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目标(通用9篇)
1.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目标 篇一
青少年代表着未来的希望,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强则国家强”,所以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是中国未来持续发展和复兴的重要因素,而在中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占有非常关键的地位,因而发展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是发展青少年整体素质的核心部分。在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表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见》中的这部分内容说明了学生心理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关键影响,也表明了我国基础教育对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关注。但一些调查表明,当前的中学生存在着较为突出的心理问题,根据新华社的报道,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较大的上升趋势,调查显示大约35%的中学生表现出了心理异常,其中的53%的中学生普遍存在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等心理问题。这些数据表明,在当前的环境中,中国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而这也说明了当前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分析
个体心理特征的形成主要来自其青少年时期,而其心理素质的形成和与发展很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个学生是否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与他所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了解和分析相关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要能够因地制宜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应对这些问题。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2.1社会环境的影响
弗洛姆认为个体的心理健康情况是由客观因素所决定的,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可以促进个体的发展,也可以扭曲个体的发展。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这种快速而深入的社会变化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转型所产生的独特的中学生价值观。社会学认为个体价值观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在社会变迁中,个体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会随之发生重要的调整,这一点对正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而言更加明显。目前很多关于新生代、80后、90后群体的探讨,恰恰反映了中学生群体在社会变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和心理特点上的特殊性。所以教育工作者需要认识到当前中学生心理特征形成的社会基础,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能更多地包容和理解中学生。第二,社会风气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价值观尚未成形,对客观世界的看法和认识容易受社会风气的影响。而在当前,社会转型和外来文化的引入使社会中存在着很多备受争议的观念,它们对原有的社会价值与道德意识形成了挑战。很多中学生在这一阶段尚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并且大都处于叛逆期,加上部分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存在的夸大与失实,常常会对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第三,社会生活方式的网络化转变对中学生心理素质形成的影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交往方式日益呈现出电子化和虚拟化,中学生在这一方面具有更快的技术接受能力,所以他们的沟通方式和社会联系也变得更加网络化。这种社会交流与生活方式的变化在青少年群体中普遍存在,这一变化改变了青少年接触信息的方式、类型和深度,其所接触到的信息对其价值观念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2.2学校环境因素
学校是中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在心理素质教育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学生心理素质需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干,以日常教学活动为载体,所以学校的整体教育环境与教育水平是影响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在当前的中学教育中,学校在注重传统的德智体等教育的同时,却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这种陈旧的教学理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学生群体的价值观与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德智体教育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一个个体如果没有良好的自控能力,是无法进行长期有效的自主学习的,学校在对学生学习的正常监督之外,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具有主动学习的能力,使之能够在离开中学和进入社会之后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从心理特点上讲,中学生常常处于逆反期,在过于强调分数和服从的教育环境中容易出现厌学、焦虑、对抗等消极心理,这会使很多具有良好潜力的学生没有有效发掘学习能力,反而影响其长远发展。
2.3家庭氛围的影响
家庭的环境与氛围一直在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氛围会在不同方面影响着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第一,家庭的完整性与内部关系的决定性影响。家庭的完整性直接决定着家庭教育情况,单亲家庭、婚变家庭和留守儿童家庭等情况会使青少年在心理发展中形成孤僻、自卑、冷漠、自私等负面的心理特点。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家庭类型的数量要多于过去,这实际上也是社会转型和社会环境变迁所产生的一个派生现象。其次,家长行为不端的家庭环境对孩子起到不良的示范作用。家长的言行、理念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并在其心理素质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少年在家庭中会更加潜移默化地受到家庭中的其他个体,尤其是负面言传身教的影响。所以家长的`行为方式也具有重要作用。
2.4中学生自身因素
中学生的自身特点也是其心理素质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学生一般在12到18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是其心理素质形成的核心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常常缺乏良好的自制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常常在心理情绪上变化很大,并且难以独立面对压力。因此,需要包容他们的想法,注意他们该时期情绪上的敏感性。
2.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目标 篇二
1.1、文献研究法
为了让本研究有深厚理论基础,特此查阅了相关数据库,及时收集了国内外警校擒拿格斗训练方面的研究资料、擒拿格斗训练和学生心理素质关系资料。并对这些资料中的数据和观点进行分析,了解到了警校学生刚入校的GWB。以此充实了本次研究中的理论知识。
1.2、实证研究
在警校2012级新生中抽取一部分学生建立了对照班和实验班,实践时间为一学年。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班采取贴近实际、面向实战的擒拿格斗训练,即体验式教学法。一学年后,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学生心理素质中的问题、特点和成因。对比两种教学方法的实践效果,并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疏导和训练纠正。
1.3、心理测试法
采用国内的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开展测试,对教学阶段前后的学生发展水平和心理状况进行深入了解。
1.4、数据分析法
以spss12.0软件处理好收集的实验数据,并比较和分析测试数据,得到擒拿格斗训练对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的结论,证实擒拿格斗训练和学生心理素质的内在联系。
2、研究过程
2.1、研究前的准备
本次测试的方式是量表考测,以GWB为基础。根据警校学生心理成长特征和学习情况,对GWB前18项进行修正并实测。在测试学生幸福感基础上,融入了学生心理成长的相关问题测试。本次测试采取公开方式,数据可靠真实。计分规则为以0-10的选项累加。如果学生得分越高,那么主观幸福感便会越强。测试的对象是某警官学院12年实验班警察系1211、1212、1213、1214四个中队,一共250人;对照班警察系1215、1216、1217、1218四个中队,为247人。
2.2、第一次测试
第一次测试时间是2012级学生刚入校的一个月后。GWB量表考测证明,实验班共有男生175人,平均分是75.3分。女生有75人,平均分是75.1分。对照班有男生173人,平均分是75.4分。女生有74人,平均分是75.4分。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入学初期,心理素质与幸福感大致相同。男女生幸福感也大致持平,未出现明显差异。这从客观上说明学生入学初期的幸福感不强。
2.3、第二次测试
第二次测试是实验班和对照班擒拿格斗训练教学的一年后,测试内容和第一次测试大致相同,依旧以GWB为主。第二次测试主要测试学生的个人精力、焦虑心绪、健康担心情况、愉悦心境、思想情感控制力、生活满足感六个方面的情况。第二次测试和第一次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列出以下两个总体平均分对照表。
其中,***是P<0.001显著性水平、**是P<0.01显著性水平、*是P<0.05显著性水平。
2.4、测试结果分析
以上述两个调查结果分析,实验班开展了擒拿格斗训练后,第二次调查结果比第一次调查结果,学生生活兴趣和满意度都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学生控制力、心境和精神方面。擒拿格斗训练能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学生学习的精力更加旺盛。擒拿格斗要求学生们彼此交往和配合,增进了彼此信任感。学生们在完成擒拿格斗动作技巧时,也学会了控制自我行为、情绪、动作的方法。调查对照班发现,第二次调查比第一次调查有很大程度的进步,前后两次调查未发生明显差异。学生精力、满意度方面有了明显提高,但是提高幅度有限,未出现明显变化。调查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测试结果,证实了警校中开展擒拿格斗训练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生活满意度,增强学生的控制力、精力,对学生心理素质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相关建议
3.1、擒拿格斗教官要改进自我教学方法
擒拿格斗训练时,擒拿格斗教官不仅要丰富心理教学内容,还要减少擒拿格斗训练对学生心理的压力。及时疏导学生心理和情绪问题。教官可借鉴我国武警部队擒拿格斗训练体系和方法,重视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提高学生情绪控制、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同时,警官要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和教学需要,总结出适合警校学生学习擒拿格斗的方法和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心理素质。最重要的一点,警察院校要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培养出一支教学能力强、实战经验丰富的擒拿格斗教官队伍。
3.2、完善好体验式教学法
受到警校传统教学方法和不良学习氛围的制约,警校学生的学习压力、兴趣、心理健康、情绪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倘若一直坚持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警务生涯带来负面影响。故此,擒拿格斗训练课程中应融入比赛法、游戏法等,在快乐互动的教学氛围中,教会学生擒拿格斗的基本要领。教官在擒拿格斗训练时需注意学生心理素质教学,把握学生心理变化的情况。并因材施教,制定完备的心理素质培养计划,模拟真实的敌对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磨练自己,熟练擒拿格斗的基本要领,懂得在应对复杂情况时如何进行心理状况的调整。
4、结束语
通过本次研究证实,警察院校内开展擒拿格斗训练,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集体意识和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擒拿格斗训练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控制力和忍耐力,并逐步形成开朗、乐观的性格,这对学生心理素质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故此,在日后教学过程中,各警察院校应当继续坚持和完善擒拿格斗训练的课程,让其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摘要:目前,大多数警校学生是单身子女,心理素质方面尚不成熟。这可能对他们日后的警务工作有所影响。擒拿格斗训练不单单是警务基本训练,它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体质和心理素质,本文就此运用了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警院2012级新生开展心理素质测试,并以擒拿格斗教学为主线,采取创新教学方法,干预研究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经过研究发现,擒拿格斗训练能够促进警院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擒拿格斗训练,心理素质发展,作用,GWB
参考文献
[1]赵鹏.论警校学员擒拿格斗训练中的身体协调能力及其培养[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
3.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目标 篇三
一、研究对象
上学期我担任初一的体育教学工作。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学生的素质非常出众,特别是一个小女孩,她的成绩优异,个别项目甚至能够达到男生的水准。这令我感到惊喜,一个好苗子得来不易。暗喜之下,也打定了好好“琢磨”这几个学生的主意。
一个学期过去,我们迎来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本次测试办法是每班选出5名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两个项目的考核,项目是立定跳远和前滚翻。了解了考核方法和项目后我成竹在胸,因为这都是我平日训练的项目。于是我把那几个成绩优秀的学生找来,进行准备活动,我发现学生都跃跃欲试,心里就更加放心了。
先进行立定跳远考核,监考老师核对完学生姓名,每个学生先试跳一次,考核就开始了。第一个是个小男孩,看他双臂一摆,两脚一蹬,“嗖”,身体像箭一样飞了出去,“2.10米”,成绩不错,我满心欢喜。接着的三个学生都跳过了2米。最后一个就是那个小女孩,这个唯一的女生,也是我最放心的一个,因为平时的测试成绩都超过了2米。但是,我感觉好像有些不对劲。她站在起跳线后的神情有了明显的变化,双眉紧锁,脸色发黄,神色慌张,两肩有明显的颤动,这些都是赛前紧张的表现啊!“1.9米,成绩都达到了优秀。”监考的老师说。其他的老师也对我表示了祝贺,但是我心里却觉得梗着点儿什么。我没有想到这么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会在一个简单的考核面前出现紧张情绪。
回到办公室,我对这个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认真思考:学生的成绩不稳定、平时训练不够、准备活动不充分,不是,都不是。那为什么优秀运动员却出现了这样的状况?突然,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刘翔”,110米栏奥运会冠军,12″88世界纪录保持者,人们赋予了他许多闪耀的光环,但是这么优秀的运动员,在国内的一次比赛中连续两次抢跑被罚下了赛场。
王克楠、彭勃,跳水运动员,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双人三米板比赛中,前五轮成绩排名第一,领先第二名30多分,最后一跳只要正常发挥,冠军非他俩莫属。但是就是这最后一跳,王克楠出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失误,也让十几亿中国人的心从炙热骤然变得冰凉。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为什么会有这些情况发生呢?我认为除了某些客观因素外,不得不提出这一概念——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指一定的心理结构对外界信息的加工、处理、综合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它是由许多因素构成的复合体,是学生发展的一个综合能力指标。在此次课程改革中,教育部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有此阐述:“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明确提出“心理”的培养目标。实践证明它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
二、研究方法
体育教学作为人才培养众多内容中的一个部分,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方面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认为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素质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转变教师的教育观点。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策划者和激励者,必须摒弃陈旧的教育观点,建立以人为本、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现代教育理念。
2.创设愉悦的教学环境。教师的心理状态和情趣直接影响整个课堂氛围。教师要提高教学艺术,用真诚的微笑、友善的目光、亲切幽默的言语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唤起学生积极的情绪共鸣,激发学生愉悦、兴奋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场地器材布置的合理、卫生、美观,教材内容难易适度,教学目标分层要求合理,使学生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活动是心理发展的基础,人的各种高级心理活动都是活动交往形式不断内化的结果。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感受和认识,丰富心理世界,发展心理素质。
4.提倡学生自主学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自我学习、自我练习、自我导向、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勉励。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激励下拥有一种主动学习的欲望,从而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形态,进而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制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5.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等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和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过探究过程获得知识和能力,并能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
6.组织合作性学习。弥补传统的单向师生交流的缺陷,加强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学习,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倾听、理解、分享,学会尊重他人,帮助他人,与他人合作,获得未来社会的交往技能,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7.合理安排游戏和竞赛。游戏的精彩迷人和生动有趣,竞赛的紧张激烈和结果未知,是体育吸引人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身体素质、技能储备、生理心理特点及存在的薄弱环节等,正确地制定教学目标,恰当地安排游戏、情景教学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促使学生终生体育观的树立。
在体育教学中,只有针对学生学习体育的心理行为特征确定体育教育目标,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向学生阐述学习体育的意义,把课堂体育教学同课外健身锻炼联系起来,把运动竞赛与维护集体利益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生理与心理的潜力,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4.学生心理素质评语 篇四
2、你虚心好学,为人正直诚恳,学习认真刻苦,能严格遵守学校的纪律,热爱班集体,团结同学。但是你要善于平衡各科成绩,尤其是要提高英语成绩,希望你在下学期能改进学习方法,树立学心信心,提高学习效率,相信你通过自已的努力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加油!平时你总是默默无闻,但是你团结同学,热爱班集体,体谅老师,遵守纪律,团结同学,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好学生,你做任何事都很耐心,但是你自信心还不是很足。在学习方面,你十分积极主动,但是由于一些方法不得当,进步不很显著。所以要注意改进方法,希望你在下学期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能取得好的成绩!
3、×××淳朴善良,活泼乐观,是个好学生。建议你在学习上要学会独立思考,能自己解决的难题就一定要深入钻研;实在不明白的题目,要勤问老师,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在书山上踽踽独行固然辛苦,但沿途的风景一定不一般。
4、×××恬静温婉,如一朵娇美的百合花在静静绽放。为人处事上无须忧虑,是个很有人缘的女生。在学习上要精益求精,相信自己一定会有美好的前程,并且为此而付出艰辛的努力。
5、该生是一个朝气蓬勃的阳光青年。在家里听家长的话做到了尊敬长辈,礼貌待人,乐于助人。性格外向活泼善动,开朗大方。喜欢体育活动,08年“天使杯”县级足球联赛。而且20xx年以队长身份入选蒙阴足球最佳阵容。该生在学校遵守中学生守则,在社会上遵守社会公德,喜欢学习并且很努力。在班级里会充分展现该生的组织能力,团结同学,尊敬师长,组织和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与同学们交流多,因此朋友众多
6、公晓霞同学热爱祖国,在校尊敬师长,关心集体,团结同学,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热爱劳动,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是一位好学生。该生德智体美兼有德一位有理想,有目标,有动力热爱生活的人。性格活泼开朗,充满自信和活力。该生重视集体活合作,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和组织能力,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各种友谊活动,是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该生热爱科学勤奋好学,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做事脚踏实地,毅力坚韧,不畏困难,百折不挠,坚持不懈。
7、该学生是一个性格活泼的女孩,但也有文静的一面。无论做什么事该生都严格自己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件事,因为始终相信有付出总会有回报,在学习上,该生很刻苦,会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学,平时生活中积极锻炼,所以身体健康,班里有活动该生很积极参加希望通过参加来锻炼自己。上课从不说话、喧闹遵守班级守则,从不违反校规。该生喜欢交朋有,用真心对待每个人,与同学关系融洽,虽然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该生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该生会尽该生最大的努力去弥补这些不足。使自己真正做到,做人有德,做事有成,学有所长,体有所健。
8、记得你曾经告诉过我,你对以后的生活有期待、有梦想、有追求。老师那一刻觉得,你将会有很大的改变。可是慢慢我发现你并没有明白,仍然沉浸在你的“快乐”里。在美国社会中流转着一句名言: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已,谁还会信任你呢?老师想把这句话送给你,希望能对你有所启示。把学习变成“我要学”,每天提前完成当天的任务,不会做的事学会做,会做的事要做好,能做好的事争取做得更好。其实你完全有这个能力,否则你将再一次被优秀所逃汰,将成为成为笑柄。这是你的亲人和老师最不愿意接受的事实。
9、与你家长交谈之后,我读出了他们的无奈与期望,作为家长,不愿就此放弃,希望你还能再搏一搏。而你却任性的践踏你的机会。你使尽了招数,无非是想放弃,却不知你为自己盖上了“不好”的烙印。你身上最大的毛病是什么——“懒”。“懒”使你迷失了学习的方向;“懒”使你染上了许多坏习气;“懒”使你丧气了斗志;“懒”使你与成功无缘。对于失去一次机会的你没有资格让自己再一次失败,请你切记。希望在整顿一段时间后,你能认清自己的问题,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出现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面前是。
5.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目标 篇五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心理品质明显下降,有不少学生心理上存在着偏常。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中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轻生、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的和谐、危害了社会的安定。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学习压力、教育方法和社会家庭环境等。它反映了学校教育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许多综合性矛盾,只有了解了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对症下药,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避免它。
学习竞争激烈,面临升学就业的压力过大。由于种种原因,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而很多家长和老师要求学生十分高,为了让学生学文化知识可以说是绞尽脑汁,把学生置身于“题海”中,加大学习量,终日“考考考”,“分分分”,致使学生吃消不了,成天忧心忡忡,一旦成绩落后轻则挨骂,重则挨打,学生心理负担重,或以为自己蠢笨,理想灰色,从此消沉忧郁,丧失斗志,破罐破摔;或选择过激行为,如自杀、杀双亲、杀师长、杀同学。
教育不适当,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教育实施过程中,被教育者深受教育者的影响。学校教育在预防和矫正学生不良心理品质方面起主导作用,但由于有些教师对当代青少年学生思想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了解不够,特别是在教育方法上存在许多问题。当学生需要爱心,理解、尊重时,有的教师反而冷言冷语,挖苦,讽刺、甚至让学生当众出丑,势必使他们难堪,甚至无地自容,更有个别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和心灵虐待,用直接的或间接的手段给学生心理造成严重伤害,它会产生自卑、逃避、反抗、逆反、报复等不良心理行为,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如一教师因某学生上课迟到,不仅责骂他,而且当众侮辱其父母,致使该学生对老师敌视仇恨不能自拔,最后走向杀师之路。
社会家庭环境因素,学生适应不良而成为心理问题。由于学生不能全面认识社会,对目前社会的一些现象无法理解,缺乏辨识能力。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影视内容侵蚀着青少年,学生盲目模仿,造成了一些学生的不正常心理和非科学的价值观。而在学校所学习的社会科学又仅仅限于考试内容,不能全面满足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需要,致使心理非常空虚,随意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填补空虚的心灵,加速了其心理品质和人格变异。此外,由于受家庭环境影响,学生心理表现异常。如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化”,表现出家庭中的霸道作风,养成任性、抗拒和目中无人的非健康心理。家庭经济困难,家庭变故等也会严重破坏一些学生的心理平衡,容易产生痛苦、抑郁、脆弱、自卑、孤僻等的心理问题。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曲感”。有些家长本身就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其子女势必受到这些不良心理环境的直接影响。更有些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理和心理发展不同步,打破了学生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青少年时期,尤其从小学到初中这一阶段的年龄,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国外称之为“危险年龄”。这时期青少年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成熟时期开始。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致使生理和心理发展不同步,极大地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这时期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对于这种悄悄来到的变化,青少年自身没有思想准备,就连我们的一些家长和老师也往往缺乏充分思想准备,没有主动及时地采取相应教育措施,帮助他们渡过“过渡时期”、“危险年龄”,致使这时期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
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 应从多方面做工作。
一、扭转应试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要统一思想、统一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扎实开展素质教育的宣传工作,使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目前社会各方面不一定都完全理解支持,因而难度较大,社会应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作用,大力宣传素质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层层落实。要改革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对各级政府、教育部门、校长、教师、学生的考核体系,打破用升学率评价学校的枷锁,广大师生从升学考试的“指挥棒”下彻底解放出来,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办学实际,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制定出自己的评价制度,在实践中大胆地走出一条素质教育之路。同时,要对现行的课程、教材、教学大纲进行改革,必须将体现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列入大纲,进入课堂,减轻学生负担,对升学考试制度改革,实行“分层分流”教学,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层次,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对学习有困难者,适当增加较实用的知识,帮助其学习一技之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拓宽成才和就业的渠道。
二、教师素质,强化师德建设
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有赖于适合他们身心规律的教育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需要理智与情感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当今时代,社会发展对人的个性与创造力的要求越来越突出的条件下,在教育过程中创造一种使学生的理智活动与情感活动处于和谐状态的友好、轻松、愉快的教育环境气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要营造这样一种环境气氛,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真诚地爱,对教育事业高度的责任感以及与学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这就需要提高教师素质,强化师德建设。教师用美好的情感投入教育活动,调节师生关系,促进师生间的感情交流和思想沟通,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感受到愉悦,自由,人格的尊重,获得知识的满足和探索的乐趣,从而在不自觉中获得心智、情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特别是在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教育中,更应提高教师素质,重视心理辅导,训练及心理知识的学习。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师生之间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良好关系,要做到不歧视、不讽刺、不放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信任他们,从各方面给予他们必要的关心和照顾,有效消除他们的心理对抗,激发他们的进步、创新、求学的热情。
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要利用学校教育以课堂为主阵地的教育优势,首先通过教师的教书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从行为习惯上严格要求规范自己,制订短期强化训练的目标和内容,要求他们经常进行自我克服教育,养成、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上海市一中学确立以“培养中学生健康心理为突破口,以面向全体学生及学生每一个方面为对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科研目标,确立激发“六种心向”(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自强心、爱心、公正心),培养“八种精神”,训练“十二种能力”,形成“八种行为习惯”,从而造就一大批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其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介绍一些预防和缓解心理压力的好方法,教会学生自我调节情绪(如情感宣泄法、情感转移法、自我安慰法、心理补偿法等)。通过各种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设置教育情境,教师有针对性积极疏导,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教或互教,使教育在潜而默化之中形成。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前途职业指导等并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再次开展心理咨询,运用心理咨询技术中的“咨询诊断——矫正治疗——反馈养成”三个阶段实施,扫除学生原有的心理障碍。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四、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教育网络,充分发挥教育作用
6.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 篇六
【关键词】心理健康;高校;大学生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特别是我国社会进入到转型期的阶段,社会压力逐步增大,社会结构大幅调整,这些都使当前的大学生们在毕业之后,感到各种压力交织增大。致使有许多大学生会感到社会现实与学校学习生活反差太大,有了无所适从、茫然若失和倍感迷茫的心理反映。对于适应环境、管理成才、人际关系、交友恋爱和求职择业等现实问题没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心理困惑和矛盾会日益突出和递增。所以,这些社会现实与学校的巨大反差,都在进一步的考验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由于我国的大学生群体基数较大,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重视。在大学开设心理教育课也是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素质健康的时代发展需求,更是当前高速发展的社会性要求和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可以说,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有很大程度是要依赖于大学心理健康课程的质量,心理健康课程更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保证和根本措施之一。同时,开设心理教育课也是高校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和必要的途径之一。在心理教育方面,许多高校都对心理教育课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摸索出来了许多成功的案例和经验,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果。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清醒的认识到,心理教育也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其内容、形式、教学方法和目标都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状态,并且在其中有许多的问题出现,使得心理教育的教育程度和目标都很难以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当前大学开设心理教育课主要存在的几点问题
1.1心理教育课体系建设上存在的差距对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影响
大学的心理教育课属于是大学德育教育的概念范畴,也是大学德育教育中的关键环节,这些也都被人们所共知和共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各高校开展这项工作时,由于所处的起点的不同,又因为没有统一的教学应用大纲,对心理教育课程的计划、实施、总结等的不统一,使得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并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规范,也使得这门课程只能由每个高校自行解决和安排,没有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和体系,因而在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实施、教学内容方法、教学评估机制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这门课程缺少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教学体系。
1.2心理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对学生学习心理教育课的影响
心理学教育其实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才刚刚起步,各方面还不是很成熟。尤其在高校的师资力量等方面,专业课程教师的缺乏也严重影响心理学教育课程的成熟发展。现在在高校心理学教育的课堂上,任课的教师大多没有进行过心理学的正规培训,很多都是“自学成才”,还有一部分来源于兼职任教教师。有许多的教师在心理学课堂上表现出了一种自我认识能力不强的素质,有些教师则是一直都处于讲心理学教育课不专业的状态,这样的心理学教育课程是没有什么质量可言的。同时,在教师的心理学授课能力评估上,也没有一个健全的制度,许多相应政策没有制定或是不落实的现象还很严重。所以,师资力量的薄弱,使得大学的心理教育课质量难以保证,导致学生学习心理学方面提高缓慢。
2.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每一个人都有成长的过程和潜力,而在心理学中,从事心理学的教育者必须得有一个成熟而又积极的心态和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只有这样心理学的教育者才有信心在心理教育中去指导学生,并能使他们有信心和决心去解决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心理困扰。所以,心理学的最高宗旨和体现也可以说是助人者必自助。在心理学的课堂上,教师也应该树立一种以学生心理剖析为主的教学理念,只有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现实心理表现,才能更好的解决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矛盾,才能引导学生克服心理瓶颈,积极提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所以,教师要尽量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使学生在积极的心理教育课中,潜移默化的被引导和激励。教师还要在关键的环节,对学生的心理学研究进行指点,促进学生从问题和讨论中领悟心理学的道理,从而形成成熟心理反映能力和效果。
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时代感和特征比任何一门大学的学科课程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时代的色彩,而在心理学的教材更新上却远远跟不上学生心理变化的节拍。因此,现代心理学教育应该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知识范畴,与时俱进的开展好心理学教育课程,使心理健康课程达到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希永,田万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北京,20xx,32(3):130.
[2]王春娜,金鹏.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体系探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xx.
7.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篇七
一.挖掘教材中人物形象所体现出的心理特质
语文教材中的选文, 是教学的范例, 是训练的凭借, 更是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依据。教材中的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 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比说教更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比如, 大敌当前, 放弃个人恩怨, 以国家大义为重受命出使的烛之武;卧薪尝胆忍辱负重, 不屈不挠的勾践;九死一生, 爱国痴心不改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等等。这些生动感人的形象都可以激荡起学生的爱国情, 激发起学生的进取心, 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
二.在课外阅读中寻找心灵的伙伴
按照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个高中生每学期课外阅读的文学作品及其他政治、文化、科普等读物不少于50万字, 课外练笔不少于3万字。我抓住这个契机, 加大指导力度, 引导学生在课外读物的广阔天地中寻找心灵的伙伴。首先, 我利用《语文读本》中的精彩文章去熏陶、激励学生。在优美的散文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提高美的感受力;在前沿的科普读物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积极进取、赶超时代高科技的精神。其次, 我们还指定课外阅读篇目, 共同阅读, 共同讨论, 使大家有目标、有动力、有兴趣地进行阅读。比如, 我们共读《简·爱》, 讨论在简身上所展现出来的顽强自尊的品格, 同学们被简那种不懈地追求平等, 追求人格独立的精神打动。总之, 在课外阅读中, 教师一定要读在先, 想在先, 然后才能有目的地抓住心理素质教育的素材, 恰当含蓄地点拨, 达到“点石成金”的效果。
三.利用写作与口语交际教学, 提高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
若要写好, 必先想好。我以为思想的过程要比写作的过程更重要, 所以我在写作教学中, 更注重指导学生认识问题的角度、考虑问题的方法、评价人或事的尺度, 更注重渗透情感因素。这样, 学生写出的作文才是真实的、有情的、有深度的。“作文如做人”, 思考、写作文章的过程就是学做人的过程, 就是培养优秀心理品质的过程。
除此之外, 我还结合教材, 进行语段练习, 寻找心理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新颖的角度使学生兴趣大增。比如, 在教《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时, 我们写的语段是《由“烛之武说退秦师”谈劝人技巧》, 学生谈得头头是道, 既理解了课文, 又谈出了许多劝人技巧, 学会了理解人、帮助人。在教《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时, 我们写的语段是《善听才能国兴》, 同学们联系现实, 侃侃而谈, 表达出强烈地关注社会、忧国忧民的意识。
写“系列心理日记”, 引导同学们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教育, 是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好途径。古人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写心理日记就是让学生学会发现心理问题, 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心理, 然后找到走出心理困境的办法。这种自我教育的方法学生乐于接受, 并能养成“参省”的习惯。不断地自我调节、自我教育是一种受益终身的心理品质。比如, 我们写系列“孝心日记”, 培养学生理解父母、孝敬父母的美德;写系列“我的优点和缺点”日记,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也找出了自己的不足, 学会自知之明;过教师节时, 我们写“老师, 您听我说”系列手记, 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 增强了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 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我想, 这种交流是心灵的, 平等的, 其教育的价值比任何直白的心理说教都要有意义。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 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开展演讲、辩论、讨论等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课可以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中学生的心理问题通常表现为厌学, 抑郁、激怒、嫉妒、社交恐慌等。生动活泼的活动课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克服厌学情绪和抑郁性格。经常的演讲、讨论能促使学生起来讲话, 这需要信心, 需要勇气, 需要互助协作, 由此就可以使学生逐渐克服嫉妒、社交恐慌等不健康的心理品质,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8.学生心理素质辅导研究 篇八
一、改变“传统教育观”,坚持“因材施教”
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不要用横向比较的方法鼓励学生,也不要总是用批评的手段去教育学生。要重视实践的作用,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积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思想与情感,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和创造,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对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教学方式。正所谓:“学生个性各不同,因材施教促发展。”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学生的身心出发,给他们提供一些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心理素质教育要“持之以恒”,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形成合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心理素质的变化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掌握了这一规律,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家庭中,为学生制订学习计划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即在一个月或者一学期每天都要去坚持做的一件事情。千万不要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改变学生的教育计划。在学校中,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的计划,特别是对待那些心理发展不健康的学生,更应该去坚持自己的教育教学计划。教育是一个整体,是由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构成的,如果这三方面教育步调统一,互相促进,它们的合力就大,效果就好;如果三方面不能一致,那么教育效果就会受到影响。教育只有延伸到家庭中,才能真正发挥它的功能,所以在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外,还要对家长进行指导,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寬容、自由、快乐的教育环境,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周围的教育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只要真正地认识到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他们提供一切有利于心理发展的条件。
9.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目标 篇九
教育中的尝试及其成果
天津财经大学杨晓梅
心理学,这门一向被视为只有少数人才问津的、“高深”而又“神秘”的学科,如今已走进许多高校课堂成为面向更多大学生的公共选修课。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大学生们,成为深受大学生欢迎并喜爱的一门课程。在大学生心目中,心理学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导师”,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是“走向成熟的捷径”。我校心理学课程建设已走过12年的历程。成功的教学实践充分说明,心理学走进高校课堂符合时代呼唤,它有利于实现培养高素质现代化经济建设人才的目标要求,为我市乃至全国培养现代化经济建设高素质人才,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它已成为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走在天津市各高校的前列,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它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创设了新的工作平台。
一、“心理学”课程的设置提升了高等学校素质教育新理念
从1993年起至今,心理学在我校已经发展成为一门自成体系、较为成熟的公共素质教育基础课程。
心理学进入财经类大学课堂是高等教育理念的一项大胆创新。现代社会信息科技发达,社会变化急速,大学生毕业后在生活和工作上所面对的问题,往往需要运用横跨不同范畴的知识去解决,单凭一个专业范畴的知识和技能,不足以应付。所以,无论是培养专才或是通才的学系,除了使学生在学术上、专业上获得技能外,还要协助学生增进对自己的了解,发展成熟的人格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全人教育”的教育目标已经成为先进国家高校教育的共识。学习心理学有助于大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大学生开发潜能,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有助于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的认识和技能;有助于大学生完善人格,消除心理障碍,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学课程的设置是我校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具体体现,更是我院公共课教学的一大特色。在2000年春季市教委组织的天津市高校心理咨询评估中,评估组专家称:“这在天津高校中是不多见的。”在2004年市教委再次组织的天津市高校心理咨询评估中,评估组专家对我校多年来心理学课程教学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以及积累的成果资料,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二、“心理学”课程教学在促进大学生能力提高、人格完善和
学习进步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心理学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没有照般传统的体系,而是针对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适应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习问题、恋爱问题及择业问题等,着重介绍人际交往心理;气质、性格与能力;学习心理;情绪与情感;需要与动机;就业心理等内容。由于内容的选择具有针对性,所以在促进大学生能力提高、人格完善和学习进步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实效性。
人际交往能力是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身处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能力不仅直接影响着学业和生活,而且关系到今后走向职业岗位如何适应社会。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最感到困惑的问题恰恰是人际关系问题,被列在学业和就业之首。针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人际关系心理”作为心理学课程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心理学课堂教学,使大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实质、作用、原则和艺术,分析阻碍人际吸引的因素等,更快地适应新环境,消除人际交往困扰。一位来自天津的法学0111班的学生说:“人与人的相处过程中,交流是很重要的。多一些交流,多一份了解。”来自河南的一位学生这样指出:“心理学课让同学之间有了更多的了解,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更学会与他人和谐融洽的相处,学会交流,展示自己,完善自我。”财政系2000级一位男同学则说:“我以前很少和女同学说话,更没有想过和女生握手。但是通过此次心理学教学活动才使我发现,其实与异性同学交往没有什么难的,只要你真诚、自然。一节课下来,我已经能同女生自如地交谈了。相信以后我再也不会因此而难为情了。”
大学学习的特点要求大学生必须调整角色,转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从僵化的“升学主义”中解脱出来。把“念书”提升为“求知”,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用“扩散式”代替“封闭式”的学习方法,唯有如此,方能适应大学学习的要求,并逐渐使读书变得越来越有兴趣。然而,对于刚刚结束高中学习生活走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来说,一时很难适应。他们在内心充满喜悦、兴奋和新奇的同时,难免产生种种不安、困惑和担忧。针对大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们选择了“学习心理”作为心理学课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概述”、“ 大学学习的特点”、“怎样提高学习效率”等内容的阐述,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学习的一般含义、特点和种类,特别是大学学习的特点,了解影响学习效率的心理因素,从而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克服学习上的心理障碍,提高学习效率。金融系99级一位学生在他的学习体会中这样写到:“进入大学后,就如同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什么都和中学不一样。正当我们迷惘的时候,学校为我们开设了心理学。通过学习心理学使我对学习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改观。现在我意识到,在大学期间假如我们对学习的心理没有全面的了解,不能在学习上正确的把握自己,那么毕业以后就难以适应社会的变化。所以我们要用心理学的知识来武装我们的头脑。”
“认识你自己”,这句古希腊流传的著名格言同样表达出大学生认识自我的浓厚兴趣和自我教育的强烈愿望和动机,为此我们着重讲授个性心理。心理学认为,气质、性格、能力构成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他们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气质是人们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它更多的是由先天素质,即人的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特性决定的,其类型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每种气质类型都有优点和缺点(如多血质的人活泼、开朗、善交际,但又容易多变、轻浮等)。通过学习“气质、性格与能力”这一章,使大学生懂得健康的人格作为非智力因素是成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帮助大学生完善自我。经外系9908班的赵娜同学以“红日破云弄金影,云雾散尽看青山”为题目表达了学习心理学之后的体会。她说:“我是属于抑郁类型的人,但心理学课上分析了各种气质类型都有自己的优缺点,这对我很有启发。渐渐地,我发现自己能以比较乐观的心态面对这个我曾经认为灰蒙蒙的世界,心情不再象以前那样沉重了,就好像一个长期负重的人一下子没有了负担那样轻松,就好像一个长期卧床的人突然摆脱了病魔的缠绕那样快乐。心理学
帮助了我,告别了忧伤的过去,走出心情的误区,我终于敢于面对今天,面对明天了。”
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的传授,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生适应能力的提高、挫折承受力的提高、人格的完善和学习的进步,取得了突出的实效性。
金融系0109班的苏辛同学,在面临严重的丧失——亲人病故,就要失去生活勇气的时候,是心理学课挽救了她。在谈到学习心理学课的收获时苏辛说:“我想退学、想放弃、想死„„这时我们开了心理学课,我仔细阅读了心理学课本上第八章有关大学生心理调适的内容,回想起以前的经历,回想起心理学课上杨老师讲述如何面对挫折以及书上关于如何面对重要的丧失的内容,我醒了,我觉得自己应该重新认识生活,重新开始生活。我要好好坚持下去,好好活下去”。后来,苏辛的学习成绩始终在班上保持前列,又成为学校学生自律委员会的成员。因为表现突出,学校拟推荐其为保送硕士研究生。
三、“心理学”将团体心理辅导融入课堂,以其独创的方式,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心理学课堂上,以游戏为导入,开展了“人际交往训练”、“火光熊熊——价值观探讨”、“生活满意度”、“自画像”等活动,形成了心理学课独特的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在互动中分享,在分享中成长,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赢得大学生普遍欢迎和高度评价。下面以法学0111班为例介绍该教学法实施的全过程。
活动由四个阶段组成:
第一阶段,做“心有千千结”的游戏为导入。旨在热身,打破拘谨。
第二阶段,以多种新颖的形式变换分组,2人—4人—6人—8人,并进行自我介绍、介绍他人。旨在初步相识,体会与人初次交往时的礼仪。
第三阶段,每人画“生活满意度”,并在小组中交流、分享。旨在深度了解,促进自我探索,建立同学间的相互信任与彼此接纳。
第四阶段,全班总结交流。先由6个小组分别推举出的代表发言,然后请每人在纸上写出自己今天参加活动的感想。
全班34名同学每人在纸上写下了自己参加今天课上活动后的感想,热情洋溢地抒发了美好的情怀,高度评价了这样的教学形式。下面选自该班团支书陈素芳同学的描述:
“那天上午8点,我们走进被布置得非同寻常的新校区F座204教室。开始上课了。只听杨老师娓娓道来。原来,为了把所学人际关系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杨老师在课堂上设置了一个真实的交往情景,让我们去体验。这时,大家的脸上都充满诧异和兴奋,教室里立刻活跃起来。在此之前,还从未经历过这样一种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玩儿是青年人的天性,杨老师抓住了我们的心理,第一个内容就是通过游戏来打破同学间的拘谨。很快,一张张笑脸展现在眼前,欢声和笑声充满了教室。接下来的一个又一个环节,令同学们兴奋不已,大开眼界。“2人一组”、“4人一组、”“6人一组”,不断变换的组合构筑了交往的平台,使同学们在短时间内打破宿舍界限、地区界限、男女界限,扩大了交往的空间;从“自我介绍”到“介绍他人”,不仅使我们了解了更多的同学,更深地认识了他们,彼此多了份了解,而且使我们领悟并掌握了与人交谈时所应持有的真诚态度和方法,尤其体验到“被了解,被理解,被欣赏的感觉真的很好”。“生活曲线图”,让我们在“平凡的世界”中,却感受着 “不平凡的经历”,“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受益匪浅”。全班的总结发言使活动进入高潮。先后分别由我班刘英昊、黄景尧、廖四海、臧轩、陈素芳、刘敏6位同学代表6个组发言,让大家分享共同的感受。他们精彩的肺腑之言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阵阵热烈掌声。一个半小时的课结束了,同学们感慨万千。那堂特殊的心理学课,让我们感受到了心理学独特的魅力和杨老师的独具匠心。岁月悠悠,或许很多的细节会随之淡忘。但这节特别的心理学课将永远值得我们回忆,值得永远珍藏在记忆中。”
【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目标】推荐阅读:
小学生心理素质训练10-18
思品课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06-19
中学生体育考试前的心理素质培养09-11
培养中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思考10-19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结课论文专题06-19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07-18
中小学生学习技巧与考试心理素质教育观后感09-26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09-24
读《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有感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