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周恩来故居

2024-10-20

游周恩来故居(共10篇)

1.游周恩来故居 篇一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激励全体党员爱岗敬业、与时俱进,6月29日,黄桥镇中心小学全体党员前往周恩来故居和纪念馆,缅怀伟人丰功伟绩,接受先进性教育。

首先,全体党员来到驸马巷,参观了周恩来故居。随后,大家来到周恩来纪念馆,瞻仰了周总理的塑像,了解了总理一生的丰功伟绩。总理一生光辉的历程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位党员: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对党和人民无私奉献、鞠躬尽瘁,他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处,一切都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

在周恩来铜像前,全体党员高举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并合影留念。

此次参观学习,党员们的先进意识大为增强,大家一致表示:要发扬党的光荣传统,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永葆先进性,扎实工作、积极进取,在办人民满意教育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2.我陪母亲游故居 篇二

早早在朋友微信中看到,家乡政府在逢甲故里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美丽乡村。那些微信上漂亮图片,早让我魂牵梦绕。回乡次日,日丽天晴,暖意融融。吃完早餐,我和爱人便急不可待扶老母亲上车。母亲,虽然已80岁,但生产队长出身的她,身板仍很硬朗。听说要去参观修葺一新的逢甲故居,也显得特别开心,特别精神。

从老家出发不到15分钟车程,我们来到逢甲故居,“逢甲故里”的四个刚劲大字跃然出现眼前。这个字体我再熟悉不过了,一看便知道是自己的老朋友、老乡、老校友,现著名军旅书法家、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丘仕坤的墨宝。到此,我们立马下车,与母亲一起在气势非凡的牌楼前拍照留念。顺着蜿蜒山道,往前走5分钟。逢甲公在《答人问淡定村》诗中描写的仙境已经在眼前。他写道:群山忽豁见山门,幽绝溪山是此村。鸡犬云中仙气在,衣冠田舍古风存。桂生前代成尊宿,松占高峰长子孙,不必桃花千万树,已教人作武陵源。这首诗在上初中时,当时与逢甲公同村的陈老师早已叫我们背熟,所以来到这个地方,觉得特别亲切。如今,在这个群山忽豁见山门的地方,昔日曾是清末状元翁同和题写“淡定村”牌的旧址,有关部门已在此建了小小观景台。站在这里,巍巍庐峰山下,松林密布,绿意盎然。一条小溪宛如游龙飘向东方,培远堂在冬日暖暖的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走下观景台,驱车1公里,便来到刚刚建好的游客中心。周边的花草树木长得十分茂盛,特别翠绿,与周围的亭台楼阁建筑十分协调,显得庄重古朴。加之粉饰一新的农舍小院和一栋栋美观的民居,整个淡定村就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稍停片刻,拍照留念。我们便直奔逢甲故居。这个自己再熟悉不过的地方,我不知陪同多少上级领导、文人墨客、亲朋好友参观游览过的培远堂,今日显得特别庄重。走进培远堂面对长我们两辈的逢甲公塑像,我们深深地向这位令人景仰的伟人三鞠躬。我带母亲依次参观了各个展区。在前言展区,2004年温家宝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谈到台湾问题时,深情吟诵的逢甲先生《春愁》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刚好悬挂于此,这时,让我简直不敢相信的是,只上过几天夜校的80岁老母亲竟能和我一起吟颂这首令人浩气回肠的“春愁诗”。

陪母亲依次看完各个展区后,走出大门,培远堂前方刚刚落成的“同心铜像”,让人满怀感慨。据悉,“同心铜像”由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雕塑家曹崇恩创作设计;“同心”两字由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题写。铜像高约2米,在基座左右两侧的花岗岩石上,分别镌刻有孙中山的“天下为公”和丘逢甲的“山河一统”两句名言,用以体现两者之间的共同心声。望着这尊铜像,不禁让人想起当年孙中山先生与逢甲公的对话:“丘先生在台,建立共和,无人不知,我与你神交二十年,今日获见,大慰生平。”望着“同心铜像”,我们相信:只要大家同心同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一定能实现!中山先生和逢甲公的愿望一定能实现!

3.参观周恩来故居作文500字 篇三

周恩来故居,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它向我们展示了周恩来总理的伟大一生。

故居门前有一个较大的广场,门的对面展示了很多总理以前的照片。广场清洁而庄严。进入故居,我们向西通过一道门,是三间正屋,这是周总理父母当年的屋子。再向西走,便进入了一条狭长的走廊。走廊的南段西侧,有着两间别具一格的亭子。我们看到了总理小时候用过的书房,中间是桌椅,靠墙是一排整齐的老式书橱,上面摆满了各种书刊。他的启蒙老师是陈三姑,学富五车的陈三姑,不但教周恩来识字,背诗,而且还给他讲中国的名人故事。

总理家世家风图片展馆里,挂满了他从小到大直至生命最后的照片。我印象最深的是总理给家人订下的“十条家规”。院子里还有一口古老的井,在井口处,有着被铁索磨出的一道深深的痕子,井水无比清澈,在离井处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菜园,后面便是厨房,小小年纪的周恩来就是在这里种菜、种瓜的。他悟出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真理。我十分感慨:在户外多多实践原来也可以悟到生活中的真理。

我来到了后院,这里有着周总理童年最喜欢的腊梅、雪松与苍竹。多么美的地方啊!我啧啧赞叹。

4.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及其故居有感 篇四

——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及其故居有感

2014年4月19日,县教育局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组织部分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赴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及周恩来故居参观,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当日,天气阴沉,甚至夹杂着零星的小雨,这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兴奋之情,站在纪念馆面前,我们的内心心潮澎湃!

纪念馆的整体设计是“人”字型,充分体现了“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的主题。周总理的一生,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以国家为重,以人民为先,忘我工作,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人民的好总理!

纪念馆里陈列了许多关于周总理的珍贵文物,让人更加怀念、敬爱这位具有伟大人格魅力的好总理!周总理生前把心血倾注在为人民服务上,死后把骨灰抛洒在中国大地上,无论生死,他关心的始终是国家和人民!在纪念馆里,我们看到了周总理曾经乘坐过的红旗牌轿车,带过的手表,“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瞻仰遗物,无限感伤„„

下午,我们来到了周恩来故居,看到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看见那句曾激励无数中华儿女奋斗不息的话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更是感动不已,泪眼朦胧。少年大志,胸怀天下,他注定是人中龙凤!庭院古朴洁净,正是总理勤俭朴素的一生的印证。院中榆杨高柳,是总理正气长存,与天同在!

这次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大激发了我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在纪念馆和故居的前面,许多人默默地凝视,思绪万千,心灵深处无不产生强烈的震撼。人民的总理爱人民,人民的总理人民爱,这是周总理一生的光辉写照,他为自强不息的中华儿女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如今,周总理虽然远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将会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的事迹将永垂史册!

作为一名积极分子,我会努力继承和发扬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以一代伟人为榜样和典范,为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中华民族的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早日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而努力,而奉献。继承先烈遗志,弘扬民族精神,高举党旗,扬帆远航!

5.游周恩来故居 篇五

在即将入秋的一个周末,结算与现金管理部党组织组织了一个活动,就是去参观淮安周恩来故居和纪念馆。在我得到这个通知时,心情忽然变得特别的愉快,因为上次参观周恩来故居还是在十八年以前呢。当时我在淮安上学,记得也是在一个周末,组织了同学们去参观的,现在想想,也还有很深的印象,尽管那时候还没有周恩来纪念馆,故居里的陈设也大不如现在的丰富。那天一大早,天空就显得别样的晴朗,我们更是怀着一种特别的心情――有激动,有期盼,但更多的是崇敬,就这样急急的上路了,南通到淮安要近四个小时的车程呢。

因为周恩来是我最最敬重的伟人之一,一路上我怀想着伟人光辉革命的一生,思绪万千。然而车行不久天空竞下起了雨,而我们大多也没作要下雨的准备,我自己可还是穿着布鞋的。我们都知道,周恩来是一位做事特别细致缜密的人。就在我们到达淮安时,雨却神奇的停了,冥冥中,天公似乎在暗中对我们去参观伟人故里也做了特别的安排,这里面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机缘巧合。

午后,首先我们参观了周恩来故居,故居位于江苏省淮安市西北隅的驸马巷。步入驸马巷,选选就能看到邓小平题写的“周恩来同志故居”字样的匾额。进入里面才知道,故居其实是由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组成,共32间房,占地约1187平方米。故居院内辟有周恩来生平史料展览室,陈列分五个专题:周恩来童年;周恩来家世;周恩来与故乡;瞻仰故居缅怀总理;书画寄深情。三个展室共展出有关周恩来的资料、照片、文物、书画等一百多件。

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就诞生在这个院落东侧的一间房子里。故居大门向北有三间面向西的房屋,是周恩来童年读书的地方。由读书房间向西跨过一道方形腰门,是他父母居住的三间朝南房屋。他的过继母陈氏、乳母蒋江氏居住在“蝴蝶厅”。1910年春,周恩来随伯父离家去东北求学,此后便再也没有回过家乡。

从淮安城边附马巷的周恩来故居出来,北行不到500米,便来到周恩来纪念馆。

纪念馆位于风景如画的桃花垠景区,这里早在宋代,就是当地著名的十八景之一。1992年1月,周恩来纪念馆在这里落成。整个馆区由纪念岛(纪念馆主馆、附馆和仿中南海西花厅形状建造的周恩来遗物陈列馆均在岛上)、宽阔的水面和环湖的绿地组成,总面积35万平方米。其中主馆面积1918平方米,附馆面积1347平方米,由我国著名的建筑大师、东南大学齐康教授负责总体设计。纪念馆的设计与建设,曾获得全国设计大奖和中国建筑协会的“特别鲁班奖”。

纪念馆主馆包括基台,高达26米。外形既像过去江淮平原上提水灌溉的古老的牛车棚,又像苏北大运河边常见的待渡亭。当然是大大地放大了的。牛车棚寓意周恩来一生是任劳任怨为人民服务的孺子牛,待渡亭使人想起当年12岁的周恩来正是从这里登舟北上的,仿佛故乡的人们还在这座待渡亭中等待他的归来。主馆结构是四方内三角形,象征着周恩来的精神照射四面八方,欢迎四面八方的游人前来参观。

主馆的正门在南侧,是按照淮安本地民居的独特风格设计的,门框与前面的拱门正好构成一个“周”字的图案。门楣上“周恩来纪念馆”几个大字金光闪闪,是邓小平的题字。主馆有三层楼。一楼是陈列大厅,用图片、实物和电视显示屏集中展现周恩来伟大光辉的一生。二楼有周恩来塑像。三楼是开放式的四面观景平台。我们从正面登上51级台阶,就直接到了二楼。51级台阶寓意周恩来51岁时开始担任新中国国务院总理。大厅正中安放着周总理汉白玉坐姿塑像,这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周恩来坐姿塑像,连基座共高4郾7米。大厅的顶棚用双层玻璃制作,室外的自然光从天空撒射下来,柔和地照在塑像上,只见我们的总理正左手抚膝,右手握卷,亲切自然地端坐在一块岩石上,目光炯炯地凝视着远方,仿佛正思索着祖国与人类的今天和未来。大厅四周的墙壁呈清白二色,象征着周总理一生清白无瑕、朴实无华的人格魅力。

站在主馆三楼的观景平台上,馆区风光、古城新姿尽收眼底。主馆前,两侧有对东西对称的石雕蜡烛台,这是我国古代用来祭祀前辈先贤的。主馆广场前方,半月形的草坪上有一圆形水泥平面,草坪如一弯明月,水泥平面似一轮太阳,寓意周恩来的丰功伟绩与日月同辉。主馆西南角有一组亭子,一个接一个。错落有致,像一条蜿蜒的巨龙,守护着这展馆区圣地,名叫王龙亭。湖的南岸,与主馆隔湖相望的,是纪念馆最南端的建筑瞻台,与主馆、附馆同在一条中轴线上。再向南远眺,便是古老的淮安城,建于唐代的文通塔、宋代的镇淮楼、韩信祠、关天培祠、韩信当年蒙耻的胯下桥以及吴承恩故居、梁红玉祠等名胜古迹,均隐约可见。

向北望去,不远处便是“人”字形的两层附馆,向主馆成拱卫之势。附馆与主馆之间有一座牌楼,从高处俯视,附馆与牌楼正好组成“八一”图案,寓意周恩来成功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附馆北面的一个小广场中间,有一尊周恩来青铜像矗立着。再向北,就是周周恩来遗物陈列馆--一组仿北京中南海西花园的四合院建筑。

我们走出主馆,来到周恩来遗物陈列馆。这座雕梁画栋的仿古建筑,占地约一公顷,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是周恩来百年诞辰前,完全按照中南海西花园的规模和风格建造的。周恩来曾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26年。我们走进西花园的主体建筑西花厅,见到了当年周总理会见外宾、行重大国务活动时的简易的摆设。还参观了旁边周总理的活动室、办公室、后厅会议室、卧室和邓颖超的办公室、卧室。这里,办公桌、窗帘、地毯、沙发、乒乓球台、挂屏、国画和卧具,都非常普通、陈旧和简易,都是从中南海直接搬来的原物。

其中唯一较高档些的一张沙发,还是周总理生病后毛泽东派人送来的,因毛泽东比周恩来高10多厘米,所以送来后在沙发下面还加了脚凳。西花厅的楼下是展厅,包括综合介绍的序厅和和平使者、人民公朴、巍巍丰碑、悠悠乡情四个专题厅,共展出60多件周恩来生前用过的遗物、他的手迹和相关的档案资料。

今天我们是到这里来参观的,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看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展厅,听着导游的娓娓动情的讲解,看着丰富而珍贵的图片、资料、遗物、介绍,边听边走,边走边看,不知怎的我总是落在队伍的最后面,因为我要细细的看,也因为我被我看到一切吸引着、感染着、感动着,我觉得,伟人的一生永远值得我们去探寻、去思考、去总结、去继承和去学习了。

周恩来的一生是机智敏锐、平易近人的一生,是坚定自信、宽容大度的一生,是勤俭廉洁、无私奉献的一生,他以他自己的方式,赢得了世人的爱戴,无论是朋友还是曾经的敌人,都被他的魅力所深深吸引与感染。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啥尔德于1955年在北京会见过周总理后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中国如果没有毛泽东就可能不会燃起革命之火;如果没有周恩来,就会烧成灰烬。”肯尼迪夫人杰奎琳说:“全世界我只崇拜一个人,那就是周恩来。”……

哲人日益远 典型在夙昔。周恩来在历史的长河中已亮丽成一个不灭的星座,一个完美的神话,他在每个细节里鲜活,他将巍巍丰碑耸立在世界的任何角落。

在感慨和缅怀周恩来的丰功伟绩的同时,我觉得好似上了一堂生动的课,这堂课让我知晓了周恩来是如何少年立志,为祖国、为人民、为理想而一生为之努力奋斗,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而我们也应该有追求、有理想,为祖国为人民,我们应该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尽心奉献,努力工作,将自身的人生价值充分体现。这堂课让我明白了谦虚谨慎,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团结就是力量。我们应该学习如何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自己严格要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这堂课也让我了解了周恩来很多工作、生活中的结节,比如“当日事当日毕”、“ 对一件事考虑得极其认真细致长远缜密”等等等等,这些也都让我受益匪浅。

周恩来让我彻底地了解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这里不仅有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同时体现一个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间走得比车轮还快,参观回来也有了好些的日子,心里总想着要把这次的经过记下来。周恩来的精神和伟大不只是在一大片桃红柳绿、翠草如茵、碧波荡漾的纪念馆区内,他的高大形象和伟大不朽的精神也将永远激荡在我的心中。

6.游名人故居有感 篇六

一、钱钟书纪念馆

一个城市总是有它特定的历史积淀,独特的文化基础。初来无锡的我对无锡的历史文化并不熟悉,后来在课堂上思修老师很热情的向我们介绍了无锡著名的文化历史的承载物,这让我对无锡历史的探访有了很大的兴趣。钱钟书故居是我的第一站,也是我最有兴趣的一站。

一个无事的周六,我和宿舍的小伙伴们便一起去参观充满幽明清爽的书香气息的钱钟书故居。这次参观不仅是为了完成思修老师的任务,更是为了欣赏无锡的文化,领略钱钟书先生的文化精神与素养。

以前对钱钟书先生的了解仅局限于他的作品,也正是因为他的作品让我对这位恬淡,宁静的文学大师充满了好奇。先生曾说过:“据说每个人需要一面镜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不过,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镜子;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有用。”一个对人心如此看透的人想必对自己也是如此。如此淡泊的人所居住的地方想必也是优雅的。带着些许的 揣测,我们来到了先生的故居。

很快,在与喧闹的大街格格不入的巷落深处,一扇古朴的大门跃入了我们的眼帘,带着些许兴奋我们快步走入了先生故居的大门。一缕书香扑面而来,仿佛在向我们叙述着先生的过去。整个故居的景致典雅而朴素,很是符合先生的气质。幽静的江南小院里散发出一股豪情大气,飘荡着令人驻足的清幽书香,让人浮想联翩,对先生的钦佩不由得又加深了许多。

整个小院都极其的安静,我们脚步轻轻的浏览着故居,生怕自己打搅这份在现实生活中难得的静谧。院中只有一位管理员,静静的阅览者图书,仿佛已经融入了这静谧的小院中。院中绿茵葱葱,路砖上爬满了青苔,无声的叙述着这所故居的清幽淡雅。院落一脚有一方褐釉老缸,几条鲤鱼在里面摆着尾畅快的游戏,尽情的享受这书香的熏陶。这是属于清末时代的建筑,古色古香,正堂是高悬着“绳武堂”匾额的大厅,镂空的窗板,正中间挂着一幅山水图,中规中矩的古时布置暗示着故居保存的完好性。故居的院落很多,共有平房二十八间,二层楼房四间,大小庭院十一个,备弄两条,古井三口,东有厨房,后有花园,其中主体建筑绳武堂面阔七间。我们安静地一一浏览着这些古朴建筑,其中一间房间里布满了钱钟书先生的墨笔,有书法,有绘画,大气而不张扬。虽然我并不懂艺术,但这些作品扔给我以自然舒畅之感,我能清楚地感受到创作这些作品的作者内心的平和大气。都说字如其人,果真如此。还有一间屋中陈列的是先生的生平事迹。国家也特地为先生打造了一尊头像以供世人瞻仰。当然房间里还有先生的生活照以及他与妻子杨绛女士的合照。照片上的他随和亲切,丝毫没有身为文学大家的骄傲自满。我们按着顺序一一游览着这些庭院,一切的一切,好像进入了某部电影的现场,一位身穿青蓝长袍的男士端坐于绳武堂,正在埋首写作,一位身着旗袍的美丽女士则为他添茶送水,场面极尽家庭的温馨。那是只属于先生时代的怀旧色,令人向往。

据说先生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在抓周时抓了一本书,或许正是这无意识的选择造就了他今后的文学路。这让我想起了同样名字来源的沈从文先生。虽然他们在文学路上前者选择直面黑暗的世界,后者则极力歌颂真善美,却又是殊途同归,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这也是我们的憧憬。

钱钟书先生的故居游览完毕后,我们便轻轻的离开了,生怕打扰了先生。故居的游客并不多,但我却很自私的希望不要有太多的游客以免打搅了先生,毁了这难得的宁静。这份冷清或许也是先生想要的吧,伴着缕缕书香,我和小伙伴们静静的离开了。

二、顾毓秀纪念馆

离开钱先生的纪念馆后,我和舍友们又坐地铁来到了繁华的学前街上,去拜访那位与我们江大有着极大渊源的顾毓秀先生的故居。“清风,明月,劲松;学者,诗人,教授”是世人对他的评价。既表现了他的气节,又赞扬了他的学识渊博,涉猎广泛。面对这位曾是江泽民老师的集科学家,诗人,教育家于一身的伟人,我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怀揣着忐忑与激动,踏进了那与繁华大街并不相称的深深庭院的门槛,同时也向顾毓秀先生的灿烂人生走近了一步。这故居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原称“燕誉堂”,是顾氏祖居。故居原五进五开间,计740多平方米,2000年,学前街拓宽时拆除了第五进。2004年,顾毓琇故居正式启动修复保护工程。改建后的纪念馆占地面积968平方米,建筑面积848平方米,保留了典型江南民居建筑风格,现存五开间四进。纪念馆着重从顾毓琇先生的生平简介、科教泰斗、文坛大家、成才之路、爱国情深五个部分详细记述了这位学术大师的动人传奇故事,生动展现了他在物理学术、文化艺术、教书育人等方面的高深造诣和杰出成就,充分体现了无锡钟灵毓秀的文化特质和尚文重教的人文精神。顾先生的故居并不像钱先生的故居那样静谧,安详,却也透露着大家之气,豪迈却也低调。为顾毓秀先生所铸造的人像也是栩栩如生。“一门五博士,毓秀称翘楚”,这段佳传无疑表达了人们对先生的敬仰之情。

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中等科。1923年毕业后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获电机工程学士、硕士、科学博士学位。1929年回国,先后任浙江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兼主任,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兼主任,工学院院长。1928年起,历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次长、中央大学校长、上海市教育局局长、国立政治大学校长。在此期间,曾兼任国立音乐学院院长、中央大学教授,交通大学教授。1950年旅居美国,先后任麻省理工学院客座正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荣誉教授。看着这位德艺双馨的科学巨擘的辉煌历史,让我不禁为自己能身处他曾所在的大学而感到自豪。即使再多的荣耀,再多的丰碑,他还是选择了回国,用自己的热血为莘莘学子开辟出一条光明大道。执着的乡土情结,让他毅然放弃国外的荣耀,选择回国安安静静的做学问,这从他故居的摆设便可知晓,淡然清新。在自己的空间里找到自己的快乐,如此不追名利的人现在又有多少。

社会在发展,时代的潮流不断更替,但顾先生那颗淡泊宁静却又对文学,教育,科学执着的心却在一直燃烧,他的精神亦会永久的回荡在人们的脑海中。

7.游鲁迅故居作文 篇七

正值节假,人多的出奇。一杆五星红旗迎风招展,一堵斑驳的青灰石碑屹立后方,“鲁迅故里”四个大字高挂其上,一笔一画正是鲁迅先生所书手迹,质朴典雅,古厚自然。我看见石碑上分明的凿痕:寸把长的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两道有棱有角的浓眉就像锋芒毕露的利剑,直刺敌人的要害。隶体“一”字似的胡须贴在鼻下,薄薄的嘴唇紧抿着,划出一道似有若无的弧度,让人能够感受到他的精神。他方正的脸庞,透露着凛然大气。一袭长衫以下,手上食指和中指夹着一枝烟嘴,轻袅的烟气一直延伸到小巷人家。

我在石碑前伫立良久,游人们也在这里驻足而经久不散。直到导游嘹亮的喇叭声把我们唤醒,才后知后觉地跟上了大部队。鲁迅曾生活的所在都极其俭朴,大多都是一个样式,往往是正中梁上一块牌匾,其下一张画像或是两行对联,一两张方正的木桌,几把不胜简巧的木椅,便是全部的所有家当了。

但真正让我惊愕的,是鲁迅先生自己所住的杂间。目之所及,的的确确只有一张床,一张桌,一幅肖像和两个笨拙简易的木柜了。床是最简单的样式,四四方方的像一个大盒子,只挂起了白色的床帐;桌子也不过一米长,上面并排放着俩个小小的木柜,加起来倒有十来个屉子,很是实用。一张黑白画像系上了条细绳,衬着干净的黑框底挂在白墙上,整个房间便空荡荡无一物了。这样一眼看去,我的心底便油然生出一股崇敬,不自禁地要感叹。

再说到要令我最哭笑不得的地方,便是鲁迅先生所写过的一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百草园了。老师曾为我们绘声绘色地讲解过这篇课文,其笔触之妙美简直让每一人都如同即将前往蓬莱仙境般期待。然而,当导游领着大家来到此地实物参观时,我却觉得自己是被鲁迅先生大大地忽悠了——这分明就是自家小院再普通不过的菜园子啊!可恰恰我又难以恼怒他开的玩笑,若一一核实的确是有这些物什的: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或是“趣味无穷”的泥墙根一带……这时候,我不得不惊叹于鲁迅先生的笔法之妙、文采之长。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技法实在是让人望文兴叹的。

出了园子,我又看到了一座石碑,赫然是“民族英雄”。是了,可歌可敬的鲁迅先生!“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看见他仿佛从那石碑里走了出来,浓眉墨须,牙黄羽纱。

8.游鲁迅故居作文 篇八

我们最近要去鲁迅的故乡——绍兴游玩了,今天,妈妈上网给我看了一下鲁迅故居的简介:三味书屋、百草园、咸亨小学生作文大全

在它的下面挂着一幅画,旁边贴着一副对联,我看着对联,上面那苍劲有力的字令我好奇。小前堂也是个客厅,里面放着桌子、椅子,桌子上放着有蓝色图案的鱼肚白茶杯,下面还有一个圆圆的盘子。走进书房,只见那书橱上每个抽屉表面都刻着朝代,听妈妈说里面放的是某个朝代的书,把它们归类好防止混乱。我想起自已杂乱的书房,真的有点害羞。到了厨房,里面的东西更多,柜子、磨米的石臼、灶膛……嘿!鲁迅家的锅子和妈妈小时候家里用的一模一样。

来到“三味书屋”,和图片上一个样,正屋上方一块匾,匾下一幅画,画上一只漂亮的梅花鹿正伏在大树下休息。哦,屋中的桌椅用红绸带围起来了,不能走近,看墙上的介绍,那角落里的是鲁迅小时候曾坐过的位置,那右下角用玻璃盖着的,是鲁迅小时候在课桌上刻下的“早”字,鲁迅写文章时,也把它写进去了。

后面的百草园,树木葱绿,草儿茂盛,真是玩的好去处。难怪鲁迅在自己的文章中说到自己最爱玩的地方是这里。

9.鲁迅故居游美文 篇九

端午节,随团游绍兴。早晨四点半从上海奉贤南桥镇出发,到市中心人民广场集中,团队共四十几人,由李姓男导游带队乘大巴出发。车上基本都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半百以上年龄的人,有的儿女陪伴,有的夫妻作伴,个别人还带着下下代。

汽车一路向西南方向行驶。江南的六月,天气还不算太热。没有火辣辣的太阳,而且还是阴天,一路上十分舒服。车窗外,茫茫一片绿色。高速公路沿线几乎被各式各样的建筑连接起来。这些建筑,大部分属于江南水乡特色,即独栋的两层或三层小楼建筑,白墙灰瓦面南而立。尤其是城乡结合部,整个村子几乎全部盖成了一个样子,十分漂亮。

江南不缺的就是水和树,现在又逢夏季,更是它们的.的天下。水网是形容这里水的稠密程度和样子的专用名词,横竖沟通,大小连接,最终汇入江河湖海。各种各样的树木蒸蒸日上,有的成林成片,既成风景又护堤护坝,也有的随意独处或几棵并列于田间地头,与地里的水稻等植物为伴,还有不少树木正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鲜花,使略显单调乏味的道路两旁得到装点,吸引着游客眼球。

10.游鲁迅故居作文(通用) 篇十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游鲁迅故居作文(通用2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游鲁迅故居作文1

鲁迅是我们绍兴的一个名人,也是一个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上次暑假,大阿姨和哥哥来我们绍兴游玩,我们去了鲁迅故居。首先,我们进入了鲁迅的家,鲁迅的家可大了,七拐八弯的,好像在走迷宫似的。

鲁迅家的后面有个百草园,那是鲁迅小时候的乐园,里面有许多品种不一的植物,看得眼花缭乱,真想知道鲁迅以前在这里是玩得多么开心。

在鲁迅家门前有几尊铜像,一边是鲁迅的继祖母摇着扇子在讲故事,另一边鲁迅双手托着下巴,聚精会神地在听祖母讲故事,我看着看着,就感觉自己也沉静在鲁迅继祖母的故事中。

走出鲁迅的家扣,我们没走多久就到了三味书屋,那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在鲁迅的桌子上还能看见一个“早”字,这是因为有一天,鲁迅给爸爸买药就迟到了,还被老师骂,鲁迅就在上面刻了一个“早”字,提醒他不要迟到。从此,鲁迅再也没有迟到过。

走累了,我们到一家店里买了两盒臭豆腐,那味道真好吃。

鲁迅的家的环境好美啊!

游鲁迅故居作文2

今天,我和母亲又去鲁迅故里玩。

鲁迅故里的游客真多啊。我先去鲁迅小时候玩过的百草园。母亲给我讲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我在想,这么高的桑树,蚕宝宝怎么爬上去呀?我在矮墙边发现一只小小的蚱蜢,它一跳就跳进草丛,再也找不到。

我又去鲁迅故居、鲁迅祖居和鲁迅纪念馆。最好玩的是三味书屋,我早就听母亲讲过鲁迅刻“早”字的故事,但是却没有找到那张桌子。接着,我和母亲坐在三味书屋里,有一位老先生给我们上课,上的是《三字经》。老先生很瘦,穿一件长衫,戴一顶有长辫子的帽子。他让我们一起跟他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告诉你,念不出老师要打手底心的。我觉得挺好玩,忍不住大笑起来。老师还教大家作对,对上有小礼物。老师说:“茴香豆。”母亲第一个对:“花雕酒。”还有的对:“霉干菜,臭豆腐。”老师把小礼物送给母亲,母亲又送给我。后来,母亲又用“比目鱼”对出老师的“独角兽”。老师说:“妙哉,这正是鲁迅小时候对的。”原来,母亲刚好看过这个故事,想不到派上用处。

今天真不错,游鲁迅故里有这么多的开心事!

游鲁迅故居作文3

国庆节里,我没去游览山山水水,也没有去有趣的儿童乐园,而是去了绍兴的鲁迅故居。

来到鲁迅故居门口,已经是人山人海,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进入了鲁迅祖居,看见了古色古香的正厅,中央挂着“德寿堂”这三个大字,两旁摆着接待客人的凳子,听导游阿姨说这是会客的厅堂。

参观完正厅后,我们穿过一过道,来到了厨房,妈妈给我介绍了厨房里大大小小工具的用处,使我知道了这些工具的功能。再往里走,就是大大小小的房间了,有小姐的、少爷的,还有琴房、绣房和书房,我不禁感叹到鲁迅原来是个富二代啊!

参观完鲁迅祖居,我们来到三味书屋,这里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隔着围栏,我看见鲁迅坐的那张桌子,上面刻着一个早字,导游阿姨自我介绍“早”的来历:有一天,鲁迅给父亲买药。导致上学迟到,被老师严厉批评。于是鲁迅并没有找借口,而是在自己的桌子上刻了一个“早”,从此就没有迟到了。这时,我眼前浮现出鲁迅勤奋学习的形象,联想到自己的表现,感到非常的愧疚。

走出三味书屋,我们来到百草园,这里是鲁迅童年的乐园。这里有绿油油的青菜,大大的南反,高高的皂夹树,树上长满了爬山虎。看到这些景象,使我仿佛看到鲁迅在园子里玩,玩得不亦乐乎。

天色渐渐暗下来,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游览地,但脑海里挥不去的是鲁迅勤奋好学的景象。

游鲁迅故居作文4

冒着蒙蒙细雨,踏着湿漉漉的青石板,我们撑着伞游览了鲁迅故居。

我从书上知道了鲁迅是一个文学家,从爸爸口中了解到鲁迅是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思想家,今天又在鲁迅故居看到了这个有着“浓黑眉毛”、“浓黑胡子”的伟大作家的雕像,并了解了他光辉的一生。

走进“三味书屋”,我想起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那里,我看到了鲁迅生活的“四角的天空”,还坐在鲁迅坐过的课桌前,想象着鲁迅小时候求学时的样子。在他那个大大的书房里,所有摆设都很简朴,只有柜子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书。

我在鲁迅博物馆里看到了,鲁迅原名叫周樟寿,后来改名叫周树人,爷爷是做官的,而从他爸爸这一辈开始,家里就变穷了。而鲁迅却很感谢爸爸,因为那段时间的磨练,让鲁迅知道了自己小时候想做医生的理想只能救死扶伤,而拥有知识,做一个用“笔”战斗的人却可以拯救一个民族。我还在这里认识了鲁迅在日本的恩师“藤野先生”,看到了鲁迅翻译的许多外国进步著作。看着照片上的旧中国和那个时代的人,我不禁感叹:鲁迅是多么伟大的一个中国人。

也许,在绍兴的鲁迅故居里,我能看懂的东西不多。但我想,这是一颗种在我心里的种子,以后我还想到上海的“鲁迅故居”,去了解鲁迅更多的更伟大的故事。

游鲁迅故居作文5

今天是10月1日,也是一年一度的国庆节,我和爸爸一起来到了鲁迅故居。

一走进大门,就闻到了一股清香,原来这里种着两棵茂盛的桂树。所以这里叫挂花明堂。

过了桂花明堂就来到了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向四周一看,到处都是房间。东首前半间是客厅,是鲁迅吃饭会客的地方。西首前半间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卧室,她性格幽默,孙子们都很喜欢到她那儿去聊天。蒋氏常给幼年的鲁迅讲猫是老虎的师傅、水漫金山等民间故事和传说,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楼上东首一间是鲁迅原配夫人朱安的卧室,她和鲁迅性格不同,所以鲁迅对她无爱情可言。

穿过蜿蜒曲折的长弄堂,便是美丽的花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百草园名称虽雅,但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天晒稻谷,但那是儿时的鲁迅的乐园。鲁迅经常和小伙伴到这里来玩耍,正是因为这样,鲁迅才会12岁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所以他非常留恋这个属于自己的乐园。

走过长长的小路,映入眼帘的就是鲁迅笔下的风情园。台门内有一方400平方米的清澈见底的水池,水中的鱼儿们在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看着看着,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假如我能像水中的鱼儿们一样,那该有多好啊!

天色已经暗了,而我却还想在游览下去,不过没办法,我只能回家了。

不过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令人回味无穷的名人之家!

游鲁迅故居作文6

周日,我带着对鲁迅先生的好奇心,与语文课本一起来到绍兴鲁迅故里。

还未进入大门,我便看到两个孩子的铜像,仿佛正在聊些什么。走近一看,这不就是闰土吗?跟课文中同样的银项圈、同样的小毡帽、同样的紫圆脸。那么,另一边穿着大少爷服装的,一定就是儿时的鲁迅先生吧!那他们聊的应该就是看瓜、刺猹、捕鸟……我也真想听听!

走进大门,我便进入鲁迅祖居,这院子可真大!不仅有卧室、厨房、浴室这些必要的房间,还有琴房、大客厅、小客厅、仓库……看都看不过来,他们家可真富有呀!

在语文课本中,闰土与鲁迅先生是在厨房相识的,但并不是祖居的厨房,而是新台门——现在的故居里的厨房。带着好奇心,我们跨进鲁迅故居的大门。故居就没有祖居那么大,但还是有一种大户人家的气派。在那儿,我找到章运水与鲁迅先生相识的厨房。可想而知,章运水其实就是鲁迅笔下的闰土。

来到后花园——百草园,在那儿,我仿佛看到儿时的鲁迅先生与章运水在一起玩耍嬉戏,一起在井沿上跳来跳去,一起坐在石头上谈那些乡村趣事。

走一个下午,我们还参观鲁迅先生与兄弟们小时候的学堂——寿镜吾先生的三味书屋,还有鲁迅纪念馆。我仿佛与鲁迅先生一起经历他不平凡的一生。他是真正地用他的武器——笔,战斗一生。

游鲁迅故居作文7

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同学们一起去了鲁迅故居游玩。

经过两个小时的奔波,我们来了绍兴鲁迅故居。这里人山人海,街道两旁是各种各样的小卖铺,有卖冰激淋的,有卖绍兴特产的,还有卖纪念品的。

随着人群,我们走进了这条街,走了不远,就发现街旁边有一条小河,河上来来往往都是乌篷船。大人们买好了船票,我们穿上了救生服,登上了乌篷船。摇乌篷船的老大爷刚招呼我们坐好,船就摇摇晃晃地开了起来。阳光照在人身上,暖暖的。随着船身行走在水面上而带来的一点点凉风,再加上船慢悠悠左摇右晃的,人坐在乌篷船上,简直惬意极了!船很快进入了一个隧道,抬头只见上面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彩灯,红的、黄的、蓝的,应有尽有,漂亮极了!

下了船,我们来到了三味书屋。曾经的三味书屋现在变得十分先进:崭新的桌椅、可升降的黑板、还有大屏幕投影和电脑呢。转过街角,我们又来到了百草园。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种满了各种草药,而如今的百草园,分成了四大块,分别种着大白菜和青菜,这让我不禁有些失望。

绍兴的臭豆腐,历史久远,因臭而闻名中国。我买了两盒臭豆腐,边走边吃,再加上一路都是烧烤串、关东煮、山楂糕、鲜榨汁等等,仿佛来到了人间天堂、吃货的美地。

鲁迅故居既有水乡特色,又有文化特色,还是美食天堂,不愧为绍兴的旅游宝地。

游鲁迅故居作文8

鲁迅是中国的一代文豪,今天,我有幸跟随妈妈的同事们一起,来到了鲁迅故居。

鲁迅故里由三味书屋、鲁迅故居、百草园和鲁迅纪念馆组成,走过三味书屋就到了鲁迅故居。一进门,我就看到两棵有着茂盛绿叶的桂花树。桂花树的旁边是一个非常大的水缸,凑进一看,缸底堆着好多的硬币,我正疑惑,这时候导游说:“这原来是用来蓄水的,现在被一些游客当成了许愿池。”桂花树边上就是鲁迅的房间,里面还有保存完好的鲁迅曾经睡过的床铺还有一些鲁迅的旧物。过了堂,就来到了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我四处观望,发现都是房间,东面前半间是客厅,是鲁迅吃饭会客的地方;西面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房间,听说她性格幽默,常给幼年的鲁迅讲“水漫金山”等民间故事和传说,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楼上是鲁迅的原配夫人朱安的卧室。

走过两楼两底,就来到了百草园,百草园就是一个普通的菜园子,但是鲁迅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到这里来玩耍,是他们儿童的乐园。鲁迅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来纪念他那段快乐的童年时光。

我们又参观了鲁迅纪念馆,一进纪念馆大门,迎面几个金色大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写在鲁迅铜像边上的墙上,这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吧。纪念馆里有许多先生用过的家具,衣物,孩提时的玩具,每个阶段的简介……。更多的是鲁迅的文稿,我只大略的看了一下,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文稿的字是用毛笔写的,端端正正,但是许多我都看不太懂,看介绍才知道是鲁迅是因为看到那时国内同胞的愚昧,弃医从文,用文章来唤醒国人麻木的灵魂。

看了这些,我对鲁迅敬佩极了。我想:其实,伟人的故居之所以这么特殊,是因为伟人赋予了它非凡的意义吧。

游鲁迅故居作文9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是鲁迅先生的名言,更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身为一个绍兴人,我却连鲁迅先生都不了解,所以我决定先从鲁迅故居开始了解他。

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我来到了鲁迅故居。我迫不及待的冲进去,扑入眼帘的是一块大石碑,上面刻着”鲁迅故里”四个大字。

绕过石碑,向前走一小段路往右转,跨入树阴遮蔽的石库门,就是鲁迅一家的住所,楼房后有一天井,青石板铺面,天井里种植着一株高大的桂树,每到深秋,桂香扑鼻,因而又称桂花明堂。过天井有两间南北朝向的楼房,前后缕披花格门窗,东边楼下中间用板隔开,前半间称小堂前,小堂前里太师椅,方桌,茶几仍照原样摆放,鲁迅小时候常到这里看书,写字,画画,他所写的《诗中画》也就从这里诞生。

走出鲁迅故居,往前过三间平屋就是百草园。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已道尽百草园里的斑谰色彩。百草占地两千多平方,那有“无限趣味”的“短短的泥墙根”至今仍保留原来的样子。百草园虽然名字好听,可却只是一个小菜园,即使是这样,这里还是成为了鲁迅儿时的乐园。百草园的旁边就是鲁迅纪念馆,在这里我知道鲁迅一生经历的事情,由于鲁迅的祖父是大官,他死了后鲁迅家就没入贫困,家里的东西一样一样的被当掉,鲁迅从中看透了世态的卑俗。

短短一天我就游遍了这个地方,鲁迅故居虽然不大,却令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鲁迅这位伟人。

游鲁迅故居作文10

今天早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跟着旅游社去绍兴。经了大约5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绍兴,我们的第一站是鲁迅故居。

一下车,住在绍兴的小林导游来接我们,她把我们带到了游绍兴第一站——鲁迅故居。

进鲁迅故居前,小林导游说:“鲁迅故居有4000多平方,比鲁迅祖居多出1000平方,是周家最大的建筑。”说完,并带我们进了故居。

进去后,我们先看到了迎客的徳寿堂,徳寿堂的上方挂着一幅栩栩如生的画,画下摆着一张张清朝时代的精致凳子,上面刻着龙、凤等吉祥图案。

接着,我们参观了鲁迅先生的卧室。卧室里有一张精致的木质清代床、刻着动物的木质圆木桌……总之,所有的一切都是木制的。

我们又参观了鲁迅先生的书房,书房里放着许许多多放书盒,一张精致的木桌上放着许多毛笔,那是鲁迅先生的阅读桌。

参观完鲁迅故居后,我们去了三味书屋,是鲁迅以前上学的地方。我们看了鲁迅以前坐的椅子和写字用的桌子。我们听小林导游介绍:鲁迅的桌子上刻有一个“早”字,那据说是因为有一次,鲁迅上课迟到了,他感到十分惭愧,所以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提醒自己每天要早点到学校,不要迟到。

鲁迅不愧是绍兴名人,他的小时候就严格要求自己,我该向鲁迅学习。

游鲁迅故居作文11

幽深的古树,白墙黑瓦的房屋,推开门,“嘎吱”一声,仿佛走进了新的世界,我来到了鲁迅故居,来到了鲁迅生活过的地方。

外面是被无数葱绿树木掩映着的白墙黑瓦,里面却是木结构房屋,似乎还能够嗅到一点儿岁月的气息。啊!这就是那位大文豪鲁迅生活过的地方吗?一步一步踏进去,那些青石板砖闪耀着太阳的光辉,似乎在叹息着岁月的沧桑。哎!连这石板砖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鲁迅故居,真的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穿过天井,我们就来到了大堂,里面整整齐齐摆放着的桃木家具,似乎在庄严地宣告:这是主人们坐的地方。家具上精美的纹路,却已是百余年前流行的花样。时间已经悄悄改变了一切,就连大厅上摆放的挂画,都还是一百多年前那种红艳艳的牡丹,如今社会已经难觅踪迹。椅子上落满了尘埃,静静地躺在那里,也许是岁月将它们变得沉默。

走过大厅,木板房依旧是“咯吱咯吱”的响声,仿佛在抗议着游客们踩得太重了。我连忙放轻脚步,不敢惊动地板上的浮尘,将脚轻轻地抬起,又轻轻地落下,不留一点儿声音。夕阳从狭窄的门缝穿越而来,将我的影子照得又细又长,不知鲁迅当年有不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如果经历过,那又会是怎么样的一种感受。

鲁迅的故居,是那样的迷人,是那样的令人捉摸不透。那些高高挺起的古树,那些细细长长的斜阳,还有那些已经成为古董的家具,和落在上面的尘埃,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令我浮想联翩!

游鲁迅故居作文12

鲁迅故居位于北京阜成门内三条胡同21号,从1924年5月到1926年8月,鲁迅先生一直居住在这里。

推开两扇黑色的院门,穿过短短的门道,眼前就出现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院里有两棵枝叶茂密的白丁香,沐浴着金色的阳光。这是鲁迅先生1925年4月5日亲手栽种的。

小院里的南房是鲁迅接待青年朋友的地方,有时鲁迅自己也在这里休息。

东房曾经是女工的住室,以后用来堆杂物。

西房当年是厨房,现在是“故居”管理人员的值班室。

北房有四间。西头一间是鲁迅先生的工作室兼卧室,鲁迅自己称它为“绿林书屋”,人们把它叫做“老虎尾巴”,因为它是扩建时展接出来的。东头一间是鲁迅母亲的卧室。

“老虎尾巴”是所有屋子最小的一间,室内放着一个老式的三屉桌。桌上摆着一盏煤油灯,它使我们想起当年还没有电灯的情景。油灯旁边放着一个普通的木制笔架,一只装在硬木盒里的砚台,还有一个旧马蹄表和一个烟灰缸。一只盖碗像不久前刚用过的一样摆在桌上。桌子一边是个牛皮纸箱,另一边是个什物柜。桌前一把藤椅,墙上挂着一幅炭画和一幅藤野先生像。屋子另一侧放着茶几和木椅,茶几上方的壁上挂着一幅题字:“望崦嵫而勿迫,恐鹈?之先鸣。”

北房西侧的小门,通过后面和室内的陈设,都是极简朴的。就在这里,鲁迅写出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包括《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一部分文章。

鲁迅故居,北京这座简朴的四合院,是人们永远敬仰的地方。

游鲁迅故居作文13

前一天得知要去实地参观鲁迅先生笔下的“从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竟一直兴奋到了第二天清晨。早早梳洗带装完毕等待出发心之向往的行程,抑制不住的兴奋全部都写在我的脸上,像阳光下盛开的花儿……

迎着微微拂面的清风,呼吸到了自然的青绿味,顿时神清气爽!一路欢歌笑语,不知不觉便来到了鲁迅的故居。

一下车,映入眼帘的便是那高大的鲁迅浮雕了,浮雕上的鲁迅,脸上带着些许微笑,这笑淡到让人几乎感觉不到他在笑。他的左手正微微抬起,右手正环抱着左手的手肘。左手上还正用中指和食指夹着一支雪茄呢。联想一下先生那吞云吐雾的样子,会不会让人忍俊不禁呢?

进而向里深入,便是鲁迅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了,刚刚踏入三味书屋就有一股浓烈的墨香扑面而来,这墨香过了这么多年却仍然不曾散去,历久弥香,让人不禁浮想起鲁迅上课的认真画面:埋头苦读,奋笔疾书,对,一定是这样留下的。正是这里诞生了一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等称号的名人:鲁迅!他影响了很多跟他一样有志向的同道中人,他是中国新的文化的方向。再移动我们的双脚,视线触及到的便是大家熟知的“百草园”了,那是鲁迅家的后院吧,我还在那里留了影呢。

还记得鲁迅在自己的桌上刻的那个“早”字吗?这个字一直激励着他,也是他一生的写照。鲁迅一生坚守的精神便是:时时早,事事早。虽然历史一页又一页的掀过,许多人和物也物是人非,但是他的精神一直在传承。

走过百草园,一天的行程也将近尾声。而园内的景与物,还有故事却开在脑海里回放,余味深长。

游鲁迅故居作文14

5号6号两天,我们一家去绍兴游玩,其间鲁迅故居留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

一走进故居前的广场,巨幅的鲁迅画像印入眼帘:一边是小桥流水乌蓬船,一边是正在抽烟的鲁迅先生。缕缕轻烟从烟头冒出,也许这代表着缠绕在无数人心中对先生永久的怀念吧。

故居在小巷深处,跨进门,“德寿堂”几个大字映入眼帘。这是一家普通的宅院,十分普通也雅致,因为是秋季,还带着几分萧杀。可走进百草园,感觉一片“春暖新绿”:一片很小的田地里,整整齐齐地种满了毛豆,大小不同的叶子,十分有趣;周围错落有致地种着几颗大树;甚至花圃里,都是一片碧绿。真是一个充满了童趣的百草园呀!“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去了。”说得一点儿也不错,碧绿、紫红、金黄……百草园真是一个七彩的乐园。

跨进三味书屋,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油然而生,我又仿佛看见了寿先生严厉的样子。全城最严厉的私塾就是不一样!规规整整的木桌椅,方方正正的讲台,还有青石写字台,望下来都是方正整齐,给人以严肃、庄重的感受。一声声朗读,一次次对答,我似乎又回到了那个“不打不成器”的年代。

要问鲁迅故居什么最有名,那自然是咸亨酒店喽!巷子一长条,到处都是“咸亨酒店”的招牌。原来“真身”开了不少分店呢!一盘茴香豆,一壶花雕酒,呵,我也当了回孔乙已!

回首鲁迅故居,我仿佛看见了长妈带回的“三哼经”,仿佛看见了小鲁迅在墙角地挖何首乌,仿佛看见了课堂上与寿老先生巧对“独角兽”的生动场面……我明白,鲁迅先生永远活在世人心里。

游鲁迅故居作文15

我认识鲁迅是因为他写的短篇小说《故乡》,在那之前,我是完全不认识他的。暑假,我的哥哥带我来到了浙江鲁迅故居。

来到目的地,“鲁迅纪念馆”大字赫然出现,闪闪发亮。这里是鲁迅17岁之前的住所。一进门就看到一个人夹着烟,眼里露出了疲惫的神色,仿佛在为国担忧,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这便是鲁迅。

然后我们来到了百草园,百草园在鲁迅故居的后面,占地近两千平方米。这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常来玩耍嬉戏,品尝紫红的桑椹和酸甜的覆盆子。鲁迅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是鲁迅心里美好又深刻的印象。

最后,我们直奔三味书屋,它约有35平方米,鲁迅12岁开始在这里读书,前后长达五年的时间。三味意为: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过:“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一出门,一条小河脚刹在三味书屋,钱乌篷船静静的躺在河流上,流动的河水传来“哗啦啦”的声音,可谓是一个非常良好的学习环境。

出了“鲁迅纪念馆”,我们去了著名的孔乙己咸亨酒店,店里古色古香,颇有一番别样的`滋味,真是“万物得以皆美”啊!

鲁迅先生看得微、看得远;他就向一个目标奋勇的斗争下去,决不中途投降妥协;他一点也不畏惧敌人对于,他的威胁、利诱,残害,他一点不避锋芒地把钢刀一样的笔刺向他所憎恨的一切。

我们的国家有像鲁迅这样硬的骨头是很可贵的。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游鲁迅故居作文16

春节期间,爸爸带我到北京游玩,我在那里参观了鲁迅故居。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鲁迅生前曾在许多地方居住过,所以现在鲁迅的故居有绍兴、上海、广州、北京等多处,我们参观的是北京的鲁迅故居,也称为鲁迅博物馆。

故居位于北京阜成门内宫门口二条19号,鲁迅曾在1924年至1926年在这里住过。一进大院,先看到的是鲁迅先生半身汉白玉雕像,沿着小路向西走,就到了鲁迅故居。

鲁迅故居是一个标准的北京四合院,院子不大,北面的正房是鲁迅和原配朱安、鲁迅母亲居住的地方。正房西边的房间为朱安卧室,东边是鲁迅母亲的卧室,中间餐厅北面是鲁迅先生的卧室兼工作室,房间很小,只有一个很窄且简陋的木板床,床上铺着草席,床下有一个很大的网篮。除床外,还有一把旧藤椅和一张木制的写字桌,桌上有一个小闹钟和一盏带玻璃罩的油灯。在这个鲁迅称之为“老虎尾巴”的狭小空间里,鲁迅创作了《野草》、《彷徨》、《华盖集》等大量著作。院子的南面是鲁迅先生的书房兼会客室。院子中间,是80多年前先生亲手栽下的两棵白丁香,因为天气寒冷,丁—香树还没有发芽、长叶。东西厢房是放生活用品的地方。滑着院子西边的小门绕过后边,就是后院:院子中央,是鲁迅先生亲自打的井,井的四周已经围上白色的栅栏,院子北边还有一丛鲁迅先生手植的黄刺梅。

伟人的故居非常简朴,这令我非常感叹。我们今天的条件比鲁迅还要好,我们有什么理南不好好学习和工作呢?

游鲁迅故居作文17

国庆节里,我没有去一望无际的草原,也没有去有趣的罗蒙环球城,而是去了绍兴的鲁迅故居。

来到鲁迅故居门口已是人山人海,“我们不是来看鲁迅故居的,而是来看后脑勺!”妈妈在一旁风趣地说了一句。

我们首先参观了三味书屋,理由很简单,因为那里排队的人相对来说比较少。刚进入我就不满地说:“我看这应该叫“一味书屋”,一股浓浓的是臭豆腐味。”就要到鲁迅学堂了,妈妈兴奋地说:“源宝,等会儿你坐到鲁迅小时候上学时的座位上给你拍张照片。”走进学堂,学堂里的物品都被栏栅围在里面,妈妈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无精打采地说:“原来只能看啊!”

听爸爸妈妈介绍鲁迅先生的位子上还能看到一个“早”字,这是先生提醒自己上学不能迟到。可是鲁迅先生的课桌在最角落,我们不能靠近,我没有亲眼见到“早”字,有点遗憾。学堂后面有个小园子,学习枯燥乏味,当老师讲得入神时,学生可以到这里偷玩。

我们接着去了鲁迅纪念馆,知道了鲁迅是周家的,原名叫“周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在纪念馆里买了一把扇子留作纪念,这把扇子不一般,后面可是用我的名字作的诗呢!

后来我们走到鲁迅祖居,里面传来阵阵感叹声“鲁迅原来是富二代呀!”古色古香的家具都是用红木做的,连窗户和门都很特别。祖居里面有主人房、闺房、少主房、琴房等等好多个房间,我差点就迷路了。

最后去了鲁迅故居和百草园。百草园是鲁迅先生小时候最喜欢玩的地方,当我们刚踏进百草园,踩在泥土上软一软松松很舒服,妈妈有趣地来了一句“好接地气啊!”看见旁边竖着一块写着“百草园”的大石头,我上前与它合影留念了。

总之,我呢,对这次旅行给十颗大星。

游鲁迅故居作文18

星期日,我们全家去绍兴游玩,参观了鲁迅故里,看到了好多以前年代的东西。走近鲁迅故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睹雕刻着鲁迅和江南小镇的墙,前面有几个栩栩如生的铜像。不时有人上去跟他们合影,我也上去照了几个……

星期日,我们全家去绍兴游玩,参观了鲁迅故里,看到了好多以前年代的东西。

走近鲁迅故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睹雕刻着鲁迅和江南小镇的墙,前面有几个栩栩如生的铜像。不时有人上去跟他们合影,我也上去照了几个。之后,妈妈去买了票,我们便正式进入了鲁迅故里。

我们先去了鲁迅祖居,一进去便是古色古香的正厅,大大的“德寿堂”悬挂在中央,下面的墙上挂着一幅画和一副对联,下面的方桌和方凳摆的整整齐齐的,听边上的导游阿姨说,这是会客的厅堂。

看完了正厅,我们穿过一条过堂,来到了厨房。妈妈突然指着一个像是风车的东西问我是什么,我盯了半天回答不上。姐姐告诉我那是用来筛选谷粒的,外婆家就有。听了姐姐和妈妈的解释,我知道了厨房好多东西的功能,我还特意在厨房照了张相留做纪念。再往里走,我还看了一些房间,有主人的,有少爷的,还有小姐的。还有绣房、琴房、书房。不同的房间有不同的特色,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出了鲁迅祖居,我们还去了三味书屋和百草园。姐姐说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我在里面还看到了模仿上课情景的铜像,真是有趣。百草园里有颗树龄100年的香樟树,长得好高大,我和爸爸在下面拍了好几张照呢!对了,我还买了把扇子!姐姐笑我扇起来的时候像个混世小公子!这是夸奖吗?

在一家人的欢笑打闹中游玩了鲁迅故居。鲁迅故居真的很有趣,有机会大家也要去看看哦!

游鲁迅故居作文19

我的老家在浙江绍兴,每年寒假爸爸妈妈都会带姐姐和我回绍兴过年。

每次回去,我们都会到咸亨酒店吃饭。酒店门口立着一尊塑像,那就是鲁迅笔下穿着长袍站着喝酒的孔乙己,一个穷困潦倒却自命清高的秀才。仔细看,你还会发现他的一只手护着盛茴香豆的碗。和鲁迅书中描写的一模一样。

咸亨酒店的美食极具绍兴地方特色,茴香豆,醉蟹,油焖笋,梅干菜扣肉等等……茴香豆就是用香料煮熟的蚕豆,吃起来硬硬的,但是越嚼越香;醉蟹是用绍兴黄酒生炝的,肉质细嫩鲜甜;油焖笋是我最爱的,脆嫩鲜爽,百吃不厌;梅干菜扣肉也很好吃,上面一层五花肉肥而不腻,酥烂可口,下面一层梅干菜吸足了肉汁,咸鲜油润,特别下饭。

吃饱喝足,出酒店左拐200米就是鲁迅故居。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曾留学日本,是近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浙江绍兴人鲁迅故居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其中的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鲁迅12至17岁在这里求学。书房的东北角有一张硬木书桌,是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有一次鲁迅上学因故迟到,受到先生批评,就在书桌右上角刻了个“早”字以自勉。

百草园在鲁迅故居的后面,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鲁迅在他的文章中曾记载他儿时在这里品尝紫红的桑葚和酸甜的覆盆子,在矮矮的泥墙根捉蟋蟀,拔何首乌,夏天在园内纳凉,冬天在雪地上捕鸟雀的童年趣事。

欢迎大家到我的老家绍兴来玩。

游鲁迅故居作文20

“到!到鲁迅故里啦!”我们像出笼的小鸟,下车后,飞奔向这次参观的目的地——鲁迅故居。踏上一条窄窄的石板路,只见两边是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肃穆庄严。

我们沿着石板路,来到周家新台门。新台门坐北朝南,砖瓦结构,共分六进,有房间80多间。鲁迅的故居就位于新台门的西面。鲁迅在新台门内度过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这里留下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

从鲁迅故居临街的两扇棕色的石库门进去,穿过小天井是一间泥地的台门间,这里是鲁迅家当年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现在则陈列着轿和橹。从台门的侧门进去,有一口井,井水又清又凉。穿过长廊,就到桂花明堂,那里长着一片金桂。鲁迅小时候,夏天经常躺在桂花树下的板桌上乘凉,听继母张氏给他猜谜、讲故事。

过桂花明堂,便是鲁迅的卧室。1909年夏天。鲁迅从日本归国后,在绍兴任教时,就住在这儿。他常常在卧室备课写作到深夜。

离开故居我们来到百草园,《怀旧》这篇小说就是在此写成的。鲁迅曾经回忆说:“我的家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子,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里面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和枝繁叶茂的大树。听导游大姐姐介绍:童年时鲁迅经常和小伙伴来到百草园嬉戏、玩耍。他们捉蝴蝶、捉蟋蟀、采桑椹、摘覆盆子、拔何首乌:夏天在树荫下乘凉,冬天在雪地里捕鸟……听介绍,我仿佛看到鲁迅小时候在此玩耍的情景,听到他们银铃般的笑声……

上一篇:应用光学公式总结下一篇:小学第一季度安全工作履职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