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思维继续飞翔

2024-08-29

让学生思维继续飞翔(通用8篇)

1.让学生思维继续飞翔 篇一

发挥小班化优势让学生自由飞翔

安陆市儒学路初级中学

如果说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那么改革创新则是腾飞的翅膀。两年前我校大胆采用了代表当代教育改革世界性趋势的小班化教学模式,利用小班化优势,按照“以人为本,以发展为主”的教学宗旨,实施快乐教学,充分让学生展示独特的才能和个性,更好地促进学生自由、主动、健康地发展。

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关注每一位学生,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同时,学生在课堂内所平均占有的时间成倍增加,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从而大大改善课堂教学对学生发展的效果,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下面是我校教师利用小班化,实施快乐教学的几点尝试。

一.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在快乐中学习

要让学生以校为家,能够高高兴兴地坐在教室里,快快乐乐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必须想他们所想,为他们创造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快乐大本营中尽情享受学习的乐趣

1.改变教室的的布置,打造学习的乐园

教室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教室里活动,因此,要合理利用教室的空间,让教室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乐园、游戏的乐园、生活的乐园。我们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出发点,按照灵活、开放、和谐的原则优化教室的空间。让教室的墙面、四角、橱柜都能“说话”,使之成为一个色彩缤纷、富有情趣的儿童天地。

我们在教室后面设有墙报专栏。教室的四角和壁橱上设计成图书角、生物角、英语角等。我们在图书角摆放各种少儿读物,供学生阅览扩大视野;生物角里放着学生提供的随季节变动的动植物,如:金鱼、小龟、文竹、太阳花等,供学生观察增加生机;教室的另几面墙布置成评比栏或荣誉角、学习园地,学生优秀的作业包括写字、作文、数学、绘画、手工等等都展示出来,孩子们随时在感受成功的滋味。就连教室突出来的几根竖梁也化丑为美,贴上名人名言,陪伴孩子的每一天。

每个教室单独给教师安排了一个小小的办公角(往往是学生的小书桌),供老师摆放教具、学生作业、班主任谈话记录等物品。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及时发现每个学生各自知识上的缺陷,并给予辅导。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也更为直接、及时,师生关系也就更为融洽。

此外,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有各自的特色。比如:今年是牛年,为使小学一年级新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形成你争我赶的势头,我们开设卡通形象的竞赛栏目——“今年我最牛”,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童话色彩的学习环境,学生容易接受,积极性颇高,效果显著。

对于高段学生,教室还可以发挥心理疏导的功能。我们在墙上辟出一块天地,名曰“许愿树”或“知心姐姐信箱”,孩子们在生活学习中的高兴事或难过事都可以写成三言两语加以展示,快乐与大家分享,苦恼可以宣泄。老师加以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对方的意见,让学生相信自己“我能行”。

再如,生物角的布置上,教师指导孩子们通过各种途径查找了有关资料,制作成卡片置于旁边,用来介绍该生物的名称、生长特点等,学生得到了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同时为教室的生物角安排护理人员,每天给植物浇水,为小动物喂食,在此过程中增强了集体观念,增进了友谊,锻炼了能力。

这样精心布置教室的文化环境,让教室成为一个有文化品味的学园,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学生在这样的人文世界里,当然会轻松学习,自求自悟,快乐成长。在教室的布置过程中,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师生关系也格外融洽,对学生情感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2.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入境

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对话的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师生都是课程的资源,也是课程的建构者。因此我们要求每个老师都要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努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会产生满意、愉快、合作、互动和互助等积极的情感状态。

课堂上,我们的教师充分利用小班的空间优势,随时调节着课堂气氛。我们经常看到语文课、数学课以及其他活动课上,孩子们不拘一格尽兴表现的场面。他们或小组讨论,或即兴演讲,或记者采访……而老师则穿行其中或参与、或点拨,灵活的教室布置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空间;老师亲切的话语,平等的姿态拉近了距离,课堂上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质疑、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以及动手实践,有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人人参与,体验快乐

在小班教学中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主动、健康的发展,而不是简单传递书本上现成的知识。我们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做法,探究新颖多样的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得到老师更充分的指导,人人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真正体会出学习是其乐无穷的。

1.小组教学法

小组教学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组内好中差学生都有,重视发挥组长的作用。我们具体是这么做的:

a.让学生学习合作。教会学生合作交往的步骤、方法、如何发言、交流、讨论、归纳,协调小组合作交往中出现的新问题。

b.让学生参与集体竞争。小组内以合作为主,竞争为副,而小组之间以竞争为主,合作为副。教学中,引导以小组集体的形式出现,尽管是学生个体活动,但代表着小组,学生发言时,应强化“我代表本小组”或“我们小组”等字样。

c.让学生学习相互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在组内或组际相互评价,正确地认识别人也正确地认识自已,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2.分层教学法.“分层教学”模式面向的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给

予不同层次的辅导。我校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平时爱好、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在学习上所花的时间、家庭教育情况等方面,将学生大致分成A、B、C三个层次,有效安排,实行优生帮差生的兵教兵活动。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真正做到让各个层次的学生轻松、愉快地沿着知识的阶梯拾级而上!

3.活动教学法

以预习,展示,反馈为主要内容, 寓教于乐,开展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

作为小班教学,尤其是在低段,我们积极提倡游戏教学法。经常组织学生参与体验与实践,促使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思考,进而学会创造。比如,在野外感受春天,我们开展“春天在哪里”的活动,通过看闻、听、说、想,完善对春天的印象。

三.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培养“超级男(女)生”

许多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小班的条件下能发挥得更突出。如采用游戏活动、角色扮演、戏剧表演、创意练习、影视欣赏等各种生动有趣的动态教学。教师们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需求及实际情况,提供难度不同的学习素材,制订不同的教育策略,学生在小班化教学中得到了更多的参与机会、交流机会和被关注机会,使学生在个性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上出现了更加积极的倾向。

张慧老师在备《晏子使楚》一课时就想到:五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爱看书,好模仿阶段,何不尝试一下让学生把这个故事改编成课本剧,并在班上表演。她在上这一课前,把这个想法告诉学生,学生们积极响应。因为有了新任务,学生们在学习这篇课文时特别认真,不仅掌握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弄清了人物的个性特征,还对历史产生了兴趣。于是张慧老师抓住这个机会鼓励学生看有关的书籍,又在她的带领下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再根据学生的能力,把他们分成编剧组、导演组、服装道具组、演员组等各司其职,利用双休日进行排练,最后学生带着极大的热情在班上表演了这个课本剧,效果出奇地好。张慧老师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谈体会,将学习内容加以拓展。这样的语文学习,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发挥了他们聪明才智,还有很多意外的收获,好处多多,学生当然乐意。学生尝到了甜头,学习语文的兴趣倍增。

在我校,老师们还能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及个性,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改变教科书的编排顺序,灵活地使用教科书,合理设计活动过程,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如:我校杨洁老师在讲授 “数学广角”这一教学内容时,首先创设情境——将例题后的“做一做”第(2)题的内容,用不同的付款方式买5角钱的一个拼音本,改为用不同的付款方式买5角钱的门票。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购门票。将5角钱的不同组合(不同的人民币面值)与活动联系一起,非常巧妙,引起学生产生更多的数学联想,主动呼唤学生头脑中正在休眠的已有知识、经验、策略、感受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仅靠教材是不够的。走出教材----海阔天高任驰骋。教师要引导学生融入现实社会,投身大自然,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任意驰骋,尽情展示自己的特殊才能。比如:教学《自选商场》时,我校的鲁

萍莉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场景:在教室四周墙壁上贴满各种各样的商品包装袋,靠墙的桌子上摆满琳琅满目的小货品。让同学们几个一组,互相讨论,为商品贴标签,用游戏的方式认识商品,巩固生字。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生活能力,鲁萍莉老师和他们一起设计了一个“商品展销会”来模拟生活实践:商品、顾客、推销员。她和孩子们一起模拟表演。此时的课堂俨然就是一家自选商场!课程是学生手中的教材,又远远超出了这本教材,它应该是一泓源源不断的活水,是师生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的一切活动,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当然也是课程的实践者。

为了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我们的课外作业形式多样:爱好习作的学生写演讲稿,擅长绘画的学生就画漫画、办小报,喜欢表演的就自编小品……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辛勤地劳动换来的是老师的肯定,同学们的赞扬,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的信心大大增强。

多样的教学方法促进了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许多“超级男(女)生”就是在这样的小班化教育中诞生的。

综上所述,小班化教学能让教师更好地集中精力关注教学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们变得更爱学习了,学生们在各方面最大限度地得到了表现和发展。我们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扬起自信的风帆,迎着困难乘风破浪。”

2009-4-10

2.让学生思维继续飞翔 篇二

关键词:数学,学习,思维障碍,思维的多样性

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 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 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 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 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然而, 在学习高中数学知识的过程中, 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 听得很“明白”, 但到自己解题时, 总感到困难重重, 无从入手。有时, 在课堂上待老师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 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 我怎么会想不到这样做呢?”事实上, 有不少问题的解答, 学生发生困难, 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 而是其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 这时候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这种思维障碍, 有的是来自于我们教学中的疏漏, 而更多的原因则来自于学生自身。因此, 如何消除学生的思维障碍, 让学生的思维在数学学习中快乐飞翔, 对于增强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认清高中生学习数学时思维障碍的原因

在教学实践中, 常常出现有部分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不能顺利完成, 从而导致作业不能按时交, 学习兴趣逐渐下降。要真正剖析出学生思维不畅, 产生思维障碍的原因, 还需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思维的三个特性:

1. 数学知识理解的表面化, 阻碍数学思维的顺畅发展

由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对一些数学概念或数学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没有深刻地去理解, 仅仅停留在表象的概括水平上, 不能脱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 自然也无法摆脱局部事实的片面性而把握事物的本质。由此而产生以下后果: (1) 学生在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时, 往往只顺着事物的发展过程去思考问题, 注重由因到果的思维习惯, 不注重变换思维的方式, 缺乏沿着多方面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例如在课堂上笔者曾要求学生证明:如|a|≤1, |b|≤1, 则让学生思考片刻后提问, 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是通过三角代换来证明的 (设a=cosα, b=sinα) , 理由是|a|≤1, |b|≤1 (事后统计这样的同学占到近20%) 。这恰好反映了学生在思维上的肤浅, 把两个毫不相干的量 (a, b) 建立了具体的联系。 (2) 缺乏足够的抽象思维能力, 学生往往善于处理一些直观的或熟悉的数学问题, 而对那些不具体的、抽象的数学问题常常不能抓住其本质, 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模型或过程去分析解决。

2. 抓不住数学问题的实质, 诱导数学思维偏颇发展

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尽相同, 其思维方式也各有特点, 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数学问题的认识、感受也不会完全相同, 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偏颇。这样,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 一方面不大注意挖掘所研究问题中的隐含条件, 抓不住问题中的确定条件, 影响问题的解决。例如:非负实数x, y满足x+2y=1, 求x2+y2的最大、最小值。在解决这个问题时, 如对x, y的范围没有足够的认识, 那么就容易产生错误。

3. 旧有的解题经验定势化, 直接导致数学思维僵化发展

由于高中学生已经有相当丰富的解题经验, 因此, 有些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某些想法深信不疑, 很难使其放弃一些陈旧的解题经验, 思维陷入僵化状态, 不能根据新问题的特点作出灵活的反应, 常常阻抑更合理有效的思维甚至造成歪曲的认识。例如:z∈c, 则复数方程|Z-2i|+|Z+2i|=4所表示的轨迹是什么?可能会有不少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是椭圆, 理由是根据椭圆的定义。又如刚学立体几何时, 一提到两直线垂直, 学生马上意识到这两直线必相交, 从而造成错误的认识。

由此可见, 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 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注重清除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努力使学生的思维在数学学习中快乐飞翔

1. 由浅入深, 层层递进, 激发学生思维的连续性

在高中数学起始教学中, 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 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 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 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 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 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 才能产生数学思维的兴奋灶, 也就是更大程度地预防学生思维障碍的产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 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 层层递进, 分别给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 使学生有一种“独立完成后喜悦”的感觉, 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连续性。

例如:高一年级学生刚进校时, 一般我们都要复习一下二次函数的内容, 而二次函数中最大、最小值尤其是含参数的二次函数的最大、最小值的求法学生普遍感到比较困难, 为此笔者作了如下题型设计, 对突破学生的这个难点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而且在整个操作过程中, 学生普遍 (包括基础差的学生) 情绪亢奋, 思维始终保持活跃。设计如下:

(1) 函数f (x) =3x与函数g (x) =x是反函数吗?若增加条件 (x∈Z) , f (x) 与g (x) 是反函数吗?

(2) 函数f (x) =x2有反函数吗?函数f (x) =x2 (x∈R) 有反函数吗?

(3) 若函数f (x) =x2有反函数, 则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4) 满足什么条件的函数必存在反函数?

(5) 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定义域有何关系?

(6) 函数y=f (x) 的图像与函数y=f-1 (x) 的图像关于直线y=x有何关系?

上述设计层层递进, 每做完一题, 适时指出解决这类问题的要点, 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快乐。

2. 由此及彼, 善于转化, 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 它集中表现为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 及时改变观察和理解的角度, 揭示本质联系, 继之解决问题。“数”可准确地澄清“形”的概念。“形”能直观地启迪“数”的计算。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可用数形转化策略来解, 这样可沟通知识联系, 激发学习兴趣, 拓宽思维领域, 培养思维品质, 提高解题能力。

例如:如图, 过正方形ABCD的定点C任作一直线与AB, AD的延长线分别交于E, F。求证:AE+AF≥4AB。

这是“形”的问题, 但是直接从“形”入手比较困难, 引导学生将结论变为 (AE+AF) 2-4AB (AE+AF) , 在从其形式联想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 从而把它转化为“数”的问题来解决。

能否合理地转化或变更问题是衡量思维灵活性的重要标志,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就要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那种追求从另一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动态当中。

3. 正难则反, 逆向探求, 激发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反应速度, 它集中表现为能迅速地发现、分析和处理问题, 能缩短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我们经常可以观察到有些学生反应迅速、思维敏捷, 有些学生反应迟钝、思维呆板, 还有些学生在解题中容易形成生搬硬套, 机械模仿的定势思维。因此, 教学中教师要选择一些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或解法很繁, 而用某种特殊方法却能迅速获解的题目启迪学生思维, 消除思维定势的影响, 跳出常规解法的圈子, 从而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例如:计算 (1) 4100×2.5100; (2) 0.299×5101; (3) ×299; (4) 3100尾数是几?

在学完幂的运算性质后, 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上面的练习。这是一组很是具有启发性和技巧性的题目。正向思考, 思路自然, 但是计算繁难。若引导学生反向思考, 逆用幂的运算性质, 则解法相当明快、简洁、巧妙。

4. 一题多解, 拓宽思路, 激发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维发挥作用的广阔程度。它集中表现为思路宽广, 能全面考察问题, 用多方面的知识、经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典型的题目,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引导他们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观察和思考问题, 在广阔的范围内寻找解法, 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例如:解方程:

这是一道课本习题。在一次复习课上, 笔者让学生先解一解, 结果多数学生将左边的x移到右边后用平方法来解, 少数学生用换元法解。解完后, 笔者问学生还有别的解法吗?学生面面相觑, 似在怀疑老师为何有此一问。此时笔者引导学生对移项后的式子进行分析, 启发他们联想二次根式的定义及非负数的性质。一会儿, 他们作出了如下较新颖的解法:

解:移项, 得:, 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及非负数的性质, 得x-2≥0, 2-x≥0,

故x-2=0, 于是原方程的解是x=2。

利用一题多解, 可避免就题论题, 促使学生发现独特的解法, 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5. 用于探索, 大胆猜想, 激发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的自主程度。它集中表现为善于独立思考, 思维不循常规, 标新立异, 勇于创新。它是思维的高级阶段, 它常以联想、转换、引申等思维方法为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 对数学问题广泛联想, 积极探索, 大胆猜想, 寻找规律, 合理论证。

例如:在△ABC中, AB=AC=2, BC的边上有100个不同的点P1, P2, …, P100, 记mi=AP2i+BPi*PiC (i=1, 2, …, 100) , 求m1+m2+…, +m100的值。

笔者引导学生这样分析:Pi是不确定的点, 是否对每个i来说mi的值都确定?不妨用特殊点作探索:当Pi为点B或C时, mi=4;当Pi为BC边的中点时Pi, 故可以这样猜想:对BC边上的任一点Pi均有mi=4。然后引导学生设法证明或推翻这个猜想。

解:作AD⊥BC于D, 则BD=DC。设BD=DC=x, PiD=y, 则

3.让学生的思维展翅飞翔 篇三

引导学生多方联想。拓展丰富作文内容

联想是发展创造思维的一种重要手段,是由某人或某事而想到与其相关的其他人或事,由某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这样的联想可以打开思路,使思维向纵、横、逆多向扩散,从而有可能创造出新的形象、新的思想来。

1.接近联想。这是指在时空方面彼此接近的事物,通过已有的经验形成联想。例如,学习《荷塘月色》,想到作者另外的散文名篇《背影》《匆匆》《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由文中描写月下荷塘中的荷叶、荷花,联想到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荷花淀》中像铜墙铁壁的荷叶、像哨兵一样的荷花,以及李商隐的赞荷名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去思考,可以开拓他们的思路。在作文中,由眼前的情景、事物想到记忆中的有关内容,从而使作文内容充实,思想明确。

2.比较联想。这是在性质上、形象上、精神上具有相似或相反特征的事物之间形成的联想。例如,学习鲁迅先生的《祝福》,我们会由“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的祥林嫂的悲惨命运联想到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但也会想到屠格涅夫笔下《乞丐》中展示乞丐兄弟情的感人场面,还会想到张爱玲《人,又少了一个》中的精神乞丐。李商隐的无题诗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会让人不由地想到“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悲凄苍凉,但也会想到朱自清“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的超然大度、“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大气磅礴。引导学生经常运用比较联想,在比较中分辨是非美丑,会使学生的思想成熟深刻,作文的思想性也会加强。

3.因果联想。这是从一事物到该事物产生的原因或发展的结果的一种联想。如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等都是运用因果联想进行思考的结晶。尤其是李清照的那首著名的《如梦令》,堪称因果联想的典范:主人足不出户就能依据“昨夜雨疏风骤”而断定园中的海棠定然是“绿肥红瘦”,充分揭示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给人以深刻的启示。由于事物之间的联系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反映事物间联系的联想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进行多向思维、多角度联想的训练,是发展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内容。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想象力指在过去感知的形象基础上,进行重现、加工、改造,进而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能力。想象是创造的契机,写作的过程实际上是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重新分解、组合,改造制作而成为新的精神产品的过程。想像力在写作过程中具有极大的优势作用。

1.为写作提供丰富的材料。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一是知识的积累,一是感知过的表象的积累。只有通过预见想象、假设想象、比拟想象、补充想象等触媒剂,才能把这些表象材料诱发出来,展现出来。不仅如此,想象力还能够冲破时空的限制,给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2.充实文章的思想与艺术容量。在作文时,往往是通过想象来不断挖掘立意的深度,开拓思想的内涵,使文章含蓄而又畅达。运用想像来描写情节,构想人物的关系,寻求组材的最佳方式,预想文章的结尾等,最终会使文章的思想内容得以充实,作文富于文采。例如,学过《阿Q正传》后,学生自觉地把清末的阿Q搬入现实,想像出了一个全新的阿Q;学过《项链》,要求为之补写出一个合理的结尾,学生们各抒己见,通过想象,异彩纷呈;学过《鸿门宴》,项羽的大气、磊落以及浓郁的人情味在学生笔下得到了再现。

3.发展作文的创造性思维。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思考的过程,而通过大胆想像,可以突破某些常规思维的束缚,在作文中展现新的意象或意境。

4.超越梦想,继续飞翔(精选) 篇四

大家,晚上好!

我叫周长芳,来自继续教育学院08级国际商务专业。很荣幸今天可以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经历。

曾经的我是一个自卑胆怯、不思进取的落榜生;曾经的我是一个虚度光阴、遗弃梦想的失败者。然而就是在南航这片土地上,我重新起航,扬起理想的风帆。

还记得,第一次领到自考教材的那份心慌,第一次参加自考的那份惊魂未定;还记得,报名参加院团委学生会时的那份忐忑,接到录取通知,正式成为学生会一员时的那份激动。

将近三年的自考之路,将近三年的服务同学之路。从一名普通的学生会干事到学生会常委,一路走来,我成长着,收获着:从一名懵懂青涩的大学生到一名敢作敢当,勇于争先的学生会干部,每一次的活动都留下了我的足迹。每次遇到困难、挫折时,我都会告诉自己:我能,我行,我可以!凭着这股热情,我协同我的同伴们,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三年来,所有的经历都告诉我:成大事者,要勇于担当,善于创新,共同协作。我相信,机遇属于有准备的人。

我很荣幸能够成为本届团委委员候选人之一。我相信,我已经做好准备去迎接更大的挑战。

5.展开思维飞翔的翅膀 篇五

长泰县陶鎔小学

林凤珠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成功的课堂,应是学生放飞心灵,展开思维飞翔的翅膀,应是启发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帮助孩子放飞心灵的自由,感受学习的快乐,从而获得人生的启迪。

一、让课堂点燃思维的火花

课堂是教学的阵地,是学生学习的舞台。在课堂上,教师应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文,要注重学生发现、思考的过程,引导学生对语言信息自主地加工,丰富语言的积累,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点燃思维的火花。我们应让语文的教学与思维训练通行。

例如:在教学《窃读记》时,我抓住重点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发问:我快乐的是什么,惧怕的是什么?接着通过“找一找”的活动,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最后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体会。

生:我从作者的动作中体会窃读是快乐的。孩子能读到自己喜欢的书,当然是快乐的!如果是我能读到自己盼望已久的书时,就特别快乐。

生:我从这些动作中倒觉得窃读实在是太累了,而且她要一直站着,站得脚都酸了,脚也麻了。

师:同学们从同样的语句中读出了不同的感受,就应该这样读书。窃读的滋味还有哪些?

… … 生:还有她放学后就来了,一直读了两个多钟头,多饿呀!师:是啊,又忧又惧,又累又饿,这种窃读的滋味真是令人难以忍受。可是作者还是乐此不疲,快乐又从荷而来呢?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课文,找一找深层次的原因,体会作者的感受。(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二、让课堂激发思维的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茅斯多思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热情似火的课堂中学习,使学生的思想处于积极状态,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

请看《圆明园的毁灭》一个教学片段:

师:现在,让我们假设一下历史,回到一百多年前做一次小小的体验。如果你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一国之君——“皇帝”,如果你是参与国家管理的大臣,如果你是保卫国家的士兵,如果你是普通的老百姓…… 面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行径,你会怎么做?请你们展开想象,等会请学生发言。(激发情感,走进学生精神生活)

生:假如我是皇帝,我不会造圆明园,我会把所有的钱用作军饷。当英法联军入侵时,我会派出军队与他们战斗。

生:假如我是朝中大臣,我会给皇帝建议,派人去留洋,学成归来后制造自己的枪炮,保卫自己的国家。

生:假如我是士兵,我会和他们血战到底,即使我牺牲了,我的身体也要倒在圆明园里成为敌人的绊脚石。

师:给自己掌声,为自己喝彩。(生鼓掌)但遗憾的是,历史不能假 设。圆明园是皇帝享用的,当圆明园被烧时,咸丰皇帝无奈,只好带着慈禧等沧忙逃跑了。现在,你的心中,圆明园仅仅是废墟、是火焰吗?它在你的心中是什么形象?(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圆明园是我们的耻辱,我们应该记住这历史的耻辱。

… …

师: 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但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圆明园为什么会被大火烧掉呢?烧毁的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什么?——希望你们不要停止思考的脚步,从这里出发,了解中国的历史,怀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激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

三、用课堂延伸思维的空间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平台,是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在语文

教学时,应该给学生足够的课堂空白,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用课堂去延伸思维的空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文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全班学生围绕一个话题,共同交流自己的看法,再写下经过或自己的看法,最后引导交流,相互欣赏。

例如:在教学生写想象作文《二十年后回故乡》时,教师应先明确习作的重点(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和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自己所学的表达感情的方法),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进行习作,最后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修改和欣赏。

1、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想象家乡的变化绝非易事,对小学生来说,世事变化、岁月沧桑并不容易体会,所以他们的想象可能就显得幼稚,情感可能就显得肤浅,这就 需要教师用情感去点燃情感,用变化去促成想象,开启思路。比如,教师可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家乡二十年前的情况,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变化;再比如,教师可结合诗人贺知章写的《回乡偶书》,让学生体会又见家乡时感受的人事的变化。通过对比以此来促使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路。

2、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想象。

教师要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具体想象,二十年后自己的样子、身份,二十年后家乡的道路、房屋、卫生,二十年后家乡人的生活习惯,让学生有自己的想法,结合学生的发言,相机点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开始习作。

3、引导学生交流和进行修改。

学生写完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相互欣赏,重点评价学生的想象角度和表达自己感情的方法,选取有突出特点的习作,全班集体评改,进一步进行习作的指导。

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结合写作,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延伸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能够乐于想象,富于想象!

6.让学生思维继续飞翔 篇六

首先在听话教学贯穿创新思维训练。

叶圣陶说:“……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 文本于语, 不可偏指……”听话教学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需要, 与其它教学内容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一个听话能力不强的学生, 将来也不可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课标》要求能根据话语、表情、手势等, 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听话, 不只是听懂表面意思, 在听话时能够由此及彼产生联想, 有新鲜独到的体会, 领会到弦外之音。我经常让学生听对话录音, 让学生从对话的内容、声音、语气等方面, 推测说话人的性别、年龄等;经常听新闻, 要尽量能听内在联系;如果是听叙事性的材料, 只读 (或说) 出故事的部分情节, 让学生从开头推测结尾, 甚至利用求异思维提出与所听内容不同的观点和思想。通过这样的听话教学对学生进行长期训练,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就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其次结合说话教学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新课标》对学生的说话能力有明确要求: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中心, 有条理……。语言和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 既是交际的工具, 又是思维的工具。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新世纪的青少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现实情况不容乐观。现在的中学生课堂上不愿意多说话。这样下去肯定会影响学生的思维, 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

针对这种情况, 我首先鼓励学生敢说、多说, 提倡教学民主。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质问、说错、修正、辩解。对学生日常说话中出现的缺陷和错误, 也不是每次都给予批评, 而是找出优点指出闪光点。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 大多数同学都有发言的经历, 自信心增强了许多。由不敢讲到敢讲、乐于讲, 这其实也是思维创新的过程。其次, 向学生了解他们关心的话题, 开展讨论, 激发他们多说。例如, 有很多学生喜欢足球, 我就中国足球第一次进入世界杯决赛,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有的谈出了自己的看法, 观点明确, 条理清晰;甚至有的声情并茂, 对中国足球大发评论, 其中不乏情绪激昂的言语。再如, 针对与学生自身密切相关的“早恋”等话题展开讨论, 发言都很精彩。

再次在阅读教学穿插创新思维训练。

朱自清说:“阅读是感情的操练, 可增加感情的广度、深度, 也可以增加高度。”阅读能力的提高, 从课文中学到的东西就多, 语文能力提高得就快。《新课标》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阅读课上, 我们总是习惯于给课文做彻底的生理解剖, 学生完全没有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一篇美文佳作与其由老师剖析得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 真真切, 倒不如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感悟、去体验, 把想象的空间交给给学生, 而不是越俎代庖。如果语文老师硬要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学生, 这无异于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阅读教学中我的主要做法是, 授课前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 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然后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具体性的阅读理解的问题, 作为预习作业。课堂上让学生自由讨论, 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鼓励有不同见解, 也可以对别人的观点进行批驳。对学生理解不够的或理解有错的问题, 我再和学生共同研究、解决。这样既节省了课堂分析课文的时间, 又避免了部分学生学语文连书也不看的现象, 更重要的是克服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 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如在学习《愚公移山》一课时, 我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 设计以下问题: (1) 这篇文章告诉一个什么道理? (2) 你同意不同意愚公的做法, 如果不同意, 谈一下自己的观点。类似这样的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很多, 只要合理设置、正确引导, 就能够积极引发学生大胆想象和深度思考, 有效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最后结合写作教学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由于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 现在有不少学生对作文课有种畏惧感, 学生的思维受到了禁锢, 创新思维更无从谈起。如何结合作文教学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在平时教学中我注意引导中学生养成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然的习惯。鼓励他们在课余时间多读书, 读好书, 读自己喜欢读的书, 尽量多读经典名著, 以增长自己的见识, 丰富自己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注意消除学生写作的畏惧感, 提供宽松的写作环境, 营造氛围, 唤醒学生的写作欲望。鼓励学生大胆去写, 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就多表扬, 给学生的作文得高分,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也能写出“好作文”。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 学生受到表扬、得高分, 自然愿意写, 思想就能放的开。我还在指导学生写议论文时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思考问题, 对事物看法中发现独特的观点, 不少学生写出了突破传统观念的新思想新观点。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730页。

7.让孩子的思维飞翔起来 篇七

一、导入要“新”。

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好的导入能激发求知欲、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还可激活思维。在新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碰碰壁”,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和矛盾来激发好奇心,为学习新知识提供“心理需要”的准备。

例如:“3的倍数的特征”的导入。

(1)出示:下列各数中哪些数是3的倍数?

29 33 16 24 3989 66

(2)学生判断。由于学生受2、5倍数的特征的思维定势,也用个位上的数字来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3)学生验证。经自己的验证发现:光看个位上的数字是行不通的。这样就引起了学生的认知上的冲突与矛盾。学生们皱眉凝思,积极思考,于是在急迫想知道“究竟”的情绪下进入探究阶段,求知欲望非常强烈。

二、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其参与探究的全过程。

课堂结构的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允许学生尝试,出差错,然后自行解决错误。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

例如:一个数加、减接近整百数的简便计算的新课教学。

(1)出示例题:276+98125-99

(2)学生充分讨论,尝试得出以下几种方法:

解法一: 解法二:

276+98276+98

=276+100-2=274+100

=376-2=374

=374

解法一: 解法二:

125-99125-99

=125-100+1=126-100

=25+1=26

=26

解法三:

125-99

=25+100-99

=25+1

=26

在这个环节中,我始终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放手让学生展开讨论,尝试,最终学生自己发现规律。仔细分析学生的这些解题思路真让人高兴:解法一采用了课本所讲的“多加要减、多减要加”的思路;解法二是利用和、差不变的规律进行简算;最值得一提的是125-99=25+100-99=25+1=26,学生利用“拆数”的方法把125拆成了100+25,将100-99再加上25。这种方法非常新颖,可以说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表现。这就显示了自主性学习的优点,如果教师加以因势利导,则必然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鼓励创新,唤起创新的欲望,激发创新积极性。

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新的欲望和潜能,小学生尤其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鼓励学生创新,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解题的积极性,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注入永久的活力。

例如:一瓶油连瓶共重4.8千克,用去一半后,连瓶重2.8千克,瓶重多少千克?

学生列式有:

2.8-(4.8-2.8)4.8-(4.8-2.8)×2

2.8×2-4.8 4.8-(4.8×2-2.8×2)

2.8-x=4.8-2.8

又如:气象站在六月份测得一个星期中的气温分别是31度、30度、29度、30度、32度、32度、33度。这个星期平均气温是多少度?

一位学生通过观察:只有29度低于30度,其余各天均高于30度,而且将其中的一个31度和29度看成两个30度。不但计算简单而且巧妙灵活,说明了该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而且理解非常透彻,打破了“总度数÷天数”的思维区域。

像这些例子中,学生能认真思考,仔细观察,独创思路,提出独特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都应及时给予肯定称赞、表扬和鼓励,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鼓励求异,培养发散性思维

把唯一性的填空改编成一空多填式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如在教完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为使学生更熟练计算进位加法,安排一组填空,要求其尽量多填,使等式成立:8+5=□+□,□+3=6+□,□+□=6+5,9+□=□+7。

一题多解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好方法。通过纵横发散、知识串联、综合沟通,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一题多解包括两个含义:一题有多种解答和一题有多种解法。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进行这样的训练,把24个苹果放在盘子里,每盘放2个或2个以上,有几种放法。

这样,学生通过想象,思维发散性得到了训练,学生从想象出的几种放法中找出最简便的一种,使思维富有创新性。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教师还要抓“想象”训练。想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观念、表象创造出来的新形象或新观念的思维活动,它可以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使学生可以运用直觉想、跳出框框想、触类旁通想、举一反三想、四面八方想等。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自己要有创新精神,还应当珍视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创新,诱导学生大胆猜想、联想、想象,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孩子们的思维真正地飞翔起来!

8.让学生学会飞翔 篇八

一、让兴趣成为飞翔的翅膀

1.注重兴趣的“简”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对于做学问来说十分重要。如果同学们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就相当于在学习中拥有了飞翔的翅膀。于是有许多教师绞尽脑汁地想尽了许多复杂的方法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效果也并不见佳。

其实要激发阅读的兴趣还是应该回归原点,从简单易学做起,最容易把学生的兴趣点燃。试想,当你只认识象棋棋子的名称,根本不会走棋,当然也没有套路的时候,你会热衷于下棋吗?同样的道理,绝大部分学生对书籍不是不感兴趣,而是他们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欣赏能力还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兴趣便无从谈起。这就需要从简入手,一般六、七年级的学生都喜欢想象力丰富,故事性强的通俗易懂的读物。例如《安徒生童话选》、《鲁滨逊飘流记》、《唐吉诃德》、《谁动了我的奶酪》等。

2.尊重兴趣的“专”

有些老师认为读书多多益善,很希望学生们博览群书,广泛涉猎,真可谓广撒网,多获益。其实在兴趣培养的开始是应忌博求精的,就像幼小的婴儿只喂奶水一样,切不可给其一些零七零八的杂食。现在的初中生的年龄还偏小,阅历也较浅,又加之性情、爱好、意志、情操各异,所以应该投其所好,喜欢诗歌的就应该鼓励其读诗歌,喜欢童话的就应该让其读童话,当他们的知识储备达到一定量的时候,他们自然会跳出自己的领域,游向更广阔的知识海洋,从而产生质的飞跃。

我们班一位学生很喜欢读诗歌,写作文的语言很美且透着灵气,有一次我鼓励她说:“你作文的语言有诗歌的旋律,特有感染力,这优美的语言和文学大师泰戈尔的语言很是相似,你可知道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家啊!他的散文诗集《吉檀迦利》真是写得太美了……不久后,我便发现她捧着《吉檀迦利》在读,我问她喜不喜欢,她说喜欢的了不得。说是在她伤心的时候,只要读一读上面的小诗,便可以忘却烦恼;要是在自己高兴的时候呢,读上几首,则能感悟到人生的至真、至善、至美……我想这位学生可谓是在她的心灵的田野里点燃起了星星之火吧!

其实我在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上走了许许多多的弯路,当我十分疲惫想停下来的时候,我蓦然悟到:读书兴趣的激发应该从简从精从差异性入手,只要你抓准了学生兴趣的可燃点慢慢培养,准能长出美丽的翅膀。

二、把体验化为飞翔的力量

1.注重教学的“活”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学校教育也逐渐走向了工业化模式,学生像大工业生产一样按统一要求、同一标准被大批量地复制出来,这样的教育造成学生同能力成长,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传统的阅读教学很严重的缺陷就是缺少对学生的个性培养,我们培养的学生只有共性,缺少个性。

新课标强调:阅读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很不愿意教语文,就是因为语文习题答案有很多疑点,心里感觉答案不合心意,可是面对考试的压力,只能照猫画虎。语文答案不像是数学答案那么直观,准确。更苦恼的是学生问你问题,你给他们点拨了解题思路,归纳了答案要点,他们往往又会自己翻翻标准答案,一看老师说的和标准答案有偏差,他们就想也不想,完全否定了老师,其实,由于学生们早已在考试教育中养成了生搬硬套的思维了,他们不喜欢思考,很擅长抄上标准答案后死记烂背。

如今的阅读教学强调的是阅读的自主性、发现性、探索性。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一定要活起来。这一“活”字包含着三层含义:教师的教学要活起来,学生的体验要活起来,文本的内容要活起来。

2.尊重体验的“鲜”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就要尊重学生体验的差异性,往往从独特的感受中才能寻得到创新的源泉。学习《丑小鸭》这一课时,《配套练习册》的阅读鉴赏中有这样这样一道题目:

“在别的孩子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大声赞美‘这样新来的一只最美!那么年轻,那么好看!’这样新来的一只最美!那么年轻,那么好看!”时,按理说丑小鸭应感到激动、高兴,可他为什么反而感到难为情呢?”答案是:“一方面是觉得自己卑微、无力且渺小;另一方面是只有他自己清楚,他还是原来的他,只是环境不一样了。”

很多同学对这一问题产生了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有的说,现在的丑小鸭还觉得自己卑微、无力且渺小吗?那早已是以前的事情了。有的说,他自己清楚?他还是原来的他自己吗?有的说,真的是环境改变了吗?我认为是丑小鸭顽强的和苦难抗争,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赢得了幸福美好的人生……同学们的质疑震撼了我,我激动地说:“在这节课堂上,同学们真的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同学们好好努力,用自己独特的个性改变自己的命运吧!”

其实在我们的语文世界里,关于文本知识的感受可以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同学们对我的板书表示了不满,他们说“百草园”是“乐园”而“三味书屋”是“枯燥无味的书塾”这样不协调,不美观,不如把“枯燥无味的书塾”改一下,和“乐园”对仗该多好啊!这一点在备课时我确实想过,不过当时想了很久也没想出合适的答案,也就只好作罢。可在课堂上学生们不服气,非要给“乐园”觅友。经过积极的思考、磋商、讨论后,同学们悟出了许多令人惊喜的答案:“苦海”,“囚屋”、“地狱”、“牢房”等等,最后敲定用“囚屋”。真可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三、用感悟绘成旖旎的风光

1.注重教师“沉默”

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们失去了许多自主探索、独立领悟知识的机会。 记得我是这样给学生们介绍塞万提斯的名著《唐吉诃德》的:有一天,西班牙的国王正在楼台上吟诗,他远远地看见一个年青人在草地上一边看书,一边狂笑不止。国王便对侍卫说,那个青年人要么在看《唐吉诃德》,要么是个疯子。侍卫不信,跑到草地上一看,那个青年果然在读《唐吉诃德》。同学们,你想知道唐吉诃德是一个多么怪诞离奇的老头子吗?那请你们读一读这部赛过笑林的名著吧。那几天班里爆发了读《唐吉诃德》热。当在讨论读书感受时,同学们都认为唐吉诃德是一个荒唐无稽的家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地地道道的空想家。我当时也是这样认为的,并为同学们的感悟而高兴。直到有一天,我在《中学生阅读》上读了一篇赞美唐吉诃德的作文,角度新颖,感情充沛,让人耳目一新。读完后顿然觉得人一辈子若能做一个唐吉诃德也是满幸福的,因为他在追求自己的梦想时太执着太入迷了,以至于忘记了生活中的种种苦难和周围一切人的嘲笑……

为什么我的学生对唐吉诃德的评价惊人的相似呢?难道唐吉诃德执着的精神不值得我们深思吗?我们班的学生为什么没有这样独到的见解呢?我反复琢磨,最终才悟出是我拘束了学生们的思维,因为我在解说词中把唐吉诃德给定了性:一个多么怪诞离奇的老头子啊。学生们当然“亲其师,信其道”了,这说明我们有时津津乐道的灌输正在扼杀学生的创造天赋,我们会不自然的把一些文学作品进行公式化评价,使学生的学习缺少生命性和生成性,这样的指导教学也就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违背了阅读教学的规律。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不但要尊重学生们的独特感受,还应该尊重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主题、意境等。万不可照本宣科地下结论,而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

2.激励学生“争鸣”

新课程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所以说阅读教学一定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点滴感悟都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要相信自己的学生有无穷的创造力,相信他们有自己的独特感悟和体验,要时时鼓励他们与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对话、碰撞。并且一定要赏识他们的个性见解,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

不要说文学作品,就是对一个人、一件事,不同的人也会产生不同的见解,由于生理、心理特征等方面的影响,不同学生文学感受的深度和广度是有所不同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为教师,如果能够认可学生们的奇思妙想,你一定会得到意外的收获。在学习《伤仲永》这一课时,有几位学生就对文章的主题产生了独到的见解。他们说,老师,本文的主题是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我们不同意这一观点,方仲永每天都在宾客前即兴作诗,难道不是一种学习吗?不是说“实践出真知”吗?这篇文章的主题应是强调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的重要性,方仲永只注重实践练习,而忽略了理论层面的深造……我非常赞同他们独到的见解,当众表扬了他们。

从学生们那乐滋滋的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是多么兴奋,多么高兴啊。那时我深深地体会到,尊重学生们独特的感悟是多么重要啊,它可以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和探索的信念。

同学们的进步使我兴致勃发,继尔我们班又开展了“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演讲比赛,进一步扩散了同学们的思维,培养了他们“学贵有疑”的读书理念,树立了他们向书本、权威挑战的信念……

阅读教学就应该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的理想空间,这样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开发学生的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这就强调了我们老师不但要有崇高的人文修养,还应是兴趣、爱好、探索的引路人,真可谓任中而道远。

上一篇:必读书目试题下一篇:三年级作文_我学会了..........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