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自动化总复习

2024-08-29

电力系统自动化总复习(精选10篇)

1.电力系统自动化总复习 篇一

电力系统远动及调度自动化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2.调度控制中心对发电厂的机组启、停操作命令属于(C)

A.遥测信息B.遥信信息C.遥控信息D.遥调信息

3.已知RTU中每个遥测量的工作区一次只能保存10个数据,事故追忆要求保留事故前的3个数据,事故后的4个数据,每个遥测量占2个字节。如果有100个遥测量,则安排用于事故追忆的内存单元数目是(B)

A.1000B.1400C.2000D.700

5.越限呆滞区上下限复限值同时减少,则对同一监视信号,告警次数是(B)

A.越上限增加、越下限减少B.越上限减少、越下限增加

C.越上限越下限都增加D.越上限越下限都减少

6.异步通信中数据接收端的接收时钟为16倍数据速率,以下选项为干扰信息的宽度,其中能被检验出来的是(A)

A.4倍时钟周期B.10倍时钟周期

C.12倍时钟周期D.16倍时钟周期

7.在数据通信中,应用最广的数据信息代码集是(C)

A.BCD码B.补码C.七位ASCIID.余3码

8.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通信子网协议(D)

A.物理层B.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

9.计算机网络的物理层数据传输方式中数据采样方式应属于(D)

A.规约特性B.机械特性C.电气特性D.电信号特性

10.LAN环形结构的性能之一是(D)

A.可靠性好B.灵活性好C.价格低D.模块性好

12.在EMS中分析电力系统电压失稳属于(C)

A.状态估计B.静态安全分析

C.动态安全分析D.最优潮流

11.自动发电控制AGC功能可保证电网的(B)

A.电压B.频率C.电流D.功率因数

14.2000MHZ频率属(C)

A.短波频段B.中波频段C.微波频段D.长波频段

15.数据传输系统中,若在发端进行检错应属(B)

A.循环检错法B.检错重发法C.反馈校验法D.前向纠错法

18.星形结构计算机网的特点之一(A)

A.资源共享能力差B.资源共享能力强

C.可靠性D.建网难

19.异步通信方式的特点之一是(B)

A.设备复杂B.设备简单C.传输效率高D.时钟要求高

20.调度员尽力维护各子系统发电,用电平衡时属(D)

A.正常状态B.紧急状态C.恢复状态D.瓦解状态

21.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的量测量主要来自(C)

A.调度人员B.值班人员C.SCADA系统D.主机

22.对一个月到一年的负荷预测属(C)

A.短期负荷预测B.超短期负荷预测

C.中期负荷预测D.长期负荷预测

23.配电系统少人值守变电站应具有的基本功能是(B)

A.自动重合闸功能 B.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功能

C.遥控功能D.遥信功能

二、填空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2.RTU的基本组成包括_______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

3.对变位遥信信息检测的常用方法是软件扫查和_______。(硬件中断

4.远动的遥测、遥信、遥控和摇调功能通过 _______ 实现。(通过传送远动信息

5.在电网远动通信中,对误码率数量级的要求是_______。(小于10-5

6.物理层用户之间交换信息需要通过_______。(一条实际链路

9.系统静态安全分析的内容包括电压、频率______。(过负荷

10.配电网的形式有树枝状、环状、_______。(网状

11.遥测信息将发电厂、变电站的各种运行参数传送到_______。(主站端

12.远动系统是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_______的基础。(调度自动化

13.配电网线路阻抗与电抗之比可能_______。(大于

1三、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2.CPU是微机系统的核心部件,主要完成算术和逻辑运算。

3.串行通信是指将构成字符的每个二进制数据位依据一定的顺序逐位进行传送的通信方法,数据按位进行传送。

4.遥控信息是指传送改变运行设备状态的命令,如发动机组的启停命令、断路器的分合命令、并联电容器和电抗器的投切命令等。

6.集中式的综合自动化是指集中采集变电站的模拟量、开关量和数字量等信息,集中进行计算与处理,再分别完成微机监控、微机保护和一些自动控制等功能。

7.设备层是指变电站内的变压器和断路器、隔离开关及其辅助触点,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等一次设备。

四、简答题(共3题,第1、2题6分,第3题5分,共17分。)

1.电网调度自动化应有哪些功能?

①控制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使电力系统在正常状态下能满足安全、优质和经济地向用户供电的要求;(3分)

②在缺电状态下做好负荷管理;(1分)

③在事故状态下迅速消除故障的影响和恢复正常供电。(2分)

3.SCADA通过RTU所监视控制的配电变电站设备有哪些?

①断路器和其他开关设备状态;(1分)

②重合阀开合状态;(1分)

③带负荷调整变压器的分接头位置;(1分)

④静止补偿电容器组;(1分)

⑤数字保护装置的整定值组位置等。(1分)

3.电力系统调度中心有什么任务?

①合理地调度所属各发电厂的出力,制订运行方式,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安全经济地向用户提供满足质量要求的电能。(3分)

②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迅速排除故障,尽快恢复电力系统系统的正常运行。(2分)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叙述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各部分功能。

①数据终端,用以进行接收或发送数据信号。

②通信线路,是数据传输信道。

③调制解调器,使数字信号能在模拟信道上传输。

④通信处理机,完成计算机处理速度与通信线路传输速度间的匹配,起缓冲作用,串/并转换,对传输信道产生的误码和故障进行检测控制,减轻中央计算机的负担。

⑤主计算机,执行数据处理任务。

2.论述调度员培训仿真系统的设计目标和原则。

调度培训仿真系统的设计目标是:

①使调度员认识和理解电力系统的运动规律;

②取得电力系统各种状态下的决策与控制经验;

③增强在现有的系统信息和控制条件下作出调度决策能力;

调度培训仿真系统的设计原则是:

①对电力系统动态行为进行逼真的模拟;

②严格模拟调度室中人机交换的显示和操作过程;

③能用于培训全部EMS功能;

④精确模拟EMS的计算机系统性能。

六、计算题(共1题,共8分)

38.已知(15,10)循环码的G(x)=x5+x4+x2+1,编出当信息位M=1101010011时的码字。

①∵M=1101010011 ∴M(x)=x9+x8+x6+x4+x+1(1分)

②xn-k?M(x)=x15-10?M(x)=x5?(x9+x8+x6+x4+x+1)

= x14+x13+x11+x9+x6+x5(3分)

③R(x)≡〔xn-k?M(x)〕G(x)= =x3+x(1分)

④F(x)=xn-k?M(x)+R(x)= x14+x13+x11+x9+x6+x5+x3+x(2分)⑤F=***(1分)

2.电力系统自动化总复习 篇二

认真研究考纲,确定复习方向

笔者通过多年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发现,真正的高考信息,来自对考纲、高考题、教材的学习和研究。教师要分析、体会高考题是如何体现考纲要求的。同时,高考题也是课本上例题、习题的类似题或变式题。如果考纲变化了,教师要明确其变在哪里,稳在何处,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对考纲中容易题、中等题、难题、复习中知识点难度的控制,要通过具体的题目来体现。所以,题目的选取能否既符合考试的要求和趋势,又符合学生的实际就显得尤为重要,更是对教师教学经验与水平和对考纲把握程度的反映。

研究好考纲,就能把握好复习的尺度,掌握好题目的难度和类型,从而避免复习的盲目性,不做无用功;就能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的实效性。教师必需通过对教材、高考题的研究,紧贴考纲,驾驭教材、高考题,制定好三轮复习的指导思想和复习计划。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复习效果

首先,备课要充分、有计划,上课要有效率。备课时,教师对每个章节内容的取舍、重点难点的把握、题型的选择、方法的选取、题量的控制、测试题难度都要反复斟酌,做到心中有数,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复习的进度。如解题训练是高考复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可在分析研究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确定教学方案:课堂例题应以中档综合题为重点,少选难题,重视讲解,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注重方法规律的概括总结,同时还要兼顾学生训练的度和量。上课要变传统的“讲———练———讲”为“练———讲———练”,题目要由易到难,分层次设计,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又如,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题目评点,能强化学生的思维形成:

(1)评点题目解答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讲一题多解,要先讲最基本的方法,再讲方法的演变,要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教会学生如何选择最佳方法,但一题多解不能因为过多地追求解题技巧而冲淡学生对基本解法的掌握。

(2)评点题目解答的合理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针对有的学生解题时,不注意审题或审题不清,缺乏周密的和深入的思考,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解答的合理性作点评,进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深化学生的思维。

(3)评点题目解答的科学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对于有些题,特别是应用性的题目,通过引导学生判断答案是否合理,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评点题目结论的应用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有的数学题的结论应用广泛,充分挖掘和发挥其应用功能,就能让学生敏锐地抓住某些数学题的本质,从多种方案中快速优选,大大提高解题速度。

(5)评点题目的多变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在解题教学中,教师不应满足于就题论题、讲完了事,要通过典型题的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的点评,达到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考虑问题,培养其勇于创新的思维品质。

其次,注意三轮复习的侧重点和衔接。第一轮复习是基础,要兼顾全面、扎实、系统、灵活的原则。第二轮复习是对第一轮复习的巩固、强化、综合,又是学生数学能力和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的过程。第三轮复习则是查漏补缺,模拟训练,调节学生心理情绪,使之处于最佳竞技状态。当然,三轮复习不是独立的,第二轮复习中要适当带有章节练习,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不同题型的解题策略的指导和方法的总结。第三轮复习中还要穿插章节或专题训练。

注重信息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信息反馈包括课上信息反馈、课后信息反馈、测试后信息反馈。教师在课堂要根据学生反应、课堂练习情况, 及时调整教学。课后要根据下班辅导、学生作文、学生疑问、师生交流等情况调整以后的教学。每次测试后, 可先让学生自己改错、自己分析试卷, 每道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 可用哪些方法解题, 你的方法优点在哪里, 不足之处是什么, 分析错题原因, 搞清是知识理解、计算错误, 还是方法选择上的失误。然后教师再来讲评, 帮助学生分析总结, 从而积累考试经验, 尽量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美”的知识原因、策略原因、逻辑原因、心理原因, 在此基础上, 教师再调整自己的教学, 效果更佳。

了解易犯错误,防止问题出现

教师要对每轮复习中经常出现的几类问题进行深入地剖析, 进而提前预防和及时发现问题。

第一轮复习中常出现的问题有: (1) 复习无计划、效率低。原因是重点把握不准, 详略不当;教材把握不准, 复习偏难或偏易。 (2) 复习不扎实, 漏洞多。原因是起点过高, 难题耗时过多, 忽视基础;速度过快, 学生掌握不牢, 知识出现漏洞;要求过松, 抓而不紧, 基础不牢。 (3) 解题不少, 能力不高。原因是以题论题, 缺少总结、归纳、推广;题目无序、无梯度、没有归类、重复。

第二轮复习中常出现的问题有: (1) 机械重复第一轮复习。 (2) 单纯就题做题、就题论题。 (3) 起点过高、难题过多。 (4) 学生成绩的提高出现停滞。在第一轮对试题的大量练习后, 第二轮复习过程中, 由于种种原因, 常常会出现学生成绩停滞不前的现象, 这是教师在第二轮复习中应引起足够重视的一个危险信号。解决的措施有:组织会诊, 寻找病因;重新研究学生;重新备课、重新设计习题;组织高质量的讲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3.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 复习概要 篇三

复习概要:(主要内容)

1、同步发电机自动并列的类型;

2、同步发电机自动并列的三个条件和影响机理

3、同步发电机并列的暂态过度过程的原理;

4、线性整步电压的原理

5、励磁控制系统的2大任务及其原理;

6、他励交流静止整流器、旋转整流器;自幷励方式的原理及其优缺点

7、无功分配的计算

8、功率圆和无功进相运行的原理

9、同步发电机、电力负荷、电力系统的功率频率特性

10、系统负荷增大时,实际的频率、负荷功率和发电机功率的变化及其机理

11、电力系统调频、经济调度的原理

12、低频自动减载的原理。

13、把2、3、5、6章统一复习完。

某学校的考研面试试题,供有兴趣的同学参考。

一、简答

1、同步发电机并列时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什么是准同期并列?准同期并列的理想条件

和实际条件各是什么?

2、同步发电机自动励磁调节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画出自并励静止励磁系统原理接线

框图?

3、在远距离输电并联系薄弱的电力系统中,励磁自动调节系统对电力系统稳定产生什么影

响?应采取何种措施改善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4、解释发电机组的静态频率特性、负荷的静态频率特性及电力系统的静态频率特性的定

义。

5、给出改进积差调频方法的调节准则,并说明当调节结束后,系统频率和各调频机组承担的功率变化量。

二、第四章第三节 励磁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的计算

三、第三章第三节 励磁系统中的整流电路(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画图

四、第五章类似于146页例题

五、简述调压和调频方法的异同。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分配的异同,及与调差系数的关

4.高三总复习生物复习计划 篇四

一、复习计划

争取在4月底前结束这学期的新课,第一阶段全面系统复习一遍,要求以课本为基础,巩固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时间大概是2个星期左右。重要知识点重新过一遍,中考考试内容中基础知识占70%以上,所以这个部分很重要。

二、进行各种题型的训练

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可以给不同的训练内容,争取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不是要给予他们太多太多的试题去做,如果这样的话,我们会耗尽他的精力和时间,练习资料要选用经典题型,能够指引学生不断思考和从中能够领会到生物知识和解题技巧的那种。

三、研究考试说明

明确考试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了解题型,把握复习方向和目标和复习广度和深度。中考考试说明对学生学习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们老师要仔细的研究和总结出来,教授给学生。

四、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

5.小学英语总复习单词短语复习 篇五

(一)1.taller than…比……高2.have a fever 发烧

2.have a cold感冒4.have a toothache 牙疼

5.have a headache 头疼6.have a sore throat 喉咙疼

7.watch TV 看电视8.wash clothes 洗衣服

9.play football 踢足球10.visit grandparents 看望祖父母

11.go to a park 去公园12.read a book 看书

7.go swimming 去游泳8.go fishing 去钓鱼

9.went hiking 去远足10.learn Chinese 学习汉语

11.sing and dance 唱歌跳舞12.eat good food 吃美食

13.take pictures 照相14.buy presents 买礼物

15.row a boat划船16.see elephant 看大象

17.go skiing去滑雪18.go ice-skating 去滑冰

6.物理中考总复习策略 篇六

策略一:把握命题脉搏,做到心中有数

《物理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是中考的蓝本和依据 , 不仅规定了考试形式、性质、功能,而且规定了考试的内容、难度和题型。教师要认真研读、细化解读课标和考纲,明确中考对各章、各知识板块的知识点的能级要求、变化情况、考试新动向。分析重点、难点、热点、学生的薄弱点在哪里,该在哪里设置典型性例题和针对性练习,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围绕课标和考纲, 准确把握中考的方向, 避免盲目对知识点的加深与拓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策略二:合理制订复习计划,安排复习进度

第一阶段:梳理知识,夯实基础

分章节拉网式双基复习,梳理知识,夯实基础。中考试题立足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在物理教学中,如果忽视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原理的教学,就失去了学习物理的根基我们要遵“纲”循“本”,吃透课本,全面复习,打好基础。一要画出知识结构树,了解课本知识的概要;二要精读课本,重温课后的练习,明确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和伴随的科学方法,学懂弄通;三要从复杂的知识体系中抽出精髓即知识框架。

第二阶段:专题突破,强化训练

以“专题”为主线实现知识的迁移,按电学、力学、热学、光学版块,作图专题、实验探究专题、计算专题、社会热点、信息综合开放等专题复习。例如电学专题知识可概括为:一条主线(电路);两种电路(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六个电学物理量 (电荷量、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三种电路状态(通路短路、断路);两个定律(欧姆定律、焦耳定律);五种电学仪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能表、试电笔 );两个实验 (电阻的测量、电功率的测量); 三个重要公式 (I=U/R W=UIP=W/t=UI)。以专题为单位 ,打破章节的限制 ,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复习具有系统性,使前后所学知识相互迁移连成线,织成网。物理中考把物理学科中的“科学探究”放在重要的位置,考查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处理实验数据和解决问题、排除故障等科学探究能力。复习中我们要注重实验专题,充分体现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突出实验探究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第三阶段:模拟训练,提高技巧

通过仿真模拟、限时演练进行适应性训练。利用课堂创设考试情境,让学生保持对问题的敏感,快速理出思路,激活思维,检验学生在紧张状态下的思维水平,同时要求答题严密讲求规范、恰到好处。这是为适应中考的试题结构、答题技巧和心理调控做充分准备。要注重以“训练为主线, 思维为核心”,把每一次模拟训练当成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提高能力的一次好机会,勤于总结,寻找规律。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中考所需能力,有效地把握考点,体会难度,熟悉题型,了解答案的标准形式及给分方法,在复习时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复习效率。

第四阶段:回归课本,整理错题

后期冲刺阶段复习的核心任务是补缺—查漏—补缺。在教学中 要“抓标务 本”回归课 本 ,引导学生 自主建立 知识网络,加强对知识纵横联系的认识,增强迁移应用的能力。让学生重温“错误”,归纳易犯的错题,定期翻阅错题,回想错误的原因,并对各种错题及错误原因进行分类整理,从错误中走出来,把基础夯得扎扎实实,这样在考试时才能做到不丢基础分。

策略三:精选典例,培养思维能力

明确复习教学的目标,精选习题教学的内容,优化习题教学的方式,“选好题,练精题,讲典题”。“选题”要有典型性,达到复习内容习题化,知识巩固具体化。以各地中考题为载体,结合学生的实际,去粗取精,取我所需,为我所用,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有效性,做到基础化、容易化和模型化。“练题”要力求习题具有趣味性、多样性、对比性、操作性、层次性和开放性,避免搞“题海战术”,提高训练效度。“讲题”具有分析错误原因、总结经验、拓宽思路、揭示规律、提高能力的功能。要立足学生实际,解读试题的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易混点、易忘点和关键点,切中学生薄弱点,为学生解惑释疑,充分利用“多题一解”“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联”等“借题发挥”以延伸和拓展。拓宽学生思路 ,总结规律 ,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物理素质的全面发展。

策略四:设置开放性学习内容,培养创新意识

适度设置一些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试题, 开放性试题可以是条件开放,也可以是过程开放,或结论开放。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放开手脚解决物理问题,学以致用。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练习中不能就题论题、浅尝辄止,做到关注自己、关注周围、关注生活、关注新闻热点、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对相关物理现象和事物都要进行全面透彻分析,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问题,发表个人见解, 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够在答题过程中得到充分展示。学生思维不受限制,思路放得开,会出现许多出彩的答案,培养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挖掘潜能,将对推进素质教育起积极作用。

策略五:关注弱点,在反思中成长

上完一节复习课后,教师要注意自我反思,要反思自己对课标理念的体现是否充分到位? 课堂是否激起学生的共鸣? 布置的作业量、难度、梯度是否合适? 有没有实现“温故知新”的目标? 学生为什么会出现某些典型错解? 下一步该采取什么教学对策? 这样教与学的针对性都强,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对这些问题作深刻剖析推敲,在反思中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优化课堂,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暴露错误,准确地找出学生知识的盲点、学科独特的思维方法的不足等薄弱点,教师要善待这些薄弱点,巧妙加以引导和利用,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比较,加深理解。例如:音调与响度;反射与折射;物距与像距;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体积;漂浮与悬浮;压力与重力;滑动摩擦力与滚动摩擦力;压强与压力;功和功率;功率和效率;额定电功率与实际电功率内能与热量,等等。

策略六:注重细节,树立信心

重视细节,是发挥水平的关键。总结中考非知识因素的失分,主要有以下几个不容忽视的细节:答题不规范,审题不慎写错字,单位换算,数学运算出错。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灵活答题,过程清晰,稳中求快。审题要做到不漏掉题,不看错题要审准题,要看全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审题中还要灵活运用知识,发现和寻找简捷的解题方法,对题目的书写要清晰、规范解题要稳、准、快。在平时的练习、修正错误中把握自我,坚定意志,调整心态,形成必胜信心。

7.语文中考总复习之现代文复习教案 篇七

第一讲:记叙文阅读专题指导(4课时)

一、中考记叙文考点分解:

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清记叙文的要素、人称、顺序。

2.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写、略写与中心的关系,归纳中心意思。3.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中心句,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

4.区别认识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5.阅读小说,能把握人物的性格,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了解故事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记叙文基本知识: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顺序: 1.顺叙

2.倒叙:a.结局—时间先后顺序

b.后发生的事—由“倒”转“顺”,一路往下写。(造成悬念,强调)3.插叙:有无过渡

作用:a.衬托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 b.丰富情节 c.深化主题 记叙线索: 1.以时间为线索 2.以人物为线索 3.以事件为线索 4.以地点变换为线索

5.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表达方式:

记叙:所用材料是发展变化着的人和事,有时还包括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的场所;目的是使读者了解人物的言行和事件的经过。

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写作特色: 1.从文章的选材看 2.从文章的表达方式看 3.从文章结构布局看 4.从文章的语言运用方面看 中心思想:

1.分析文章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

2.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 3.分析文章中议沦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4.结合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

5.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记叙文做题技巧:

整体感知:

——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整体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

——整体把握文章的思路结构

局部研读:

——抓住关键词语

——抓住中心句子

——体会修辞效果 答题表述技巧:

概括题——(时间)+人物+(地点)+事件

指代题——①前一句话或某些词语②文章的中心句

作用(效果)——①内容方面:深化„„;突出„„;使更加„„;点明„„;交待了„„

尤其是表述性的题要注意语言连贯精练,内容要全面,力求一语中的。

四、[例题举析]:

中考指导P71《买年画出丑记》

五、[过关训练]:

1、中考指导P74《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

2、中考指导P77《过错》

3、中考指导P80能力提升三

4、中考指导P85《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 第二讲: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项指导(4课时)

一、说明文中考考点分析:

1、将涉及说明文基本常识。

2、所选文章以课外为主,不排除课内。

3、内容更关心环境保护、高科技,注意飞船、卫星等方面的知识。

4、题型仍是客观题占主导地位。

5、考题以信息筛选的准确性为重点,兼顾说明语言的准确性问题。

二、了解说明文特点: 概念:

说明文是以 “ 说明 ” 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说明文的分类:

事物说明文:如《晋祠》,说明 “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的特征。事理说明文:如《统筹方法》,科学的说明了“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的本质特征。

三、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准确地掌握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地理解说明的对象。

如:A: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这个定义,主语与宾语的内涵与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倒。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

B: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诠释,其内涵与外延都不相等,“铀”的外延要小于“银白色的金属”的外延,因而主语与宾语不能倒过来说,即不能说“银白色的金属是铀”。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9、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

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巧记:分列作下举,打摹作画图

六、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准确性注意三方面:

一是要注意分析限制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二是要注意分析表示估计和猜测的词语的表达作用 三是要注意分析词语的搭配

七、说明文的答题技巧:

1、答题要注意分析关键词语的作用:

如《向沙漠进军》一文中“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中去掉“最”不足以说明沙漠危害之严重;去掉“自然”“敌人”性质就不清楚;去掉“之一”就绝对化了。

又如《中国石拱桥》“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几乎”对“到处都有”作了限制,意思是接近于“到处都有”,因为事实上不可能到处都有。

2、热点:信息筛选题的做法: 目标:准确认读、准确理解、准确筛选 牢记答题顺口溜:

粗读原文通大意,细读题干做标记,查读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1)粗读原文,完成3个任务:(1)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2)给段落标上序号。(3)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

(2)细读题干很重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命题点所在的位置、考查的内容、选择答案的标准

(3)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是答题的实质性阶段。(4)比较选项找出差异是最后一步,即完成答题。

九、[过关训练]:

1、中考指导P104《科学家发现删除记忆法》

2、中考指导P108《历史上的汗血宝马》

3、中考指导P111《桑》

4、中考指导P115《天赐良“源”》 第三讲: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题指导(4课时)

一、考点透视:

1、感知文章的论题和论点。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深层意思。

3、理解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4、分析文章层次结构,把握文章主要内

5、分析论点

6、领会和分析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7、按要求对问题发表议论,提出见解,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回答问题。知识:

1、感知文章的论题和论点。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深层意思。

3、理解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4、分析文章层次结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5、分析论点和论据间的关系,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结构方面的特点。

6、领会和分析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7、按要求对问题发表议论,提出见解,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回答问题。

(一)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论点

1、概念: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2、特点: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

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

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3、位置:

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

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

总论——分论——总论

总论——分论

分论——总论

驳论文的结构形式 :摆靶子 ——揭实质——论危害——作结论

(三)语 言

语言的准确性 严密的逻辑性 强烈的感情色彩

(四)论证方式

立论 驳论(反驳的方法: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三、议论文阅读指导: 一通读全文,掌握议论类型 二理清思路,把握中心论点 三剖析结构,分出文章层次 四分析论据,如何论证论点

五赏析语言,借鉴写作手法

四、[例题举析]:

中考指导P91《重建奇迹彰显中国奋进的力量》

五、[过关训练]:

1、中考指导P94《将书读活》

2、中考指导P97《读一本书,做一段修行》

3、中考指导P100《珍惜愤怒》

4、中考指导P102《最是读书滋味长》

第四讲:初中毕业会考暨高中招生模拟试卷语文(一——五)(8课时)

8.《总复习》教学反思 篇八

《总复习》教学反思:

总复习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在数与代数这部分内容中,主要是让学生复习有关百分数和分数的异同,比的概念与应用,分数、除法和比之间的关系,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等知识。在图形与几何中,主要让学生整理学过的平面图形,了解圆的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利用它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用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能够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统计与概率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复习学过的三种统计图,掌握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另外还要会读统计图,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作为总复习,我们主要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就是对本学期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因此,教师在复习之前要先对学生平时的易错、易混点进行梳理,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相继提问并加以补充,引导学生对这类知识进行再认识。所以,教学中,我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谈话、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同时应注意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对比、分析中总结、概括知识的特点,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9.语文总复习的教学思考 篇九

一.明确复习目标, 把握目标要求与方法

1、把握复习依据

在语文复习时, 应以《考试说明》为总复习依据。因为这规定了学生的不同能力目标, 使我们明白“考什么”及“如何考”。如 (1) 识记与理解:识记课文中的作品、著名作家及相关文化与文学常识;理解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表达作用;默写古诗词中的名篇名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实词的意义与作用等。 (2) 分析与综合:筛选与整合文中信息;分析课文结构、思路、写作特点;概括文章要点、主旨、作品要点等。 (3) 鉴赏与评价:鉴赏作品的语言风格、表现手法、艺术形象等;评价作品思想及艺术价值等。

2、明确复习要求与方法

第一、明确复习的目标要求。具体如下: (1) 目标应清晰、明了。每个单元、每节课、每个专题以及每项复习活动等均应明确要求, 使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如: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专题复习:把握文体特点———“颂”;把握语言与结构特点等。 (2) 目标应可行。这需结合学生实际, 因才施教, 因材施教。 (3) 目标应集中, 不能贪多, 每堂课重点解决一至两个问题。 (4) 注意连续性。依据知识的联系性与相关性, 有序列、有计划制定复习目标, 实现知识整体化与系统化。 (5) 应有针对性, 把握复习难点与重点, 发现学生薄弱环节; (6) 注意可量性, 以便控制与评估, 矫正与反馈。

第二、明确复习的目标方法:这可基于终极目标, 按照复习阶段来确定中程目标, 再将其分解为即时目标, 而后指导学生围绕即时目标来进行复习与评价。如:专题纵向复习的开展, 可根据《考试说明》专项内容的顺序确定专题的中程目标, 再根据知识点分为一些即时目标, 指导学生展开复习训练。

二.加强复习训练, 提高学生复习效果

第一、进行单元训练。就是按照书本单元或根据题材自编单元而展开训练。这应明确目标, 知识点与能力要求与《考试说明》相符。训练题型根据高考题型来设计, 需定量定时, 问题具有层次性。

第二、开展课堂训练。如抓“诗眼”训练, 王维的《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 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 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 倾家事南亩。[注释]氛垢:尘埃。在该诗的第三联上下两句中, 写的最传神的分别是哪一字?并简要分析。

第三、展开专项训练。这涉及了基础知识、能力以及写作等专项训练。训练时, 内容应集中, 连续而有梯度。对重要专题可反复训练。主要适用于第二阶段纵向复习。例如:文言文的专项训练, 教师先梳理基础知识, 然后设计专项习题:特殊句式、词类活用、重点词语、通假字、古今异义、重点句子翻译等。

第四、注重综合训练。即考前模拟训练。其具体要求为: (1) 题量与时间需等同于高考; (2) 试题的难度、题目信度、试题效度、题型区分度应与高考等同; (3) 根据《考试说明》来确定命题思路、角度、内容; (4) 试卷结构、长度以及分值应与高考试卷切合。 (5) 注意题目的递进性、连续性、序列性, 训练以7至10套题适宜; (6) 练后及时反馈与矫正。

第五、加强现代文阅读训练。这是高考重点与难点。 (1) 注重课堂阅读训练, 教授学生阅读方法。适时补充课本知识, 以精读、跳读、泛读、评读等方式展开训练。 (2) 强化语言训练。掌握篇、段、句、词、字的表面含义及深层意义, 学会分析与评价文章表达技巧与思想感情, 筛选关键信息, 概括主要内容。 (3) 加强语段训练。主要分析语段层次、内部结构, 某一词语于句段中的意义, 句和句间的联系, 语段的中心句, 概括段意, 语段对文章的作用等, 从而让学生在训练中学会分析、阐释、归纳、综合等。 (4) 加强自读能力训练。

10.总复习教案 篇十

第1课时 数与代数(1)

教学内容: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所学知识回顾整理,使学生形成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认知结构,掌握口算、估算、笔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基本方法;

2.通过判断商的首位,估算近似值等练习,进一步掌握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掌握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特点;

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熟练程度。重点难点:

1.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掌握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特点;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熟练程度。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出示课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整理和复习”。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2.知识回顾。

关于分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我们知道些什么呢?请大家自由浏览课本,完成下列题目。

(1)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________,检查________。2)基本规律:

①先比较被除数首位和除数,确定________; ②中间或者末尾哪一位不够商1,就商________; ③除的过程中每一步的余数必须小于________; ④如果除到最后有余数,验算的时候要加上________。(3)除法用乘法来验算。

没有余数的除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余数的除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习讲授】

1.出示例题。课件出示

(1)指名答题(2)你是怎样想的?

2.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第一题验算)208÷3= 903÷3840÷7= 420÷8=

(1)请你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2)汇报订正。

①这几道题的结果分别是多少呢?我们来订正一下。②你是怎样算的?

3.43个人去旅行,一辆小车可以坐5人,一共要几辆车? 解析:43÷5=8(辆)„„3(人)余下的3人也要1辆车,3+1=4辆。答:一共要4辆车。课堂作业

课件出示 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中,我们复习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相关知识,大家很积极,对本单元的知识掌握得不错,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课后作业

教材第111页“练习二十三”第2、3、4题。

第2课时 数与代数(2)教学内容: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进行回顾与整理,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笔算。培养学生概括和归纳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应用意识。重点难点: 1.通过梳理、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2.灵活应用估算方法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行估算,灵活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揭示课题:本节课我们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2.知识回顾:学生自由复习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3.口算乘法:整

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_____。

4.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_____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_____位上的数相乘(积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5.相关公式:_____×_____=_____积_____÷_____因数=_____。复习讲授 1.口算

课件出示

指答,随机提问学生计算的思路。

小结: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2.估算

课件出示

指答,随机提问学生计算的思路。

总结出估算方法:第一种,把两个因数,都看作整十数,然后确定积的范围。第二种,把其中的一个因数看作整十数,另一个不变,然后相乘,最后确定积的范围。3.计算

(1)由4位同学上台板演,其他学生在本上做;(2)由学生讲解;

(3)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的进行肯定和补充,同时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哪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4.解决问题(1)小伟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从家向学校走去,他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钟,他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

(2)一只成年的大熊猫每天需要喂11千克的各种食物,动物园里有24只大熊猫,饲养员每天准备300千克的食物够吗? 课堂作业 1.用竖式计算:

34×42= 13×5528×35= 64×15= 2.估算33×27,先把33看作(),再把27看作(),然后用()×()得(),这就是33×27的估算结果。

3.在一次捐款活动中,二年级2个班捐了120元,照这样计算,我们学校24个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课堂小结我们完成了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复习,请大家谈谈这节课你巩固了哪些学过的知识,哪些知识增加了印象,还有哪些疑惑? 课后作业

教材第112页“练习二十三”第5题和第6题。

教学板书: 数与代数(2)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数与代数(3)

教学内容:复习小数的初步认识,年、月、日。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有关小数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整理概括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2.熟悉时间单位年、月、日,进一步巩固它们之间的关系。

3.巩固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熟练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应用意识。重点难点:

1.正确进行小数读写、大小比较以及加减法计算,并能用所学知识正确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2.熟练的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复习小数的基本认识和年、月、日的知识。知识回顾:自己复习课本,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把1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______,也就是______。

(2)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小数的______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的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______。(3)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一定要先______,再相加、减。4)常用的时间单位有:____________。

(5)24时表示法:超过下午1时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上12。反过来要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13时的时刻就减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时刻前面。比如下午3时=______时,16时=______时。

(6)公历年份是______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______的倍数才是闰年。

(7)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______时刻减______时刻。(8)时间单位进率:

1世纪=______年,1年=______个月,1日=______小时,1小时=______分钟,1分钟=______秒钟。复习讲授

1.在小数的下面画横线。32 2.01 0.005 26 30.1 10 8.50 提问:什么样的数叫做小数?举例说明。(指名回答)并复习小数点及整数部分、小数部分的划分。2.读出下列小数。

1.25 2.05 9.03 0.12 10.006 8.50 3.写出下列小数。课件出示

提问:怎样读小数?举例说明。(指名回答)

总结: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按照以前的读法去读,小数点右边的部分要按照顺序依次读出。4.比较下列小数的大小。课件出示

提问: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举例说明。(指名回答)

总结: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先比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再比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相同,再比千分位上的数。5.算一算。课件出示

提问: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举例说明。(指名回答)

总结:小数加减法计算,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也就是把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算起,计算时注意“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带小数相减,且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十分位上的数不够减,要用从整数部分的个位退一的计算方法。6.填上合适的数。课件出示(结合学生的回答,复习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2)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上午8时()晚上9时()早上7时半()下午2时20分()

(3)用普通计时法表示。16时()23时50分()6时()15时15分()结合学生回答,归纳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区别。

(4)火车6:34从北京开出,10:41到沈阳,经过()小时()分。(5)一场足球赛从14时30分开始,经过105分钟,结束时间是()。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适当点拨。课堂作业

1.写出画线的小数。小军的立定跳远成绩是一点六二米:______米; 土星绕太阳转一周需要二十九点四六年:______年; 国际马拉松长跑比赛的赛程是四十二点一九五千米:______千米。2.用竖式计算

课件出示

3.一辆汽车从上午9:30开出,到下午5点半到达,共行驶了416千米,这辆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课堂小结我们完成了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复习,请大家谈谈这节课你巩固了哪些学过的知识,哪些知识增加了印象,还有哪些疑惑? 课后作业

教材第112~113页“练习二十三”第8、9、10、11题。教学板书:

数与代数(3)小数的初步认识 什么样的数是小数 小数的读写方法 小数大小的比较 小数加减法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图形与几何(1)教学内容:

复习位置和方向(教材第108页及相关习题)。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重点难点:

1.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一、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1.师谈话: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

2.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的整理和复习。复习讲授

二、回顾整理,沟通联系 1.小组合作,自主整理。

(1)师:位置与方向的有关知识我们已经学过了,现在你打算怎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呢?

(2)打开书迅速复习本单元,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组长做好记录。(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3)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既全面具体,又简单明了。

2.全班交流,构建知识。教师倾听学生汇报,适时引导和点其他小组补充,并适时评价。3.整理完善,沟通联系。(出示)

(1)我们学过的八个方向分别是什么呢?

(2)找出教室的东方,然后指名找出其它的七个方向。(3)根据线路图,简单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师板书: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1.完成教材第109页第1题。

(1)看图,说一说小清家的周围有什么?(2)说一说从她家到健身园怎么走?(3)生汇报交流。

2.指定教室内任一名同学,请他周围的人分别说一说自己在他的哪个方向?

课堂作业

1.邮局在学校的()面;超市在学校的()面;书店在学校的()面;碧海园在书店的()面。

2.森林学校的北面是()家;南面是()家;东面是()家;西面是()家。3.“走进科技馆大门,在展厅的正北面有电脑屋,南面有气象馆,在展厅的 东北面有环保屋,西北面有天文馆,在展厅有东南面有生物馆,西南面有航模馆。”请你根据小亮的描述,把这些馆名的序号填在适当的位置上。①环保屋 ②电脑屋 ③天文馆 ④航模馆 ⑤气象馆 ⑥生物馆

课堂小结这节复习课,我进一步了解了()、()、()、()、()、()、()、()这八个方向,并且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5课时 图形与几何(2)

教学内容:复习面积、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教材第108-112页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正确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解答,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增强能力。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应 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4.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重点难点:

1.熟练地解决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问题。2.正确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复习讲授】 1.教材第109页第1题第(3)小题。课件出示题目:(3)健身园是长85米,宽66米的长方形,占地多少平方米? ①学生独立完成。②汇报交流。

2.教材第112页第6题。课件出示:

先估计一下自己家的床面、电视机面、房间地面的大小,再测量并计算。(1)要求学生自己估计一下床面、电视机面、房间底面大小,然后计算出面积。(2)学生汇报交流。3.教材第112页第7题。

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的养鱼池,边长是15米,它的水面是多少平方米?周长是多少米?

(1)学生独立完成。(2)汇报交流。

【课堂作业】 1.你会填吗?

500平方分米=()平方米 7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3平方米=()平方分

2.请你来当小裁判。

①数学作业本的面积约是4平方米。()

②学校小操场的面积大约是400平方米。()

③我的手表表面面积约是3平方厘米。()

④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85平方厘米。()

⑤课桌桌面的面积大约是14平方厘米。()⑥教室门的面积是2平方米。()

⑦数学书的长是27分米。()

课堂小结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板书:

图形与几何(2)

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教学反思:

第6课时 数学广角与统计

教学内容:复习复式统计表与数学广角(教材第111页“练习二十三”相关习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会正确认读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2.了解搭配的意义,并根据连线法进行合理的搭配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3.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观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符号感,培养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正确认读复式统计表,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2.根据连线法进行合理的搭配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前面几节课我们复习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统计与数学广角。【复习讲授】

一、复习知识点。

1.复式统计表: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会正确认读并进行简单的分析。2.搭配问题:根据连线法进行合理的搭配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二、教材第110~115页相关题目。1.课件出示例题:

下面是李明和陈东最近四年的体重统计表。(1)李明从7岁到10岁,体重增加了多少千克?

(2)李明的体重哪一年比上一年增加得最多?增加了多少?(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①学生独立完成作业。②学生交流汇报。

生1:29.8-22.7=7.1(千克)

生2:9岁比8岁那一年增加最重。增加了27.5-24.6=2.9(千克)生3:陈东从7岁到10岁,体重增加了多少千克?增加了28.8-23.5=5.3(千克)。

师:第3小题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但是要解答出来。

2.课件出示:

你参加过几次学校组织的体检?视力怎样?请你选择三年级和五年级各一个班,填写统计表。

(1)视力5.0以上的,三年级有()人,五年级有()人。(2)视力4.2以下的,三年级有()人,五年级有()人。

(3)5.0的视力是正常的,低于5.0的三年级有()人,五年级有()人。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什么?

①学生根据平时参加的检查视力情况,独立填好复式统计表。②学生汇报。3.投影出示教材第105页第6~8题。(1)学生独立完成。(2)汇报交流。第6题:从鸟岛到狮虎山有3条路线。

第7题:一共要比赛6场。分别是甲和乙,甲和丙、甲和丁、乙和丙、乙和丁、丙和丁。

第8题:取钱的情况共计6种。分别为1元和5分、1元和5角、1元和2分、5分和5角、5分和2分、5角和2分。

课堂作业

1.二(3)班男、女生喜欢卡通人物的统计情况。

(1)喜欢海绵宝宝的男生人数有()人,喜欢大耳朵图图的女生人数有()人。

(2)喜欢()的男生人数最多,喜欢()的女生人数最少。(3)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下面是一、二年级各29名学生的体重情况。

(1)一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千克的人最少。(2)二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千克的人最少。(3)你还能发现什么? 3.豆豆从家到超市有几条路可以走?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上一篇:小猴历险记800字作文下一篇:七年级历史教学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