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共12篇)
1.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篇一
简要论述教师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法与途径
课程资源开发是根据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对可能涉及课程活动的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和合理利用,突出其在课程中的特殊功能,以形成系统化的资源库,便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1)保证课程资源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培养目标是以一定的社会背景为基础提出来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的发展变化。这些社会背景和变化本身都是课程资源,所以课程目标的确定要依赖于课程资源,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对于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2)提高课程资源的品质。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必须排除其他干扰因素,提高教育资源的纯度和教育品位,增强其对于某一教育目的可利用价值。如面对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在知识经济来临的时代,我们强调创新的思维,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按创新的要求来提炼课程资源,发掘课程资源中的创新因素。在提炼的课程资源中所蕴含的创新因素越丰富,它的品位就越高。
(3)促进课程资源开发机制的建立。在现代教育制度建立以前,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管理和控制比较少,规范要求也相对的少,所以教育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不存在一个较大范围内的基本标准,因而各地的教育可比性不强。只有积极应对,潜心研究,合理开发,不断积累各种课程资源素材,建立和完善规范的课程资源体系,才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作为一个一线教师,我和我的同事们积极进行资源共享,建立了错题资源库、课件库等。
(4)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提高。教师是课程开发和实施中最为关键的角色,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在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实现的,因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息息相关。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工与处理上。教师如何认识自己的经验和学生的经验,如何利用自己的经验和学生的经验组织教学;教师如何看待知识,如何处理和运用教材,运用什么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有机统一;教师追求什么样的创造性教学境界,提升自己的人生品位等,都可以体现在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之中。
2.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篇二
新疆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较为薄弱的地区, 并且还是我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由于经济发展以及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性, 新疆地区的相应的体育教学的设备、方法等资源相对不是很完善, 这就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促进新疆地区的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开发其课程资源具有重要的作用。
1. 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现在的体育已经变成了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在中考和高考中其也被列入了考核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而且根据全国人口的身体素质调查来看, 我国人口的身体素质逐渐降低, 增强我国人口的体质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也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上, 也要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 增加其身体素质。在体育教学发展的总趋势下, 新疆地区也面临着同样的要求, 因此在经济发展相对较落后的情况下, 积极开发教学资源是使体育更好发展的有力举措。
2. 有利于结合民族地区体育优势
新疆地区有着很多的少数民族学生, 其本身就能歌善舞, 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开发其特长, 在素质教育这根主线不动摇的情况下, 体育教学的资源的开发只要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并且不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情况下就应该大力推行。
二、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方法
1. 充分利用学生资源
人是最主要的资源, 由于新疆地区经济不发达, 在师资资源并不是很充足的情况下, 这时候对学生的教学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作用, 学生是学生中的人才资源, 其中有很多有体育特长的学生, 在体育教育中, 需要以他们为榜样, 通过榜样教育能够带动更多的人爱上体育运动, 这是体育课的强大思想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体育的热爱将能促进师生之间更好地交流。调动学生资源对于激发学生的热情来说, 具有重要的作用。
2. 充分发掘自然资源
新疆地区有大量的草原、沙漠, 空地比较大, 这样的自然情况实际上可以开发多种体育形式, 操场可以进行赛跑、接力、冬季长跑, 沙漠可以进行滑沙, 空地可以在冬天进行浇冰、滑冰等项目, 这样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 还增加了体育锻炼的形式。
3. 自制设备教学
现在新疆的相关设备并不是十分充足, 很多体育器材并不是很完善, 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 不能因为条件的约束就不开展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其实最需要的是体育精神, 专业的器材其实都是从生活中来的, 我们也可以将这些还原到生活中, 诸如说足球运动, 其实我们需要的就是一个足球就可以了, 至于球场, 新疆地区的空地较多, 到处都可以为学生们所用, 只要用砖头标志一个球门, 这样, 运动就可以开展了。根据具体的条件进行具体的创造是在新疆地区开展好体育运动的基础。
4.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进行体育知识的普及
考虑到新疆地区多媒体教学等形式并不是十分发达, 为了更好地普及体育知识以及体育新闻, 这就需要通过学校的广播站, 或者投影教学的办法, 实实在在地把体育健康知识与学生们进行分享, 在新疆学生获得信息资源的机会比较少, 教师要加大力度宣传, 这样才能使其在运动的时候明白相关的原理, 对于如何在运动中保证自己的安全也会更了解, 这也符合了体育锻炼讲究方法、循序渐进的原则。
新疆地区经济不发达, 体育教学的设备不是很完善, 信息交流不是很快捷方便, 这就需要教师克服新疆地区的相对劣势, 结合当地的学生资源、自然资源、具体的基本条件来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及利用, 才能促进新疆地区体育教学的科学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饶远, 张云钢, 徐仲槐.中国西部体育资源的开发思路[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2.
3.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篇三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利用
校本课程开发是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的要求下提出的。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赋予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一定的自主权,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内容,以教育目的为导向的课程。在校本课程的各类资源中,人力资源最具主观能动性,也是最关键的资源,而人力资源中,教师资源又是最为关键的资源。可以说,教师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关键。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已不单单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而是课程的生产者和设计者。那么,如何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呢?下面简单谈谈我的认识:
一、确立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主中的地位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行开发的课程,教师成了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并在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课程的管理者,一定要充分认识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作用。
(一)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可以使课程本身得以优化。
教师深入到校本课程开发的各个环节,亲身体验实践过程,通过课程开发可以贡献他们的实践知识,并最终确认哪些计划在课堂里是切实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從而提高课程的适用性。这样,就不仅开发了切合实际的校本课程,更使教师的教学思想得到了更新与拓展。
(二)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
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就会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教学观点,这样不但可以使教师对教学工作更加倾情的投入,还可以帮助老师专业上得到进步,提高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丰富学科知识,并能够超越课堂的局限去思考问题和行动,从而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转变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角色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该如何定位,是我们许多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课程实施的工具,是课程的简单的执行者。教师考虑的是如何将规定的课程内容有效地教给学生。至于为什么教这些内容则不是教师考虑的事,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忠实地执行。也就是说,教师只有选择“怎样教”的权利,而没有选择“教什么”的权利。所以,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转换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从课程的简单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创生者,从“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教师,并努力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发展方式和教学风格。这就需要课程开发教师具有科学的课程意识和娴熟的课程开发技术、精诚合作的精神和行动研究的能力等等。
三、挖掘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潜能
开设校本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和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挖掘作为开发主体的每一位教师的潜能。校本课程自主性的特点,给了我们的教师一个灵活开放的创造空间,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教师需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因地制宜的从课程开发、教学设计、组织活动到制定评价方式,都进行认真的组织与实施。这无疑有助于教师知识的更新和视野的开阔,无论是在先进的教育理念层面,还是在专业素养、教学思想和教学能力等层面,都会对教师专业技能及个体特长的发挥有极好的促进作用。
教师作为校本课程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本身即蕴藏着丰富的课程因素。只要我们善加诱导,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就可以开发出许多课程来。首先,可以利用教师的专长。我们的老师们不少怀有一技之长的,如有的是具有书法专长的,有对棋类颇有研究的,有对器乐有一定造诣的……这些只要稍加诱导,就可以开发出一门门的课程来。其次,教师在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的同时,教师自己也会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的教育教学技能与技巧。如某学校的一位教师非常喜欢国际象棋,并小有研究。他根据自己的特长开发了校本课程《国际象棋》。参与《国际象棋》校本课程学习的孩子们在她的指导下,不仅学会了下棋,更拓宽了视野,开发了智力。而这位教师自己也在这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得到了更多的学习与进修的机会,提升自己的同时,充分显示了个人的魅力。教师的潜能得以挖掘,富有特色及实际价值的课程应运而生。课程丰富了,学生的选择空间大了,多种发展需要也将逐步得到满足。
四、培养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合作意识
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所教学科或自己的专长。基本上是独立地完成教学工作,基本上可以不和其他学科的教师有业务上的交往。但在校本课程的学习活动中,对绝大多数老师而言,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程的所有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这对教师来讲,是一种工作方式的根本改变。他必须与其他同事建立联系,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合作完成学习指导。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自己学会合作,这是教师面临的又一个全方位的、深刻的挑战。只有教师团结合作、共同参与,才能使校本课程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开发,才能有鲜明的学校特色。所以,我们要重视教师的合作意识的培养。
如某学校开发了一门“神奇美丽的秦皇岛”的课程,该课程涵盖的知识面大,需要大量的资源用于辅助教学。在编制教材的时候,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有的去调查、拍照,搜集家乡的风景名胜;有的走进身边的人和事,了解当地的地方文化及风土人情;有的查阅资料,了解家乡的变化等;有的则负责资料的分类、整理、编制。这门课程的诞生,是学校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份教材更得以印刷出版,成为学生们的心爱读物。
总之,在现代基础教育中,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将成为影响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惟有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才能取得重大突破。而教师也需借助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机会和空间,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 我们坚信,只要教师切实转变观念,大胆探索,就一定能够不断提升校本课程的内涵,提高校本课程的水平和质量。
4.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篇四
江苏省泗阳中学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这一课程理念,强调了语文教学资源的多样性与广阔性,无论是山川风物,还是花鸟虫鱼,无论是时事热点,还是野史传说,都成了可资利用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学的资源丰富了,视野开阔了,“课堂”也变得敞亮了。如何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便成了一个让人深思,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我们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所教内容相对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文化背景来说,有较大的难度,无论教师怎么用力地讲解,学生接受程度总显得很有限,甚至会出现“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的局面。这时如能适当地引进“近区”进行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近区”,就是相对于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知识水平来说,认知和感受距离比较近的教学资源,教师如能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恰当、适时地引进“近区”进行教学,就可缩小学生与学习对象之间的差异,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引进近区中的“近区”,不仅指认知方面,而且还包括情感态度、心理走向、价值取向等方面。引进近区所关注的是联系和引进与学生认知心理、情感距离较近的教学资源,为发展学生的学习和丰富学生的认知而服务的。
“近区”的资源非常丰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时间近区
国内外大事,时令节日,电台、电视台的最新报道等都属于时间近区的内容,这些内容一旦引进课堂,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处理得好,既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又能印证和丰富课堂中所学的知识。高中第三册的写作与口语交际中“辩论”这一要求,就可引进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全国大专辩论会”的内容作为教学近区,从内容、形式以至辩论的表情、风度等各方面给学生以示范、启发,效果非常明显。
(2)空间近区
由于教材在阐述问题时,考虑到全面性和典型性,尤其是部编教材不可能引用各校所在地区的事例,如果空间距离比较远,学生学习中的直观性和感受性就不太明显,学生的兴奋点就不易激发。其实任何一所学校,其周围地区,总有一些可以为教学服务的文化景观、人文景观、古代英雄、古代名人的文化遗存、墓碣题字、山水平原、乃至新建的城市、商场等。如教授《鸿门宴》,身在宿迁,不可不想到“项王故里”“霸王鼎”,教授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不妨引导学生利用节假日到运河边上(或洪泽湖边)去领略诗中所写的美妙景色,从而体会“铺”字的妙用;教授韩愈的“草色遥看近却无”,尽可引导学生在麦苗吐新绿的时节,到农田边上去领略“遥看”有“草色”“近却无”的美妙感受。这些都可以引入教学中来,为教学所用,使狭小的课堂与开阔的世界连成一片。
(3)心理近区
所谓心理近区,是指学生最关心、最好奇、最感兴趣的或者又似懂非懂要急于求得解决的有关内容。如演唱会,国家或地区发生的战争,体育运动会,海底世界,出土文物,武侠小说,最新播出的电影、电视剧,乃至学生喜欢的电脑,游戏机等,都可作为心理近区的材料,如高中第三册诗词教学中的重章叠唱的体味,便可引入流行歌曲的重复手法,教
5.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篇五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了解职业技术学院中教师开发利用普通心理学课程资源的现状,从而提出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一些建议,以多种途径促进教师的教育,使其专业能力得到发展。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为了了解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现状,笔者对贵阳地区部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以问卷和访谈形式进行的,目的是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现状,重点是了解心理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2份,回收有效问卷73份,回收率为78%。
二、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职业技术学院中的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及其开发和利用基本处在初级阶段。
第一,对课程资源的含义认识有限,狭义理解课程资源。虽然9l%的教师都能认识到教材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大多数教师只把在教学过程中会用到的各种诸如教科书、课件、报刊、杂志、影视资料等认为是课程资源,而没有意识到教师自己和学生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也是课程资源。对课程资源概念理解的缺乏将会成为制约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的因素。
第二,教师对自己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主体地位不清晰。对谁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的认识上,45%的教师认为课程专家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28%认为是教育主管部门,27%的教师认为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这说明教师忽略了自己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体地位,缺少课程资源开发的动力与意识,这也成为制约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的因素。
第三,教师在思想认识上与现实的差距。几乎所有的教师都一致认定课程资源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有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大部分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概念、内涵和作用并不是十分了解,仅知道大致的一些内容,只有11%的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概念比较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没有形成自觉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同时教师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有各种实际的困难,如学校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太重视,影响了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进一步的访谈中,有90%的教师认为在职业技术学院中,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主要依据其科研成果,加之在所调查的职业技术院校中,专职教师的工作量都比较大,这影响了他们参与课程资源开发的兴趣和精力投入。
虽然在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在实践中,他们也在做出各种努力,尽量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在教师对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调查结果显示:有90%的教师,除使用教材和教辅资料外,会通过各种途径参阅其他教学参考资源。由于各个学校财政条件所限,各所学校的图书馆资源条件不一,教师对学校图书馆资料资源利用情况差距较大。同时,这些学校都不是专职师范生培养院校,相应的收藏的心理学图书资料都比较有限,限制了教师对校内图书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所调查的学校中都会经常开展各类教研活动,如:共同备课、教案评比、校内教学交流等。并且教师的教学交流不局限某教研室内部,有82%的教师会和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对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所有被调查的教师都会尊重自己的学生体现出教师都有良好的师德,这为教师开发学生课程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前提。而且有64%的教师会经常和学生交流学习中的体验和感受。
在教师对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6%的教师会经常带学生外出参观,在访谈中大部分教师都认可外出参观可以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但是组织学生外出,在学生安全、纪律方面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所以都不太愿意带学生外出参观。在对媒体资源的开发利用中,92%的教师都会利用网络查找一些和教学相关的资源,如在备课时搜集一些相关教学材料,下载课件等。有27%的教师会向学生推荐影视作品。现代社会传媒发达,影视资源丰富,有各种寓教于乐的专栏节目,影视作品已成为学生信息来源的渠道之一。影视作品资源是一种活跃的课程资源,它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富有感染力,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影视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而心理学和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相关影视资源也非常丰富从教师对校内和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可以看出,虽然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概念没有系统性的理解,但在教学实践中都会有意无意的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只是教师通常获得课程资源的途径都是依赖于教材、报刊、影视资源等这类物质资源,而对教师和学生的知识、经验、情感、价值观等人力资源涉及较少。从总体来说,教师对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是比较重视的,而对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教师首先要克服“怕麻烦”、“增负担”的思想,才能积极的心态开发校外各种课程资源。
三、对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建议
第一,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培训,提高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促使教师角色的转变使教师积极参与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在抽样调查访问中,我们发现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还处在初级阶段这就需要帮助教师树立课程资源意识,帮助教师清晰的认识课程资源的内涵、性质、种类、特征以及课程资源在对于课程目标的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中的价值。随着教师对课程资源认识的加深,凡是有利于课程实施、有利于与学生发展的教育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尤其认识到教师自己的知识、态度、价值观等等也是可以充分利用的课程资源,这样教师作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之一,完成从传统单一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课程实施者角色的转变,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的价值,才能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有效的融为一体,更好的发挥课程资源的作用。因此,在对教师的各种培训中,帮助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念,提高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技能,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加强对教师协调、沟通能力的培养。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是学校传统教学方式的转换与超越,同时也是教师教育方式的重要变革,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师必须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自然,走进学生家庭,走近学生生活;要从“科学世界”走向“生活世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然要与社会、家庭、其他学科教师以及文化场所取得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协调与沟通能力,不仅要沟通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其他学科,并与之协作,而且要成为学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协作者、沟通人。
6.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引论 篇六
2.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3.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4.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5.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
[1] [2] [3] [4]
7.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篇七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人口居多。因此, 农村学校做好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 对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 农村学校怎样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呢?
一、全员动手求质量, 重视收藏出效益
数学课堂需要大量的教具、实物、图片或模型, 单靠学校出钱购置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教师自己动手制作的时间和条件也非常有限, 这就需要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全员动手, 共同制作或收集。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要增强课程资源使用意识, 增强课程资源的育人意识, 不停留在凭一支粉笔、“三寸不烂之舌”站讲台的境地, 要本着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探究事物本质特征的宗旨, 想方设法制作教具学具, 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同时, 每次用过的教具、学具都要收藏起来, 妥善保管, 以供长期使用。现在的农村学校也有了现代信息技术, 教师也能自制多媒体课件, 但是自制课件是很花时间的事, 如果学校重视, 并且方法得当, 所有老师都有大公无私的精神, 资源共享, 每个年级的一些必用的课件就可齐备。
二、因地制宜善利用, 扬长避短讲效果
“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 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 主要包括各种实践活动材料、录像带、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图书馆, 以及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少年宫、博物馆, 等等”。课程资源也称为教学资源, 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 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
农村学校的课程资源明显劣于城市, 尤其在使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资源方面更显贫弱。但农村学校在自然风光、农作物生长、水利道路等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如小学数学内容中的产量问题、行程问题、蕴水量等问题, 可以发动学生事先搞一些小调查、小测量等实践活动, 这些熟悉的资源能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实用性, 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可以加以运用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样, 在几何形体等方面, 农村学校的资源优势也不会落后于城市学校, 如长方形、正方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圆柱体等, 在解决圆的面积、环形面积等方面, 只要有圆形花坛就可合理利用;另外, 在探究种植树木或庄稼株数与间隔数等方面, 农村学校的优势明显要好于城市学校, 可带领学生实地测量、实地计算。
由此可见, 农村学校如果能根据本地区的优势与特点, 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 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的途径
教师作为课程组织者和实施者, 要善于发现、开掘数学课程资源的途径, 使我们的数学课程植根于现实生活, 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同时, 要做开发与利用资源的有心人, 沟通课堂内外, 充分利用各种数学课程资源, 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数学材料, 增加数学实践的机会。
对于农村地区来说, 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的途径还是以教材为主线, 我们使用的教科书或教师用书中所提示的活动案例, 都力图体现新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是我们可利用的最基本的课程资源。
一是分析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 灵活运用。尊重教材但不做教材的“奴隶”, 不被教材“捆住手脚”,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 让抽象、静态的数学资源直观化, 根据教材提供的文字材料, 从生活中筛选和提炼, 对教材进行直观呈现, 将教材中抽象、静态的数学内容转化为直观、生动, 适合学生主动感知和提取、归纳的信息, 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其次, 让统一、规范的数学资源个性化、差异化,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存在的, 尤其是知识基础差异很大, 我们要准确把握、了解学情, 调整、补充教材所提供的教材内容, 让其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情。另外, 让分散、零星的教材资源综合化、系统化, 教材上提供的资源有时还可以综合利用, 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编排体系, 综合考虑教材同一内容在不同阶段呈现的方式, 系统运用这一资源。
二是挖掘教材隐含的课程资源, 深度运用。教材资源非常多, 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都提供直观资源, 但有时另一资源或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它是相通的, 学生在深入认识身边一些现成资源时, 是可以触类旁通的, 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充分运用知识迁移, 从特殊事物推导一般事物的属性, 从一类事物旁证另类事物的属性。
三是寻找教材生疏的课程资源, 开发性运用。特别是例题和习题, 有的内容不是学生熟悉的, 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 进行适度的加工处理, 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替换, 使之为教学服务。我们应该重视结合农村现实背景开展数学活动,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8.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篇八
关键词:指导思想;课程资源;教学器械
一、明确指导思想,健康至上
体育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体育知识与技术技能传授的结合体,学生在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活动会对身体产生相应的刺激,从而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及良好的行为方式。无论是教学方式的采用还是教学内容的实施,都要遵循健康至上的原则,以促进学生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
二、发挥学生主体,以生为本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以生为本”。在选择课程、授课内容、教学方式上都要从学生的身体发育特征及接受能力出发,理解和尊重学生,关注其学习方式的改变,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并肯定学生自身固有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健康能力。
三、摆脱陈旧观念,创新实践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就要求我们要摆脱旧观念,开发新的人力资源。创新的主角是学生,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就必须建立新的教育观和认识,在学校中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增强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让他们知道如何学会“玩”,怎样“玩”,创造“玩”,如在一些班级中创建“点子”信箱,将学生自己在生活中所看到的、想到的游戏和想法投进信箱,体育教师对其进行筛选、总结、引导,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从而寓教于乐。
四、寻求教学器械,改造利用
在一些农村学校的体育课上,体育器材配备的严重不足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而这些主要是受到经济的制约,并不是体育教师力所能及的。体育教师能做到的就是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自身创造力和想象力去挖掘更多适宜学生活动的体育器材资源。比如,改造场地器材——对原器材进行改造,使课程内容发生变化,开发出新的课程内容;还可以从替代器械中寻找思路。体能练习往往是一个班级全体学生进行的练习,因此,对运动器械的质量有一定的要求,目前一些欠发达地区学校的正规器械如双杠、单杠等往往在数量上达不到要求,对此,可利用一些替代器械,如利用墙壁进行体能练习;重视体育器材的一物多用。体育器械的重要特点就是多功能性,这就需要发挥的师生的想象力,挖掘体育器械的各种功能,如呼啦圈可以钻、跳、转滚、摆造型、开火车等,栏架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来投射门,还可以用来爬越障碍等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自制器械,如可乐瓶可以用来做标志、绕杆,旧报纸可以用来做纸球等。
五、更新教学内容,灵活多样
我们要大力开发现有体育课程内容的资源,以适应和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需要。传统体育学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在广大体育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下,我们可以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地筛选,对旧教材进行深刻地反思,可以发现教材本身并不具有陈旧性,关键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的组织、更新。为此,我们可以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无兴趣的陈旧内容剔除,不过分强调运动项目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淡化“达标”式的终结性评价方式教学难点的确立上,降低练习难度和技术动作难度,不苛求动作的细节,改变器械的功能等。内容上进一步改进,将新运动项目导入体育教学,如健美、街舞、爬山、现代舞等,相对朴素和简单的新运动项目,更能因地制宜和因陋就简地开展教学,也能解决当前有些学校由于经费的制约在体育设施方面的困难,还可以让游戏渗入教学内容。如在投掷中利用可乐瓶打准记分游戏,利用树上挂高物原地起跳采摘等。对初中生来说,选择恰如其分的游戏,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体育游戏是体力开发和智力开发的统一体,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深受学生喜爱。选择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体育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学习的欲望。采用这些充满乐趣的教学形式,可使学生玩得快乐,同时也能使他们受到思想教育和模拟训练。
总之,教学内容无论如何更新,都要注意时代性,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学生对体育时尚的追求引导到健康向上、参与性强、安全有益的课程内容中来。除了上述内容以外,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有很多方式,如发挥地域优势,利用环境资源,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突出学校特色,建设校本课程等。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与实施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并有效地开发利用,对于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体现体育課程的多种功能和价值,推动素质教育和深化中学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徐世岩.甘肃省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R].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4.
9.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九
一、加强渗透,整合学科资源
过去的语文教学视教材为圣书,关注书本,忽视人本,强调独立,缺乏合作,每个人都是封闭的个体,使学生的作文思路变得越来越狭隘。新课程淡化了学科的界限,强调语文学习应开放,处处留心皆语文,强调学科的交叉渗透,强调学科的整合。如何把学生的课本世界融会贯通,建立广泛的知识联系,成了我们课程资源开发的又一个切入点。在教学中,音乐、美术、科学、数学等等,都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二、组织实践,开发地域资源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1.在乡土文化中开发课程资源。乡土文化朴实、生动、富有人情味儿,处处洋溢着“真善美”的气息。乡土文化包括本土的历史文化、饮食文化、曲艺文化、社交礼仪文化、婚丧庆典文化等,这些将成为丰富的课程资源。2.在地方自然环境中开发课程资源。地方自然资源包括各个地方的植物、动物、山川、河流等资源。我们在开发自然资源时,既可以利用物产丰富和山川秀美来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又可以利用对林木的乱砍滥伐和对动物的乱捕滥杀以及废水废气废渣对环境的污染等不良现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环保教育。3.在游览名胜古迹中开发课程资源。重视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并将其融入到学习资源的范畴中,是增强学习材料开放性的很好的途径。我们可以通过“游名胜,玩语文”的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语文课程必须既植根于现实,又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好各种有用的语文课程资源,才能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促进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立足课本,挖掘语文教材资源
教材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配套读本、教学挂图、工具书以及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等丰富的内容资源。可以说,教材资源本身丰富的内容为教学的成功实施和有序展开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平台。教科书一直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面对这一最要紧的课程资源,我们也应与时俱进,改变简单“教教材”的局面,而是“用教材教”。在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立足学生的身心
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l.科学把握教材,利用课本资源。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实施课堂教学的最基本依据,对教材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是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以往的课程学习中,学习者注重的仅仅是教材中的知识点,忽视了教材作者或编者在教材中贯彻的教学思想。对于语文学习和教学来说,由于教学思想的转变,教材的编写思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 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2.尊重学生的想象世界,充实教材资源。语文教材中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学科知识,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小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他们富有个性化的奇异多彩的想法、出人意料的操作探索,往往超出教师预先的设计。面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所掌握的课程资源与学生所提供的充满个性化的课程资源共融,努力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努力将学生所掌握的信息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现实资源。
四、联系生活,创建环境资源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课堂并非孤立于现实之外的学习空间,教师应该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只有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不断掀开新的一页,才会充满不朽的生命力。1.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传统的课堂环境,洁白的墙、固定的黑板、秧田形的桌椅、严肃的老师、恭敬的同学……这样的环境过于强调学习的功能,而缺乏温馨的乐学环境、良好的心理环境以及有利的认知环境。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要求我们在强调学习氛围的同时,更应使环境温馨、舒适、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我们可以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主导活动,找准小学生生活的热点、焦点,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环境。2.追求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内容。经济的发展为课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证。现在使用的教科书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必须注意挖掘课文中生活化的课程资源。(1)把课堂融入社会。与大自然相比,社会要更丰富、更复杂、更生动。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更重要的源泉。我们虽然无法把社会搬进课堂,40分钟也很难再现丰富的生活画卷,但我们可以把课堂融入社会。有人说课堂是个小社会,这个小社会虽然只有四五十个成员,但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一滴水可以照出整个太阳,一个班级也可以折射出整个社会。问题是要寻找出有效的融入渠道。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三条渠道。一是想象式。想象式可由老师或学生提供一个情景或事情的开端, 由大家来设想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二是辩论式。可以提
出一个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或疑难问题展开辩论或讨论。如对“上网的利与弊”、“自由与纪律”等展开辩论,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见,这正反映了社会上不同人群的不同认识。三是实用式。丰富的社会生活对作文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提出的要求,也是课堂作文融入社会的一个渠道。(2)让艺术再现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它比生活要更集中,更典型,也更生动。在语文课堂上用艺术来再现生活情景,是课堂语文生活化的一条捷径。在40分钟的课堂上,我们可以唱一支歌、观一幅画、演一场戏、看一个电视片段,来启发引导学生,激起学习语文的欲望,创造新的作品。3.创设多彩的有利于语文学习的校园环境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合理地利用校园、教室等场地,创设多彩的校园文化,将这些设施赋以生命的活力,将这样的环境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之一,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10.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篇十
作者:蔡友胜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931
更新时间:2006-11-20
主讲人:蔡友胜
小学美术课程资源是极其丰富的,它可以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来自于家庭,来自于社区,也可以来自于社会,甚至更多的范围。美术教育应善于从各种教育资源中吸取有益的营养,立足于多元的文化观,积极的探索和开发新的教育资源,从广袤的、宽阔的认识出发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有效的实施。
从世界各国的基础艺术教育方面进行窥视,我们不难发现,20世纪90年代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日本《学习指导要领》中都包含着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相关条文。《美国艺术教育国际标准》(1994年公布)中指出:为了确保学生接触艺术学习不仅仅是接触的水平、对社区资源的创造性和经常性的利用便成为重要的因素。地方管弦乐团、合唱团、戏剧团体和舞剧院,个体职业艺术家,美术馆、博物馆、音乐会和其它表演活动等等、可以为学生提供难以相比的丰富的艺术经验。日本文部省公布的《小学校学习指导底要领、图画工作编》(1998年公布、2002年实施)第3期指导计划的作或与各年级的内容的处理中指出:各年级的B鉴赏的指导与儿童、学校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利用地域的美术馆等。在校内的适当场所展出作品,让学生在平时的学校生活在活中能够鉴赏作品。《中学校学习指导要领、美术编》第3指导计划的作或与各年级内容的处理中,指出“以日本、外国的儿童少年的作品,亚洲的文化遗产作为各年级的‘B鉴赏’的题材,与此同时、积极活用美术馆、博物馆等设施和文化财产,”为了让孩子可以随时鉴赏,在校内的适当场所展示鉴赏作品。同时可以活用学校图书馆内鉴赏用图书,影相资料等。《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与日本《学习指导要领》中都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学生艺术学习的宽广资源,既充分利用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地方文化财产,作为学校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和适当场所,特别是美国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对社区资源的创造性和经常性的利用是确保学生深入学习艺术的重要因素,而且还应营造专为延续、扩展和深化学生能力发展和发挥的环境。这对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改革及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极富启发意义的。从我国美术教育的情况来观察,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学生美术课程进行了较大范围的扩展,并开始了对课程资源开发的重现。1992教育部公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育大纲》已经包含了与课程资源开发有关的条文,如:要按10—20%的课程比例补充乡土教材,以反映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按少而精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课外美术活动是学校美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美术教育的“跑道”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宽,但教育的过程与相关的过程模式却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2000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标准中注意和着重体现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与知识、技能的并重观念,并认为美术课程不再局限于美术学科本身,还将拓展至自然、文化、社会等范畴,并通过设置一些综合美术各领域的课题或跨越美术学科的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这在各省组织编写的地方美术教材中以得到了相当程度的体现,美术教育教学的视野扩大了,教育资源的开发已成为了美术教育研究的一大课题。2001年2月教育部制定的新的美术课表已经正式公布,将在未来5年内逐步推广,因此作为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环节的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我们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校内艺术教育资源的开发
开发具有特色的校内课程资源,除按美术教材进行的教学外还应根据自己学校的已有条件(或创造条件)进行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积极开创展示学生美术作品或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场所或画廊(艺术墙),这样不仅可以美化校园,营造艺术气氛、丰富校园文化艺术生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欣赏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美术教师可根据校内开展的美术兴趣小组的创作活动或收集课内学生的优秀作业,在学校门厅、走廊、教室等场所经常的展示各种美术作品,如:举办美术课堂作业的展览、美术创作和美术复制(临摹作品)展,作品展览应多形式和多内容,从平面绘画到立体工艺制作等等均可进行。而且还可以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特色项目举行有特色的艺术作品展,以产生好的效果和具有辐射能力的影响作用。
2、根据新的美术教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自学和合作学习以及教师自主的开发教材内容,这些都需有大量的丰富的美术教育资源作为参考。因此应用和建立校内的美术图书馆的资料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充分考虑的美术理论书籍、美术教育理论书籍、美术作品集、美术杂志、美术教育杂志、幻灯片、录像带、光盘等进行整理补充,专项管理,以供学生学习美术以及教师进行美术教学选用。
3、综合利用各个学科的教育资源。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仅有美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包括了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这样我们就可以将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数学中的逻辑艺术、自然科学中的自然规律、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行为艺术相联系起来。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语言艺术及高尚情操。案例
1、在艺术课一年级教材《请你认识我》一课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教学有重点的培养小朋友的语言表达能力。其中还应该加如一些情景剧的表演,有的可以扮演爸爸,有的可以扮演妈妈,还可以扮演其他角色。在表演过程中要求他们要用语言把角色的身份表现出来。刚开始的时候,有的孩子不能很好的把任务的语言掌握好,不要紧,我们可以耐心的给他们作好示范。如次反复学生既乐于学而且还勇于表现自我。课堂气氛也相当活跃。案例
2、一年级《泥土的故事》一课中,我们可以加入一些自然科学知识,从而达到丰富课堂教育形式的效果。还可以加入一些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的内容。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首先,请小朋友在自己的身边收集一些泥土,有的里面长满了花草,有的里面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有的是黏土可以捏合在一起;有的是散沙,稀松没有粘性。然后组织学生体验从触摸土开始进入教学。教师与学生一起摸土、抓土、闻土的气息、观察土的颜色,对土有初步的认识。接着观赏:从对日常生活的认识转让到对艺术的学习。师生一起观看与土地的作品米勒的《拾穗》、《晚钟》,重点分析《拾穗》。教师准备一些问题,如:“刚刚看到作品的时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看到了什么?作品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这三个人在干什么?他们看上去是什么样子?”最后,请学生到前面来表演:作品中的人物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及时容进戏曲表演的环节。要根据自己的印象,用形体动作摹仿画中人物。案3.在活动中发挥“活动资源”的优势。学校生活是儿童心目中最具有集体活动的舞台。他们积极地想把平常学习过程中掌握的美术技能、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小小天地里。这就是孩子们表现欲与表现才能的最充分的展现。教师应该给他们以这样的机会,锻炼他们,指导他们。在活动中教育学生,在教育中活动。学校的儿童画廊由于处于老师、家长、外来参观者和小朋友们进出的必经之路上。所以,不管是谁经过是都会不由自主地在这里呆上一会儿。大家纷纷簇拥上前,问一问:嘿!看看,这是谁的画儿啊?多棒呀!这无行中提高了作者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也刺激了其他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让孩子们布置校园画廊的时候,学生还在教师的指导中学会了如何将版面处理简洁而又有美感。另外,学校还应经常组织一些教育活动。如:“主题班队会黑板报的评比”、“七十二行社会实践活动”、“校园艺术节”、“庆祝建队日”、“庆祝国庆节”、“新年庆祝会”、等活动。同学们都要利用美术知识和技能布置教室,美化校园,这些学校都可以加以合理的利用。
二、学校周边社区艺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根据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充分利用和有效开发学校周边的社区资源。随着城市小区的规划的进一步完善,学校周边的各种文化氛围使得学校的社区资源开发更趋丰富。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体育建筑设施以及其它教育信息手段都可以作为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把这些公共文化设施中拥有的大量美术名作、文物、美术文献资料与颇具特色的建筑风格艺术作为对学生进行欣赏、查阅资料、写生的重要内容。同时学校美术教育还可以跟剧院、影院、艺术团体、少年宫、艺术科研部门的活动进行携手,开展多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使美术课程资源得到极大的开发和不断的丰富,使教育思路更为宽广,使学生的视野更为扩展。例如:学校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利用周边著名的公园以及大学院校的文化资源。把公园古朴的历史建筑以及大学历史悠久和厚重的校园文化还有多种植物浑生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多用途的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文史馆等作为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一笔不可多的社区文化教育资源。学生长期在此耳濡目染,身临其境,必将收益匪浅。因此,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是我们在今后美术教育中应充分考虑并加以实践的重要课题。案例
1、如综合课例:《家乡的建筑》。教师根据地方美术课教材要求,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和寻找自己家乡有特色的建筑。师:我们的家乡有许多美丽的建筑,古朴的、现代的,小朋友们知道和了解吗?你们看见过我们学校周边有特色的建筑吗?(引导学生讨论,自主选择,决定参观路线和计划,同学们自由组合分组实施)学生讨论后决定去公园,在那里去观察和了解古朴的古代建筑。地点:校园东部著名公园。师:今天老师与同学们游览著名公园,请同学们带上速写本,小画板,铅笔,水彩笔,照相机。同学们一定要仔细观察、可以拍照,认真写生,一路上大家要团结合作,注意安全。(老师和学生愉快的在公园亭阁前停留下来,认真仔细的观看这幢古老的建筑。教师向学生介绍楼台亭阁的建筑特色,学生们有许多发现。教师注意观察每个孩子的活动,指导他们拍照,写生或参与他们的记录与讨论)。这一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去观察了解中国古老的建筑风格,感受古代建筑古朴的美和用材的特点,增强对传统建筑艺术的了解。案例
2、综合实践活动:秋天的树叶(树叶贴画)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寻找秋天树叶进行树叶贴画创作。
师:美丽的秋天已经悄悄到来,它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寻找它呢,特别是秋天的树叶非常美丽,你们知道到哪里去找吗?
教师强调指出,就在我们这里,就能感受秋天的气息,看见秋天的景色,也能在学校周边环境拾到秋天的树叶。
(引导学生讨论,选择寻找树叶的方法、路线、计划)
地点:大学校园内或公园内
今天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到校园(公园)内去拾树叶,秋天的公园和校园格外美丽,白果树、梧桐树等树叶都变黄了,呈现出一派浓郁的秋色,尤其市白果树,梧桐树最具有代表性,同学们可以观察、拍照、速写、记录和拾树脚下的落叶,大家要团结合作,注意环保和安全。
(师生愉快的走进大学校园(公园)内寻找有落叶的白果树、梧桐树以及其他树,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引导学生拾树叶,夹好,整理好并带回)
活动的片段情景:
学生甲:看,那些梧桐树,白果树的叶子都变黄了,好看极了!
学生乙:梧桐树的叶子大,黄里呈红色,白果树叶子象小扇子一样,呈柠檬有呈金黄色,更好看。
学生丙:这些叶子落在地上好多啊!他们为什么会变黄而落下来呢?
师:是呀,秋天一来,这些树叶为什么会变黄呢?是什么原因呢?有没有不变黄的树叶满载大学校园(公园)里有没有不变黄的树叶,找一找来证明。
(教育学生不能去攀折树上的树叶,去拾已掉在地上的没有变黄的树叶和已变黄的树叶)。引导学生探究。
学生丁:老师,我们今天拾树叶,除了观察、感受秋天外,还有什么作用呢?
师:同学们,丁同学提的问很好,今天拾树叶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完成树叶贴画收集材料,我们将今天拾的树叶带回去创作一幅漂亮的树叶贴画好不好?
同学们夹好自己拾的各色和各种树叶,排好对,回到学校准备下一节课的树叶贴画。
(这一活动意在引导儿童去观察秋天的树叶以及观看在秋天里不同树叶的颜色和各种树叶的形状,增强对植物的了解;收集树叶贴画的材料,利用社区的这一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自然中寻找创作的材料、获取创作的灵感。
评价:
一、学生自我评价:这次活动感受如何?有兴趣吗?
二、教师评价:这次活动课同学们上得很好!能团结合作,加了知识,增强了生活的情感和学习的情感。
三、大家讨论:把收集的树叶带回去,整理好自己创作一幅美丽的树叶贴画。爱护公物,爱护卫生。
2、利用社会实践活动。美术教师应充分考虑当地城市和周边农村的文化建筑、园林、民宅作为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同时将现代化城市的环境艺术、公共雕塑、现代建筑、公共设施和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也作为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特别要注意当地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作为教学内容开发,设计教学课程,开展教学活动的内容来考虑。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开发不仅能给学生以审美审艺的体验与感受,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继承传统、宏扬传统文化、美化城市、美化环境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对学生在进行标志的识别与设计教学课时,应将体现这一城市文化资源利用的内涵与锻炼学生能力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对标志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增长知识,通过对标志的分析、整理、归类,获得标志的相关知识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一种方法,通过对标志文化这一形象的识别,掌握标志设计的原则方法,使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对标志文化这一形象的了解和认真的观察,又对学生进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义务的很好教育。使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
案例
1、标志的识别与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标志的收集、归纳整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
2、学习标志的知识和设计方法。
3、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标志设计
教学重点:学习标志的知识和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学到的标志知识,设计出美观新颖的标志。
教学准备:标志图案资料,设计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收集、整理有关标志的资料。
1、教师将学生集中起来,展示一组标志图案,简要说明标志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标志的兴趣。
2、请学生观察所展示的标志具有哪些特点学生可以自由讨论,教师进行小结。并简略介绍标志的特点,使学生对标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布置任务。
请学生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收集标志。告诉学生收集标志的途径:
(1)公共场所;
(2)书店、图书馆;
(3)上网咨询;
(4)其它途径。
二、整理、归纳、交流。
1、请学生把收集到的标志归纳、整理出来进行集中展示和交流。
2、请学生介绍标志收集的方法、地点及收获。
3、请学生讨论思考如下问题:
(1)标志的作用及社会意义,应用价值?
(2)标志有哪些特点?
(3)你喜欢什么样的标志,为什么?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可参与学生的讨论,对一些观点独特的学生给予及时肯定,对观点错误的认识进行及时纠正。)
三、学习标志的相关知识和设计方法。
1、请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1)标志的概念?
标志是以文字和图案构成、具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标志符号。
(2)标志的特点?
形象概括、简练醒目、美观实用、信息传达明确。
(3)标志的分类?
A、政治机构、社会团体组织机构类标志
B、公共服务方面标志
C、工商、企业方面的标志
2、教师介绍标志的设计方法。
(1)工具材料的介绍
(2)设计步骤:
A、构思阶段:
(1)意图表达清楚、信息传达明确。
(2)形象要简洁鲜明。
B、确定表现形式:
(1)抽象或具象。(2)图案或文字。(3)黑白或彩色。
C、画稿
注意线条流畅,图案的精致美观。
D、写出设计构思说明
文字简练、表达明确、言之有理。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完成教材中的填空作业。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提高美术素养。
2、请学生根据所掌握的标志设计知识和方法,为某团体、大会或自己喜爱的商品设计一个标志。(也可以按照书中标志的分类任选一类进行设计)
有条件的学生可在电脑上设计。
3、作业要求
(1)
具有标志的特点。(2)方法正确、有新意。(3)工整美观。
4、教师辅导要点:
(1)启发学生应用标志设计的原则,大胆想象构思。
(2)涂色时要均匀,特别注意边缘的整齐。
(3)彩色标志的设计注意色彩的协调,一般不超过三种颜色。
五、展示、评价、总结。
1、将学生设计的标志进行集中展示,请学生相互评价、交流。
2、教师小结。
对设计有特点和个性的标志进行评价、表扬和鼓励。
三、有条件的带领学生参观艺术家的工作室和艺术工作坊,也是开发艺术教育资源的一项内容。
对艺术家工作室的采访不仅能了解艺术家的思想、生活、工作情况,而且还能直接了解艺术品的创作、诞生过程。参观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传统的艺术工作坊(如陶艺作坊)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传统艺术的制作过程以及蕴涵其中的深沉历史文化背景,而且还能使学生增添艺术知识、感受传统艺术文化、四、积极开发和利用信息化资源,为美术教学增添新的内容。
信息来源广泛和快捷,美术教学应根据学校的有利条件进行信息化的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应鼓励学生在校内和校外充分利用网络获取最新美术与美术有关的信息,同时美术教师也应用网络不断获取美术教育的信息,了解美术教育的新动态,开发出富有创意的教学内容及方法。积极进行信息方面的交流,利用学校的网络功能在美术课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制作个人美术网页或班级、学校的美术网页开展学生间、学校间、省市间甚至国际间的学生作品交流。美术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发表自己的教学成果,和其它国外的美术教师、美术教育研究者、艺术家等进行多方面的研讨。例如1:《祖国的古建筑》一课教学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获得了丰富的资源,获取了大量的信息。从http://就浏览了北京故宫,在14个网页分类中,让学生畅游自己需要了解的内容,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如,在指导学生欣赏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精品时,将“古建筑历史”、“中国历代书画精品”、“陶瓷真赝品对比”作为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增加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信息资源的这一利用和开发,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2:在中国画山水教学设计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从真实的山,真实的水导入,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然后对比映示中国画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再用动画的形式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完成一幅教学作品。这样,学生的直观印象更加深刻,信息接收量更大。在美术课程中,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更全面多样,不仅提高了收集信息,获取新科技,新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交融,产生互补。例如3:在《我最喜欢的地方》一课教学中,让学生从计算机互联网上去浏览,学生不但能找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地方,还能浏览很多的国家,了解当地的地理、民族风情、生活习惯、语言文字等情况,极大第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实现了美术课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
从小学美术教育依靠单纯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转向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自然资源以及其它资源;拓展教育渠道,延伸艺术课堂,把体现高尚文化精神、美学的高雅艺术转移到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之中,把艺术教育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既体现了美术教育中蕴涵的宽容、包容心理素养,又表现出了教学应构建宽泛的框架。同时又体现出教学思维的多元化,对丰富美术教育教学的内涵,扩大学生的认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意和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这种多元的开放式的课程将是今后美术教育探索和实践的必然趋势。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小学美术个性化学习的实验与研究(研究方案)
11.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英语课程资源 篇十一
一、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多渠道,多形式地接触和学习英语。让学生在感受中学习,在体验中运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
1.英语教材。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时代的需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教材的含义也有了发展。除了教科书、指导用书外,与教科书配套的各种练习册、挂图、卡片、音像带、光盘、课外读物、网络信息化资源都可理解为教材。新教育理念认为教学不应局限于教材,应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中及时开发有价值的英语课程资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享这些资源,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
2.校内课程资源。学校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师、课代表、英语角、图书馆(藏书、音像资料、报刊杂志)、校园班级文化环境等等。这些资源的利用可以是多种形式的,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课外,只要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就行——动口、动手、动脑,在实践中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提高英语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丰富性都有很大作用。所以应充分开发挖掘,让可以利用的校内资源活起来。
3.网络课程资源。科学技术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为21世纪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也对教师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摆在初中教师面前的课题之一就是如何最大效益地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因此,有目的地挖掘网络信息资源成为新世纪基础英语教学与提高发展的突破口。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的水平选择恰当的网上材料。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和时空的局限性。随着网络这个全新的富有生命力的英语课程资源的出现,校内、校外资源相互转化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二、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英语课程资源丰富多彩,开拓了教和学的渠道,更新了教和学的方式,增强了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但所有这些积极作用的充分发挥,都要落在我们这些新课程理念武装下的新型教师的肩上,都应切实落实到我们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下面我将通过实例,分课前、课内、课后三个方面来具体阐述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课前的资源开发和利用
即在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如9A Unit 3 Teenager problems Reading,课前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在班内进行一次调查活动。学生可以写出自己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对自己好朋友的观察写出关于好朋友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最终写出小组内成员存在的青少年问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在整个调查过程中,每个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是不同的,通过全体同学的共同参与,团结协作,最终共同完成了一个关于青少年的问题报告,这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参与的快乐,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使学生互相学习。
2.课内的资源开发和利用
即注重在课堂上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适时适地结合教科书进行补充,拓宽学生思维,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如8A Unit6 Natural disasters Reading 的课堂教学中,文中描绘的地震离学生很远很远,学生难入情景。我们可以以短片的形式用多媒体显现地震场面:天崩地裂,房屋倒塌,人们到处乱窜,尖叫声一片……这样的课外信息呈现,与Reading的教学浑若一体,直观的形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触动。于是,课文学得就更加用心,对地震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
3.课后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下课,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而是表示另一种学习的开始。课后适当地进行拓展,或推荐课外读物,或指导课外活动,或开展各种形式的比赛,这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学完8A Unit6 Natural disasters 这一单元后,学生对于自然灾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意识到了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我们可以及时地让学生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等手段了解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相关情况,并制成英语手抄报在班级中进行评比。这样让学生知道在自然灾害面前,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与凝聚力,寓德育教育于教学中。
所有这些课前、课内、课后资源的利用既打破了以课堂、教科书为中心的空间约束,又拉近了英语学科与社会的距离,创造了许多让学生锻炼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的机会,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难点。我们将不断地鞭策自己,广开思路,发掘课内外更加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课程资源。教师要逐步使自己成为课程改革中的前锋,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英语课程资源,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英语课程标准》
12.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篇十二
关键词:课程资源,盲生,英语教师,开发,策略
前言
调查发现,江苏省专门开展盲教育的学校和有关特校的师生目前可使用的英语课程资源匮乏,不利于当前的教育教学。本研究通过调查,从教师角度对江苏省盲校英语课程资源的现状进行研究,发现有待改进之处,探讨相应的开发利用对策,以期为有关特校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后续的学术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一、盲校英语课程资源概述
课程资源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起步较晚,最早由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拉尔夫·泰勒( Ralph W. Tyler) 于1949年作出界定,他认为课程资源应该包括教育目标资源、学习经验资源、组织学习经验的资源和制定评价方案的资源四个方面( 牟晓青,2008) 。
而关于盲校英语课程资源的研究国内尚属稀有,《盲校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0) 将英语课程资源表述为“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本研究认为,盲校英语课程资源是指英语课程全部实施过程中所有能够利用的资源总和。
二、盲校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调查
( 一) 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课程资源远非全部现成的,有的课程资源需要课程开发主体( 如教师) 的发现、创造。盲校英语课程资源开发是一种实践活动,为了实现课程目标,对所有有利于教学活动顺利实施的资源进行发现、创造、加工和内化,从而使其发挥教育价值。
从教师层面来看,课程资源需要课程开发主体的必要性还在于,由于盲校英语课程资源的匮乏性,其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教师能够主动地开发适宜的课程资源支持教学活动,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 二) 问卷调查
为开展本研究,对江苏省内某盲校的全部英语教师和其他有关特校的部分英语教师发放了问卷。此次问卷包括32个选择题( 两个多项选择) 和5个开放性问题,主要调查教师对“课程资源”这一概念认识的深度和教学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能力和办法等。鉴于相关教师数量有限,共发出21份问卷,收回18份,其中有效问卷16份。从总体上看,调查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本上能够展现出有关学校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三、盲校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不足与对策
( 一) 不足之处
1. 对课程资源概念的理解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相关英语教师准确知道课程资源含义的为56. 3% 。问题“您认为课程资源是什么?”选项“A. 教材、课本; B. 各种教具、学具、实验仪器; C. 教师、学生以及师生关系; D. 学校内部以及学校周边的地理、人文环境;E. 图书馆以及资料室; F. 各种媒体及网络信息; G. 各项教育经费”都是“课程资源”所含之意,但不少教师仅选择了ABEF项( 或其中某些) 。人的理念会指导其行为,这被另一问题的结论所印证。结果显示,有意参与实施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教师仅有不到四成( 37. 5% ) 。盲校教师必须意识到,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和开放的,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全新的价值。一种动物、一株植物、一张纸、一次活动、学校人文环境等都可以成为英语课程资源。
2. 缺乏英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技术支撑
问题“如果让您主动去开发、创造一些新的课程资源( 除教材外) 以弥补现有的不足,您认为最大的困难是什么”,68. 8% 的教师选择了“缺少开发课程资源所需要的技术和手段”; 开放性问题“您认为盲校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62. 5% 的教师提到了“缺乏技术支持”,更多的是靠教学经验和自己摸索。这些问题必然影响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质量和水平,甚至出现照搬其他学校英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成果,或干脆把网上和其他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成果直接用于自己的课堂。调查亦发现,有的教师认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是教材的二度开发,仍然把英语教材作为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唯一途径。
3. 缺乏英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文化氛围
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需要国家相应政策的支持,更需要一种多元、开放、民主的学校文化。问题“贵校在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方面的态度是什么”,选择“非常重视,已有开发的成功经验”的仅占18. 8% 。调查发现,教师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方面遇到困难,有的学校不能很好地、主动地予以解决,而是留给教师自己处理,但教师有时也会因为各种原因无暇、无心、无力顾及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在此不利的文化氛围下,部分教师认为,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就是类似于体育、音乐、美术或社会实践的活动课。
( 二) 相应对策
1. 激发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积极性
作为课程资源中最核心的资源,英语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程度直接决定了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否成功( 秦琴,2013) 。随着盲校新课标的拟定和执行,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得特别重要。首先,教师要因地制宜,积极通过自学或培训,提高自己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主动地参与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改变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单一低效的现状,真正树立起主体意识; 其次,学校和上级教育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在整个课程资源建设体系中,教师资源建设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主要突破口和生长点,并采取切实的措施给予教师物质和精神鼓励,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逐渐形成英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文化氛围。
2. 有效合作交流机制的建立
盲校英语课程资源的建设,个人、学校或部门中任何单方面的力量都是无法完成的,要通过合作交流,形成资源成果的共享。开放性问题“您认为盲校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存在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回答是“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利用时间去做,无法正确使用到教学过程中去”。多数外语教师受专业背景的限制,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中须与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密切合作,寻求其协助,做好与课程资源相关的合适资源的发现与分类分级,利用声音文件再编辑,开发利用好读屏软件。所以,没有相关合作,就难以实现理想目标。
3. 注重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
【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推荐阅读:
如何利用和开发小学数学课程资源11-03
教师如何利用网络资源10-16
教师如何利用说明文教学培养学生的06-28
如何理解新课程中教师的新角色09-22
本科生如何利用图书馆资源撰写毕业论文10-09
任课教师与家长如何进行有效沟通08-23
中学数学教师如何与课改同行11-30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大自然资源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