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性

2024-11-08

对抗性(共11篇)

1.对抗性 篇一

试论道德与经济的对抗性--兼与王正平先生商榷

针对王正平先生“道德建设是市场经济的一种支持性资源”提出了不同观点,认为道德与经济是一种对抗关系.利益原则是经济行为的准则和前提,利益驱动是经济行为的动因和动力;相反,道德是以或多或少的利益牺牲和无偿奉献为基础的.在经济行为那里,一个人的付出就是另一个人的所得;而在道德行为那里,一个人付出了什么之后,相反却觉得自己获得了什么,因为他感受到了生命的.超越性意义.论证了经济行为与道德行为的二律背反、经济意识与道德意识之间的对抗与冲突.

作 者:侯忠海  作者单位:湖北农学院人文与教育系,湖北,荆州,434025 刊 名:湖北农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AGRICULTURAL COLLEGE 年,卷(期): 22(5) 分类号:B82.053 关键词:道德   经济   对抗   冲突   二律背反  

2.对抗性 篇二

一、目前我国同场对抗球类项目赛事安保工作存在的问题

1、安保工作的理念落后, 主要采取高压、严堵手段为主

目前我国针对此类赛事的安保工作都非常重视, 主要以高压管制、严防死守等手段来确保赛事正常进行。此安保措施虽在能起到较好的安全效果,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奥运新理念讲究的是“和谐”、“自然”和“以人为本”, 过多干涉赛事活动, 采用的“高压、严堵”等措施, 会导致体育比赛本位缺损, 扭曲举办体育竞赛的意义, 这将会使体育赛事的功能大打折扣, 就无法体现体育竞赛对体育爱好者来说欣赏和宣泄的功能。

2、赛前情报收集不充分

赛场上的一些意外, 都可能引发危害事件。1998年10月, 河南建业与云南红塔的比赛, 这是一场关系到建业能否保级的比赛, 赛前河南球迷情绪异常激动, 7000名球迷扬言要在比赛当天披黑纱、戴白帽示威游行, 以抗议所谓的足坛“黑暗”……这些都与赛事安保工作的前期情报收集不充分有关。由于该类比赛对抗性激烈、赛场气氛容易受比分影响, 且观赛人员中还可能掺杂一些情绪激烈或是不怀好意的社会危害份子, 因球队失利、裁判误判等因素, 而导致球迷骚乱的严重暴力性事件。

3、缺少现场安全知识宣传

观赛人员众多, 人员的素质掺杂不齐, 一般赛事入场时间跨度大, 在这入场时间里缺少运用广播以及视频来宣传一些安全知识及注意事项, 形成观众入场后有较长一段时间无所事事, 错失了现场安全宣传教育的好时期。

4、安保人员有针对性的培训不足

在该类赛事中, 安保人员处置事件是平时警务遇不到的事件, 事件处置对象和案件的性质不同, 赛场事件的处置对象可能牵涉到某一群体或者是某一组织, 处置的是群体性事件或有组织有预谋的案件, 处置难度大要求高, 处理不得当往往会由一件小事引起严重事件。而安保人员在进行赛事安保工作前, 很少进行诸如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收集与分析恐怖活动信息能力、疏散观众能力和赛事项目基础等有针对性的培训。

5、多数比赛场馆安防设施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仍有多数体育场馆都是八九十年代建成的, 虽经多次改造装修, 但结构、设施陈旧老化现象依然存在, 甚至多数场馆在入场口无安检仪器, 场馆无排爆设备、未设立非常规的紧急疏散通道等等, 这对赛场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虽然部分体育场馆都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 但从使用的情况来看, 仅仅停留在现场监控、指挥调度上。

二、同场对抗球类项目赛事安保工作对策探讨

1、建立完善统一指挥, 运转高效的组织指挥系统

该类赛事安保工作的组织, 首先要构建一套完善的指挥体系, 将各项安保工作细化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责任人, 建立条块分明、任务明确、责任具体的指挥系统。在完善指挥体系的同时亦需完善各类的安保方案、明确职责、处置方法, 为高效指挥、有效处置提供保障。

2、要实现干预球场观众暴力的艺术化

在对国内外一些球场骚乱事件发生原因的分析中发现, 安保人员训教式的言语与行为以及不合适的干预往往会导致球场观众暴力事件的发生或升级。故安保人员在维护赛场秩序, 保护好广大球迷的安全的同时, 还要学会化解赛场上各种矛盾冲突的技巧, 要监控球迷的言行, 并在必要的时候才进行干预。防范与治理球场观众暴力的目的只是要把球场观众暴力控制在可以容忍的范围内与程度上, 减少由此带来的社会危害, 避免骚乱事件的发生。

3、尽可能多方面收集情报, 制定安保预案

通过国内外社会政治、经济、宗教及网络等领域的信息排查, 及时掌握有可能危及比赛进行的情报, 有针对性地制定周密预案, 甚至对可能实施恐怖破坏活动的组织或人员进行有效控制。该类赛事安保工作不可预知的干扰因素多, 处置难度大必须要制定周密完善的安保预案来确保安保工作进行。

4、组织安保演练, 完善安保预案

安保预案的制定不可能达到100%的完美, 在预案计划确定时就要进行有针对性培训, 而后通过从桌面会议演练、指挥官岗位的演练, 到安保各部门间的实地演练, 以此来检验安保预案的可行性、实效性。及时找出安保预案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同时也加强各部门间的协作配合能力, 在演练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安保预案。

5、采取球迷自我管理的办法

球迷主要由俱乐部选拔, 通过特殊培训来完成。他们主要负责观众的引导、疏导、赛场情况的掌握以及一些观众过激行为的规劝等, 遇到特殊情况将及时通知安保部门来处理。

6、利用售票环节, 分离对立面区域

对立方为得分或制约对方得分在赛场上展开激烈争夺产生的赛场效应, 难免会照成对立双方球迷因一时激动的情绪而产生口角或摩擦, 最终照成严重的骚乱事件。针对该赛事的特殊性, 组织方可利用售票环节, 分开支持不同运动员或球队的观众, 将他们分别安排在不同的观众区域, 即使他们发生摩擦, 并有骚乱趋势时, 安保部门也能及时调动人马, 防止事态进一步广大。

7、对球场流氓实行登记备案、严厉打击

除了镇压性措施之外, 很少有别的办法能够阻止球场流氓放弃暴力。英国、德国等国家对抓获的参与闹事的球迷都会把他们的名字列入“黑名单”中, 这些“黑名单”上的球迷在一段时间内将禁止进入赛场。由此, 我们也要借鉴国外的经验, 对蓄意闹事的球场流氓采取登记备案、严厉打击。

8、完善球场安全设施

纵观国内外球场上发生的球场事件, 多是与球场硬件设施问题有因果关系。随着世界上恐怖事件频繁发生, 我国极需要改造现有场馆口的安检仪器, 增设防爆桶或排爆室, 为观众疏散创造条件。此外, 还需增加非常规的紧急疏散通道, 加快观众紧急疏散的速度。

9、进行严格的进场安全检查

禁止带进赛场的物品, 包括枪支、刀易燃易爆物品以及其他妨碍比赛进行和可能给他人造成危险的物品。在被要求检查随身包裹和身份证时, 观众必须对安全检查提供合作, 必须按照安保人员的指示行动。如违反这些规定, 将被拒绝入场或驱逐出场。

结束语

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报道, 使我们能及时了解国内外在球场上发生的暴乱事件, 赛场的公共安全问题逐步进入大家的视野中, 也引起了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 根据目前我国同场对抗球类项目赛事安保工作中存在的理念落后、情报收集及预案演练不足等问题, 本文作出了提前控制、以防为主、疏导为上等粗浅的应对策略, 进一步完善安保工作, 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确保该项赛事的安全进行。

摘要:同场对抗性球类项目安保工作具有不可预知因数多、控制处置难度大等特点。针对该赛事的安保特点, 同时结合国内外的一些典型球场案例, 指出目前我国该类赛事安保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并提出一些有益建议, 来进一步完善安保工作, 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确保该项赛事的安全进行。

关键词:同场对抗性球类项目,安保工作

参考文献

[1]黄璐、兰健、刘颖:《历届奥运会安全事件回顾评析》, 《体育文化导论》, 2007年10月。

3.论地缘政治的“对抗性”思维 篇三

[关键词]地缘政治“对抗性”核威慑相互依赖

中图分类号:D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369(2009)5-0056-05

地缘政治的基本逻辑:权力决定利益

地缘政治学是“把地理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势,分析并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内的战略形势及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的理论。以政治学的视角解读地理要素,并得出具有政治内涵的结论是地缘政治理论的基本特点。

政治最基本的概念是“权力”和“利益”。争取权力以影响利益分配是最基本的政治行为。从静态的视角分析,地缘政治通常表现为“一国家所占地球部分与地球整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因此而产生的“与其余国家间的相互关系”。由于地理要素具有独特的客观性,因此,它通常被视为“国家权力状态中最稳定因素。”

从动态的视角考察,地缘政治更多体现为某个国家超越本国领土范围,谋求“影响或控制它视为具有战略意义的领土”的行为。在动态的国际环境中,国家间的地理关系更多衍射出强者与弱者、主动与被动、主导与服从等一系列不平衡的权力和利益关系。

地缘政治是自然地理被赋予政治影响的结果。自然地理和一般的地理关系并不属于政治范畴。然而,当客观的地理关系被纳入政治视野,无论静态的分析,还是动态的考察,政治行为人便不可能在其进行政治活动,处理政治关系,或者规划政治权力版图的时候,摆脱“利益”的立场,改变从“权力”角度认识、权衡和利用地理要素的思维惯性。从而,当权力指向特定地理位置,而地理在权力的审视下表现为利益的时候,地缘政治的基本逻辑便与政治别无二致。

从国际政治范畴看,某一地理要素的地缘政治权力和利益并不完全属于领有它的国家。通常情况下,地理要素以其自身的特点可以分出三种类型:有战略价值的无主地、有战略价值却非强国领土的地区、有战略价值亦为强国领有或控制的地区。按照这一类分,地缘政治行为大致也可以分为三种,即:对无主地的权力和利益争夺(如早期的南极开发);对弱国控制权的争夺(如中东地区);为争夺世界权力而进行的深入本土的对抗(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国进攻苏联)。

地理要素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地缘政治权力和利益的排他性,也决定了地缘政治理论和现实决策的“对抗性”思维模式。尽管经历了核时代避免核战争的约束,以及全球化时代国家间利益相互依赖的影响,地缘政治已不再是国际权力和利益体系中的核心要素,但是,在其能够继续发挥作用的战略空间,这一基本的思维模式仍然被保留了下来。

传统地缘政治理论的“对抗性”思维

虽然“地理学与政治学的任何结合都将导致战争和征服”的结论有失偏颇,但是,大多数人“都不会否认地理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力”,并理解甚至认同“国际关系史实际上就是海权与陆权的对抗史”,“海权与陆权是一对天敌”等观点。传统地缘政治学“陆权论”、“海权论”和“空权论”就是以这样的对立与冲突为逻辑起点的。

“心脏地带说”、“边缘地带说”、“生存空间论”、“破碎地带说”是“陆权论”的四大学说。尽管各学说理论分析和结论各有侧重,但是,海权与陆权的冲突和对立却是所有学说共同的逻辑起点。麦金德的“心脏地带说”沿着海上强国和陆地强国利益对立和权力冲突的思路,把英、法、意等海洋国家视为自由世界的代表,把位于欧亚大陆中部地区的沙俄等国视为自由世界所建立的国际秩序的挑战者,提出了海上强国将因无法掌握世界枢纽地带的权力而面临威胁的观点。为了制约心脏地带的陆权强国,麦金德提出了“统治东欧——控制‘心脏地带——控制‘世界岛——控制世界”这一著名的地缘政治公式,以及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战胜德国,“成为世界最强大的陆权强国,”那么海权国家就必须联合遏制苏联才能维持世界权力平衡的观点。

与麦金德一样,豪斯霍夫、斯派克曼与科恩也是以陆海对立为起点演绎自己的学说的。所不同的是,豪斯霍夫试图通过建立庞大的陆权帝国以最终战胜海权,而斯派克曼和科恩则从陆地的边缘地带找到了遏制陆权的新途径。斯派克曼指出俄国夺取外海不冻港才是海权强国最大的威胁,巩固“边缘地带”的权力才是应对挑战的根本所在;而科恩则认为包括中东和东南亚地区在内“破碎地带”是海权国家赢得世界权力的重要基点。

海权理论的“对抗性”建立在海权的基本概念上。按照海权论鼻祖马汉的观点,所谓海权的历史不过“是国家间竞争、相互敌意,以及那种频繁地在战争过程中达到暴力顶峰的描述”。马汉认为,海军和海军对特定海上地理要素的控制是海权实现的必要条件。为了在海权的冲突中取得胜利,一个国家必须“重视海军,大力发展海军”。海军除了“在战时保卫海岸”的任务之外,“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参照马汉对美国海权战略的理解,美国海军的战略指向包括两个层次。其一是涵盖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巴拿马地峡的“安全海权”,其二是辐射整个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利益海权”。所谓海军“更多要做的事”不仅包括排斥欧洲国家的势力渗入“安全海权”的范围,而且包括有效控制“加勒比海、巴拿马地峡周围大陆、夏威夷、菲律宾”等广阔的“利益海权”范围。

由于杜黑创制“空权论”的初衷指导战争,而不是发展地缘政治理论,因此,“空权论”比传统地缘政治的其他理论更强调矛盾的对抗性。在杜黑看来,“空中战场是决定性的战场”,而“空权论”的核心也就是“制空权”。所谓“制空权”就是“阻止敌人飞行的同时保证自己能飞行”。

传统地缘政治理论的“对抗性”思维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上半期的人类历史。德日法西斯的“生存空间”、“大东亚共荣”,以及二战前西方各国疯狂的海军军备竞赛等无不映射着以地理空间为目标的战略对抗。

核威慑下地缘政治的对抗与妥协

由于地缘政治矛盾多属主权和安全等外交手段不易协调的问题,因此,地缘政治冲突也多与战争和战争威胁相关。近代战争理论普遍承认,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而暴力的相互作用往往使军事行动趋向极端,最大限度地使用暴力,直至彻底摧毁敌国。在这种理论影响下,传统地缘政治的对抗性思维也多呈现极端化和绝对化的特征。然而,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延续。战争的目的并不是战争本身,而是为了通过暴力所获的权力夺取利益。核武器的出现改变了战争,限制

了地缘政治冲突的极端性。

冷战是世界地缘政治的全面对抗。然而,尽管这一时期地缘政治的矛盾和对立波及全球,但是,地缘政治对抗和冲突的烈度却没有无限制地扩大。围绕地缘政治冲突而进行的战争也主要是常规战争和代理人战争。妥协与对抗并存的特征取代了传统地缘政治矛盾的不可调和性与矛盾解决过程中的极端性。是否会引发核战争成为冷战时期解决地缘政治冲突时政策选择的底线。

然而,核战争全面毁灭的威胁并没有使地缘政治的“对抗性”完全消失。冷战时期的地缘政治对抗性仍然在不触及核战争的“安全范围”内继续蔓延。这种特定烈度范围内的对抗不仅表现在二战结束之际,西方国家极力尽力获取欧亚大陆“边缘地带”控制权,以及联合起来抗衡占据“心脏地带”的苏联等战略设想中,而且表现在美国单独占领日本、“杜鲁门主义”、“柏林危机”、中东战争、“东南亚条约组织”,以及苏联入侵阿富汗、租借越南金兰湾海军基地等一系列军事政治的事件中。

在全球陆地的对峙和较量外,海洋也被史无前例地纳入全球对抗的范围。一方面,美国凭借强大的海军优势和遍布全球的盟国几乎控制了地中海、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上所有战略要地。另一方面,苏联则根据戈尔什科夫的“国家海上威力论”提出了“建立一支与本国利益相适应的强大海军”,实施海军进攻战略,“结束由传统海军列强完全控制海洋局面”的战略目标。

在霸权国家全球对抗的夹缝中,饱受殖民主义侵略的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探索本国的地缘战略。然而,在“传统”地缘政治思维的影响下,这些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地缘政治理论并没有超越“对抗性”思维的禁锢。

20世纪60年代,潘尼迦以海权为切入点,提出了印度的地缘政治战略。潘尼迦认为,“任何强国,只要掌握住绝对的制海权,又有力量打得起陆战,就可以控制印度帝国,独占其贸易,剥削其无穷资源”。为使印度未来不再“俯首听命于任何夺得印度洋海上霸权的国家,”印度必须建立一支足够强大的海军,获得“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这两个要害地区,”马六甲海峡、安达曼群岛一尼科巴群岛,以及亚丁湾、波斯湾、索科特拉群岛等地区的海权。潘尼迦独占印度洋的海权战略构想与马汉的海权论如出一辙。唯一不同的是,潘尼迦撇开了海权与陆权的对抗,以印度和意图控制印度洋的强国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为逻辑前提。

相互依赖中的地缘政治“对抗性”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世界经济逐渐以美国市场为中心,形成涵盖欧洲、日本、中南美洲、东南亚等地市场的整体经济体系。虽然这一体系延续了世界经济旧秩序的某些特征,但是却使国家间关系出现了明显的相互依赖的特征。

9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社会的相互依赖程度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世界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从本质上约束了世界各国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手段和方式。通过战争方式解决国家间矛盾的代价急剧飙升。在这种情况下,地缘政治矛盾的对抗烈度在引发核战的底线基础上又增加了成本与收益的计较。除非收益明显大于成本,否则不再把战争作为解决矛盾的主要手段。

经济全球化态势下,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权力与科技、经济因素的联系更为密切。拥有世界尖端技术、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国家和拥有中低端技术、生产中低端产品的国家通过国际市场形成产业与市场的互补关系。占据尖端产品市场国家拥有比其他产品市场更强的议价能力,同时也掌握着影响世界市场利益流转的主动权。位于中低端产品市场的国家填补次级产品市场,在中低端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实现经济发展。国际社会不同产品与市场之间的内在联系构成了不平衡的相互依赖关系。

国际市场的不平衡依赖为强国获取世界利益开通了新途径。这在客观上增加了传统地缘政治利益的可替代性。与此同时,由于经济结构升级被视为国家发展的关键,而稳定又是发展的前提,因此,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重新评估了地缘政治利益的重要性。发展中国家发展战略的重新评估和强国可替代权力的获得使地缘政治利益的对抗性趋于弱化。

然而,相互依赖并没有根本上削弱地缘政治对抗性的基础。全球化时代,世界“核心区域”同时也是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力量中心的特征使世界权力出现了更大程度的集中。地缘政治权力毫无例外地掌握在强国手中。在国际社会走向相互依赖的过程中,地缘政治所代表的权力和利益与经济、政治、安全等权力与利益的关系发生了质变。掌握地缘政治权力可以影响相关国家之间的经济与政治关系。拥有国家间经济关系的主导权同样也可以影响地缘政治问题的走向。当相互依赖关系的深化使掌握地缘政治权力的世界强国获得可替代权力时候,强国对世界的权力被进一步强化。

当地缘政治权力和世界权力在不平衡的相互依赖中向强国手中集中的时候,世界权力的两极分化增强了超级大国和弱国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在相互依赖带来地缘政治利益的对抗性普遍弱化的同时,地缘政治权力的对抗性却在不平衡和权力与利益的两极分化中被逐渐强化。

地缘政治对抗性思维的逆向延续

现实世界地缘政治对抗性的延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大国间的地缘政治对抗;其二是强国对地缘战略要地的控制;其三是弱国对世界强国权力的极端反抗。欧洲地区,尽管苏联解体消除了美俄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但是,却没有改变美俄两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潜在的来自俄罗斯的威胁依然存在”,“一旦极端民族主义者上台,美国将需要北约应付来自东方的新的威胁”等观点仍是西方现实主义政治家审视俄罗斯的基本点。为了消除俄罗斯的威胁,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欧等国一直积极推动“北约东扩”,在中亚地区制造“颜色革命”,蚕食俄罗斯势力范围。2008年,北约首脑峰会决意在波兰和捷克境内部署反导系统,并意图接纳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等国加入北约,以及俄罗斯在南澳塞梯的强硬政策表明,俄美欧之间的地缘政治对立关系仍将继续。

在亚洲地区,尽管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使双方彼此倚重,美国也相信“中国的崛起并不意味着必然与西方发生权力冲突”,然而,这一切都无益于改变美国是中国崛起将“不可避免地结束美国主导的单极时代”的观念。沿着地缘政治对抗性的思维惯性,美国不仅一直致力于支持日本成为东亚地区大国的政策,而且还利用台湾问题、南海问题演绎所谓“中国威胁论”,试图对东亚地区“分而治之”。

与大国间地缘政治矛盾的对抗性相同,地缘政治热点地区同样存在着激烈的冲突。所不同的是这种冲突表现为强国对地缘战略要地的高强度控制,以及被控制国家和地区超越地区范围的极端反抗。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通过伊拉克战争和对阿富汗战争几乎垄断了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权力。然而,掌握绝对权力的美国却没办法在与“塔利班”及中东其他原教旨主义组织的对抗中取得最后胜利。“9·11”事件的发生改变了美国与中东地区的战略对抗形势,也将美国与中东反对势力的对抗推向极端。

结论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一霸回归塑造了世界地缘政治权力的高度集权模式。为了巩固权力,美国渴望自己有能力“主宰欧亚大陆”,并且能够“控制世界最先进和经济最发达的三个地区中的两个”,然后实现“控制了欧亚大陆就自然而然地控制了非洲”的战略目标。美国的地缘战略留住了俄美、中美之间的地缘政治对立关系,消弭了日本、东南亚国家和中国之间的地缘政治信心,激化了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冲突。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所深化的国际间相互依赖关系并没有彻底改变地缘政治的对抗性特征。

4.信息对抗专业介绍 篇四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有关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特别是在网络信息系统中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存贮、显示和控制技术,并获得工程综合的能力、创造发明的能力和继续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重点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需要、作风朴实、理论基础扎实和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使学生具有在网络攻击与防御信息战技术系统及其决策支持系统、民用信息及网络安全防护和信息保密技术等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综合能力;具备理解和重视社会、经济、环境和国防与科学技术发展关系的能力;能够用系统的观点分析、综合和处理科学技术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发展和应用研究的能力。学生毕业后将能在信息技术产业、教育、企业、事业、国防及科研院所等单位胜任信息系统设计、技术开发、操作管理和安全防护等方面工作,并具有能够继续学习、深入研究发展的能力。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各种信息对抗系统及其决策支持系统与安全防护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系统设计、技术开发与运用、安全防护和操作管理的基本训练,具备系统分析与综合集成、工程设计与国防应用、攻防策略与监控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特别是实际的动手能力。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掌握信息科学、电子学和计算机科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

2、掌握信息对抗技术系统及其决策支持与安全防护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和研制技术;

3、掌握使用计算机和仪器设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有关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有关国际法律、法规;

5、了解信息战及信息武器系统对抗技术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8、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的能力。

共 3 页 第 1 页

【主干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自动控制原理、雷达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网络编程技术、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TCP/IP原理及应用、实用网络技术、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随机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信息论与编码、应用密码学、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病毒原理与防范、安全存储与数据恢复技术、PKI技术、数字水印与信息隐藏技术、信息对抗导论、信息战导论、C4I原理及对抗、GPS原理与对抗、遥感技术与应用、计算机仿真、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等。

【主要实践环节和主要专业实验】

电子类课程实验、信息对抗课程实验、信息对抗课程上机、专业课程实验和课程实习;C程序开发实践、网络应用开发综合实践、应用密码算法程序设计、信息对抗综合实践等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政府、国防、金融、公安、教育、科研院所和信息技术产业等相关部门从事信息系统设计、技术开发、操作管理和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工作,也可继续攻读信息对抗专业硕士及计算机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网络司令部

美国空军18日宣布成立临时“网络司令部”。法新社评论说,美国空军在18日庆祝自己60岁“生日”的同时,为备战网络战争、争夺“制网权”迈出重要一步。

美空军部长迈克尔·温18日宣布,临时“网络司令部”设在路易斯安那州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临时司令部成立前,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实际上已为美空军网络作战发挥核心作用。

查尔斯·伊克斯少将说,正式成立后的“网络司令部”将“训练部队在网络中和通过网络持续作战的技能,使网络作战与空中、太空作战充分融合”。法新社19日报道说,爱沙尼亚网络遭遇黑客攻击事件引起美空军对自身网络安全的担忧。今年5月,爱沙尼亚连续3个星期遭遇“网络攻击”,包括总统府、议会在内的几乎所有政府部门、主要政党、主要媒体、两家大银行和通信公司的网站均陷入瘫痪。

美军上世纪90年代末就意识到了网络作战的威力。美军官员承认,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空袭科索沃时,曾对南斯拉夫发动“电子攻击”。

5.沙盘模拟对抗演习 篇五

1、对规则的不熟悉:由于对游戏规则认识不够,一开始认为只要现金有钱就行,使得资金没有得到充分的流动,也发生过遗漏电子沙盘操作要去重置的事;

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经营的起始阶段,我们没有仔细统筹规划企业的发展方向,没有进行合理的战略分析,对第一年经营的规划不足,导致后续的发展也受到影响。

3、公司经营过于保守:一开始购买厂房生产线时不敢放开手脚,购买的手工生产由于生产能力低影响生产进度在第二年不得不卖掉,出售手工线损失一部分钱,另外在第二年购进的全自动和柔性线也要耗费安装时间,除了柔性线,其他生产线的转产费要耗费不少,同时转产周期也影响公司生产进度。

5、开发的市场利用不完全:后期国际市场利用得不错,可早期开发的本地市场和区域市场的利用率不高。

大家好,在这里我分享一下在沙盘模拟经营中有关财务方面的心得体会。我们组是小规模公司,投资研发P1、P2、P3、P4产品,并且开拓本地、区域和国际市场,在这六年的经营规划中,财务的资金流动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第一年里购置了三条线,一条手工,一条半自动还有一条全自动,开拓本地、区域、国际市场,投资ISO9000、ISO14000资格认证,当时长贷30,短贷20,资金充足,闲置的部分也较多。

第二年广告投入11M,因为生产力不够强,在第二季度时出售了手工线,购买了一条柔性和一条全自动,出售生产线造成一部分的损失,同时后期购买生产线安装也要耗去生产的时间。

第三年第一季度因为偿还短贷导致没有钱投入广告,在订货会之前贴现了10M的应收款,这里也造成贴现损失,因为资金短缺的问题没能参加竞拍会。

第四年收到应收账款,但是要偿还长贷本金,同样在订货会前缺少资金只抢到一张单,因为不够订单出现产能过剩,第三四年两年里都有出售产品的组间交易。

在第五年时改变了借款策略,将长期借款的借款时限延迟,辅之以短贷,解决了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公司有充足的资金参加订货会和竞拍会,达到产销平衡,同时国际市场的开发和P4产品的研发完成,在国际市场的前景良好。

第六年偿还了50M的长贷,因为收到应收账款,公司开始盈利,在第六年中有充足的流动资金不需短期借款,到第六年结束时只剩余50M的长贷债款。

虽然经营中不足之处较多,但也有可取之处。

1、产品多样化:产品开发较多,能随时提供足够多的产品不断满足不同市场的客户的需求,适应市场的变化,提高市场占有率。

2、团结一体,精诚合作:我们组是男女合组,开会时讨论热烈,各抒己见,公司困难时也没有人想过放弃,大家一起熬过来的,所以后期在情况好转时大家都特别的高兴。

6.对抗命运励志文章 篇六

然而,生活如路,须在荒凉中走出繁华的风景来。从奎因学院毕业后,干劲十足的安妮原本在心里编织的玫瑰色未来,却遭到了农舍破产、马修去世等一系列打击,愈发变得可望不可即了。即便如此,安妮也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纠结,反而乐观地变换了生活方式。她决定放弃上大学的机会,自愿留在家乡任教。安妮觉得,尽管自己面前的道路变窄了,出现了曲折,但照样铺满了鲜花,充满了乐趣和幸福。安妮用她的乐观和热情对抗着命运,自如地走了下去。

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海伦·凯勒因儿时的一场大病失明失聪,却没有放弃希望,用她的坚强勇敢对抗命运,最终活得释然;卡夫卡虽然当了一辈子的小职员,却执意写作,用他的坚持不懈对抗命运,最终成了著名作家;贝多芬双耳失聪,却毅然作曲,用他惊人的毅力对抗命运,最终创造了世界名曲。

没有人天生是奇才,只是他们有自己对抗命运的方式,这个方式不是抱怨,不是愤世嫉俗,而是悄悄地改变自己。安妮说:“具有远大志向和抱负会使人感到生活充实,有许多想做的事令人精神振奋。一个奋斗目标实现之后,还会有更新更高的目标在等着我去奋斗,去实现,这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因此,我们要用各种方式对抗命运。若只是抱怨爹妈拼不过别人,学习太辛苦,整天愁眉苦脸,那么我们的生活过得怎样便可想而知了。

我想起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段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7.对抗性 篇七

1 研究方法

主要以文献资料法为主, 了解体育运动中急性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机制, 结合非对抗性运动项目的特点, 对非对抗性项目运动员的急性损伤的原因及其预防进行分析与研究。

2 非对抗性项目运动员急性运动损伤原因

2.1 技术动作错误或不到位

在日常体育活动或竞技比赛中, 技术动作的错误、不到位不仅严重地影响了比赛成绩, 也导致运动员急性损伤, 轻则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重则无法训练、比赛, 甚至有生命危险。如田径的跳跃项目, 技术动作的错误或者不协调, 将导致运动员在落地的过程中踝关节韧带损伤、足跟挫伤、腰肌急性损伤等。

排球扣球姿势不对容易导致肩胛上神经麻痹。扣球时间掌握不好, 躯干过度后伸易导致腰肌拉伤等。小球类如羽毛球在扣杀时动作过猛, 导致肩部急性损伤。棒垒球在滑垒时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容易受伤, 严重时可导致韧带断裂。

2.2 准备活动不充分

准备活动是指在比赛或者训练前, 为克服机体器官惰性、预防运动创伤而进行的科学合理的身体练习。准备活动的作用有:1)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促进机体血液循环, 克服机体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2) 缓解肌肉粘滞性, 提高肌肉的收缩与舒张速度;3) 提高机体的伸展性与柔韧性, 有利于运动损伤的预防[2]。赛前适宜的准备活动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 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保障运动水平的正常发挥, 有利于比赛成绩的提高。如果准备活动不充分, 不仅影响运动员正常水平的发挥, 运动员急性损伤发生的概率增加。

2.3 运动场地的安全隐患

在运动训练或竞技比赛中, 比赛场地不平或有异物可以导致运动员动作发生改变, 轻则影响运动水平的发挥, 重则导致急性运动损伤, 后果不堪设想。其次, 比赛场地硬度的大小、弹性的高低也可能是导致运动员损伤的因素。如篮球场地过硬, 运动员腾空后落地易使足骨损伤。网球场地过于粗糙, 运动员在救球滑行时容易使踝关节扭伤等等。

2.4 气候环境的影响

气候环境条件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除了影响健身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外, 还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人体的机能水平在不同的季节或气候下会出现不同的变化。在低温环境下, 机体内氧的运输能力和血氧离解度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使得运动中的组织缺氧加剧, 机体代谢水平降低, 影响运动能力的发挥。在冷空气环境中运动, 由于体温的降低而使骨骼肌粘滞性增高[3]、伸展性、弹性下降以及动作不协调, 从而容易导致运动员急性损伤。秦朗的调查研究发现, 运动损伤时间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10~12月份, 占44.43%, 在1~3月间发生次数较少, 占8.57%[4]。魏伟等的研究表明, 体育专业学生的急性损伤多发生在季节交替, 气温剧变之时[5]。由此可见, 气候环境的变化对运动急性损伤发生的概率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冬天, 运动员发生急性损伤的概率增加。

2.5 自我保护意识较差

自我保护意识差是导致非对抗性项目运动员损伤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在日常训练还是在竞技比赛中, 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都显得尤为重要。运动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主要体现在:1) 过于逞强, 不严格按照训练计划的运动负荷执行, 运动负荷过大而导致急性损伤[6];2) 准备活动时粗心大意, 没有充分热身就直接进行剧烈运动, 提高了急性损伤发生率;3) 身体机能下降, 出现疲劳没有及时地向教练反馈, 最终导致损伤的产生。

3 预防措施

3.1 加强对技术动作的练习

熟能生巧, 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掌握技术动作的要领, 减少动作的失误。使运动技能从泛化阶段过渡到分化阶段, 经巩固化并最终到达自动化阶段。教练员在指导运动员练习时, 要注重技术动作完成的过程, 确保动作完成的质量, 而不是盲目地强调动作完成的结果。与此同时, 要注意运动员对于技术动作的要领或细节是否存在疑虑, 要及时对其动作的完成做出反馈, 尽量做到多褒少贬。

3.2 加强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一方面要加大队运动员科学运动知识以及体育保健知识宣传的力度, 让运动员了解科学的运动方法, 学习相关的体育保健知识, 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另一方面, 要确保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培养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 让其养成积极自觉的好习惯, 学会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降低运动损伤的概率。

3.3 加强医务监督

对运动员训练、赛前、赛中以及赛后实行医务监督。定期对运动员进行身体机能评定, 根据评定结果适度调整训练计划, 确保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及有效性。同时也要密切关注运动员的思想动态, 提高其心理耐受能力。

4 小结

非对抗性项目运动员急性运动损伤的原因错综复杂, 既有客观的因素, 如场地、器材、天气, 也有主观的因素, 如个人技术动作、准备活动、自我保护意识。为了更好地预防损伤, 对运动员来说, 应加强对技术动作的练习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对于教练员及科研人员来说, 应加强医务监督, 确保运动训练的科学性。本研究对非对抗性项目运动员急性运动损伤的原因只是初步探究, 对其合理有效的预防机制并不全面、完善, 还有待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珍妮, 廖八根.运动创伤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6:1

[2]王瑞元等.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300-301.

[3]Oksa J, Ducharme MB, Rintamaki H.Combined effect of repetitive work and cold on musclefunction and fatigue[J].J Appl Physiol, 2002, 92 (1) :354-61.

[4]秦朗.运动员急性运动损伤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 (9) :1688-1689.

[5]魏伟, 邹宇华.体育专业学生急性运动损伤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 2010, 26 (5) :614-615.

8.联盟对抗,对抗联盟 篇八

7月19日下午,中国前三大门户的代表人物——新浪总编陈彤、腾讯网总裁孙忠怀、网易COO董瑞豹同时亮相,宣布三方正式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通过各自资源优势的整合,组建强大的“奥运报道联盟”。在随后短短48小时之内,TOM在线、博客网和天极网等15家大网站蜂拥加入了这个被称为“猎狐”的奥运报道联盟。而搜狐也不甘示弱,反唇相讥这个组合为“零资产+零资产=零资产”。

有意思的是这几个联盟合作者的身份。一年多来,曾经排行第二的搜狐日子一直过得不太顺。根据2006年中国网站排名,新浪、腾讯、网易占领了前三的位置,而搜狐已经下滑至第四位。搜狐现在最能拿出手的,是其花费重金购入的奥运报道权,张朝阳可能没有想到,正是这个身份,让三个一直针锋相对的公司站在了一起,上演这场中国互联网上最强大的“合纵连横”的好戏。

此次联盟是门户网站们为争夺资源,争夺用户而寻找合作对象,希望借助彼此的力量把精英阶层、市民阶层一网打尽,同时希望从合作对象那里获取更大利益的商业游戏。三只巨鳄联盟的初衷,针对的自然是搜狐的“奥运会赞助商”身份,是其对抗奥运资源的最终垄断,而广告资源的争夺则是这次联盟的焦点。按照搜狐方面的说法,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和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用奥运会的组合标识投网络广告只能选搜狐。如中国石化是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就不能在除搜狐外的网站上做带奥运标志的广告。

然而事实上,互联网与生俱来的草根性、开放性和去中心化,注定了不管有没有奥运报道联盟,搜狐垄断一届奥运会报道的梦想都不可能真正实现。

奥运是全球的盛会,网络已经成为自由言论的推动者,全球的网民也日益成为重要的言论力量和注意力经济的参与者。渠道和信息的多样性,将使中国网民获得的信息空前丰富。正如全球知名调研公司AC尼尔森大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庾良建在现场公开的对“奥运报道联盟”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新浪、腾讯和网易三家门户网站的受众重合率非常低,在体育方面的受众重合率只有不到7-9%。艾瑞分析师认为,门户风格的不同,已经让各自的用户形成了一定的浏览习惯,这些忠实的FANS并不会轻易改变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

那么我们所要关注的,是联盟存在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联盟会给目前互联网的格局造成多大的影响?联盟会让搜狐现在的角色发生变化吗?

9.如何对抗“心理罢工” 篇九

什么是心理罢工?

专家称:“心理罢工是一种信号,提醒你需要进行身心的休息了,当出现心理罢工情绪时,一定要及时进行适当的外部调节与自我内部调节。”上班一族怎样对抗心理罢工,将工作状态调整到最佳呢?我们为你奉上秘籍。

换个环境应对职业倦怠

上班族的心理罢工常常由职业倦怠引发。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是指上班族在工作重压之下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种心理情绪在一些重复的机械的职业中比较常见,尤其是教师、医生、媒体工作人员等。如果这种倦怠感得不到修复,就特别容易出现透支的感觉,从而让人对工作失去热情。

解决方式:出现职业倦怠,首先要想办法让自己适当的休息一下,换个环境。比如与朋友一起度个假,去避暑休闲的景点旅游等,让自己短暂地离开工作场所,或减少在工作地点停留的时间。通过“换个环境”、“放松身心”等方式,寻找新的工作灵感,焕发出新的工作热情和希望。如果短暂的“换个环境”仍然不能解决问题,就可以考虑换个工作。

增加团队活动应对工作拖延

很多上班族连续工作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执行力下降,对工作拖延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对自己不够自信而产生了对工作的恐惧、回避,甚至逃离;

二是对布置的任务产生了抵触心理,比如内心觉得工作分配不公,或想摆脱工作的操控;

三是一种习惯了的不良行为方式,压力没有积累到一定程度,就难以激发行动的动力。

解决方式:出现对工作拖延的罢工心理后,一方面要增加参与团队活动的频率,多与团队一起完成工作或与同事间多进行交流,增加对工作的热情。对于企业来说,在夏季可多组织一些团队活动,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可适当增加平时的业余活动,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适当给自己“充电”,在心理层面自我肯定,增强自信。

自我心理暗示应对季节烦躁

夏季由于天气原因,很多人都会感觉心里毛躁躁的,特别是上班族,每天要应对强大的工作压力,还要忍受天气带来的负面情绪。此外,夏季日照时间长,日出时间早,很多人睡眠缺乏,会被动地早醒。而睡眠不足会让人感觉精神不振,缺乏斗志,心浮气躁,情绪不稳。

10.对抗自卑三个妙招 篇十

认知改变

从认知上来说,首先,要肯定自己的价值: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存在,都是有价值的――“我存在固我有价值!”自己身上的特点,没有好坏之分,因为每一种性格都有好和坏两个方面,每一种特质都是你自己独有的。

其次,学会积极的思考问题――在碰到挫折时,在做一件事情时,想一想事情的积极方面,就算是失败了,也有失败的价值,比如说,这次考试没有考好,这是不是说明自己没用,自己能力不如别人呢?绝对不是,考试除了能够评估自己的学习所得之外,它的另一个功能就是帮助自己看清哪些知识是自己的盲点,以后我们需要做些什么针对性的复习,只是我们的文化似乎只强调考试的前一个功能,如果从后一个功能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那么考试失败就没什么了,正是失败教会了我们如何去成功。

积极的心理暗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心中默念:我可以,我一定能行!

目标建立

另外,在学习和生活中,怎样确立一个符合自己的清晰的目标,为完成目标一步步的行动,也是大学生建立自信克服自卑的一个渠道:

1、制定目标和计划的时候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要一下子就想吞掉一个大鱼,要一步一步的来。目标越细致、越好操作越好。

2、和自己做比较,不和别人做比较。当自己有进步的时候,及时的鼓励自己,不要拿自己和别人比,永远都会存在比自己强的人。

3、成功的时候,分析自己成功的原因,再接再厉;如果失败,则分析失败的原因,以后改进和完善。

4、做行动的巨人,行动是自信的必要条件,没有行动获得的不是自信,而是自负。

外表训练

通过外表和行为的一些练习,可以让我们从外在上给别人一种自信的感觉,进而增加自信。

方法一:行走时抬头、挺胸,步子迈得有弹性。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懒惰的姿势和缓慢步伐,能滋长人的消极思想;而改变走路的姿势和速度可以改变心态。平时你从未意识到这一点吧?从现在你就试试看!

方法二:抬起双眼,目视前方,眼神要正视别人。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不正视别人,意味着自卑;正视别人则表露出的是诚实和自信。同时,与人讲话看着别人的眼睛也是一种礼貌的表现。

方法三:当众发言。卡耐基说:当众发言是克服羞怯心理、增强人的自信心、提升热忱的有效突破口。想一想,你的自卑心理是否多次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应明白:当众讲话,谁都会害怕,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所以你不要放过每次当众发言的机会。

方法四:众人面前显显眼。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试着在你乘坐地铁或公共汽车时,在较空的车厢里来回走走,或是当步入会场时有意从前排穿过。并选前排的座位座下,以此来锻炼自己。

11.对抗性 篇十一

祖国传统医学(以下简称中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它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中医被比喻为除造纸、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这四大发明之外,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又一项伟大发明。实际上,中医作为一个完整的医学体系,其地位应该远远地超出作为工具的其他四项发明。自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医开始面临来自内外两个方面的巨大挑战。外部压力来自以科学技术为后盾的西医,他们创立了以宗教的仁爱为价值观的医院这个新型的医疗组织形式。内部的挑战来自于接触到西方文化之后的相当多的中国人,他们从开始接受、认可直至信仰西方医学,从而摈弃甚至诋毁中医。在巨大的挑战下,保守、封闭、散兵游勇式的中医逐渐分崩离析了。而中西医结合的尝试最终结果是中医西化,中医院也按照西医规范划分成不同的科室,离开了生化指标、波形和影像学片子的中医医生竟不懂怎么看病。这两年中医现代化的呼声再起,但主要是些中成药方面的进展。中医的伟大贡献绝非仅仅率先使用了以天然草本为基础的药。

中医为道,西医为术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科学家和系统科学的创建者钱学森先生就指出:“中医现代化是什么?是中医的未来化,也就是21世纪我们要实现的一次科学革命,是地地道道的尖端科学。”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医有着完整的理论系统和治疗方法。除了认识论和方法论与西医不同外,中医理论的假设前提、推论、目的、原则、方法等主要方面与西医也是截然不同的。

1.中医是将人、自然和社会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来认识的。即人会受到其自身的情绪、工作和生活方式、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并进一步将这个整体的各个主要组成部分以阴和阳来定义而形成了一个相互间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这不能不令人惊叹我们的祖先的哲学水平!

2.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系统平衡人才会健康。“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这是中医理论的基本假设前提和出发点。根据这个基本命题,进而回答了医学的最根本问题:人如何能保持健康?换言之人为什么会生病?西医从人体解剖开始认识了人的身体结构,又借助于科技手段在病理解剖中发现了疾病是由细菌、病毒、癌细胞、基因突变或者基因缺失等结果,进而推论出这些就是疾病的原因。

3.中医的系统指的是人体中的脏腑——五脏六腑及它们之间存在的相生相克的关系。而每个脏腑又负责着身体某一特定的部分,比如肺主皮毛、肝主目等等。这实际上也是暗示着身体的各种病症(无论发生在身体哪个特定的部分)都是现象,是脏腑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而失衡的信号。就以肺癌为例。肺癌绝对不一定是肺有毛病才在肺部长,但是肯定是脏腑及其之间的关系严重失衡了才长的。同样是肺癌导致的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医生不能一概而论的按一种方法来治疗肺癌。这就是中医强调因人而治的原因,是中医的精髓!西医也有系统的概念,但是西医的系统是按照功能来定义的。比如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等。这些系统是纵向划分的,它们之间不存在任何内在的联系。因此,西医的治疗只可能是针对病症的,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4.当一个人生病时,中医是通过“望、闻、问、切”作为诊断方法来全面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和疾病情况,进而掌握患者身体系统失衡的状况。西医的传统诊断方法是用听诊器,通过听诊器医生不仅可以了解患者的心脏和肺部的情况,而且也可以通过询问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医生提供了大量的生化检测、电声波检测、影像学设备。现在的医生已经很少使用听诊器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从听诊器变成了各种名目繁多的指标、波形和片子。这是医学发展的异化。

5.中医认为人体系统失衡是人得疾病的原因。因此,中医治疗的目的是要重新建立平衡。中医在重新建立平衡时的原则是因势利导和顺势而为。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清轻重缓急来加以调整。西医的治疗目的是消除症状,讲求的是所谓特效,而越是特效药带来的副作用往往也越大。更为重要的是方向错了(不找到病因)越是有效造成的损害也就越大。

6.中医重建身体系统平衡的方法是通过经络和穴位,采取砭、针、灸、药为手段进行调理。除了药之外均为非对抗性手段。西医根本不承认经络和穴位的存在,原因是通过解剖无法找到。西医的手段是采用药物毒杀、开刀切割、放化疗等对抗性手段。西医开刀切割肿瘤实际上是把人体的器官也割掉了。健康从此根本无法保证。大量的抗生素的使用导致细菌和病毒产生了耐药性,特别是耐药性极强的所谓超级病毒根本就无药可治。而且还有一个值得人深思的问题。这半个世纪以来药品种类的增加与疾病种类的增加之间是否存在着高度正相关呢?在本世纪开始时当多国合作的成果人类基因组图谱公布时很多人以为西医找到了战胜疾病的钥匙——基因,从此人类健康的问题可以得到一劳永逸的解决。事实证明那还只是幻想而已。自西医攻克了天花之后(采用的是非对抗性手段——疫苗)再没有任何一种疾病被攻克。试问西医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呢?

综上所述,中医和西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中医如果放弃自己的理论体系的话,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中医是绝对不应该,也不可能向西医妥协的。因此,中医现代化的原则首先应该是发展和完善中医理论。在这个基础之上尽可能多地吸收西医中的合理部分,比如:人体结构、组织、生理和生化等基础理论及循证医学临床理念。中医的治疗手段极为需要更新和发展是个重要问题。如何使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代替传统手段是问题的核心。因此中医现代化可以解释为:借助于西医的高科技物理设备来替代中医的砭和针等(非对抗性)手段并通过临床实践理解和重新诠释中医理论,进而发展中医的理论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医现代化的最终成果应该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从学术角度来看,将中医的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用现代语言全面和系统的加以阐述;从临床角度来看,就是把对主要病症的治疗进行标准化的描述,使其实现可重复性;从产业化的角度来看,中医治疗业务必须按照现代的标准来进行管理和实施。不能搞成“大师”会所模式。不难想象,上述目标的实现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综合集成医学与非对抗性疗法

综合集成医学是中医的传承和发展。将人作为一个整体和复杂的系统,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系统化地来认识和解析,透过各种现象(病症)找出本质(病因),采取“无毒、无害、无伤”的方法(非对抗性疗法)来扶正祛邪(治病),达到阴平阳秘(健康)的状态,最终实现天人合一(延年益寿)。原则是:以人为本、疗效为王!

综合集成医学包括三个基本范畴:

第一个范畴:扶正祛邪

扶正祛邪的前提是诊断。在这里诊断的目的不是找出患者得了什么病,而是找到疾病的病因——身体内系统发生了什么性质的变化和失衡的程度。除了采取传统的“望、闻、问、切”外,经过10年的临床实践,我研创出一个新的诊断方法:“打”。根据“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原则,使用冲击波击打经络找到疼痛部位、疼痛的特点和疼痛程度,可以更进一步验证和检查患者体内气血瘀堵的位置和程度,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通过临床实践证明,“打”是个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在找出病因之后,本着“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的原则制定治疗方案。接下来就是开始扶正(治疗)。扶正就是将失衡的身体系统重新恢复平衡的过程。具体而言就是逐步疏通体内的瘀堵,将阻碍气血正常运行的寒凝打散排走。体内气血运行正常,患者的自我感觉就会改善,折磨患者的症状就会消失,功能态可以恢复到常人水平,身体的自愈能力就可以不断地进行驱邪了。因此扶正是前提,驱邪是结果。

第二个范畴:阴平阳秘

正如上述所说,阴阳平衡人就处在健康的状态。如何能够保持健康的状态是每个人日常面临的问题。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会受到季节和气候变化、情绪、压力、饮食不适等因素影响体内环境发生变化,因而出现发烧、咳嗽、拉肚子等症状,也就是人们日常患的感冒。这些症状都是人体的正常反应,根本不需要吃药和打针,特别是输液。只要多喝热水和睡觉,适当的调整饮食,身体过几天就可以恢复正常。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一感觉不舒服就去看医生,吃药、打针甚至输液。他们认为这样效果好。其实不然,用药,特别是西药(包括许多中成药为了提高疗效而添加了西药的成分)大多数是缓解症状的,就是让人感觉好受些。正如上面所说的,人体的健康是由主要脏腑共同承担的,免疫系统应该是脏腑的警戒线。真正的自愈能力来源于脏腑及它们之间协同作战的共同努力。

这个范畴的中心任务就是保持人体的健康——保健。在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物质产品的丰富程度是以往所无法比拟的。相比之下,健康却变得相当稀缺。所以健康是一种限量版的奢侈品,是无价的珍贵资源——仅仅给那些“有缘人”!健康不是仅仅用钱就能卖到的。如果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的话,钱或许反而会破坏健康。对待疾病的治疗也有一个选择问题。如果选择了滥用药物和治疗肯定会导致伤害健康。所以保持健康状态需要智力进行理智的选择。

除了极少数遗传类疾病外,其他比较大的疾病,特别是疑难杂症都有一个积累过程——久治不愈。从健康状态逐步发展到疾病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一个概念,亚健康。亚健康是当下比较受到人们关注的问题。有不少人去医院检查几乎所有指标、波形和片子都正常,但就是感到自己不舒服。比如:睡眠不好、食欲不振、没有精神,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等等。这些人的身体就是处在了亚健康的状态。不少专业人士,特别是中医提出了通过保健和养生的方法来治疗或者称为调理亚健康的概念,声称通过保健和养生的方法可以治未病。对于中晚期的亚健康,特别是医源性的亚健康来说(大多数亚健康的人都会有长期服药的经历)是无法从根本上进行扭转的。因为调理治疗亚健康的前提是必须明白如何治疗已病。在已病与未病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因果关系,如果有一定病症表象的已病治不了的话,就更谈不上调理治疗没有任何病症的未病了。综合集成医学基于其扶正祛邪的临床核心方法可以准确地诊断出亚健康的起因——脏腑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变化,通过有效的调理治疗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身体的健康状态,做到神清气爽。

第三个范畴:天人合一

这个范畴的主题是追求人的终极目标:颐养天年。《内经》开篇是黄帝与他的老师岐伯探讨上古时期的人为何长寿的对话。大意为:古代的人明白养生之道,按照自然规律生活,保健调理适当、饮食要有节制、起居要有规律、劳逸需要结合,这样就可以做到肉体和精神的内外统一而过百岁才逝去。长寿的基础是健康,有了形神统一才可终天年。综合集成医学的养生理念是由在前面的治疗和保健的基础上,加入合理膳食(包括食疗)、适当参与社会活动和适度运动等元素组成。

综上所述,综合集成医学是由治病、保健、养生这三部曲组成。这三部曲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整体:治病为前提、保健为基础、养生为目标。

结论

疾病是身体系统失衡的信号,癌症是身体系统严重失衡的产物。癌症被称之为人类的“天敌”。据说甲骨文中的“瘤”字就是癌的意思。可见这个“天敌”已经肆虐人类达数千年之久,而且自新千年以来它的发展呈现出不断扩大和增强的趋势。战胜这个“天敌”是我们全人类的共同心愿。为此无数志士仁人千百年来不断求索试图发现降服“天敌”的法宝。从手术、放化疗、中医药、靶向和RNA干扰治疗,所有这些针对癌肿瘤和癌细胞的对抗性疗法均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据新华社报道,2015年1月3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批准了美国政府的“精准医学”项目。该项目的主要目的就是试图通过基因技术最终实现战胜癌症。希望这个项目不要像1971年美国尼克松总统签署的癌症项目那样石沉大海!迄今为止,所有直接针对癌肿瘤和癌细胞的对抗性治疗方法都存在严重问题,特别是在治疗晚期和主要脏腑的癌症方面更是如此。

自2013年初正式挑战癌症以来,我们已经成功尝试逆转了乳腺癌手术和放化疗后出现骨转移、胰尾癌、80多岁肝癌晚期、中心型肺癌淋巴转移、晚期肺癌多发性脑转移、晚期肺癌骨转移、晚期胃癌、淋巴癌、晚期肺癌脑、骨、肾转移、晚期胰头癌等,不仅解除了患者的病痛折磨,而且也保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尊严!

探索案例:

第一例是胰头癌。2015年1月22日我们接收了一名胰腺癌患者。该男性患者将近80岁,在北京人民医院检查确诊为:

1.胰头癌(5.4x3.8x3.1cm);侵犯十二指肠;胰管与肝内外胆管扩张;胰头周围多发小淋巴结;肝脏多发转移瘤。2.双肾多发囊肿;左肾平肾门水平复杂囊肿可能。3.小肠管内积液较多。在来就诊之前的两周左右的时间里患者晚上睡眠很差,几乎无法喝水进食(连喝水都呕吐),便秘,体重下降了12斤。患者已经到了非常危重的阶段了。治疗后,患者的疼痛得到大大的缓解,睡眠、排泄基本恢复正常,饮食也逐步恢复到可以吃些面条和蒸鸡蛋,并且可以外出散步半小时到一小时时间。在16天的16次治疗后,患者回人民医院由同一位医生进行复查。检查结果表明癌瘤减小了31.48%。

第二例是晚期肺癌,脑、骨、肾多发性转移。患者首先是在医院接受治疗。专家们的治疗使用了当今最先进的放化疗手段。患者的病情在稳定了半年之后,于去年9月中开始再次爆发,并且发现了多个转移灶,病情岌岌可危。10月下旬开始接受综合集成医学的系统治疗。前后一共接受了4个疗程,20次的治疗。从第一个疗程开始患者的功能态就逐渐得到恢复,睡眠、食欲、排泄基本正常,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在两个疗程结束后,患者的生活基本恢复正常,可以开车外出逛街和购物,而且体重也逐步开始增加。前不久患者外出旅游可以一口气走2公里路。今年2月6号患者去医院做了检查,影像学和生化指标都证明患者的肺癌原发灶和脑部的转移灶明显缩小和减轻。

上一篇: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父母规》学习心得下一篇:企业应急演练总结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