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特色学校创建方案

2024-08-17

篮球特色学校创建方案(共8篇)

1.篮球特色学校创建方案 篇一

陈良中心小学创建篮球特色学校三年工作规划

一、现状分析

陈良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现有25个班级,1100余名学生。现有室外标准篮球场5个,篮球配套设施齐全,体育专职教师1位,其中有篮球专长的教师有4位。

(一)学校传统

我校学校篮球队曾多次获得多次县级比赛的荣誉,但随着学校篮球师资的流失和缺乏,水平逐渐下降,但近年来随着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关注程度的提高,学校决定创建篮球特色学校,我们的老师和同学对篮球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师资优势

育人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要形成学校的特色,必须有一支与之相适当的、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我们认为我校的师资有利于创篮球特色学校。一是体育教师无论是奉献精神,还是业务能力都十分理想。二是全体师生对篮球运动的普遍认同和喜爱,这是我们创特色的一个重要基础。

(三)目前学校篮球队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队伍薄弱,专职教练缺乏。目前学校虽有专门从事训练的教练,但缺乏带队训练的理论支撑,缺乏专业教练的引领。形成具有本校篮球的特色,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二、规划项目的实施。

2015.9-2016.8

1.2015年9月30日前完成第一批篮球队员的初步选定。全校报名选拔有一定篮球基础的学生组建校篮球队。(目前男子篮球队已选了一批队员。三,四年级20人,五年级10人。)2.2015年12月底前,根据本学期的训练情况,确定最终的篮球队队员名单。(主要以三四年级的学生为主)

3.2016年4月份,组织篮球比赛。将这批队员分为两个组别,三四年级的队员以篮球基本技术和身体素质训练为主,五年级的学生以明年参加比赛为主,还可以以大带小,促进三四年级篮球队员的发展

4.暑假篮球少年宫活动。(初步打算用暑假的前2个星期和最后两个星期开展篮球队的训练)

5.多开展以五年级这批队员为主的篮球比赛。2016.9-2017.6

1.去年三四年级的篮球队员已经是四五年级的学生,本学年还是以这批队员进行篮球技术和身体素质训练为主,篮球教学比赛为辅的训练。

2.继续开展篮球少年宫活动,使篮球少年宫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篮球基本技术,通过篮球少年宫,吸纳一些有篮球基础的低年级学生

3.通过带教,使校内的体育教师具有一定的训练水准,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4.篮球队与兄弟学校进行篮球教学比赛,进一步推动篮球训练和检验训练成果。

5.利用暑假组织好篮球队的训练工作,并保证经费到位,选拔和更新篮球队成员,保证篮球队具有新鲜的血液和较高的战斗力。

6.在校内开展篮球比赛,通过比赛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

7,观看高一级学校的小学篮球比赛。2017.9-2017.6

1.完善篮球队伍建设,课堂教学和少年宫活动,以篮球教学和篮球少年宫活动为基础,以篮球队为窗口,争创篮球特色学校。2,经过前两年的训练,现在第一批的篮球队员为五六年级的学生为主,本学年还是以这批队员进行篮球技术,身体素质训练和篮球比赛同时进行训练。3.利用篮球队的训练,不断强化篮球的基本技战术,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德育工作与日常训练工作能有机地结合。

4.在校内成立预备、三年级的篮球队,保证梯队的建设,从而进一步提升篮球的水平。

5.组队参加各级篮球比赛,争取能在比赛中赢得好成绩。

以上是我校为创建篮球特色学校制定的初步规划,我们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完善、细化。

2.篮球特色学校创建方案 篇二

一、啦啦队运动的起源

啦啦队, 英文名“Cheerleading”, 其中“Cheer”有振奋精神, 提升士气的意思。现代啦啦队开始于上世纪80代, 当时美国正风行橄榄球, 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一场橄榄球比赛中, 为了帮队友加油, 呐喊助威, 烘托赛场气氛, 第一次出现了自发的有组织的团队表演形式, 即是现代啦啦队的雏形。1898年, 在明尼苏达大学的最后一场橄榄球比赛中, 人们为了把他们的热情展现给人们, 组织了六位男生带领人群呐喊助威, 啦啦队正式诞生。

二、啦啦队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

1.鼓舞士气, 激励斗志, 为运动员加油

啦啦队自诞生之日就决定了它有着其他运动所没有的激励功能, 它的职责就是激励斗志, 为运动员加油。啦啦队员们靓丽的装扮, 激情四射的表演, 再加上节奏强劲, 动感十足的音乐, 很能激发人的活力, 感染人的情绪。让比分暂时领先的队伍更有士气, 让比分暂时落后的队伍很快从萎靡中走出来, 重新昂扬斗志。把观众的情绪带入一轮又一轮的高潮, 牢牢掌控着赛场的氛围。

2.提高篮球比赛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体育运动本身就是美的形成和展示, 篮球比赛更是一个表演性很强的项目, 比赛就是让观众欣赏篮球队员们的精彩表演。啦啦队在比赛的开始, 在比赛的中场, 在比赛暂停的时候进行表演, 适时的填补了篮球比赛的空档。啦啦队员们精美的服装, 精彩的表演, 再上动感明快, 热情奔放的音乐, 极具感染力, 震撼力和煽动性, 让人情不自禁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 给观众极大的美的享受。

3.是篮球文化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啦啦队是随着NBA进入我国的, 在人们的印象中, 啦啦队总是伴随着篮球比赛, 有篮球比赛的地方就有啦啦队员的身影, 一场篮球比赛没有啦啦队的表演就会有缺憾, 就会让人觉得不精彩。啦啦队的表演可以舒缓观众紧张的情绪, 让观众从紧张激烈的比赛中稍稍放松一下, 为赛场营造了一种和谐又充满激情的文明观赛氛围。

4.可以扩大篮球运动的影响力

一提起篮球比赛, 人们往往会把它跟男生联系在一起, 认为是男生所热衷的活动, 观看比赛的也以男的居多。有了啦啦队的表演, 让女生也有了参与篮球运动的机会, 通过参与啦啦队来参与这项运动。让一些不喜欢篮球却喜欢看啦啦队表演的人也参与进来, 让篮球的影响力更大。

三、啦啦队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啦啦队运动是把舞蹈、健身操、艺术体操、技巧、街舞以及其他一些具有特点的项目动作融为一体的身体练习, 因此具有这些运动的综合锻炼价值和功能, 学生通过不断练习能全面锻炼身体, 提高各种运动能力。

2.有利于优化学生的素质结构

现代啦啦队运动已经不是单纯的体育运动, 而是体育与表演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性的艺术形式, 讲究舞台艺术、表演艺术、服饰、整合体效果和观众的反映, 它本身是一种艺术创造。练习过程就是美的体验和展示。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不断感受美, 体验美, 鉴赏美, 表现美, 创造美。使学生在思想、行为、仪表和能力等素质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而这些正是校园文化在优化学生素质结构方面追求的主要方向。

3.有利于健康身心的养成

啦啦队运动是一项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的体育活动, 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完成各种动作, 在伴奏音乐和节拍的配合下, 给人以活泼、欢快、健康、向上的美的享受, 令人赏心悦目。成套动作的完成需要全体队员的密切配合, 个人的努力、队员之间的配合、全队的磨合以及全体努力后所产生的效果, 会使学生体会到极大的愉悦和满足感, 不断练习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 克服心理障碍, 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达到培养健康身心的目的。

4.有利于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啦啦队走进校园不仅是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而且极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它所体现的团队精神、协调、互助、自强不息, 创新精神深深影响了学生。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群体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为学校营造了文明、现代、高品位、高层次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啦啦队运动实践心得

1.取得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

啦啦队运动开展不同与其他项目只涉及到几名运动员的训练, 它的表演和展示必须和学校的政教、团委、学生会工作协调, 和球队的比赛、学校的文艺演出协调, 涉及到的面比较广。所以必须取得学校有关部门的支持。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 篮球是我校的传统特色项目, 所以篮球运动在我校有较好的基础和影响。取得学校各部门的支持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容易。只有取得了各部门的支持才能安排好训练的时间, 保证训练的次数, 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

2.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练习的兴趣

啦啦队运动对大部分高中学生来说是一个新事物, 对于它的了解也只局限于从电视上所看到的, 对它的认识可谓少之又少。通过理论上的讲授, 啦啦队表演的欣赏, 及黑板报墙报的宣传加深学生对它的认识, 同时循序渐进的练习, 不断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愿参加到这项运动中来, 而不是迫于学校老师的压力。

3.合理安排训练时间

普高学生的学习非常的紧张, 合理安排好训练和学习的时间是关键。我校体育课实施了选项教学, 开设健美操选项, 利用上课的时间安排训练课的一些内容, 利用课外活动和班会课时间上训练课。尽量少占用或不占用学生学习的时间。

4.训练内容的安排

高中学生接触过啦啦队运动的很少, 所以训练一开始以基础的动作和组合为主。可以先学几套现有的套路组合, 也可以利用健美操选项课学生所掌握的基本动作, 基本步伐有:弹动、踏步、V字步、交叉步、漫步、跑跳步、踢腿及各种的跑跳和一些简单的步伐组合, 在此基础上进行串联套路组合。

啦啦队运动分为舞蹈啦啦队和技巧啦啦队, 校园内较适合开展舞蹈啦啦队, 舞蹈啦啦队以表演和展示团队精神为目的, 动作的编排可以随意些, 可以由一种舞蹈组成, 如爵士、街舞、拉丁、踢踏舞、排舞等, 也可以由多种舞蹈混合组成。动作难度不高, 音乐节奏要求明快、热情、动感、有感染力和震撼力, 以适合推广为目的。

5.训练方法的组织实施

在课的开始阶段, 由教师统一进行基本动作和组合动作的教学, 等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掌握编排的方法后, 将学生分成4~6人一组的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相学习和竞争。要求学生将动作进行创编, 包括动作、队型、造型、音乐等方面, 组成一个完整的啦啦队, 使学生学到更多的啦啦队的知识, 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更好的培养对啦啦队运动的兴趣。教师在教授动作的同时, 更主要的是纠错, 使学生的动作更加的规范, 更有表现力。在纠正时以鼓励为主,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演的欲望。

6.创造展示机会,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表现力

展示是啦啦队运动主要的功能之一, 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可以是班级里各个小组之间的展示, 也可以举行年级甚至是全校性的啦啦队的比赛。在学校举行篮球赛时进行展示, 也可以在校艺术节里进行展示。还可以代表学校去校外展示。每一次展示对学生来说都是一次宝贵经验的积累, 通过多次的展示, 学生会不断提高自信心和表现力, 不断增强练习的兴趣, 更好的进行啦啦队运动。

综上所述, 啦啦队运动不管是在篮球运动中还是在校园文化的发展中都有着巨大的作用, 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 扩大了篮球运动的影响力, 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啦啦队运动集动作美、音乐美、服装美、造型美、队型美于一身, 能生动的反映了校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风貌。学生通过啦啦队运动的练习, 达到了健身、健心、健美的目的。为实施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中秋, 徐艳, 刘松霞.啦啦队历史沿革综述[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7.

3.特色学校创建之思考 篇三

关键词:继承传统;课程;学生;管理;校长

俗话说:“人能写字,字能写人。”写字,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也是一个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的过程,一个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学会做人的过程。“笔正心正、写字写人”是双河小学的校训。《旧唐书·柳公权传》曾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认为书法的优劣与人的品性有关,心正写出来的字就端正,反之亦然。万州区双河小学的正心教育,就是通过练习书法以练心,从而达到心正。

一、继承传统是前提

秉承学校的文化传统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秉承首先是不割裂,其次才是不重复。既要与时俱进,又要弘扬传统,吸收学校的传统积淀,保持学校的创新活力,这是学校发展的前提。

“学先贤扬传统,尊个性张精神”是双河小学人崇尚书法艺术、迷醉书法艺苑的信条。“写中国字,读世界书;怀天下心,做现代人”是双河小学人践行书法立志、翰墨树人办学思想、孜孜不倦的追求。教育学生继承汉字文化和汉字书写文化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写好汉字既是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试图在笔墨中与古代书法名家交流习练中的万般滋味,而我们更在意从点横竖撇捺的墨迹中感染他们那千年不灭的“人”的精神。

二、课堂课程是基础

课程是学校施教的载体,是师生相互作用的中介,在学校改革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校以书法教育为突破口,引领学校发展,打造学校特色,创新学校教育思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力求以翰墨传承文化,用特色孕育人生。在特色学校的创建过程中,依托书法教育,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先后被万州区教委授予“文化传承特色学校”,被重庆市书协命名为“重庆市级书法示范学校”,被重庆市教委命名为“重庆市首批书法教育试点学校”,被全国教育学会命名为“全国写字教育实验学校”。

三、教师、学生是根本

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决定学校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没有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学校发展是空洞无物的。学校理应把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当作学校发展的根本目标。

打开中华书法史卷,从那黑白方块字里,我们时时处处可见书法家为人的心胸与气度、德行与操守。古代先贤们穷毕生之功,经数千年相承,并不单单只为让我们学习他们那些或飘逸或端庄或舒展或遒劲的书体,而是以书载道,教化后辈儿孙。

四、人本管理是支柱

当今社会是追求和谐的社会,学校也需要和谐的环境。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造就具有“自由之意志,独立之人格“的社会建设者,构建“人文精神关照下师生的和谐发展”教育思路。以人文教育为核心,视人格完善为终极目标,培养人的全面适应能力、创造能力。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教育双方与自身的生命和谐,与周围人的生命和谐,与大自然万物和谐。

细数昨日秋天的灿烂,装扮着明日春天的嫣红;正澎湃着自强不息、改革开拓的春潮。“巴渝知名正心教育特色学校”这一愿景来自双河小学全体上下崇高的教育使命感,来自对自身实力的自信,来自敢于走出全市的博大胸怀!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我校“正心教育”特色学校创建这一列“开往春天的列车”定能“全线提速”、突破“高原”、穿越“瓶颈”,在“一路前行一路歌”之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4.创建特色学校方案 篇四

根据学校校情,紧紧围绕凸显学校个性特征,因地制宜,以传统文化铸魂,以课堂文化提质,以活动文化升格,把学校建设成为校园环境整洁,学习氛围浓厚,文化底蕴深厚,管理制度完善,师生发展和谐的富有地域特色的品牌学校。

二、特色规划

(一)校园环境特色建设:

建设目标:校园环境整洁,书香气氛浓厚,和谐布局,旷达有序。

1、环境美化特色:

净化:以狠抓师生的行为养成教育为突破口,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弘扬国学,诵读经典”教育为抓手,加强传统美德教育,提高认识,形成共识,全员参与;全面清理校园内卫生死角及墙面乱写乱画等,规范宣传字画,做到整洁、卫生、规范、高雅、悦目。

绿化:以学校现有的条件,进一步做好校园内绿化的养护。修缮花草;保养好校园内的树木;做好花池内的花草种植和养护;利用盆景点缀绿化校园;利用校园内边角地添置绿色。

美化:学校花草树枝上悬挂警示语标牌,做到美观、实用。

2、文化墙特色: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校长、教师的言行是教育,优美整洁的校园也是教育”。“让每一面墙说话”是我们对校园文化墙的构思源点。我们本着“高品位、特色化,地域性,审美性”的原则,对学校的墙壁进行文化着装。东楼大厅,我们将建校以来学校所取得的重要荣誉彰显在墙壁上,展现学校教育的重要成就,激发师生的自豪感,激励师生奋发向上,不断进步

3、走廊文化特色:

在教学区和教师办公区以及教学实验区,整体设计,根据不同功能,分楼层设计不同主题的文化内容,融书法绘画装裱于一体,体现知识性,教育性,审美性。

(1)将我国自古至今著名教育家画像和对教育教学的著名论断彰显在办公区,让教师感受到时刻在与教育家对话,促使教师“日三省吾身”,教学相长;以我国传统文化经典内容为主,突出传统特色。

(2)将著名科学界画像及最新科技成就在实验教学区彰显,建立科技长廊,让师生学习科学精神,激发师生科学创新热情等。汇聚古今中外,传统现代融合,体现时代科技发展变化。

4、班级文化特色:

(1)规范要求和班级自我设计相结合。用好 “班务公开栏”,主要用于张贴学生守则、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及班内各项工作安排表等内容。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国旗、《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由学校统一制作悬挂,其余如班训班规班级学习园地等则由班级学生在班主任指导下自我设计进行。这样就形成了规范化和个性化特征,彰显班级的特色,达到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

(2)在每个班级正门旁侧的墙壁上开辟50cm_50cm的墙面作为特色名片,班级展示班级目标或班级之星,

(3)布置好教室卫生角。要求:用具归类摆放,整齐,垃圾分类存放,贴环保标语。

(4)清理学生课桌,尽量做到统一、整齐、整洁。

(5)后墙定期出学习园地。贴些学生的自创“名言”,理想宣示,或贴些鼓励性或关切性话语等,力求内容丰富,风格活泼,展示个性,定期更换。或张贴学生的书法和美术作品,鼓励学生,也能增添班级文化气息。

(6)在班级小书架上放置〈〈语文周报〉〉、〈〈英语周报〉〉等报纸和〈〈小学生〉〉等杂志。来源可以自订、班订、校订、教师提供、学生捐献等方式。

(二)校园精神文化特色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倡导“雅文化”,努力做到“三雅”:“领导儒雅,教师高雅,学生文雅”。

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品牌上。

1、校风建设:

校风:勤勤恳恳做事,扎扎实实育人

2、教风建设:

教风:求真务实,争创一流

3、学风建设:

学风: 勤奋刻苦,争创一流

4、打造西街小学品牌:重点在形成西街小学精神(即求真务实,争创一流);整合所有特色项目,形成学校特色校园文化系列;同时融合学校制度特色、环境特色、活动特色,最终形成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整体特色。

(三)学科课程文化特色建设:

1、积极营造良好学术(教研)氛围,学术教研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直接影响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是学校质量的生命力所在。着力培养一专多能型教师。

2、每日组织好一节活动课,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开展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不断创新形式和载体、拓展空间和渠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3、以国家级课题实验打造学校课题文化,积极探索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切实提高课堂效益,探索一条适合学校校情、学情的减负增效提质之路。

4、每日三诵。每天早晨课前、午休前、睡觉前诵读五分钟经典国学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唐诗、宋词等以及名人名言。

(四)学校制度文化特色建设:

以时代精神为指导,充分体现现代管理理念;以人为本,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依法治校;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坚持制度可实施性。

1、对现行制度进行梳理,修订,完善,重建,归档,形成《西街学校管理制度汇编》。

2、制度建设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从学校行政管理、德育工作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教育科研管理、后勤工作管理等分类建立和完善各项校本管理制度。

3、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机制,完善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根据教育局相关要求,建立学校安全工作预案,建立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

(五)校园活动文化特色建设:

1、举办好以教师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校本教研、教学展示、文娱活动等,关注教师身心健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丰富教师文化生活。

2、班团干部轮流值周、值日活动,设立纪律督察队监督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成立卫生检查队检查各班环境卫生情况。建立值周师生校门迎候制度,互致问候,培养师生的良好言谈举止,建立和谐文明的师生关系。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生行为评价和反馈体系,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能力,引导学生养成文明、守纪、勤学、上进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注重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

3、开展好劳动实践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实验田劳动实践、公益劳动、社会小调查、少先队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奉献社会、关爱他人、快乐自己,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4、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心理咨询活动,搞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努力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5、利用好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具有教育意义的节假日,设计、开展主题教育。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特别要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内容与德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尊老爱幼、明礼诚信、团结友爱、笃实宽厚、自强不息的优秀品德和调控

5.特色学校创建方案 2 篇五

——武川县第三小学特色学校创建方案

2014年

传承红色精神 构建特色学校

——武川县第三小学特色学校创建方案

根据党和政府提出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校园”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具体要求,发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培养青少年健康向上的公民道德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意识,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和践行能力,特拟定我校红色特色学校创建实施方案。

一、背景分析

武川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北麓,属呼和浩特市管辖。1938年5月,中央考虑到大青山是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外翼和通

往大西北的咽喉,做出了开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战略决策。同年8月,八路军120师358旅715团和师直骑兵连组成“八路军大青山抗日游击队”,1940年8月,根据地成立了绥察行署驻绥远办事处,领导着绥中、绥西、绥南地区10几个县30几个区的抗日民主政权,管辖着东起集宁、西至包头的广大地区。1942年7月,日军集中兵力2万余人对大青山进行大扫荡,大青山抗日军政领导机关和骑兵主力突破敌人“铁壁合围”,转移到晋西北。

10月,中央晋绥分局决定,将大青山抗日游击队和雁北部队合并,成立塞北军分区,同时成立塞北工委,继续领导大青山和雁北地区的抗日斗争。1944年末至1945年春,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恢复到大扫荡前的局面,牵制了日军大批兵力,粉碎了敌人挑拨民 族关系、“以华制华”的阴谋,团结蒙汉各族人民,沉重打击了敌人,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其他根据地的斗争。

呼和浩特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旧址位于大青山深处,是抗战时期通往苏蒙的红色交通枢纽、华北抗日战线的桥头堡。因其特殊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1964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列入国家红色旅游规划纲要,成为全区红色旅游资源重点建设项目,并被中宣部等6部委命名为全国19个抗日游击根据地之一和全国百家红色经典景区之一。

武川县第三小学紧紧依托大青山山脉,在我县打造“特色旅游名县”的大环境下,在当前中小学生享乐主义盛行、艰苦奋斗的意识淡薄、价值取向模糊、理想追求困惑、精神偶像缺失等校园思潮泛滥的情况下,武川县第三小学作为一所建校52年的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城区小学,理应承担传播红色文化的历史使命,挖掘和弘扬武川县蕴

含丰厚的红色文化,宣传和扩大武川县的红色教育影响。基于此,武川县第三小学根据学校自身地位、历史、现状等实际情况,结合我县党委、政府打造“新型工业强县、特色畜牧业大县、特色文化旅游名县”的规划思路。特提出“传承红色精神 构建特色校园”的特色校园创建思路。

二、指导思想

传承与弘扬适宜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的红色文化精髓,将学校德育工作虚功实做;深化红色校园文化内涵,创新校园红色文化;根据青少年成长的客观规律,高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口号变成行动,使学生在系列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行为得到内化,逐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增强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艰苦创业奋力拼搏的精神。

三、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 长:张 宏

副组长:刘秀斌 李亚涛 田秀荣

组 员:张树林 王 燕 彭亮明

2、工作小组: 班主任及科任教师

四、特色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

(一)、特色学校的总体思路:

1、统一认识:确立“特色办学,特色兴校”理念,把特色学校的创建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课程改革和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2、扎实探究:坚持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从学校实际出发,以红色革命传统教育为载体,把《红色的大青山》(改校本教材将在运用中不断补充和完善)作为校本课程进行探讨、研究、开发。

3、激励奋进: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优先保障特色学校的创建需要,以确保特色创建工作全面、有序、良性发展。

(二)、工作的基本思路

坚持一个中心:传承红色传统 构建特色校园 依托两个载体:活动、班队为载体

促进三项建设:校本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班队集体建设。突出四大结合: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学科整合相结合;

特色校园的创建与班集体建设相结合;

思想道德教育与行为规范养成相结合; 学生课外活动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

(三)、特色学校发展总体目标:

1、办学目标: 今后三年,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管理研究、教学研究、德育研究,使办学方向更加明确、阵地建设更加完善、学生素质明显提升、校园布局更加合理,内涵发展有新突破、办学绩效有新提高,把学校办成文化高品位、教师高素质、教育高质量、学生全面发展,得到行业认可、群众满意、社会支持的具有山区鲜明特色,符合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学校。

2、培养目标:

了解并继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革命优良传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开始,逐步培养“自信、自尊、自主、自强”的人格意识;以“细节养成、积淀习惯”为重点,逐步培养学生“刻苦勤奋、文明守纪、孝敬感恩、积极上进,为自己一生负责”的卓越品质,最终成为“重健体、懂礼仪、善学习、能合作、会创新”的时代新人。

3、红色特色目标

“让每一个生命更加坚强,让每一位学生更加出彩” 将是我校红色文化打造的核心和主旋律,是武川县第三小学的灵魂和精神,是武三小师生的信仰追求与终极发展目标。“挫折使人坚强,苦难磨砺成长;红色铸造信念,拼搏成就人生” 将成为学校红色文化打造的路线和方向。“挫折教育、励志教育、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将是我校红色文化打造的基本框架与主体内容。

(四)、特色学校发展具体目标:

我们将围绕“确立特色——打造特色——显现特色”的思路确定三步走:

1、确立特色:2013——2014年

(1)、注重引领,提高认识,凝聚共识,制定特色发展规划方案。

(2)、建设校园特色文化环境,夯实发展基础。

2、打造特色:2013——2015年

(1)、开发特色校本教材,构建特色校本课程。

(2)、逐步完善校本课程,特色进一步强化并显现。(3)、开展教育活动,构建展示平台。

3、显现特色:2015——2016年

(1)、学校内涵得到体现,特色建设逐步显现。(2)、形成学校独特文化和校本资源。

五、主要内容

红色文化是那些历经岁月穿透时空,永不衰老、永不枯竭、永远流淌于人类心灵滋润于心灵的清清河流,永远闪烁明亮、光芒四射的黑夜中不落的星辰,永远灿烂、永远鲜活、永远蓬勃的源自烽火狼烟、源自壮士热血、源自真理之上的一脉思想火花与精神遗产。我们结合学校的实情和学生的特点,深入挖掘处“爱与责任、信与理想”等红色元素为红色校园文化的核心。

爱:爱心就是一片冬日的阳光,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让校园充满爱。

责任:就是担当,就是付出,人要学会担起责任。

信:以坚定目标、信念至上、报效家国为主线,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精神与正视挫折的勇气。让学生坚信学业必成,事业必成,人生必成。

理想:以志趣高雅、胸怀高远、行为高尚为主线,培养学生的人生志趣和理想追求。让学生从小继承革命传统,树立远大抱负,为中华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

六、活动实施方案

建立以革命传统教育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以抓实常规教育为平台,切实开展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校本课程实施、举办红色教育活动,办好特色文化专栏,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研究,提升红色革命教育理念,形成理论体系。

(一)理念文化

1、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和而不同、奠基人生。(1)、以人为本:立足全面,发展个性,培育特色。

(2)、和而不同:“和”,要求干群之间和谐互敬,师生之间和谐互动,教师之间和谐互学,学生之间和谐互助;“不同”,要求办特色学校,培养学生特长,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

2、办学特色: 红色校园 健康人生

(二)精神文化

1、校训:爱校、守纪、勤奋、尚礼、求知、健体

2、校识

以打造红色人文特色为核心,设计学校的校徽、校歌,让每一位师生了解校徽、校歌的真正内涵象征意义,校歌人人会传唱。

校徽:以“红、黄、黑”为基调,结合学校的红色特色打造、武川地方乡土文化和未来发展规划等方面来创意思考。

校歌:《我们把爱献给你》

3、红色精神:信念、理想、坚强、奋斗。“挫折使人坚强,苦难磨砺成长;红色铸造信念,拼搏成就人生”。

(三)环境文化:

营造文化环境,让红色文化渗透到学校每一个角落,让校园的一草一木都闪烁红色之影,让师生的一言一行都折射红色之魂,让校园时时处处都充满红色的精神。

1、加强校园硬件环境建设,打造红色景观文化。

(1)、学校门口:宣传栏介绍学校文化整体构想,布置富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墙”,(阐释学校理想、追求、愿景)。可在“宣传栏”正中布置“打造红色校园 传承革命精神”大字,以彰显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左边和右边分别为教育方针、校训、学校“三风”及校风校训解读和红色革命宣传画。

(2)、在校园可利用的墙面订贴红色内容的故事、图片、名言,班内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宣传,让学生感受红色的魅力,接受红色的熏陶与精神的洗礼。

(3)、建好校内外德育基地。利用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旧址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红色精神就在身边。

2、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1)、悬挂肖像格言,建立红色文化宣传阵地。在教学楼外墙和教室布置上,注意把教室、走廊、宣传栏等醒目的地方张挂具有革命色彩的名言格言警句,并定期更换。悬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肖像,并简要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介绍雷锋、张思德、白求恩、黄继光等英雄人物的优秀事迹,激励学生学习革命精神,争作“四有”新人。让学生们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浓浓的革命传统文化气息。

(2)、举办专题图片展览。利用武川县第三小学少先队大队部活动室,举办专题图片展览,让学生充分了解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和光辉事迹,努力学习革命前辈的可贵品质。

(3)、在学校“雏鹰广播站”开办“红色之声”专栏,利用课间播放红色歌曲,宣讲革命故事,大力宣传红色革命精神,营造特色文化浓郁氛围。

(4)、搞好学校的环境绿化,在花园花坛,种植松树,营造特色景观,衬托学校积极向上,不畏困难的特色文化氛围。(5)、学校除充分发挥黑板报、播音室、宣传橱窗等主阵地作用,要逐步建设红色文化网站、红色文化博客、红色文化论坛,引导红色校园文化气氛健康向上,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校园文化宣传活动; 努力扩大宣传阵地、完善宣传设施和强化宣传内容。

(四)活动文化: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德育教育活动。

1、每周一的升旗和重大活动都由身着整洁校服的学生升、降旗、护旗,进行师生的文明礼仪等教育,开展“国旗下的演讲”活动(该活动已经进行数年)。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的光荣感、使命感与责任感。

2、广泛开展系列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让红色校园文化深入细致得到落实。

班级每周黑板上更换一条红色名言警句;学校每周一次以“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国旗下的讲话;班级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班级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每学期每名学生在课桌上更换一条蕴涵红色文化的座右铭;每学年举行一次全校学生红歌赛;每学年一次全校学生“革命英雄在我心中”的红色故事演讲;每学期看一部红色革命电影(《姚喆游击大青山》未必看电影);三——六年级班级每学期出一期红色革命教育手抄报,举办手抄报比赛。

3、结合“清明节”、“五一”、“六一”节、“七一”节、“八一”、“十一”等重大纪念节日,举办红色历史讲座,开展红色知识问答、红色诗词朗诵、红色故事演讲、红色文化征文、红歌演唱比赛、红色图片展览、红色实践活动、红色影片展播等丰富多彩的与学校特色建设相关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通过各种蕴涵红色文化的竞赛活动的开展和作品的展示丰富红色校园文化的内涵。

4、加强新生的入学教育和新少先队员的入队教育。凡新学生和新队员都要了解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历史,参观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展馆,感受武川人民的坚强与伟大,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五)行为文化:

1、习惯培养:文明有礼的行为规范教育。

重点抓好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设立“红领巾”监督岗,发挥“红领巾”监督岗的监督功能,强化管理。每天清晨、中午校门口的值日、迎宾与值周学生都由佩戴绶带的学生进行监督、检查学校的三操与卫生。在师生中倡导诚信执勤、教育为主的正确观念,培养学生公正、严明的自我管理态度。充分利用晨会、班会、国旗下讲话、校内外活动等途径有计划有针对地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力求将教育活动系列化,课题化,做到重点清,要求明,措施实。

2、机制推进:规范有序的常规教育深化。依据学校德育工作阶段化、系统性的要求,确定各个年级的德育工作主题和德育核心要素。

低年级切实加强诚信教育、纪律教育,要求学生像革命先辈一样讲诚信、守纪律、守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中年级切实加强仁爱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引导学生像革命先辈一样,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热爱人民,不追求奢移享受,远离不健康生活。高年级则要求加强尽责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引导学生像革命先辈一样,为了崇高的理想,坚忍不拔,一往无前。

6、组建“我是红色小记者”活动小组,开展“红色大青山”的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通过采用“访、听、观、讲”形式广

泛挖掘蕴涵的德育内容,收集红色民谣、红色民歌、红色故事、红色谚语,搜集整理红色稿件、红色故事,分组举办红色文化手抄报。

7、平安和谐校园的氛围营造。强化生命教育,教育学生要“关爱生命、珍惜健康”,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健全各项安全制度和设施,努力打造平安校园、健康校园。积极做好“县级文明学校”的创建工作。

(六)课程文化:编辑红色乡土教育文化系列特色校本课程 加强与县文联、县文化馆、县文管所、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展馆等单位的联系与沟通,积极收录整理本地区及县、市乃至全国的红色革命斗争故事、传记、散文、诗词、名言警句、革命歌曲以及学校、家乡的历史传统文化,编写特色校本教材。要求整套教材要设计精美,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为了使红色文化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要让校本教材成为学生的必读书目,安排专门学时进行讲授,并组织开发相应的教学参考书,以此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文化积累,陶冶学生精神世界,激发学生诵读激情。

1、组织教师中的精干力量编写特色校本教材:《红色的大青山》红色革命传统教育读本。

根据本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特色和本校的教学条件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把“红色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机的结合起来。

将《红色的大青山》校本教材共分低段、中段、高段三册,每册12篇课文。全书可分为“红色中国、红色人物、红色故乡、红色故事”等四个单元。课后设计一些诸如看一看、画一画、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拍一拍、访一访等多种形式的课后练习。低、中、高年级教材内容、课程目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红色乡土校本教材内容,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并不断补充完善。

2、校本课程设置。

《红色的大青山》校本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对中国革命、家乡红色历史的认识和学习,使学生感受到革命精神的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促进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培养青少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课时安排:红色文化校本课程作为对学生学习的补充教材,采取课时集中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每周1-2课时,利用每周班会课等时间进行教学。

4、学科渗透

特色校本课程学科渗透,将革命传统教育渗透于其他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培养他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学科教学中也要渗透活渗透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

语文教师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红色诗文征文比赛或其他红色活动,让红色文化的元素伴随着学生的成长。

品德社会课教师每学期利用课堂主阵地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教育,每学期举行红色革命故事会不低于两次,每学期让学生收集红色故事或红色案例等轶闻佚事不少于两个,让红色文化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音乐教师每学期教唱红歌不低于两首,每期举行一次学生红歌比赛,让红色文化的声音响遍校园。

体育教师要在体育课加强学生行、走、集队、纪律等教育,按照革命军人的标准对学生实施队列、跑步、形体、仪表、速度、纪容等方面训练,让学生学会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集合排队齐如整,强化学生素质,让红色的革命种子穿透岁月茁壮成长。

其它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结合该科特点渗透红色文化的理念,有效落实红色校园文化建设。

各学科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充分地挖掘教材中的跨学科知识,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横向联系,激发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掌握知识,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七)、教科研工作:

健全“学校——学科组——教师”三级科研网络,建立学科教研制度,以科研为抓手,紧扣课堂改革,以教促研、以研导教,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校本课程的分析研究,强化教师质量意识,通过抓教学常规管理,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1、建立校本课程学科教研制度,紧扣课堂教学改革,以教促研、以研导教,教师参与率100%。

2、特色教育全面深入推进。订方案,列计划。各项活动要求普及型、全面性、个性化进而有特色、有质量、有效果。人人知道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人人能背诵几首红色经典诗词,让红色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学校“红色教育”品牌逐步形成,红色特色逐渐显现。

(八)、制度文化:制度保证

1、建立《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红色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等规章,把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全方位目标考核的内容,作为专项工作给予奖惩。采取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凡学校验收达到规定要求的班级,学校给予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

励;凡不思进取,裹足不前,单项检查达不到要求的班级,学校给予批评。通过采取定期检查、评价、奖惩等措施,推动红色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约束、引导和鼓励全校师生积极创建红色校园文化,打造特色校园。

2、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学校特色发展规划完善和提高,并对实施过程进行调控和改进,建立每学年一次的学校自主评估,以此促进各项工作按制度办事、依制度行政,保证学校特色建设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总之,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鞭策着我们高擎红色旗帜不动摇,永葆红色本质不褪色,孜孜不倦地开展红色教育,并竭尽全力将我校创建成一所文明和谐的红色特色校园。

武川县第三小学

6.创建书法特色学校的方案 篇六

--------创建书法教育特色学校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1.国家要求:

①《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写字教学,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是所有老师的共同任务。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备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②《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汉字教学的总的要求是:“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③《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七至九年段的汉字教学的具体目标是:“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写字教学的现状:

初中汉字教学停滞不前,处于混沌状态,教师只重视字形是否正确,而忽略了要求学生写一手“规范、端正、美观的字”,更不用说通过汉字学习把握汉字的特点,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认识到汉字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了。

3.学校优势:

①学校领导对弘扬书法艺术非常重视,态度坚决,决心大。

②教师队伍中有很多书法艺术的爱好者,对汉字文化有独特的感受和见解。③义县二中有非常专业的书法教育的教师骨干队伍,在各种教学基本功比赛中成绩优异。如果他们参与到书法教学中来,那么对书法艺术的传承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意义非凡。

④义县二中对语言文化的传承有悠久的历史,是语言文字的先进单位,曾经获得过很多荣誉,省市县关于语言文字的现场会多次在这里举行。

4.书法教育的作用: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中独特的民族精髓,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因此,书法艺术教育成为我们弘扬民族文化,培养人文素养,陶冶学识品格的有效途径。

二、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宣部、教育部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和《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弘扬中华传统的书法艺术,提高师生的写字水平和审美能力,营造墨香校园,引领学生了解祖国的书法艺术和书法文化,对学生进行书法教育,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写字技能、审美能力,全员参与,通过创建书法特色学校,涵养校园文化,传承中华经典。

7.走科技特色学校创建之路 篇七

推进学校特色建设, 创建特色学校, 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

(一 ) 社会 背 景 。

1.创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 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 。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主题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在不同地区还应体现地区特色, ”“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可见, 创建特色学校、实施特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素质教育的推行为创建特色学校、实施特色教育提供了动力。

2.创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 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

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 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 这是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要求。创建劳技教育特色学校, 实施特色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和有效途径。

(二 ) 学 校 现 状 。

“十一五”期间 , 学校提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以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 以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健康身心素质良好学习 能力、扎实 基础知识 、较强创新 意识、鲜明 个性特征 , 能迎接未 来挑战的 新型人才 为主要任 务 , 坚持“巩固 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人民满意”的工作方针走“改革兴校、特色育校、质量强校”的内涵发展之路, 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使学校教育综合水平位于全市前列。为此, 学校提出把科技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列为学校特色教育内容。我校是一所公办乡镇中学, 我们认为:科技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开展科技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实践与研究

“办学要有新理念 , 举措要有新思路 , 管理要有新机制 , 科研要有新发展”。在办学实践中, 我们坚持从本校实际出发, 顺应教育发展规律, 落实方法、强化措施, 走适合自己的特色学校创建之路。

(一 ) 落 实 创 建 规 划 , 健 全 管 理 机 制 。

学校十分重视对特色创建工作的领导, 坚持把特色创建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 把特色创建工作纳入学校年度计划和各部门日常工作之中。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 副校长、科技分管领导为副组长, 科技总辅导员、各处室领导为成员的科技教育领导小组, 成立了由科技总辅导员、科技教师、学科教师和班主任组成的科技教育工作小组。重视对创建过程的领导、研究和指导, 构建富有活力、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领导队伍及较完善的工作网络, 确保工作有序、扎实、高效地进行。

(二 ) 提高 教 师 素质 , 夯 实 创 建基础 。

“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 , 精神和力量所依。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特色主题都必须依靠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实施。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和研究, 学校形成了一支以科技辅导员为主, 电脑、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为辅的科技教师队伍, 经常组织科技教师队伍参加各级科技教育培训、科学探索、学术交流和教研活动,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 学习外地学校成功经验, 广泛开展讨论, 派教师外出学习。并聘请有关专家对全体科技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提高校本课程科技教育与实践的能力与水平。

(三 ) 着 眼 文 化 建 设 , 营 造 科 技 校园 。

1.打造校园活动文化品牌。

增加科技教育含量, 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教学活动, 营造科技教育氛围,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地发展。

(1) 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我校开展了多项劳技教育活动, 通过活动努力实现润物细无声, 培养学生的科普素养, 实现劳技教育的活动化和经常化。 如校科幻 画比赛、科 学小论文 比赛、组织 “动手实践, 体验成长”实践活动月、“实践创造, 展我智慧”科技周等校园实践活动。活动注重学生全体的参与, 在参与的基础上进行选拔和评奖。通过活动, 学生获得了成功, 体验了成长, 展示了智慧。

(2) 提供灵活多样的展示平台。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发展学生的个性、兴趣和特长,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校园特色文化创建中, 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 为师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充分利用科技节、学生成果展示栏、科普橱窗等, 使学生在劳技活动中学会动脑、动口、动手, 创新、创造, 从而进一步实现我校提出的育人目标。

(3) 组建兴趣盎然的特色兴趣小组。

孩子们兴趣广泛, 各不相同, 为了满足他们的需要, 我校开设了多种兴趣小组, 其中有不少与科技相结合的兴趣小组, 让学生各取其需、各显其能。学校开展的各类科技活动深受学生欢迎, 不少科技小组活动注重生活中的科学, 培养学生兴趣, 在拓宽学生视野、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精神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

(4) 组织参与各级科技创新活动 , 取得较好成果 , 努力形成学校特色教育品牌。

近几年, 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上百次, 共获集体奖近百项, 个人奖项400多项。学校先后承办了昆山市“全国科普日”科技讲座 、苏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组年会、苏州市航海模型辅导员培训班、“周庄杯”江苏省第十六届青少年科技模型 (建模、车模) 比赛、“我爱祖国海疆”苏州市青少年航海模型比赛和第八届、第十二届苏州市青少年科技模型 (建模、车模) 比赛等。这些大型活动在我校举办, 影响深远。

2.创建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 。

为使学生更好地受到文明、科学的文化氛围的熏陶, 加大投入, 建设以“健康向上、崇尚科学”为主旋律的高品位校园环境。学校利用2013年校园文化建设的契机, 以凸现学校科技教育特色为重点, 把三楼的教学长廊精心设计成“科技特色长廊”, 长廊又分“科技活动花絮”、“科技获奖信息”、“科技发明制作”、“科技未来展望”等板块, 置身其中, 感受着科技的神奇, 会让学生的心灵插上梦的翅膀, 让他们的科学创新精神自由翱翔。

(四 ) 立 足 学生 发展 , 打 造 特 色课程 。

1.课程建设制度化 、多 元化 。

定期举办各种科技教育活动, 举办全校师生共同参加的大型科技节, 主要有小论文比赛、科幻画比赛、小建筑师比赛、科普之星评比等。学生中一切含有创造因素的思想和实践都会得到学校的爱护、支持和鼓励, 逐步形成以科技节为展示窗口的模式, 从而巩固科技教育成果, 推进我校科普活动向纵深发展。

2.校本课程逐步形成 。

致力于科技教育的校本化进程, 以校本课程为重要依托,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通过一年来的教学实践活动, 校本课程正日渐丰满, 校本课程活动方案也从无到有、从凌乱到系统地逐步建立起来。

周庄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小桥流水人家, 景物精致优美。古镇区众多保存完好的古代民居建筑与开发区独特的现代建筑风格迥异又各具特色;周庄四面环水, 渔舟民船寻常可见;周庄人心灵手巧, 长于工艺制作, 能工巧匠不乏其人。运用这些独有的资源优势, 我们设计“建筑模型”和“船只模型”为校本课程“科技教育”的主要教育内容。在此基础上, 我们还设计了“航空模型”和“汽车模型”, 希望引领学生在科技认知与实践能力两方面做有益探索,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开辟科技实践基地 , 满足学生实践需要 。

学校充分利用社会、家庭资源等因地制宜地组织学生参观、调查、访问、考察, 进行探索性学习, 组织学生听取科技知识讲座, 参观科技比赛活动, 辅导学生开展科技小制作、小实验、小论文、小发明等“四小活动”, 参观周庄的一些高新企业等, 做到全面关注, 加强实践, 增强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品质和勤于实践, 乐于探究的能力。

(五 ) 依 托 教 科研 , 体现 特 色 办 学 。

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 获得全面发展是特色学校建设的最终归宿。创办特色学校是学校深化改革 的突破口 , 从素质教 育出发 , 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 , 就必须创 办“规范+特色”的学 校 , 这是近年 来教育改革过程中总结的特色学校的基本经验, 是我校特色教育的根本目标。

学校将科技教育办学特色研究与教科研课题紧密结合, 落实到课题研究中, 抓好各级课题的研究工作。以课题为载体, 积极进行教改实践, 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加快学校的劳技教育特色化进程。

8.特色学校创建的多维路径 篇八

一、理念引领特色

理念是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观念体系。它经过人们长期的理性思考与实践而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特点。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办学理念是特色学校建设的核心。

首先,创建特色学校需要哲学理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需要哲学统摄,需要从人生哲学和文化哲学的高度来把握。哲学思维统领学校实践的方方面面,舍此就无法真正寻觅和体会教育的义谛。“哲学的知识和哲学的思考,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哲学解放了教师的想象力,同时又指导着他的理智。教师追溯各种教育问题的哲学根源,从而以比较广阔的眼界来看待这些问题。教师通过哲理的思考,致力于系统地解决人们已经认识清楚并提炼出来的各种重大问题。那些不能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好的教育工作者,也可能是坏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好也好得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

其次,创建特色学校需要过硬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对教育活动的指导比之哲学更直接。教育理念是一个庞大的观念体系,包括教育观、教学观、德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发展观等。掌握教育理念,不仅包括领会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理论,还要了解当今世界教育思潮的发展动向,如终身教育思潮、被压迫者教育学思潮、教育个性化思潮、全民教育思潮以及教育的民主化思潮等。要认识不同教育思潮背后的不同哲学派别,以及不同教育思潮下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论。掌握教育理论能增强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能引导和推动特色学校的构建。

再次,创建特色学校需要理性认识特色。特色的本意是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独特色彩和风格。特色学校是基于学校应具有的一般共性之上,以其独特性、先进性、科学性、稳定性区别于其他同类并为社会所认可的学校。它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为自己的品牌。真正的特色学校既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又不断创新和改革;既尊重学校发展史,又不断创造新业绩。这种已形成的特色又往往经得住时间的检验,能日益成熟和发展为学校光荣的历史传统,不会因某位校长的升降变迁而中止或改弦易辙。有人误解“特色”,把创办特色当作目的和“作秀”,既违背教育方针,也扭曲特色的本真。

二、管理营造特色

“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的决策能力、管理水平、领导作风和治校方略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特色。校长要具有高度的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本着对国家、社会、师生以及对自己负责的精神,要树立危机意识、问题意识和品牌意识,要能够深刻剖析学校的历史传统、周边环境、社会条件、办学资源,准确定位,明确目标。如北京市海淀区的万泉小学,依学校所处的内外部条件,制定了“三高”的办学标准,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培养高、精、尖学科带头人、教育专家、管理专家的基地和高水平教育科研的基地”。

校长以什么样的管理思想造就学校的办学特色呢?基于“经济人”假设的“物本管理”,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基于“社会人”假设的“人本管理”,重视人的第一资源的作用,尊重人,满足人的多种需要;基于“能力人”假设的“能本管理”,重视人的潜力的开发,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成为当今较为理想的管理思想。学校管理者应建立“培能”、“用能”和“激能”机制,让能者光荣、能者有为、能者有位、能者多酬,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这样,以学校全体成员都认同的管理思想来造就学校的管理特色,提升学校整体的文化氛围,这是人本管理的升华。为此在管理上必须做到两个过渡:一是由刚性管理向文化管理、柔性管理过渡;二是由经验治校向理论治校、依法治校和理念治校过渡。那种信奉“不学管理照样管理”、“管理三年,自会管理”的经验主义,与创建特色学校南辕北辙、格格不入。

三、教师践行特色

一所学校的特色往往是由学校教师的群体特长塑造的,是全体教师教育经验的累积和升华,这是创办特色学校的真正财富。开发学校第一人力资源教师的潜力,建设一支有特色的教师队伍是创建特色学校的重中之重。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说:“教育的关键问题是教师。对于教育,兴之抑或亡之,在于教师。”教师的教育教学特色,关涉教师的学习、备课、上课和科研的方方面面,尤其要凸显“人人向学”的学校特色。终身学习要求“人人是学习之人,处处是学习之所,时时是学习之机,事事是学习内容”。为此,教师必须首先是爱学之人。严谨治学是特色学校的教学特色,教师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不知以为知,主观臆断、道听途说、囫囵吞枣、装腔作势。认真严谨的教风往往能影响学生形成求真务实的学风,这种好的风气代代传习,支撑学校的办学特色。科研尤其是校本研究是创建特色学校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围绕教学实际状况和特色创建中存在的真问题搞研究,既能突出特色,又能促进教学。

四、学生彰显特色

学校是育人的基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学校是否有特色,不是口头上标榜的,也不是形式上宣传的,而是在过程中做出来的,具体落实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上。学生是否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是片面发展还是全面发展?是幸福地发展还是留下“后遗症”地发展?是终身向学还是再也不学?这是创建特色学校的试金石。乐学应是学生的重要特色。夸美纽斯致力“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主动、积极、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是特色学校的共同追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参与,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构建特色学校必须以学生的幸福快乐、全面发展为旨归,必须真正实现“转轨”,真正转向素质教育。既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又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发展特长,这是特色学校的题中应有之义。

五、改革强化特色

国内外教育改革层出不穷,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一浪高过一浪。在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普通高中八大领域的课程改革包括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以及必修与选修结合的课程体系全面展开。课程改革强调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总体要求,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整体素质为目的,立足地方实际,以人为本,突出基础性、选择性、适用性和创新性,此乃当下一定时期中小学创建特色学校的精神依凭,也是以改革强化特色的重点研究项目。如,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各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及其评价研究,校长提高新课程执行力的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各科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研究,基于新课改的高校招生改革方案的研究等。围绕本校已初步形成的特色或有意向要创建的特色选题是研究的风向标。在未来一定时段,中小学深化课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加强校本研究和行动研究,重视课程体系的构建,重视德育的实体性和实效性研究,对创建特色学校具有强化作用。

总之,特色是学校的个性,特色学校各有特色。“可以是在教育(德育)工作上,也可以是在教学工作上;可以是在课外活动上,也可以是在课堂教学上;可以是在办学模式上,也可以是在教育方法上,教育是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特色也应该是丰富多彩。”这些既可单独作为特色学校的一个元素,也可共同构成特色学校。但无论是何种特色学校的创建,都需要理念引领、管理营造、教师践行、学生彰显和改革强化。

上一篇:整改场地申请书下一篇:有关企业述职述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