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精选8篇)
1.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 篇一
关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论文
关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论文
内容摘要: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从哪方面入手更加行之有效呢?小学阶段学生最突出的心理特点是兴趣第一,我们作为管理者,只要引领广大教师在遵循这一教育规律同时,努力寻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学生自主学习自然会落到实处。
关键词: 自主 兴趣 策略 有效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而其中的自主学习又处于核心地位。因为没有自主,合作就失去了根基,探究也没有了活力。所以,转变学习方式,关键要在“自主”上下功夫。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减轻学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把金钥匙。
在课程改革工作,我和老师们积极参加十五区“自主学习”群体课题的研究,以课题推进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课题引领的进程中,我们立足在语数课堂,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落脚点,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以期达到强化教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激发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个学生获得充分发展,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回首走过的课改之路,反思课题研究历程,通过对课题全过程进行梳理和认真分析,总结并提炼出以下十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一、十种策略阐述
策略一:通过自主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疑问和惊奇也最容易诱发积极的思维活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创设“激疑”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好动、好胜、好问的心理特点,围绕知识的关键点,巧妙地创设情境,设置疑问,让学生疑中生奇,疑中生趣,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使学生体会到探索的愉快,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兴趣在探索中不断被激发。
语文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在新课导入时,有意识地设疑、激疑或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可以拨动学生好奇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们总结以下设疑导学的方法:⑴根据课题质疑导学。⑵根据课文首尾质疑导学。⑶抓住重点句质疑导学。⑷提出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导学。⑸根据课外延伸质疑导学等。
数学教学中,⑴出示相关物体设疑导学。一位教师在教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节课之前,教师把一把只有两条腿的破凳子拿进教室,并故意放在显眼之处。学生纳闷不已,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样不用老师多说,学生对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完后,教师再让学生显显身手,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把破凳子修理好,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的成功感。⑵联系生活实际,设疑导学。如一位老师在教授比例的应用时,给出自己房间和摆放家具的长、宽和比例尺,请学生当设计师,为老师设计房间。⑶竞猜引入激趣。如在教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老师在大长方体中放入一个小正方体,小正方体中装入一个要研究的不规则物体土豆,将其放入讲台之下,让学生猜老师带来的是哪种物体,它的周长、体积怎样求?当学生看到土豆时先是一愣,仿佛在说:这怎么求呢?学生产生好奇,进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动脑筋提出多种求体积的不同方法:有的说利用土豆占水的空间大小求土豆的体积,有的说用橡皮尼包住土豆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就可以求出土豆的体积,还有的说把土豆切成正方体的小块就能求出土豆的体积„„⑶教师出色“表演”激疑导学。如教学“年、月、日”一节,探讨闰年、平年的判断方法时,教师先让学生从年历上连续说出几个不同的年份,老师立刻说出是平年还是闰年。有许多学生迫不及待地问:“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一种渴求知识的欲望流露在每个学生的脸上。这时,教师把判断平年还是闰年的方法讲给学生听,学生听得聚精会神,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新知识。
策略二:通过多媒体的恰当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已经走进课堂。它的优势就在于,可为教学提供直观、形象、鲜明、有趣的条件。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恰当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生动的画面使抽象变具体,使枯燥的数学知识迎刃而解;优美动听的音乐能激发学生情感;丰富的影像资料缩短教材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短时间内大量的有关信息加大了课堂容量,与课内知识形成互补。
学生面对色彩丰富、直观形象的课件,好奇心被激发,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自然会提高学习效率。语文、数学学习不仅不是负担,反而成了一种乐趣。大量的事实证明,只要我们恰当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发挥多媒体的直观、新颖、有效的优势,就会让我们的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我们的语数课堂会更加充满活力。
策略三:通过学生自主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倡导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多元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即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在评价自己、评价别人的过程中体验自己作为学习主人的喜悦,而在这种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评价课上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给学生提供了发现自身和他人闪光之处,思维火花相互碰撞,为学生提供学会赞美别人、增进友谊的机会和时空。语文课堂上可以让生生之间进行美读评价、自主板书评价、引进资料评价、小组合作展示评价、作文进行自我和互相进行星级评价等。
数学课上,老师们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充分尊重学生让生生自主评价。如**老师在教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求18和30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时,让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四人小组讨论后,有的小组想采用列举法,有的小组想采用画集合图的方法,有的小组想采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还有的小组想采用短除法,到底谁的方法好呢?老师没有做判断,而是让学生小组间互评,说说谁的方法好,为什么?通过他们自己比较分析,生生评价,老师发现用他们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比老师强调用哪种方法,更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学实效性更强。
2、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评价作业。
以往在学生作业本上只有教师的批语,学生很少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再次订正后,学生的错误率依然较高。所以,教师在练习课上,不再一言堂,而是首先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对自己和他人练习的评价中去,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纠错、自我完善。在此基础上,充满自信地把作业交给老师批阅,我们发现这样做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数学六年级下册中,《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的教学,这一内容本身不是难点,但学生刚刚接触这两个公式,对于它的运用,总是出现混淆的情况,即使老师多次提醒,有的同学仍然出错,于是,**老师在课堂练习中,有意识让学生先自查,然后在小组内互查,看谁是一个合格的小老师,学生顿时兴趣大增,都非常仔细地检查起来,一会儿就有学生找到了“求侧面积时,用的是体积公式,而求体积时,用的是侧面积公式”的错误,并圈出来,给同学的作业做一个小小的评价。老师趁热打铁,接着追问:“做关于圆柱的练习时应注意些什么?”学生很快能领悟到这些平时自己都会出现的小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参与评价,倾听别人的发言,进行补充评价,让学生巩固了旧知,梳理了知识点,发现了其中的规律。从此以后学生再做相关题时,错误率大大降低了。
从中看出,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评价学生自主评价作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自觉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巩固和知识建构。
3、尊重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评价,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知识情况的评价,包括学生思想、情操等非智力方面的评价。而通过学生的自主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在评价中,首先让学生学会倾听,只有听了别人的发言,才能对其所说的内容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学生再差,教师都应给他评价别人的机会,因为评价别人的过程也是展示自我的过程,更是提高学生自信心的过程。
其次,在评价过程中,善于倾听别人提出的意见,对于正确观点学生予以接受,而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可进行反驳。这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以便不断完善自我。并通过小组间的评价、学生间的评价、及教师与学生的评价等多种自主评价形式,提高学生展示自我、与人交往和合作能力。
再次,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营造了民主的教学氛围,而学生在这种民主的氛围中,进行相互竞争与合作,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总之,学生自主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能力的形成对于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个性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民主、富有活力。
策略四:通过建立语文成长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开始,我们给每个学生建立了“语文学习成长档案”,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校根据研究年级段语文知识目标的不同要求,同时从培养学生乐学语文、会学语文、善学语文出发,精心设计袋内内容,做到内容专题化、设计美观化、数量星级化、评价小组化。教学干部设计好一套方案后,及时召开语文老师会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大家将成长档案内容定为:背古诗我能行、我的成长日记、看优秀书刊我能行、摘记我能行、写作文(日记)我能行。
学校定期组织成长档案袋交流展示的同时,我设计了一份家长对成长档案袋的调查问卷。从家长的反馈看出,100%的家长对学校这一举措非常支持,对老师们此项工作十分认可,他们认为此举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此举效果显著。
策略五:通过猜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猜想是数学中的一种思想与方法,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数学知识,对未知量及其关系所做出的一种似真判断。任何猜想都要经过验证,才能确定其是否具有普遍意义。猜想验证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探索的过程。“猜想——验证”是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有效方式
**老师执教的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一课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从数学知识的角度看,学生已知道了“比”、“比的性质”“比例”的概念。从思维特点的角度看,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猜想、归纳、类比、推理的教学活动经验。所以在这一阶段,开展一些探索性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基础。于是,谢老师设计了这节课的基本教学框架:提出猜想——验证——形成共识——知识运用。
在“提出猜想”这一具体环节时,老师先引导学生复习比例概念,然后让学生举个例子,(板书比例式)告诉学生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接着让学生猜想:你能猜一猜比例外边的两个项叫什么吗?中间的两个项叫什么吗?你能猜一猜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很容易猜出“外项”、“内项”两个概念,在初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后,他们再猜“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有什么关系”时,积极性很高,想法很多,有的猜到“比例内项积等于外项积”。
前两个猜想教师予以肯定,教师再因势利导追问后一个猜想,进入“验证”环节:这些猜想在比例中是否成立呢?请你们用板书中的比例式验证一下,你得出了这个规律是否每个比例式都具有呢?有没有问题存在呢?小组合作验证。
学会知识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节课的突出特点是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展开联想,验证求真。这样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更有深度。
策略六:通过教师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是的,有关研究表明,学业成绩好,经常受到教师表扬的小学生,其学习兴趣就高,学习信心也足,而兴趣高、信心足反过来又促进了小学生的学业成绩,可见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学习信心成正相关。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自觉、积极地从情感、知识、技能等方面使用鼓励性评价语言,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学干部可以通过阅读书籍,结合校内外的优质课,吸纳优秀教师的经典评价语并打印成册,老师人手一份,作为老师们教学资源。老师们结合课堂具体实情,灵活运用,做到:评价具体、有针对性、感染力强、激发情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策略七:通过互动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通过游戏、竞赛等活动形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1、借助游戏创设情境
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领略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如教学“动物乐园”时,首先用多媒体出示一幅情境图,说明这是一个美丽的动物乐园。“乐园的主人是谁呢?”学生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时,教师说明:“主人就是我们,我们一起随音乐去动物乐园吧!”随后播放音乐,在音乐声中给学生戴上头饰,扮成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分别将各种动物进行比较,让学生学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和谁同样多”的问题,并会用符号来表示。这样,学生在游戏中不仅学会了要学的知识,而且还全身心地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2、借助比赛创设情境
小学生普遍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总想找机会显露自己,以便赢得老师的赞赏或引起学生的注意,一旦他们在竞争中获胜,就会对自己学习产生强大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比赛,如“猜谜语”、“夺红旗”、“接力赛”、“开火车”„„使学生在适度紧张竞争氛围中增长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3、创设“成功”情境,增进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不断的成功,会带来内心无比的快乐和自豪感,从而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有助于激起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动力。例如:教学“6的加减法”时,贾丹老师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小朋友找帽子。教师先出示一幅情境图:在蔚蓝色的天空下,一群小朋友在快乐做游戏,他们头上都戴着一顶帽子,帽子上都有不同数字。手中都拿着一张卡片,绿绿的草地上长满了含苞欲放的鲜花,忽然刮来一阵大风帽子被吹跑了。接着告诉学生:只要你能正确地算出卡片上的题,就会帮助小朋友找到他们的小帽子,小朋友就会向你说一句感谢的话,花儿就会向你绽放。“想不想看到花儿绽放的美丽瞬间?”这一问激起了学生无限地热情,他们纷纷举起小手。果然,每一朵花在同学们一次次的正确回答中绽放了。教师为学生创设成功情境,学生不但学会了所学知识,而且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能在教学中注意有效情境的创设,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提高了自学能力。
策略八:通过展示专题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用以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手段。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教育界对作业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以“广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有效巩固并拓展知识”为导向,进行率先变革的呼声鹊起。课题组语文教师根据语文教材的特点和不同内容,设计一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创新性、趣味性的语文作业。
1.读课外书
通过读课外书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事先让学生读某一专题方面的书籍,然后组织一次专题班队会活动,如召开长征故事会、成语故事会、名家作品诵读会等。
2.编课本剧
对故事情节较强的课文或具有较强动作性的场面描写,可以抛开书本文字的束缚,让学生在课后自行编排、自行制作道具,在课内一展身手。
3.汇编资料
围绕某一专题,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书籍、上网等查阅资料完成任务。如:⑴谈谈你对北京近五十年某一方面历史的了解(可从建筑、饮食、穿着、交通、文化娱乐等方面着手)。⑵你对中国申奥有什么看法?假如让你向奥委会讲解中国申奥的有利条件,你怎样讲?⑶你知道(wto)世界贸易组织吗?加入wto后有什么意义?⑷请以“海啸”为题,写一份专题报告(建议:什么是海啸?形成原因、著名海啸、危害、如何防范等方面撰写)。⑸请以“汽车和我们的生活”为题,写一份报告„„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些命题有些过难,但要相信孩子,即使他们观点不成熟、有欠缺也无妨。通过实践,可以打开知识的大门,促进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筛选信息、解决问题能力。
4.自编作文集
“教育是心灵的转向!”柏拉图的话提醒我们:教育应不断的扶植、巩固并满足这种需要。
“自编作文集”正是根据这种需要,让学生选取自己最得意作品,自己设计封面、自定书名,从目录、写序、排版设计、打印、美工、装订等。让学生在“出书”过程中,不仅具有挑战性,更富有自主权,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更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了创新意识。这项作业,深受学生喜爱。
综上所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寓学于乐”的创新型趣味作业,应该不断地推广应用并延伸发展。
策略九:通过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小学阶段正式学生演练思维体操的黄金年龄,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扬起思维的风帆,才是教育的使命,只有把思维的过程还给了学生,才能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和思考的余地,因此,语文教师课堂上要重视利用想象这把金钥匙,通过创设想象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刘娜老师执教《惟一的听众》一课时,在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人物情感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想一想成功后的“我”怎样表达对老人的感激与敬仰呢?情到深处,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有的孩子说可以通过媒体,给老教授写一封信;有的说可以通过网络或创作一首诗;还有的说可以为老人拉一支曲子或读一读这篇文章等等。思想的火花在不断碰撞,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之后,老师给足学生创作时间,这时,大家有的埋头专心写诗;有的绘声绘色朗读课文;有的两三个一起合作完成作品,此时的课堂犹如平静的湖水荡起圈圈涟漪。汇报时,有一组同学采用了媒体这种渠道,其中一个作为记者问:“请问您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什么呢?”另一个作为文中的“我”深情地说:“每一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有默默支持他的人,而在我背后支持我的人是一位与我毫不相干的老人。是她,在我放弃练琴的时候,使我重新架起小提琴;是她,在我失落的时候,给了我希望之光;是她,陪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辛苦的练琴之日。虽然,一句谢谢不足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但我还是要说一声:‘谢谢您,我每天清晨里惟一的听众!’” 策略十:通过让学生畅谈个体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语文课程表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 叶圣陶先生也曾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上,老师们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体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刘娜老师执教《惟一的听众》一课时,在学生充分理解老教授的用心良苦后,同学们体会出老人给我的不仅仅是鼓励,更是一种爱,此时老师设计了一个环节:“请你用一两句话谈谈对爱的理解。”片刻沉思后,同学们众说纷纭,有的说“爱是无私的,爱是博大的,爱是默默无闻的。”有的孩子说“爱如清茶,不细细品味是品不出来的。”有的说“爱是一种无声的存在,它是人们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对生活的不同感受,对文章的不同感悟,让同学们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此时,大家的情感被激发起来,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的发言,使人如沐春风一般,教学相长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验证。
语文课文不仅是事物的写照,也是情感的载体。只有挖掘课文把情感点化出来,展示在语文课文之中,才能打动
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使整个语文教学情感盎然。学生有了如此深刻的情感体验,学习过程就不仅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二、十种策略的有效性通过几年来对该课题的研究,在“学习——实践——交流——总结”的研究过程中,老师们深深感受到学生们在成长着,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发展,学习的兴趣在日渐提高着。
(一)从对学生调查结果看,学生对语数两科学习兴趣显著提高。为检测学生对语文数学的学习兴趣现状,我们在2005年3月对五、六年级93名学生进行数学、语文两科课程学习兴趣和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共下发93份收回93份,对问卷进行了统计,并进行了分析:1.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对数学有浓厚学习兴趣或有兴趣的学生占88.17%,一般的占8.71%,仅有3.12%的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在课堂上能发现问题并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占32.26%,偶尔提出问题的学生占64.52%;对于书本内容和老师的讲解产生过怀疑的学生占3.23%,偶尔产生怀疑的占47.31;遇到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努力思考的学生占55.91%,有时思考有时放弃的占44.09%;作业完成后,会主动预习复习的占32.26%,看看数学报一类的占38.71%;对于老师布置的思考题,努力思考的76.34%,不做的仅为2.15%;每次考试前,先整理后复习的学生为69.89%,看一书下的为25.81%;认为自己肯定能学好数学的占61.30%,估计行的占36.56%,肯定不行的仅占1.08%。以上统计结果说明我校通过此项课题的研究,整体来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比较高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问题意识比较强;遇到有一定难度的题,近8成的学生能独立思考钻研解决;7成的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复习习惯,还有3-4成学生有阅读与数学相关的报刊兴趣;学生对学好数学不但有兴趣,而且非常有自信心。2.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和能力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统计结果:⑴学科兴趣: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对语文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或有兴趣的学生79.57%,一般的占18.28%,仅有2.15%的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⑵搜集资料兴趣:课前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有浓厚兴趣或有兴趣的学生占86.02%;⑶思考兴趣:遇到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喜欢独立努力思考的占53.76%,愿意思考但不会时放弃的占39.78%,不愿思考的为0%。⑷课上交流兴趣:课上小组交流和汇报时,积极主动参与的学生为78.49%,听从组长安排的占19.35%,不愿或很少参与的仅占1.08%;课上最感兴趣的内容,有54.84%的学生是积极发言,受到老师表扬,34.41%的学生是自制幻灯片,对小组出色的组织者感兴趣的为10.75%。⑸课堂质疑兴趣:对待课堂上能或偶尔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占96.78%,对于书本内容或老师的讲解经常产生怀疑的占2.15%,偶尔产生过怀疑的为44.09%,从来没有怀疑过的为53.76%;⑹作业兴趣:作业很有兴趣完成的占77.42%,只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占18.28%,没兴趣写不完或不写的为2.15%;作业完成后,主动预习、复习的54.84%,只是看一下占39.78%,不预习的为5.38%;你最喜欢的语文作业中45.16%的学生喜欢编课本剧,其次是课外阅读占20.43%,写字词、朗读课文均为11.83%,再次是写摘抄仅为6.45%。⑺阅读兴趣:喜欢并经常课外阅读的学生为52.69%,偶尔阅读的为41.94%,从不阅读的为5.38%。⑻考前复习兴趣:每次考试前,先整理后练习的为74.2%,23.66%的学生看一下,只有2.1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⑼学好语文的自信心:有60.22%的学生认为自己肯定能学好语文,36.56%的学生估计行,肯定不行和估计不行的学生为3.23%。结果分析: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通过此项课题的研究,学生们整体来说对语文的学习很感兴趣,8成学生愿意主动搜集资料,学生们课上愿意主动与人交流,学生最希望课上得到老师鼓励性的评价,部分学生对自制幻灯片具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从中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对质疑兴趣非常浓,而且少数学生敢于怀疑权威。学生对老师留的作业近8成学生很有兴趣并积极按时完成,在老师常留的作业中近5成学生最喜欢有创意的编课本剧,可见新颖的有挑战性的,能发挥学生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作业,学生更加喜闻乐见!有5成多学生喜欢并经常进行课外阅读。考试前近7成学生愿意对知识进行整理并做相关练习。9.5成的学生对自己学好语文比较有信心。3.我们对五1班学生语数两科学习兴趣情况进行了研究前后的对比,结果如下:略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通过此项课题的研究,该班学生对语文数学两科的学习兴趣均有显著提高。
(二)从老师们反馈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语数两科学习兴趣显著提高。语数老师普遍认为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明显增强,学习主动性也有所提高。具体表现为:课前自觉预习、主动收集资料的学生多了;课堂学习的气氛浓了,学生们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合作解疑,口、眼、耳、脑和双手得到解放,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自主探索、自主搜集、自主阅读、自主讨论、自主解答、自主概括、自主寻找规律、自主汇报、自主构建知识结构的积极性高涨了。学生们在丰富多样的学习交往形式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与分享,也学会了做人,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课后,学生们不仅能够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而且质量有所提高。
(三)从家长的反馈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语数两科学习兴趣显著提高。学校每月一次家长代表会,每学期一次全校家长开放日。从家长的反馈来看,无论从课堂孩子们的表现,还是孩子在家学习情况,家长对学校语数两科教学非常满意,认为老师们在课堂上采取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善学。我们常听家长说:把孩子送到这所学校学习,我们放心!总之,老师们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比较充分发展。
三、十种策略遵循的原则以上十种策略,应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1)学科特点原则;(2)教材内容原则;(3)学生实际原则以上十种策略只有在遵循以上原则基础上合理运用,才能取得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效。此项课题在十五已经结题,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作为中心教学管理干部,我将和各校教学干部一起带领全中心广大教师继续以“十一五”课题为依托,不断开拓进取,努力创新,寻求新的有效策略,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促进每一位教师自主而有专长地发展,推动我们温泉中心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参考文献:1.《学生情商与非智力因素培养训练使用全书》人民中国出版社 孙永清 马仁真 主编2.[1]乌美娜 主编,教学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高利明,教育技术的aect定义及其启示,电化教育研究,19953.《数学课程标准》4.《语文课程标准》
2.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 篇二
一、沟通情感,培养兴趣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还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一般说来,学生喜欢和认可某位老师,其课堂气氛就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继而才能主动配合教师在课堂上组织的所有活动,从而使愉快教学成为一种可能。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感情的投入,用自己热情满腔的真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赢得学生的充分信赖。通过教师本人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他们心情舒畅、积极思维、大胆发言,真正做到:想说、敢说、爱说、多说、能说。在课堂中,教师应放下师长的尊言,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游戏、对话、表演、讨论等,给学生多一点自由、温暖的感觉,多一点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实践时间,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品尝成功的喜悦。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动作,倾听学生的发言,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发自内心的赞赏,用不同的标准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如“You’re very clever!”“Well done!”“Right!”“Good!”“It doesn’t matter.Try again.”“Wonderful!”“Excellent!”等。或说上一两句风趣幽默的话, 给予肯定的微笑, 鼓励学生不要怕说错, 大胆地练说。学生从老师的举手投足中感受到了老师的爱意, 逐步消除了用英语交流胆怯、害羞、怕出错的心理, 都渴望再次表现自己, 积极踊跃地举起了手。在这种开放、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英语,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了, 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另外, 教师在上课时如能巧妙地运用音调、音量、节奏、脸部表情及体态语言, 且让学生模仿着去做、去说, 学生会兴趣盎然, 课堂会显得更加生动有趣。
二、导入精彩,以活激趣
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伊始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环节。成功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有效的导入能使课堂内容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启发学生。英语课堂主要的导入方法有:复习导入、激情导入、激知导入、激趣导入、情景导入等,不过导入、呈现、理解、巩固和结尾是一个教学整体,导入必须为下面的环节服务,否则,再精彩的导入也是枉然。
三、语言艺术,以巧激趣
在英语教学中,语言的艺术化作用在课堂中占重要地位。英语教师在语言艺术修养方面应注意两方面:一是规范准确。首先必须严格规范发音、语调、语流,以期产生语言的正面示范效应,其次必须注意在措辞方面不能有错误,避免使用“中国英语”。二是节奏鲜明,富于韵律。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但要规范准确,而且要抑扬顿挫和跌宕起伏,使学生不仅从教师的讲授中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语言美的熏陶和暗示。
四、氛围融洽,以爱激趣
1. 情感策略。
根据学生的情感特征,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情感感染力,让学生从喜欢教师,喜欢上英语课,到自然而然地喜欢学英语。
2. 氛围策略。
氛围的不同,能极大地影响人的心情以及由此做出不同的行为举止。英语学习非常需要教师创造一个轻松愉悦、充满情调的学习氛围。
3. 关爱策略。
新型教师的核心是热爱学生,与学生顺畅地沟通、协调管理好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把学生的感情和需要放在第一位。只有协调好师生关系,才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才会因为爱老师而爱学习。
五、形式多样,以新激趣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英语的学科特点,把课堂游戏作为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教师如果精心设计,将教学游戏集智力、活动和竞争于一体,就会让学生对课堂保持一种新鲜感,学生将在老师的“乐教”中被带入一种“乐学”的境界。
六、用尊重人格的方式对每位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尊重人格,是我们教育孩子的基本准则。应努力给全班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活泼向上的育人环境。特别是当一些顽皮淘气的学生屡犯错误时,或许你会怒不可遏,让其罚站或蹲下;也许当时孩子会老实乖巧地听你摆布,但一旦离开你,他可能会变本加厉。那么该如何来处理此类事件呢?我觉得应该“冷处理”,即让一些顽皮淘气的学生写书面材料,同时让他们对自己违纪行为加以确认,然后让其签字,或许经过两三个回合的“较量”,学生就会招架不住,他可能会心悦诚服地听你教导。我想只要教师的工作做细致了,学生就一定会心服口服,而且会缓和师生之间紧张的矛盾气氛。有位名人曾经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爱生,是教师的天职。爱生又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在工作中对待每位学生,特别是那些成绩差或者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更应该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加以关心和帮助,想方设法让他们融入到班级这个大家庭中,感受大家庭的温暖,使他们在同学和老师的关爱找回失落的自我,真正做到自尊、自律、自强和自爱。只有这样,整个班级的学风、班风也才能积极向上。
七、课堂妙问,以需激趣
3.英语课堂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篇三
关键词:课堂;合作学习;策略;初中英语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要求在教学中“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方式之一。
就目前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现状来看,形式上确实令人眼花缭乱,但在形式和内容上却与合作学习的本真要义大相径庭,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不”:
1.分组不科学。常见的合作学习小组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这样分组虽易于开展合作活动,但组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优化组合、优势互补。
2.规则不明确。英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便立即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教室里充满一种浮于表面的“假热闹”: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诿,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做小动作。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合作学习的规则。
3.时机不恰当。有的英语教师不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盲目、随意地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如: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处;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处;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处。有的教师一节课安排合作学习次数过多。
4.时间不充分:在合作学习时,有的英语教师提出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当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甚至有的小组还不知讨论的意题时便草草收兵叫停。
5.评价不全面:开展合作学习后,教师在对小组汇报作出评价时,往往偏重于对学生个体和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对小组集体和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很少关注性格内向、寡言少语的学生。
实践证明,采取以下策略,可以有效地实现英语课堂学生的合作学习:
1.优化合作学习小组。自愿型:即让学生自愿结成小组,并尽可能保持相对稳定。配对型:将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等方面有一定互补性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4人组成,其中一名是优等生,一名是差生,两名是中等生。动态型:即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学习小组成员进行合理调配,使之满足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2.切准合作学习契机。小组合作学习并非普遍适用于各种情况。就一节英语课的教学目标来说,它往往由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一系列的目标组成。有的目标学生通过自学或独立完成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就不必进行合作学习。通常情况下,一些重点、难点或高层次目标或不适合学生个体完成的目标,正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契机。
3.精于合作学习引领。合作学习开始前,教师一定要仔细研判是否真需要合作学习。如有需要,教师要指明要求,详细分配任务,做到人人有责,人人参与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学生合作时,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和引领,关注学困生的应有地位和“话语权”,确保合作学习有效展开,共同体验、享受。
4.营造合作学习情境。就英语课堂合作学习而言,组织学生学习的情境主要有竞争型、个体型和合作型三种,其中,合作型“是三种学习情境中最重要的一种,但却是目前运用得最少的一种学习情境。”所以,在合作性的情境中,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实效性、挑战性。能给学生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的空间,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问题太难或过于简单,都会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5.优化合作学习的评价。
合作学习的有效评价,对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助推和催化作用。教师在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适时进行多元化、激励性和开放性的评价。如:口头汇报:一般的程序为:学困生发言,中等生补充,优等生总结。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分析、综合能力。书面考查:要求学生讨论后单独完成相关练习,以小组的平均分作为每个成员的得分。为保护学困生的积极性,可以根据学困生的进步情况给全组加分。此外,还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对同学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对老师与同学的评价进行再评价,形成立体的、交互的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以教导学、以学促教,实现师生生命的共同成长。
实践证明:在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改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自信心,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改善同学之间及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非认知品质以及“学习共同体”的有效生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0.
2.王坦主编.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施[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4.
3.王坦、高艳.合作教学理念的科学创意初探[J].教育探索, 1996(1).
4.庞国斌 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开明出版社,2003、5.
4.提高小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有效策略 篇四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注意的能力称为注意力。“注意”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惟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注意从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心理过程,只有先注意到一定事物,才可能进一步进行认识、记忆和思考等思维分析。现实教学中,一线的教师在小学课堂上,经常有这样的烦恼:
1、上课不专心听讲,课上小动作特别多,易走神;学习成绩不稳定,健忘、厌学,作业、考试中经常因马虎大意而出错。
2、常常不假思索就得出结论。
3、不遵守规章秩序,不听老师的指示,做事乱无章法,随随便便。
4、拖沓,磨蹭。一心多用,有始无终,学习、做事质量低,效率不高„„这些现象都是学生注意能力不高的表现。
在课堂上,学生由于分心或走神,对课上学习“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节课下来,这些学生对课上内容没有留下什么痕迹,白白地浪费了几十分钟时间。注意力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能力。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是否集中,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及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经验的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外部表现,来判断其是否处于注意状态,通过对学生的外部观察可以了解学生的内部世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态,从而有效的组织教学。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提高小学生学习注意力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有一个研究课题。
一、小学生注意力的生理、心理特征。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注意力”的一些基本特征。
1、注意力的“年龄特征”
注意力具有年龄特征——从无意注意为主,逐步发展到以有意注意为主。
一般来讲,孩子刚刚入学的时候,热情很高,上课时往往能够集中注意。但是,过不了几天,他就坐不住了,外面的风吹草动、同学一举一动都能够引起他的注意,使他不能专心听讲。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老师教育的加强,他也慢慢能够有意识地听老师讲比较枯燥、比较抽象的内容了。
这个特点与小学生大脑的发育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大脑皮质中的额叶与有意注意有密切的关系,额叶受损的话,有意注意就会遭到破坏。前苏联著名的神经心理学家利亚的研究表明:额叶受伤的病人,甚至无法完成从屋里走出去的行为,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有意注意。
孩子额叶的发展比大脑中的其他部分要晚,一直要到6、7岁的时候,额叶才能开始加快发展,到11、12岁的时候,孩子的额叶可以达到基本的成熟。一般来说,5~6岁达12~15分钟,7~10岁为20分钟,10~12岁为25分钟,12岁就可以达到30分钟以上。所以注意力的稳定性随年龄增长而延长。
这些数据提醒我们,在课堂教学时,要考虑到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注意力的年龄特征。为了延长注意力的“时间”,我们需要在教学设计、问题情境创设等方面多花脑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延长其学习注意力的时间。
2、注意力的“兴趣条件”
兴趣与注意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培养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心理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有兴趣的事情,容易引起注意。这就是有些孩子对有趣的电视节目、书刊、新奇的游戏等则会全神贯注,甚至能几个小时一动不动的原因所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力量的源泉。
要激发注意力的“兴趣条件”,我们首先要与学生多进行情感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对自己产生“兴趣”,从而起到“爱屋及乌”的效果。其次,就是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的先进技术,激发学生对你所教学科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3、注意力的情绪色彩
小学生的注意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小学生与幼儿期的儿童一样,容易为一些新异刺激所激动从而兴奋起来。有经验的老也会发现,当小学生在课堂上听的津津有味的时候,总是一动不动的表现出非常专注的样子,听到高兴处,就会露出笑脸。老师很容易通过孩子的表情判断出他是否在认真听讲,即便有的小家伙表面上想装成用心听讲的样子也装不象。
4、注意力的“培养之道”
注意力的好坏并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靠后天的学习培养和训练得来的。生活中常遇到上课思想开小差、写作业分心的学生,其实这一切都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外在表现,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就应该进行有意识的训练。
二、课堂教学设计策略促进小学生注意力的提高。
根据小学生的注意力基本特征,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策略以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
1、巧妙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上课时,小学生的兴奋点有时还停留在上节课的内容或课间活动中,能否把学生的注意力由“课下”导入到“课上”,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好奇心强等特点,在导入新课时,通过巧妙地设疑提问,或者创设情境等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钳”住,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迎接新课的到来。
2、开展多种活动、设置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据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准备自已的发言,同时,注意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另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变换教学活动的内容与方式,避免单调地、较长时间地从事单一活动,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课堂学习顺利有效地进行。
3、明确学习目的,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学习的目的明确,学生就会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保证课上学习顺利有效地进行。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把注意的内容,如请注意听、请注意看黑板、请注意这个问题等等,具体明确地告诉学生,引导帮助他们正确组织自己的注意力,认真学习。
4、抽象具体直观化
小学生对直观的、具体的事物容易产生注意,而那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定理不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逐渐学会把自己的注意集中到需要多加注意的抽象材料上来。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各种资源,如教具、多媒体等手段,将抽象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
三、巧用游戏策略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在课前、课中、课外活动、班会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小游戏提高他们的注意力。
1、激发学生兴奋点,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游戏策略——“大雨小雨”
这个游戏主要用于给学生提神、集中注意力。
方法:听老师口令做小雨、中雨、大雨、暴风骤雨的动作。
2、消除学生注意疲劳的游戏策略
小学生的注意力经过10-15分钟后,大脑会出现阶段性疲劳,进入思维低谷。因而,每个教师都会面临着如何处理思维低谷的问题。通过教学游戏,能够使学生们大脑皮层出现疲劳的区域稍稍休息,而使其它区域稍微兴奋一下,这样就很容易帮助学生闯过这段“思维低谷”。例如,在一堂课中,当学生觉得疲劳,注意力开始分散时,我们可给学生放一段节奏明快的歌曲,让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一边唱一边做动作。如歌曲:Clap your hands over your head„然后重复,直到音乐结束。这样,他们会在愉悦中恢复精神。
3、引导学生明白秩序影响注意力效果的游戏策略——“螳螂捕蝉”
此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讲秩序和注意力的集中。
方法:学生围成一圈,伸出双手,右手抓右侧同学的左手,左手躲避左侧同学的右手。找一篇文章,听到指定的词作动作,以捉到次数多,同时被抓住次数少为赢。
4、训练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游戏策略——速视速听(1)游戏“疏而不漏”
数学课上,教师可以在练习口算时,由教师说,学生抢答。应用题可以老师说题,学生听后抓信息。
再或者,教师可以短时间内呈现图片或文字等,让学生回顾所呈现信息的主要内容。
(2)游戏“轻微口令法
教师可采用极其微弱的、勉强能让学生听清得声音,故作神秘的表情发出命令,让他们执行,迫使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这种方法持续运用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不超过3分钟,也不宜在一节课中频繁出现。
(3)游戏“高老头”——有效口令和无效口令法
教师首先必须讲清有效口令与无效口令的区别所在。如:“高老头”游戏,口令是:“高老头-点点头”,学生就做点头的动作,口令中不含“高老头”的则不用按口令做动作。
5、统视,训练学生注意力广度的游戏策略——“尽收眼底” 睁大眼睛,但不要过分以至于让你觉得不适。注意力完全集中,注视正前方,观察要学生观察的图画、物体等,但眼珠不可以有一点的转动。坚持10秒钟后,回想所看到的东西,凭借你的记忆,将所能想起来的物体的名字写下来,不要凭借你已有的信息和猜测来作记录。
6、训练学生注意力稳定性的游戏策略
(1)游戏“照像”。“照相”时要求学生盯住老师的眼睛,当我用目光移动“照像”时,谁的目光和我的目光相遇了,谁的像就算照好了;谁没有看我,谁这次“照像”就没有融入到这个集体中来,更说明注意力没有集中。当看到这种情景立刻伸出大拇指夸夸大家。
(2)复述游戏“我说你说”。可让学生复述前一名同学所说内容。也可以让学生看文章之后,复述一段或几段或整篇文章。、(3)游戏“明三暗三”。上完体育课时,学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无法迅速把注意力转移到所要上的课时可以做这个游戏。学生从1依次数,遇到有3的数,击掌,遇到3的倍数,拍腿。
这个游戏还可以转化成:从3开始,隔3就数,如3、6、9、12、15„„数到300;从300开始,隔三就数,数到3。也可选择从其它数字开始。不管怎样数,看用时是否缩短„„
7、训练学生注意力转移的游戏策略——大脑抽屉练习法 大脑抽屉练习法,即在一张纸上写下几个思考题,然后在四分钟内开始思考第一道题,过四分钟后,你停止思考第一道题,活动一下手脚,马上进入第二道题思考,就这样,你可以连续思考三至五个题目。每天进行这样的训练,能让你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并思维敏锐。
8、训练学生静心的游戏策略。
冥想法。此方法运用要求较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用。另外,深呼吸、催眠术等方法,也可以使内心很快平静下来,从而集中注意力
在课堂进行注意力培养的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策略,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注意力自我培养。
除注意力训练方法外,教师平常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上,因为良习的学习习惯与高效的注意力是密不可分的。
5.学习有效教学策略的心得 篇五
------学习有效教学策略的心得
初中思想品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迫切与必要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丰富和完善教学手段,以及如何合理地把握教材体系进行科学评价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一、思想品德教学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
思想品德教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思想品德教学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紧密联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与思想品德有关的生活现象,探索隐藏在现象背后的道德修养。例如:比如当你在商店购买一样商品时,发现是假货或者被别人宰了,你选择的是息身宁事,还是拿起法律的武器,讨会公道呢?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
“以人为本”强调学生要全面发展,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受到应有的教育,老师在培育优良的思想品德的要求是一致的,面向所有学生进行教育的宗旨不能动摇。在初中教学中从教育的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出发,构建一个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在交往中使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和关爱,要求老师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培养“合格而完善的人生”。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成为—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型人才。
三、创设丰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学情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热点情景,新课程强调,教学内容要联系当今世界科技新发展,要与社会实际、现代化技术和生产实际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课题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科学知识对解决当前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课题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四、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
6.如何有效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篇六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进行,中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过去那种封闭、单
一、程式化、低效率的教学局面正在被打破。通过提高教师观念,规范合作程序,提高学生合作意识与素质,科学合理分组,建立科学评价机制等措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实施策略
有效的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我们要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方式,以小组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教学及学习方式的根本目标。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好的展开,并取得有效的成果,现浅谈如下:
一、科学合理分组,建立小组合作常规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合作学习中的每个组均为一个小集体。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同伴互助、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二、设计恰当的问题
(1)精心设计讨论问题。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的“问题”,把具有开放性、创新性、探究性的问题,或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这些问题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目标指向,它们没有书本上的现成答案,它力求使学生在学习中去探索,因而学生必须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得到解决,这样会把学生带入一种崭新的、富于创造性的学习情景中,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注意问题的层次性。教师设计问题应对知识的重点、难点,应象攀登阶梯一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使问题设计具有梯度,符合学生思维习惯。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向导和促进者,在合作学习中起主导作用,同时,教师还应该是学生课堂活动的合作者,应合理正确引导学生。教师应认真观察小组的学习活动情况,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小组活动,有意识地促进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在学生展开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讨论的话题走向并做好有序调控,让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在师生共同研讨中逐层显现。对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的要及时予以表扬;对任务不清楚的要耐心说明;对出现问题的及时指导;对提前完成的及时检查并布置新任务;对偏离主题和受阻的及时制止或点拨,使其顺利开展。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
(1)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合作学习前,我们对合作学习的课题要进行独立思考,针对问题自主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对问题才有较深刻的认识,才能增强合作学习的有效互动,有利于把对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否则,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会使我们思维的深刻性和发展受阻,影响思维品质的发展。
(2)勇于质疑、敢于探究的习惯。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合作学习前,要针对课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找出自己的疑点。如学习“大一统的汉朝”时,老师设计这一论题:面对汉朝初年萧条之局面,如果你是皇帝,你会怎么样?针对论题有的同学问:我们现在年龄还小,自己的知识面比较窄,不知道这么做。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对其他同学的发言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做到“在疑中学,在学中疑”。
(3)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合作学习的过程是信息交流和认知的过程。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既要求学生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互补整合,而且也要学会参与、学会尊重他人。不论是小组讨论、还是集体发言,每个同学都要按照自己的分工积极参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努力使自己“会说”、“善辩”。
(4)认真倾听和评价其他同学发言的习惯。合作学习的过程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在合作学习中,我们不但要会说、善辩,而且还要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倾听”。如不要随便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要努力掌握同学发言的要点并友好地作出切中要害的合理评价等。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评价机制,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也能使合作学习更为有效的开展下去。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总之,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7.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 篇七
一、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
在课堂上确立“为学而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预习交流、分组合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得到落实。课堂成了学生竞技的赛马场,教室成了百舸争流的知识海洋,班级成了燃放智慧火花的露天广场。这一模式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把“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具体化,并形成自己的风格。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 (communication) ,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际。英语教学就是通过这些交际活动,使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在交际过程中,师生双方的认识活动也是相互作用的。因此,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勇于转变角色,做学生学习的研究者、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反思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使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情感”为学生开道。教师要热爱学生,更要在学习上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二、注重新课导入
导入就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运用建立教学情景的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明确学习目标,把握学习重点,形成学习动机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著名教育家艾宾浩斯说过,保持和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在有关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的注意和兴趣的强度。一段精巧的课堂导入,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燃起学生熊熊的智慧之火,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收到先声夺人,事半功倍的奇效。良好的开端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力量源泉。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动力就越大,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良好的开端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创新的重要时机,教师应“Try our best to make our classes lively and interesting.”英语学习的兴趣产生之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会逐步改善,继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出的主体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教与学真正进入良性循环。因此,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就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但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教学实际,都要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分组讨论,让课堂“活”起来
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课堂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的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发挥作用。”让学生自由呼吸就是要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使我们的课堂不再充满着古板和严肃。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我们英语教师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中,要从每一节课做起,要敢于在师生关系的改善、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设计的研究、教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别出心裁”,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英语课堂“活”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分组讨论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它在活跃课堂气氛、促进教师教学、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分组讨论教学中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和培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组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学生处在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求知欲、好胜心强的阶段。基于中学生的这种特点,在分组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更加主动自觉的学习,教师应常常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些竞争条件。在这种激烈的竞争活动中,学生们的思维状况,参与的积极状况都处于较高的水平。可见,分组教学活动能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能丰富英语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加深对教材、知识的深入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意识
实践中,很多英语教师经常会抱怨学生在英语活动中常常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课堂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怎样让学生积极、主动、高效地参与到英语课堂活动中成为了许多英语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学会的,而是靠“做”学会的,只有动手操练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或者学生记笔记为主,学生很少有机会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他们像一只只“口袋”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倾倒”。这种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参与的机会,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发展,扼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强调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样的定位强调了学生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成为教好英语的关键。
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众”和“看客”,而是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动脑,亲自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老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让学生感觉到,这个课堂是由学生主宰的。为了实现初中英语教学目的,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要求,注意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特点,通过富有教育意义、饶有趣味的教学内容和合理的课堂结构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认真钻研教材,认真探讨新教材讲与练的最佳形式和途径,创造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创设英语交际情境,培养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并运用小故事、小笑话、小幽默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学得轻松、记得深刻。中学英语教学实践,可以让教师们感觉到学习英语的法宝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让学生喜欢学,有兴趣学英语。就要如上所述,让他们明白自己是学习的小主人,只有主动去掌握老师所教学的知识,才能够扩大容量去吸收更多的知识,知识丰富了,又能增加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信心倍增给他们带来的就是无穷的学习动力。同时又能开拓思路,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上述这一切都会是良性循环的学习方式,一旦付之于实践,中学生的英语成绩无疑会上一个新台阶。所以英语教学最根本、最关键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唤起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产生成功感,激发他们去主动研究,主动探索,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五、优化课堂结构,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与学生是伙伴关系,教师既引导学生“学”,又从学生的“学”中得到启发;既验证课前教学设计的正误,又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课堂结构优化了,师生的积极性双向调动了,教学内容适度,教学环节安排得当,那么各层次的学生可得到培养。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一个包括听、说、读、写的操练和语言信息的输入输出的实践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把学生置于运用语言的活动中去感知、分析、理解、操练,从模拟交际到真实交际,以期达到真正掌握英语。所有这一切都必须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那么教师为其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才能有效地实现。因此,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训练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重要关键。
成功的英语教学不只是看一节课教了多少内容,最重要的是看学生练了多少,学会了多少,在实践中能用多少,这种“学会”、“能用”就是“内化”。为此,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就要以此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优化“识记—操练—运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成功感。要优化教学内容,就必须吃透教材,活化教材,使教材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感到书本语言和我们生活实践贴得很近,对教学内容具有亲切感,进而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和强烈的进取欲,变被动吸取为主动探索。因此,创造性地钻研教学内容,在利教、便学、易记上下工夫,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工夫,是切实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优化教学手段,必须充分利用和创设情景,无论是语言情景、实物情景、声像情景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听录音、看投影、角色对话等,让学生入情入景,努力使书本语言和实际运用统一起来,使课堂教学在全方位、多层次的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进行。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上,必须纠正从书本回到书本的“一读二背”的简单识记,而要从识记、操练向运用飞跃。课堂教学双边多向,教与学和谐互动,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摘要: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 教师要确立为“学”而教的思想, 勇于转变角色, 树立服务意识, 努力发挥研究者、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 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结构,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英语课堂的意识。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是课堂教学所向往和倡导的境界。
8.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数学教学策略 篇八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1.创造充裕的时空环境。课堂中教师要给足学生讨论、交流的时空,让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的发挥,同时要留给学生合作之前独立思考的时空,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形成了初步的认识,才会有交流的需要和能力,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2.塑造热情的帮助环境。考虑到学生能力之间存在的差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帮助性的提示,在那部分学生遇到困难时,能得到一定的启示,而不至于让他们束手无策,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如“分类”这节课中,在实际应用阶段可以让各小组整理一个学生的书包并进行合理的分类,看看有哪些不同的分法。由于书包里装的大部分是书籍类,要对同样的书籍类进行再分,就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提示信封:①按书本的大小分。②按不同科目分。③按书本的厚薄分。告诉学生尽量依靠小组的力量完成,当有困难的时候可以打开提示信封。这样能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让他们共同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
1.创设充满儿童情趣的故事情境。爱听故事是每个人儿童时期最大的爱好,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将数学知识溶入趣味性的故事之中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故事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择现成的,更多的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结合思维发展规律和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创编,这样更具有实效性。
2.创设基于学生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创设学习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亲自体验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而且有利于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是真实存在于我们身边,体会到数学的作用和魅力。
3.创设源于数学本身的问题情境。情境并不一定要联系生活。能与学生原有知识背景相联系,同时又会产生新的认知冲突,同样是好的情境。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课始,我出了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在黑板上写出“8、80、800”,问:“谁能加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把这三个数连起来?”这个问题学生感到新奇,思维十分活跃。有的说加上“元、角、分”,有的说加上“分米、厘米、毫米”,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此后,我又提出一个问题,谁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学生一听,思维更加活跃,就是平时不爱动脑筋的同学也和同桌同学讨论开了,争先恐后地说:8元=8.0元=8.00元;8米=8.0米=8.00米……当学生听到老师的热情赞语后,觉得自己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从而也消除了“数学可怕”的心理,点燃了思维的火花,进而产生了强大的内部动力,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唤起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
4.创设具有思维价值的活动情境。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之前首先要把握好教材的意图和本质,然后还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创设情境,应该创设怎样的情境,对情境的呈现时机、形式和内容进行加工。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我先让学生运用剪贴拼装,把手里的梯形(学具)转化成不同图形的组合,这些图形都可以直接运用公式求面积。这里的活动情境看似比较简单,学生却创造出了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方法。情境在这里相当于学生思维的“引爆器”,促使他们主动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取原有认知结构中能解决新问题的那部分知识,并将其重组和建构,找到新的问题情境下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而真正内化了知识,这样的情境创设无疑是有效的。
三、体验真实的学习过程
1.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问题是现实生活数学化的结果。如果我们把数学内容放在真实的且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逐步抽象到数学问题,学生就会感到亲切,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例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我从“公共汽车上的人上下车”这个常见的生活实例引入(出示一辆公共汽车停在一个站点的图片):“小朋友都乘过公共汽车吧,公共汽车到了一个站点停下来,会有怎样的情况发生呢?”学生说:“有的上车,有的下车。”我鼓励学生和我一起编题,我先说:“一辆公共汽车上有35人,到了花园站,”让学生续编:“有8人下车,又有9人上车,现在有多少人?”我又及时说:“你们看,生活中的一些事情,随着它的发展,稍微加工,就编成了一道应用题了。”让学生感悟数学就在生活中间,生活中有数学问题。由于这道例题是师生共同根据生活事例探讨建构的,所以学生对例题的结构、数量关系心知肚明,不仅顺利用“35-8=27人,27+9=36人“的方法解决了这道题,还想出了“9-8=1人,35+1=36人”的创新性办法。
2.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过程。教材呈现的知识内容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规范的知识体系,而且往往一个例题只呈现一种解法。如果我们能灵活使用教材,把教材上的内容开放地呈现给学生,就能使学生有更多的个性选择,促进他们开展有效学习提供更多的可能。
【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推荐阅读:
“指导学生形成有效学习方法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09-17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策略10-17
有效提高学生成绩策略09-20
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11-03
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07-18
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09-15
中学生有效地理学习的方法与技巧10-30
培养学生有效学习数学10-19
有效教学策略学习总结10-01
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