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十二五的展望(共7篇)
1.对十二五的展望 篇一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这是胜利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判断。”十一五“的辉煌成就,证明了理论的强量,表明了把科学发展观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的极端性,表明经济发展转变的极端性。切,必将地激发全国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地全国走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保障和民生的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格外引人注目。全会的制定”十二五“规划思想、工作和发展中,都强调了保障和民生的性,并了多的要求,体现了党对生活的关怀,表明了保障和民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意义重大。
执政为民是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党建设的目的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下五年,是为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的关键五年。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对”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部署,是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性文件。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到决策部署,就必定能够书写我国发展史上又五年的崭新篇章。大会的宗旨,旨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奠定体制基础,”人本、绿色、创新、“的主线,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化、生态文明化的发展,这近几年我国发展转型的方略。”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是”经济转变“,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入手,在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的举措。
五中全会对我国未来几年的发展决策性的意义,”十二五“更是关键的一程。把握,才能的展望未来。然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也凸显,如何解决问题,”十二五“规划的内容,更是”十二五“规划面临的巨大挑战。面临的是机遇,更是挑战。在”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是核心任务,要我国工业化的关节点,居民消费经济发展转变,进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十二五“深切了科学发展观,在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包括产业优化升级、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分理、生活和生活质量在内的经济发展总体的历史转型。”十二五“时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发展的攻坚时期”四个“强调科学发展: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可持续发展,注重统筹兼顾,注重保障和民生,社会公平正义。
学习了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精神,我深受鼓舞,我决心努力学习,紧跟,的精神,努力工作,的大学生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做有益于的人。为和”十二五"规划的!
“十二五”规划建议最鲜明的特征是,是制定“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和主线。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也是这次规划建议最突出的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早在2003年就已经提出,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身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九五”计划提出的,2007年党的十七大时,把这一提法的“增长”改为“发展”,正式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各地也进行了多种实践,但此次为何仍然要作为主题、主线提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卢中原认为,从2003年以来,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入人心。经过“十一五”规划的实践和进一步的认识,我们积累了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使大家进一步反思。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经过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进一步加强了我们要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感,因此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建议鲜明地提出“十二五”规划纲要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应该说是切中要害,反映了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引人注目地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是“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一个最为鲜明的特点,也是时代的要求,事关“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我国发展水平总体还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相当突出。
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谋划“十二五”发展,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共同进步。总之,要使我国经济发展更加符合经济规律、科学规律、自然规律,把我国建设成政治文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各族人民美好家园。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解读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表示,今后五年将是中国的关键时期、攻坚时期和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未来五年不仅仅是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更是未来十年,乃至未来40年的发展基础。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50年,也就是建国100周年的时候,要基本实现现代化。
实现这些目标,未来五年异常关键:十一五期间,中国人均GDP接近4000美元,跻身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十二五开始,中国从中等收入国家将迈向高收入国家。目标孜孜以求,但是面临的挑战也非同一般,所以辛鸣将十二五又形容为攻坚时期。他认为,中国过去管用、好用、能用的发展方式、理念已经不再能用、甚至不再敢用,我们中国社会要从熟悉了的、习惯了的、做顺手的,转变到新的发展方式,确实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今天的中国在世界上已经是不容忽视的经济体,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开始影响世界的经济结构甚至生活方式,辛鸣强调,这意味着我们拥有巨大的机遇:“中国在十二五的时候,由于我们拥有广阔巨大的市场,由于我们可以利用结构调整迸发出的巨大活力,能让我们中国在未来五年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经济转型四大战略
1、扩大内需战略
重点:消费需求拓展和升级
手段:
一、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将被抑制的需求释放出来;通过完善社保体系,改善居民预期,把原来“不敢花”的钱花出来;改进对消费的金融服务,把部分未来收入合理地转为当前消费等。通过推动消费结构升级而扩大消费总量,包括加强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增加居民的消费需求;放宽对服务业的进入限制,增加竞争,降低成本,刺激消费增长等。
2、产业转型升级战略
重点:提升中高端产业竞争力
手段:
一、根据不同产业的特性,重点在研发设计、规模经济、精密制造、供应链、品牌和营销渠道等方面下功夫,形成一批今后二三十年乃至更长时期在全球范围具有持久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
二、在新能源、信息技术与物质生产过程深度融合等领域酝酿技术突破和新经济增长点。
3、人力资本质量提升战略 重点:扩大就业、完善保障、加强教育培训
手段: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加大保障性住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工程的投入,加强人力资本建设。
4、节能减排战略
重点:减排与创新并举、降低单位GDP碳排放强度
手段:积极发展战略性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在新能源、清洁能源、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方面走出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切实推进优胜劣汰和结构升级。
“十二五”政策重点应是让老百姓富起来,凡是市场经济发展较为成熟的省区,如浙江江苏等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小,基尼系数低;而凡是政府管理方式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市场化程度不高的省区,如东北、西部等一些省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大,基尼系数就高。
彻底改革目前土地政府寡头垄断供应的招拍挂制度,形成竞争性的供应市场,以抑制地价暴涨,并且逐步降低土地的价格水平。改变土地一次将几十年出让收上来的体制。农村和城郊集体土地,除其公共使用的部分,承包的耕地和宅基地,使用权永久归农户所有。并且,这种使用权,除了国家在公共利益时征用外,在符合规划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农户可以将土地长期使用权在各种用途中转让、出租、抵押、入股和出售。从而扩大和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增长年均9.8%,人均GDP从1978年的200美元增加到了2008年的3200美元,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然而,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居民收入比重下降、地区发展不平衡、城市收入差距大、收入分配不公平、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和认真思考,在“十二五”期间,乃至未来十年,应着力加以综合解决。
公平分配、缩小差距和富裕百姓的全新思路,,“十二五”期间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和GDP中居民分配比例低,要从社会转型、经济结构变动、地区人口流动等这样一些经济规律和趋势的角度和大的格局去思考问题;要鼓励创业、增加就业、调整结构,学习东亚地区用发展小企业增加中等人口、增加就业减少贫困人口的办法,防止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和城市社会转型过程中基尼系数的攀升,从调动社会自我平衡收入分配的机制和力量方面去思考问题;既要发挥人民群众创业和创造的积极性,又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作用,全面和综合地思考问题。进而形成“十二五”以及以后一个较长期间,提高居民收入、缩小各种差距、富裕人民群众的全新思路和战略。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农业社会向工业和城市社会剧烈转型的期间,许多拉美南亚非洲国家在这一时期,居民间的收入差距是拉大的,对控制这些差距的扩大我们做了不懈的努力。但是,需要看到的是,局面还没有得到改善,如不加以高度重视,可能还会恶化,以至影响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信心,甚至涉及到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安全。从这个角度看,GDP居民收入持续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居民间收入基尼系数过高、地区发展不平衡,在“十二五”期间,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然而,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解决问题的大思路、方向和路子一定要正确,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并且要敢于触动政府本身、各部门和各阶层的利益,坚决地推进一系列的改革,才能真正向分配公平、人民富裕的目标迈进,最终建设一个美好的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
2.辉煌“十一五”,展望“十二五” 篇二
语文:如“腾飞”“辉煌”“崛起”等与我国“十一五”成就有关的词语可以作为话题直接设计作文题。
数学:以我国“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数据为背景资料,可以考查数据和统计的知识,要求考生计算平均数、中位数,认读或绘制各类统计图等。
思想品德: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此素材联系紧密,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考查可能出现在试题中。
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与我国现阶段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中国历史》的重点,尤其是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应注意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历史史实。
素材回放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3月5日上午开幕,14日上午闭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
这五年,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年均增长11.2%,财政收入从3.16万亿元增加到8.31万亿元。
这五年,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实现重大突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这五年,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新增就业5771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9.7%和8.9%: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这五年,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去年对外贸易总额达到2,97万亿美元,开放型经济水平快速提升。
这五年,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3.街道办事处年度十二五的工作总结 篇三
“十二五”时期,是风穴路街道在“十一五”快速发展基础上抓住新机遇、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的五年。
(一)经济态势发展良好。
预计20xx年底,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xx250万元,比20xx年增加xx125万元,增长217%;固定资产投资xx0800万元,比20xx年增加87312万元,增长16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600万元,比20xx年增加5600万元,增长186%;限额以上批发零售总额52650万元,比20xx年增加46255万元,增长709%;引进省外到位资金43000万元,比20xx年增加25000万元,增长79.2%;农民人均所得xx580元,比20xx年增加6580元,增长73.1%。其他各项指标也大幅度攀升。
(二)重点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一是招商引资成绩突出。20xx年以来,成功引进了总投资1.2亿元的汝州瓷都文化苑、总投资2.6亿元的中格实业年产一万吨格鲁吉亚葡萄酒灌装线、总投资32.5亿元的五洲工业博览城、总投资12亿的汝州凯德国际广场、总投资3.8亿的河南鲁农高效光伏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总投资18亿元的汝州万汇城、总投资6亿元的万客来商贸物流城等重大项目,拉动了辖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是重点项目建设成效卓著。位于风穴路街道辖区的华予金城、福地国际花园等标志性地产项目先后建成供房,市重点项目实验中学、公安局业务用房、司法局办公楼、汝州瓷都文化苑、汝州中格实业有限公司葡萄酒灌装线等项目先后竣工并投入使用。
三是重大项目推进有序。体育中心项目会议中心已竣工投用,主体育场、篮球馆主体工程和游泳馆基础工程已基本完工。高速引线等路网改造项目正在施工建设;汝州xx兆瓦高效光伏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欧文未来星学校、市直第三幼儿园、120服务中心项目、五洲工业博览城、汝州凯德国际广场、苏中万汇城、平安保安服务有限公司、新幼保健院、东悦城等项目先后奠基开工。其他重大重点项目也正在高效推进。
(三)城乡一体化进程稳步前进。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功能逐步改善。20xx年以来,全面改善社区(村)道路网体系,修建村村通道路及道路维修硬化总长度达47.3公里,村村通道路硬化率达xx0%,硬化小街小巷25条,小街小巷硬化率达85%。实施亮化工程,城北社区、张鲁庄社区、吴洼村等自筹资金在主村道、小街小巷新安装太阳能路灯461盏。全面抓好文化大院建设,吴洼村筹资2xx余万元,建起18间新村部和文化大院,其它各社区(村)文化大院功能日臻完善。加强社区(村)体育设施建设,党屯、城北、吴洼建设了“一场两台”,各社区(村)都安装了全民建身路径。提高社会治安技防水平,城北社区率先投资60余万元,在居民区、路口安装红外监控摄像头163个、安装监控电视墙一个。
二是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建立和完善机制,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对辖区内五条主干道和25条小街小巷进行分包专项整治,实行门前五包,做到卫生无死角、责任全覆盖。狠抓市容、市貌治理,市容市貌取得了明显的改善。
三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以“六城联创”为载体,积极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清洁家园行动,仅20xx年以来,投资385.5万元,绿化树木45986棵,墙体粉刷60000平米,制作墙绘500米,铺设道牙5300米,建花池xx000米,建垃圾池12个,较好的改善了人居生态环境;投资350万元的党屯、吴洼村饮用水工程20xx年6月底全面完成入户工作;占地面积近6700平方米的福地游园20xx年7月完工投入使用;近五年来,争取上级移民资金使81户困难户的危房得到改造。积极整治违法建设,自20xx年全市优化环境百日会战活动开展以来,联合执法部门,累计拆除违章建筑47304.2平方米,构筑物2639.2米,切实维护了城市建设和管理秩序,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用地支撑。20xx年12月风穴路街道被省环保厅命名为省第九批生态街道。
(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五年来,风穴路街道始终把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摆在首位。
一是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有序推进。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一步落实了村居民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实行村帐组账办事处统一代管,保证了村公专项资金使用的公开、透明,涉农各项补贴足额按时向农民发放。
二是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250余万元,新打和修复机井xx9眼,修建田间渠道2200米,确保了农业灌溉用水。集体筹资新增联合收割机25台,确保夏秋两季收种和农作物秸秆还田,新增变压器5台,确保农用电力供应。
三是不断优化升级农业经济结构。建成一个千亩方和两个百亩方高标准粮田2620亩,发展新品种种子土地发展成片经济林583.5亩;发展永发种植、馨然果蔬等12家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打造了腾骋玉米种植示范基地、下程水果业种植示范基地、党屯千亩河南省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正大汇一养殖示范基地、城北花卉苗木种植基地等8大特色基地,壮大了特色蔬菜水果产业和现代畜牧产业,提高了花卉苗木产业化经营水平。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是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深化。五年来,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通过设立便民服务“雷锋岗”、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开展道德大讲堂活动,评选文明村、文明户等一系列活动,街道广大群众的文明意识普遍增强、文明素质普遍提高,街道社会环境更加文明。风穴路街道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已通过验收,党屯村和下程村被评为XX市文明村。
二是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加大教育硬件设施的投入,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 新增公办幼儿园一所,位于我辖区的市属第三幼儿园、欧文未来星学校已开工建设。
三是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依托街道文化站和村居文化大院,不断创新和丰富文化载体,各村均有民间娱乐建设活动队伍,每逢重大节日,辖区内锣鼓喧天,好戏连台,腰鼓、铜器、秧歌、舞龙等表演遍布各个村街,全民健身活动有声有色开展。
四是卫生事业稳步发展。进一步规范完善6个社区(村)卫生室的硬件设施及规章制度,下程、党屯、吴洼、城北四个村级卫生室已建成为标准化卫生室,居民健康档案全部建档,辖区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率达到98%以上,0—6岁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率达xx0%。以宣传教育为主,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和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持续保持低生育水平。
五是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五年来,城镇新增累计就业6654人,下岗失业人员累计再就业xx36人,新增累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254人,累计审核办理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1823万元。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新增持卡6907人。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人数和补助标准持续提高,低保五保金足额按时发放,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农村五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逐年提高,20xx市政府分配应参保9421人,实际征缴9435人,完成率xx0.1%。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中心累计办理便民事项5500余件,切实方便了群众,成为办事处和群众的“连心桥”。
六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加强。建立底线工作机制,抓好防控网络建设,不断完善了大调解体系。加大不安定因素排查和消除力度,杜绝了各类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的发生,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上升。
七是村级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完善。先后率先完成社区(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和第五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和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选优配强了村级两委班子,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进一步完善党务、政务和村(居)务公开制度和基层治理机制,村级组织和村干部权力得到有序监督,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规范公开,进一步加快了村级民主治理进程。
(六)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圆满完成各项教育实践活动。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树正气,转作风,促发展”集中教育实践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进一步改进了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
二是基层民主政治进一步健全。健全了民主生活会制度、政务公开制度、年度述职述廉、民主测评等制度,逐步形成了一套严谨、高效、科学的管理机制,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党员干部的廉洁性。
三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把廉政建设工作纳入总体目标管理,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切实根除党员干部“四风”之弊,同时将督促、检查、考核贯穿于整个工作之中,使廉政建设在制度上和措施上不断落实,从源头上堵住了腐败现象的滋生。
(七)服务型政府建设积极推行。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了为官不为“冷、硬、横、推”及懒政、怠政方面的专项整改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服务机制,规范了办事流程,明晰了职责分工。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对群众和企业办事实行了一站式服务,有效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人难找、事难办”的现象,干部作风的明显转变、服务意识的明显增强、办事效率的明显提高,营造了干部的’新气象,有力推进了街道经济发展。
在过去的五年里,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有不少问题:
一是是城市建设步伐需进一步加快,环境综合整治的力度还需加大;
二是农业经济发展速度较慢,村集体收入较少,没有宽裕的资金用于社会事业发展;
三是二、产业发展还不快,制约了经济发展速度的进一步加快。
四是社会治安、征地拆迁、生态环保、信访稳定等方面还存在群众不满意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工作安排:
今后五年,是风穴路街道十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随着城乡一体示范区建设步伐的加快,风穴路街道面临前所未有的绝佳发展机遇和诸多社会问题的严峻挑战,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及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为契机,以三查三保为抓手,围绕市委确定的“打基础、上项目、惠民生”的总基调和“汝和万事兴、汝升万事兴、汝美万事兴”总方略,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增强经济发展实力,努力促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生态和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社会事业较快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开创富裕文明、幸福美丽风穴建设新局面。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财政总收入达到25xx5万元,年均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45030万元,年均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xx370万元,年均增长6%;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2085万元,年均增长xx%;公众安全感指数达到98%以上;把风穴路街道建设成为经济较为发达、人民生活宽裕、生态自然优美、社会发展和谐的城区新街道。围绕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五年我们将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做好服务,助推城乡一体化示范园区建设。
风穴路街道作为城乡一体化示范园区建设的主阵地,要全力做好服务,积极解决各项困扰发展的制约。
一是全力做好土地收储工作。做好宣传动员,做好对群众的解释说服工作,确保土地收储工作正常运行,同时配合有关部门对闲置土地要进行全面清查处置,为项目入园提供用地保障。
二是全力优化建设环境。严肃查处影响企业发展、项目建设的人和事,积极为项目入驻提供优质服务,积极营造“亲商”氛围,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项目落户。
三是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必由之路,努力争取一大批项目落户我街道,为园区建设提供经济支撑。针对重大重点项目,严格落实“首席服务官”制度,强化跟踪服务,全力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快速推进项目建设。
四是持续整治“两违”。坚持将查控整治“两违”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为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园区建设保驾护航。
(二)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街道综合实力。
借力城乡一体化示范园区建设,通过实施园区带动战略,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一三产业互动,提升街道综合实力。
一是加快一、三产业发展。加速培育骨干企业和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工业体系,努力实现总量膨胀和结构优化两个突破;做好项目包装、招大引强工作,努力引进一批产业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推动一三产业互动,促进辖区经济大发展、群众生活大改善。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利用东城建设带来的核心辐射作用,着力发展餐饮服务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商贸物流仓储业、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第三产业。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大力发展加快村(社区)商贸体系建设,积极发展连锁经营,鼓励村民参与诚信便民的零售、餐饮等商贸服务,不断加大我街道的经济厚度。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随着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不断拓展,未来五年辖区农业用地愈来愈少,发展现代农业是必经之路。今后五年,要按照“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经营产业化”的要求,进一步有序促进承包地流转,推进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特色农业市场竞争新主体,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着力打造特色蔬菜水果产业、现代畜牧产业、高效花卉苗木林果业三大特色农业亮点工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三)大力推进新型社区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是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社区(村)班子,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辖区的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以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居)务公开为重点的公开办事制度,强化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三是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推进文明村、文明户评选活动,培育弘扬汝州精神,倡树文明新风,以此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抢抓机遇,按照“早、准、实”要求,全面启动张鲁庄区棚户区改造工作,到20xx年力争完成塔寺社区、城北社区、吴洼村棚户区改造工作,打造新型社区;以“道路硬化、环境优化、民居美化、村庄绿化”为目标,争取五年内所有村道和街巷全部硬化,六个村居的主村道和街巷全部绿化、亮化;按照“三治三化六无”要求,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彻底解决“脏、乱、差”,建设靓丽乡村;
五是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公共及公益设施建设,完善社会服务功能,争取五年内各村居均有功能设施齐全的文化大院和健身活动场所,使全街道新农村建设再现展新面貌。
(四)深入开展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城区品位。
以巩固提升“六城联创”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城市创建、持续创建工作。加大城市建设与管理力度,深入实施城市精细化网格管理,以“美、洁、亮、绿、畅、居”为目标,依法整治影响和妨碍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环境、城市交通、市容景观的各类违法违章行为,使街道面貌有明显改观。加大城区基础设施、改造与维护的投入,推进城区小街小巷建设,推进辖区内公共绿地建设,不断增加绿化面积和人均绿地面积。加快推进城中村及城郊村改造及环境综合整治,力争五年内,辖区水、电、路、讯、汽等基础设施要有一个跳跃式的大发展,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均衡发展,积极稳妥、科学环保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五)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建设,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指数。
4.对“十二五”质监事业的展望 篇四
在国家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即将到来的时刻,我们满怀建设和谐社会、共创富民兴国大业、实现中部地区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希望与目标,质量技术监督任务将更加繁重。本文将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在总结“十一五”时期我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分析、研究面临的形势和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探索 “十二五”规划,从而更有效的指导我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和事业发展,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职工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一、“十一五”时期我省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回顾
“十五”时期是我省质监事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五年来,全省各级质监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省质监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为促进江广东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十五”时期主要成绩
1、质量振兴成效显著,全省产品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全省加强了质量宏观管理,企业素质、产业竞争力和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我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深入贯彻实施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采取多项措施,加强质量宏观管理,有力推动了全省质量工作的发展:全省有15个市(县、区)和1个行业开展了质量兴市、兴业活动;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加大地理标志(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报力度,全省有165个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699个产品获得省名牌产品称号,14个产品获得地理标志(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提升了广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获全面推进,全省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7696张;11306家企业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获得认证证书49216张,12762家企业获得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可以说质量事业深入人心,全民质量意识明显提高。
2、强化了产品质量监督,推动落实了打假责任制,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从生产源头抓质量取得成效。
全省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围绕重点产品、企业、行业和区域强化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企业数(次)和产(商)品批次均比“十五”时期增加25%以上,监督覆盖面大幅提高。全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平均合格率85.4%,其中,国家监督抽查我省产品质量平均合格率78.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3个百分点。加大了监督抽查后处理力度,实行红黄牌警示制度,狠抓整改和区域整治,使监督的有效性得到较大提高。此外,自2000年国家实行产品免检制度以来,我省已有365家企业的相关产品获得国家免检资格。
突出食品、建材、农资等重点产品,积极开展打假治劣工作。共查办案件66171宗,查处违法单位47010个,捣毁窝点4214个,涉案货值10.36亿元,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217宗,有力遏制了假冒伪劣产品蔓延的势头,维护了我省市场经济秩序。
充分发挥政府打假办挂靠在质监部门的作用,通过制定实施相关制度,督查督办大案要案,推动了各级政府落实打假责任制,有效开展了打假重点区域、市场的整治工作。
3、技术基础得到明显改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得到加强。制修订涉及农业、环保、服务、资源节约等方面的地方标准500项,按照WTO/TBT规则对省地方标准进行了全面清理,标准化工作开始与国际惯例接轨。
4、质监部门自身建设快速发展,技术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明显增强。按照“优化资源,合理布局”的原则,对全省各类技术机构进行了规划整合,基本形成了具有一定数量、规模和各自专业特点,覆盖全省的质量监督和安全监察技术保障体系。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绩为今后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广东质监事业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二)“十一五”时期主要经验
过去五年,广东质监事业大踏步前进,得益于全系统职工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1、坚持紧紧围绕服务经济建设开展工作,是质监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之道。过去的五年,全省质监事业发展如此之快,关键是紧紧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促进经济发展,围绕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开展工作,做好服务。
2、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是推动质监事业发展和进步的力量源泉。针对加快发展与观念滞后的尖锐矛盾,自上而下推动干部群众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失时机地开展了多项主题教育,使大家牢固树立了“观念就是财富,思路决定出路”的新观念。“走出去”,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国家质检总局、浙江质监部门挂职锻炼,“请进来”,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粤讲学交流。不断拓展质监工作新领域,建立质监工作新机制,实施了干部竞争上岗、事业单位收入实行绩效挂钩,推行了以政务公开、简化办事程序等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审批制度改革,开创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打假工作相结合等新的监管方式。特别是技术机构,在全国比较早地实现了省与省会城市同类技术机构的合并,纤维检验、特种设备技术机构跨区域整合。一系列的改革,有效地激活了全省质监事业的发展动力,出现了一个你追我赶抓工作,改革创新谋发展的新局面。
3、坚持以质量振兴、安全把关、加强技术基础、推进与国际惯例接轨为重点,是搞好广东质监工作的关键。针对广东产品质量总体水平
不高,安全生产任务繁重,标准化、计量基础比较薄弱,对外开放需要加强的现状,全省质监部门认真贯彻国家质检总局的工作要求,学习外省市先进经验,明确了以质量振兴、安全把关、加强技术基础、推进与国际惯例接轨为重点的工作思路。由于定位准确,思路对头,执行有力,全省质监工作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和旺盛的活力,工作的有效性明显提高。
4、坚持加强自身建设、加快自身发展,是促进质监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按照“优化资源,合理布局”的原则,对全省各类技术机构进行了规划整合,基本形成了具有一定数量、规模和各自专业特点,覆盖全省的质量监督和安全监察技术保障体系;技术机构在完成执法保障任务的同时,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技术潜力,积极面向市场开展信息咨询、公正检验、委托检验、公正计量、认证咨询等服务,在实现功能多元化、服务社会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同时质量技术监督信息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基础设施和执法装备建设取得长足进展、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不断深入。
这些重要经验有助于继续推进广东质监事业更快更好发展,“十二五”时期要继续坚持和完善。
(三)“十一五”时期,我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和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取得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是:
1.在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方面,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有效性不够高。主要表现在一些地区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与当地经济建设结合得不紧,思想认识存在差距;质量监管、安全监察工作覆盖面不够宽,部分职能没有完全到位;工作不够深入,有些没有落到实处。
2.技术机构的改革发展不够快,行政执法的技术保障能力和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还不够强。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技术机构检测装备落后,设施老化,部分检测人员的素质未能跟上业务发展的要求,科研开发、检测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二是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严;三是技术机构改革步伐不快,技术机构的竞争力和自我发展的活力不强。
3.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一些干部主动服务经济社会、改革创新的意识不强,工作上缺乏谋划长远的战略眼光;二是领导班子的知识、专业和年龄结构仍不够合理;三是一些人员工作作风还存在问题;四是部分干部工作能力不强。
二、对“十二五”时期质量技术监督工作面临的形势和要求的展望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质量技术监督有效发挥作用和自身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综观国内外形势,我们将面对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合作趋势不断增强、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我国加入WTO过渡期即将结束的新形势,这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一)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要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进一步提高服务经济社会、促进发展的有效性
“十二五”时期,我省将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支柱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快速协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这就要求我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方面,要求我们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促进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要求我们重点围绕九大产业,加强质量宏观管理,扶持企业创建名牌,增强综合竞争力。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要求我们大力推进技术标准战略,合理谋划技术机构布局、发展,构建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在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要求我们重点推进技术标准和计量工作,大力降低资源消耗,促进环保型产业发展。在促进服务业全面发展方面,要求我们加快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提高服务业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
(二)我省外源型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要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提高为外源型经济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十二五”时期,我省将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优化提升外源型经济,在更大范围、更广泛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这就要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在观念、运行体制和工作模式等方面适应WTO的要求;在标准化、计量、质量认证等方面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步伐,努力运用标准化、计量、质量认证等方面的手段,合理有效地保护国内市场,保护民族工业和国产名优产品;要改变对技术机构的管理模式,改革技术机构体制,加快技术机构的发展,逐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公开、公正、科学、高效和规范的技术机构体系。
(三)构建和谐广东的目标,要求质量技术监督狠抓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 “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两类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百姓安康,因此,必须切实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机制,严格执法,为建设和谐广东作贡献。
(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要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必须切实转变职能,依法行政
“十二五”时期,我省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这就要求我们切实转变职能,完善工作机制,把工作真正转移到从生产源头抓质量、依法履行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上来,加强技术服务,纠正履行职能上的越位、缺位、错位问题;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实现行政许可网上办理和政务公开;切实实现政事分开,推进技术机构改革,加快非公益性事业单位向市场化、企业化、社会化转制。
(五)广东要当好全国排头兵,要求我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必须争当全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的排头兵
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并居全国前列,给我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全国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也快速发展,呈现出你追我赶、不进则退的形势。广东要当好全国排头兵,我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也应走在全国前列。面对有利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创新工作思路,把握机遇加快发展,切实做好综合管理、行政执法和技术服务,争当全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的排头兵。
5.广东十二五节能减排展望 篇五
广东“十二五”节能减排展望
9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在重庆分会场出席会议,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朱小丹在国务院主会场参加会议,副省长林木声在广东分会场参加会议,副省长陈云贤在重庆分会场参加会议。全国会议结束后,我省立即召开全省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实全国会议精神,副省长林木声出席会议并讲话。
林木声要求,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上来,全力以赴抓紧抓好我省的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任务。“十二五”时期我省节能减排工作要着力在“六个突出”上下功夫:一是突出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节能减排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要求,将全省节能减排目标合理分解到各地区、各行业及重点用能单位、重点排污企业。健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体系,完善节能减排考核体系。二是突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积极推进低碳试点省建设,加快建立起与节能减排相适应的产业体系。三是突出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加大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应用,实施万企节能工程及绿色政府、节能产品惠民、节能信息化等节能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四是突出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要在抓好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的同时,大力抓好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农村、商业和民用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工作。五是突出加快节能减排市场化和法制化进程。深化节能减排相关价格改革,加强节能减排监督检查,完善节能减排法规标准。六是突出提高节能减排管理能力和全民参与程度。建立健全节能管理、监察、服务“三位一体”的节能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减排监控体系。
6.对十二五的展望 篇六
强农政策力度不减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为新时期的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十二五’期间,尽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会降至10%以下,但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会改变,强农力度不能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说,“农业是13亿人吃饭的基本保障,为农民提供近一半的收入来源,因此,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
“十一五”以来,中央加大统筹城乡力度,不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框架体系,开局的2006年,全面取消了农业税,结束了持续了2600年的种田交税历史。随后的一项项惠农政策“真金白银”,多予、少取、放活,使农业、农村经济顶住重重困难,成为国民经济运行的最大亮点。2009年,我国粮食总产达到5308亿公斤,特别是2007年以来,连续3年稳定在5000亿公斤以上,这标志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迈上了5000亿公斤新台阶。
据悉,“十二五”期间,要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稳定发展,耕地面积必须稳定在1.2亿公顷以上。韩俊认为,目前我国粮食生产的紧平衡仍非常脆弱,一旦忽视粮食生产,产量马上就有可能出现滑坡。
如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韩俊说,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稳定现有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是农村政策的重要底线。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防止政府直接用行政手段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二是防止随意改变农村土地产权关系。
关键词:农民增收
“蛋糕”做大,更要分好
“十二五”规划追求“民富”,“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是“十二五”主要目标之一,意味着国家将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改革收入分配体制将提升到更重要的战略高度。
“十一五”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先后跨上4000元、5000元台阶,2009年达到5153元,年均实际增长8.3%,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增长最快时期之一。但不容忽视,目前城乡收入差距仍在拉大,农民增收仍然困难。
如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中国社科院农发所研究员李国祥说,根据《建议》,要使农民收入普遍快速增加,需要建立更加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今后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方面,将更多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提高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份额,不断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实现农民工资性收入更快增长;调整国民收入再分配,增加粮农和其他弱势群体农民的转移性收入;通过城乡一体化的要素——市场建设,扩大农民财产性收入来源。只有这样,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才能遏制。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从根本上来讲还是靠促进农民转移就业,一是合理稳定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二是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建立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三是促进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机会。
关键词:农村民生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全会提出,“十二五”期间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十一五”期间,中央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民生的薄弱环节——我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两免一补”让至少1.5亿农村家庭受益,使大量辍学学生重返课堂;新农合基本实现全覆盖,补助标准大幅度提高;农村低保制度全面实施;新农保试点启动,农民在实现“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能报销”后,又正在实现 “养老不犯愁”。“十一五”涉及民生的两个约束性指标,即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目前都已完成。
然而,城乡发展失衡仍然突出,最需要统筹。李国祥说,由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底子薄,目前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有限,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建议》提出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意味着农民将逐步享受没有差距的教育资源、社会服务和生活保障。
可以期待,在未来5年内,随着农村民生的继续改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新农村离我们会越来越近。
关键词:城镇化
农民工尽快变市民
与“十一五”相比,“十二五”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条件更加成熟。韩俊分析,首先是国家财力更充裕,更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农民工结构发生了变化。未来几年内,第二代农民工将成为农民工主体,他们对土地的依恋情结弱,价值观念、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已日趋城市化,正在发生由“城乡双向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由“寻求谋生”向“追求平等”转变。
7.对十二五的展望 篇七
四月的天空微风吹拂,春意盎然,草长莺飞,挽着时间的衣袖,弹指间工作已近六年。遥想六年前,恰同学少年,耳鬓厮磨着笑语欢声,眼帘垂映着秋月春花,四年的大学生涯一晃而过。年少轻狂,风歌楚客,心与天比阔,然工作却意味着折叠稚嫩,收起幻想,背上梦想的行囊,一路前行……
第一次来到天津,就被她那车水马龙摩肩接踵的闹市、海河上造型结构各异的桥梁、美轮美奂中西合璧的建筑所倾倒。走进天津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分配到路驰监理公司,换上朴素的监理工作服,走向了建筑工地,很快进入了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
纵使棱角分明,但我有满腔的热情;纵使艰难前行,但我有顽强的毅力。可以在尘土飞扬里巡视,纠正的工程瑕疵,让我感到坚守岗位的重要;可以在钢筋混凝土中彻夜旁站,一个工程的竣工让我欢欣鼓舞。可以没有亲友的眷顾,同事是我依靠的臂膀;可以没有父母的爱怜,单位是我温暖的港湾。
从二○○六年至二○一一年的五年,是我工作的第一个五年,也恰好是研究院的“十一五”,五年里我见证了研究院的发展,见证了路驰监理的壮大,监理业务量成倍增长,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在市政公路行业声誉越来越高。对于工作不满六年的我,对监理工作的来说就算是刚登堂入室,许多知识还远远不够,前辈们严谨的科研作风深深感动着我。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面对下一个五年,我又能如何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呢?
展望下一个五年,目标是明确的,工作是量化的,分工是具体的,前途是光明的。“十二五”期间,研究院将加快实施“123456”工作思路和发展战略。院里的规划是务实、高瞻远瞩、振奋人心的。
打造一个集团,即“国内一流市政公路行业科技咨询集团”; 依靠两条腿走路,即市政局职能支撑和经济建设相结合; 坚持三个原则,即科技兴院、人才强院、文化立院;
推动四个中心协调发展,即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咨询中心、试验检测中心、养护管理技术中心协调发展;
加强五个意识,即机遇意识、争先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
六大产业齐头并进,即形成科研科技、工程咨询、试验检测、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养护管理并驾齐驱的发展局面。
我本人也为自己制定了十二五期间的努力目标:继续踏实做好本职工作;读在职研究生,学历更上一层楼;争取每年至少在省级、核心学术刊物发表1篇文章;争取在未来的五年考取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师、一级建造师、注册咨询工程师,四个证书。
回首昨天,我们问心无愧,尽管太多的无奈写在我们脸上,尽管太多的精力挥洒在昨日的历程;立足今日,我们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引吭高歌,一路欢笑。让我们擦亮眼睛,走出昨日逝去的岁月,点燃新的希望,放飞新的梦想。总是让心声装满期待,总是让梦想连着未来,我们的心海,是一首纯真浪漫的歌谣,是一条绚丽缤纷的彩带,是跳动着不知疲倦的音符,是播种着充满希望的未来。毅力和勇气可以战胜任何困难险阻,才华和勤奋才是梦想的捷径。
风在静止时是无声的,那么就让我们年轻的心跳动起来吧!那样,风便有歌了;水在静止时是无言的,那么就让我们滚烫的血液奔腾吧!那样,水便欢笑了;山一直是沉默的,那么就让追梦的我们奋力拼搏吧!那样,我们的梦想定会实现。
【对十二五的展望】推荐阅读:
我对十二五规划的看法07-22
十二五报告07-29
十二五规划题07-08
十二五培训规划11-19
感悟十二五规划06-19
十二五教师培训09-10
辉煌十二五征文09-14
四川 十二五规划纲要09-30
国家十二五教育发06-15
新兴行业十二五规划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