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地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讨

2024-09-17

黔南地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讨(共5篇)

1.黔南地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讨 篇一

一、当前学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研究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以网络为载体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已成为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综合当前学校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门网站

通过文本、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技术与网络的有机结合, 将复杂、深奥的心理学知识以动态、鲜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制作成心理健康教育专门网页、网站, 从而达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目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 在网站上选择不同的内容进行学习或讨论。

2. 开展网络心理健康调查

通过开设专题讨论区、电子投票法等方式, 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查, 了解其基本心理特征。这样一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学生心理资料, 另一方面又能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普遍心理问题, 为以后开展心理教育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3. 建立网络心理测验系统

将标准化的心理测试或心理量表 (问卷) 以动态网页的形式呈现, 或者在心理健康教育网页中嵌入形式新颖、专门的心理测量统计软件, 建立网络心理测验系统。学生在网上可进行自我测评, 并根据一定的标准及时得出结果。一方面, 网络心理测验系统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建立学生网络心理档案, 把握学生心理的变化轨迹;另一方面, 利用测评中获取的数据可以快速地进行分析和统计, 提高心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 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软件

利用网络信息, 针对学生中最普遍的心理问题, 大力开发集科学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软件。目前, 很多学者已开发一系列心理素质教育软件, 如注意力训练软件、记忆力训练软件及学习兴趣、意志、习惯训练软件等, 这些软件在改善学生学习状况、亲子关系、考试焦虑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5. 开展网络心理咨询

网络心理咨询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在线聊天室和视频等网络通讯工具, 给学生提供具有心理咨询与治疗性质的各种心理服务。目前通过网络开展心理咨询的方式主要有四种。

(1) 电子邮件咨询。学生将自己遇到的心理问题、心理困惑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与心理老师进行联系。对于那些较为拘谨、内向、不善表达或不愿意暴露身份的学生, 或者对性取向、性伦理、爱情婚姻等一些敏感性问题来说, 电子邮件咨询方式具有突出的优点。

(2) 网络论坛、留言板。学生将自己的心理困惑发布在论坛、留言板上, 心理辅导人员以跟帖的形式从心理学角度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并且还可以使更多具有相同问题的学生受益。网络论坛、留言板是一种广泛的师生、生生互动交流方式, 这种咨询方式学生参与面广、内容丰富, 交流方便、快捷, 但其保密性不如电子邮件咨询。

(3) 网上聊天咨询。学生利用网络通讯技术提供的方便、快捷的在线聊天环境, 通过聊天室或聊天软件 (心理热线QQ、ICQ、MSN等) , 与网络心理辅导人员进行虚拟的面对面交流。心理辅导者可以及时解答学生的心理困惑。目前网上聊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文字形式的聊天与语音聊天。文字聊天的方式类似于传统心理咨询中的书信咨询, 语音聊天类似于电话咨询, 后者对一些心理危机的干预有良好的效果, 但前者的保密性更好。

(4) 网络会议咨询。网络会议又可称作网络电话会议, 主要是运用自动摄像技术及设备对学生的语音、语调、面部表情及体态上的变化进行观察, 从而收集到非常生动真实的原始信息。但由于需要较高的技术设备和昂贵的费用, 一般人较少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咨询。

二、当前学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综观已有的研究, 我们不难发现, 许多教育工作者对开展网络心理教育的途径进行了不断摸索, 但是在具体途径的实施上, 还存在以下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内容过于形式化, 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已有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内容大多数过于陈旧, 形式过于单一;网站与访问者、访问者与访问者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网上心理信息资源多为拼凑, 杂乱无章, 不成系统;心理知识多是理论性介绍, 难以吸引学生关注、浏览和参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站过多停留在形式化、表面化, 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限制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

2.一些网络心理测验缺乏必要的信度和效度

综观一些网站上所谓的心理测验, 完全是游戏性质的, 甚至一些心理测验是从某些课外读物上复制过来、未经任何科学标准化的处理, 结果解释很不规范, 缺乏必要的信度和效度。这种心理测验很容易误导学生, 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

3.在线聊天咨询的实效性有时难以保证

借助聊天室或聊天工具进行网络心理咨询, 由于受时间、空间和网络聊天环境的限制, 咨询者和来访者在沟通和交流的效果上很难达到理想状态 (如聊天咨询多数通过文字交流完成, 受打字速度和文字表达的限制, 很难探询求助学生的深层次问题) , 这使得来访者和咨询者的关系极为不稳定。同时有些来访者把上网咨询当作一种消遣、娱乐的方式, 他们随时可能终止咨询关系, 也会直接影响咨询的效果, 从而使咨询的实效性受到限制。

4.网络心理咨询处理不当, 容易引发其他心理问题

在网络心理咨询中, 主要通过“人—机”模式进行互动交流, 容易使学生对聊天或者计算机产生移情, 导致学生不敢面对现实生活;其次, 在网上很难确定从业人员的资格及其服务的质量。一些“咨询”人员非科学性地咨询, 往往会延误学生心理治疗的最佳时机;甚至有些人会违背“保密性”原则, 泄漏学生的秘密, 从而对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三、学校未来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展望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探索学校未来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对于拓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丰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网络资源的自身优势和实践经验, 笔者对学校未来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做以下展望。

1. 以网络为载体, 开设网络心理课堂

心理健康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 传统的心理健康课的确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活动体验的平台, 但课堂时间的限制不能使所有学生充分参与, 信息的交流仅限于一个班级或一个组, 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为了避免这些弊端, 发挥网络独特的优势, 来开设网络心理课堂, 给学生一个最安全的心理空间, 让每个学生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2. 利用网络资源, 召开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利用网络资源, 改变传统主题班会老套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尝试召开网络心理主题班会。以论坛为载体, 在网上开辟“心理主题班会讨论区”, 主持人及时将班会的题目、活动的过程公布在论坛上, 通过学生们的参与、交流, 共同探讨问题, 学习心理知识。网络主题班会将学生由被教育者转变成参与者, 激发了学生参与班会的热情。另外, 网络班会涵盖的内容信息量大, 可以邀请学生家长和任课教师参与在线大讨论, 有利于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的改善。

3. 构建网络心理互助平台

“助人自助”是心理咨询的目标。以网络为载体, 搭建网络心理互助平台, 引导具有同类问题行为者一起交流和体验, 实现每个人“在助人中自助, 在互助中成长”的目标。如黄玉莉 (2006) 利用网络论坛, 设立不同主题的公共讨论区, 将教师与学生、家长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通过对某一个学生求助的心理问题, 教师、同伴、家长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既可以使学生求助者获得支持和帮助, 同时也使得学生通过思考、讨论, 获得问题的解决方式[1]。

4. 探索新型网络心理咨询模式——QQ群的应用

充分利用Q Q群的聊天功能, 探索新型网络心理咨询模式。首先, 可通过主题Q Q群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常识宣传。其次, 学校心理教师可建立校与校之间的Q Q联盟, 便于心理教师同行之间的经验交流。最后, 还可以尝试利用Q Q多人聊天功能来完成职业指导等个别内容的团体咨询。这种Q Q群网络咨询模式可解决某些学校不具备团体咨询场地, 团体咨询成员在校时间不同步问题等[2]。

5. 建立班级博客, 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家校合作。由于受时空、资源等因素影响, 家长和学校教师及时沟通方面还存在诸多困难。通过在每个班级开设网络博客, 一方面让家长随时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班级活动、学生学习生活情况等, 搭建家长和学校老师之间交流的互动平台;另一方面还可为家长提供心理健康知识指导 (如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亲子沟通技巧等) , 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

6. 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新的实践活动, 缺乏理论指导将会导致该工作陷入盲目与无序。在网络时代,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面临许多新问题, 如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 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的衔接与沟通, 心理教师的网络技术培训等。只有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些问题, 才能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指导, 从而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玉莉.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6 (4) .

2.黔南地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讨 篇二

关键词:学生社区;心理健康;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041-01

随着高校学分制的实施和后勤服务社会化步伐的加快,学生社区的提法应运而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探索构建社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寻求实践途径不但可以创新高校心理工作指导模式,而且可以提升社区管理的服务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

一、构建高校学生社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意义

学生社区是指以学生宿舍为基本细胞,包括学生食堂、文体活动场所和宿舍区商业服务网点等在内的学生课堂学习之外生活、学习、活动的校园特定区域。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客观环境与主观认识相互作用,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人的情感、工作和学习效率,社区环境对学生行为具有按时、熏陶和感染作用[1]。可以说,大学生社区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前沿、最有利的战场之一,心理健康进社区意义重大,具有重要价值。心理健康进社区畅通学生了寻求心理支持与帮助的渠道,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扰,有的放矢地给予疏导,从而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更深入学生,贴近学生;心理健康进社区增加了以人为本的公寓管理服务元素,突出帮助学生情感发展和精神发展,不但保证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公寓环境,减少公寓内心理危机事件与治安犯罪等事件的发生,实现了校园稳定于和谐的目的;心理健康进社区有利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在公寓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尊重、真诚、信任的心灵沟通模式,使学生全面地认识自我,经过自我选择而排除心理矛盾,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将思想政治工作无法涉及的方面进行有益的补充。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纵观学生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美国的发展模式较为成熟。美国高校实行住宿学院制,宿舍学院内部配有专职管理人员,要求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背景,及丰富的管理经验,其学历通常都在硕士以上,专职管理人员不仅与学生同吃同住,并且要及时对学生在学业规划、心理发展、职业规划等方面遇到问题进行指导,举行各种团体咨询与训练活动。刘青春在《中西方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比较及经验借鉴》中报道美国加州社区学院在学生社区设有专门的学生服务机构—学生事务办公室,由该办公室负责困难帮扶、心理健康、职业发展等方面的疑问和困惑解答。周莉、徐紫薇在《美国高校心理咨询服务专业化和精细化的研究及启示》中报道美国高校心理咨询服务场所精致化,人员高度专业化,例如哥伦比亚大学心理中心有三个宿舍区咨询地点,方便回到宿舍的同学们进行咨询,并配有专业测试工具、供学生阅读的刊物,热线电话,设立值班医师及心理专家提供电话咨询,为紧急的心理问题提供建议,咨询中心的专业人员必须具有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或精神医学博士学位。

我国部分高校也在学生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王勇研究指出人际关系在大学生的生活中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最重要和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活中,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的满意度与大学生活的满意度呈极其显著相关。王星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西安的几所高等院校的520名理健康素质大学生进行了公寓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于共同的行为活动和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心理问题,比如环境适应性问题、就业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多出现于公寓这个日常生活、学习的场所,都是直接导致“宿舍效应”的心理因素,同时调查结果显示93.3%的大学生表示支持在公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随着信息传播载体的多样化,新生对于心理健康传播形式的选择也呈现出多元化,其中网络、通讯的方式是被绝大多数学生所接收的。王海洋、徐畅通过建立学生公寓“三心”(心理健康、心理训练、心理拓展)基地,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空间,丰富了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内涵,培养学生“三自”(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有效促进了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董雪、王娟提出建设优秀的公寓心理师资队伍,高素质的公寓管理队伍,东华理工大学在学生公寓配置一名学生社区主任心理学硕士,来进行有关心理工作的开展,并将朋辈心理辅导有效应用于学生社区中,在老师的指导下辅助本公寓没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活动的开展,以舍长、层长、楼长为主线,带动整个公寓,使公寓管理制度和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有机融合,促进两者共同发展。

三、总结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高校学生社区担负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责任。虽然学生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相对优势,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当前高校学生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仍然面临较多的难点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进高校社区处于萌芽探索阶段,科学系统的服务体系、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亟需进一步探索研究,探索新型学生社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迎合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需求是高校社区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重点,构建系统化、专业化、持续化的学生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新体系是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难点。

参考文献:

[1]朱利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与构建——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野[J].广东教育,2011(12):33-35.

作者简介:张明(1987-),女,汉族,山东人,助教,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心理健康及学生组织管理工作。

3.黔南地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讨 篇三

【关键词】 96万人口;健康现况;健康需求;调查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61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63-02

在国家卫生大政策大支持下,塔城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人口健康基线调查和健康需求显得尤其重要,“基础数据”将为地委行署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为卫生行政部门在公共卫生管理的科学谋划中提供有效数据,为全区卫生科研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1 塔城地区96万人口健康情况的不确定性

1.1 人口分类健康状况的未知性 目前,塔城地区人口情况以地区统计局编制的《塔城地区领导干部手册》中可得出全区人口的一个变化变量情况,但是对于人口健康的情况至今没有一个基础的数据可供参考。

1.2 高发疾病、慢性病、地方病等综合统计与分析的缺失 部分县市如额敏县、裕民县、托里县地方病不容忽视,随着塔城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整体进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忽视了一些整体发展关注,如布病的上升,使得部分县市医疗机构只是应对临床的治疗和流行病的监测,对长远协调发展和控制方面还没有可靠的统计数据与可供分析的信息。

1.3 亚健康人群和已病人群的生活行為习惯及健康需求 亚健康是一种健康的透支状态,身体存在种种不适但无器质性病变,是患病的前兆。中国预防医学会副会长黄永昌教授透露,中国只有15%的人处于健康状态,亚健康人口比例已经达到70%。按这个比例计算,对塔城地区来说健康人数仅有约14.4万人口,那么约81.6万人口则是亚健康状态;针对于此,掌握有关的健康知识才是加强亚健康人群对疾病的预防、转归和康复的最有效措施,更是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必经之路。

2 全区96万人口健康状况与健康需求调查的重要意义

2.1 健康状况调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全区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快速增长的趋势,已经成为影响我区居民健康水平提高、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在塔城地区这个边远的西部少数民族聚居杂居环境中,生活饮食和行为习惯大多受地域的影响而导致各种慢性疾病的上升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至今塔城地区都没有居民健康状况详实、全面的基础性数据。虽然国家在公共卫生上注入了部分资金,但是在获取群众健康基本信息工作方面缺乏相应的投入。目前如何解决各族群众最迫切的健康需求,如何指导人们健康科学生活方式,如何为变化变革、跨越发展中塔城经济提供健康持续的人力保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

2.2 健康需求调查的必要性和必知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健康体检已成为人们保健的重要手段,亦成为发现亚健康人群的一个重要渠道,但这仅仅是一个小范围了解居民健康情况的方式,更多的人群尤其是乡场镇、农牧区以及外来人口等的健康状况和健康需求无法获知,这为开展健康干预措施造成一些盲从行为,造成目标定位不准,措施不科学,资源浪费等现象。因此,开展目标人群的健康需求调查是科学化卫生管理与合理运用资源必然的基础性工作。

3 开展健康状况与健康需求调查的预期目标

3.1 掌握全区人口健康现状 根据科学的统计方法,对全区96万人口健康情况进行分类抽样调查,在全面评价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状况时也往往更需要反映人群健康状况的综合指标。

3.1.1 全区职业病状况分析 对全区职业病危害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和近10年职业病报告数据进行摸底、汇总、统计、分析,对已经掌握职业病发病的地区分布、行业分布、企业类型分布及重点职业病的分布情况,并与调查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基本要摸清和掌握我区主要行业职业病危害情况、职业病危害接触人群分布、职业病发病人数及主要职业病发病特点,研究职业病的发病规律,为地区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1.2 其它疾病如精神病、意外伤害等状况分析 近年来,精神疾病、意外伤害也已成为我区较为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精神疾病对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和劳动生产力的损害是巨大的,它所导致的心灵痛苦一点也不亚于躯体疾病导致的痛苦,患者除不能为社会正常创造财富外,往往还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医疗看护并消耗过量的社会资源,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由于精神异常,会产生影响社会治安与工作秩序的行为,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之一。

3.2 不同人群健康需求的应对措施与方法 综合来看,饮食与运动指导、常见病知识以及意外突发安全应对等是各个类别群体健康教育的共同需求,但不同类别群体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还有所侧重。

3.2.1 建立全区健康教育专兼职队伍 目前全区还没有专门的健康教育专职工作队伍,随着卫生改革的持续发展,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但就塔城地区的现状来看,这些工作是可以兼职来做的,充分调动各医疗资源,合理组合,统筹安排,以预防为主的工作会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目前三级医疗机构就是一个很好的健康教育平台,以乡镇卫生服务为基础,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多元化工作。另外也可以组建“健康教育义工”队伍、健康教育顾问组和健康教育讲师团,进一步扩大健康教育队伍。持续为塔城地区96万各族群众提供健康生活的科学指导。

3.2.2 建立科学有效的健康行为干预措施 目前塔城各族群众的健康保健意识及基本医疗知识严重不足,大部分居民尤其是农牧区群众对健康保健知识几乎不懂。认为最需加强的是健康知识普及和培训。这些都表明经常性地对居民进行健康调查及普及相关知识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此项工作。更应当重视健康知识的个体化,应针对不同症状,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进行重点有序的培训和讲解。

4.黔南地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讨 篇四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1.大学生是心理健康的高危人群

当前,从我国高校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心理状态尚好,部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3%的人有明显的心理障碍。[2]包头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两年的连续性心理健康调查显示,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是16%~23%。有的大学生为人生中的某些挫折痛苦不堪,为在成长中遇到的困难而烦恼和困惑,个别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甚至轻生。尽管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已远远高出其他问题的发生率,且潜在威胁性较大,但到目前为止,仅有极少数学生主动接受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性帮助,而绝大部分并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这种问题的存在能够说明心理健康教育在目前阶段所处的紧迫性、必要性和艰巨性。

2.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所处的地位

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不能取代的。高等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的能力,树立自爱、自尊、自信、自强的意识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战胜挫折的信心,学会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提高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对待他人,树立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并积极预防学生中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各种突发事件,进行必要的危机干预。高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而这个目标的实现,必然要以学生生理、心理两个方面的健康发展为前提和基础,否则,使学生全面发展就将成为空谈。现在已经有愈来愈多的有识之士充分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这既是处于对高校教育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更是对教育实践和经验的总结。心理健康教育对高校的素质教育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拥有一种良好的接受教育的心理状态,使各种教育能够有效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伴随学生学校生活的整个过程,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指导他们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指导他们完成自我发展的任务,指导他们面对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好走入社会的准备。

二、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通过对包头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中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适应问题、自我认知问题、学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情绪问题、恋爱和性心理问题、贫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等。

1.适应问题

(1)对环境适应能力差。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所处的环境的巨大变迁会使个体产生心理应激。生活环境的变迁对新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种变化的主要方面就是要自己独立生活,应付一切生活琐事。大多数的学生在中学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生活上的事绝大部分由父母包办代替了。进入大学后,没有了父母、长辈的悉心照料,真正的独立生活开始了,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学生一时不适应,吃不香、睡不好、学不进,产生苦恼、无所适从、思念亲人等情绪反应。

(2)心理上自我调适能力较差。有人形容当今大学生是“被抱大的一代”、“被宠坏的一代”,由于应试教育的弊端,使部分学生养成严重的依赖性和惰性,到大学后需要自己独自面对、解决问题和困难时,一些学生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一旦问题和困难得不到妥善解决,心理上便陷入苦闷、不安、焦虑、紧张状态。

(3)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弱。当今大学生较少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磨练,在意志坚韧性上表现较差,有些人无法承受大一点的困难挫折,有些人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感情、情绪和行为。目前在校大学生基本出生于国家改革开放之后,成长于国家经济发展之日,物质条件逐步好转,兄弟姐妹减少,可以说一路高歌到大学。在学校“老师宠着”,在家里“父母捧着”。面临学业、生活、感情方面的挫折,学生显得无所适从,感到失去了生活的意义,甚至怀疑人生。多数学生只能听顺耳话,听不得不同意见,更不用说老师和同学的批评了。

2.自我认知的问题

自我认知,即如何在新的集体中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准确定位。有些学生个人角色定位不准,自我评价不适当(过高或过低),而产生孤独、自卑、苦闷、焦虑等心理问题。大学生活始终是丰富多彩,令人向往的,然而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由于学习生活的转变,自身所具备的特长等诸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人对自我的评价也在逐渐发生转变,这些不仅表现在学习成绩、生活起居上,还表现在知识面、社会经验、人际交往以及个体综合能力等方面。[3]自我认知也会出现两极振荡,当取得一点成绩时容易自负,而遇到挫折时容易自卑,不断地调整自我认知对每位大学生都非常重要。大学生作为同龄人中学业优秀的群体,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总有相当差距。对这一客观事实认识不足,就会引起认知上的矛盾,从而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在客观现实面前,有的大学生能及时调整对自身的认识,重新确立目标,符合客观现实的要求;而有些大学生则企图逃避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出现消沉、颓废、苦闷、抑郁等心态,或耽于玩乐、放纵,发泄对现实的不满,以此来麻痹自己的心灵,甚至滋生自杀倾向等严重心理问题。

3.学业问题

学习压力大,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困难等学业问题始终困扰着大学生。尤其是职业院校学生所要学习的课程时间紧,需记忆的东西多,学习负担重,对学生形成很大的精神压力,造成一些学生考试前后的紧张不安、焦虑和恐惧。学业成绩不理想以至学业失败都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4.人际关系问题

进入大学,面对新的人际群体,学生会感到不适。例如,8个同学共住一个寝室,彼此生活习惯、作息时间安排包括语言隔阂,都需要去面对和适应。面对来自各地风格、特点各异的新同学,如何建立协调、友好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人际关系、交往以及适应障碍,部分学生对大学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异性之间的关系显得很不适应。一位新生感叹说:“在大学,没有一个可以谈得来的朋友,心里真的感到好孤独。”另一方面,部分学生缺乏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与勇气,面对各种各样的活动,充满了兴趣,却又担心失败,只是羡慕而积极参与的不多,久而久之,开始回避参与,感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直接影响了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

5.情绪问题

稳定的情绪、积极良好的情绪反映,是学生成才很重要的因素,也是学生心理健康中值得重视的问题。美国学者马斯洛提出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其中之一就是:能适度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4]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发现不少学生情绪飘忽不定,喜怒无常,有些人为了一点小事常与别人大吵大闹,甚至大打出手。有些人经常为了一点小事耿耿于怀,整天无精打采,什么活动都懒于参加,什么事也提不起精神来,逃避参与。这种过度化的情绪反应表面,反映了隐藏在其背后的不健康的心理特质。

6.恋爱问题

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是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一是情感的迷茫,二是不正确的恋爱观,“每周一哥”、“普遍撒网、重点培养、择优而谈”。相当一部分恋爱中的大学生一旦投入爱河便整日形影不离,沉醉于絮语缠绵的“二人世界”,魂不守舍,远离集体,无心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几门课不及格,难以完成学业。有恋爱就有失恋。有些失恋者,驾驭不了自己的感情,陷入无法自拔的痛苦之中,逃避现实,意志消沉,缩小人际交往圈,精神生活上既折磨自己又影响旁人,有人甚至向恋人进行心理和行为上的报复。

7.性心理问题

大学生由于性生理成熟与性意识发展滞后的矛盾,以及性科学知识、性道德、伦理规范教育程度较低,有可能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常见的有:性困惑、性敏感、性压抑、性幻想、性梦、性自慰、焦虑等。有的大学生认为,“爱,不能没有性”,“禁欲是对美好爱情的打击”。由于性生理的成熟与性心理的不够成熟的矛盾,使更多的人面临这样的选择:最初的恋人可能不是最终婚姻的选择,性关系无论从道德上还是从心理上都使对方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性的好奇、性无知、性贞洁感的淡化,甚至性与爱的困惑、分离以及由于性行为引起的后果及产生的心理压力,都是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

8.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

我校大学生中约有10%左右的特困生和20%左右的贫困生,还有不少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宽裕。经济困难的学生,不但生活上节衣缩食,而且精神上的压力很大,特别是那些“双困生”,不仅家庭经济很困难,而且学业成绩又不理想,心理负担很重。他们自感低人一等,非常自卑,甚至无法安心学习。有些学生勤工助学挣钱以补充生活费用,占用过多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产生激烈的心理冲突。

三、加强和改进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普及和强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心理健康的最好策略是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我校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自身特点采取以下两种形式来普及心理健康:首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培养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情绪调控能力、提高自我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掌握自我心理调节方法、增强心理机能。其次,构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体系。学生心理自助与助人的一级网络。主要以宿舍或班级为单位招募心理学爱好者,经过系统的培训之后,给予学分,帮助其他同学开展心理自助与助人。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二级网络。以敏感的洞察力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三级网络主要由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专业人员组成,他们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咨询及时帮助学生明确问题,找出原因,缓解压力,化解矛盾冲突,将心理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中。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根据有限的现实资源来安排、实施教育计划的现象仍然普遍,在构筑覆盖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深入探索方面依然存在缺失。

那么,覆盖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急需加强的问题之一,是缺乏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教师。有资料表明,[5]国外高校一般每两千名学生就拥有一个心理教育专职工作人员,而我国高校通常一万多名学生才有一个心理教育专职工作人员。所以,在实践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设一支心理辅导教师专职队伍。心理辅导教师主要负责学校心理健康的规划和实施方案的设计,建立学生心理状况档案,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和讲座,开展各种心理辅导培训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二是加强德育工作者的专业培训。政治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接触多,最易发现和掌握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因此,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培训是非常必要的。三是设立能担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门机构。如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健康辅导站等专门机构,负责全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的制订、协调和实施。只有机构落实,人员到位,方法得当,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才更有保证。问题之二,是加强课程改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受到了同学们的普遍欢迎。但目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大多停留在知识的灌输上,老师利用上课时间给学生讲一通大道理,而缺少与学生的互动,缺少对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具体指导和训练,使其实效性受到影响。为了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能够发挥实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加强课程改革、开发适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方法就成了高等教育亟待研究的课题。要坚持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进行改革。一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把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引进课堂。二是在心理学课程讲授中,应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上,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认识上。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依据不同的年级,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活动,以帮助大多数学生调节心理,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则进行个别辅导。四是应把活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即心理健康教育应主要向学生日常生活渗透,心理知识的传授应与心理教育活动相结合,心理课程应与心理训练、心理辅导相结合。[6]如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问题,设计相应的心理成长训练课程,把理论教学与实际训练结合起来,让同学们在亲身体验、感受和感悟中去改变和完善自我。在内容方面,可以有选择地开展以下几方面的辅导与训练:自信心训练、情绪控制训练、语言表达训练、人际交往训练、潜能拓展训练等。在形式和方法上可以是:游戏、演讲、角色扮演、团体讨论等。通过这些具体形式和方法,将生活中富有典型意义的情境引进课堂,纳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便会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并投入其中,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接受相应的教育,从而帮助大学生探索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使每个大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跨越人生的障碍,为今后事业的成功奠定基础。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或互相替代。二者在目标、理论基础、内容和发挥作用的方式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所以,我们既不能想当然地用思想品德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以心理健康教育去取代思想品德教育。同时我们又应看到,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问题往往是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交织在一起,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在本质上都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宗旨,可以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各司其责,并能相互借鉴与提高,具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效,因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结合非常必要。

3.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

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仅停留在心理疾病的治疗上,事实上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学生面临成长与成才、情感与事业、日常生活事件的处理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并不是构成心理疾病的主要方面,但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的个别问题难以在课堂得到全部解决,其心理需要无法一一全部满足。因此,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个别咨询辅导就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是满足部分学生具体心理需要的重要途径。需要根据问题的性质、学生的个性特点与要求,灵活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如针对相同问题的团体辅导,在心理咨询室进行的面谈咨询、电话咨询、书信咨询、网上咨询,以及对一些比较普遍的一般性问题,通过黑板报、广播、报纸进行解答,以满足不同特点的学生的具体需要,将心理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避免恶化为严重的心理疾病。

参考文献

1 易凌峰.国外心理教育的发展对我国当前心理教育的启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4):20~22

2 钞秋玲.大学生成功心理导航[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105~120

3 樊富珉.大学生心理素质教程[M].北京出版社,2002:1~23

4 郑洪利.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教程[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2~6

5 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0

5.黔南地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讨 篇五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教育;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380-01

作为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是传授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把学生的道德行为教育开展到各科教学及各项活动之中。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开展德育教育呢,本文我针对小学数学中如何开展德育教育,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学生的示范作用体现在,课上教师要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例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学时,教师还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要说完整话,写作业时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计算要正确等。中年级要求学生听课要专心,分析题意时重点字、句要用笔画出来,作业要干净、正确,画线画图要用直尺等。高年级不仅要求学生听课专心,而且要手脑并用作好笔记,解应用题时要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计算时要选择简便方法,要自觉检验等。总之,不论是师、生的示范还是教师的要求,教师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工整以及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优化德育机智

现代教学论认为培养具有个性创造性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过程与人的发展过程是密不可分的。教学的任务就是促进学生心理、生理和智力的全面发展。如何提高学科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关键在于教师必须具有高超的德育教育机智,数学课中的德育教育不能游离于数学教学,成为单纯的德育活动,同时,数学课中的德育教育也不能局限于德育而要有超越德育的影响辐射面的教学追求和教学谋划,适时地把握德育教育的时机。

三、挖掘教材中德育因素适时进行教学

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科新教材中有许多例题和习题里蕴含着思想教育因素,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挖掘、提炼其蕴涵的德育因素,把显性的教学问题和隐性的德育影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数学的育人功能。例如,在应用题教学中:“啄木鸟吃害虫”、“植树”、“南京长江大桥”、“节约用水、用电、用气”等数学问题分别渗透着环保意识、爱国意识、节约能源意识,都是鲜活的德育素材,教师“画龙点睛”式的积极引导,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如教学“时分的认识”,先出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认识钟面,让学生认识时间的不可逆性,教育学生从小就要珍惜时间,科学地安排时间,准确地把握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在教学“应用题”时,结合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出示我市城乡建设的一些数据和资料,编出例题和习题,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激励学生为家乡的繁荣而努力学习。这样,既加强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又赋予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以时代的气息,学生容易产生共鸣,有新鲜感。

四、联系实际生活开展德育教育

数学是一门联系性极强的学科,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摄取有关德育信息,及时开展思想品德教育。例如,我在教统计这方面的知识时,都很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如调查改革开放前后家庭拥有电视机、电冰箱、摩托车、小轿车的数量进行教学;或者收集历届奥运会获奖的金、银、铜牌数进行教学,类似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摄取现实生活中与数学紧密相关的新颖信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听到经济飞速发展的心声,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报效祖国而奋发读书的热情。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我不怕困难》及教学反思下一篇:新年祝福语英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