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心得体会及感悟

2024-07-05

大学生村官心得体会及感悟(共11篇)

1.大学生村官心得体会及感悟 篇一

从“零”开始的感悟

——我的大学生村官生活初体验

慈利县零阳镇永安村书记助理 肖箫

(2011年10月17日)

温家宝总理在2002年答记者问中引用张载的名言鼓励当代的知识分子,认为知识分子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在21世纪受过高等教育知识分子的大学生村官,就要有这种知识分子理想与信念,真正把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把民生的疾苦放在心上。怀揣着这样的理想,我走上了零阳镇永安村的大学生村官岗位,担任该村书记助理。在这短短一个月时间里,我深知建设农村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光有理想就能完成的事情,为此,我上班一个月来,一步一个脚印,一切从零开始,颇有感悟。

从“零”开始,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朝气 作为一个在省城长大的大学生,初到张家界,人生地不熟,一下子从大都市来到僻静的农村,语言不通是摆在我面前的最大障碍。永安村地处慈利县城城郊,村里有很多都是上了年级的老爷爷老奶奶,还有常年辛勤在农村这块天地耕耘的农民。很多时候我们彼此交流都不明白对方想表达的意思,这对于我的工作开展极不有利。为了让自己尽快适应环

境,我经常找和我一起上党校培训的朋友们打电话上网交流。同时在平常和村民们交流时,专注的聆听他们的意思,遇到不懂的,或是没听清楚的,请他们再说一次。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不仅可以大致听明白意思,而且还让更多村里的人认识了我。做好基层工作,需要弄清楚许多的问题和解决许多的困难,就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朝气,畅通联系群众的渠道。

从“零”开始,要有永葆激情志存高远的大气 由于我一直在城市长大,对农村工作不甚了解,刚开始工作时不知道要从哪里入手。这种无所适从,一方面是缘于自己对农村农业农民的生疏,另一方面是缘于自己刚踏上社会对社会大课堂的生疏。所以刚刚来到村里,我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快速熟悉村里的环境,快速熟悉自己的工作,快速进入角色。我自己虚心好学,不懂就问,村里其他干部也都愿意热情地给我介绍和教导。书记、委员们经常带我到村里去转转,碰到村民们就跟我介绍他们的情况。平时有工作的时候,我就自己翻一翻资料,遇到不懂的就问他们,他们也会跟我讲解工作。参加工作一个月,我觉得跟村民打交道都是一门很好的艺术。现在我也学到了不少说话的技巧,这为我以后开展工作增添了不少砝码。由于我的热情好学和谦虚为人,村民们都对我很友善。这为我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好基础。刚参加工作,一切从“零”开始并不可怕,作为年轻干部,身处基层,从基层开始自己的事业,只要永葆工作激情,志存高远,就一定能学有所成,干有所悟。

从“零”开始,要有扎根基层淡泊名利的静气 开始工作以后,我做的事情都是些小事,整理资料或者登记信息什么的,很多琐事觉得没有什么作为。可是后来慢慢地发现虽然是琐事,但是就是这样的琐事才能更好的为村民们做实事,同时也让我对农村工作的心态和想法也在这当中产生了变化。我深知,作为当代最基层干部,千万不能心浮气躁,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千万不能急功近利。组织上看重我们,领导信任我们,群众善待我们。身处基层,就必须从服务群众的小事做起,学会善做小事,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不漏过每一个环节,真正把工作中的每细节做好。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踏实干事,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做到“三多三少”,即:多一些务实劲,少一些书生气,多一点实干,少一点空谈,多一份低调,少一份傲气。要扎根基层,就要淡薄名利、虚极静笃,诚心真意为群众办实事。

短短一个月的时光似流水一样这样静静地趟过,不知不觉的,我已经在永安村工作了一个月的时间了,虽然一个月不算长,如同小说翻过的第一页,故事才刚刚开始,但是在这个既陌生又新鲜的环境里,我从一个刚刚从大学校园走出来的懵懂少年,一步一脚印,从零开始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成长。我很幸运生长在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改革开放

新时代,作为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村官,要时刻保持“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起”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展示一个当代大学生村官的精神风貌。

2.大学生村官心得体会及感悟 篇二

一、大学生村官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 失落感

大学生往往思想解放、思维活跃, 在学校期间大都怀有宏大的抱负, 对毕业后的工作和生活有着美好憧憬, 渴望有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从农村的现实情况看, 大多数村工作环境、生活条件比较差, 容易让他们感到愿望和现实差距比较大。

(二) 自卑感

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 出于择业的无奈, 从内心深处对选择当村官还是感到不理想、不满意, 心里多少有些心灰意冷的感觉, 所以无形之中让他们在思想上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有些原本家在城市的大学生村干部, 上完大学后反而要到工作和生活条件远远不及城市的农村工作, 或多或少感到无奈。同时, 基于“村级组织特设岗位”的身份, 大学生村干部在身份认同上也有自卑感。

(三) 孤独感

大学生在到村工作以前, 过的是集体校园生活, 和同学们朝夕相处, 生活比较愉快。但到农村工作后, 远离家乡和同学, 容易产生孤独感。同时, 大学生村干部与乡村干部中年龄相仿的很少, 缺乏共同语言, 这也加大了孤独感。特别是乡镇业余文化生活比较枯燥, 村干部往往是没有公事就回家处理个人事情, 多数时间只有自己一个人在村里办公。再加上他们大多远离家乡和亲人, 缺少与同龄人和合适的同伴交往, 所以很容易感到寂寞、孤独。

(四) 无助感

农村干部直接面对基层群众, 直接面对各种矛盾和问题。很多大学生村官到岗后, 如果缺乏他人帮助和指导, 往往不知从何处下手。特别是遇到复杂矛盾和问题时, 虽然有解决问题的满腔热情, 但往往因经验不足、方法欠缺, 导致事倍功半, 产生茫然无助的感觉。

(五) 挫折感

由于离开校园时间较短, 部分大学生在工作中短时间还脱不了学生气, 想问题、办事情比较单纯、片面, 存在着浮而不深、依赖心理强、承受心理弱的问题, 加之以前没有接触过农村工作, 面对复杂的环境和棘手的事情, 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就会打退堂鼓, 感到心灰意冷、提不起精神。在解决复杂矛盾和问题时, 一旦达不到预期效果, 很容易丧失信心和勇气。

(六) 迷茫感

当农村干部想往更高层次岗位上走, 从目前来看其进行渠道比较窄、机会比较少, 很容易让一些大学生村官感到前途渺茫。

二、解决大学生村官心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 强化思想引导

要在思想上让大学生村干部认同自己的工作岗位。特别要讲清楚, 大学生村干部所处的“村级组织特设岗位”, 要靠他们自己通过聪明才智、辛勤努力去证明其重要作用, 以此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社会的尊重。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 要进一步加大对选聘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重要意义的宣传力度。对那些热爱农村工作,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大学生村官, 要通过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 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 符合干部任用条件的要敢于破格提拔重用。

(二) 坚持人文关怀

要进一步加大乡镇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 添置必要的文化娱乐设备, 丰富文娱生活。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关心爱护力度, 多关心、多过问大学生村干部的工作生活, 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多同大学生村官谈心交流, 注意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不定期邀请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同志, 为大学生村官讲授农村工作知识, 特别是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和工作艺术等。邀请在农村创业有成的同志现身说法以及现场考察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等, 增强大学生村干部对农村工作的感性认识。安排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同志对大学生村干部进行手把手地教育培养, 加速大学生村官的角色转换。

(三) 改进宣传发动工作

高校在宣传发动时, 不能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而对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待遇夸大其词。省级组织部门应加强对高校有关人员的培训, 使他们准确理解有关政策, 在发动时原原本本地宣传有关政策。

(四) 大学生村官应做到知不足而后学, 处处留心皆学问

工作中, 要切实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高高在上的骄傲情绪、不愿吃苦的悲观情绪, 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 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学风, 向基层干部学习, 向农民群众学习, 在一点一滴的实践中去认真感悟、细心体会, 把学习作为积累知识、增长才干、提高水平的重要手段, 当成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提高思想境界的重要途径。同时, 还应当学习科技、法律、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以不断增长见识, 拓宽思路, 有效地将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做到勤学善思, 勤思多行, 把所学的知识与工作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在与群众接触的过程中, 去发现问题、总结得失, 不断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调查研究的习惯, 使自己成为知识全面、见多识广的“全才”。

(五) 大学生村官要树立良好的心态和作风面貌

由于特殊的身份和较高的学识素养, 大学生村官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实际行动充分展示出当代大学生活力充沛、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1、个人心态要放正。

大学生村官要通过农村一线的实践锻炼, 去经受风雨, 增长见识, 最终在思想上得到磨练, 精神上得到升华, 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素质过硬的优秀公务员。工作中, 要做到“一日三省吾身”, 守得住清苦, 耐得住寂寞, 不为名利所惑, 不为浮华所动, 切实克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时刻保持谦虚务实的态度, 不断完善自我, 提高自我, 增强对“三农”工作的理解和认识, 贴近与群众之间的感情与交流。

2、工作态度要端正。

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工作, 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要想对农村工作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掌握其内在规律和有效的工作方法, 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 这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的学习和积累。因此, 要克服心理上的急躁情绪和得过且过的敷衍态度, 做到干一行爱一行, 立足于基层, 扎根于基层, 踏踏实实干好组织分配的每一项工作, 而不能拈轻怕重或就高不就低。同时, 要发挥自身思路清、眼界宽、善于创新的优势, 把所学的特长更好地应用到工作之中, 为群众搞好服务, 不断增强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为人处事要公正。

3.大学生村官心得体会及感悟 篇三

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的深远意义

(一)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新的力量。农村基层是我党执政的基石和各级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大学生“村官”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发展的热情和积极的进取心,他们以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的身份投入工作,为农村基层干部增添了新鲜血液。让大学生“村官”在党内重大活动、推进党内民主等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发挥作用,既让他们在了解农村、熟悉农村中尽快成长起来,又让他们在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增长工作才干中为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做出贡献。

(二)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活力。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以后,大部分能利用所学知识和专业特长,积极为发展农业、致富农民、建设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有的利用计算机知识,负责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阵地,推进了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有的结合所学专业,在种植、养殖、果蔬栽培等方面加强探索和实践,带领村民致富;有的依托党员服务中心、“老娘舅”工作室等为村民提供法律、心理等各类咨询和服务;也有的运用所学知识,参与村里的一些规划、管理和建设等,为农村带去了新观念、新知识。大学生“村官”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为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创设平台。选聘优秀大学生任“村官”,让大学生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舞台上施展才华,“经风雨、长见识、增才干”,更有利于大学生在农村基层丰富阅历、磨炼意志、提高能力、全面发展,为整个干部队伍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养储备力量。经过锻炼,从中选拔出一些表现突出者充实村、镇干部队伍,为大学生尽快成长成才创设了平台。

二、大学生“村官”工作存在的难点分析

(一)从选聘质量来看,严把“入口关”还不够。当前,选聘大学生任“村官”,比较偏重于大学生的外在表现,如毕业院校、所学专业、表达能力等,而往往忽视选聘对象的内在素质和应聘的真正动机,有相当一部分不愿长期扎根农村,而是将其作为报考公务员、研究生等的过渡。在松江区选聘的13名大学生“村官”中,有一部分人平时不愿花更多的精力去钻研业务、与村民群众打成一片,而是忙于各种资格考试的复习和报考公务员、研究生的准备。所以,严把“入口关”非常重要,尤其要考察大学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树立远大理想为农村建设事业奉献青春的坚定性和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纯洁性。

(二)从大学生的适应性来看,在农村发挥作用还不够明显。首先是语言不适应。松江区这次选聘的13名大学生“村官”,有7人是外省籍的,他们在村工作半年来,依然存在与村民群众沟通说不上、听不懂的情况,在走访、座谈中,大学生“村官”也坦陈语言是近期内最大的障碍。其次是需求不适应。村党组织和村民群众最需要的是专业上能与“三农”对口、综合素质较高、踏踏实实、愿意长久在农村发展的优秀大学生。但同时又担心他们在农村工作不适应,不能做到长期扎根,对村里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储备干部的培养等都带来不利影响,这对矛盾客观上也影响了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发挥。

(三)从政策待遇来看,还难以体现因地制宜。与松江浦南地区的村干部待遇相比,目前大学生“村官”的待遇已高于村“两委”副职干部,更高于镇自主招录的大学生村干部,这样的政策设置带来两个后果:一是挫伤了现职村干部的积极性;二是选聘大学生“村官”三年服务期满后,如果留在村里继续工作其经济待遇势必会有较大的减少,对他们的积极性也是一种影响。因此,在制定待遇政策等方面,要给基层一些自主权,以体现因地制宜,调动各方积极性。

三、几点思考

(一)抓好政策引导,让大学生“村官”安心扎根农村。“人往高处走”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但是在政策上可以作一些引导,让大学生“村官”感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舞台上发展自己的事业,在农村大舞台上建功立业、成长成才是真正的“高处”。要鼓励大学生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加大扶持创业的力度,在经济上适当补贴,在信息技术、资金扶持、平台搭建等方面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创业的过程中感到在农村大有作为。在待遇措施上要因地制宜,在生活上要悉心关怀,妥善安排衣食住行等生活问题,及时足额发放大学生“村官”的各类福利待遇,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同时,要确保待遇政策的公开、公平和公正,考虑平衡性,不能顾此失彼,避免人为的矛盾;要考虑激励与约束相结合,中组部和上级党组织明确规定的政策不搞重复叠加,关键是要把现有政策用好,通过制定一些评价机制来规范,防止出现不公正的评价而影响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符合实际的政策和客观公正的评价是让大学生“村官”安心扎根农村的前提条件。

(二)抓好帮带教导,让大学生“村官”锻炼成才。大学生思路开阔、朝气蓬勃,许多大学生“村官”胸怀大志,渴望把握机遇成就一番事业,但他们刚刚踏上社会,很多价值观、理念还没有转变,对农村的实际情况也还不太了解,适应性相对较弱。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要有胸怀,既能热情接纳他们,又要为他们创设条件,尤其是做好言传身教,让他们尽快适应和成熟起来。首先是要建立结对帮带的制度。根据每一位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发挥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的作用,建立健全镇干部帮教和村“两委”干部帮带制度,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农村、融入农村。镇党委还可以设立指导员、联络员等,加强指导和辅导,使他们在实践锻炼中学习工作方法、积累工作经验。其次是要建立定期培训制度。要把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统筹进行安排,每年定期举办大学生“村官”专题培训班,按照“实际、实效、实用”的原则,采取理论学习、案例教学、经验传授等形式,重点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党的农村政策、有关法律法规、农村实用技术、工作方法技巧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使他们尽快融入农民群众、全面适应农村工作。上级党委组织的一些讲座、报告等可以请大学生“村官”一起参加,也可以专门组织外出参观考察、“村官”沙龙等,加强交流、增长知识、提升素质。三是要建立挂职锻炼制度。上级党委的一些涉农部门,可以让大学生“村官”参与一些工作;上级党委一些大型的阶段性活动,如党内的集中性教育活动等,也可以让大学生“村官”一起参与,有意识地培养,让他们在各种不同的岗位接受锻炼,增长才干。

(三)抓好发展指导,让大学生“村官”增强责任感和荣誉感。促进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健康发展,增强责任感和荣誉感非常重要,农村各级党组织要创设一些平台,有针对性地树立一些典型。定期组织交流,可以设计一些主题,确定一些主要的发言对象,通过交流思想体会、工作经验等,让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勉励,扬长补短,并要发现一些好的苗子,这是各级组织部门的责任,也是基层党组织的任务,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责任更重。同时,通过评选表彰等方式进行激励,各方面确实表现突出的可以推荐进入党代表或人大代表候选人等,在政治发展上指导他们健康成长。此外还要通过宣传来激励,增强榜样的示范效应,通过简报、报刊、网络等各种途径予以宣传,展示大学生“村官”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进一步激发他们扎根农村、干事创业的热情,也要鼓励引导大学生“村官”学习先进、争创典型,树立当代大学生“村官”的良好形象。

(四)抓好管理督导,让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健全定期联系制度,层层建立大学生“村官”管理台账,一人一档,跟踪服务,动态管理,及时掌握他们的工作、学习、考勤、奖惩情况,定期分析他们在思想、工作、能力、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到跟踪不断线、管理不放松。坚持对大学生“村官”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改变年终考核“一锤定音”的模式,实行定期考核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综合比较和全面衡量大学生“村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了解和掌握工作实绩,注重发挥考核的激励鞭策作用,把考核结果与大学生“村官”的去留以及奖惩结合起来,激发其一心一意干事业、放心放手谋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创业热情。把督促检查贯穿于大学生“村官”工作全过程,建立区(县)、镇(乡)、村三级督查工作机制,突出重点,改进方法,定期不定期地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督促检查,总结经验,解决问题,确保大学生“村官”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组织部

4.大学生村官感悟和诉求 篇四

我叫。。,是四川。。的一名大学生村官,藤茨沟村是县城边上的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村落,这里是汉代词赋家司马相如的故里。时间过的真快,时至小李找到我写这篇村官感悟已经两年有余了。今天,了解到小李同志的《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课程的需求,我有幸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来展示汇报我的村官生活,心情比较激动!这里面有酸、有甜、有汗水、也有迷茫。

憧憬着对农村那种特殊的感情,2012年4月25日,我参加了四川省组织的“选聘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考试,经过层层选拔,很荣幸成为四川省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并依我的志愿来到蓬安县藤茨沟担任“村官”。现就任于蓬安县藤茨沟村。新的工作、新的环境,新的语言对我来说又是一次新的考验。自己的心情是既兴奋,又担忧。喜的是自己即将去农村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忧的是自己去了能否适应,能否胜任,能否顺利的开展工作。在上岗之前,我决心自己在调整磨合中不断地适应着农村工作,在与村委会其他工作人员以及村民的广泛接触中逐渐地熟悉了村情,而自己也逐渐地对这份工作充满了乐观和自信,同时上网搜集了一些南充方言来学习,因为我知道要想融入当地,就得先学会说当地语言。

2012年11月,我来到了我的服务村—藤茨沟村。刚到村时,为了做一个详细的调研报告,我决定学习姚晓初同志精神,自己亲自下村走访。一开始,村民们曾用怀疑的眼神看着我,“这个小伙子是谁?到我们村干啥子?上了大学不在城里呆着跑回村里图啥子?”听到这些话,着实让带着理想,怀着信心的我有种失落和茫然的感觉。面对百姓怀疑的目光,我在村里要干些什么?我能为村里干些什么?我在村里又将怎样干?三个why在我心中久久徘徊,一时毫无头绪,甚至连自己都曾怀疑过,我放弃市里国企单位工作,投身基层新农村建设,到底对还是不对?那时的我真的有点失落!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面对听不懂的方言,还有恶狠狠地狗吠,让我感到很不适应,心里觉得很无助。但经过几个月的走访下来,村民们慢慢的对我这个外乡人熟悉了起来,也热情了起来,现在村民们见了我,都

会笑着打招呼,所以我当初的那份执著与坚信慢慢地又回来了。

我所在的藤茨沟村是新农村建设点之一,刚到村时,为了尽快熟悉环境,熟悉工作,我找老村干部周村长翻出资料了解藤茨沟村的基本情况,一有机会就跟着村姚书记,干部们下村,了解村容村貌以及村民。三个月下来,我参与了村上很多的村务工作。从参与农村“两委”换届选举、藤茨沟村“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到新农村粮食种植补贴、母猪繁殖补贴、农村户口统计工作、农村信用社银行卡办理统计、基层建设年活动、村委会修缮清洁、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以及护林防火、雨季造林等工作;在实践中一步步领悟到了“建设新农村的必要性”和关注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同时,关注农村妇女权益保护、儿童受教育问题。在照顾孤寡老人以及残疾人、农村食品安全宣传、保稳定、促增收等问题上积极做调研,想办法解决农村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尽量发挥自己的能力,为村民们普及相关知识,设计一些宣传单页发放到户,努力做好村里的“代办员”、“宣传员”的角色。

农忙之际,我还帮助村民陈大娘家收花生、帮助村口姚大姐家捏山桃、还有困难户李大爷掰玉米。忙完后,都热情地留我在他们家吃饭,刚开始,因为不好意思我都说村上还有工作就离开了。慢慢的我和村民们熟悉了起来,当他们再次邀请我时,我会和他们一起坐下来吃农家饭,聊农家话。后来,我逐渐融进村里,好多人都说:“小王真不错,又帮助干农活,又给我们普及政策,还免费为村里小孩子辅导功课。”我告诉他们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其实,我也是来自农村,家里也种了不少地,每年暑假回家都会做农活,给弟弟妹妹们辅导。他们听了就笑了。

对于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学生来说,农村是一个几乎完全陌生的环境,农村工作也是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只有坚持勤快好学,不断地摸索干好工作的道路,不断地总结工作得失,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农村工作者。我利用闲暇时间设计了“蓬安县大学生村官便民联系卡”,每当下村与村民们接触时,我都会双手递上一张,让村民们有事可以找我帮忙,他们还亲切的称呼我为村里的“协助员”,我听了十分的高兴,觉得这个名字很好,能拉近我与村民的距离。

“姚书记”是一名村委会工作人员。对于日常问题的处理,除了村委会的“开会讨论”外,更多的需要自己用心观察。如:对于村中经常出现的私搭乱建问题,如何对村民进行劝阻,引用什么样的政策来说明其行为是不合法的。还要求我们对农村的各项政策方针,规定条例要熟悉,这使得我们在向村民解释有关问题是做到有规可依,有法可循,体现了工作的权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农村不同于城市社区,“全村是一家人”是其典型特点。这使得我们不能简单的“就事论事”,要多问书记和主任,多问村委会其他工作人员相关背景,避免因为过于简单的工作作风而造成问题难以解决。同时,“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是行不通的,农村是最基层的组织,基层干部所作的也是最具体、最细致的工作。多做事,多帮忙,少说话,是打开工作局面的唯一钥匙。无论是协助村委调节村民矛盾,处理村务,还是协助主任编写资料,整理档案,甚至于打扫卫生等,我们都应该认真对待,漂亮的完成。只有把工作做细致,干漂亮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大学生的素质。工作有分工,但没有严格的界限,这不是你分管的事就没有义务去做,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不论干什么都是给自己干,那将是自己最宝贵的经验和人生阅历。我们虽然在村里工作,但是县组织部考虑我生活上的便利问题,便把我们安排在镇里食宿。有空时便跟着乡里领导们下村里,走访困难党员、慰问贫困户、补种树苗等。每次特感谢领导们下乡工作能带给我许多见识新事物、学习的机会。

年初,由于2014年基层建设年活动要求,我被借调到镇上基层建设年办公室工作,主要负责每天工作进度上报和平时工作材料撰写,这样每天就得在村里镇上两边跑,哪那边有工作了去哪那边。由于是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地方各级领导会不定时的来访,所以,我们每一次都要做好站岗执勤工作,以确保期间的安全和稳定,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虽然有时候一站一天,很累,但是让我体会到了军人、警察站岗的不易。五一劳动节后,我又被分配到相如镇工业园区镇企工委的安全监察办公室工作,随后我就一直负责镇上所有食品安全档案的整理,工作材料撰写,总结汇报的打印上报等工作。刚开始接触,感觉不是很适应,毕竟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一块,后来,我从网上下载了有关于食品安全这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逐渐的产生了兴趣,有了好感,认识到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所以,对

待上级交予的工作时,都会很认真的去完成。这段日子里,虽然不停地在村里和镇上来回跑的很累,但是从内心里很高兴,因为每一次都是给村民办好事,每一次都是在发挥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的价值,忙点就能多学点东西,所以我乐此不疲。

在藤茨沟村工作了两年多,感悟很多,有劳累的,有轻松的;有辛酸的,有甘甜的。但我还是感觉到一些我自己和制度层面的不足:

1、感觉深入群众不够。本人大多的时间是在村办公室。下村的机会比起原有村干部还是很少的,所以在了解村情、民情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了解。

2、对决策过程的发言权少。虽然村里的大事都是通过村委会讨论通过决策的,本人也参与过程。但感觉没有发言权,只是做好会议记录工作。

3、对三年后大学生村干部的留任机制的缺乏,对大学生村干部的培养力度相对小。

4、缺乏交流的平台。由于各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收入差距较大,相对村级事务的多少差异性大,锻炼大学生村官的机会差异性大。

5、促进村级经济发展成效不强。大学生村干部普遍在村级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有一定成效。但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特别是对搞活本行政村的经济方面成效不显著。

想到这些不足,我自己也对此提出了一点小小的建议,希望能够在农村的发展方面和大学生村官的发展方面做出一些贡献,这也算是我代表大学生村官的一点小小的诉求吧。

1、构建良好的创业平台。现在政策上已经提到为大学生村干部提供创业的扶持,但没有具体的实施措施。在大学生村干部中,部分不能进入事业单位或公务员,所以利用他们对村级比较了解的情况,让他们进行创业,可以一定程

度上搞活村级经济,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2、营造良好的发挥作用的平台。如构建交流的平台,类似机关工作人员的互动交流的模式,可以从内部交流到外部交流,进一步为大学生村干部提供自我发展,发挥自身作用的空间。

5.大学生村官心得体会及感悟 篇五

时至今日我在宋西村当书记助理这一岗位上工作一个多月了。记得当初我刚上岗的时候,我在心里上并没有什么负担,首先因为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娃,对农业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农村生活并不熟悉,所以农村对我来说是朦胧的,我想揭开他的面纱,看清楚他的真面目,农村对我比较有吸引力。

我在来村里上班之前,认为村里没什么可干的,这也是受到舆论的影响,人家都说农村是最基层,都是和老百姓打交道,每天处理的都是东家长西家短的事情,等到这个村实地一考察,发现这个村很大,而且人也很多,但实际上平时要干的事并不是很多,正好有大把的时间看看书什么的,结果真正到村里和村民交流以后才知道,恰恰相反,村里干的全是大事,党中央国务院的各种文件,各种指令到最后都的到农村这最基层的来实现,村委会就是浓缩的国务院,中国这万里长城就是靠一个一个村庄累积起来的。不仅如此,村干部还生活在矛盾之中,比如基本农田不种地的矛盾,村里想开发却无地可用,村干部们周旋与政策法律与实际情况之间,非常头疼。而我正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为村长、书记分忧解难,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因此我们到农村工作是大有可为的。

看清了我的工作环境,就该考虑怎么开展工作了,首先我认为得找准定位,知道自己在为谁工作,我们身为助理,就是要当好村长书记们的好参谋,要做到“到位而不越位”,而在繁杂的工作中还要分清哪些工作是份内的,哪些是帮忙的,哪些是不能帮忙的,明确后,就能把自己手头的工作大致分个类,分清楚先后缓急,一方面可以使工作做起来有条不紊,另一方面可以为自己减轻一些压力,像我们刚走出学校社会经验不足,不能很好的调节情绪,那么想拥有更好的工作效率,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是最重要的。

第二是要注重学习。我们在村里工作本身就是个边学习边提高的过程,尤其是头一年,咱们在这一年里经历的都是以前没见过,没听过的事儿,怎么处理这些事情?就是首先要学的,学习的对象当然首先是村长书记还有两委班子了。

第三要学会多劳多干,苦中作乐。我们大学生村官从文凭上说都是优秀的,但从经验来说却很匮乏,尤其是农村工作经验,但经验是怎么来的?全是从实践中来的,所以想要获取更多的工作经验,首先要多做工作,但大多数时候我们的工作主要是文字方面的,十分烦琐且枯燥无味,不仅文字工作枯燥,就算有一些户外的工作也绝不是什么美差事,就比如护林防火,风沙大不说,有好多女同志还被太阳晒出了斑,十分辛苦,但我们要学会苦中作乐,学会从工作中发觉快乐的元素,进而学会欣赏工作。

6.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感悟与想法 篇六

首先,我就任职以来开展创业富民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简单汇报。“说给农民听”不如“带着农民干”。###有着种植药材等###余亩,是个典型的农业村。

经济林的传统,但总是分户种植、规模很小。我通过半年时间的跑市场、搞调研、找专家,发现干果经济林种植这一致富门路,并计划从我做起。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我与村干部逐个商议,并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我个人投资#万余元承包了集体的##亩闲散土地作为创业基地。我还成立了###首家由大学生村官合作社。我们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已发展种植户10户,分别种植核桃40亩,葡萄20亩,中药材40亩;三年后预计亩产可达6000元,总产值达36万元。我的这种身先士卒,带头示范行动深深吸引我村种植户的积极性,在基地的示范带动下,今明两年通过土地流转,整合我村干果经济林套种中药材面积将达300 1

亩,###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核桃村”,我想,届时我们###“全面建小康,收入要翻番”目标将提前实现。第二个方面,我想 借此机会谈谈我们大学生村官创业存在的主要困难。一是缺动力,创业意识不强; 有思想顾虑,怕创业风险;想安于现状,不愿意创业;忙于研究生、公务员等考试,没时间创业。

二是缺技能,创业经验不足; 我们村官经历单一,履历简单,“有知识的缺创业技能、有热情的缺创业经验”的现象较为普遍。

三是缺政策,创业扶持不够; 虽然各级党委、政府积极鼓励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但从总体上讲,对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扶持政策尚欠细化,创业精力也难保证。四是缺资金,金融扶持力度不够; 针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方面的政策和金融服务少,只能通过农商行依靠工资抵押来获得一两万元,这对创业者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最后,我想对于创业问题提两条建议: 一是,目前我们村官创业基地规模小,主要是因为村官创业资金少,银行、信用社给我们的贷款金额大多是在十万以内,我们希望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信贷“绿色通道”;希望给我们的贷款能增加一点、手续简化一点、门槛再低一点。2

7.大学生村官心得体会及感悟 篇七

怎样实现建筑的数字化?井敏飞老师说采用剪纸的概念,之所以用数字化模拟是因为纸张本身的力度和大小以及对人为操作精度的限制。叶飞老师说无论是聚构还是单体的组合都是在一定的建筑条件的约束下,像基地,文化,建筑体量等的限制下人工生成的。王振飞老师的建筑是生成的,是在一定限制条件下随机生成并且通过人为的方式去评判的。而我们,由于对电脑技术了解的欠缺,只能用手工来模拟万千变化中的一种,没有目的却有对建筑的感觉,这是我们大学四年来的积淀,而这种积淀在我看来是薄弱的。

最初我面对这个设计感觉到无所适从,就像每一个在进行着数字化建筑设计探索的建筑工作者一样,面对着很多无法实现的困难,或者最初的想法与设计的中间过程出现碰撞,或者太过于单一,无法应对复杂的建筑设计所面临的问题。亦或是拿着建筑的条件,像日照,功能,体量等去限制建筑的生成,可是在时间,观念的转变以及软件的操作中都有着难以回避的问题,无法解决,这样便形成了对于建筑的限制,而对于数字化设计而言又是经过伪装的。

到底谁能说清什么是数字化?是无规则生成的我们无法想象的空间状态或形象吗?是我们头脑中的想法在电脑的配合下建成完整的空间体系来让我们来评判吗?这些建筑到底是规则还是不规则的?这些所谓的现代大师们设计的形体是怎样出现的。我们要做的终归是建筑,建筑具有怎样的特点,建筑终归是要人来使用的,在使用中的身心感受是很重要的,怎样的感受是人们所喜欢的?CCTV里面的人们会很骄傲,但,同时会不会很害怕?

通过这样反复的思考与不断的反馈,我重新审视那些大师的所谓的数字化建筑,他们还是在确确实实的做一个建筑,像鸟巢会考虑单一曲线的规则变化与缠绕形成结构,计算机的作用就是帮助完成这个建筑实际受力条件下跟曲线不同位置的粗细方向等。水立方是在一定的物理分析的结构合理性下同时加入了对于水的理解,这就是概念的形成,而电脑的作用是在帮助他们来分析或者说更精确的划分出这个结构体系。这两个建筑都是在结构下思考的。而CCTV则是更进一步思考了建筑的基地(市民广场)与城市的关系,建筑的功能(人的使用要求),是从宏观上去观察建筑、城市与生活的关系。计算机在这里帮助完成了结构的分析实现。如果说鸟巢探索出了一种大空间的合理的结构方式的话,那我觉得数字化建筑,更像是一种理性思维下的建筑判断,是一种从脱离建筑再回归某个建筑的方法。而这,或许更贴近王的思想,新时期下的以不变应万变。貌似柯老爷子的想法改变了一种方式的呈现。

或许是这样子吧,那么我真的觉得刘同学的设计“米字格”是一种鸟巢式的思考方式,小吴的也是。那我的呢?在如何以计算机帮助我分析折叠剪口的大小与位置的诸多问题中,在技术知识的欠缺下,我最终还是放弃了很多,折叠表皮成为了设计最后的结局。

8.大学生村官心得体会及感悟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与原因;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 D4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3-128-2

0 引言

大学生村官这一新生群体是党的路线和方针在农村的执行者,4名大学生村官在中共十八大上第一次代表这个30万名基层党组织的新生力量亮相中共党代会。然而大学生村官想在基层做好工作并非轻而易举之事,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当前大学生村官工作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农村的现代化建设。

1 扬州大学生村官发展农村经济的现状

大学生村官具备网络技术强、信息来源广、眼光长远等优势,发展农村经济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采取创新措施推动经济发展,具体体现在推广新的生产技术、改变村务管理方式、带来新的思想观念等方面。调查显示,扬州市51.83%的村民可以掌握大学生村官带来的农业新技术并能很好地运用到实际生产中,54.93%的村民认为大学生村官的创新精神和先进理念对村民的思想观念产生了积极影响。

1.1 在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方面

扬州市大学生村官使农业机械、农药、化肥、良种等方面的技术更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中。大学生村官积极学习钻研先进生产机械的操作方法,帮助村民解决遇到的问题;积极提倡科学、合理施肥;先了解土地环境再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据调查,51.83%的村民可以掌握大学生村官带来的农业新技术。

1.2 在改变村务管理方式方面

扬州市大学生村官采取了较多创新措施。例如,运用网络技术建立村民信息及外部联系的电子档案、举办村庄晚会、开展村官联谊活动等。但这一方面也存在不足,据调查,只有12.96%的村民认为村官开展的村庄集体活动次数很多、效果很好。

1.3 在转变村民思想观念方面

扬州市大学生村官思想观念先进,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宣传党的新农村建设政策,引导村民转变发展观念。

2 扬州大学生村官发展农村经济的问题及原因

扬州市大学生村官采取创新措施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但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还存在资源开发利用、产品市场开拓、资金筹集等方面的问题。

2.1 土地资源利用不尽合理、特色资源开发保护不足

农村资源利用问题首先体现在土地资源上。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鼓励承包土地向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流转,掀起了多种方式经营土地的热潮。但经营中普遍存在因地制宜度低、规模效益低、流转程序与行为不规范、市场和监管机制不完善、经营户素质不高等问题,导致目前土地利用不尽合理。除此之外,农村资源利用问题还体现在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大部分村庄对特色资源的发掘不足。调查显示,扬州市62.25%的村民希望当地大学生村官注重村庄优势资源的开发。另外,即使少数地区开发了特色资源,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较低,而且多数开发利用违背可持续发展原则。村庄特色资源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对已开发资源宣传力度不足,开发过程中缺乏保护等是造成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的主要原因。

2.2 农产品供求信息不对称、销售渠道单一、品牌意识薄弱

市场供求信息流通不畅、供求信息不对称,导致农产品不能对市场的变化及消费者的需求及时做出反应。目前农产品销售渠道较为单一,扬州市大学生村官多利用网络开辟销售渠道,但村民在实际运用中效果不明显。据调查,只有23.66%的扬州村民认为当地大学生村官开辟了新的产品销售渠道且发展较完善。同时,目前多数农产品经营者没有从长远利益出发建立产品品牌,忽视了品牌效应。

2.3 资金筹集重视度低、筹集方式传统、筹集渠道单一

在农村发展资金包括村民创业、村庄发展项目等需要的资金筹集运用方面,多数村民采取传统的向亲朋好友借贷的方式,同时,大学生村官对资金的关注度也不够。调查发现,扬州市农村地区只有16.0%的村民在需要资金时会找大学生村官咨询或者求助,只有15.49%的大学生村官注重农村相关资金的筹集利用,并且主要靠政府扶持,筹集渠道单一。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有:村民的借贷观念较为传统;大学生村官未能及时了解村民需求;资金趋利性导致城镇工商业更能吸引资金。

3 对策与建议

针对扬州市大学生村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建议与对策。

3.1 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规范土地流转与经营

①大学生村官要多实地考察,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利用率。在了解村庄土地面积、土地分散程度、土质状况等基础上,紧密结合本村实际利用土地资源。我国珠三角的桑基鱼塘模式、黄淮海平原的鱼塘——台田模式都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范例。针对经营流转不规范和规模效益低的问题,大学生村官必须深入了解国家土地流转政策并严格遵循,整合土地资源并及时发布更新交易信息,以吸引更专业的承包经营商。针对经营户素质偏低的问题,大学生村官要对经营者的经营理念、个人素质进行考察,并进行监督。

②村民要积极配合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自觉遵守国家关于土地利用的规定,遵守并维护土地流转经营秩序。

③政府相关机构要完善法律法规并加强对土地流转经营的监管,给予土地经营者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实现多方合作共促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3.2 开发特色资源、加大宣传力度、在开发中保护

①大学生村官作为敢于创新的年轻人,要树立“以创新创收”意识,发掘并合理开发村庄特色资源,找到属于村庄的个性名片。同时,要以宣传促进开发利用,通过多种渠道对已经开发或有待开发的资源进行宣传,吸引更多人投资或者消费。

②村民在积极响应特色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不应仅仅停留在短期利益上,要立足长远利益,树立资源保护意识,成为开展特色资源保护工作的一份子。

③政府要引导基层合理规划,即在实地考察分析的基础上对基础设施、宣传广告等进行合理规划,尽量避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避免“遍地开花”现象。除此之外,政府还应在提供人财物支持的同时加大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让资源在开发中实现保护。

3.3 及时传递市场信息、开辟新型销售渠道、打造特色品牌

①农产品销售要获得好收益,首先需要解决市场供求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大学生村官获取信息较为及时和广泛,要随时关注市场信息,将市场变化及时反馈给村民,为农产品生产提供依据。针对销售渠道过于单一的问题,大学生村官可以开拓新型渠道或者对原有渠道改变利用方式,如开展农产品节日、举办相关晚会、采用多媒体营销策略等方法开辟新渠道。此外,还可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式,既在网络更新产品销售信息,又稳定长期合作的线下实体客户。

②产品与市场需求相契合是十分重要的,政府要倡导村庄与高校合作,进行市场调研,根据调研结果确定产品数量和品质要求。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鼓励村庄打造特色产品品牌并给予支持,如提供包装设计与制造费用补贴。

3.4 转变村民借贷观念、提高资金筹集关注度

①大学生村官要充分了解并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深入了解村民在资金方面的需求,及时提供帮助。同时,要改变较为单一的资金筹集渠道,可以合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吸引商家投入资金、通过广告宣传吸引外部资金的支持。

②村民要转变传统借贷观念,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信任,及时向大学生村官反映资金困难,而非遇到资金问题总是先找亲朋好友。

③针对资金的趋利性问题,国家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扶持力度和监管力度,完善资金利用的法律法规,避免农村发展资金挪为它用的现象。

大学生村官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采取了诸多创新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在资源利用、农产品销售、资金筹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结合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这些对策的有效性,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接受检验,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 考 文 献

[1] 李弟财.大学生村官岗位活动分析[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

[2] 刘士娟.我国招商引资的创新性途径研究[J].战略研究,2014(7).

[3] 熊春林,符少辉,倪源蔚.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科技服务中的困境与出路[J].科技管理研究,2013(21).

9.大学生村官心得体会及感悟 篇九

第一天上班,我回到了我出生地、度过了12年童年的某某镇,虽然有所变化,但是童年时候的印象却历历在目。住过的楼房,爬过的假山,那棵老皂角树,一切都还没有变。没想到我人生的第一次参加工作竟然回到了我出生的原点,这冥冥之中似乎是一种安排。

第一天被暂时安排在了办公室,接待了几个反应问题的群众,其中一对70多岁的老爷爷奶奶,问题大概是说自己年龄大了,想种离家比较近的土地,想换自家后门的地来种,问我该怎么办?老年人表达不清,我大概听了4偏才听懂他们的意思,其实这种问题是比较好解决的,要到生产队,和承包那片地的农户大家协调下,看下能不能换下土地,如果条件不对等可以做点让步,大家好生点商量下,左邻右舍大家和气点,这个问题是完全可以解决的。但是老年人对这些问题不了解,表达能力不清,最后还是到乡政府来“上访”,我给他们提出了我的协调意见,给他们出了主意想了办法,最后他们很满意的走了,走了时候说了句“小师傅,感谢你了!”听了这句话我心里酸酸的,在大城市里70岁的年龄应该过每天打打太极拳,种种花养养草的日子,不知道他们的子女是否在外打工,或许子女能够养活他们,自己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为了自己的每天的生活而劳作。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被党中央国务院所重视,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广大农民同胞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要让每一个人充分享受到改革的成果,这是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村同胞的养老问题而办的一件实事。“农民真苦、农村真穷”的旧农村面貌相信在我们这代人的努力下将不复存在,现代化、科学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将会建立,拉近缩短城乡差距,让农民同胞和城里人过得一样好,这并不是一句口号。

我所在的某某村土地面积1280亩,人口3028人,该村大部分属河滩沙地,土地肥沃,以种植甘蔗、花生、蔬菜等经济作物为主,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442元。某某村是观音镇工业集中区所辖村之一,村内驻有企业18家。村支书周书记常对我说,我们某某村事情有点多哦。我说事情多才能起到锻炼的目的。由于工业集中发展,村内的一些矛盾比较突出,虽然这些矛盾我还不能直接处理解决,但是站在周支书和杨主任的背后我学到了很多。由于某某村发展比较突出,经常有上级领导来视察工作,有一次为迎接市领导检查工作,周六周日连续加班到晚上10点,下班回到家,坐在沙发上就睡着了。虽然很累,但是却感觉很充实。再忙没有书记忙,再累没有镇长累,当我在工作的时候感觉到累的时候我就这样想的,顿时就觉得精神饱满了。当你带着对人民的饱满热情去工作,你也就不会觉得累了。

10.大学生村官心得体会 篇十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年 月 日我经市县选派,到村任职,现任**村村主任助理,村委会委员,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到村任职两年,在各级组织部门的正确领导和乡村两级党组织的关心下,**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我用青春的赤诚践行**部长为大学生“村官”题写的“艰难困苦,玉

汝于成”的殷切希望。现将本人两年来的工作述职如下:

一、熟悉民情,克难解困。从入村第一天开始,我就要村干部的带领下,到村里的党员干部和群从家里走访,让自已这个“外人”融入到这个群体当中,成为他们的“知心人”。走访中我了解到,村四、五组3.6公里因村集体资金不足始终没能硬化,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群众颇有怨言,我们通过多次到组召开会议,最后确定“引进项目解决一部分,争取上级扶持一部分,群众投资投劳的方式,对路面进行了硬化;村四组自来水水质差和自来水管道落后、老化群众的吃水难,我积极配合两委干部向乡政府争取1万元进行改造。同时,协助村两委班子完成全村140户的生态长廊巴山民居改造工程的外业摸底调查,做好内业材料的发放、登记和质量的监督;协助完成以工代振移民新村点征地、测算、拍卖等工作。协助完成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650亩,皮肤黑了,人瘦了,但我却真的成为**村的一员,与群众的心贴的更近了,我这个“小年轻人”也才真的成为群众认可的“村干部”。

二、立足党建,引民致富。两年来,我以升级晋档、创先争优、远程教育等党建活动为载体,为争做好一名国家方针政策的宣讲者,农村科技的传播者,通过采取远程教学、集中培训、基地参观、农村书屋等形式,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激发群众发展致富的愿望。通过不断的摸索,我总结出制约我村发展的瓶颈是产业支柱不明显,没有特色经济,于是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平台,积极寻找适合我村发展的特色经济产业,通过多方面比较,最后向村两委建议发展成本小、见效快、风险低的林下养鸡,池塘种莲藕,大棚蔬菜等新型经济产业。结合我村实际,经各组召开会议研究,决定在有条件的四、五、七、八组发展魔芋林下育种100亩。并借助乡发展设施农业的机遇,在我村土地资源良好、交通方便的一组发展大棚蔬菜,在三、四、六组发展莲藕,为我村群众开辟了致富新途径。

三、认真工作,服务群众。认真做好村各种材料的起草、开办村务、政务、财务公栏,亲自担任书屋管理员。在村任职的同时,积极参加乡政府办公室工作,认真完成上级交代的各项任务,学习文书处理,提高“办文、办会、办事”效率和水平。并担任宣传干事,认真做好本乡党委政府决策的宣传报道,确保宣传工作有序的开展。在开展双定双培活动中,一是我承担原农经站人员范益群维稳工作,其从2007年开始上访养老等问题,我积极向研究上级政策,多次和乡分管信访领导陈书记深入到户详细的讲解的政策,在今年7月份,县级统计原农经上工作过人员,我第一时间把电话打给他,通知他并因他不在家,积极帮助办理相关手续,我的真诚与上访上建立了很深的情谊。二是协助抓好**村瓦溪沟灌溉工程。该项目自今年2月20开工,多次和乡村两级分管领导到施工现场查看质量,督促进度,与群从同吃、同住,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做出了自已的贡献,目前该工程有效灌溉面积将达到400余亩。三是为群英板石厂积极协调占用农户土地问题,并联系销售市场,拓展销售渠道;为养羊大户周益兵,通过网络、咨询等方式解决其在养殖过程遇到的资金、技术等问题,其今年养羊将存栏50余头,出栏20头,养猪4头。

四、同心协力,应对灾情。在7.18特大洪水泥石流灾害中,早上5点多顾不上个人安危,来到四组龚家坡,积极组织村民进行转移撤离,在刚刚转移撤离出贺忠敬一家后不久,他家房子应声倒下,现在想起还有些心有余悸。在把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后,又和乡领导干部一起深入各村受灾点查看灾情,用摄像机冲在第一线记录下每一个真实的画面。晚上12点和乡村干部一起来到**一组河流附近、低洼地区对人员进行转移撤离。19日早上天刚蒙蒙亮,又开始忙着走访受灾群众,排查险情,查看灾情,并积极组织群众抢修道路、桥梁,确保群众生产、生活正常,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尽力献策。

“村官”的岗位充满了机遇和挑战,通过这两年工作,我深感一个人的渺小和生命的有限,“村官”这个大舞台让体会到坚强、感恩、踏实、拼搏、承担等品质的可贵,更懂得困难面前不低头,百姓面前不仰头的朴素道理。

11.大学生村官心得体会及感悟 篇十一

一、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第一, 把计算机带进了农村村委会的办公室。在调研中发现, 每个村子都百分之百地给大学生“村官”配备了电脑、打印机, 有些村子甚至还配备了大型复印机。现在的材料大部分都是由大学生“村官”整合出的规范化电子版打印版, 从而取代了以前落后的手写版, 大大方便了村委会办公, 提高了村委会办公效率。调研中一位平谷区的村干部告诉我们说:“自打我们村子来了大学生‘村官’, 所有的文件都是打印版, 干净、整齐、一目了然, 跟以前真是天上地下。现在没了大学生真是不行啊, 我们这帮老古董都不会电脑啊!”

第二, 给农村村干部添加了新鲜血液。调查中发现, 北京市郊区基层行政村村干部中40岁以上的占到77.04%, 而20岁到30岁之间的则为0%。大学生“村官”的出现, 正好弥补了这个年龄段的空白, 给古老的农村注入新鲜的血液, 给农村带来了新想法、新思路, 正好符合党中央要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主题。

第三, 专业对口的大学生“村官”给当地带来了新知识、新技术。农业方面相关专业的村官, 给当地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村官, 为农村带去了办公网络化;法律专业的村官, 为农村带去了法律意识和知识。

根据近期从市委组织部有关部门获得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 截至目前, 北京全市已有85名大学生“村官”通过村党支部的换届选举, 进入村党组织班子, 进入村级事务“决策层”, 占到村官总数的1.1%。其中7人当选为副书记, 74人当选支委成员, 4人当选村党支部书记。这是大学生“村官”首次集体转型, 标志着他们开始真正扎根农村, 这表明大学生“村官”将在农村发展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长期来看, 随着一批接着一批的大学生“村官”来到农村基层, 农村的面貌会在一点一滴中改变, 不仅在经济上, 而且在农村的精神文明及各项指标都会逐步像新农村的概念靠拢。

二、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客观因素

1、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不清。调查显示, 大多数的村官都对自己的角色身份感到尴尬。反思大学生“村官”这个角色, 没有一个文件明确大学生“村官”, 即村长助理、村支书助理的确切身份, 他们算是公务员, 农民, 还是村委?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定位一直不明确。

2、大学生“村官”的职责要求不明。目前, 我国尚没有关于大学生“村官”权利义务的条文明确规定大学生“村官”的具体职责要求。通过对村委的调查显示, 实际上, 村里的大学生“村官”主要分管或从事协助村主要负责人抓管理工作 (包括村务、档案、制度建设等) 的占68.85%, 从事村主要负责人秘书或助理工作的占59.02%, 协助村主要负责人抓文化建设的占55.74%, 协助村主要负责人抓经济工作的占37.70%, 从事专业技术指导和日常事务性工作的均占27.87%, 从事党务工作的占26.23%, 从事其他工作的占1.64%, 选择很难确定村官从事哪方面工作的占1.64%。由此可以看出, 大学生“村官”负责的事情纷繁复杂, 没有统一的标准。

通过半结构式访谈, 我们发现大部分大学生“村官”的日常工作仅限于写稿件、打印资料, 没有实质性、具体性的工作, 他们的工作量和工作内容也没有明确的规定, 以致部分大学生“村官”工作时间比较松散, 有些村官甚至带着校园的坏习惯, 形成了散漫的工作作风。

3、大学生“村官”的评价机制尚不完善。目前我国尚没有一个机制来评价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绩效, 或者是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建设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农村的事物纷繁复杂, 经济建设、农业发展、文化建设、党的建设……大学生“村官”做到什么地步就算是个合格的大学生“村官”呢?国家尚未有评价标准, 使大学生“村官”工作时没有标准可依。

4、大学生“村官”的激励措施尚不完善。从目前来看, 虽然对大学生“村官”有考研加分、考公务员优先录用等激励措施, 但这些措施仅限于激励大学生下到基层来当村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这些措施又具有“离农”政策的特征, 存在方向性偏差。调查显示, 79.37%的大学生“村官”认为建立完善的激励引导机制可以促进大学生“村官”更好地发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因此,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促进大学生“村官”积极工作、提高绩效的措施之一。

5、大学生“村官”政策具有短期性。三年的合同, 政府政策的诱惑, 使得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短期性更明显。三年期满的大学生“村官”, 刚刚熟悉了农村的管理方式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又要另谋其他职业, 而农村又新来了一届村官, 又要再次进行适应, 这种短期模式有可能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甚至会打乱农村本来井井有条的工作, 给村委管理带来不便。有的村委反映, 不能委派给村官重大任务就是因为村官们任期太短, 而很多重要任务都需要长期监管和负责。

6、村委不委派给大学生“村官”“大事”。所谓的“大事”, 指的就是那些需要大学生“村官”运用自己主观思维来做决定的各种事件。大学生“村官”的工资是由国家发放, 而与村委会毫无关系。对于村委而言, 只不过是多了一个白干活不用给钱的“小弟”, 而这个“小弟”还不能训斥、不能严加管理。这就导致了村委不敢也没必要委派给大学生“村官”很重要的事情。

7、村与村之间大学生“村官”的待遇存在差异。在我们调研中发现, 同在一个区, 但是在不同的两个镇, 由于两个镇的经济条件差异, 造成一个镇给大学生“村官”的年终奖金比另一个镇要多出好几倍, 而这些信息一旦在各个镇的大学生“村官”中流传开来, 就造成了大学生“村官”心理上不平衡, 从而工作态度、工作量、工作积极性等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8、部分地区借调问题比较突出。大学生“村官”的借调, 多发生为镇政府借调基层行政村里的大学生“村官”。这种现象使得大学生“村官”无法在自己所在村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 有些乡镇的大学生“村官”是长期集体在镇政府办公, 很少下到自己所分配的村子里去;有些乡镇则是镇政府临时有事需要人手, 就把基层村的大学生“村官”借到镇政府办公, 可能一个月, 可能半年, 或者更长。

(二) 主观因素

1、大学生“村官”的价值观。由于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政策诱惑, 如考研、考公务员加分等, 这些优惠政策的本意是为了留住大学生, 但是其实这与“留得住”的愿望是相悖的, 致使许多大学生把做“村官”作为“跳板”, 以实现曲线就业, 而不是所谓的为农村建设服务的梦想和扎根农村的决心。这种现象只不过是推迟了就业时间, 而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解决就业问题。调查中发现, 有74.6%的被调查村官三年期满后选择考国家公务员, 选择自主创业和选择离开农村、另谋职业的均占6.35%, 选择续签合同的占1.59%, 选择考研深造的占1.59%, 没有深入考虑过此问题的村官占14.29%, 选择其他出路的占1.59%。外地生源的大学毕业生, 另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三年后拿到北京市户口, 而真正想要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有志于献身新农村事业的人则少之又少。有些大学生“村官”不能专心于农村工作, 而是准备考研复习、公务员考试、法律考试等, 为自己三年村官届满后谋求发展。

2、大学生“村官”的知识结构。有些“村官”的专业在农村无用武之地, 有些“村官”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调查发现, 在同一个镇的两个村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为村长在镇里的大会写发言稿, 一个村的硕士村官为村长写了长达12页之多的发言稿, 另一个体育大学的村官只写了一页就黔驴技穷了。从我们的问卷统计结果看, 村官的专业分布很广泛, 有一些专业和村官职业相对吻合, 如社会工作、公共事业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等;有一些和农村环境相吻合, 如林学、植物保护、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等。而有些专业却不能在农村发现用武之地, 如特种能源工程、软件工程、通信工程等。调查表明, 有36.07%的村委和33.33%的大学生“村官”认为专业可以影响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 可见, 专业对于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所发挥作用的大小, 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事实上, 大多数大学生“村官”的专业属于人文类、经济管理类、工科类等, 多多少少都能在农村找到发挥作用的平台。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 几乎任何一个专业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只是很多大学生“村官”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没有很好地发现自己的专业与农村生产生活的联系。

3、大学生“村官”的人际沟通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的强弱, 可以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和业绩。调查显示, 有60.66%的村委和82.54%的大学生“村官”认为大学生“村官”的自身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是其能否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大部分大学生“村官”都是长期坐在村委办公室, 重复着宿舍、村委两点一线的单调工作生活, 缺少与村民交流沟通, 很多村民甚至反映说没见过本村的大学生“村官”。

4、大学生“村官”的组织管理经验。从目前大学生“村官”构成来看, 大都刚刚离开学校, 没有或极少拥有相关社会工作经验, 尤其是身在农村这个简单而又复杂的环境中, 更不能很好地融入组织中高效地工作。调查结果显示, 71.43%的大学生“村官”认为自身对农村的了解程度以及在农村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的掌握程度是影响其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 并且有65.08%的村委认为使大学生“村官”们提高工作能力的主要措施应是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培训。

5、大学生“村官”的适应能力。农村环境复杂, 工作繁琐, 面对困难和挫折, 更需要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以消除自己的懈怠和不满情绪。调查表明, 68.52%的大学生“村官”认为影响和决定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的主观因素之一是“大学生‘村官’的适应能力”。可见, 适应能力的高低, 是影响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的较为重要的因素。

三、促进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的对策

第一, 完善相关的政策。在政策上既要解决大学生“敢下去”的问题, 也要解决“愿意下去”的问题。我们一直鼓励大学毕业生要下农村, 但却拿不出有效的举措来吸引人才去农村。过去那种靠政治动员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做法早已与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相去甚远, 但若完全靠市场驱动, 农村的现状又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因此, 要真正把大学生吸引到农村去, 关键还是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这应是今后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工作重点。

第二, 优先解决大学生“村官”出路问题。近年来, 大学生“村官”届满之后, 期望考公务员的比例大幅上升, 而客观事实是, 由于我国行政成本偏高, 从大学生“村官”中吸收公务员的能力有限。预期与需求偏差巨大, 意味着大学生“村官”出路不畅, 可能再次面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局面。未来大学生“村官”的基本出路不应仅限于留任和公务员两条途径之内, 而应再开拓新路。发展农村经济, 实现城乡和谐发展, 需要引导成百上千万具有现代知识的大学毕业生走向农村, 进行创业与发展农村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等。但是, 当前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业面临很多困难, 缺乏资金是大学生创业的最主要障碍。国家应创建相应的基金, 广集社会资源, 为大学生“村官”们在农村创业提供良好的条件。

第三, 采取有力措施调动起有志青年的奉献热情和干劲。社会舆论的引导非常重要。政府应加大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宣传力度, 媒体们应多给予正面的报道, 以挖掘广大青年的爱国热情、服务热情和奉献热情。让“大学生‘村官’”们得到褒扬和荣誉, 让广大青年意识到“村官”是个代表荣耀的称号。如北大法学院硕士毕业、房山区大学生“村官”陈丽娟, 曾经先后被评为“村官优秀工作者”和被推荐为“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对此, 北京晚报等媒体进行了相应的报道, 扩大了大学生“村官”的影响力。同时, “大学生‘村官’”当选人大代表将树立一种榜样, 激励更多优秀的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四, 增加对大学生“村官”的激励措施。在大学生“村官”工作的三年之中, 可以给在工作中表现优秀的村官以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在物质上, 可以根据其对所在村贡献的多少给予相应的奖金或其他物质奖励;在精神上, 可以设定各种激励性的头衔, 并授予其证书、奖状等, 使村官们增加荣誉感、自豪感。在三年期满后, 可以通过一些途径让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 譬如进入村委班子、自己在当地创业、进入当地企业等。相应地, 国家可以采取以下激励措施:一是进入村委班子, 可以适当增加工资, 改善工作环境, 提供住房等。二是自己在当地创业, 政府可以提供足够创业基金和相关创业经验;鼓励相关的企业或个人投资大学生“村官”创业;定期举办大学生“村官”创业大赛。既可提升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意识, 又可吸引社会对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业的目光。三是鼓励大学生“村官”进入当地企业, 让其作为企业管理层的后备人选, 给予重点培养。

第五, 给大学生“村官”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政府在给予大学生“村官”物质支持的同时, 应在政策上和事实上给予其明确的权利和义务, 让“村官”拥有真正的官权, 保证他们能够尽己所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必须把大学生放到工作第一线, 应适时给他们下一些硬任务, 让他们在实践的磨练中不断增长才干, 使他们通过办实事的过程受到锻炼, 增长才干, 树立威望。同时要充分尊重大学生“村官”的意见, 让他们说了算。

第六, 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 并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政府应明确具体的管理职能部门, 改变大学生“村官”多头管理和无人管理的现状。对大学生“村官”的评价体系也应尽快建立。政府可以分阶段评价, 按照第一年大学生“村官”适应期, 第二年第三年真正投入期来评价。也可以进行综合评价, 由镇里主管大学生“村官”的领导和村里的“两委”, 以及村民一起来进行客观综合的评价。

第七, 镇政府、村委会应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相关培训。大学生“村官”年轻有朝气有热情, 但光凭一腔热情也是很难在农村发挥作用的。这就要求广大村干部不仅要有宽广的胸怀来接纳他们, 还应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氛围, 尤其是做好言传身教以及相关培训工作, 来帮助他们度过适应期, 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农村, 更好地在“村官”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定期开展村官间的经验交流分享会, 以便村官之间取长补短。二是以乡镇为单位定期举办培训班, 增加村官对农村的认识。三是村干部带头带领村官走出村委会, 走到村民中去, 加深感情, 培养其对村官事业的热爱。四是有针对性地采取村干部与大学生“村官”之间“一帮一”活动, 以便更高效地使大学生“村官”融入角色、发挥作用。

第八, 高校应开设相关专业或课程。我国高校可以开设村官专业, 以培养高标准专业化的村官深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此外, 高校还可以开设村官辅修专业、村官相关选修课程。高校承担起在大学生走出校园之前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责任, 这个教育包括农村经济、农村矛盾调解、农村管理、以及一些林农专业技能的知识。即使是大学生“村官”毕业来到基层, 高校也可以联盟开办村官网校, 村官培训学院, 此时的培训会显得更加的及时、有效。据悉, 浙江大学已经为本科生开设村官方向的专业。

参考文献

[1]、大学生“村官”[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512829.htm?fr=ala0_1, 2010-03-18.

[2]、北京高薪招聘大学生当“村官”签约3年, 月薪2500元[DB/OL].http://www.farmer.com.cn/news/jjsn/200801/t20080103_371246.htm, 2008-05-17.

[3]、北京:大学生村官首次当选村支书7人当选副书记[DB/OL].http://cunguan.ca-reer.eol.cn/dxsjcjy_5861/20100316/t20100316_457360.shtml, 2010-03-16/2010-05-10.

上一篇:家具产品调研报告书下一篇:山东省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