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学习总结格式(11篇)
1.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学习总结格式 篇一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爱尔兰作家肖伯纳有这么一段名言:
“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
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大家交换的就是这样一个集众人智慧的、人人可得的大成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的课程理念极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需要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下进行,研究目标的一致性、研究内容的兴趣性、研究方法策略的互补性,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研究环境,学生之间互相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活动,易产生学习之间的情感沟通,从而在互敬、互爱、互帮、互动下学习。但同时我们又注意到,合作学习绝不能完全依赖于帮助学习,那样,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仍然是被动的,不仅收效不大,还会导致学生的讨论 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培养了部分学生的惰性。
如一位老师在教五年级《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时,提问:“司马迁 为什么能忍辱负重发愤写《史记》?”教师要求学生小组讨论。顿时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学生代表 发言,“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意见是„„”。
我们知道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讨论交流的方式。它是指学生之间就某一问题相互交换观点和看法,并针对问题的某些方面进行争论和辩解,最终达到共同理解以及求同存异。通过这种形式,“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使学生“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 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因此,合作不只是教学方式,还是一种生活态 度,一种学习内容,一种资源共享。
然而,从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却常常不如人意。如,当教师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时,有的小组成员你推我让,讨论结束时,没人发表意见;有的小组虽在讨论,可却没有围绕论题展开,而说一些无关的话题;有的小组能围绕论题讨论,可只是个别人在说,其余的成员无动于衷;很显 然,这样的小组讨论只流于形式,图个热闹,对学习收效不大,甚至是无效的。如何组织学生展开有效的合作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们可以尝试运用以下四点:
一、明确分工,各负其职
首先要组织合作小组。好的合作小组应保证每位成员都有参与的可能,这样 各成员才能促进高级思维技能,实现知识上互补,形成合作的社会行为和良好的 个性品质。教师应采取一定的规则和要求形成不同组合的小组,按学习差异搭 配,把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分配到一组,可形成帮带机制,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按性别差异搭配,性别的差异必然会带来知识组成的差异、认知方式和认知风格 的差异,合作小组中既有女生又有男生,必然在交流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形成 异性效应;按个性差异搭配,不同个性的成员可使合作交流不至于过于热烈或过 于沉闷,通过合作交流,认识不同成员个性中的优点,帮助成员纠正自己个性中 不利的一面。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分组,可因时、因地、因人和主题而采取一种或 多种形式。
二、把握机会,巧妙设计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出发,紧扣课程标准,目的明确,选好讨论题目。问题设计内容要科学,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讨论,因为讨论不能代替独立思考。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太容易,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问题设计苍白、难度很低或难度过高都不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讨论学习,因此要精选问题,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或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或热点性、规律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通过这些问题的论,能引起学生在认知上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情境,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 讨论的热情,使每个学生的高级思维得到发展。
三、明确要求,善于调控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求每位学生做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每位学生都应积极参与不同形式的合作学习团体,并且谈话内容应与讨论问题有关,而不是与问题相违背的内容,这样不但有利于目标的获得,而且能保证团体的凝聚力。另外,积极倾听,适时反馈。合作学习是一个互动沟通的过程,因此积极地参与合作讨论不仅表现为积极发言还要注意其他团体成员的发言,适时作出合理的反馈是很重要的。
在合作学习环节中,教师要善于随时调控,合作交流讨论不仅仅局限于小组 中,还可以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教师也要适时的表扬大家能够小组之间进行 交流,而且读书认真,会动脑筋,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会更好地被调动起来。
四、反馈及时,激励评价
保证小组讨论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是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而且乐于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应该根据
实际情况,采用多种评价方式:①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与结果,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比关注结果更能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②注重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尽可能多地去发现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讨论中的情感态度以及交流的能力,尽力去捕捉每个成员的潜在优势,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在评价中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寻找更高的发展目标。③注重个体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又要重视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做到个体与集体的有机统一。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活力和生机。有价值的合作学习,课堂上反映出的是民主的、和谐的、宽松的、开放的、张扬的教学氛围。
如果合作学习的引入适时、适当、科学有效,课堂教学就能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就从实质意义上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2.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学习总结格式 篇二
1.要在合理、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进行分组
班上的每一个小组都是一个组织教学的基本单位, 在小组成员的分配上, 人数、性别、性格、能力、学习成绩、纪律等多方面的因素都要求均等。 (可分为四人小组、五人小组、六人小组等, 一般一个小组不超过8人) 。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个小组的要求、提问和对小组的关注也要合理、公平, 整体发挥每一小组的作用, 从而达到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作用。
2.要选好小组长
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领头羊。小组长不但要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还需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他是老师的得力助手, 小组成员的学习任务需要小组长去落实。小组长做好了, 小组学习有了良好的效果, 语文的课堂教学自然就有效了。
3.小组要有相对的稳定性
分好小组之后, 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不要随意改动, 要体现它的稳定性, 一切要注重学生间合作精神的培养, 如果变动频繁, 不但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而且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样对语文教学是不利的。
4.小组要有竞争意识, 教师要有激励措施
要提高小组学习的积极性, 小组之间一定要有竞争意识, 教师要有激励措施。教师可以对小组周周评、月月评 (对小组的预习效果、课堂答问、成果展示、考试成绩等进行量化考核) 。这样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战斗力, 并且对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也是有益的。
二、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角色的定位
1.教师是小组学习的最高组织者
在小组学习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所以教育教学要体现民主性和平等性原则。然而, 表面上的轻松, 其实意味着更大的挑战。此时此刻教师一点也不能马虎, 必须要有清楚的认识:教师的作用是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之中的;不断加以合理科学的指导学习的方法、态度, 要密切关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作出合理的解决或调整。
2.要明确课堂讲解的目的, 正确把握课堂讲解
“讲”是教的方法, “不讲、不教”是讲和教追求的目的和归宿。初中的学生思维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 思维还不够成熟, 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教师必要的讲解。所以, 在语文新课教学中, 教师的讲应该靓起来, 当讲则讲, 不要畏畏缩缩, 瞻前顾后。当然, 要惜语如金, 通俗易懂, 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氛围, 培养合作精神
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和提供思想和智慧碰撞的机会, 为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提供环境, 更有利于课堂中学生的探究学习。例如, 我在教学《羚羊木雕》这一课时, 首先让每一小组的小组长带动本小组成员确立好自己的角色, 选择本小组最喜欢的方式进行课堂呈现, 并当堂评选出各种优胜组。这堂课学生在愉快的表演中了解了为人仗义的万芳, 知道了怎样和父母相处。所以说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参与, 一种交流, 一种激励, 更是一种创新。
总之,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 构建“自主合作, 主动探究, 乐于合作”的学习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孜孜以求的境界。作为一名语文学科的教师, 我希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进一步提高语文学习的课堂效率, 在教学中发挥它的优越性, 体现它在新课改中的新思想和新理念。
摘要:新课改的核心内容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语文教学也应顺应改革要求, 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近几年来, 在教学探索和实践中发现:小组合作学习,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合作学习 篇三
一、学生是否主动进入角色
合作学习首先要考虑所要合作的内容是否有必要。在语文课堂上,字词的识记、课文内容的初次朗读品味、知识点的掌握等简单的基础性目标任务无须合作。只有当学生个体不能独立完成任务,或在某些方面发生“认知冲突”时,学生才会对自己的想法和思维产生疑问,他们才希望能得到帮助、评价与启发,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学生才能产生求知欲望,才能主动进入角色。其次,合作学习过程必然是问题的产生、争论、最终达到共识的过程,因此,所要探究的问题必须是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且是学生实实在在需要和感兴趣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认为自己是学习的主角而不是旁观者。
二、学生能否真正交流想法
真正交流想法,合作学习才能有实际的意义。合作什么、怎样合作、合作学习要达到一个怎样预期的效果,老师在具体的教学目标中要有预设,并给学生明确的任务,可行的做法。学生只有明确在哪一块学习中有疑问,需要思考、讨论,只有能够借助一定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将知识问题化,将问题具体化、板块化,合作小组成员之间才能真正进入互动交流状态。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对整个合作环节合理操作,机智调控,谨防进入无为、无序、无果交流状态。
三、生生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和创新
合作学习中,个体才能在与群体接触中主动获取知识,最终形成对知识的建构,但我们不能否认竞争与个人活动的价值。因此,合作小组成员必须是多元化的组合,包括学习能力、知识结构、文化背景、性别等方面都需要有差异。在这样的组合中,每个个体都能接触到更多、更广泛的观点,成员之间才能兼容互补,相得益彰。
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上中下之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里的“每一位”原有的语文知识结构以至认识事物的整个能力都有区别,在某些问题上,要允许他们存在差异,保留观点。例如在《故乡》一文中,杨二嫂的外貌和行为的描写细节往往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但让学生就此描写形成认识和评价,就会出现不同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有人可能只停留在杨二嫂形象的滑稽中,对其行为表示不齿;有人也许能发现其可悲的一面;又有人可能会上升到对人的灵魂的透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上。因此,我们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更不能苛求他们达到同样的水平。生生之间存在差异,正好说明他们的合作交流进入到合情合理的状态。
创新会让课堂产生波澜,具有活力。合作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带动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这才是合作学习下生成状态的实际效果。而这种生成状态不是每节课都必然会有的,它需要教师留心捕捉和把握。
四、能否共享学习成果
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共享学习成果,树立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共享学习成果,不仅仅是学习资源的共同利用,也不仅是学习目标达成以后的某种情感释放,要让学生能“享”在其中。过程的波澜起伏,情感体验的甘甜愉悦,共同合作中的包容互补,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汇,个体心灵的震撼激荡等都能让学生分享其中。合作学习的成果能构建起每个个体对外部世界的不同认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相应的发展。
能否共享学习成果,要看每个个体是否有成就感和满足感。有没有成就感,取决于学生个体在合作过程中承担的任务有多少,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如何,给小组乃至班级做了哪些贡献;满足感来自于学生自己对合作结果的评价,通过合作吸收了多少,是否从中获益,原来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能否共享学习成果,也要看学生最终的成果能否得到认同和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产生“认知冲突”的学习任务放在组内进行讨论解决,在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中,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理解能被认同和肯定,也希望自己的困扰或疑惑能够解开,从而明确自己在同一学科领域里与人相比有哪些优势。
能否共享学习成果,更要看学生个体能否看到合作给自身带来的意义,并能否为下一次的合作总结经验。所有的合作都是为了利益共享而建立的,如果学生在合作之后并不认为这种方式对自己的发展有帮助,也不能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那么,这样的合作就会形同虚设,甚至是浪费时间。合作学习之后,学生应该总结经验,逐步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将再次合作,长期合作视为一种需求。
合作学习不可否认有它的优势和价值,但我们要结合学情及学科特点很好地掌控和操作,让它真正发挥作用,并使课堂效益最大化,还需要长期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也需要建立更完善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从而带动师生在反思中不断总结和完善自我,最终使师生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4.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学习总结格式 篇四
培森小学:区登干
参与课题研究一年多,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现在该盘点收获的时候,新一轮课程体系改革如火如荼,语文课堂教学花样翻新,什么样的教学是农村有效的教学?怎样提高农村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我们课题组在以覃梅珍组长的英明领导下本课题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效果。
具体措施:
本人在课题组成立之初,按照组里部署,分工要求,依据课题方案和教学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计划,明确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即:广泛收集教学素材,实时交换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意见、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的有效性研究。按计划进行校本研究,都能认真钻研教材,开展集体备课,精心预设教案。在研讨过程中,我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集体备课,确立教案——认真听课,详细记录——专题学习,展开评课——集思广益,达成共识。我们将本课题作为学校教研组研究的课题,每次的活动都扎实有效。点滴收获:
心理学研究表明,幻想是儿童的一种天赋和本能,富有幻想、好奇心强几乎是所有儿童共有的心理特性。我在高语文教学中,仍然感受到农村学生特有的淳朴,同时也有因课外知识缺乏体现的稍显迟钝,高年级年级教材知识占很大的比重,正是以其知识性、可读性,牢牢地吸引着少年儿童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如何让学生学得主动、有趣,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呢?通过学习很研究,我们一致认为,老师可以让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积累相关知识,通过读一读、讲一讲、演一演、想一想等多种形式,亲近文本,走进文中的角色,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通过研讨,认为应该改变第一课时的程式化,学生的“读”要富有层次性,每次“读”都要有相应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索,努力改变了第一课时的“读”的泛化现象。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合理,既解决了共性问题,又能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努力做到“课前预习,课中扎实,课后延伸”。
现在的课堂是书声琅琅、“读”领风骚。如何使朗读指导更有效?和于莉、管雪锋两位老师经过探讨,认为朗读不仅是技巧的指导,更是引领学生深层次地读悟,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读悟方式,立足文本,创设情境,体现朗读过程的层次性和朗读目标的有效性,注重朗读评价,丰富学生的语感,定会取得良好效果。存在问题:
5.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学习总结格式 篇五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总之,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那么如何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结合别人的说法及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一、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给学生合理分组
在组建小组时,分组应考虑到学生的性格、能力、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因素,组内一般要有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搭配,依据自愿组合原则,一般以4—6人为一组,.教师一定要注意小组组员结构的把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合理性.这是实现小组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二、让学生熟练掌握合作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中如何开展讨论,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
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三、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
在开始合作时,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具有个人心理优势,一节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过短,对于自己的发言比较认真,不容易接纳别人的意见,而对于同学的发言,却不重视。为此,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位同学的发言,眼睛看着对方,要听完整,认真思辨,不插嘴;二是要听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并做出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反思、评价的能力。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反复琢磨、体会,善于倾听同学意见,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提供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空间,以达到相互启迪、帮助的功效,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调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能体会他人的情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四、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也是自己实际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教师重点要对不会表达的学生有意识进行示范指导,而全班汇报展示成果时,让更多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别人听懂你的见解,不光是优生要会表达、善表达,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要学会表达,整体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为此,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把一些基础较差、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学生的讨论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点,使学生逐渐学会用语言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五、在合作中学会讨论
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意见不统一、理解不一致时,这就需要通过讨论、争辩,达成共识,解决问题。教师指导时,按一定的步
骤和方法进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逐步学会讨论交流问题的技能。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学生讨论问题后,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
六、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组织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组织技能就是合作学习的重要技能。组织技能是听、说技能和独立思考的前提。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实施者,我们应该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法的去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成员都应该有强烈的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评价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也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既要对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也要对每个同学的情感表现进行评价。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通过正确地评价让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得到保护,激发了发展的功力和创新的活力。
八、注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自由交往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受社会交往动机驱使,学生相互之间的交往,老师应给予鼓励和引导。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缩短心理距离,增强合作学习小组的凝聚力。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由于他们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养成了唯我独尊、以我为中心的毛病,习惯于用放大镜看别人的缺点视自己的优点,在外不会主动地正确地与人合作,久而久之,他们在社会大环境中处境不利,甚至会成为孤独的人,在困难面前往往不堪一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只有一个人长时间地参加了有合理组织的,有纪律的坚韧不拔的和有自豪感的那种集体活动的时候,性格才能培养起来。也就是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培养出良好的性格,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上,结合教材,增设自由交往的一些学习环节,来加强课堂上师生间、生生间进行多向交流的机会,把自由交往合作学习看成是完成教学目标的手段和目的。例如,在教学技巧后滚翻动作时,教师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是怎样完成前滚翻的?让学生回顾做前滚翻动作的过程低头、含胸、团身;蹬地后,颈、背、臀依次着垫。再提示学生后滚翻就是前滚翻动作的反方向运动,要求学生分成合作学习小组形式,商量前滚翻的反方向运动该怎么做?然后,让学生自己在合作学习小组里,有秩序地轮流做后滚翻的练习,自觉地承担相互帮助和评价的任务,以增强学生自由交往的能力和协作精神。教师一边巡视指导,一边参与到合作学习小组的练习中去,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
6.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学习总结格式 篇六
总评阶段工作总结
2014年5月至2014年6月,进入课题研究的结题阶段。全体课题组成员努力进行结题工作,进行实验验证,撰写研究报告,撰写课题工作总结,结题报告、课题鉴定申请书等。
一、通过实验验证,语文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为了充分验证情境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效果,我们专门进行了实验验证。在这学期的“人人达标课”活动中,王月花教学的《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张敏霞教学的《数星星的孩子》,由于进行了有效的情境教学,所以课堂教学十分成功。通过实验验证,情境的运用,给课堂带来生机,带来了欢乐。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触及了学生的情感领域,唤起了心灵的共鸣,使课堂教学成为情感的双向交流的对象,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二、课题组成员经验交流,借鉴他人之长。
在课题进一步推进的过程中,为了课题组成员做到学用结合、学用同步、注重实效,促进教师对情境教学方式的转变,有效地指导教师将情境教学贯穿整个课堂,我们不间断组织组员进行经验交流。
有效实施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有效的情境要能够让学生“触景生思”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他们更多的联想,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1、以新课程三维目标为导向,转变教学理念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应该以三维目标为导向,创设有效式。但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有效的教学情境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转变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教育理念,由重教转变为重学,注重有效性和实践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情境创设艺术
有效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发挥聪明才智,针对本校实际情况,开展语文活动,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就教师个人而言,首先要深入学习、理解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原理,发现教学本质,并且时刻关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动态。此外,还要全方面提升自身素质,潜心研究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语文教学中总结经验,使讲解深入浅出,提问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要根据创设的情境发挥现场表现力,使情境富有感染力,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同时,教师还要提高随机应变能力,发挥自身思维力和想象力。在一个宽松、自由的课堂情境中,学生的思维是扩散的,教师除了具备广博的知识外,还需要较好的应变调控能力,以驾驭课堂。
3、多样化的情境设计,改变单一学习方式(1)创设调动积极性的游戏情境(2)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化情境(3)创设激发思考的探究式情境(4)创设开发创新能力的开放式情境
三、认真总结反思,撰写实验论文、结题报告
课题组成员在课题实验过程中,边实验,边总结,不断完善,撰写出
研究论文,促使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完善、提高,推进整个课题研究的进行。
7.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学习总结格式 篇七
什么是语文有效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得到很好的发展,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观认为,教学是艺术,更是科学,它不仅可以对其过程或结果进行科学的评判,也可以用科学的理论与有效的方法来指导和增强其效率。因此,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是有效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最根本的指标。
衡量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
衡量语文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要看素质教育落实的程度,看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的知识摄取量。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思考:其一,语文学科有效课堂教学是否是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从语文课程目标的全面性、整合性上来看,是否能使学生全面发展,完成语文学科的工具作用至关重要。其二,语文学科有效课堂教学是否是促进语文学习的教学。从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独有价值上看,学生对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应该是能动的汲取,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其三,语文学科有效课堂教学是否是呼唤效益意识的教学。教师讲得再好的课堂,没有学生的参与,也不能算是成功的课堂,所以要坚决克服在单位时间内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尖子生的思想。使学生在语文能力、语方素养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这才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标准。
如何将语文有效课堂推向深入
1. 教师应将以往的“苦教”转向激发学生“乐学”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虽然已提出很久,但在语文教学中很难实现,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适应和配合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被动接收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新课标倡导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最佳有效的结合,它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设计课堂教学情境和方法,保证教法与学法改革的同步进行,体现对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模式的培养。
2. 教师应将以往的注重“传授”转向“引导”
新课程目标的个性化和弹性化是目前国际语文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趋向。当今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学生容易从课外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角色不应是信息的传递者、讲授者或呈现者,而应成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过程弹性化挖掘资源的向导,成为寻求真知的组织者、获得信息的指导者,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教师应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
所谓注重结果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却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思维过程,甚至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所谓典型习题,严重影响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扼杀了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所谓重过程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对知识、思维方法的探索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一—概括一一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
上语文课时,教师还要注意学生的水平差异、个性差异和兴趣差异。有些学生本身比较喜欢上语文课、有些学生上课喜欢发言、有些喜欢朗读、有些喜欢阅读、有些喜欢写作等。教师上课时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长处,调动学生上语文课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8.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学习总结格式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自主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不能用教代替学生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教学是双边活动过程,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要激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由于在教育领域对于学习力的实践研究缺乏教育研究特点和需要,也并没有形成可操作性的实践方案,尤其是学生学习力的提升要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和具体课程之中。所以本文试图把学生学习力的提升放在具体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提供一些现实并可操作性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现状及问题
为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现状的调研,笔者对A小学进行问卷调查,以期对语文课堂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行分析。
在国家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一定的转变,但与现代教育理念仍有较大的差距。课堂教学及个别访谈显示:
1.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有40%的教师认为目前的语文课程“问题较多,必须改革”,60%的教师“赞同改革,但步子不要太大”。教师们普遍对语文课程现状感到不满,在教学的情感态度上,他们也想寻求变化,探索新的科学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调查中,90%的教师能“经常批改”作业,95%的教师对待所谓的学困生能“视其情况,耐心引导”,表现出崇高的敬业精神。
2.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情况分别是:有趣的故事占36%,语文自身的魅力占58%,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占69%,教师的人格力量占35%,综合运用上述方法的占24%。这一方面说明教师们都能采用一定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表明教师对语文自身丰富的人文内涵理解不深,未能充分运用多种途径,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潜力。
3.在学生主动性学习的倾向方面,80%的学生能够坚持朗读(或背诵)课文,这对语文学习无疑是有益的。当然这种情况与教师的倡导、督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20%的学生“不太喜欢”“不喜欢”参加语文课外活动,这反映出语文教育的实际效果和素质教育的整体要求存在差距,需要积极弥补。此外,95%的学生对取得较好的语文成绩有一定的信心,表明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情感领域达到了较高水平。这对于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潜力,快速高效地学好语文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教师对现代教育过程中自身的角色地位把握不够准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到有效体现。现代化教学媒体和手段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有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普遍较差,综合素质与知识结构尚不理想。师资培训存在诸多问题。同时,学生对语文学习相对缺乏自主性。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学习视野不够宽广,综合实践能力较差的状况。调查显示,爱国主义情结在学生情感审美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发现,现行教材中反映现实生活,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题材的篇目匮乏。在时代较久远文章的学习中,背景知识较少,导致学生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只有在轻松、和谐的课堂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实践证明,消极冷漠沉闷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背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造成师生的不融洽,同学间的不友好,学生往往会产生不满意、烦闷、厌恶、恐惧和紧张等消极态度和体验。相反,积极、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征,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和谐,学生就会产生满意、愉快、互谅互助的态度和体验。在这种积极态度和体验的支配下,学生就能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和开拓性。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秩序、教学效果、教学质量。良好的课堂氛围要靠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协调努力共同来实现。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必须有驾驭课堂的本领,用其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融洽、活泼的课堂气氛中,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结合新课的导入激发兴趣。要想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要在新课的导入环节下功夫,做到一开始就牢牢地吸引住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所设计新课导入环节够精彩,就可有先声夺人的良好效果,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2.利用亲切的教学态度和温和优美的语言来培养学生的情感,亲切的教学态度和温和优美的语言会对每个学生产生期待和信任,教师信任的眼神、和蔼的微笑和鼓励的话语都能给学生一种激励和信任,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激发兴趣、陶冶情感、增加自信心。
3.利用敬业的精神和智慧的力量来培养学生的情感,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学识渊博、责任感强、作风正派的基本素质,应在学生中树立平易近人的形象,平时要善于融入学生,发现成绩进步的学生,要多表扬和鼓励,哪怕是拍拍肩、摸摸头之类的细节都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其鼓起克服难题的勇气,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语文习惯,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听、说、读、写的各个方面。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精心培养、精心呵护。因为行为铸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在语文主动性学习的培养中,主要有以下三种习惯:
1.专心学的习惯。专心致志的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皮层就会产生一个兴奋中心,此时,最容易记住。从心理学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就是要让学生在最愉快、思维最敏捷的时候,用少而精的办法,让学生记得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留下时间让学生对所注意的对象感到非常清晰,反之,学习时开小差,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仅学习没有效果,且养成的习惯也不好。针对有部分注意力较弱的学生,我一是采取小步走的方法,让学生试着从集中注意力五分钟做起,慢慢地八分钟、十二分钟、十五分钟、二十分钟延长起来,不断提高注意力集中度的时间。二是采取多鼓励的办法,在学生注意度达到一个层次后,能及时地予以表扬,并激励说相信他能做得更好,在此基础上,恰当地提出一个新的要求,逐渐地培养起专心学习的习惯。
2.勤动笔的习惯。教师要加以引导,在课文的学习中要多动笔,使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注意圈圈点点,多读一些课外有益的文章,多做一些摘记,多做一些卡片,以丰富语文各种知识的积累,将读书中的心得,对生活的观察、感受写下来,逐步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3.勤思考的习惯。孟子说“心之官则思”,俗话也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说的就是多想出智慧的道理。一是注重对生活现象的思考,二是注重对阅读的书籍的思考。只有养成良好的思考的习惯,才能使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逻辑性得到很大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文林.浅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文理导航:上旬,2011(01).
[2]王艳萍.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参考,2010(21).
9.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学习总结格式 篇九
武威十九中
刘瑞生
2013年11月17日至11月24日,很荣幸我作为武威十九中语文老师和班主任的代表,在冯主任带领下,随査校长与张主任、李书记和兄弟学校的老师一道赴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考察学习,通过进课堂、听讲座、参与教学实践等方式,全方位感受了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深有感触,现将洋思中学的语文课堂模式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堂课只讲4分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让每一位家长满意”„„还没有到洋思,这些“口号”已通过网络充满了我的脑海,带着疑惑和些许揶揄,只做闲时的谈资与同事交流,并不以为然。但这次洋思之行,深入洋思中学的课堂,全方位了解洋思,却不得不让我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这些被称为“口号”的东西。
洋思初中的教学质量之所以高,主要就是因为他们抓住了课堂教学改革这个中心环节,在素质教育课程化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课堂目标、优化课堂结构、优化课堂作业,做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化。在此基础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其特点是:从限制教师单向讲授时间入手,实现了教师注入式、“满堂灌”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极大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减少了无效的劳动。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完善了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措施,进而把课前学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所有学生都能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使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
洋思的语文课堂并没有象数理化课堂那样真正体现“当堂训练”的模式,听了三节多媒体教室的课和普通教室的课,差不多都是一个思路,即一堂课只学主要的内容,一节课完成一篇课文,(哪怕是《春》这样的名篇),由于时间有限,并没有任何练习检测。但“先学后教”确实得到了体现,学生自学,兵教兵解决问题,老师只讲学生解决不掉的问题。在晚自习课上才真正出示训练题,让学生完成备课中精心设计的测试题,要求学生独立当堂完成,教师当即批改。当即四清,即“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使学生每天都在考试之中。
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现总结反思如下:
一、洋思课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模式的六个基本环节
洋思中学没有课前的预习,没有作业,大大的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洋思中学副校长语:课前没有目的的预习就是在浪费时间,课堂上就能完成的练习为什么要布置成作业呢?无谓的占用学生的时间就是谋财害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模式由六个基本环节组成。
1、提示课堂教学目标(约1分钟):采用多媒体公示学习目标,让每个学生总体知道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2、指导学生自学(约2分钟):设计问题链,制作好课件。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学、用多长时间、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等。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约5~10分钟):学生自学,教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端正学生自学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动脑,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洋思中学标语:每位学生都是一座“金矿”)
4、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约3~5分钟):让中差生、后进生回答问题或展示。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洋思中学副校长语:洋思的课堂是暴露问题,而不是掩盖问题。他们关注的是所谓的差生,而不是优等生。安排座位、课堂提问、平时训练、“四清” 首先关注后进生。让能回答正确的学生回答有什么意思?讲谁都知道的不是浪费时间吗?让差生搞清楚问题才能说明教学的效果。)
5、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8~10分钟):①学生同桌交流,自由更正,让他们各抒己见;②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因及更正的道理;③指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其目的是:①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真正找出哪些需要教师引导、点拔的问题;②通过讨论,教师点拔,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
6、当堂训练、批改(不少于15分钟):①布置课堂作业;②督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③批改部分已完成的学生作业。其目的是:通过完成课堂作业,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没有完成的在大课间清,早上完不成的在下午的活动课清,当天完不成的在周 五清,早清完的早回家,迟清完的迟回家。当周是在清不完的下周清。(洋思中学副校长语:每个学生都是金矿,要挖掘它的潜能,好学生是逼出来的,要因材施逼。学生为了上大课间、为了上活动课、为了周五早点回家、为了过一个轻松的周末能不好好学习吗?)
二、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法:
1、在“先学”这一环节,教师注意以下三点:
(1)要激发学生的动机,提出明确的先学要求:如看书、练习要用多长时间,要达到什么目标,自学后如何检测。
(2)要指导先学的方法。如怎么看书、怎么练习、注意些什么。(3)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广泛调查,尤其是摸清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中疑难问题。
2、在“后教”这一环节,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
(1)明确教什么?即教的内容,绝不是依教材照本宣科,而是教学生自学后还不会的地方。
(2)明确教的要求。教师不能就问题讲问题,要由个别到一般,上升到理论,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3)明确教的方式。“后教”不是教师一言堂应该是先让会讲的学生教,学生不会讲时,教师才开始讲。
三、洋思课堂教学解决了语文教学中深感麻烦的八个具体问题:
1、解决了课堂纪律
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动手练习,教师巡视、督促检查教学的目标是特别关注后进生,小师傅与小徒弟结对,师徒负责,课堂上所有的 学生都有事可做,课堂纪律问题减少。
2、解决了学生注意力集中的问题
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当堂训练,学生的注意力都很集中,全神贯注地学习,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相比之下,教师讲得多必有一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班主任每堂课在教室办公)
3、解决了学生认真学习的问题
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当堂训练,所有学生都认真。
4、解决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认真学习,注意力十分集中,课堂教学的效率很高。
5、解决了学困生的问题
在教师过多讲解的情况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常听不懂,有一个地方听不懂、跟不上,后面的时间常常是白白浪费,在这种模式下,自学和当堂训练,有什么地方不懂,可以回过头来反复看,可以请教旁边的学生。当堂训练、批改,可以得到及时的个别指导。
6、解决了学生的差异性问题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统一进度和统一要求的学习,而学生中存在着差异,这种统一性和差异性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大批后进生越学越差。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自学和当堂训练,具有很大的个性化学习的成份,各人当堂训练,速度有不同,难度有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各学各的,各做各的,学生间互不影响,不会存在差的吃不掉,好的吃不饱。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发展。
7、解决了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
课堂教学、训练的题目都是和教材内容相近的,这样学生学得下去,在训练中不断获得成功。
8、解决了教师的精力和时间的问题
让学生自学、当堂训练,教师的精力和时间用于组织教学,用于关注后进生,用于督促检查,用于个别指导,发现解决问题。
四、洋思课堂教学模式的先进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学界强调精讲多练,90年代以来教学界突出学生为主体,21世纪以来教学界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我国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强调教学重心不仅放在知识的传授与获取上,而要转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上来,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全世界教学改革的主流强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以上每一项教学理念,在这种模式上都得到充分的体现。
五、洋思课堂教学的五个核心要素要点
1、让学生自学;
2、让学生当堂训练;
3、教师讲得比较少,教师在课堂上起组织教学的作用,在学生有问题的地方适当点拔;
4、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和自习课测试题;(自习课一份试卷)
5、长期坚持,让学生自学和学生当堂训练形成制度化。(校长秦培元说:贵在坚持,洋思中学之所以形成模式,就在于30年如一日的坚持。没有蔡林森校长就没有现在的洋思)
六、实践要注意的要素
1、合理编组,排座位,各班组建“一帮一”、“兵教兵”学习小组,年级、班组建“四清”小组。(关注差生,师傅教徒弟,徒弟可以上升为师傅)
2、认真开展三级备课: ①老师先读课标,掌握课标;
②备课组提前一周研究下周各课时、教学方法和轮流主备,由骨干教师提出教案提纲、统一合适的课堂作业,研究与教材相关的背景材料,选用何种适当的教学技术手段。
在此要特别注意研究怎样最有效引导学生主动高效的自学,学生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如何帮助学生排解疑难,设计哪些合适的当堂作业与课后练习及理论联系实际(生产、生活等)的问题情境。其中,要有重点难点知识的处理办法,研究与教材相关的背景材料,选用何种适当的教学技术手段等等;
③拿出教案课件。在集体讨论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拿出能体现特色模式、最高质量及符合各班实际情况的课件。
3、加强教案管理,严格把关。任何教师均不得无视学生情况的变化而直接用教参或由他人提供的现成教案,每一位教师均不得没有教案,教务处应进行认真抽查或日常检查,严把备课和教案关。(实际上他们不注重形式上的教案,而是重视课件。多媒体课件作为小黑板的替代品来用。)
4、自觉地为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做好心理准备 课前教师要把心情真正调节到愉悦的状态,将激情、微笑、趣味和爱心带进课堂,在课堂上要善于以自己的眼神、语调和比喻渲染气氛,恰当地营造出取得良好效果的教与学氛围,杜绝各种有意无意的体罚或“心罚”现象。
5、合理安排课内时间管理策略,提高课时效率和效益。合理安排“学”、“教”、“练”的时间结构,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循环。
6、善于精讲,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主动学习和作业时间,使“课时”主要不是“教时”而是“学时”。首先,课一开始就要简洁、具体地揭晓教学目标,化教师教的目标为学生学习的目标。其次,“讲”应是讲在点子上,有鲜明的针对性,讲的方法也应精心选择,切实有效。第三,教师板书要精心设计,交待要求,口头讲解,课堂小结要言简意赅,讲读课上要精简教师的范读时间。
7、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注意有机渗透德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竞争与合作精神,进一步养成或保持良好的写字、用眼、阅读和思考地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标新立异。
8、准时下课,杜绝拖堂现象。
9、自学内容具体明确,方法要灵活多样。
10、学生自学时,勤于巡视、指导和鼓励。
11、对所有学生在自学后已经懂的问题,原则上不教。对于只有 部分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再由教师补充、更正、评点。
12、对于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可在典型启发的前提下进行精讲。此类问题多是难度较大的倾向性疑难问题,但教师不要急于告知现成答案,而是可以师生讨论、典型启发的方式进行讲解,此时不能就某个问题讲问题,而是要重在通过讲解典型的例题(或案例)及其变式由个别到一般,上升到规律层面,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真正扫除疑难。
13、当堂训练的目标是努力化知识为能力
当堂训练要重在打好基础,旨在让学生通过紧张的口头或书面练习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向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深化。为此,要精心选择提供训练用的作业,可设计为一点多题以强化巩固,或一题多点以系统巩固,或一题多解以引导学生标新立异。
14、当堂训练时间应保证,当堂训练的内容具有针对性、量力性和典型性
一是针对性原则,即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一般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要面向全体学生。
二是量力性原则,作业内容要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难度要适度,数量要适量,以学生经过15分钟之内完成为限
三是典型性原则,做到有代表性和层次性,对学生易做错的题型 或题目还可设计适当的重复练习。
15、当堂训练应做到独立和按时,教师不指导,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养成在课上全神贯注、紧张积极的学习习惯和善于独立思考,快速高效地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准确反馈学生情况,减轻学生课后负担。
16、在学生当堂作业时,勤于巡视、督查、批改部分作业。
17、及时批改当堂作业与自习作业,讲求质量和效果。
18、重视课后辅导,基本实现教学目标“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
七、对于我们,要学洋思,应该学什么呢?
一、更新教育观念,变学洋思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洋思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育模式都沿袭着应试模式,如果只认为让学生多发言、多讨论、多活动就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不正确的,其实,这也是牵着学生学习,学生仍处于客体地位。只有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才是尊重学生主体的地位。所以,学洋思,关键就在于学习他们高效地组织教学,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的思想观念。
二、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真正掌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经常说,一个好学生,决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学出来的,的确如此。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讲什么,要根据学生而定,学生会的,坚决不讲;学生不会的,也不应该是教师讲,应该是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所谓“兵教兵”正是如此;学生讲不出来了,这时教师才讲,但这讲也是重在引导。所以在洋思初中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讲10到15分钟完全成为了可能。
三、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的学习实践。学洋思要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根据教材实际情况有所取,有所舍,有所增,有所减,活学活用。重点学习洋思人的改革精神,品格,先进的管理经验,学洋思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我们切不可机械照搬而不灵活运用,对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模式的学习,要理解其实质,把握其精髓。下决心根除课堂上的“满堂灌”等毛病。把学洋思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找出合适的切入点,开创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0.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学习总结格式 篇十
小学语文课堂分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
六年级语文教研组:范晨曦 周良骏 陈泽芳 王小洪
杜小丽 侯有辉 周安碧 陈本海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学习者在小组的环境里必须学会与他人互相交流合作,还要学会尊重、理解和容忍,学会表达、倾听和说服他人等等,从根本上能改善课堂的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
我国的基础教育曾长期存在着许多弊端。受应试教育影响,课堂教学不遵守学生认知规律,老师垄断课堂,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模仿,轻创造;重理论,轻实践。造成教学效率低,教学随意性强。学生分化现象严重。师生之间关系不协调,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轻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不合作,缺乏情感交流,缺乏教学民主作风,不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搞“管、压、卡”等。
为此,教育部在2001年7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便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
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和推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合作学习”便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1997年,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指处;“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一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
但是在“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的推行和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其主要问题表现在:
1.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课堂上遇到过这样的情形,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但学生还是自己做自己的,小组间交流很少,基本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2.合作学习小组内组员间的不平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成绩好或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而成绩差或性格内向者,只是充当“听众”,坐在那里静听,有的甚至游离于小组学习的内容。而在班级交流时,代表小组汇报的还是那一两个频频发言的学生。如此就形成了那一两个学生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角”,而其他学生只能充当“配角”、“听众”。
3.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时机有时难以激起学生的研讨激情。由于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更多考虑的是课堂教学进度或只是根据自己的想象去设计问题,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因素,加上小组合作学习所讨论的问题有时虽然也是来自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但其缺乏普遍性,因而也就很难激发起学生讨论的热情了。缺乏激情和生气的小组合作学习是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的,也就谈不上学生主体性的充分调动。只注重做表面文章、分组不科学、时机不当、规则不明、时间不足、评价不全等方面,都已经制约了“合作学习”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因而现在对“合作学习”的研究已经到了关注其实效性的阶段。
然而现在大多只注重在某一方面对“合作学习”进行深入的探究,而影响“合作学习”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综合的。因而我们在重视其“有效性”的大背景下对影响“合作学习”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试图从整体上全面把握。为此,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环境。在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互助与竞赛。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作用、协作互助,形成了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2.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学形式。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分组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可由2—6名不同能力、性别、性格、文化背景的学生组成,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同伴的帮助,重新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3.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因为学习者的积极参与、相互作用,使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还是一个交往和审美的过程。它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自古以来就有学者提倡合作学习。孔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是:
(一)合作学习是源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小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教学中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强调师生、生生及全体学生间的互动,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来促进学习,并以小组集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
(二)《新课程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安排小组合作,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共处、相互合作的能力。通过学生间互帮互助,分工工作,交流、分享成果,团体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了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学关系和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因此,“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合作、多向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
(三)教育学理论依据 素质教育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学习讨论,师生共同探究等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协作,能力和思考表达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课题旨在通过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寻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三、研究目标及内容(一)研究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整套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在实践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具体目标:
1.调查分析目前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寻找对策,探索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科学、合理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研究内容
根据研究目标,结合本年级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研究内容: 1.分析教师教法对学生学法的影响,研究在不同类型课堂教学中怎样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并通过典型课例总结成功经验。
2.学生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才会有较高的学习效率,才会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3.分析造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的原因,提出语文课堂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并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总结经验。
4.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目标是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按计划完成学习活动。正确使用工具书、参考书、校园网络,积累学习资料。
5.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使教生真正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与内涵。
四、研究对象及范围
龙都小学六年级八个班的全体学生。
五、研究方法设计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性和学生参与性较强,因此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的研究,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参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反馈后再进行研究,将研究成果重新在活动实践中进行再次的实践检验。
(二)文献资料法
整理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献资料,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梳理有利于本课题研究理论资料,应用于研究活动的开展。
(三)调查研究法
在课题研究之初,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态进行前期调查,分析得出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制定研究方案。研究过程中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和策略。研究总结阶段,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后期的调查测量,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和分析。
(四)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及时地进行归纳和分析,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指导教学实践。
(五)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能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能使教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提高具体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能力。我们将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六、研究过程及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2月)1.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2.分析本年级语文学科小组合作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3.课题组成员内部广泛收集、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4.在各班原有教学设施和学生情况基础上,教师对全班学生进行了解,了解他们不同的个性,行为习惯,初步构成科学合理的分组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3月~2014年5月)
1.采取对比研究的方法对本年级实行课题的班级与不实行课题的班级进行对比。2.按照研究方案建立起较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体系。
3.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小组合作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让实验老师上好实验课,并及时总结、反思。
4.进一步学习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全面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并写好学习笔记和反思。
5.在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开展相同内容的问卷调查,通过写调查报告,总结实验的成败与得失。
第三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4年6月)1.做好试验前与试验后的效果对比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以及有关论文。3.收集资料,健全资料档案。
七、预期成果
1.系列活动方案及有关研究过程的资料。2.课题研究论文及典型活动案例汇编。3.课题研究报告。
4.反映研究成果的师生作品、奖状证书、照片等。5.音像资料:活动过程实录等。
6.现场展示活动:学生才艺展示、综合活动观摩。
八、课题组构成及分工
本课题组研究人员为龙都小学六年级全体语文教师,具体分工为: ——负责课题过程中的课题管理,负责中期报告的撰写。
——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资料、信息的分析与评价。
——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资料、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课堂教学实践、经验交流。
——课堂教学实践、经验交流。
——课堂教学实践、经验交流。
——资料收集整理优秀课例选。
11.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学习总结格式 篇十一
随着近年来中小学布局调整撤点并校,加之教师编制紧张,数量有限,特别是人们对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加大,在中小学特别是高中形成了一些“大班额”和“特大班额”。
高中“大班额”现象的出现,导致学校校舍、师资及相应的配套设施满足不了教学要求,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也相对减少;因为教室太挤,一部分学生要么离黑板太远,要么太近,造成学生近视眼越来越多;由于教室人数太多,造成教室空气质量下降,有的学校连学生做课间操的场地都没有:更直接的结果是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由于班额过大,一是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对全班学生把握不过来,造成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模糊不清,似是而非。二是由于部分学生课堂听讲不专心,精力不集中,对所学知识弄不明白,理解不透彻。三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不够,不少学生得不到较多的表现与发展的机会。由于受教学时间和教学模式的限制,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堂课指名回答的学生人数很有限,班里绝大多数学生只能当陪客。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大班额环境中,高中语文课堂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富有创意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能有效增加每个学生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也就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在大班额背景下,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呢?
一、明确新课程理念,强化小组合作学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规定,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各国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其具体形式和名称上不甚一致。如欧美国家叫“合作学习”,在前苏联叫“合作教育引”。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中也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等,这都说明相互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综合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活动。
具体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组织方式,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科学合理分配小组,积极主动团结协作
高中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教学中需要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但长期以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一直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在传统教学的课堂上,学生很少有合作行为,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在于课堂的空间形式,所以应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组织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根据大班额的特点,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进行“同质”分类,再进行“异质”组合,使其成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并以4人(一组即前后两桌4人)为一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再对“同质”人员进行组与组间的互换,尽可能地使合作学习小组达到组间“同质”,从而使分组逐步科学、合理。对于大班额条件下的课堂教学而言,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显著好处就是,学生根本不需做大幅度的移动即可实现小组互动,从而减少合作前的准备时间。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不能出现组内个别成员无所事事,搭便车,共享别人的成果,要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团结协作。教师在与学生的教学互动中,一是要求学生学会倾听,要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而教师的理解和欣赏,对正在倾听的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二是要求学生学会表达,要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摒除自卑心理,引导学生讨论,把问题补充完整,用活动和比赛的形式促进学生积极表达。三是要指导学生学会互助合作和质疑。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成员间相互帮助、支持和鼓励,共同进步,进行互助合作必须照顾其他同学的感受和需要,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每个小组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对小组负责,对人宽容。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引导学生善问会问。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让学生从语文课题、关键词语、重点典型段落、文章结构和中心进行质疑。
三、创设和谐教学氛围,抓住重点难点设疑
大班额由于人数多,学生思维活,路子广,点子多,小组合作学习会产生教师始料不及的知识火花,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首先要了解学生,把学生当作能动的人来看待,尊重学生的人格,还学生以自尊,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高中学生思维敏捷,反应快,但好面子,自尊心强,容易受到伤害。特别是学习困难生,总担心自己问得太简单或是问错了,怕被同学、老师取笑。因此,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亲切的微笑,和蔼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其次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目的,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进行艺术的渲染,造成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能使学生进入角色,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受到感染,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大胆发言。即使错了,也不会伤其自尊心,而是受到鼓励,使其精神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设疑。如果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不是学生所关注的,不是课文的重点难点,就很难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合作伊始,就应围绕课文内容抓住重点难点。交流的内容要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主题要明确、合理、必要、清楚,要有思考价值。凡是自主探索已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再合作交流。如在教鲁迅的小说《祝福》时,笔者给学生的问题是“祥林嫂是怎么死的?是自杀还是他杀?谁是凶手?”祥林嫂的死是小说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引导学生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从祥林嫂接触的人物开始分析讨论,看起来鲁四老爷、四婶、小伙计、柳妈、“我”都和祥林嫂的死没有关系,而正是这种“无主名无意识的集体”(钱理群语)构成了杀人团伙,大家都在有意无意地维护着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最后把祥林嫂推向了死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最终明白了鲁迅这篇小说的反封建性以及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四、适时转变教师角色,及时指导多元评价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引领者、组织者,不能成为高高在上的讲解者、命令者、检查者、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的无所事事者,教师要及时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和学生共同探讨、交流,适时点拨、指导、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是要多给学生帮助指导。当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及时点拨、指导;当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时,及时发现制止;当小组完成任务时,及时表扬奖励,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二是要鼓励不同的观点。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想说就说,说不清楚的允许补充,说错了允许改正,有不同见解的允许坚持,保留看法。三是要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合作学习倡导“人人进步”的教学理念,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把对个体的成绩评价改为对团体的积分评价,把对一个人的孤立考评改为在同类人的背景中考评。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把自评、组员互评、组际评比、师评多元评价方式相结合,凭借这些评价方式,激发学生更有力的合作行为,充分发挥评价应有的教育功能。
高中语文课堂是复杂多元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尽管研究的证据都支持小组合作学习,但总不能让学生一直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仍然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教师来讲解,保证学生有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时间。在大班额下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次数过多,时间过长,或者次数过少,时间过短,都达不到效果。所以,教师一定要精选那些有必要、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坚决杜绝大班额下有合作之形、无合作之实的现象,这样才能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目前大班额无法改变的现实下,要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有利于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的交流,可以提高大班额环境下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大有裨益。
(项目名称:本文为“2014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阶段论文,课题号:GS[2014]GHB1453)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雒兴萍.如何提高大班额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
[3]陈国锋.浅谈大班额环境下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
【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学习总结格式】推荐阅读:
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学习总结07-03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总结08-11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07-03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技能论文10-04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0-25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7-24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09-01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09-13
六年级语文有效课堂总结09-09
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探讨论文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