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党的领导

2024-08-17

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共7篇)

1.国有企业党的领导 篇一

2009~2011年高考考查本专题考点的试题:

注:“选”指选择题, “非选”指非选择题。

【备考建议】

1.本专题考点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

试题命制的背景主要有两种。一是以重大事件切入。如2011年全国文综新课标卷第18题对中国共产党90年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的考查;安徽文综卷第7题对纪念建党90周年开展纪念活动的考查;四川文综卷第31题对纪念建党90周年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考查等。二是多选用小而新颖、能体现党的理念或某种重大举措精神实质的具体事例为背景命制。如2011年福建文综卷第29题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背景考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2011年江苏政治卷第16题以杨善州的事迹为背景考查党的性质和宗旨等。因此, 考生在复习备考中, 要关注本年度内的重大事件以及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人和事。

2.区分易错知识。

如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 (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职能。中国共产党不属于国家机关, 它组织开展活动不属于行使国家职能) ;中国共产党依法行政 (中国共产党是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 。

3.抓住线索知识。

如围绕中国共产党执政, 可按下列线索把握:为什么执政——为谁执政——怎样执政——如何更好执政。 (见考点指津)

4.关注热点知识。

一是长效热点:中国共产党制定“十二五”规划纲要, 倡导民富优先理念。要结合党的地位、领导方式、执政方式, 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知识加以理解。二是时事热点: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2011年7月1日, 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纪念日。走过这波澜壮阔的90年,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奠定了幸福生活的基础, 也赢得了全世界的瞩目。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 是新形势下指导中国共产党继往开来的纲领性文献。复习备考时要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反腐倡廉新成效取信于民等热点, 重点理解和把握“七一”讲话精神。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等。

【考点指津】中国共产党执政

(1) 为什么执政?

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 人民的选择。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 为谁执政?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②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 怎样执政?

①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方式: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②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三种执政方式的关系:

(4) 如何更好执政?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包括: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 思想、组织、作风建设, 反腐倡廉建设和党的制度建设。

考点拓展:

(1) 为什么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因此必须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着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②只有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③只有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才能使党永葆先进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①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

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 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健全民主集中制, 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3) 联系实际

材料: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 能力不足的危险, 脱离群众的危险, 消极腐败的危险, 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关于“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提醒, 是面向未来, 从中国共产党继续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角度讲的, 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清醒认识, 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自我完善、永葆先进性的不懈追求。

思考: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 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应如何“执好政、掌好权”。

分析:①继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 保障人民各项权益,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不断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提高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④开展基层党组织的创先争优活动, 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⑤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 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加强党的纯洁性、先进性, 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高考回眸】

1. (2011·全国文综新课标卷·18) 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 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前仆后继、流血牺牲, 不屈不挠、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 是一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并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辉煌成就, 根本原因在于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在组织上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 ③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努力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先进性 ④不断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注意题干关键词“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同样这也是党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 ①③正确。②说法本身错误,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在组织上是相互独立的。考生易误选④, 其原因有二:第一, 忽视题干关键词“根本原因”, 第二, 执政方式的完善是在党取得政权以后, 考生容易忽视“90年的历史”这一时间概念。答案为B。

2. (2011·江苏政治卷·16) 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州, 在位时, 他始终廉洁奉公, 公而忘私;退休后, 他尽心竭力为老百姓办实事;辞世前, 他把自己20多年辛勤营造的数万亩森林无偿交给国家。杨善州的行为

①践行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②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③反映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④表明了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题干材料中的关键词“地委书记”及其他有效信息说明, 杨善洲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党的宗旨, 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并且他在这些行动中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因此①②④入选。③不符合题意。答案为B。

3. (2011·海南政治卷·24)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7月, 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 确立“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指导原则。2010年10月,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为编制好“十二五”规划纲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对“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对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深入研究, 召开各种座谈会、专家咨询会和论证会, 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

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对国务院编制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进行讨论修改。规划纲要草案于2011年3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讨论, 根据代表和委员的意见做了38处修改。3月14日人大闭幕会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高票获得通过。

结合材料, 分析“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过程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

解析:本题以“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制定为背景, 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解答时, 要结合材料, 对党的三种执政方式逐一说明。

答案:坚持科学发展观, 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 体现了科学执政;在指导规划编制过程中, 广泛征求意见, 体现了民主执政;国务院完成规划纲要草案编制, 经人大会议审议通过, 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 体现了依法执政。

【创新设计】

2011年7月1日上午,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回答1~2题。

1.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高度概括中国共产党9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指出我们党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 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 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和推进这三件大事, 是因为

①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③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 ④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站在一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要求, “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体现了

①中国共产党人没有任何自己的利益要求 ②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和党群关系的实质 ③巩固工农联盟, 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民主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之一。下列能直接体现这一方式的是

①全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②坚持民主集中制,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带头守法, 保证执法 ④中国共产党支持政协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深刻指出, 必须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 抓紧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全体党员、干部都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 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结合漫画我们可以得出

①学习不仅是一种美德, 而且应成为人们实际生活的“第一需要” ②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 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 ③文化作为物质力量, 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④党员干部都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在位时, 他秉持权为民所用的信念, 为无数百姓排忧解难;退休后, 他恪守“给家乡办一两件事”的诺言, 在荒凉的大山上栽下几万亩林木;辞世前, 他把价值数亿元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交给国家……云南省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的模范事迹打动了无数人。杨善洲的事迹启示广大党员

A.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

B.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

C.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一致的原则

D.自觉加强党性修养, 自觉践行党的宗旨

6.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7月, S市市委依据该市民盟市委的提议, 就该市古村落及村落文化保护、开发及利用问题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市市委还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一些普通村民就古村落保护等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在S市加强古村落及村落文化保护、开发及利用问题的建议》。这份建议提交市人大审议、表决通过后实施。

材料二:近年来, S市市委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在保持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 工作重心向民生工程倾斜, 着重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廉租房、大气污染、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等重要民生问题。通过民生工程拉动发展, 通过发展切实改善民生。

(1) 材料一是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的?

(2) 说明S市市委的工作重心向民生工程倾斜的政治学依据。

参考答案:

1.C 提示:③错误,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

2.B 提示:①错误, 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它除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外, 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③错误,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3.B 提示:①属于科学执政, ③属于依法执政, 排除含有①③的选项, 答案为B。

4.A 提示:本题考查学习和读书的重要性。①强调了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②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 符合题意。③错误,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④错误,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而不是首要任务。

5.D 提示: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注意题干要求的是“启示广大党员”, 题目有限定, 答案选D。

6. (1) ①S市市委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提出了《关于在S市加强古村落及村落文化保护、开发及利用问题的建议》, 体现了党的科学执政。②S市市委依据该市民盟市委的提议, 就该市古村落及村落文化保护、开发及利用问题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普通村民提出自己的建议, 体现了党的民主执政。③S市市委将《关于在S市加强古村落及村落文化保护、开发及利用问题的建议》提交市人大审议、表决通过后实施, 体现了党的依法执政。

(2)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S市市委的工作重心向民生工程倾斜,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S市市委的工作重心向民生工程倾斜, 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的体现。③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S市市委的工作重心向民生工程倾斜,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2.在党的领导下依法履行好职权 篇二

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执政党,其领导地位,是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自主选择的结果;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法律上占有崇高地位。一个是执政党,一个是国家权力机关,让人不禁思问:它们二者之间的地位和关系到底如何?

在当今世界,政党是左右政坛的主体力量,掌握国家权力机关是各个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执政地位的集中体现。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权威是在实践中树立起来的,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广大人民的选择,党的领导已经明确写入我国宪法。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邓小平同志指出,“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十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高度觉悟性、纪律性、牺牲精神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设想的,那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为了澄清人们对社会主义民主问题的认识,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指出:“我们讲民主,不能搬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不能搞三权鼎立的那一套”,“我们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这符合中国实际,很有助于国家兴旺发达,避免很多扯皮。”中国近百年历史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也充分证明,我国没有西方三权分立制度赖以生存的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三权分立不适合中国国情。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之所以是最适应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是最能够把13亿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共同奋斗的民主,关键在于它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广阔沃土,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进行的伟大实践。”人民代表大会建立57年的历史和地方人大常委会设立32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法律上的地位是崇高的,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人民代表大会又要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在中国现行体制下,党的正确领导,有利于巩固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否则,就有可能削弱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因此,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牢固树立党的观念,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按照党委的意图和人民的意志,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的国家权力运作规律,切实依法履行好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人事任免等各项职权。

立法是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最重要、最大量、最经常性的职权。众所周知,任何国家的法律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我国是工人阶级意志的体现,也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体现。立法就是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变成国家的意志。党领导立法工作首先是保证立法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党的主张,同时也反映人民的意志,并对立法的过程实施领导。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有立法权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要坚持向党中央、向同级党委报告有关事项,采取切实措施提高立法质量,保证法律能够体现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依法治国,首先必须是有法可依。立法是一门特殊的科学,必须以宪法为依据,既要有利于维护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又要有利于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内容必须科学、合理,而且相互之间必须协调、和谐,因此,在立法程序、立法技术、适用规则等方面的规定上,都必须要有利于保证立法的科学性。同时,立法还要考虑现实可行性,不能超越现实而想当然。但立法又不能只是对现实的简单肯定,对于现实中存在的不合理做法也要进行必要的改进,这样才能逐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是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也是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具体实践,对于没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更是如此。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的,它受人民委托行使国家权力,产生其他国家机关,并授予它们管理国家、执行法律的权力。为了保证由它产生的国家机关忠实于法律、忠实于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人大及其常委会就必须对它们管理国家和司法活动实施监督,使它们依法办事,并防止和纠正它们滥用权力的行为,保证公民的权利不受侵犯。人大的监督包括监督法律的实施和执行,也包括监督本级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如听取和审查工作报告,质询和提出询问,开展执法检查和特定问题调查等等,无论是采取那种监督方式,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依法进行。如此,才能保证正确的方向,取得良好的效果。

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民族、环境与资源保护等工作中的重大事项作出的决议、决定,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又一项重要职权,也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表现之一。彭真同志指出:“人大和人大常委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它的任务是审议、决定国家根本的、长远的、重大的问题。”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国家机关中所处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其作出的决议、决定比本级其他国家机关的决定,层次更高,效力更大。因此,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善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同级党委的决策,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使其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在具体实践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民主法制,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动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维护群众利益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力等原则,保证监督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当然,在确定行使决定权的范围和内容时,还要认真研究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样才能在坚持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行使好人事选举任免权,是显示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和形象,反映人大及其常委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主从关系,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作用的重要方面。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只有切实依法行使好人事任免权,才能保证国家机关及其领导人员忠实于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按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决定和人民的意志办事。在行使这项权力时,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正确处理好贯彻党委意图与充分发扬民主、依法选举任免之间的关系。党向国家机关推荐领导干部,是党实现对国家领导,维护和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重要组织保障,也是党管干部原则的重要体现。人大及其常委會要接受党的领导,在行使选举任免权时就应当遵循这一原则。党管干部与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任免干部并不是矛盾的,目的都是按党的干部标准选拔优秀的干部来为人民服务。在具体实践中,还要讲政治、识大体、顾大局,不能有私心杂念和不平衡的心态,或持不负责任的态度放任自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创新事业,神圣而光荣,任重而道远,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只有坚定信心、认清形势、开拓进取、与民意同行,才能把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3.加强党的建设领导事宜 篇三

(一)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体党员干部,务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健全学习制度,营造良好学风,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和开展“星期五课堂”、举办培训班、研讨班、报告会等多种形式,搞好集中学习。充分发挥旗委党校的阵地作用,创新培训内容,切实增强各级干部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加强理论学习。要坚持突出重点,带动全面,把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结合起来,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以开展“五个好”班子创建活动为载体,以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为重点,抓好领导班子争先创优工作。继续巩固全旗上下精诚团结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在干部队伍中强化宗旨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努力把各级班子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集体。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完善干部选任和管理机制,强化正确用人导向,拓宽选人用人视野,进一步改善我旗干部队伍和基层领导班子的能力素质和人员结构。加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加强干部交流、轮岗和挂职力度,激发干部工作活力。要关心重视一线干部,特别是要关注在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基层干部,让他们能够享受到合理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全面推进党(总)支部书记“职业化”管理工作,严格落实“一定三有”制度,下力气抓好党(总)支部书记“职业化”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的选拔、管理和任用工作,建立大学生村官联合会,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

(三)切实加强工作作风建设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提倡团结、勤政、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不断加大工作执行力度,提高工作效率,落实好旗委、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要继续深化绩效考评工作,将工作部署、督促检查、考核测评有机结合起来,着重强化考评结果的运用,促进各级干部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抓工作上,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攻克难题上,把更多的心思用在求实效上。要切实推进责任体系建设,完善责任网络,实行更为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不思进取、拖拉懒散、得过且过的庸人作风,坚决进行整治;对推诿扯皮、效率低下、只说不做的不良风气,坚决予以纠正;对仗权设卡、谋取私利、严重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问题,坚决从严查处;对不讲团结、拉帮结派、考核末位的部门班子成员坚决进行调整。

(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严格落实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第一责任人制度,提高党组织书记抓组织、抓基础、抓落实的责任意识。深化基层党组织书记“双向述职、双向评议”制度。进一步完善党代会常任制,研究制定《基层党代表任期制实施办法》。推行级重大事务“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确保级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操作、稳步推进。切实加强社区服务功能建设、文化建设、基层设施建设,在建制镇积极开展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强势推进“新农村及基层党建50强示范”建设,逐步实现“50强”村村有幼儿园和学前班,村村有浴池和公厕,村村有办公活动场所,村村有标准化街道,村村通班车的目标,力争在二年内“50强”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在集中建设“50强”的同时,要加大对全旗其他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实现农村牧区统筹发展。加快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在近期内力争全部解决活动场所建设问题。

(五)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年实施方案》,不断加大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力度,切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推行廉政风险排查试点工作,着力建设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格局,抓好廉政教育培训。扎实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切实营造全民参与反腐倡廉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农村牧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专项治理工作,坚决查处贪污、挪用、截留、克扣惠农惠牧资金等涉农涉牧违纪违法案件,确保惠农惠牧资金落实到位。认真贯彻关于加强节日期间反腐倡廉建设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切实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扎实开展公车治理“回头看”活动,实现公车配备管理使用规范化、制度化。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规定,加大民主推荐干部力度,坚决治理干部推荐拉票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环境。深入开展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小金库”专项治理,并向社会团体和国有企业延伸,完善治理工作的长效机制。重点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全面排查工程建设领域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对《招标投标法》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工程建设招标投标执法活动的全程监督。

各位代表,同志们,实现的又好又快发展,是时代的呼唤,是人民的期盼,是历史的重托,全旗各级党员干部要牢记历史使命,在落后面前不自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始终保持勇往直前的昂扬斗志;在机遇面前不犹豫,始终保持坚决果断的拼搏意识;在竞争面前不言败,始终保持争先创优的不懈追求。只要我们继续发扬“团结拼搏、开拓创新、诚信务实、共建和谐”的精神,树立跨越式发展的雄心壮志,始终充满奋发进取的工作激情,富裕文明和谐的就一定能够实现!

4.疫情之下,更需要党的领导 篇四

随着2020年的到来,大家对新的一年肯定都有着很多美好的规划和憧憬,但一年太长,我们可以慢慢说,先把1月的春节过好。如果你是在异地他乡工作的游子,那么春节你最期待的就是和家人团聚;如果你是平时忙于工作,大概你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是这些美好的计划都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战役”打乱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也正是这场“战役”,让我们见到了中国的有效反应以及责任担当。

自疫情出现明显扩散之时,待国务院小组到武汉调查、督查之后,立即做出要求武汉进行交通隔离的决定。这是外防输出,内防扩散的重要举措,正是这项举措,保护了武汉,保护了中国,也很好的展现出了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纵观中国共产党成立这几十年的历史可以看出,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战胜很多重大灾害的必要条件。2003年的中国“非典”、2008年抗击汶川大地震……办好这些事情,关键在党。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经受住了一个又一个考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就没有我们中国人民打不胜的仗。

一场疫情,牵动的是全国上下人民的心。除了不断扩散的疫情让人揪心,医护人员的紧缺、医用物资的短缺、床位告急,这些情况也迫在眉睫,没有强有力的后方支援,又怎能打好这场仗?在疫情防控中,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集中力量,保证重点,充分发挥了集中统一领导的作用。19省份按“一省包一市”模式结对援助湖北抗疫,全面增强湖北各地市抗疫力量。医务人员的增加,也给整个湖北省抗击疫情增强了信心。医务人员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争分夺秒,在实验室里,他们高强度工作,只希望研发的疫苗尽快完成动物实验,争取早日运用到临床中去;在病房里,他们坚守岗位,长时间的不喝水,只为了能够救助更多的患者、不想因上厕所而浪费一套防护服;在检验室里,他们专注检测,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检测速度,只为更快确认病人的情况。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火速完工,把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变成可能;为了收治更多的轻症患者,连夜又搭起数个方舱医院。为了解决医用物资短缺的问题,无数企业为物资保障加班加点,捐款捐物,施以援手。所有事情效率之高,速度之快,无不展现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超强威力,这也得到了世卫组织高级官员在发布会上高度评价:“我对中国应对疫情采取的有力措施印象十分深刻。中国采取的有力措施不仅对中国有利,对世界也有利。”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攻坚克难的根本保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抗击疫情除了党的统一领导外,人民群众是这场防控阻击战的主体力量。各个企业纷纷捐赠物资、各个省市很多农民连夜采摘各种蔬菜捐赠支援武汉、海外华侨纷纷自行组织购买口罩捐赠给祖国、坚守岗位默默付出的清洁工和外卖小哥......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争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体中国人民都一起加入到这场战争中去。每一个他们都是平凡的,又都是不平凡的。过去,众志成城的中国人民书写辉煌历史;今天,众志成城的中国人民也一定能战胜疫情走向美好明天。

5.党的建设领导小组会议总结 篇五

市委副书记、领导小组副组长汪卫东,市委常委江洪、钟俊杰、汪学致、钱岩松、韦弋、陈晓波等领导小组成员出席会议。会上,听取了有关牵头单位关于《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要点》落实情况的报告,审议讨论了《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要点(审议稿)》。

宋国权指出,过去一年,全市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党的建设工作持续加强,取得了显著成效。近一个时期以来,党中央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了新部署,为我们做好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新要求,为我们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具体指导。我们要深刻理解、牢牢把握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部署新要求,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气力、更大的勇气抓紧抓好管党治党工作。

6.国有企业党的领导 篇六

专家认为, 四中全会从党的角度强调法治建设, 非常有必要。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联动关系……推进依法治国, 绕不开这些话题。本文将在这方面进行论述。

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主要内容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我国,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 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社会事务, 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保证国家的一切工作都依法进行。它要求国家公职人员依法行政, 公民要严格遵守法律。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就要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国提出要加强人权司法保障。要加强党的领导, 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申请权、申诉权的制度保障。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要加强党的领导, 完善对限制人身自由司法措施和侦查手段的司法监督, 加强对刑讯逼供和非法取证的源头预防, 健全冤假错案有效防范、及时纠正机制。要加强党的领导, 切实解决执行难, 制定强制执行法, 规范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的司法程序。加快建立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威慑和惩戒法律制度。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依法治国要与人民当家作主联系在一起, 通过人民群众的力量, 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 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 重点监督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的立案、羁押、扣押冻结财物、起诉等环节的执法活动。司法机关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规范媒体对案件的报道, 防止舆论影响司法公正。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依法治国要与人民当家作主联系在一起, 通过人民群众的力量, 依法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的接触、交往行为。严禁司法人员私下接触当事人及律师、泄露或者为其打探案情、接受吃请或者收受其财物、为律师介绍代理和辩护业务等违法违纪行为, 坚决惩治司法掮客行为, 防止利益输送。对因违法违纪被开除公职的司法人员、吊销执业证书的律师和公证员, 终身禁止从事法律职业, 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依法治国要与人民当家作主联系在一起, 通过人民群众的力量, 坚决破除各种潜规则, 绝不允许法外开恩, 绝不允许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衙门作风、霸道作风, 坚决反对和惩治粗暴执法、野蛮执法行为。对司法领域的腐败零容忍, 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二、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联动关系的主要方面

(一)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健全民主和法制,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 也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发扬人民民主, 又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有效途径。党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 坚持依法治国, 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

(二)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 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 就不可能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凝聚起来,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也就无从谈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有关学者认为, 法治方面的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一段时间里, 改革给人的印象是, 改革难免突破法律, 等这项改革成熟之后, 再把改革的经验规定到法律中, 这被称为“先破后立”。专家分析, 这与法律法规的滞后和不健全有关, 部分改革不得不以突破法律的方式推进。2014年2月, 习近平在中央深改组第二次会议上说, 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 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研究室负责人表示, 党中央有了政治决策之后, 要先立法后推行, “先立后破”, 确保一切改革举措都在法治轨道上进行, 不允许再存在法治轨道之外的改革试点。实际上, 去年授权国务院在上海自贸区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放开“单独二孩”、废止劳教制度, 都是通过立法实现的。可以说,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

(三)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 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 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 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各项民主权利, 这是依法治国的实质。依法治国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在党的领导下, 维护人民主人翁地位的过程, 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过程。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和各项法律, 又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严格依法办事, 保证法律的实施, 从而使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三、结语

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 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制度对反腐的重要性。在年初召开的中纪委第二次全会上, 国家主席就要求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可以见得, 要加强依法治国, 就要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力量, 推进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联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志明.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发展历程[J].宁夏社会科学, 2009 (3) :9-12.

[2]崔英楠.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关系[J].新视野, 2011 (1) :76-78.

7.对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理解 篇七

关键词: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党政分开;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中图分类号:D2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7—0038—02

一、执政方式的内涵

执政方式是政党运作深层次理论问题的反映和折射,把党的执政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建构党的执政方式需要遵循的基本方针,是党的执政方式建设的基本规律。江泽民指出:“党对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最本质的内容就是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三者的有机统一是围绕党的执政如何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个中心问题展开的。党能否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检验执政方式是否科学的根本标准。党的执政是党对国家政权机关的执掌和运作,是党与国家政权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政府和司法部门在内)关系即党政关系的展开,党在这个空间内的行为,直接决定着政党与国家的关系,也决定着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党的执政方式是否科学往往从执政党与公共权力的关系中体现出来,因此党的执政要实现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目标,必须正确地处理党政关系,这是在创建党的科学执政方式过程中实现党的执政、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关键环节,从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政党(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执政历史来看,正确处理党政关系的关键在于要实现党政分开,防止出现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情况。

以党代政有两种表现,一种表现是党撇开或取代国家政权机关直接执政,这混淆了党政各自的性质和职能,于理不通,于法无据。党是政治组织,党组织本身没有治国理政的行政权力,国家政权机关才是社会公共权力的载体,这就决定了党要执政只能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才能实现,邓小平指出:“党团没有超政权的权力,没有单独下命令、下指示的权力,它的一切决议,只有经过政府才能发生效力,要反对把党团变成第二政权的错误”;另一种表现,党执政虽然是通过运作国家政权机关来进行,但党凌驾于国家政权机关之上,命令、指挥国家政权机关执行党的指示、决议和方针政策,国家政权机关成为党的执行机构。从公共权力的授受机制来看,“公共权力一旦形成,在权力所有者和权力使用者之间就形成了相应的法理关系,公共权力是按照这种法理关系的要求进行运作的,政党可以通过各种符合法律规范的手段对其运作施加影响,但其底线必须是不改变这种法理关系。”国家政权机关作为公共权力的承担者,它由民众授权产生,是民意的代表机关,只能依民意而为,党虽是人民利益的代表,但党的意志毕竟不同于人民的意志,党的意志只有不仅在内容上与人民利益真正相符合,而且在形式上得到人民及国家权力机关的认可,才能因其代表着人民的意志并表现为国家意志而被国家政权机关执行。党凌驾于国家政权机关之上,就是凌驾于民众及民意之上,这就不仅破坏了国家政权机关只能依人民意志运作的法理关系,也违背了政党与民众之间的基本逻辑关系。

以党代政的危害性首先在于它使国家权力集中于党,导致党组织行政化,权力化,官僚化,党忽视领导作用的发挥而热衷于搞行政命令,不再能很好地融入群众,凝聚群众,代表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这就削弱了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其次,从政党政治理论看,政党是民众控制公共权力之手的延伸,是向国家反映社会愿望的中间环节,实行以党代政,把党放在与国家权力机关重合的位置上,“就使民众与公共权力之间失去了沟通的环节,民众也失去了对公共权力施加影响、监督和控制的工具”,这就割裂了政党、国家和社会民众之间的有机联系,失去民众监督的公共权力的运转就可能偏离甚或脱轨于公共权力所有者——民众意志和利益的轨道,造成公共权力和人民权利之间,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之间的政治平衡被打破,政治统一被破坏。在国际共运史上,苏东国家正是由于执政党权力的过度集中和扩张导致权力变异,导致人民权利的丧失和人民国家权威的沦落。这揭示了以党代政的致命问题:党在根本上是人民利益的代表,但以党代政却制造了党脱离群众的可能,这种执政方式实质是党代替人民作主或“为民作主”,它与共产党执政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充当人民当家作主的工具是不同的。邓小平曾深刻指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共产党执政的一切理念、形式和内容,都应从这个基本前提出发。

二、党的领导和党的执政的区别

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执政方式根源于党在理论上混淆了党的领导和党的执政两个概念,并在实践中以党的领导代替了党的执政,党的领导和党的执政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党的领导的实现靠的是权威,它根源于党以这种或那种方式赢得的群众对党内心的崇尚和普遍认同,自觉授权和自愿服从,而不是权力性的胁迫或强制。党的执政靠的是权力,执政是对国家政权机关的运作,国家政权机关的运转就是行使公共权力,以强制力为依托来治国理政。两者的联系在于,一方面党的执政是以党充分发挥对群众的团结凝聚,激励感召,代表引导作用从而建立党的权威为基础的。另一方面,在党成为执政党的情况下,党的执政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基本手段,党的领导必须立足于通过党执政即党作为国家制度内的领导力量运作国家制度来实现。党应增强执政意识,将领导活动纳入到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规范制约下。我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武装斗争才建立的,党在长期革命历程中赢得了民心、民信,牢固树立了党的权威,这使党在建国以后相当长时期内仍习惯于从党的领导的角度治国理政,它以党的权威为保证,以党的政策而不是国家法律为主要手段,以发动群众运动为主要途径来治理国家。执政过程中党是“凭借政治上的绝对领导地位而不是凭借法律上的执政地位来主导国家生活。在这种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党不是作为执政党,而是作为不依赖于国家法律和制度而存在的领导力量进行领导,它要么撇开国家法律和制度进行领导,要么代替国家法律和制度进行领导。传统的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和党的高度集权就是在这种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下形成的”。由于党的领导没有纳入法制轨道,法律的权威没有树立起来,国家法律(包括宪法)被虚置,宪政缺位,不能对党及其领导活动进行有效的法律制约,导致党的领导权威畸形膨胀,使得党客观上具备了撇开国家机关和法律制度直接执政的能量,这正是党的领导所以能代替党的执政的原因所在,因此,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问题的对策在于实行法治。实行法治是规范党政关系,实现党政分开的基本途径和根本保障,社会主义法治是依据反映人民意志的法律进行社会管理和治理的活动,它作为治国的基本原则,主要在于制约和规范政治权力,保障人民的权利。

三、依法执政的根本要求

从党政分开的内涵看,党政分开一方面是要明确党政各自的职能,实现党政职能分开,特别是要明确党的执政职能,即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究竟应有哪些职权责任,要划清执政党对公共权力施加影响的边界;另一方面,党政分开又应在此基础上构建党运作国家权力机关的合乎法理关系的党政联系机制,实现党政之间在制度、功能和政治过程上的协调和偶合。这两个方面的实现都有赖于法治。首先,依法治国要求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我们党无论是发文件,还是领导什么工作,都应该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党不能把自己置于宪法和法律的要求和监督之外,不允许越过宪法和法律另搞一套,这实质上是解决“党的权威大还是国家意志大,党的政策大还是国家法律大”的问题,确立宪法和法律的在社会政治生活一切方面处于至上地位,改变以党代政中党的领导权威畸形膨胀的状况,通过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来维护党的权威,全面加强党政关系的法律基础,运用法制把党的执政行为控制在符合政权运作法理关系的界限内,达到实现党政职能分开的目的。其次,依法治国要求党必须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把自己的方针政策国家意志化、转化成法律后,再由国家权力机关实施,禁止党的决议、方针政策未经政权机关国家意志化就要求国家和社会执行的行为。这就界定了党运作国家政权机关的党政联系机制在于党按照法定程序实现权力转化,依法执政。党执政的重点和运作公共权力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法定程序进行立法工作,争取把本党的主张和决定被代表国家意志的国家立法机关接受和通过,上升为法律。

法律化、制度化是民主得以实现和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和基本保障,邓小平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以上分析说明,克服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实现党政分开的现实路径是把党的执政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使党政关系获得充分的法律规范和法律保障,始终坚持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这正是我们提出依法治国是完善党的领导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途径和法制保证的重要依据和理由。我们党的执政方式实现制度化和法律化,一方面要求在法制层面上健全权力运作,特别是党政分开的具体法律法规,为依法执政提供完备的法律保障;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行动层面上党要自觉地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国家政权运作方式来执掌国家政权,把依法治国精神贯彻到具体执政过程中,真正做到依法执政。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汪锡奎.略论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的关系[J].上海: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02).

[3]林尚立.党内民主[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上一篇:作业治疗学选择题答案下一篇:雨后的仪征优秀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