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与作文教学(共8篇)
1.名著阅读与作文教学 篇一
浅谈名著推荐与阅读的教学论文
“名著推荐与阅读”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苏教版语文教材的一个创新,它从学生的阅读需求出发选择了多篇优秀的古今中外优秀小说,内容丰富,视野开阔,为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阅读平台。这一内容的安排,有利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展示的机会。
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大部分师生均没有付诸实施,课时紧张,课外时间有限是客观原因,老师在每学期开学前有计划的提倡和指导不够,学生阅读的兴趣不高这是主观原因。怎么能把阅读这个平台搭好,让它充分发挥能量,是我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因此从这学期一开始,我就进行了一些尝试,现将一年来我在这一版块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和做法小结如下,与各位同行商榷。
首先,注重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
因为名著的篇幅教长,容量教大,这就为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课堂四十五分钟时间要如何利用好,以便提高教学的效率,这是老师在教授新课之前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所以应该让学生自己学会阅读,让他们自己在阅读中去认识、感知、收获。但在学生阅读之前,老师首先应该教会他们一些好的读书方法,让他们运用这些方法去阅读去学习,因为好的阅读方法对学生的阅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读书本无定法,条件也因人而异,一般来说可以分为“略读”和“精读”两种。宋代学者朱熹主张“熟读精思”,可谓精读;晋陶渊明常常“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谓略读。学生在读整本书时,则可运用略读浏览的方法去了解全书主要内容、情节和人物关系等等,不须面面俱到,遇到不懂的地方,不妨跳过去,继续往下读。而在欣赏精彩片段时则可采用精读的方法,去理解、评价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品味作品的语言等等。在这一过程中重点在于“通”,要融会贯穿,闻一知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精读必须做到“三勤”:勤查、勤问、勤记。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得的词,不知道的成语、掌故、典章制度等,要随时利用各种工具书和有关的书籍来查检,有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别人请教,做到不耻下问,一字为师。懒怠因循不求甚解,是不行的。另外在看书有得时,就应该随手做记录,或写入小册子,或载入卡片,这些都要立即动笔,不能迟疑,否则放下书本,再找即难。
学生在掌握了这些有效的读书方法之后去阅读作品,效果将非常的明显,这很好地表明了好的正确的读书方法能够让学生受益非浅,也充分证明了指导学生用恰当的读书方法去阅读文学名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其次、注意阅读时的三个阶段。
在名著的阅读过程中,我将学生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深度和难度逐级递增:
(1)首先是浅层次的学习和反思:定期做故事内容概括和语段摘录
在阅读的过程中,第一步,让学生在阅读文学名著每一章每一节时学着缩写故事梗概,要求语言简洁流畅,内容完备、准确,结构完整、清晰。第二步,学生可以一边读书,一边摘录,加批注,写心得。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随时随地的把你的体会和认识等智慧的火花用笔写下来,使之形成很好的读书笔记。 (2)其次是中层次的学习和反思:故事演讲和课本剧的创作
学生在读完名著之后,对名著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这时教师可利用课堂上的一些时间让他们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自己所喜爱的精彩的片段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听。如在教学《西游记》时,很多学生对其中的一些故事十分的感兴趣,比如“大闹天宫”、“偷吃人参果”、“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等,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这些故事进行了加工和再创造,然后以课本剧的形式绘声绘色地表演了出来,效果极佳,课堂气氛也极其的活跃,给师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确实,用这样的方式去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充分的锻炼,特别是在讲故事和表演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这一教学步骤的设计达到了多个教学目标。自然在学生个人能力展现的同时,老师也对学生的阅读情况有了一个充分的认识,这一教学环节的安排自然也就显得非常重要,必不可少了。
(3)再者是高层次的学习和反思:读后感创作和人物形象分析
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了解故事的内容梗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去理解并评价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和语言风格等等,从中读出感悟和认识,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自然也应达到这一高度。
比如在《水浒传》时,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辨证客观去看待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行为。很多同学对这一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的认为他做得对,勇敢,见义勇为;有的认为他聪明,粗中有细;也有的认为他暴力,没有法制观念……可以说得上是众说纷纭,各辩一词,都有理有据,课堂讨论的气氛十分热烈。从他们的激烈讨论中可看出学生对原著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进行了自己的独立的思考,作为老师要珍视学生的这种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他们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将学习、思考和交流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真可谓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这个阶段,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自由的思想交流。我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自己在此过程中适时做出评点,用中肯的评价、鼓励的话语去激发他们发表见解的热情。例如在《西游记》的阅读之后学生自由地谈论了自己对唐僧师徒四人的看法,在谈对书中人物喜好的过程中,学生其实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审美评价和价值取向。“课堂发表”之后,我让学生筛选自己的感受,就“写作、活动”中的议题或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思考,形成书面文字。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选择好的作品办一期专题墙报。同学们都兴趣盎然地忙乎起来。
我们的阅读应立足于课本,但最终要高于课本,要从课本中走出来,将之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所以在读每一部名著的过程中,要努力地引导学生积极地从名著中去汲取精神力量,让它们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和行为习惯上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以上只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浅薄的认识和见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学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我们的探索之旅还仅仅刚刚开始,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必将继续努力,不断地寻找“名著推荐与阅读”的最佳教学设计与安排,在寻找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2.名著阅读与作文教学 篇二
然而经过调查发现, 中学生的实际阅读名著情况与相关要求相差甚远:对我国传统的四大古典名著, 九成多的学生对其部分情节和人物有一些简单的了解, 可这其中真正读过原著的学生却不足5%, 大多数的学生都是通过影视剧或是老师上课时偶尔的讲解来了解的, 而对于外国的一些经典名著, 学生们则普遍都知之甚少。由此可见, 当前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其主要原因:一是兴趣不大, 快餐文化的流行造成学生观念的偏差、思想浅薄化;二是没时间读, 学生的课余时间大多被作业填满;三是读不懂, 既因为文字有障碍, 也因为其离现实生活太遥远, 主题难以准确把握。名著阅读的低迷状况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深切关注,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 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将名著阅读要求落实到语文常规教学中去, 使名著阅读真正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
一、改变教师的观念, 提高教师素质。
引导学生对经典名著的回归, 引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一批名著, 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现在很多学校注重的是学生的升学率, 而学生是否阅读名著则很少有人过问。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也十分有限。更多教师追求的是“短期效益”, 只注重课堂教学, 轻视课外阅读;对于《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学生阅读的名著, 老师只是考试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的情节和人物, 强化“名著速成”, 应付考试的要求, 而学生大部分时间是泡在作业堆中, 根本无暇分身再去搞课外阅读, 这成为制约学生课外读名著的关键因素。所以, 保证学生经常阅读名著, 保证学生达成课标要求的阅读量, 教师必须改变观念, 把相关阅读要求落实到语文常规教学中去, 把名著阅读和常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结合起来进行。
同时, 教师应加强文学作品的阅读, 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语文本是众多学科中最具人文性的学科, 这一不可替代的特殊性, 决定了要从事这一职业的人首先是喜欢这一学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让学生对名著产生兴趣, 自己必须对名著有浓厚的兴趣。布鲁纳说:“教师不仅是传授者, 而且是模范, 看不到语文妙处及其威力的教师, 就不见得会促使别人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内在的刺激力。”的确, 一个不喜欢阅读, 不喜欢阅读经典名著, 一个不知经典名著“妙处”的语文教师, 是不可能使他的学生感到经典名著的魅力, 自然也无法让学生喜欢阅读名著。常言道:“要倒半桶水给学生, 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 语文教师必须要加强阅读, 从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汲取丰富的养料, 提高文学修养, 这样才能教给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 用比较专业的眼光去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阐述问题, 给学生的阅读思维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否则, 要学生学的知识, 教师全然不知, 又怎能成为一位合格的引导者、合作者?
二、落实教学措施, 指导读书方法。
引导学生对经典名著的回归, 引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一批名著, 必须将名著阅读要求落实到语文常规教学中去, 那么, 怎样利用语文课堂的有限资源, 将名著阅读的措施与方法落到实处呢?
1. 明确阅读篇目, 制定阅读计划。
初中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 好书与坏书, 往往良莠不分, 拿来就读, 长久下去, 后果将不堪设想。新课标充分考虑了中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在每册书的后面都向学生推荐了三篇名著, 这样, 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听取学生建议的同时, 明确本学期的阅读篇目。另外, 阅读名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没有计划无目的地去读是收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何况有些名著篇幅较长, 内容艰深, 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啃, 有可能使学生产生畏难的心理, 影响其阅读的积极性。所以, 教师每学期的指导计划要尽量细化, 计划中应包括阅读任务、阅读进度、训练内容、指导方式等具体内容和措施, 不能流于空泛。在阅读时间和进度上, 要求课内课外相结合, 每周至少安排一节语文自修课作为固定的阅读课, 其余利用课余时间自我阅读。各人根据情况采取精读、略读或浏览的方法一天读15—20页左右, 长期坚持下去, 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养成, 阅读目的就能达到。
2. 指导阅读方法, 养成阅读习惯。
要让学生一时的兴趣成为终生的热爱, 使他们与作品产生心灵的碰撞与交流, 就必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他们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掌握如下阅读方法: (1) 快速阅读法:训练学生能静心阅读, 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并能记准作者、记清主要情节、人物及其关系等, 读后能回答一般的问题。 (2) 圈点评注法:阅读过程中, 养成圈点评注的习惯。对生字词能查字典, 能自由选择对文中的情、景、人、美词、美句、美段加以欣赏, 并做一定的评注。 (3) 对比阅读法:把两个读物或同一读物中两个不同片段比较阅读, 让学生对著作的诸多要素作出比较、评价。 (4) 精读式阅读法:对作品的重要细节, 关键情节, 话外之音, 静心细读, 慢慢品味体会立意构思, 揣摩布局谋篇, 欣赏妙词佳句等, 以获取一定的认知或情感体验。 (5) 创造性阅读法:以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新见解, 从而有所创新为目的的阅读, 阅读中绝不把原著奉为神圣, 在精读和研读的基础上, 勇于质疑, 大胆创新。
3. 开设阅读课程, 创设阅读氛围。
要完成每学期的阅读任务, 离不开学生的课下阅读, 但只靠课余时间, 缺少课内的带动, 会出现散漫低效的阅读状态。名著阅读课是为推动名著阅读, 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提高学生欣赏水平而设立的新课型。这种“学会阅读”的实践课, 设置很灵活:可每两三周定期抽出一两节语文课;也可安排在每周的班队会活动时间;七、八年级时, 还可利用学生充裕的自习课。内容也多样:学生自主阅读, 赏析精品, 展开交流;教师进行名著导读, 介绍阅读方法, 帮助学生积累和探究。
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强, 自控能力较差, 要他们长期坚持阅读名著有较大的困难, 这就必须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磨练他们的阅读意志。教师应该组织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激发学生对名著的浓厚兴趣, 实现名著的“悦读”。激发学生名著阅读兴趣的活动可以是: (1) 进行专题性读书活动:如“走近孔子”、“我心目中的‘水浒英雄’”、“向你推荐我喜欢的名著”等, 专题学习中小组的同学分工合作, 读书、查阅资料、积累, 最后, 全班在探究中交流读书成果。 (2) 组织专题的名著阅读知识竞赛:以小组为单位, 分必答题和抢答题两部分, 涉及作家、作品、人物、情节及按情节猜人物等题目内容。 (3) 讲名著故事接力比赛:组内成员接力名著故事, 也可以每组推荐成员接一章节, 全班共同完成一个故事, 还可以任选一个名著故事比哪个组讲得多, 讲得精彩。 (4) 写读后感或文学评论:每学期每人任选一本名著的一个角度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 全班交流再集结成集。
4. 开发阅读资源, 做好读书笔记。
充分利用课文教学资源和现代媒体资源, 既便于学生解读名著, 更能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例如, 对照《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所作的节选, 把节选的精彩片段作为阅读的引子, 引导大家进入名著的神圣殿堂。对这些课文, 不妨采用朗读、赏析、做读书笔记等形式使大家感受到名著的内在魅力, 激发起阅读整本书的强烈愿望。又如在阅读《三国演义》之前, 可让学生集中上网查找作者的生平资料及作品的背景介绍材料, 阅读时, 针对一些精彩章节, 借助《三国演义》的碟片在多媒体的播放效果, 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深入一些, 阅读的兴趣自然也得到了提高。同时, 在阅读过程中, 学生对作品大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这时就要求他们及时地记入读书笔记本:或摘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 或概括出所读名著的要点、框架或故事梗概, 或写出某一章节的提要和基本内容, 或有感而发补充论证, 或评论得失指出错误, 或自悟自得抒写情感。做笔记可帮记忆、储资料、促思考、提效率, 让学生获取更深刻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艺术熏陶。
3.加强名著阅读教学的尝试与探讨 篇三
关键词:名著阅读;方法;途径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我们要让学生懂得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是无数名家大师的呕心沥血之作,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是很有价值的。读名著可以开阔视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阅读不能局限于低层次、娱乐性的、消遣性的书,而要阅读高层次的书,名著就是其中一类。
介绍名人读书的故事可唤醒学生的阅读意识,如学生们都非常喜欢冰心的文章和诗,可他们并不知道冰心在7岁时苦读《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西游记》等。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黑塞,其阅读生涯则是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的,他经常一坐就是几个钟头,一摞摞的书都被他啃了下来。给学生讲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宋太祖赵匡胤,现代文学的旗帜鲁迅,著名学者闻一多,当代伟人毛泽东、周恩来的读书故事,生动有趣,娓娓动人,能够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二、做好阅读方法的探索指导
语文教学非常重视读,教材选文大都语言精美、意境悠远。一是课内强调多读经典,多读精品,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是重视朗读和默读相结合,默读重在静心领会,朗读重在对汉语特有的声韵之美的领悟和掌握;三是特别强调读中的“悟”,这悟不仅是理解,更重要的是直接的充满灵性的感悟,读一遍往往汲取不来或汲取的很少,因而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原则,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受益。
要真正地读懂文本的深层内涵,除对文本进行客观把握外,还得对作品进行微观研究,即文本细读,深入到关键的语句甚至词语中,去细致深入地进行研读、揣摩、品味。因为一篇文章要真正表现作者“思想”或“情感之沉淀物”,往往只是关键性语句,甚至是关键性词语,所以对文本的阅读必须深入到文本中去,反复细读,不断阐释。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接近文本的本质,并领略到文学作品之美。语文课堂中的文本细读,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语言的细读,细致分析言语的表达手法、修辞手法,层层解剖言语的内在组织结构,全力开掘言语的多层面内涵,指向言语性细读。而课外阅读量大,在学生读之前对作品有个大体了解,我向学生提出了“三到位”的要求,就阅读的全过程来说,向学生提供导读材料,包括作者简介、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艺术特点等。要看到、读到、写到。所谓看到就是要快、要全,了解全貌、掌握全局;所谓读到就是心到,边读边思考;写到就是动笔进行点、划、摘,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记忆。上述读书法,从导学课开始,逐步向学生介绍,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推荐优秀读物
当今书籍可谓良莠不齐,学生又缺乏辨识能力,所以教师须及时推荐优秀读物。学生年龄不同,阅读兴趣不一样,推荐书籍要有区别,七年级就推荐故事性强的,文字浅显的《爱的教育》《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童年》等;八年级推荐《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九年级就读《三国演义》《红楼梦》《简·爱》《傅雷家书》等。
名著与时文、小说,诗歌与散文、戏剧,文学与科学、历史都要让学生兼容并蓄。同时要求学生哪些书要略读,哪些书、哪些章节要精读,做好读书笔记。
四、注重纠正不良倾向对学生阅读的影响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虽然求知欲强,但阅读的心理却不成熟,他们的阅读往往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这些习惯必须克服,还有许多家长不具备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意识,不善于利用本身的物质基础,不是给学生购置文学名著让他们阅读,而是给孩子太多的自由,使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还有家长认为阅读名著是看闲书,浪费时间,有些老师也视课外书为禁书,予以查禁,一味地要求学生读死书,求高分。这些现象严重地制约了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名著具有无穷的魅力,博大精深,隽永耐读,名著的阅读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巨大的作用,让名著能够真正地陪伴我们的孩子成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作者单位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太平中学)
4.名著阅读与作文教学 篇四
南海一中 曹红娟
一、选题意义
(一)时代呼唤英语教学改革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工具,也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条件。语言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国加入WTO,当今各种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日益全球化,中国已经逐步与世界接轨,外国语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学习外语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而且掌握一门国际通用的语种可以为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因此,学习和掌握外语,特别是英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英语教学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弊端: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机械老套、简单划一,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接受知识的机器和容器,从而导致学生的自由发展和创新精神受到很大程度的束缚和限制。知识教学脱离了具体的语境;过分强调语法结构的掌握和强化训练;学生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交流、阅读和写作。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学生在学校里学的是“哑巴英语”,他们只懂得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地应付考试,不晓得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变通、迁移。尽管这有些危言耸听,但绝对是“有过之而不及”。这样的教学现状与时代的需求形成明显的反差,因此,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高中英语课程新标准》对英语教学明确地提出了几点要求:英语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的需要,在讲授基本的语言知识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英语教学应该设计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法和风格。英语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人文素养。英语教学的评价侧重点也应该发生改变,应该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网络推进英语教学改革
网络的出现,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发生以及学习方式等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冲击。随着“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推进,校园网与Internet的接轨,网络教学成为现实。网络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和广泛。
网络在教学中应用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提供海量而丰富的学习资源、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能让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实现远程协商讨论、实现信息高效而快速的查询与利用、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等。这些优势为英语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曙光和生机。网络集文字阅读、有声阅读、图片阅读为一体,提供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改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科技,尝试与国外的学生进行交流,从而实现跨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三)语言运用是英语教学的基础,阅读和写作是英语教学的重点
语言运用是英语教学的基础。《高中英语课程新标准》提出对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目标进行了详细地描述。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
现行高中英语教材的阅读材料所占的比重较大,题材范围广泛,涉及到天文、地理、历史、人物、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环境保护、体育卫生等领域。作文类型也逐渐多元化,涉及图表作文、论说文、应用文(包括书信、通知、申请表等)和文章改编等形式。而且,每年高考的英语试题中,阅读和写作的分值都很大。由此可见,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点。
近年来,由于信息传播渠道的不断拓宽,阅读材料日益丰富,富有现代气息的时文阅读得到了重视,但对名著阅读却有所忽略,在高中阶段的教学编排中,几乎每一册都至少有一篇以文学为题材的阅读,如Book A 的《项链》(Necklace),Book 2A《百万英镑》的节选 At the Shop,Book2 B的《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Book3A的《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等,英语名著阅读教材的涉及到了英语国家许多文化背景知识,充分体现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一重要理念,这也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所注重的一个方面。优秀的文学作品内容丰富、意蕴深刻、语言优美、引人向上,对于陶冶性情、完善人格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但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情感和意志,这也是人性化教育所注重的一个方面。
综上所述,我们针对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和网络在教学应用中的优势,欲以英语名著为教学专题,结合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技能的培养,努力探索出一种适合高中英语教学的网络教学设计方法和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
二、研究目标
(一)研究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的设计方法和操作流程
(二)设计一套专门用于英语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设计与开发“名著篇”英语专题学习资源
三、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由皮亚杰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它对学习的基本解释是:首先,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其次,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是对新知识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的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建构成的;二是从记忆系统中所提取的信息本身,也要按具体情况进行建构,而不单是提取。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再次,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所以,学习者据此展开的协作学习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有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因此,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教学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写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
(二)教学设计理论
教学设计是指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教学设计理论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1、实践性:教学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它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2、操作性:教学设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理论,它面向广大的第一线学科教师,要被广大学科教师所掌握并在教学中操作应用。
3、指导性:教学设计又是一门指导性很强的理论,它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对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起指导作用。
四、研究内容
(一)探索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的设计内容、方法和操作流程
1、情境的创设(包括情境的类型、创设情境需要考虑问题)
2、任务的设计(包括任务的类型、任务的设计原则)
3、学生活动的设计(包括阅读策略、写作策略和协作学习的设计)
4、教师活动的设计(包括指导、监控和管理教学过程的设计)
5、学习评价的设计(包括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量表的设计)
(二)建立一套英语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名著篇”英语专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应用
1、“名著篇”英语专题学习资源的框架设计和系统开发
2、“名著篇”英语专题学习资源的教学应用
五、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评价研究法
(二)研究步骤:(以行动研究法为主)
1、行动研究的总目标(含三次循环)研究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的设计内容、方法和操作流程
2、行动研究的研究者: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的教授和研究生
3、行动研究的行动者:佛山市南海区第一中学高二级教师曹红娟
4、行动研究的对象:佛山市南海区第一中学高二学生
5、行动研究的具体实施步骤
(1)2003年9—10月 第一轮行动研究
第一轮研究目标:分析、研究和总结情境创设和任务设计的设计方法和操作流程 第一轮教学内容:课本内容:Students’ Book , Book 1B Necklace 《项链》(2课时)
课外内容:Necklace 原文阅读与欣赏(2课时)
第一轮教学资源:“名著篇”英语专题学习资源 计划:
1、查阅文献资料,分析和总结情境和任务的类型
2、分析网络的优势,结合文献研究分析,针对英语教学的实际环境,分别选择一种情境类型和任务类型进行设计
3、分别设计Necklace《项链》和“Necklace 原文阅读与欣赏”的网络教学设计方案(共4个课时)
行动:
行动者的行动:按照每个课时的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运用“名著篇”英语专题学习资源进行教学实践
研究者的行动:分析、研究和总结情境和任务的类型,以及情境创设和任务设计的具体设计方法和操作流程
观察:
1、所选择的情境类型和任务类型的设计方法和操作步骤
2、教师如何进行情境创设,如何提取学习任务
反思:
1、所选择的情境类型和任务类型是否适合与本次专题教学,是否与本次专题教学已经具备的环境相符,有哪些地方存在差异,在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
2、对所选择的情境类型和任务类型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
3、能否改进所选择的情境类型和任务类型,或者是自行提出一种新的情境类型和任务类型(2)2003年10—11月 第二轮行动研究
第二轮研究目标:分析、研究和总结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的设计方法和操作流程 第二轮教学内容:课本内容:Students’ Book, Book 2A
Millionaire 《百万英镑》(2课
时)
课外内容:Millionaire 原文阅读和马克•吐温的作品选读(2课时)
第二轮教学资源:“名著篇”英语专题学习资源
计划:
1、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和总结有关阅读策略、写作策略和协作学习种类、设计方法和具体实施步骤
2、针对本次专题研究的实际情况,分别选择一种阅读策略、写作策略和协作学习活动方式进行设计
3、查阅相关文献,结合本专题的实际情况,分析和总结教师活动的设计方法和具体实施步骤
4、分别设计Millionaire《百万英镑》和“Millionaire 原文阅读和马克•吐温的作品选读”的网络教学设计方案(共4个课时)
行动:
行动者的行动:按照每个课时的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运用“名著篇”英语专题学习资源进行教学实践
研究者的行动:分析、研究和总结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的设计方法和操作流程
观察:
1、所选择的阅读策略、写作策略和协作学习活动方式的设计方法和操作步骤
2、教师活动的设计方法和操作步骤 反思:
1、所选择的阅读策略、写作策略和协作学习活动方式是否适合与本次专题教学,是否与本次专题教学已经具备的环境相符,有哪些地方存在差异,在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
2、对所选择的阅读策略、写作策略和协作学习活动方式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
3、能否改进所阅读策略、写作策略和协作学习活动方式,或者是自行提出一种新的阅读策略、写作策略和协作学习活动方式
4、教师活动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在哪些地方存在不足,需要加以改进(3)2003年11—12月 第三轮行动研究
第三轮研究目标:分析、研究和总结学习评价的设计方法和操作流程
第三轮教学内容:课本内容:Students’ Book , Book 2B A Tale of Two Cities 《双城记》(2课时)
课外内容:A Tales of Two Cities原文阅读、电影欣赏和狄更斯作品选
读(2课时)
第三轮教学资源:“名著篇”英语专题学习资源 计划:
1、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和总结有关学习评价的类型、设计方法和具体实施步骤
2、针对本次专题研究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学习评价的类型进行设计
3、分别设计A Tale of Two Cities 《双城记》和“A Tales of Two Cities原文阅读、电影欣赏和狄更斯作品选读”的网络教学设计方案(共4个课时)
行动:
行动者的行动:按照每个课时的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运用“名著篇”英语专题学习资源进行教学实践
研究者的行动:分析、研究和总结学习评价的设计方法和操作流程
观察:
1、所选择的学习评价类型的设计方法和操作步骤
2、学习评价的内容、主体和方式 反思:
1、所选择的学习评价类型是否适合与本次专题教学,在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
2、对所选择的学习评价类型的设计是否科学
3、评价的方式是否正确,评价的内容和量表设计是否科学
六、创新点
(一)探索了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的设计内容、方法和操作流程,从而丰富了网络教学的设计方法
(二)建立了一套具有一定推广性的英语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
七、预期研究成果
(一)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2节
(二)优秀论文:《网络环境下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设计研究》(共1篇)
5.“名著阅读”指导与训练 篇五
复习要点
阅读课标推荐的篇目。了解其主要内容,能够从内容、主题、人物、写作手法等角度向他人推荐该作品或进行点评。
真题再现
▲北京市中考考题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_____________的故事。唐僧的大徒弟曾自称“_____________”,他能一个跟头翻去十万八千里,他还能_____________,是一个极富有神话色彩的艺术形象。
【解析】这道题目是比较传统的考查方式,相对来说难度较低,得分率比较高。考查的是有关《西游记》的故事内容和主要人物,不需要专门去记忆,但是一定要对名著有所了解。注意了解考试说明划定的重点篇目的基本内容,主要人物形象等文学常识。
【参考答案】
西天取经 齐天大圣七十二变(能体现“神话色彩”即可)
▲福建永春中考考题
名著往往是“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磨脑子”的书。请从名著精彩片段中任选一个,简要概述出情节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对这一情节的体验或感悟。
①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②武松斗杀西门庆
③卡洛飞雪球误伤老人 ④西西洛看护“爸爸”
(1)精彩片段:
(2)情节概述
起因:
经过:
结果:
(3)体验或感悟:
【解析】从四个片段中任选一个,给了考生选择的自由,也减轻了难度。第(2)题情节概述考查概括能力。要概述情节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不是简单背诵故事情节,还得具备较强的概述能力,说出“体验或感悟”,既可以针对情节谈,也可以针对人物性格谈,既给了考生自由,也有所限制。
【答案示例】(1)武松斗杀西门庆(2)起因:武松杀了嫂子之后,就来到酒楼寻找西门庆。经过:武松将嫂子的人头往西门庆脸上一掼,西门庆吓了一跳,想跳窗逃走。武松跨步上前,与西门庆打斗起来。西门庆终不是武松的对手,只几个回合,就被武松摔到酒楼下,跌得发昏。结果:武松跳下楼,手起刀落,取了西门庆的人头。(3)针对所选的片段来谈,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四川成都中考考题
阅读名著,我们在作家所塑造的人物艺术画廊中,可以看到一个个鲜活的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比较人物形象,是阅读名著的一个重要方法。下面所列小说中的人物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从所提供的三组人物中,任选一组进行比较。
第一组:林冲(《水浒》)与武松(《水浒》)
第二组:诸葛亮(《三国演义》)与周瑜(《三国演义》)
第三组: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鲁滨孙(《鲁滨孙漂流记》)
答:(1)所选内容:第________组
(2)相同点: 不同点:
【解析】比较两个文学名著人物形象,特别是比较两个不同文学名著的不同人物形象的异和同,既扩大了考查面,也增加了考查的难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考生背人物形象得分的概率。
【参考答案】第一组:相同:两人都本领高强,有勇有谋,好结交好汉;不同:林冲作为一个禁军教头,处事谨慎,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而武松秉性刚烈,疾恶如仇,有仇必复,有恩必报。
第二组:相同:都有治军才能,充满智慧,具有儒将风度。不同:周瑜心胸狭隘,而诸葛亮小心谨慎,谋事周密。
第三组:相同:两人都有倔强的个性和坚韧的毅力,对生活积极乐观。不同:保尔·柯察金有崇高的人生观,见义勇为,大公无私,忠于职守,不怕艰苦,勇于献身;而鲁滨孙是一个富于进取和敢于冒险的人,他乐于劳动,求实苦干,但对土地具有强烈的占有欲。
▲广东汕头中考考题
(A)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
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瑰奇伟丈夫。
(B)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挎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林冲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弹不得。林冲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吩咐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
1.以上两段文字出自中国古典章回小说《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
2.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常常以诗词引出人物和故事。A段的诗引出了作品中的哪个故事?请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来。
3.B段文字突出了鲁智深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解析】第1题是一般性的文学常识性的考查,只要抓住片段中的信息,回答并不难。第2题不仅考查了学生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还考查了学生的概述能力。只要抓住“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谁知暗里有神扶”三句诗,不难判断此人是林冲,此事是“林教头风雪夜山神庙”。第3题在于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能力、分析能力和概述能力。鲁智深的性格同学当然背了不少,结合所给定的内容分析概括即可。
【参考答案】1.《水浒传》,施耐庵;2.风雪夜山神庙陆虞侯受高太尉指使,设计让林冲去看守草料场,然后趁夜里放火,要害林冲性命。哪知林冲因居住的草房被雪压塌,躲到附近破山神庙过夜,不仅没被烧死,还听到了陆虞侯等人谈起如何设计陷害他,不由怒火中烧,杀了陆虞侯等人。
3.B段文字突出了鲁智深侠肝义胆、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知道林冲被陷害,鲁智深便想方设法进行营救,得知林冲流放沧州,更是一路相随,在危急关头救了林冲,这一义举充分显示了他的侠肝义胆。他一路上细心观察,耐心等侯时机,不是在客店中鲁莽行事,而是选择在僻静的野猪林果断出手,这又充分显示了他粗中有细的一面。
模拟自测
1.你一定读过不少中外文学名著,请从下面所提供的名著书目中任选一部,按要求填写读书资料卡。篇目:《西游记》《水浒传》《朝花夕拾》 读书资料卡
作品作者
主要内容
注:“主要内容”以30字左右为宜。
2.鲁迅给人们的印象往往是严肃、深刻和冷峻,“无情未必真豪杰”,他也有温情、仁爱的一面,其散文集《朝花夕拾》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个特点。其中,专门写儿时读书生活的文章是________,纪念一位留学时代的同学又是后来同事的文章是________。
3.选择《西游记》中你喜欢的一个人物,结合社会生活,说说你喜欢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搞好寒假的名著阅读活动,周明想撰写名著阅读心语投寄给《北京晚报》进行宣传。她撰写了《骆驼祥子》的阅读心得:
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像骆驼一样耸起脊背,拉着一辆黄包车在胡同中奔跑。风雨中的哆嗦,烈日下的喘息,让我读出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辛酸苦难。
请你从《西游记》《水浒》《繁星·春水》中选择一部,也撰写一段阅读心得。
《》的阅读心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班里举办名著阅读成果展示活动,请你热心帮助大家解决下面的问题。
(1)第一小组举办小报展览,请帮他们审稿。
①写出拼音替代的字,并给加红字注音。
走进________典,走进名著。我们与鲁迅一同聆听藤野先生的教诲;与唐僧师徒一同在艰难的路途中
跋涉;与汤姆·索亚一同在黑暗的山洞里体验成长„„
jīng________典教诲________跋________涉
②在原句上改正下面两个病句。
阅读名著开拓了我的视野,也提高了我的写作。我们只要了解了文学作品的社会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它的内涵。
(2)第二小组准备把同学们平时写的读书笔记汇编成专刊《我与名著》。请为这本专刊设计三个结构相同的栏目名称。(力求有创意)
栏目一________________ 栏目二________________ 栏目三________________
(3)第三小组组织了“我最喜爱的名著人物”评选活动。请帮他们完成下面这块展览板。人物:林冲 出处:《水浒传》
人物小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帮第四小组设计一种活动,并介绍其中最有特色的环节。(活动形式要与以上三个小组的不同)活动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色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列片段,然后答题。
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顿拳脚打得那大虫动弹不得,使得口里兀自气喘。(节选自《水浒》第二十三回)
大虫的动作行为前后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对表现武松这一人物形象起什么作用?关于武松你还知道哪些故事?
7.初中三年,你一定读了很多名著。下面是《水浒》、《西游记》中三个精彩的打虎场面,请分别指出打虎英雄的名字,并选择其中一位,写出与他相关的故事情节。
(1)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老虎的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了鲜血。
(2)拽开步,迎着猛虎,道声:“业畜!哪里去!”那只虎蹲着身,伏在尘埃,动也不敢动,却被他照头一棒,就打得脑浆迸万点桃红,牙齿喷几珠玉块。
(3)在窝里看得仔细,把刀朝母老虎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老虎粪门。„„那老虎朝他一扑,他不慌不忙,趁着那老虎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老虎颔下。
8.章回小说中的回目是对该回内容的概述。下面是《水浒》回目中的几个例子,请任选一例,依据施耐庵《水浒》的内容,将所选例子扩展成一段故事简介。(不少于50字)
①景阳冈武松打虎②武松斗杀西门庆③林冲棒打洪教头
④林冲雪夜上梁山⑤鲁提辖拳打镇关西⑥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9.下面备选的四个情节都出自《课程标准》建议阅读的文学名著中,请任选一个按要求填表。
A.孙悟空三借芭蕉扇B.武松打虎
C.三打祝家庄D.游小人国时对“高跟”“低跟”党的斗争
序号 出自哪部作品 作者 简要写出书中另一个情节
10.文学常识填空。
(1)让我们走近名人,去感受文学的魅力: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身居茅屋,却心系天下,留下了《________》这一不朽诗篇;前苏联著名作家________身残志坚,不懈奋斗,写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世界名著;现代文学巨匠鲁迅虽嫉恶如仇,却有天真童趣,《________》这一回忆童年的散文,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2)名著积累
从下面三位作者中,选出其中一位,完成读书卡片。
吴承恩 施耐庵 鲁迅
读书卡片
作者
作品
人物
选取一到两个
与人物相关的故事 1.2.
11.打开名著。
(1)读到《西游记》第60回,我们知道孙悟空向铁扇公主二借芭蕉扇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方法。
(2)《鲁滨孙漂流记》结尾告诉我们,鲁滨孙一生中最可怕的一次遇险是________________。
12.A相了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扳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
这段文字出自古典名著《 》,文段中的A的姓名是____________;在名著中这个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是________;请你用简洁的语句写出关A的另一个故事:________________。
13.某校初三(8)班同学在阅读完《水浒传》《三国演义》后,开展了一次“识英雄,学英雄,做英雄”主题班会活动。在选择学习对象上,出现了分歧:一部分同学(甲方)选择诸葛亮,而不选宋江;一部分同学(乙方)选择了宋江,而不选诸葛亮;另一部分同学(丙方)则将诸葛亮、宋江都选了;还有一部分同学(丁方)则认为宋江、诸葛亮都不值得选。甲方选择诸葛亮的理由是:诸葛亮有运筹帷幄的卓越的军事谋略,同时还有对刘氏王朝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赤胆忠心。而宋江道貌岸然,虚情假意,在梁山正在兴盛,腐败的宋王朝束手无策之时,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接受招安,出卖梁山,使众多英雄罹难。
(1)假如你是乙方、丙方、丁方中的任何一方,请谈谈你的选择理由。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平时课外名著阅读中,你最喜欢读哪本书?谈谈喜欢读这本书的理由。
作者及书名: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某市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爱心城市”,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爱心行列。最近,学校正在组织“爱心助学”活动,主要内容为帮助贫困山区的学生建一个“爱心图书馆”。作为本次活动的志愿者,请你参与完成以下工作。
①请你向全班同学作一次捐书动员。要求中心明确,语言简洁,富有鼓动性。(60字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请你选写一句名言警句或一副对联(也可以自己创作),用作“爱心图书馆”的环境布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了激发山区同学阅读名著的兴趣,大家准备制作一些书签,用来向他们推荐自己喜欢的名著,请写出你这张书签的文字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班上将开展一次文学名著知识竞赛活动,请你完成以下试题,为活动做好准备。
(1)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准备一段开场白。要求:讲明活动的意义,并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是参赛选手,请根据作品补充故事情节。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________________;
孙悟空__________; 孙悟空________________。
16.对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为了完成刘备白帝城托孤的重任,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最终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
B.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因高俅陷害发配沧州,途经野猪林,被黑旋风李逵相救,才保住性命。
C.孙悟空大闹王母娘娘的蟠桃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长生不老丹,十万天兵天将也拿他无可奈何。
D.刘姥姥是《红楼梦》中的人物,她虽贪图小利,但心地善良,在贾府人亡势危之时,是她搭救了王熙凤的女儿巧姐。
17.有几位同学准备向国际马拉松赛的组委会提议:将吴承恩《西游记》里的“美猴王”作为2007年国际马拉松长跑比赛的吉祥物。你赞同这个提议吗?请联系孙悟空的特点,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1.示例:《朝花夕拾》 鲁迅
主要内容:这虽是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却具体生动地凸显了当时中国的风俗习惯和社会情状,如儿童教育,歧视与关爱„„细细品来,意蕴深长。
2.《父亲的病》、《范爱农》
3.示例:我喜欢孙悟空。他不仅精明能干,而且爱憎分明,敢于直言,我们需要他这样的人。
4.示例:鲁提辖,一位见义勇为、粗中有细的英雄,嫉恶如仇的他听了金氏父女的哭诉,毅然出手,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从他身上,我看到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
5.(1)①经 huì bá②在“写作”后补充“水平”或“能力”;在原句把“只要”改成“只有”
(2)示例:与大师牵手 与人物相约 与生活对话
(3)示例:本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被高俅陷害,发配沧州。由忍气吞声,到奋起反抗,是一个被“逼上梁山”的典型代表。
(4)示例:辩论会。以“时尚与经典,中学生更需要哪个?”为题辩论。或名著知识竞赛,请任课教师组成一个小组,和同学们同台竞赛。
6.示例:开始咆哮,最后动弹不得,兀自气喘。反衬武松的勇猛。如: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斗杀西门庆、大闹飞云浦等。
7.(1)武松(2)孙悟空(3)李逵
8.示例:武松经过景阳冈,上山之前在酒店喝很多“三碗不过冈”,因为山上有老虎店家劝说他不要一个人过冈。但是武松不听劝阻,一个人上冈,果真遇到了老虎。武松借助酒力徒手打死了那只老虎。
9.示例:A 《西游记》 吴承恩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10.(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示例:(2)施耐庵 《水浒传》 杨志 杨志卖刀 智取生辰纲
11.(1)变成小虫钻到铁扇公主的肚子里(2)遇到食人族
12.《水浒传》 鲁达 智勇双全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13.(1)示例:乙方:宋江仗义疏财,受到众英雄的拥戴。他统领梁山英雄,除强扶弱,打富济贫,一身英雄气概。而诸葛亮效忠于昏庸无能的刘禅,东征西讨,七次北伐,影响了广大百姓的安宁生活。示例:丙方:诸葛亮、宋江两个都是名著塑造的英雄人物,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习诸葛亮的聪明智慧、敬业精神,学习宋江的仗义疏财,侠义精神。示例:丁方:他们是小说塑造的英雄,是虚构的人物,没有实际意义。即使有这样的英雄,也离我们的生活太远。要学英雄,我们就要学今天的英雄,学身边的英雄。如:任长霞,面对黑恶势力,她拍案而起,面对平民百姓,她柔情似水。
(2)例:作者及书名: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理由:该书以生动的艺术语言刻画了一个身残志坚,献身于共产主义壮丽事业的平凡而伟大的革命者的光辉形象,给人们极大的教育和鼓舞。
14.示例:(1)略(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3)略
15.(1)参考:同学们:阅读文学名著能够引导我们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能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古人云“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让我们在古今中外的名著海洋中邀游吧!
(2)示例:大闹天宫 偷吃人参果 三借芭蕉扇
16.B
17.示例:赞同:孙悟空为取真经,长途跋涉,不畏难险。这种精神与马拉松的拼搏精神相吻合。我们希望马拉松运动员学习孙悟空的拼搏精神,在比赛中夺得好成绩。
赞同:孙悟空不仅有顽强的毅力,而且本领高强,一个筋斗就有十万八千里。将其作为吉祥物,能
与马拉松比赛需要的毅力、速度的要求相吻合。
不赞同:孙悟空虽然惹人喜爱,但“猴性”十足,没有耐心,容易急躁,经常有出格的行为,不太符合马拉松比赛对运动员的耐心、守纪的要求。
6.阅读名著作文 篇六
看,新一期的恐龙探险来了。
恐龙布朗提、托比和蒂娜玩的时候,不小心碰倒了一个镶满贝壳的瓶子,发现了半张藏宝图,于是他们便开始计划寻宝之旅。恐龙弗特斯带着布朗提和双胞胎来到了一艘海盗船上。恶毒的“铁钩手”想把他们扔下船喂鲨鱼,年幼的船长比诺救了他们,并拿出了另一半藏宝图。原来,比诺的爸爸和妹妹伊莎拉被困在了骷髅岛上,但是“铁钩手”不愿去救他们。于是,小恐龙布朗提决定和伙伴们帮助比诺把爸爸和妹妹救出来,再去寻宝。不幸的是,铁钩手偷走了藏宝图,并把他们丢到一个小木舟里。千钧一发时刻,弗特斯救了他们,并把他们带去了骷髅岛。布朗提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骗到了守卫手中的钥匙,救出了比诺的爸爸和妹妹。随后,一行人赶去海马岛寻找宝藏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布朗提和伙伴们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宝藏,作为奖励,每人都得到了三枚金币。
这个故事中,布朗提智取钥匙的片段,一直让我记忆犹新。它可真是个聪明的小恐龙,临危不乱,让我十分佩服。我觉得布朗提是—只很有王者风范的恐龙,总会引导大家去做很多事,而且他能积极运用自己的智慧,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帮助大家转危为安,真是只吉祥的恐龙!
7.名著阅读的教学策略 篇七
1. 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经过历史长河的积淀,历朝历代的文学家们穷极自己的一生,将满腹的学识,与毕生的心血投入到一本本的文学巨作之中。这些书籍不仅仅是表面意义上的文字记录,更是伟大文学家们一生的体验与感悟,还是他们丰富的心灵活动的写照。由此可见,记录这些文字的书籍拥有“人类文明世界最伟大的财富”这样的称号就显得是是多么合情合理了。这份财富不是富翁的私有财产更不是哪一个国家的专有财富, 它平等地呈现在人们面前。通过阅读我们得以思考,这种思考是没有终点的,在不断地思考与感悟中我们会收获一些启迪,正是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启迪给予我们更多知识。中小学生阅读名著,不仅能收获书籍中讲述的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能开拓孩子们的思维,让他们了解到事物的深度。 并且能够让他们自主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2.夯实学习到的知识
如今中小学生的课程种类众多,导致学生在校内没有足够多的课程学习语文,这样一来就直接导致学生接触的文本阅读的数目远远落后于新课标中所要求的数目。由此看来,课外阅读无疑成了最好的解决办法。首先要让孩子去制定阅读计划,再是让他们去接触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做好阅读笔记与练习。每学期的进度保持在三四本左右, 一直坚持,这样一来孩子的课上知识才能在课下得到夯实。
3.阅读名著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写作与阅读
学生阅读大量名著能改善阅读与写作能力原因有二: 一是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得到书籍中的知识,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有书籍中大量的优美语句能够潜移默化得影响学生,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二是在名著的熏陶之下,学生能够找准自己的语感,熟练运用熟悉的成语和短句,语言上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使用规律。学生的这一系列变化都得益于对名著的模仿,每一个伟人的开始都来自于模仿。正如谚语说的那样,将前人的名作模仿到极致之后,得到的就是自己的东西了。阅读就是这般,只有上万次的模仿才能得到其中的精髓,提升自己的能力。学生因为阅读得以收获知识积累写作的经验。由此可见,通过阅读名著学生可以得到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
4.名著阅读能够净化孩子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
名著能够一直流传,并受人们追捧,那必定是因为它传递的内容是积极向上,引领人们走向美好的,放眼望去,它传递的是催人泪下的亲情,海枯石烂的爱情,披肝沥胆的忠诚、情同兄弟的友情和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阅读这样的书籍,能够净化心灵,激发无限的正能量,使心灵受到触动,激发内心的情感世界,并且还能引领学生找到正确的价值观。细细品味著作中的人物形象,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更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
二、针对阅读名著应采取的措施给予建议
1.创造阅读环境
平常授课阶段,任课老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是很少的,这就要求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进行阅读。但是只有拥有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才能激发学生们对于阅读的兴趣。学校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供阅读交流的地方就显得何其重要了,那么具体如何做呢? 首先,学校应该完善图书馆的馆内设计,保证图书馆内能够容纳足够多的学生同时在某一个区域内进行阅读; 其次完善图书借阅工作,保证让来到图书馆的学生可以及时便利的借到自己想要的图书。
2.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对阅读名著产生兴趣
中小学生他们年纪尚小,还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他们的思想还不是很成熟,在有些问题的选择上不是很理智,比如说,对名著的选择上。中小学生一般喜欢选择故事性较强,插图较多的名著。这样的单一的选择对于阅读来说是相当不好的,那么这时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对症下药,让学生能够阅读到各种各类的图书,从而可以拓宽知识面。据有关数据表明,将名著拍摄成影视作品,更能让正处于敏感时期的中小学生们提起兴趣。音响视频对于孩子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因此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名著。
3.教授学生有关阅读的方法,加强学生的课下阅读训练
阅读对于中小学生很重要,但是仍然有许多学生不愿意阅读,那么问题出在哪呢? 究其原因是学生不知道怎样阅读。阅读一定要遵循一定且有效的方法,还有要把握阅读的速度。因此老师在教学的时候,首先要对有效的阅读方式进行教导,比如,让学生阅读名著前先了解一下名著的作者、名著写作下的背景、文章的大体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对于名著就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既有利于理解文章,又能提高兴趣。在中小学生的课本中的“名著导读”把作者的介绍、写作背景、故事梗概、主要人物、写作特色一一列举,对学生阅读名著具有很大的意义。再有,老师可以对文章进行一小段的示读,可以让学生向老师语气进行模仿,并且可以有效教导学生应当运用怎样的语气去阅读不同的语句。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语气需要注意的地方的阅读技巧就很容易掌握了。最后是对完成阅读的孩子进行考查,要求学生进行朗读,然后老师依据读阅读的质量进行评价,要有奖有罚,对于阅读质量高的学生进行奖励,同时,对于质量较差的可以罚摘抄文章。
4.应当让阅读与写作相结合,通过阅读来提升写作水平
很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总抱怨不会写,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素材的积累决定了写作时候能否“有话说”。适当读一些课外文学作品,这一过程无形中会让学生自主积累素材。素料积累多了,写起来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反而有“文思泉涌”的感觉。同时学生在阅读经典名著的时候,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摘抄名著中的精彩语句,并在闲暇的时候多看看。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定要长期坚持,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肯定是会有提高的。
8.名著阅读与作文教学 篇八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教育的发展已经将新课改政策定为现阶段的大方向,对于初中语文教育改革的要求,新课改明确提出要深化阅读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地情感体验以促使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形成个性化感悟,最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相比于其他学科,语文课程具有最为基本的实践性,丰富的人文内涵构成了语文学科的精髓,语文教育也应当重点挖掘其熏陶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以此引导学生获得人文体验。多元解读理论的生成即源于语文阅读教学,主要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针对文学作品以诸多观点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解和阐释,既能有效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同时还能借此有效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价值导向。多元解读作为一个教学理论,其过程的复杂性毋庸置疑,自由性为学生针对文学作品看法的提出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但这种自由化解读又需要限定在作品内涵的范围之内。因此,探讨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的多元解读实践策略对于学生的文学基础与创新思维养成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多元解读”教学已经成了新课改政策下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根据诸多相关研究并结合实践经验,本文认为在当前的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的多元解读实践过程中往往过多地存在着功利化现状,对名著的价值、文本和引导作用予以忽视,甚至肆意曲解、荒谬戏说,对多元解读浅尝辄止停留在表层,仅将多元解读定义为一种教学形式,直接削弱了多元解读的功能。而多元解读教学实践本质上就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对名著的阅读提升审美品位,并以此为基础形成良好的创造能力与审美价值。据此,本文认为初中阶段名著阅读教学的多元解读实践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深入分析名著作品
在所有文学作品当中,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体验。名著作品更是高于普通文学作品而具有更深层次的情感内涵,能够更鲜明地反映出不同时代作者针对不同时代的认知判断与思想情感等。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秉着科学化态度将更多的重心放在教学内容与价值取向上,唯有切实认清教师应有的使命融合科学务实的精神,才能保证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名著作品作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载体,具有特定的独立意义,客观存在的事实决定了名著作品并非可以随意揣测的表面文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此的多元解读也就不能实现无边界的自由,需要基于能够真正了解作者及作品的意图基础上进行解读。对此,教师应当深入分析并挖掘名著作品当中所蕴含的先进思想、高尚精神、民族情操等人文内涵来丰富教育素材,以全面激活学生的积极情感,从而还原学生理性,使其能够养成实事求是的思考习惯。另外,文学语言应当成为解读名著的重要资源,其中的语言环境和体系等等均是对作品背景历史社会的还原,以此为主题进行解读更有利于保证结果的说服力。
二、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当前,部分教师对于新课改仅具有模糊的认知,对于名著阅读教学“多元解读”的应用也以学生产生多种理解方式而告终。这样的问题,致使初中名著阅读教学课堂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混乱之势,折射出盲目追求“多元解读”教学理论的时尚而生成的形式主义。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教师受到素质等因素的影响而限制了名著阅读的充分性,在面对学生多元解读的过程中无法驾驭,无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点拨与引导。比如在讲读课文《杨修之死》时,教师应当首先对《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充分了解和认识,并且对关于“杨修之死”的各家观点整合,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客观讨论。比如有人认为杨修之死是因为自身的恃才放旷,也有人认为杨修之死的根源在于曹操嫉贤妒能,教师应客观评价不同的观点,而后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使学生能够站在客观立场形成独特观点,只要能够自圆其说且不脱离合理范围,便可以达成多元解读的教学目的。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规律
多元解读是学生对名著进行阅读后所形成的情感体验的汇总。但学生之间又存在着多元化差异,因此对于名著的多元化理解也就成为必然。对此,教师应当积极构建良好的课堂环境,切实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以更多的机会发表意见,同时还要做好倾听者,以保证及时指出并纠正错误的声音。然而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不仅科学背景知识不足,各方面的能力也均较为薄弱,误读问题的发生也就有了更高概率。但对于这样的问题,本文认为教师难辞其咎。作为教师,有必要结合名著作品适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相关材料,鼓励学生拓展阅读。比如在执教《智取生辰纲》时,教师可让学生于课前做好充分地预习,在课程进行中,开展合作式教学使学生之间以收集到的资料为资源进行交流,包括《水浒传》中所描绘的晁盖、杨志等人的性格特点等,并在讲课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该作品的社会背景,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解读,这样即有利于使学生更深刻地体悟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保证解读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的多元解读已成新课改形势下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唯有教师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实践探究策略,才能切实实现名著阅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价值与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英斌.如何对初中语文阅读教材进行多元解读[J].学周刊,2016(29).
[2]邵宝菊.基于多元解读文本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J].英语教师,2016(10).
【名著阅读与作文教学】推荐阅读:
初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与对策论文09-14
初中名著阅读教学思考08-10
版中考语文复习名著阅读与文学常识06-20
名著阅读读书方法09-03
中考名著阅读考点09-04
女巫名著阅读笔记09-16
名著阅读题一10-03
课外名著阅读资料10-14
名著阅读伊索寓言08-12
北京会考语文名著阅读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