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精选7篇)
1.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 篇一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5、6题)
1.具体劳动22:也叫有用劳动,是指人们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具体劳动体现着人们改造自然、同自然界发生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
2.抽象劳动23: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凝结在不同商品中的抽象劳动只有量上的不同,而没有质上的差别。抽象劳动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3.简单劳动27: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的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少量的复杂劳动可以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少量的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可以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
4.复杂劳动27:是指需要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的,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胜任的劳动。少量的复杂劳动可以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少量的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可以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所生产的商品,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相互交换。
5.名义工资78:是指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额,是以货币数量表示的工资,也叫货币工资。名义工走很难客观地反映工人收入的实际情况,因为工人的实际工资收入除了由货币工资的数量决定外,很多其他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如社会生活的消费水平。
6.实际工资78:是指用货币工资所能购买的生活资料和各种服务的数量。实际工资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工人的实际生活状况,因为实际工资是在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减去赋税等工资的扣除部分之后再加上工人所得到的社会福利等间接收入的最终的实际收入。
7.不变资本(C)60: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量不发生任何变化,也不发生任何价值增值。厂房、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的价值是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原料、燃料等生产资料的价值则是一次性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
8.可变资本(V)60:是指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其劳动力价值不是被转移,而是产生了价值增值,这部分增值的价值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9.固定资本108:是指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这部分生产资本的价值按照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部分一部分收回,它的物质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始终保持原来的形态。
10.流动资本108:是指以原料、辅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和作用于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这部分生产资本的价值一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收回,它的物质要素在每次生产过程中全部消费掉,因而每次生产过程都需要不断更新。
11.级差地租1184:是指在肥沃程度较好或地理位置较好的土地上生产的超额利润转化的地租。它是并列地投入不同地块的各个资本具有不同劳动生产率的结果。造成这种结果的条件,一是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二是土地地理位置的差别。
12.级差地租2186:是由于连续追投资于同一块土地,而具有不同劳动生产率所生产的超额利润而转化的地租。形成级差地租2不同劳动生产率的条件是连续追加投资形成不同劳动生产率高于劣等地原有的生产率。
13.借贷资本163:是货币资本家为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它是从职能资本运动中独立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
14.商业资本150:是指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并独立发挥作用的商品资本,是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式。
15.资本积累90:是指个别资本依靠自身的积累,即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
16.资本集中90:是指把原来分散的若干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它既可以通过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的形式,也可以通过组织股份公司的形式,把社会上分散的中小资本联合成较大的资本。
17.资本积累87:
18.固定资本折旧110:
19.剩余价值率61:
20.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率=1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1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
二、简答题(5题)
1.产业资本循环的特点102及其具备的条件104。
条件: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具有并存性,在时间上具有继起性。
2.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哪些?139
一、剩余价值率,预付总资本和资本有机构成已定的条件下,剩余价值率同利润率成正比。
二、资本有机构成,它与利润率成反方向变动。
三、资本周转速度,速度越快利润率越高。
四、不变资本的节省,不变资本越节省利润率越高。
五、不变资本要素价格的变动和经营管理水平也会对利润率的高低产生重大影响。
3.加快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的影响。113
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4.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1)区别: ①含义不同。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②商品经济侧重指的是一种经济形态,反映的是人们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产品交换方式,与它相对应的是自然经济;市场经济侧重指的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是经济资源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与它相对应的是计划经济。③出现的时间不同。商品经济出现在前,市场经济出现在后,只有在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才形成市场经济。
(2)联系:①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必然结果。②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阶段的商品经济客观要求的资源配置方式。
5.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实现的条件。(6个公式)
简单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实现条件是: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即I(v+m)=Ⅱc。这个条件表明两大部类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第一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在价值上必须等于两大部类所消耗的不变资本价值的总和,即I(c+v+m)=Ic+Ⅱc。这个条件表明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料生产与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第二部类的全部产品在价值上必须等于两大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即Ⅱ(c+v+m)=I(v+m)十Ⅱ(v+m)。这个条件表明整个社会的消费资料生产与两大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扩大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扩大的再生产。实现条件:I(I(v+△v+m/x)=II(c+△c),反映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在积累和生产规模上是互相依赖制约的,I部类生产决定着II部类的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II部类生产也制约着I部类的积累规模。
I(c+v+m)=I(c+△c)+II(c+△c),反映了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I部类的生产资料不仅能补偿两大部类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而且还要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资本的需求。
II(c+v+m)=I(v+△v+m/x)+II(v+△v+m/x)反映了扩大再生产条件下消费资料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I部类生产的消费资料必须同两大部类原有的工人,追加的工人和资本家个人消费之间保持平衡。
6.马克思平均利润及生产价格理论的作用和历史意义。145
发展了劳动价值论,解决了政治经济学理论上的一个重大问题;阐明了平均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内在关系,揭示了整个资产阶级对整个工人阶级的剥削关系。
7.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87
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8.商品二因素的关系。21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具有统一性,另一方当面又是相互矛盾的。
三、论述题(2题,30分)
1.如何让理解剩余价值不再流通中产生但又离不开流通过程?
532.如何理解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28
3.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63
答:基本经济规律是在一个社会经济形态的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经济规律。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就是剩余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的原因是:
①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增殖资本的价值或者说生产剩余价值。资本家从事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决定性动机.就是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只有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劳动者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工具。工人的个人消费,只有在保证生产剩余价值的限度内,才是资本主义所需要的。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动力。
②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都是以获取剩余价值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剩余价值的创造过程;资本主义的流通过程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准备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资本主义的分配过程实质上是分割剩余价值的过程;资本家的个人消费是消费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雇佣工人的个人消费是劳动力的再生产过程,它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劳动的必要条件。
③剩余价值规律还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及其历史趋势。资产阶级为了追求剩余价值,总要设法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销售市场,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正是由于资产阶级为了追求剩余价值,不断扩大和加强对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的剥削,从而不断激化和深化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而这种矛盾的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必然为更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方式所代替。
4.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7
2四、计算题
重点:资本的有机构成(书上计算题题例)、剩余价值率、资本周转速度、年剩余价值率
2.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 篇二
一、企业非流动资产的期末计量
1、企业的非流动资产包括的内容:
企业的非流动资产包括①对于子公司及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②投资性房地产、⑨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④生产性生物资产、⑤无形资产、⑥商誉等。
2、非流动资产的期末计价的相关规定:
非流动资产的期末计量主要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应当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 如果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 应当进行减值测试, 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 应当按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金额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这两种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 都应当至少于每年年终进行减值测试, 如果经减值测试表明已发生减值, 则需要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企业在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时, 原则上以单项资产为基础, 如果企业难以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的, 应当以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确定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 应当根据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较高者确定。
3、非流动资产减值损失的核算
(1)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时, 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 企业应当将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 减记的金额确认减值损失, 计入当期损益, 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2) 无形资产分为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二者的相同点是都要计提减值准备, 二者的区别是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要计提摊销,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计提摊销, 但每年不管存不存在减值迹象, 都要经过减值测试, 表明已经减值的, 需要确认减值损失, 计入当期损益, 同时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3) 长期股权投资, 分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和企业对子公司、合营企业及营联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 前者应将在资产负债表日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类似金融资产当时市场收益率, 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确定的现值之间比较的差额, 后者应当将资产负债表日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减值损失, 计入当期损益, 同时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4) 按成本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按成本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存在减值迹象的, 经减值测试后, 确定发生的减值损失, 计入当期损益, 同时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5) 商誉, 商誉因不计提摊销, 所以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 表明已经发生减值的, 应当将商誉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计入当期损益。
对于在建工程, 生产性生物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与以上非流动资产相同, 不再赘述。
4、非流动资产减值损失的特点:
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 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但是遇到资产处置、出售、对外投资、以非货币资产交易方式换出, 在债务重组中抵偿债务等情况, 同时符合资产终止确认条件的, 企业应当将相关资产减值准备予以转销。
二、企业流动资产及相关金融资产的期末计价。
1、企业的流动及金融资产包括的内容:
企业的流动资产及金融资产包括: (1) 存货 (2) 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 (3) 应收款项 (4) 持有至到期投资 (5) 贷款等。
2、期末计价及账务处理。
(1) 存货:
在资产负债表日,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的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 企业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计入当期损益。当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 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 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 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
价值恢复转回时:
(2) 应收款项:
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 有客观证据表明应收款项发生价减值的, 应当将该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减记的金额确认减值损失, 计提坏账准备。冲减多提的坏账准备时分录相反。已确认并转销的坏账以后又收回时, 应当按照实际收回金额增加坏账准备的账面余额。
计提坏账准备时,
冲减多提的坏账准备时,
已确认并转销的坏账以后又收回时,
(3) 持有至到期投资。
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 应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检查, 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减值时, 应将其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减记的金额确认减值损失, 记入当期损益。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持有至到期投资价值已恢复, 且客观上与确认该损失后发生的事项有关, 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
计提减值准备时,
计提的减值准备转回时,
(4) 贷款:
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 应对贷款以摊余成本进行后继计量, 其发生减值时, 应当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 计入当期损益。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贷款价值已恢复, 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
计提贷款减值准备时,
转回贷款减值损失时,
(5) 外币金融资产。
外币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应先按外币确定, 在计量减值时再按资产负债表日期折成为记账本位币反映的金额, 该项金额小于相关外币金额资产以记账本位币反映的账面价值的部分确认为减值损失, 计入当期损益。
3、流动资产与有关金融资产减值损失核算的特点:
与非流动资产减值损失核算相比, 流动资产与金融资产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后, 当有客观证据表明其资产价值已经恢复, 且客观上与确认该损失后发生的事项有关, 原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都能予以转回, 计入当期损益。
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的期末计价。
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包括的内容: (1) 交易性金融资产 (2)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3) 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4)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5) 生物资产及油气资产等。这些资产虽然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但在核算上有区别, 有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有的则计入所有者权益。
(1) 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 在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取得金融资产时计入成本
资产负债表日, 其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
资产负债表日, 其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作相反分录
直接指定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相同。
(2)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 在该可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或终止确认时转出, 计入当期损益。其核算如下:
①、取得时:
②、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
③、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
④、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确认减值损失, 按应减计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 并按应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原计入资本公积的累计损失金额贷记资本公积, 按其差额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一公允价值变动。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继计量的, 不计提折旧或摊销, 企业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 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①资产负债表日, 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
②资产负债表日, 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 做相反记录。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期末计量的特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的期末计价分为两种, 一是对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 一般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不存在减值损失的核算。二是少数资产, 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损益作为资本公积, 以其变动金额调整权益, 但当该类资产的公允价值持续下降时, 应确认减值损失。
3.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 篇三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
各位政治经济学课程组老师:
您好!本学期期末考试仍然实行全校统考,分值占60%;平时成绩占40%,由各位任课教师把握。
本次期末考试题包括:简答题4个共40分,案例分析题(阅读案例和相关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回答3个问题)30分,论述题2个共30分,总分100分。考试内容为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都属于教学安排中的共同讲授部分。
按照本学期初大家讨论的意见,本次考试题不再提前发给各位老师,我们拟定了一个《期末复习要点》,涵盖了期末试题的内容,发给大家供您复习参考。考试结束后我把参考答案发给大家。
祝各位老师工作顺利!
陈志舟
导论
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政治经济学的任务、经济规律
第一章
复习要点1
政治经济学2 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货币的起源,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货币流通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与作用
第二章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 工资的本质
第三章
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
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
第四章
资本循环的基本理论,资本周转的基本理论 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
第六章
平均利润,生产价格
复习要点2
政治经济学3 商业资本,商业利润
银行资本,虚拟资本、实际资本,虚拟资本的作用 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与原因,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第七章
垄断的产生,垄断利润,垄断价格
第八章
第三节 基本经济制度
第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第十章
微观基础的基本特征,微观基础的形成条件:产权界定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
第十一章 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
复习要点3
政治经济学4
第十二章
无
第十三章 总供给与总需求
宏观调控政策及其运用(财政政策的手段及其运用,货币政策的手段及其运用)
第十四章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联系与区别
可持续发展
4.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 篇四
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生态结构。
人口、物资、资金、技术、调控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经济系统的经济结构。
在生态经济再生产过程中,人口、资源、环境、物资、技术、资金、调控等要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耦合,构成了生态经济系统的生态经济结构。
在生态经济再生产过程中,人口、资源、环境、物资、技术、资金、调控等要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耦合,构成了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结构,物流、能流、人流、信息流和价值流运转于其间。这些组分的有序组合,制约着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演潜。
物流、能流、价值流等通过链节逐级流动和传递。
能量系统
5.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期末复习 篇五
1、均衡价格 : 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13、总需求: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14、货币乘数: 又称货币创造乘数,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为基础货币的倍数。
16投资乘数 :指由投资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投资支出改变量与政府购买支出的改变量之间的比率。其数值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18、结构性失业 : 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19、挤出效应 : 指增加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占效应。从而导致增加政府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可能因为私人投资减少而被全部或部分地抵消。
简答题:
1.从三部门经济的角度看,影响IS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它们如何影响IS曲线?
答:(1)自发支出变动,即自发消费和自发投资的变动。自发支出增加,导致IS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变大,从而IS曲线右移。其经济学含义是:即使利率r不变,国民收入y也会增加。(2分)
(2)政府支出变动。政府支出增加时,IS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变大,从而IS曲线右移,移动的幅度为△y=kg·△g。这体现了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影响。(2分)(3)税收变动。税收增加时,IS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变小,从而IS曲线左移,移动的幅度为△y=kt·△t.这体现了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影响。(2分)答出因素名称以及IS曲线的移动情况即可。
2.什么是公开市场业务?经济萧条时期,中央银行如何进行公开市场操作? 答: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买进或者卖出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2分)
在经济萧条时期,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2分)这一方面意味着货币投放,从而增加货币供给,实现刺激总需求的目的。另一方面,导致债券需求增加、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同样达到刺激总需求的目的。(2分)
3.什么是加速原理?如何用乘数-加速数模型解释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 答:加速原理考察产量变动率与投资变动率的关系,认为产量变动导致投资的加速变动,投资变动率大于产量变动率。(2分)
由于乘数和加速数相互作用,使消费和投资的变动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动(乘数的作用),而国民收入的变动反过来又会影响到消费和投资的变动(加速数的作用)。(3分)
这种相互作用使国民收入自发增长而形成繁荣,或自发减少而形成萧条,从而形成经济周期。(1分)
12、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对均衡点的影响。
在长期内,工资等生产要素的价格会随着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而作出调整,因而长期总供给曲线成为一条垂直的直线,如图所示。
长期总供给曲线ASL与总产出轴垂直,它所对应的产出量位于潜在的产出水平Y*上。当总需求曲线为AD时,总需求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也为Y*,价格水平为P。当总需求增加使总需求曲线由AD向右上方移动到时,总需求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产出数量Y*保持不变,而价格总水平则由上升到。这说明,在长期中总需求的增加只是提高价格总水平,而不会改变产量或收入。
13、简述总供给曲线的特征。
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最初随着价格总水平提高而平缓上升,当价格总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总供给曲线在潜在产出水平附近接近于是一条垂直的直线。短期总供给曲线呈现此种形状的原因是短期生产要素价格不变造成的。由于在短期内工资等要素价格保持不变,价格总水平提高引起厂商供给量的增加,从而使得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总额增加。当经济存在大量超额生产能力时,价格提高使得产量以较大幅度增加,但当经济接近于生产能力时,受生产能力的限制,价格提高,产量增加幅度很小。因而随着价格总水平的提高,总供给曲线呈现先缓慢上升,后逐渐陡峭而至垂直的特点。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这是因为,在长期中,随着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工资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的价格必然会相应地进行调整。如果价格总水平与工资按相同的比率发生变动,那么厂商出售产品的价格和生产产品的成本相对没有发生变动,从而厂商就不会改变其生产数量,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数量也就不会发生变动。因此,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长期总供给曲线说明,在长期中,经济稳定在潜在的产出水平上,此时,价格变动对总供给量不会产生影响。
14、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与转移支付乘数的区别。教材P337、339、340
15、在经济萧条情况下,货币政策应该如何操作?
答题要点:先答出货币政策的概念。P369 再答出货币政策工具。P371 再答(1)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政府债券P371(2)降低再贴现率 P372(3)降低存款准备金率P372
16、IS曲线比较陡峭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哪个更有效一些,结合图形进行分析。书P348—349 书P376—377
17、简述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书P316—317
计算:
2.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需求为c=800+0.6y,投资需求为i=7500-20000r,货币需求为L=1000y-10000r,价格水平P=1,试求货币名义供给为6000亿美元时的GDP。(结果保留一位小数,本小题6分)
解:根据y=c+i,得y=800+0.6y+7500-20000r,整理得IS方程为 y=20750-50000r„„„„„„„„(2分)
根据M/P=L,得LM方程为:y=6+10r„„„„„„„„(2分)联立IS与LM方程,得:r=0.4,GDP=y=10„„„„„„„„(2分)
3.假设一个经济的商品市场由如下行为方程描述: c = 5 + 0.75(y – t)i = 6 – 0.25r t = 4,g = 18 货币市场由如下行为方程描述: L(r,y)= 0.2y – 2.5r 名义货币供给M = 40(1)推导总需求方程(有关运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假如在短期里,价格固定为4,试求国民收入以及利率.解:(1)根据已知条件,得:y=c+i+g=5+0.75(y―4)+6―0.25r+18,整理得IS方程为y=104-r„„„„„„„„(2分)
令L=M/P,得LM方程为:y=200/P+12.5r„„„„„„„„(2分)联立IS与LM方程,并进行整理,得总需求方程为:y=96.3+14.8/P„„„„„„„„(2分)
(2)将P=4代入总需求方程,得GDP=100„„„„„„„„(1分)再将100代入IS或者LM方程,得出利率r=4%„„„„„„„„(1分)
4.(1)某经济社会三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分别为10%、12%和15%,为了使每年的实际利率为4%,那么三年的名义利率应分别为多少?三年平均的名义利率是多少?(有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在名义利率为10%,而实际利率仅为5%,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为多少?(本小题6分)
解:(1)根据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得: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
每年的名义利率分别为14%、16%、19%„„„„„„„„(3分)三年平均的名义利率为16.3%„„„„„„„„(1分)(2)根据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得: 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所以预期的通货膨胀率=5%(2分)
7、设有下列经济模型:Y=C+I+G,I =20+0.15Y,C=40+0.65Y,G=60。试求:(1)边际消费倾向及边际储蓄倾向各为多少?(2)Y,C,I的均衡值;(3)投资乘数为多少。解:
(1)边际消费倾向为0.65,边际储蓄倾向为0.35。(2)110 60015.020***065.04065.040600 6015.02065.040YIYCYYYGICY(3)5)65.015.0(11
12、假定某国目前的均衡国民收入为5500亿美元,如果政府要把国民收入提高到6000亿美元,在边际消费倾向为0.9,边际税收倾向为0.2的情况下,应增加多少政府支出? 解:
论述:
七、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5分)
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之下,2008年中国已有67万家小企业被迫关门。国务院参事陈全生2008年12月18日在北京一论坛上表示,约有670万个就业岗位蒸发,主要集中在出口基地广东,使得失业人数远远高于官方统计的830万。失业率攀升更是加剧了人们对社会稳定的担忧,而中国明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不到8%,这一数字被认为是维持社会稳定的最低值。
陈全生敦促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创造就业机会,弥补因出口萎缩及政府过去控制增长所流失的就业机会。为拉动内需,北京2008年11月出台价值586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重点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什么是失业?衡量失业的主要指标是什么?(3分)
答:宏观经济学意义上的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且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所处的状态(2分)。衡量失业的指标为失业率,即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比重(1分)。
2.上述材料中的失业属于什么类型的失业?为什么?(4分)
答:上述材料中的失业属于周期性失业(1分)。因为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了经济衰退,在经济衰退时期出现的失业属于周期性失业(3分)。
3.根据上述材料,失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什么?体现了宏观经济学的什么定律?(4分)
答:失业加剧了中国对社会稳定的担忧,将会降低中国的经济增长率(2分)。根据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2.5或3)个百分点(2分)。
4.为了治理失业,政府采用了什么宏观经济政策?其原理是什么?(4分)答:政府采用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重点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创造就业机会(2分)。其原理在于“逆经济风向行事”: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以刺激总需求(2分)。
1、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也出现过几次恶性通货膨胀,以至抑制通货膨胀一度成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任务。但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过后,我国消费价格指数在多数月份或者年份呈下降或基本稳定态势,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通货紧缩。请问什么是通货膨胀?(教材P314)引发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教材P315—318)根据通货膨胀的有关理论,你认为中国近期是否会出现通货膨胀,为什么?
(联系实际回答,如:通货膨胀水平会逐步降低,在2006年经济高速增长、货币供应明显上升的背景下,通货膨胀水平相当稳定,全年CPI比2005年要更低,这也许算是今年经济的“意外”之二。回顾年初的情况,许多分析人士认为今年的CPI通货膨胀将超过3%,预测上的误差实在不算小。从经济学的道理上看,通货膨胀取决于经济的总供求平衡状况,在中国的制造能力快速释放的背景下,通货膨胀水平的上升缺乏基础。稍微复杂的是,分析总供求的平衡,在中国经济高度开放的背景下,需要放在全球范围内来进行。实际上,年中以来之所以通货膨胀会有轻微上升,关键原因正在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制造业的加速。对于一种具体的商品价格来说,如果其他商品的价格上涨了,则该商品的价格一般也会相应上涨,原因在于该商品的合理价格是相对其他商品价格而言的现在比较清楚的是,尽管中国通货膨胀水平仍然处在上升过程中,但距离其高点已经不远,2007年上半年通货膨胀水平就会逐步降低)(字数在800字左右)
2、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为了扩大总需求,我国政府连续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地保证了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但目前关于是否应该继续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理论界争论不一。
请问:什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有什么局限?你认为我国政府是否还应该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什么?
答:
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从而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增加政府支出来扩大社会总需求.2、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局限是挤出效应,即增加政府支出会使私人投资和个人消费减少.(教材第十四章第三节、第六节)
3、联系实际回答。建议大家多看经济类新闻或者进相关网站收读。
5、从1998年开始,为了刺激内需,刺激经济增长,我国连续4年发行5100亿元特别长期国债,请问什么是公债?政府增加公债的发行对经济有什么影响?你如何看待我国近几年实行的赤字财政政策?赤字财政政策应该淡出,还是应该继续实施下去?(理论知识部分教材P350—352)
6、什么是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它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要想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充分就业等宏观目标,仅仅依靠自动稳定器是否可以?为什么?(理论知识部分教材P345—346)
7、有一种观点认为,资本丰富而廉价的国家应该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力丰富而廉价的国家应该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然后进行交换。但也有人认为只要是本国能够生产的产品,就用本国生产的产品而绝不进口,这才是爱国主义者。你认为哪种观点正确?为什么?根据资源禀赋理论,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具体国情加以分析说明。
6.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 篇六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又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两类, 核算时均采用“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一) 企业取得该类金融资产时
(二) 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的变动
涨价调增交易性金融资产, 跌价调减交易性金融资产。
(三) 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
处置时要将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形成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累计发生额转入“投资收益”: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相关会计处理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以及除下列各类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到到期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转为持有至到期投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以债券投资为例) 的会计处理如下:
(一) 企业取得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二) 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的变动
涨价调增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跌价调减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三) 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
处置时要将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形成的资本公积 (其他) 科目累计发生额转入“投资收益”, 累计产生的资本公积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金融资产转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产生的资本公积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资产负债表日由于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的资本公积。
三、投资性房地产 (公允模式) 的相关账务处理
如果投资性房地产满足下列两个条件:一是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从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 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则应采取公允模式计量与核算。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
(一) 企业自用的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
(二) 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
涨价调增投资性房地产, 跌价调减投资性房地产。
(三) 处置投资性房地产 (公允模式) 时
处置时要将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形成的资本公积或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在持有期间因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其他业务收入”。
四、分析和比较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三项资产在期末均要调整至公允价值, 所不同的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 (公允模式) 调整的金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计入资本公积 (其他) , 这样处理会带来怎样的差异, 我们下面进行比较:
(一) 当年处置的交易性金融资产 (见图1)
在取得投资当年就处置的交易性金融资产, 因为期末调整至公允价值而引起的损益变动会在处置资产的同时转入投资收益, 最终计入当期损益。
(二) 次年处置的交易性金融资产 (见图2)
在取得投资以后一直持有至次年才处置的交易性金融资产, 因为期末调整至公允价值而引起的损益变动的处理, 首先在取得投资当年的年终会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当年的本年利润 (见图2步骤 (1) ) , 然后在处置资产的同时仍然需要再次转入投资收益 (见图2步骤 (2) ) , 年终由投资收益转入处置当年的本年利润 (见图2步骤 (3) ) , 最后还需将处置时转入投资收益的部分冲减本年利润 (见图2步骤 (4) ) 。通过分析得出, 在取得投资以后一直持有至次年才处置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的变动实质上仍然是计入了持有期间的当期损益。
(三) 处置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见图3)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的变动会在处置当年由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处置当年的本年利润。
(四) 当年处置的投资性房地产 (公允模式) (见图4)
由自有资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时所形成的资本公积 (其他) 或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连同期末调整至公允价值所形成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处置时转入其他业务收入, 年末转至本年利润。
(五) 以后年度处置的投资性房地产 (公允模式) (见图5)
以后年度处置的投资性房地产, 因为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时所形成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期末调整至公允价值而形成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首先在取得投资当年的年终会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当年的本年利润 (见图5步骤 (1) ) , 在处置资产时需要和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时所形成的资本公积 (其他) 一起转入其他业务收入 (见图5步骤 (2) ) , 年终由其他业务收入转入处置当年的本年利润 (见图5步骤 (3) ) , 最后还需将处置时转入其他业务收入的部分冲减本年利润 (见图5步骤 (4) ) 。通过分析得出, 在投资年度以后才处置的投资性房地产 (公允模式) 其公允价值的变动实质上也仍然是计入了持有期间的当期损益。
摘要: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中突出强调了公允价值的计量, 相关资产在期末必须调整至公允价值, 其中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 (公允模式) 等。由于这三个资产项目的期末调整业务在账务处理上比较相似, 容易发生混淆。文章对这三种资产项目在期末时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 目的在于帮助财务人员正确理解期末调整公允价值的处理原则, 能够在会计期末正确地对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和处理。
关键词:调整期末公允价值,交易性金融资产,可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7.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篇七
第一章复习思考重点
1、经济主体:厂商,居民户,政府
2、微观经济学奠基人:马歇尔
著作:《经济学原理》
3、微观、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理论依据
新古典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基本假设
资源稀缺、充分就业
需求不足、存在失业
分析方法
个量分析
总量分析
分析对象
家庭、企业、市场
国民经济总体
研究中心
市场价格
国民收入
主要目标
个体利益最大
社会福利最大
4、资源的稀缺性:我们的欲望超过了可用来满足欲望的资源。
资源:土地(可广义地理解为是自然资源);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
没有稀缺就不存在任何经济学问题
稀缺是经济学对客观存在的基本概括,是一个最高的抽象。稀缺的存在性只能列举而无法证明。
5、选择、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机会成本
(1)选择
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在不同可供选择的事件中进行挑选的活动。
(2)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边界)假设所有社会
资源都用来生产两种物品,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该社
会所能生产的两种物品最大数量组合的轨迹。表示社会
生产在现有条件下的最佳状态。
(3)机会成本
如果作出一项选择而不能不放弃另一项选择,那么,这
另一项选择在实际上可能的最高代价,称之为该项选择的机会成本。是作出某种经济选择时所付出的代价。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重点题目答案及重点
重点:
1、需求
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2、商品需求量的决定因素
1)该商品的价格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3)相关产品的价格
4)消费者的偏好
5)消费者对该商品价格的预期
3、供给
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数量和提供的服务。
4、影响供给的因素
1)商品的自身价格
2)生产商品的成本
3)生产者的技术水平
4)相关商品价格
5)生产者的未来预期
6)其它因素
5、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
(1)、需求量的变动
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而其他因素不变,引起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2)、需求的变化
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化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例如:收入减少,需求曲线向左移动,需求减少。收入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需求增加。
6、供给量变动供给变动
(1)供给量的变动
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而其他因素不变,引起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
(2)供给的变化
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化引起供给曲线的移动。
例如:成本上升,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供给减少。
成本下降,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供给增加。
7、均衡价格含义及其形成过程(市场背后自发形成无外力形成)
均衡价格: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等于市场供给量时的价格。严格来讲,应该是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交点上的价格。
均衡价格的形成8、均衡价格的变动
(1)、需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若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化同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化是呈同方向的。
(2)、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在需求不变时,供给的变动与所引起的均衡价格的变动呈反方向,与均衡数量变动呈正方向。
(3)、供求同向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在供求同时增加或减少时,Q随之同时增加和减少。均衡价格的变化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幅度。出现上升、下降和持平。
(4)、供求反向变动时对均衡的影响
供求反向变动时,P总是按照需求的变动方向变动。而Q的变动取决于供求双方变动的相对比例。有增加、减少、不变三种情况。
讨论一
制造彩电行业的工人工资普遍提高,而其他因素没有变化,那么,彩电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将如何变化?
讨论二
在水果市场上只有苹果和梨两种水果,假定政府对梨征收营业税,那么,苹果均衡价格和销量有何变化?
课后题:
3.设某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d=12-2P,供给函数为Qs=2P。
(1)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各是多少?
(2)如市场需求曲线向右移动2个单位,新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各是多少?
(3)如市场供给曲线向右移动4个单位,均衡产量和均衡产量各是多少?
5.画图说明均衡价格是怎样形成的。
6.发生下列情况时蘑菇的需求曲线价格怎样变化?为什么?
(1)卫生组织报告,这种蘑菇可以致癌。(向左)
(2)另一种蘑菇涨价了。(向右)
(3)培育蘑菇工人的工资增加了。(不变)
7.下列事件对产品X的供给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1)生产X的技术有重大革新(向右)
(2)在产品X行业内,企业数量减少了。(向左)
8.已知某市场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方程是:P=2400-2Qd,供给方程是:P=600+10Qs。
求:1、这种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2、如果政府向生产者征收120元税后,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是多少?
3、政府征税额是由谁承担的,各承担多少?
解:1、联立需求曲线方程和供给曲线方程:得,P=2100,Q=1502、征税后,供给曲线移动,供给减少。
新的供给曲线方程为:2100+120=a+10×150
a=720,P=720+10Qs(或P-120=
600+10Qs)
新的均衡价格和产量为
P=2120,Q=1403、生产者支付100
消费者支付20。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重点题目答案及重点知识
(一)★需求价格弹性含义:产品的需求量对产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需求的价格弹性是以价格为自变量,需求量为因变量的弹性关系。
或者说:产品价格变动百分之一,产品需求量变动百分之几。
★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
1、商品的性质
需求程度大
必需品
Ed小
粮食
需求程度小
奢侈品
Ed大
旅游
2、商品的可替代程度
可替代程度大
Ed大
飞机
可替代程度小
Ed小
胰岛素
3、商品用途广泛性
用途广泛,使用的机会大,EP大
电力
用途小,使用的机会小,EP小
小麦
4、商品在消费者预算中的比重
所占的比例大,Ep大,汽车
所占的比例小,Ep小,香烟
5、时间因素
由于寻找和适应替代品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时间愈长,价格的需求弹性愈大。
(二)★恩格尔定律内容:
1)食物消费在家庭消费开支的比重,要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逐渐降低。
2)衣着和住房开支在家庭消费开支中所占的比重,相对稳定。
3)文化娱乐方面的支出占家庭消费开支的比重,随着收入水平提高而迅速上升。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家庭总支出
(三)★供给的价格弹性含义: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百分之一时,所引起该商品供给量变动百分之几。
★供给的价格弹性影响因素:
1、供给时间的长短
2、生产成本增加
产量增加成本变大,供给弹性就小;反之就大。
3、生产规模与生产周期
生产周期长,生产规模大,供给弹性小;
生产周期短,生产规模小,供给弹性大。
4、调整产品的难易程度,供给弹性同调整的难易程度成反方向变动
产量容易调整的产品,供给弹性大;反之供给弹性小。例如:农业受自然影响大,产量不易调整,缺乏供给弹性;工业受自然力影响小,供给弹性也就大。
5、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
生产要素准备充分或生产要素价格低,供给弹性就大;
生产要素准备不充分或生产要素价格高,供给弹性就小。
★供给价格弹性的几何意义:
例1:X公司与Y公司上机床行业的两个竞争者,这两家公司的产品需求曲线为:
公司X:PX=1000-5QX,公司Y:
PY=1600-4QY
这两家公司现在销售量分别为100单位X和250单位Y。
求:(1)、X和Y当前的价格弹性。
(2)、假定Y降价后,使Y的销量增加到300个单位,同时导致X销量下降到个75单位,那么产品X的交叉弹性是多少?
(3)、假定Y公司目标是谋求销售收入最大,你认为它降价在经济上是否合理?
例2:甲公司生产电脑桌,现价每张60美元,2004年销量每月大约10000张,2004年1月其竞争者乙公司把电脑桌价格从每张65美元降到55美元,甲公司2月份销量跌倒8000张。问1)甲公司对乙公司的交叉弹性为多少?2)若甲公司电脑桌的价格弧弹性
是-2,乙公司把价格保持在55美元,甲公司想把销量恢复到每月10000张的水平,问每张电脑桌的价格要降低到多少?
解:(1)由公式EXY=(ΔQX/ΔPY)
X
(PY1+
PY2)/
(Q
X1+
Q
X2)
EXY=4/3
(2)Ed=(ΔQ/Q)/(ΔP/P)=
(ΔQ
/ΔP)X
(P1+
P2)/
(Q
1+
Q
2)
P2=53.7
(四)★两种商品之间关系
如果两种商品存在替代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变化。Eyx>0
如果两种商品存在互补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和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反向变动。Eyx<0
如果两种商品没有关系。Eyx=0
(五)★重点讨论:“谷贱伤农”,粮食丰收反而会带来农民收入下降,请分析背后的经济原因,并说明政府在农业领域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要点:
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即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价引起的需求量增加率小于价格的下降率,意味着需求量增加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不能全部抵消价格下降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
政府可采取保护价收购,丰收时保护价收购,使农户获得较高收入;另外政府可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用直接补贴的形式对农民进行财政补贴,保证农民生产积极性。
课后题:
10.假定某国消费者对新汽车的需求价格弹性指数Ed=1.2,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Ey=3.0,求:
(1)其他条件不变时,商品的价格上升3%对需求数量的影响。
(2)其他条件不变时,消费者收入提高2%对需求数量的影响。
(3)假设价格提高8%,收入增加10%,1980年新汽车销售量为800万辆,利用有关弹性系数估计1981年新汽车的销售量。
11.某市场上A、B两厂商是生产同种有差异产品的竞争者,该市场对A厂商的需求曲线PA=200-QA,对B厂商的需求曲线为PB=300-0.5QB,两厂商目前的销售量分别为QA=50,QB=100.求:(1)A、B两厂商的需求价格弹性各为多少?
(2)如果B厂商降价后,使得B厂商的需求量增加为QB,=160,同时使其竞争者A厂商的需求量减少为QA,=40.那么A厂商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是多少?
(3)如果B厂商追求销售收入极大化,那么你认为B厂商降价是否合理?
第四章复习思考题重点题目答案
1、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1)、基数效用(用边际分析法)
就是表示商品的效用时可以用基数数字1、2、3…计算其数值或加总求和。
效用可以计量,可以相加。
(2)、序数效用(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就是表示商品的效用时可以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仅表示第二大于第一,第三大于第二…。第一、第二、第三…本身数量是多少,是没有意义的。
效用不可以相加,可以排序。只表示顺序或等级。
2、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从消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中所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该商品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含义:为了保持同等的满足程度,消费者增加一种商品的数量与必须放弃另一种商品数量之间的比率。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了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在水平距离相同时,垂直距离越来越短。在几何意义上讲,MRS表示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决定了曲线凸向原点的特性
。)
3、效用最大化原则
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效用。
★
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水平和商品价格是已知的,花掉全部收入。
★消费者应该使自己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也就是说消费者购买各种商品每一单位货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I
表示消费者的收入
表示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上式表示收入全花完,是限制条件。下式表示花掉最后1元钱所购买的任意一种商品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4、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区别和联系:
1)假设不同:前者假设效用可以用基数计量,并加总求和,消费者可以说出获得的效用值。后者认为效用是主观感受只能排序,不能加总求和。2)分析方法不同:前者边际效用的分析方法,且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后者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3)均衡条件不同:前者MU/P=λ,后者MRSXY=MUX/MUY=PX/PY。两者都是从市场需求着手,推导出符合需求规律的需求曲线,并且说明需求曲线上的点表示消费者获得效用最大化;另外二者都以边际效用理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由商品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的大小决定。
5、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课后题:
4.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价值悖论:“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但它几乎不能交换任何东西;相反,一块钻石只有很小的使用价值,但是通过交换却可以得到大量其他商品。”请用效用论解释这一悖论。
答:价格(交换价值)由它们的边际效用来决定,而不是由它们的全部效用(使用价值)决定。因为水是丰富的,增加一单位水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很小,因而水的价格很便宜;而钻石是极端稀缺的,获得一单位钻石的边际效用很高,因而钻石的价格是昂贵的。
6.若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他会在X和Y商品上分配收入?
7.(类似题型)已知某人月收入为120元,用于购买两种商品X、Y,他的效用函数为U=XY,且PX=2元,PY=3元。求:(1)效用极大时,他购买X、Y的数量各为多少?(2)货币的边际效用和总效用是多少?(3)假如X价格提高44%,Y的价格不变,为使其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收入需增加多少?
PX=2+2x44%=2.88,由均衡条件得:Y/2.88=X/3,另依题意知XY=600,联合得出:X=25,Y=24
将X=25,Y=24代入:
M=PXX+PYY=2.88x25+3x24=144
ΔM=144-120=24
11.用图说明叙述效用论是如何推导需求曲线的。
例题1:已知某消费者消费的两种商品X和Y的效用函数为TU=X1/3Y1/3,商品价格分别为PX和PY,收入为M,推出消费者对X和Y的需求函数。
解:根据消费者均衡条件,对效用函数分别对X和Y求导,整理得出:PXX=PYY带入到:
PXX+PYY=M,得到2PXX=M,则X=M/2PX,Y=M/2PY
例题2:设某人的效用函数TU=2X+2Y+XY+8,预算约束为5X+10Y=50,求X、Y的均衡值;货币的边际效用;最大效用。
解:对效用函数求导代入均衡条件公式:(2+Y)/5=
(2+X)/10和5X+10Y=50联立求解:X=6
Y=2货币边际效用=
(2+Y)/5=
(2+X)/10=0.8总效用=36
第五章复习思考题重点题目答案及重点
1、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关系
1、MP与TP关系(MP是TP曲线的斜率,MP最高点是TP曲线的拐点)
2、AP与TP的关系(AP是TP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当连线与TP曲线相切时,AP产量达最大)
3、MP与AP关系
MP>AP时,AP上升,MP<AP时,AP下降,MP=AP时,AP极大。
课后题:
讨论1:一个企业主在考虑雇佣一名工人时,在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中,他更关心哪一个?为什么?
答:更关心边际产量;因为当边际产量等于0时,总产量最大,企业可以实现最大效益。
讨论2:在生产的三个阶段中,为1)为什么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二阶段?2)厂商将使用什么样的要素组合?
答:1)第一阶段AP处于递增状态,MP大于AP,意味着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引起总产量的增加总会使可变要素的AP提高;第三阶段,可变要素的增加反而会使总产量减少,MP为负。所以理性的选择应在第二阶段。
讨论3:规模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这三种情况与可变比例生产函数的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三种情况的区别和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会面临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一命题是否正确?
答:命题是错的。规模报酬和可变要素报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讨论的是一座工厂本身规模发生变化时的产量的变化,后者讨论的是厂房规模已经固定,增加可变要素投入时相应的产量变化。事实上,厂商经营规模较大,规模报酬递增的同时,随着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到足以使固定要素得到最有效利用后,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总产量增加同样将会出现递减现象。
★5.如果总产量曲线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并作出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这样的总产量曲线是否有可能出现?
答:前者涉及的是一厂商规模本身发生变化(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和劳动等可变要素发生了同比例变化)相应的产量是不变、递增还是递减,或者厂商根据经营规模(产销量)大小设计不同的工厂规模;后者讨论的是该厂商的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即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既定不变,可变要素的变化引起的产量递增、递减及不变等三种情况。
6.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21L+9L2-L3求:(1)、该企业的AP和MP函数。
(2)、如果企业现在使用了3个劳动力,是否合理?该企业合理使用劳动力范围是多少?
解:1、AP=21+9L-L2,MP=21+18L-3L22、令AP=MP,解得:L=4.5(0舍去)
MP=0,解得:L=7(负值舍去)
合理区域应该是:4.5≤L
≤7
现在使用了3个劳动力不合理。
7.(类似题型)已知某厂商生产函数:Q=L3/8K5/8,且PL=3,PK=5。求:1、Q=10时最低成本支出和使用的K和L的数量。2、总成本为160时厂商均衡的Q、L、K值。
8.画图说明短期短期生产函数Q=f(L)的TP,AP,MP的相互关系。
9.画图说明厂商在成本既定条件下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
10.画图说明厂商在产量既定条件下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要素组合。
第六章复习思考题重点题目答案
一、短期成本函数
1、短期总成本曲线推导
2、短期总成本曲线
3、短期成本分类
总不变成本:
(FC)
是企业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支付的总成本。它不受产量变化影响的成本。
总可变成本:
(VC)
是企业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支付的总成本。随着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短期总成本:
(STC)
是生产一定数量产品的成本总额,是不变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
STC=FC+VC
平均不变成本:
(AFC)
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成本。AFC=TFC/Q
平均可变成本:
(AVC)
是企业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单位的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AVC=TVC/Q
平均总成本:
(AC)
是企业在短期内平均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AC=AFC+AVC
边际成本:
(MC)
短期内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
4、短期成本变动因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短期生产中,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边际成本的递减阶段,边际产量的递减阶段对应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与边际产量的最大值对就的边际成本的最小值。所以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边际成本MC曲线,表现出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
二、各短期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
★由总成本曲线TFC、TVC、TC,用几何方法推导AFC、AVC、AC和MC曲线。
2、由TVC曲线推导AVC曲线
3、由TC曲线推导AC曲线
4、由TC曲线和TVC曲线推导MC曲线
三、成本函数与生产函数的对偶性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两点结论:
第一,边际成本MC和边际产量MPL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镜像)
第二,当总产量曲线TP下凸时,总成本曲线TC和总可变成本TVC曲线是下凹的,反之亦然。当TP存在一个拐点时,TC和TVC也存在一个拐点。
★
图示
四、长期总成本函数和曲线
1、长期总成本:LTC
是指厂商长期中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成本。
长期总成本函数形式:
LTC=LTC(Q)
2、长期总成本曲线
长期总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五、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和曲线
长期平均成本:LAC
是指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
长期平均成本的函数形式:
1、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推导
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
由上图可知:长期平均成本呈先降后升的U形,这一特征是由长期生产中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所决定的。
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提高,叫规模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规模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叫规模不经济。
3、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移动
长期平均移动由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因素引起的。
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是企业以外的因素变化。
课后题:
★讨论题:某企业打算投资扩大生产,其可供选择的方案有两种,一是利率为10%的银行贷款,二是利用企业利润。企业领导认为应该选择二,理由是不用支付利息因而比较便宜,他的决策是不有道理?
答:他的话没有道理。做经济决策时,必须重视隐性成本的计算。所谓隐性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企业自己所拥有的资源的价值,这个价值必须按照它可能的最好的用途来计算。本题中,如果企业利润不投入自己的企业而贷给其他人经营,它也可能得到年利率10%的利息收入的话,这两种筹资方法对该企业来说不分轻重。
★举例1:假设某产业所有企业的成本函数都为TC=100+Q,而且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为1000。1)这时在一个占有40%市场的企业与一个占有20%市场的企业之间,哪一个企业在成本上占有优势?2)从长期来看,该企业规模为规模经济还是规模不经济?为什么?3)有人认为企业产量水平越高,企业利润也越高,这种想法是否正确?
解:1)占有40%市场的企业在成本上占有优势。因为占有40%市场的企业产量为400,总成本为500,平均成本为1.25;而占有20%市场的企业产量为200,总成本为300,平均成本为1.5。可见前者比后者平均成本低0.25。
2)由TC=100+Q得,AC=100/Q+1,随着产量的增加,AC会越来越低,所以该企业规模为规模经济。
3)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企业利润为总收益与总成本的差,即便是产量再多,而市场需求不确定时,总收益也就不确定,进而无法确定利润的多少。
★举例2:已知某企业的总成本函数是:STC=0.04Q3-0.8Q2+10Q+5求: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是多少?
解:因为:AVC=
0.04Q2-0.8Q+10
求其一阶导数并令其为零,得:Q=10
当Q=10时,AVC=6
★
举例3:假设某厂商只有一种可变要素劳动L,产出一种产品Q,固定成本既定,短期生产函数Q=-0.1L3+6L2+12L,求1)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数;2)求平均可变成本极小(平均产量极大)时的产量?3)假如工人的工资为360,产品价格为30,求利润极大时雇佣的劳动数。
解:1)AP=TP/Q=-0.1L2+6L+12,对平均产量求导数得-0.2L+6=0,求其极大时L=30
对生产函数求边际产量=-0.3L2+12L+12,对其求导数得-0.6L+12=0,极大时L=20
2)AVC极小时,也就是AP级大时,此时L=30,代入生产函数得Q=3060
3)利润=收益-成本=PQ-TC=PQ
–(VC+FC)=30(-0.1L3+6L2+12L)
-360L-FC=-3L3+
180L2-FC
对利润函数求导数=-9L2+360L=0,利润极大时L=40
★举例4:已知生产函数是:Q=6KL,PK和PL为已知的常数。求总成本函数。
解:总成本方程C=PKK+PLL
由生产函数得:MPL=6K,MPK=6L,代入均衡条件得:K=LPL/PK,代入生产函数得:
4.(类似题型)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是
STC(Q)=Q3-8Q2+10Q+50
写出下列相应的函数:
总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和边际成本。
答:
5.假定某企业用两个车间生产一种产品,其总成本函数为TC=2Q12+Q22-Q1Q2,其中,Q1为第一车间生产产量,Q2为第二车间的生产产量。求:当企业生产的总产量为40时,能够使得企业生产成本最小的两个车间的产量组合。
6.已知某企业生产函数为Q=0.5L1/3K2/3,当资本的投入量K=50时,资本总价格为500,劳动的价格PL=5.求1)劳动的投入函数L=L(Q);2)总成本函数、平均成本函数、边际成本函数;3)当产品价格P=100时,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的产量和利润各是多少?
解:1)PK·K=500,PK·50=500,PK=10,根据要素组合条件:
MPL/PL=MPK/PK得,L=K,代入Q=0.5L1/3K2/3,得劳动的投入函数L(Q)=2Q
2)将L(Q)=2Q代入成本等式TC=5L+10K,TC=5·2Q+10K=10Q+500,AC=10+500/Q,MC=10
3)由1)知
L=K,而K=50,代入Q=0.5L1/3K2/3,得到Q=25,π=TR-TC=100·25-(5L+10K)=2500-(5·25+500)=1750
8.画图说明SMC曲线与AVC、AC曲线的相互关系。
第七章复习思考题重点题目答案
一、完全竞争的含义和条件
含义:不存在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
条件:
1、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
2、产品同质无差别;进入和退出自由;
3、资源完全流动、价格完全一致。
4、市场信息完全可知。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此时厂商亏损最小,还要不要生产,还要看AVC的大小,如果收益大于AVC,可以继续生产。
此时,厂商的AR=AVC,厂商可以生产,也可以不生产,结果都是一样的。
此时,厂商的AR<AVC,厂商停止生产。
厂商停止生产,或者退出行业。
完全竞争厂商均衡条件:MC=MR,且MR=AR=P,在短期,厂商利润可以是大于零,等于零,也可以小于零。
三、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在完全竞争市场价格给定的条件下,厂商在长期生产中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二是,进入和退出一个行业的决策。
在长期厂商通过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使自己的状况得到改善,从而获得了比在短期内所获得的更大的利润。
长期生产中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课后题:
★举例:在一个完全竞争成本不变行业中有几百个企业,他们的长期成本函数为:LTC=0.1q3-1.2q2+11.1q。Q是单个企业的年产量,市场对该行业的需求曲线是:Q=6000-200P,Q是行业的年产量。
求:(1)、该行业的长期均衡产量。
(2)、均衡时行业有多少家企业。
解:(1)、由已知长期LTC得:
LAC=0.1q2-1.2q+11.1
LMC=0.3q2-2.4q+11.1
LAC=LMC得:q=6,LAC=P=7.5
(2)、因为Qd=6000-200P=6000-200×7.5=4500=Qs
企业的个数=4500÷6=750
1.完全竞争行业中某厂商的成本函数为:
TC=Q3-6Q2+30Q+40,假定产品价格为66元。
求(1)利润极大时的产量与利润额。
(2)由于竞争市场供求发生变化,由此决定新的价格为30元,在新的价格下,厂商是否会发生亏损?
(3)该厂商在什么情况下会退出该行业?
解:1)由已知得:MC=3Q2-12Q+30,P=66,则P=MC时,求得:Q=6。
利润=TR-TC=PQ-TC=176元
2)根据P=MC,30=3Q2-12Q+30Q=4,此时,利润=TR-TC=-8元
3)厂商退出该行业的条件是P<AVC的最小值。
因为TC=Q3-6Q2+30Q+40,所以,VC=
Q3-6Q2+30Q,AVC=
Q2-6Q+30,求AVC的最低点,2Q=6,Q=3当Q=3时,AVC=21,可见,P<21时,厂商就停产(退出该行业)。
2.已知某完全竞争的成本不变行业中的单个厂商的长期总成本函数LTC=Q3-12Q2+40Q。试求:(1)当市场商品价格为P=100时,厂商实现MR=LMC时的产量、平均成本和利润。
(2)该行业长期均衡的价格和单个厂商的产量。
(3)当市场需求函数为Q=660-15P时,行业长期均衡时的厂商的数量。
3.假定某完全竞争行业有100个厂商,每个厂商的成本函数为:STC=0.1Q2+Q+10。
求:(1)、市场供给函数。
(2)、假定市场需求函数为QD=4000-400P,求市场的均衡价格和产量。
解:(1)、已知成本函数为:STC=0.1Q2+Q+10。所以AVC=0.1Q+1,MC=0.2Q+1,可见,MC>AVC。所以厂商的供给函数是:P=MC即:P=
0.2Q+1,或者Q=5P-5则行业100个厂商构成市场供给:QS=500P-500
(2)、市场均衡价格和产量QD=QS解得:Q=2000,P=5
4.假设完全竞争行业中有许多相同的厂商,代表性厂商LAC曲线的最低点的值是6美元,产量为500单位;当最优工厂规模为每阶段生产550单位产品时,各厂商的SAC为5美元,还知市场需求函数与供给函数分别为:
Q=80000-5000P,Q=35000+2500P,1)市场均衡价格,并判断该行业是长期均衡还是短期均衡;2)在长期均衡时,该行业有多少家厂商?3)如果市场需求函数变为Q=95000-5000P,求行业和厂商的新的短期均衡价格和产量,厂商在新的均衡点盈亏状况如何?
解:1)市场均衡时QD=QS,P=6,与代表性厂商LAC曲线最低点值6相等,则该行业处于长期均衡。
2)长期均衡时价格P=6,均衡产量行业的产量Q=50000,每个厂商的产量为500,则厂商数量为50000/500=100
3)新均衡时QD,=QS,则P=8,为行业短期均衡价格,行业短期均衡产量为55000。短期100家厂商数量不变,每家厂商产量为55000/100=550,此时厂商SAC=5,而短期价格大于SAC,厂商盈利,Π=(8-5)X550=1650
7.为什么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不愿意为产品做广告而花费任何金钱?
答:因为完全竞争本身假定生产者和消费者具有完全的信息或知识,无需做广告。厂商做广告只会增大产品的成本,使所获利润减少甚至亏损。完全竞争厂商仅是价格的接受者,能按照市场决定的价格卖出他愿意出卖的任何数量的产品,故不愿意做广告。
8.“最然很高的固定成本会是厂商亏损的原因,但永远不会是厂商关门的原因”。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答:同意。在短期,不管固定成本有多高,只要销售收益能补偿可变成本,厂商总可营业。在长期。一切成本都是可变的,不存在固定成本高不高的问题,因此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高的固定成本不能是厂商关门的原因。
12.为什么说完全竞争厂商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是否可以认为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市场价格不会改变?
答:完全竞争市场上有大量的卖者,每个厂商提供的产品都是同质的,完全无差别。所以单个或某部分厂商是否提供产品,或是提供多少,对整个市场没有任何影响,所以只能被动接受市场价格。但并不表示这个价格不会变动,这个价格是整个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如果市场供求发生变化,会有新的市场均衡价格出现。
第八章复习思考题重点题目答案
一、数学表达式
★需求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相同,边际收益曲线在需求曲线内侧。
二、边际收益、价格和需求价格弹性关系
三、寡头市场的特征
1、含义:是指少数几家大型厂商生产和销售了整个行业的绝大部分产品。厂商规模很大,其它厂商不容易进入该行业。
2、产生的原因:规模经济、生产资源供给控制和政府支持和扶持等。
3、寡头行业分类:
纯粹和差别的(产品性质分);双头,三头,多头(厂商数量分);勾结和非勾结(厂商关系分)。
4、寡头厂商价格和产量决定的复杂性
1)猜测竞争对手反应,价格产量难确定
2)价格产量确定后,具有相对稳定性
3)厂商间相互依存,相互勾结,暂时合作
没有一种理论能完全解释厂商的行为只能用不同的模型和理论来解释寡头垄断市场的价格与产量的决定,一般有传统模型,现代博弈论模型。
四、寡头厂商间的博弈
1、博弈论的基本要素:参与者策略和报酬
在每一个博弈中至少有两个参与者,每个参与者都有一组可选择的策略。
作为博弈的结局,每个参与者都得到自己的报酬。
每个参与者的报酬都是所有参与者各自所选择的策略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2、支付矩阵(报酬矩阵)
3、博弈均衡的基本概念
在以上的四种可能的策略组合中,双方最后博弈的结局是什么呢?(不合作)
(1)占优策略均衡
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的惟一的最优策略就是他的占优策略。
博弈均衡: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都不想改变自己策略的一种状态。
(2)纳什均衡:
在给定他的竞争者的策略后,各参与者采取它能采取的最好策略。
*在一个纳什均衡里,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其它参与者不改变策略。
4、寡头厂商的共谋及特征
(1)囚徒困境
说明寡头厂商共谋的不稳定性。
从个人角度所选择的是占优策略,从整体来看,却是最差的结局。个人理性与团体理性的冲突。
(2)重复博弈:走出囚徒困境
动态博弈是一种反复进行的博弈。重复博弈是动态博弈的一种特殊情况。一个结构相同的博弈被重复多次。
假定:在结成合作同盟的寡头厂商之间都采取一种“以牙还牙”策略。
这一假设对无限重复博弈的解是(合作,合作)。对于有限重复博弈的均衡解是(不合作,不合作。)
6、威胁和承诺的可信性
(1)不可信的威胁
(2)可信的威胁
课后题:
1.在一个有支配厂商的价格领袖模型中,除支配厂商外,其他厂商行为是否与完全竞争厂商的行为一样?为什么这些厂商都愿意跟着支配厂商定价?
答:是。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行为建立在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而不是由各厂商决定。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每个厂商根据MC=P决定自己产量。在价格领袖模型中,价格由支配型厂商决定,非支配型厂商只是根据已定的价格出售他们想出售的数量。因此,其行为和
完全竞争者一样。
其他厂商之所以愿意跟着支配型厂商定价,是因为如果不跟着降价,会失去顾客,如果不跟着涨价,实际上就相当于降价,很可能引起价格战。同时,一般来说,其他厂商规模较小,预测能力较差,如果跟着定价和变动价格,可以避免独自定价的风险。
3.成为垄断者的厂商可以任意定价的说法对否?
4.垄断厂商一定能获得垄断利润吗?如果在最优产量处亏损,他在短期内会继续生产吗?长期内他又会怎样?
答:不能。获取超额利润取决于市场需求,如果需求者能接受垄断厂商制定的大于AC的价格,则能获取超额利润,否则会亏损。但亏损后短期内可以继续生产也可以停产,只要产品价格大于AVC的最低点,就可以继续生产。
长期内,垄断厂商可以建立适当的工厂规模生产最好的长期产量,可以做广告,提高服务质量等手段扩大产品需求量,当然也会增加成本,厂商会综合考虑,如果仍然会亏损,长期就会停产。
9.比较完全竞争厂商和完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答: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厂商长期均衡的均衡条件不同:前者P=MR=AR=SMC=LMC=SAC=LAC,后者MR=LMC=SMC;均衡点位置不同:前者在LAC曲线的最低点,后者在最低点左侧;利润不同:前者获取正常利润,后者获得超额利润。
10.为什么垄断厂商实行二级价格歧视比实行一级价格歧视要容易?
答:一级价格歧视只有在垄断者面临少数消费者以及当垄断者发现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时,才能实行。而二级价格歧视面临的是许多消费者以及消费者有选择的自由,所以二级价格歧视比一级价格歧视容易
11.用有关经济理论分析:为什么有的旅游景点的国外游客入场券价格比国内游客入场券价格高?
答:因为外国游客收入比国内游客收入高,采取差别价格歧视政策能使旅游景点获得更多的利润。如果对国内和国外游客收取同样价格,景点收入会减少。
14.某垄断厂商面临的反需求函数为P=100-4Q,总成本函数为TC=50+20Q,求:1)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总额。2)假设垄断厂商按照完全竞争法则,那么厂商的产量、价格和利润分别是多少?3)比较1)和2)的结果。
解:1)由需求曲线知MR=100-8Q,根据MR=MC,Q=10,代入P=100-4Q,P=60π=TR-TC=350
2)按照完全竞争法则,根据P=MC,100-4Q=20,Q=20,代入P=100-4Q,P=20,π=TR-TC=-50
3)完全垄断情况下,可以获得超额利润350,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垄断者亏损50.说明完全竞争比完全垄断资源配置优,效率高。
15.已知垄断厂商利用一个工厂生产一种产品,其产品分别在两个市场上出售,他的成本函数TC=Q2+40Q,两个市场的反需求函数分别为P1=120-Q1,P2=50-2.5Q2,求:1)当该该厂商实行三级价格歧视时,追求利润最大化前提下两个市场各自的销售量、价格和利润。2)当厂商在两个市场上实行统一价格时,追求利润最大化前提下两个市场各自的销售量、价格和利润。与1)的结果进行比较。
解:1)两个市场上的边际收益分别为:MR1=120-20Q1,MR2=50-2.5Q2,市场边际成本MC=2Q+40,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MR1=MC,MR2=MC,有120-20Q1=2(Q1+Q2)+40和
50-2.5Q2
=
2(Q1+Q2)+40,整理分别得出:22Q1+
2Q2
=80和2Q1+
7Q2
=10,得Q1=3.6,Q2
=
0.4,代入需求函数得P1=84,P2=49
总利润π=TR1+
TR2
–TC=146
2)厂商在两个市场上实行统一价格时,要先求出整个市场的需求函数,即Q=Q1+Q2,进而求市场的反需求函数,一级边际收益函数,然后在根据MR=MC求解。
由原反需求函数可分别得到:Q1=12-0.1P和Q2=20-0.4P,则Q=Q1+Q2=32-0.5P,反需求函数P=64-2Q,MR=64-4Q,64-4Q=2Q+40,Q=4,代入P=64-2Q=56
总利润π=TR-TC=48
16.设垄断厂商产品的需求函数P=12-0.4Q,成本函数TC=0.6Q2+4Q+5。求1)该厂商利润最大时的产量、价格、收益和利润。2)该厂商收益最大时的产量、价格、收益和利润。3)产量为多少时总收益最大,并且利润大于等于10,并求与此相应的价格、收益及利润
解:1)利润最大时MC=MR,1.2Q+4=120.8Q,Q=4,代入P=12-0.4Q,P=10.4,TR=PQ=41.6π=TR-TC=11
2)收益最大时TR=PQ=12Q-0.4Q2,求导得:
12-0.8Q=0,Q=15,代入P=12-0.4Q,P=12-0.4Q,P=6,π=TR-TC=-110
π=TR-TC=12Q-0.4Q2-(0.6Q2+4Q+5)=-Q2+8Q-5
依题意π≥
10,-Q2+8Q-5≥10得Q1=3,Q2=5,则TR1=P1Q1=32.4,TR2=P2Q2=50,所以Q=5时总收益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推荐阅读:
浅谈在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下如何发挥计量衡器的技术监督作用论文07-27
计量经济简答题09-06
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的感受论文08-09
论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的提升论文10-31
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研究论文计量分析论文11-17
法律经济学期末作业11-17
兰州商学院2013期末国际经济学试题06-20
《微观经济学》期末试卷A卷及部分答案08-30
经济学基础论文09-17
计量经济学09-07