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设计之封面

2024-06-27

书籍设计之封面(通用9篇)

1.书籍设计之封面 篇一

《为书籍封面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书的装帧设计主要包括封面、封底、书脊设计和内页设计有关知识。

2、操作目标:学习探究,自己动手设计一书的封面。

3、情感目标:通过自己动手设计书的封面及欣赏各类书籍的装帧设计,领略不同的设计风格,培养艺术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知识,学习自己动手设计书的封面等。

教学难点:

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喜欢的风格设计出别具一格的封面口。

教具、学具:

教具:各类设计风格的书籍、课件。

学具:绘画工具、铅画纸(或彩色卡纸)、安全剪刀、胶水、双面胶小塑料袋供收拾废纸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爱看书吗?今天同学们都带来了自己爱看的书,请你来说一说你带了什么书?(学生展示,教师总结)看了这么多的书,你们能说一说书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吗?

2、教师实物投影一本书,观察书的组成部分。书的组成部分:封面、书脊、封底、内页

3、你去书店买书、图书馆借书(拿到一本书时),最先印入眼帘的是书的哪一个部分?为什么?

二、交流欣赏。

1、课件出示:各种书籍的封面设计,领悟设计内涵、风格。

师小结:有位作家说过,一本书就是一个人。而封面则无异于一张表情丰富的面孔。这张面孔或天真烂漫,或朴实敦厚,或艳丽迷人,或神秘冷峻。所以说一本书不仅仅有好看的内容,还要有好看的封面设计,这样才能给读者的第一眼以较深的印象,那么怎样来设计一个独特的封面呢?设计封面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内容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2、出示课题《给自己的书设计封面》

三、讲授新课

1、封面欣赏(课件显示)首先请跟着老师来欣赏各种封面吧:

教师对封面设计进行适当点评、引导,从而小结出书籍封面内容的设计特点:(1)以文字为主装饰,图文并茂。(2)以故事情节为主的图形设计。(3)以主人公形象为主的图形设计。(4)以卡通造型为主的图形设计。(5)以抽象造型为主的图形设计。(6)以寓意象征为特色的图形设计。

2、看了这么多的封面,老师要问一问,书籍的封面有什么作用? 美化书刊、保护书芯、宣传,欣赏、收藏等作用。

3、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封面,犹如人的脸面各不相同,究竟封面上有些什么内容呢?请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图书封面,总结封面上有什么内容?(书名、作者、出版社、书的性质、图案(图案要与书籍内容有关,使封面更加生动、美观。)

四、讨论创作。

教师示范封面设计的步骤:

同学们的设计真好,下面老师就来示范封面设计的具体步骤:(1)选择一张彩色打印纸折成一本书的形状。(2)确定书名等文字的位置。(3)根据书名设计相关的图案。

(4)涂色 每一帧封面都应该是有个性、有灵魂的,希望你们在设计时能寻找到独特的创意。

五、学生创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小结与展评。

1、在黑板上的小书房一栏中展示学生设计的作品,同学互评。谈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和精心制作,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2.书籍设计之封面 篇二

一、当代中国书籍封面所存在的问题

《封面设计》一书中提到:“无论是平装或精装的图书, 封面设计最重要的是能表达书籍的内容和格调, 使读者在阅读之前有所了解, 进一步吸引读者购买。”[2]目前我国编辑出版行业鱼龙混杂, 审美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导致我国的书籍封面设计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以点概面, 模糊作品内容

以点概面, 模糊作品内容, 在现今中国市场上流通发行的图书中, 这一问题不可忽视, 尤其广泛存在于很多作家全集的书籍中。这类封面往往只注重一个元素点的扩大, 从而占据了整个封面设计, 使得其他反映书籍内容的元素被挤到了一个相对狭小、甚难引起注意的角落, 甚至有的被直接占有, 这样的设计容易模糊书籍的整体内容, 使封面与内容出现裂痕。

上文所提到的作家全集封面设计往往在整套书籍的每一本书上都使用一张作者的大照片草草了事。例如, 上海译文出版社于2004年出版的《海明威文集》, 全套一共16本图书, 每一本书的封面都使用了海明威的照片, 且照片占据了封面的大部分面积, 一套书的封面设计除了文字, 其余完全相同, 导致各本书只能用书名不明显地、简单地凸显各本书的区别, 模糊了每一本书的具体内容和各自的特点, 造成毫无个体特点的一体化感观。

(二) 封面与格调脱节

不同的书籍有着不同的受众范围, 每一种类型的书籍封面都必须契合本书所自我定位的格调。如果封面降低了书籍所传达的内涵, 就会产生不合理的甚至滑稽的负面效果, 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心理落差, 降低书籍的传播效果, 也影响了该书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例如, 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四库全书 (珍藏本) 》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四库全书》属于古籍类型, 但这本书的封面配色显得不太协调, 现代感较为强烈的湖蓝占据了主要位置, 与肉黄色搭配起来, 则表现出一种轻佻之感, 再加上现代性的电脑字库中的宋体书名, 直接降低了这本书所原有的文化格调, 使其几乎成了一部粗浅的百科知识性书籍, 偏离了整本书的理念。

(三) 颜色搭配超出平衡

《书装设计》中提到:“准确的对比关系能使主题更突出, 倾向更明确。如在封面上的书名一般以明度强对比来突出, 底纹处理常用明度弱对比, 使画面既有变化, 又协调, 加强了整体感。”[3]在封面设计中, 颜色的运用显得格外重要, 恰当的颜色搭配可以突出主题, 激发读者情感, 但不合理的颜色搭配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颜色的搭配必须遵循一个定理, 即平衡, 如果失去了平衡, 整个颜色就会发生审美上的偏移, 带来强烈的冲突感, 产生不协调的感觉。例如, 风靡全国的高考教辅材料《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理数卷, 其封面颜色就显得极不协调, 一种色系的颜色没有对比的简单叠加, 深紫色与金黄色的强烈冲击打破了色彩上的和谐, 一味的艳丽颜色搭配使得整个封面看上去毫无对比感, 仅剩冲击力, 使读者的接受能力变弱, 更凸显了粗制滥造之感。

二、封面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封面的设计多种多样, 《书籍与设计》一书中谈道:“封面设计, 应根据书籍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构思, 不能千篇一律……记得有位设计师说过:‘没有风格就是最好的风格’, 这话说得有道理。”[4]封面设计同时也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 注意一些必要的问题, 才能最大限度地传播书籍的主旨。

(一) 封面设计应与内容紧密联系

《书装设计》中说:“封面是书籍的脸面, 它的首要任务是以有效方式表达书籍的内容要旨。”[3]封面必须与书籍内容紧密联系, 一旦封面脱离了内容, 那么它只能变成一张写着书籍基本信息的无用的纸, 甚至会产生误导作用, 使读者无法正确领会到封面本来希望呈现的信息。封面的样式可以千变万化, 但都要围绕一个中心, 那就是内容。例如, 上海文艺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的作家莫言的作品《蛙》, 其封面就深刻地凸显出了小说的内容, 在封面上, 一个金色的小人形象占据主要位置, 但细看之下, 这个小人又有些像一只青蛙, 这就与小说的主要内容——计划生育及题目——《蛙》紧密地联系起来, 而封面的背景为红色, 表现出浓厚的中国民俗味道, 贴切而明朗, 不失为一例成功的封面设计。

(二) 封面须符合书籍的格调定位

上文中提到, 封面要联系内容, 不能脱离书籍, 其引申出来的还有另一个要求, 就是要符合书籍的格调定位。每一本书都有其所面对的固定受众, 且都因为受众的需要不同、文化修养不同而拥有不同的格调。如果一本书的封面与该书的格调不符, 那么必然会引来其固定受众心理上的不满, 从而失去固定读者群的关注, 经济效益也会随之下降。一个优秀的封面设计所凸显出来的文化定位一定要显示出书籍的文化定位, 不能过分降低或提升书籍的格调, 否则会适得其反。例如, 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的《文赋集释》的封面就完美地契合了整本书的文化定位。在这本书的封面上, 以淡黄色为背景, 简约而透出古典, 其上又以各类神兽图腾瓦当暗纹加以装饰, 既没有喧宾夺主, 又显示出浓厚的古典韵味。竖向排列的用行草书法书写的书名则反映出强烈的文化感与学术感。整个封面设计完全满足了这本书的定位人群——学者及研究团体的文化修养格调, 容易为受众所接受。

(三) 简约原则

简约而不简单, 是我们常常听到的一句广告用语。简单性是客观事物及其活动的一种基本特征, 也是一种美学特征。正确把握和体现编辑对象的简单性是指导编辑审美活动的一项基本准则, 即简约原则。出版物封面设计艺术是“减法”的艺术。这段话将简约艺术阐释得十分明了。一个优秀的封面设计应当凸显有规律的、不杂乱的美。简约其实包含得更多, 也展示得更多。例如, 中华书局于2006年出版的《文心雕龙札记》封面, 就将简约的理念体现到极致, 除了书名、作者、出版社与丛书名, 整个米白色的背景空无一物, 回归了古代书籍的封面特性, 而文字皆用竖版繁体, 体现了文学典籍的古朴意味。返璞归真的封面设计再次体现了中华书局学术严谨性与文化深刻性的不俗之处。

但是我们也要明白, 并不是一味的简约就能适用于所有书籍封面, 有些类型的书籍需要体现出一些画面感与色彩感, 如果还是一味地追求简约而不加变化, 反而不美。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摄影类书籍《上帝之眼——旅行者的摄影书》就是一个反例。单从封面上来看, 我们完全不能看出这是一本摄影书, 单一的牛皮纸质感的封面背景, 黑色的书名, 完全与摄影类书籍的内容与格调脱节, 虽然显得与众不同, 但亦不尽如人意。

《封面设计》的引语部分提到:“不同的书刊就像不同的商店, 不同的商店须设计不同的门面, 配合店铺的性质与格调, 吸引它们的顾客对象, 不同的书刊亦须设计不同的封面, 配合书刊的内容和风格, 吸引不同的读者。”[2]这个生动的比喻清楚地展示出了封面的特点与作用, 一个封面配合一本书, 一个封面反映一本书, 一个封面衬托一本书, 书籍封面的设计必须秉承关联性、合理性、创新性的原则, 以大胆的构思、新颖的设计、明了的反映来表达一本书最希望表达的核心,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封面的特殊传播性质。

参考文献

[1]潘国彦.为书籍的一生[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40.

[2]靳埭强.封面设计[M].香港:万里机构·万里书店, 1995:8, 1.

[3]孙彤辉.书装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48, 36.

3.书籍封面中的色彩设计 篇三

色彩在视觉元素中,具有绝对的优先地位。当我们置身于书店时,目光在每本书籍上只是一扫而过,唯一能引起我们注意的就是色彩,尤其在比较远的事物上。当某种色彩引起人们的注意时,才会注意到图形,进而阅读其文字。因此,在每种设计中,色彩起着首先引起人们注意的作用,其次才是装饰作用和象征作用。在很多的设计形式中如此,书籍的封面设计中更是如此。但是,在只强调引起视觉冲击力的同时,为了更加突出书籍的类别,亦或是文化气息,我们更应该加强封面色彩的功能设计。不仅使读者赏心悦目,而且在此同时,也能够准确而简洁的获取到书籍想要传达的信息。

封面色彩的主色调

在一个画面中必须有个主要的色彩,作为主导整幅画面的基调,其它色彩作为辅助用色少量存在,这个确定画面基调的色彩就是主色调。总所周知,主色调是由面积所决定的。想要在画面中使某色占主导地位,只需要扩大其面积,这种被扩大了面积的色彩引导着全画面的主色调。所以,在一个封面中,选择一种切合书名的色彩,使其大面积的存在,这就是这个封面的主色调。读者看到书籍的第一感受,一般就是主色调所营造的。因此,把主色调称为封面设计的先导不足为过。

但是,主色调的确定,很容易引起一种色彩对某种事物的联想,进而对书籍内容产生影响。比如红色在中国会联想到礼仪节庆书籍、革命书籍或警示性书籍等;蓝色容易联想到医疗手册、卫浴洁具等方面的书籍。如此这类的色彩联想会有很多。当然,由于地区、民族、国家的不同,也会产生色彩联想的差别,为了能够更加准确的使用切合书名的色彩,除了配合恰当的形象外,找准主色调显得非常重要。

封面色彩的对比色

封面中只要出现两种色彩,这两种色彩之间就会存在某种对比关系。而出现在封面中的色彩,往往会超出两种。那么这些色彩,无论是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还是冷暖对比,或者是同色相间的形状、大小、位置、肌理等对比,总是会存在一定的对比关系,而各种对比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所以,在选用两色时,要明确这两色之间有着怎样的色彩对比,或者需要有什么样的视觉效果,选择适合的色彩对比效果进行对比。比如明度对比的画面色彩比较清晰,富有层次感,空间效果明显;纯度对比的画面比较朦胧,氛围浪漫;而色相对比的画面活泼、富有朝气等。根据书名或书籍主题思想确定适合的对比形式,展现色彩对比的最佳效果。

不管是哪种对比,色彩色相不可过多,要繁简得当,以免引起杂乱无章的效果,一般控制在3—4种色彩中为最佳。假如已经使用了比较复杂的形,往往不再选择比较复杂的色彩进行渲染;假如使用的形比较简洁,也可以使用数量相对较多的色相丰富它,但要注意色彩间的对比关系。总之,在封面中要尽量做到用色少而不显单调,用色多而不杂乱的艺术设计效果,以达到甚至超出预期的目的。

封面色彩的调和

人们所接触到的色彩总是以协调为适宜,一味的强调对比的色彩,总给人以刺目、不稳定或嘈杂之感,容易引起观者的视觉疲劳。故而在对比的同时,应该调和各色之间的关系,使过强的对比相对减弱,达到柔和的视觉效果。从而达到画面色彩与色彩之间,色彩与形之间以及色彩与文字等之间的和谐统一。从某种层面上来看,这种色彩间的调和也是一种人们心理感受中的均衡。把两色置于均衡的角度,造成视觉上的稳定,进而产生心理的舒适,即就是协调美。假如在封面中选择了缺一不可的两种色彩——红色和蓝色,但红色与蓝色是冷暖的高强度对比,给人造成极强的视觉冲击感。需要柔化这两色时,可以采取的方法很多。如其一,找寻这两色之间的间色;其二,增大某色的面积,使其成为主色调;其三,使用白色或不同程度的灰色。这其中的任何一种方法,都能使两种色彩间达到调和的效果,使封面色彩达到浑然天成之感。

当然,书籍的类型不同,所适合的色彩是不同的。因为不同的书籍所面对的读者群体,对色彩的感知截然不同。比如文艺书籍封面色彩不一定适合于理论性书籍;理论性书籍中,经济类读物与艺术类读物在色彩选择上也不相同;儿童类书籍与文艺类书籍,尽管在色彩选择上对比都需要较为强烈,但本质上还是由于受众年龄的不同,而要有所区别。所以,根据书籍内容找准主色调是书籍色彩的关键。例如紫色常被文艺书籍选用,但很难放在高等教科书上;湖蓝色尽管明度很高,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但无法显示出摄影画册的技术性和神秘感。所以,找准书籍封面色彩的主色调,有事半功倍之效。当然,书籍封面色彩的选用,得根据各种类型书籍的不同属性灵活处理,切忌生搬硬套。

(作者单位: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

4.简历封面之缤纷夏日 篇四

个人简历要自己做的,不然你毕业以后怎么找工作呀!

这是我毕业的时候用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非常感激您能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荐材料!

我叫,是系的一名学生,五年的大学生活给予了我一个充实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的广阔空间,无论知识能力还是个人素养,我都获益非浅。我来自一个普通的农村,也吃过一些苦,所以我更懂得珍惜您为我提供的工作机会。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努力吸取、消化并巩固专业知识,我还对本专业各方面的书籍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尤其在计算机网络管理、程序开发、网站组建、数据库等方面掌握了比较熟练的技术。大二期间,我顺利通过了英语四级、英语六级考试。为了更好的拓展本专业的知识,现在我报考了国家网络工程师(中级职称),现在处于在考阶段。

在大学五年中,我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认真学习,获得了个人单项奖学金、英语四级奖学金等荣誉。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次机会,一个希望!

此致,敬礼!

个人简历

姓名:

专业:

毕业院校:

5.励志书籍推荐之——《方与圆》 篇五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页码:615 页

·出版日期:01月

·ISBN 7-5087-0404-5

·条形码:9-787508-70404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定价:35.8元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方与圆全集》是由作者的《方与圆》、《方与圆2》、《方与圆3》集结而成。其中,《方与圆》被无数青年视为现代人的人生哲学;《方与圆2》是一门人生成功与快乐的学问;而《方与圆3》是一本改造观念的书。一本好书不仅要有理性,更需要一种情感,要用情感去激发人的生命力,《方与圆全集》正是这样一种情感和理性的洗礼,是你人生中永远的加油站。

本书作者在深圳、北京、武汉等举办了数十期成人培训,学员数千人,其中有打工仔、业务员,还有厂长、经理、企业老板。许多人在以扣的生活中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此,一些大型企业、商场、协会请作者培训员工,电台、电视台也邀请作者举办系列讲座,均取得了巨大的反响。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作者精心思虑,耗时近六年。完成了本书。

那么本书对您有什么帮助呢?它不能使您由矮变高,但它能改观您的品质,影响您的气质,可能会帮助您由渺小而变伟大呢。本书也没有提示什么人生秘诀,但它能帮助您更深刻地认识人、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本书甚至没有深奥的理论,它只是将人的心理活动浅显地剖析出来,帮助您理解,掌握为人处世的技巧。总之本书的内容涉及了品质培养、气质修养、人性、处世技巧、交际技巧、说话技巧、宣传和广告的技巧。它的目的就是帮助您人生更快乐,事业更成功。

【作者简介】

丁远峙,毕业于师范学院物理系,教过书办过公司,现在是深圳市丁远峙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英国国际管理协会亚洲首席讲师,美国林肯大学客座教授,是将奋斗的理论与自身实际相结合的典范。 他的著作是全国最畅销的人文书,他的讲座感染了千百万人,深圳企业家协会、盐田港、联想集团以及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大学等一些著名企业和大专院校都邀请作者举行过讲座,作者还在电台、电视台举办过长期讲座,是目前最热门、最受欢迎的关于励志、人生方面的演讲大师。

【推荐理由】

总有一种情感让人感动,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一本好书不仅要有理性,更需要情感,要用情感去激发人的生命力,那是一种将永世讴歌的力量。《方与圆全集》正是这样一种情感和理性的洗礼,是你人生中永远的加油站。

改革开放以来,如果要选一本既畅销又长销的人文书,那么首推丁远峙先生的《方与圆》系列。

《方与圆》出版距今已有了,在大陆、台湾省及韩国等图书榜上还一直稳居前列;无数青年将此书放在床头,作为最喜爱的书研读,书中的思想俨然成为现代人的人生哲学。

《方与圆2》则是关于人生成功与快乐的学问,在书中丁先生明确地指出:如果说人生成功有秘诀,那全部的秘诀就只有两条,一是只有开始,才有未来;二是在行动中学习。

《方与圆3》是一本改造观念的书。思想是原因,环境是结果;人的思想、行为、成功与失败、快乐与痛苦,都是观念的反映,所以,观念是一切。

【目录】

方与圆1

前言

开篇

一、激发成功欲望

二、运用大脑,每一个成功者的座右铭

三、行动、才能导向成功

上部 品质篇

第一章走向生活成功的金钥匙

第一节 自信

第二节 勇气

第三节 热忱

第二章 成功者的人生修养

第一节 树立博爱的情怀

第二节 维护人格尊严

第三节 处世的修养

第三章 心理整容

第一节 解除心理枷锁

第二节 建立乐观的生活态度

第三节 克服压抑

下部 技巧篇

朋友和敌人

第一章 消除防卫心理

第一节 建立良好的交往情势

第二节 消除警戒心

第三节 引发谈话的方式

第二章 感情投资的妙方

第一节 进行感情投资

第二节 联络感情的技巧

第三章 满足人性的饥渴

第一节 赞美的威力

第二节 批评的技巧

第三节 赢得争论的方式

第四章 使你成功的秘诀

第一节 让人做事的三种方法

第二节 成功的秘诀

第三节 激励人的方法

第四节 利用人内心的欲望

第五章 增加你的吸引力

第一节 表现自身的重要性

第二节 制造神秘感

第三节 讲礼貌的好处

第四节 运用你的幽默力量

第五节 适当打扮能增添你的魅力

附一 声音的艺术

附二 广告的艺术

结束语

方与圆2——成功者的个人修练

前言

上部 行动篇

第一章 人生成功的不二法门

第一节 只有开始,才有未来

第二节 在行动中学习

第二章 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

第一节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

第二节 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

第三章 保特思想的开放性

第一节 变幻原是永恒

第二节 人的最高级的思维模式就是开放性思维

第三节 双向的开放性思维

第四章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第一节 “集中”是所有成功者的法则

第二节 做自己喜爱的事

第三节 将事业置于第一位

第四节 凡事认真

第五节 永远追求持续不断地改善

第五章潜意识的力量

第一节 潜意识具有无穷的力量和智慧

第二节 让意识与潜意识和谐一致

第三节 潜意识是土壤,意识是种子

第四节 运用潜意识改变人生的法则

第五节 改变习惯的方法

第六章 迈向卓越之路

第一节 价值观

第二节 梦想

第二节 目标

第四节 计划

第五节 行动、反省、再行动

下部 心灵篇

第一章 打开内心里的改变之门

第一节改变就在一瞬间

第二节 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好

第三节 改变思想,你就改变了命运

第四节 自我心象

第五节 是你接受的知识和信息形成了你的思想

第二章 生命的意义

第一节 只有懂得生命是多么脆弱的人,才知道生命有多可贵

第二节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第三节 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倒

第四节 人能面对死,就能面对任何困难

第三章 认识自己

第一节 自我的迷失

第二节 做自己

第三节 发现自我

第四章 高贵的心灵

第一节 人的出身不能选择,但道路可以选择

第二节 规划自己的生活

第三节 英雄崇拜

第五章 生命力

第一节 发掘自身的成功机制

第二节 自强自立

第三节 强大、有力量是一切取胜者的法则

第四节 上兵伐谋

第五节 野性

第六章 通向快乐的途径

第一节 热爱生活

第二节 快乐是一种心态

第三节博爱是快乐的法宝

第四节 用感恩的心做人,用爱心做事

第五节 要有宽容心

结束语

方与圆3——观念是一切

前言

开篇

1 期待激励

2 学会思考

3 坚守核心经营理念

第一章追寻生命的意义

第二章做最好的自己

第三章 为工作而自豪

第四章 工作当玩乐

第五章 责任心

第六章 没有任何借口

第七章 这是你的工作

第八章 积极主动

第九章 凡事认真

第十章 唯仃规则能给你自由

第十一章 永远追求持续不断地改善

第十二章 做好工作是人的一种尊严

第十三章 要有团队意识

(一)团队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二)互相尊重、信任、关心,有坦诚精神

(三)互相帮助

第十四章 要提供比满意更满意的服务

(一)良好的服务体现你良好的素质

(二)顾客至上

(三)服务,要超越顾客的期望

(四)销售就是服务,服务就是爱

第十五章 教育要随人、随事、随时、随地

结束语

【评价】

丁远峙先生所著的《方与圆》,举例贴切,耐人寻味,将人的心理活动浅显地剖析出来,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此书从清朝的铜钱形状——“内方外圆”引入做人的道理。方,就是做人的正气,具备优秀的品质。圆,就是处世老练,圆通,善用技巧。正如人走路,直走不行,就可以绕过去。一个人如果过分方方正正,就像生铁一样,一拗就容易断;但一个人八面玲珑,圆滑透顶,总想让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久而久之,谁还愿与这种人打交道呢?从而揭示出做人必须方外有圆,圆中有方,外圆而内方的道理。 “方”的确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精神脊梁,人的外在是内在的一种反映,内心没有的东西,外表就无法显露;内心有了,外在自然而然就表现出来。人的心灵杰出,行为才可能杰出;人的内心美好,气质才会美好。人的气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的内在品质决定。正如军队,做参谋的,只需要有计谋,但起决定作用的司令官,却要有威望、魄力、具备优秀的品质。对人生而言,技巧只是方法和手段,而决定人生成败的却是品质。

6.蓝色枫叶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篇六

在江南,春浪漫的灵魂洒落在每一片土地上。春天里,没有夏的热烈,秋的深沉,冬的冷峻,她似母亲一般,抚摸着大地就像抚摸着她的孩子。四季就像一个人一生的发育过程,如果没有春抚育着,哪有夏的活泼乱跳,秋的忧郁潇洒,冬的不苟言笑。

春把春雨供给饱受冬的吹残的生命,杜甫的“润物细无声”不就说明这一点吗?焉焉的小草接受春雨的哺育,焕发生机;郁郁的野花在春雨的滋润下绽放笑脸;柳树不再害怕,冲进雨里贪婪的吮吸着这春的甘露;田里的稻苗立誓不辜负春雨的养育之恩,要有好收成。优雅的石桥,悠悠的小舟在一个个桥洞中穿梭。春雨无私地下着,不大不小,像毛线,茸茸的,编织着春的美梦;像琴弦,细细的,弹奏着春的心声;像珠帘,密密的屏盖着春的神秘。这是,你如果静静地听雨,你也许会听到春雨带给你的祝福,淅淅沥沥的雨下个不停伴随着沙沙的雨声,扣人心弦,让人沉醉其中。人们撑着油纸花伞漫步在江南雨街上真是别有一番风味;一群群小孩在屋檐下游戏,丝毫不怕被雨淋到;一对对恋人挽着手同撑一把伞想让春雨见证他们地老天荒的爱情;两位夕阳下的老人相互依靠拄着拐杖,唯恐看不到下一个春天。江南大地上一切的一切,都沐浴在春雨中,勾画出一副朦朦胧胧的水墨画。

春天里那一抹春风也是必不可少的。春风里带着一点春雨的气息,花儿的香味、青草的芳香、江南房屋特有的古老的木香弥漫在春风里,带着沁人心鼻的香味。又是风力夹着绵绵细雨,骑车穿梭在江南古街上:轻柔的春雨洒落在脸上,凉凉的、酥酥的让人忍不住想去感受一番。有了风,天上的风筝也多起来,燕子、瓦片、蝴蝶各式各样的风筝在天际里翱翔。“春风送暖入屠苏”春风吹入每家每户。

春魂,是指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色。

人生·命运

人都说,人生美好,可实际是千辛万苦;人都说,信命,可佛祖给过你一帆风顺吗? 巴尔扎特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人生的大风浪中,我们从此学船长的样子,在狂风暴雨中,把笨重的货物仍掉,以减轻船的重量。是啊,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辛酸、烦恼、也有那些强求不来的天方夜谭,我们都要学会放弃。人身中经历的不只是狂风暴雨,也有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烦恼无处不在,不可能十全十美,而这些便是人生旅途中的“货物”。聪明的船长懂得将笨重的货物丢掉,将船的重量减少到最低,使航海跟顺利。而我们为何不能学学船长的敢于放弃,把人生中的负担抛掉,更好的完成使命。

因为有人生,所以命运也伴随到来。

罗曼·罗兰说过一句话——命运不存在与一小时的决定中,而是建筑在长时间的努力、考验、默默无闻的工作基础上。尽管在长途跋涉中丢掉了笨重的行李,但考验还在继续,难道船长扔掉笨重的货物就能在狂风暴雨中顺利的前行吗?不!为赶在摇摇欲坠,船身在海中此起彼伏,暴雨倾盆的倒在船上,连海鸥也停止了飞翔。船上,船长、水手在恐惧,在出境而生情,这就是人生的考验;船长、水手齐心协力,努力克服困难,他们们有抱怨,尽管到达彼岸,也不邀功请赏,这便是努力与默默无闻的工作。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没有一帆风顺,没有万事俱备,只有努力,考验,默默无闻的工作的基础上才有美好的命运,人生才会成功。

人生·命运,在勇敢的放弃,在努力,在考验,在默默无闻的工作中。命运与人生是黏在一起岁的,命运决定一生,而决定命运的是自己。

人与机会

弱者等待机会,而强者创造机会。

懦弱动摇者常常用没有机会来原谅自己。其实,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机会!学校的每一门课程,报纸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位客人,每一次演出,每一次贸易,全都是机会。这些机会带来教养,带来勇敢,培养品德,制造朋友。对你的荣誉和能力的每一次考验都是机会。如果想道格拉斯这样的奴隶都能是自己成为演说家、著作家、和政治家,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道格拉斯练身体都不属于自己的。

没有谁在他的一生中,运气一次也不降临。但是运气发现他并不准备接受她的时候,她就会从门口仅从窗口出了。

年轻的医生通过长期的学习和研究,他碰到第一次复杂的手术。主治大夫不在,时间又非常紧迫,病人处在生死关头。他能否经得起考验,他能否代替主治大夫的位置和工作,机会和他面面相对。他是否能够否定自己的无能和懦弱,走上幸运和荣誉的道路,这就要他自己做出回答。

对重大的事迹你做过准备吗?

除非你做好准备,否则,机会只会使你显得可笑。

“从这条路走过去可能吗?”拿破仑问那些被派去探测伯纳称之为死亡之路的工程技术人员。“也许吧,”回答是不敢肯定的,他在可能的边缘上。“那么,前进!”小个子不理会工程人员将的困难,下定看了决心。

出发前,所有的士兵和装备都经过严格细心的检查。破的鞋、穿洞的衣服、坏了的武器,都马上修补或更换。一切准备就绪,然后部队才前进。统帅的精神鼓舞着战士们。战士皮带的闪光,出现在阿尔卑斯山高高的陡壁上,出现在高山的云雾中,每当军队遇到特殊苦难的时候,雄壮的冲锋号就会响彻群峰之巅。尽管在危险的攀登中到处充满了障碍,只是队伍延长到三十公里,但是他们一点不乱,也没有一个掉队!四天之后,这支队伍就突然出现在意大利平原上了。

当这“不可能”的事情完成后,其他人才看到,这件事其实早就可以做到的。许多统帅都具备有必要的设备、工具和强壮的士兵,但是她们缺少毅力和决心。而拿破仑不怕困难,在前进中精明的抓住自己的生命。

机会,也许就在你面前。

生命的一抹

少年时,总喜欢站在山上听风响,躺在原野上看云飞,日子过的轻轻忽忽,像梦,一切都令人陶醉,一切都美。

什么叫做美呢?那时还说不出来。生活在北国的原野上,只觉得天地无限辽阔。早春,在潮润润的泥土上,踏着刚出压得清不敢采摘。秋天的时候,那莽莽的大平原真是人惊奇!从天上到地下,缤纷的色彩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仅够眼睛忙的。等到西风渐紧,黄叶辞枝,我总有无端的喟叹。

那些稚气的举动,其实只在蒙蒙胧胧中一种粗浅的感受罢了!稍稍成长,我便琉璃再连

天的烽火里。可怪的是,我竟没觉得有多少颠沛的痛苦,却暗暗欣喜能趁此饱赏山河的景色。摄许多美丽的影像与新版上:石头城苍凉的落日,西子湖柔美的夜月,扬子江滚滚的长流······更难忘的是那一次,我徘徊在湘江的岸边,一泓秋水,蓝得像镜子似的明澈;对岸的山峰,红叶以灿烂成一片红霞。在澄澈的秋光里,孤村隐约,渔歌悠缓。这岂非神仙境界?于是,便许下心愿:将来要协同二三知己,归隐于此。数亩田、几架书、一卷诗,生活像舒卷自如的云彩······那时候,年轻的梦太年轻,美丽的幻想太美!人们谁没有过年轻呢?谁没有过美丽的梦想呢?但谁又像我这样沉迷在梦幻中永不清醒呢?说我想那只在屋角上缀网的蜘蛛,不如说那只缀网的蜘蛛像我!把生命局促造一个小角落里,而后千丝万缕织成一个孤寂的世界。就这样我独坐在文学天地中,微笑的面对着七彩的人生。任关注我的人叹息,人懂得我的人沉默,任嫉妒我的人讥讽。

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我就是我,在人海中打滚了三十多年,依然那么天真或者说依然那么痴傻!在需要勒紧腰带的日子里,仍不相信金钱的权利;在儿女成行的年纪,还要去崇拜诗,去迷信美;让许多繁华的机遇从指缝问漏过而毫不动容,却常常对于心灵的感受费劲心神的捕捉。有人说:“入世深些,年龄大些,思想就会成熟。”这句话的真实性时我怀疑,为什么历尽沧桑,我的心灵仍像孩童一样稚拙呢?

7.书籍设计之封面 篇七

关键词:儿童书籍,封面装帧设计,色彩表现

闻一多先生认为对于一本书而言,“美的封面”不仅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更能够促使读者自发的爱惜并保存书籍。因此,一直以来书籍封面装帧设计都是业界的研究重点。儿童天性率真无邪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与,因此在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设计出能够被儿童喜爱的作品。近年来随着娱乐的多样化,可供儿童选择的娱乐形式也越来越大,从而导致了儿童的阅读兴趣大幅度的下降,因此针对儿童对色彩的偏爱深入的探索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技巧对于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培养儿童良好的审美习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能够对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直接产生影响的共有色彩、图形和文字三个因素,其中色彩对封面装帧设计所产生的影响主要集中不同颜色的色彩对于儿童的吸引力也是存在很大的差别的。众所周知的是不同的色彩能够给予人们不同的情感体验,例如红、橙、黄等暖暖色调能够给予人们一种明快、喜悦的感受,而蓝色、紫色等冷色调则给予人们一种沉着、冷静之感。单就儿童而言,其四五岁的年龄决定了一方面更喜欢能够给予自己一种欢快之感的暖色调,另一方面对于复杂色彩的辨识度不高,因此在儿童类封面装帧设计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尽可能的避免使用复杂的色彩,更要多使用能够激发儿童美好情感的暖色调,例如在《我想要爱》一书中就是通过艳丽的橘黄、橘红与小棕熊形成对比,暗示了小棕熊内心对爱的强烈渴望。图形是影响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受知识有限的影响,大多数儿童对于图像都有一种莫名的喜爱,在生活学习中很多儿童都有着随手涂鸦的习惯。因此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中所使用的图形对于儿童的注意力有着很大的影响,简单易懂的具象写实图形较之呆板负责的图形毫无疑问更有吸引力。例如在《松鼠先生和月亮》一书中,设计师用铅笔速写的方式将松鼠毛茸茸的长尾巴与月亮连在一起,看似松鼠在拼尽全力的推开一个黄橙橙且硕大无比的月亮,鲜明的色彩、简单而生动的图形一下子打动了诸多孩子的心灵。由于儿童识字不多,因此文字对于儿童类书籍书面装帧设计的影响并不是很明显,但是也不容忽视,在设计的过程中一般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尽可能的选择活泼可爱的琥珀体、综艺体或者圆头体等装饰体,文字的数量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避免对儿童的阅读产生干扰。

通过以上对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影响最大的是色彩、图形次之、文字再次之。究其原因就在于相比于成年人而言,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育程度角度,这种情况下其阅读兴趣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书的第一印象,而灿烂的色彩毫无疑问更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从而促使其产生阅读的兴趣。因此在对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儿童对不同色彩的偏好,数量的运用不同的色彩来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

二、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色彩的特点

书籍封面的主要功能是向读者传达书籍的内容,由于儿童书籍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特点,因此此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不仅仅要将书籍内容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更要灵活的运用不同的色彩来培养儿童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体而言,当前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色彩的运用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考虑到儿童活泼爱动的天性,因此设计师在设计封面时常常会利用轻重倒置的色彩感来达到一种活泼的动态感目的,例如目前市场上很多儿童书籍封面都是以红、黄、蓝等明度较高的色彩为底色,将具有重感的色彩夹杂其中,从容产生一种活泼跳跃的卡通之感;其次是三原色在儿童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大量应用,不同于其它组合色彩,三原色强烈的对比之感能够给予读者更为强烈的直观感受,对于儿童而言,其在选择图书的过程中并不会过多的去思考书籍色彩背后所蕴含的种种含义,例如通过蓝色来表现图书的“忧郁”主题等,这些都不是儿童所要考虑的。其选择一本书籍的主要影响因素就是图书能否对其产生吸引力,因此能够产生强烈对比的三原色就被广泛的应用于儿童书籍封面设计中;最后是明亮色彩是儿童类书籍封面设计的主要色彩。天真活泼的儿童对于代表事物美好一面的明亮色彩天生就有好感,这也决定了在封面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们往往尽可能的选择明亮的色彩来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和探知欲,例如绿色、红色的大量使用,通过绿色来表现生机勃勃的大自然、通过红色来表现生命的活力等。总而言之,考虑到儿童身心发育的特殊性,儿童书籍封面色彩在设计的过程也是有着一定的侧重的。在实践中设计师们通过对不同色彩的灵活运用不仅仅调动了儿童的阅读积极性,更通过各种色彩的强烈对比来有意识的引导儿童去对周围世界主动的探索,发现生活之美,以此来帮助儿童更好的成长。

三、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色彩表现技巧

正如上文中所提及的,在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的诸多影响因素中,色彩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但是在实践中面对众多的色彩我们又应该如何选择呢?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1. 根据儿童书籍类型选择色彩。

众所周知的是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情感表达能力,因此在封面设计的过程要根据儿童书籍类型来选择不同的色彩。例如橙色能够给人一种快乐、幸福、欢快的感觉,因此用于童话故事、神话传说、幼儿认图等类书籍中;再比如蓝色除了代表着忧郁之外,也能够给人一种宁静、充满智慧的感觉,因此在儿童小说中常常会通过不同纯度、明度的蓝色组合来营造出凉爽清新的效果。

2. 控制色彩的数量。

儿童的认知能力决定了其对于复杂的色彩往往具有一种抗拒之心,在很多儿童看来完全看不懂复杂的色彩。因此在封面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控制好色彩的数量,对此要重点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主导色的数量,一般来说一部儿童书籍封面的主导色应当控制在2到4个为最佳,其中绿色、红色是比较常见的色彩,此外在多种主导色中要注意按照色彩的明度进行划分;另一个则是辅助色的选择,对此不仅要控制好辅助色的数量,一般要控制在八个一下,更要确保辅助色不会喧宾夺主对主导色产生冲击。例如由于红、黄、蓝等色彩十分强烈,因此应用于辅助色中很容易影响主导色的表现能力。

3. 将色彩与图形完美的搭配。

色彩和图形是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的两个主要因素,图形与色彩的完美结合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儿童的阅读欲望。因此在封面设计过程我们不能够一叶障目的追求不同色彩的使用,更要将色彩与图形搭配起来,比较常见的如月亮图形可以选择橙黄色、太阳图形选择红色、草地图形选择绿色、海洋图形选择蓝色等。儿童类书籍封面之所以能够对儿童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不仅仅是因为色彩的使用,更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邹瑾琳,彭一清.色彩个性对书籍封面设计风格的影响[J].美术大观,2011(8).

[2]陈颖.色彩在儿童书籍封面设计中巧妙运用[J].电子测试,2015(24).

[3]刘红,杨林.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的构成要素分析[J].前沿,2013(14).

8.书籍设计之封面 篇八

关键词:美术书籍;封面;设计思路

当前,美术书籍封面的设计手法更趋灵活,功能要求日益多元。封面设计是美术书籍装帧设计中的重要内容,设计者在有限的版面空间范围内,将容具具体意象的色彩、文字、图画和图形等元素依据认知及审美规律和封面功能进行有序搭配,理性传达信息,并带来艺术美感。对于美术书籍而言,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既需要扎实而有趣味的书籍内容,又需要高质量的书籍装帧设计。这要求美术书籍的封面设计者要善于把握当前封面设计的理念趋向,发现其中的不足,进而拿出应对之策。

一、美术书籍封面设计思路中存在的问题

封面作为联结书籍内容和读者的桥梁,发挥着吸引读者注意力和激发阅读兴趣的作用。我国传统美术书籍的封面设计因过分强调政治教化作用而相对忽视对读者特有的认知心理、色彩感知特点及具象思维属性等规律的贯彻,导致其难以适应现代美术书籍市场追求审美化、娱乐化和个性化的新趋向。传统美术书籍封面设计理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封面设计理念保守,审美艺术原则弱化

美术书籍的功能在于通过图形图像、美术理论及实践等促进读者审美感知发展,提高其艺术修养及美术技能,在赋予读者体会美的能力的同时,促进其认知进步及人格发展。传统美术书籍封面设计受国内美术教育理论及意识形态环境影响,对美学功能重视不足,尤其是对美学修养存在认识误区,将审美视为一种资产阶级享乐行为。比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美术界对裸体模特存在认识误区,在美术理论和素材内容上相对狭隘、保守,导致美术书籍的封面设计者在设计实践中难以贯彻艺术至上的基本原则。审美艺术原则的缺失是我国传统美术书籍封面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2.对美术规律应用不足,难以激发阅读兴趣

在美术书籍封面设计中充分尊重读者的色彩感知特点,既能在感官上给读者带来舒心愉悦的审美观感,又能激发其观阅兴趣。美术书籍读者一般具有独特的色彩感知偏好。研究表明,读者一般倾向于明快鲜艳、饱和度高的红、绿、蓝等颜色。红色视觉刺激最强、最显生气,橙色能让读者感到愉悦、温馨,黄色轻盈明快而具有温暖、提神的效果,绿色则令人平静、放松。例如我国传统的少儿美术书籍,其封面设计多用漫画风格,印刷装帧质量不高,色彩单调暗淡,且图像、图形模糊,在色彩运用、色调搭配等美术科学规律的应用上存在明显不足,导致美术书籍封面对读者阅读兴趣的激发作用不强。

二、美术书籍封面设计思路更新的对策

在美术书籍市场日益健全的今天,美术书籍封面设计理念在读者认知发展规律的理性回归中开始重视对读者审美特点的发掘与利用,追求审美化、娱乐化和个性化的趋向日益明显。美术书籍封面设计的基本理念开始摆脱一元化的政治教化方式,向最大限度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和有助其认知发展、人格培育及智力开发的趋向更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审美需要日益强烈,美术修养已成为很多人追求艺术素养提升的重要领域,而美术书籍在美术教育和美术修养培育中又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美术书籍的封面设计者应适应封面设计理念更新的最新趋向,争取出品更多能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并有助提升其美术素养的优质封面。

1.灵活运用色彩与插画,提升封面艺术性

美术书籍读者相比于一般书籍读者而言更加感性,色彩鲜明的图形、图像更容易引起其阅读兴趣。封面设计者应在封面设计中认真体会不同年龄阶段读者的审美情趣,尽量以色彩鲜艳的画面去凸显主题,在色彩运用上尽可能使用红、黄、蓝、绿、紫等区分度高、光鲜艳丽、激发性强的颜色。如《迪士尼儿童百科全书》封面大胆运用大红、明黄及蓝绿等比较欢快的颜色,直接刺激读者观感,让其看到封面后自然产生愉悦感。美术书籍的封面设计者还要懂得如何巧妙利用轻重倒置的色彩感去实现画面色彩的跳跃,充分利用读者喜欢观赏插画的心理,创作新颖奇特、极富想象和幽默诙谐的插画,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封面氛围中获得对抽象事物的具象感知。

2.把握受众审美心理,提高封面文字观赏性

美术书籍读者拥有特殊的审美心理,对艺术美感的追求更加深邃而独到。书籍封面既然属于书籍就难以避免使用文字,而文字的位置、大小、形状、排列及色彩设计可以体现书籍的内容和性质。对美术书籍读者而言,汉字可算作一种具象图形。对美术书籍封面文字进行恰当处理,可以极大拓展封面图像的艺术展现空间。新颖多变的文字不仅能激发读者的别样情趣,还能赋予书籍特殊的情感魅力。封面设计者在文字处理中要懂得充分利用专业化的现代技术工具,以活泼可爱的字体样式将抽象的文字以充满艺术美感的图像呈献给读者,尽量拉近读者与书籍内容的距离。封面设计不宜使用过多字体,可通过调整字体明暗、大小、颜色及位置等增强读者的视觉观感。

3.精心设置封面布局,凸显书籍主题

主题是所有书籍的灵魂,封面主题凸显不明会造成封面与内容的脱节。美术书籍的读者对艺术美的追求有着特殊体晤,这就要求封面设计者在版面布局中贯彻图文并茂的基本原则,在抽象事物的具象化过程中注意凸显书籍主题。设计者要善于在版面布局中把握主题,充分利用丰富的色彩、变换多姿的图形图像及文字彰显艺术性,激发读者的想象乃至幻想,在美术教育价值基础上拓展书籍的审美价值。设计者要认识到读者对书籍主题的把握方式不同于一般书籍读者。设计者在版面布局中要具有强烈的主题意识,将能够展现主题的视觉元素置于封面最为显眼的位置上,形成主题指向明确的排版格局。设计者还要力求版面视觉元素的和谐,注意封面版式的秩序性、主次性及虚实搭配,在主题凸显过程中营造更为丰富的视觉效果,在有限的封面空间中拓展视觉符号的艺术张力。

9.从封面设计看音乐书籍的造境之美 篇九

[关键词] 音乐书籍 装帧设计 封面 造境

[中图分类号] 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5) 01-0034-04

Introduction to Create Artistic Conception in Book Binding of Music Books

Wang Yulin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Abstract] Construct artistic and poetic realm is the highest mission of book graphic design. This paper chosed the construct artistic and poetic realm as a starting point, and analyzed the construct artistic and poetic realm of music books from four aspects, music elements, music content, music images and text. Then, the aesthetic of the construct artistic and poetic realm was explored on the graphic design through pract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Music books Graphic design Cover Construct artistic and poetic realm

音乐是一种运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思想情感和反映生活的艺术,音乐书籍是运用文字符号记录这种无形艺术的一种载体。随着时代的进步和音乐文化的发展,音乐书籍的内容不断扩展,装帧设计越来越精美,读者对音乐书籍的实用性、审美性和工艺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创造出具有中国美学特征的音乐书籍装帧成为设计者追求的最高目标。由此,音乐书籍的封面设计逐渐从实体形象时期步入创造美的境界的时代。

1 音乐书籍封面设计“造境”的引入

1.1 “造境”的涵义

“造境”即“创造意境”[1],指设计者根据自己的想象,将要表达的内容意境化,使其更易引导观赏者进入创作主体的情感意识。

“意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概念,亦是中国最重要的古典审美意识之一。“意境”最早出现在王昌龄的《诗格》之中,他将诗分为物镜、情境和意境三个境界,并给予意境最高评价,认为意境“张之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此后诗歌、音乐、绘画、书法等多门艺术便以创造意境为最高境界。意境并非是表现具体形象的,而是很多象的叠加,通过这些象的集合,形成一种氛围,让人置身其中引起某种情绪的共鸣。中国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曾这样诠释意境:“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情景抒情,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2]

音乐作为一种有声无形的艺术,强调听众的情感体验,这就要求设计者展开艺术想象力,营造一种意境氛围,引导读者提前体验创作主体的情感意识。

1.2 我国音乐书籍封面设计的传统形式

从最初用竹简记录诗歌的《诗经》到现今琳琅满目的各类音乐书籍,音乐书籍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依笔者之见,传统的音乐书籍封面设计主要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是“纯色加书名”形式。即用较为厚实的纸张为书籍做一个封面,偶尔有一些简单的构图,但没有深层次的设计理念。这种装帧形式在雕版印刷术运用之后便开始普及,通常是用深色的纸或者织物做封面,用贴在左边的签条书写书名。民国以后,各种优秀的西方音乐书籍相继翻译出版,但基本还是采用这种形式,在红色、黄色、蓝色等原色纸封面上打印书名和作者名。如民国时期吕骥编、新中国书局出版社发行的《新音乐运动论文集》(图1)。新中国成立初期,这种形式依然是音乐书籍封面设计的主流,比如丰子恺著、新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入门》(图2),中央五七艺术大学音乐学院管弦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提琴初级教程》(图3)。

图1 图2 图3

由于这种封面设计形式非常经典,因此在设计意识多样化的当代依然存在。如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系列钢琴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系列钢琴教程和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系列音乐书籍的封面,都是运用的纯色纸张加书名的设计形式(图4—7)。

图4 图5 图6 图7

第二种是“图片加文字”形式。即设计者通过在封面运用图片(或照片)、色调等设计元素形象化地表现书籍内容的形式。如人民音乐出版社的罗沃尔特音乐家专辑丛书,选用音乐家的照片或画像为封面主要构图要素(图8);湖南文艺出版社的乐器“跟我学系列”教程,以乐器照片加背景色彩为封面(图9)。这种形式对第一种形式的最大突破在于图片或照片要素的运用,因而具有一定的工艺性,但由于追求的是直观形象,想象空间太小,无法带给读者更深层次的吸引力,再加上照片或画像的组合过于呆板,艺术性不强。

nlc202309021257

1.3 音乐书籍封面设计进入造境美时代

随着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从20世纪末开始,一些书籍装帧设计者开始追求设计艺术的神韵与境界,各种传达作品精神内涵和意境的装帧设计涌现出来。受此影响,音乐书籍封面设计进入追求意境的时代。设计者开始舍弃照片图画直接拼接的封面模式,转而在理解作品的内容、特色和风格的基础上,经过内省,将作品内涵上升到高度精神境界,再将这种精神境界以艺术的形态展现出来,创造出能够完美诠释作品神韵和意境的封面设计。音乐本就是艺术的分支,艺术分支之间在美的标准上是相通的,因此造境于音乐书籍的封面设计显然顺理成章,同时从宏观上也表现出一种浓厚的民族风味。由此,中国音乐书籍封面设计进入造境美时代。

2 音乐书籍封面设计造境的基本手法

音乐书籍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如音乐史、音乐技法、音乐曲集、音乐理论、音乐评论、音乐感想等。各类音乐书籍的内容不尽相同,艺术形象和风格特色各有千秋,封面设计造境的手法千变万化。但总体而言,音乐书籍封面设计造境的手法可以归纳为四类。

2.1 以音乐元素造境

音乐元素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它可以是音乐的任何组成部分,如单独的音乐作品片段、某一类作品的曲风、音乐符号(高音谱号、低音谱号、音符、休止符、各类音乐术语等)等。由于音乐作品片段是声响性质的,音乐曲风是无形的,因此在封面设计时一般只能运用音乐符号造境。

以音乐元素造境的封面设计常见于阐述综合性音乐知识的音乐书籍。这类书内容丰富多样且主题不固定,很难将其内化成某种特定的情景,因此比较适宜用音乐元素进行表达。

音乐符号是音乐的代表元素,它的出现可以直接让读者产生与音乐相关的联想,如果再加上一点旋律律动线条,则能立刻引导读者将视觉效果幻化成为无声的旋律,带领其进入音乐的境界,创造出被美妙音乐包围的温暖氛围。比如,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基本乐理简明教程》(图10),封面设计由各种音乐符号组成,包括高低音谱号、变音记号、还原记号、调号、装饰音记号。这些符号以叠影的方式串在一条曲线状的五线谱上,曲线的形状像两只反向倒影的耳朵,寓意耳朵能听到各种各样的音乐,也是对音乐旋律起伏变化的形象反映。这个设计能让读者迅速产生聆听丰富多彩的音乐的联想。

运用音乐符号营造意境在音乐书籍封面设计中所占比例很大。此外,乐谱原型、五线谱及其变形等音乐元素的运用也较多(图11—14)。这类设计总体来说旨在创造一种音乐氛围,引领读者进行音乐体验。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2.2 以音乐内容造境

音乐内容主要指音乐反映的社会生活风情和表达的主要情感。

以音乐内容造境一般是通过营造物镜,以实物渲染让读者流连忘返的情境。它需要设计者在充分理解音乐书籍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设计出能揭示音乐内容且富有情趣的封面,使读者能通过封面轻松愉快地了解书籍内容。比如《儿童古典音乐绘本》系列中的《胡桃夹子》(图15),封面以音乐故事中的老鼠与国王两个相互冲突的矛盾体为设计核心,再取最有代表性的一个音乐内容场景展开设计,使读者在看到封面的时候就对音乐内容有了大概了解,从而引导读者提前进入音乐的情感体验。

2.3 以音乐形象造境

音乐形象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阐述。从客观上说,音乐形象是一种“音响形象”,是用声音来塑造感官形象。从主观上说,音乐形象是一种“听象”“视象”,当听众听音乐时,他不仅在脑海中形成一种听觉形象,而且会根据这种听觉产生一定的联想,将听觉转换成视觉形象,形成“视象”。这种“视象”可以是根据音乐内容产生的场景联想,也可以是根据音乐产生的有关音乐演奏形象的联想。音乐书籍封面设计以音乐形象造境就是因为音乐形象具有“视象”特征。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具备鲜明的音乐形象。音乐有标题性音乐与非标题性音乐两种。非标题性音乐内容比较抽象,抒发感情较多,不利于具体的内在视象描写,也不易引起联想;标题音乐一般具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描写性较强,而且描写的主要是现象,能轻易引起相关的视象联想。因此,以标题音乐为主要内容的书籍更易选择以音乐形象造境。比如,《黄河钢琴协奏曲》(图16)采用该协奏曲的核心形象黄河作为封面主体形象,《中国陕北民歌》(图17)以最具陕北特色的风景面貌作为设计重点,《二胡艺术与江南文化》(图18)选用具有江南风格的音乐形象作为设计主题(图16—18)。

有些音乐书籍选用音乐表演的视觉形象来表现内容。如图19—22四本有关中国古代音乐史的书籍的封面,都以古代音乐演奏的画像或者陶俑代表古代音乐形象。

图19 图20 图21 图22

还有一种比较隐喻的音乐形象造境,即以其他艺术形象来表现音乐形象,其中最常见的是以“梅兰竹菊”作为与音乐相通的艺术形象。如《笛子技巧系统练习二十九课》(图23)、《笛子曲选集》(图24)分别选用“兰”和“竹”作为设计主题。“兰”代表幽静的气质,“竹”代表超群脱俗的气节,两个设计都运用艺术相通的特性来表现书籍内容所要体现的主体音乐形象。

2.4 以音乐文字造境

文字是一种形式抽象却极具内涵的符号系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美学特征。音乐文字是具有音乐意义与内涵的文字,一般以用书法字体书写与音乐相关的文字为主要表现手段。比如,《泉州南音》(图25)以乐曲的文字谱(一种用文字记录乐谱演奏位置的记谱法)为设计背景,《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图26)运用古代音乐文献记载为设计背景。音乐文字的出现给书籍营造了一种古香古韵的氛围,为书籍增添了不少艺术表现力,从而使音乐书籍更富生命力。由于中国文字的地域特殊性,这类以音乐文字造境的书籍,内容一般以介绍中国古代音乐为主。

nlc202309021257

3 音乐书籍装帧的造境之美

“造境”作为书籍装帧的最高境界也是音乐书籍装帧设计的最高追求,不仅封面设计应追求造境之美,整体设计都应追求造境之美。笔者认为,音乐书籍的造境美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

3.1 追求和谐的美学观

音乐书籍装帧造境首先要遵循追求和谐的美学观。“和谐”是美学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和谐观强调整体、静态的和谐,“整体”表示事物不能是单一的,因为单一只能称为“同”而非“和”。“和”要求不同性质的事物或因素之间的配合,“谐”要求众多不同质事物之间的相互融合、排列有序。因此,音乐书籍的装帧造境设计要避免设计材料单一,色彩和设计素材应尽量多样化;设计元素的排列要避免并排出现,应将素材错开,主次分明,这样才能产生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在纸张的选择上可以使用具有护眼功能的浅色纸,这种颜色既能防止长时间看书给读者带来的眼睛疲劳,而且能给读者古典的感觉(古代欧洲乐谱的抄写多用浅黄色牛皮纸)。在开本设计上,乐谱集之类的书尽量用8开,这样乐谱才比较清晰,看起来不吃力,非乐谱书籍可根据内容进行适当的选择。在色彩搭配上要均衡、协调,实现对立统一。

3.2 寻求色彩美与意境美的统一

色彩的搭配与意境的营造有很大关系,色彩的巧妙组合能够增强书籍装帧设计的意境美,反之,用错色彩将无法达到造境的要求。比如前述《黄河钢琴协奏曲》《中国陕北民歌》《二胡艺术与江南文化》这三本书,就很好地运用了色彩美与意境美的统一。黄河,因其水中大量含沙导致河水变黄而得名,因此在营造黄河波澜壮阔的意境时,一定要运用相应的黄色为主调,同时黄河又是中国的母亲河,所以可以选择中国红的字体来搭配黄河背景。陕北风情最显著的风土特征是黄土高坡,所以《中国陕北民歌》的色彩也是以黄色为主。江南多烟雨,雾蒙蒙,雨蒙蒙,《二胡艺术与江南文化》的色调刚好适合这种江南情调,设计者用巧妙的色彩组合营造出诗一样优美的意境。

3.3 塑造形与态的完美结合

这里的“形”与“态”分别指代“形象”与“神态”。形象是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在脑海中形成的对该物体的整体印象,它不是物体本身,而是一种人们对事物的感受,会因人而异。“神态”是事物的精神内涵,只有在深刻理解以后才能够准确把握。

音乐是没有具体形象的,它会因听的人不同而各异,也会因为听的心情不一样而截然不同,因此音乐的“神态”显得非常重要,只有把握它的神态,才能更好地体现形象。音乐书籍装帧设计的造境,实质就是抓住书籍“神态”,将其用图像、版式等“形象”地表现出来。造境美就是形与态的完美结合,只有当两者高度统一的时候,音乐书籍的装帧设计才能够神形兼备,引人入胜。

3.4 引导多层次审美体验

日本著名书籍装帧艺术大师杉浦康平曾提出著名的“书籍五感”理论[3],他指出:“书的表达需要五感,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书籍五感是设计思考的起始”。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所以在进行音乐书籍装帧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如何让读者从视觉转换到听觉。《声乐教程》(图27)运用音乐元素为创造主题,流动的线条寓意快速的音乐运动,给读者一种如听音乐的听觉感受。《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论》(图28),封面采用两个演奏者的音乐形象为创造核心,两个形象栩栩如生,让人似乎听到古乐徐徐飘来。《国乐飘香》(图29)重在“飘”和“香”,立即将视觉图像转化为听觉、味觉等。

图27 图28 图29

所以,音乐书籍的装帧设计同样要重视五感,在选材和设计上,要最大限度地体现设计理念,传递音乐蕴含的思想情感,提升书籍的文化韵味和艺术美感,满足读者五感的需要,创造出更加合适的意境[4]。

4 结 语

造境,是书籍装帧设计的最高境界。美的创作与创造者的素质密不可分,作为音乐书籍的装帧设计者,要具有一定的音乐修养,善于运用音乐元素、音乐内容、音乐形象和音乐文字来造境。要有良好的品德和修为,不断充实自己的学识,增加自己的艺术修养,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加贴近书籍内容的好设计。

注 释

[1][2]王涛.浅析书籍装帧设计的造境之美[J].出版科学,2013,21(1):39-41

[3]于民.气化谐和:中国古典审美意识的独特发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2

[4]吕敬人.书籍设计艺术语言的表现力:由装帧到书籍设计概念转换的思考[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124

(收稿日期:2014-10-31)

上一篇:我的教育,我的梦下一篇:小饭店的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