的“本用”与“活用”一样, 词的“活用”与“兼语”存在同样的问题。
3. 词类活用的范围扩大
第一, 部分活用词的词类没有变化。阮绪和在《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思考》一文中指出, “不管是在古代汉语还是在现代汉语中, 都有大量的由形容词、动词来充当主语以及宾语的情况, 这只是为了说明两者的相关性, 并不能看作是活用。”这样一来, 就不存在“词类活用”现象了。第二, 部分活用词属于“破读”。古代汉语中主要是以单音节词为基本单位, 这样会使得每个词表示的意思太少, 以致需要更多的词进行补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出现了破读这种说法。破读就是将一个词改变它原来的读音, 使它的意思也发生变化的一种方式。破读后虽然字还是这个字, 但是读音不同, 意思也不同, 词性也可能跟着发生变化。这就表明变化的这个词性和意思, 是破读后的这个字的本身词性和意思, 而不是原有词的活用。所以, 我们不能将它理解成是活用的一种。
三、结束语
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古代汉语, 对“词类活用”这种现象进行合理的分类。“词类活用”从提出到教学中的运用, 的确存在积极意义, 值得肯定。但不可否认, “词类活用”也带来了许多语法、词法、句法等角度上的问题, 而且这些问题随着“词类活用”的泛化而愈加明显。“词类活用”对于语文教学完全可以继续使用, 但是对于学术研究而言, 的确存在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摘要:“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客观存在的常见现象。正确认识词类活用, 对了解古代汉语特点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很多学者就此问题提出意见, 文章对词类活用的实际应用价值及由此带来的问题进行客观综述。
关键词: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现状,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晓英.关于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思考[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 2003 (02) .
[2]周明勇.古代汉语词类活用质疑[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8 (03) .
[3]阮绪和.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思考[J].语文学刊, 2002 (05) .
[4]罗荣华.“词类活用”说之思辨[J].宁夏大学学报, 2004 (01) .
[5]郭锡良.关于建立古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浅见[J].中国语文, 1995 (02) .
3.初中文言文之词类活用现象 篇三
【关键词】文言文;词类活用;分类;举例
古汉语里。词类活用的现象比现代汉语更多一些。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名词等等。由于仿古的关系,在后世古文家的作品里,还常常可以见到这类活用的情况。下面就自己近年来的认识和理解简单谈一下:
一、文言文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
(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2)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3)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4)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
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
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5.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如“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中的“鲜肥”,就是形容词转化为名词,作“新鲜肥美的东西”讲。
7.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形容词就转化为动词。如“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中的“苦”,因带宾语“秦”,意为“(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感到苦恼”。
8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以为)……怎么样”的意思。
(1)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中的“宾客”,本为名词,“宾客其父”为动宾结构,“宾客”就活用作动词,意思是“以其父为宾客”。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中的“异”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异之”就是“以之为异”,“认为这事奇怪”。
9.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活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有所改变。
(1)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在一起,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如“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饿”是动词,因后面带宾语“其体肤”,就活用为使动,“使体肤经受饥饿”。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假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形容词活用为使动动词。如“凄神寒骨”(《小石潭记》)中的“寒”,本是形容词“寒冷”,因其后带宾语“骨”,意为“使骨寒”,成为使动。
(3)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带宾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汗牛充栋”(《黄生借书说》)中的“汗”本是名词“汗水”,因其后带宾语“牛”,意为“使牛出汗”,成为使动。
二、文言文词类活用举例
1.名词活用为动词
(1)每至晴初霜旦(《三峡》)“霜”转化为动词“下霜”。
(2)妇抚儿乳(《口技》)“乳”转化为动词“喂乳”。
(3)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名”转化为动词“说出”。
(4)其夫呓语(《口技》)“呓语”转化为动词“说梦话”。
(5)人恒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转化为动词“犯过失”。
(6)神弗福也(《曹刿论战》)“福”转化为动词“保佑”。
2.名词作状语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日”是“天天”。
(2)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西”是“向西”的意思。
(3)下见小溪(《小石潭记》) “下”是“向下”的意思。
(4)斗折蛇行(《小石潭记》)“斗”“蛇”是“像北斗星”“像蛇”的意思。
(5)犬牙差互(《小石潭记》)“犬牙”是“像狗的牙齿一样”。
(6)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山”是“沿着山路”的意思。
3.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互用
(1)攘除奸凶(《出师表》)“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凶之人”。
(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亲”“远”,形容词作动词,“亲近”“疏远”。
(3)此皆良实(《出师表》)“良实”,形容词作名词,“贤良诚实的人”。
(4)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奔”,动词转化为名词,“飞奔的马”。
(5)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出”“入”,动词转化为名词,“产出”“收入”。
(6)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故”“新”,形容词转化为名词,“旧知识”“新收获”。
4.意动用法
(1)父异之(《伤仲永》)“异”是“以之为异”。
(2)邑人奇之(《伤仲永》)“奇”是“以之为奇”。
(3)父利其然也(《伤仲永》)“利”是“以其利”,译为“认为那样有利可图”。
(4)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美”是“以我美”。
(5)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异”是“以之为异”。
5.使动用法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乱”“劳”是“使耳乱”“使形劳”。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苦”“劳”“饿”“空乏”等都是使动用法。
(3)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生”,“使之生”。
(4)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息”,“使心息”。
总之,对于词类活用的判断与解读,我们应当增加自身的古文阅读量,提升古文素养。此外,我们还应当以历史的眼光,站在古代汉语的角度去学习、解读古代汉语,古今对照,慎用词的活用说。
参考文献:
[1]王政白.谈谈文言特殊句式的教学[J].安徽教育。1980年02期
4.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 篇四
1. 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A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B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4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
5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惊异。
6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同上)(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奇特、非凡。
7 父利其然也。(同上)(名词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
8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同上)(动词用作名词):名声。
9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10 会宾客大宴。(《口技》)(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11 不能名其一处也。(同上)(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12 其一犬坐于前。(《狼》)(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一样。
13 一狼洞其中。(同上)(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14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同上)(名词活用为状语):从隧道。
15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桃花源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异或认为??奇怪
16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
17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同上)(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显出灵异。
18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同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此处指居室的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
19 无丝竹之乱耳。(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
20 无案牍之劳形。(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
21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核舟记》(名词用作状语):用箬篷。
22 石青糁之。(同上)(名词用作状语):用石青。
23 石青糁之。(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即涂染。
24 卧右膝。(同上)(使动用法):使卧,平放。
5.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 篇五
在文言文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
①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
②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④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
⑤名词用作状语
下面就初中文言文常见词类活用现象作如下归纳
1、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A.焉用亡郑以陪邻?B.项伯杀人,臣活之。C.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简析]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②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例如:
A.谨食之,时而献焉。(小心地喂养它,到时候把它献上去)B.晋侯饮赵盾酒。(晋侯让赵盾饮酒)
[简析]A句中的“食”,吃,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B句中的“饮”,及物动词,但这里说的不是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晋侯给赵盾喝酒,让赵盾喝酒。“饮”用作使动意义时读yìn。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A.今媪尊长安君之位。(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
B.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各国诸侯(因此)畏惧(秦国),会合结盟想办法削弱秦国(的势力)]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
(3)名词的使动用法
①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例如:
A.尔欲吴王我乎?(你想让我做吴王吗?)
B.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齐桓公亲自解开管仲的绳索束缚,并且让他做丞相)
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即使江东父兄可怜我使我继续做王,我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
②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的。例如:
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天子不能使他为臣,诸侯不能使他为友)
[简析]“不得而臣”相当于“不得而臣之”;“不得而友”相当于“不得而友之”,意思是“不得使之为臣”“不得使之为友”(不能和他作朋友)。
③方位名词,是名词的一类,活用为动词后有时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A.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所以大王不如使苏代向东去(回齐国),秦国一定怀疑齐国,而不相信苏代了]
B.筑室百堵,西南其户。(修起房屋,四周墙壁一百方丈,将一座座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简析]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便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向某一方向行动。A句的“东苏子”,意思是使苏子(苏代)往东去。B.句的“西南其户”,意思是使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4)数词的使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A.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
B.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简析]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B的“四”“六”)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如例A的“二三”,“使……反反复复”)变化。
2、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A.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滕公认为其言出众不凡,其貌壮美)
B.梁以此奇籍。(项梁以此认为项羽不平凡)
C.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
[简析]A句的“奇其言”“壮其貌”是主语滕公“认为其言奇”“认为其貌壮”之义。B句的“奇籍”,是主语“项梁”主观上认为宾语“项籍”具有“奇”的性质。C句的“小鲁”“小天下”,是主语“孔子”主观上认为“鲁”和“天下”小的状态。
(2)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
A.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现在我还活着,而人们都欺侮我的兄弟,假使我死后,都会把他当作鱼肉了(任意宰割)]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况且我和你在江岸沙洲上捕鱼、打柴,把鱼虾当成伴侣,把鹿看作朋友)
C.孟尝君客我。(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
3、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了。例如:
A.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有一位老人,穿着麻布的短衣,来到张良所住的地方)
B.遂王天下。(就称王于天下)
C.面山而居。[(愚公)面朝山而居]
②名词后面紧跟代词,该名词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A.驴不胜怒,蹄之。(驴子很恼怒,用蹄子踢他)
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先打垮秦王朝进入咸阳的人,就尊他为王)
③名词用在“所”“者”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A.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因此,派官吏修缮宾客所居住的馆舍)
B.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称王”,放在别人捕得的鱼的`肚子里)
④名词放在副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A.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跟着十来个女徒弟,都穿着绸子单衣,站在大巫的背后]
B.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所以英明的君主,不给没有功劳的臣子封官,不让不勇敢战斗的士兵受赏)
⑤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与及物动词组成合成谓语,名词前面放上能愿动词,等于名词处在动词的位置上,所以它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A.子谓公冶长:“可妻也。”(孔子对公冶长说:“可以娶妻子。”)
B.左右欲兵之。(武王的近侍要杀他俩)
C.寡人欲相甘茂,可乎?(我要甘茂做相,可以吗?)
⑥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因为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有的省略介词),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于是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A.晋师军庐柳。(晋国的军队驻扎在庐柳)
B.秦伐韩,军于阏与。[秦国攻打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
⑦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A.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三代的礼制各不相同,却都成就了王业,五霸的法度并不一样,也都成就了霸业)
B.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从前齐国有一个很想得到金子的人,一天早晨,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到市上去)
4、形容词、代词、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形容词用在“所”字之后,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A.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一般人认为宝贵的,正是君主认为低贱的;一般官吏认为是卑下的,正是法律认为高贵的)
B.世之所高,莫若黄帝。(社会上所推崇的人,没有比得上黄帝的)
②形容词放在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总是在动词前面与动词结合使用的。因此,如果一个能愿动词跟一个形容词结合在一起充当句子的谓语,那么这个形容词大多也是活用为动词。例如:
A.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打听它的深度,就连那些爱游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
B.自上观之,至于子胥比干,皆不足贵也。(由上看来,一直到子胥比干,都不值得尊崇)
③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稍出近之。(渐渐地走出树林靠近它)
④形容词后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形容词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令尹子兰……终于让上官大夫(靳尚)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
(2)代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代词活用为动词,同形容词。活用后的词汇意义,仍不失其称代作用。例如:
见公卿不为礼,无贵贱,皆汝之。[(伯丑)见了公卿都不施礼,无论地位高低,都对他以“你”相称]
(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数词活用动词的条件,也与形容词相同。例如:
A.六王毕,四海一。(六国灭亡了,天下统一了)
B.不迁怒,不贰过。(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5、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而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却是常见的现象。名词作状语有的很富有修辞色彩,了解这种语法现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句意。
(1)普通名词作状语
①表示比喻。例如:
A.嫂蛇行匍伏。
B.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C.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
[简析]A句中“蛇行”的意思是“像蛇一样地爬行”,“蛇”是名词作状语,是用普通名词所代表事物的某些特征作比喻修饰动词。B句中“儿啼”是“像小孩一样地啼哭”。C句中“犬坐”是狼“像犬一样坐着”。
②表示对人的态度。例如: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
C.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简析]A句的“兄”,名词,在这里作“事”的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我要用招待兄长的方式招待他。B句的“师”与C句的“客”都与此同。
③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和方式。例如:
A.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简析]AB句的“箕畚”和“船”分别修饰动词“运”和“载”,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箕畚运用渤海之尾”,意思是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船载以入”,意思是用船载运进来。C句的“目”和“耳”分别修饰动词“见”和“闻”,表示凭借。“目见耳闻”可译为亲眼看到亲耳听到。D句的“面”修饰动词“刺”,表示用面对面、直言不讳的方式进谏。“面刺”可译为当面指责。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例如:
A.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B.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C.赵襄王郊迎甘罗。
[简析]A句的“廷叱”,意思是在朝廷上呵叱。B句的“水陆并进”,意思是从水路和陆路一齐进军。C句的“郊迎”,意思是到郊外迎接。
⑤普通名词作状语虽和一般主谓结构形式完全相同,但意思大不一样。
A.通过句子或上下文的意思来确认
[辨析]例如“斗折蛇行”“老人儿啼”,如果是主谓结构,意思就是“蛇爬行”“小儿啼哭”,这显然与全句意思有很大出入。
B.结合分析句法关系来确认
[辨析]分析句法关系,主要从两方面着眼:一是弄清动词的施事者(主语),就一般情况来看,名词作状语的句子往往在这个名词前面还另有主语,如“嫂蛇行”“老人儿啼”,既然已有“嫂”“老人”作全句的主语,“蛇”“儿”就不可能还是主语,而只能是状语了。二是看主语与用作状语的名词是否是并列关系。如果是并列关系,就可能是并列主语;如果不是并列关系,就先确定谓语动词的施事者(主语),另一名词必然是状语。如果句中主语不容易确定,或根本就是无主语句,那就只能根据上下文意来判断了。例如“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如不结合上下文,就很难确定“犬坐于前”的“犬”是主语还是状语。如果是主语,则是“其中一条狗坐在前面;如果是状语,则是“其中之一像狗那样坐在前面”。从上下文意看,这一句是说其中一只狼的情况,因而“犬”必然是“坐”的状语。
(2)时间名词“日”“月”“岁”作状语
①表示每一。例如:
A.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B.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A句的“岁更刀”,意思是每年要更换刀;“月更刀”,意思是每月要更换刀。B句的“日攘其邻之鸡”,意思是天天(或每天)偷他邻居之鸡。
②表示渐进。例如:
A.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B.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简析]A句的“日以削”,意思是一天天地削弱。B句的“日密”,意思是一天天地密切起来。
③表示往昔。例如:
A.日吾来此也,非以翟为荣,可以成事也。
B.日宋之盟,屈建问范会之德于赵武。
[简析]这两例中的“日”都可当“往日”“从前”讲。这种用法的“日”字多见于先秦作品中,秦、汉以后比较少见。
(3)方位名词作状语
方位词是名词的附类。单纯的方位词“东”“西”“南”“北”等在行为动词前作状语,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把这些方位词译成现代汉语时,常常需加介词“往”“向”等来理解。例如:
A.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B.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
6.词类活用 篇六
词类活用就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且改变了原来的语法语义的语言现象。其特点:一是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那么怎么辨别词类活用呢?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成份,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一、名词(1)、名词作状语
1、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朝”“夕”,分别充当动词谓语“济”“设”的状语,表时间:“在早上”“到黄昏”)《烛之武退秦师》
2、既东封郑(方位名词“东”作动词“封”的状语,表处所:在东边)《烛之武退秦师》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时间名词“日”放在动词“参省”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天)《劝学》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方位名词“上”和“下”用在动词“食”和“饮”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上、向下,指在地面上,在地下)《劝学》
5、秋水时至(名词“时”作动词“至”的状语:随季节,按季节)《秋水》
6、顺流而东行(方位名词“东”,作动词“行”的状语:朝东,向东)《秋水》
7、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名词“席”“包”“囊”分别作“卷”“举”“括”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席子那样,像包裹那样,像口袋那样)《过秦论》
8、天下云集响应(名词“云”“响”分别作“集”“应”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云那样,像回声那样)《过秦论》
9、赢粮而景从(名词“景”作“从”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影子那样)
10、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方位名词“内”“外”分别作“立”“连”的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方向:对内,对外)《过秦论》
1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名词“夜”充当“驰”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当夜,当晚)《鸿门宴》
12、日夜望将军至(时间名词“日”“夜”充当动词“望”的状语,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日、每夜)《鸿门宴》
13、吾得兄事之(名词“兄”用作动词“事”的状语,表示对待人的态度:像对待兄长那样)《鸿门宴》
14、园日涉以成趣(“日”作动词“涉”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经常性:天天;每天)《归去来兮辞》
15、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雾”“星”用作“列”和“驰”的状语:像雾一样涌起,像星一样飞驰)《滕王阁序》
16、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隶”作动词“使”的状语:当作奴隶一样)《五人墓碑记》
17、内外多置小门(方位名词作状语)《项脊轩志》
18、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事不目见耳闻(名词“舟”“目”“耳”分别作动词“行”“见”“闻”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用船,用眼睛,用耳朵)《石钟山记》
19、士大夫之族,„„则群聚而笑之(名词“群”作动词“聚”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情态:成群)《师说》
20、辇来于秦(名词“辇”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来”所用的工具:用车子,乘车)《阿房宫赋》
21、一夫夜呼(名词“夜”作“呼”的状语,表示时间:在夜间)《伶官传序》
22、负而前驱(方们名词“前”作动词“驱”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在前面)《伶官传序》
23、仓皇东出(方们名词“东”作“出”的状语,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东)《伶官传序》(2)、名词的使动用法
1、徐孺下陈蕃之榻(方位名词“下”,带宾语“榻”,用如使动词:使„„放下)《滕王阁序》
2、荣于身后(名词“荣”后省宾语“之”,作使动词:使„„得到荣誉)《五人墓碑记》
3、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名词的使动用法:使„„生病)《病梅馆记》(3)、名词的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名词“师”带宾语,用作意动:以„„为师)《师说》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鉴;借鉴)《阿房宫赋》(4)、名词用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水”受否定副词“非”和助动词“能”修饰,用作动词:游水)《劝学》
2、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名词“帝王”带省略介词“于”的补语“于万世”,用作动词:称帝称王)《过秦论》
3、序八州而朝同列(名词“序”带宾语“八州”,用作动词:引、招致)《过秦论》
4、道芷阳间行(名词“道”带宾语“芷阳”用作动词:取道)《鸿门宴》
5、则思江海下百川(方位名词“下”,带宾语“百川”,用作动词:居于„„之下)《谏太宗十思疏》
6、或师焉(“师”充当“或”的谓语,用作动词:从师)《师说》
7、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名词“炬”处于谓语的位置上,用作动词:放火)《阿房宫赋》
8、族秦者秦也(名词“族”带宾语“秦”,用作动词:灭族,杀死合族的人)《阿房宫赋》
9、义不赂秦(名词“义”充当省略主语“燕赵之君”的谓语,用作动词:坚持正义)《六国论》
10、由山以上(方们名词“上”,受状语“由山”的修饰,用作动词;上走)《游褒禅山记》
11、函梁君臣之首(名词“函”带宾语“梁君臣之首”用作动词:用木匣封装)《伶官传序》
12、抑本其成败之迹(名词“本”,本义为草木的根或茎干,引申为根源,本源。此处带宾语“其成败之迹”,用作动词:考察、考究)《伶官传序》
13、乳二世(名词“乳”带宾语“二世”,用作动词:用乳汁喂养)《项脊轩志》
14、读书久不效(名词“效”处在谓语位置上,用作动词:取得功效)《项脊轩志》
二、动词
(1)、动词活用作名词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动词“赐”作动词“为”的宾语,用作名词,恩惠)《烛之武退秦师》
2、追亡逐北(动词“亡”“北”处在动宾结构的宾语位置,用作名词:逃跑的军队、败北的军队)《过秦论》
3、此亡秦之续耳(动词“续”,受定语“亡秦”的修饰,用作名词:继承者,后续者)
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动词“至”,处在主语的位置,用作名词:到的人)《游褒禅山记》
5、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传,动词作名词:流传文字)《游褒禅山记》(2)、动词作状语
1、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动词“争”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割”的状态:争着)(3)、动词的使动用法
1、烛之武退秦师(退,带宾语“秦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烛之武退秦师》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劝学》
3、外连衡而斗诸侯(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相斗)《过秦论》
4、项伯杀人,臣活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欲止不内(句中的“活”“从”“止”都是使动用法)《鸿门宴》
5、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动词“腾”“起”用如使动词:使蛟龙腾空,使凤凰飞起)《滕王阁序》
6、川泽纡其骇瞩(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吃惊)《滕王阁序》
7、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动词“屈”“窜”带宾语“贾谊”“梁鸿”,用如使动:“使„„受屈”,“使„„逃匿”)《滕王阁序》
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动词使动用法,使„„兴盛;使„„灭亡)《伶官传序》
9、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击退)《六国论》(4)、动词的为动用法
1、祭祀必祝之(祝,祈祷。动词的为动用法:为„„祈祷)《触龙说赵太后》
2、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泣:为„„哭泣)《病梅馆记》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哀:为„„而哀)《阿房宫赋》(5)、动词的意动用法
1、乐盘游(乐,以„„为乐)《谏太宗十思疏》
三、形容词(1)、形容词作名词
1、共其乏困(形容词“乏困”,作动词“共”的宾语,用作名词:乏困的东西)《烛之武退秦师》
2、犹不能恃无功之尊(形容词“尊”充当“恃”的宾语,用作名词:尊贵的地位)
3、以守金玉之重也(形容词“重”充当“守”的宾语,用作名词:重器)《触龙说赵太后》
4、其继有在者乎(动词“继”处在主语位置,用作名词:继承人)《触龙说赵太后》
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美”,作介词“以”的宾语,用作名词:美景)《秋水》
6、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形容词:“贤”“富”,作动词“有”的宾语,用作名词:德才,财富)《鸿门宴》
7、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小”和介词“在”组成介词结构,用作名词:小处,小的方向)《鸿门宴》
8、居安思危/居域中之大/人君当神器之重/盖在殷忧/则思正身以黜恶/择善而从之/(这些句中的“安”“危”“大”“重”“殷忧”“恶”“善”,用作名词:安乐的环境,危难,大位,重权,深重忧虑的时候,奸恶的人,好的意见。)《谏太宗十思疏》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惑”放在动词“解”之后充当名词:圣人、愚人)《师说》
10、小学而大遗(形容词“小”“大”,处于主语位置,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师说》
11、智勇多困于所溺(形容词“智勇”处在主语位置,用作名词:智勇的人)《伶官传序》
12、而告以成功(形容词“成功”和介词“以”组成介词结构,用作名词:成功的消息)《伶官传序》
13、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远近”和介词“于”组成介词结构,用作名词:远近的人(2)、形容词用作动词
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形容词“小”“弱”受否定副词“非”修饰,用作动词:缩小,削弱)《过秦论》
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形容词“举”“胜”均受否定副词“不”和助动词“能”修饰,用作动词:用尽)《鸿门宴》
3、齐彭殇为妄作(形容词“齐”带宾语“彭殇”,用作动词:看作相等)《兰亭集序》
4、欲流之远者/源不深而望流之远(形容词“远”,处在谓语结构“流之远”的谓语的位置,用作动词:流得长远,达到远方)《谏太宗十思疏》
5、借书满架(形容词“满”处在谓语位置,用作动词:装满)《项脊轩志》
6、不能独完(形容词“完”受否定副词“不”和助动词“能”修饰,用作动词:保全)《六国论》
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形容词“终”受否定副词“不”修饰,用作动词:用到底,坚持到底)《六国论》
8、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形容词“穷”受否定副词“不”与助动词“能”修饰,用作动词:走到头)
9、火尚足以明也(形容词“明”受副词“尚”和“足”修饰,用作动词:照明)《游褒禅山记》
10、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形容词“极”带宾语“夫游之乐”,用作动词:尽情享受)《游褒禅山记》
(3)、形容词的为动用法
1、念悲其远也(悲,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悲)《触龙说赵太后》(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尊贵;提高)《触龙说赵太后》
2、于是废先王之道以愚黔首/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句中的“愚”“弯”都是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愚昧;使„„弯)《过秦论》
3、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弱,削弱)《过秦论》
4、拔剑撞而破之(破:使„„破)
5、必固其根本/则思止以安人/则思正身以黜恶/宏兹九德(固:使„„稳固;安:使„„安宁;正:使„„正;宏:使„„宏大)《谏太宗十思疏》
6、纵之顺之(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顺畅)《病梅馆记》(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而耻学于师(形容词“耻”带宾语“学于师”,用作意动:以„„为耻)
7.初中词类活用(教案) 篇七
1 冠词虽少,妙用真不少
1)in issue在争议中
in the issue结果
2)be in prison坐牢
be in the prison在监狱(工作)
3)be in church做礼拜
be in the church在教堂里(工作)
4)be in hospital住院
be in the hospital在医院
5)be in bed卧病在床
be in the bed在床上
6)by day白天
by the day按日计算
7)by sea乘船
by the sea在海边
8)in secret秘密地
in the secret参与其事
9)in case of万一
in the case of至于
10)in place of替代
in the place of在……原址
11)to take air传播,走漏
to take the air吸新鲜空气
12)in character一致、相称
in the character扮演,以……资格
13)He knows little English.他几乎不懂英语。
He knows a little English.他懂点英语。
14)He is a man of few words.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
He is a man of a few words.他是个能说几句话的人。
15)He refused to take advice and failed.他拒绝征求他人的意见,结果失败了。
He refused to take the advice and failed.他不听劝告,结果失败了。
16)His brother went to school yesterday.他兄(弟)昨天上学了。
His brother went to the school yesterday.他兄(弟)昨天到那所学校去了。
17)Our victory is out of question.我们的胜利是没问题的。
Our victory is out of the question.我们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18)He sits in front of the yard.他坐在院子面前。(不是院子里)
He sits in the front of the yard.他坐在院子面前。(在院子里)
19)The orange is orange.这桔子是桔色的。
An orange is orange.桔子是桔色的。
20)He had a word with his wife.他和夫人交谈了一下。
He had words with his wife.他和夫人吵嘴了。
以上例子告诉我们,冠词虽少,妙用不少。或用冠词有无,或用冠词不一样,其意义就不一样,尤其是一些习惯用法,关键在于平时积累和小花。有关这方面的阐述,一般语法书上都有所提及,故本人不想浪费笔墨予以重复。
2 介词不多,妙用真不少
1)They have coffee for breakfast.他们喝咖啡当早餐。
They have coffee at breakfast.他们早餐时喝咖啡。
2)"A"is nearer to"B"than"C".A比C离B更近。
"A"is nearer to"B"than to"C".A离B比离C近。
3)I know the man.我认识那个人。
I know of the man.我晓得(听说)那个人。(间接)
talk&talk of,hear&hear of,speak&speak of前者为直接,后者为间接
4)Tomorrow you'd better come here on time.明天你最好准时来这里。
Tomorrow you'd better come here in time.明天你最好及时来这里。
5)I don't care for that book.我不喜欢那本书。
I don't care about that book.我不在乎那本书。
6)The enemy attacked by night.敌人在夜色掩护下进攻。
The enemy attacked during the night.敌人在夜里进攻。
7)I will finish at six.我在六点钟完成。
I will finish by six.我将于六点前完成
8)Hand in your exercise books for Friday.星期五把练习本交上来。
Hand in your exercise books by Friday.星期五前把练习本交上来
9)Please send me the tickets by next week.下星期前给我捎几张票。
Please send me the tickets for next week.请给我捎几张下星期票。
10)We stayed there from Monday to Friday.
我们从周一到周五呆在那儿。(包不包括周五不清楚)
We stayed there from Monday through Friday.
我们从周一到周五呆在那儿。(一定包括周五)
11)We camped there for the summer.我们在那儿露营了一整个夏天。
We camped there in the summer.夏天,我们在那儿露营过。
12)By(At)that time he was exhausted.他到那时已感到疲倦不堪。
Until that time he was exhausted.他到那时不再感到疲倦。
13)He finished it in a few days.他几天内就完成了。
He finished it after a few days.他几天后才完成。
以上十几组句子告诉我们:介词作为一种前置词,其活跃性是很大的,不同的句子中介词有着不同的涵义,稍不注意,就会有所闪失,尤其是一些常用介词,有些时候,还真容易疏忽,比如:by Friday与for Friday,其差别就不易掌握。
3 动词的妙用真不少
1)Please have a cup of boiling water.请喝杯热开水。(正在沸腾的水)
Please have a cup of boiled water.请喝杯冷开水。(开过了的水)
2)There is nothing to do now.现在没事干=We have nothing to do now.
There is nothing to be done now.现在没法了=We can do nothing now.
3)There is nothing to see.没有东西值得一看。
There is nothing to be seen.看不见什么东西。
4)I used to get up early.我以前经常早起。
I’m used to getting up early.我(现在)习惯早起。
一般而言,不定式表示一次性或具体的行为,而动名词则表示抽象的多次性行为;现在分词强调动作发生的过程,不定式则强调结果,过去分词含有被动,动作完成之意,现在分词则不然。
动词的限定形式也应注意,尤其时态对比
1)He was arrested.他被捕了。
He got arrested.他(故意)让人逮捕了。
2)I learned French last year.去年我学过法语。
I’d learned French last year.去年我学会了法语。
3)Smokers always drink.抽烟的人总是喝酒。(一般规律)
Smokers are always drinking.抽烟的人老是喝酒。(不干别的)
4)When she had sung she sat down.她唱完歌后坐下。
When she sang she sat down.她唱着歌坐下。
5)Changes have been taking place in China.中国不断发生变化。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a.中国已经发生了变化。
一般而言,动词的限定形式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时态之间的对比。尤其是相近的时态;另外,还须注意不同的词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有些属习惯用法。
4 代词,尤其是不定代词不可忽视
1)I am luckier than either of you.我比你们俩都幸运。
I am luckier than any of you.我比你们谁都幸运。
2)She loves music more than I.她比我更喜欢音乐。
She loves music more than me.她喜欢音乐胜过喜欢我。
3)He was not a litter surprised at the news.他听到这个消息很奇怪。
He was not a bit surprised at the news.听到这消息,他一点不奇怪。
4)He will do nothing but lie.他不过是说谎而已。(别的什么也没干)
He will do anything but lie.他就是不肯说谎。(什么都肯干)
5)All of us can’t do it.并不是我们中每个人都不会做这事。
None of us can’t do it.我们都不会(我们中的任何一人)做这件事。
6)I can’t promote both of you.你们二位我不能都提升。
I can’t promote either of you.你们二位我都不能提升。
7)He is anything but a scholar.他根本不是学者。
He is nothing but a scholar.他只不过是一个学者而已。
8)His lawyer and his former classmate left yesterday.
他的律师和他以前两个同学昨天走了。
His lawyer and former classmate left yesterday.
他的律师—以前的一个同学昨天走了。
9)I didn’t attend some of the lectures.(用于否定句)有些讲座我没去听。
I didn’t attend any of the lectures.我什么讲座也没听。
至于代词,其关键在于不定代词,几乎每个不定代词与其他代词都可能产生“妙用”。这里主要强调一点:就是要注意基本不定代词的涵义,及其用法。
5 形副自成一体,意随位变,有些后缀,差别很大。
1)That’s right.那是对的。(右边)
That’s all right.不用谢。
2)I found the book easy.我发现这本书很容易。
I found the book easily.我很容易找到这本书。
3)She is English.她是个英国人。
She is very English.她很有英国人的气质。
4)He has never been abroad.他从没出过国。
He has never been abroad before.他(从前)未出过国。
5)John is not better than Tom.约翰不比汤姆好。(属普通比较)
John is no better than Tom.约翰和汤姆的身体一样不好。
6)He is no more excited than you are.他与你一样不激动。
He is not more excited than you are.他不比你更激动。
7)I have no more than$100.我仅有100美元。(only)
I have no less than$100.我刚好有100美元。(as many as)
8)I have not more than$100.我至多有100美元。(a most)
I have not less than$100.我至少有100美元。(at least)
9)They read the book some times.他们看了几次书。
They read the book sometimes.有时他们看了这本书。
10)hard努力&hardly几乎
形容词、副词其妙用主要在于:(1)“no与not(a)”的差异;(2)部分比较级不一致;(3)部分形容词、副词的增减;(4)有些加ly其意义不同。
6 其他方面,更是不胜枚举
1)I want a pen.我想要支笔。(not a book)
I want one pen.我想要一支笔。(not two pen)
2)It’ll collapse at a blow.一打就垮。(并非强调一次)
It’ll collapse at one blow.打一下就垮。(不须二、三次)
3)It’ll take more than a year to build the bridge.建桥将需一年多时间。(不是两三年)
It’ll take more than one year to build the bridge.建桥需不止一年时间。(可能两三年)
4)He goes to school on Sunday.他星期天上学。
He goes to school on Sundays.他(每个)星期天上学。
5)That’s a criticism of John’s.=a criticize offered by John.
That’s a criticism of John.=a criticize about John.
6)This is a photo of Mr Wang’s.这是王老师的照片。(归他所有)
This is a photo of Mr Wang.这是王老师本人的照片。
7)Women’s having the vote reduce men’s political powers.
妇女有投票权就削弱了男子的政治权力。
Women having the vote reduce men’s political powers.
妇女投票就削弱了男子的政治权力。
8)Success has nothing to do with efforts.成功与努力毫无关系。
Success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efforts.成功与努力相关。
Success has litter to do with efforts.成功与努力几乎无关。
Success has much to do with efforts.成功与努力颇有关系。
以上几组例句,有点因为不定冠词与数词的细微差别,有的名词的单复数不一样,有的则因名次所有格,而有的则是因为其他方面而造成的妙用。总之,“词类妙用无尽头,吾将上下而求索。”
纵观全文,笔者从冠词、介词、动词的非限定形式和限定形式及形容词、代词、副词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词类活用在英语语法学习中的作用。期待能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摘要:语法在英语教学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为了更好的教好语法,该文从冠词、介词、动词的非限定形式和限定形式及形容词、代词、副词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词类活用在英语语法学习中的作用。
关键词:英语语法,词类活用
参考文献
[1] 郭世英.现代英汉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2] 李俊峰,汪家扬.大学英语语法讲座和练习[M].北京:航空工 业出版社,2002.
8.词类活用的条件 篇八
一、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既不是并列结构,又不是偏正结构,其中一个名词常常活用为动词。
如:
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穿。(《寡人之于国也》)
②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妻:嫁。(2008年高考广东卷)
二、前有助词“所”或后有“者”,这个名词或形容词就活用为动词。如:
①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贵:认为贵;卑:鄙视。(《论贵粟疏》)
②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侯:被封侯。(《触龙说赵太后》)
三、名词或形容词用在“能”“可”“足”“欲”“敢”等表能力意愿的词后面。活用为动词。如: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荀子·劝学》)
②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雨:下雨。(《梦游天姥吟留别》)
四、名词放在“不”“皆”等副词后面,一般活用为动词。如:
①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度:合乎法度,合乎标准。(《郑伯克段於鄢》)
②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衣:穿。(《西门豹治邺》)
五、名词前后有介宾词组,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
①(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礼遇。(《六国论》)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筑舍定居。(《游褒禅山记》)
六、名词用“而”连接时,构成连动式,活用为动词。如:
①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衣冠:穿好衣服,戴上帽子。(《冯谖客孟尝君》)
②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王:为王。(《荀子·天论》)
七、名词和动词连用。如果名词与后面的动词并不构成主谓关系,那么。该名词就做了动词的状语。
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乘船。(《石钟山记》)
②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廷:在朝廷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八、识别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既要看词表示的意义,又要看词表现的主客观状况。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样”,“让(宾语)怎样”,是客观的结果;而意动用法则是“(主语)认为(宾语)怎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多是主观的看法或心理活动。
①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六国论》)
②侣鱼虾而友麋鹿。——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赤壁赋》)
实战演练
昔者,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餐,以接白屋之士,一日所见者七十余人。晋文公以沐辞坚头须,致有图反之诮。门不停宾,古所贵也。失教之家。阍寺无礼,或以主君寝食嗔怒,拒客未通,江南深以为耻。黄门侍郎裴之礼,号善为士大夫,有如此辈,对宾杖之;其门生僮仆,接于他人,折旋俯仰,辞色应对,莫不肃敬,与主无别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
解释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
饭()见()停()
贵()通()杖()
接()俯仰()肃敬()
[参考答案]
饭(吃饭)见(接见)停(使……等待)贵(重视)通(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