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情况汇报

2024-07-23

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情况汇报(共9篇)

1.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情况汇报 篇一

曙光煤矿信息监控与通信联络系统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曙光煤矿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下面就曙光煤矿信息监控与通信联络系统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矿井概况

曙光煤矿位于孝义市下栅乡道陆庄与南道村之间,井田面积58.7293km2,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年。批采的2号、3号煤层设计可采储量共计10039.3万吨,矿井服务年限75年。2号煤一采区内设计可采储量1361.9万吨,可服务17.3年。

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50m3/d,最大涌水量200 m3/d;2013年矿井鉴定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2.31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6.62 m3/t,回采工作面最大绝对涌出量为6.4 m3/min,属高瓦斯矿井。

矿井水文地质为中等、局部带压,现开采2号煤,2号煤层具有爆炸性;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Ⅱ类,属自燃煤层。二.机构设臵

曙光煤矿监控信息与通讯联络系统的业务管理由科技信息中心负责,隶属于机运部,目前部门在册36人,负责安全监控、人员定位、通讯联络、网络信息、工业电视、自动化办公等系统设备的安装调试、日常维护及监控中心站的值班工作,职工全部培训合格,持证上岗。三.安全监控系统

我矿装备了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KJ95N.net型监控系统,系统“四证一标志”齐全。设有专用机房,机房设计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及行业、省、焦煤集团、集团公司相关要求,采用双回路供电,并配备有不小于八小时的后备电源,防雷接地设施完好,网络终端配备硬件防火墙,声光报警装臵运行正常。传输信号由机房至井下采用光缆传输,其它地点采用电缆传输。

安全监控系统设备的种类、数量和安设位臵,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的敷设、控制区域等符合相关规定,设备的报警值、断电值、断电范围、复电值设臵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及集团公司相关规定。安全监控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数据传输准确,瓦斯电闭锁、风电闭锁及故障闭锁功能均已实现。系统设备定期检修,按照规范要求7天对甲烷传感器进行井下现场标校及断电试验,各项记录完整。

目前,我矿矿井上下共安装监控分站40台,甲烷传感器65台,风速传感器10台,温度传感器25台,一氧化碳传感器32台,风筒传感器4台,风门传感器23台,烟雾传感器13台,各类传感器备用量符合规定要求。四.人员定位系统

使用重庆煤科院KJ251A人员定位系统,井下电源采用专用线路供电,数据全部使用采用电缆传输,井口电缆入井处安装信号防雷装臵,截止目前,共安装分站16台,读卡器68台,识别卡发放2037个,人员定位读卡器已全部覆盖井下主要巷道及采掘开工作面等地点,井口设有检卡屏及定位识别卡唯一性监测门及人脸识别装臵,实现了定位数据与考勤数据的联网及比对。目前系统运行稳定,可准确掌握下井人数、井下作业人员所处位臵、下井跟班领导等人员信息,系统符合AQ1048-2007标准,具备双向呼叫、轨迹查询等功能,定位数据可实时上传至执法网,且系统具备网页发布功能,矿内局域网用户可以通过网页查询定位数据。五.通讯联络系统 1.调度通讯系统

调度电话使用上海申瓯集团JSY2000-06M交换机,容量为256门,核心交换机安设在专用通讯机房,配备有不小于8小时的在线不间断电源及后备直流电源,入井电缆为大对数通讯电缆,电缆入井处安装有防雷装臵,入井电话号码110个,地面使用号码40个,地面要害场所及主要领导办公室共安装调度直通电话37部,井下安装调度电话67部,调度直通电话14部,调度台使用数字触摸屏调度系统,各项功能符合规定要求。2.行政通讯系统

行政电话使用softCo9500IP语音交换机,容量为1000门,交换机安设在专用通讯机房,采用双回路供电,现已安装463门,全部使用大对数电话电缆从中心机房向各办公区域发送,并在各个区域内逐级下分至用户,目前交换机容量满足需要。3.无线通讯系统

使用KT32型矿用多信道无线调度通讯系统,地面信号覆盖矿区地面区域,井下信号覆盖集中轨道大巷、集中胶带运输大巷、专用行人巷。共配备对讲机总共为180台,投入使用140台,可满足日常使用,备用40台。4.应急广播系统

使用KTK113煤矿调度应急广播系统,中心站设在调度室,系统具有局部呼叫和调度呼叫功能,井下人员可随时呼叫区域内人员并可与生产调度对话。目前,集中轨道巷及专用行人巷每隔150米安装一台应急广播分站,胶带运输大巷各装载点及溜煤眼、井下重点要害场所全部安装广播分站。5.电话录音系统

电话录音系统使用大华DRS-1型电话录音系统,共有十六路录音模块,现已将调度值班电话,调度直通电话,监测监控值班电话等重要电话接入录音。六.产量监控系统

我矿目前共安装三套产量监控系统,分别安装在1208综采工作面运输皮带、选煤厂1号毛煤皮带、选煤厂221号原煤皮带,中心站安装在科技信息中心机房,并在调度室安装有显示终端,可随时切换至大屏幕显示。七.执法与决策系统

执法与决策系统安装在调度室,各项功能符合规定要求。八.自检情况

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办信发【2014】1105号《关于开展二〇一四全省煤矿信息监控与通信联络系统检查的通知》文件要求,根据两级集团公司安排,我矿于9月下旬组织通风、安监等部门相关人员对我矿信息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进行了自检,目前存在主要问题3条: 1.安全监控系统馈电传感器馈电监测最高电压为1140V,只能监测低压开关馈电信号,无法监测高压开关馈电信号,现正积极与厂家沟通,对设备进行升级。2.由于设备老化,1号毛煤皮带皮带秤秤体于9月底损坏,导致数据无法上传,现已与厂家签订合同,厂家正在备货,计划于10月11-12日重新安装、测试。3.由于资金问题,我矿应急广播分站未延伸至工作面顺槽,根据焦煤集团要求,计划于2015年申请专项资金,完善应急广播系统。

2.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情况汇报 篇二

连云港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是通过征集市场主体分散在各行政管理部门的信用记录,建设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建立配套的信用信息的公开、传播、服务机制,为信用监督和信用服务两大体系奠定物质基础和技术前提。

1 公共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原则和要求

1.1 建设目标

连云港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是构建连云港市社会信用监督体系的核心内容,其应用主体是政府部门,以面向法人(企业法人)的信用联动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为总体建设目标。

公共信用信息系统的使命是以政府联动监管、联合执法应用为需求,广泛归集分散在工商、税务、金融、质检、海关、司法、统计等政府部门的企业法人及法人代表信用信息,同时兼顾数据的安全、完整、连续、可靠性考虑,建立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为政府、社会提供公共信用信息服务。

1.2 建设原则

系统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2.1 真实性、客观性原则

在信息归集过程中,必须保障基础数据和基础资料的真实、准确,信息的收集仅限于对客观事实的描述,采取一定的方法核实基础数据和基础资料的真实性;

1.2.2 完整性、连续性原则

在信息的归集过程中,必须保障同类信息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以确保数据的权威性;

1.2.3 一致性原则

所采用的基础数据、指标口径、评估方法、标准要前后一致;

1.2.4 可靠性原则

系统每天都处理着大量的业务数据,任何时刻的系统设备故障都有可能给带来重大损失,这要求系统具备很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很高的平均无故障率。

1.3 建设要求

1.3.1 整体性要求

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范围应该覆盖政府部门的各个层次,其内容涉及法人的各类信用信息,其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软硬件的各个方面,其使用面对政府内部各个层次及社会中介机构和公众。系统工程复杂,需要从整体出发提出解决方案,以保证整个工程的整体性。

1.3.2 协同性要求

联动监管、联合执法需要不同部门的协同配合,这一工作特性对应用信息系统提出了较高的协同性要求。整个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中,系统集成、应用开发、信息共享交换要满足联动监管、联合执法、领导综合决策的工作需要,同样要求支撑平台、应用系统、接口系统、安全及运行监控系统也要较好地协同工作。

1.3.3 阶段性与层次性要求

公共信用信息系统目标远大,任务艰巨,技术复杂,是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工程,因此系统建设除了要考虑整体性和协同性要求外,还要考虑阶段性和层次性要求,确保整个系统建设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下去,在完成阶段性目标的基础上逐渐完成总体目标。

1.3.4 组件化、服务化设计要求

根据技术发展趋势,现在的系统设计都朝着组件化、服务化设计方向发展,组件、服务能重复使用,可以避免重复设计和开发浪费。

1.3.5 标准化要求

基于标准的方案、框架、系统结构,软件产品易于与其他框架、系统结构、软件产品集成和互操作,利于资源共享。因此公共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基于标准。

2 我市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建设内容

2.1 基本思路

2.1.1 构建市、县(区)一体化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体系

采用“一级开发、两级应用”的模式,明确市级平台的职责及交互关系,保障信用信息的一致性,尽量避免另一种形式的信用资源分割,使得信用信息资源能遵循价值、需求、竞争规律在市内自由流动。

2.1.2 数据归集处理以在线自动采集为主、人工脱机为辅

数据归集采用前置交换机制,在业务系统和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之间进行数据采集交换。在业务单位部署前置采集终端,根据中心系统的要求及时采集公共信用信息,并进行预处理,将数据转换成符合中心系统标准规范信息,并按计划进行上传。中心系统端的前置服务汇集各前置终端的信息,处理入库。

2.1.3 信息归集内容策略

连云港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信息归集按照一级平台(市级)、市、县(区)两级使用方式建设。市级平台负责接受省级公共信用信息下发的根数据,即全市企业基础信息库,主要包括:工商、国税、地税、质监、海关等部门的企业基础数据。这些部门的数据经过省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及时下发至市级平台;其他部门、县区部门的公共信用信息视各部门的业务信息,由市级系统自行归集,并上报到省级系统。

2.1.4 数据组织处理策略

系统在全市范围内采集企业公共信用方面的信息,数据采集渠道多,同一类数据可能来自不同的渠道,在数据处理上基于以下几点:基础信息以工商为准的原则:在没有确定同一类数据不同来源的数据准确性的情况下,数据平等存储,互不叠加。数据不修改原则:原则上,数据中心不修改从各个渠道采集的信用信息数据,这样才能保证数据的历史真实性。上报机构因上报数据出现错误请求删除除外。

2.2 建设内容

(1)基础设施建设。采购和集成连云港市信用平台软、硬件设备,基于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构建主机数据处理和应用服务器系统、存储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支撑系统等基础设施。

(2)建设“一网二库”,即连云港诚信网站、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

(3)建设和部署市级部门前置系统,构建全市信用信息的数据交换平台。

(4)建设市级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构建政务网络服务窗口。

(5)建立系统安全防护体系、系统开发管理技术规范体系、信息归集处理和应用服务管理规范体系。

3 我市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方案总体设计

3.1 总体技术架构

总体技术架构如图1所示

3.2 应用软件子系统

3.2.1 应用软件功能组成

从数据中心的角度,可以把系统分为前台和后台,后台包括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加工子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信息服务子系统、交换接口子系统;前台主要指对外服务的门户及对中心接入前置服务相对应的前置终端和前置系统。

3.2.2 五个子系统的功能界定

(1)接口子系统负责系统内部和外部的数据交换以及本系统和外部系统间的接入工作。

(2)采集子系统是原始数据的来源,采集政府各部门的信息数据,并完成数据校验,数据加载入库,错误跟踪处理,处理结果生成、反馈等一系列采集工作。

(3)加工子系统是根据业务流程和规范,对征信原始数据进行加工的子系统,通过加工子系统完成信息数据的整合达到可用的过程。

(4)服务子系统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为客户提供信息服务的子系统,实现信息查询的产品、认证报告等最终结果。

(5)业务管理子系统是对各种业务数据进行管理和维护的子系统,提供了对业务数据进行人工介入和干预的途径。

3.3 网络系统设计

我市电子政务外网是采用MPLS VPN技术,市级数据与交换中心分别与各委办局以及县区政务外网互联构成一个VPN专网,并与互联网逻辑隔离,具备数据传输交换的网络基础。

连云港市公共信用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

连云港市电子政务外网覆盖大部分政府部门,数据规模上,目前全市企业约4万家,市级和县区访问总人数超过10000人,并发连接数需按1000人设计。通过两个门户网站展示各类应用,一是政务外网门户网站,供内部访问。网站放至于市电子政务外网应用服务区,通过网闸隔离实现内部各级部门的访问。二是互联网门户网站,为公众服务,即构建‘诚信连云港’网站。

4 我市信用信息系统的应用和推广

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的关键是应用和推广。下一步就如何利用好信用信息,发挥好信用信息系统的作用,要在联合监管、信用评价、中介服务和社会公示等方面加以重点推进。

4.1 以信用数据库为基础,加强政府部门间联动监管的力度和广度

联动监管是在信息共享条件下,政府部门间就执行各自的监管职能而充分利用其它部门的信息资源,所形成的高效、便捷、准确的监管机制。它打破了部门间信息孤岛、信息垄断,降低了政府管理成本,提高了政府效能。所以说,不仅要在工商、税务等部门间实行,还要推广到司法、口岸、环保、卫生等等各个部门和行业,使得守信者处处得益,失信者处处受制,逐渐形成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4.2 不断健全和完善信用评估制度,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信用资信评估系统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市目前缺少权威性的信用资信评估机构,要推动信用评估系统的创建和发展,采用市场化机制、企业化运作的方式建立信用资信评估公司,作为第三方中介机构。信用中心负责全市信用评估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将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的信用等级评价标准加以整合,统一评估的标准和方法,按照统一的格式汇集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资料。使评估运行实行统一指标体系、统一评估程度、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向社会公告评估结果,确保社会信用评估的完整性和评估结果的权威性。

4.3 开展信用查询服务,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面对庞大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对外提供查询服务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对信用信息可区别不同情况,面向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公开查询或需申请查询服务,可将信用信息分为两类:一类为可公开信息,如企业注册登记、经营范围、职工人数等基本情况以及社会公共信息记录等,社会公众可直接通过“连云港诚信网”查询;另一类为非公开信息,如企业及个人的商业信用记录、质量检验情况、工商行为纪录、涉及民事、行政、刑事重大诉讼行为等特别信用记录,此类信息需由查询单位或个人向信用中心提出申请,由信用中心提供查询结果。

4.4 激励约束并举,建立健全社会公示监督体系

社会监督具有很强的约束力。我们要对守信者采取激励机制,对信用状况好的企业和客户,在金融、工商、担保等方面给予优待。要对失信者采取警示及惩罚的约束机制,凡在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被列为严重失信行为的企业,都要列入“黑名单”。不论是守信者,还是失信者,都要通过“连云港诚信网”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督,使“连云港诚信网”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市信用信息发布的权威机构。

参考文献

[1]丁敬达,刘焕成.论我国省级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现代情报,2007年08期。

[2]雷耀麟,吴健,姜诣勋.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平台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微型电脑应用,2011年04期。

[3]刘建洲.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内涵、模式与路径选择.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4]何耀光,陆培军.加快江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电子政务,2011年01期。

3.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篇三

政务诚信建设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执政能力、确保政令畅通、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保障。作为政务诚信试点单位,今年,我区积极探索,开拓奋进,搭建新的载体,开创新的领域,扎扎实实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全力以赴引领政务诚信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试点工作进展有序。

今年,在市信用办下发《xx市20xx年信用建设工作要点》后,我区迅速行动,全面部署,信用工作领导小组随即召开了专项会议。按照市里指示,结合我区实际,研究制定了《20xx年XX区政务诚信建设试点实施方案》、《2013年XX区政务诚信建设试点任务分解表》以及《2013年XX区信用体制考核细则》。召开了“2013年XX区信用工作会议”,对我区信用工作进行了专项布署,分解落实了具体指标,实现信用试点工作的良好开局。

二是广泛宣传动员,政务诚信彰显皇姑特色。

今年,我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建设四大信用主体”活动,即通过打造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社区、诚信学校四大信用主体,以其鲜明的示范作用,全面提升XX区的社会诚信度。我区信用办在全区各单位、各街道办事处、企业、学校中大力宣传,广泛动员,开展政务诚信宣讲等活动,使诚信观念深入人心,在全区范围内形成“人人讲诚信,处处树新风”的良好氛围。尤其区政府在黄河街道试点以建立法制政府、廉洁政府、高效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健全权力监督机制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全方位打造“皇姑诚信政府”新形象。

三是全力跟踪协调,确保全区重大项目顺利推进。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推进XX区软环境的建设中,我区将政务诚信融入其中,加强对区内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提升政府办事效率。认真组织全区相关部门,深入开展“双进双解”活动,时刻跟踪项目建设情况,积极动员全区机关干部,以各职能部门、各单位为根本,成立若干帮扶小组,逐一走访市、区重点项目,调查并记录了企业对政府服务和水电气等社会公共服务部门提出的若干问题,并及时向市里反映,做好沟通协调,为企业提供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尽全力赢得了企业的满意,力促全区8个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并得到市重点项目办的好评,努力实现了全区经济加速发展。在开展诚信企业宣传活动中,我区继续在服务业企业、工业企业等行业深入推广,加大对沈阳东北有色及沈飞实业公司“辽宁省诚信企业”引领作用的宣传力度,在全行业营造诚信经营的氛围。四是深入基层一线,多角度开展政务诚信建设。

我区信用办结合区委、区政府推进功能区建设,选调了百名干部深入功能区,体察民意,了解民情,通过悬挂条幅,发放诚信政务手册等方式,提高广大民众政务诚信知识。组织企业和学校,通过课堂教育、企业职工诚信培训等活动,促进政务诚信知识的广泛传播。区政府为增强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的透明度,根据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与社区共同协调解决公共服务问题,继续在全区推行黄河街道的“621”模式公共服务平台,即采用“6条诉求征集渠道、2级平台联动办理、1套跟踪问效工作机制”,将社区居民的诉求及时向政府机构反映,及时解决民生问题,为居民摆脱困境。通过推进“621”联动模式,我区社会管理与诚信建设取得了新突破,政府诚信指数在民众中得到了提高。五是积极探索尝试,创新诚信工作评价机制。

为全力提升我区政府工作人员的诚信水平,保证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进一步夯实我区政务诚信建设的坚实基础。今年,我区在政务诚信建设考评机制上积极探索,全面开展诚信单位和个人的创建活动,以典型示范为引领,推行诚信公务员评选活动,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工作机制,努力在诚信单位、诚信个人创建活动上取得新突破。我区信用办在年初编制了《2013XX区信用建设考评方案》以及《ab类信用体制考评细则》、《cd类信用体制考评细则》,并将其纳入政府工作绩效考评指标当中。

六是注重求真务实,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

4.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情况汇报 篇四

材料

农村信用社行风建设情况总结汇报材料

农村信用社行风建设情况总结汇报材料,联社办事处深入开展了以“树正气、讲团结、讲规范,提素质、树形象、求发展”为核心内容的队伍和行风建设活动,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考核、监督体系着手,推动了行风建设深入开展,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一、以组织领导为关键,狠抓学习教育,扎实有效地开展行风建设工作

一是健全行

风建设机构网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把任务

分解到人,形成了“统一领导、各负其责、协调联动、全员参与”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搭建信息宣传平台。开辟宣传专栏和信息专刊,总结推广行风建设活动中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全年刊发《简报》54期,起到了典型引路作用。三是健全学习教育机制。积极打造“学习型”企业、培养“学习型”员工,开展全员读书活动,设置“学习园地”,建立学习、培训和考核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行风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全年开展各类学习培训活动30多期,参训人员达3600人次。

二、以监督机制为保障,制约权力运行,促进了行风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面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使服务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并设立举报箱、公布监督电话,聘请社会监督员,实行“开门”搞行风、“公开”抓监督。全年受理服务投诉76起,对查实的52名责任人给予经济处罚或纪律处分;全年两次对145个

营业网点进行优质文明服务突击检查,纠正了5类不规范行为,提高了行业服务水平。二是拓宽监督渠道和范围相结合。通过信访处理、诫勉谈话、效能监察、畅通渠道等多种形式,不断强化系统内外双项监督。年内组织开展了银企座谈会、对接会、老干部和职工座谈会,并向社会各界广泛发放《征求意见书》,征求到意见和建议20余条。同时,注重加强对容易引发案件的信贷、财务、储蓄等重点工作领域、岗位和人员的监督,延伸监督触角,由八小时以内向八小时以外延伸,将案件防范关口前移。全年两次对在岗职工4523人进行了不良行为排查,排查面达到100%,对排查出的6名重点人员,落实了帮教措施。

三、以树正气行正风为抓手,创新服务举措,实现了行风建设和业务发展两不误

一是大力推行提速提效服务举措。制定出台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公开承诺等一系列提速提效的规定,有

效解决部分营业网点排队办理业务的问题。同时,为切实提高办事效率,部分网点根据需要,设置大堂经理、配置叫号机,既方便了客户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大力推行“人性化”服务举措。在改善办公环境、配置便民服务设施的基础上,增设业务咨询窗口、摆放业务宣传橱窗,增强了工作透明度。适时推出“汽车银行”、“电话银行”和上门服务,特别是针对小额贷款发放问题,大力倡导营业时间围绕着季节转、看着农时转,上门营销,及时把农民群众所需的农资送到家,提供迅速及时有针对性的服务。三是大力推行全新服务举措。为提供全方面、多层次、高水平的金融服务,拓宽服务功能,市办事处创新服务举措,推广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实现了全市13家县级联社的469个营业网点在全省范围内的通存通兑,完成了现代化支付系统、农信银系统的上线运行,并利用网络优势开办发行“信通卡”业务和刷卡消费业务,提高了农村信用社的竞争力。

四、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加大投放力度,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一是与农业产业化调整相结合,与农村经济搞好对接。全力支持优质农户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需求。全年纯投放农业贷款亿元,积极支持了农村种植、养殖业发展以及农业产业化调整,带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二是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相结合,与区域经济发展搞好对接。加大对全市中小型企业和重点企业、项目的扶持力度,全年纯投放贷款亿元,对涉及钢铁、商贸流通、房地产开发、建筑、餐饮等多个行业进行了支持,促进了辖区企业的快速发展。

5.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情况汇报 篇五

发展和改革局 2012年7月13日

根据《****县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任务分解方案》**委[2008] **号文件精神,我局积极配合县经贸局,在经贸局的牵头下,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就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了相应的工作。

一、认真贯彻会议和文件主要精神,明确相关责任。《****县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任务分解方案》**委[2008]80号文件发布后,局领导及时召开全局干部职工大会,宣布贯彻会议主要精神,分解落实各职能股室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相应责任和目标任务。为了强化和推进工作,局内还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产业、综合、办公室等业务职能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发改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二、大力推广使用信用产品,增强企业守信意识。根据**委[2008] **号文件精神,我们及时进行了相应的工作部署和调整,将文件要求内容纳入日常工作。在项目招投标活动中,要求招标代理机构查询企业信用报告,对信用等级低又有串标、围标等不良记录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通过上述工作和措施,较好的鼓励了企业守信行为,强化了其信用意识。

三、创建诚信机关,提升政府公信度。近年来,我局以政务诚信建设为切入点,努力打造诚信机关形象,增强政府行为的公信度。一是政务公开。凡是在我局办理的行政性审批、核准或备案工作,从办事依据到办事程序,最终办事结果均向社会、向行政相对人公开,并在政府网站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实施限时办结。对项目行政性审批、核准工作实行限时办结制度,急、重事件实行特事特办,甚至是即受即办;三是实施行政效能监督和过错过失问责制。去年起,我局内部制发了《效能督查机制》和《****县发展和改革局绩效考评方案》,两个办法明确规定了机关及工作人员行政效能监督范围和办法,以及过失和过错的问责追究制度,对打造诚信、高效、廉洁的机关,提升政府公信度均起到了巨大的促进和制度保障作用。机关办事效率和质量较过去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四、强化个人诚信意识,提振社会诚信度。

长期来,特别是我县提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求后,我局以个人诚信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提振社会诚信度。首先是对个人加强诚信教育、增强诚信意识。局长经常在干职大会上,身体力行地传教全局干职人员,阐述“做官先做事,做事先做人”,“诚信是人安身立命之本”的道理,表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在机关逐渐形成了“守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社会氛围;其次是要求“发改人”必须在工作能力上强人一筹,工作业绩上多人一筹,遵法守信上高人一筹。特别是要注重个人的信用记录,并对诚实信用的干部职工同等条件下优先任用,并要求个人经常查询本 人的信用报告信息。到目前为止,全局干部职工尚未有信用不良记录的报告。

我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近年虽然已经全面展开,但工作上还欠深度,特别是在全面推广使用产品工作方面还存一些具体困难和问题:

1、信用报告作为审批前置条件存在法律上的空白。因此要在行政性审批前置条件中加入征询企业及企业法人信用报告,尚无法律依据,无法在此职能上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2、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认识不足。目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还在工作初级阶段,人们还没有深刻认识到社会信用的意义和作用,这与我们当前的经济收入水平不无关联。由于人们的经济及收入水平有限,不讲信用、随意违约,甚至是恶意欺诈的情况时常发生。

3、个人信用报告查询不便利。当前,许多人对个人信用报告认知度不高,不到个人去办理相关信用消费事宜时,不知道还有个人信用报告之说,更不知如何查询个人信用报告。而查询的平台、途径的社会知晓度也不高,没有像交通违法、住房公积金、华油燃气消费等信息有便利、直接的查询平台。

6.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情况汇报 篇六

信息公开暨信息系统安全工作情况汇报

县政办:

按照*政办【2011】12号文件的要求,近期对我局信息公开和信息系统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信息公开

***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市局的统一部署,大力推行政务信息公开制度,推行阳光政务,确保员工的知情权、监督权、表达权。

1、建立内部公开制度、保障监督权。县局内部成立了比价招标领导小组、纪检监察领导小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对“三重一大”和“岗位公开竞聘”等工作强化领导,从组织层面保证了政务公开工作的有效实施。

2、建立内部信息公开平台、保障知情权。从2010年开始,在*市局的大力支持下,**县局依托内部局域网,建立了县局内部网站,不定期公布职工关心的焦点问题;建立内部bbs板块,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在县局内部设立信息公开栏,把涉及到企业经营各方面的内容,每月月底定期公布,接受员工监督,保障员工的知情权。

3、建立内管机构、保障参与权。县局在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中成立了内部管理和督查。内部管理负责规范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合法权益不受企业经营方式的侵害;督查对各职能部门工作质量进行监督。

4、建立信息公开渠道、接受社会监督。2010年我局连续两次参与**县监察局主办的“政风行风监督热线”栏目,直接听取社会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提出的好的意见和建议在工作中予以落实。如2010年参与的第二次热线栏目中,有听众建议我局在***过程中,考虑****的问题。我局及时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保障他们的权益。

5、定期公布执法情况、力保执法监督到位。在工作中,我局定期通过公示栏,公布依法办理许可证、注销许可证、案件处理结果等具体内容,接受当事人的监督,接受消费者和零售户的监督,也接受县政府法制部门和上级单位监督,确保我局在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09年被**县人民政府评为依法行政先进单位。

二、信息系统安全

**县局信息系统主要是在*市局(公司)内部局域网平台的基础上建立的,主要经营信息、政务公开信息、企业经营信息都是在市局服务器上贮存,**县局只有使用功能。但是信息系统中所保存的数据是企业的重要市场信息和资源,保障信息系统安全尤为重要:

1、加强监督,确保使用信息安全。我局有两名计算机专业人员成立了信息安全保障小组,对全局计算机软硬件、信息使用安全进行监督和监管,不定期对各部门计算机和数据交换机进行检查,确保软硬件的安全。

2、加强引导,确保使用信息安全。通过县局局域网可以连通外网,我局建立了相应的使用管理制度,一是分层面开通这项功能,确保系统安全;二是加强对使用信息网络监控,依托市局平台,可随时

监控每台计算机的信息流;三是不断通过会议、提示、警示教育等形式,让员工不上非法网站、不下载非法内容。

3、加大投入,从技术层面保障信息安全。近年来,不断加大对信息安全方面的投入,购买瑞星杀毒软件全年使用权、购买卡巴斯基正版软件、与***下属软件公司建立伙伴关系,依托他们的技术优势,确保了信息安全。

近年来,***在政务信息公开和信息系统安全方面的投入是大的,领导是高度重视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感觉到一些问题和短板:

一是企业专业人才较少,不能适应信息化工作。全局仅有一名专业计算机专业人才、一人自学计算机专业,其他人员对计算机的使用,仅仅局限于软件使用,还需大量的教育、培训,提高专业技能,还需专业化人才,信息安全任重道远。

二是信息公开的方式还有局限。虽然注重了在县局、市局内部信息网的政务信息公开,但是公布的信息网络是内部局域网,“****”、政务信息公开栏等受众较少,还需不断加强。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做好信息公开和信息系统安全工作,一是在信息公开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确保阳光政务的推进实施;二是在职工参与上想办法,不管是什么样的决策,把职工代表作为监督,全程参与,充分保障公平、公正和公开;三是在信息系统安全方面出点子,实施有效监管,确保企业的经营数据安全。

过去的几年来,***在县政府办和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指导下,信息公开和信息安全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没有发生一起责任事故,但是我们也深知工作中的不足,我们将继续在县政府办和职能部门的领导下,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取长补短、持续改进、不断进步,力争把工作做的更好。

***

7.九大系统建设情况汇报(稿) 篇七

建设情况的汇报

在质检总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局根据深圳市口岸齐全、外贸进出口量大、检验检疫任务繁重的客观需求,敢闯敢试,大胆改革创新,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自主研发并应用了陆路口岸电子通道等九大系统,积极推进检验检疫监管模式的变革,取得了良好成效。

下面,首先汇报陆路口岸电子通道的建设应用情况。

一、陆路口岸电子通道 汇报的内容分三个方面:

(一)背景与现状

深圳毗邻香港,海、陆、空口岸齐全,拥有各类口岸17个。深圳湾口岸、文锦渡口岸、沙头角口岸和皇岗口岸是连接深港两地的四个陆路口岸,其中,皇岗口岸是亚洲最大的陆路口岸。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深圳已成为全国外贸依存度最高的城市,出口贸易额连续16年稳居全国大中城市的首位。据统计,2008年经深圳陆路口岸出入境的车辆多达1500万辆次,占全国的75%,经陆路口岸出入境的货物总金额高达3923亿美元。传统的检验检疫通关模式已无法适应进出口货物快进快出、大进大出的要求,口岸检验检疫通关模式与通关效率的矛盾十分突出。

1995年深圳作为全国唯一的试点单位,对口岸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95年以前,深圳陆路口岸共有卫检、边检、动植检和海关四个执法单位在口岸实施通道管理,95年之后,卫检和动植检 从口岸通道撤出,工作间被拆除,检疫工作从此失去了通道管理能力,工作较为被动。

95年改革之后,深圳检验检疫部门启用了《出入境车辆监管簿》,通过驾驶员填写《监管簿》,主动申报车辆过境信息和车载货物,事后审核比对《监管簿》与海关《签证簿》记录的模式,对出入境人、车、货实施检验检疫监管。

以《监管簿》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十分明显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把关能力不强。《监管簿》的管理主要依靠事后的人工比对审核,比对信息来源十分单一,不能自主把关;2002年11月,深圳海关在陆路口岸启用通道自动核放系统后,详细的货物信息由进出口企业以载货清单向海关申报,驾驶员仅象征性地申报货物名称,《签证簿》不再承担货物的申报功能,检验检疫的信息比对缺少参照物,工作更加被动。

二是管理方式落后。一方面,驾驶员在车辆每次出入境时都必须填写《监管簿》申报,手续繁琐,还容易因疏漏未填而受到行政处罚,驾驶员意见较大;另一方面,《监管簿》与《签证簿》的比对工作依靠人工方式进行,费时又费力,工作强度大、效率低。

(二)电子通道的建立

针对深圳陆路口岸面临的形势和通关管理存在的弊端,深圳局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最终选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建立了陆路口岸电子通道,在不改变现有通关设施的情况下,建立起检验检疫虚拟监管通道,实现了陆路口岸出入境人、车、货的有效监管。

电子通道是指通过安装在出入境车辆的车载卡与口岸现场无线射频基站的信息交互,准确识别出入境车辆,并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时获取车载货物等信息,实现对人车货有效监控的虚拟通道。

电子通道由分布于口岸监管区的基站群、安装于出入境车辆前挡风玻璃上的车载卡以及与基站互联的网络化管理平台组成。

下面,以皇岗口岸入境客车通道为例,介绍一下电子通道的工作原理:

当车辆驶入口岸监管区时,唤醒基站激活车载卡。车载卡随即进入工作状态。车辆按照入境路径向前行驶时,分别经过识别基站1、2、3并向其发送车载卡ID号,管理平台根据识别基站1、2、3读取到车载卡ID号的情况自动判定车辆的过境状态;当车辆驶出口岸监管区后,车载卡自动转为休眠状态。识别基站同时具有预警功能,可以根据监督管理的需要向车载卡发送检验检疫指令,利用车载卡的语音和灯光提示,对车辆实施引导和控制。通过这个实例可见,电子通道依托车载卡与基站的信息交互,实现了对出入境车辆的“识别”与“控制”。

电子通道技术有四个技术特点:

一是远距离、准确识别,识别距离可达300米,准确率高达99.8%;

二是具有智能提示功能,车载卡可以发出4种语音和3种灯光提示;

三是车载卡耐高温、电池寿命长,无按键操作,避免人为干 扰;

四是基站故障自动报警、网络断线自动重连,确保24小时不间断运行。

电子通道的建设实现了自主获取过境记录、自动扣缴检疫费用、驾驶员健康证管理、实时获取货物信息、智能化稽查5大业务管理功能:

一是自主获取过境记录。识别基站能自动读取经过无线信号覆盖区域的车载卡信息,并根据车辆行驶经过基站的先后顺序,记录车辆的行驶路径,准确判断车辆出入境状态,记录过境时间。如图所示,当车辆过境时,管理平台就能立即显示出车载卡号、车牌号、车辆类型、行驶路径、判定结果、出入境时间等信息。

二是自动扣缴检疫费用。驾驶员可以通过现场充值、网上充值、手机充值等方式自行预存车辆检疫费,缴费极为方便。当车辆过境时,电子通道根据其出入境记录自动扣缴预存的车辆检疫费。当余额不足时,车载卡通过灯光和语音,提示驾驶员及时预存费用;当扣缴费用未成功时,管理平台自动发出警报,提示工作人员进行处理。

三是驾驶员健康证管理。电子通道管理平台与驾驶员健康证系统实时联网,自动获取驾驶员的健康证信息。在车辆过境时,主动核查驾驶员健康证信息,对健康证快过期的,车载卡语音提示驾驶员及时体检;健康证过期的,管理平台自动发出警报,提示工作人员进行处理。

四是实时获取货物信息。进出口企业通过互联网,提前向管理平台申报货物信息,获取相应货物的申报号并交由货物承运人,承运人通过管理平台将货物申报号与车辆车牌号进行绑定申报,建立车辆与承载货物的对应关系。

当车辆过境时,基站识别车载卡后,管理平台便能及时显示车辆、驾驶员、货主、货物、包装材料以及货物是否应检等信息,并可通过车载卡发出相应的语音及灯光指令,引导驾驶员办理相关检验检疫手续。

五是智能化稽查。车载卡的应用,为创新稽查手段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此,我局研发了移动式稽查仪,流动式稽查车等现代化稽查工具。

通过电子通道覆盖整个口岸区域的监控网络,口岸现场的工作人员在移动稽查车上就可以实时监控车辆、驾驶员及车载货物信息,快速实施稽查。当健康证过期、未完成检验检疫手续、欠费以及布控车辆驶入口岸监管区时,车载监控界面红色高亮显示相应车辆信息,稽查车发出声音警报,提示工作人员实施稽查;同时,车载卡发出语音和灯光提示驾驶员接受检查。

下面,我们通过实例来体验一下电子通道是如何实现通道管理的:车辆驶入口岸区域时,基站自动激活并识别车载卡。管理平台自动提取相应驾驶员的健康证信息和车辆承载货物信息,如无异常则通过基站向车载卡发布放行指令,车载卡亮绿灯并提示“您好,请通行!”;

如车辆被抽中查验,则通过基站向车载卡发布查验指令,车载卡亮红灯并提示“您好,请到国检办理手续!”;

如现场稽查人员发现车辆或货物信息异常,则可以在口岸区域拦截相关车辆到稽查点实施稽查。

(三)电子通道的成效

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深圳检验检疫局在陆路口岸建立了一套独立的、严密的、电子化监管体系。

电子通道管理平台于去年底正式应用以来,已稳定运行了10个月,共记录出入境车辆168万辆次,准确识别率高达99.8%。该管理手段给深圳局陆路口岸检验检疫业务运作模式带来了深远影响和重大变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车辆电子化通关。电子通道转变了原有的车辆监管模式,全面实现电子化管理。

一是车辆申报电子化。通过电子通道对出入境车辆的自主识别,实现了车辆申报的电子化,取消了《监管簿》,驾驶员不再逐次填写《监管簿》申报,通关极为方便,受到车辆驾驶员的热烈欢迎,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二是提高了工作效率。彻底摆脱了人工核本工作,实现电子化审核,把大量的一线工作人员从繁琐枯燥的审本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以皇岗局为例,该局以前共有16个人负责监管簿的审核工作,每天要审核监管簿800本,健康证1500份,工作量大,效率低。现在仅用2-3人即可完成电子审核工作。

三是减少了行政处罚。《监管簿》的取消直接避免了驾驶员因疏忽漏填而导致的行政处罚,检企关系更为和谐。据统计,电子通道应用以来,口岸行政处罚案件减少了70%。

四是节省了中介费用。车辆申报电子化从根本上扭转了驾驶员长期依赖中介机构办理换本手续的局面,减少了驾驶员委托中介代理换本的额外支出,粗略估算,每年可为管理对象节省委托 中介费约2000万元。

五是缴费方式灵活便利。车辆检疫费用可通过网络缴费、手机缴费等多种方式预存,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的驾驶员。

六是健康证实时管理。实现了驾驶员健康证管理电子化,通过管理平台与驾驶员健康证管理系统的互联,实现了驾驶员健康证信息的自动比对和实时监控,使健康证管理更加严密、有效。

2、货物电子化监管。电子通道强化了货物监管的功能,实现了自主的智能化监管。

电子通道通过提前申报绑定车辆与货物信息、通过车载卡智能提示监控出入境车辆,达到了以车管货,以卡管车的目的,实现了对进出口货物的实时智能化监管。

检验检疫部门全面准确地掌握进出口货物信息,并全程监控货物落实检验检疫的情况,从而彻底扭转了对进出口货物监管的被动局面,真正提高了检验检疫口岸自主把关的能力。

3、现场智能化稽查。电子通道积极创新稽查手段,稽查工作更加有的放矢。

一是有效稽查布控。建立黑名单管理,违规车辆实施布控,高风险车辆主动稽查,增强了稽查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是创新稽查手段。利用手持式稽查仪、流动稽查车等现代化稽查工具,工作人员能在口岸现场准确及时地发现存在违法记录、不如实申报、未落实检验等违规情况,对企业和承运人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力。

三是加强稽查监督。建立了企业进出口货物的电子帐册,便 于实施随机抽查审核和定期审核的后续监管制度,完善了对企业监管的长效机制,加强了稽查监督的力度,使不法企业无机可乘。

依托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深圳检验检疫局在陆路口岸建立了电子通道,实现了对出入境人、车、货的通道管理,丰富了执法手段,增强了自主把关能力,提升了把关地位。

在集中力量研发陆路口岸电子通道应用系统的同时,我局紧密结合业务实际,以“提速、减负、增效、严密监管”为目标,先后开发应用了车道司机自动测温及收费查询等系统,下面接着对这几个系统作一个简要的汇报。

二、车道司机体温自动测温系统

该系统是指安装在车辆通道检验检疫工作间,对出入境客车和货车司机体温实施自动化测量的装臵。

该系统包括车辆及高度检测、自动测温、测温镜头定位、车道控制和后台监控等五个装臵。该系统通过地磁感应和红外光幕实现了车辆到达与离开、车辆高度(司机座高)、车道环境参数等在线检测;通过高度升降和水平转动二维机械自动控制,实现焦平面红外热成像仪与可视摄像机镜头自动调整至司机脸部正面位臵;应用人像捕捉与前额区域定位软件,准确获取司机限定范围的额表温数值群,避免了各种热源干扰;通过大量的实测数据采集与运行统计分析,创新性地采用动态筛查法,最大限度地抵消了环境因素、时间因素、设备因素对体温测量值的影响。该装臵还具备图像数据保存、查询、自助式人机界面、语音对讲、预警管理等功能。该系统2009年6月投入使用,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战役中呈现显著效果,彻底改变了传统手持红外点温计人工对司机进行体温测量方式,实现了车道无人值守、司机体温自动测量、统一监控放行,改善了工作环境,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国门执法形象,实现文明执法、人性化执法。

三、出入境旅客健康自助申报系统

该系统是指安装在旅检口岸现场,为旅客提供健康申明卡自助申报及体温测量的装臵。

该系统集出入境证件识别、实时摄像、自动测温、触摸屏自助申报等功能为一体。出入境旅客过境时,通过证件识读器自动读取出入境证件信息,通过触摸屏及人机界面自助输入旅客联系地址和电话等基本信息、接触史等检疫信息,再次申报时便可自行快速完成,特别适合多次往返旅客。同时自动测温装臵、摄影录像装臵即时记录旅客体温及图像信息,后台实时监控,异常情况智能报警。

该系统的应用,改革了人工收验健康申明表模式,一是简便快捷,自助申报时间不到3秒,极大地提高了旅客申报通关的效率;二是管理科学,旅客自助申报的资料、体温及面部相片数据库留存,实时监控,可随时调阅、追查;三是节能环保,大大减少健康申明卡纸张的印制使用。

系统自2009年8月在福田口岸启用以来,日均近万人次,共有100万多人次旅客使用,深受经常往返深港两地的旅客欢迎。质检总局领导、深圳市领导及香港卫生署官员多次视察指导,给予了高度评价。

四、检验检疫收费查询系统

该系统通过互联网,为进出口企业老板或相关负责人提供快速查询其缴纳检验检疫费用的相关情况。是检验检疫深度服务企业的重要举措。

系统查询操作简单方便、数据清晰明了。企业只需通过互联网,即可以对企业缴纳的检验检疫费信息进行查询。查询分为三种方式:按报检号查询、按发票号查询、按时间段查询。查询信息包括报检号、报检单位、货值金额、检验检疫费、缴款单位、缴款日期等。企业同时可以从该系统了解收费办法详情。

2009年7月,该系统正式面向企业开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一是有效打击利用假检验检疫票据诈骗的不法行为。近年来,不法人员利用假检验检疫票据骗取企业钱财的案件时有发生、屡禁不止,有些企业甚至在短短一年内被骗走了几十万元。该系统应用以后,有效堵住了报检人员“作假”的漏洞,让不法份子难有可乘之机。二是进一步推进了检验检疫政务公开。此系统是全国首个面向企业开放的检验检疫收费查询系统,系统的应用充分体现了检验检疫“阳光收费”,为企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方便。三是强化了执法社会监督。检验检疫收费“透明化”,对工作的准确、高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该系统的启用被评为2009年中国检验检疫“十大新闻”,并与“中国检验检疫服务网”进行了有机衔接,将更广泛的服务全国进出口企业。

五、风险评估分类管理系统

该系统通过实时在线监测出入境货物申报信息全方位智能采 集分析产品的风险信息,自动开展风险评估,综合“产品风险等级和企业类别”实施“二维”分类管理,不仅为《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办法》的实施提供有效载体,还对动植物产品和食品的风险评估和分类管理进行探索和实践。

系统包括两个业务管理平台:

一是风险信息收集及预警平台,实现对风险信息收集、报送、研判和预警等工作的电子化管理功能。深圳局风险信息队伍收集舆情信息、检验检疫不合格数据、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等风险信息后,可通过该系统进行网上风险信息交流。各专家组对报送的风险信息开展风险研判,对涉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重要风险信息通过系统迅速发布风险预警,包括重点关注、风险布控和风险动态,并调整管理措施,如根据出口圣诞灯被国外通报这一风险信息,将出口圣诞灯的风险等级从中风险调整到高风险;再如采用《风险信息快报》和《产品安全信息快报》形式向局内和企业发布重要风险信息;同时还可通过全备案的检企互动平台向企业通报重要风险信息,提醒企业关注。

二是风险评估分类管理平台,实现产品风险等级自动评估、“二维”分类管理和动态指引检验检疫操作的功能。系统能够自动采集CIQ2000中的产品和企业数据,按照预设的评价准则对产品风险进行自动评估,输出产品综合风险,并根据企业信息判别企业类别,综合产品风险等级和企业类别,自动选择相应的分类管理措施,如抽批比例、查验方式、查验内容、送检比例等,在CIQ2000相关环节以“审单指引”和“查验指引”输出,实时指导一线人员现场操作。使用时,工作人员无需打开该系统,只要在 CIQ2000的审单环节和施检分单环节输入报检号,系统会自动弹出指引信息。同时,我局尝试3G手机移动查验功能,工作人员在查验现场就能通过手机查看操作指引,并可录入查验结果。

该系统自2009年1月开始启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显著提升风险预警能力。系统通过搭建风险信息预警平台,进一步强化风险信息收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臵”。二是显著提高检验检疫工作科学性,系统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并实现了自动评估功能,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同时,通过各专业组的后评估工作,对货物风险等级和分类管理措施实现了动态调整。三是切实解决一线人员提出的“检多少”、“检什么”、“怎么检”的问题,管理部门也可通过系统实时了解工作人员的检验检疫操作,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六、业务动态数据分析系统

该系统运用信息技术及数理统计方法,构建数据报送管理平台,优化数据查询手段,创新数据展示方式,分析评估各类业务数据运行规律和特点,针对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发布相关统计信息,为领导决策和业务管理提供数据信息服务。

系统的应用,一是实现了统计任务的自定义下发和手工报表数据的规范报送及自动汇总,提高了数据采集的实效性和准确性。二是实现了对常用业务数据的快速、准确查询。将查询时间由原来的分钟、小时缩短为秒,成倍提高了统计工作效率。三是采用300多张图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业务动态,使管理者只需轻点鼠标,便可对一线业务情况一目了然;四是通过设臵数学模型评估 业务数据,对各类业务运行状况进行在线监测,并采用红黄绿预警灯图等直观方式,对批次、货值、数重量等项目的异常变化和质量状况自动预警,有助于把握监管重点,并为快速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信息支持。

该系统2008年底在我局已全面应用,目前还在宁波局、天津局、海南局等单位推广使用。

七、实验室综合业务管理系统

该系统是我局在总结LRP2000经验基础上,开发设计的基于三层架构、数据大集中、统一流程,实现实验室业务及资源高效、智能、无纸化管理的信息化平台。

系统集报验管理、样品管理、结果登记、报告管理、信息查询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了从分支局报验申请、检测中心收样、任务分配、结果登记、报告拟制与签发等一系列的电子化流程。通过该系统,分支局用户可直接打印报告,业务处室可实时掌握检测业务情况,加强对不合格项目和检测报告的管理,实现检测信息高度共享,业务处室、分支机构、检测中心三位一体。系统应用条码技术进行样品流程化管理,方便了操作,简化了样品流转手续;采用开源OpenOffice技术,提高了检测报告拟制效率。

系统于2009年1月开始使用,实现了检测业务各个环节的全面跟踪,优化了实验室内部管理,检测工作更加科学化,样品管理更加规范化,为检测业务的高速运转提供了功能强大的信息网络平台。

八、电子监察系统

该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健全事前监督和事后监 督相结合、层级互补、分工把关的新型监管机制,实现了纪检监察工作向信息化、智能化的跨越。

系统通过对CIQ2000、行政处罚、车检等重要业务系统相连接,自动、实时采集每一业务事项办理过程的详细信息,使纪检监察机关即时、同步、全面地监控业务办理的实施过程;此外,通过视频监控系统、投诉处理、服务评价可实时掌握主要办公现场情况,实现对工作关键流程、重要环节、重点岗位的监察。及时发现、纠正执法过程中存在的违规违纪行为,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的有效性。系统包括行风监督、廉政监督、自查自纠和绩效评价四大功能。

系统的运行,实现了信息技术与纪检监察业务有机结合,是我局电子政务建设的新成就,是纪检监察信息化的新开端,对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推进政务公开、强化纪检监察职能和促进业务运行机制创新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力促进了我局反腐倡廉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

九、外事管理系统

该系统是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将琐碎的外事审批、证件办理、签证办理等事项归类统一,实现外事工作从繁杂的人工操作向科技化、智能化管理的跨越。

该系统包括外事工作的任务管理、证件管理、信息管理、查询统计、系统管理等多个功能模块,实现了人员动态管理、外事任务及证件信息管理、证件领用管理及自动预警、统计查询、信息服务功能5个外事管理功能。该系统还与人事管理系统相联,共享人事部门数据;开放纪检监察人员端口,加强对特殊人员的 监管;与地方外事办的系统数据相连接,实现报件网上输送。

该系统于2009年4月投入使用,一是实现了外事工作信息化管理,建立外事任务、证件信息等完整的电子档案;二是实现了外事工作关键环节实时控制,便于外事工作的跟进,消除容易造成工作失误的隐患;三是科学严把外事关,及时掌握全局人员情况变化,对特殊对象进行重点监管,有效控制外事活动的风险;四是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加快了外事办理、查询、统计等速度。

上述九个系统的建设,得到了总局领导及有关司局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这些系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局信息化水平,增强了执法把关效能,为我局更好地服务企业,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局将一如既往的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深化监管模式改革,为检验检疫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8.中医院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 篇八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对各位领导在百忙中来我院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为适应医改要求,方便群众就医,近年来,我院在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医院基本情况

医院始建于五十年代,建有门诊大楼、内科病房大楼、外科病房大楼、医技楼、急诊楼、肝病楼、仓储楼,占地面积1.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4万平方米。现有在岗职工600余人,其中卫技人员434人,注册护士213人,执业医师156人,省市级名中医4人。设置床位500张,实际开设800张。拥有20个临床科室,16个医技科室,1个重症监护室(ICU),1个血液透析室。开设专科专病门诊15个,年门诊量达32余万人次。医院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医疗机构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建设项目1个(康复科),“十二五”江苏省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1个(脑病科),徐州市中医重点专科3个(肿瘤外科、脑病科、肝病科)。历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二级甲等中医院。

二、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

—1—

我院从2000年开始实施全院收费系统建设,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开始,在2001年建立药品消耗管理系统,2004年6月与县卫生局新农合系统联网,先后增加了财务管理、药房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信息联网。2013年新系统上线,模块涵盖了HIS、LIS、PACS/RIS、电子病历、临床路径、综合查询、物资管理等多方面。在运行中,不断完善、优化、改进,使系统更加适合医院工作需要和患者需求。

在硬件应用上,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购置了2台惠普(580G7)服务器,2台存储器,4台PACS/RIS服务器,1台容灾备份服务器(HP580),1台核心交换机(思科),1台备用核心交换机,2台光纤交换机,1部10kv备用电源。在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指导下,打破传统的“信息孤岛”模式,实现了全院信息网络全覆盖,提高了病历书写质量。为患者就诊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使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三、信息化建设取得成绩

通过信息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一是病人所有医疗信息全部在线,满足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查询要求;二是病人就诊时间缩短,一站式服务实现了不需排长队交费、取药、等检查报告,满意度大大提高;三是设置触摸屏查询系统和检验报告自助打印系统,改善了就诊环境,在患者心中树立了现代化医院形象;四是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各类信息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五是建立了完备的基础数据库,不但实时在线为临床医疗服务,同时可进行

—2—

统计分析,为医院的科学化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六是节约了资源。通过信息化建设,医院实现了无纸化办公,避免了各种资源浪费(如各种纸质表格的印刷等),有效节约了各项资源。突出的一点就是HIS、PACS/RIS、LIS、电子病历、临床路径均由东软公司提供和实施,减少软件系统的冲突,实现数据与功能的兼容,并能保障后期维护与升级。在接口开放和其他后续开发时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节约资金。

四、主要做法

自医院开展信息化建设以来,非常重视医院信息化的建设,成立了医院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引进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信息化建设工作。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为确保资金投入,我院设立了专项资金,在软件与硬件方面先后投入400余万元,用于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医院房屋紧张的情况下,利用楼间缝隙建成2间机房,目前信息设备机房已到达30平方米。二是加强全员培训,提高应用能力。在新系统测试、试运行和运行中,组织职工进行了多次集中培训,要求人人过关。经过培训,医院职工都能够熟练地运用信息系统开展工作。三是以临床应用为目标,不断完善功能。为保障医院以往工作流程和医生的工作习惯,信息科与临床科室建立沟通制度,根据科室需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改进模块功能,使系统更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四是强化责任意识,不断完善管理措施。为保障系统安全,设置了防火墙,严禁各种外来存储介质连接系统,针对不同操作人员设立了不同权限,对各项权限的开通或增加实行严格的审

—3—

批,使医院信息安全不断完善和改进。

五、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虽然我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医改要求、数字化医院建设还有较大距离,与其它先进地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由于医院基础薄弱,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目前信息化水平仅能满足统计、查询等基本功能。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功能模块不全。处方点评、抗生素分级管理、三色预警机制、统一数据平台建设、分诊叫号、移动输液、移动查房等模块尚未建立。二是硬件条件不足。主HIS服务器应用逐渐不能满足大数据运行需求,双活系统还需大量资金投入,PACS/RIS备份等模块受各种因素制约还未实施。三是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现有工作人员少,日常维护工作量大,未接受专业化培训,无法做到24小时值守。四是缺少资金。医院正在筹划新医院建设,资金压力。医改后,整体收入减少,政府征收的各种规费较多,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得不到保障。五是辅助设施得不到保障。由于医院空间狭小,没有改扩建的地方,机房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专用精密空调无力购置,目前仍在使用传统空调。六是网络布局不健全。目前正在使用的是两层交换的网络布局,楼层间尚未实施光交换,安全性、稳定性、可扩展性得不到保障。

六、医院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

医院将利用5年的时间实现信息最大限度应用,打造一个全新的数字化医院,我们将逐步建立健全以三层架构为主

—4—

的全开放的网络布局、以财务为中心的全院收费自动化系统、以临床为中心的医疗全过程自动化处理系统;以行政管理为中心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决策为中心的数据分析处理系统;以科研教学为中心的数据挖掘系统;以放射为中心的PACS管理系统;以检验为中心的LIS管理系统;开展远程医疗、远程会诊、中医适宜技术平台、远程教学等新技术。希望调研组各位领导根据我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以及远景规划,在信息技术和功能应用上给我们以指导,在资金支持上予以帮助,使我院在信息化建设中能够到达上级要求,能够满足医院发展需要。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院将以“遵循标准、管理驱动、适用为先、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为原则,坚持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目标,增加对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加强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在信息化基础项目建设中不断完善系统功能,持续改进优化业务流程,注重各业务系统数据流的共享、数据交换和资源整合,建立适合医院发展的信息系统,逐步完成数字化医院基本构架建设,最终实现医院数字化运作,为沛县人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9.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情况汇报 篇九

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情况汇报

自2005年11月份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考核子系统在我局进行推广以来,在上级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局党组高度重视,有关科室大力配合,系统已经正式上线运行,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系统考核及追究情况

(一)试点期间系统考核及追究情况(2006年1-6月)

试点期间有关情况(2006年1月—6月)

系统考核情况

有过错率

监控过错

涉及人次

应扣分数

43个(次)

630条

79人次

1688分

申辩调整情况

涉及过错率

无过错申辩调整

调整责任人

申请人数

34个

554条

1人

50人次

系统追究情况(试点期间只考核不追究)

涉及过错率

涉及过错

涉及人次

追究情况

10个(次)

76条

30人次

涉及30人次应扣177分,应予以经济惩戒885元,同时1人还应给予批评教育,1人还应给予通报批评

(二)全省上线后系统考核及追究情况(2006年7-8月)

全省上线后有关情况(2006年7月—9月)

系统考核情况

有过错率

监控过错

涉及人次

应扣分数

16个(次)

33条

21人次

211分

申辩调整情况

涉及过错率

无过错申辩调整

调整责任人

申请人数

9个

21条

1人

12人次

系统追究情况

涉及过错率

涉及过错

涉及人次

追究情况

8个(次)

12条

10人次

涉及3个率5人次扣13分,给予经济惩戒65元。其中4个率4人次已执法自查给予扣款80元,不再责任追究。1个率1人次因系统考核过错,不再进行责任追究。

关于2006年9月的系统追究情况说明:

我局9月份共发生执法过错行为6类7户(次),共涉及过错责任人6人,共计应扣37分,经济惩戒185元。

10月份我局已经对9月份的6类7户(次)过错进行了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自查追究,共对4人次分别给予了批评教育、作出通报批评、责令作出书面检查的行政处理,共计扣款80元,具体情况是:“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未按期核销限改率”所涉及的过错责任人是XXX,过错事实是2006年9月XX制作有限公司外销证未及时核销未发限改,根据《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十一项之规定,给予批评教育并扣款伍元;“入库级次准确率”所涉及的过错责任人是XX,过错事实是2006年9月7日在审核电力局申报时不严格导致开票错误,根据《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第十二条第二款第四项之规定,作出通报批评,并扣款叁拾元;“不予行政处罚率”所涉及的过错责任人是XX,过错事实是2006年9月30日未下达不予处罚决定书,根据《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第十一条第三款第七项之规定,责令作出书面检查,并扣款壹拾伍元;“查补税款入库率”所涉及的过错责任人是XXX,过错事实是2006年9月30日查补税款未及时采取扣款、扣押查封措施,根据《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第十二条第三款第三项之规定,作出通报批评,并扣款叁拾元,以上四人的执法过错行为具体通报情况详见X国税函[2006]148号文件。

“一般纳税人适用税率正确率”所涉及的过错责任人是XXX,过错事实是超过小规模标准未按增值税税率征税,按湘国税发〔2006〕95号文件精神和县局综合业务科答复,可以不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按征收率征税,该率已被系统连续监控三个月有过错,过错责任人已经进行了申辩调整,因此本月的过错不予责任追究。

二、系统运行情况及运行成效

自2006年8月份系统在全省正式上线以来,整体运行状况良好,我局在2006年8月22日,对系统启用的49个率考核监控7月份的数据,与综合征管软件中的数据进行了比对,没有发现明显异常情况。通过试运行及正式上线进行考核追究以来,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提高了执法行为的透明度,增强了执法人员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被系统查出的一些过错,是过去一线执法人员不在意、随意的,领导又往往看不见、难于了解的问题,现在大家都充分认识到了。特别是考核子系统目前监控的大部分指标是时限,即是否按规定时限完成了相关,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执法人员的时间观念和效率观念。

(二)充分发挥“电子监督员”作用。按照系统设计,各级执法人员可以在该系统中按日查询自己的执法情况,通过系统的预警功能,及时发现执法过错并进行纠正。<

/p>

(三)规范了执法程序,优化了纳税服务。系统运行后,各执法人员特别是办税服务厅人员在执法观念上改变了以前重实体、轻程序的错误认识,建立起严格按法定程序和时限办理税收业务的责任意识。纳税人也明显感受到了税收执法责任制带来的优质服务。

(四)实现了考核追究的客观公正,提升了考核效率。系统使用批处理的方式,通过考核和追究指令的执行,快捷的生成考核追究结果,解决了原有手工考核取据难、追究难的问题;采用自动考核追究的方式,避免了手工考核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人情因素、人为因素,考核过程透明,责任追究实事求是;系统考核指标涉及各业务环节,被考核人员上到局领导、下到普通执法人员,在统一的监控平台中进行执法行为的考核追究,体现了考核的公开、公平、公正、客观。

(五)强化了岗位执法能力,提升了干部素质。系统上线运行后,按照规定执法、按照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提示的过错自行纠正不符合规定的执法行为已经成为执法人员的习惯。为适应岗位需要,学习业务,讨论中的难点已形成了风气,学业务、学政策、熟操作,成为执法人员的自觉行动,有效促进了执法人员素质的提高。

三、系统存在的不足之处

在试点期间及初始化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经过总局对系统进行优化,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是,系统并不是完全十全十美了,我局认为,系统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一)系统有些参数和考核项目设置不完善,与CTAIS的设计原理可能存在不相匹配。如“待批文书按期批复率”,系统不能识别双休日、节假日,在初始化中,对待批文书流转时限的设定是采用每个环节均增加2天进行设置,这就有可能导致有些未按期批复文书而系统不能监控到。

(二)系统的设计原理是只能考核到CTAIS的操作人员,而有些执法行为实际中,有可能是因为非操作人员的过错造成,而非录入人员的责任,对此类问题,只有通过“申辩调整”调整过错责任人,影响了计算机自动考核的严肃性和针对性。如2006年8月监控到“待批文书按期批复率”一户为办税服务厅文书经办岗,实际是管理单位文书经办人员延迟传递资料所致。

(三)系统启用的49个率,考核监控的大多是执法程序及时限方面的问题,而对执法实体方面的内容却监控得不多,并且对实际执法内容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没有进行监控。如“查补税款处罚率”,系统只能对“有查补税款是否处以罚款进行监控”,而对是否“按照查补税款处以50以上的罚款”的情况没有监控。

(四)系统考核指标参数设置升级与政策变化和综合征管系统升级未能同步,可能会导致系统监控考核不准确,并且CTAIS的开发公司和执法考核子系统的开发公司不是同一个公司,因此,考核子系统的升级与CTAIS的同步升级几乎不可能实现。如在试点期间,系统考核全市三月份“逾期未申报率”过错达8322条,而综合征管系统中同期数据却为:应申报户6859,准期限申报户6858,准期申报率为99.99,造成系统考核错误的原因是CTAIS进行了有关参数升级,而执法考核子系统相对应考核率的取数参数没有及时进行升级所至。

(五)执法通报查询问题。省局编辑生成的执法通报,市、县区级执法人员无法查询。省局所编辑的“执法情况分析”与“具体要求”项目内容,其本身就是针对市、县区局提出,但市、县区级执法人员在“税务机关”选项无法选择省局,导致无法查询。该问题的存在,降低了执法通报的使用效率,减弱了执法通报效能的发挥。

四、对优化系统的有关建议

(一)建议加大技术支持力度。对各地提报的问题以及提出的业务需求,希望总局能尽快研究解决,这是确保顺利运行和准确考核的保障。

(二)扩大系统覆盖面。目前推行的1.1版考核软件,只考核了综合征管软件的执法问题,且考核指标有限,显得力度不够,因此,建议下步将防伪税控系统、出口退税系统的执法行为也纳入考核追究范围,实现执法的全方位考核追究,其力度和作用将会更大,效果和影响也将会更好。

(三)合理对考核指标进行参数设置,即考虑执法程序方面的监控考核,又考虑执法实体的监控考核。

(四)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建议拿出部分资金,专项用于推行“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考核子系统”的考核资金,以解决执法岗位之间干多追究多,干少追究少的“岗位陷阱”等问题。

五、对执法考核的建议

目前,国税系统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考核项目,各自都制定了自己的标准和要求,相对地不是很统一,而且还存在相关联的重复考核问题。对同一项,既是甲科室的考核项目,也是乙科室的考核项目,而两个科室对这项的要求及考核计分标准又不统一,这样就使被考核的具体操作人员无所适从,也感到严重不公。同时,现在成立了考核办,负责全局的考核,实施的是全面考核职能,那应不应该也负责部门考核这一块呢?如果也应负责这一块,又应该负责到什么程度?它与履行相关管理职能的部门对其管理过程中反映的被管理单位的问题又应该如何衔接?这些都有待上级具体明确。因此,整合考核职能,既要整合部门之间的考核职能,又要整合部门与考核办的职能。达到有效解决重复考核、多重考核的问题。因此,请求上级就全局的考核进行系统研究,统一制定考核办法,明确各部门在考核方面各自应履行的职责,整合考核职能,进一步明确考核办职责。

2006年10月31日

岗责考核系统运行情况汇报

我局自行开发的岗责电子考核软件共设置日常、行政效能、部门考核、考核、考核查询、系统维护、个人设定等7大模块,日常主要是使用联系单、任务单、资料传递单、出勤管理、消息管理等进行管理和考核。系统以综合征管软件的用户名每个干部职工分配一个登录名,随时可以操作相关业务模块,及时登记处理相关事宜,大到局长下的任务,小到短暂离开办公室都有记录。

目前系统运行情况良好,1至9月系统考核情况如下:

考核项目

考核时间

扣款人员

扣款金额

未及时传递资料

1月

彭芬兰

10

未及时传递资料

1月

刘东卫

10

未及时审批审批报告

1月

匡益平

10

未及时传递资料

2月

王碧蓉

10

未及时传递资料

2月

吴豪

10

未及时审批审批报告

2月

刘分明

10

未及时传递资料

6月

邓玮辉

10

未及时传递资料

6月

刘宏联

10

未及时审批审批报告

6月

胡建龙

10

合计

9人

90元

1-9月共下发任务单20份;发出联系单14份;呈报呈批103份;资料传递单623份;请假外出记录5403条;用车申请单16份;用餐申请单13份;523人电子订餐4525餐,总计金额11312.50元。

目前系统还存在以下需要完善补充的地方:

1、部分模块还没有全部应用,考核内容没有具体到质量的完成。如任务单、联系单等考核到了程序,但没有考核到实体,也就是说完成得怎么样没有考核。

2、查询模式应进一步完成。如资料传递单位就不能分单位、分个人、分时段查询,查询很不方便。

3、关于岗责考核体系应用的考核应进一步规范,目前只有对应用联系单、任务单、呈报呈批报告的审批时限进行考核,对其他项目尚无考核办法。

全局2004年1月至2006年9月考核汇总情况:

扣分

扣款人次

扣款金额

2004年1-12月

160

237

6167.00

2005年1-6月

0.64

2

60.00

2005年7-9月

622.36

146

8382.19

2006年1-9月

149

379

17197.1

合计

932

764

31806.29

上一篇:镇上半年经济工作督查汇报材料下一篇:盲人敲鼓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